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碩士的研究方向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碩士的研究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程碩士;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育改革
作者簡介:單甘霖(1962-),男,江蘇如東人,軍械工程學院二系,教授;趙誠(1982-),男,河北寧晉人,軍械工程學院二系,助教。(河北
石家莊?050003)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5-0047-02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我國研究生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設置適應了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適應了在崗人員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的需要。工程碩士與工學碩士相比,它們雖然處于同一層次,但由于其生源的顯著差異,其培養目標、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培養模式等均有較大不同。要使工程碩士成為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才,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貫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制訂一套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模式。
為了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規范培養模式和培養流程、明確評估辦法等,2005年7月召開了第二屆全國工程領域教育協作組組長全體會議,提出“建立規范化的工程碩士學位標準”的設想,并選擇了控制工程等五個領域,以課題研究的形式,率先開展工作。2007年全國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教育協作組頒布了“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標準(試行)”,對我院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指導性作用。考慮我院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主要是面向部隊、基地等情況,在對“專業學位標準實施細則”修訂中,培養方案在符合學科內涵的基礎上,要兼顧生源單位需求,在研究方向的確定、課程設置等方面突出應用性、針對性,切實使培養的工程碩士在相應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以武器控制系統為中心確定培養方案的主要研究方向
現代兵器裝備的特點是精確化、遠程化、智能化,以導彈、無人機、指揮系統等為代表的武器裝備更突出了這一特點,這些特點的基礎之一是自動化技術。根據我院生源主要分別來自武器裝備論證、武器裝備試驗、軍代表、部隊技術保障、部隊裝備管理單位等崗位特點,依托控制工程領域培養工程碩士,應該以武器裝備為大背景,在控制工程學科內涵的基礎上緊緊以武器控制系統為中心,來確定相應的研究方向,因此我院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研究方向確定的基本思路是:涵蓋我軍武器控制系統分析論證、試驗優化與質量監控、武器控制系統性能測試與故障診斷、武器控制系統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為軍代表系統、武器裝備試驗基地、部隊修理所、部隊裝備管理等單位培養具有我軍特色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具體如下:
1.武器控制系統分析論證、試驗優化與質量監控
該方向以提高復雜武器控制系統綜合戰術技術性能為目標,以數學、力學、控制理論、系統科學、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研究武器控制系統分析論證、試驗優化與質量監控的方法。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火控、指控、無人機和導彈等復雜武器控制系統分析論證、試驗優化與質量監控的方法及武器系統作戰效能評估等。
2.武器控制系統性能測試與故障診斷
該方向以提高武器系統技術保障人員的裝備保障能力、試驗技術人員的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以自動測試技術、故障診斷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為基礎,研究武器系統的性能檢測、故障診斷的技術與方法及靶場試驗中技術保障的關鍵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新標準測試總線的應用、測試系統模塊化設計、武器系統運行狀態監測與診斷、測試診斷設備研制等。
3.武器系統信息化管理
該方向以提高各級裝備保障管理人員的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為目標,以人工智能、裝備保障理論、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為基礎,研究裝備保障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和系統。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制訂適合裝備保障信息化管理的標準體系,研究建立統一的適合裝備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數據交換代碼,基于裝備的狀態信息、故障信息、維修信息等進行研究裝備保障領域的全程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
二、以適應培養方向要求為出發點確定適宜的課程體系
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于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更新不斷加快,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礎,才能自如地實現向新領域的轉變,才具有可靠的應變能力的堅實后勁;只有在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知識、事例和經驗,才能運用它們來進行創造性思維。課程設置在整個課程教學工作中起著基石性和原本性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課程設置才有可能使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才有可能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考慮到工程碩士的培養模式是“進校不離崗”,邊工作邊學習,在職攻讀學位的特點,在課程學習上,我院采取的是“兩階段”學習方式,即第一階段主要學習公共和領域必修課程,在學院集中學習;第二階段主要學習選修課,采取先寄發教材供學員自學,再到學院集中輔導兩次,每次為期兩周,最后集中進行考試。因此課程設置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安排,另一方面更要考慮所設置課程應與各培養方向相適宜。對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說,應具備以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原理為核心的知識結構。同時,還要具備基于與數學方法、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各種傳感器和執行器等相結合的、針對具體應用方向的知識面。這些知識結構、知識面要通過一類課程群的設置來落實。由于培養時間、教學時數的限制,課程的門數設置受到了約束,這樣就要求對課程的選擇必須反復斟酌,切實使選擇的課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進行后續的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我院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包含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適用各個研究方向的必修課,包括公共必修課和領域必修課。公共必修課主要包含自然辯證法、英語、數理統計、科技信息檢索。領域必修課主要有線性系統理論、計算機控制系統、自動測試系統。另一部分是為不同研究方向設置的選修課。選修課設置的基本思想是在保證對一個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而言,至少應掌握一個課程群的知識要求的基礎上,引入專題講座形式來開闊學生視野,增大學生知識面。根據學科培養方案設置的三個研究方向,結合部隊崗位需求,我們按優化、控制類課程群、控制系統故障檢測與診斷課程群、信息傳輸與處理類課程群的要求設置領域專業技術類選修課課程。
具體地講,為三個研究方向設置的選修課程分別是:
為武器控制系統分析論證、試驗優化與質量監控研究方向設置了優化、控制類為主的課程,包含軍事運籌分析、系統決策與建模、智能控制、人工神經網絡、防空武器系統效能分析以及專題講座。
為武器控制系統性能測試與故障診斷研究方向設置了故障檢測與診斷為中心的課程,包含測試與接口技術、軍用電子系統測試、電子系統故障診斷、故障分析與預測、人工智能原理以及專題講座。
為武器系統信息化管理研究方向設置了信息傳輸與處理為中心的課程,包含數字信號處理、戰術互聯網及其應用、圖像工程、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原理以及專題講座。
三、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武器控制系統性能不斷的提高,武器裝備涉及高新技術的增多,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標準實施細則也需要進行相應的修訂,在這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培養方案的修訂,特別是涉及的研究方向和課程設置。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其應該是動態的、開放性的,以適應工程碩士培養單位崗位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計算機;全日制專業學位;課程體系設置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8-0000-02
我國自1990年設置研究生專業學位以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發展,2008年之前攻讀專業學位的研究生主要是以非全日制形式攻讀的在職人員。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教育部下達《教育部關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工作的通知》,至此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該通知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政策保障的同時也為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提供了新的機遇。計算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體系設置直接關系到未來人才能否滿足企業的職業需求。由于全日制計算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近年來才開始實行,所以其課程體系設置仍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努力。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區別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屬同一層次的不同類型。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學位類型。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以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簡稱為專碩,學術型研究生簡稱為學碩。
專碩與學碩是我國教育的兩個方面。前者注重實踐與應用,其目的是培養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后者強調理論與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
二、當前國內計算機專碩課程體系設置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國內計算機專碩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照搬學術教學模式。目前絕大多數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學院老師對我國全日制專碩教育還存在不滿意的地方。在部分高校老師和學生看來,計算機全日制專業碩士課程體系設置只是“穿新鞋走老路”,這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專碩培養經驗,仍然以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來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兩者的課程體系設置大致相同,而達不到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的要求。
在學生看來,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認為有些高校的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是一樣的導師,選修課程基本上也是一樣,兩者幾乎沒有差別,雖然專碩開設了比較注重實踐的課程,但仍由學校老師負責講授。
學術型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主要培養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專業型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主要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不同的培養目標決定其培養模式的不同,如若兩者上課方式及師資并無太大差異,勢必會影響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
2.教學模式單一。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授課形式主要是傳統的課堂授課。這種教育方式使得老師成為傳授知識的主動者,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大大削弱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老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思維跟著老師轉動,課堂上缺少互動的環節,老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是否理解所講內容,只能通過最后的考試成績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
3.選修課程所占比例較少。學位課的使命,是碩士生在本門學科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專門知識。必修課體現課程的基礎性均衡性,而選修課則突出了課程的選擇性,它將“適應學生的需求”擺選修課內容設置的首要地位,以學生的需求與個性化發展為中心。選修課的設置要基于學生未來不同發展方向的實際需要,以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為最終目的。
在我國大多數計算機專碩課程體系中,學位課和必修課在全部課程中占據了80%以上的比例。在學位課和必修課中,有些課程與學生本人研究方向不大。在學生獲得基本專業知識的同時,與學生未來發展相關的課程少之又少。這說明選修課所占比例少,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4.實踐課程少,實踐基地不足。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標準,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主線,更加重視實踐和應用,讓學生多進行實踐操作,增強其專業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雖然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中,已經建立了校外實踐基地,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條件,但是,相比于不斷擴大大的招生規模,這些實踐基地數量己不能滿足需要。因此,應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實踐基地。
5.新興學科少。雖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在我國的發展正在步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但是目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的實力與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北美大學的研究生課程建設與新興學科的研究發展幾乎是同步的。國內計算機專碩在課程設置上滯后于計算機學科中新領域的發展。與北美大學計算機學科研究生課程設置相比,對傳統的計算機科學的課程,國內大學都設置得比較完善,而相對一些較新的課程,國內大學開設的就少一些,這在一個側面上反映了國內與北美的大學之間的差距。
(二)對策分析
1.實行專碩課程體系改革。由于專碩某些課程與學術型合堂開課,導致專業學位課程與學術型課程在課堂要求、教學內容等方面雷同,無法體現專業學位教育的培養特點,所以在某些應用性課程上,專碩課程需單獨開課。尤其需要增加實踐課程,應鼓勵相關學院積極尋求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實踐基地。
我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主要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這幾個模塊。其中學位課包括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學位課這里不做分析,其中學校核心課程要每學期都開設,并要求學生必修。在選修課方面,應該逐年增加選修課比例,使學生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促使學生選修課程與其培養方向一致。
2.積極拓展非課堂教學環節。非課堂講授式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達國家的非課堂授課比例遠比我國高出很多。這說明非課堂授課方式已經成為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應通過加強非課堂講授式教學方法,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并且具有靈活多樣,內容豐富,不斷更新,要求嚴格,注重效果等特點。在課堂實施上,應逐漸增加講座與研討,閱讀與研究等非課堂比例。某些發達國家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研討課教學,并且研討課比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研討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增強啟發性,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參與學術交流創造了機會。通過加強研討課教學,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種做法同樣也值得我們借鑒。
3.逐年增加選修課比例。在計算機專碩培養方法上,發達國家遠比我國有經驗,通過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來思考我國計算機課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發達國家高校計算機課程中,選修課占總課程的50%以上,學分構成中選修課比例也較高。這樣一來,學生不必按某一固定模式塑造自己,在學業上享有最大限度的自與主動權,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的發揮。
我國計算機課程設置應向選修化方向發展,高校應普遍開設靈活、廣泛的選修課,并應逐步增加選修課比重。如此多的選修課為研究生充分提供了自主性研究空間。研究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志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其他有利條件進行有選擇的學習,有利于擴大知識面,發展所長。導師可以根據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不斷提高育人的質量。
4.增設實踐性課程,大力建設實踐基地。我們認為應該大力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各門課程都要盡可能布置大的project,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對理論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另外,國外的考試是比較靈活的,而把實際動手等內容也作為考核的一部分。
通過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機制,著重建立校企互惠雙贏機制、解決研究生在專業實踐基地中的管理、安全、生活保障等問題,解除企業接納學生實踐的后顧之憂。同時鼓勵相關學院積極尋求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實踐基地。
5.適當開設新興學科。國內多數大學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相比,計算機學科研究生課程設置的覆蓋專業面相對來說還不夠寬,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北美大學開設的“不精確信息推理與決策”、“計算機圖形的幾何表示”,雖然與這兩方面相關的研究國內也在開展,但將它們單獨設課的學校還不多。
國內大學有必要開設一些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課程,設置一些計算機技術新成就的課程,可以大大豐富學生關于本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激發其科研興趣,提高研究生的專業敏感性。
三、結束語
計算機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培養模式的完善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各高校有必要根據計算機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并結合畢業生在IT企業工作的情況加以總結,不斷探索其教育規律,以IT企業的需要為導向,更新人才培養觀念,科學設置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和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IT企業的發展輸送大量的高級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常寶英.關于全日制計算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27):7639-7640
[2]徐巍華.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設計與職業資格認證的對接[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0):287-314
[3]喬益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探索[J].科技信息,2010(13):157
[4]俞繼仙,蘇玉亮,肖立山.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石油教育,2011(6):62-64
篇3
“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從2005年設立至今,已評選了三屆。該獎項已經成為祖國關愛自費留學生的知名品牌,受到國內外權威媒體和有關人士的普遍關注和廣泛贊譽。
廣大自費留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為了進一步加強他們與祖國的聯系,弘揚優秀自費留學人員奮力拼搏的精神,本刊從2006年第1期開始,向廣大讀者介紹部分獲獎者。同時近期我們又開辟了“我的自費留學經歷”專題,真誠歡迎更多的自費留學生將你們留學中的酸甜苦辣與心得寫給我們。
本欄目聯系電話:010-62257722轉208
傳真:010-62252501
電子信箱:baiyu48@sina.com
葉海濤,2003年獲獎者,留學英國。現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納米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與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 plc)合作共同研發飛機引擎內部的高溫功率放大器。1998年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畢業,曾獲得“好來西”企業獎學金、首屆美國聯合科技公司(UTC)容閎科技教育獎。200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碩士畢業,獲新加坡Tan Chin Tuan國際交流獎學金及李氏基金(Lee Foundation)。2004年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畢業,主要專業方向為金剛石由子學及納米器件2004~2005年被聘為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國際研究員,從事單晶金剛石場效應管的研發。現已發表國際期刊論文20多篇及國際會議論文40多篇,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做大會專題報告。在攻讀博士期間,連續三年榮獲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頒發的海外研究生獎學金(ORS)、英國EPSRC獎學金和香港王寬成獎學金(KCWong),并被吸收為英國材料學會(IOM3)(2000年)、英國物理學會(10P)(2001年)及英國電子工程師學會(IEE)的會員,(2003年、2006)年當選為旅英中國工程師協會的理事,并應邀成為以色列國家科學基金委的特約評審人。
而立之年的葉海濤表示:“一定不會辜負祖國的期望,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心系祖國,愿為祖國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謝向華,2004年獲獎者,留學英國。2000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1年9月赴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學位,一年后順利完成“高級計算科學”課程,并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11月開始在布里斯托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媒體計算科研小組攻讀博士學位,同時擔任“研究助理”一職從事科研工作。2006年3月通過博士論文答辯。自2006年2月起,在布里斯托爾大學計算機系做博士后,從事一項由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資助的旨在開發幫助盲人和視力嚴重損傷的病人與外界交互的計算機認知系統的研究項目(CASBliP)。其研究主要為立體計算機視覺系統,動態曲線分割模型,計算機材質分析,自動缺陷識別和醫學圖像。他在計算機視覺與圖形處理領域的國際性刊物和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上以第一作者發表了10多篇論文。2004年,應美國瑪柯尼醫療系統(Marconi Medical System,Inc.)蘇里博士的邀請,在《醫學圖像分析手冊高級圖形分割與圖像注冊模型》一書中撰寫章節――“區域支持的幾何彩色動態曲線分割模型”。謝向華現參與《材質分析手冊》一書的編撰工作,該書將于2007年出版。2006年初,他與默曼迪博士的PRINS研究方案得到了英國Levelhulm研究基金會為期兩年的資助。他現擔任多個國際性學術期刊的評委,并是英國“醫學圖像分析與認知”年會等多個國際性學術協會的會員。謝向華認為,獲得“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是祖國對自己在海外多年努力學習的莫大鼓勵與肯定,同時也讓所有海外的莘莘學子看到祖國對于他們的重視與厚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他將繼續努力學習尖端技術,為祖國將來的科技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姚小軍,2004年獲獎者,留學法國,研究方向為化學信息學。1994年就讀于蘭州大學化學系,2002年1月獲“促進科學技術研究中法協會信息科學獎學金”資助,作為蘭州大學與巴黎第七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生,赴法國留學,師從法國巴黎第七大學ITODYS研究所化學信息學和分子模型實驗室主任范波濤教授和蘭州大學胡之德教授。在范教授和胡教授的共同指導下,主要開展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研究:(1)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在QSAR/QSPR中的應用;(2)計算機輔助分子設計。他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了30余篇論文并被多次引用,所做的工作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介紹,得到了同行的廣泛好評。留學法國期間,曾獲得2002年“法國華人青年企業家協會”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優秀中國留學人員獎”和2004年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以及2005年“促進科學技術研究中法協會信息科學獎”。2004年12月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學位后,姚小軍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懷著對母校的深厚感情,決定回到蘭州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母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獲獎后,他深深地感謝國家對海外留學生的關心和支持。他表示將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更好地報效國家。
篇4
然而,金融其本身和商科有著本質的區別。商科(Business)是一個很寬泛的專業,它包含很多專業,其中包括:金融(Finance)、市場(Marketing)、管理(Management)、會計(Accounting)、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運營(Operation)。
金融(Finance)的研究方向包括投資、金融工具定價及研究、金融市場、財務研究、銀行、數學統計研究。
金融專業相對比較嚴謹一些,作為一門已經發展有幾十年且作為經濟衍生實務性的專業,其設置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一系列傳統及衍生金融工具。對于資本市場及國際貨幣、銀行等的事務性操作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細心的學生會發現金融專業要求申請者對于經濟學基礎和數學要有一定的理解,并可以以致其用的運用到金融學科當中。一般學生畢業后面向的求職公司主要為投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工具系列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
金融最早源起于經濟學,屬于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但后來,隨著金融學的發展,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西方金融學宏觀上分為公司財務和投資學兩個方向。
隨著時間的發展,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邊,金融學里面又出現了交叉學科,特別典型的就是金融工程學(Financial Engineering)。從金融學的發展來講,漸漸偏向計算機化、數學化、工程化,所以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金融工程特別像精算。金融工程是一門綜合了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其課程通常由大學的商學院、數學系和工程學院聯合授課,其課程由于集中于金融領域,所以深度遠遠超過MBA金融方面的課程,通常包括股票市場分析、投資組合分析、期貨和期權、資產定價、資本預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其全部課程均圍繞金融學的應用展開,具有實用性很強的特點,最適合那些立志于從事金融工作的年輕人。
從就業的角度來講,金融和金融工程專業的就業單位可以在各大投資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各種監管部門。證券交易所、期權交易所、基金、保險公司及風險投資機構。一般來說,在美國,數據和數據分析的工作相對比較容易找。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金融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相對其他專業來說要好找工作,而普通的金融專業其實并不很容易就業。因為會計是一個比較具有專業性技能的專業,而金融工程和金融分析是說比會計更加專業化的一個學科,而金融學本身的專業性相對要弱過會計學,所以從就業的角度,金融工程或金融分析相關的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會計,第三位才是金融。
美國大學一般在金融專業設三個相關的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簡稱MSF),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簡稱MFE)以及MBA下的金融方向。MBA下的金融方向偏管理,美國綜合排名前50的大學除了個別大學不設商學院,其他大學在商學院下都會開設MBA專業,而能夠單獨開設金融碩士或金融工程碩士的學校并不多,而通常MBA需要申請人有相關的工作經驗。
美國常春藤院校本科幾乎沒有金融專業,主要原因是美國教育在本科強調文理教育,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本科階段應該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具備批量性思維的能力,而金融專業屬于應用性專業。 而在碩士階段,美國是全世界金融教育最發達的國家,有特別好的學校。著名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越來越多的美國金融碩士教育走向了交叉的學科,像康奈爾大學、羅切斯特大W等。衡量一個學校,金融教育是不是好的主要標準,在于它有沒有金融工程專業,實際上金融工程專業代表了整個金融教育的整體水平。從金融學碩士的角度來講,一種是MBA中的金融或者金融工程方向;第二個類別就是金融碩士;第三個是金融工程、金融數學、金融分析的碩士。最后一類主要是金融相關的博士。
美國的金融碩士課程根據錄取難度將學校分成三類,像剛才講的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金融和金融工程的專業的申請難度是排在第一的。同樣錄取難度高的還有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范德堡大學、弗吉尼亞大學、羅切斯特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波士頓學院、凱斯西儲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等。
加拿大的教育體系和美國類似,綜合性大學大部分有金融本科專業,和美國相比,加拿大名校的錄取要求要比美國低,也不需要提供SAT1、SAT2的成績。其實學生可以選擇在加拿大讀本科,然后去美國讀金融工程。加拿大的碩士跟本科差別很大。加拿大的金融和金融相關專業相對比較少而且申請難度大。比方說薩省大學的MSF、約克大學的MFE、西安大略大學或滑鐵盧大學的MFE等。
英國的本科中基本會計和金融一起學。對于英國來講,商科領域里面,會計和金融也是最難申請的。如果想去英國讀本科,中國高中畢業生基本都要讀大學預科的。英國絕大部分金融碩士叫做Master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英國的金融工程也比較發達,如果攻讀金融或者金融工程專業,英國也有十分不錯的學校選擇,例如倫敦大學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伯明翰大學、雷丁大學、埃塞克斯大學。
篇5
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簡稱IE)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科學,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為導向,采用系統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的方法,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創新和決策等工作,使之成為更有效、更合理的綜合優化系統,并對系統的運行及效果進行鑒定、預測和評價。
IE在19世紀末起源于美國,并在歐洲、日本等國家得到迅速應用和發展。到了二戰期間,美國多數大學的工學院都已經相繼成立了正系,并開始招收IE碩士生,到1990年美國已有150所大學的工學院設有IE系,其中92所可以招收碩士生。1992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首批設立IE專業,1993年正式招收IE專業本科生,目前,我國已有150多所高校設立了IE專業。1999年國家教委批準設立IE工程碩士點。
2.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特點
IE最初主要應用在機械制造、電氣工程、材料工程等領域,隨著現代管理發展,IE的應用范圍已擴大到服務行業、公用事業甚至政府部門。工業工程強調“系統觀念”和“工程意識”重視研究對象的“統籌規劃、整體優化和綜合原理”。目前現代工業工程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人因工程、生產及制造系統工程、現代經營工程、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等。
IE專業碩士研究生都是具有四年以上實踐經驗的企業及事業單位的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經過了一定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訓練,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獨立工作能力較強。但是,由于他們本科畢業已多年,外語水平不高,計算機基礎和應用能力較弱,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和陳舊,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另外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大多是作企事業單位的骨干或重要領導者,他們是帶著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而來的,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工程碩士學習方式是“進校不離崗”,集中在每周六和周日集中授課,保證了工程碩士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學習專業知識。
3.創新工業工程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
3.1 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培養的總體目標
工程碩士的培養應該按照“積極發展、規范管理”的指導思想,認真分析和把握工業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努力提高工業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工業工程領域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的掌握某一門工程專業知識和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懂得現代工程經濟和現代工程管理理論,掌握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并能綜合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3.2 創新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在體現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正專業工程碩士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突出創新能力;重視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加強管工結合,因材施教,靈活教學,注意IE領域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知識的傳授。
(1)優化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
工業工程碩士是工程領域里的一種專業學位,它側重于工程應用。課程設置強調較寬的學科覆蓋面,因此必須對工程碩士生加強基礎理論和拓寬專業知識,建立起一個合乎工業工程工程碩士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的培養方案。管理領域的工業工程課程設置主要包括:①學位課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外語、運籌學、計算機軟件基礎、工程經濟學、戰略管理、工業工程理論與實務、先進制造技術。②選修課。現代生產與管理、人因工程、質量系統工程與管理、新產品開發學、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價值工程等與工程結合的工程領域或相關的技術課程。學位課學分19分,累計學分33分。
(2)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育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應用遠程教育和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憑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這種新的教學手段可以適應工業工程碩士生不能像全日制學生那樣集中時間學習的特點,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和工作的空閑時間里進行自修,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如電子郵件等給學生布置作業和答疑等。
(3)抓好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關
①論文選題與開題。工程碩士論文研究題目一般直接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實際,工程背景明確、應用性強。論文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體現作者綜合運用工業工程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由導師審查通過后,由學校組織3-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小組論證,通過者方可進入論文階段。②論文指導。工程碩士的指導采用雙導師制,有校內具有工程實際經驗的導師與企事業單位內經單位推薦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兼職導師聯合指導,保證工程碩士論文的質量。③論文答辯。論文經過導師審查通過,且工程碩士生完成了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并成績合格,才可以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工程碩士生學位論文應有3位專家評閱,其中一位為校外專家評閱,另外兩位為校內專家。答辯委員會由5位專家組成,并聘請校外工程領域具有高級職稱專家作為答辯委員會主席。
4.結論
篇6
關鍵詞:信息安全;開放式實踐教學;興趣-跨越-反咀;多樣性教學;虛擬實驗室
0 引言
隨著我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網絡與信息系統的基礎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強,信息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社會安全、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各國安全部門與軍方的高度重視,培養高素質的信息安全人員刻不容緩。我國教育部、科技部、工業與信息化部都把信息安全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教育部2005年7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將建立國家網絡信息安全保證體系確定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之一。
信息安全是一個“以信息安全理論為核心,以信息技術、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等理論體系為支撐,以國家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安全防護為應用方向”的跨學科的交叉性學科群體系。作為一個全新的本科專業,信息安全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1 信息安全專業開放式實踐教學需求
信息安全專業實踐具有高度的開放性特征:既有跨學科的知識內容,又包括安全技術和惡意威脅技術正反兩方面的實驗內容。這對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內外一些機構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卡內基梅隆大學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涵蓋計算機、通信、社會學等領域,是典型的跨學科實踐教學。詹姆斯麥迪遜大學信息安全專業課程設置既包括安全程序設計技術,也包括惡意代碼模擬技術,強調培養學生的攻防程序設計能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信息安全技術類課程都包含一個研究開發項目,由學生和老師構成一個團隊來完成,項目完成后,項目結果和報告需要對外,項目由整個團隊維護。在國內,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將信息安全專業開設在計算機學院內,以自身強大的計算機系統平臺為保障加強學生的信息安全實踐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擁有國內唯一的信息安全工程學院,雄厚的實力為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其開放性、多元性、縱深性在國內高校中堪稱一流。
然而,大多數開設信息安全專業的院校并不具備如上所述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優厚條件,因此必須研究和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開放式信息安全實踐教學方法。
2 信息安全實踐教學的開放性特征
2.1 基礎知識的開放性
信息安全技術建立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之上,信息安全實踐也相應地必須以計算機技術實踐為支撐,任何信息安全技術都不是孤立的。如防火墻、入侵檢測、惡意代碼分析等技術都要求學生對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計算機基礎專業課程有全面的認識和體會。換言之,高校的信息安全實踐教學在技術層面上應該是一個開放性過程,必須和傳統的計算機專業實踐高度滲透;但由于辦學條件所限,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生通常是在大學二、三年級并行學習計算機基礎專業課程和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或二者問的時間緩沖非常短,這就對信息安全實踐教學的開放l生提出了新的挑戰。
專業基礎知識的開放性實則是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課程設置問題——如何既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并掌握傳統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又保證學生能夠盡快從傳統計算機專業領域中“走出來”進行信息安全的實踐鍛煉,再“走回去”將實踐能力應用到實際的計算機系統中。我們應在盡可能保持教學課程穩定性的前提下,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2.2 安全技術的開放性
信息安全專業應包括密碼學、信息系統安全和網絡安全3個子學科,其實踐教學也必然要圍繞著這3個方向展開。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信息安全實踐教學都側重于密碼學,包括密碼算法的設計、實現、評估等。而對信息系統安全、網絡安全的實踐教學卻主要局限于教授學生如何使用一些現有的信息安全工具這一技術層次上,缺乏諸如編碼實現防火墻、病毒檢測等深層次的實踐。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名學生可以很好地編程實現一個密碼算法,但將此算法應用在一個有界面、可操控的網絡安全系統中時卻無從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實踐教學方法過于側重理論算法,忽略了信息應用環節,對于開放式、多元化的安全技術領域缺乏一定程度的覆蓋;因此必須探索開放式安全技術實踐教學方法。
開放式信息安全技術實踐要求教師隊伍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安全實踐的內涵,無論是密碼學還是網絡安全、信息系統安全都是實踐性極強的領域,算法與系統在信息安全中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教師必須在這一問題上處理好理論算法與實踐應用的關系。此外,學院應創造鍛煉學生多方位實踐能力的機會,積極尋求合作單位,探索多樣化的開放式實踐教學方式。
2.3 實踐環境的開放性
信息安全實踐教學中經常涉及一些惡意代碼實驗,學生通過對這些反面技術的剖析,達到防范威脅的目的。惡意代碼實驗本身如果控制不當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傳統的授課理念中,信息安全實踐具有一定的封閉性,依靠隔離的實驗環境使惡意代碼實驗不影響正常的信息環境。然而,封閉的實驗環境通常都需要高端的物理設備,目前多數高校不可能在短期內大幅度升級物理設備來隔離信息安全實踐環境,且過度的封閉性試驗不利于信息安全專業開放性的知識技術傳授;因此必須探索合理的開放式信息安全實踐環境構建方法。
信息安全不僅是一個新興學科,也是一個敏感學科,因此必須擁有一個合理的實驗環境,使惡意代碼實驗不影響正常的信息環境。換言之,一方面,為確保信息安全實踐教學的質量,必須保證信息安全實踐的開放性,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充裕的條件下進行實踐鍛煉;另一方面,單純的開放式實踐教學又會降低實驗環境本身的安全性,這與信息安全自身的指導思想相矛盾。因此如何協調信息安全實踐教學中的開放性與安全性的矛盾,是信息安全實踐教學方法需要研究的問題。
3 開放式實踐教學思路與方法
3.1 采用“興趣-跨越-反咀”模式促進知識基礎的開放性
知識基礎的開放性對教學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本科通常為4年制,對信息安全專業而言,學生既要學習網絡安全、密碼學、信息系統安全等課程,也要學習計算機傳統基礎課程,還要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工科基礎課程。傳統培養方式是在大三上學期才學習計算機專業課程,大三下學期學習信息安全專業課,時間的緊迫性導致難以把握實踐活動的時機。
“興趣”指鼓勵學生從低年級(進入大二上學期)開始培養自身對信息安全領域的興趣,依托學務指導機制,以學務指導老師的課題和研究方向為中心,以學生興趣為紐帶,不拘泥于基礎性和專業性,通過興趣小組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跨越”指學生根據興趣在學習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等基礎課程時就參與到解決網絡安全、操作系統安全等實際問題中。具體題目可由學務指導老師指定,也可以根據指導老師所帶的畢業設計課題以及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課題來選取合適的內容。這一階段不過多關注學生知識基礎的豐富性,而是提前讓學生開始鍛煉實踐能力,跨越式地從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
“反咀”指當學生跨越式地進行實踐鍛煉后,一方面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跨越模式導致基礎知識的缺失,學生會在實踐活動的深入過程中感到知識的欠缺。這一階段就開始引導學生以反咀方式將正在學習的專業課程和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用實踐活動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2 通過多樣性實踐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技術能力
信息安全涉及的技術領域較多,應進行多樣性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技術能力。
(1)拓寬學生自身的知識領域,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例如,依據國家信息安全人員最高資質認證CISP(注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要求,引導學生學習信息安全在實際應用中的綜合知識;教師還可根據自身主持、參與的科研課題總結實踐經驗,以實訓、講座等形式按照前述的“興趣-跨越-反咀”模式傳授給學生。
(2)開展多樣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采用興趣小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去;組織挑戰杯、ACM大賽、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等賽事吸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既拓寬了實踐教學的方式,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學習積極性。
(3)合理利用現有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進行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如工程碩士的培養在學術上并不側重專業知識的深度,而是要求他們在實際工程領域中具有豐富的經驗,這正是全日制在校學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指導工程碩士的機會,請他們為在校本科生作實踐培訓,既督促了工程碩士自身的工作和學習,也豐富了本科生實踐教學的內容。
3.3 以基于“虛擬實驗室”的開放式實踐環境提高實踐教學效率
信息安全實踐教學往往需要比普通計算機實踐教學更為苛刻的軟硬件條件,可采用“虛擬實驗室”的模式開展多方位信息安全實踐教學。
首先,可利用虛擬實驗室技術避免開放式信息安全實驗中的安全干擾,避免惡意代碼實驗的不良后果。虛擬實驗室將中間數據保存在虛擬存儲區域中,當實驗結束時,虛擬存儲區域自動撤銷,從而保證每一次實驗都有一個干凈的環境,同時避免了實驗設備承載過多的存儲載荷,降低了實踐成本。
其次,利用虛擬實驗室技術可有效降低開放式信息安全實驗的物理成本。開放式信息安全實驗有較高的硬件平臺要求,成本較高,安全風險也較大;而在虛擬實驗室內部,所有安全實驗對實驗者來說是開放性的,但其實是封閉在一個特有的環境即虛擬實驗室中。即使虛擬實驗室遭到破壞,也不會對真實的實驗環境造成損傷。如可采用虛擬機技術降低計算機配置數量、節約成本,并對單機實驗進行保護;虛擬專用網技術可以降低大規模組網的成本,并對開放性的網絡安全實驗進行防護。
最后,可利用虛擬實驗室技術鍛煉學生的安全防范技術能力。虛擬實驗室技術本身也是一種信息安全技術,涉及數據保護、操作系統安全和網絡安全。可以把虛擬實驗室的搭建過程作為一個信息安全的實踐課題,由指導老師帶領學生完成,課題所需費用不高,利用成熟的虛擬機技術,VPN技術均可搭建適合要求的虛擬實驗室。
4 開放式實踐教學的意義
在基礎知識方面,開放式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科建設。信息安全這一新興學科只是暫時掛靠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一一級學科下,從長遠發展而言,信息安全應該作為一個一級學科進行建設。因此,信息安全專業的實踐教學在知識基礎層面上一定不能是封閉的,必須是高度開放的。
在安全技術方面,開放式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對促進信息安全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制的完善有著積極的作用。可利用開放式實踐教學突破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信息安全專業實踐內容單一的局限性,進行涵蓋密碼學實踐、網絡安全實踐和信息系統安全實踐3大領域的綜合性實驗,探索多元化的實踐培養機制。
在實踐環境方面,開放式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專業辦學效果。探索并解決開放式信息安全實踐教學環境問題,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信息安全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克服現有辦學條件下的實踐條件受限問題,提高辦學效率。
篇7
關鍵詞:教師科研;計算機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實踐教學模式
0 引言
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師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創新、開發型的IT公司、企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既要求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也要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前,單純以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依托教師科研項目與成果,在計算機專業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專門技術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地方高師院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
為使地方高師院校計算機專業能夠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型應用人才,我們對目前計算機專業的培養人才現狀以及創新型應用人才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進行分析研究。
1.1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現狀
多年來,從學生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就業應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考核以及反饋情況來看,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掌握了初步的編程、網頁制作、數據庫建立等方法,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但是,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還存在諸多不足,創新能力缺乏:(1)計算機操作技能不夠熟練,專業技能有待提高;(2)程序設計能力不強,實現算法的能力偏低;(3)軟件系統設計與開發等綜合能力較低,與社會需求差距大;(4)綜合運用專業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足,缺乏創新能力。
1.2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應用型人才包括技能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應用人才。技能應用型人才是以操作技能和崗位技能訓練為核心、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型應用人才除具備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外,還必須具有技術創新、技術二次開發、綜合專業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適應多種崗位的綜合素質以及職業判斷能力。因此,計算機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應具備熟練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操作技能,同時具備計算思維能力、算法分析與編程能力、系統綜合開發能力、團隊協作與人際交往等四種能力。
2 教師科研促進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幾年來,我校計算機專業教師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多項,橫向項目10多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0多項,各類教學成果20多項,300多篇,形成了一個實力較強的科研與教學團隊,為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平臺,并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計算機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2.1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
科研是高校教學活力的源泉,是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根本保證。以科研促教學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教師提高教學深度和廣度的前提條件。教師通過科研可以了解和掌握學科前沿,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完善教師的知識體系。學生通過教師科研成果的介紹和講解,感悟到學海無涯,創新無限。僅有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要不斷學習和掌握學科前沿,才能不斷創新、進步。為此,我們發揮教授、博士的科研優勢。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通過啟發式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將科研成果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講解課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礎上。引入研究成果,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深度。通過成果的應用,拓展教學的廣度。例如,在《數據結構》課程中,沒有給出圖像算法設計的內容,平時學生對圖像處理接觸也較少。教師結合講解哈夫曼編碼的數據壓縮功能,介紹各種數據壓縮算法和系統,并將“分形壓縮算法”的研究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到,除了歐氏幾何學之外,還有一門分形幾何學。分形幾何學有很廣泛的應用,在計算機學科中可以應用來解決圖像壓縮問題,且壓縮率比較高。但是,目前它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解決,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和創新的欲望。
2.2科研成果融入實驗內容
我們充分利用教師科研,實行“教、學、研”相結合,鼓勵教師把科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融入實驗教學中。
教師結合相應的專業課程,從教師的縱向和橫向科研課題中選擇適合本科學生進行創新實驗的項目,按照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要求,將研究成果融入到課程實驗中。把教師課題中模塊設計、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庫設計與分析、代碼實現等分解成實驗項目,總結出實驗目的、系統功能、指標要求、實驗設備、算法步驟或流程、數據庫設計、系統設計與分析、實驗結果、代碼清單等實驗流程和要求,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等創新實驗項目;并將教師與實驗有關的教改成果,例如實驗內容、實驗方案、實驗方法與手段等應用到相關課程的實驗。創建操作訓練、編程訓練、設計訓練、綜合訓練的“四步訓練,五種能力”實驗教學模式:應用任務驅動、案例分析、開放式、探究式實驗教學方法,對實驗采用靈活多變、有針對性的訓練,促進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專業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增強科研意識,教學科研密切結合,將前沿科學和新技術及時傳授給學生。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拓展想象空間,提高學生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的效果。
2.3創建創新工作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根據我院科研項目、校企合作項目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創建了“智能計算與信息處理”、“軟件開發”兩個創新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的宗旨是依托教師的科研項目和教師研究團隊進行創新與開發,同時吸收專業能力較強的碩士生、本科生協助研究與開發。達到創新與開發,并培養出一批創新型應用本科人才的目的。
創新工作室負責人主要由年輕的教授、博士承擔。負責制訂創新工作方案,包括創新任務、創新目標、創新項目指導教師、前期培訓、時間安排、創新成果驗收、評價總結等,并組織實施。創新工作室的本科學生可以由專業教師推薦的優秀學生,也可以是有興趣自愿報名參加。還可以是計算機協會、網絡協會等學生社團推薦的。具體辦法:接受大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報名-對報名學生進行考核-指派團隊教師對學生進行研究前的培訓-指導教師給學生分配研究或開發任務-學生研究或開發-提交研究或開發成果-成果驗收與評價。
幾年來,創新工作室以教師為主導。以項目為驅動,主要研究與開發項目包括:基于GEP的關鍵技術研究、基于多核機群的Petri網并行算法研究、演化算法在物流企業智能信息處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智能物流網站的設計與開發等。學生在這些項目的研究與開發中,負責了算法設計與實現、算法的運行與驗證;系統網站的架構與模塊設計、功能的詳細設計與編程實現、系統與網站的運行與測試、撰寫文檔等工作。另外,通過創新工作室指導教師的培養和指導,學生結合教師的研究方向申報了省級和校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項目。每年都有5~8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使學生成為了真正的項目主持人,達到了創新工作室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因此,創新工作室的創建,使得一批學生比較完整地參與了項目研究與開發的全過程,親自參與和主持了創新研究與開發設計,學會了從事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術的同時,了解了專業的前沿發展動態。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技能、獨立工作與合作能力、專業素質、敬業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廣度,也加深了學生的知識深度。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具有了較強的專業應用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動力。
2.4科研項目案例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
我院教師承擔了多個橫向開發項目,為機關、企事業單位設計開發了多個軟件系統或網站,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培養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建立了一個“科研項目案例”實訓基地,供計算機專業高年級學生進行綜合項目開發訓練。該基地的案例由科研項目主持人去除知識產權、簡化處理和增加二次開發接口后,將項目開發的各個階段文檔、代碼等提交給實訓基地。實訓計算機專業學生將每一個科研項目案例的開發全過程及各個階段制作成動畫演示系統,供教師在實訓前給學生進行培訓,學生也可以自己一邊演示一邊實訓。案例系統或網站還提供二次開發的接口,供參加實訓的專業學生進行二次開發、運行與測試。
“科研項目案例”實訓基地通過案例的開發過程演示,采用開放式、解剖式的直觀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軟件系統開發過程的市場調查分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總體框架設計、模塊設計、功能設計、代碼設計等各個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需要使用的開發工具、數據庫等專業技術和專業工具,加深學生對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等課程的理解及綜合運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對軟件系統開發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通過具體的實用案例系統或網站,學生學習各功能菜單的代碼,掌握要實現某一功能模塊的關鍵算法及代碼實現。通過建立具體的數據庫,讓學生學會如何建立數據表、建立數據表之間的關聯,構建實用的數據庫。通過功能模塊與數據庫之間的連接調用,使用學生掌握系統中前臺與后臺數據的連接方法。同時,學生通過提供的二次開發接口,在原系統或網站基礎上,自己動手添加功能模塊并編寫代碼實現。在實訓基地,學生可以通過二次開發進行功能模塊訓練,通過項目驅動開展系統開發實訓。學生組成項目小組,共同完成系統的開發,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與開發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協調與團隊合作精神。
2.5教師科研促進學科競賽,培養創新人才
學科競賽是在課堂教學基礎上,以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競賽,培養一批學習能力強、學習潛力大、學習效果明顯的學生骨干。幾年來,我們通過教師科研促進學生的學科競賽。培養創新人才。(1)以教師科研項目依托,通過創新工作室組織參賽學生進行集中培訓,依靠項目組的集體智慧,基于課題研究成果開展針對性的訓練;(2)以“科研項目案例”實訓基地作為訓練基地,結合參賽科目、內容,選擇相應的科研項目成果案例進行針對性的訓練;(3)在導師的指導下,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立項項目和研究成果為基礎,經過凝練和提升。推動學生個人或小組參賽。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參加了包括全國大學生軟件大賽、計算機網絡大賽、廣西計算機應用大賽等學科競賽,并取得了優良的成績。逐步形成了以教師科研促進學科競賽的實踐模式:以教師科研項目組建參賽小組-創新工作室分小組集中訓練-校級選拔賽-選拔出參加全國或省級比賽選手-創新工作室重點訓練-指導教師帶隊參加比賽-召開總結會-獎勵獲獎選手。通過依托教師科研,促進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做到以創新促進競賽,以競賽提升創新,不斷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
3 實踐與成效
我校計算機專業依托計算機教師科研和教學團隊的科研教研優勢,促進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將教師的科研項目、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通過創新工作室、“科研項目案例”實訓基地、學科競賽等形式、以任務驅動式、案例分析、開放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推動計算機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共獲得了10多項區級或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項目的立項資助:在參加全國大學生軟件大賽、計算機網絡大賽、多媒體教學軟件大賽。廣西計算機應用大賽等比賽中,共獲得10多個國家級獎項、20多個省級獎項。我校計算機專業依托教師科研,促進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
篇8
此時,坐在中科院地理所辦公室里,放眼望去是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劉闖快言快語的響亮聲音,像窗外遼闊的視野一樣,撥開京城的霧霾,讓昏黃沉悶的午后變得明亮起來。
雖已年至六旬,劉闖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間,當年手捧首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唯一一等獎的001號獎狀、蓬勃利落的女博士生形象仍舊清晰。似乎往事并未隨著時間的滌蕩蒙上塵土,反而在歲月的打磨下日漸沉淀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散發著深邃的光芒。
“挑戰杯”之路
1989年,首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成果展覽暨技術交流會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次大學生的科技盛會中,唯一的一等獎作品就是北京大學地理學博士劉闖,關于地理學信息化在土地類型評價中的應用的論文《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土地評價模型的建模研究》。獲獎證書由組織委員會主任張孝文(清華大學校長)和評審委員會主任張維(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主任)共同簽署,編號為001號。
因為忙于學業,劉闖沒有到場領獎,而由本校的另外一位男同學上臺代領獎狀,再加上劉闖這個男性化的名字,直到今天很多當事人都以為劉闖是個男生。若干年后回憶起這個戲劇性的小插曲,劉闖還是哈哈大笑,帶著對當年那個年輕氣盛的自己的理解和寬容。
1986年6月,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這是建國以來我國在土地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大法。其中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而在當時,我國從未有全國性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級人民政府也均沒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劉闖的本科課外實踐和碩士論文均研究土地類型,強烈的意識告訴她,機會來了。
明晰目標,劉闖一下子興奮起來,她不分晝夜地查詢資料,尋找適合自己的切入點。
“我選擇了在土地類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間的一個理論問題――土地評價問題作為我的切入點。在詳細研究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土地評價分類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后,結合我在本科和碩士期間的工作,我開始了把土地評價與計算機結合起來的研究工作。”她決心把將土地評價定量化和計算機化。
跟所有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一樣,劉闖雖然手拿碩士學位,對計算機的了解卻還僅僅停留在英語單詞computer的“段位”。當時北京大學地理系全系也只有二臺蘋果II微機,基本只能用來運算,在她需要的開發統計程序和制圖方面完全無能為力。“那時連報班現學都覺得浪費時間,上課太慢,不如自學。”
急性子的劉闖,自己拿著教材邊學邊干。系里缺少計算機,她跑到別的單位去蹭。機房6點下班,還要等夜里10點加班的人全都離開后,她才被允許自帶干糧和水,在里面待一晚上。一年的時間里,劉闖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白天上完課,匆匆回去安頓好兒子,帶兩個饅頭和一壺開水往機房奔,鎖門,開電腦,一干就是一通宵,等到第二天早上6點再回學校……理論分析、數據匯集、模型調試、編寫程序、計算機計算,每一步都需要多次反復。
一年的光陰看似漫長煎熬,劉闖卻伴著清冷的孤燈過得有滋有味。有的困難至今令她記憶猶新,“最狼狽的一次是用Basic語言寫的計算機程序中,把分號輸入到計算機時輸成了逗號,硬是兩天沒查出來毛病,但是程序就是不運行,”劉闖現在想來還遺憾得直拍大腿,“兩天時間能干多少活啊!”
做研究工作需要查閱外國最新論文,但那時沒有互聯網,查國外文獻十分麻煩。劉闖不得不掏六百元給圖書館,請館員檢索。電傳機打印出一份長長的清單,劉闖從中挑選,一封封地寄國際信,向作者索取論文。幸運的是,大部分科學家把論文免費提供給了她,她也由此清楚了這一領域的世界水平和概況。
信心在日復一日的奮斗中增長。劉闖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這項艱巨的工作。1988年日本舉辦的國際測量遙感學會上,她的成果榮獲最佳展出論文獎。在14名獲獎者中,劉闖是唯一的女性、唯一的學生身份獲獎者,也最年輕。主席帶著贊許請劉闖代表獲獎者講話,這個年輕而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博士生在感謝之余,熱情地歡迎大家到中國來。與會者用熱烈的掌聲回應了這個來自神秘國度青年學者的邀請。
自此,劉闖走出了邁向世界地理學領域的第一步。
“回望來時路,蓮花處處開”。22年前的001號獲獎證書被輕輕地珍藏在箱底,重重地安放在心頭。她甚至還記得當年很多的細節,比如獎勵的一小筆獎金,被她全部用來買老北京瓷瓶酸奶請了全體博士生一起慶祝……珍藏的是青春記憶,安放的是使命責任。劉闖說,從當學生到留校任教,從中國到加拿大,再到美國然后再回國,一路輾轉,收獲無數,最為看重的榮譽之一仍舊是“挑戰杯”一等獎。
正是這一枚青澀的果實連同同年在日本獲獎時所受到的鼓勵與肯定,讓初入地理學界,虔誠也難免膽怯的女孩子獲得了前行的能量與力量。
被一句話鎖定的科研人生
《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土地評價模型的建模研究》是劉闖在地理學信息化領域內的第一個項目,也是她至今深愛的領域。
1985年,劉闖躊躇滿志地走進燕園。可是當真要叩響自己的博士生導師、地理學大家林超的辦公室門時,她內心又忍不住忐忑:“不知未來三年路在何方。”
并非不熱愛。劉闖出生于地理學世家。父親早年是北京師范大學西語系高材生,后到遼寧師范大學,改行地理并參與了地理系的創辦。劉闖是“”后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也在遼寧師范大學,也讀地理。在那個大學生奇缺,根本不愁分配的年代里,她又考上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系讀碩士研究生,為了專業研究,七上秦嶺。
當一個年輕女孩子拎著高度表,背著兩三斤重的鍋盔,帶著幾件厚衣服和一雙備用鞋,在荒無人煙的秦嶺深處做野外考察時,當一個女生擠出自己的生活費雇人帶路深入秦嶺做課題時,當一個負擔著生活壓力的大學畢業生放棄舒適的教師生活而一頭扎進冷僻學科中、干坐板凳十年冷時,劉闖對地理的至深之愛已無需言表。在她心中,地理是人與自然之間用生命進行的對話。
也并非缺乏能力。劉闖是被導師林超免試錄取進入北大攻讀博士的。1985年1月,因為碩士畢業論文――關于秦嶺的研究獲得很大認可,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邀請劉闖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言。林超正是大會主席,劉闖會上的表現讓林超眼前一亮,當即決定招收劉闖為他的博士研究生。同時他向北京大學研究生院申請不需要考試直接錄取劉闖,獲得批準。
次年,劉闖入學。
似乎是從她的匆匆步履和迫切的目光中看到了虔誠,林超給劉闖布置了一個只有一句話卻極具前瞻性的專業方向――把地理和計算機結合起來。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沖擊著機械時代的思維方式,在各個領域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震撼。彼時在中國,計算機也開始興起,但是在地理學領域依舊處于描述性階段。
“地理學信息化是國際化熱點,但在中國尚且一片空白。導師對我研究方向的確定具有及其鮮明的前瞻性和時代性。”
林超是中國地理學歷史上不能被忘記的人物。這位英國利物浦大學歷史上首位地理學博士學位獲得者,在抗戰爆發第二年回國,投身中國地理學教育事業,開始一系列與地理學相關的開創性工作。1949年,他成為使中國地理學會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建國后,林超一直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博懷為中國培養著地理學人才。此時,林超把地理學信息化這片廣博天地交給了愛徒劉闖。
在這方面,她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個當初被稱為“闖”將的充滿干勁兒的北大“”后首批女博士,開始了屬于自己的征程。
一路跋涉,不斷摸索。2008年7月25日,劉闖榮獲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2008年度CODATA獎。頒獎詞似乎囊括了劉闖20多年間所走過的路――世界舞臺上,在科學數據研究、政策和管理諸多問題方面,在科學數據教育和國際合作以及在發展中國家數據科學面臨的很多問題的挑戰應對方面取得杰出成就;致力于新科學數據產品的開發和服務,并與中國科學界和政府部門工作一起推動科學數據開放和共享的工作,1998年回國后,劉闖提出的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學術觀點被科技部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2004年中國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所采納;在中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在遙感和其他空間數據管理方面特別是在能力建設,包括對發展世界數據中心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
CODATA獎是世界科學技術數據領域學術界最高獎,2000年開始設立,每二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一人。劉闖是發展中國家和女性科學家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多年前恩師林超這句話,開啟了劉闖整個后半生的學術之路。
從“跟著走”到“領著干”
1997年,劉闖被聘任為聯合國糧農組織開發署森林地理信息系統高級顧問,第一次以專家身份擔任國際學術組織職務。世界在她面前推開了一扇窗,于是很多人、事、物和方法、角度都大不同了。
“參與國際科技組織工作,利用國際的科技資源,組織國際科技活動,這也是一門科學,是一個大課題,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全球戰略。從我在國際科技組織任職的經驗來看,它有助于我們更便捷地組織國際前沿科技計劃,吸納國際先進經驗,可以展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1998年,劉闖受中國科學院特邀回國,開始頻頻建言國家努力加強增強國際科技話語權。
發出中國科學界的聲音,必須參與其中,并努力承擔職務和責任。劉闖還記得,自己早期參與學術國際組織時,國際上總是質疑中國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因為他們“完全聽不到,也根本看不到”來自中國的聲音,進而導致的就是國際上啟動的計劃或項目中,與中國沒有對接,“我們總是跟著走,等到我們把思路想明白了,項目也結束了”。
于是,劉闖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并在自己回國后呼吁更多的中國科學家參與到國際學術組織序列中去。在仔細研究聯合國世界信息峰會后續行動計劃組織規則后,劉闖提出了由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6個相關單位和組織聯合牽頭的“聯合國促進發展中國家科學數據共享與應用全球聯盟”計劃(e-SDDC)并順利獲得批準。在設計計劃的行動路線時,中國科學家團隊把中國的發展理論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2003年參與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時,劉闖就曾提出把“人才引進”與“自行培養”相結合,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除了在國際學術領域內“跟著走”,還要努力“領著干”。
篇9
一、“3.5+1.5”學制的特點
1.本科畢業設計的特點
南大的本科生畢業設計被稱為Final Year Project(簡稱FYP)。電力系的教授會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正在進行的實際項目提出一系列題目供學生選擇。題目的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其發電、電力系統、電力電子和水資源及處理四個方向。每個方向都有相應的實驗室。每個FYP通常由兩個學生共同完成,為期一年。與中國高校進校需按照高考選擇的專業進行系統的專業學習不同,南大電子和電氣工程學院所有的學生在前三年是不分專業的。到第四年才根據志愿分成電力、電子和信息三個寬泛的方向。每個大四學生在最后一年除完成FYP論文外還必須選擇和專業相關的課程,完成學分。
本校學生在進入FYP之前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專業領域系統、深入的學習,專業基礎普遍好于南大的學生。由于進入FYP的時間較晚,同時還有語言和學習環境適應的問題,本校的學生多選擇仿真和分析類型的FYP。南大電力系的教授在每周都會和學生固定進行一次見面。他們會對學生在FYP中遇到的問題、課題進行的方向、英文報告的書寫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指導。通過審閱這幾年聯合培養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均能完成篇幅在40~50頁的論文。他們的論文經過南大教授的修改后英語語法正確、論述清晰、理論推導嚴謹、仿真結果豐富而有說服力。同時,這些學生在30分鐘的英文答辯中均能回答本校和南大教授的提問,取得良好的答辯成績。
2.課程碩士培養的特點
和很多英聯邦國家一樣,南大的碩士培養方案包括兩種:一種是課程型碩士;一種是研究型碩士。“3.5+1.5”聯合培養計劃的學生修讀的是課程型碩士,學制一年,畢業授予科學碩士學位。這些學生進入碩士階段學習后和本校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他們需要在一年時間內完成30個學分,計4門必修課、5門選修課和1個獨立完成的課程設計。其中4門必修課包括:“電力電子變流器”、“現代電機拖動”、“可再生能源系統”、“電力系統運行和規劃”。5門選修課需從“計算機控制”、“系統分析”、“過程控制”、“電磁兼容”、“高等數字信號處理”、“電能質量”、“電力系統建模和控制”中選取。課程設計包括文獻綜述、實驗分析、理論推導和仿真。課程設計需向導師提交6000~8000字的報告并通過30分鐘的答辯。
研究生的每門課程都有指定教材。這些教材通常是國外知名學者的論著。由于教材很貴,學生一般會從圖書館借閱。授課教授也會免費向學生提供包含重要知識點的授課講義。南大所有的研究生課程對全日制和在職人員開放。考慮到在職人員白天需要工作,這些課程全都在晚上授課。授課時間是晚上的6:30到9:30,中間會有10分鐘的休息時間。每門課程均為30學時。授課教授在講授課程時會隨堂提問,并布置作業。作業的形式包括計算題和仿真兩種。比如在講授“現代電機拖動”時不僅需要完成直流電機內、外環控制系統的書面設計,還必須用MATLAB/SIMULINK搭出仿真模型,讓授課教授檢查仿真結果。
研究生課程的成績包括平時作業和卷面考試,兩者分別占20%和80%。卷面考試的時間為3個小時,其內容一般會圍繞授課內容進行全面的考核。每份試卷通常有7道考題,學生可以從中選取6道進行作答。卷面考試成績50分為及格。授課教授會根據總成績和所有學生的相對成績給學生打分。學生最后的成績為A、B、C、D的形式。由于每門功課的卷面考試都比較難,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準備每門考試。對于課程碩士而言,每個學期平均5門功課的學習任務還是比較繁重的。他們大多數時間用于閱讀教材和完成作業,進行深入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有限。
二、“3.5+1.5”培養方式的優缺點
“3.5+1.5”培養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培養了熟悉中英文雙語環境下的電力工程師。學生在南大一年半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電力行業權威,聆聽他們的講座,閱讀他們的著作、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作為取得最終學位的一個必要條件,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提供他們參加的至少30次講座的紀錄。這樣的學習經歷能為這些學生在將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打下很好的基礎。事實上,8年來已經有數個學生通過這一聯合培養渠道拿到了博士學位。他們的一些文章已經發表在頂級國際期刊上。
然而聯合培養的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后選擇了就業。學生在當地就業受到了新加坡國土面積小、電力企業較少、雇工的政策受國際經濟影響較大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另外,新加坡本地的企業更看重的是第一學歷。只有在英聯邦取得本科學位的員工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機會。聯合培養的學生即便是取得博士學位或者入籍都無法和本土取得榮譽學位的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就業和發展的困難,很多學生選擇回國就業。然而,國外為期一年半的學習并沒有給這些學生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相比國內兩年或兩年半的碩士畢業生而言,聯合培養計劃出來的學生沒有實際工程項目的經驗,繁重的課程學習使他們缺乏理論到實際的鍛煉機會。很多選擇回國就業的學生不得不用第一學歷參加應聘。
三、聯合培養方式的改進措施
鑒于聯合培養方式高額的投入和實際的產出并不成比例,有必要對這種方式進行改進。實際上,國內已經對這種培養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廣西和東盟高校在聯合培養法律人才上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經驗。[2]然而,電力工程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書本上的知識必須通過實際工程項目的鍛煉才能形成真正的技能。聯合培養方式必須從學制和合作的方式上進行深入改革。
首先,可以改課程型碩士為研究型碩士。通過減少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實際項目的鍛煉。從前面學習課程的安排來看,課程涉及的面較廣。而電力工程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更強調的是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通過碩士論文的完成,學生才有更多機會能和導師進行更多的交流,從他們那里得到工程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系統訓練。當然,研究型碩士的培養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濟的支持。
其次,需要重視學生未來的就業,在他們的培養計劃中加入實習學分的要求。實際上“3.5+1.5”聯合培養期間,學生有兩三個月的假期。通過這個假期,學生可以聯系當地電力企業進行短期的實習、培訓,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礎。而在制訂聯合培養計劃時,南大應該為這些學生實習提供便利。
第三,可以采用師資共享模式促進聯合培養學生的成才。[2]目前“3.5+1.5”計劃中本校老師僅在學生本科畢業答辯時才有機會真正參與學生的培養,對于學生碩士階段的學習更是無法掌控。實際上,本校老師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實際工程項目。而南大教授的優勢在于理論的提煉和高水平文章的發表。在聯合培養計劃制訂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讓本校教師擔任學生的副導師。學生在南大學習的一年半時間內可以同時得到兩位老師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指導,實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過師資共享,本校的老師也有更多的機會和國際同行實現交流,發表更高水平的文章。
篇10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DSP;實踐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4-0047-02
近幾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的教學改革,我校陸續招收了相當數量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上,分為三個階段。課堂教學階段,從研究生入學到次年的五月,主要任務是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基本專業實踐技能。現場實踐階段,從五月份開始到年底,大約8~10個月的時間,這一階段,主要是專業型研究生將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現場工作站實際工作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和培養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深化提高階段,這一階段,在前兩個階段完成的基礎上,在現場導師和學校導師共同指導下,結合在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同工作站工程需要緊密結合,完成高水平的專業碩士論文。從專業型碩士的培養過程可以看出,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更注重實踐環節,強調將課堂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程需要相結合,側重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和科技實踐創新能力。為配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需求,在專業型研究生的課程教學上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革。
一、專業碩士《DSP芯片原理及應用》課程改革
《DSP芯片原理及應用》課程作為信號與通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為適應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有必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改革教學模式,強調注重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環節,通過引入實際工程應用實例,接觸實際科研項目中的設計開發產品,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DSP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由專業課教師指導,學生設計為主,帶動學生自己設計DSP課程的實驗開發平臺,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深化提高階段,將DSP課程教學與科技創新和實際工程項目研發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DSP類相關的設計競賽、科技開發活動,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去應用DSP技術,創造性的熟練掌握DSP技術,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在不同教學實踐階段層層深入,探索適應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逐步深化提高學生對DSP技術的理解及應用能力,真正使專業碩士研究生掌握DSP技術,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厚基礎、強能力及高素質的創新型專業碩士人才。
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DSP芯片原理及應用》改革實施計劃
DSP芯片技術是專門用于在硬件上實現各類數字信號處理算法的微處理器控制和運算技術,由于其運行速度快,能夠實現各種復雜算法,在石油勘探、地震資料數字處理、語音通訊、圖像處理、網絡傳輸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DSP芯片原理及應用》課程的特點是涉及的硬件結構復雜,應用算法理論抽象[1],學生學習起來常常感到難學、難懂,學了也不會用。因此,如何結合專業碩士課程教學自身的特點、探索行之有效的針對專業碩士特點的DSP課程教學實踐方法,是我們在課程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改革理論課堂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設計應用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DSP理論的理解。作為石油大學電子專業的教師,在應用DSP技術進行石油勘探儀器開發上有許多成功的設計項目,如大慶油田的井地電位成像監測系統、基于DSP F2812的開關磁阻電機設計、過套管電阻率測量儀開發設計,等等,都是應用DSP處理器進行設計的成功范例。在課堂理論教學中,通過具體工程設計實踐幫助學生解讀DSP抽象的理論。以DSP存儲結構的知識點為例:“TMS320F2812處理器的外部接口(XINTF)映射到5個獨立的存儲空間,訪問相應存儲空間時,通過XZCS2片選信號完成”。學生對于DSP外部數據擴展存儲空間始終感到很抽象,涉及到具體DSP外存的擴展技術,很多同學更是不知道其在技術上如何實現。我們在教學中,結合我們大慶橫向科研項目“井地電位成像技術”,數據存儲實際設計案例講解,在講解中,學生不僅了解了DSP外部存儲結構特點,而且也能夠獨立應用DSP外部數據存儲器擴展技術,更易于專業碩士研究生理解和掌握。
2.在DSP課程實驗環節上,多給學生實踐動手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設計DSP實驗系統,豐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提高基于DSP處理器的系統設計能力。《DSP芯片原理及應用》課程是在學生完成《微機原理及應用》、《數字信號處理》等專業課后開設的綜合性及實踐性較強的一門課程,應該說學習這門課的專業研究生具備一定水平的硬件設計能力。因此,在DSP課程教學實驗平臺如何構建這一環節上,除了沿襲原有的實驗方案,做一些基礎性、驗證性的實驗外,還應積極鼓勵學生組成課外科研小組,自己設計DSP教學實驗箱。在設計中,由DSP課程專業課教師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設計電路資料、開發板程序等資源,研究生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資料,自己設計電路板,開發程序。教師根據學生設計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見,并最終完成DSP F2812教學用實驗箱的設計及開發。目前,該實驗箱在DSP課程綜合設計中廣泛使用,實驗箱在使用中出現的問題、故障均由學生自己維護完成。除此以外,在課程的實驗的安排上,力圖增加更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實驗內容不僅包括DSP課程本身的知識點,而且力求在實驗設計上,將前期課程的知識得到綜合和應用,真正提高實驗的設計性和綜合性。例如,我們在實驗內容上增加“應用DSP技術實現數據采集及濾波算法”,實驗中不僅包括應用DSP片上數據采集資源ADC完成高速數據采集技術,同時把《數字信號處理》課程中高低通濾波算法、FFT運算等理論加以通過DSP芯片應用綜合[2],使學生在學習DSP課程同時,對相關課程的理解和應用也得到提高,電子技術的綜合設計和應用水平達到提高。設計“DSP硬件設計技術結合計算機高端編程技術VC++”的綜合實踐,DSP技術與MCU綜合應用的綜合設計等,通過大量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DSP知識結構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基于DSP處理器的系統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3.將DSP課程教學與科技創新和實際工程項目研發相結合,鼓勵專業研究生積極參與和DSP類相關的設計競賽、科技開發活動,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去應用DSP技術,創造性地熟練掌握DSP技術,進而培養專業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3]。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培養中更為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針對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特點,我們提倡在工程應用中提高學生DSP技術應用水平。首先,鼓勵學生在工程設計中,應用DSP技術。DSP技術是當前最為先進的現代電子系統設計開發技術,在科技創新和實際工程設計中應用DSP技術,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通過工程應用DSP技術,加深對DSP的深化理解,提高自身應用DSP的技術水平。其次,以工程項目中設計應用為基礎,積極參與和DSP相關的設計競賽及科技創新活動,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和創新能力。在校專業碩士研究生完成的設計系統中,其中,基于TMS320F2812的內燃機電子調速系統獲TI杯DSP設計競賽創新獎,基于DSP處理器的鉆井仿真系統獲挑戰杯二等獎。
在近幾年的專業研究生培養上,我們按照上述思路做了初步嘗試,在學生完成第一學年研究生課程后,在工作站的安排和實踐題目的選擇上,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安排應用DSP技術實現的相關工程項目。以華北油田工作站為例,我們選擇了油田通信公司作為專業碩士學習實踐的工作站。在工作站實踐課題的選擇上,我們為學生選擇的題目是“智慧油田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方向,實踐內容既涉及應用到課堂中所講授的DSP技術,又與當前較為熱門的物聯網技術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張衛寧.DSP原理與應用的教學要點及方法討論[J].實驗技術管理,2007,(24).
[2]俞一彪.電子信息類本科DSP教學實踐與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6,(4).
- 上一篇:消費者行為學的重要性
- 下一篇:變壓器的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