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對家庭建設的啟示
時間:2022-02-19 08:35:41
導語: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對家庭建設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為當代中國新型和諧家庭建設筑牢了理論根基,明確了行動方向;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家庭教育影響個人的發展、家庭與社會之間相互影響、無產階級家庭生活毫無幸福感、私有制是無產階級家庭不幸的根源。在新時代,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有利于發揮家庭在個人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發揮家風在黨風、政風、民風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培育優良家風、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闡釋了家庭教育對個人的發展的影響,指出了家庭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描述了無產階級悲慘的家庭生活,并揭露了私有制是這種悲慘生活的根源。當代中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轉型期,國家的發展對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細胞有更高的要求。我國當代家庭建設既要借鑒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又要認清自身的制度體系和家庭模式,從而構筑當代新型和諧家庭。
一、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的主要內容
良好的家風不僅取決于單個家庭也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更受到整個社會變遷的制約。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有其豐富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意義。馬克思、恩格斯在《馬克思家書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中分析了無產階級家庭的不幸,揭示了其產生的根源。馬克思、恩格斯家庭思想主要表現在四方面。1.家庭教育影響個人的發展。人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可塑性,家庭教育對每個人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人為本的家教家風使個人的人格有良好的感受性,有積極的自我概念。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特別是兩性之間的情感關系,是自從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1]。1837年亨利希•馬克思致卡爾•馬克思的信中強調了社會責任感,“人是人,是有精神的生物,同時又是社會的成員,國家的公民”[2]。對父母、妻子、師長的這些責任加起來構成了一種牢固的紐帶,有了這種紐帶就足以“把一個放蕩不羈的少年變成穩健持重的人,把一個否定一切的天才變成深思熟慮的思想家,把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仔變成一個能適應社會的人”[2]。2.家庭與社會之間相互影響。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了人類社會中各種家庭形式的演變,分析了婚姻與家庭的關系,分析了在不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中家庭模式的不同,分析了不同社會制度下不同的家庭形態等,從中揭示了家庭發展的必然規律,并對未來的家庭進行了美好的展望。單個家庭自發的行為有其家庭的特殊性,也具有社會的共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一種家庭形式都能反映一種社會狀態,都是在一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中產生的。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是生存,家庭可以保護人的生命并滿足人的生存需求。婚姻家庭中的物質社會關系和思想社會關系,是同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相適應的。3.無產階級家庭生活毫無幸福感。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財富對愛情和婚姻的關鍵性作用。馬克思清晰地論述了異化、物的異化、人的異化以及人與人的關系的異化。在私有制的作用下,工人的勞動出現異化,工人只是活的勞動工具,毫無幸福感可言。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外在的勞動,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勞動,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3]處于異化狀態的勞動者會受資本的支配,原有的家庭血緣生產關系被金錢所弱化,家庭倫理道德也出現了危機,家庭血緣生產關系被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關系所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教育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資產階級通過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成長為新一代的統治階級。而無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忙于勞作,無暇顧及自己的子女,更談不上后代的教育問題,子女接受的教育也無法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只能淪為被統治階級。4.私有制是無產階級家庭不幸的根源。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描述了被壓迫的無產階級悲慘的家庭生活,揭露了私有制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指明了家庭關系和血緣關系的問題。在原始社會中,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關系和血緣關系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很大程度上人類自身的生產影響物質資料的生產,親情關系構成的生產關系是物質資料生產的主要形式,血緣關系構成的家庭關系成為社會制度的基礎。但是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后,物質資料生產開始發展,受所有制的支配,社會關系發生變化,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轉為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私有制導致無產階級家庭生活悲慘,原本的家庭情感被資本所沖擊。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對當代中國家庭建設的啟示
我國當代新型和諧家庭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面。家庭不僅對公民個人的人格塑造起作用,而且為我國的黨風、政風、民風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效環境。在建設當代和諧家庭的過程中要發揮家庭教育在每個公民成長方面的具體作用,以帶動整個社會的繁榮昌盛,真正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目標。1.發揮家庭在個人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對每一個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導青少年樹立新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不論是在社交禮儀,還是生活細節,抑或言談舉止,個體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父母的影響。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在一個家庭或者家族里,成員們長期按照一個傳統的風尚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這個家庭或者家族就會形成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在新時代,每一個家庭都應把“家長的言行是孩子的表率”作為父母行為的指導。父母應全面提升知識水平、道德素養、法律意識、模范帶頭意識等,承載起引導孩子為個人立志向、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助力量、為社會做貢獻的擔當。2.發揮家風在黨風、政風、民風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家風建設對于落實、落細、落小黨關于黨風、政風、民風建設的戰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在一定的社會時期,在社會群體中會有一種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風氣。有正確的思想理論的指導,就會產生健康、向上、積極的社會風氣:錯誤的思想理論的誤導,就會形式庸俗、低下、愚昧的社會風氣。因此,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在社會風氣的形成中具有“馬蹄釘”的作用。從國家政黨建設的宏觀層面上講,家風與黨風息息相關。領導干部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將有利于教育親屬子女和督促其他工作人員。黨員領導干部模范帶頭,將為社會人民作出表率,在家風建設中注重自律與他律的辯證統一,對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黨風是社會風氣的引導,讓黨員干部的家風充滿凜然正氣,是完善我國政治體系的堅實一環。從社會民風建設的微觀層面上講,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微觀表達。培育優良的家教家風將為社會營造出一種以家風帶民風、促社風的濃厚氛圍,為我們的美麗強國建設打好文化基礎。3.培育優良家風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培育優良的家風利于群眾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良家風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有其自身豐富的生活性、文化性、情感性。家長結合家庭實際情況培育具有特色的家風,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優良家風建設中,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是非觀和榮辱觀,有利于人民更好地發揮主人翁意識,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調集,有利于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有利于倡導更優的家庭家風建設,有利于規范社會道德、構建和諧社會。培育優良的家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拓展和延伸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優良家風立足于每個個體,伴隨著個體成長的各個階段,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尤其是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相關理念。一個家庭的優良家風不僅影響其家庭成員,而且能夠形成一種積極的社會風氣,使人心得以凝聚,正能量廣泛傳播。4.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構建新型和諧家庭。經過千年的歷史演變,中國古代的家庭模式在各個方面都化成符合其自身發展的標準,成為一系列嚴格又適用的規范,這使得家族血脈可以完整延續。隨著人們有了權力、利益的觀念,家庭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矛盾,矛盾的產生要求新的社會模式來適應。“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4],我們黨領導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健全了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為人民幸福提供了各項具體的有力保障。在新時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新型和諧家庭建設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強化文化引領。借助中國家庭文化傳統和地域特色,打造富有家族特色的家風、具有深遠影響的家教。其次,強化和諧家庭環境建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融洽的家庭成員關系、積極進取的家庭氛圍,是新型和諧家庭建設的胚胎。最后,提高幸福家庭的普及面。關注特殊家庭,關注青少年的家庭家教,深入老年人群,發揮老人對家庭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帶動力和促進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人民出版社馬列著作編輯室.馬克思家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余源培,吳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導讀: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四中全會公報: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EB/OL].(2019-10-31).
作者:張艷艷 鐔鶴婧 單位:遼寧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軟件工程工程師職業素質教育研究
- 下一篇:家庭教育對學前兒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