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資金結余分配管理辦法范文
時間:2024-01-09 17:46: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保資金結余分配管理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國家公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實施方案中已經明確規定“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不得接受藥品折扣。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當前綜合醫院平均藥品收入占總收入比率達42%(據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資料),醫院運行依賴“以藥補醫”,醫藥分開后,由于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將失去主要的補償途徑,這需要加大服務收費與財政補助投入。
一是財政補助項目。根據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結合醫院運行實際,在實行醫藥分開后,為確保公立醫院正常運行,需要對醫院以下項目重點進行財政補助:醫院建設發展補助,主要包括醫院重點學科發展、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等業務建設發展;醫院保障經費補助,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公共衛生專項補助,主要包括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預防保健、三無病人救治等公共服務。
二是財政補助經費來源。醫改意見中已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占主導地位。增加衛生投入、加大公立醫院投入、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已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識。醫藥分開后,公立醫院的財政虧損需要政府的財政資金來補貼,這需要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來籌集補貼資金改革以藥補醫機制。財政收入經費。通過上級及本級財政直接增加撥款投入,經費來源于財政收入。但公立醫院的補償不能完全依靠國家的財政補貼,還要探索財政補貼經費來源的其他途徑。醫保補償基金。可將醫保結余資金一定比例劃作公立醫院補償專項資金,作來補貼公立醫院。只要使用合理、方法得當,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公立醫院經費緊張的矛盾,而且還可以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果。此外“全民醫保”的實施,國家將落實和完善政府補助政策,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政府補助標準,增加基本醫療保障投人,通過醫保的轉移支付,也將增加對醫院的補償。增加服務收費。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增加、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收費項目與收費標準,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這些收費項目通過醫保來支付,也不會給政府財政帶來過多的負擔。藥品購銷差價。醫療服務價格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醫藥分開并不意味著醫院藥品銷售沒有差價,而完全按進價零售。醫院藥品銷售全部取消加成,完全按進價銷售,是脫離實際、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的,國家財政也無力全額承擔的。可以借鑒“安徽蕪湖模式”,成立財政全額撥款的藥品管理中心,負責全市公立醫院的藥品采購與配送,藥品銷售收入全額納入本級財政收入,藥品在進價基礎上加成10%,對醫院直接補貼8%,2%納入考核年終補助。對社區衛生服務站與鄉鎮衛生院等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藥品可以按進價銷售,財政全額負擔其經費。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財政經費緊張的局面,又能達到醫藥分開的目的。此外,還可以完善社會慈善捐贈辦法,鼓勵民營、社會資本加大對醫療衛生慈善事業的捐贈,拓寬公立醫院補償渠道。
三是財政補助經費分配。財政補助經費分配應綜合考慮醫院單(專)項與整體情況,出臺財政經費投入分配管理方案與辦法,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專(單)項經費應直接補助。如重點??平ㄔO經費、援外經費、科研經費、醫療救助經費、公共衛生經費等應按專(單)項經費補助管理辦法直接考核投入。常規經費應綜合考核補助。正常經費投入考核分配應遵循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制訂考核分配方案。在方案制訂中應綜合考慮以下情況:醫院收費水平。醫院收費水平與財政補助應成反比,同級醫院中收費水平越高,財政補助應越低;醫院服務數量。服務數量應包括診療人次與住院人次、出院人次等指標;醫院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應包括醫院診療病種、病人滿意度等指標;醫院藥品收入占比。醫院藥品收入占比與財政補助應成反比,同級醫院中藥品收入占比越高,財政補助應越低,從而達到降低醫院藥品收入占比的目的;合理用藥情況。將合理用藥納入財政補助考核范圍,督促醫院規范合理用藥,從而提高醫療質量;醫院以前建設發展負擔水平。由于以前醫院建設發展投入財政基本沒有補助,醫院承擔的負債水平較重,特別需要將醫院近5年的建設投入與負擔水平作為考核指標納入財政補助;醫院經營管理水平。主要考核醫院收支結余率、投入產出比、醫院運營能力,成本―效益情況等。
通過完善財政補償機制,拓寬補償渠道,規范公立醫院運行,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提高運營效率,以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突出其社會效益的社會目標。
篇2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市級統籌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區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細則。
一、工作目標
遵循農民受益、市區聯動、有序推進、均衡發展的原則,做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基金統一預決算管理、統一賬戶核算、統一業務管理、統一籌資標準、統一保障待遇,提高新農合基金抗風險能力,逐步實現農民基本醫療保障均等化,形成公平可及、保障適度、資金安全、管理高效的新農合制度。
二、參合對象
(一)純農人員
本區農業戶籍及其外省市農業戶籍配偶,且未參加其他基本醫療保障(城保、居保等)的人員。
(二)鎮保人員
2019年度選擇參加新農合門急診統籌的鎮保人員。
參合對象以家庭為單位參保(家庭內已參加其他基本醫療保障人員除外)。
三、籌資標準與方式
根據國家和本市醫改規定的籌資和補償要求,綜合上年度基金收支情況,醫療費用增長以及基金使用結構(基本醫療基金占85%、大病保險基金占5%、風險金占10%),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確定籌資標準。
(一)籌資標準
2019年,新農合市級統籌人均籌資標準為1800元/人(備注:不含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資金來源包括:
1.個人繳費:按照我區2019年度新農合繳費標準繳納。純農人員的個人繳納標準為310元/人;鎮保人員參加新農合門急診統籌的個人繳納標準為1000元/人。特殊群體(指農村戶籍的低保家庭成員、五保對象、60周歲以上老年農民、持證殘疾人員,其中60周歲以上指195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人員)的個人繳納部分由區、鎮(金山工業區)兩級財政及區殘疾人保障金作全額補貼。
2.區、鎮財政補助:純農人員各投入600元/人,鎮保人員各投入615元/人。
3.市財政補助:純農人員、鎮保人員均投入290元/人。
(二)籌資方式
1.集中投保資金
個人繳納資金由鎮政府負責收繳后通過各鎮(金山工業區)新農合基金專戶在當年2月底前上繳區合作醫療事務中心基金結算戶;特殊群體的個人投保補貼經費由區、鎮(金山工業區)財政和區殘聯在當年2月底前按時上繳區合作醫療事務中心基金結算戶;區、鎮(金山工業區)兩級財政補貼資金原則上根據上年度參合人數由區、鎮財政列入年度預算計劃,補貼資金由區、鎮(金山工業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繳納時間另行通知。
2.中途投保資金
2019年中途參合對象全額繳納年度個人參合資金。中途參合對象個人繳費資金于參合確認后5個工作日內經區合作醫療事務中心基金結算戶匯繳至市合作醫療事務中心收入戶。
四、參合規定
(一)參合時間
參合對象應當在2019年12月10日之前以家庭為單位按照年度繳費,方可享受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農合待遇。
(二)參合方式
在規定的時間內,純農人員和鎮保人員須持本人社會保障卡、身份證、戶口簿等相關證件,主動到戶籍所在地的村委會提出申請,并經審核確認后辦理登記簽約、繳費手續,逾期申請不予受理。
五、定點就診醫療機構
(一)所屬鎮村衛生室
(二)一級醫療機構
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錢圩精神病院。
(三)二級醫療機構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金山區亭林醫院、金山區精神衛生中心、金山區婦幼保健所、金山區眾仁老年護理醫院。
(四)三級醫療機構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上海長海醫院、上海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上海市同濟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上海市皮膚病性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六、保障待遇
新農合政策范圍內補償項目參照本市城鎮職工醫保規定執行。
(一)門急診
村衛生室、一級、二級和三級醫療機構政策范圍內補償比例分別為80%、70%、60%和50%。按照以上補償比例,由基本醫療基金先行支付300元(補償費用),超過300元以上部分設個人自付段300元(可報費用),封頂補償5000元。
(二)住院及門診大病
一級、二級和三級醫療機構政策范圍內補償比例分別為80%、75%和50%。重癥尿毒癥透析治療、腎移植抗排異治療、惡性腫瘤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特異治療、放射治療、同位素治療、介入治療、中醫治療)、部分精神病病種治療(精神分裂癥、中重度抑郁癥、躁狂癥、強迫癥、精神發育遲緩伴發精神障礙、癲癇伴發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門診大病按照住院補償政策執行。住院及門診大病補償封頂12萬元。鎮保參合對象不享受住院及門診大病待遇。
(三)大病保險
大病保險保障對象為當年度已享受新農合住院(含門診大病)基本醫療待遇的純農參合對象,經新農合基本醫療基金補償后,當年累計自付政策范圍內費用仍超過1萬元的,對超出部分再補償70%,封頂補償8萬元。大病保險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具體辦法由市合作醫療事務中心另行制定。
(四)過渡性保障
參照2019年我區新農合補償標準,對于區內兩家三級醫療機構(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高于市級統籌補償水平的部分,由區政府予以過渡性保障。
1.籌資標準
人均籌資增加70元/人,由區、鎮財政投入,以上費用需??顚S?。
2.補償比例
門診政策范圍內補償比例為10%(包含在門診封頂補償5000元范圍內),住院(含門診大病)政策范圍內補償比例為20%(包含在住院及門診大病封頂補償12萬元范圍內)。
3.補償方式
實時結算。
(五)其它補償
1.精神病協議病人:住院醫療費用按照《金山區貧困精神病人免費住院治療費用分擔辦法》(最新版)文件精神予以補償。
2.家庭病床:對于經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評估符合收治范圍的家庭病床病人,其可報醫療費用按照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報銷比例進行事后報銷。
3.其它:參合對象凡在本市非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僅限上海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門診和住院可報醫療費用統一按照25%比例予以補償,其余部分由個人承擔。外地就醫補償政策參照本市城鎮職工醫保規定執行。
七、補償規定
(一)補償時限
1.享受待遇時限: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中途參合對象經確認后,次月起享受新農合待遇。
2.醫藥費發票零星報銷受理時間:2019年2月1日起至
2019年1月10日止,跨年度住院發票須在出院當年度內辦理報銷,逾期不報,視作自動放棄。
(二)補償程序
合作醫療補償費用統一由區合作醫療事務中心負責協調并撥付。
實行實時結算的合作醫療費用,原則上不再另行報銷,補償經費由定點醫療機構墊付后由區合作醫療事務中心和定點醫療機構結算;未實行實時結算的合作醫療費用由參合對象回所在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合作醫療進行補償。
(三)提供資料
實時結算:參合對象就診時必須攜帶“門急診就醫記錄冊”和“社會保障卡”(外省市農業戶籍參合對象持合作醫療保障卡);如前往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住院者以及持合作醫療保障卡人員需前往所在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合作醫療辦理“住院登記回執單”。
事后報銷:參合對象報銷時必須提供社會保障卡、原始醫療費發票、門急診就醫記錄冊、費用清單、出院小結、投保人農村商業銀行卡等。
八、基金監管
(一)基金分配
當年基金和區歷年結余基金全部納入市財政新農合基金專賬統一管理?;踞t療基金(85%)按區縣核算使用,用于基本醫療費用補償。風險金(10%)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作為市級共濟基金,用于彌補基金非正常超支造成的基金臨時周轉困難。大病保險基金(5%)劃撥商業保險機構,用于大病醫療費用二次補償。歷年結余基金按區縣核算使用,用于彌補當年市級統籌基本醫療基金超支。
(二)監管機制
1.審核制度:所有合作醫療補償費用均實行網上和事后審核制度。
2.監督管理:參照《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監督管理辦法》(2019年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0號公布)文件精神
執行。
(三)制度管理
1.建立考核制度
加強服務工作的監督和考核,對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各鎮(金山工業區)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合作醫療的考核按照當年新農合考核標準進行考核。
2.建立基金風險分擔機制
(1)實行區鎮兩級政府風險分擔機制。統籌資金發生缺口,應分析造成資金缺口的原因。凡屬政策因素導致的,原則上在當年統籌資金中列支;當年統籌資金不足時,在區歷年結余資金中列支,區級歷年結余基金不足(指結余基金不足年籌資額的10%)的按程序申請動用風險金等市級共濟資金,再超支部分按市、區兩級財政投入比例分擔,其中區、鎮按1:1承擔。
(2)實行與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風險分擔機制。區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門急診醫療費用全面實行按總額及按人頭付費管理制度,對于超預算部分資金缺口,將根據考核情況,由區合作醫療事務中心與各定點醫療機構分擔。
九、相關規定
1.門診大病享受規定。參合對象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掛號、結算時和事后報銷時需出示《金山區新農合門診大病登記憑證》后方可享受門診大病待遇。
2.異常結算次數管理。對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包括村衛生室)月門急診就診次數累計15次以上,或連續3個月內門急診就診次數累計30次以上的參合對象將不予實時結算,由參合對象申請后經區、鎮經辦機構審核通過后方可予以報銷。
3.中途參保、退出規定。對于中途參保人員,按照《金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途參保相關規定》文件精神執行;年內改變保障性質的,新農合賬戶予以凍結,保費不予退還。
4.社會保障卡使用管理。參合對象無特殊情況至實時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必須使用社會保障卡,否則產生的自付費用不予受理報銷。
5.跨區就醫規定。申請跨區就醫的參合對象參照《關于本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民跨區就醫的試行意見》(滬衛基層〔2019〕1號)文件執行。
十、進一步推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
在總結本區總額預付制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新農合按人頭付費支付方式,具體按照《金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試行)》(金合醫委〔2019〕3號)文件執行。
十一、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工作和人員經費
按照《金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的通知》(金府發〔2019〕21號),區、各鎮(金山工業區)合作醫療管理機構工作和人員經費列入同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予以全額保障,不得從合作醫療基金中提取。
十二、附則
(一)本操作細則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原有辦法與
篇3
保險半年工作總結
上半年,我縣的社會保險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局領導及上級業務部門的具體指導下,以貫徹落實省、市、縣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精神和年初制定的一二五工作目標(一個確保、兩個重點、五個建立即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抓住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和擴面工作這兩個重點;建立社會保險業務運行、資金支撐、信息服務、監督檢查和內部管理等
(一)社保擴面情況:
1、養老保險:1-5月份,全縣企業新增參保人員650人,其中首次參保523人;減少196人,其中退休88人;外地轉入6人。凈增454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90.8%,到5月底,全縣企業共參保人數12875人,其中在職10343人,離退休2532人。全縣機關事業單位新增67人,其中首次參保12人;減少64人,其中退休33人。到5月底,共參保人員8541人,其中在職6917人,離退休1624人。
2、醫療保險:1-5月份,全縣新參保人數281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40%,到5月底全縣共參加醫療保險人員14448人,其中在職參保11112人,退休人員參保3336人。
3、工傷保險:至5月底全縣工傷參保人數9572人。
(二)基金收支情況(1-5月份):
1、基本養老保險收支情況
(1)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共收取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621萬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616萬元),完成年度任務2770萬元的58.5%;支出基金1211萬元(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122萬元),當年結余410萬元,累計結余2200萬元?;鹬Ц赌芰_到10.43個月。
(2)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
共收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費1219萬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1214萬元),完成年度任務3016萬元的40.4%;支出基金1261萬元(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1218萬元),當年結余-42萬元,累計結余1029萬元。
2、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共發生利息收入0萬元,支出12萬元(其中基本養老金0萬元,退保金12萬元),當年結余-12萬元,累計結余28萬元。
3、后備基金(地方養老保險金)
發生利息收入0萬元,支出7萬元,當年結余-7萬元,累計結余1206萬元。
4、基本醫療保險
共收取基本醫療保險基金551萬元(其中統籌保險費收入356萬元),支出基金529萬元(其中統籌基金支出239萬元),當年結余22萬元(其中統籌基金結余117萬元,個人帳戶結余-95萬元(主要支付05年度的醫療費用)),累計結余2300萬元。其中統籌基金2113萬元),個人帳戶結余187萬元。
5、工傷保險
共收取工傷保險費20萬元,支出基金1萬元,當年結余19萬元,累計結余161萬元。
6、特殊人員醫療保險
該險種包括離休人員醫療保障基金、副縣以上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基金、特殊照顧人員醫療保障基金、傷殘人員醫療保障基金等。
1-5月份共收取特殊人員醫療保障基金100萬元,支出基金56萬元,當年結余44萬元,累計結余71萬元。
7、大病救助醫療保險
共收取大病救助醫療保險19萬元,支出基金29萬元,當年結余-10萬元,累計結余220萬元。
8、公務員醫療補助
共收取公務員醫療補助86萬元,支出基金90萬元,當年結余-4萬元,累計結余68萬元。
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共收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282萬元,支出97萬元,當年結余185萬元,累計結余477萬元。
到目前為止,總累計結余資金7760萬元。
二、主要采取工作措施:
(一)、加大確保力度,鞏固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成果
全面推進養老保險費全收全支,是推進養老金社會化發放進程,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2006年在全面實現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基礎上,把著力點放在規范發放上來。做到四個規范,即:規范數據庫資料,規范業務流程,規范稽核辦法,規范發放職責。進一步夯實了社會化發放基礎,上半年,全縣繼續鞏固社保機構直接發放、銀行和郵寄等多種社會化發放方式,極大地方便了離退休人員就近領取養老金。上半年還及時落實增資政策,按照泰人勞社〔2006〕2號文件精神,周密安排,精心準備,認真細致做好這次增資工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專職人員加班加點,多方籌措資金,及時為離退休人員辦理正常增資,僅一個星期時間,己為全縣4640名符合條件增資的離退休人員人平月增資50元,增資額達28萬多元,做到了不漏一人、不錯一分,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提標、增資工作按時發放到位,保證了國家政策落實到每個離退休職工身上。
(二)、維護職工權益,狠抓擴面續保不放松
社保經辦機構積極主動參與、支持和配合企業改革順利進行。對那些己參保的企業,主動介入做工作,確認參保職工個人帳戶的記錄和個人繳費年限。首先做好離退休人員測算剝離工作,全部實行社會化發放,從根本上解決離退休人員的老有所養問題。同時,做好內退、下崗、買斷職工的續保工作,解決好因企業改制而導致參保職工中斷養老保險繳費、養老保險關系接續不上的問題。上半年還完成了企業社會保險費的登記、申報工作,完善了社會保險數據庫。通過全體干部的全面宣傳和動員,到5月底,全縣續保人數40人。
(三)、開展專項稽核,防止虛報冒領
一是做好2006年度繳費工資申報和人員的核對工作,向所有參保企業下發了通知,對企業自查提出了具體要求;二是嚴格實行“三對照”,即將企業職工工資花名冊與參保職工個人繳費核定表進行核對,查企業所有職工是否參加養老保險,有無漏?;螂[瞞職工人數的現象;查看企業職工工資發放表和工資年報表,將企業工資總額及職工個人實際收入與申報繳費工資進行核對,查是否有少、漏報和隱瞞上報繳費工資總額的行為;將企業離退休人數與社保機構離退休人員花名冊進行核對,查有無虛報冒領養老金的行為。三是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工作,協同醫療科到各定點機構檢查53次。查處5起違規醫療案件,追回醫?;?萬元,審核扣除各定點醫療機構違規127627.50元。四是完成社會保險登記證的發、換證工作和供養人員健康申報稽核工作,共稽核供養人員260人,已做認證172人,死亡5人,從2006.4起暫停發放供養人員95人(7人在2006年之前已暫停),月暫停發放金額20675元。配合養老保險科做好退休人員因死亡未報多領養老金16人次,共計23165元。
(四)、醫療保險順利開展。一是重抓醫療費用審核。認真審核參保人員的醫藥費用報銷,組織人員到相關醫療單位去進行查實醫藥費用,避免了不合理的報銷,保證了醫療保險基金的公平、合理使用,維護廣大參保職工的醫療保障權益,確保參?;颊咦≡嘿M用能夠及時報銷。1-5月份,共結算報銷住院費用400人次。二是加強對三家醫院、三家中心衛生院和六家定點藥店進行的用藥審核和拔付業務審核,審核人次63734。三是全面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結報工作。到5月底,全縣共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97390人,共結算報銷住院費用605人次,送報494.425萬元,實報25萬元,核減金額397萬元。
(五)、加強基礎管理,規范業務工作
按照省下發的《湖北省社會保險基礎管理系統建設規劃》,全縣下大氣力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的業務運行、資金支撐、信息服務、監督檢查、社會化服務、內部管理等六大體系。一是進一步完善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基金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辦法,主動加強與財政、審計部門的聯系,達到基金收支存運轉通暢的目標。二是加強了各種臺帳的管理,做好基金財務對帳日清月結。三是做好了與地稅的核定,對帳銜接工作,實現了企業主動到勞動保險經辦機構登記、申報、核定社會保險費,由企業主動到地稅部門繳費的良性運轉。四是嚴格執行財經紀律規章制度,杜絕了新的擠占挪用基金問題。五是進一步理順社保機構與財政、監察、審計、銀行、稅務部門的業務關系,搞好協調配合,確保六個環節的銜接和資金的暢通運轉。六是積極爭取政府和財政部門理解和支持,合理合法地解決了本機構的經費,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進行。在基礎管理方面,進一步規范了對參保單位的帳、表、卡、冊的管理,上半年個人帳戶分配率、記入率、對帳率均達到100%。
(六)、開展文明創建,提高整體素質
抓住社保辦理服務大廳建成投入使用這一契機,按照三優文明窗口標準,積極開展優質服務窗動,不斷完善服務大廳前臺窗口建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樹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良好形象。全體工作人員以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八榮八恥”的具體要求,緊密聯系社會保險工作實際,認真查擺改善發展環境、改進機關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整改,樹立社會保險部門誠實守信、依法行政、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服務優良的良好形象,干部職工的理論水平,政治業務素質明顯提高,機關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和制度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半年來,通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社會保險各項工作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完成全年工作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擴面工作進展不快;全縣社區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開展;網絡建設尚待開拓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盡快加以解決。下半年,各要根據年度工作目標內容加大工作落實力度,為完成全年工作任務繼續努力,按照一二三的工作思路,著重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個重點即抓住擴面工作的重點。按照《條例》要求繼續做好養擴面工作。重點抓好改制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員工的養老保險登記、申報工作。做好失業人員斷保職工的續保工作,以擴面促征繳;充分發揮《泰順縣個體勞動者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出臺的優勢,不斷加大基本醫療保險的擴面工作,大力開拓新的穩定的社會保障資金來源渠道,增強社會保障的支撐能力。
篇4
關于醫院財務個人工作總結精選范文 醫院財務工作在醫院各級組織的領導下,結合計劃安排,全科人員目標明確,同心同德、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醫院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確保醫院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各項制度的改革,不斷地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努力加強財務管理,保證醫院各項經濟目標的順利實現。經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的財務計劃工作,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用心進行政治、業務學習,提高職工隊伍職業道德素質
1、組織財務科會計人員學習預計20xx年度將實施的《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透過學習讓會計人員提前掌握國家關于醫院會計制度的變化。
2、參加各種學習培訓,如會計繼續教育學習、審計繼續教育學習,學習后全部考試透過。
3、對收費員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強調收費員“廉潔自律、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并將醫院目前正在執行的《收費辦理制度》《退費管理制度》《醫院關于加強醫收費票據控制與管理的有關規定》對收費員進行了講解。
二、做好日常工作及財務分析,加強財務收支管理
根據醫院的實際狀況,加強醫療業務收支管理。努力增收節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充分利用醫療技術和設備,用心開展醫療服務。實現總收入xx萬元,其中財政補助xx萬元,醫療收入xx萬元,藥品收入xx萬元,其他收入xx萬元,總支出xx萬元、其中醫療支出xx萬元,藥品支出萬元,財政專項支出萬元,其他支出萬元,因此本年累計結余約萬元,實現了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門診收費員總計收費單據張,收費金額萬元。住院處住院登記人次,收取押金萬元,辦理病人結帳人次。
三、加強資產管理,確保醫院資產安全
1、采用有效的方法和監控措施加強貨幣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醫院每日貨幣資金流動量較大,為確保資金安全,收費處要按下發的每日收費制度執行,出納每日都按時將現金送交銀行。由于醫院的特殊性,經常在出納銀行存款后有病人交費住院,造成現金超庫的狀況,為此財務建立了現金報告制度。財務科對門診收費員退費進行隨機抽查,以此監督退費行為,但發現此項工作仍有缺陷,財務思考新的管理辦法以堵塞漏洞,強調退費、報損、作廢票據務必全部上交,建立了票據交接機制。
2、每半年、年終組織全科財務人員對醫院物資實地盤點,對醫院物資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協同相關科室共同管理好醫院財產物資。
3、今年12月中旬連同設備科人員將對全院固定資產進行清查。
四、強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
1、用心推進新農合醫保醫療工作的開展,認真了解有關政策規定,配合有關工作,使醫院有關工作開展得越來越順利,有利于醫院的發展。
2、醫院物價方面的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就應認真作好有關方面的調查工作,提出合理化推薦,使得醫院醫療收費更加合規合理,有助于增加醫院的市場競爭潛力。
五、用心配合推進醫院數字化建設以及醫保軟件接口工作
財務科及其所屬部門在醫院軟件更換,醫保接口軟件運行不暢中,為醫院數字化的早日實現,并克服了各種困難,用心配合各部門工作作出了努力。醫院HIS系統財務有關管理方面的報表有怠于進一步完善。
六、用心對外溝通,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有序推動工作
1、與發改委、財政局加強聯系,使得我院工作有序推進,年度財政撥款到帳以及明年醫院預算支出上報工作完成。
2、理解了物價局今年收費許可證年審并順利透過。
3、醫院信息卡收費申請,因提前與物價局聯系,說明醫院數字化建設需要,得到了物價局支持,使得信息卡收費申請及時得到批復,保證了醫院門診醫生工作站的順利實施。
總之,醫院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工作在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保證了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對醫療收支費用的管理較好,嚴格遵守財經紀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關于醫院財務個人工作總結精選范文
20xx年來衛生局計劃財務工作在局黨委與財政局的統一領導下,緊緊圍繞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服務,為我市衛生改革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項目管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工作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衛生部關于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意見的通知》(〔20xx〕32號)和《xxx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清理審計工作方案》的統一要求,積極與審計部門結合專門成立債務清理工作組,負責此次工作的具體實施,首先組織召開了xxx市1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院長及財務人員參加的債務清理工作會,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及申報截止時間,要求各單位做到不虛報、不漏報。經過半個多月的實地調查和審計確認我市1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生于業務用房、輔助用房建設維修和醫療設備購置等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直接相關的債務截至審計日債務余額為3571792.86元,其中:基本建設方面債務2909772.10元,購買醫療設備債務662020.76元。
二、衛生項目建設管理工作
20xx年衛生國債項目建設三個,續建xxx市人民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工程,新確定下達投資計劃xxx市120急救指揮中心、xxx市衛生監督所兩個新建項目。
xxx市人民醫院異地新建項目總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4800萬元,xxx市人民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門診、醫技綜合樓,二期建設病房樓、保障用房及其他配套設施。20xx年門診醫技綜合樓開工建設,目前一期建設項目門診、醫技綜合樓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
120急救指揮中心項目建設包括辦公樓總建筑面積580平方米、指揮調度室設備購置、救護車及車載設備購置等。項目總投資266萬元,其中:辦公樓建設投資145萬元,配套設施建設121萬元。
xxx市衛生監督所業務樓建設項目,主體四層,總建筑面積1400㎡,由辦理發證大廳、投訴接待室、詢問調查聽證室、陳述告知室、快速檢測分析室、計算機房、檔案室、罰沒物品暫存室、圖書資料室、庫房、司機值班室、更衣室、消毒室、會議室、衛生間等組成。項目總投資280萬元。
為進一步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嚴禁挪作它用。將資金采取封閉運行的模式,工程款根據工程進度按程序進行撥付,由施工單位和項目單位提出申請,經衛生局、發改委、財政局三家按工程投資額度確認后批準
撥付資金。項目建設資金直接到達施工單位賬戶,杜絕了截留、挪用資金等現象。
三、引進政策性資金情況
積極與財政部門結合,向上級爭取各項政策性資金,截止到20xx年11月份已經爭取到上級各項政策性資金8520。99萬元,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
參與了《xxx市醫療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意見(討論稿)》的制訂工作,制定了《xxx市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次考核辦法》,參照考核辦法對各衛生院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績效考核,并按照考核結果下撥績效工資專項補助258.31萬元;全面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20xx年年按照分配方案下撥公共衛生專項資金817.50萬元,加強專項資金的使用、監督管理。積極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機構做到按規定優先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并按各單位20xx年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的具體情況,下撥基本藥物制度專項資金452.5萬元。及時合理的專項資金下撥,確保了我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等醫改工作扎實有序的進展。
五、做好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工作
為了確保新舊制度順利過渡,確實做好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工作,首先,我們結合財政局與會計結算中心參加了省財
政廳組織的新會計制度培訓班,加強自己對新會計制度的學習與掌握。其次,將新會計制度的相關文件下發到各醫療衛生單位,讓各單位提前了解新會計制度的相關精神。第三,組織各基層醫療單位的會計及報賬員參加了省衛生協會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培訓班》,以確保20xx年7月1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20xx年1月1日醫院財務制度在我市的順利實施。
六、做好厲行節約工作
按照上級關于開展厲行節約工作的部署要求,局領導高度重視、結合實際,健全規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貫徹落實,將經費節約指標進行量化管理,嚴格進行把關。為厲行節約,堅決制止奢侈浪費,確保關于厲行節約各項規定要求落實到實處,我科與局紀檢部門結合,制定了xxx市衛生系統各單位20xx年公務費用量化管理指標,明確目標,對超出量化指標的單位實行限期整改與停止公務費報銷的方式進行管理,取得了好的成效。
七、財務預算和財務管理工作
加強對醫療衛生單位財務管理,規范經濟核算。
(一)認真編制財務預算:完成20xx年的部門預算編制工作,落實支出項目。對各單位上報的預算進行核實,嚴格執行部門預算。
(二)做好國家、省下達我市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加強資金監管。配合審計局對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專項工作進行全面督導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三)財務業務管理:一是繼續抓好我市醫療衛生單位財務制度建設,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完善醫療機構內部核算和分配制度。二是加強財務信息交流,組織召開會計培訓班等,及時溝通情況,促進工作開展,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
(四)做好對二級機構的支出管理工作:明確了醫療設備、器械的采購、工程建設項目、藥品的采購及藥款支付的具體程序及所需手續,并實行了大額支出報銷會簽制度,要求所有超2000元的支出必須經局相關領導審批,在確保人員工資、正常業務支出的情況下方可列支招待費等其它費用,有效的控制了費用的支出,減少鋪張學浪費。
篇5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發〔2009〕3號文件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公平效率、統籌兼顧的基本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健康工程”建設相結合,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目標,以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重點,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能力為基礎,以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籌資機制為核心,以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動力,以加強醫學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突出基本、基礎和基層的改革重點,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總體目標
到**年,初步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醫藥科技創新和衛生人才隊伍水平明顯提升,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初步建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差距逐步縮小,人民群眾享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全區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渝東北前列。
(三)重點工作
重點抓好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高效規范的醫藥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嚴格有效的醫藥衛生監管機制,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嚴格規范的衛生保障與監管機制等八項體制和系統。著力抓好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改革。
二、完善服務體系,健全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重點改革
(四)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城鄉居民。在全區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并實施規范化動態管理,到**年,城區建檔率達到75%,農村地區建檔率達到60%。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加強健康知識宣傳教育。為居民提供預防接種和傳染病防治服務。加強0—6歲兒童預防保健,實施系統管理。開展孕產婦保健,規范孕產婦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開展老年保健,每兩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做1次基本健康檢查。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人群提供防治指導服務。加強精神衛生服務,對全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指導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療和康復。
2.加快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繼續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加強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開展全區疾病監測。開展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孕產婦住院分娩保險和新生兒保險,為育齡婦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補葉酸,加大出生缺陷預防力度。為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復明手術。為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到**年完成3000座農村改廁任務。
3.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能力建設。逐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精神衛生、采供血、應急救治、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設備,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逐步完善鄉鎮、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在鄉鎮衛生院建立公共衛生管理中心(科),強化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能。加強城鄉急救體系、衛生應急隊伍和應急裝備建設,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
4.完善公共衛生投入機制。根據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足額安排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所需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經費;根據人員編制、補助標準、服務任務和服務績效考核情況全額預算安排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按照規定取得的服務收入上繳財政專戶或納入預算管理,日常開支按月下撥,突發事項按程序報批。逐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預算,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2009年全區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不低于15元,**年不低于20元。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支付方式,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足額核撥經費,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采取定額定項補助的方式核撥經費。
5.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監管。合理劃分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開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工作的業務指導?;鶎俞t療機構主要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并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組織下承擔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部分工作任務。公立醫院重點開展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和醫療救治工作。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管理制度,不斷提升服務數量、質量和效率,確保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五)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
1.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到**年年底,實現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街道有1所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按“填平補齊”原則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改擴建14所鄉鎮衛生院,新建和改造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武陵、余家、龍駒建立農村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加強村衛生室建設,到**年年底每個行政村要有1所衛生室,所有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要按照國家標準獨立設置村衛生室。完成區人民醫院和區中醫院重點建設項目,區婦幼保健院按照三級標準開展創建工作。嚴格執行區域衛生規劃,鼓勵和引導民營資金依法辦醫,補充基層衛生服務機構。
2.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運行成本通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補償,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及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由財政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給予足額補助,人員工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后,藥品收入不再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的補償渠道,逐步實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社會力量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補償;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采取簽訂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協議等方式,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等渠道給予補償。分類核定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按績效考核兌現的方式,對取得鄉村醫生從業資格且被聘任在村衛生室工作的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補助。2009年對鄉村醫生的補助標準不低于人均每月200元,**年不低于人均每月300元,**年不低于人均每月400元。
3.理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醫療衛生全行業管理,理順政府舉辦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對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服務人口、服務半徑等情況,按照人員配置標準,足額核定人員編制,實行定編、定崗、定責的全員聘用制。推行院長競聘制和目標責任制,逐步建立能進能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務質量和服務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完善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和職責,制定分級診療標準和技術準入規范,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區級醫療機構雙向轉診制度。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一體化管理,充分發揮基層兩級衛生組織整體服務效能。鄉鎮衛生院要轉變服務方式,逐步在農村推行社區衛生服務,建立鄉鎮醫務人員聯系村制度,組織醫務人員在鄉村開展巡回醫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實行上門服務、主動服務。
(六)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1.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參合率均達90%以上。2009年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范圍,以學校為單位就地參加醫療保險。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和依法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將國有企業“雙解”人員和關閉破產解體集體企業、困難企業的退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積極推進農民工、城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對符合《就業促進法》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后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費用給予補貼。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
2.提高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建立國家、單位和個人合理分擔的籌資機制,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籌資水平。**年,各級財政對參加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的居民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個人籌資標準。逐步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使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55%以上。逐步實行門診統籌,擴大和提高門診費用報銷范圍和比例,進一步擴大特殊疾病范圍。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
3.嚴格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各類醫保基金要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合理控制基金的年度結余和累計結余。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基金當年結余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余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定期向社會公布基金收支情況,增強基金使用透明度。提高基金統籌層次。
4.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完善參保、參合資助辦法,資助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等困難居民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全面開展門診醫療救助,在對救助對象中的“三無”人員由醫療救助資金予以全額補助,對重殘重病需院外維持治療人員和80歲以上老人在實行年定額門診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對其他救助對象門診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自付部分按規定的年門診救助標準給予一定比例救助。逐步加大住院醫療救助力度,幫助救助對象解決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報銷起付“門檻”,提高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自負醫療費用的救助比例,降低救助對象實際住院自付費用。逐步擴大臨時醫療救助范圍,對低保對象以外的其他經濟困難家庭人員住院自付醫療費用數額較大的,給予適當救助。
5.理順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分賬運行、責權明確、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相互銜接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系。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經辦機構,為經辦機構提供必要的工作場所和工作經費,并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信息化建設。在確?;鸢踩陀行ПO管的前提下,積極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建立和完善基本醫療保障評估體系,從參保人員受益情況、基金安全、基金利用、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基本醫療保險進行評估,并納入政府的目標考核內容。
6.提高醫療保險運行服務水平。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與醫藥服務提供方的談判機制,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總額預付制、按病種限額和定額付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混合型醫?;鹬Ц吨贫龋岣哚t保資金支付及時率??茖W確定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支付標準,合理控制醫藥費用。改進醫療保障服務,推廣參保、參合人員在統籌范圍內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一卡通”,實現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簡化報賬程序,提高報賬及時率。簡化跨區縣(自治縣)就醫的轉診手續,探索市內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解決農民工等靈活就業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建立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對醫療保障管理服務的監督評價機制。
(七)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1.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根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意見、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和基本藥物目錄、**市基本藥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的原則,確?;舅幬镏贫鹊膶嵤?。
2.建立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支持和鼓勵藥品生產企業參與基本藥物生產,在保證藥品質量的基礎上,盡量降低生產成本。加強藥品醫療器械質量監管,定期對藥品醫療器械進行質量抽檢,并向社會公布抽檢結果。政府承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物,實行公開招標采購。落實基本藥物統一配送制度,通過公開招標確定配送企業。
3.嚴格控制基本藥物零售價格。在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規定的幅度內,結合統一配送費用,合理確定本區基本藥物統一采購價格。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進購價格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
4.優先選擇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所有零售藥店和醫療衛生機構均應配備和銷售基本藥物。鼓勵零售藥店發展連鎖經營,滿足群眾需要。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率由區衛生局規定。認真執行臨床基本藥物應用指南,加強用藥指導和監管,定期公布基本藥物使用情況。完善執業藥師制度,逐步在藥店、藥房按規定配備執業藥師或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為患者提供購藥咨詢和用藥指導。完善處方管理制度,允許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藥物?;舅幬锶考{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報銷比例高于非基本藥物10%。
(八)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1.完善區域衛生規劃。根據**市制定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標準,合理調整醫療機構布局和規模,明確公立醫院的資源配置標準和主要功能,合理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加快推進區人民醫院國家重點縣級醫院建設項目和區中醫院創建區域性中醫醫療中心。
2.開展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和監管機制改革。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調研工作,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組建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履行醫院國有資產出資人管理職責。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院長選拔任用和崗位規范。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健全分配激勵機制,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醫療機構之間人才交流,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強化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行為和質量監管,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藥物和植(介)入類醫療器械行為,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和適宜技術,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全面推行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嚴格醫院預算和收支管理,加強財務運行監管和成本核算控制,對有條件的醫院開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繳、差額補助、獎懲分明”等多種管理辦法的試點。
3.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政府負責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給予專項補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等公共服務經費。對中醫院、傳染病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規范公立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探索按病種收費等多種收費方式改革。建立醫用設備儀器價格監測、檢查治療服務成本監審及其價格定期調整制度。制定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管理辦法,規范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行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做好公立醫院醫藥分開試點準備工作,逐步取消藥品加成。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增加投入等途徑解決,藥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適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格。
4.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按照全區衛生規劃要求,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在內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在公立醫院轉制中,要切實做好清產核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職工合法權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格局。制定支持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優惠政策,非公立醫療機構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大力發展醫療慈善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慈善醫療機構,或向醫療救助、醫療機構等慈善捐贈。依法加強非公醫療機構的監管,規范執業行為。公立醫院改革在**年逐步推開。
(九)加快醫藥科技創新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1.積極推進醫藥衛生科技進步。將建設三峽庫區醫療衛生中心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作為全區科技發展的重點。加大醫學科技投入,整合優勢醫學科技資源,大力支持醫學重點學科、特色??啤⒅攸c實驗室建設。鼓勵和扶持自主創新,促進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促進衛生技術進步,推廣面向農村和社區的適宜衛生技術。
2.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實施全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對衛生事業單位實行分類指導、分類管理。加大人才隊伍建設投入,加強衛生人才培訓、培養、選拔、引進的管理。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和學歷教育,完善全科醫師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采取網絡教學、短期培訓、集中學習、臨床進修等方式,三年內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普遍進行一輪培訓,對鄉村醫生每兩年進行一次集中培訓,鼓勵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參加離職深造,提升學歷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鼓勵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和社會散在的執業醫師到邊遠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定特殊政策,加快培養、選拔和引進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采取措施培養選拔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加強護理隊伍建設,逐步解決護理人員比例過低的問題。培育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加強衛生管理干部隊伍建設,探索職業院長制度,規范醫院管理者的任職條件,逐步形成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醫療機構管理隊伍。建立和完善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專業人才引進、培養等制度,加強藥品從業人員和執業藥師培養,提高藥品管理和用藥指導能力。
3.落實醫療衛生人員編制和激勵政策。執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完善醫療衛生人員統一招考、直接選調、人才引進制度。鼓勵醫療衛生人員到基層服務。**年7月1日及以后聘用到國家規定的艱苦邊遠鎮鄉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工作的大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可提前6個月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2級。完善衛生人員職稱評定制度。
4.完善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和社區制度。落實城市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晉升高級職稱前到農村服務1年的政策。繼續推進“師帶徒”活動。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劃片包干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力爭改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學科欠缺、技術水平落后、服務能力低下的現狀。采取到城市大醫院進修、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方式,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業務水平。
5.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重視醫務人員素質教育,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精神。優化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和條件,建立醫療執業保險,保護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調動醫務人員改善服務和提高效率的積極性。加強醫患溝通,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建立醫療糾紛防范和“第三方調解”調處機制,治理“醫鬧”行為,建設“平安醫院”。
(十)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
1.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制定衛生信息系統建設規劃,探索衛生信息化建設標準。加強資源整合,理順衛生信息化管理體制,逐步建立一體化的醫療衛生信息體系。完善以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網絡為主體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提高預測預警和分析報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構建鄉鎮和社區衛生信息網絡平臺。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促進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鎮鄉的遠程醫學教育。
2.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加快基金管理、費用結算與控制、醫療行為管理與監督、參保單位和個人管理服務等具有復合功能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將醫療保障網絡延伸到具備定點條件的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加強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和醫療救助信息系統建設,促進系統間的有效銜接,實現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方便參保(合)人員就醫和管理。
3.加強藥品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區、鄉鎮藥品監管、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網絡,建立和完善區級藥品檢驗檢測信息網絡。建立基本藥物供應評估監測信息系統。
三、高度重視、大力協作,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十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作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的重點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因地制宜地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落實政府的公共醫療衛生責任。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文件,切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保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十二)加大投入,多方籌資
科學界定政府和市場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責任,確定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直接付費或通過商業保險支付。鼓勵多渠道籌集資金,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減輕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新增衛生投入重點用于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探索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直接補助需方等多種形式的政府衛生投入方式,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機制轉變和效率提高。深化對口支援工作,爭取技術、資金扶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監督管理,切實防止各種違法使用資金的行為。
(十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遠近結合,從基礎和基層起步,科學謀劃、整體設計、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區級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操作性文件,進一步深化、細化和實化政策措施,明確實施步驟,做好配套銜接,協調推進各項改革,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推開。
篇6
[關鍵詞]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構建;路徑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rban resident’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ety harmonization. tak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urban resident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s the entry point, and on the basis of survey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oute choice in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urban resident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urban resident; medic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route
一、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背景分析
“看病難,看病貴”是當今最受關注,也是最棘手、最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牽涉多個領域,構成因素糾葛復雜。雖然對其改革路向眾說紛紜,但一致的觀點認為,醫療保障體系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形成一個覆蓋面廣的醫療保障體系是解開看病貴難題的第一把鑰匙。
經過長期的探索,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已從城鎮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及退休人員逐步擴展到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截至2007年底,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7983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人數為3131萬人①。一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醫療保障能力和職工的健康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制度框架及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國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達到2448個,占全國總縣(市、區)的85.53%,參加合作醫療人口7.3億,占全國農業人口的85.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為220億元,累計受益2.6億人次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現象的發生,對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村穩定、保障廣大農民權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總體來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已經日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順利實施。但是也應該看到,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城鎮其他非從業居民尚未被納入社會醫療保險范圍。隨著社會轉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風險的困擾和經濟體制改革過程帶來的分配不均等,廣大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07年國務院專門頒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7]20號),就開展試點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主要政策及組織實施辦法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截至2007年底,我國共有城鎮人口5.9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44.9%,其中就業人口2.94億,非就業人口3億。城鎮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約2.21億人(其中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有4068萬人),占全體城鎮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萬人①。盡管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許多城鎮居民仍然徘徊在醫療保障體制之外。因此,構建健全完善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在實踐中推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的健康發展,就成了當前的應勢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試點地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鎮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實現全民醫保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肯定和歡迎。但也應該看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畢竟還處于試點時期,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當中不斷加以完善。
1.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障的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許多群眾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都持歡迎的態度,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許多試點地區并沒有實現全覆蓋,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之外。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許多已經參保的居民對城鎮居民醫保的真正內涵和一些具體細節也缺乏了解。部分群眾對報銷補償費用期望過高,對設立的起付線不了解,對醫療費分段計算補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對報銷程序還不是完全清楚。這就有待于各試點地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把工作做實、做細,使廣大群眾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鎮居民醫保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踴躍地支持和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工作。
2.統籌層次低,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局部試點地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一般為縣、市級統籌。統籌層次低,不僅不利于進一步分散風險,也不利于資金在全國范圍內調劑和發揮更大的互助共濟作用。從保障水平來看,由于我國當前生產力整體上還不夠發達,且經濟發展呈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許多試點地區還是以保障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支出為主,最高報銷上限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后,各試點地區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大政府對城鎮居民醫保的財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門診大病風險的同時,要逐步試行門診醫療費用統籌,探索統籌解決城鎮居民門診費用問題的辦法。
3.監督管理機制要進一步健全
從試點地區的情況來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監督和管理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個別定點醫療機構仍有開大處方、開用藥目錄之外的藥和不合理的大型檢查等情況,導致部分群眾獲得的補償金額降低,也導致了參保居民對醫保制度的誤解和不信任。個別定點醫療機構把門診病人轉化為住院病人,誘導病人過度消費醫療資源,造成參保居民住院費用增長。有的醫院審查不嚴,個別患者冒名頂替套取資金,嚴重侵害了參保居民的權益。在醫療保險基金的給付方面,也沒有建立包括基金運行分析制度、運行情況通報制度和常規基金運行監督檢查制度在內的基金的收支監測預測預警系統,還沒有形成包括組織監督、民主監督、制度監督、行政監督、業務監督、審計監督等多種監督形式在內的內外部雙重監督體制[1]。
4.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服務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醫療保障服務網絡。近年來,各地醫療保障服務體系無論是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應該看到,這與廣大城鎮居民的醫療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群眾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醫療人員的業務素質還頗有微詞;就醫環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鎮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還很薄弱,亟待加強。
當然,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今后,要加進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務體系,為廣大群眾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務。
三、新時期健全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路徑選擇
被譽為“國民保健服務之父”的貝弗里奇曾經說過:病人因沒錢而拒絕醫療,這是任何文明社會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個公民病有所醫,享受基本的醫療保障是每一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傮w來看,我國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應該認識到,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以民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實踐當中不斷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1.加快城鎮居民醫療保障立法工作,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提供完備的法律框架
近年來,盡管我國城鎮居民的醫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視,但畢竟還處于試點階段,許多措施和制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城鎮居民醫保工作的開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會保障法是關系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就沒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會保障制度。筆者認為,我國應制定統一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法》,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實施辦法,規定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將之嚴格納入到我國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之中,明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體系
作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構建與完善顯得尤為重要。在政策設計上必須考慮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籌集多渠道、費用繳納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樣化、保險服務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籌集機制
首先要完善籌集機制。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應堅持“低繳費、廣覆蓋”的原則,在繳費能力與醫療待遇之間找到個平衡點。在實踐當中,一方面應加大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宣傳的力度,提高廣大居民參保繳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穩定的配套資金保障體制,將各級配套補助資金固定下來,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提供財政支持。同時,中央、省級要加大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城鎮居民的財政補助力度,以實際行動促進和保證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其次要積極拓寬籌集渠道。在將政府財政撥款和救助以及城鎮居民繳費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的同時,應不斷在實踐中拓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渠道,積極引導社區經濟、企業、慈善機構、外資機構及個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斷充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體制
應建立健全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嚴謹長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進高效的管理網絡,構成科學簡約、調控靈敏的醫療保障管理體系,以實現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調控靈敏、服務周到的管理目標。在組織管理方面,受經濟條件限制,我國廣大縣級城市可以借鑒河南舞鋼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醫療保障管理資源,借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個現實性的制度體系進行監督和管理。較大的城市和條件具備的地區,應該建立起相對獨立的、專門的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同時加強對制度運行的社會監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單獨列賬。要按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監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風險防范和調劑機制,確?;鸢踩?]。
(3)規范運行機制
首先要合理確定參保范圍,明確保障重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范圍主要是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中的廣大城鎮居民。在保障的重點方面,由于我國當前生產力整體上還不夠發達,且經濟發展呈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應因地制宜,確定不同層次和級別的保障標準。其次要科學制定費用支付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要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確定科學合理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以確保支付待遇與繳費水平相適應,做到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穩運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學的醫療保障評價系統。針對醫療保障的運行特點確定一套全面、科學的評價指標,對參保情況、基金的收繳、管理和使用、醫療機構的服務、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等進行深度研究和評價,以便為制度的進一步實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服務體系要按照管理社會化、服務人性化的原則,建立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運轉有效、簡捷方便的醫療保障服務網絡[3]。積極發揮社區醫療保障制度平臺的作用,依托社區平臺,建立醫保機構同用人單位和個人的聯系制度,為廣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要加快社區醫療體制的創新,形成社區醫療服務、專業醫療服務和綜合性醫療服務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網絡[4]。通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調整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結構、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強化醫療服務管理,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要想健康發展,在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政策的同時,還要積極推動醫療衛生、藥品流動體制改革。這三個方面同時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今后我國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在醫療服務市場上,要把供需雙方由“信息不對稱”變為“信息對稱”,增強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與數量進行事先判斷的能力,提高其選擇的主動性;通過建立醫藥專營制度,逐步實行醫、藥經營分離,減少藥品流通環節;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的制度,打破醫藥不分的壟斷體制,合理控制醫藥費用水平。
5.建立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衛生扶貧工作
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制度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當中,要把對城鎮特別困難人員的醫療救助作為促進城鎮居民衛生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把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合理結合起來。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建立專項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基金,交由當地民政部門統一管理和使用,也可以通過成立基金會,由專門機構負責進行運營。通過此項基金,對符合醫療救助的對象進行適當救助,以使比較困難的城鎮居民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在救助方式上,可采取繳費參保、減免醫療費用、建立社會福利醫院及實行定額補助等辦法解決。同時,要根據醫療救助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救助管理辦法[5]??傊?,要把醫療救助計劃與整個醫療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城鎮困難居民群體因病返困、因病致窮,避免引發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促進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振平.我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初探[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10):p677~678.
[2] 許勇勝.關于醫療保險基金運行安全管理的探討[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p35.
[3] 鄭秉文.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攻堅[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p79.
篇7
“看病難,看病貴”是當今最受關注,也是最棘手、最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牽涉多個領域,構成因素糾葛復雜。雖然對其改革路向眾說紛紜,但一致的觀點認為,醫療保障體系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形成一個覆蓋面廣的醫療保障體系是解開看病貴難題的第一把鑰匙。
經過長期的探索,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已從城鎮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及退休人員逐步擴展到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截至20*年底,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7983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人數為3131萬人①。一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醫療保障能力和職工的健康水平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制度框架及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年底,全國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達到2448個,占全國總縣(市、區)的85.53%,參加合作醫療人口7.3億,占全國農業人口的85.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為220億元,累計受益2.6億人次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現象的發生,對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村穩定、保障廣大農民權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從總體來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已經日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順利實施。但是也應該看到,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城鎮其他非從業居民尚未被納入社會醫療保險范圍。隨著社會轉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風險的困擾和經濟體制改革過程帶來的分配不均等,廣大城鎮居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年國務院專門頒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20號),就開展試點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主要政策及組織實施辦法作出了具體的規定。截至20*年底,我國共有城鎮人口5.9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44.9%,其中就業人口2.94億,非就業人口3億。城鎮已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約2.21億人(其中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有4068萬人),占全體城鎮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萬人①。盡管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許多城鎮居民仍然徘徊在醫療保障體制之外。因此,構建健全完善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在實踐中推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的健康發展,就成了當前的應勢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試點地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城鎮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實現全民醫保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肯定和歡迎。但也應該看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畢竟還處于試點時期,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當中不斷加以完善。
1.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障的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許多群眾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都持歡迎的態度,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許多試點地區并沒有實現全覆蓋,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之外。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許多已經參保的居民對城鎮居民醫保的真正內涵和一些具體細節也缺乏了解。部分群眾對報銷補償費用期望過高,對設立的起付線不了解,對醫療費分段計算補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對報銷程序還不是完全清楚。這就有待于各試點地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把工作做實、做細,使廣大群眾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鎮居民醫保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踴躍地支持和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工作。
2.統籌層次低,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局部試點地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一般為縣、市級統籌。統籌層次低,不僅不利于進一步分散風險,也不利于資金在全國范圍內調劑和發揮更大的互助共濟作用。從保障水平來看,由于我國當前生產力整體上還不夠發達,且經濟發展呈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許多試點地區還是以保障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支出為主,最高報銷上限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后,各試點地區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大政府對城鎮居民醫保的財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門診大病風險的同時,要逐步試行門診醫療費用統籌,探索統籌解決城鎮居民門診費用問題的辦法。
3.監督管理機制要進一步健全
從試點地區的情況來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監督和管理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個別定點醫療機構仍有開大處方、開用藥目錄之外的藥和不合理的大型檢查等情況,導致部分群眾獲得的補償金額降低,也導致了參保居民對醫保制度的誤解和不信任。個別定點醫療機構把門診病人轉化為住院病人,誘導病人過度消費醫療資源,造成參保居民住院費用增長。有的醫院審查不嚴,個別患者冒名頂替套取資金,嚴重侵害了參保居民的權益。在醫療保險基金的給付方面,也沒有建立包括基金運行分析制度、運行情況通報制度和常規基金運行監督檢查制度在內的基金的收支監測預測預警系統,還沒有形成包括組織監督、民主監督、制度監督、行政監督、業務監督、審計監督等多種監督形式在內的內外部雙重監督體制[1]。
4.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服務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醫療保障服務網絡。近年來,各地醫療保障服務體系無論是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應該看到,這與廣大城鎮居民的醫療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群眾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醫療人員的業務素質還頗有微詞;就醫環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鎮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還很薄弱,亟待加強。
當然,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今后,要加進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務體系,為廣大群眾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務。
三、新時期健全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路徑選擇
被譽為“國民保健服務之父”的貝弗里奇曾經說過:病人因沒錢而拒絕醫療,這是任何文明社會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個公民病有所醫,享受基本的醫療保障是每一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傮w來看,我國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應該認識到,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以民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實踐當中不斷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工作健康、有序發展。1.加快城鎮居民醫療保障立法工作,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提供完備的法律框架
近年來,盡管我國城鎮居民的醫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視,但畢竟還處于試點階段,許多措施和制度還不夠健全和完善,城鎮居民醫保工作的開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會保障法是關系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就沒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會保障制度。筆者認為,我國應制定統一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法》,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實施辦法,規定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將之嚴格納入到我國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之中,明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體系
作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構建與完善顯得尤為重要。在政策設計上必須考慮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籌集多渠道、費用繳納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樣化、保險服務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籌集機制
首先要完善籌集機制。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應堅持“低繳費、廣覆蓋”的原則,在繳費能力與醫療待遇之間找到個平衡點。在實踐當中,一方面應加大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宣傳的力度,提高廣大居民參保繳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穩定的配套資金保障體制,將各級配套補助資金固定下來,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提供財政支持。同時,中央、省級要加大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城鎮居民的財政補助力度,以實際行動促進和保證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其次要積極拓寬籌集渠道。在將政府財政撥款和救助以及城鎮居民繳費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的同時,應不斷在實踐中拓寬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渠道,積極引導社區經濟、企業、慈善機構、外資機構及個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斷充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體制
應建立健全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嚴謹長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進高效的管理網絡,構成科學簡約、調控靈敏的醫療保障管理體系,以實現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調控靈敏、服務周到的管理目標。在組織管理方面,受經濟條件限制,我國廣大縣級城市可以借鑒河南舞鋼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醫療保障管理資源,借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個現實性的制度體系進行監督和管理。較大的城市和條件具備的地區,應該建立起相對獨立的、專門的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同時加強對制度運行的社會監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單獨列賬。要按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監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風險防范和調劑機制,確保基金安全[2]。
(3)規范運行機制
首先要合理確定參保范圍,明確保障重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范圍主要是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中的廣大城鎮居民。在保障的重點方面,由于我國當前生產力整體上還不夠發達,且經濟發展呈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應因地制宜,確定不同層次和級別的保障標準。其次要科學制定費用支付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要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確定科學合理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以確保支付待遇與繳費水平相適應,做到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穩運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學的醫療保障評價系統。針對醫療保障的運行特點確定一套全面、科學的評價指標,對參保情況、基金的收繳、管理和使用、醫療機構的服務、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等進行深度研究和評價,以便為制度的進一步實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服務體系要按照管理社會化、服務人性化的原則,建立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運轉有效、簡捷方便的醫療保障服務網絡[3]。積極發揮社區醫療保障制度平臺的作用,依托社區平臺,建立醫保機構同用人單位和個人的聯系制度,為廣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要加快社區醫療體制的創新,形成社區醫療服務、專業醫療服務和綜合性醫療服務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網絡[4]。通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調整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結構、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強化醫療服務管理,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城鎮居民醫療保障要想健康發展,在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政策的同時,還要積極推動醫療衛生、藥品流動體制改革。這三個方面同時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今后我國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在醫療服務市場上,要把供需雙方由“信息不對稱”變為“信息對稱”,增強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與數量進行事先判斷的能力,提高其選擇的主動性;通過建立醫藥專營制度,逐步實行醫、藥經營分離,減少藥品流通環節;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的制度,打破醫藥不分的壟斷體制,合理控制醫藥費用水平。
篇8
摘要:作業成本法是將間接成本和輔助費用以作業為媒介,準確的分配到產品和服務以及顧客中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以更加準確的獲取產品和產品線成本,更加明晰成本動因的耗用,從而為醫院的戰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務與支持。本文以A 醫院普外科為例,將對作業成本法在醫院管理中的設計進行論述,并對成本薄弱項目制定控制措施,以幫助醫院實現成本控制目標。
關鍵詞 :作業成本法;醫院;成本管理;設計;控制
一、引言
新醫改和新醫保政策的推進都使得醫院面臨著新的挑戰,各種改革都對醫院的醫療經費開支、成本控制提出了要求。2010 年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文實施,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探索實現醫藥分開的具體途徑,改變其過度依賴藥品銷售收入維持運轉的局面,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2012 年新的醫院財務制度中規定的醫院財務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加強經濟管理,實行成本核算,強化成本控制,實施績效考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而醫院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將“作業”作為媒介,將醫院的成本核算過程分成資源———作業———產品成本三個步驟。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醫院的成本核算的科學性,有助于醫院消除浪費,并且持續有效的降低成本,也為醫院的定價提供合理依據,將大大減少患者的治療費用,同時保證醫院的效益的完成。
二、以A醫院普外科為例試述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管理中的實施
A 醫院為一家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編制床位1500 多張,實際床位2000 余張,一共設置了45 個科室,分設專業54 個。醫院現有核磁共振、西門子64 排128 層螺旋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S2000 多普勒彩超等先進診療設備,并有分子生物實驗室等相關科研設備,總價值3.9 億。該醫院普外科實施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的核算。
該醫院普外科共有醫護人員42 人,其中醫生18人,護士24 人,分為兩個病區。主要工作場所為手術間與病房,其中每個手術間有2-3 名醫生和4-5 名護士參與手術,病種主要為普外手術,診療項目主要包括X 線攝影、螺旋CT、手術治療等。
按照作業成本法的方法和原則,將醫院內的45 個科室分為主治中心(包括門診和住院)和輔助中心。輔助中心按照是否直接參與構成最終結算價格價值鏈分成直接輔助中心和間接輔助中心,直接輔助中心包括藥品配送、檢查、化驗、搶救、病理、保健中心等部門,間接輔助中心包括:門診收費住院處、職能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中心等部門。各中心獨立實行作業成本核算,按照醫院經營管理的目標,直接輔助中心實行不同的內部轉移價格,間接輔助中心按實際價格計算。本文以普外科手術室、病房以及門診和相關輔助科室為例來對作業成本法進行論述。
(一)作業與作業中心及作業動因的選定
作業是醫院發生醫療衛生服務時資源消耗的活動和事項。A醫院普外科的工作主要分為管理和臨床兩部分,對管理工作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又包括人力和行政事務的處理,臨床工作又可劃分為病房和門診工作。因此,有必要根據“同質性”原則,即歸集在同一個作業成本庫中的不同的成本由相同成本動因引起的這一特性,建立起作業庫。如A醫院普外科的消毒作業庫中,不同消毒服務產生的成本會有差異,然而這一作業庫中的成本都是由消毒這個動因產生的,都是由所消耗的消毒劑的量來決定的。此外,還應按主治責任科室和最終結算為依據劃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相應的設置各成本中心,對各成本中心的成本按作業成本法歸集、考核和評價,以利于正確合理的考評績效,促進醫院經營效益并符合醫改政策導向。
(二)確定資源成本動因
資源作為醫院醫療服務最原始的消耗,對醫院的成本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資源成本按照資源成本的動因分配到各項作業當中,資源成本動因與作業成本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可以對作業耗用資源的狀況進行反映。其具體的確定方法有:通過對可測量資源的測量確認資源成本動因;通過統計數據建立公式確定資源成本動因;通過訪談等方式確定資源成本動因等。具體到A 醫院普外科,其資源成本動因的確定如下:普外科資源主要包括技師、管理、醫護人員在內的人力資源成本等,以及辦公、差旅、科研等管理費用,此外還有房屋、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以及醫療器具的保障服務費等項目。按照資源動因對每項費用進行分析,然后歸集到相應的作業中心。
(三)將資源動因分配到各個作業,計算作業成本
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成本庫的目的是為了確認作業資源耗用量。A醫院普外科服務項目的具體核算步驟如下:首先,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即資源成本庫大致分為:薪資福利費用、郵政電信費、水電費用、設備費用、房屋費用、消毒洗滌費用等。資源成本庫的建立和歸集應當科學合理,資源的設置應當與醫院的醫療服務產品相匹配,謹慎對待金額較大的容易產生較大誤差的資源。資源成本庫的獲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計入的直接成本,另一種是無法直接計入而按照資源的使用方式以合理的方式分攤計入的成本。
(四)將作業成本分配到各個醫療服務項目中
通過上述方法,我們得到了各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再將作業動因的總數作出統計。根據各作業成本庫成本和作業動因總數,可以計算出各個作業單位的作業動因的成本分配率。根據各個醫療服務項目的作業量和成本分配率的乘積將作業成本分別分配到各個醫療項目中,得到醫療產品的總成本。
三、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管理中的控制建議
針對A 醫院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管理中的不足以及我國公立醫院成本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提出A醫院作業成本管理法實施的具體改進措施如下:
首先,要根據醫院的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醫院發展的成本管理辦法,依據醫院的現實基礎、組織結構和醫院管理方式來確定具體的成本管理方法。此外,醫院要從成本效益角度出發,在公益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必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個環節必須運用作業成本法,使資源耗費變得清晰,以便于成本控制。以醫院的行政部門為例,醫院的行政部門可以采取年初將預算上報、年末進行考核的方法。但是,臨床科室的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臨床科室就不能采取年初報預算、年末考核的成本控制方法,可以采取收支結余率來進行成本控制。
其次,各主治科室要加強對直接成本的管理。就A醫院普外科而言,材料和設備等的消耗在直接成本費用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材料費的控制相較其他費用而言又較為容易。因此,醫院的管理者要加強對衛生材料使用過程的管理。比如,對于衛生材料消耗較大的科室在科室內部建立二級倉庫,科室的衛生材料直接由耗材庫房發放到二級庫房,由科室具體負責人申領科室的衛生材料,杜絕耗材的不必要浪費。對于價值比較高的耗材,從入庫到病人的使用都要有專人記錄,每個環節都要有跡可循,以便于管理人員進行成本控制。此外,還要對病房和手術室的設備器具進行科學的優化和配置,并推行績效激勵措施,提高科室人員對衛生材料使用的節約意識。
再次,將間接成本的核算管理作為醫院成本核算的重要環節。間接成本是由其他科室分攤入本科室的成本,各個科室無法對間接成本進行控制,但是,如果這樣的間接成本被具體科室分攤的過多,勢必會影響科室成本管理的積極性。在主治中心里有間接費用,同時在輔助中心里也有相對于他的直接費用,應根據各中心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因此,醫院的管理層要運用有效的作業成本法對間接成本進行準確合理的核算,對間接成本進行科學合理的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分配,然后合理的分配到各個職能科室,提高間接成本分攤的科學性。
最后,在手術和各項檢查的定價上,作業成本法的核算方法更加科學合理,既符合醫院的實際利益,又沒用增加患者的負擔。在作業成本核算的實際過程中,應該針對每項手術建立臨床路徑,從而對每項手術實行成本核算。對盈利的手術項目醫院要給以鼓勵,科室也要積極開展。對于入不敷出的手術項目加強作業成本法的核算,找出成本過高的具體環節,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控制。通過作業成本法的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定出既符合醫院利益又不會增加患者負擔的價格,實現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四、結論
作業成本法在醫院的實施,各成本中心將按照醫改政策和績效考核的導向,以作業為中介進行精確的積極控制,減少醫院經營中的盲點和誤區,使耗材和藥品得到有效的控制,鼓勵手術和治療費用控制的實施,同時積極利用醫院的大型設備增加醫院經營的潛力,在控制居民醫療費用的前提下達到政策與效益的平衡,促進新醫改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丁兆娟. 試論醫院成本管理中作業成本法的運用[J]. 財經界(學術版), 2014(5).
篇9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運行;監管效果;可持續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作為我國現有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中的一種,與其他形式的醫療保障制度相比更特殊和復雜,是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村公共服務制度。目前,由于運行時間短,仍然很不穩定,從制度設計到管理運行還需要經過充分的實踐檢驗和經驗總結,并逐步完善。青州市作為2003年省政府確定的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單位,嚴格按照試點工作要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科學地制定基金運行監管體系,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加強監督考核,形成了完善的管理、監督體系,通過九年多的運行與完善,使這項制度逐漸被社會各界所認可、被廣大參合農民所擁護,為這項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青州市新農合運行情況分析
(一)籌資標準不斷提高,參合率保持較高水平
2012年,全市農業人口699585人,參合人口699585人,參合率達到100%,2012年,全市共籌集新農合基金2.1億元,全市人均籌資水平為60元/人,政府財政補助為240元/人,籌資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充實了新農合基金總額,新農合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基金分配日趨合理,基金使用率較高
2012年全市基金具體分配情況,先按籌集新農合基金的3%計提風險基金0.06億元,然后按照75:20:5的比例把總基金分為住院基金、門診基金、其他統籌基金三部分。住院統籌基金1.53億元,占75%,門診統籌基金0.41億元,占20%,其他統籌基金0.10億元,占5%,基金分配符合本省新農合制度要求。合理的基金分配比例,為基金支出提供了依據,提高了基金的運行效率。
(三)參合農民受益水平不斷提高
2012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受益111.69萬人次,受益率159.65%。其中,住院補償3.8萬人次,受益率5.43%;門診補償107.18萬人次,受益率153.21%;特殊病種、住院分娩補償0.71萬人次;住院補償萬元以上的共1432人次。
(四)有效補償比逐年提高,參合農民得實惠
為確保參合農民利益,青州市進一步提高住院補償比例,2012年上半年,全市住院有效補償比為70%,門診有效補償比為59.48%,參合農民自負費用降低30%以上,切實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就醫負擔,農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新農合真正成為一項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二、新農合基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參合農民負擔仍然較重
隨著新農合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快速發展,特別是報銷補償比例的不斷提高,參合農民的醫療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導致醫藥費用快速增長,出現了報銷比例雖然不斷提高但參合農民就醫負擔反而逐漸加重的局面。
(二)鄉鎮定點醫療機構對村衛生室的監管力度不夠
青州市共有14個鎮級定點醫療機構,接近700個村級定點衛生室,加強對定點衛生室基金使用的監管,是新農合基金監管的重要內容。而定點衛生室主要由鎮級定點醫療機構實施直接監管職責。鎮級定點醫療機構沒有履行好對定點衛生室的監管職責,對村衛生室存在的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溝通不細致,監管不到位。
(三)就診即報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沒有嚴格落實就診即報制度。醫藥費用單據積壓在參合農民手中,報銷不及時,導致年底突擊報銷現象。主要愿意在于村級衛生室沒有按規定為參合農民實行就診即報,致使基金支出不均勻,基金安全運行存在風險。
(四)新農合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目前新農合尚缺乏更加有效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監督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新農合執法過程中缺少法律依據。青州市新農合也只是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各種獎懲措施缺乏法律支持,給新農合的監管帶來了一定困擾。新農合監管亟需立法支持。
三、青州市在完善新農合基金管理方面的措施
(一)強化事前組織,科學制定方案,為基金管理奠定良好基礎
為實現這個目標,幾年來強化基金管理的事前組織,合理測算,制定方案,健全組織,加強培訓,做到了參合農民受益面大、基金結余率低。
1.健全組織,加強培訓。成立了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對全市新農合工作進行組織領導,部署安排;組建了監督委員會,加強了新農合工作的審計監督。各鎮(街道)分別成立了新農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工作的開展。成立了市、鎮(街道)兩級新農合辦公室,把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業務熟練的人選配到合作醫療管理崗位上來,進行崗位知識與技能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培養造就了一支適應管理要求的經辦隊伍。
2.合理測算,制定方案。根據農民就診的“金字塔”式病源流向規律(到基層衛生機構就診的頻率高,消費少;而到大醫院就醫的人次少,但是花費多),設計了倒“金字塔”型的報銷方案,從一體化衛生所就診費用到一、二、三級醫院住院費用均按比例報銷,產生的醫藥費用越多,報銷的比例越大。這樣既突出了重點保大病,同時兼顧到了所有參合農民的利益,運行中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每年根據籌資運行情況和上級政策的規定,將實施方案進行調整,使報銷補償標準更加合理,既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群眾的受益,又保證了基金的收支平衡。
3.確定定點,加強監管。為了確保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嚴格定點醫療機構的準入制度,對確定的定點單位嚴格管理。醫療機構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申請的相關資料。衛生行政部門成立專家評審組,根據資料案頭審理和實地查驗情況評審醫療機構是否具備相關軟、硬件條件和人員配備要求,按其功能、任務、服務范圍分別確定為市、鎮、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審定合格的醫療機構,方可確定為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實行掛牌服務。衛生行政部門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嚴格遵守《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接受新農合辦公室的管理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二)強化事中實施,嚴格規范運行,為基金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制度,明確職責。經深入調查研究,以農民公平受益為核心,本著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則,統籌考慮提高資源利用率、有效控制醫藥費用、方便群眾報銷等因素,制定了《青州市新農合實施方案》及相關規章制度;為規范定點醫療機構服務管理,有效地控制醫藥費用,制定了《青州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與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協議書》;為指導參合農民就診、住院、醫藥費用報銷,維護參合農民的切身利益,制定了《關于對參加新農合人員就診的有關規定》,將就診規定中的“參合須知”及服務熱線電話印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顯著位置,確保參合農民享受到便捷的服務;設置了費用分析控制、主管會計、會計、出納、單據審核、投訴處理、費用控制管理、前臺報賬等工作崗位,明確了各崗位職責,做到定崗、定人、定職責,嚴格落實責任追究。
2.專戶管理,封閉運行。設立基金收支專用賬戶,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各鎮收取的農民個人籌資全部上繳至市財政局新農合基金財政專戶,市財政局根據上繳資金數核準參合人數,據以安排和撥付縣級補助資金,各級財政補助部分全部劃撥到財政專戶。市新農合辦公室每月向財政部門提出用款申請,經財政部門審核后,及時將基金從財政專戶撥入市新農合辦公室基金支出專戶,市新農合辦公室按實際核準數撥付各定點醫療機構醫藥費用報銷支出,做到了“鄉鎮政府管籌資、財政部門管錢、經辦機構管賬、醫療機構管報銷”的基金運行模式,實現了收支兩條線管理。
3.微機聯網,隨時監控。為加強新農合的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在全市范圍內實現了新農合財務軟件與醫藥費用報銷操作系統軟件及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系統的數據共享,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新農合的籌資、報銷、審核、反饋、核算、分析、監督等,進行綜合管理。在省市縣鎮村五級醫療機構設立了36處出院即報窗口、19處鎮級新農合辦公室、629處村級網絡就診即報點,方便了農民醫藥費用報銷,實現了網上數據傳輸和實時網上審核報賬的在線監督和管理,對每一位農民的籌資受益、每個定點醫療機構的費用控制、每個報銷點的工作情況及每位住院病人的醫藥收費情況都能進行實時查詢、監控、跟蹤分析,確保了基金安全,控制了醫藥總費用,減輕了農民負擔,有效地加強了基金監管。
(三)強化事后跟蹤,全程監督審查,為基金管理增加透明
1.三級審查,內部監督。一級審查為定點醫療機構對住院病人實行資格審查。審查內容包括是否為參合人員住院,《新農合證》、戶口簿(或身份證)是否相符。對住院病人每日的費用清單進行審查,嚴格執行新農合診療項目和基本用藥目錄。二級審查為鎮(街道)合管辦對轄區農民報銷情況的審查。對轄區內衛生所每個報賬周期內的處方(處置單)、單據存根、收入日報表、現金(銀行存款)實行“四核對”,確保收費單據的真實合法;對費用報銷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對較大數額的收費單據必須進行核對,核對單據與存根、單據與處方、處方與病人是否相符。三級審查是市合管辦對各報銷點報銷補償情況進行審核。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各報銷點上報的所有報銷憑證認真核查,達不到要求的一律退回,已報銷的支出由報銷單位或工作人員自負。二是對市、鎮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病歷逐一審核,確認報銷支出是否符合規定,對不符合規定的報銷支出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三是根據微機報銷記錄,對鎮、村定點醫療機構的門診處方進行抽查,核對與收費單據金額是否一致、單據使用是否規范等。用單據存根、報銷單據、門診處方進行三核對,金額要達到完全一致,并根據微機報銷記錄有針對性地進行入戶調查,對違規現象進行嚴肅處理。
2.定期審計,組織監督。市合管辦定期向管理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匯報基金收支運行情況,接受其監督。審計部門每半年進行一次新農合基金專項審計,確保??顚S谩4送猓芾砦瘑T會不定期組織財政、衛生、審計、監察等部門對市、鎮兩級新農合基金的收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三級公示,社會監督。為增加新農合基金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保證參合農民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同時便于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實行了市、鎮、村三級公示制度。對新農合基金的支出明細到戶、到人,按住院費用報銷和門診費用報銷分類每半年公示一次,公示資料中公開監督電話。一是市級公示。對各鎮(街道)參合農民的報銷支出情況和全市5000元以上的戶報銷支出明細到人的情況在報紙、電視臺公示,同時報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成員單位,下發各鎮政府、定點醫療機構等。二是鎮級公示。在鎮政府政務公開欄、衛生院、鎮合管辦張榜公布本鎮(街道)各村的報銷支出情況和本鎮報銷1000元以上明細到人的情況。三是村級公示。在村務公開欄、村衛生所公示本村每一位參合農民的住院、門診報銷支出情況。通過三級公示,讓群眾詳細了解基金的使用情況,增加了透明度,保證了基金使用的公開、公正、公平。
總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項實實在在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大局協調發展的關鍵舉措,對于逐步減輕廣大農民的醫療負擔,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保障水平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已經成為惠及億萬農民的民心工程,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怎樣精心組織和利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事關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完善新農合基金的財務管理工作有待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郭雅萍,蔡偉芹,陳芳芳,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鄉鎮衛生院財務狀況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1,9(11):1-3.
[2]武東霞.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J].社區醫學雜志.
[3]張忠元,等.從認知度和關注度分析農民參與新農合監管的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0:689.
[4]郭雅萍,蔡偉芹,陳芳芳,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鄉鎮衛生院財務狀況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1,9(11):1-3.
[5]孫華銀,劉世鵬,俞金枝.從北京市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異同看二者的整合[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1,31(9):89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