關于農民增收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農民增收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農民增收調研報告

篇1

泰興市七圩鎮鎮長董劍東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對我鎮農民增收情況進行了調研,先后在全鎮8個行政村召開由鎮分管農業負責人,農經站、農技站、企管站負責人以及村委會成員,純農戶、種養大戶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廣泛收集情況,深入開展討論,突出當前影響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是什么、如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在農民增收方面對鎮黨委、政府有何意見和建議三項內容。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績

近幾年來,我鎮農業農村工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落實政策為動力,堅持大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控減農民負擔,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2、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別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于鄉鎮企業和三產企業的加快發展。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在利用“三資”(外資、民資、內資)、園區開發、小城鎮建設、致富群眾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強鎮的步伐。2003年全鎮共有鄉鎮企業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業人員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發放勞動報酬4190.25萬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長820元。同時2003年三產企業發展到2397個,個體戶增加到65個,吸納從業人員2600人。

2、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于勞動力轉移輸出規模不斷擴大。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把它作為世紀工程來抓,建立了專門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強勢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2001年、2002年、2003年勞動力轉移輸出人數分別為1670、1990、2200。2003年新增勞務輸出300人,農民人均勞務增收84元。

3、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于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全鎮農業圍繞增值增效抓調整,圍繞江灘優勢抓調整,圍繞品牌創建抓調整,2003年農業的比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養殖規模擴大,養殖面積擴大到1000畝以上;二是江灘意楊種植取得突破,種植面積達到近1000畝;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設面積就達500畝;四是訂單農業鞏固發展,全鎮夏秋兩熟主導農產品,全部實現了訂單化。

4、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得力于是農村各項政策得到落實。強化減負管理,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強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轉進一步規范;強化財務管理,村務公開水平進一步提高;強化資產管理,集體資產進一步增值。村組債務化解力度加大,債務總額逐年下降。積極實施實事工程,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深入開展扶貧工作,一大批貧困戶家庭解脫貧困。所有這些,對促進農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農民增收方面存在的問題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的這段時期,是農業結構加快調整的時期,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時期,是農產品供給最充裕的時期,同時也是農民增收最困難的時期。從調查的情況看,目前影響我鎮農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干部群眾的整體素質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民創業致富缺乏積極的內在動因。目前,我鎮面臨發展市場經濟和實現全面小康的艱巨任務,干部和農民群眾的自身素質必須與時俱進。從調查的情況看,村干部和農民群眾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發展技能方面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思想觀念上,干部群眾雖然都想富起來,但是,落實到具體行動,往往“怕”字當頭。干部怕難怕冒風險。對現階段村干部的職責認識模糊,滿足于村內事務的協調服務,認識不到農民增收致富是各項工作的中心任務,很少想到在經濟發展上開拓創新。群眾怕苦怕出門。有的認為只要有幾畝田就不怕沒糧吃,只要有幾畝水面就不怕沒有錢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說得過去就行了;有的認為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外面遇到一點苦就受不了。

行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問題辦事情還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的習慣做法,整天忙于開開會、理理帳、學學文件、忙忙事務,很少外出跑市場、找項目;農民群眾還習慣于自然經濟和傳統農業時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圖享受,一稻一麥,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時間;有的生性懶惰,指望靠國家和社會的救濟維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發展市場經濟的本領不高,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能力不強,“老板型”、“經濟能人型”的干部不多;農民群眾大多數文化偏低,更無一技之長,特別是一些青年農民怕學習,對政府組織的培訓積極性不高,農民群眾缺乏技能,直接影響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的收益。很多農民只靠賣苦力,吃的是青春飯。

2、一些村組織經濟狀況內外交困,制約了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債務包袱和農民負擔仍然很重。沉重的債務包袱不但影響干部為民服務的工作精力,而且影響嚴重農業生產投入,農民增收的硬環境難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響。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應該是服務于農村、農業、農民的金融機構,銀行能轉變為商業銀行后,存貸款政策向服務效益轉變。貸款受擔保、質押、抵押等影響,農民用于生產性的小額貸款非常艱難。這些鎮基層的銀行,只吸儲,不放貸。因資金缺乏,農民難以擴大生產規模,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影響了農民增收。

3、農用耕地減少,耕地質量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鎮農村經濟取得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農田被占用、征用的現象也同步上升,農用耕地逐年減少。據統計數字,近五年來,我鎮耕地面積減少近千畝。農用耕地質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隨著我國化工業的發展,化學肥料已成為當今農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農田普遍缺乏有機質肥料,出現了無機肥與有機肥使用不協調的現象,影響了農作物的高產優質。

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逐年攀升。糧食的價格上漲遠遠低于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速度。近三年內,菜油、化肥、農藥等雖然供應較暢,但價格不斷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農藥價格更是無正規價格。農民沒有增加多少收入,經商流通人員首先賺足農民的錢。

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

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事關全局,意義重大。這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當前緊迫而繁重大的政治問題。要“富民強鎮,率先崛起”,必須首先引導廣大農民走上富裕的軌道。針對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市場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關鍵的是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堅持流通、生產一起抓。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及時把市場行情反饋給農民,使農民從流通環節中獲得效益。這就要求我們部門要培養一支專業化的農民經濟人隊伍,讓我們沿江開發的農副產品走向市場,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溝通、左右呼應、內外銜接”的農副產品銷售網絡。

2、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按照“調優種植業、調快設施農業”的發展格局,努力引導農民實現“農產品種植結構合理化、特色產品規模化、農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標。圍繞國際市場的價格和需求。在確保“三增四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生產、保供應、保儲備、保穩定)的基礎上,擴大糧田,多種弱筋小麥、優質大米,同時種一些花卉、苗木、水果、無公害蔬菜。

3、擴大勞務轉移輸出,提高農村非農化水平。認真落實省市關于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將勞動力轉移輸出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關鍵措施來抓,不斷壯大全鎮“勞務經濟”。一是要培訓農民。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完善職業技術培訓網絡,科學制定年度勞動力培訓計劃,鼓勵農民經紀人創辦或聯辦就業培訓班。。二是要組織農民。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鼓勵他們外出打工創業,確立“外出打工光榮、爭錢致富有功”的新觀念。堅持就地轉移和向外輸出兩手抓,推進農民就業多元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農村服務業,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大力發展民本經濟,促進農民穩定、持久增收。

篇2

>> 界首市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論界首市園區招商引資工作 寒潮對界首市農業生產的影響及相關減災措施 界首市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工作實踐與思考 探討農業氣象服務工作 界首市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實踐探討 武威市氣象科技為特色農業服務工作探討 關于金華市江南街道南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式的調研 界首市水資源承載力評價 界首市短時強降水特征分析 界首市小麥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 酒泉市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現狀及發展趨勢 安徽省界首市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做法 關于界首市西城循環經濟工業區的調研報告 界首市東城辦事處“安居苑”安置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說明 創新基金推動界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 淺談提高界首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有效途徑 界首市黃連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界首市2013年小麥豐產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界首市部分羊場效益不佳的原因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職責[EB/OL].(2011-03-22)[2014-04-29]..

[3] 董遵.新形勢下的農業科技服務工作[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5(3):52-53.

[4] 孫環保.鄉鎮農經綜合服務工作重在“三新”[J].江蘇農村經濟,2008(3):52-53.

篇3

一、春播工作圓滿完成

中央及市縣糧補政策的逐步落實,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加上5月16—17日的一場中到大雨文秘部落,截止6月10日,全縣春播圓滿完成,共播種農作物72.4萬畝,其中糧作53.1萬畝,經作19.3萬畝,糧作中,玉米35.6萬畝、大豆16.1萬畝、高粱1萬畝、其它雜糧0.4萬畝,經濟作物中,棉花13.2萬畝、蔬菜4.7萬畝、瓜類1.1萬畝、其它0.3萬畝。從今年春播完成情況看,主要呈現大宗糧食種植比重大、農作物種得足種得嚴等特點。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齊全,長勢喜人,但有部分地塊已呈旱象,如近期無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長和夏播工作將受到一定影響。

二、夏糧生產情況

全縣種麥22.7萬畝,已全部收割完畢。由于今春氣溫較低且持續時間較長,返青推遲7—10天,加上生育期內受旱,預計全縣夏糧總產可達5765萬公斤,單產250公斤。

三、夏播形勢嚴峻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雖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勻且雨量較小,夏播受到干旱的嚴重威脅。22.7萬畝夏播任務,目前僅完成1.5萬畝,其中玉米1.3萬畝、大豆0.2萬畝。

四、優質小麥、棉花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今年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承擔了市農業局的兩個標準化示范基地。一是優質小麥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已順利完成,該基地坐落在靜海鎮南五村爭光渠東,面積為3040畝。示范推廣品種為京9248。通過嚴格落實各項技術措施,使示范基地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獲得了單產687.5斤的好收成。20*年5月27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通過驗收。示范區的建設,為我縣小麥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樣板,帶動了全縣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提升了糧食生產質量。二是優質棉花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面積3000畝,坐落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及周邊。已按實施方案進行標準化管理,棉花現已進入現蕾期,長勢良好,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五、做好農情信息工作

一是印放《農業信息》6期、計1000余份。發送到各鄉鎮書記、鄉鎮長、主管農業鄉鎮長及120名農村信息員手中,成為他們指導農民調結構、闖市場的好幫手。二是及時掌握全縣農業生產情況,并以當日信息的形式向縣委、政府、縣廣播局及《靜海文匯》報送信息45條。三是部屬信息縣物價月報表及時完成,并完成文字分析材料3篇,完成玉米成本調查報表,并撰寫了分析報告。四是完成市局糧經處及市場信息處安排的報表等業務工作。五是向《天津農業信息網》、《農民致富信息》報送信息15篇。六是及時做好災情統計上報工作。

六、協助搞好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工作

積極配合縣農委搞好指標分解、夏糧聯查等工作,配合種子公司做良種補貼工作。在實施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過程中,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向市、縣有關部門及時反饋。

七、綠證培訓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擔的100名農村信息員培訓任務圓滿完成,學員們反映熱烈,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為我縣農村信息化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組織編寫的3萬余字的《農業信息與計算機網絡操作技術》被市綠證辦在全市范圍內采用。完成了《穩定糧食生產,優化種植結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搞好服務》、《關于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調研報告》、《加快蔬菜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市人大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管理情況調研》等文字材料8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計劃

1、及時掌握全縣秋收作物的種植、管理情況;并作好災情的統計及上報工作;掌握今秋種麥進展情況。

2、繼續配合農經委搞好糧食直補貼及良種補貼工作的落實。

3、繼續辦好《農業信息》,并搞好信息搜集及上報工作。

4、按時完成部屬信息縣的月報表和文字材料分析。

篇4

新農村建設的特殊性對記者角色提出新要求

記者作為各種社會關系中介的新聞人,其現實角色已超越職業本位,并與新聞事件中的各種角色呈現出交溶、層疊的特點,其角色使命不再局限于溝通信息,而呈現出引導輿論、提供教育、人文關懷、公益行動等多元化趨勢。筆者認為,新時期作為社會成員的記者,在從業過程中,應該對自己職業角色的多元化有一個新的認識,即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其次才是記者,其職業行為首先應該考慮公眾利益并以公眾利益為最終目標。要做好新農村報道,不深入基層就無法寫出生動鮮活的新聞。由于農村受眾文化素質偏低,要使新農村報道起到實效,對農村問題報道的記者有更高的要求。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養,其中包括新聞專業素養和農業專業素養。熱愛農村事業,應主動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具有揭示農村問題內在本質的動力和能力,并且具有主動承擔解決問題的勇氣。實現從事件的旁觀者、報道者到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轉變,即成為新農村問題解決的實踐者。

角色轉變是服務好新農村工作的需要

不管是中央單位記者,省級單位記者,還是市、縣記者,到了農民那里,你就具有多重角色,既是黨的政策的宣傳者、解讀者,又是農業技術信息的傳播者,是“三農”問題的報道者,還應該是農民權益的保護者等。筆者在近幾年從事“三農”問題報道的記者實踐中,就體驗了這種角色層疊、延伸和超越。

眾所周知,“三農”問題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農民增收問題,而解決農民增收的關鍵要依靠科技的進步。所以,緊緊抓住用科技解決“三農”問題這一“牛鼻子”。目前,由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出現了“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工作受到很大制約,媒體宣傳的新技術再好,由于沒有人指導,農民不敢用,也發揮不了作用。針對這種現狀,我們組織懂技術的記者,直接深入到農民的田間地頭講課,建立示范基地,規范指導,設立技術咨詢熱線電話。幾年下來,該技術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和贊譽,并贏得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角色轉變能更出色完成本職工作

記者增進對角色多元化的理性認識,有利于妥善處理好新聞工作與社會責任意識、新聞工作與社會環境控制的關系,對記者的采訪工作大有裨益。

作為一名從事農村問題報道的記者,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理應為“三農”問題鼓與呼。由于和農民打成一片,關心他們的疾苦,農民也跟你交真心,談實話,你就會了解真實情況,能捕捉到好的選題,寫出有力度切合實際的報道。2001年,我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出發,寫了關于“農業特產稅應該取消了”的報道。2003年,針對“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效果突出,向省委省政府寫了內參“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取得較好效益”、“關于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推廣應用情況的調研報告”。2004年,針對近幾年,大量的基本農田被亂占亂開,耕地數量銳減,質量下降,失地農民生存困難,形勢嚴峻,撰寫了“關于建立基本農田長效保護機制的建議”的報道。2005年春,針對政府對農民實行許多惠農政策,但農業生產資料化肥、農藥、農膜、柴油漲價幅度過大,農民利益受到影響大,群眾呼聲強烈、意見大的現狀,寫了“莫讓農資漲價吃掉國家對農民的政策實惠”的報道。同年,面對當前農村由于教育費用高昂,許多孩子被迫輟學,新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傳播,教育已經成為農民當前沉重的負擔,許多農民因教育而返貧的現狀,撰寫了“關于重視解決教育成為農民沉重負擔問題的建議”的報道。

篇5

一、調研思路和重點

一是開展面上工作的調研。主要是根據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學習實踐活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和王樂泉同志在全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講話精神,在集中學習基礎上按照職責分工由局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基層和聯系點,著重圍繞深化全區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促進全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確保全區糧食安全和加強糧食工作隊伍建設等糧食系統重大問題進行調研。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初步梳理出我區在糧食科學發展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對策措施,更好地從理論和實踐上加深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為深入開展思想討論、搞好分析檢查和整改落實打好基礎。

二是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專題調研。按照自治區黨委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安排部署,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要求、總體思路和重大舉措,結合我區糧食工作實際,深入了解當前糧食安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在體制機制方面保障自治區糧食安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對策措施;研究如何抓住國家實施糧食戰略工程等重大舉措的有利時機,在糧食產業項目建設上特別是推進國家糧食后備基地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提出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意見建議。

二、調研方式和要求

通過實地考察、現場觀摩、召開各種層次座談會等方式進行調研,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重點要開好三個座談會:一是召開綜合座談會,了解掌握總體情況,聽取各地糧食部門對自治區糧食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意見建議;二是召開有關方面座談會,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調研座談,梳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多方面聽取意見建議;三是召開專題座談會,根據局領導各自分工側重了解相關方面影響和制約糧食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措施辦法。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要集中梳理各個方面的調研情況、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對策措施,形成《關于促進新疆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全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原則、任務、政策保障和實施措施,積極探索發展我區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的路子。

三、調研分組和時間安排

調研分三個組進行。第一組雍其新同志牽頭,卡德爾汗·米拉斯漢、黃建莊同志和辦公室、產業發展處、軍糧供應辦公室參加,赴博州、塔城、昌吉、哈密、和田調研。第二組米爾扎依·杜斯買買提同志牽頭,折為民和財務會計處、儲備基建處、政策法規處參加,赴巴州、阿克蘇、克州、喀什調研。第三組王衛軍同志牽頭,楊力同志和購銷市場調控處、政策法規處、監督檢查處參加,赴伊犁、阿勒泰、烏魯木齊市調研。

篇6

一、目的意義

以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目標,組織優秀林業科技特派員進村創業服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現代林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充分發揮科技人員技術、信息、創新優勢和創業、創造活力,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提高廣大林農的科技創新、適應場和增收致富能力,提升優勢產業,壯大龍頭企業,培養致富典型,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進村創業服務活動,可以把林業科技成果充分轉化到農村林業生產中,擴大林業產業規模,提升質量,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我目前林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現狀。同時,進村創業,也為廣大林業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智的用武之地。能有效的整合人才資源、項目資源、經費資源,集中力量,抓好重點林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科技創新工作。使科技人員提升科技服務效能,煉就一支能創業、會服務、出成果的科技隊伍。

二、人員選派

落實責任,為了明確項目實施主體。進村創業服務堅持以項目為單元,由林業工作站、林科所、省苗木繁育中心牽頭組成三個專家團隊,分別實施核桃、花椒、生態苗木三個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項目。從馬頭灘林業局、辛家山林業局、林業干部培訓學校、林業調查規劃院組織優秀科技人員充實到三個專家團隊,保證技術力量。

身體健康,選派的技術人員原則上年齡為52歲以下。政治表現良好,思想作風正派,業務水平較高,有實際工作經驗和專業特長,工作責任心強,創業意愿強烈,熟悉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

按照1人1村的原則,本次共組織優秀林業專業特派員30名。分別包抓30個村的科技示范項目。項目實施中,對于重大技術推廣任務和科研攻關項目,要以專家團隊為單位,集中力量,破解難題。具體名單見附表)

三、創業服務村選擇

通過包抓能發揮產業示范輻射效應的30個村作為服務對象。選擇包抓的創業服務村要有一定產業資源基礎、村干部要有依靠科技創業的積極性。

1生態苗木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由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抽調的8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織實施。

2名優核桃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由林業工作站、林業調查規劃院、馬頭灘林業局抽調的11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織實施。

3名優花椒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由林業科學研究所、林業干部培訓學校、辛家山林業局抽調的11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織實施。

四、目標任務

組織的優秀特派員用2-3年時間,從2011年7月開始。深入包抓村,圍繞全花椒、核桃和苗木花卉三個科技園區規劃建設任務,積極開展創業服務,促進園區中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的工作全面開展。

擴大核桃、花椒、經濟林面積,1擴大栽培面積。秦嶺、關山和渭北適生區通過新建示范園。實現“雙百萬”核桃花椒經濟林基地。以苗木繁育中心為龍頭,以各縣區中心苗圃為主體,輔射帶動鄉村苗圃發展。通過播種、扦插新育鄉土樹種為主的生態苗木,增加苗木花卉種植面積。從擴大面積上增加經濟林和苗木總量。

采取綜合配套措施,2改造低產林。積極擴大新栽經濟林面積的同時。促進現有經濟林增產增收。花椒產業主要推廣防蟲和抗霜凍技術。核桃產業主要推廣撫育擴盤和高接換優技術,每個村建立一個低產林改造示范樣板,突出提質增效,提高品質和單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引進優良品種。花椒要以培育抗晚霜和無刺花椒品種為主,3引種推廣新品種。要積極培育新品種。大力推廣優質大紅袍花椒品種;核桃要重點推廣香玲、西扶1號、西林3號等十六個優良品種。通過推廣新品種,單產提高1倍以上;大力繁育推廣鄉土樹種和引種膠東衛矛、美國凌宵等生態苗木。

對包抓村林農進行宣傳培訓和技術輔導,4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由林業站、林科所分別負責編寫印制林業實用產業技術資料2萬份。使80%以上的農戶至少每戶有一人掌握12項實用技術。

進行量化分析和全面高度總結,5形成科技成果。林業科技特派員要及時對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方法。形成科技成果和調研報告,進一步向全推廣應用,輔射帶動全以花椒、核桃為主的干雜果經濟林產業和苗木花卉產業發展,使全所有優勢產區的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五、保障措施

對于工作任務重、成績突出的可以適當增加經費。村和單位由局里在上安排專項經費基礎上再增加經費,2經費保障。每人每年撥給3000元工作經費。同時將產業項目向創業服務村傾斜。

篇7

我叫××*,在全省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中,有幸被市牧業局推薦為鄉鎮科技副職人選。于200*年6月到九臺市東湖鎮任副鎮長。一年來,我認真恪守“傳授科技知識,組織人員培訓,發展農村產業,促進社會和諧”的二十四字服務宗旨,與地方領導團結一致,抓好分管工作,為東湖鎮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一、提高認識,珍惜機遇

人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項目,是新時期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為推進人才興業戰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技術和思維方式的支持,縮小城鄉差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鍛練干部而實施的一項重大項目。作為一名選派干部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充分發揮才能,從思想和行動上融入新的集體,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忠于職守,潛心服務

(一)深入開展調研,找準工作切入點

按照省委組織部的有關要求,在今年××月××日起,利用一周時間同蔣淑珍副鎮長、農辦主任何文龍等人,對××*、××*|××*等七個村子進行實地調研,形成調研報告,為上級部門選派科技人員提供了依據,也找準了工作的切入點。

(二)勤于溝通匯報,扶持畜牧站及養殖企業

一年多來,我對該鎮的畜牧業給予了極大的觀注。在全面了解了東湖鎮畜牧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我及時向市牧業局領導匯報,同時與鎮政府有關領導進行積極溝通,申請對鎮畜牧站及養殖企業進行必要的扶持。做了以下工作:

1.針對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疫情在部分地區爆發的嚴峻形式,在藍耳病疫苗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我市牧業局向鎮里撥付了價值四千元的藍耳病疫苗。鎮畜牧站對5個規模養殖場進行了及時免疫。

2.市牧業局無償供應東湖鎮一噸價值2萬元的消毒劑,已分發至到養殖戶(企業)手中。

3.協調市牧業局出資1萬元,為鎮畜牧站購買辦公桌椅、卷柜。市監督所贈送沙發、班臺等辦公用具,折合人民幣2萬元。

4.為配合新農村建設工作,整治村容村貌,提高養殖效益,我多次聯系市牧業局劉海璋處長,市畜牧總站李朝輝科長,對放牛村四社王詩光、侯吉良等開展生態養豬的規模養殖戶進行現場指導,并無償提供了價值8000多元的營養液和生態菌料。目前,王詩光、候吉良二人已分別增收5萬多元。在他們的帶動下,已有近10家農民準備開展生態養殖。

(三)加強農村中介組織建設,籌建養豬合作社

通過團隊成員李國強的聯系,我帶領鎮畜牧站及全鎮養豬大戶,與梨樹紅嘴農村經濟協會進行了兩次會面,研討組建東湖鎮養豬合作社問題。紅嘴集團提供飼料、仔豬及技術,并協調貸款,之后不低于市場價回收成齡商品豬,此種運作方式確有益于農民增收。目前,梨樹紅嘴農村經濟協會東湖養豬合作社已正式成立。此外,東湖鎮已有35家規模養殖戶加入市牧業局牽頭組建的長春市雙贏生態養豬合作社,鎮畜牧站沈榮奎站長亦成為合作社的副理事長。通過組建合作社,降低了養殖風險,為養殖戶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振興東湖鎮經濟

積極開展招商工作,通過多方聯絡得知,內蒙古伊順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欲在長春投資建廠。在第一時間內我邀請該公司負責人到九臺經濟開發區進行考察,使他對東湖產生了良好的印象。經過三輪會談,該公司最終同意落戶開發區。目前,該公司已繳納土地金7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200萬元長春市伊順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已正式落戶東湖。成功總是垂青于有思想準備的人。4月末,在與一個商界朋友交談中,得知沈陽德氏冷飲集團長春分公司因拆遷等原因,欲建規模化的冷飲加工廠。得知消息后,我會同分管招商工作的祝文明副鎮長及時與該公司取得聯系,在長春和九臺分別進行了兩次會面,并請公司負責人多次到開發區實地考察,最終促成了該項目的落地。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占地2萬m2的長春德氏冷飲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

(五)做好包村工作,促進和諧發展

穩定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之一。我所負責聯系的羊草村由于十個牛場因貸款問題連續上訪多次,嚴重影響了東湖鎮的形象,制約了羊草村經濟的發展。為徹底解決群眾上訪問題,使群眾安心于農牧業生產,我多次與村黨支部書記楊洪生及涉及貸款的17戶農民商談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為了爭取一、二戶農民的支持,在村里一住就是兩三天。由于我的誠意,村民也終于理解政府的誠意和意向,最后達成了由政府出資扶持農戶,牛場盡快辦理土地、畜牧手續,牛場農民不再上訪的意向。在全鎮穩定工作大會上,我正式提出羊草村上訪問題的解決方案,獲得一致通過。羊草村17戶村民全部在政府關于羊草村問題的協議上簽字。

(六)參與中心工作,保障征地任務按時完成

為落實長春市人民政府關于長吉高速起始段到龍嘉機場段風景林建設征地的精神,在風雪交加的寒冬中,我帶領由土地、城建、城管等部門10名人員組成的征地小組,赴黑林子、放牛和甘家三個村踏查、測量高速兩側50米范圍內的土地。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每天早七點出發,下午三點才能吃上飯。不僅挨餓受凍,還得和村民做無休止的解釋工作。終于,在奮戰了10天后,我們圓滿完成了70公頃征地任務,受到鎮黨委和九臺市政府的表彰。

(七)盡職盡責,抓好鎮畜牧站建設及屠宰廠遷移工作

由于鎮畜牧站辦公場所年久失修,嚴重影響了正常辦公秩序和政府部門的形象,不利于畜牧業的發展。同時,鎮定點屠宰廠由于長期座落于居民區內,環境及燥音污染對附近居民及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為此,我起草了關于畜牧站維修和屠宰廠遷址實行企業化運做的報告,并多次與書記和常務鎮長溝通,最終在黨委會上通過。目前,鎮政府出資5萬元的畜牧站維修工程已接近尾聲,投資50萬元,新建4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屠宰廠也即將竣工,即日可投入使用,到時東湖人民可吃上更加放心、安全、新鮮的肉品。

三、切實體會,共同交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人才興業報》第一期以《科技副職真干實事》為題,對我們服務團的工作給予報道。我們服務團的事跡材料還在長春市委組織部組織選派工作交流會進行了交流。所有這些,離不開服務團成員的努力,離不開各級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我認為項目的實施要取得實效,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作為一名科技副職對項目的實施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認為是走過場、擺樣子。要知道能夠踏踏實實參與并從事農村工作,是非常難得的鍛煉機會,并不是所有的機關干部都能夠得到這樣機遇。

2、要服從當地黨委的統一安排。如果黨委對項目的實施存有不同看法時,要通過實際行動和感情、思想的交流爭取支持,達到項目實施的目的。

篇8

一、蘆筍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現實優勢

(一)蘆筍產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蘆筍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保健蔬菜,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改進,蘆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居民的餐桌上,國內國際市場需求旺盛。

我市蘆筍生產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12前、2012年-2015年、2015年-今。2012年之前,我市只有少量零星露地種植,但是由于規模小,產品總量不足以調運,本地市場無消費習慣等原因,沒有形成特色。2012年-2014年,部分從事蔬菜銷售的經紀人返鄉創業,我市蘆筍出現規模化種植基地,總體規模在600畝左右。2015年-今,由于蘆筍種植效益較高,依托聚鑫蘆筍合作社等規模化基地帶動,全市7個縣市區均有規模化蘆筍基地,全市規模達到3500畝左右,其中以宣州區、旌德縣最多,分別為2200畝,旌德縣600畝。

(二)蘆筍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優勢

1.種植簡單,農民易接受。蘆筍生長耐旱耐澇,耐肥耐貧瘠,生長適應性極強。農民只需要經過短期培訓,就能上手種植,生產技術風險相對較小。經過田間調查統計,我市大棚綠蘆筍種植3年后就可以達到1500千克/畝,優質筍率達到80%以上。加之蘆筍生長周期長達10—15年,一次栽植可連續采收8—12年,是難得的高效農業種植品種。

2.市場需求旺盛,產業效益可觀。據國際蘆筍協會統計,目前國際市場蘆筍需求量超50萬噸,并以每年5—10%速度遞增,價格持續穩中有升,速凍綠蘆筍均價突破2.5萬元/噸;隨著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結構改變,對蘆筍的營養保健價值更加認可,國內市場特別是滬蘇浙市場消費需求大幅上升,零售均價不低于15元/千克,收購均價常年穩定10元/千克,剔除成本后筍農畝均純收入也能達到8000—12000元。

3.依托企業帶動,在滬蘇浙市場銷售網絡成熟。我市的聚信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宣城市四季康蔬菜有限公司兩家公司早年在上海、南京等地從事蔬菜銷售工作,因為蘆筍產品市場上供不應求,2012年后在我市建立了自己的蘆筍基地,通過示范帶領,目前兩家公司已帶動發展蘆筍基地2000余畝。

4.蘆筍產業鏈產品升級空間大,我市具備蘆筍加工基礎。以蘆筍為原材料的產品眾多,包括茶、飲料、蘆筍粉、干菜、膠囊、蘆筍藥劑等,而我市是傳統的茶葉、酒水生產大市,對于開發蘆筍茶、蘆筍酒等深度加工品具有先天優勢,通過發展蘆筍加工業,一方面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種植收入和地方稅收,一方面可以降低農戶種植風險。以山東省曹縣為例,大力發展蘆筍產業,2014年蘆筍產業產值已超過60億元,財稅貢獻4.5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發展蘆筍產業面臨的問題

(一)對蘆筍產業認識不夠,缺乏專項規劃。蘆筍種植在我市屬于新興事物,加之發展初期主要以外銷為主,其帶動農民(貧困戶)增收作用未被充分認識,導致蘆筍產業的地位不明確,我市也未編制出臺蘆筍產業專項規劃,以致相關部門和單位對發展蘆筍產業信心不足,企業和農民對發展蘆筍產業持觀望態度。以浙江省長興縣為例,該縣農業農村辦公室、農委、財政局、供銷社四家單位2017年聯合制定《關于印發長興縣蘆筍產業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扶持政策。

(二)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時間較長。蘆筍種植第一年投入大,包括設施、種苗、肥料、人工等費用大約15000元/畝,蘆筍形成有效產量大約需要3年,一般農戶難以承受。目前,我市較成功的做法是:企業建立基地并牽頭成立合作社、提供種苗和管理技術,負責產品回收。但是,企業受資金壓力所限,短期內很難快速做大規模,影響了整個產業發展。

(三)缺乏技術體系支撐。蘆筍屬于名優希特蔬菜,在我市栽培時間又短,本地真正懂蘆筍生產技術、能夠指導規模化基地生產的技術人員匱乏。我市雖然多次邀請國內蘆筍行業專家指導工作,但是受多種因素制約,未達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三、發展蘆筍產業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一是成立由農業農村局、扶貧局、財政局、商務局等涉農部門組成的促進蘆筍產業發展專門組織,凝聚市級部門合力,加強對蘆筍產業發展的扶持和領導,定期分析、研究、解決蘆筍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將蘆筍產業發展工作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壓實縣級政府責任,促進產業發展。

(二)精心編制規劃。迅速編制印發蘆筍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發展蘆筍產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系統分析蘆筍產業面臨的形勢、發展基礎、支撐條件,科學規劃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倉儲加工區,打造蘆筍小鎮,加大對農民和企業的宣傳引導力度,力爭3—5年發展蘆筍1萬畝以上。

篇9

關鍵詞:種糧補貼;農民增收;積極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1-12-2

種糧補貼是國家推行的一項惠農、利農、服務三農的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對于推動糧食生產和保障糧食安全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銳減,出現了一些拋荒或簡單方式種糧的現象。如何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成為當前和今后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1種糧補貼的作用

1.1發揮了政策的導向作用,能夠有效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種糧補貼政策向農民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國家重視糧食生產,關注糧食安全。政策的落實發揮了較強的導向作用,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顯著提高。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糧食播種面積同比增長了16.56%,糧食總產量增加了23.75%。

1.2增加了種糧農民的經濟收入,扭轉了農民收入始終處于低水平的局面

種糧補貼政策的落實成為種糧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明市共發放補貼資金4.78億元,其中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資金2.26億元,受益農戶43.79萬戶;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4301萬元,補貼全市農作物面積293萬畝;農機具補貼資金6190萬元,受益農民1.63萬人,帶動農民投入1.5億元以上。

1.3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

種糧補貼政策的實施,使基層干部與農民的關系由原來的“取”變為現在的“予”,鄉(鎮)干部由原來的上門收稅變為現在的逐戶發錢,黨群干群關系得到極大改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糧食補貼政策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補貼政策的激勵效果減弱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飛速上漲,而農產品價格一直處于低迷的狀態,所以即使有種糧補貼政策,但仍不能調動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以三明市農民種糧為例,一年兩茬(水稻和玉米各一茬),每畝地一年投入:“肥料150元/袋×5袋+機器播種費120元+機器收割費120元+機器翻耕費80元+灌溉費100元+種子220元+農藥300元=1690元(不算人工費)”,而每公頃的種糧補貼共計僅為125元左右,這樣算的話,種糧補貼(125元)/每公頃地的投入(1690元)×100%≈7%。而每公頃地一年的收益(以較好時的狀態):水稻800公斤/畝×3.80元/公斤+玉米500公斤/畝×3.00元/公斤=4540元。這樣從整體和長遠來說,在家一年種上2公頃地還不如在外打工兩個月。由此可見,種糧補貼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的穩定問題,且生產資料的漲價又從根本上將種糧補貼轉嫁出去了,這樣就使補貼政策的激勵效果大打折扣。

2.2“種糧補貼”變成“農田補貼”,挫傷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以來,的實行于國、于民確實收效顯著,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原有的人均分攤土地的形式在當前來看又成了限制發展的瓶頸。家家有田,規模不大,種則耽誤外出打工,不種又有點可惜。

隨著進城務工大軍的異軍突起和就業渠道的多樣性,種糧收入已不再是當今農民收入的主要方式。所以就出現了將自家的承包地委托給他人種植或拋荒不種的現象,但是涉及到的補貼仍然還是以承包土地的面積為兌現依據的。雖然政府制定了相關的土地流轉政策,一部分農民成了當地的種糧大戶,但是補貼往往還是發放到原土地經營權所有者的手中。這雖然有防止偷領、冒領的初衷,但也就造成了這么一種怪現象,種地的得不到種糧補貼,沒種地的依然享受種糧補貼。“種糧補貼”變成了“農田補貼”,極大地挫傷了種糧大戶的積極性。

2.3補貼面積核實困難,補貼項目分散,造成行政成本過高

因為補貼面積關系到每一個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對種植面積的丈量與核實就成為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但由于種植作物的自由性和變動性很大,每年、每季都會有較大變動,且三明市土地以丘陵、山區為主,耕地分布零散,丈量難度較大,往往一次丈量就需要各村(街)抽調幾十人工作兩周以上。同時后續工作也很多,要核實后,公示、上報、審批、發放、簽字、清算等。同時,種糧補貼又分為很多項,如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這樣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加班費、誤工費、誤餐費、交通費等,造成了行政支出的增加。再者,種糧補貼一年分了好幾次,不僅不便于農民計算和領取,也增加了基層干部的工作量。

3如何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健全糧食補貼制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明市政府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民種糧補貼辦法的指導意見》,重點推廣了尤溪縣改進種糧補貼發放方式的經驗和做法,實行“有種有補、多種多補、誰種補誰”的分配辦法,使資金分配更有利于支持引導種糧大戶大力發展糧食生產。

3.1優化、強化補貼政策,加大補貼投入

對于補貼政策要不斷優化和強化,優化是為了使農民能夠更好的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實惠,強化是為了讓政策更有說服力,避免投機取巧。優化補貼政策,就是要體現出“有種有補、多種多補”,避免出現拋荒等現象,同時鼓勵種糧大戶擴大種植面積,在原有補貼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浮動,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種糧積極性,并向種植高效化、品種優良化方向發展,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區域產業鏈。強化補貼政策,就是要把補貼面積的核實和資金發放分離,對于已改變農田糧食生產性質的土地,應嚴格退出糧食補貼的范疇,讓政策執行有力,深入人心。同時受生產資料上漲、糧價偏低等因素的影響,不斷加大補貼的投入,也是調動種糧積極性的當務之急。

3.2鼓勵土地流轉,落實好“誰種補誰”

國家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土地流轉政策,鼓勵土地區域化、集約化發展。在保證農民既得利益的基礎上,加大流轉所得費用,以超出其種糧補貼的2~3倍為宜。這樣既可避免因外出務工造成土地的閑置,又可使一部分農民成為當地的種糧大戶,從而保證糧食的生產和糧食安全。同時,“誰種補誰”也就能落實到實處。真正體現糧食補貼促進糧食生產的政策導向作用,達到種糧補貼政策的設計初衷。

3.3整合補貼項目,降低行政成本

補貼項目整合能使農民便于理解,也能夠降低行政成本。如三明市水稻良種補貼分為早、中、晚季分別計算,而且按水稻各個季節的實際種植面積計算,并且同一年中早、中、晚的標準不同,不同年份的標準也不相同,這樣就導致了運行成本的提高。因此,對于補貼項目進行有效整合,力求簡便,既要符合農村實際,又要方便基層操作,在確保補貼按嚴格的流程操作的基礎上,健全監督體系和監督辦法,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行政成本,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3.4支農資金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減少農民種糧投入

種糧補貼和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是不同的支農政策,但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將支農資金集中起來進行大型農田水利化建設,建立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支持體系,從而提高農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這就是最大的惠農政策。這樣就能減少農民種糧的投入,增強了糧食生產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解決了靠天吃飯的弊端,無形中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4結語

種糧補貼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長期政策,在實行中需要不斷的調整和改進,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保證糧食生產和保障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何流聞,周濤,晏林歡,孫建.國家農村糧食補貼制度的績效評價與優化路徑分析———江西宜春種糧補貼調研報告[J].湖南農機,2011,(5).

[2]王忠春.改進糧食補貼發放機制[J].農村經營管理, 2011,(9).

[3]占金剛.我國糧食補貼政策績效評價及體系構建[D].湖南農業大學,2012.

篇10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學結過去,謀劃發展思路和方向

按照市委提出的重新審視牡丹江、重新謀劃牡丹江、重新定位牡丹江的“三個重新”要求,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通過深入基層單位進行調研,通過召開市直有關單位、縣(市)區農機部門調研會議反復研磨,并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多方征求各相關部門意見,我對農機戰線近年來的經驗做法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探討和謀劃。

(一)認真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為今后工作提供遵循。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及工作實踐中感到,牡丹江的農機工作有“五個必須、五個不斷”的經驗和做法值得繼續堅持:一是必須堅持跳出農機抓農機的思維方式,不斷開發農機化發展的多種功能,在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中促進農機化在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中的作用。二是必須堅持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機工作,不斷提高農機產業化經營水平,在推進規模化、市場化、組織化和標準化進程中,促進農業分工分業,加快農機現代化建設。三是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思路推進農機工作,選準工作的著力點、突破點,不斷探索解決滯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避免求全面而無所作為。四是必須堅持農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園區化、產業化的發展戰略,不斷爭取更多的農機產業化項目,并促進農機項目向農業園區聚集。五是必須堅持農機外向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做大做強農機發展經濟,不斷增強牡丹江農機事業對俄、對韓、對臺的開放度。

(二)廣泛征求意見,謀劃思路,提出我市農機未來發展方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中確立了牡丹江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工作發展的思路和目標: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市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民生為主線,抓思想、抓落實、抓項目、抓平臺、抓改革、抓典型、抓突破、抓增收,大力發展農機特色突出的現代農業,做到“五個必須、五個提高”和“四個建立”。為我市確立的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全省領先、新農村建設全省率先、城鄉一體化全省創先、國際化農業全省爭先,農村改革全省闖先,提前3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目標而努力奮斗。

“五個必須、五個提高”:一是必須處理好“量”和“質”的關系,做到量質并舉、結構合理、科學配備,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二是必須在發展糧食作物機械化的同時,推進農林牧副漁業機械化全面發展,農機農藝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水平。三是必須提升農機監督管理能力,強化對農機化發展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進一步提高農機安全水平。四是必須培育和扶持農機推廣體系和服務組織發展,促進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提高農機服務水平。五是必須結合我市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加快推進農機科技示范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機科技示范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據牡丹江市不同耕地條件和生產需要的農業機械化耕作模式提出“四個建立”,即:在200萬畝糧食作物耕地上建立保護性耕作栽培制度;在150萬畝經濟作物耕地上建立深松為核心的保護地栽培制度;在300萬畝坡耕地上建立特色深松免耕栽培體系;在65萬畝水田建立秋翻整地、機械插秧、機械收獲的現代耕作栽培制度。

二、按照科學發展和現代農業的總思路,堅持不懈地抓落實解難題,確保農業生產豐收

2011年,在自然災害頻繁、金融危機、經濟總體下滑等諸多不利因素交困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破難題,腳踏實地抓落實,農機化工作繼續呈現出全面發展、重點突破的良好態勢,為今年全市農業生產大豐收,糧食總產40.4億斤,農民純收入7500元做出了貢獻。

1、抓生產,重落實,充分發揮農機生產作業作用。一是抓好冬訓工作。共完成農機培訓20672人次,其中:新駕3922人次,復訓7865人次,農機管理人員290人次,其它8595人次,占應培訓人數21000人次的98.4%。通過農機化信息網農機實用信息1030條。二是抓好冬檢工作。全市檢修鏈軌拖拉機578臺,占應修的100%,檢修膠輪拖拉機4066臺,占應修的100%,檢修小四輪拖拉機10296臺,占應修的100%,檢修大型農具應修5653臺,占應修的100%。三是春耕整地工作落實到位。共完成機械整地396.8萬畝,其中:深松整地40.8萬畝,80%起壟達到待播狀態。全市完成機械播種628.1萬畝,其中80%的面積實現了標準化作業。四是抓好作物田間管理。指導各地加大機械田間中耕管理力度,通過機械中耕,松散土壤,促進土壤水氣循環,提高土壤接納蓄存雨水能力。五是做好秋耕整地工作。截止到11月6日,全市完成整地286.3萬畝,完成任務數的103%,其中深松整地225.4萬畝。

2、抓發展,促提高,農機補貼拉動農民投入效果顯著。今年,我市經過積極努力,爭取到兩批國家購置補貼資金2541萬元,比上年1612萬元增加了58%。拉動農民投入5453萬元,購置農機具3513臺套。

3、抓服務,重管理,組建扶強農機作業合作社。全市共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43個。根據合作社經營管理不一的情況,提出扶強農機作業合作社。各縣(市)加強了合作社各方面的管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抓推廣,重示范,加強基層推廣體系建設。圍繞我市大豆、水稻等傳統優勢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種植,開展農機化技術試驗示范和加強基層推廣體系建設工作;結合“大豆振興工程”全市實施大豆全程機械化技術面積達80萬畝;實施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我市已引進6臺等離子體處理機,設立6個試驗示范點開展試驗示范工作。

5、抓執法,保安全,為農民生命財產保駕護航。一是集中精力抓好拖拉機落戶和換發牌證工作。全市2005式拖拉機牌證換發達85%以上。二是爭取財力抓好拖拉機安全警示標識的安裝工作。目前已安裝拖拉機發放反光牌1000塊,粘貼反光標識23500條。三是集中人力抓好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目前,全市拖拉機檢驗率達85%,檢驗拖拉機44671臺。四是深入開展拖拉機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全市已經清理拖拉機“黑車”落戶3728臺,清理“非駕”辦證2705人。落戶辦牌照拖拉機52554臺,占擁有量80113臺的65.6%;辦理駕駛證的拖拉機駕駛人39810人。

三、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團結班子和全體同志,全面提高農機隊伍整體素質

自己本身是個業務干部,到農機局后,努力學習特色理論,注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修養,注重自身廉潔自律和黨風廉政建設,注重提高領導能力。有幸參加了省委黨校第18期正處級經濟班的學習,使我自己感覺有了明顯的進步。

(一)立黨為公,切實增強黨性修養。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履行黨組書記職責,抓好本單位黨建工作,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在市委第五組中綜合排名第二。注重領導班子建設,落實領導班子建設年任務,在班子中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諒解,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

(二)勤政為民,努力當好人民公仆。注意決策的科學化,注意工作的民主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下基層檢查調研、招商、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和為農民及大場大戶等解決實際問題,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習,在省黨校脫產學習,在工作之余學習。在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形成的調研報告受到上級好評,抓黨建工作的調研報告在市直機關工委調研評比中獲得特別獎。日常作風雷厲風行,從不拖沓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