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6: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建議

篇1

據介紹,我國家庭教育立法不僅為社會發展所必需,而且推動立法的條件漸趨成熟。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等均涉及到家庭教育,并從法律和政策層面對家庭教育的責任、要求作了相應的規定。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制定有關考試、學校、終身教育、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全國婦聯制定的《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1-2015年)》,也將“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政策,促進家庭教育立法取得實質性成果。組織開展家庭教育立法調研,形成較為成熟的研究成果,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作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務目標。

此次開展的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將圍繞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主要研究以下問題:一是家庭教育立法的社會基礎。重點分析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服務的認知、需求和建議,以及對家庭教育立法的認同度。二是家庭教育立法的工作需求。分析我國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工作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家庭教育立法應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三是境外家庭教育立法案例分析。分析境外家庭教育立法實施的社會效果,學習借鑒他人經驗。四是國內家庭教育工作經驗總結。分析國內家庭教育工作成功案例,梳理總結相關經驗。

此次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的研究方法,一是調查問卷法。圍繞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服務、家庭教育工作及人們對家庭教育的法律規范需求等內容設計調查問卷,收集相關信息。二是訪談法。采用小組訪談,召開家庭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兒童的小型座談會,了解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及存在問題,征求對家庭教育立法和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議。三是文獻研究法。收集境外家庭教育立法案例進行分析。四是典型案例分析法。收集國內家庭教育工作優秀案例,選取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在研究中,將分別選取東部、中部、西部具有代表性的三個省市,并在各省選兩個市作為典型研究點,深入到每個市的一個城區或一個縣,采取整群抽樣,面向家長、兒童、家庭教育實踐工作者、相關機構工作人員等發放問卷。同時,每個市訪談50名與家庭教育工作相關的行政管理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家長及兒童。

篇2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在學校工作中,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導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學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徑,因此,學校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與家長交往,指導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復雜。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我們應特別重視:對家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指導;對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規律的指導以及每個家庭的“個性”特點。

一、活動目的:

通過集中家訪,切實加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成長環境、思想動態及校內外表現。及時通報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質量觀,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征求學生及家長對教師和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營造全員關愛學生、教育學生的德育氛圍,進一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提高社會與家長、學生對學校教育的滿意程度。促進教師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風建設推向新的臺階。

二、活動時間:2022年9月——2023年6月

三、活動內容

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師要實施全員家訪。家訪時,要注重宣傳教育政策法規、家庭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安全衛生規章;通報學校發展情況和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共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貧困生、單親生、留守兒童)和行為偏差生(學困生和其他行為失范的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輔導(含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和其他助學措施。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學校成立家訪領導小組

組長:母

楊艷芳

成員:李正琴

李巧玲

李錦萍

王小燕

吳倩英

洪思飛

千艷萍

閆喜萍

李新華

2、準備教師家訪活動記錄本和家訪活動記錄表。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學校集中時間,實行全員家訪。家訪過程中,要嚴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報學生在校情況;要全面了解學生家庭和在家表現情況;要共同探討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訪情況記錄。不得在家長面前指責學生;不得隨意把家長叫到學校進行責怪訓斥;不得接受家長的宴請和贈禮;不得以電話聯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訪。學校要建立家訪活動記錄表,記錄教師家訪簡要內容、學生家庭和個人情況以及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等。

第三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學校家訪領導小組負責收集教師家訪活動記錄表和家訪記錄本。總結家訪信息反饋情況。提出整改措施,及時調整學校辦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

五、家訪注意事項

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學校、家庭、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的是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是否有效,還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我們要家校聯手,共育新人,做到以下幾點:

1、變“請進來”為“走出去”:改變以往的隨意請家長進校“訓話”為主動走進家庭,將意見和建議送到家庭中。

2、變“被動家訪”為“主動家訪”:主動家訪,防患未然,使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篇3

近十年間,各部委相繼出臺了“全國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規劃”、《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通知》、《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等文件。從參與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的部委來看,部門數量顯著增多,有利于從多個角度開展工作;與此同時,中國家庭教育工作已將流動、留守兒童作為獨特的群體開展工作,工作的目標和任務逐漸明晰;特別是從新的“五年規劃”來看,“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的提法更加強調了政府的職能和接受指導服務的社會福利性質。

(一)全國各地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現狀與成績

近五年來大多數地區采取了措施,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普遍開展了“共享藍天”等關愛行動,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對貧困家庭進行濟困扶助和指導服務。

1.黨政領導對流動、留守兒童工作重視,形成多部門合作的工作格局

相比于對其他人群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很多省份對流動、留守兒童的重視程度最高,均建立了黨政領導、多部門合作的工作格局。如云南省、黑龍江省婦聯均組織協調十余家相關部門聯合下發“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的相關文件。甘肅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總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將涉及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教育、民政等16個政府相關部門全部納入,各地均建立了留守兒童工作領導機構和工作制度,構建了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司法五大關護網絡。

2.探索校外托管機構建設,深化“家長”模式

調查發現,在陣地保障上,各省積極籌措資金用于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場所的建設。如:2010年,安徽省政府將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建設納入全省33項民生工程,計劃3年在全省2萬所農村小學、1308個鄉鎮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在服務模式上,“托管家園”和“媽媽”成為開展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主要模式。如:湖北省開展了“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其中實施了“11135工程”,即開通1條留守流動兒童維權服務熱線,創辦10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創建100個留守兒童服務站,招募30000名“愛心媽媽”,安裝50000部親情電話。重慶市、杭州市、長春市均開展了“家長”行動,參與家庭數萬乃至數十萬。北京市西城區創新活動形式,將不同年齡段的未入園流動兒童組織起來成立了“四環游戲小組”。2007年廣東省開展了“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志愿行動”,2010年該活動建立健全項目各種標識要素和行動規則,建立活動長期開展的網絡平臺和愛心父母的支持系統。

3.動員各方力量,做好困境兒童教育、救助工作

調查發現,家庭教育工作專項經費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各省積極募集資金用于流動、留守及其他困境兒童的幫扶工作。廣東省幫扶困境兒童總數40萬人次,幫扶款1.5億元。黑龍江省共開展關愛活動4000余次,募集資金(物資)約5千萬元,救助兒童5萬余名。

4.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全面提升監護人素質及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和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涉及的人群主要是三類:管理者、指導者和家長。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為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指導和管理水平,開展了針對特殊群體的培訓工作。如:云南省舉辦了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示范家長學校管理人員培訓。重慶市舉辦了首期爭創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示范校骨干培訓。黑龍江省建立了30所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注重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咨詢、指導。北京市豐臺區在流動人口子女學校成立了全市首家流動人口子女(家長)法制學校,將流動人口子女及其家長同時列為法制學校宣傳教育對象。

(二)全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問題與不足

1.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政策不斷完善,但對政策落實的力度不足

從黨政與家庭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文件來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工作組織形式、內容都進一步明晰,從宏觀的關愛支持趨向對家長的直接指導。但從實際工作成績來看,尚未全面體現政策指導的內容。當前的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以關愛、幫扶等活動為主,真正開展對兒童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較少,政策落實的力度不足。流動、留守兒童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多發群體,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關愛和管教的不足。因此增強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責任意識、關愛孩子的情感,掌握教養技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盡管當前相關政策文件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和幫助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增強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但基層開展的活動多是直接針對流動、留守兒童的關愛、幫扶活動,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動、留守兒童的困境,但是這些治標不治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救助活動對于龐大的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無異于杯水車薪。而且在采取“家長”、“留守兒童托管”措施的地區,一些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更加安心地將孩子交給托管機構,沒有后顧之憂地外出打工,甚至連春節都不與孩子團聚,與活動的初衷出現了背離。因此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在抓政策制定的同時,還要抓政策的落實,抓效果的評估;變指導性文件為可執行的目標任務,并確保有效的保障措施。

2.管理系統有待完善,缺乏統籌安排

(1)各管理部門缺少協調溝通目前中央多個部門,如教育部、民政部、婦聯、關工委等,都在參與全國的家庭教育工作。多部門管理的格局,有助于從多角度開展工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體系,讓家庭教育工作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發展。但是目前各個部門之間缺少完善的溝通協調機制,合作還僅限于一起指導文件、開展調研的層面,在具體的管理和指導工作上大多是依托各自的體系展開,沒有系統的分工,經常出現一些工作重復做、一些工作沒人做的局面。相互之間也缺少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影響了指導工作的成效。(2)地方的管理體系、管理政策仍需完善目前各地都出臺了一些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服務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過于籠統,沒有明確責任部門和具體的工作內容,考核評價也不規范,工作人員也沒有接受過專門培訓,大多是教育或婦聯部門的工作人員兼職搞家教指導工作。家教指導工作任務重,難度大,由于缺少強有力的推進機構和專業人員,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的進展比較緩慢。

3.指導機構數量不足,指導陣地有待開發

(1)針對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數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由于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往往更需要個性化的指導服務,目前針對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的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與此同時,留守、流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的質量普遍不高,持續發展困難。例如,廣東反映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指導工作普遍存在缺經費、缺場地、缺師資、組織家長學習難的“三缺一難”現象。山東也強調針對留守兒童的家長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內容不夠科學規范,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經費不足、人員缺少培訓也是困擾其他各省市家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目前經費困難一方面是和國家投入的經費總量不足有關系,另一個原因是流動、留守兒童的工作經費往往用于活動室的建設、疾病救助、助學等方面,真正用于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經費非常少,嚴重制約了指導服務和人員培訓工作的開展。(2)社區和企業在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的作用有待加強據本次調查研究統計,全國目前已建立幼兒園、中小學校家長學校35萬所,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主要陣地,但受資源和工作體系的制約,各類家長學校在開展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指導服務時存在不便。同時,在校學生不能覆蓋所有流動、留守兒童群體。社區、企業組織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本應更具優勢,但目前建立的街道、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僅有5萬所,企業的參與率更低,這和實際的需要還相差太遠。

4.指導服務的對象主體存在易位,指導服務的針對性不足

(1)實際工作中未體現“家長”的主體地位每種教育活動都有其特定的指導對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對象是指新婚夫婦、孕婦、18歲以下兒童的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家長”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主體,而當前實際工作中主要指導服務的主體是“兒童”。其原因之一是針對家長的指導服務難度要大得多,面臨著很多的實際問題,如人員分散不易組織,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需求各不相同,培訓周期長、見效慢等。(2)流動、留守兒童中的低齡和大齡群體更易被忽視從留守、流動兒童的年齡結構來看,在全部留守兒童中,0-5周歲的占27.07%,6~14周歲的占55.37%,15~17周歲的占17.56%;在全部流動兒童中,0~5周歲的占27.97%,6~14周歲的占44.43%,15~17周歲的占27.59%[4]。可見,學齡前及義務教育后的流動、留守兒童數約占到全體流動、留守兒童總數的一半。然而,這部分兒童及其家庭往往不是中、小學家長學校能夠覆蓋服務的對象。他們的家庭教育又不容忽視,就學齡前兒童而言,早期家庭教育決定了其生長發育、認知發展、情感及社會性等諸多方面;就義務教育后兒童而言,求學與就業中的諸多問題均亟待解決,同時,有數據表明這些大齡流動兒童已成為犯罪高發人群,他們的家庭教育亟待加強。(3)流動、留守兒童是需要被區別對待的兩個群體流動、留守兒童同樣是受人口流動產生的群體,但其境遇的改變及因此帶來的一系列生活和心理的改變卻截然不同。有研究比較了兩類人群其環境資源的不同[5],同時兩類兒童的家庭互動模式也不同,其家庭功能及由此產生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截然不同。但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一般活動并沒有將兩類家庭區分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僅把“流動”和“留守”視作兩個連續的“詞匯”。

5.指導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1)活動流于形式,專業性不足在調查中,我們看到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長的指導服務呈現出一種“過節性”重視的狀態,只有在過重要節日時,或政府出臺了相關文件時才開展活動,其他時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淺層原因是針對家長的指導服務難度較大,深層原因是指導人員的非專業化問題。中國從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人員以非專業人員居多,工作人員往往缺少流動、留守家庭指導服務方面的培訓,不知道指導工作如何開展,因此流動、留守兒童工作的內容上體現出重對兒童的“情感補償”,輕對家長的“效能訓練”的特點。因此,投入專業工作隊伍、進行人員的專業化培訓、開展專業指導服務項目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基礎。(2)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研究不對接在調查中,很少有地區提及開展過針對流動、留守兒童家庭的相關工作與實踐研究。同時,本研究發現在目前發表的相關文獻中,一般僅限于對問題的研究及一般性建議,很少有對干預及其效果的研究。理論與實踐存在差距,這是今后實踐和研究工作需要提升的空間。

二、對中國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思考與建議

1.對政策文件落實的建議。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政策的制定既要考慮政策的全面性,又要考慮政策的實踐指導價值。從政策的文本分析和各省的實踐情況來看,當前政策存在兩大落實難點。第一,引導和幫助留守、流動兒童家長的責任意識,提高其能力水平。這一點從近十年的政策來看是在不斷的明晰并愈加強調,但在落實中的關愛活動多、直接指導少。原因可能在于指導者的能力不足及指導服務渠道不暢。因此在政策落實中首先要加強對指導者能力的建設、理順對家長開展指導的渠道,如加強在勞動力轉移中的家庭教育指導,以及對學校、社區、企業單位等社會支持網絡的建設。另外,各地在制定家庭教育發展規劃時要制定配套的評估標準,切實推進政策的落實及對政策效果的評估,保證各項指導工作的完成。第二,從新的政策文件看,強調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向困境兒童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這一提法對政府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來講,對于成人進行的教育旨在提升生活品質,屬于支持性公共服務。但對于流動家庭而言,它牽涉到社會的發展并對個體的生存狀態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個別省份已經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地區發展的戰略部署,為實現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如何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是需要政府、研究者及實踐工作者共同解決的難題。

2.對組織管理的建議。

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涉及人群分布廣、層級多、差異大,完全由一個部門承擔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現有資源和體系上都不現實,由各級婦聯、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合推進的工作模式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還會保持,因此目前的重點是繼續完善這種工作模式。第一,政府應提升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合理設立家庭教育職能部門,加強對家庭教育特別是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監督和管理。第二,科學分工,根據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需要和各部門的優勢合理劃分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和指導人群,實現人群的全覆蓋和各項指導內容的全落實。第三,建立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婦聯、教育等部門雖然有分工,但是在各項工作上經常有交集,因此有必要建立溝通機制,如定期召開各部門參與的工作會,互通信息、共享資源。第四,完善基層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政策,注意理順上下級關系。第五,嘗試以項目化運作的方式,建立橫向的業務聯系,打破以往工作運行以“體制內”進行的傳統方式。

3.對健全指導服務陣地的建議。

加強街道、社區、企業家庭教育指導力量,完善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網絡,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指導者素養;發揮社區功能,幫助流動家庭提升家庭外社會資本;利用社區活動中心、遠程教育網等資源,宣傳家庭教育知識,提供多元化的指導服務;建立穩定的專家隊伍、師資隊伍及志愿者隊伍,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加強企業的社會服務意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參與度。

4.對指導服務活動的建議。

活動的最大價值在于它的切實效果,而活動的針對性即對問題的明晰是保證活動效果的前提。在家庭教育指導的層面上,應確立以家長為主體的意識,幫助家長轉變觀念,與孩子建立起一種平等的相互尊重、理解、雙向溝通的親子關系;加強對學齡期前后流動、留守兒童家庭的家庭教育狀況的研究和指導;有針對性地研究和解決不同群體面臨的問題。如:為學齡前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提供營養、保健、認知發展、情感及社會性等培養與教育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大齡流動、留守兒童的家庭提供法律、社交、職業規劃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留守女童的家庭提供安全教育、權益保護、青春期教育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流動兒童家庭提供社會融合指導服務;為留守兒童家庭提供親子溝通指導服務等。

5.對指導服務專業化發展的建議。

篇4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相互結合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其中就包含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二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而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是人的第一個自然教育的場所,是個人成長的搖籃。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學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只有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相互結合,才能完成教育人、培養人的艱巨任務。怎樣才能將兩者更好的結合起來,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些內容。

1.重視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

要提高家長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只提高認識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首先想辦法把學校的培養目標,辦學思想、教育觀念灌輸給家長,提高他們的認識,讓家長看到教師、學校育人的誠意。使他們明確,不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步調一 致,而且還多關心支持學校教育,這樣才能家校齊心協力把孩子教育成一代新人。教育家馬卡連科曾這樣寫道:“愛是偉大的情感,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東西。”要用言行讓家長明白這一點,他們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理解嚴和愛是統一的。只要真情真愛,就能獲得家長的信任與理解。只有讓家長從你說的每句話,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覺到你是完全為孩子著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長才會盡力合作。

2.加強互動,增強家校合作的效果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做到目標一致,觀念一致,與學校教育工作者從各個方面開展合作,共同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出力,兩者之間合作同盟。在此基礎上,每一個合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行動和決策,但要互相支持,共享知識和經驗。一方面,家庭要全方位地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全力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子女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優勢,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比如:①開家長會,根據學校工作進程,一般期中、期未考試結束或舉行大型活動之前,召集家長,面對面進行溝通。它能使家長了解到整個班級孩子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也可以單獨與老師溝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現,找出不足,加以教育;②家長學校,這是提高家長教育水平、學生素質家校聯系的一條很好的途徑,一種很好的媒體;③家訪,家訪是一種傳統的、最常用的家校聯系方式,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有效手段;④電訪。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每個學生家里都有電話,每個家長也基本都有手機,很多時候,一個電話就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既省去了交通費用,還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⑤家校聯系卡。家校聯系卡是學校與家長保持經常書面聯系的一種很好方式。一般是每周或隔周由班主任寫上該生近階段各方面的表現、取得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意見或建議,讓學生帶回家,再由家長寫上學生近階段的表現,以及對學校的建議等,然后簽名,由學生帶到學校,以便及時交流信息,統一要求。看到課堂以外的自己。在此過程中,家校之間坦率而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校合作關系建立的基礎,學校和家庭之間通過各種媒介交流傳遞信息,從而提高互動的成效。

3.適當提供家長進行家教的方法

家長畢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許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與經驗。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家校聯系時,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家長怎樣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切實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我們可以利用家長會時間集體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培養孩子做個實實在在的人,如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幫助學校搞好教育等。對家長進行系統的,體現時代性、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讓教育觀念比較先進的家長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全面帶動家校教育的和諧整合。

4.學校在與家長交流時,一定要尊重家長

讓家長相信老師是在真誠地關心和幫助他的孩子,才會使家長樂于接受老師的建議和方法,從而贏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實現共同教育學生的目的。

5.學校主動彌補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

篇5

1、加強學習,提升認識。

作為幼兒園的教研組長,一名班主任,剛開始我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心是自己班的家長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以及幼兒園非常重視家園工作,要求將兒童工作,特別是家庭教育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而且幼兒園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優秀家長學校”,園領導也不斷的幫助我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認識,通過努力學習家園合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我也逐漸由針對一個班搞好家庭教育工作,過渡到協助園領導帶領全園教職工作好全園幼兒家庭教育工作。

2、拓寬領域,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網絡。

近年來,我協助園領導制定每學期的家庭教育計劃,完善了家長委員會制度和家園聯系制度。引導各班班主任推薦產生各班家長委員會成員,制作家長委員會宣傳欄,讓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與管理活動,負責幼兒園、家庭之間的教育聯系工作,為家長開展家園聯系工作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我在組織教研組活動中,把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加進研討內容,指導教師作好教學活動中的家園溝通,定期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服務活動,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互動活動。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園家長工作基本能做到“六有”:有組織、有場地、有教師、有計劃、有落實、有檔案。這些條件,保證了家庭工作的順利開展。除傳統的溝通方式外,我還利用幼兒園網站開設網絡對話,協助領導開辦網上家長學校、電話答詢、期中家長會、座談答詢等多種形式,對家教個案,進行一對一指導。

在園長支持下,我設計印制了“家庭活動調查表”、“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調查表”、“幼兒園半日開放活動調查表”等,與家長、幼兒與老師進行互動,使幼兒園更多更全面的獲取反饋信息,適時地調整工作重心,使工作更貼近實際,更符合家長的需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注重宣傳,優化家庭教育大環境。

我通過幼兒園宣傳欄、幼兒活動剪影等向家長宣傳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導各班教師利用班級家園聯系窗、班級網頁,及時宣傳各班教育教學情況,設立友情提示欄,或是利用接送交談等形式優化家庭教育的輿論環境。

我幼兒園位于吉祥小區,該小區人流量大,學齡前兒童較多,針對社區情況,我在幼兒園門口設立了家庭教育宣傳欄,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如:“對家長的三十條建議”、“新時期我們如何做家長”、“家庭育兒健康專輯”等,指導社區家長科學育兒,常常使家長駐足觀看,贊嘆不已,并常有家長帶筆抄錄。

充分利用報紙、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多角度、多層次宣傳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情況。園長和我設計制作了幼兒園教育工作宣傳折頁5千余份,下發“倡議書”提升家長的育兒能力;向家長推薦了《怎樣做父母》、《孩子,我們一路同行-做學習型家長》等一大批家庭教育讀本,組織家長“做合格父母”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假如我是幼兒教師”征文比賽;定期組織家庭教育講座,優化了家庭教育的社會環境;開展了“家庭育兒”座談會,“早期閱讀實驗課題家長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

我認真做好每學期新生報名接待工作,向每一位家長宣傳幼兒園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家長所思所想,并向園領導及時匯報,提出工作修改建議;每年九月我園開辦新生家長學校,由我向家長進行“如何縮短幼兒入園焦慮期”專題講座,為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長好評。

4、整合社會資源,形成了強有利的指導和推動家庭教育的合力。

在新教材使用過程中,我帶領教師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輔助教師教學工作。這樣既充分利用家長中的教育資源,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同時也發揮了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喚起家長主人翁意識,真正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如在進行《民間工藝品》主題教學時,發動家長搜集各種民間工藝,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為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中國的京劇知識,幼兒家長協助教師請來濟寧京劇院、濟寧票友協會的成員來幼兒園向幼兒講解相關知識,介紹京劇的伴奏樂器;并就生、旦、凈、丑的各種唱腔進行演唱,使幼兒在身臨其境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學習知識。

由于我們的工作扎實有序,2007年6月,古槐辦事處張偉華書記偕同古槐轄區的11名居委會主任及轄區單位代表來到我濟寧市中區實驗幼兒園,與我園領導及教師們共同探討如何借用幼兒園教師們豐富的科學育兒方法,指導本轄區0~3歲嬰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早期教育觀念,聯手共謀轄區幼兒學前教育工作。我代表幼兒園全體教師帶領各居委會主任實地參觀幼兒園,介紹各功能科室,以及家長工作開展情況,并在會上接受領導安排任務,成功設計組織了6月底的古槐社區家長開放活動,接待了200余名家長幼兒參與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受到家長歡迎、領導好評。

近日,我正在設計轄區春季開放活動方案,將進一步加強家長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觀念,促進家庭、幼兒園、社區的協調教育,使社區嬰幼兒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4、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鞏固擴大家庭教育成果。

篇6

工作情況

一是健全有效工作機制。良好的工作機制是家庭教育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保障。健全黨政領導、婦聯和教育部門主抓、多部門合作、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并使其充分發揮指導、監督和保障作用至關重要。目前,國家和地方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指標體系、兒童發展規劃綱要測評體系以及各部門相關業務工作的督查考核之中加以推動,我區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和重點實事項目納入婦女兒童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之中。只有進一步探索科學、高效、可行的工作機制,才能促進家庭、學校、社會的無縫對接,使其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推進家庭教育水平再提升。

二是完善陣地隊伍建設。今年以來區婦聯不斷鞏固發展家庭教育工作陣地,成立區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場地建設就緒、人員配齊,統籌協調全區家庭教育工作;鎮(開發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規范管理,扎實開展各類宣傳服務工作;村(社區)家長學校要綜合利用好農村文化禮堂、婦女兒童之家等場所資源,努力提高管理和教學水平,促進家長學校規范化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和家委會持續探索家校對話的新模式,促進家校良性合作;同時,逐步完善“兩新組織”中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建設,結合實際開展有區分、有特色、常態化、規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要培育和發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團隊,加強對家庭教育人才隊伍的培訓提升,逐步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秀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隊伍;指導各類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社會組織開展特色活動,積極整合各種資源,提升家庭教育工作專兼職隊伍素質,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拓寬公共服務渠道。不斷擴大特殊領域家庭教育公共服務供給,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困難家庭、新居民家庭等群體的家庭教育,促進家庭教育工作的均衡發展。向特殊困境兒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庭合力分擔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要將家庭教育作為民生實事,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家庭教育講座和相關活動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

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研究探索我區家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科學、規范、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加強理性思考、深化調查研究、推進指導實踐是做好新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圍繞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等問題,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需求,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理論探討,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發揮家庭教育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專業和人才優勢,遵循家庭教育發展規律,切實抓好家庭教育研究課題和理論文章的指導、匯編工作,為家庭教育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有效方法。

篇7

【關鍵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結合

教先從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孩子極易受家庭的影響。離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學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可能就“一筆勾銷”。要使學校教育達到預期的目的,只有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系,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關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學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重視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長還沒真正認識到自己就是教育者。這就需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積極擔負起教育者的責任,這樣才能形成合力。

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些家長,他們往往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把一切都交給老師了,自己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師的事。針對這個種現象,我們首先應轉變家長的這種不正確的觀念,通過交談、講座、書面聯系、向家長推薦一些談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慢慢地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還幫助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長的道德修養,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做到目標一致,觀念一致。然而,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仍有少數家長只盯著學生的分數。為此,在與家長聯系時,要試圖努力改變家長的分數觀念,通過家長會、各種機會的談話等,把學校培養目標、辦學思想、教育觀念等灌輸給家長,提高他們的認識,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步調一致。

二、重視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

要提高家長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的積極性,光提高認識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產生足夠的積極性。教育家馬卡連科在《家庭和兒童教育》中曾這樣寫道:“愛是偉大的情感,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東西。”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讓家長明白這一點,他們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和高標準、嚴要求的必要性,理解嚴和愛是統一的。只要真情真愛,就能獲得家長的信任與理解。只有讓家長從你說的每句話,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覺到你是完全為孩子著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長才會盡力合作。

在家庭和學校聯系中,要十分注重對家長的信任與激勵。家訪時,可采用獎勵家訪,即當孩子取得點滴進步時,就去家訪。其實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就好比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邊兩角是家長和老師,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是頂點,因此,無論談話的方式還是內容都要圍繞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與家長交談,首先將孩子的點滴進步加以肯定,甚至將成績加以夸大,讓家長心里有一種安慰,縮短與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家長對老師家訪就是告狀的誤解,再以平等誠懇的態度指出孩子的缺點,闡明糾正它的重要性,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當我們真正地以平常心與家長進行溝通,對家長產生足夠的信任感時,家長才能主動敞開心扉,袒露自己的觀點,進而達成共識。書面聯系時,也應把學生取得的進步歸功于家長,造成學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劃給老師自己。

三、重視教給家長進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聯系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爭取家長的配合。然而家長畢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許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與經驗。這就需要我們在進行家校聯系時,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導,要指導家長怎樣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切實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我們可以利用家長會時間集體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培養孩子做個實實在在的人,如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幫助學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過家訪、寫便條、通電話、請家長來校等方法進行個別輔導,針對家長所面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長所接受的建議,指導家長解決問題。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的配合,在爭取家長合作時,如果說提高認識是基礎,積極參與就是重點,家教方法則是關鍵。因此,家校聯系中我們應注意這“三個重視”。

四、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聯系的途徑和方法

(1)家長會。根據學校工作進程,一般期中、期未考試結束或舉行大型活動之前,召集家長,面對面進行溝通。它能使家長了解到整個班級孩子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也可以單獨與老師溝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現,找出不足,加以教育。

(2)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是探索性家校聯系的一條很好的途徑,一種很好的媒體。我們可以邀請專業的教育理論工作者為這些家長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探索家庭教育規律給以理論武裝;也可以及時召開共同感興趣的家庭教育問題研討會,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與教訓;還可以經常提供對學生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種信息,使家長在了解學生共性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子女的個性問題,具體考慮對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長學校,可以請一些家長代表以現身說法介紹育人的經驗,促使其他家長的心理水平由依賴、應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標性轉化。

(3)家訪。家訪是一種傳統的、最常用的家校聯系方式,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訪可分為隨訪和定期訪。隨訪是發現苗頭,即時與家長聯系,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定期訪是對有問題的學生跟家長商定定期聯系,互通情況,隨時督促教育。家訪作為一項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的工作,可以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它可以將學校和家庭緊密地聯系起來,使教師與家長配合,形成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尤其對解決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有著獨特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改變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的依賴心理。

(4)電訪。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每個學生家里都有電話,每個家長也基本都有手機,在這個社會進步,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長們或工作繁忙,或忙于生計,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習慣于用電話聯系。很多時候,一個電話就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既省去了交通費用,還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5)家長來訪。能充分發揮家長教育子女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適當地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

篇8

關鍵詞:親職教育;聯合教育

親職教育(Parents education),又稱為家長教育或父母教育,是指對父母實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過使父母了解兒童教育的現念,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子方法,從而成功勝任父母角色要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1]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家庭教育所寄予的期望越來越高,與之不相適應的是父母科學教育觀念、教育能力和方法的欠缺和不足,因此,在日益強調教育者專業化職業化的今天,父母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教育者,主動接受親職教育,成功獲得教育素質,顯得非常必要。

目前,親職教育在國外許多國家都得到重視和發展,而在中國,雖有著優秀的家庭教育傳統,但親職教育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極不完善,亟需吸取有益的國際經驗。本文試通過闡釋英國家校聯合教育的狀況和特點,為我國的親職教育的開展提供些許參考和借鑒。

一、英國家校聯合教育狀況及特點

家校聯合教育(Combined education)是指通過建立家庭與學校教育機構的密切聯系,加強兩者之間交流、互動,開展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使兩者之間有效配合提高兒童受教育水平的教育合作方式。英國的家校聯合教育發展水平較高且成效良好,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特點:

1、強調家校雙方的義務意識,從法律上確立家長的教育責任

英國政府從20世紀中期即開始針對家長教育采取政策措施。在1988年頒布的教育法令中從法律上確認學生及家長的擇校權利,并規定地方教育機構要為父母提供教育培訓課程,以提高教育兒童的水平。從1996年起,政府規定凡將子女送到公立幼兒園的家長,都要與幼兒園簽訂合同 ,承諾將與幼兒園合作教育子女,幼兒園和家長雙方都要承擔各自的義務。2000年開始在全國推行家長教育令,規定不良青少年的家長必須參加教育課程。2003年同時又引入家長教育合同,賦予學校申請使用這兩種方式對某些問題學生的家長進行教育的權利。[2]由以上政策中,不難看出英國政府一步步確立了家長在家校聯合教育中的教育責任,通過法律的手段,加強了學校和社會對親職教育的支持。

2、學校設立專門的服務部門,提供開放的家庭社會服務

英國的公立小學大都設有家庭中心,為孩子們和家長們組織活動。[3]在每周特定的時間,家庭中心會向家長和兒童開放,孩子們可以參加由專業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父母們則可以參加各種活動和講座,如父母論壇、健康保健、安全急救、家庭美食等課程。中心還會定期為一些全職母親做職業輔導,并允許附近的孩子和在校學生一樣使用學校的各種設施。總之,學校用這種對附近社區家長們提供開放性的服務的交流互動方式,對建立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積極關系非常有益,這種開放式的服務對學校也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

3、學校由具有行業資格認定的專業人員承擔親職教育工作

英國的學校教育系統如幼兒中心、托幼中心、開放性大學和繼續教育大學等都提供親職教育培訓課程。[4]在這些教育機構中,負責指導培訓家長的學校老師和教育管理人員都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具有行業資格認定的專業人士構成。這些從業者不僅具備如心理醫生、社工、青少年服務資格證等相關職業資格,還必須達到英國家長教育服務從業標準,這個標準針對不同層次的家長教育服務的具體要求設計,涵蓋從較低要求到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要求,總體上包括能與家長、同事和社區建立并長期維持積極有效的關系。

4、重視家長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家長的需求和評價反饋

英國在家校聯合的親職教育中,非常重視家長的主體性。2007年政府在每一位家長都很重要的報告中就強調,政府在家長培訓活動中的工作重點,就是為家長自信參與兒童的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一立場是在充分尊重家長的權利、自主性和自由選擇基礎上的。所以英國學校對家長的親職教育工作不是一個從上到下的指導過程,教師和家長也不是簡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家校聯合教育中指導的前提條件是對家長能力的充分信任和自由選擇充分的尊重,讓培訓去適合家長而不是讓家長來適應培訓。親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更加自信自然地勝任現代父母角色。[5]

二、我國親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父母對子女期望高,對親職教育的意識不足

我國傳統上重視家庭教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大多數父母觀念中都存在,但對自己是否要接受專門的教育指導卻不以為然。有關調查顯示,有44.9%的學前兒童父母表示從未參加過親職教育,[6]而更多數的父母完全沒有意識到在當家長之前,有必要去學習如何當父母的職前培訓,而只是當教育子女中出現問題時,才去尋求解決方法。當前我國還有不少家長對自身的教育角色有推脫或回避的傾向,把教師當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賴者,忽視自己的教育責任和能力。

2、親職教育對象缺乏針對性,形式單一,內容零散

我國親職教育的層次不清,教育對象缺乏針對性,如對父母的職前培訓組織少,對不同家庭結構環境、不同家庭類型需要、不同文化觀念需要的區別培訓少,分類指導不足。親職教育形式上也比較單一,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地方家長學校和學校機構合作組織,把父母集中在某個會場或教室里聆聽專家講座,缺乏針對性的輔導和具體方法技術的訓練,教育效果不大。在內容上,我國的親職教育尚未形成規范系統的內容體系,學校親職教育講座主題大多是關于兒童教養的普遍性問題,[7]偏重知識傳遞,忽視實踐技能的提高。其他途徑的親職教育也存在較大隨意性,缺乏整理規劃和有機聯系。

3、家庭、學校、社會在親職教育方面缺乏協調合作

現代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高,但對兒童發展規律、科學育兒方面了解并不多,往往到出問題才看書或咨詢求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較多。學校機構尚未承擔其親職教育的主要責任,對親職教育認識不足,開展有限,要求家長配合適應的多,針對性的教育輔導少,實施的途徑少。社會層面一方面,政府未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資金支持,成立的家長學校與學校教育機構聯系不足,對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另一方面,缺乏專門的親職教育指導機構,對家長實際需求和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和統一規劃,對市場上一些家長教育市場缺乏規范管理。

三、英國家校聯合教育對我國親職教育的啟示

1、加強立法,強化責任,提高認識

現代社會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新的教育問題層出不窮,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紛紛加強親職教育方面的立法。我國可以學習借鑒英國政府的做法,把親職教育提高到維護社會和諧發展的高度,明確親職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快對家庭教育及親職教育的立法進程。建議出臺相關法令,明確家庭與學校在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分工,規定父母必須承擔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包括接受親職教育、參與學校活動、為學校提供服務等內容;學校機構也必須依法組織各種親職教育活動,提供親職教育的課程,加強家校聯合中的親職教育。[8]立法中還應該有保障親職教育順利實施的有關配套機制,例如如何建設培訓管理隊伍,資金籌備與投入、監督評價機制建立等。

2、開拓家校聯合教育的渠道,積極推進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合作

必須認識到學校在實施親職教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以及社區在親職教育方面的有力條件。在我國當前的現實條件下,比較可行的方法是以家校聯合教育為親職教育的主要渠道,讓學校成為親職教育的主要基地。學校為親職教育提供一定活動場所,組織豐富多彩的親職教育活動,定期召開親職教育研討會座談會,并聯合社區舉辦父母指導交流會,向當地家長提供開放性的親職教育指導。社區管理在我國發展比較成熟,在城市可以充分發揮社區區域范圍較小,各項功能相對齊全的條件,利用廣播、報紙、宣傳欄等有效地做好公眾的思想認識動員,并充分利用社區現有資源,協調各方面力量,創設社區父母學習小組、教育咨詢中心等方式,積極為親職教育服務。

3、重視家長的主體性地位,注意評價反饋

筆者認為可以借鑒英國聯合教育的做法,前期政府委派專門的評估機構設計科學的調查方案,對父母教育需求做深入調研發掘,以此作為學校、社區和專門機構確定親職教育內容、形式的基礎,然后根據分類教育和分層教育的指導原則,根據家長不同的需求和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指導方式。如在內容上,可以鼓勵學校及高校科研機構根據七部委頒發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9]開發親職教育的系列教材、指導手冊,完善教育指導理論;在方式上除常見的家長教育講座、家長交流會等形式,還可以組建父母互助小組,完善個案咨詢與輔導服務團隊等。

4、提高親職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性

從業人員的專業性程度是制約親職教育實效的關鍵因素。通過學習借鑒英國的經驗,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一是成立國家級或省級育兒輔導學院等專業機構,結合地區實際水平,綜合負責地方親職教育從業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培養專業人員;二是繼續推行我國在2006年就已開設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這一新職業,[10]對直接從事親職教育的人員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咨詢類人員、學校教育工作者等進行培訓考證;三是規范市場,提出嚴格的從業標準,保障親職教育指導者的知識能力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邱書璇,林秀慧等.親職教育[M].臺灣啟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式出版,1998.

[2][4] 田麗麗.英國政府新近推動的家長教育培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 盧浩.英國的家長――學校組織[J].中小學管理,2002.11.

[5] 王艷玲.英國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長擔任教學助手現象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4.7.

[6] 田棟天. 我國學前兒童親職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7] 陳鐘林. 談發展我國的親職教育[J].青年研究,2000.8.

[8] 馮丹.中美兩國親職教育實踐的差異性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篇9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對策

一、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調查

通過對某市農村小學生家長進行了關于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的問卷調查,并對問卷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果:

(一)家長文化水平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42﹪,有的家長是小學學歷,在調查過程中,有的家長因為不認識字而拒絕完成問卷。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長占37.5﹪,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2.08﹪。

(二)家庭環境

1.家庭結構。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其中來自三口之家的占58.34%;三世同堂,占29.17%;離異家庭,占12.5%。孩子大多數時間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66.67%;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占6.25%;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占25%;和父親生活在一起的占2.08%。

2.家庭教育條件。在針對家長空閑時通常和孩子做什么的調查中發現,有27.08%的家長能夠在空閑時和孩子翻翻書,共同學習;16.67%的家長有空時會鼓勵孩子發展特長;16.67%的家長經常引導孩子動腦筋和孩子一起學習;27.08%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調查顯示,家長能夠給孩子提供單獨房間、專用桌椅、臺燈和各種學習用品的占27.08%;能夠提供以上三種的占16.66%;提供以上兩種的占14.58%;只能夠提供一種的占41.67%。

(三)家長教育方式

在家長的教育方式這個問題上,調查顯示,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85.42%的家長會幫助孩子找到犯錯誤的原因,然后再進行教育;有14.58%的家長會批評或打罵孩子。遇到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情況,68.75%的家長會主動找孩子談心從而找到原因;18.75%的家長會選擇找老師來了解情況;也有12.5%的家長會不問原因直接動手打孩子。關于“人前教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有16.67%的家長認為這樣做很對;83.33%的家長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但是仍然有25%的家長經常在人前教子,75%的家長不這樣做。

(四)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態度和期望程度

在調查中筆者通過對家長是否和孩子討論有關學習方面的問題和家長平時是否花時間陪孩子做功課來體現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調查結果顯示,52.08%的家長經常和孩子討論學習上的問題;25%的家長偶爾會和孩子討論學習上的問題;20.83%的家長只有在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時才會和孩子討論;有2.08%的家長在親朋聚會時才會說起孩子的學習。大多數家長還是愿意花時間陪孩子做功課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6.67%的家長會經常陪孩子做功課;29.17%的家長偶爾會花點時間陪孩子做功課;有4.17%的家長不會陪孩子做功課。關于家長對孩子學習情況的期望程度調查結果顯示,81.25%的家長希望孩子們門功課都要優秀;12.5%的家長覺得孩子只要各門功課及格就可以;有4.17%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就行。

二、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文化水平偏低

家長的文化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孩子的培養。家長也想教育好孩子,卻苦于沒有方法。不知道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有的家長主觀上希望孩子成才、學好,卻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低,對孩子的學習方法指導不了。農村家長平時很少讀書看報,家庭缺乏學習氛圍,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當

在生活中,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是有自己的自尊心和想法的,家長不顧孩子的自尊心和個性的發展,用自以為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對犯錯的孩子更不講究批評方式,甚至以粗暴態度對待子女,傷害孩子的自尊。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孩子一犯錯,就翻來覆去地講。這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或習慣,反而容易強化這種習慣。

(三)家庭物質環境匱乏,學習氣氛不濃厚影響孩子的學習

在調查中發現,家長會忽略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家長能夠提供各種學習用品等的物質條件的僅占27.08%;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四)家長對孩子的發展置之不理或期望過高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孩子自主發展也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等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

三、提高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質量的策略

針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如:家長文化水平較低,教育方式不當等,應當從以下幾點入手,提高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

第一,提高家長素質。家長想要讓孩子喜歡讀書,自己首先要捧起書本來,身教重于言教,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勤于學習、樂于學習的榜樣,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樣,能更好地輔導孩子學習,促進孩子成長。要把提高家長素質作為改進農村家庭教育的重點來抓,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努力,改善農村家長的教育理念,創建家長學校等。

第二,家長要給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包括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以便于孩子更好的學習。

第三,改善家長的教育方式。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正視孩子的缺點,避免使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懲罰孩子,多和孩子溝通等。

第四,要廣泛開展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第五,推行協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聯系機制。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柯國興.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和對策.中國農村教育[J].2007,(11).

篇10

鑒于以上思考與諸多主客觀條件,我們對X市4所小學的12個班(1—2年級各3個班,3—5年級各2個班)的家長發放了調查問卷552份,實際回收502份,有效性為91%。調查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在學校家長會上由班主任教師現場分發與回收。本問卷主要從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與重視程度、提高家長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長對學校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要求等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內容涉及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諸如對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學生現實生存狀態的多維透視,家長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臨著哪些困難,需作哪些補充及家長對學習內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家長對教育的認識

從整體來看,41%的家長能夠積極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與作業,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時間也明顯增加,44%的家長則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長認為孩子的負擔在逐漸加重。這些說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在逐步走向理性與深入,對家庭教育積極關注、有力支持。但同時也發現仍有34%的家長還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滿意。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性還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對如何施教還未能找到良方妙策。從家長對學校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來看,有68%的家長對課程與教學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長對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長對課程改革不是很了解。這反映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關注力度還有限,另一方面說明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缺乏寬廣的家庭基礎或普及力度。換言之,學校與家庭二者之間還未能緊密聯系,有效地溝通與合作。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最重視哪一方面?48%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學習習慣,33%的家長選擇了孩子的能力發展。這反映了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潛在發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更注重孩子的能力發展。在能力發展中,37%的家長認為需重視孩子的智力潛能開發,并有33%的家長給孩子買過一些智力訓練書等。

2.家長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59%的家長不同程度地遇到過一些困難,甚至有11%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簡直是太難了。分析困難,41%的家長認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因此,有65%的家長認為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因為現代社會對家庭教育需求明顯高了,而另一方面他們對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專門學習中,又有33%的家長認為指導孩子的學習方法需要專門從事學習,30%的家長認為訓練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強。對孩子智力潛能的開發方面的知識,30%的家長不了解,27%的家長聽說過。據此,80%以上的家長認為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將會參加相關的培訓,并有70%的家長愿意或準備送其孩子參加智力開發訓練班。

3.家長對學習內容與形式的要求

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經常閱讀教育方面的書籍的家長僅占15%,沒讀過任何教育讀物的占11%,有時翻閱的占53%。這從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及對家庭教育的內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滿足家長的需求,還有待于作進一步的思考。對家長學校開辦關于兒童智能開發方面的家長培訓班,有84%的家長有參與的意識或想法;對講座的內容,42%的家長最希望學習兒童心理學、學校教育學方面的基本知識,27%的家長則希望講座內容針對家庭教育問題的分析、對策,這要求家長學校既要傳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論,又要理論聯系實際,對具體

問題作出回答。在參加講座時間上,有35%的家長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時,30%的家長愿意抽出2小時,24%的家長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時間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長希望講座時間安排在雙休日,23%的家長希望時間能在陪孩子上特長班的時候。這無疑要求家長學校在開辦的時間及其安排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在家長希望聽誰的講座上,有40%的家長希望聽到教育專家的講座,25%選擇了特級教師,22%選擇了成功家長。這要求講座的主講者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及家長的心理需求兩方面予以考慮。最后,對家長學校采取何種活動形式上,有38%的家長認為最好采取講座、咨詢與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這給家長學校的運作模式與開辦提出了新的思路與舉措。

三、結論與建議

調查表明: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長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趨勢,對學習的內容與形式呈現出多元化。所有這些新認識、新要求、新變化充分說明開辦學校是現實的客觀使然,是教育發展、變革的必然要求。為此,在家長學校的學習內容方面建議如下。

1.講座內容要有系統性

筆者以為家庭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應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與意義;家庭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功能與價值;家庭教育的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家庭教育的原則與規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其中有相應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問題解決策略的探詢;現代新型家庭教育觀念的生成或轉變(理論上的提升、角色的轉變、先進理念的生成,即對孩子的正確認識與評價,與孩子能有效地溝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異性、獨特性等;實踐中如何理性、科學地對待孩子,積極地正面地引導、教育孩子,使其順其自然,最終使孩子在真正意義上能走自己的路,成為有自主意識的自我);國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借鑒與創造,融合與汲取),等等。學習內容要面向家長的實際需要。至于選哪些主要的內容,經查閱與思考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家長與孩子有無共同語言,即有無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導孩子面對現實;不知為孩子提供何種讀物;不知從哪里尋找關于教育孩子的知識與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與孩子交談,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樣使孩子避免社會的負面影響;孩子有無伙伴;孩子學習不刻苦;孩子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孩子不會獨立處理問題;教育內容不僅是知識教育,還應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質的教育、養成教育及為人處世的基本倫理等;樹立新的教育觀念,端正教養態度,講究教育藝術;家庭文化環境的營造;對愛的理解與把握,等等。

2.講座內容要有針對性

家長學習最需要解決的當然是現實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問題,但每個家庭面臨的問題每時每刻都是不一樣的,因而對問題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種理性,需要的是一種科學的態度與方法,需要的是一種變通的思維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種對問題的理性判斷,需要的是對問題能進行具體情境的多元分析。因為孩子諸多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其涉及的是一個多因素變量的合成。所以內容的針對性一定意義上卻是思維方式的變革與轉換,一種新的觀念的出場。

3.講座內容要有層次性

家長來自于一個極為廣泛、復雜的群體,無論是他們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質、成長環境等,還是對教育的思考、對孩子的認識、對家教中一些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都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差別或距離。不同層次的家長的學習需要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家長學校的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層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論層面的探討或研究,還要有一些實踐層面的觀照或涉及。

4.講座形式要有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