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的好處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能電網的好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 在2011年兩會期間,智能電網建設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發展智能電網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各界共識。但是智能電網具體該如何定義?發展智能電網能帶來哪些好處?目前還面臨認識上的統一和大眾知識普及等問題。文章重點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讀,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智能電力系統調度技術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電力系統;調度技術;智能調度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1-0144-01
智能電力系統,就是具有多指標自趨優運行能力的電力系統。智能電力系統中具有輸、配和供電功能的電網稱為相應功能的智能電網。他提出:智能電網(Smart Grid, SG)是智能電力系統(SPS)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電壓等級的SG自有其特有的主要內涵。智能電力系統在其實施運行的整個過程中都具有自動趨優的能力。智能電網的三大指標:一是安全性,就是要降低用戶年平均斷電率;二是電能質量要優化,各節點電壓水平要達標并且不能大起大落,而且其三相對稱度和諧波含量也要達標;三是電網的損耗要小。如果建成了智能電網,每個用戶都裝有智能電表,電網公司每隔一小時給用戶一個像股價走勢一樣的電價曲線,以此來調控每個負荷集群的用電行為。使全國約3億個負荷群一躍成為調整負荷特性曲線的主體。到那時即使全部火電機組退出調峰,峰谷差的問題亦會迎刃而解。
1智能電力系統概述
2011年,我國26個省電力公司開展堅強智能電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工作,建設智能電網被寫入上海、安徽、河南、重慶等省市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一大批展示效果好、能夠顯著提升電網運行管理水平、代表世界智能電網發展方向的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全面投產,公司智能電網試點在世界范圍建設規模最大、涵蓋領域最廣、推進速度最快,應用效果顯著。試點項目建設的全面突破為公司堅強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國政府已將智能電網建設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在國際舞臺,智能電網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廣泛開展國際交流,不斷強化公司主導地位,并積極參與菲律賓、巴西等國家智能電網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對外輸出。
2 智能電力調度系統技術
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是智能電網調度環節研究與建設的核心,由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統一規劃建設。在該系統中,“二次設備在線監視與分析”是實時監控與智能告警應用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融合了現有的故障信息處理系統,綜合分析電網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的正常運行告警和事故狀態告警,可實現在線智能推理和報警,智能判斷電網故障并準確推出事故畫面。1)網絡信息服務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給遠程的維護過程提供了一個便捷實現途徑,同時把一些傳統的電力系統參數以及一些實時的SCADA數據通過進一步地瀏覽擴展到了EMS和AGC應用階段,即最優潮流、安全分析、狀態估計等的一些瀏覽方式,從而確保了EMS應用軟件具體化的使用功能,大力拓展了EMS相關系統所有對外的窗口,使得EMS系統所有的服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眾所周知,瀏覽器技術是做為自動化電力調度系統實現人機界面的基礎,在進行拓展實時系統的使用空間和縮減技術員維護時間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中間件的平臺技術自動化電力調度系統其實就屬于一個相對比較分布的綜合系統,在異構方面有著具體的結構性特點。通常情況下,任何一個具有自身特點的自動化電力調度系統都是由PC機、UNIX工作站以及大型主機所組成的,所有的機器都是利用一個本身特點的網絡通信協議與操作系統所控制的。所以說在這種異構情況之下,實現軟件與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屬于相對比較困難的過程,因此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開放標準,在一些應用軟件所涉及到的具體可重用性與可擴展性方面,必須要面向所有的對象進行具體的分析、編程和設計,通過對這種全新的技術在其領域進行廣泛推廣和運用,才能確保應用軟件實際價值。CORBA屬于通過以分布對象作為前期基礎,對公共對象進行具體請求的一種結構。它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它屬于一個唯一中立在所有不同廠商、不同平臺與不同語言之間的一個架構。組件所執行的具體環境就是通過進一步地實施IEC61970標準,在組件的方式上,通常都是經過服務端為其提供一個可供實現的接口,通過客戶端具體的接觸直接完成整個調用的過程;3)風力發電智能控制技術。德國不萊梅大學和工業界聯合開發出一種智能控制系統,可以使風力發電設備更好地適應多變的風力強度,降低故障率,優化維護與檢修提高工作壽命。海上風場是風力發電的一種重要基礎設施,但對風力發電裝置的可靠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為海上變化無常的風力提供的不僅是巨大的能量,對風力發電設備也造成巨大的負荷沖擊,并且設備的及時維護也造成很大的困難,即使很小的故障也可能導致這個系統的癱瘓,停止電力供應。該項目的主要部分是開發出一種控制軟件,可以根據設備的電力輸出功率,實時監控設備關鍵部件如離合器和變速廂的機械負荷,早期發現故障跡象,優化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避免故障出現,在出現超強風力的條件下,也可以確保設備安全而不需要停止發電,使風力發電的經濟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只需要不大的投入就可將此技術應用在現有的風力發電設備。
3 結論
智能化的好處就是,解決我們幾十年來為之耗費大量資金,而且不能得到很好解決的白天用電高峰和后夜少用電的低谷造成的“峰谷差”問題。發展智能電網,同時智能電網可以帶動一個更大的智能電器產業鏈。例如每個用戶都要裝有一塊智能電表。這樣整個中國就有三億多塊智能電表的產量和銷售量,光這一項就會拉動一個很大的產業發展。再加上數以億計的高低壓開關柜,嵌入IT技術使之成為具有雙向通訊能力的智能開關柜,這又是一大產業升級。另外還有數字變壓器和數字變電站以及用戶側的智能有源和無源的無功補償裝置等等。智能電網的發展可以引發出一個龐大的智能電網產業鏈,這是我們經濟轉型、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領域。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智能 電網 電力通訊 作用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364-01
引言
智能電網的建立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是一個十分艱巨的巨大工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致力于智能電網的研究,盡管如此,個中的缺口和彼此的差距還是很大的。電力通訊作為智能電網最為廣泛的應用,不僅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發展電力通訊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助力智能電網的新發展。為了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發展智電網絡已經成為當下最迫在眉睫的事業之一。
一、智能電網和電力通訊的概念
1、什么是智能電網
通俗來講,智能電網就是一個完全自動化的電力傳輸網絡。它不僅能夠監視每個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信息,還能實現有效的控制。目前來看,由于智能電網的發展還僅僅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發展并不成熟。其技術范疇大致可以分為量測、配電、輸電、管理四個方面。
2、什么是電力通訊
電力通訊的專業解釋即利用有線電、無線電等其他各種專業系統,用以滿足電力系統運行、經營和管理活動中的各項需要。而通俗意義上來講,電力通訊,就是以電力為媒介,來滿足信息的交流。電力通訊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及其的活泛,涵蓋了電能計量、新能源方面以及生產經營等其他多種范疇。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離不開電力通訊網的支撐的。
二、電力通訊的具體應用領域
1、重要領域
一個城市的所有用電來源,都是來自于這個城市發電廠,在發電廠內,設施設備的運行是依靠熱力、燃料供應的,而良好精準的發電就需要合理地調控這些設備,管理和調度設備的過程就構成了電力通訊網絡中數據傳輸的各種模式。我們需要實時采集收集這些設備運行指數,再由調度中心進行專業的分析,最后進行適當的遠程控制。電力通訊除了擔負起發電控制的重擔,他還需要負責供配電的有效及時。在安全領域,他的責任也是十分巨大的。智電網的實施普及,使得各類信息流、業務流電力流實現了有效融合,我們為了確保電網的有效運行,就要采用相應的措施對其實施保護。電力通訊就可對其實時監測,保證信息傳入更安全便捷。
2、基礎業務中的應用
智電網的自動化范圍較之以前要廣泛很多。電力通訊可以集收集、整合、分析信息于一體,再從中得到優化業務的方式手段,確保電網運行順暢,這對于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很大幫助。具體來說,智能電網下的電力通訊系統可以自動抄表、自動測量、電力計費等等。依靠這種智能化的方式,我們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力,也可以有效防止人工工作時出現的差錯,提高工作的效率。除了以上這些智能工作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電力通訊可以在分析整合設備運行信息指數時,對設備進行專業評估,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預測故障,及時檢修,杜絕由設備故障帶來的一系列的安全隱患。
3、新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力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通訊技術,這無疑是勾勒了人類通訊歷史上的重要一筆。譬如,在傳輸網方面,新出現的光網絡就極大的顯示了智電網的優勢,它的傳輸效率更快,容量更大,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大的光口電路。除此之外,統一通訊技術可以使用戶不受時空限制,實現對網絡信息和數據的無限制交流共享(表1)。
三、電力通訊的作用
1、電力通訊支撐電網運行
在智電網絡中,電力通訊不僅僅是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扮演著重要通道的角色。店里通訊不會局限于通訊這一條道路上,它的衍生領域也十分的廣泛,在發電、配電、供電、變電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他可以通過檢測設備,從而了解設備運行的具體情況,再經過數據分析整合,可以有效防止設備故障,保護電路電網。
2、智電網絡對電力通訊需求的體現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電力通訊不僅僅是對電網起到輔助作用,電力通訊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動收集整合信息,而這些信息恰好就體現了人們的真正的對電力的切實需求,所以在智能籌劃上,是需要電力通訊和智能電網二者相配合相統一,做到能源與需求相協調。
四、結語
電力智能化的不竭發展,使得智能電網成為了社會和歷史的必然選擇和未來的方向,而電力通訊技術對于智電網絡的安全高效的保證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盡管目前來說,我們的電力通訊技術發展還沒有很完善,還存在一些技術缺口,但是只要我們加大科研力度,加速創新研發,就可以將電力通訊很好的融入進智能電網中,實現二者的協調配合,供應更便捷高效的使用體驗。
參考文獻
[1] 梁兆華.建設智能電網中電力信息通信的基礎性作用分析[J].科技與創新,2016,(24):119.
[2] 呂琦.智能電網中電力通信的作用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0):45.
[3] 董偉明.電力通信在智能電網中的作用綜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10):163-164.
篇3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時,曾就電網建設與中方進行了交流,當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公布“智能電網”發展計劃時,夏曉賓震驚了,被這個宏偉藍圖吸引,這個身高只有1.60米的小個子工人,開始到處搜索智能電網的知識,加班加點地學習。
2010年3月,午山站智能化改造正式啟動。夏曉賓迎來了自己人生的一座高峰。
幾萬個倒排點 無一點差錯
母線倒排操作是變電站最復雜的操作之一,以前倒排一次需要一個多小時,而智能化改造后的母線倒排只需10分鐘,這是技術上的飛躍,是智能化的集中體現。
改造中,遇到了難題,進行母線倒排操作時,根據相關規程要求,需要一個控制回路。于是,夏曉賓自己制作了一個微型中間繼電器,開始實驗。接點容量小了,繼電器就被燒了;接點容量大了,控制盤上就放不下。如何做得不大不小,恰到好處?夏曉賓反復試驗,他廢寢忘食地沉浸在這個試驗里整整3天,進行了上百次試驗,最后終于做出了一個恰到好處的繼電器。
最后一次的母線倒排試驗開始了,2010年9月15日23時,母線倒排操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夏曉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23時10分,當最后一步操作完畢,倒排成功,幾萬個倒排點,無一點差錯。
外國專家破例加了一次班
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美國專家發現現場的環境與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為了使設備達到應有的精確度,必須安裝一個溫度控制箱,而且要安裝在室外光纖互感器的附近。這一改動,很可能超出原先的時間計劃,而預定的停電時間只有兩天,時間緊迫。美國專家杰瑞·安德森立即給他們公司打電話求援,第二天火速趕來了另一位專家杰克,可兩人鼓搗了半天,都很無奈。
夏曉賓和施工人員急了,就剩下一天時間了,送電前所有問題必須解決,否則本次智能化改造任務就無法完成。
夏曉賓和同事們集思廣益,反復論證,然后開始與外國專家交涉,夏曉賓他們建議在互感器的支架上做一個轉接板,溫度控制箱正好能卡在上面,簡單易行。兩位外國專家頻頻點頭。
轉接板很快做好了,兩位外國專家開始忙活了,可到了下午17時,兩位專家卻停工了,按照他們的慣例,他們到點下班了。夏曉賓和同事們急了,時間如此緊迫,他們卻要下班休息,夏曉賓和同事們著急地輪番勸說,可他們卻說下班時間到了,一個勁說沒辦法。夏曉賓和同事們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連比劃帶表演,半中文、半英語地告訴他們:“you must,please(請你們盡量配合干完)。”
最后,兩位外國專家同意了,打破了從不加班的先例,一直忙到晚上21時30分才完成了安裝,而夏曉賓和他的同事們則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時多。
機器人經過了風雨洗禮
午山站的智能化改造首次引用了第4代機器人,它將代替人工進行設備巡視檢查,通過機器人的傳感系統,不僅能將設備的實時圖像傳送到監控室,而且能進行紅外線測溫。
由于午山站是無人值守變電站,為了能全面掌握站內的運行情況,機器人必須每天兩次對站內的變壓器及高壓設備進行巡視,對設備溫度進行測量,并實時將相關數據和圖像傳送到遠方的監控站,而且風雨無阻,越是惡劣天氣,巡視就越重要。
機器人的生產廠家技術人員在現場進行安裝,并當場進行實驗。經過幾次操作,機器人很聽話地按照巡視路線進行工作,一切正常,廠家人員很高興地說:“好了,沒問題了。”
在一旁觀察的夏曉賓提出了疑問:“這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假如遇到暴風雨雪惡劣天氣怎么辦?你們也知道,變電站最需要在特殊天氣巡查,這機器人能行嗎?”
廠家人員說:“應該沒問題吧?”顯然,沒經過現場惡劣天氣的實驗,說話有些底氣不足。夏曉賓建議必須進行模擬環境實驗,否則投運后再出問題就麻煩了。
廠家人員像消防隊員一樣搬來粗大的水管,從幾個方向朝機器人灌水,先是小雨,逐漸加大,當水量加到最大,機器人忽然站住不動了,這就意味著機器人遇到暴雨就會罷工了,廠家人員立即停止試驗,開始檢查機器人,將機器人的腦袋卸下來,對密封裝置進行了檢查改進。之后重新安裝,“暴雨”再次降臨時,機器人不再理會,繼續工作著,廠家人員終于很堅定地說:“沒問題了!”
篇4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 智能電網 功能構架
中圖分類號: U665.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智能電網的發展作為世界電力系統發展的前沿,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與好處,各國都在加緊研究發展,而智能電網的一個核心技術就是智能變電站,它是變電站的最新發展方向,對實現電網智能化具有突出意義。本文根據實際電網的發展及智能變電站實際建設中面臨的問題,闡述了智能變電站的功能架構及其在電網中的作用。
智能變電站的概念
智能化變電站是在數字化變電站的基礎上的升級與發展,是在結合智能電網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對自動化控制技術進行改進后以實現其智能化的變電站。作為智能電網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的銜接關鍵環節,智能變電站對智能電網的安全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國家《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智能變電站是應用傳感器、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術,以設備參量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的信息平臺為基礎,實現變電站全程監測、自動運行控制等功能,達到優化資源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減少人工干預等目標的變電站。
二、智能變電站的功能架構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市場需求的推動,變電站逐步由數字化走向智能化,在數字化變電站的基礎上,智能變電站構架更加精簡,運行控制變得更加智能化,擁有了更多智能化特征。
信息采集處理一體化
智能變電站作為智能電網的一部分,除可監測自身運行狀態外,還可用過網絡獲取相關聯的其他設備的運行信息,具有互動的能力,因此應采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傳感技術及監測技術等對數據進行實時的采集,同時還要建立完善的標準化的動態與靜態信息模型,統一對采集的各設備的運行狀態及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并及時將處理后的信息反饋給與變電站相關聯的相關設備,從而實現對電網的智能化控制與調節,使全網協同安全穩定工作。
設備部件標準化
為提高變電站的質量及可靠性,節約人力物力資源,同時方便日后的維護維修,應對智能變電站的一二次設備進行整合集成,使各個接口具有統一性與良好的適應性,這樣在建設新智能變電站的時候,只需將調試好的各個一二次設備進行拼裝即可,大大縮減了一個智能變電站的建設周期,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并且在發生故障時,可直接對故障模塊進行維修或更換,提高了維護維修的便利性。
安全化
智能變電站應建立配套的防災減災系統,并留有詳盡的緊急應急預案,以便及時應對突發的各種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保障全網安全運行,將損失減到最小。同時做好與電網防災減災與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的聯系,及時反饋信息,以便相關部門及時作出決策。另外,還要實先通信信息安全化,保障全網內信息傳輸暢通安全,保證信息不外泄,保證不收外界干擾破壞,實現網絡通信的安全穩定。
管理運行最優化
智能變電站可以采集相關聯設備的大量數據,實時監控全網的運行狀態,并按照預先建立好的數學模型,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對全網的無功裝置進行優化控制,改善電能質量,減低電網損耗,提高輸電效率,實現全網運行經濟最大化。另外,對設備做好登記,并及時對設備進行維護,使設備運行在最佳狀態,同時還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長設備壽命。建立全壽命周期優化管理體系,提出最優的資產投資、設備維護的方案,提高智能變電站的安全可靠性,同時實現對資產的最優化管理。
操作程序化、自動化
智能變電站具有程序化操作的功能,在收到監控中心、調度中心等發出的操作指令后,能按照所編程序,自動控制完成對相關設備的調整。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實現遠程可視化控制閉環控制盒安全校驗,以達到變電站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值班,并提高變電站的安全運行水平,滿足了無人值班地區的監控要求。
6、“即插即用”便利化
隨著科技進步、能源利用的發展,可再生能源必將被廣泛的推廣與利用,智能化變電站為大量如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的分布式電源的介入提供了便利。智能化變電站從技術上及運行上都進行了改進,從軟件和硬件上都進行了調整,支持大量分布式電源的接入及與調度中心的互動,使電網由原先單一大型注入點單向供電向大量使用分布式發電設備的多源多向模塊化模式轉變,實現配電網與微網的協調運行,滿足了利用清潔能源的間歇性分布式電源可以即插即用。
7、智能變電站的架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電網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變電站也經歷了從普通變電站到數字化變電站再到智能化變電站的發展歷程。從變電站的這個發展歷程來看,集成化是變電站發展的總體方向與趨勢。
數字化變電站用光纖通信技術優化了變電站與間隔層的聯系,使得運行、控制、保護三個系統通過網絡彼此相連,實現實時數據共享,使在每個系統都能保證各自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各系統之間協調一致運行。數字化變電站實現了過程層、間隔層、變電站層這三個層次的集成化,簡化了系統部件數量,提升了系統質量,提高了系統運行性與可靠性。
而智能化變電站在數字化變電站的基礎上,實現了更高程度的設備集成化,對一二次設備進行了智能化的集成與整合,形成智能化設備層與變電站層兩大層次,使變電站構架進一步優化,使得變電站集成化,使變電站的運行與管理更加智能化。
智能化變電站在電網中的作用
建設智能電網,可以有效的提高電網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降低電網損耗,提高電網設備利用率,從而最大化利用資源,實現電網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彰顯,智能電網必將進一步發展與建設。
作為智能電網中的紐扣環節,智能化變電站在智能電網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它是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中實現能源轉換、控制的核心平臺之一,是輸送電能的重要樞紐。作為采用先進技術、集成化程度高、安全性高、成本低、低碳環保的智能化設備,智能化變電站可以自動控制完成對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控制及監測等,實現對全網的實時自動控制、智能化調節及在線分析決策等高級功能,使得電網的運行更加智能化、安全化、可靠化。另外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簡化了變電站設備,推進了可持續發展,實現了資產最優化配置。同時,智能化變電站還是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式能源的間歇性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接口,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一環,是實現電網運行模式轉變的關鍵,更是國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要環節。
總之,智能化變電站在智能電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需要,更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四、08雪災的反思
08年1月到3月,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造成了冰凍災害。供電線路上覆蓋的冰大大超過最大承受標準,因而對輸電設備產生巨大破壞,共計15座500kv的變電站停電,86座220kv的變電站停電,2016座35kv以上變電站停運,對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造成了威脅。此次災害敲響了中國的警鐘,我國電網結構規劃不盡合理,建設規劃合理的電網結構成為電網發展的方向。在發展安全可靠合理的電網系統中,智能變電站凸顯出其優勢作用,實時采集各設備運行數據并及時分析處理反饋,可以實時不間斷地對各個設備進行控制管理,從而優化了電網的結構,強化了電網之間的連接,使其抗風險能力加強,避免了08雪災中大范圍電網被破壞的情況的再次發生。智能變電站使電網結構合理化,提高了電網抗風險性,大大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
五、結束語
我國智能電網及相關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我國一直致力于建設一個堅強的智能電網,作為智能電網不可或缺的紐扣環節,智能變電站實現了對電網試試運行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與共享反饋,從而實現了對電網的智能化控制與調節。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的兩個轉變(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戰略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三集五大”體系(人力資源、財務、物資集約化管理;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大營銷體系)的建設,智能化必將是變電站的長期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高翔,張沛超 數字化變電站的主要特征和關鍵技術 2006,30(23)
[2]王大鵬,栗俊凱,晁軍征 前臺數字化變電站的發展及應用 2007(1)
篇5
【關鍵詞】智能電網;需求響應(Demand Response);電力供應
在電力生產、傳輸和使用的環節,由于電能不能大規模儲存,一直以來都力求遵循著供給=需求的原則。實際上,電能在使用上經常存在運行不經濟,即規模不經濟性。為了實現對用戶電力供應的可靠、安全和經濟性,我國引入智能電網的相關概念,旨在通過高技術手段緩解電力供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電力運行更加有效,即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又能通過對用戶側的需求響應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促進電力系統發展。
1.智能電網和需求響應的相關概念
1.1 智能電網的概念
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它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智能電網以充分滿足用戶對電力的需求和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滿足環保約束,保證電能質量,適應電力市場化發展。
在智能電網下,將實施更為全面合理的分時電價政策。在各用電領域全面推行實時電價體系,并及時將電價告知電力用戶,可使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結合實際的電價,選擇自己的用電方式,使用戶調節負荷,移峰填谷。電網企業根據發電來源、負荷性質、時間區段等因素制訂一系列合理的電價政策,及時向用戶實時電價、實時負荷、實際供電情況等與用戶相關的電網運行情況。智能電網下的電力供應力求做到降低成本,運行經濟合理。
1.2 需求響應的概念
在智能電網中,用戶是用電的最終用戶,是電力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智能電網的角度來看,用戶的需求是一種可管理的資源,它有助于平衡供求關系;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電力消費是一種經濟的選擇,通過參與電網的運行和管理,修正其使用和購買電力的方式,從而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用戶將根據實時電價調整其用電模式,減少或轉移高峰時的電力需求,使電力公司減少資本開支和營運開支,減少能源的損耗,產生環境效益。
智能電網下,如果用戶對于用電過程中出現的電力價格、電力供應時間、電力方面的政策等有關變化及時做出反應,選擇在電價較低的低負荷時段用電,負荷高峰時讓峰。在智能電網下,用電管理部門可以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引導電力用戶優化用電方式,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改善和保護環境,實現最小成本電力服務所進行的用戶需求側管理活動。用戶側同理需要及時掌握電力供應的相關動態,并適時做出響應,更加主動的減少用電負荷,提高用電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1.3 智能電網下需求響應應用意義
需求響應的提出,引導電力用戶主動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優化用電方式,在不影響自身正常用電需求的情況下減少電力消耗和電能需求,達到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目的。對社會而言,需求響應的實施可以減少電力需求,從而減少一次能源的消耗與污染物的排放,緩解環境壓力,同時減少社會資源的投入和自然資源的消耗。
按照用戶不同的響應方式將電力市場下的需求響應劃分為以下2種類型:基于價格的需求響應和基于激勵的需求響應。基于價格的需求響應是指用戶響應零售電價的變化并相應地調整用電需求,包括分時電價、實時電價和尖峰電價等。用戶通過內部的經濟決策,將用電時段調整到低電價時段,并在高電價時段減少用電,來實現減少電費支出的目的;基于激勵的需求響應是指需求響應實施機構通過制定確定性的或者隨時間變化的政策,來激勵用戶在系統可靠性受到影響或者電價較高時及時響應并削減負荷,包括直接負荷控制、可中斷負荷、需求側競價、緊急需求響應)和容量/輔助服務計劃等。需求響應還是緩解系統短期容量短缺和推遲電網升級投資的有效方法,還能夠降低系統高峰期電價、減少電價波動風險、優化資源配置和保證市場穩定運行,對電力工業和經濟發展以及環保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戰略作用。
2.我國智能電網下需求響應應用現狀及問題
2.1 需求響應的現狀
從1998年至2010年我國相繼頒發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意見》系列文件,政策上予以支持。我國江蘇省更是在1998年成立國家電網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中心。
分時電價上,我國居民峰谷電價推廣至江蘇、上海和浙江等省份;上海和江蘇工業峰谷電價比例達到5:1;豐枯電價:云南將豐水期電價下浮15%,枯水期上浮20%,峰谷電價上下浮動50%,并將豐枯峰谷電價擴大到100kVA及以上的商業用電和非居民照明用電。從2008年起山東試行尖峰電價,河北實行尖峰電價的企業達到4000家,降低用電高峰負荷100萬千瓦以上。河北省規定對尖峰期自愿中斷負荷的企業,每1萬千瓦累計中斷1h補貼1萬元,相當于1千瓦時電量補償1元;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對高峰時期執行可中斷負荷避峰用電的用戶給予減免容量電費或一定的電價補償。
2.2 需求響應的問題
在分時電價上我國的峰谷電價比不合理,我國僅有2-3倍,而且實施省份相對較少。相比較國外的峰谷電價比一般為5-8倍,最高的可達到9-10倍;可中斷負荷補償標準太過籠統,沒有考慮到用戶的類型,用戶沒有產生有效地響應。我國電力公司應該采取重在采用市場價格手段之外的促使需求響應的一些措施。
3.對促進我國實行智能電網下需求響應應用的幾點建議
第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在法治和政策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手段,來實施智能電網下的需求響應。政策上要允許電網公司以財政激勵手段去實施電力需求響應計劃。主要包括:制定面向用戶的多種可供選擇的鼓勵性電價推動用戶移峰填谷,對電力需求側終端用戶,采用節電技術設備的折讓銷售、節電設備的免費安裝、節電設備租賃、節電特別獎勵等市場手段來鼓勵用戶提高用電效率,節約使用能源。出臺相應的政策和規則,如稅收優惠、貸款優惠等鼓勵政策,限制超標準、高耗能設備使用等節能法規政策等,為能源服務公司的運作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對節能技術、產品的開發進行政策鼓勵和標準認證,建立分享節能效益的會計科目。
第二,電力公司需作為實施綜合資源規劃和需求方管理的主體。與電源開發和供電一樣把節電納入日常運營活動,電力公司及時準確的提供電力供應、電力價格變化等相關信息的變化,并予以告知用戶,同時制定激勵電力用戶需求相應的措施,如提供如容量電價、峰谷電價、分時電價等。其中,能源(節能)服務公司是需求方管理的實施中介。為有力地推進規劃的實施進程,部分節電項目的執行工作往往由具備資格的節能服務公司、能源管理公司或能源效率中心來承擔,協助政府和配合電力公司實施需求方管理計劃。
第三,用戶側主動提高并采取響應節電措施。用戶根據政府、電力公司等部門提供的相應信息,主動采取措施,在高峰時段降低負荷,或者將用電需求調至低負荷階段。同時,用戶可以采用相關部門提供的高效設備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減少電量消耗,取得節約電量效益。
4.結論
智能電網時代依靠有效的需求響應(DR,Demand Response)能實現信息和電力的雙向互動,從而提升電力系統運行的總體性能和效率。本文對用戶側實現需求響應的重大工業價值進行闡述,并針對目前我國智能電網下需求響應現狀給出優化實施解決辦法,促進智能電網下需求響應深入實施,推動中國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工作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華,永偉,張少華,糜曉波,鐘怡.電力需求響應的激勵性補償方法比較[J].電力需求側管理,2010(6):12~16.
[2]王蓓蓓,李揚.面向智能電網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規劃及實施機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0(12):19~24.
[3]施泉生,孫波,蔣浩.面向智能電網的需求側管理[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11(5):468~471.
[4]陳上吉.淺談智能電網下需求側管理[J].華中電力,2011(3):5~7.
[5]張欽,王錫凡,付敏,王建學.需求響應視角下的智能電網[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17):49~55.
[6]高賜威,王蓓蓓,李揚等.智能電網框架下的需求側管理展望與思考[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20):17.
篇6
【關鍵詞】配電系統;智能;現場總線
1 智能配電系統架構
構成智能配電系統的主要部分有主站、 通信系統、終端/子站等;其外部系統有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負荷管理系統、上級調動自動化系統、配變監測與采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故障報修系統等。在電網結構中,采用配電智能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實現電網分析應用、配電SCADA,以及饋電自動化等。在配電智能化系統中,采用了較多的通信手段,為遠方控制值、數據采集的實現提供了便利條件。以集中型和就地型饋線自動化,進一步完成了電網故障區段的快速切除和供電的自動恢復。智能配電系統和外部系統之間的聯系由信息交換總線完成,并對配電信息進行整合,使業務流程進一步外延,保證配網模型建立的完整性,促進配電智能化系統應用功能的豐富和擴展,同時還能夠支持用電營銷、配電調度、運行、生產等業務的閉環管理。除此之外,還能夠對分布式儲能/電源/微電網等接入的擴展,并借助電網分析應用軟件,實現智能用電系統、協同調度和上級電網之間互動,實現配電網系的經濟運行分析和自愈控制。
2 智能低壓配電系統的關鍵技術
2.1 自愈控制
在配電網網架構的建設過程中,為了能夠實現高效、可靠、靈活的目標,還要對電源分布式接入有利的系統設計、配電網絡閉環運行技術,以及配電系統中具備自愈功能的結構等,和系統網架結構直接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示范工作。在智能配電網中,是借助先進的數學和控制理論完成其自愈控制功能,并建立配電網在故障擾動區、異常脆弱區、正常運行區,以及檢修維護區時的自動判別算法。并對配電網在穩定評價、兼容評價、經濟評價、電能質量評價,以及用戶服務評價指標體系下,對其運行狀態進行隱患預測和實時評估,同時對相應區域的控制方案予以執行,從而達到配電網的自愈控制和優化運行的目的,實現電網供電安全可靠、靈活互動、清潔環保,以及友好開放、經濟高效的要求。
2.2 分布式發電和智能微網技術
所謂分布式電源,是指在配電網上連接的小容量儲能裝置或者發電機。在穿功率不大的系統中,配電網設計受到在連接點的分布式電源保護裝置的影響較小。因此,在一個智能電網中,則可能存在接入靈活、容量更大的分布式電源。此時,配電網將類似于一個較小型的輸電網,因此,則要對更高的短路容量、非輻射性潮流等常常在輸電網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加以考慮。除此之外,在設計配電網的過程中,還需考慮分布式電源與實際電廠運行能否配合、降低配電網優化潮流限制、孤島狀況下的運行能力等問題。然而,在配電網設計,微網技術綜合了儲能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分布式發電和新生電力電子技術等。將多個分布式發電單元和負荷集成,使它們能夠組成一個單獨的系統,進而為眾多的用戶提供熱能和電能。經過一系列的合理控制,微網既能夠并網運行,還能夠與主電網脫離孤立運行。同時,還能夠達到無縫轉換這兩種運行模式的效果。
2.3 快速仿真和模擬技術
在電網配電系統中,快速仿真和模擬技術是實現其自愈功能的一個重要工具。快速仿真和模擬技術可實現的主要功能有網絡重構、故障自動定位和排除、自適應保護、無功控制和自動電壓等,其中所使用的仿真工具有負荷預測、電網潮流優化、配電網狀態評估,以及電網動態安全評估等,其中用到的建模工具有發電模型、網絡拓撲分析、負荷模型、設備模型等。快速仿真和模擬技術以實時軟件平臺作為基礎,使用先進的預測技術和數學分析工具,并結合電網的運行狀態、配電網物理結構,從而完成配電網的實時優化運行和狀態估計的精確性,對電網中可能出現的潛在事件進行預測,同時能夠為系統運行人員提供最優決策或者輔助決策建議,最終實現配電網的自愈。
3 現場總線技術應用
所謂現場總線,則是指應用在微處理器測控設備、在生產現場之間完成多節點數字通信、雙向串行的系統,同時也稱之為數字式、開放式多點通信的底層網絡。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隨著網絡技術和微處理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以其特有的數字網絡傳輸方式逐漸取代了DCS系統4-20mA的模擬量傳輸方式。此后,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開始了快速的發展,并廣泛的應用在自動化領域。
現場總線控制即為開放式通信網絡,又是一種全分布式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可以說是聯線智能設備的紐帶,能夠將總線上的智能設備相互連接,使之成為網絡系統,同時并構成自動化系統,以實現基本的系統管理、監控、計算、控制、參數設置、顯示、報警等綜合自動化功能。實際上,在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中,均是由通信網絡將各種組成部件連接起來,以總線的方式完成數據傳輸,完全數字化進行系統信號的傳輸。在該系統內部,可以說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資源共享、主控部件,不依賴計算機也能夠完成各職能化部件的獨立運行。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的應用,可以說將4-20mA的模擬量傳輸方式完全淘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現場的敷線;采用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完成對現場部件的控制調節,顯著的促進了系統控制的可靠性和實時性的提高,同時避免了主機故障而造成系統的癱瘓現象的發生。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OPIEC7498標準中的OSI參考模型定義了網絡互聯的7層框架,同時對每一層的功能做了詳細的規定,從而實現系統環境中的互操作性、互聯性,以及應用的可移植性。然而,在實際的工業生產過程中,智能化裝置是在工業現場的大范圍內零散的分布,某個單個的節點控制信息量較少,卻對快速性和實時性有較高的要求,為了能夠使這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減少,減少工業網絡成本,并滿足實時性要求,應用在現場總線中的通信模型基本都在OIS參考模型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簡化。是以OIS模型中的物理層、應用層和數據鏈路層三個典型層來完成,將其中的3-6層從中省略,從而使現場總線具有低成本、執行操作簡單、結構簡單等優點,而且還能夠是工業現場應用的性能要求得到滿足。并對系統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進行測試,不同制造商的產品在達到現場總線技術要求后,那么就能夠在同一總線上實現互聯,便于用戶的系統集成,并為之帶來更多的好處。
4 結束語
由此可見,智能電網在我國實現和發展過程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智能配電系統的應用。采用智能配電系統能夠解決電網構架薄弱、大量接入分布式發電、自動化水平低等對國家電網產生的負面影響、有限的電網運行控制水平,以及電網和用戶之間互動能力受限的有效手段。然而,研究和發展電網自愈控制、AMI技術、分布式發電和智能微網技術、配電網快速模擬和仿真技術等,使我國實現電網智能化的發展得到了快速的推進。
參考文獻:
[1]戎俊,范迎青,高文逸.智能低壓配網管理對新一代電器元件的要求[J].低壓電器,2010(10).
[2]張東.智能化低壓配電系統組成原理及典型應用[J].電器工業,2010(9).
[3]董永福.芻議智能低壓配電系統及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1(32).
篇7
[關鍵詞]低壓配電系統;無功補償技術;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7-0067-01
近幾年,我國電網朝著高電壓、大容量的方向發展,從而對電網系統供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智能無功補償技術在配電網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具有諧波檢測、低壓無功補償、電壓合格率考核等功能。
1.配電系統智能低壓無功補償技術
1.1 智能低壓無功補償技術
第一,將動態補償和固定補償結合起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負載類型更加多樣化,電網在無功方面的要求更嚴格。因此,固定補償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時展需求,動態無償技術能更好地適應負載變化需求。
第二,將三相共補和分相補償結合起來。新設備,如照明、電子電力等設備基本都是兩相供電,電網中三相不平衡的現象更加普遍,三相共補已經無法有效解決三相不平衡的問題,但是如果全部采用單項補償的方式,則會提高投資成本。因此,考慮負載情況和經濟性的共分結合方式在新經濟形勢下得到了廣泛應用。
第三,將快速跟蹤補償和穩態補償結合起來。無功補償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將快速跟蹤補償和穩態補償結合起來,該項技術適用于大型鋼鐵冶金企業,其具有負載變化大、工藝復雜、波動大、用電量大等特征,通過進行無功補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功率因數,充分發揮設備能量,挖掘設備工作容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
第四,分散補償。我國城鎮低壓居民用電量不斷增加,居民生活和生產等方面對無功需求非常大。直接在用戶,末端實施無功補償,能有效地穩定電壓,降低電力資源的消耗。按照我國GB50052-2009《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對于容量較大、負荷平穩、使用頻繁的用電設備而言,無功負荷單獨就地補償。針對用戶地點分散、負荷小、無人管理、波動小的特征,可以采用智能型控制、體積小、安裝簡單、免維護、功能全面的分散補償。
1.2 先進的投切開關技術
目前運用比較廣泛的投切開關有以下幾種:第一,過零觸發可控硅控制電子開關,其投切速度非常快,在投切的過程中,壽命比較長、不存在涌流、無沖擊,但是功耗較大,目前該開關應用比較普遍;第二,機電一體化智能復合開關。機電一體化智能復合開關主要是由固態繼電器和交流接觸器并聯運行,不僅具備可控硅開關過零投切的優勢,也具備接觸開關功耗小的優勢,所以該開光可以廣泛應用在無功補償控制系統中;第三,低涌流真空開關。低涌流真空開關是采用自身控制裝置,電容器的端電壓和監測電源在預設的相位角發出合閘脈沖使開關各項合閘,這樣能有效地避免元件串聯引發的保護和同步問題,其應用空間非常廣泛。
1.3 智能型無功補償控制器的選擇
將用戶設定的功率因數作為投切參考限量,無功功率作為控制物理量,以模糊控制理論為依據,選擇合適的電容器組合。電容投切控制是以智能控制理論為指導,自動投切電容補償,集通信、電網參數、數據采集、分析和無功補償為一體,利用后臺軟件,以報表或者圖表的形式將存儲的數據顯示和打印出來,對電網系統的補償無功功率容量進行實時監控。在選擇電容器組合時,應該考慮配電系統三相中每一相無功功率的大小,堅持“取平補齊”的原則,對電容器切投實行智能控制,提高補償精度。第一,科學的電壓限制條件。可以設置欠壓、過壓保護值,可設置禁切電壓值和禁投電壓值,具備缺相時間和缺相保護功能,將無功功率作為投切門限值;第二,可以設置投切延時。延遲時間具有可調性,不僅支持穩態補償,也支持快速跟蹤無功補償,對于同組電容投切,可以設置動作時間間隔,對快速跟蹤補償可以設置為零。
2.低壓配電系統的無功補償優化
第一,對動態補償控制的優化。目前,許多用戶和商戶使用的都是節能型空調和照明燈等用電設備,功率比較低。此時如果采用功能齊全、體積小的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并將其安裝在用戶集中的供電箱內,形成新的動態補償優化方案。采用該方案,能有效地補償電流從變壓器到用戶集中的配電箱這段電路中所造成的線路損耗。
第二,采取就地補償措施。在用戶使用端口采取低壓就地補償措施是一種有效的無功補償方式,有助于提高電流功率因數,對其進行動態管理,達到無功補償優化目的。
第三,動態補償技術的廣泛應用。首先,采用自動化控制器。有的地區,主要通過自動化控制器對低壓用電系統實施控制,并進行投切。自動化控制器內部設置了電壓保護,能保護電容器,還能設定投切時間和投切限制。無功補償實際容量是根據現場需求臨時布置。其次,采用智能低壓無功補償裝置。智能低壓無功補償裝置內部設置了優化的無功補償程序,可以設置投切時間和功率因素,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動態無功補償。同時,可以將分相分組和共補補償結合起來。采用智能低壓無功補償裝置,能提高低壓配電系統的可靠性,避免出現諧波問題。
3.總結
綜上所述,將無功補償技術運用到低壓配電系統中,給電網系統帶來了很多好處。采取這種無功補償技術,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配電系統的功率因數,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也極大地降低了投資成本。
參考文獻
[1] 魏云利.淺論配電系統中智能低壓無功補償技術[J].中國科技縱橫,2013,11(15):151-152.
篇8
關鍵詞:電費繳納 移動技術 支付模式生活用電
中圖分類號: X703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上網成為人們的一種時尚,隨著移動3G技術的發展,移動客戶端移動支付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而電力產品的銷售因為其產品的獨特性所以可以有效的利用網絡支付移動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來進行電費回收,在方便百姓用電繳費的同時也可以減少人力使用,提高電力回收效率。但是移動支付模式仍然存在諸如安全和隱私泄露等問題,因此,電費移動支付的發展需要持續的完善和改革。
一、居民電費回收傳統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電費回收模式包括上門走收模式,固定營業廳收費模式,銀行代繳模式等。
1、中國最傳統的電費收繳模式就是上門走收模式了,這種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主要的電費回收模式并且對普通百姓和身體不便的特殊人群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好處的。這種模式通常收費人員會先到各家各戶核實用電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抄電表,然后攜帶票據去各戶催繳電費。但是現階段而言,隨著電企的改革,效率的提升,這種模式無疑成了效率地下的代名詞,因為其對收費人員來說工作量大,準確性低,對電企來說,人員成本高,電費回收效率慢。因此當前此種模式跟隨者改革的從主要的電費回收手段轉向對特殊人群的才采取的個性化服務模式。
2、其次而言是固定營業廳繳費。這樣無疑降低了電企的運營成本,因為這樣人員的使用是比較少的,收費人員的工作量也相應減小。但是對西北西南等地廣人稀的地區而言,居民繳費的交通成本卻會增加。同時,營業廳的前期建設成本也較高,回收周期短。因此固定營業廳繳費事宜交通便捷的城區等人員集中地區。
3、是銀行代繳模式。銀行代繳模式是是固定營業廳繳費模式的一種變體,電企依托銀行回收電費,可以減少固定營業廳的前期建設成本以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但是隨著近些年來銀行的改革,從以前的單純辦理存取貸款業務轉變為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理財服務,因此其工作人員業務量大大增加,并且其因為未接受過專業的用電知識培訓,未免對用電繳費居民有所怠慢而導致電企形象受損。
二、采用新型網絡繳費移動繳費的有利因素
當前,世界范圍內網絡技術空前發達,網絡把在地球各個地區的人都聯系了起來,因此有了也有了地球村的說法。同時,隨著電力技術的發展,電力技術和網絡技術有機結合,產生了空前高效的電網連接-智能電網系統。
1、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可以吧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同時隨著零八年左右網絡云技術的興起,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電力企業也不可能在再大數據時代作為孤島似的存在,一定是充分利用新興技術便利與企業發展。
2、智能電網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有利于提高企業服務質量和顧客購物效率。電力產品的銷售因為其產品的獨特性可以有效的借助于網絡營銷模式。借助智能網絡營銷技術可以分散能源和儲能設備進行集控,優化區域營銷資源,及時掌控負荷分配。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建設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的堅強智能電網系統,相信在2020年前后中國的智能電網技術即可達到基本覆蓋全國。
3、移動3G技術的發展。隨著移動網絡的發展,現階段已經進入3G時代,3G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語音、文本和數據服務也能極大地增加系統容量、提高通信質量和數據傳輸速率。當前我國的3G的開發與產業鏈建設已趨于完善,移動網絡的構建,移動線上客戶端的開發等各種新技術的產生周期不斷縮短,3G技術正在以可以和電腦網絡寬帶相比擬的態勢發展。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移動網絡支付的環境基礎已經穩固。
三、居民智能化用電時代推進電費繳納移動支付的發展
據悉從2011年開始我國部分省份開始試點進行智能電網的構建及使用,成效顯著。我省也在此方面做出實際行動。基于省內地廣部分地區地廣人稀的實際情況,遠程抄表服務率先在興安盟等地區試用,這有效的解決了其固有抄表方式中費用高、采集數據準確性低等難題,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通過智能電網的構建和現代管理理念,滿足用戶需求的實時需求,這就要求電能的實時交互 ,電力營銷需要跟蹤需求特性波動,及時發現市場的波動及變化,電力網絡營銷能夠通過電力市場監測對電力負荷需求做出響應,更好的服務于百姓。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唯一獨立的省級管理電網企業,負責省內八個盟市的電網建設、經營和管理工作,服務人群逾千萬。2013年蒙電集團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內蒙古有限公司簽定合作協議,將深度合作,依托移動覆蓋面廣泛服務便捷的特點,共同助推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服務于自治區內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上線后,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短信等多種方式交電費。
四、電費繳納移動支付模式的利弊及對策
1、電費繳納移動支付的優勢:
首先,客戶無需蒞臨繳費現場僅需一臺手機就可以完成繳費。對客戶而言這樣減少了交通成本,時間成本,時間地點也不收約束。因為現在我國的移動網絡在大部分地區已經達到全覆蓋程度。對電企而言,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和減少營業廳的前期投入成本,這對降低電價無疑是好處多多,最終收益的還是用電居民本身。
另外,移動繳費的客戶群基礎廣泛。據估算我國移動通信用戶已經達到10億人次以上,移動支付用戶支付寶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元,用戶規模也將達到3.87億。這意味著支付寶錢包在移動端的滲透率已經迅速提升,通過手機使用支付寶服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用戶的習慣。這樣移動支付便有了強大的客戶群基礎。
2、電費繳納移動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首先是安全問題,這也是人民在繳費時最擔心的問題。安全問題又包括2方面,包括資金安全和隱私安全等。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從最出的誕生就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因為手機的移動存儲能力有限,所以手機的加密系統一定程度上就受到了限制,從而帶來安全隱患。另外手機是小型電子產品,易丟失。一旦丟失或被盜極易被不發分子使用盜取客戶信息從而使客戶蒙受財產損失和隱私外泄等問題。為此,電企應利用智能電網系統為客戶構建唯一的個人賬戶用電信息,根據客戶日常用電量在客戶用電異常繳費異常時進行短線提醒等服務。同時,居民本身需要加強網絡安全意識,為手機安裝360、手機管家等殺毒軟件,及時殺毒,設置隱私保護。當手機被盜時,可登陸殺毒軟件的隱私保護系統,銷毀被盜手機信息以保證個人的安全信息。
再者是服務問題,對青年人而言使用手機繳納電費是非常簡單易行的,但是部分非個體用戶和個性化需要用戶是不適應移動支付的或者需要電企提供咨詢服務。因此,電企應該與移動公司加強深度合作,積極選擇移動繳費的新方式,引導客戶采用更加便捷的繳費方式。
五結束語
當前,電費繳納的移動支付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行,利弊均顯現。電企方面應該趨利避害,揚長避短,積極打造更加便捷的繳費方式提高電費回收效率和百姓繳費便捷度。
參考文獻:
[1] 王建強.手機支付探討[J]. 商場現代化. 2008(04)
[2] 李慶艷,楊光.移動支付商業模式及業務發展策略初探[J]. 廣東通信技術. 2010(10)
[3]韓勇.智能需求側管理關鍵技術研究及發展路線圖規劃[J]. 電力自動化設備. 2011(02)
篇9
[關鍵詞]電力系統 智能監控系統 監控軟件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
隨著電力系統的逐步擴大,單機容量的不斷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也要求越來越嚴格。低頻振蕩會引起聯絡線過流跳閘或系統與系統、機組與系統之間的失步而解列,嚴重威脅著電力系統的穩定。解決低頻振蕩問題已成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課題。電力智能監控系統是上述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子系統,通過對系統運行中的各種電力參數進行監控,可優化電力系統的運行管理,極大地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
一、電力智能監控系統的結構形式
電力智能監控系統按結構形式可分為集中監控系統模式、區域供電集中監控系統模式和光纖自愈環網集中監控系統模式。集中監控系統模式適用于供電范圍集中、監控對象數量不大的電力監控系統。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機構,分為間隔層設備、通信層設備、站控層設備。系統間隔層設備采用微機綜合保護裝置、智能配電儀表以及其他智能電子設備(IED)裝置。所有間隔層設備均帶有RS-485通信接口,以Modbus通信協議通過屏蔽雙絞線接入通信管理機。通信管理機和后臺監控主機通過站級以太網連接。系統監控主機可在HMI上顯示整個系統的監控畫面和實時運行狀態。系統監控主機還可以對系統進行常規的控制,并對系統進行維護、修改和配置。
二、電力智能監控系統的具體應用
某特大型商業廣場整體供電容量及供電范圍很大,共設置兩座 10kV高壓開關站及9座 10/0.4kV變配電站。若采用傳統的管理運行方式,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電網運行中可能發生的故障,大大降低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為優化變配電站的運行管理,設計中采用了電力智能監控系統。
(一)系統設計
(1)系統共安裝58臺Ps系列可編程微機保護管理單元,837臺QP系列智能配電儀表。各個子站就地安裝通信控制箱,然后用串口服務器將RS-485轉換成以太網,再采用電轉換器轉成光纖上傳至主站。主站安裝一面通信控制屏,采用雙機熱備的方式監控數據,保證了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
(2)監控子站內的所有裝置由通信管理機進行集中管理。管理機提供RJ-55接口,接人以太網交換機,將數據處理后與監控中心的監控系統進行數據交互。監控子站與監控中心之間通過光纖進行通信,光纖經轉換后接人以太網交換機,形成全區光纖以太網絡;設計選用的電力智能監控系統的數據更新周期可控制在10S以內,可在小于1S的時間內完成對一級數據的更新處理。
(3)實現了對多種不同廠家設備的接人及通信控制人機界面簡單、易操作;與設備配合,實現了遙控、遙測、遙調、SOE信息采集、事件記錄、報警記錄等電力監控功能。確保了監控系統與間隔層繼電保護裝置和智能儀表之間的無縫結合。
(4)系統接地采用聯合接地方式,控制中心機房內設置等電位聯結端子箱,與聯合接地系統接地端可靠連接,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1Q。在線路進出建筑物處加裝電涌保護裝置。
(二)電力智能監控系統功能特點
(1)極大地提高了現場的工作效率。通過對此電力智能監控系統的設置,工作人員可以在最短的H~f.q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并進行操作。基于該“透明化”的配電系統,現場人員可以同步了解電能的流量狀態,如檢查電網運行是否平衡。在全面了解電網狀態的情況下,工作人員能及時、準確地處理故障;即使工作人員不在現場,也可以通過系統配置的無線發送模塊及時獲得故障的信息;根據系統反映的設備實際使用情況,便于工作人員合理地安排相關維護工作。
(2)降低能源成本。使用該電力智能監控系統,可以優化能源成本。系統可作為各區域之間檢測反常用電量的基準,跟蹤意外的用電量,針對可優化管理的負載,制訂簡單的用電負荷方案。也能夠對由于電力公司傳輸了質量不合格的電能造成的損耗要求賠償等。
(3)使資源最優化。通過該監控系統的數據,能夠反映出電力資源的實時使用情況,可以對電網或配電盤、配電柜、變壓器等設施的后備用量做出精確的評估,便于業主合理調配電力資源和相關決策,以滿足配電系統的不斷發展變化。
(4)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系統能夠對電氣設備的使用情況提供準確的信息,便于對相關設備及時進行維護、保養。系統的諧波監控也會對保證變壓器等的使用壽命產生積極的影響。
(5)有效縮短斷電時間。系統可以顯示整個網絡狀態的總覽圖,有助于辨別故障區域;通過無線發送模塊,工作人員即使不在現場也可以了解具體的故障信息,遠程掌握引起現場設備故障的詳細信息,準確、及時地處理故障,有效地幫助縮短斷電時間,提高生產力。
(6)有利于改善電能質量。某些負載可能對于劣質的電能非常敏感,通過系統監測電能的質量可以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并使工作人員可以及時處理相關問題。該系統現已通過相關驗收,系統運行穩定,并已體現出系統自身的優勢,極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效率。操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控電力系統的可靠性。
三、電力智能監控系統的可拓展性
電力智能監控系統在通信方面的開放性,使它與管理系統(BAS)可以非常可靠地通過以下3種方法進行連接:
提供標準的Modbus―RTU協議,直接接入BAS的DDC裝置,適用于小規模的BAS。
提供符合 IEC標準的OPCSe~er給BAS,適用于中規模BAS。
直接在Ethernet上通過Web或TCP/IP與BAS互連,適用于大規模BAS。通過上述方法,可將電力智能監控系統集成到BAS系統,以實現系統信息共享及聯動控制,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及運行成本,提升建筑物的硬件標準。
電力智能監控系統是一種智能化、網絡化、單元化、組態化的系統,以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智能配電儀表、智能電力監控裝置、計算機及通信網絡、電力監控系統軟件為基礎,把供配電系統的運行設備和運行狀況置于毫秒級、周波級的連續精確的監視保護中,提供變、配電系統詳盡的數據采集、運行監視、事故預警、事故記錄和分析、電能質量監視和控制、自動控制、繼電保護等功能。并依托網絡技術,使工作人員在現場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接收相關信息,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電力智能監控系統以較少的投資,能極大地提高供配電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自動化水平。它能夠帶來減少運行值班人員、故障迅速切除和恢復、優化用電管理等諸多好處,使電力的使用更可靠、更安全、更經濟、更潔凈。
參考文獻:
[1]張九根,丁玉林.智能建筑工程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李成章.智能化UPS供電系統原理與維修[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3]路秋生.高頻交流電子鎮流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篇10
關鍵詞:智能無功補償技術;電力;自動化
引言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狀態下,生活以及生產用電所需逐漸提升,電網負荷越發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面臨了挑戰。為了強化電力系統運行的管理漏洞,提升運行管理效率,人們在電力系統的運行當中融入了全自動運行管理技術。通過長期發展與實踐,我國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已經十分醇熟,可是一些環節卻具有不足之處,對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轉造成影響,并且令電力企業經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處理電網自動化技術的不足,人們研制出智能無功補償技術。從而良好地處理電力系統中的一些問題,改進運行質量,令電網自動化運行體系內的智能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發及運用進一步提升。
1 智能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究
1.1 智能無功補償技術中的補償方法
(1)在科技的發展中,電網運行當中的電力負荷類別越發繁瑣,對無功需求也愈發提升,傳統固定補償早已無法符合電網運行的所需。因此應當在單一固定補償方法中融合動態補償方法,以便符合電網運轉的負載變動。
(2)當前時期,新型電力設備愈發運用于生活、工作當中,有的照明和電子設備均使用兩相供電,令電網三相不平衡狀況愈發明顯,傳統三相共補形式無法符合電網三相不平衡狀況,并且單相補償成本較大,經濟效益較低。所以,通過考量經濟性以及實用性之后,三相共補以及分相補償相融合的方式變成當前最主要的一個補償方法[1]。
(3)對于大型冶金工業而言,因為使用的電量較大,電力負荷變動較大,需要及時進行無功補償,傳統穩態補償方法無法符合補償所需。通過穩態補償與快速跟蹤補償相融合的方法,不但可以提升無功補償的功率因素,完成節能降耗的目的,并且還可以充分開發設備工作的容量,提升設備的應用效率及產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1.2 智能無功補償技術運用的投切開關
當前時期,智能無功補償當中,使用的投切開關大致包含以下方面:(1)過零觸發固態繼電器。此種投切開關具備了較快的動態響應,在執行投切時,不會形成較大的沖擊,所以能夠長期使用,成為當前普遍運用的投切開關。可是這一設備具有一些諧波污染及功耗狀況。(2)機電一體化智能復合開關。此類開關通常為固態繼電器和交流接觸器并聯,開關融合了兩種開關的優點,不但提高了投切速度,還降低了開關在運行中的功耗。可是由于穩定性低,成本較高,因此并未獲得大量的普及。(3)機電一體化智能真空開關。此類開關大多使用永磁操作乃至低壓真空滅弧室,達成過零投切,同樣可以運用在電容器串聯電抗器回路投切內,穩定性較高,使用時間較長,當前時期屬于商品化發展時期。
1.3 智能無功控制對策
依照三相電壓、電流信號,跟蹤系統內無功變化,無功功率身為控制物理量,用戶設定的功率由于數當作投切參考限量,依照模糊控制理論智能挑選電容器組合,智能投切對星、角融合的狀況。電容投切控制運用智能控制理論,迅速投切電容補償。依照配電系統三相內所有相無功功率大小進行智能選取,依照取平補齊的方法投入電網,以便智能控制電容器投切,提升補償精度。通過智能系統把欠電壓保護值進一步設定,對有功功率投切限值進行設定,令投切延時的可調性、同組電容投切動作間隔等均能夠獲得保障,保障快速跟蹤補償能設定成0。
1.4 綜合配電監測功能
對配變三相數據給予實時監測,可以對累計數據、整點數據、統計數據進行記錄,且計量累計有功、無功電量。綜合配電監控系統具有統計分析能力,并且可以融合實際輸入因素,構成曲線圖以及報表。系統還具有后臺處理軟件,基本完成了數據共享和多機操控。
1.5 正確挑選智能無功補償技術
智能無功補償技術的挑選成為影響補償效果的主要方面。由于電力系統在優化設計乃至電力設備持續更新的狀態下,在電力系統應用中運用的設備尤為豐富,使得載荷情況愈發繁瑣,這些程序使用單一智能無功補償技術則無法展現出明顯的效果,所以在運用當中大多可以把智能動態補償技術乃至固定補償技術相融合,在智能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下,可運用的綜合無功補償技術逐漸增多。
2 電力自動化中智能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
在電力自動化當中,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發展不斷加快,無涌流電容投切裝置具有代表性,主體應用智能控制方法進行無功補償,展現出顯著的特點。比如可以反復進行操作,沒有涌流,并且跟蹤響應的速度,其動態跟蹤響應時間可以控制到0.2s。這投切電容器裝置通過編碼循環處理方式,能夠保障電容器均勻使用,從而令總體系統裝置使用時間得以延續,且能夠展現出良好的過壓保護功能,對諧波分量具有的超限狀況具有阻礙作用。并且,這一規模只有在投切動作出現的瞬間產生耗電,日常時期則不會引發耗電問題,如此責令投入成本顯著降低,真正完成了節能降耗的目的[2]。
靜止無功發生器源于其直流電容量水平低,不用投入過高的成本,可以調節電網系統電壓,即便在電壓水平低的情況下依舊可以輸出額定無功電流,所以,逐漸變成此后靜止無功補償方式的主體發展形勢。此發生器主要是把功率開關構成的三相橋式變流電或通過電抗器或直接并聯到電網系統當中,通過電壓源逆變處理技術構成超前無功功率,這一過程也可以滯后無功功率,從而進行無功補償。
電力有源濾波裝置的無功補償裝置也展現出良好的發展狀態,這可以實現無功補償,且符合動態化抑制諧波運用的創新電力電子體系設備,能夠對諧波引發的頻率更改或大小變動給予補償,并且對無功變化也可以進行有效的補償。目前,對于電力有源濾波器設備的研發分析依舊具有一些欠缺之處,比如電流內依舊具有高次諧波,并且容量過低,需要投放過高的成本。隨著電力半導體原件持續朝著大容量乃至高頻性方向持續延展,此類既能夠補償諧波并且還能夠無功補償的技術系統會朝著更加寬廣的方向進行延展[3]。
綜合潮流控制設備主要把晶閘管內構成的交流電壓層層堆積串入輸電線電壓內,使得幅值和相角構成持續性調節變化,從而能夠對線路進行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正確調整,而且能夠良好提高輸送管理水準,謹防系統產生不良振動。這一技術是目前電力輸配電系統技術的一個全新發展形勢,對電網系統的創建規劃乃至實踐運轉具有較大的影響。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電力企業在我國社會科技發展下,所有行業都加大了電力需求量,從而對電力企業的供電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給予了全新的要求。電力系統在運轉當中,負荷變化愈發繁瑣,非線性因素形成的不可控問題使得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出現隱患,束縛了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智能無功補償技術,真正處理了這一不足之處,有效加快了電力企業的發展,提升供電質量,有利于電力系統運行的更加安全穩定。從而可以發現,無功補償技術在電氣自動化范疇中的運用會更加完善、更加優化,保障電力系統真正完成高效能的使用,并且能夠加快社會經濟朝著可持續化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劉艷梅.電力自動化系統中的無功補償技術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