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06 17:42: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議

篇1

關鍵詞:新手教師;家園合作;共育;訪談;溝通

一、問題的提出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成了幼兒教育的主流,要求幼兒園與家庭之間形成對幼兒教育的統一整體。幼教工作者,特別是新手教師應以何種行為來適應“家園共育”,應開展什么樣的活動來顯現“家園共育”的幼教理念,成了幼兒教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叫“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進行的教育工作。

(二)家園共育的意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家庭從來都是孩子們的第一所學校,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這種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幼兒園則是孩童時期學習知識,認知是非,理解規則及道德的重要場所。這兩個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需要做到同方向、同步調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家園共育”理念突顯出其重要性來。

三、本論文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個案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

個案法就是對某一個體或群體組織在較長時間內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的方法。

訪談法,就是研究談,是以口頭形式,根據被詢問者的答復搜集客觀的、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準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較復雜的問題時需要向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不同類型的材料。

四、在職教師個案分析

(一)個案學校及教師的基本情況分析

浙江大學幼兒園華家池分園創建于1959年8月,是浙江省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現有15個教學班,400余名幼兒。幼兒教師30余名,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本科學歷占一定的比例。教師教齡有6人在10年以上,13人在5年以上,13人在5年以下,其中7人教齡在2年以下。筆者將2年以下教齡的老師歸為新手教師,因此選擇張老師為訪談對象。

某老師:大專學歷,從事教育工作1年,對幼教工作有著獨到的見解。

(二)教師訪談實錄

1.你是何時接觸家園合作觀念的?

我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最初是在課本中了解到家園合作共育。在我的老師授課中,也提到過家園合作理念。

2.那時對于家園合作是如何理解的?

在學校時對家園合作沒有很多的關注,首先是學校學習以理論知識為主,在聯系實習方面有一些欠缺,雖然也常去幼兒園見習,但是很少能與家長見面溝通;另外,自己也沒有非常重視,認為幼兒園的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為主的,常常忽視與家長的溝通。

3.在工作一年之后,對家園合作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隨著最近的教育改革,幼兒園―家庭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也逐漸改變了自己對家園合作的看法,因為家庭教育在幼兒的啟蒙階段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不少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常常把孩子交給我們就去忙工作了,這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是很不利的。家長是一個有著不同職業和不同技能的群體,家園合作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更好地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提供一個便利條件。所以,在幼兒園的教育中積極開展家園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4.你覺得現在影響家園合作實現的困難主要有哪些?

(1)幼兒園教師對家園合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現在的幼兒教師,比如說我,雖然是師范類院校畢業,但學習內容主要以音體美等藝術活動課以及怎樣傳授給孩子知識為主,對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論關注相對較少。

(2)幼兒園在組織家園合作的各項活動時,也是處于一個探索階段,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只能在嘗試各項活動的同時尋找適合本園的方法。

(3)家長雖然對家園合作有一定重視,但因為工作的關系,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與活動,影響了家園合作的進行。

5.針對這些困難,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針對教師教育方面,要注重新進教師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培訓。特別是在家園合作方面,每個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方法等,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教學活動。

在家長方面,要加強家長對家園合作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專題講座等宣傳活動,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使家長主動地、有意識地參與到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中來。

在幼兒園設計活動方面,可以借鑒國內外的家園合作方式,結合本園的特點,在開展活動的同時不斷完善活動目標和內容,努力設計出符合自身特點的家園合作方案。

6.家長對于家園合作是什么樣的態度?

通過我們的家長會和幼兒園教育知識講座,部分家長逐漸重視家園合作這一觀點,并且開始抽出時間來參與我們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雖然有意識想參與進來,但卻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參加。也就是說,現在的家長雖然認同家園合作這一觀點,但是還沒有達到足夠的重視程度。所以這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7.在你所帶的班級,是如何組織家園合作的?

在我的班級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做的:

(1)召開家長會。這個是我們老師與家長交流的最好方式,更直接有效。一般是一個月一次。在家長會上,雙方可以很坦率的來交流一些問題,互通教育信息。最初的家長會上,我都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辦園宗旨,另外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向家長報告幼兒的發展情況。會后把家長對我們提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匯總,有問題的地方立馬改進。這樣,通過家長會就提高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家長對于參加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更好的展開。

(2)開展親子活動。我們會舉辦一些有家長參加的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實際的教育活動中,使家長真正感知教育效果。例如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前,我們組織了手工藝作品比賽,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小制作,家長對這個比賽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和孩子一起收集資料,查找小制作的制作方法,做出很多讓人大開眼界的工藝品。幼兒園通過這些親子活動,使家長既了解了孩子學習、生活的整體情況,又了解了教師教育活動的目標,更體驗了教育效果,增進了家長、孩子、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3)利用網站實現家園多維互動。我們幼兒園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網絡與家長溝通,探討孩子現階段情況,引導家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在網站上會及時更新一些幼兒園近期的文字、圖片和視頻信息,使家長能及時了解幼兒園的最新動態,能更好地配合我們的工作,實現家園合作。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站直接和園長、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請老師對自己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通過這些措施,使家庭和幼兒園的關系更加融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8.你認為家園合作理念與以往的教育觀念有什么不同?

我們之前的教育更重視早期智力的開發,將幼兒教育小學化,如認字、加減運算、認讀漢語拼音、背誦古詩等,忽略了非智力方面的教育。現在以家園合作理念指導幼兒教育后,我們老師和家長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特別注重對孩子的做人、生存、合作、交往的教育,重點培養孩子的情商。

9.有的家庭主要是爺爺奶奶來帶孩子,很溺愛孩子,你怎么解決?

確實是這樣的,老人們會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不應該,對我們的工作支持不夠,對于這種情況,我都是盡可能多的聯系孩子的父母,希望他們能夠來參加我們的教育講座,增強家長對家園合作觀念的認識。另外,現在幼兒園孩子的爺爺奶奶大都在五十歲左右,他們中很大部分人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在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時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但是也需要我們耐心的講解。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不能急躁,要心平氣和的談,或者通過孩子的父母,這樣可能會更好一些。

五、對個案教師訪談實錄的總結

通過對張老師的訪談,筆者感受到,“家園合作”這一理念已經深入到新手教師這一群體中,他們真切的了解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1.新手教師的理論知識是夠了,但實踐起來卻容易出現以自己為主導的偏差。

2.開展教育活動時,多有模仿的痕跡,沒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3.對“家園合作”理念的理解不夠全面。

六、對新手教師的建議

1.在實際工作中,新手教師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并更加專注于家園合作理念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另外要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改變以幼兒園為主導的觀念,將自己擺在與家長平等的地位,要積極引導家長轉變育兒觀念,并向家長傳遞先進的理念,提供個性的服務,實現家和園幼兒教育的雙豐收。

2.在家園合作中,新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的開展各項活動。在開展家園活動的過程中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特點,不能盲目的效仿其他幼兒園的方案。

3.家長是一個有著不同職業,不同專業技能的群體,我們要充分利用家長這個教育資源來豐富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和形式,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2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9.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篇2

關鍵詞 家校合作 家長主體 數量缺失 質量缺失 結構缺失

目前“家校合作”尚未形成一個確切的、被廣泛接納的定義,英語中表述“家校合作”的詞最常見的是“家長參與”、“家長干預”(parent participation/parental involvement)、“家長―教師配合”(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al intervention)[1]。我國研究家校合作的專家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結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1]。雖然國內外的教育學者與專家對“家校合作”概念的界定存在著爭議,但都毫無例外地認同和強調教師和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的不可或缺性。然而我國部分學校在“家校合作”實踐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憑借其權威及主導地位,遮蔽和湮沒了家長的聲音,取代和抹殺了家長的主體性,導致家長在合作活動中不能發揮或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本文以廣州市S小學為例,具體分析家長主體性缺失的現狀及出現的原因,并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對策及途徑,以期為家校合作深入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一、家長主體缺失現狀分析

1.家長參與顯性的“數量缺失”

家長主體數量缺失主要是指家長未能參加合作活動或缺乏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顯性缺失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體現出來:其一是部分家長出席合作活動的次數不足,根據統計結果,只有23%的家長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全部活動,55%的家長有過缺席合作活動的經歷,還有7%的家長從未參加合作活動;其二是家長與教師聯系和溝通的頻率較低,每學期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次數多集中于3次,且時間多分布于開學前后與考試前后。盡管隨著家長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對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視,家長主體數量缺失的現象逐漸減少,但因為家長普遍參與是家校合作活動順利開展的自然基礎和潛在前提,這一問題依舊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2.家長參與隱性的“質量缺失”

家長主體質量缺失是指雖然家長參與到家校合作中,但并沒有在其中發揮或充分發揮作用。其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是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扮演“旁觀者”或“聽眾”的角色,主觀上不愿發表意見或提出建議。由統計結果可知,42.7%的家長在家校合作中選擇沉默,積極參與合作互動的家長比例只有11.3%。其次,家校合作雙方主體地位不平等導致家長的意見不被重視,客觀上阻礙了家長作用和功能的發揮。高達70.4%的家長認為,在家校合作活動中學校處于主導地位,學校相關領導或教師對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敷衍塞責或置若罔聞。由于家長參與質量往往是家校合作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多大程度上取得成效的決定因素和關鍵環節,因此,如何提高家長參與質量是目前家校合作亟待解決的難題。

3.家長參與角色的“結構缺失”

家長主體結構缺失即家校合作活動中家長參與角色分布失衡,也就是說參加合作活動的主體是母親,而父親參與度過低,有的甚至基本淡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母親參與合作活動的比例高達47.6%,幾乎占據參與者總數的一半,而父親所占比例尚不足20%,甚至低于祖父輩的參與比例(25.3%)。這一數據表明,父親在家校合作活動中“缺位”的現象十分嚴重。

二、家長主體缺失歸因

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缺失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種因素綜合相互作用的結果。既涉及合作中雙方地位不平等,也包括合作形式不恰當,既有家長自身的原因,也有來自教師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

1.時間“沖突”及教師“不歡迎”態度致使家長主體“數量缺失”

隨著國民的受教育比例與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家長大多意識到教育是家長和學校雙方共同的責任,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再是制約其參與合作的因素之一[2]。時間的沖突及教師的“不歡迎”態度演化為家長數量缺失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家校合作中部分活動的開展時間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某日上午或下午,這與家長的工作時間產生矛盾與沖突,家長很難以參加學校活動為由向所在單位請假,從而導致合作活動中部分家長的缺席。

其次,部分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動機和能力充滿了懷疑和不信任[4],認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管理工作是為了監督和挑毛病。在這種先入為主偏見的影響與作用下,部分教師保持職業冷漠和自我封閉,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排斥與抗拒。即使他們抵觸的情感并非總是外露,但是與家長交流過程中有意或無意表達出的否定措辭,流露出的不耐煩神情,甚至是一個輕視或不悅的眼神,都會向家長暗示和傳遞教師“不歡迎”的態度,家長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拒絕和排斥,自尊心與情感就會受到傷害,參與學校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自然會受到打擊,導致部分家長選擇“自我淘汰”,不再參與合作活動。

2.家長參與意識和能力不足及不平等、單向交流的合作形式導致家長主體“質量缺失”

由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目前,民眾的民主意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不強。廣大家長缺乏主動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意識,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參與學校管理的合法權益[2],雖然家長出于關心孩子及與教師搞好關系的考慮,能夠參與到家校合作中來,但是缺乏向學校提出意見、建議及進行信息反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習慣于保持沉默,甘愿成為“傾聽者”和“旁觀者”。此外,由于學校教育是一種專門的育人活動,而大多數家長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相關知識,不熟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家長即使有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的意向,但由于自身知識結構和能力的限制,也很難在合作活動充分發揮作用。

不平等的單向交流合作形式是導致家長主體“質量缺失”的又一主要原因。家校合作在教育實踐中越來越異化為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開始淪為學校教育的附庸,喪失了“地位平等”這一合作的真正內涵[3]。家校合作活動的時間、地點的安排、內容的選擇往往只考慮學校的需求和教師的便利而不照顧家長的實際情況,學校還遠沒有把家長看作是兒童教育過程中平等的合作伙伴。教師動輒采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要求家長執行學校的決策,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工作,學校教師的強勢使家長在話語權博弈空間中處于劣勢。學校和家長雙方地位的懸殊,使學校常常“居高臨下”地“俯視”家長的意見,自然不能及時、認真、充分地考慮家長的建議,從而限制了家長主體作用的發揮。

除此之外,我國當前家校合作活動中,學校單向傳輸多,雙向交流少。“家長會”淪為孩子學習成績、道德發展狀況的“報告會”以及孩子失范行為的“告狀會”;學校開設的“科學講座”異化為脫離家長實際需求的“知識灌輸課堂”;信息單向傳輸的合作形式使家長缺乏強有力的利益表達渠道和信息反饋途徑,難以實現家長參與由低層次的相互溝通和了解過渡到高層次的參與管理和決策。

3.傳統文化影響及較高的機會成本造成父親角色“結構缺失”

一位著名的人類學家曾經說過:從生物角度講,父親是必不可少的,但從社會角度看,父親卻被描繪成養兒育女的“局外人”,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自母系社會以后,我們的文化就是與此觀點亦步亦趨的[4]。受傳統儒家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母親往往被賦予“相夫教子”的使命,父親大多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使父親將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界定為賺錢養家的頂梁柱,主要為孩子提供物質上的支持,除非孩子出現較嚴重的道德過錯和失范行為,否則一般很少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來。盡管近年來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家務分擔與權力分配漸趨公平[4],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親角色缺失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父親相對于母親參與合作活動的較高機會成本是造成“結構缺失”的另一原因。所謂機會成本就是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5],家校合作的機會成本也就是因參與學校活動而放棄的在同等時間內工作而賺取的報酬。由于人力資本存量、邊際生產能力的差異,父親的工作彈性時間相對于母親往往較少,相同單位時間內賺取的貨幣報酬相對于母親較高,因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父親往往做出不參與學校活動的行為選擇。

三、建議及對策

雖然家長和學校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對象,有著廣泛和良好的合作基礎,但家長與學校并非天然的合作者。面對合作過程中暴露出的家長主體缺失問題,我們應采取多種措施和途徑積極應對,實現家長和學校雙方優勢互補與互惠互利,營造一種充滿愛與信任的氛圍,使孩子在這種氛圍中自由、健康地全面發展。

1.合理安排活動時間,轉變教師態度,增加家長參與數量

協調學校活動與家長工作時間,避免因為時間沖突導致家長無法參與合作活動,學校活動時間的安排不能只考慮學校和教師的便利,還應遵循家長的意愿和需求。根據調查內容,80%的家長希望將家長會和科學講座的時間安排在自由時間充裕的周末,那些離不開學校真實教育情境的家校活動(如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等)開展的具體時間,可經家長商議后由家長委員會最終決定。

此外,學校在鼓勵和支持家長積極參與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教師進行家校合作價值和意義的宣傳和教育,轉變教師封閉保守的教育觀念。首先,使教師意識到家長參與合作活動具有合理性,家長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和納稅人享有對學校辦學活動和管理行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6],這是家長的應有權利。其次,家長參與合作活動的開展和良好家校合作關系的建立不僅對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繼續社會化有著重要意義,而且有助于減少或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教師通過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可以加深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成長歷程及家庭背景的理解和認識,避免因不熟悉情況而造成對學生的誤解,有利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1],提高教學和工作效率。此外,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架起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橋梁,密切了家長與教師的聯系,加深了彼此感情,使家長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和教學工作的不易,感受和體驗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自覺理解和尊重教師,支持和配合教師工作。

2.提升家長參與意識和能力,轉換合作形式,提高家長參與質量

首先,通過學校的宣傳和引導使家長明確意識到參與子女的學校教育是自己的權利與責任,家長一旦有了這種意識,便會自覺地參與學校教育,并向學校要求知情權、咨詢權、監督權和決策權[3],實現“旁觀者”向“參與者”的角色轉變。此外,由于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特征,學校還應努力提高家長參與的知識與技能,積極開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專項培訓,不斷提升家長參與各項活動及學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學校可以通過講座、專題培訓及家長經驗介紹交流會等方式,使家長了解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組織管理、決策制定的技能和技巧。使家長不僅能夠主動參加,而且能高質量地參加到家校合作中來,從而不斷提高合作效率,推動各項工作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其次,學校在家校合作開展過程中,應將家長視作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其下屬的“教育助手”和“通訊員”。學校應該尊重家長參與管理與決策的權利,信任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合作過程中多用商量的語氣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家長面前評價學生時要注意語言藝術的運用,避免“非教育性話語”的出現;對于家長反映的意見或建議應給予及時、充分和認真的考慮,積極采納富有意義和建設性的建議,在舍棄不合時宜的意見的同時向家長作出解釋與說明,使家長感受到來自“合作伙伴”的尊重。與此同時,學校應努力實現合作形式由單向傳輸向雙向交流轉變,家校合作不僅包括學校教師向家長的信息傳遞和宣傳教育,還應包括家長的信息反饋和利益表達。學校應突破教師唱主角的傳統家長會模式,不斷創新家長會形式,凸顯家長主體性地位,給予家長發表意見以及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科學講座的內容應切合家長的實際需要和興趣,以他們的切身經歷和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作為主題素材[7],避免空洞抽象的知識灌輸,并使家長有時間現場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參與問題的討論。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雙向溝通合作形式,客觀上為家長高質量參與合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3.重塑父親職責和使命,提高其對合作活動意義和價值的認識,調動父親參與合作活動的積極性

鑒于父親在孩子個性養成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和作用,應盡快實現父親在家校合作中的歸位和復位。首先,應重塑父親在家庭中的職責和使命,當前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各種技術的、經濟的和思想的變化,這些變化也涉及到對父親角色的重新界定[8]。隨著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由于經濟原因所導致的高度民主的地理流動性,或者說舉家遷往經濟效益較好的地區,導致核心家庭開始日益增加,并且越來越多的母親或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或是因為經濟的原因,逐漸走出家庭從事全日制工作,這種情形下,父親理應肩負起“養家糊口”和“孩子教育”的雙重責任和使命,積極參與到家校合作中來。學校也須轉變以往對父親的角色認知與角色行為期待,以肯定和贊揚的輿論導向鼓勵更多的父親參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近期一項實證研究表明,通過家校合作在家庭及學校內創造出來的合作力量,可以減弱家庭經濟條件、社區環境對子女成長的不利影響,這種合作力量比擁有的物質及文化資本更重要[9]。因此,父親為獲得更多的經濟資本而放棄參與合作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父親參與合作活動不單是“消費”還是種“投資”,而且是一種更直接與高效的“投資”方式,不僅有助于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學業進步,還能使自己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這種活動的收益是難以用貨幣衡量的。

4.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擴大家長參與合作的方式和途徑

隨著第五次信息傳媒革命的興起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對社會各領域產生了巨大、深刻的影響。學校也可藉此契機,利用多媒體傳播技術的即時性、快捷性、開放性、靈活性的優勢[10],構建集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無線通訊技術于一身的家校互動支持平臺。隨著網絡功能的逐漸強大,網上通話、網絡視頻、群發短信等將能引入到平臺中[10],從而不斷擴大家長參與合作的方式和途徑,彌補傳統家校合作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基于網絡的互動支持平臺不僅為因故無法參與合作的家長提供網絡學習與交流的機會,還可以為家校互動提供靈活高效、簡單快捷的個性化互動平臺,從而在增加家長參與數量的同時有助于提高家長參與質量,還有利于解決父親角色缺失的難題。盡管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現代家校合作方式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傳統家校合作模式可以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使教師對孩子的家庭環境和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1],具有現代信息技術所不可比擬的優勢,應將二者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基礎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統一。

解決不同類型的家長主體缺失問題的各種方式和措施之間,并不是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的,而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家長數量的增加有助于集思廣益從而提高家長參與質量,也有助于角色結構的平衡;家長參與質量的提高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家長(包括父親)參與到家校合作中。因此,學校應綜合運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形成解決問題的合力。學校對于家長的合作關系,也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為再開放的學校也會遇到一些不太成熟或被其他問題困擾的家長,偶爾一兩個不合作的家長也應被看作個別現象。即使建立了有效的家校合作關系,學校也會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考驗、贊揚或批評,但此時的學校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庭將與學校共榮辱、同發展[1]。

參考文獻

[1] 馬忠虎.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 黃河清,馬恒毅.家校合作價值論新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

[3] 黃河清.家校合作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 [美]羅斯?派克.父親的角色[M].李維,譯.遼寧:遼海出版社,2000.

[5] 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社,2001.

[6] 岳瑛.基礎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2(2).

[7] 趙琴.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伊凡.家庭教育中的中國式問題[J].現代教育管理,2014(10).

篇3

在以往的家園合作中,我們發現存在著以下兩種現象及問題。

1.拽著家長走。拽:即不顧家長的需要,幼兒園單方面著力向前走。幼兒園邀請家長來園參與活動,試圖通過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吸引家長,如創設家園欄、寫家園聯系冊、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召開家長會等。家園合作的重點就是活動形式的翻新,呈現出淺層次、表面化的特點,并簡單地以為家長走進了幼兒園就是實現了家園合作。幼兒園雖然攢足了力氣拽著家長走進幼兒園,但我們還是看到了家長們形式上參與家園工作出現的問題:家長在工作的同時不得不頻繁地應付幼兒園布置的各項任務,深感負擔重、壓力大;命令式、指令式的工作方式使家長們處于類似學生完成作業的狀況,家長們開始抱怨,家長參與家園工作的積極性也逐漸地消退。老師們也覺得累和困惑,在家園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卻沒有收到希望的效果。這樣的家園合作存在的問題是:幼兒園對家園合作的內涵理解不足,形式化的家園合作只是老師單向參與,家長被動參與其中,缺乏主動性;家園雙方地位不平等,老師以專業教育工作者自居,指令性地要求家長完成幼兒園布置的各項任務,將家長視為配合者而不是合作者,家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略了對家長需要的關注,忽略了對家長的尊重。

2.順著家長走。順:即順從家長的需要,順從家長的要求。幼兒園將家長擺在了合作者的地位,力圖通過多種方式去了解家長的需要,了解家長對培養孩子、對家園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想法,努力地去尊重家長:如通過問卷調查表征求家長參加家園活動的意愿,盡量在家長可能的時間內、能接受的方式、能理解的內容作為家園內容;通過家長會真誠地聽取家長們的建議……但是,目前某些學校的應試教育給部分家長的育兒觀念帶來了沖擊,使部分幼兒園的辦園理念、育兒目標有了動搖。幼兒園為了立足市場、留住生源,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也順從遷就家長不合理的教育要求,在教育的內容上作了一些調整,在“教什么”上過分“尊重”家長,將知識技能的學習放在了較重的位置上,而忽略學習品質的培養,甚至出現“小學化現象”。由于幼兒園過分順從家長,偏離了《指南》的基本精神和幼兒園培養目標。這樣的家園合作存在的問題是:家園合作沒有把握好尊重家長與孩子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和尺度,反映出三多三少:多了對家長需要過度的重視和滿足,少了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關注;多了對幼兒知識技能的傳遞,少了對幼兒社會性、情感、能力的培養;多了在教育內容和培養目標上對家長的順從,少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專業引領作用。這樣的“順” 沒有立足于孩子的發展,忽略了教育機構的責任。

針對這樣的現象和問題,我們認為應把“拽著家長走”和“順著家長走”變為“家園合作走”,把家長變為同行者,共同走進幼兒的學習,促進幼兒的學習。“學習故事”研習的實質是貫徹落實《指南》。于是,我們采用了“認同-感受-發現-實踐”的四步曲激發家長的力量,攜同家長一起走進幼兒的學習。

1.吸引認同。我們和家長一起學習并討論《指南》,通過分析幼兒的學習故事幫助家長了解《指南》實施的基本原則: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讓家長認同幼兒園一日生活即課程,認同接納《指南》倡導的教育理念。

2.感受溫暖。“學習故事”是有溫度的教育,我們通過創設情境讓家長感受“學習故事”傳遞的愛與喜悅,如在新年活動中,老師們為每個幼兒選出一個“學習故事”記錄在新年卡片上并掛在大廳,鼓勵爸爸媽媽抱著孩子有感情地讀出“學習故事”,孩子們在聆聽中幸福地建構著學習者的形象,家長們在朗讀中幸福地感受到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從而被“學習故事”深深感動。

3.引領發現。通過各種活動引領家長去發現孩子的學習力量。我們嘗試著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小組學習活動,和老師一起來發現孩子們精彩的“學習故事”。家長們在不斷地注意、識別、回應中發現孩子自主建構的理論,發現孩子的學習品質:堅持、積極主動、自主解決問題、勇敢、合作等,發現孩子強大的學習力量!4.嘗試實踐。在老師的鼓勵下,有的家長開始嘗試為孩子寫“學習故事”,老師們將這些“學習故事”讀給孩子們聽,將這些故事及時傳遞到全園家長群、幼兒園公眾微信平臺上……這些做法激發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為孩子寫“學習故事”,和老師一起拓展孩子的學習, 這是重慶兩江新區上林幼兒園中班妙笛媽媽寫的“學習故事”《寫信》:

昨天妙笛竟然在我不知道的情況下,給我們的小鄰居也是她的好朋友翰翰寫了一封信,并把這封信貼在了我家的大門上,還是妙笛爸爸回來發現門上貼的紙條,經詢問,她才告訴我們是她寫給翰瀚的。爸爸當時看了紙條上畫的彎彎曲曲的線條后,還低聲開玩笑對我說:“怎么看著像貼了一張‘符’似的”。當時我聽了心里咯噔一下,于是親自跑到門口看了一下。一看,天哪!原來她在一張白紙上用黃燦燦的水彩筆彎彎曲曲畫滿了曲線,這些可能是只有她能理解的文字。

中午吃過飯后,翰翰回來了,想起妙笛這幾天對他的想念,于是就對妙笛說:“翰瀚回來了,你要不要去找他玩啊?“啊,哈哈,翰翰回來了,我終于能和他一起玩啦!”我看著你像一只快樂的小鳥一樣一邊說著一邊飛到了門外,“媽媽,我去找他玩去了啊!”看著你那么開心我沒有拒絕。

你興奮地按著門鈴“叮咚叮咚”,“誰呀?”翰翰家里有人問。“我,妙笛,翰翰回來了嗎?”門打開了,是翰瀚的媽媽。“哦,妙笛啊,翰瀚在吃飯,等會兒他吃完飯后讓他找你,好嗎?”翰瀚媽媽和藹地對妙笛說。“那好吧,我先回家等著他”,有點小失落的你一邊說著一邊回到屋里,“唉,翰翰還沒吃完飯,媽媽把門開著吧,這樣翰翰來了就不用敲門了。我也不知道翰翰回來路過我們家時,有沒有看到我給他寫的信?”你邊說邊把門上紙條拽了下來,我抬頭望了一眼可愛的你,看著你手里緊緊攥著的紙條,我忍不住好奇地問:“你能給我念念你寫給翰翰的信嗎?”“唉,好吧!”你看了看手里的信,坐在那里讀到:“翰瀚你好,你最親愛的好朋友妙笛給你寫了一封信,你看到了幔空餳柑炷慍雒湃ピ斗攪耍我很想念你,親愛的好朋友,我在家里一直等著你趕快回來,希望你回來后就來找我,一起執行我們約定好的計劃,妙笛。”

看著你專注地讀著這封寫滿了你的心里話的信,我和爸爸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雖然媽媽看不懂這封信,但是我感受到了你對好朋友的思念和愛,感受到了你對文字符號的好奇和興趣。所以,明天我想把這封信帶到幼兒園,給你的老師看看這封信,和你的老師聊聊這封信,一起想辦法為你提供下一步學習的支持和幫助。

“家園合作走”形成了強大的家園共育合力,共同推動著孩子們的學習:中二班孩子最近對破案萌發了興趣,家長當日在當當網上搜集了《一分鐘破案》《神探》等圖畫書送到幼兒園;中一班孩子最近對警察的工作特別感興趣,家長邀請了兩位警察朋友來園與孩子們對話;小一班有10位孩子對世界地圖感到好奇,10位孩子的家長立即建立了“學習故事”微信群,和老師共同探討如何促進孩子們下一步的學習;大二班孩子對魔術有了好奇心,諾諾爸爸專門外出拜師學習魔術,到班級表演并和孩子們探討魔術的神奇;班級家長們來園離園時喜歡和老師們討論孩子的學習,討論《指南》中幼兒發展目標、典型表現、教育建議……“家園合作走”,我們看到的是家長對學前教育的理解,家長形成的科學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發展觀,也看到了家長與老師主動、深度的合作。家園互動呈現出對話式、交流式的良好狀態,如何讓這種狀態更加深入、可持續,也將是我們五個項目園今后要繼續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篇4

【關鍵詞】農村地區;家校關系;有效溝通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這 “一對教育者”面對的是同一個受教育對象——在學校,他們是學生;在家里,他們是孩子。由于受教育者角色的不斷轉換,學校和家庭必須合作。何為家校合作?研究家校合作的專家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地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地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

但在農村地區,家校合作面臨諸多特殊難題。農村學生的家長不但文化水平較低,而且可能有不少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好吃懶做,沉迷賭博;部分家長更是為生計所迫,外出打工、經商,家里只有白發蒼蒼的爺爺奶奶。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農村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明顯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和幫助。“一個人的完善人生,就教育來說,應該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最佳結合。”對孩子的教育,來自家庭的力量不可或缺。因此,農村地區的家校合作也日益顯現出了它的緊迫性。農村學校必須主動和家長聯系交流,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引導家長更多地關心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教師和家長的有效溝通可謂重中之重,因為學校和家庭的互動必須由教師來完成。通過一年的班主任實踐工作,我也深深體會到了教師與家長關系融洽的重要性。教師與家長關系融洽與否,一方面直接影響師生關系,另一方面也必然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要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教師和家長必須有效溝通,建立和諧的合作關系。

一、在家校合作中,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引導者

在中小學教師群體中,“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觀念是比較流行的。我曾聽到別人描述過這樣的教師和家長見面場景:“老師,我是××的家長……”家長笑容滿面地走進辦公室,老師坐在座位上頭也不抬,冷冷地“嗯”了一聲。家長繼續站著,老師繼續批改作業。過了一會兒,家長有些著急地說:“老師,我是專門請了假來的,廠里還上班呢……”老師這時候說話了:“怎么,不耐煩了?我請你來,你應該知道為什么吧?”家長點點頭,老師這時才劈頭蓋臉地在家長面前數落學生的不對,家長一直保持沉默。最后,家長還站著,老師還坐著。家長要走時,老師還冷冰冰地說:“×××的毛病,你都知道了吧,回去好好教育教育他。”在這個案例中,這位教師很顯然已經成為了主宰者。生硬的態度,冰冷的話語勢必會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同時,老師單方面數落學生的不對,而忘記了聆聽家長的意見。事實上教師強硬的態度,也會讓家長不愿意說出心中的想法,讓溝通變得困難。長此以往,家長與老師的關系勢必會變得糟糕。這樣也違背了教師請家長的初衷。這樣的家校合作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不是居高臨下的領導者,而是科學教育理念的傳播者和教育方法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明確地指出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態度溫和;在交流學生情況的時候,聽取家長的看法,并和家長共同尋求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家長的教育理念進行滲透,引導家長針對學生在家里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教師不再是孤獨的教育者了,家長也參與到其中,成為了另一名具有權威的教育者。

二、在家校合作中,教師應積極主動聯系家長,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教師可以通過家訪、電話聯系、家長校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親子活動等形式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密切關注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教師應該有強大的親和力,眉心應該是舒展的,眼睛應該是明亮的,嘴角應該是上揚的。對于極少數不合作的家長,更應該溫和熱情。時常去家訪,主動聯系家長的頻率多點兒,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寬容家長,最重要的是時刻關愛孩子,讓家長體會到你對孩子的這份愛,家長就不會對教師的“熱心腸”進行“冷處理”。

我班袁志豪同學,成績不理想,自覺性差,調皮貪玩,經常不完成作業,家長因工作的原因,經常不在家,無暇關心孩子。以前我隔三岔五地給家長打電話,家長總說他很忙,沒有時間回家,他會打電話好好教育孩子的。但事實上,家長并沒有履行他的隨口應承,孩子也依然沒有多少改變。但我并沒有氣餒,反而增加了給家長打電話的頻率,還與副班主任商量交替給家長打電話。家長在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和副班主任對孩子的關愛后,終于主動抽出時間到校與我們交流。現在,袁志豪已經像變了一個人樣,熱愛學習,按時完成作業,做什么事情都很認真。

此外,面對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教師也要虛心接受,如此方能找到自己工作中的失誤之處并及時改正,促進自身的發展。就算家長的意見提得不太合理,當著家長的面也應該謙和地回答他:“我會考慮的。”這樣才不會打擊家長的積極性。

三、在家校合作中,教師要信任家長,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

一方面,教師要向家長滲透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信任家長,放手讓家長自己去尋求方法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放手的同時,要學會引導。與家長意見不一致時,教師要學會溝通,循循善誘。前段時間,李麒麟的父親主動來校和我交流學生情況。在談到孩子性格內向時,我這樣說:“孩子的性格不是一時半會兒形成的。他從小缺少母愛,更需要你多關心他,多和他談心。無論是你還是你的家人都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去責罵他的媽媽,以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種上仇恨的種子,這樣是不利于他成長的。你說,對嗎?”孩子的父親低下了頭,自責地應了一聲。“我相信你一定會讓孩子茁壯成長的!”我堅定地說。家長走的時候很激動。我想,他的選擇應該是在孩子的心里種上愛的幼苗。第二天上課,李麒麟同學大膽地發言了。由此可見,尊重家長的選擇,并不是盲目地,而是教師要先進行了一定的正確的引導后,讓家長自己選擇的結果。

由于農村地區家校關系的特殊性,農村學校教師要更加積極主動發揮橋梁作用,通過各種途徑實現與家長、家庭的有效溝通,向家長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引導幫助家長、家庭將更多的時間、精力用在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上。只有激活家長、家庭的教育活力,家校關系才會和諧,才會有生命力,這 “一對教育者”的作用才會形成合力。

參考文獻:

[1] 吳琦.家長會工作的創新實踐與思考[J].中國德育, 2008(9):39-41

[2] 劉翠蘭.影響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 2006(20):13-16

篇5

關鍵詞:小學 家校合作 觀念 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以雕刻大理石為喻:“人的教育過程,其中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師……如果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動有始有終……那么它產生的將是多么美妙動人的作品。”由此可見,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只有實現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育人環境才能得到進一步優化。

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中深入展開,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教材觀……諸多新觀念如雨后春筍般呈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在如此背景下的家校合作,將面臨怎樣的轉變呢?下面,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

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學校領導、教師、家長要轉變觀念,增強平等意識

在社會發展到今天,學校在教育中的權威地位正在逐漸喪失,而家長的素質并非普遍偏低。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必須摒棄學校是領導的觀念,必須認識到:家長在其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與學校具有完全平等的關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這種平等伙伴關系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因此,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對自己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

1、學校領導是家校合作中的引導者、組織者、保障者

學校領導要帶頭參與家校合作整體計劃的制訂,對家校合作進行大力宣傳、指導、支持和鼓勵,使學校教職員工對家校合作充滿信心和熱情,并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參與家庭的合作,營造出學校與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圍。合作中有和諧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學校領導要通過自身人格魅力和個人能力能夠機智地處理家校間的矛盾,保障家校合作工作的順利開展。

2、教師是家校合作中的開發者、實施者

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執行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動資源的開發人。教師進行一次家訪,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開一個家長會,要布置會場,請家長發言,請學生代表發言,讓一部分學生作好服務工作,教師準備匯報材料等,所以無論是教師走出去,還是家長請進來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實施。教師要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藝術。要學會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生活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措施;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就不難理解家長的心情,就會體諒家長,寬容家長;要善于溝通,與家長保持雙向交流。

3、家長是家校合作中的合作者、促進者

學校教育在改革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一旦出現問題,家長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責,為教育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的鼓勵、家長的監督和家長的宣傳。家長通過參與學校教育過程,逐步樹立與學校一致的正確教育思想,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為學校提供關于孩子更豐富的信息,與教師合作交流、相互配合,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健康和諧發展。這樣,才能達到家校雙贏的目的。

現代學校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校管理的開放化、民主化、學校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從封閉的自我學校管理,轉向社會、家庭參與學校管理。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參與管理、參與監督,形成良好家校合作關系。

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就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家校活動

家校合作的具體途徑很多,傳統的方式主要是家長會、家訪等,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結合新課程的特點,也可以采用許多新的途徑。

1、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是增進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是學校教育走向民主和開放的必然要求。它的主要成員是關心學校,熱心教育事業,在教育方面有經驗的家長代表組成。家長委員會不但適時地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而且還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并且隨時可以把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學校,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加強家長自身建設上發揮積極作用。

2、家長開放日。學校定期向家長開放,讓家長走進課堂,了解學校,也是家校協同的新途徑。在家長開放日中,學校和老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教育活動,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機會給家長選擇。家長可以進入課堂聽課,了解老師的講課水平,增加學校辦學的透明度,也可以參觀學校的校情展覽。

3、開展親子活動。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是增加家長對學校的了解,增進親子感情的一種有效方式。

4、家校聯系卡。家校聯系卡是教育學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一方面可以讓家長隨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學習情況,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另一方面加深了家校之間的相互了解,更為教育好、培養好學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5、充分利用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網絡論壇等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及時、全面、便捷的實現全方位立體式家校合作。

6、家校聯誼。請家長走進學校,走進班級,走進活動,增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才會使他們更加理解、關心教育。

實踐證明,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家長的關注,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關心與支持。家校合作不僅對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完善了學校的管理結構,拓展了學校科學決策、依法治校的思路和實踐。

參考文獻:

篇6

一、家庭教育不容忽視

當前,部分家長和教師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認識誤區。

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性,對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甚至想盡一切辦法跨學區擇校,認為只要孩子進了重點學校,基本上就進了升學的保險箱,如何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自己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已經是盡到了職責。他們僅將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應者、教育費用的負擔者、學校教育的評價者的角色,或者只是孩子成績提高的督促者,忽略了孩子人格、性格、習慣、情感的養成。

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家校合作存在片面和狹隘認識,認為家長缺少教育理念,參與不了學校的教育工作。致使目前很多地區的家校合作有名無實,還處于零散的、自發的、缺乏系統的狀態,時間上斷斷續續,內容上缺少前呼后應,家長無法隨時與學校有效溝通,家庭和學校基本上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很多時候都是學校單方面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在家中完成作業、加強某方面監管,或告知一些日常事務性信息而已。雙方都很用心,都很糾結,都感到現在的孩子難管,卻遠遠沒有形成合力,沒有達到家校有效合作的育人目標。

在我擔任班主任工作15年的時間里,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家長,他們總是認為只要老師負責任,孩子就會有好的成績,各方面都會有進步,其實不然。

比如說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跨學區擇校或自身工作繁忙等原因,把孩子送到代管班或親屬、老人身邊,孩子正值青春期,許多有關學校、老師、同學的事情很難得到有效解答,身體、心理、學習、交友等方面出現了問題不知如何去面對,無人來點撥、來引導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這些問題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制約著孩子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我曾統計過我校八年級一些由走讀變成代管的學生,歷時一個多月,多數學生成績下降了。

遺憾的是,很多學校還沒有對家校合作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家校合作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開展。

二、家庭與學校應各司其職,明確定位

我國著名教育學者張文質曾經說過:一個從健康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學校要毀掉他沒那么容易;一個被不健康的家庭造就出來的孩子,學校要幫助他非常困難。

撫育子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教育學生是每個學校的使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心不同,缺一不可。學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老師不能代替父母。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孩子都在不知不覺中受著家長的耳濡目染,家長自身的一言一行隨時隨地教育影響著子女。而且家庭教育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為大部分時間,孩子是與家長一起生活,家長對孩子的思想行為、性格特點最了解,家長有利于從子女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特別是在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心理品質方面,總會留下父母的烙印。

家庭教育的優勢與特點,決定了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基礎地位,無論學校教育多么重要,卻沒有專門的行為習慣養成的老師,而家長才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專職老師。

學校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他們應當掌握的知識,為青少年多樣化的發展提供可能和條件,使青少年逐漸懂得自己承擔的責任。

總之,家庭教育以感性教育為主,家長通過言傳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為來影響、感染孩子;而學校教育則是以理性教育為主。雖然學生的絕大部分科學知識與技能、社會規范與道德價值觀是在學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傳授知識、社會規范與道德價值觀也是家庭教育的職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很好地開展家校合作,才能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要求上相互彌補,形成合力,家校才能成為有機互動的整體。作為學校教育的執行者老師與家庭教育的執行者家長,必須緊密配合,加強溝通,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實現家校合作的無縫對接,這樣才會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成長氛圍,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工作開展好。否則,兩方面的教育都會因孤軍作戰而舉步維艱,難以奏效。

三、家校合作的點滴有益嘗試

幾年來,我校在不斷豐富德育工作載體、創新德育方式的同時,充分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在家校合作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在觀念和方法上對家長進行了耐心引導和具體幫助。

1.保持家校密切聯系,做好常規工作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我校成立了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制定了委員會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學校還為每個年級專門開辟了家長接待室,要求班主任把每周安排接待的時間告知家長,盡最大努力滿足家長的需要。學校每學期都有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深入課堂聽課、開展親子交流互動、參與各類大型活動等,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還實施了“教子有方優秀家長”評選工程,每兩年一次表彰獎勵優秀家長,以此激勵家長關注家教、研究家教。

此外,我們還通過家訪、校信通、家長會、電話交流、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進行家校的有效合作,有力地促進了家校合作的常態化、制度化,有力地提升了家長的素質,也贏得了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拓寬家校合作空間,創新家校合作方法

隨著通信手段的不斷增加,信息交流的便捷,我們在學校網站上為各個班級建立了班級通訊錄、班級博客、家長QQ群。還在網站上開辟了家長專欄,定期給家長留作業,讓家長見仁見智、獻計獻策,再通過家長委員會進行系統梳理和歸納,在學校網站或班級博客上進行交流。

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讓家長、老師和學生之間多層面互動起來,傾訴困惑,分享成功,交流經驗,真正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目的,家校合作更為有效。

記得有一次學期末,學校召開了校級家長代表工作會議,廣泛征求家長對學校辦學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當時有兩位家長分別提出要求學校加強對學生的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代表校方給家長出示了學校當時已經出版的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其中包括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編排的《早開的花是一種美麗的錯誤》《初中生交友能力的培養》《青春期教育》等,并告知家長學校建立了名為“心靈小屋”的心理咨詢室,還安排了專業心理咨詢教師為學生免費提供咨詢服務,而且定期給學生做心理輔導。經過溝通,家長了解了學校在這兩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明確了家長應該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的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證明,良好的家校溝通能幫助學生順利度過美好的中學時代。

此外,我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共建活動爭取到大量捐贈書籍,我們利用家教方面的書籍在家長中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每學期要求家長看一本書并做好資料積累,之后再做交流。這使家長與老師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建立起交流、合作、互助的關系。

3.研究家校科學合作,開發家校合作校本教材

近年來,海拉爾區自主開發了鄉土德育教材,充分發揮教育部關工委家長學校教育實驗區的作用,建立了33個基層家長學校教育實驗校,申報了12個子課題,并接受了自治區教育廳關工委的檢查、指導,受到了好評。

我校充分借助這一活動,創造性地開發家校合作校本課程,通過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為家校合作的活動及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家校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篇7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對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成才起著奠基作用。它是學校班級教育的助手和補充,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條件和保證。班主任與家長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實現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做好班級工作的重要途徑。我在搞好與學生家長合作的關系上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擺正與家長的正確關系:班主任與家長是密切合作的關系

家長與班主任在教育目標上其實是一致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希望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職業和道德要求義不容辭地要對學生教育負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班主任的心與家長的心自然就應該緊緊聯結在一起,這也是實現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合作的基礎。由于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對教育復雜性的理解上的不一致,對班主任來說,容易產生一種“我是專業教育工作者,我懂你不懂,我講你聽”的心理情緒。

因此,我在和學生家長交流情況、或一起研究對學生教育的問題時,采取了密切合作的方式,放下老師的“架子”,心平氣和地用商量、征詢的口氣,向家長解釋,主動協調,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認真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尋求家長的支持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的愛好、興趣、性格等了如指掌,學生的言談舉止在家中會表現得最自然、真切,所以家長一般來講都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校外的情況,對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每當遇到學生棘手的問題,我總是要虛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懇求家長的大力支持。同時,為了更進一步自我完善,還虔誠而耐心地傾聽家長的各種意見,甚至是家長的尖銳、不完全正確的意見。正確對待來自方方面面的或褒、或貶的意見,冷靜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時,在自己的班級工作中,盡可能地把工作做細,避免失誤,讓學生家長看到一個充滿真誠的、自信的、能干的班主任,讓他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很放心。

三、與學生家長溝通時講求藝術性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有時甚至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這樣,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時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

1、對于知識型的家長。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而且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也經常比老師還要深入、細致、具體,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他們合作,我一般如實地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并且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我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當然,與這類學生家長合作后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對于溺愛型的家長。溺愛型的家長更多希望聽到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肯定。一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再調皮搗蛋的孩子身上都會有一些閃光點,抓住他們身上的積極品質。還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就會從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時,也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家長,我總是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

3、對于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并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打一頓,既沒使孩子認識到錯在哪里怎樣改正,也可能加深師生間的隔閡,使孩子對班主任極為反感,感到老師很可怕,很可惡。父母不知道在打罵孩子的同時,他們也犯下了新的錯誤,與其懲罰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4、對放任不管型的家長。多報一點喜,少報一點憂,絕不夸大問題,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和期望心理,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使家長明白,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一定要加強,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5、對于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教師碰到氣勢洶洶的家長往往也會熱血沖頭,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碰到此類家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鐵吸引鐵片一樣讓人無法拒絕。班主任在面對家長的指責時,要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學生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么無論是在多么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四、指導家教方法,教育優勢互補

1、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轉變其教育思想。當前家庭教育存在著三個誤區:一是重智輕德,二是重養輕教,三是重言教輕身教,這是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產生的結果。

2、指導教庭教育的科學性。引導家長在庭教育過程中,要把握教育規律、時代要求和社會要求。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內容要有科學的依據,寬嚴適度,合情合理。

3、協助家長科學的指導孩子學習。當前不少家長雖有“望子成龍”之心,卻無“教子成才”之法。他們說,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那么多經歷,用了那么多時間,可效果并不加。鑒于上面的做法,我建議家長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

(2).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的獨立自主性;

(3)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4)指導孩子的學習行為,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篇8

【關鍵詞】家校合作;高效課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五維模式

有關家校合作的探究,花樣繁多,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是著實令人羨慕的、仰望的!在影響人才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為此大家都在探討家校合作的方式,在總結學習已有模式的基礎上,我主要針對自己所處的實際環境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淺談:

一、注重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庭是人的第一個教育者,家庭教育發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也最隱形的教育:現代教育的實踐表明,一個人很多一生的習慣,一生世界觀的形成都是在幼年時期受父母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最早的、最持久的、最隱性而最巨大的;其次,家庭教育是最具針對性的教育:家長與子女接觸最多,了解最細,最能做到從子女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再者,家庭教育是最富靈活性的教育: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方式方法十分靈活,能夠做到“遇物而誨”;同時血緣親情所賦予的親切感、信任感、也使得家庭教育無可替代。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

隨著時代的前進,家長文化素養、教育意識的提高,城市地區已初步具備廣泛平等合作的條件。但家長教育資歷的提升并不完全意味著他們在教育子女方面水平的飛躍,這就要求學校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開辦一定形式的“家長學校”,一方面由學校向家長輸出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積極吸取成功家長的經驗,同時提供平臺探討、交流家教中的難點和突出的問題。努力提高家長的素質,使家庭教育的環境明顯改善,能使孩子的問題行為發生率大為降低,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以后形成家庭學校平等互助的合作方式奠定基礎。

二、學校教育仍占主導地位

現階段,一些地區興盛不參加學校而自己培養孩子或是追求個性化教育而敷衍學校的教育模式。實質上,學校教育的組織性、計劃性、系統性、科學性,以及教育教學的一切物質設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擬的。學校的教育者——教師,都是接受過系統的、專門的職業培訓,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和管理能力的專職教育工作者。較高的理論素養和積累的經驗,使他們能夠明確教育目的,靈活運用教育方法,針對不同情況作出最好的選擇,而家庭教育者——家長,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和職業,教育子女只能在工作和勞動之余進行,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學校教育必須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升華;而學校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指導與深入。是以學校教育應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家庭教育作為基礎與輔助,在保持獨特性的基礎上也要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這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合作。

三、高效課堂背景下家校合作模式的角度設想

高效課堂背景下的新式家校合作必須從以下五個角度同時入手:

(一)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目前,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要交給學校,能否成才就是學校的責任;部分家長只注重學習成績,絲毫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和品德養成;一些教師認為教師只負責傳授技能……家長和教師的這些不合理想法造成了育人過程中的彼此推卸責任,造成了教育的失衡等問題。只有充分認識到教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育人的工作。

(二)更多的合作、更有效的溝通

傳統的家庭參與教育的途徑,主要是家長確保孩子在家中完成家庭作業。盡管這也是很重要的功能,但家長與學校可以建立更多更密切的聯系,如:建立家長委員會、家庭教育論壇等,對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把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反饋給學校;作為校方,應不斷開創新的溝通方式,建立更深更多的交流途徑,使學校教育更具針對性。這樣的合作關系若能持之以恒,如滴水穿石,合作的平臺也就水到渠成。

(三)通過激勵手段加強主動性

任何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我們倡導的家校合作更應該讓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這個教育活動中來,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發展自我。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能使彼此更深刻地理解對方的期望,進一步將這種溝通擴展到孩子,讓孩子了解父母與教師所付出的辛苦,這對于他們也是莫大的鼓勵和鞭策。只有形成以孩子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網絡,綜合管理,多管齊下,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創新家校合作方式

目前的家校合作主要有家長會、家訪等方式,這些合作方式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家校合作方式的進一步探討,我建議除建立“家庭教育檔案”、構建“家校互聯網”、開設“家長開放日”等方式外,進一步創新和深化家校合作方式,力求主題明確、內容具體。比如:分階段舉行以培養好習慣(生活、學習、紀律、禮儀、性格),延伸課外拓展,展示學生特長,親子社會實踐等為核心的一系列活動。專家講座,經驗交流會等多管齊下。只要符合中小學教育實際,可操作性強,能確實解決問題,就不怕調動不起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反過來能夠督促學校提升辦學質量,是學校優化發展的不竭動力。最后,合作方式還要加強技巧性,既要有準備,又要能隨機應變,巧妙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技巧,以達育人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精”、“小”的特點:形式多樣活潑;內容精煉、主題單一,切忌面面俱到;根據目的和要求,分門別類的進行,如關愛女孩家長會、早戀問題講座、家教經驗交流會等。不論在什么樣的活動中教師都要作全面客觀的簡介評價,語言要親切,處事要大度,讓家長學生感受教師的一份發自內心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更能通過教師了解學校、了解教育。只要在這個過程中允許并進行了最大限度地溝通、交流,就能實現最有效、最愉快的家校合作,進而引發更加多樣化的教育互動。

(五)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

依據教育理念和教育規律及目前家校合作的狀況,學校應該成立協調小組,命專人負責家校合作工作,因為在目前的實際教育工作中,許多家校合作活動并沒有正式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中,而是模式化時間、陳舊的內容,無法從根本上形成互動互助,無法構建相對完整的的體系。這種零碎活動的開展是難以達到教育目的的。只有,提供組織和制度上的保障,才能使家校合作工作不論從內容還是方法、技巧、途徑等方面更具指導性和實用性,架起家校合作之網,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互補互助互相促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率。

總而言之,要教育好一個孩子,絕不是靠教師、家長任何單方面的力量就能夠做到的,一定要雙方目標一致,齊抓共管。家校合作不僅僅是一種目標,更重要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家校合作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學校不能急于求成,奢求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預期效果,而應該一步一步地,從統一思想做起,加強理解、尊重與包容、構建有效的溝通網絡、不斷創新方式、同時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齊頭并進,互相協助,通過合作的深化與改進打造更有效的家校合作體系。

參考文獻:

[1]周雪蓮,李雙龍.中小學家校合作微探[J].教學與管理,2010,29.

[2]何彥娟.家校合作的現狀思考與形式革新[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趙冬臣,胡秀威.澳大利亞中小學教育印象[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4.

[4]姬向群.瑞典中小學教育一瞥[J].中小學管理,1995,5.

篇9

關鍵詞:農村 家校合作 以校為本 實踐與思考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及意義

家校:即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家庭本身具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職能和責任,學生成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對象,構成了家庭與學校相關聯的客體,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鏈。

家校合作:顧名思義是“家庭與學校合作”,是一種家庭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雙向循環活動;是現代家校合作教育發展的新模式,一般有兩種形式:即“以校為本”和“以家為本”。從現實意義上講:家校合作可化解家庭教育低效的難題和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性;可促進家庭教育創新發展;可改變“5+2≤0”的現象;可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5+2≥7效應)。“以校為本”的家校合作,從所處教育機構(學校)和角色(教師)出發,以學校為本位開展家校合作活動,毋庸置疑,也是順其自然;從運作模型到流程環節直至反饋調控都符合學校管理的目標指向。家校合作活動圍繞的中心是學生,學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服務對象;家校合作的形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其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家校合作的過程是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家長及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家庭和學校為實現兒童全面發展,在平等的基礎上,雙方溝通協作,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的一種活動;家校合作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更好的實現社會化。

二、“以校為本”家校合作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家校合作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社會發展的復雜性,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現代中小學生的教育很多是學校無法實現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配合。特別是家庭教育,很多行為習慣需要在家養成,家長的責任是至關重大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由于農村家庭居住邊遠分散,家長外出務工的多,經濟條件比較差,交通不便等多種因素,比較適合于“以校為本”的研究與實踐。以內官營中學的家校合作實踐活動為例,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尋找合作過程中現存的問題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我區農村全面推廣“家校合作”教育活動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我校“家校合作”開辦比較早,但比較正規的家校合作活動是從2009年開始的,主要是“以校為本”展開活動至今已延續四年,從初步探索實踐到實踐過程中完善,現已形成良性循環,使本校“家校合作”教育已形成規模,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家長提高認識,形成家校育人目標的統一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并不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是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可見,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很好合作才能獲得成功。中學階段是學生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學習任務的繁重,升學、就業壓力的增大,再加上社會復雜環境的影響,都對學生形成了挑戰,要協助他們很好的應對這一挑戰,僅靠學校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認為家校合作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途徑。

(1)舉辦家長學校,有機培訓家長,形成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我校舉辦“家長學校”,一是注重了家長的有機培訓。開展各種類型的大小型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針對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方法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促進家長提高認識,關心教育、參與教育,增強教育子女的信心和能力;挖掘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家長學校的開辦,拓寬活動資金的籌措渠道;讓家長了解學校情況,例如,開學初的家長會,學校首先給家長介紹學校本學期的收費情況、學校的工作計劃、教育教學任務以及教育管理措施等。期中考試后的家長會主要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考試成績、在校的各種表現以及發展的潛能,存在的問題,家長在后期還應做些什么?怎么做等。另外,由于農村多數家長外出務工,學校除了定期召開大型家長會外,還選擇家長農閑的時候,或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時候,針對重點年級的家長進行分層次培訓。

我校設立有容納3000多人的培訓場地和容納150多人的培訓室,有領導和專業教師具體參與負責,并邀請心理學專家、家庭教育專家就中學生青春期的心理轉變及家庭教育理念對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機培訓。使家長在了解政策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家庭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教育家長了解中學階段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變化;了解孩子在這一階段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樣的幫助和引導;明確學校的主要任務;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形成家校聯教目標的統一性。通過培訓,使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認識上達成了共識,促進了家校之間的相互信任。既避免了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出現的沖突和矛盾,又建立了融洽和諧的伙伴關系,同時,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支持和協助。

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學校根據目前很多父母過多的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身體強健、文化成績等;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不思進取等家庭教育誤區,利用“家長學校”每學年舉辦一次由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主講的《重視孩子心理健康》、《良好行為習慣從小養成》、《怎樣做新世紀父母》、《創建學習型家庭》、《怎樣引導孩子的學習》、《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必須天天向上》、《獨生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隔代孩子的教育應注意的問題》、《與新課程同行,與孩子共成長》等專題講座,并且進行問卷調查、反饋信息,邀請家長代表發言,相互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制定制度,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規范

我校每學年初,對新生都要進行家庭情況摸底,制定適合本校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制度。如《內官營中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計劃》,《內官營中學家長委員會章程》、《內官營中學家長學校教育指導綱要》、《內官營中學學生管理條例》、《好家長、優秀學員表彰條例》、《家長意見書》、《告家長書》等,讓家長明確其指導思想、主要工作及工作目標;并印發有關的章程、制度、規范等,讓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意義,使家長學校的舉辦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3)遵循三大原則,體現家校育人新特色

我校舉辦家長學校的三大特點:一是“導”而不“框”,給家長指明培養教育的方向,給他們更大的思考、實踐、體會的空間;二是搶抓契機,正確引導,促進家長與學生間的和諧交流;三是搭建平臺,創立特色,使家長學校工作常抓常新。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現已形成了“以公民道德實踐為切入點,以重塑自我為起始點,以孩子健全人格為出發點,以孩子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師生家校“四位一體”的教育搭建了平臺,體現了家校合作的新特色。

2.建立健全家委會,形成完整有效的家校聯教機構

家長委員會是家校聯教形成“三位一體”教育緊密聯系的一種較好的形式。我校大型的家長會一般規定為每學期兩次,開學初和期中考試后,家長委員會的建立一般在每學年的起始年級開學初的家長大會上產生,畢業年級的家長委員由起始年級的家長補充,形成循環制。構建模式:“學校家長委員會總會年級段家長委員會班級家長委員會分會”三級機制,班級家長委員會是開展活動的基層單位,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由家長會分級選舉,首先將各級有責任心、素質比較高、名望比較好、有奉獻精神、對教育事業熱心、有一定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樂于義務承擔學校和家長委托的工作的家長選上來,再考慮家長委員會的分布盡量體現農村家庭的分布,便于家長委員會與家長的聯系,使家庭與學校間的信息溝通暢達。家委會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學校教育管理;充當學校的參謀;為家庭教育提供咨詢;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結合。其次,給家長委員會自行組織的權利,鼓勵定期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學校擴大對家長的開放范圍,允許家長委員參與學校的各個方面,使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層次由知情層次向決策層次逐漸提升。另外,利用家長委員對素質比較低,尤其是隔代家長、單親家長從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上給予指導,負責把教師傳授的科學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傳遞給每個家長,相應的起到為教師減壓的作用。

3.以活動為主體,促進家校合作的有效發展

(1)開展各類家長會,消納存在的具體問題

家長會是家長與教師進行雙向交流互動的好機會。家長會有校級家長會、年級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我校除了校級家長會外,根據班情、學情,不失時機的召開年級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如有“會診式、交流式、咨詢式、展覽式、輔導式、快餐式”等。例如“會診式家長會”,班主任歸納好各種不同的“病例”,將不同類型的家長召集在一起,提供給家長思考,分析問題及形成原因,商討教育失誤及改進措施,尋求最佳教育方案。在會上各任課教師以平等的地位,本著雙方友好、坦誠的態度,就孩子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存在的具體問題,共司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樣的家長會在各班最少每學期都要開兩次。特別是針對班級部分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喚醒家長的德育意識,盡量讓家長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同步發展。

(2)開辦“學校開放日”,提倡家長參與課堂研究

讓家長參與教育就要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不但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我校面向家長舉辦“教學開放日”有定期和不定期兩種形式,每周星期三為定期教學開放日,另外根據家長的方便而定,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學校都有專人接待,參觀學校的環境,在自己孩子的課上陪孩子一起聽課,參加學生的各種活動等。讓家長進課堂聽課,參與課堂教學研究,既可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又可提高指導孩子學習的水平和能力;既可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又可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提供有效建議。

(3)建立學生基本情況信息庫,開展有效家訪

我校鼓勵教師家訪,逐步將家訪制度化,并列人家校合作教育專項考核。家訪的作用在于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以結合。我校教師根據所教年級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都建立了信息庫,如學生家庭成員結構、經濟狀況、居住條件及生活水平,學生的社會交往及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及理想愿望等。需要對某個學生進行家訪時,首先根據信息庫已存的信息和目前的表現制定出詳實的家訪計劃,確定明確的家訪目的與內容,再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家訪。因為農村家庭居住分散,家訪比較耗時,而且有很多家長外出務工,監護人又比較忙,所以選擇比較合適的家訪時機是家訪能否成功的基礎。我校堅持做好班主任、任課教師上門家訪工作,特別是對家境貧困、學習困難、行為習慣偏差、身體智力有殘疾、單親、離異等特殊學生進行重點家訪和幫助,使家訪由針對解決學生問題型向針對家庭教育指導型轉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統計每個教師平均每學期有效家訪次數在五次以上。

(4)開通親情熱線,利用電訪優勢

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改善與普及,為教師和家長的聯系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我校開展“家校合作”的另外一種形式是建立家校聯系卡和開通親情熱線。最直接,最顯實效的是親情熱線。由于農村家長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隔代撫養子女問題的突出,家庭教育的空缺,社會環境的復雜性等,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現代信息的通暢,給各類家長的聯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保證了家校合作的有效進行。

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目前我校家校合作還尚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因此,必然會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有少數教師認為家長不懂教育規律,沒有能力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家長介入校內事務是在挑毛病,形成對家校合作意義的抵觸和狹隘認識。有少數家長與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錯位,有些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關系不大。在時間上家校合作活動和學校工作往往發生沖突,合作內容的深度、廣度不夠,合作方法簡單等。對于現存的問題通過教育理論的學習,從教育發展的趨勢,合作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啟迪部分教師和家長的認識偏差;通過實踐、認識、重整,再實踐、再認識,在實踐和認識提高的過程中形成“以校為本”家校合作模式的建構。

篇10

摘要: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在教育越來越強調生態化的今天,家長工作是新時期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這個有效的教育資源,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溝通觀念 賞識 互動 親子實踐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家庭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綱要》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新時期幼兒園的家長工作是非常的重要。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來做好新時期的幼兒園家長工作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工作談幾點想法:

一、老師應樹立正確的家園溝通觀念和方法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信任、支持與宣傳。一所幼兒園辦得好不好光靠幼兒園自己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家長的帶動及宣傳也很關鍵,而如今,各個幼兒園的家長與教師甚至園所的關系并不是很和諧,對園所、對教師一部分家長是敬而遠之的,還有一部分家長甚至抱有敵對心理,那么面對如此形勢,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該如何做好家長工作,使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合力的作用下獲得更為理想的發展呢?我認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家園溝通觀念才能更好地開展家長工作。

(一)要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是一種服務行業,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將為家長服務的理念深入內心。擺脫以往教師面對家長時永遠高高在上的態度,放低身段,真誠地與家長交朋友,坦誠地與家長溝通。充分理解家長的要求;充分理解家長的想法和心態;充分理解家長的誤會:充分理解家長的過錯。

(二)要認識到幼兒園教育雖是服務行業應本著顧客是上帝的原則為家長服務, 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幼兒園教育也是一種教育行為,家長不是上帝,在教育孩子時與教師應該是合作伙伴,所以在與家長溝通時教師就不能無原則地退讓,而應該時刻記住我們也是人民教師,為家長服務的同時與家長溝通應始終做到不卑不亢。

(三)肯定孩子的優點,賞識每一個孩子,使家長獲得心理的愉悅每一位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美,并從中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哪怕老師一句輕輕的贊美,家長都會感到無比高興,比自己得了大獎還要興奮。這種肯定幼兒優點的交流,能使家長保持一種輕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對,并主動向老師說孩子在家的表現。他們會告訴老師孩子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師的指點和幫助。這樣很容易就促進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做好家長工作。

總之,家長與教師是共同教育幼兒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師與家長要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教師對待家長要平等、耐心、真誠,使家長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形成融洽的、美好的教育氛圍,更好地進行幼兒教育工作。

二、通過多種渠道、發揮家園的互動作用

(一)個別方式

1、電話

對于工作繁忙無暇接送孩子的家長,教師可以利用電話和家長聯系。教師要記住這類家長的電話,并了解最佳的通話時間,和家長適時聯系。

2、書信、便箋

對于長期在外學習或工作的幼兒家長,雖然平時家中有祖輩或親戚、朋友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教師仍應設法與孩子的父母取得聯系。一般是采用書信形式向家長匯報孩子的成長情況。便箋也是幼兒園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一般是對臨時發生的情況和問題,需及時與家長聯系而不能與家長見面時,可讓孩子和接送的人轉遞給家長。

3、家庭訪問

家庭訪問是家園聯系常用的一種重要方式。家庭訪問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真實情況,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態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圍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針對個別幼兒的具體表現,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幼兒的措施,以及介紹幼兒在幼兒園的成績、進步與存在的問題,爭取家長與幼兒園的密切合作。家庭訪問體現著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親切關懷,對家長的尊重與理解,對順利完成教育任務的強烈責任感。

每次家庭訪問,事先要有簡略的計劃,選擇適當的時間,有時可以讓幼兒在場參加談話,表示親切,這時還可以觀察幼兒在家的表現和家長對幼兒的態度;有時可利用幼兒不在場的時間,以便和家長認真談論幼兒的優缺點,研究分析改進教育的途徑和交流情感等。

個別方式還有很多,但采取何種方式與家長取得聯系,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幼兒園必須重視采取個別方式與家長取得經常聯系,因為這種溝通是密切家園關系、實現家園合作,因人施教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二)集體方式

集體方式是指對家長群體進行工作的方式,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或家教專門講座、家教經驗交流、各種家教研討活動、設置家園聯系欄、組織面向家長的開放日等等。集體方式的家長工作與個別化的家長工作方式必須結合進行。家長工作的集體方式大致有如下幾種。

⒈ 家長會

家長會是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家長工作方式。根據不同要求,召開不同規模、不同對象的各類家長會,每學期不少于兩次。及時向家長介紹幼兒園或班級保教工作及幼兒發展情況,聽取家長意見。

(1)新生家長會

具體詳細介紹教師成員,班級設施,再強調一日作息時間、活動內容,需家長配合的工作。家長會上,教師要化淡妝,服裝得體,大方。自我介紹時老教師介紹教齡:可談經驗、談工作經歷;新教師避開工作經歷,介紹自己的特長,今后工作的設想,拿出《大綱》以外的東西來讓家長信服、滿意,告訴他們,年輕是資本,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我愛孩子。

還要告訴他們,孩子在活動中不可避免的抓傷,磕碰情況請家長諒解。也請孩子有攻擊的家長配合老師常檢查孩子的指甲,孩子受批評時要協助調整孩子的情緒。

(2)全園性的家長會議要求全體家長都參加,一般安排在學年(或學期)初與學年(或學期)末,這種家長會的內容大多是向家長報告幼兒園的工作計劃,匯報教育成果及向家長提出要求等。

(3)分班家長會更具有針對性,便于家長與教師雙向交流,共同研討有關孩子的保教問題。家長會的形式不拘一格,主要應注重實效。召開家長會前要有充分的準備,針對本班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此外,還有期末總結會、專題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

一次成功的家長會,要求教師要會介紹,會表白,會要求。

⒉ 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是普及家教知識的有效渠道,是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重要途徑。家長學校以家長為對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交流推廣家教經驗。

(1)新生入園的準備工作及方法

如每年新生報名的時候,通知家長在6月份召開新生家長會,告知家長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常規活動,請家長在假期調節好幼兒的作息時間;讓家長在假期中培養幼兒的簡單的自理能力,交給家長一些方法和策略。幫幼兒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幼兒的入園焦慮情緒。

(2)傳染病高發期的健康講座

(3)家教經驗交流會等等。

⒊ 家園聯系欄

大部分幼兒園都設有家園聯系欄,有面向全園家長的、有各班自辦的。面向全體家長的家園聯系欄一般都是介紹有關家教新觀念、家教好經驗、保健小常識、季節流行病的預防、介紹親子游戲等等,各班的家園聯系欄內容有介紹本班近期教育目標,需要家園合作的教育內容、孩子的發展情況與一些有針對性的家教指導性文章等。家園聯系欄應設在家長接送孩子必經之處,內容要經常更新,字跡不可太小。

4. 家長開放日

家長開放日是指幼兒園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家長開放,屆時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和參觀幼兒園的活動,這也是家長工作的一種好形式。家長觀摩或參加幼兒園的活動,可以從中具體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內容、方法;可親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現,得知孩子的發展水平及與伙伴交往的狀況,特別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與同齡幼兒相比較中顯示出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有助于家長深入了解孩子,與教師合作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同時,家長在觀摩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觀察到教師教養態度、教養方法、技能。由于幼兒園教師是受過專門訓練的,一般對幼兒的教育能遵循正確的教育原則,比較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采用相適應的方法,這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實地學習,會有助于改善家長的教養行為。

以上種種家長工作方法,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與家長交流,教師說話一定要有藝術性,可采取先說孩子好的方面,再說到孩子不足和需要改進的方面,讓家長可接受。或者是,先從其他的教育實例入手,再找到切入點和突破口進行交流。這種交流的方式便于家長接受老師的意見、建議,同時讓家長看出教師教育的藝術性和教師的層次水平,更加從小事去了解教師的另一面,從而尊重老師、支持老師、配合老師的教育,達到更好的家園共育,促進兒童的發展。

總之,對于家長工作就是贏得一個家長就等于贏得一百個家長,放棄一個家長就等于放棄一百個家長。在教育越來越強調生態化的今天,家長工作是新時期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這個有效的教育資源,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