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8 17:32: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產業發展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產業發展報告

篇1

首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的,釋放出我國老齡產業日趨重要的清晰信號。到2050年,逾百萬億元的消費潛力,近36.8億人次的老年人口就診人次,7900萬左右老年人口的養老需求……巨大的市場前景將會吸引巨量的資本進入。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是我國第一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藍皮書從學者的獨特視角,全面闡述了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原因,提出了未來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的八個戰略著眼點,深度分析了四大老齡產業板塊的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及對策等,對中國老齡產業的發展潛力進行了預測。

9月23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我國首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已經處于老齡社會初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釋放了老齡產業發展空間,未來中國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將成全球老齡產業最大國

根據預測,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其中,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幾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14年至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

當前,中國老齡產業發展政策環境良好,市場需求逐漸釋放,市場供給不斷擴大,社會力量參與老齡產業的熱情日益高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老齡用品業市場日漸升溫,老齡用品、輔具和保健品等需求旺盛;老齡服務業發展持續加速,以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為主的老齡服務業成為市場投資熱點;老齡房地產業市場供給走旺,以房地產開發企業、保險公司等為代表的各路資本競相投入。

報告同時指出,在看到大好形勢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老齡產業發展還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組織發育遲緩、產業政策不明晰等問題。在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加大對老齡產業扶持的新形勢下,老齡產業作為老齡社會條件下的基礎性產業、支柱性產業和戰略型產業,既是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老齡經濟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挑戰的戰略選擇。

“要抓住老齡產業發展的機遇期,最大限度地創造老齡產業發展的有效剛性市場需求,加快出善重點領域的老齡產業政策,加速培育老齡產業組織,打造老齡服務網絡,建立國家老齡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基地等,促進老齡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比珖淆g辦副主任吳玉韶說。

面臨產業發展機遇期

老齡金融業、老齡用品業、老齡服務業和老齡房地產業,將是老齡產業的4個板塊。報告指出,從2013年到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內部將發生重要變化,這些變化都是未來開發老齡產業的重要依據。

首先,老年人口高齡化日趨嚴峻,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將逐步增多,2020年達到2900萬,2054年達到峰值1.18億。為此,未來開發老齡產業的整體戰略布局重點應逐步轉向中高齡老年人口。

其次,空巢老人和無子女老人將越來越多。到2050年,臨終無子女老年人將增加到7900萬?!八麄兊睦淆g服務需求將變得異常強勁,并帶動老齡用品業和老齡房地產業的發展。針對他們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將是一個較大的有待開發的市場?!敝袊淆g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

報告指出,老年人口的醫療衛生消費需求巨大。根據預測,中國老年人的慢性病患者將從目前的1.1億例增長到2050年的3億例,就診人次將由當前的13.5億人次增長到2050年的36.8億人次,老年人口的醫療衛生消費占GDP的比重將在2050年達到5%以上。

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巨大的醫療衛生消費市場。同時,老年病醫院及康復護理機構建設將成為醫療衛生事業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老年病醫院及康復護理機構建設剛剛起步,到人口老齡化高峰期,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器械配備、人員培訓,都將產生巨大的產業。

報告同時指出,從未來老齡產業的發展走向看,國家開發老齡產業的戰略著眼點主要表現在8個方面,如最大限度地創造老齡產業發展的有效剛性市場需求,加快出善重點領域的老齡產業政策,加速培育老齡產業組織,鼓勵扶持現有金融機構業務向老齡金融領域延伸,鼓勵興辦一批新的老齡金融專業機構等。

鏈接:老年人口內部將發生重要變化

中國首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指出,從2013年到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內部將發生重要變化,這些變化將是未來開發老齡產業的重要依據。

――老年人口城鄉分布將發生重要變化。這一變化關系老齡產業開發的城鄉布局。未來城市老年人口一直增長,而農村老年人口先增后減。僅僅從人口因素來看,開發老齡產業的戰略重點在城鎮,但開發農村老齡產業也不容忽視,到2050年,農村老年人仍然接近全國老年總人口的30%。

――老年人口省域分布將發生重要變化。這一變化關系老齡產業開發的省域布局。到2030年,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和重慶等10個省市,到2050年,吉林、上海、黑龍江、浙江、遼寧、天津、內蒙古等7個省市,是開發老齡產業的重點區域。

――老年人口性別結構將逐步失衡。2010年,男女兩性老年人口大體相當,到2050年,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多出3000萬。未來開發老齡產業應當逐步重視女性老年群體的需求。

篇2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表明,在游艇業上投資1美元,可引發6.5美元至10美元的乘數效應。國際游艇設施委員會(ICOMIA)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游艇年貿易額高達400億美元,如果加上相關的維修、管理、娛樂等費用,全球每年的游艇產業收入超過500億美元。由于前景廣闊,游艇業也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

與歐美游艇業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游艇業發展明顯落后。但經過近十幾年的開拓,游艇制造與銷售、游艇會經營 (游艇停泊、托管及配套會所經營)、游艇展覽、游艇租賃、游艇駕照培訓、游艇維修維保、游艇碼頭管理培訓等業務開始快速發展,游艇產業鏈條逐步形成并不斷得到延伸,游艇產業的規模逐步增大。根據《2014年中國游艇報告》,2013年中國游艇產業整體規模達到41.5億元,預計未來5年將保持不低于 30%的市場增長率,保守估計產業規模將超過150億元。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場消費觀念逐步形成,游艇產業的發展基礎不斷強化,為發展游艇金融業務提供了產業支撐。

1.游艇業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政策環境

2009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郵輪游艇旅游,并把包括郵輪游艇在內的旅游裝備制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海南、福建、上海、山東、廣東等沿海省份隨后出臺了以支持郵輪游艇產業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文件,三亞、廈門、深圳、中山、江門等地級市更是對游艇業的發展進行了詳細規劃。正是在政府的主導推動、大力協調下,游艇業克服了部分多頭管理、行業法律法規滯后帶來的審批程序不明確、效率低下的困難,近幾年的發展極為迅速。

2.游艇業具備了快速發展的經濟基礎

按照國際慣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經濟開始萌芽;達到5,000美元時,經濟能力允許的消費群體會開始購買游艇;當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后,游艇產業也會隨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4年,中國GDP達到636,463億元,人均GDP達到7,485美元,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內蒙、廣東、福建等8個省、直轄市人均GDP更是超過1萬美元。沿海城市中,上海、天津、寧波、青島、蘇州、福州、廈門、深圳、廣州、中山、珠海等均超過1萬美元,海口、三亞人均GDP分別為7,418美元和8,933美元。從國外游艇業發展的規律來看,中國眾多沿海城市已具備了發展游艇產業的經濟基礎。

二、游艇金融業務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游艇金融業務的現狀

除了游艇基礎設備設施項目貸款外,目前國內一些金融機構已開始推出游艇金融業務。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私人銀行部推出了游艇金融綜合服務,包括發放游艇按揭貸款、購買游艇保險等。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推出普天基金集合計劃,募集了9.9億元定向用于鳳凰島、皇地基島和長峙島謝家山地塊的游艇俱樂部、游艇基礎設施、游艇配套設施和游艇服務設施的開發建設。

2.游艇金融業務存在的問題

(1)金融機構主動拓展游艇金融業務的意愿不強

由于游艇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產業規模和產業集聚效應仍有待增強,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的利益驅動明顯不足,加上國家或地方并未有相應的政策對金融機構支持游艇產業發展進行鼓勵和引導,因此開拓游艇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較少,主動開拓的意愿也不強烈。

(2)游艇金融產品的研發力度不夠,針對性的游艇金融產品較少

以游艇消費貸款為例。國外的流程大致如下:購買者購買時支付首筆款項后,由金融機構申請按揭貸款;金融機構對客戶通過資信審核后,向游艇生產廠商或經銷商支付余款;購買者將該游艇作為抵押品抵押給金融機構,同時把該金融機構作為游艇保險的受益人。但游艇按揭貸款在國內卻遇到實際的困難。

三、發展游艇金融業務的建議意見

1.在游艇產業規劃的大框架下,出臺支持游艇產業發展的金融扶持方案

雖然眾多沿海城市出臺了支持游艇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但主要圍繞本地區游艇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在規劃、國土、海事、港務、海關、邊檢等方面提出扶持措施,甚少提及金融扶持游艇產業發展的方案。建議出臺金融扶持方案,明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游艇業務發展,并對積極響應的金融機構提供相應的激勵,包括在本地區優先開拓相關業務、直接獎勵等。

2.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1)加強與游艇制造企業的溝通,引進游艇融資追索權或游艇融資最終回購,促進游艇按揭貸款業務發展

考慮到金融機構在開展游艇按揭貸款業務時存在處置抵押品困難的實際情況,為打開局面,可引進游艇融資追索權或制造廠商最終回購概念。即銀行與游艇制造廠商簽訂框架協議,明確銀行對購買該制造廠商的游艇客戶發放貸款,在游艇客戶違約時,由制造廠商補足銀行本息后,回購該游艇。這樣既有利于促進游艇制造廠商或經銷商銷售游艇,亦可以解決銀行較難處置抵押品的問題。

(2)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務

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對于降低門檻、促進游艇銷售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首家游艇制造上市公司太陽鳥擬在珠海市橫琴新區設立珠海鳳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啟動融資租賃業務。金融機構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可與游艇制造廠商或其聯盟合作開拓該項業務。

除此之外,還可積極建立游艇產業投資基金,對游艇產業園區或綜合性的游艇旅游項目進行投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降低融資成本。積極引導和支持游艇企業運用短期融資券、商業票據等融資工具。

篇3

摘 要: 金融作為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新能源產業的培育、發展與升級過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但金融發展過程中不論政府還是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方面并不是萬能的,均會出現“失靈”。分析新能源產業發展中金融資源配置的多重約束條件,豐富和發展金融體系支持新能源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 融資 金融發展 市場

目前有關新能源產業融資問題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新能源產業不同階段差別化的資本融通渠道。依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新能源產業的演進依次歷經培育、發展、升級等過程。處于培育期的新能源產業對資金需求較大,但是同時具有很高的風險性,一般金融機構對于其資金支持持謹慎態度,因此,其資金來源靠自有資金和政府幫助;發展期的新能源產業逐漸發展起來,對產業基金具有較強吸引力;成熟期的新能源產業已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可以通過借貸資金,滿足資金需求,也可以借助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就目前來看,新能源產業還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培育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形成了以銀行為主導、金融市場為補充的格局,即以銀行為主的政府主導間接融資渠道、以資本市場為主的直接融資渠道和風險投資為主新金融業態三大金融融資渠道,但不論從融資規模還是方向來看,新能源產業在融資需求中依然面臨著多重束縛。

一、銀行為主政府主導的間接融資,規模不夠、有偏配置

以銀行為主中介的間接融資是資金配置的主要方式,是新能源產業融資的重要渠道。銀行在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方面,銀行能夠提供大量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銀行能發揮其網點優勢,有效實現企業融資需求與社會資金投資需求的對接。但同時由于銀行自身發展體系存在諸多問題,面對新能源產業的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與商品化存在投資回收周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多以及技術風險突出等特點,且其擁有的知識產權和非專利技術都屬于無形資產,難評估、難流轉,很難作為有效的抵押擔保物獲得貸款,銀行機構體系對新能源產業的金融支持不足問題凸顯。與此同時,由于銀行體系與政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銀行間接方式投向戰略性產業的資金,傾向于有政策扶植、生產規模較大和技術優勢明顯的大型企業,對于培育期階段的中小企業而言,銀行體系存在著投入規模不夠與投資方向偏向的問題。

二、資本市場為主的直接融資,監管不規范,風險較大

新能源產業融資的資本市場主要有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包括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構架。資本市場在創新機制和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當中具有重要作用:籌集急需的發展基金,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優化治理機構,助推企業競爭力的形成;提供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創業資金良性循環,強化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價格發現和資本約束機制,資本市場功能的放大能有效地滿足新能源產業的投資需求,多層次的證劵市場的上市條件由低到高正好滿足了新能源產業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對于成熟期的企業,可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企業債券或股票等方式獲得資金。但從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情況來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占整個金融市場融資總規模的比例仍然較低。由于新能源產業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企業很難通過主板市場進行融資和再融資, 且由于我國存在的非上市股權交易市場,大多數屬于各地政府設立的產權交易所的輔助業務,監管不規范,沒有規模優勢和專業化優勢,大多交易清淡,融資功能不強,風險較大。

三、風險投資為主的新金融業態,發展不成熟,有限支持

新金融業態是指相對于傳統的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或者債券與股票市場而言,為彌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而日益興起的新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或某類金融子市場或創新金融服務工具、模式與標準等。新金融業態主要包括,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產業發展基金等,其中風險資本投資是最主要的一種。

但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風險資本投資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大多數風險投資并沒有在產業的初創期進入產業,而是選擇在成長期的后期進入,主要因為在成長期,企業的產品已進入市場,信息透明度進一步提高,其潛力逐步凸顯,技術風險大幅下降,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已轉移到管理風險和規?;纬傻馁Y金需求缺口風險,這樣使得處于大部分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難以獲得及時的貸款支持,且資金獲取渠道較為有限。

總而言之,在新能源產業融資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金融資源的作用,讓市場力量有效引導金融資源向處于發展初期階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配置,特別是讓現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主體能夠有效競爭國民經濟儲蓄流和其他金融資源,滿足其有效需求。

參考文獻:

[1]張卓,張源,胡挺:《基于業態演進的新能源產業的金融支持與優化路徑》,《武漢金融》,2012第6期.

[2]楊志蓉:《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綜述》,《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9期.

[3]龔曉菊:《芻議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財政金融支持系統之構建》,《現代經濟》,2009年第3期.

[4]Rioja F.K, VALEV N.T,《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 at Various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Studies》, 2004(2).

[5]張中華,朱新蓉,唐文進:《2013中國金融發展報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陳柳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融資問題研究》,《當代經濟管理》,2008年第3期.

作者簡介:

篇4

六優誕生的背景

最近兩三年,香港的經濟重拾正軌,市民對經濟前景的憂慮一掃而空,經濟結構轉型的討論于焉再度擱置。但年前金融危機使香港嘗遍金融動蕩之苦,香港人終于意識到金融業的高利潤、高風險特性,冀拓展多元產業,鞏固經濟根本,結構轉型的討論就此重回臺面。在這背景下,六優產業于焉出爐。

六優產業是特首曾蔭權在2009年度施政報告的重點內容,六優是指教育、醫療、創新科技、檢測認證、環保及文化創意六項具發展優勢的產業。六項產業最初由政府特設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然后列入施政報告之內。驟眼觀之,就可看到當局希望朝知識型經濟發展,拓展產業鏈最高端的部分。在全球朝高增值產業邁進的大潮下,六優的發展大方向無人質疑,而且六優亦符合香港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向,理應得到市民商界普遍認同。在施政報告內,政府也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扶助六優踏上正軌,例如放寬土地供應,預留土地予醫療及教育項目拓展。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此項政策解決了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對產業起步極為有效。盡管如此,坊間卻普遍對六優存有質疑,反應比預期差。

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未明了的產業身份

六優最為專家詬病的是產業性質不夠清晰,創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的定義不明。另一方面,政府又未有將相關產業現時的統計數據公諸于眾,市民商界不能就此作出深入探討,遑論參與其中拓展。

除卻產業定義不清外,產業的性質亦有不少爭論。資本主義理論的一位奠基者,經濟學家熊彼得的《經濟發展理論》第一章開宗明義即說,“一件事實絕不會單純只是或純粹是經濟的;其它的──并且常常是更重要的層面也往往存在”。政府正是忽略了熊彼得的忠告。比如醫療及教育不止是經濟政策,同時具有社會性,屬福利政策之一。醫療是保障市民基本健康的必要福利,教育則是提升市民知識水平,增加競爭力的政策工具,兩者俱屬市民的基本權利。政府推動產業發展,雖可引來外資,帶來商機,但亦有可能帶來更多競爭者,如吸引更多外地流入的學生與本地學生爭奪大學學位,令本地學生利益受損;另一方面,引入私人公司,雖能擴大服務數量,亦可能推高服務價格,增加市民負擔。如福利政策不作出相應調整,市民自然大力反對。尤其是香港的中產階級,一方面須繳納稅款,一方面在享受更佳醫療及教育服務時,又得自行付費,加重負擔。在推動六優時,政府如未能厘清產業性質,令公眾信服產業與福利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拓展六優勢必困難重重。

高端城市的盲點

篇5

2009年12月23日,央行網站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調整信貸結構、有保有壓進行了明晰,在禁止對嚴重產能過剩項目盲目放貸的同時,加大對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

對產能過剩行業再出重拳

此次《意見》出臺,明確在信貸和直接融資兩方面對過剩產能行業進行更為嚴厲的調控:“禁止對國家已明確為嚴重產能過剩的產業中的企業和項目盲目發放貸款”,“禁止產能過剩行業通過新發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可轉換債、股票或增資擴股等方式融資”,相比4個月前,調控政策再度升級。

在短短4個月內,中央對產能過剩行業頻出調控重手,折射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嚴重現狀:截至2008年底,中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而國內需求不到5億噸;水泥產能18.7億噸,國內需求只有14億~15億噸。據工信部的《2009年夏季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水泥產能已過剩3億噸。同時,也顯示出中國政府刺激經濟的宏觀政策取向由“總量政策”向“結構性政策”方向轉變的決心。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受到更多政策傾斜

《意見》在禁止對嚴重產能過剩項目盲目放貸的同時,明確提出要加大對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梢灶A見,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受到更多政策傾斜。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是2010年經濟工作的重大任務和主攻方向。現階段是我國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時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總體競爭能力。顯而易見,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科技將會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牽引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蘊含巨大的長期投資潛力

篇6

日前,本刊記者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由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組織編寫的《2012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正式,《報告》顯示,中關村上市公司2012年的總市值達13554億元,資產總額達17130億元。

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中關村上市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以及國際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報告》體現出中關村上市公司群體多個方面的突出特點。首先,中關村的上市企業具備規模大、市值高、資產輕等鮮明的特點和突出的優勢。其次,中關村企業擁有增長迅猛的強大投資能力。另外,《報告》針對上市企業群體做出的行業分析排名,充分顯示出中關村上市公司已經形成了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面布局。

獲境內外資本市場雙重青睞

據了解,中關村上市公司是指依據中關村科技園企業登記注冊管理辦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注冊,在全球任一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這其中,不僅包括在上海、深圳、中國香港的上市公司,還包括在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地資本市場上市的公司。

《2012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收錄了中關村有財報數據可查的198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從資本市場分布情況來看,中關村上市公司涵蓋境內、境外多個主要資本市場。

198家上市公司中,有133家在境內上市,其中37家在“上交所”上市,96家在“深交所”上市;65家在境外上市,其中25家在納斯達克上市,17家在“紐交所”上市,19家在“港交所”上市,3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1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已經成為中國少有的能夠充分獲得中國資本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雙重青睞的地區。

《報告》顯示,中關村上市公司2012年的總市值達13554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8012億元,約占總量的59%,同比增長6.6%;境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5542億元,約占總量的41%,同比下降12.1%。從市值情況來看,中關村上市公司總市值巨大,在國內資本市場乃至國際資本市場都有著重要地位。值得關注的一點是,2012年中關村境外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出現了比較大的下降,主要緣于9家國外上市公司在2012年退市。

眾所周知,中關村擁有聯想、百度、中鐵等巨型企業,這些企業市值巨大,對中關村的發展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中關村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在2012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市值增加明顯,為中關村奠定了多元化發展的基礎。

從市值排名情況看,排名前20位的中關村上市公司市值均突破了140億元,其中,境內上市公司13家,境外上市公司7家。同時,中關村上市公司中,市值100億元以上的有30家,市值30億元以上的達到了100家,占比超過半數。此外,對比2011年數據可以看到,康得新、碧水源、東方園林、中工國際、中科三環、大北農、雙鷺藥業等企業發展迅速,排名躍入前20強。

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中關村上市公司擁有雄厚的實力,在中國資本市場以及國際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投資是關鍵要素。2012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約為3144億元,比2011年增長約8.7%,這表明中關村上市公司擁有3100億現金及等價物可以用于直接投資,投資潛力巨大。

2012年,中關村境內上市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約2201億元,占70%,增長幅度約為5.9%,境外上市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約944億元,占30%,增長幅度約15.8%。從現金情況來看,中關村上市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擁有量大,而且境外上市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長速度高于境內公司。

從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排名來看,排名前20的企業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規模均接近30億元,其中,中國中鐵、聯想集團等5家公司現金及等價物均突破百億元,總量充裕。

中關村上市公司不僅本身具備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強勁的投資能力,而且也能借助各種優勢資源吸引戰略投資。中關村上市公司的自有資金,配合商業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的支持,可形成上萬億規模的投資能力。同時,地域優勢、國際影響力,以及多元化的資本運作平臺為吸引國際戰略投資奠定了基礎。中關村上市公司在地區投資方面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此外,中關村上市公司擁有科技創新項目,具有項目選擇的優勢,它們的投資能夠直接推動中關村的科技創新。

半數上市企業收入超10億

《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關村198家上市公司的總資產達到17130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19.4%。

從資產與市值的比值來看,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總資產約為109.42萬億元,總市值約為22.74萬億元,資產與市值的比值約為5。而中關村上市公司,總資產約為1.71萬億元,總市值約為1.36萬億元,其比值約為1。《報告》分析指出,同中國上市公司的總體情況相比,中關村上市公司具有輕資產、重技術的特點。

中關村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巨大,從資產排名前20的中關村上市公司來看,其資產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保障了企業發展的穩定性。

資產排名前20的中關村上市公司,其中境內上市公司12家,境外上市公司8家,除了中國中鐵、藍星新材等大型國企外,大型互聯網以及IT企業如百度、搜狐等,資產負債率都在較低的30%—60%區間內。由此可見,中關村上市企業輕資產、重技術的同時,也具有資產穩定,資產負債率適宜,債務安全,風險低的特點。

2012年,中關村198家上市公司的總收入約為13145億元,同比增長14.3%;上市公司毛利潤2243億元,毛利率17.1%,凈利潤598億元,凈利率約4.5%。

從中關村上市公司2012年的收入排名來看,排前20的企業收入總量都比較大,其中中國中鐵和聯想集團總收入突破千億元,且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100家,超過半數。此外,中關村上市公司收入排名比較穩定,與2011年相比,只有3家企業新進入前20,其余17家企業名次變化很小。

從盈利能力分析,中關村的上市公司總體盈利能力較強。負債率低,包袱小,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同時,中關村的上市公司中互聯網和高新科技企業眾多,蘊藏著巨大的盈利潛力。

《報告》研究表明,中關村上市公司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中關村上市公司多達87%的企業實現了盈利。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獲得的較強盈利能力,將為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進一步加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全面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當前,中關村上市公司群體在中關村創新平臺的“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工程”的指引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已經初步形成完整的布局,形成了“641”產業發展格局:即,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下一代互聯網、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衛星及應用六大優勢產業引領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四大潛力產業跨越發展;現代服務業追趕式發展。

通過198家中關村上市企業在各大產業的分布格局可以看出,在公司數量分布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企業數量最多,共計46家,約占總量四分之一;中關村的傳統優勢產業移動互聯網、IT服務業合計68家,占比近三分之一;現代服務業、生物和制藥產業、新材料、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衛星產業也發展迅速,新興高科技產業群潛力十足。

從各產業市值占中關村上市公司市值總量來看,移動互聯網和高端設備制造產業的市值占比最大,它們的市值合起來占到總市值的一半。但是,與這兩個產業相比,移動互聯網產業企業的平均市值更高。現代服務業以及生物和醫藥產業的市值占比也比較可觀,且增速較為顯著。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高科技產業市值占比相對較小,表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關村上市企業32家,市值達3825億元,同比略有下降。市值排名前20的企業,其市值均超過17億元,搜索引擎企業百度一家獨大,遙遙領先。以移動數據、網絡安全服務、門戶網站、視頻社交網站等作為主營業務的移動互聯網新興企業排名也較為靠前。

屬于IT服務業的中關村上市企業共計36家,總市值達1298億元,同比下降約14.3%。作為中關村的傳統優勢產業,目前IT服務業總體市值并不高。

在高端設備制造業,中關村上市企業共計46家,總市值達2799億元,同比下降6.5%。聯想集團遙遙領先,其他生產電子顯示設備、環保印刷器材、航天電子信息通訊設備、高端醫療設備的企業市值也都較高,從而可以看出中關村核心制造業正逐步向高精尖產業發展。

在現代服務業中,共計有28家上市企業,總市值共計1505億元,同比增長27.4%。市值過百億元企業4家,排名前20企業市值均過10億元,以新東方教育為首的教育培訓行業4家,占比最多。金融服務、營銷傳媒、城市景觀設計、地產、印刷等行業發展態勢均不錯,中關村現代服務業正逐步形成綜合發展的格局。

在生物醫藥產業,中關村上市企業總共有17家,總市值約達1113億元,同比增長20.6%,在中關村各行業增長率中位居前列。

在節能環保產業,中關村上市企業共12家,總市值約67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5%,在中關村上市企業各行業中增長率居首。12家企業市值均過20億元,其中在膜生物技術、污水處理技術方面領先的碧水源市值最高,約達222億元。

從中關村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上看,2012年中關村上市企業在節能環保產業和生物制藥產業總市值增長最為迅猛,增長率分別高達35.0%和20.6%。可以預見,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扶植下,節能環保和生物制藥無疑將在中關村未來的產業布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移動互聯網、IT服務業及高端制造業領域向著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生物制藥等領域快速拓展。中關村上市公司已經形成了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面布局。中關村的上市公司,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幾乎所有行業都有涉及,已成為推動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全力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

近年來,中關村管委會致力于鼓勵和幫助示范區企業到海外融資,促進企業實現國際化發展。

目前,中關村管委會已分別和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和德意志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四大全球領先的交易所與中關村管委會牽手后,將為投資者、金融機構和中關村企業提供進入世界金融市場的便捷渠道。

中關村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每年新創辦企業4000多家。高科技高成長的“瞪羚企業”3000多家,留學人員累計創辦企業6000多家,總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900家,德勤“中國大陸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和清科“中國大陸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中,三分之一左右來自中關村。

企業創新創業活躍,金融服務需求持續增加。近年來,中關村高度重視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在聚集金融服務資源、完善技術和資本對接的機制、政策創新先行先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2012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9個國家部委與北京市政府聯合《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意見》(京政發〔2012〕23號),進一步確立了中關村在全國科技金融體系中的戰略地位。

中關村積極推動企業利用全球資本市場做強做大,目前,中關村擁有224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內145家,境外79家,是我國上市公司最集聚的區域,在境內創業板上市的中關村企業62家,占全國的七分之一,形成了創業板中的“中關村板塊”。資本市場的示范效應,極大地提升了中關村的投資價值,進而帶動了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之下,碧水源從5個人起步,現在領跑環保產業;小米公司從7人創業團隊出發,成立僅3年,今年銷售收入預計突破250億元,創造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神話……獲益于中關村“有人才有技術有資金”的環境,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芍嘘P村企業共同支撐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探路前行。

篇7

摘 要:隨著2009年重慶文化產業“六大基地十大項目” 建設持續推進,重慶市已構建起一系列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依托平臺全力發展重慶文化產業,促使重慶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文化強市、長江上游地區的文化中心。但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難發現融資成為了困擾重慶文化產業順利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為有效解決重慶文化產業發展融資難一問題,構建了"六位一體"的重慶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體系,全力推進重慶文化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重慶文化產業融資現狀方式

在當今世界,文化產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已越來越重要。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還需要有強大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經濟行為和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產業由于“輕資產重創意”的產業特性,以智力型的虛擬資產作為擔保抵押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除了有實力上市的企業外,多數文化企業的發展受制于融資瓶頸。

一、 重慶文化產業發展融資發展狀況

文化企業大多具有以無形資產為主的資產結構輕型化特點,核心資產主要是知識產權、版權和收費權,缺少土地、廠房等能作抵押的不動產。 尤其重慶市文化企業大多屬于中小型企業,據調查,85%的企業存在資金短缺,其中47%左右的企業資金嚴重短缺。融資難主要表現在獲取銀行貸款難,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資金來源除自有資金外,主要依靠極不規范的民間借款或內部集資。此外,盡管重慶的文化企業有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扶持,也組建了文化擔保公司,但是由于專項資金仍面臨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更多的中小企業難以獲益 。不解決融資這一難題,就很難談重慶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據初步統計,僅重慶市“十二五規劃”的十大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就需要投入資金 365億元,推進和實施這些項目不可能還是僅僅依靠傳統的銀行貸款方式。 重慶市文化企業應立足于打造和建立直接為文化產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服務平臺,推動金融資本和文化產業有效對接,以市場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平臺的支持,突破和解決長期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沒有實物抵押,是我市中小文化企業融資難的瓶頸問題。目前,為解決該問題,重慶文化擔保公司創新性開發了以版權、播映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來幫助中小文化企業融資,該模式也開全國先河。針對可抵押的資產不在重慶的企業,重慶文化擔保公司則開創了“委托買賣+公證”新模式。該模式讓企業把他市的資產委托給重慶市擔保機構進行公證買賣,使企業達到擔保條件。

隨著融資平臺的的搭建,2011年9月,重慶市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深度合作,成功完成5年期14 億元中期票據的注冊,并于近期成功發行首期6億元。隨著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和“十二五” 重大項目建設的推進,文化企業對資金需求越來越旺盛。但在當前銀根緊縮的環境下,低成本、大規模地實現14億元的融資十分不易。

二、多渠道融資,突破資金缺乏瓶頸

為有效的解決重慶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構建了一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服務體系,主要通過進行六個方面的平臺建設和探索,包括融資擔保平臺、公益基金平臺、產權交易平臺、票據流貸平臺、投資基金平臺和財務公司平臺,著力構建起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六位一體"的重慶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平臺體系,為重慶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融資擔保平臺

2010年4月,重慶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首期注冊資金1億元,主要承擔對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信用擔保服務,通過開展中小文化企業籌資與信貸的擔保,解決中小文化企業發展中的融資難問題。通過這一文化產業融資擔保平臺的搭建、放大、吸收更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發揮擔保資金杠桿作用,優化文化資源與資產,促進重慶市文化產業大發展。

(二)公益基金平臺

2009年8月,由重慶市政府出資400萬元成立的重慶宣傳文化發展基金會完成登記,為市委宣傳部主管的公益性組織,主要功能一是通過開展廣泛地各種公募資金活動,具體資助并扶持各類優秀文化藝術項目,有效引導和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求;二是通過公平、公開、公正、規范的基金會運作,把社會上有意資助文化發展的分散資金和資源集中整合起來,有效地投入到文化發展中去,在為促進重慶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的同時,有效地幫助資助者實現支持文化發展的良好愿望;三是通過對原創性、創新性、 實驗性文化項目的資助和支持,有力地促進重慶市文化團體和文化新人的成長,吸引更多優秀原創的文化項目向重慶匯集。

(三)產權交易平臺

文化產權交易所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與金融結合的產物。在重慶市成立西部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主要以文化產權、文化版權等交易為核心,結合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勢頭,整合孵化、登記、展示、推介、交易、經紀、信息等在內的各類服務要素,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權交易服務、產權信息服務、投行融資服務、增值服務等相關的服務模式。

(四)票據流貸平臺

重慶市大部分文化企業屬于中小企業,文化企業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這些無形資產,難以評估,導致抵押擔保品缺乏,融資難度大。對這些文化企業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流動資金問題。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出于風險、成本和收益等因素考慮,向中小文化企業、小文化項目貸款困難。因此,要解決以上的問題,票據流貸平臺的搭建必不可少。

通過票據流貸平臺的專業運作,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的貸款風險,使得有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意愿,但又止步于風險的銀行有了一個有效的介入文化產業的途徑;另一方面,使得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或直接從資本市場融資的中小文化企業有了新的融資渠道,能有效緩解中小文化企業、小文化項目的短期資金需求。

(五) 投資基金平臺

目前,我國對產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審批嚴格,但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勢必會有更多的基金投入到文化產業。由重慶市文資公司牽頭成立國有或國有絕對控股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采用商業化運作模式,交由專業機構操作,主要投向出版發行、廣電網絡、影視制作、動漫等文化產業領域,立足培養文化產業的骨干企業和新興文化企業,推動重慶文化產業的跨地區發展和跨行業融合,實現重慶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

(六)財務公司平臺

成立財務公司是文化產業市場發展的必然之路,不僅能提高重慶市國有文化系統的整體融資能力,還能夠通過提供成員單位的存款、貸款、結算、擔保等金融服務,盤活成員單位內部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并且通過財務公司還能更有效地進行國有文化資產的監管,同時提出更好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建議。

三、結 語

近幾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重慶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雖然有亮眼的成績,規模也逐漸擴大。但隨著“十二五”規劃的進行,十大重點項目的推進,資金的需求會是個無底洞。僅僅靠現有的國家政策、融資平臺,也只能暫時緩解一時的資金需求,并不能完全的解決融資難的這個問題。因此,利用重慶的文化資本,不單單盯著國內的融資模式,融資方向向外延伸,繼續挖掘吸收更有力的海外新興融資模式,與國內本土的模式概念相結合。此外,在政策的不斷調整完善,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實施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戰略的配合下,相信“融資難”將不再是重慶文化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參考文獻:

[1]劉慶渝、陳揚等主編.《2011年重慶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1.

[2]舒巧.《重慶文化產業統計分析報告 》.2009.

[3]陳天培.《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基本對策》.2007.12.

篇8

7月22日,《規劃》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后,社會各界紛紛給予好評,并對其推動產業發展的巨大作用寄予厚望。盡管目前《規劃》的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但其內容框架與政策方向已經確定無疑。7月23日,《傳媒》專訪曾參與《規劃》前期研究工作的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齊勇鋒,對《規劃》出臺的背景、意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態勢進行了深入解讀,并對《規劃》的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議。

背景:文化產業崛起的歷史必然

《傳媒》:《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于7月22日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這是繼紡織、輕工等規劃之后的第十一個產業振興規劃,也是建國60年來首個全國性的文化產業專項發展規劃。作為《規劃》前期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人,您認為是哪些因素促成了這份規劃的出臺?

齊勇鋒:文化產業之所以被突出地提出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水平的大幅提升,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了強烈的拉動作用。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文化消費活躍、消費結構提升的階段,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費大幅度躍升、物質消費比重逐步下降的階段。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達3266.8美元,如果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按年均經濟增長8%計算,預計2010年我國人均GDP可達約4000美元,2020年將突破8000美元,提前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水平的大幅提升,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是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笆濉币詠砦覀兙蛷娬{經濟結構調整,但是調整的步伐一直比較緩慢。從我國國情來看,一方面自然資源匱乏,人均資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繼續實行以資源消耗為特征的粗放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我國作為擁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文化資源特別豐富,舉世罕見,發展文化產業的比較優勢和優越條件極為明顯。從經濟結構來看,我國傳統產業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所占比重很大,節能減耗任務艱巨。而文化產業不僅具有消耗物質資源少、環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突出特點,是典型的現代綠色產業,而且與旅游、體育、電信和制造業日益融合發展,具有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因此,依托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比較優勢,發揮文化產業作為綠色產業的特點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可以為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增添新的動力。

三是打造國家軟實力的需要。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得世界各國之間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密切,促使國際競爭日益向以經濟、科技和文化力量為重心的綜合國力和軟實力方面轉移。文化產業具有很強的傳播力、滲透力和影響力,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主要支撐性產業。

四是抵御金融危機的需要。金融危機導致我國實體經濟嚴重下滑,但對文化產業影響較小,電影、演出、動漫游戲、互聯網(主要是電子商務)等領域甚至逆市上揚。因此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擴大內需、拉動就業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中的比較優勢和積極作用,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五是文化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文化產業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去年聯合國貿發會議和教科文組織的《創意經濟報告》顯示,近年來世界創意產業年均增速達8.7%左右,大大高于3%〜5%的世界經濟平均增長水平。我國近幾年來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06年實現增加值5129億元,占GDP的2.45%,2005、2006年分別保持了18%和17%的年增長率,高于GDP增速約6〜8個百分點,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投入不足,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依然薄弱,總量較小、市場主體弱小,條塊分割、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程度不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支持手段落后,文化經營人才缺乏,投融資支持體系嚴重滯后等問題亟待解決。近幾年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具有“體制性松綁”和政策推動的效應,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水平與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經濟發展水平之間仍存在著明顯的落差。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初有關部門開始研究和起草這一規劃,并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后適時推出,以借助金融危機這一有利契機實現文化產業超常規發展。

《傳媒》:《規劃》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后,立刻引發了媒體熱議,業內外人士紛紛對給予好評,認為《規劃》出臺對文化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您如何看待《規劃》對包括傳媒業在內的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齊勇鋒:《規劃》的出臺意味著國家開始真正把文化產業當成國民經濟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來推動,這是《規劃》的重大意義所在。這一點突出表現在《規劃》提出的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上,即“振興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堅持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與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擴大產業規模,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边@是真正把文化當作一個產業來辦,也真正體現了文化產業的特點。

以《規劃》為起點,我相信文化產業超常規發展的機遇期已經到來。我們可以回溯一下,從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以來,到“十六大”提出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期間出臺《“十一五”時期國家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再到“十七大”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特別是“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發展文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經過這一系列過程,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實現了一個良好的起步。在此基礎上制定《規劃》,真正把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來推動,可以說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梢灶A計,未來10年,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會進一步加快,真正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5%以上,從長遠看可以占到10%以上。

解讀:《規劃》引發產業發展新態勢

《傳媒》:正如您所言,《規劃》將文化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性產業的高度予以重點扶持,那么在這一新形勢下,文化產業發展將會呈現哪些新亮點、新態勢?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創新發展思路?

齊勇鋒:概括起來有八個方面。一是創新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動力?!兑巹潯访鞔_提出“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并把“文化創意”作為發展重點,這意味著我們將創新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使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要靠創新提高文化資源轉化能力,靠創新發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重點產業”,帶動整個文化產業實現超常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兑巹潯分羞€特別提到要大力培養文化產業人才。創新靠什么?靠人才,必須加快改革,釋放人的發展活力。

二是將進一步開放文化市場。近幾年來,我國文化市場在很多方面已經開放,但就社會資本的期望值而言,市場開放度仍然不夠,尤其是傳媒業,在社會資本已經事實上廣泛進入的出版、報刊、廣播電視領域,政策上仍然存在諸多限制。《規劃》稱,要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這就意味著我們將一改過去主要靠國有資本投入來發展文化產業的局面,換句話說就是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真正把它作為一個產業來辦,尊重經濟規律,用市場的手段去發展文化產業,讓全社會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實現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允許進入文化產業的部分)幾方力量的充分融合發展。所以規劃實施后,文化市場將會進一步有序開放。我預計今后在這方面會有新的突破,特別是科技類、財經類、時尚類、教輔類等非新聞類的報紙、網絡媒體、廣電媒體會逐步向民營資本和外資開放。

三是今后幾年將出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的,一批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甚至跨國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混合經濟結構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將脫穎而出,成為我國文化市場上的戰略投資者和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的航母。從而打破我國文化市場“條塊分割”的老大難問題,解決市場主體弱小,產業鏈不完整、資源碎片化、集約化經營程度低等問題,為我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移動多媒體、網絡廣播影視、手機廣播電視、數字化出版等新興文化業態迎來大發展的契機。縱觀我國文化產業可以發現,我們傳統文化產業與國際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新興文化產業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而且我國文化市場規模巨大,潛力無限,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市場,手機擁有量、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有足夠的消費空間支撐新興業態跨躍式發展。因此,以新興業態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換代,進而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發展是今后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與國際接軌,最終趕超發達國家的重要途徑。

五是文化產業投融資特別是上市融資將出現新的。有人認為文化產業是我國最后一個暴利行業。這一說法不見得準確,但文化產業的良好前景的確不斷吸引著民營資本和產業資本的眼球。隨著投資準入門檻的逐步降低,一個新的文化投融資必將來臨,并且與資本市場緊密結合,從而利用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平臺和結構調整功能,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和結構優化。

六是文化娛樂消費將成為新的市場熱點?!兑巹潯诽貏e提到要擴大文化消費,這不僅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擴大內需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內需外需嚴重不均衡,特別是在外需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必須大力擴大內需。拉動內需要形成新的消費熱點。一方面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人的精神消費,有其審美偏好的特點,需要輿論引導。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以供給創造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今年春節前后,電影市場的火暴已初步顯現文化消費熱點的曙光。

七是包括少數民族地區在內的區域文化產業將形成亮點紛呈的多元化發展模式。我認為在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我們不必再遵循過去經濟發展的梯度模式,即先發展東部再發展中部最后發展西部。現在各方面條件與改革開放初期不同,我們已經實現了全方位開放,“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東北振興”的區域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加之發展文化產業主要靠制度創新,所以應該解放思想,實行“東中西多點并舉”的發展方針,每個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區域特色的發展模式。在這方面,湖南娛樂業、云南旅游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示。

八是我國文化產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步伐將大大加快,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提升文化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我們要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緊密結合,抓住當前國外一些傳媒集團陷入困境、資產價格大幅縮水的有利時機,有選擇地收購兼并美國好萊塢等有關電影、動漫資產和策劃創意、制作發行人才以及全球營銷網絡,以盡快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

落實:亟待具體配套政策

《傳媒》:國內文化產業目前處于高速增長的前夜,市場空間和市場潛力巨大。目前,《規劃》雖然還只是原則性的框架,但已經讓業界看到了積極的信號,也更加期待之后的細則在文化產業的開放尺度、投資空間等方面做出更積極的安排。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齊勇鋒:將文化產業提升到現代服務業的核心產業和國家戰略性產業的高度予以重點扶持,我認為第一,要加大投資力度,建議將文化產業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和國家綜合經濟部門的年度投資計劃。為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建議配套政策中從國家拉動內需的總投資4萬億元中拿出1%的份額,即不少于400億元給予重點扶持,在3年內重點投向以下文化產業領域:有利于拉動文化消費需求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文化節慶活動、有利于增加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國有文化產業集團、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產業公共平臺建設,以及有利于增加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重點文化貿易項目和公共平臺建設。要把國家投入和社會資本投入結合起來,以國家投入作為引導性資金,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化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要把文化體制改革、提高市場集中度和擴大市場準入結合起來,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激發活力;要把滿足人民文化消費需求與滿足其他產業部門的生產需求結合起來,推動國民經濟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要把應對金融危機的短期措施和長遠規劃結合起來,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實行靈活多樣的擴大文化消費需求政策。如發放“文化消費券”,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文化消費的品種和服務;支持和推動大型會展和文化節慶活動。對于拉動內需作用明顯的大型會展、文化節慶,政府給予部分資助和獎勵。

第三,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的公共平臺。建議規劃和實施“影劇院倍增計劃”,3年內使我國電影院、劇場的數量增加一倍,電影銀幕數量從4000個增加到8000個,規劃和實施“小劇場扶持計劃”,在中心城市建設10000個小劇場;通過兼并、合資、合作、加盟、委托經營等方式,建立覆蓋全國的演出院線,面向市場配置演出資源,指導文藝創作、生產和演出。

第四,加強文化內容建設,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建議整合文化系統相關資源,組建文化節目(數字)制作公司,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規劃和實施“國家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計劃”,將有關數字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分散的數字內容項目加以整合,統一規格,推廣使用,提高文化科技水平。

第五,調整、改造和提升文化產業園區、示范區,促其健康發展。建議制定《國家文化產業園區管理辦法》,在全國規劃設立20―30個具有產業示范作用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改造、整頓并提升原有文化產業集聚園、創意產業園、傳媒基地和動漫基地等,將其建設成為產業集聚度高,具有制度創新、示范和孵化功能的新型文化產業園區;比照國家建設高科技園區的政策和管理辦法,對入園企業給予同等政策優惠,形成文化產業孵化、創新、示范基地,發揮內容創作、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產業化試驗和市場推廣的積極作用。

第六,完善優惠扶持政策,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建議比照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優惠政策,制定《文化(創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嚴格界定文化(創意)企業,經認定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文化(創意)企業,享受與高新技術企業一樣的各類稅收、財政補貼、融資、土地等政策優惠、扶持政策和獎勵政策,以鼓勵文化創新,支持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對娛樂業消費稅(20%)偏高的問題,建議減按5%征收。為鼓勵和支持文化創業、拉動就業,建議進一步降低文化企業注冊登記門檻。

第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出版產業園區,開展民營出版企業通過整合資源、股份制改造和集中發放書號的試點,推動民營出版企業與國有出版社之間的融合發展。

第八,利用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抓住創業板已經設立的機會,在3年內規劃和推動100家左右具備條件的的各類文化創意企業、傳媒企業上市融資,實現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框架內容

指導思想:振興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堅持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與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擴大產業規模,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篇9

一、突出優勢產業,明確發展定位

一是要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突出優勢產業的培育和壯大,精心編制高新技術產業和重點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詳細制定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二是要有選擇性的確定產業主攻方向,均衡用力,避免全面開花。三是注重示范帶動作用,每年要組織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研發、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項目,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集中財力、物力重點支持具有帶動示范作用的產業發展,避免“撒胡椒面”現象,確保最大限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二、強化宣傳引導,重樹高企地位

一是要組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宣傳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政策,提升企業屆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認識,引導企業走高新技術發展道路。二是通過開辦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培訓班等形式,邀請專家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的培訓力度,供企業學習借鑒,使企業懂得申報要點和復審程序,避免企業盲目申報。三是稅務部門要進一步扭轉思想,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也是西部重點鼓勵類發展產業,因此要簡化享受優惠政策的審批手續,取消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代替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改為只要是高新技術企業就可以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政策促進西部發展特別是促進西部企業轉型發展的政策效應才會更加明顯。

三、盤活優化存量,引進培育增量

一是要通過招商引進一批。圍繞優勢產業,瞄準國內外知名企業,重點引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落戶西部發展,打好軍民融合、科技城等金字招牌,轉移嫁接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大、市場前景好的產業。二是通過培育壯大一批。遴選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具有發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業,通過政策、項目、資金等要素集成支持,加大企業孵化與培育力度,形成一批掌控核心技術、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力強的企業群體,實現規模的擴張。三是通過改造提升一批。堅持引進高新技術和開發先進適用技術并舉,促進產品開發,提升產品附加值,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傳統產業技術水平。

四、加強園區建設,提升承載能力

一是推動園區轉型發展。各園區結合優勢產業打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主陣地,構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平臺。重點要推動園區增長方式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特別是要將國家級的園區建成自主創新基地。二是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向園區集聚。鼓勵創新能力強、產業發展前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到產業園區集聚集群發展。同時注意統籌發展,避免各園區惡性競爭。三是提升園區發展環境。完善集中簡約、靈活高效、親商務實的園區管理體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完善項目快速落地服務流程,不斷提升園區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能力。四是加快培育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生物醫藥、資源與環境、高技術服務業為重點領域,以園區為主要承接地,以孵化平臺為有效載體,培育發展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通過政策扶持、項目資助、金融服務等手段促進初創型企業做大做強,逐步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五、搭建創新平臺,促進成果轉化

篇10

1銀行信貸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文化市場管理的逐步放開,一大批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起來,銀行信貸為文化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別是2009年國家九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出臺以后,國內商業銀行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正在逐漸加大。

一是通過銀行與政府合作,打通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通道。近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積極采取包括融資扶持、設立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等在內的各種措施扶持文化產業發展。銀行通過與各級政府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憑借政府平臺引入政策支持,進行宏觀布局,攜手搭建各類文化企業融資服務網絡。2008年,中國銀行與文化部簽署的《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采取“文化部組織推薦、中國銀行獨立審貸”的合作方式,中行已為多個文化部推薦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項目涉及文化園區、工藝品制造、動漫游戲等多個領域。2009年9月,國家開發銀行與上海市簽訂了《推進上海市文化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將在5年內為上海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300億元融資規模。2010年10月,工商銀行湖北分行、中國銀行湖北分行與湖北省文改辦簽署協議,為湖北文化企業提供220億元的授信額度。銀行業通過與各級政府的合作,不僅為文化產業提供了貸款融資,還結合各地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嘗試在推動重點文化企業整合并購、上市、“走出去”和開發多元化金融產品等更高層面進行深度合作,探索銀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二是初步嘗試創新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方式。針對一些文化企業沒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擔保,只擁有版權等知識產權類的無形資產的實際,部分銀行逐步開展了以版權質押為核心、輔助專業擔保方式向文化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創新了文化金融服務產品。如北京銀行從2007年以來,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的中小型企業,推出了“創意貸”文化創意升級系列產品,積極研發集聚區商圈貸款、集聚區內文化創意組合聯保貸款等新產品;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則面向政府重點支持的影視、出版、演藝、藝術品經營、動漫與網游六大類型文化企業,開展專門用于文化企業的文化創意產業版權擔保貸款,貸款資金服務于融資項目的創作、制作、生產、銷售、推廣、衍生品開發等整個經營過程。同時,一些銀行還積極探索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嘗試信貸、債券、基金、保險、信托等多種工具相融合的金融產品,做好文化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方式對接。一些商業銀行還加強對文化產業的行業細分,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如中國銀行將文化產業分為文化創意、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動漫游戲、文藝演出等若干子行業,對于不同子行業的市場化程度、產業集中度、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不同領域文化企業的經營特點也存在較大差異的現實,有針對性地為文化企業提供具有良好適用性的金融產品。

2商業銀行信貸服務文化企業融資的主要障礙

盡管商業銀行為文化企業融資提供了較大的支持,一些銀行已開始逐步摸索專門為文化企業開展信貸服務的新途徑,但實際的信貸支持力度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障礙如下:

2.1銀企信息不對稱

由于銀行和企業雙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完全相同,企業作為擁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在締約過程中將處于有利位置。出于機會主義的動機,貸款企業可能利用這種信息優勢損害銀行利益,從而為自身謀求額外利益。文化企業作為新興產業,銀行往往缺乏對文化產業的系統性研究。銀行在貸款前,可能會面臨貸款文化企業隱瞞重要信息,這一情況,銀行缺乏了解貸款申請企業風險狀況的充分信息,如果銀行在基礎利率上增添“風險補償費”,風險較大的借款企業可能愿意接受貸款,風險較低的借款企業往往放棄借款申請,致使逆向選擇產生。出于上述原因,商業銀行在對文化企業開展信貸業務時,一般將采取謹慎原則。

2.2信貸配給制度

信貸配給是指貸款人對于信貸風險與利潤的考查,不完全依靠利率機制,往往還附加各種貸款條件,通過配給的方式來進行信貸交易。斯蒂格利茨和韋茲(Stiglitz&Weiss)指出,由于信貸市場上借款人在項目的風險收益水平及資金實際使用方面掌握著比銀行更多的信息,如果貸款利率的上升,則將促使信貸資產風險增加和配置效率惡化,因此,銀行應采用非價格手段,即信貸配給來配給資金,以實現銀行利潤最大化。目前,我國的銀行信貸市場實行的是實質上的信貸配給制,在實施存、貸利率國家嚴格管理的同時,信貸主體開始追求自己效益的最大化。對于一些其技術和效益處于領先地位,企業發展步入成熟期的企業在信貸融資過程中,會得到銀行優先考慮和扶持;而像文化產業領域的一些企業,由于多數仍處于企業發展的起步階段,發展前景不明朗,從銀行或等信貸融資的仍然存在很大難度。

2.3文化企業的市場價值難以準確評估

人民銀行制定的貸款通則要求,商業銀行在對企業開展貸款業務時,必須用企業的有形資產或金融資產進行抵押。許多文化企業特別是出于起步階段的中小型文化企業自身資產規模較小,且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資產更加有限,這對文化企業的信貸融資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與此同時,文化企業所擁有的大量文化創意和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則面臨市場價值難以準確評估的難題。這些因素使得文化企業的市場價值評估難度加大,盡管少數銀行對于文化企業的無形資產抵押開始了初步探索,但大多數銀行仍然缺乏權威的方法和體系,對文化企業惜貸也是無奈之舉。此外,商業銀行還存在缺乏對文化產業的系統規劃、與文化企業合作方式單一等問題,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針對文化產業信貸進行系統思考和統籌規劃。

3創新銀行信貸服務文化企業融資的路徑選擇

通過對影響文化企業信貸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分析,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現就創新銀行信貸服務文化產業的融資提出如下建議:

3.1創新文化企業信貸評級制度商業銀行在確定內部評級要素,設計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模型和計分標準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文化企業的特點,針對性地為文化創意產業開發特有的授信風險評價工具,建立高效的貸款審批模式。對文化企業融資項目進行分類,通過專業化的授信工具解決項目風險評價、項目價值評價以及版權價值評價等文化融資項目信貸準入問題。在貸前階段,深入考察文化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及項目主創團隊等產品價值要素,組織包括項目風險評價、項目價值評價、版權價值評價等內容的融資項目評價,從專業角度估測出項目的風險程度和市場價值;在貸后階段,銀行信貸人員與擔保公司專業人員密切配合,進行融資項目監理,對文化創意企業的項目進度、預算執行等情況重點監控,并形成定期項目監理報告,同時采取嚴密的融資項目資金監控措施。同時,建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考評體系,將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和積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形成正向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