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5: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教學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9年12月參加了“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專題網絡培訓學習,聆聽了專家、學者和領導的專題講座,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此次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通過幾天的網絡培訓學習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識水平得到了充實拓寬,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對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更新了我的教學理念,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學院教學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學方法得到了較大副度提升,增強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論與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積極主持課題,發表成果,參與相關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下面將我的培訓學習心得與培訓后回到崗位后的實踐相結全,總結以下幾方面:
一、與時俱進的探索精神, 樹立現代教學理念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現代教學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著眼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而,高校教師應在傳授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獲取、掌握所需知識和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會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強調結果本身;在適度掌握知識數量和精確程度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做到“授人以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只有確立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學中加以貫徹,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得到保證,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好的課程準備還需要好的課堂發揮,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提倡“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即要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力度,以啟發學生探索學習、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對比式,啟發式、討論式,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講授、自學、討論會、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向題的能力,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溝通,注重教學效果
教學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課余活動等方面的情況,還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拓寬師生交往渠道,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這有利于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學生可以從教學中受益,而教師也可以從中認識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學相長,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四、善于使用語言技巧。教師要講好一門課,除了要有高度的熱情與責任感之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一定的講課技巧。平時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以此來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此外,還可通過作業、答疑、小測驗,甚至可以跟同學聊天等各種渠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疑惑,引入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的進度,總結如何用最貼切的語言講述問題。教師講課的語言應清楚流暢、精練樸實、通俗易懂、幽默風趣,講課的語調要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對重點內容、應加重語氣,力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則語言平淡呆板,只能成為催眠曲,使學生昏昏欲睡。教師講課的語速要適中,要始終與學生的思維協調合拍。
篇2
【關鍵詞】校園網絡 規范建設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249-01
如何規范架建校園網絡,這是每一個現代化學校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有的學?;舜罅猓芷鹆俗约旱男@網絡,但卻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許多電腦都只是流于文字處理,網絡也只是用于文件的傳輸,大大浪費了網絡資源。而有的學校花的錢不多,但由于充分利用起網絡的優勢,為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網絡在學校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規范地架建好校園網,必須做到“三先”,即先規劃后建網、先培訓后建網、先建庫后建網。
一、先規劃后建網
要規范地架建校園網絡,必須清楚需要什么樣的校園網絡,需要校園網絡來干什么。要架建校園網,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校園網。通常學校對校園網絡的要求有以下幾種:
1.最簡單的校園網絡:包括一個微機房、一個教師電腦辦公室以及幾臺教師辦公室使用的電腦。這樣的配置基本可以應付日常的計算機課程和教師辦公、校務管理。學校也可以使用校長管理系統、教師辦公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人事檔案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幾個獨立的管理系統。
2.中檔配置的校園網絡:包括若干個微機房、一個網絡服務中心、每個教室配備電腦一臺、每個教師辦公室配備教師辦公電腦。這樣的配置可以滿足管理、辦公、教學、輔助教學的大部分要求。學??梢允褂眯iL辦公系統、教師辦公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人事檔案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醫務所藥物管理系統、教師學生就診系統、教師備課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系統、校園網站等。
3.高檔配置的校園網絡:包括足夠的微機房,一個大型的網絡服務中心,每個教室配備微機若干臺,甚至學生人手一臺微機,每個教師配備辦公電腦,這樣的配置可以實現所有的自動化校園管理和教育教學信息自動化。學??梢允褂酶鞣N管理系統、電子圖書館、網上學校,實現真正的網上教學。
二、先培訓后建網
要進行校園網的建設,必須先進行全員培訓,即先要實現學校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全員培訓,才考慮架建網絡。那么,如何能有一支技術過硬的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呢?我們認為:培訓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1.全體教師的培訓。教師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第二,教師辦公系統的使用;第三,教師電子備課系統的使用;第四,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的使用;第五,國際互聯網的使用;第六,計算機系統的安裝和常用軟件的安裝;第七,常見的軟、硬件故障的解決方法。
2.管理系統使用者的培訓。管理系統使用者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第二,相應的管理系統的使用,第三,國際互聯網的使用;第四,計算機系統的安裝和常用軟件的安裝;第五,常見的軟、硬件故障的解決方法。
3.網絡管理員的培訓。網絡管理員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人,整個校園網絡能否正常運行就取決于管理員的水平。學校最好是聘請有經驗的專職人員來從事這一項工作,如果聘請不到專職人員的話,也可以聘請一位對電腦熟悉的教師來擔任,網絡管理員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服務器的安裝和維護;第二,服務器操作系統的使用;第三,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安裝和維護;第四,互聯網技術;第五,網絡安全的技術。
三、先建庫后建網
要建立校園管理系統,必須先要建立校園的檔案庫;要建立學生管理系統,必須先要建立學生檔案庫;要建立教師電子備課系統,必須先建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所以說,要建立校園網絡,必須先建立好校園數據庫。教育教學資源庫包括的內容有:人事檔案庫、財務檔案庫、文件檔案庫、教學信息庫、教育信息庫、多媒體信息庫等。
1.人事檔案庫包括:教師檔案庫、職工檔案庫、學生檔案庫。教師檔案庫中包括了教師的一些基本個人資料、教師在學校的歷任和現任職務、教師在學校期間的考核資料、教師在學校期間的獎懲情況等。學生檔案庫中包括學生的成績、評語、獎懲、身體發育狀況等。
2.財務檔案庫包括:校產檔案庫、工資檔案庫、收支檔案庫。校產檔案庫中包括了常規教學設備資料、電腦電教設備資料、圖書資料、水電維修和木工資料、環境保護資料。
3.文件檔案庫包括:政府下達文件庫、學校下發文件庫、學校各種獲獎文獻庫、學校的各種計劃和總結文件庫。
4.教學信息庫包括:各學科教案庫、各學科試題庫、各學科升中/升大資料庫、教學改革信息庫、教學研究信息庫。教案庫中包括了各學科教師對每一節新授課、復習課的教案,以便日后教學總結及提高教學能力之用。試題庫中包括了各種難度、各階段的練習、測試、考查的試題,而且是每一題試題都已經經過分析并得出其難度的題目,以便從題庫找出相應的題目組成一份試題。
5.教育信息庫包括:學生基本檔案庫(也就是學生的人事檔案庫)、后進生改變檔案庫、教師與學生談話記錄檔案庫、教育活動檔案庫、教育信息檔案庫。其中教育活動檔案庫包括了每次教育活動的計劃、總結、效果的記錄,教育信息檔案庫包括了教育文摘庫、教育改革信息庫。
篇3
教師專業能力的建設離不開培訓,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多數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培訓精力或時間等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訓關系到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未來適應性等問題,任何教師都不能被拒之門外。因此,尋找一條適合學校的專業化成長之路顯得尤為重要。校本培訓在學校領導重視的前提下,也強調校本培訓模式和培訓支撐平臺的作用。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筆者逐漸尋找出一條適合中職學校的校本培訓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為例,談談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實施。
學校背景與校本培訓情況
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綜合性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2010年成為國家首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性創建學校。學?,F有教師369人,其中取得碩士學位59人,本科學歷310人,教師平均年齡38歲。學校以往的校本培訓大多采取“蜻蜓點水”式集中培訓。培訓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集中培訓,缺乏人性化和培訓時間;二是培訓形式單一,局限于單一的理論知識或操作技能培訓,培訓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術校本資源短缺,學校沒有提供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學習上更多的資源支持。
培訓的實施
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不斷思考對策,經過多次實踐,逐漸探索出“網絡選課+現場培訓+網絡學習”校本培訓模式。總體思路如下圖所示。
學校采用以上模式實施了四期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訓分集中面授培訓和網絡自主學習兩部分。培訓期間,每周安排主講教師和教師進行一次面對面的培訓講授,其余時間參加培訓的教師根據主講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和上交作業。同時,主講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教師進行在線交流、答疑和討論。具體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訓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重點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在培訓開始之前,為了了解教師們的看法,筆者走訪了各門專業課的部分教師,了解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要求以及他們所認為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選擇地觀摩了一些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對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學期初始筆者在網上設立信息技術校本培訓需求的網上調查,對綜合走訪及網上調查的結果進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教師最希望得到的培訓內容并制訂了每學期的培訓計劃。制訂的培訓計劃經管理部門和主管校長審核后實施。在整個培訓進行的過程中,筆者也綜合考慮了教師的意見,不斷調整培訓的細節內容、難度和進度,盡量適應大多數教師的水平和需求。
2.創建培訓平臺和資源網站
考慮到教師的時間問題,進行集中培訓難以實現。筆者開發了校本培訓選課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網站和學校教育資源網站。校本培訓選課平臺提供教師參加培訓的選課以及培訓調查等功能。在網絡教學平臺里,我們為每位教師設置了一個學習賬號,方便教師在集中培訓以外的時間自主學習?!艾F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網站和學校教育資源網站為校本培訓提供了大量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以上平臺與資源網站為校本培訓管理與教師培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和環境。
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學習任務”、“課程作業”和“學習反饋”是主講教師和參加培訓的教師在線學習、完成作業和學習交流的途徑之一。主講教師在培訓前通過平臺做好培訓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指引,提供各類型的學習資源,布置好課程培訓作業。教師在自主學習或是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提出。筆者定時對教師的提問給予解答。網絡教學平臺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提供了書寫學習反思、分享經驗的機會。經過約一個月的培訓后,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完成一個大型作業,作業包括一堂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及與這堂課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師完成的作業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作業”功能上傳。主講教師可對作品進行評價與分享,促進教師作品分享與交流。
對于技術基礎較差的教師,為了讓他們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筆者使用了屏幕錄像工具將示范操作過程制作成視頻文件,到資源網站的相應欄目上,便于教師在課后進行學習。視頻文件中有操作的詳細過程和講解,教師可以重復觀看、學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3.明確培訓的重點
培訓的重點是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是技術在課程和教學中的整合,而不僅僅是技術本身。針對存在的“學會技術卻不會用”的問題,筆者在培訓伊始,就要求教師努力在教學實踐中試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具體任務為所有的教師針對個人的學科準備一堂完整的課,在課程的準備、實施中要運用所學的知識。這堂課的準備貫穿整個培訓過程,教師也可以在個人的教學中實施,隨時發現問題并與培訓者交流、解決。培訓結束后,要求教師上交作業作品。學校為教師搭建平臺,由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組織全校性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和德育課件比賽等活動。通過比賽活動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同時,在校園網中展示教師參加培訓的優秀作品和競賽中的獲獎作品,實現成果分享。
4.恰當采用培訓的方法
在實施校本培訓的過程中,筆者采用案例引領及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論說教和單純的技術學習。雖然筆者以前做過多次信息技術培訓,資料也比較充足,但是教師反映這些理論太抽象,技術太深奧。鑒于此,筆者選擇了一些比較典型的課例,包括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錄等,在集中培訓的時間內展示給教師看,然后組織教師開展討論,結合好的教學設計案例進行理論學習。
對于技術的學習,筆者的示范講解同樣是結合具體內容,目的是讓教師明白技術如何使用。例如,在“PPT課件制作”培訓中,筆者結合各類課程的教學課件案例來講解如何用PowerPoint及相關軟件技術制作課件。然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給參加培訓的教師布置作業,要求教師親手制作任教課程的教學課件。為了讓教師順利完成任務,筆者在作業中提供了大量與作業相關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料和教學視頻等。在具體任務的驅動和指引下,技術的學習顯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訓比以往“蜻蜓點水”式培訓更具實用性和實操性,能夠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做出實用、精美的PPT課件,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培訓結束后,在網絡教學平臺的反饋中學員們了很多滿意的培訓感言。
培訓的管理、評價與總結
管理是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校本培訓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員掌握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員把培訓成果盡快地應用在教學工作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制定詳細而有效的激勵機制,將培訓效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等關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掛鉤,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其次,制定切實可行的組織制度,如制定嚴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關標準,以便對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管理與記錄。我們的做法是:一是上級教育部門與學校制定教師繼續教育與職稱評定掛鉤的管理制度,規定教師每年必須完成繼續教育72學分(其中校本培訓42學分)。二是教師先選課,參加培訓時現場簽名,培訓結束后結合培訓布置的作業完成情況和考勤情況由教務處給定校本培訓學分。
培訓中應做好教師作品的評價工作并及時處理教師在培訓中的反饋,再根據反饋調整培訓方案。目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已從過去單純的制作課件走向信息化教學設計。因此,在校本培訓中要改變評價的方式,可根據教師通過培訓后設計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付諸教學實踐的情況進行評價。
校本培訓要結合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每次完成培訓后,要做好培訓總結、評價與反饋工作。從培訓內容、過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總結培訓的亮點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再培訓打下基礎。
培訓反思
回顧多次校本培訓,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所有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的相關人員注意。筆者把培訓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層培訓有助于解決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由于學習經歷、個人特質不同,教師的基礎、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尤其明顯的是青年教師與老年教師存在分化。因此培訓的實施,尤其是技術部分的培訓,存在很大的困難。為此,筆者采取了“分層培訓”的方法:設置不同難度等次的教學內容和作業任務,對技術基礎差的教師,提供詳細的操作視頻教程,為學有余力的教師提供拓展的學習資源。在集中培訓的時間內,盡量組織教師之間的合作,這樣既能保證進度,又促進了互幫互學。在集中培訓后,積極通過在線或其他途徑幫助學習困難的教師。
2.提供學習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幾期校本培訓中,筆者發現有相當部分的教師仍然習慣于被動地接受學習,如在學習軟件操作的時候需要把操作步驟記錄下來,集中培訓后并不進行在線學習和參加在線討論、不完成培訓作業任務等。這使得培訓的開始部分進行比較困難。對此筆者的解決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結構性的學習資源;在集中培訓時做好引領工作;設置具體的自主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參加培訓的教師有動力進行在線學習和完成作業。
小結
培訓結束后,通過教師的作品以及整個培訓過程中與教師的交流,可以看出筆者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能力有了提高,自主學習及相互合作的意識也有了明顯改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信息技術校本培訓,一方面可以真正滿足教師的實際培訓需要,把校本培訓落到實處;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工作繁忙的教師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在線學習培訓,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這方面的實踐,筆者會繼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篇4
21世紀,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點滿足師生自主構建知識。技能,從而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網絡自身的先進性,基于網絡的教學也要在先進的理念下展開教學實踐。對網絡工程學科培訓教學技能時,培訓者要對培訓對象介紹相關的教育理念,如:讓培訓者清楚掌握學習的理論知識,清楚學生需要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展開教學設計。使用微格教學主要包括:準備環節、訓練環節、反饋環節等,設計準備環節主要包含理論學習、確定目標、編寫教案等;教學訓練環節則由微格時間、自我觀摩、全體觀摩等環節;反饋患者主要有自評反饋、互評反饋、總結修改等。
1.1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指導老師上課的時候,要合理運用網絡資源,使用部分網上可見資源或學生創作的課件進行演示,把課件演示和講解合理結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認識到網絡工程學科是現代重要的信息源,從而情懷學生對信息意識的認識。在開展微格教學之前,必須學習微格教學的各項理論內容。如:微格教學理論、語言教學方法、課堂觀察法等等,經過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學生對微格教學有相應的認識,實際使用時方可游刃有余,也方便觀看分析他人的訓練結果。
1.2制定合理的目標
為了能夠獲取最佳的訓練效果,每次展開訓練只針對網絡工程學科某一個技能進行培訓。老師向接受訓練的學生詳細講解本次教學技能訓練的具體名稱、目標和相對應的要求,同時,老師向學生講解這種教學技能的構成要素、主要功能和操作要點,讓學生更加清楚的掌握本次受訓的概念和類型。如:網絡工程學科內《網絡綜合布線系統》這個科目實踐性強,對技術有極高的要求,若使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學生只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無法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
2.編寫教案
設定好本次微格訓練的目標后,對本次教學制度相應的教案,教案主要由教學目標、內容、教學對象、重點難點及教學媒體等相關內容。同時,教案中要標注講授課程分配的時間及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根據網絡工程學科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具是編寫教案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教具進行制作時,要嚴格按照講授內容的要求進行,從而與微格教學各個環節更好地配合。
3.微格實踐環節
微格實踐這是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參與訓練的學生根據相應的內容,每位參與訓練的學生輪流扮演老師的角度,小組其他成員扮演學生。以10—15min為規定實踐,每位小老師在授課之前均要簡要說明本堂課程講述的內容,從而明確本節課堂教學的目的,方便學生之后進行觀摩、反饋和自我評價。
4.再現和觀摩環節
微格再現這一環節把教學訓練與評估反饋進行連接,是一種教學的反饋過程。為了提升參與訓練學生對需要培訓技能的感知能力,錄制完成之后,小組各個成員與老師一起觀摩,由指導老師依照實際教學情況給予相對應的指導。
5.評價反饋環節
完成微格再現這一內容后,我們一般授課的規律是讓學生先進行自評反饋,從教學的實施、教學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展開一一的分析,隨后由指導老師和小組的其他成員展開互評反饋。具體評價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礙于同學情面不敢真實的說出實話。為避免出現這種事情,可以把成績和積極評論進行掛鉤,讓所有學生都積極的發言,從而幫助受訓學生發現并解決存在的不足之處,為其提高效率堅實的基礎。
6.總結
篇5
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為了創新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順利完成“十二五”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任務,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構建一種新型的教師培訓,即網絡校本研修模式。所謂網絡校本研修模式,就是依托教師遠程培訓網絡,構建以培訓院校為指導,以網絡平臺為支持,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大面積地組織教師進行在崗研修和學習,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整體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
⒈組織農村中小學教師開展網絡校本研修的原則
(1)網絡為核心的原則。在研修過程中,網絡將成為研修活動的核心,無論是自主學習、組織研討,抑或是專家引領、過程管理,基本上都通過網絡來進行。用網絡進行研修過程的管理,包括公告、通訊,進行數據統計,公布學習成績,進行批評與表揚。 利用網絡為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提供學習資源。用網絡放大“校本”,突破傳統的以學校為單位進行校本研修的格局,構建縣域校本新格局。用網絡營造學習氣氛,構建校本文化,凝聚學員之心。用網絡記錄學習資料,展示研修過程中的成果。網絡中規定的必修課程更是學習的核心課程。網絡平臺中教師的“個人空間”是教師開展校本研修的陣地之一(記載和展示教師校本培訓的成果)。課程導師通過網絡進行專業引領與跟進。
(2)主體學習原則。網絡校本研修強調主體性,班級成員共同確定研修主題;課程導師和輔導教師確定學期研修計劃;在輔導教師指導下,學員個人根據研修主題確定學習的網絡課程.
(3)放大“校本”原則。以縣域為單位開展遠程學習和校本研修,以學段、學科為依據建立網絡學習班級,以學校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以網絡班級為單位組織線上線下研修活動。實現“大校本”組織策略,為遠程學習和學科研修提供課程資源、交互場所、跟進指導、學習管理和評價反饋的支持環境,以解決農村中小學校本研訓中存在的研訓資源缺陷、活力不足、動力不大、能力不夠等問題。
(4)資源共享原則。遠程培訓平臺為每個班級建立“課程資源包”,并根據需要隨時補充課程資源,作為班級成員學習內容和校本研訓資源;縣域本土優質資源上傳網絡,作為網絡校本培訓特色課程;學員在學習和研訓過程中生成的優秀資源作為成果上掛網絡,供全體學員共享。這樣,在網絡平臺上,構建了立體化的網絡資源體系,大面積地豐富了中小學教師開展網絡校本研修的資源。
(5)長效學習原則。網絡校本研修以培養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為目標,以“問題解決”為學習和研討的核心內容,以網絡為中樞構建教師終身學習平臺。廣大教師隨時隨地可以登錄網絡平臺自主學習,與同伴共同研討,遇到困難,求助專家。
(6)導師專業引領原則。由高校學者、省市縣教研員、培訓機構優秀培訓者、一線名(特)優教師共同組建網絡校本研修導師團隊。一個導師負責1~2個或者更多的網絡班級,跟班進行長期的專業引領。在征求全體學員意見的基礎上,導師和輔導教師一起制定每期的學習計劃,確定學習課程,為班級提供學習和研究的資源,組織和參與網上網下集中研討,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和學術講座。
(7)多元評價原則。評價主體為遠程培訓機構、輔導教師、課程專家,教師培訓機構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為網絡研修情況、校本研修情況;網絡研修評價按照課程資源學習時間、網絡集中研討、作業完成等項目預設評價標準,達到標準即可取得年度網絡研修階段合格成績,網絡研修成績由遠程培訓機構協同縣教師進修學校共同進行;校本研修由縣教師進修學校制定評價細則,協同學員所在學校以網絡個人空間的記載及平時學校活動記錄為依據進行評價,達到規定的標準即可取得年度校本研修合格成績。每年度進行一次評價,并在培訓專頁上進行公示。
⒉開展中小學教師網絡校本研修,必須加強組織與管理
(1)要建立大校本的組織機構。縣教育局制定具體政策和措施,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區縣教師進修學校進行培訓過程的管理以及學籍管理、學分登記,組織人員進行班級管理和專業指導。鄉鎮中心學校積極配合縣教師進修學校進行檢查、評價和督促工作,保證學員按時、按質完成學習和研修任務。
(2)要形成立體化的平臺結構。建設中小學教師網絡校本研修頻道。構建虛擬學習社區,組建網絡研修班級,為每位參訓教師提供個人網絡空間。
(3)要成立專業指導機構。由省級課程專家、縣區級輔導教師以及中小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一起組建專業指導和引領隊伍,為學員學習提供業務支持。
(4)要成立項目實施小組。由遠程培訓機構、縣進修學校以及中小學學校校長一起組建項目實施小組,建立QQ群網絡,及時為學員提供教務和網絡技術支撐。
⒊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五個環節
(1)制訂網絡校本研修計劃。在開展培訓前,縣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要廣泛開展培訓調研活動,深入學校、深入教師、深入課堂進行調研,通過聽課、座談、問卷等多種形式,了解教師教育教學以及科研現狀,全面了解教師對課程資源、培訓形式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制訂培訓計劃,同時,搭建縣域培訓網絡專頁。
(2)制定網絡校本研修方案。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要通過網絡平臺組織教師圍繞培訓主題和培訓內容,提交教育教學問題。問題收集后,首先進行“問題過濾”,淘汰質量不高、價值不大的問題“,選出培訓需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問題”;其次是“問題分析”,通過嚴密分析,明確培訓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最后是“問題診斷”,確定校本研修主題,由培訓者完善培訓計劃,制定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3)建設網絡校本課程資源。教師培訓機構根據專題培訓計劃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請課程專家和專家教師集體備課,建設培訓課程和校本研修資源,向全體參訓教師征集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等校本研修資源,并上傳網絡平臺,建成課程“資源包”和校本研修“資源包”。
(4)實施網絡校本研修。圍繞培訓主題,通過資源學習、問題反思、問題研討等環節組織教師參加網絡專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班級管理員的及時管理、輔導教師的及時輔導、課程專家的及時引導都非常重要,是保證培訓質量,提升培訓品味的關鍵因素。學員所在學校要積極配合縣域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組織全體參訓教師參加主題校本研修活動。校本研修要做好“網下”與“網上”的有機結合?!熬W下”實踐、反思,自主學習,行為跟進;“網上”交流、討論、質疑,分享經驗、同伴互助,表達困難、獲取指導。這樣,實現理論和理念的內化。在這個環節,研修指導團隊要根據實際,不但進行網上在線跟進指導,答疑解惑,而且下到學校,現場診斷,或組織學科教研活動,進行示范觀摩。
篇6
關鍵詞:在職培訓;網絡環境;有效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446-02
1.前言
1.1在職教育形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十七章中指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術帶頭人和校長,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同時,《綱要》還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網絡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2教師在職培訓現狀。由于多種原因,教師任職學校的作用一直在我國的教師在職培訓工作中沒得到應有重視,嚴重影響了學校和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同時,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在課堂,其培訓需要也是在實際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教育教學能力也是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的;然而,現行培訓體系容量有限,不能使廣大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即使實施了培訓,其過程也缺乏雙向交流,培訓內容重視知識和理論,忽略了教師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形成,忽視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形成一個學習型組織,使學校組織和成員形成良性互動,發揮整體的作用。
當今高中教育大量擴大,高級中學英語師資相對缺乏,高等師范院校應屆畢業生成為學校亟待培養的骨干力量,怎樣利用校本培訓來加速新任英語教師的培養步伐是中學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每個教師的經歷不同,需要層次也不同,所以教師的校本培訓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環境,形成網絡培訓模式。然而,現今階段還不完全具備完全網絡培訓模式的條件,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過渡階段,那就是在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環境的同時,依托師徒一幫一校本培訓,形成以"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
2.以"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的建構
2.1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由認識主體積極地建構,認識的功能是適應外部世界而不是發現客觀事實。在教師的培養上,它強調新教師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重視新教師的己有知識對學習的影響,提倡新教師之間、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學科教學中盡量讓新教師有時間和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爭辯形成統一的認識。在吸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充分考慮網絡資源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在以這種模式為指導的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地創設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多種情境,以便供新教師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一種情境去學習。然后圍繞該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學習: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通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反饋,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從而突出新教師的主體性,讓新教師在對知識的建構中完成綜合能力的提升。
2.2培養流程。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的培養流程可表述為"創設情景-給定課題-網上課題的檢索-圍繞課題精心備課-課題小結-組織上課-課后反思"7個環節。其教學流程如下所示。
2.3模式特點。從新教師和指導教師各自作用的角度分析,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有如下特點:
2.3.1充分體現了新教師學習的主體地位。(1)有利于使培訓面向全體新教師。吸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思想,在教學活動進程中,通過實驗研究,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而進行的"人-網絡"交互或"人-人"交互,讓新教師自主探索、體驗知識的發現和"創造"過程。不同的新教師根據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創造"出知識和能力,使培訓能真正做到尊重新教師的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每個新教師通過努力,都有能在自己天賦所及的范圍內得到最優化的發展;(2)有利于新教師協作能力的培養。在圍繞課題精心備課過程中,新教師對在自主學習中發現或"創造"的知識進行重新整合。這樣,優秀老師與新教師、新教師與新教師就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及時反饋,有利于新教師協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的培養;(3)有利于新教師總結、表達能力的培養。在課題小結中,不再是傳統單一的總結,而是新教師總結、優秀老師適當補充,再與網絡小結進行對比,最后得出結論。通過此環節,新教師的總結能力、表達能力無疑會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4)有利于新教師在學習活動中的思考和創新。在這種模式指導下的培養模式過程中,優秀教師通過網絡持續地為新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使新教師能夠有效地運用觀察、收集數據、提出假說等科學的方法,而且交互性的電腦系統能夠為新教師提供必要的反饋,幫助和鼓勵新教師對有關科學概念、方法進行選擇和決策,使新教師在材料的處理、知識構建中完成創新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2.3.2有利于優秀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優秀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引導新教師主動探索,并及時進行信息的反饋與交流,包括新教師學習情況的反饋、學習效果的檢測等;在教師培訓中始終關注著新教師的探索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通過在討論式學習中信息,在程序式和發現式學習中引導討論的中心,協助新教師發現新想法,對新教師的想法進行及時的評價,還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協助個別新教師進行具體學習。優秀教師是整個群體學習過程中的設計者、協作者。
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既發揮了優秀教師的指導作用,又充分體現新教師的認知主體作用。它能突破學習信息表現單一化的局限,使學習信息具有多種表現形式。整個模式還充分調動新教師的積極參與性,激發新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起到了促進新教師主動參與學習的作用,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操作解析
新教師的成長過程會經歷不同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需要,這些需要將影響他們的課堂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其歷時的長短和成效大小主要取決于學校的環境、個人的努力和自己的有效教學。
3.1關注生存階段。一般為新教師任課第一學期,該階段新教師時刻所關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怎么看我?領導是否覺得得不錯等等,因而他們有成為一個好的課堂管理者的需要,此時學校應適時確定"師徒一幫一結對",優秀教師可根據該需要教會新教師的課堂教學的一般技巧和處理教材的方法。相應的,新教師上每堂課之前也必須先聽指導教師的課,并在聽課后根據學生和教材的不同,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在網上進行主題的檢索,吸取優秀教師和網上教育資源庫中的優秀部分進行自己的教學設計。
3.2關注情境階段。一般為新教師任課第二、三學期。新教師在第一個學期后,對教材把握有一定的深度,也基本能勝任學科,進行課堂教學。優秀教師可根據新教師在該階段所關注的問題,例如: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等,來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學理念的現代教學設計引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議新教學系統將以下文獻學習:加涅著:《教學設計原理》,皮連生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皮連生主編:《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12章;吳紅耘、皮連生著:《任務分析與教師的教學技能發展》,心理科學,2004年第1期;盛群力編著:《現代教學設計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皮連生主編:《知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同時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針對某個具體的教育實踐問題進行主題檢索,也可以對某個問題進行文獻研究。通過學習,新教師會對現代教學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自覺與不自覺的將現代教學設計運用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堂教學中去。
3.3關注學生階段。一般為新教師任課第四、五、六、學期,這段時間是決定新教師成長的一個關鍵時期。在該階段,教師會開始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的發展水平的兒童有著不同的社會和情感需要,材料適不適合學生等等,并能獨立的將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自己的教學創新,大膽的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該階段是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無形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階段,所以此時指導教師可以引導新教師申報校、市、省級教育教學課題,將新教師的教學成果給以量化。
另外,在各個階段,針對新教師存在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等差異,為使全體新教師都能獲得充分發展的機會,模式將在網絡培訓平臺上提供多層次的教學資源、問題設置等,方便教師采用適合自己的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不能自主地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和策略的新教師,在進行自主探索時按照優秀教師預先設定的步驟和內容進行學習;自主探究能力較強的新教師,可就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可以是老師指定問題,也可以是學生提出問題)進入網絡課程的討論區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指導老師或任意一位新教師交流,并就自己感興趣的觀點和教師協作,共同論證。在課題小結時,還可以根據自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進行討論。為使教學過程中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及時地進行交流,模式中創設交流平臺,學生可適時通過網絡信息平臺上的交流與反饋欄目進行或直接的語言交流。
4.模式中的問題和思考
4.1教師教育觀念的開放性。此教學模式下,指導教師的角色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是新教師學習的促進者。所以指導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課件制作,同時教師對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要有一定的預見性,也必須對教學信息資源進行精心設計、策劃。這對指導教師也是巨大的挑戰。因此,指導教師必須要有"開放的教育觀念",否則無法適應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的教學結構模式。
4.2教學時間的開放性。網上提供的資源異常豐富,新教師容易忽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從而使網絡課堂教學客觀上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確定性。同時現行課堂教學只有45分鐘,雖然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對每個教學環節的教學時間有一定的預見性,但是由于新教師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有不確定性因素,要使新教師在一堂課內完成整個模式流程,是非常緊迫的,網絡教學的開放性和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必然會產生矛盾。
4.3網絡資源庫的建設?,F行網絡教學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網絡資源庫,即一套完整的軟件系統。軟件的核心是校園網上的網絡資源庫,資源庫內有:虛擬實驗室、背景資源庫、網絡課件庫、習題試題庫、拓展庫等,為了使內容更為豐富,與時俱進,庫中資源必須要不斷補充、更新。從當前的軟件市場上看,專門適用于課堂教學的現成網絡軟件很少,而且缺乏教學的針對性。因而需要在一線課堂讓教師參與網絡資源庫的建設,但這些工作對教學一線教師來說不論在時間或技術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4.4加強指導教師、新教間情師感交流。"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的教學"強調了新教師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但由于指導教師、新教師間的交流是通過電腦系統的討論平臺來實現的,缺乏聲音、肢體語言上的交流,客觀上減少了師生、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阻礙了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重要作用的體現。但教師之間的觀摩克服了這個缺點。
5.結束語
電腦的使用和資源的網絡化等技術環境不但保證新教師能夠對科學概念和技術進行探索和創新活動,也孕育和發展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方式,網絡培訓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然而在現今學校硬件軟件條件參差不齊的現實條件之下,"以新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為中心的網絡與信息教育環境下的'新教師'培養模式"不失為一個最佳的過渡培訓模式,在該模式中,指導教師由傳統的管理者和解釋者的地位轉變為技術助理、合作者和幫助者,新教師也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積極的合作者。該培訓模式把教師主要教學工作與理論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運用現代教學設計原理指導教師深入評價他人的課堂教學,從而能引導教師學習他人經驗中的本質,避免表面模仿,加速新教師的成長步伐,最終達到成功培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玉娟,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4)
[2]張廷凱,英國加強中小學師資培訓的新動向[J].世界教育信息,1999,(1).
[3]于建川,從教育范式轉換的視角看新型教師素質的要求[J],師資培訓研究,2002,(3).
[4]高德勝,英國學校本位的師資培訓模式改革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10).
[5]程方平,國外教師問題研究[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0.
[6]姚繼業,陳幫峰.教師繼續教育模式與機制研究[M].沈陽出版社2000.
[7]皮連生主編: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12章。
[9]吳紅耘、皮連生著任務分析與教師的教學技能發展[J],心理科學,2004年第1期。
篇7
訓后建網、先建庫后建網。
關鍵字:校園網絡、規范、培訓、教育教學資源庫
校園網絡:指學校校園內部信息設備互相連接運行的局域網絡。是由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應用軟件等構成的,為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服務的集成應用系統,并可通過與廣域網的連接而實現遠距離住處交流和資源共享。
如何規范架建校園網絡,這是每一個現代化學校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有的學?;舜罅猓芷鹆俗约旱男@網絡,但卻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許多的電腦都只是流于文字處理,網絡也只是用于文件的傳輸,大大浪費了網絡資源。而有的學校花的錢不多,但由于充分利用起網絡的優勢,為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網絡在學校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要規范地架建好校園網,必須做到“三先”,即先規劃再建網、先培訓后建網、先建庫后建網。
一、 先規劃后建網。
規劃勝于一切,沒有好的規劃,校園網建設“入倍出半”。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全國各地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絕大部分中、小學都已經先后架建起了自己的校園網絡或準備架建自己的校園網絡,但真正能充分利用好校園網絡的學校卻并不多見,問題的根源就是在于沒有很好的規劃好如何架建校園網絡。
要規范地架建校園網絡,必須清楚你需要什么樣的校園網絡,你需要校園網絡來干什么?
要架建校園網,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校園網。通常學校對校園網絡的要求有以下幾種:
1、 最簡單的校園網絡:包括一個微機房、一個教師電腦辦公室以及幾臺教師辦公室使用的電腦。這樣的配置基本可以應付日常的計算機課程和教師辦公、校長管理。學校也可以使用校長管理系統、教師辦公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人事檔案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幾個獨立的管理系統。
2、 中檔配置的校園網絡:包括若干個微機房、一個網絡服務中心、每個教室配備電腦一臺、每個教師辦公室配備教師辦公電腦。這樣的配置可以滿足管理、辦公、教學、輔助教學的大部分要求。學??梢允褂眯iL辦公系統、教師辦公系統、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人事檔案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醫務所藥物管理系統、教師學生就診系統、教師備課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系統、校園網站等。
3、 高檔配置的校園網絡:包括足夠的微機房,一個大型的網絡服務中心,每個教室配備微機若干臺(甚至學生人手一臺微機),每個教師配備辦公電腦,這樣的配置可以實現所有的自動化校園管理和教育教學信息自動化。學??梢允褂酶鞣N的管理系統、電子圖書館、網上學校,實現真正的網上教學。
要架建校園網絡,還要知道我們需要校園網來干什么,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架建適合自己的校園網絡。
利用校園網絡最基本可以做到學校管理自動化,例如:人事檔案管理、教師辦公、行政管理、學生學習、學生生活、校產管理、學生的成績、評語、獎懲記錄、身體發育的管理。如果配置允許,還可以實現校內無紙化辦公、教師電子備課系統、教師輔助教學系統、校園網頁、網上學校等。所以要架建校園網絡前必須先根據自己的需要規劃好校園網絡。
另外,架建校園網還需要適應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統一的規劃,分階段實施,逐步到位的建網原則。
必須認清形勢,了解到學校日后的發展規模、學校的發展方向、學校的發展潛力,然后根據學校的這些情況,統一規劃好校園網絡的架設。切忌一窩蜂上馬項目,應該循序漸進,規劃好架建的先后順序,再根據學校的需要,先上馬什么,然后再增加些什么內容。而且在設備的購置清單中必須考慮到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和對軟件的要求等幾個方面。先是硬件到位,然后再是軟件跟進,使整個校園網的建設能有序進行,這樣才會省錢省力。
架建校園網的設備,除了考慮到日后的更新換代外,擺在首位的是學校的實際需要問題。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確定計算機的主要配置,而且如何使用最佳的配置來實現最理想的要求而只花費最少的成本,這是每個校園網都必須考慮到的問題。這就必須要對學校的要求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探討一下架建校園網絡的規劃:
一個中型城市的完全中學擬架建自己學校的校園網,學校教室和教師辦公室相當比較集中。根據學校的需要,首先要建起兩個微機房,每個機房擁有電腦60臺,兩個機房不宜配置同樣的電腦,我認為最好一個機房配置低一點,只需要能支持一些簡單的操作、文字處理、程序編輯、互聯網沖浪等。那么每臺機器大概需要3500元左右,60臺機器也就是21萬元左右,然后加上一臺服務器以及網絡設備,大概需要22.5萬元左右。另外一個機房則需要配置高一點,除了有上述的要求外還要支持多媒體的運行以及一些圖像的處理,這樣每臺機器大概需要5500元左右,60臺機器也就是33萬元左右,另外加上一臺服務器以及網絡設備,大概需要34.5萬元左右,那么光是兩個機房的設備就花費了57萬元。
另外全校一共有六個年級三十六個班,每個班配備電腦一臺,配置與高配置機房的電腦一樣,需要大概20萬元。學校一共有辦公10個,也配備同樣的電腦各2臺,共11萬元。學校還需要建立起一個網絡服務中心,配備服務器5臺,共5萬元。加上一批的網絡設備和辦公設備,約7萬元。
也就是說建立一個中檔配置的校園網絡光設備的購置就約花費100萬元。接下來就是選擇技術、施工力量雄厚,經驗豐富,有良好售后服務,信譽良好的廠商承包工程。施工前必須先規劃好網絡線的布局,網絡服務中心的位置,以免出現網絡設備的浪費。
工程實施前,還要找到一家技術力量雄、經驗豐富、有良好售后服務、信譽良好的公司來編寫學校的各種管理系統。這樣,一個頗具規模的校園網絡的規劃也就差不多完成了。
二、先培訓后建網。
校園網的建設,必須先進行全員培訓,即先要實現學校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全員培訓,才考慮架建網絡。如何沒有一支技術過硬手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校園網就算是架設好了,也會由于使用人員水平問題而不能正常運行或發揮最佳的運行效果。而且還要由于使用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誤操作而導致網絡癱瘓,引致的損失無法估量。
所以當規劃好校園網,找到了合適的硬件廠商和軟件公司后,立即要著手做的就是對全校教師和管理系統使用者進行全員培訓。教師和管理系統使用者的全員培訓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1、 全體教師的培訓。教師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第二,教師辦公系統的使用;第三,教師電子備課系統的使用;第四,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的使用;第五,國際互聯網的使用;第六,計算機系統的安裝和常用軟件的安裝;第七,常見的軟、硬件故障的解決方法。
2、 管理系統使用者的培訓。管理系統使用者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第二,相應的管理系統的使用,第三,國際互聯網的使用;第四,計算機系統的安裝和常用軟件的安裝;第五,常見的軟、硬件故障的解決方法
3、 網絡管理員的培訓。網絡管理員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人,整個校園網絡能否正常運行就取決于這個管理員的水平。學校最好是聘請有經驗的專職人員來從事這一項工作,如果聘請不到專職人員的話,也可以聘請一位對電腦熟悉的教師來擔任,網絡管理員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服務器的安裝和維護;第二,服務器操作系統的使用;第三,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安裝和維護;第四,互聯網技術,第五,網絡安全的技術。
4、 硬件維修人員的培訓。擁有一個校園網絡,不可能長期依賴于硬件供應商的售后服務,學校必須擁有一到兩個硬件的維修人員來維護學校的網絡和硬件以及辦公設備。硬件維修人員應該參預到學校的整個網絡鋪建的工作中,熟悉全校的網絡線路的布局。硬件維修人員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網絡的架設技術;第二,微機的安裝和保養;第三,微機故障的處理和維修;第四,網絡故障的處理和維修。
5、 軟件維護人員的培訓。擁有一個校園網絡的管理系統,也不可能長期依賴于軟件公司的售后服務,學校必須擁有一到兩個軟件的維護人員來維護學校管理系統的正常運作。軟件維護人員應該參預到學校的管理系統的開發中,熟悉學校管理系統的結構和原理。軟件維護人員的培訓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第一,數據庫的技術;第二,軟件開發平臺軟件的技術;第三,系統設計的原理;第四,系統故障的處理和維護。
以上五種人員的培訓工作都必須走在學校架建校園網絡的前面,尤其是第四、第五種人員。而上述的五種人員中,教師的培訓主要由學校自己找合適的人士來培訓;第二、三、五種人員則應該由為學校編寫管理系統的軟件公司負責培訓;第四種人員則應該由為學校鋪設校園網絡的廠商負責培訓。
只有上述五種人員配備好,培訓好,校園網絡建成后才能馬上投入使用,并發揮其最在的效用,否則,就像前面說的一樣,由于網絡及管理系統使用人員的水平問題而導致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 先建庫后建網。
要建立校園管理系統,必須先要建立校園的檔案庫;要建立學生管理系統,必須先要建立學生檔案庫;要建立教師電子備課系統,必須先建立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所以說,要建立校園網絡,必須先建立好校園數據庫。校園數據庫內容包括很多很多的內容,但總的來說,我們都稱之為教育教學資源。也就是要建立好校園網絡,必須先建立起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庫。
教育教學資源庫包括的內容有:人事檔案庫、財務檔案庫、文件檔案庫、教學信息庫、教育信息庫、多媒體信息庫等。
人事檔案庫包括:教師檔案庫、職工檔案庫、學生檔案庫。教師檔案庫中包括了教師的一些基本個人資料、教師在學校的歷任和現任職務、教師在學校期間的考核資料、教師在學校期間的獎懲情況等。學生檔案庫中包括學生的成績、評語、獎懲、身體發育狀況等。
財務檔案庫包括:校產檔案庫、工資檔案庫、收支檔案庫。校產檔案庫中包括了常規教學設備資料、電腦電教設備資料、圖書資料、水電維修和木工資料、環境保護資料。
文件檔案庫包括:政府下達文件庫、學校下發文件庫、學校各種獲獎文獻庫、學校的各種計劃和總結文件庫。
教學信息庫包括:各學科教案庫、各學科試題庫、各學科升中/升大資料庫、教學改革信息庫、教學研究信息庫。教案庫中包括了各學科教師對每一節新授課、復習課的教案,以便日后教學總結及提高教學能力之用。試題庫中包括了各種難度、各階段的練習、測試、考查的試題,而且是每一題試題都已經經過分析并得出其難度的題目,以便從題庫找出相應的題目組成一份試題。
教育信息庫包括:學生基本檔案庫(也就是學生的人事檔案庫)、后進生改變檔案庫、教師與學生談話記錄檔案庫、教育活動檔案庫、教育信息檔案庫。其中教育活動檔案庫包括了每次教育活動的計劃、總結、效果的記錄,教育信息檔案庫包括了教育文摘庫、教育改革信息庫。
多媒體信息庫:包括了聲音素材庫、圖像素材庫、影視素材庫。多媒體信息庫是為了教學服務,教師電子備課系統、輔助教學系統、學生學習系統都必須使用到這一類的信息。
只有把這部分信息庫都建好或者規劃好,校園網建起來才會很好的運轉起來。如果這部分信息庫沒有建好,那么校園網建好后也只是一個空殼,空有外表,內在運作不起來,校園網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資金投入了沒有好的收獲。
所以說要規范地架建校園網絡,必須做好“三先”,即:先規劃后建網,先培訓后建網、先建庫后建網。
篇8
一、課題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面臨沖擊,網絡的功能也逐漸地滲透到教學方面,信息技術支持的同步輔助教學模式、網絡資源整合于課堂的教學模式、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模式等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在學校的現代化教學上。有了互聯網,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在一個虛擬的集體中學習,在這樣的集體中,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學生得到的是動態的,多方面的解答。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加強了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有了互聯網,教師的教學也因網絡上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而變得容易,方便,圖文并茂,生機勃勃,教師能充分的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把各種網絡技術手段融合到課程中去,這將對現代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課題研究目標
運用現代教學理論,通過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絡環境下適合中小學未來發展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三、課題研究內容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網絡環境(信息技術組)
2、基于網絡環境的各種教學模式(各科教師)
3、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各科教師)
4、理科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理科教師)
5、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課程的開發和研究(信息技術組)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措施
1、建立新型的學科教師隊伍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參與網絡化教學研究;
2)加強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訓;
3)在各個學科組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骨干隊伍
2、建立多功能的網絡型的教學系統
1)學校信息化設備的規劃、建設和使用;
2)教師利用網絡進行課堂教學;
3)建立基于網絡的教學資源庫,包括各種教學素材(圖片、音頻、視頻、動畫)資源,各科的優秀教案、課件資源等等;
4)教師進行網絡備課模式的確定,即如何實現教師通過網絡進行集體備課。各個學科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制定一種方便有效的備課模式;
5)開發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課程,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培訓。
6)幾何畫板在理科教學的使用。
五、課題預期成果
1.研究計劃、方案、總結
2.撰寫論文
篇9
——中心學校召開“疫情防控、網絡教學、防溺水工作督辦會”
2020年6月2日上午,厲山鎮中心學?!耙咔榉揽?、網絡教學、防溺水工作督辦會”在厲山鎮中心學校一樓會議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厲山鎮教育總支全體成員,各校校長及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
會議以網絡教學工作為中心先后進行。分管教學的校長助理李校長總結了各校在前一階段的網絡教學工作,表揚了何敬九、黃奎、劉琛等一大批網絡教學先進教師,指出了當前存在的8個熱點問題,8所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進行了總結交流。大家一致認為,要促進網絡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各校必須樹立先進典型,正師德,認真落實“三化七到位”,即巡課日常化、評價及時化、線上培訓研討制度化;組織領導到位、科學謀劃到位、學科全面開設到位、課堂教學直播比例到位、家校共建落實到位、網絡技術設備支撐到位、包保問責到位。
篇10
關鍵詞: 中小學教師 繼續教育 混合培訓 培訓模式
一、研究背景
伴隨知識經濟的到來及終身學習理念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繼續教育對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性,教師繼續教育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構建一種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非常必要。
二、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學習培訓模式研究
(一)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培訓模式概念界定
所謂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學習培訓模式是指將混合學習原理應用于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領域,整合面授培訓和網絡培訓,將培訓有機優化組合的一種新的培訓方式。這種方式不僅是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整合,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有機整合。
(二)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培訓模式的特點
與單純的面授培訓和網絡培訓相比,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培訓模式表現出以下優勢:
1.混合培訓模式是網絡在線學習、面授答疑與校本研修的結合。
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學習培訓模式是針對教師培訓需求,對在線學習、面授輔導、校本研修等多種培訓方式的深度整合,發揮各種方式在不同培訓情境下的優勢,以期將培訓效果最優化的學習模式。
2.混合學習培訓模式是多種學習方式和策略的結合。
在教學方式層面,混合學習是多種學習方式的混合,包括典型的講授型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混合。在混合培訓模式實施中,面授輔導主要以講授型學習進行(專家講座形式),而網絡學習包括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3.混合學習培訓模式是資源整合、共享與資源重復利用的結合。
混合學習培訓模式通過網絡在線學習、專家講座、校本研修等多種培訓方式,可以實現培訓者與受訓教師之間、受訓教師相互之間的資源整合和共享,且培訓具有長效機制,資源可以重復利用,極大地節約了培訓成本。
4.混合培訓模式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自評與互評及他評的結合。
傳統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方式注重終結性考核,培訓結束后的最終考核在評價中占據極大比重,混合培訓模式更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通過學習監控、管理系統可有效獲取學習過程數據,更加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考核的相互結合和滲透。
(三)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學習培訓模式的構建
1.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培訓模式架構。
混合培訓模式架構主要是將網絡在線學習、專家講座、校本研修相結合。受訓教師主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集中培訓(專家講座)前預習、填平差異,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交流互動和在線考試等,面授(專家講座)進行重、難點解讀和答疑,通過校本研修提高個人教學研修能力和小組協作能力、進行教學反思和體現教學成果。各種方式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循環鞏固,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整體。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學習培訓模式架構如圖1:
2.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培訓模式流程。
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培訓模式在流程上應包括需求分析“總體設計”培訓實施和評估總結四個環節,如圖2所示。
三、教師繼續教育混合學習培訓模式實踐
(一)總體設計
1.培訓平臺設計。
本次培訓依托QQ群、學校平臺進行,采用攝錄像技術、flash技術和,html技術制作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及教學案例等形式的培訓內容,針對教師工學矛盾突出情況,盡可能選擇了教師迫切需要的知識進行學習,如網頁制作、微課等新知識進行了培訓。
2.學習資源設計。
學習資源為視頻講座等課例,并提供文字材料,經過培訓過程后問卷調查教師的學習情況,發現課例為10分鐘左右的比較受教師們歡迎,在課例制作時可以參考微課程制作的方法,把講解的內容分解成幾個單獨的部分,可以很好地強化培訓的效果。
(二)評估總結
為了解混合培訓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對教師培訓中的效果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三個方面的評估(學習資源、學習支持服務、學習效果),評估結果顯示,教師對該培訓模式的三個方面滿意度均達到了90%以上。
四、結語
實踐表明,教師繼續教育采用混合學習培訓模式非??尚?,這種方式是開展大規模、低成本、有質量的培訓教師的有效途徑。同時,混合培訓模式在實踐中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主要體現在:(1)受環境條件限制,如部分偏遠地區計算機軟硬件缺失,培訓效果受到一定影響。(2)以傳統面授培訓為主的培訓方式根深蒂固,這對受訓教師的學習自主性具有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阮連法,張素江,周朝農,等.網絡――面授集成培訓模式的構建[J].繼續教育,2012(6):7-10.
[2]吳東醒.網絡環境中面向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8(6):72-75.
- 上一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亮點
- 下一篇:安全管理工作認識與看法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網絡監督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