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方向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1: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行業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計算機行業方向

篇1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計算機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129-02

移動互聯網目前已經成為技術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應用前景最為廣闊的新興產業。以移動智能終端、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迅速興起,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移動互聯網領域課程的學校非常少,人才培養模式還在探索當中。傳統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無法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如能適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思路和培養方案,就能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生存空間,培養的學生也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

1 移動互聯網現狀及發展趨勢

CNNIC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894萬人。與此同時,手機網民規模穩步增長,規模達到5.94億,半年增加367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隨著手機終端的大屏化和手機應用體驗的不斷提升,手機作為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的趨勢明顯。

2015年上半年,手機支付、手機團購、手機旅行預定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76億、2.70億和1.68億,半年增長率分別為26.9%、14.5%和25.0%。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5月,移動端總體使用時長達到259億小時,超過PC端使用時長的2倍。當前PC端使用時長已趨于平穩,移動端則仍在以較高速度增長,未來網民對于移動端的依賴還將進一步加強。隨著4G的商用,虛擬運營商的進入,無不顯示著移動互聯網市場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行業變革。移動硬件普及、網絡基礎設施提升帶來的市場容量擴張為移動互聯網市場持續增長提供內源動力,而行業參與者的增加也將為市場競爭注入鮮活的力量,移動互聯網市場正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正在深刻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2 移動互聯網人才需求與培養情況

2.1 人才需求情況

從目前國內IT行業的發展對人才需求情況來看,移動互聯網方向的人才需求巨大,而傳統計算機類專業已處于供求飽和或供大于求的局面,兩者形成鮮明對比。隨著國內4G行業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人才的缺口也會越來越大。移動互聯網人才需求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偏向硬件;一類偏向軟件開發。從目前的招聘需求來看,后者的需求更大。移動互聯網軟件開發包括手機終端游戲應用軟件開發、移動增值業務開發和其他嵌入式系統應用軟件開發等。相對于傳統的計算機行業,移動互聯網具有自己特有的行業特征,所需要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軟件開發能力,還應該掌握移動通信技術、信息編碼與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必須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

2.2 人才培養情況

目前移動互聯網人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處于供需失衡狀態,缺口比較大。國內專門針對移動互聯網人才培養而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甚少,盡管部分社會上的IT培訓機構開設各類相關的培訓班,但由于學習時間的限制尚不能構成學科專業體系。高校的培養機制、專業設置和市場的需求之間有一定的脫節。就計算機專業而言,為了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人才,緊跟社會需求,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必須進行改革和嘗試。

3 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相對于傳統的計算機行業,移動互聯網具有自己特有的行業特征,所需求的人才必須是復合型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移動通信技術,還應該掌握軟件開發能力,同時還必須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

3.1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體現了教學的目標以及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完成的教學內容,對最終能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武昌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根據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定期對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修訂。首先由計算機專業骨干教師討論培養方案,根據行業的變化確定交流考察的重點。接著由學院組織相關教師,走訪相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與歷屆畢業生座談等形式,弄清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及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根據計算機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和內容。同時,還需協調學校相關授課部門,討論培養方案的可行性,最終確定計算機專業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屬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不但理論知識豐富,更需要具有工程實踐經驗,所以師資隊伍的培養應以“雙師型”教師為目標。具體采取用以下幾個措施:第一,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度。由有經驗的教授和專家做導師,從青年教師的教學、工程實踐及科學方向、科研等各個方面進行指導和培養,針對青年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具體建議和意見。青年教師不僅能從導師那里學到教學經驗,而且導師的思維方式、人格魅力都會對青年教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二,完善教師培養機制。定期舉辦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舉辦課件制作大賽,提高教師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應用能力;有計劃地選派教師深入企業事業單位或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3.3 深入開展校企合作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更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表明,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校企合作建設的計算機專業實踐基地有助于學生及早接觸業界,了解專業學習方向,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交織使用,學生能力逐步提高,并具備了上崗工作的能力,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鏈接。

4 結語

應用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對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該文從國內移動互聯行業的發展、移動互聯網人才需求、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志輝.移動互聯網研究綜述[J].電信科學,2009(10):30-36.

[2] CNNIC.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5.

[3] 謝欣.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行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聲屏世界,2011(8):57-58.

篇2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 土地增值稅 清算流程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房地產行業隨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與繁榮,在滿足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的同時也使得房價的飛速高漲,給居民帶來了一定壓力。鑒于這種情況,國家針對房地產行業提出了很多措施加以調控,國家及地方稅務機構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增值稅方面的法規,也對應完善了稅務的征收工作,達到了對增值稅的合理征收。

一、 明確土地增值稅清算的具體要求,優先備好各項材料

土地增值稅是對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著物產權,取得增值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參照國家相關的稅務法規,凡是達到以下標準的個人或經濟組織都要參與土地增值稅的繳納:一是房地產各項目徹底被完成、并已經全部售出;二是沒有建設完成的項目但是被整個轉讓出去的;三是直接將土地使用權進行有償轉讓獲得轉讓費用的。

凡是達到了以上條件的,主管稅務機關就應該命令其行為主體承擔增值稅繳納義務:一是已經建設完畢并被驗收的項目,二是所轉讓的項目面積達到總體規模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以及尚未達到這一比重,然而,除轉讓后的其他面積已經被出租;三是已經手持銷售許可證,然而樓盤卻在三年時間內沒能徹底售出的; 四是房產經濟主體已經申請了稅務注冊登記,卻沒有履行增值稅繳納義務的;第四,國家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情況。

對達到清算條件應當進行清算的納稅人,應準備報送清算資料:《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增值稅清算鑒證報告》、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建設用地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銷(預)售許可證、詳細規劃總平面圖復印件;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金額的憑證、項目工程合同結算單、商品房購銷合同統計表、銀行貸款合同及利息結算證明材料、房地產開發項目工程決算及竣工驗收報告、無償提供公共配套設施及無償提供給有關單位的證明材料、財務會計報表等。

二、 明確項目收入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土地增值稅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收入減除規定的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為增值額。準確核算增值額,還需要有準確的房地產轉讓收入及扣除項目的金額。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房地產開發商將房地產項目作為清算目標,對每一個項目的各項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精準地核算。

在確認收入時,以全額的方式,開出房產銷售發票,以發票上面登記的錢數為標準;沒開發票,以及發票尚未以全額的方式開出的,可以將買賣方的交易合約作為參考對象,合約中的交易金額作為交易標準;銷售合同書面上的房產面積不符合現實中所測得的面積的,在清算前房款已經給補還的,必須在增值稅計算時對應做出調整。現實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商一般是將已經轉為銷售收入的預收賬款科目借方金額形成銷售明細表,一般以樓號為單位來制作明細表,其中涵蓋:銷售合同編號、客戶姓名、銷售面積、每平米的價格、房款合計數等等。需要對清算項目銷售明細表的金額進行核對,確保同一項目已經結轉的收入金額與銷售合同、銷售發票金額相一致。

對銷售收入加以核對的過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收入確定問題:第一,房產企業把所開發的房產用在員工身上,例如:各種福利待遇等等,以及用來償還外債、或者以各種方式來取得非貨幣性資產等,一旦出現所有權轉移則視作和房產銷售性質相同;第二,將開發的房產中的一部分為自己所用,例如:租賃他人、或自行開展商業經營活動等等,仍保有自身產權,未被轉讓的,則不納入土地增值稅核算范圍。

在確認收入的同時,合理確定住宅類型,也就是是否為普通住宅,如果是普通住宅則要合法享受普通住宅增值稅優惠政策,國家規定:普通住宅增值額在20%以內的免稅。另外,需要注意誠意金、訂金、退房違約金對土地增值稅清算的影響。

三、 確認土地增值稅扣除項目應注意的問題

明確收入后,就需要進一步確認清算項目有關的扣除項目金額。開放商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一系列過程,每一個過程都要獲得或付出一定的資金,但無論哪一個過程都必須出具合法證件,例如:為獲土地使用權的付出、施工建設的費用成本等等。不允許出現雖然持有合法憑證,但卻沒有實際繳納稅賦的不良現象,因為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納稅的威嚴。

第一,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要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得到有效憑據的支持,也就是要有國土資源部提供的合法證據,與之相對應的契稅也要達到國家的法定標準。

對于拆遷安置問題,房地產企業用建造的本項目房地產安置回遷戶的,要嚴格依照法規與合約規定來將此確認為拆遷補償費。支付給回遷戶的補差價款,計入拆遷補償費;回遷戶支付給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補差價款應抵減本項目拆遷補償費。

第二,房產開發商在房產開發整個過程中涉及到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度都會涉及到一些費用,例如:前期原料籌備費、建設施工費、基礎設施費、開發間接費用應據實扣除,要同具體的文件報告保持一致,這些文件包括:決算文件、施工合約文件、工程結算文件……

工程建設完成并被驗收以后,參照合約內容,需要將工程安裝企業的一部分工程費用扣除,扣除的費用充當項目開發的質量擔保,工程安裝企業憑借這部分質量擔保金來向房產企業申請發票,土地增值稅要根據發票中的金額數量來進行核算;相反,沒有發票的,扣留的質保金不得計算扣除。

開放商由于工程進度落后,導致建設工期超時完工所繳納的土地閑置費不作為增值稅核算項目。房產企業對自身裝潢的房產用于銷售,其中所涉及的裝潢花銷歸入成本范圍;

第三,房產開發上在房屋建設的同時,與之向聯系建設的各項房產配套設施,例如:交通設備停放場、物業管理單位、幼兒園、等各項公共設施在落成以后,產權為所有業主共同享有,將所建設的房產不收取任何費用上交給國家行政機構、公立事業單位等等用于支持國家非商業事業,其成本、費用可以扣除;所建設房產進行有償轉讓的,則要對收入進行核算,同時要扣除成本、費用。

第四,房產開放商自行建設的房產銷售服務建筑、以及一些施工中搭建的樣板房等則要依照具體情況針對性處理。1、開放商在施工地點建設的暫時性房屋,例如:房屋銷售中心、供工人居住的樣板房等在建設、室內設計過程中出現的花銷要列進房產銷售中扣除。2、在這些臨時性建筑物內進行的室內設計、裝飾等所產生的花銷,在完工后如果發生了有償轉讓,則要將轉讓收入列入土地增值稅開發成本中,予以扣除。

最后,房地產企業可以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與房地產開發成本金額之和的20%予以加計扣除。

綜上所述,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生活與居住的便利,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住宅需要,然而房地產的過熱發展也為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針對這種情況國家通過土地增值稅清算的方式來對其進行宏觀調控。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房產商的經濟收益,是一種對房產商暴利行為的有效控制,房地產開發商必須積極應對國家的政策措施,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對增值稅進行科學計算,確定科學、合理的稅收方案,使企業在最小的成本范圍內得到最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許雋孜.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影響[J].中國房地產金融,2O08(9)

[2]李雪艷,孫秀杰.淺析土地增值稅清算制下的稅收籌劃及案例分析[J].經營管理者,2009(4)

[3]江波,趙霞.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會計與稅務處理淺析[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0(3)

篇3

摘 要 財務預算管理是企業預算管理的重要部分,是企業能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大型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就大型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的方法,同時,概括了大型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財務預算管理 現狀 發展方向

財務預算管理,是企業預算管理的一部分,也是預算管理的核心,財務預算是指有關現金的收支、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的預算。財務預算是在經營預算和資本預算基礎上所作出的現金流量的安排,以及一定時期內損益表和一定時期末的資產負債表的預計,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

作為大型國有企業,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想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實行財務預算管理,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

實行財務預算管理,可以及時發現企業中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因素,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一方面,對企業中不合理的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同時,還能加快企業對新產品、新工藝的發展,優勝劣汰,還可以降低企業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使企業資源能夠得到最優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率,從而使企業的經濟發展充滿活力。

2.實行財務預算管理,可以協調企業經營管理,充分調動各部門員工之間的工作協調能力,促使全員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財務預算編制的數據,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數據變化,編制而成的,作為企業員工,是各項數據實際發生的掌控者,實行財務預算管理,即能使企業全體員工參與企業預算編制的全過程,避免了紙上談兵的不切實際,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的管理層與企業職工的緊密聯系,相互溝通,從而對具體的工作過程達成一定的共識,避免了預算執行過程中與實際相背離,也激勵了全員職工參與生產經營的熱情。

3.實行財務預算管理,可以考核企業部門業績,加強企業財務控制

企業可以根據各部門提供的財務預算數據,考核各部門預算與實際的差異程度,即不能要求過高,也不能要求過低,將預算控制在合理適當的范圍之內。同時可以根據預算與實際的差異,審核企業各部門業績情況,從預算上分析出哪些部門的預算是不合理的,根據預算控制各部門成本情況,加強了企業的財務控制,從內部降低了企業財務風險。

自2002年財企[2002]102號文印發《關于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來,各省、自治區、中央管理企業同時加強財務預算管理,但大型國有企業在實行財務預算管理過程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預算管理編制時,未能全面考慮市場變化因素,主觀意識占主導地位

企業財務預算編制,只是在以前年度數據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更改的,未將市場發展的變化因素與企業自身聯系起來,財務預算的數據受主觀意識的主導操控著,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發展變化,造成企業預算編制與實際相背離,就更談不上對預算的管理了。大型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應該全面考慮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以市場的變化為出發點,預算與市場緊密聯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變化的要求,才能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要求。

2.只重視財務的預算,而忽視了預算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執行監督機制

有些大型國有企業,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只考慮財務預算,而忽視了預算監督機制的執行情況,編制預算時,將預算數據加大,執行時,只要不超過預算數據就行,忽略了預算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的要求。執行時,將預算管理工作全部落到財務部,各職能部門沒有參與到預算管理當中,沒有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或者是只要費用整體不超出預計就可以,沒有明確細化各部門的成本費用情況,使內部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影響了部門業績考核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大型國有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預算執行監督部門,保障財務預算管理的全面實行效果,充分發揮財務戰略的作用。

3.未能將預算管理與企業員工和考核機制相聯系,權責劃分不明確

有些大型國有企業,預算執行與部門員工的考核機制落實不到位,影響員工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積極性,在企業財務預算管理過程中,由于企業缺乏對被考核部門以及相關人員預算考核與員工薪酬相聯系的獎懲制度,使有關責任人員只強調客觀市場的變化對預算的影響,而忽視了主觀因素對預算管理的影響,權責劃分不明確,不能完全按照考核機制執行,不能調動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的預算管理應將預算與業績考核相結合,要與員工的工資績效相配比,對業績突出并為企業帶來重大效益的員工,給予提高工資薪酬等獎勵措施,不僅體現企業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更有利的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將能力突出的員工重點培養,為企業的發展發揮更大的光和熱,保證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4.重視資金的預算和成本的預算管理,而忽視了往來款項的預算管理

企業預算的管理,往往以企業的利潤作為出發點,從收入、成本、利潤出發,盡量縮短開支,達到資本效率的最大化,而往往忽略了資產負債中往來款項的預算管理,收入很多,但都是欠款,資金的回籠不及時,造成企業“血液”的不暢通,資金使用效率的降低。根據財務制度規定,達到一定年限的企業應收未收款,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壞帳準備,沖減企業的利潤總額的,造成以后年度要背負企業當年往來款項回籠不到位的負擔,增大了資金的成本,擴大了財務風險水平。企業要以預算為基礎,深入分析與實際情況的偏差原因,采取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的方法,查找管理漏洞,挖掘企業潛力,指出企業優勢,而不能只重視生產預算和成本的預算管理,而忽視了往來款項、技改投資等其他的預算管理。

5. 只重視預算的短期效應,忽略的長期規劃

企業要將企業短期預算與中期計劃、長期規劃相結合,不能只重視當期或近期的預算管理,忽視了與企業長遠規劃、發展戰略等的銜接。企業的每一年度的預算應該與企業中長期預算相結合,前后應互相銜接,保證企業生產經營處在一個發展戰略的布局上,企業的發展始終與預算保持步調的一致,才能使預算不脫離實際,同時更好的發揮企業預算的效應。

大型國有企業,面對復雜變化的市場情況,要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不因財務預算管理不當,而造成資金的無形浪費,也不能因財務預算管理不到位,而延誤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1.戰略預算的全面管理

大型國有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企業財務狀況及利潤情況,更應確立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以戰略發展的實現為核心,從企業實際出發,根據市場發展變化趨勢,制定科學的財務預算管理目標,在預算的整個制訂、執行、監督、考核及獎懲實施等各環節都要認真管理,使企業適應市場的需求,不斷提高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

2.財務預算管理的人性化

大型國有企業在財務預算的編制、實施過程中,要積極與廣大企業員工相聯系,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財務預算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員工,要加大培養力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要多種獎勵措施共同實行,改變傳統的模式,建立人性化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

3.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的結合,提高企業財務預算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不僅要利用企業內部環境因素,還要適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充分考慮預算管理中發生的各種可能性,做到“統籌兼顧,略有節余”的管理原則,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財務預算管理體制,保證財務預算管理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高晗.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及控制工作的探討.中國外資.2012(15).

篇4

關鍵詞:高等教育 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 改革

隨著“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定”的出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又進入了春天。各種專業在高職院校中迅速發展壯大,曾經的老大計算機專業不僅沒有發展,人數還不斷下滑。“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高職院校的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生不選擇計算機專業,肯定是就業出現了問題,也就是專業建設出現了問題。根據本人從教多年的經驗,談一下高職院校計算機發展建設的一些想法。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當今高職學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有這樣突出的矛盾:一方面畢業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大量的應聘者中又找不到適用的人才。這種嚴重的供求矛盾表明: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產需之間嚴重脫節。而造成這樣的現象,歸納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現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課程一般有:計算機基礎(Office辦公軟件)、VB程序設計,C語言、Flas制作、網頁設計等;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們能把辦公軟件學好,可是計算機專業班學生是全男班,去公司做文員不大可能。因此現在感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能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很少、很多人不得不改行干別的工作。

(二)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大多數高職學校仍然承襲傳統的教育理念,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理論聽不懂,操作不熟練。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未具備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強的特點,難于適應IT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三)教師實際操作能力不足

高職學校教師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無法進入企業體驗生活,對IT行業缺乏經驗,無法及時把握IT行業的脈搏。教師缺少職業培訓,技術更新滯后、缺乏教育創新機制,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發展必須“四化”

(一)專業設置必須行業化

傳統的計算機專業就只有計算機應用方向,開的課程多而且雜,沒有針對性。學生不知道本專業究竟學什么,學習后究竟能干什么。而如今,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已經進入社會的各個行業,不同的行業,計算機的作用不同。這就要求高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方向的設置必須細化,市場化,行業化。根據市場需要,高職計算機專業就應該分為自動辦公方向、平面設計方向、計算機維護方向、動漫制作方向、網絡搭建和維護方向等。不同的方向應該有不同的課程設置,如自動化辦公方向,除了計算機基本操作維護、辦公軟件外,還應該加強秘書方面的培訓。平面制作方向則應該加強美術方面的培養。

(二)教學手段、方法必須多樣化

從信息論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觸覺信道帶寬為1,聽覺為100,視覺為10000,所以要交換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視覺信息。因此,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它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功能,給學生帶來多感官、多種類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具有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是一種適應21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該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多用課件,通過圖文并茂、視頻動畫以直觀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精神狀態;利用人機交互,可以即時獲得信息反饋,靈活控制教學內容,使其更加直觀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講課的效率和教學效果。

另外,在計算機專業課中還應該多使用“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教師把課堂教學目標分解為一個個“任務”,而且這些“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三)學生技能強化必須重復化

高職院校學生的優勢是操作熟練。但現在的學生學的東西多,但卻熟練的少。辦公自動化的打字速度只有50字每分鐘,平面設計方向的photoshop操作只能用鼠標等,這樣高職學生有何優勢可言?同時計算機課程是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所以學校應盡最大可能補充和更新計算機設備,嚴格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時間,在課程安排上,相關方向的核心課程必須重復強化,課程寧愿少,也必須讓學生掌握熟練。

(四)教師知識必須前沿化

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繼續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要使計算機教師跟上行業發展的趨勢,必須要求其不斷地自學或下企業鍛煉或到高等院校深造充實自己,從而及時了解行業的情況及時掌握應有的技能能力。計算機教師要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應用性高素質人才,自己就必先有新的教學理念并且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擴大自己的專業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具有針對性,而讓學生真正掌握最新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他們的職業適應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就業的針對性和穩定性,真正為社會培養有一技之長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

中職計算機課程設置和體系還停留在比較落后的狀態:教材和師資專業程度不夠,計算機專業教師對本專業知識更新程度日顯落后,對中職學生的社會定位不明確,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整個學校的所有專業開設同一門課,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視計算機專業相關課外知識的拓展和對學生技能練習的有效指導;學習評價模式單一。這些做法,不但嚴重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形成。“以學生為中心, 以能力為本位,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核心思想。專業課程內容注意教學與行業需求結合、課程設置與行業崗位技術結合, 縮小教學與實踐的差距,實現職業學校育人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一、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考

課程設置是教育環節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和改革都將對中職學校教育發生深遠的影響。而中職學校教育的理念、機制和辦學模式的每一轉變也都會影響中職學校課程設置計劃的變化。因此,洞察當前世界各國技能教育課程設置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改革趨勢,充分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把國內外先進的技能教育融入到中職學校“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課程設置的改革中去,將能良性地促進中職學校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中職學校畢業知識、技能的要求,為中職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結實的基礎。

縱觀中職教育課程的演繹歷程,“學科教育技能訓練素質培養”是人們對教育目的由淺入深的漸進式認識過程,也是中職教育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自主調整。

“學科教育”是以該學科的發展經歷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為目標而設計的課程計劃,它以該學科理論的系統性和未來前景為基礎,從理論和概念入手、先理論后實際、先抽象后具體的教學模式,突出理論性教育和邏輯演譯。

“技能訓練”是指以某一職業或職業群體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為目標而設置課程,即按應用需要設置課程,它以某一社會崗位的需要為目標,在職業分析的基礎上,將職業的能力分解為若干部分,組成多個模塊,進行課程開發和培訓,它強調知識的實用性、技能性,并從實際到理論的反向推導教學模式,從而使用學生具備從事該職業的能力。

“素質培養”是以完善勞動者個體的人格,提高勞動者個體素質為目標,主張中職教育培養的學生不僅應用具備必要的知識與熟練的技能,而且還必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職業倫理,用終身化的教育思想、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創業的意識,去對待和迎接現實的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素質培養”并非否定中職教育中的“技能訓練”,實質上是包括并拓展了“技能訓練”的一種較完善的中職教育課程體系。

二、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現存問題及改革思考

計算機應用正飛速地朝網絡化、多功能化、行業化方向發展,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相對滯后, 與社會需要、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1)文化課程過多, 核心能力課程設置不足, 未能體現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就業導向及良好職業素養的要求, 導致學生就業出現問題, 如面試成功率低、與同事無法有效溝通、缺乏團隊工作能力、與上司交流無合適禮節等。(2)根據行業要求針對性培養的人才不足。近年來, 除會計、電算化等個別專業具有一定行業特點外, 不少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課程顯得單薄和簡陋,疏于更新, 學生除學習計算機基本理論、簡單程序設計和一般操作外, 欠缺對計算機最新應用知識、行業軟件應用技能的掌握,已無法適應各行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多方位、高素質的需求, 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從業。(3)對專業崗位能力課程重視不夠, 崗位定位不準導致課程對崗位特殊性體現不明顯。課程綜合性、多門相關課程的整合性不強, 無法滿足要求綜合能力的工種;專業名稱不統一,導致理解偏差且無法落實;未能因地制宜組織崗位能力課程,等等。因此,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必須得到足夠重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幫助學生形成競爭力,推動中職學校計算機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改革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學校應做相關準備。首先應要求教師具備自我否定和超越的良好心態及再學習能力, 并通過學校與行業合作、參與行業實踐以彌補專業實踐經驗的不足。針對專業特點探索教學方法,改變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被動地位,改變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實效性不高的教學現狀。其次,要培養與行業需要匹配的人才,學校應提供職業規劃服務,這可由學校獨立或由學校與行業聯合完成。通過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基礎素養、性格偏好和深入行業總結歸納出IT 細分崗位的特點、任務、職能要求, 幫助學生制定中長期職業規劃,同時提供短期的職業機會, 如實習、首次就業和跟蹤服務等。

三、小結

為提高人才培養的實效性,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與體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 分析行業對人才的要求。

中職計算機教育目前的困境是:行業認為學生綜合素質呈下降趨勢, 合適的人選越來越少。而中職學校每年畢業的計算機類學生越來越多, 就業越來越難。人才對接的不暢, 說明學校對行業需求的分析和理解還有待改進和加強。綜合來看, 復合型、具備大局觀和系統化思路、擁有學習能力和潛力的人才是行業愿意聘用的。各行業需要的中職計算機人才至少應具備兩方面的能力: 一是普遍具有較高行業認同度的核心能力, 即基本素養, 如自信、挑戰精神、溝通技巧、開放思維和行為方式、學習方法等;二是崗位能力, 即通過學習掌握的具體崗位技術操作能力, 如網絡管理員應掌握的工作技能、軟件開發代碼編寫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等。

(二) 根據需求和目標, 重構計算機應用專業設置。

中職學校應清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其出發點不應是理論化精英式教育, 而應最大限度地貼近行業需要, 培養藍領和灰領人才, 應最大限度地彌補學生學習和職業之間的傳統鴻溝, 縮短學生適應職業生活的時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這一目標要求中職學校放棄追逐“升級”, 明確定位在行業需求的崗位人才培養上, 重視專業設置的合理性和實效性。具體措施如下:(1) 細化計算機應用專業。以往認為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辦公室文員的觀點其實很粗淺。計算機應用可分多種方向,如辦公自動化、多媒體技術、信息管理等。細化專業,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一技之長”,提高對特定行業的適應性, 可以避免知識廣卻技能不精所導致的就業困難。(2) 拓展計算機專業的方向性。計算機專業方向大而廣,若只考慮少數方向,會導致學生僅適應市場某一部分的局限性。為突出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計算機專業應朝專門化方向拓展,如計算機軟件設計專業(包括應用程序和游戲程序設計)、計算機硬件維修專業、計算機網絡專業(包括網絡應用和管理)等。(3)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開設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其他專業。結合計算機應用領域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 開拓學生從業范圍,如將計算機與財務結合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培養有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將之用于相應崗位又具備相關專業技能的人才可以說是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

(三)結合中職教學時間特點安排課程。

中職教學時間一般要求兩年的在校學習和一年的行業實習,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建構的完善需要結合這個時間特點合理安排相應課程,如專業課程的取舍、課時的安排等。遵循“拓寬基礎,強化專業”的原則,具體安排為:(1)建議每周文化課總課時為10節左右,夠用即可,專業課時為20節左右。(2)寬基礎、重特色的專業課程安排。第一、二學期開設專業基礎課;第二、三學期開設專業特征課,保證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達到相應標準,也為其選擇專業方向打下基礎;第三、四學期及實習階段開設崗位能力課。(3)合理取舍安排專業課程。過多或過少的專業課程開設都是不可取的。應對特色專業課程進行必要的取舍,開設必需的基礎課。行業崗位必需的課程則根據實用性取舍,一些理論性強而上崗時不是立即用到的, 就沒必要開設。(4)注重安排核心課程。核心素質提高學生個性素質和修養,為其奠定良好的工作態度基礎,并有助于就業、適應社會及自我發展。可在第一、二學期開設溝通與客戶服務,第三、四學期開設團隊工作、職場禮儀和職業指導,課時數不宜太多, 每周兩節為宜。

(作者單位: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

參考文獻:

[1]張峰.中職計算機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08,(12).

篇6

【關鍵詞】農村;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建設

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建設以前往往是按部就班地開設“操作系統”“文字錄入”“辦公自動化”等,在2008年、2009年也曾經做過VB、JAVA等初級語言課程的嘗試,但最終都是回到原點。近幾年隨著學校示范校建設的學習,結合中職學校的特點,筆者認真思考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改革。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專業學習是一種應用性技能學習,也就是說要把計算機當作一個工具。對學生而言,CPU工作原理、進制轉換、程序思想等理論顯得遙不可及。實踐應用中即使不學習這些理論,也不會影響他們打字的速度、排版的美感,為什么要把“理論”看得這么重呢?通過兩年示范校的建設,開始用學生主體以及市場的角度來看課程體系建設,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符合地域經濟發展的就業崗位群,再根據就業崗位群所需專業知識來選定相關課程。要實現“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教材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效對接,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促進學生素質與技能、教學管理與質量的全面提升,原有課程設置就必須進行改革,重新構建,才能使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出不同層面的應用型人才。

一、改單一培養為多方向培養

從現在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出路看,旅游、學前等專業的畢業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對口的工作,而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除了少數幾個技能競賽選手能夠進入相應網絡管理、系統維護、辦公文秘等崗位外,大部分學生都進入相應工廠流水線,這是什么原因?是計算機行業蕭條、人才飽和嗎?當然不是。計算機行業很需要有一技之長的專門型人才,而中職畢業生基本上沒有一技之長了,說好聽點是“全才”,所有皮毛都懂一點;說得不好聽一點,是什么都不會。如果公司同意錄用中職畢業生,那也要重新進行專業方向化培訓。“職業化”的一大特征是專門化,也就是其課程設置有單一的目標,有相對集中的科目,學習目標相對要高、精、專,所培養的人才是“專才”而不是“全才”。比如學文秘辦公就不學習平面設計,學網絡管理就不必學辦公系統,學平面設計也不必學軟件開發。行業需求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崗位需要專才,我們就培養專才,只有這樣,我們的專業才有生命力。要讓中職計算機專業“永葆青春”,就必須接軌市場,接軌職業,使“課程設置方向化”。2014年起,計算機教研組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深入廣東、上海、武漢、宜昌多家計算機相關企業進行廣泛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狀況、專業崗位群和企業文化等內容。并到同類職業院校如“中山市竹溪理工學校”“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進行參觀學習,了解同類院校的專業建設情況。通過“面談式”“問卷式”“座談討論式”調研,獲得大量一手數據及資料,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的指導下,結合前期北大青鳥、平面設計聯合辦學經驗,專業改革確定了辦公自動化、平面設計、網絡技術、網站建設與管理、三維裝飾設計、影視動漫制作6個專門化方向。

二、設置多方向核心專業課程

本著以就業為指導,以行業工作任務為目標,針對不同崗位的典型工作過程(崗位群見表1,P79)進行分析、重構課程,積極實施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互補,奠定文化基礎,調整和優化專業課的分階段設置。經過多次研討,并請專家論證,計算機專業專門化方向課程體系由“專業基礎課+專門化方向核心課+崗位技能結業設計+崗位實習”組成(見圖1、表2)。三、建立、完善方向性評價考核評價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甄別,更不是為了選拔,而是為了改進、發展。為了這個目的,評價時要關注學生在發展過程中付出的努力、體驗與進步。在評價中,不僅讓每一位被評價者參與進來,同時由學生、家長、老師、行業專家共同評價學生的成長,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對傳統的考核方法從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改革評價內容,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崗位能力”。對基礎課程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考試,對方向性能力等課程實行“活模塊”的教學方式。“活模塊”是關鍵,在選擇“活模塊”課程時,要充分注意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前瞻性,應根據當前的行業需求情況,對現行行業職位進行細分,結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學生的個性與修養,總結歸納出每個崗位的特點、任務和職能要求,恰當設置活模塊課程,或增添或刪減,并且每個模塊還應有相關的行業知識和技能測試的滲透。二是改革評價方法,實行“崗位能力學分制”測試法。由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師制定、編寫出本專業課程考核的知識、崗位能力指南,實行模塊考核制度。教師在教學、考核時均以能力指南為依據,考核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除了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基礎能力”之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另外選擇一至二項“專項能力”“崗位能力”進行發展,進而形成自身獨特的“關鍵能力”和“核心能力”,把這些能力通過學分量化考核,鼓勵學生參加各級競賽活動獲得獎分。三是改革評價形式,以實戰操練代替考試。不管是專業理論課還是上機操作課,學生都以“崗位能力”為依據進行自我測試,以書面作業、上機操作等形式,將知識、技能分散到平時的每一節課,逐一加以落實,一課一小測,一課至少有一得,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本功。每個模塊的總結性測試采取用命題設計、作品制作、維護維修等實戰操練代替考試,以評委綜合打分代替考試成績。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要對自己所轄領域課程結合國家課程標準有些系統的思考,要善于分析學生的基礎、需要、特點,才能做到整體把握;同時更應該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使課程實施的實際效果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周小平.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淺析[J].教育,2015,(23):285-285.

篇7

一、以市場為導向,以行業發展為依據,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

由于計算機行業發展快、變化多的特殊性,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者和學習者不能閉門造車,做井底之蛙,要及時更新技術庫,變化教學課程,以適應行業的發展。為此,要想培養出市場需求的人才,就必須得進行完善的市場調查,要對計算機市場人才技能的需求情況和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例如:這幾年的裝修市場的規模膨脹,人們不再滿足裝修的單一性,而裝修公司也不再以一張草紙就訂了裝修方案。這樣,計算機輔助裝潢設計就成了滿足顧客需求,提高公司競爭力的主要設計方式了。包括正在蓬勃興起的廣告行業,都在這方面的有著很大的人才缺口。鑒于對這些行業的市場調查,我們的計算機系完全可以分支計算機輔助設計專業,合理設置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訂單式培養。所以,有了調查就有了發言權,有了調查就不會帶來嚴重的盲目教育,也就不會給教與學留下滯后的惡性循環。

二、課程設置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某一方向上的專長

我們一直在提倡教改,力度大也好,投入多也罷,但改來改去多數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還是保留著一些共性:總有一些本科教育的影子在里頭,揮之不去。其實,就課程設置而言,在整個培養周期內,基礎課和專業課也是先后有序,梯次明顯。加上一些課程設計和模塊選擇,也沒有太大的不妥。但俗話說得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恰恰是這種看似合理,“穩健”的課程設置,阻礙了我們課改的深化。本來高職的課程相對本科教育就是淺顯的,而且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又是泛而不精。很多專業看似方向明確,比如:某些學校的計算機多媒體專業,方向很不細致。包括平面設計、三維設計、影視制作、動畫設計、游戲編程,并且學生在三年內都得學完所有方向上的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又怎樣給學生帶來對本專業就業方向的清晰認識呢?再如:AutoDesk公司對3Dmax的培訓的時間是300課時,而我們對3Dmax課程的課時安排一般在60個課時左右,與300個課時相距甚遠,這使學生在學完3Dmax后,只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建模操作,復雜一點的建模就不知如何動手,更談不上應用3Dmax去完成一個三維圖形實例的設計與制作了。

可見,我們的課改是一定要圍繞著培養學生的專長展開。拋棄專業表面上有所劃分,實則課程重疊較大的設置模式。在保證學生的素質和基礎教育的前提下,再細化專業方向。比如:計算機專業可以分出應用程序開發、三維設計、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網絡技術方向。學生可以在第二學期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其中一個方向細致的學習、研究。并且院系要在各個方向上精選課程,合理安排課時,以保證學生在相應方向上,學到更扎實的知識,在動手操作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做到學與用相結合,以適應畢業后就業崗位的需要。

三、合理優化教師資源

師資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在高職高專的計算機教育中更加突出。由于高職院校改革的時間短,力度小,大部分學校還是簡單的照搬或沿襲本、專科的辦學模式,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教師結構不合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陳舊。又由于高職院校的辦學經費緊張,實習、實訓的條件差,造成了教師的培訓機會少和學生接觸不到符合實際工作的試驗的不良后果。

高職教育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標,這個目標應該是明確的,比如,三維設計,其培養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一名計算機繪圖員或設計師。要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在三維設計方面,自己首先要達到繪圖員或設計師的水平,否則怎能保證教學質量,怎能培養學生成為設計師呢?而高職院校計算機系的教師中,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只能夠模式化地把制作方法傳授給學生,對于完成真正符合企業要求和設計流程規范的項目來說還是欠缺實踐經驗的。這一事實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因此,選擇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作為小專業方向的主講教師,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對于計算機系教師的結構不應一味追求高學歷,要切合實際的根據本系的專業設置引進高技能、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擔當本系的實驗教師。同時,進一步加大對教師在實驗方面的培訓,讓人人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熟悉行業規范和技巧。這樣,經過對教師結構的優化,才能夠加強院系在教學和實踐方面的“軟實力”。

四、引導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認證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由于現今市場就業的“能力”加“學歷”的形勢,若能夠取得所學專業方向上的職業資格認證,對于自身的競爭力是有很大幫助的。但鑒于學生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院系一定要在認證的方面加以正確引導。首先,應以市場需求為引導,讓學生深入地了解本專業認證考試的情況,培養他們的取證的決心和興趣。其次,我們的教學就可以把資格認證的大綱寫入相關課程的教學計劃中,并將考證內容與教學內容適度掛鉤,在教學中滲透與考證有關的內容。使得學生在正常的教學環節中就能夠學習和把握職業資格認證的相關事宜、知識導向和深淺程度,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的質量和考試通過率。從而,達到學校教學與行業最新發展相銜接,與從業要求相一致。

面對市場上計算機人才的激烈競爭,高職院校應依托自身特色的辦學模式,以就業市場為培養人才的導向,適應新時期的市場環境、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和思路,從市場的需求夾縫中開創出自己的新的辦學理念,確定本校計算機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轉變劣勢,發揮優勢,辦出高職院校計算機系自己的特點,逐漸增大專業人才在市場需求中的比重。

篇8

【關鍵詞】職高;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計算機人才呈現二頭尖的“橄欖型”不合理結構,特別是低層的計算機技術工人大量缺少,這種結構嚴重制約著我國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但是與之相反,作為培養IT技術工人主力軍的五年制職高(以下簡稱職高)計算機專業卻面臨著嚴峻的招生和學生就業問題,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產生上述情況的原理主要是職高計算機專業一直沿用大學計算機本科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沒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職高計算機專業必須進行改革,徹底擺脫計算機本科教育的影響,構建適合自己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這樣才能走出谷,為我國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確立面向市場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職業教育的基礎,因此改革五年制職高計算機教育首先要制訂適合自身特點的、面向市場需要的培養目標。五年制職高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市場需求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計算機專業技能的勞動者(IT藍領),簡單講就是以學生就業為目標。由于計算機專業涵蓋的面十分廣泛,有必要對計算機專業進一步分類,然后在分類的基礎上分別制定具體的培養目標。目前職高計算機專業一般分為硬件和軟件二個方向,硬件方向主要培養中小企業信息化設備維護(包括網絡),計算機相關設備生產、銷售和維護,嵌入系統開發和生產等崗位的實用型勞動者;軟件方向主要培養計算機軟件生產、銷售和服務,中小企業網站建設和維護、動漫制作(包括平面設計)等崗位的實際應用型勞動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五年制職高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動態變化的,要根據需求隨時作調整。

二、構建校企互動的培養模式

職高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因此在教育中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建立學校與企業互動的全新培養模式。學校可以把企業引入校園(在校內開設分部),教師和學生可以方便地參與這些企業的工作。這樣對于教師來講,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相關行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對于學生來講,可以在校園內得到更多、更好的實訓機會,這樣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對于課程來講,可以直接請這些企業的工程師講課或者作為實驗指導教師,可以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對于企業也來講則可以借此選拔、培養優秀的員工。

轉貼于

三、建立突出技能的專業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畢業后學生能夠順利上崗就業。由于生源狀況參差不齊、就業崗位的性質、要求不同,不能用一種課程體系來教育全體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在課程體系中采用多層次多領域的方式,在一個專業方向內設多個就業點,多個就業點就意味著要構建多個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職高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在職高計算機專業中可以分偏硬和偏軟兩個培養方向,在偏硬培養方向中可以設計算機銷售維護、中小企業計算機網絡維護、嵌入式系統開發三個就業點;在偏軟培養方向可以設置程序設計、網頁作和動漫制作三個就業點。據此職高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可以分為偏硬和偏軟兩個專業體系,在每個專業體系中又可以分計算機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個模塊。

職高計算機專業在校學習可以分:預科段、專科段和實習三個階段。預科階段(1-4學期),主要安排語、數、外等基礎文化課,專業課方面主要安排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下轉第194頁)(上接第185頁)具體包括計算機基礎和辦公自動化二門課程,所占比重較小,著重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后面的專業學習打好文化基礎;專科階段(5~9學期),以專業課程為主,包括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和若干專業選修課程模塊,著重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第6學期開始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就業傾向,選擇一到二個選修模塊學習。由于實際操作能力是職高教育學的基礎,因此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要占整個教學時間的2/3左右 ,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模式,邊講邊做,讓學生掌握具體的操作技能。在專科階段除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外還包括一些公共課,如高等數學、市場營銷、職業道德、就業與創業、電子商務等。實習階段(第8、10學期),在第8學期安排一次為期一個月的見習,通過見習讓學生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崗位有所了解。第10學期學生以實習為主,此階段主要是通過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學生順利就業作準備。專業課程體系并不是靜態的,由于培養目標是動態變化的,依賴于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也是動態變化的,因此每年要根據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修訂。

四、營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在職高計算機教育中,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力,教師的自身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職高計算機教育改革的關鍵。職業教育強調市場需求,專業課程體系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加上計算機自身的發展十分迅速,這對職高計算機教師在專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各種研修的機會,以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理論水平。職業教育還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因此職業學校的教師因具有較強的專業操作技能,學校可以選拔一批計算機骨干教師輪流到企業去掛職鍛煉,培養“雙師型”教資;學校也可以直接從企業聘請工程師擔任某些課程的教師或者實驗指導教師,這樣可以彌補師資隊伍在結構缺陷,提高課程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王鴻磊,等. 高等職業院校軟件課程體系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05,(12).

篇9

【關鍵詞】智能交通;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融合

0.前言

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的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

ortation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21世紀將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紀,人們將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統,是一種先進的一體化交通綜合管理系統。在該系統中,車輛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駛,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將交通流量調整至最佳狀態,借助于這個系統,管理人員對道路、車輛的行蹤將掌握得一清二楚。

如何利用智能交通系統減緩交通的擁堵,這是新時期交通的重要課題,也是新交通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面向智能交通的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具有教育服從社會需要的現實背景。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緊貼交通產業鏈發展,打造專業建設平臺”,努力構建富有交通特色和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群體系;計算機網絡專業作為學院的特色專業之一,研究面向智能交通的網絡專業課程體系,是適應社會大環鏡的發展及學院建設交通特色院校的主旋律的必然之路;計算機網絡專業迫切需要找到與交通行業信息化融合的方向,從而在與省內其他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招生竟爭中建立專業優勢,鍥入智能交通領域是最佳選擇;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網絡基礎知識和應用軟件編程是建設智能交通系統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技術,但如何使三者更緊密的融合并且在新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體現出來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1.目前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體系的不足之處

交通行業急需的是智能交通系統方面研究、開發、生產、維護、管理、服務的工程技術人才,這些人應具有寬厚的交通行業專業知識及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較扎實的專業技能等;面對大中型企業的技術升級和技術改造,以及在更新工藝和更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過程中,發揮其專業知識特長,正確處理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直接面向和服務于生產第一線。但是目前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人才培養與交通行業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存在差距,在課程體系表現出與企業社會要求不相適應,課程設置單一、知識面和專業面窄、課程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等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畢業生技能與智能交通職業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吻合度低的問題,尤其以職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差距較大。從中華人才網的“ChinaH R職場人氣排行榜”來看,智能交通類職位需求持續旺盛。而目前的現實就業狀況是許多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并不是計算機網絡類崗位,智能交通系統企業實際崗位中的大部分從業人員又不是具備智能交通基礎專業知識的計算機網絡專業畢業的,需要到企業以后花相當長時間從零開始培訓,專業與職業不能銜接。調整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2.在原有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智能交通相關內容

我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上主要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三大類,課程體系的優化需要從課程結構、.課程設置等宏觀方面,以及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具體課程融入智能交通相關知識等微觀方面綜合考慮,才能由點到面,有計劃、有步驟的推動課程體系的改革。

2.1課程結構的改革

課程結構是指課程體系中不同課程要素及其相互形成的比重關系。“以面向交通行業就業導向”的課程結構要以模塊組合為基礎。其基本思想是該專業學生都必須掌握本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學習對應崗位所屬方向的專業課程模塊。根據崗位性質分為四個專業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方向。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適合企業生產過程的各種能力包括操作、服務、管理能力等,通過教與學的過程,通過能力分析確定教學模塊,使學生適合崗位要求。融入智能交通的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是在分析職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培養模塊的,同時通過對學生能力的分析,安排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通過能力分析將職業中的崗位能力細化,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必備能力分析來設置課程單元,將處于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學模塊中學習,增強針對性。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適應不斷更新的交通行業計算機應用技術中的軟件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

2.2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置的改革

課程設置是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落實人才業務規格的著眼點。高等職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建立一個科學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體現高職特色的課程,就必須樹立全新的職業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從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向崗位能力為基礎轉變,從學科型教育向技術應用型教育轉變。智能交通的基礎知識:智能交通系統的體系結構、出行者信息系統、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智能公共交通、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統、車載系統與導航、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經濟評價、智能交通系統的標準化、智能交通系統的相關技術。其中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經濟評價、智能交通系統的標準化車載系統與導航可以作為計算機網絡專業的選修課,增加學生對智能交通系統的感性認識;智能交通系統的相關技術,如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傳感器技術、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的相關知識可以跟計算機專業現有課程相融合,如果現有教材不能滿足融合智能交通知識的要求,鼓勵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編制校本教材。出行者信息系統、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智能公共交通、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的專業知識可以融入到現有的C#,SQLSEVER 課程的課后作業以及實訓周項目中去,使學生學會軟件編程技巧的同時熟悉智能交通系統的各個應用系統的功能和架構。

2.3 公共基礎課與智能交通系統的融合

智能交通系統的知識也可以融合到公共基礎課的基本教學中,比如說大學英語,可以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用智能交通系統的英文素材;高等數學和概率論則可以把一些智能交通工程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學例題中去。

3.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智能交通系統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著眼于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二是著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與一般技術系統相比。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過程中的整體性要求更加嚴格.這種整體性體現在:(1)跨行業特點。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涉及眾多行業領域,是社會廣泛參與的復雜巨型系統工程,從而造成復雜的行業間協調問題。(2)技術領域復雜特點。智能交通系統綜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術、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眾多科學領域的成果,需要眾多領域的技術人員共同協作。(3)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參與,恰當的角色定位和任務分擔是系統有效展開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要想對智能交通系統有深刻的了解,使畢業生到智能交通企事業單位實習階段就能頂崗作業,必須構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最終保證,計算機網絡專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制訂了一整套完善的實踐課程教學計劃,采用定向選拔、集中辦班、定向培養、定點實訓、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重點為智能交通企事業單位定制一線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工作任務分析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研究設計的重點和難點,由智能交通企業崗位工作任務為研究對象,對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研究、提煉,并明確生產實踐中典型工作任務及內容,以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知識和素質,并貫穿于學習領域和學習情景之中,這樣的課程才具有針對性。有了合作企業,學生能將實踐與工程實習和就業聯系起來,真正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

篇10

1.1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內容更新慢計算機行業發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國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育已經開展很多年了,在傳統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學目標大都是按照相關計算機考試的要求而制定的,計算機教學往往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在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工作中,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往往以理論知識為主,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考核只停留在書本要求的范圍,而且課本內容對于新知識的更新和擴充慢,造成計算機教學內容與社會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需求相脫節。此外,枯燥的計算機知識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計算機課程教學效率低下,無法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1.2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部分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課時分配不均,使得公共科目的課程占的比重偏大,而專業課程的課時偏少,并且計算機專業既包括理論知識,又包括實踐技能,這兩個方面在實際的教學中,理論知識的教育所占的比重大,不利于學生計算機專業能力的培養。此外,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順序存在問題,不正確的教學順序,造成很多關聯性的知識點斷裂,學生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使得教學出現脫節的現象。

1.3計算機教學工作缺乏創新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職業學校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仍然只是單純的考試,使得整個教學工作都為了應付考試,學生為了不掛科,教師為了整體的教學成績達到標準。在這種教學和學習心理下,計算機教學工作局限在課本的范圍以內,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執行整個教學計劃,按照計算機專業課程要求的教學進度來進行教學工作,使得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探究基于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計算機教學模式

2.1明確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向,注重教育的社會化職業學校在制定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時候,要考慮社會市場的需求,以及計算機行業人才結構的要求,根據計算機專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結合職業學校的教師資源和實訓條件,建立科學的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案,確定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制定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框架,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規劃好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此外,可以通過出國學習和參觀等機會,學習國外的人才培養模式,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和培養方法,完善職業學校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向,注重教育的社會化,爭取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2建立計算機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促進職業教育的社會化完善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是培養計算機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礎,有效的課程體系,能夠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操作能力,使學生具備計算機專業技術技能,從而滿足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完善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通過安排必要的思想政治課程,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計算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安排必要的基礎教育課程,為計算機專業課程的開展打好基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專業理論和服務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再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專業基礎課程的內容,合理安排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結合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需求,開展豐富的專業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水平,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最后,計算機教學要注重課程創新和內容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計算機技術技能型人才。

2.3改革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行業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而目前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職業學校要改革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改造真實項目為教學項目來改善教學內容和以項目為引領以任務為驅動等方法來改善教學方法,突出計算機專業技術技能的發展要求,引入計算機方面的新技術和新理念,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實踐課程,比如讓學生參加計算機技能大賽、參觀科技展覽、在教師或企業人員的帶領下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等,促進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實現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2.4計算機專業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推動職業教育終身化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培養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關鍵,作為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計算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此外,教師要有自我學習能力,掌握國內外計算機行業發展的水平和方向,不斷地積累新知識和新理論,推動計算機專業教學工作的發展。因此,職業學校可以配備先進的實驗室和學習基地,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的知識進修,鼓勵教師進行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另外,職業學校應鼓勵計算機專業教師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參與企業計算機科研項目和新產品的開發工作,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參與科研工作,可以全面提高計算機教師的專業能力,這種“雙師型”的教師,能夠推動職業教育的終身化發展,培養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水平,更好地服務與社會。

2.5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促進職業教育產業化計算機技術是一門應用型很強的技能,學生既要掌握計算機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掌握計算機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及計算機方面的開發能力,因此,職業學校培養計算機技能型人才,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促進職業教育產業化。職業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根據社會和企業對計算機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制定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斷,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增強學生把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應用到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平,更好地培養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為計算機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推動計算機行業的發展。

2.6建設計算機專業的校外實習基地,促使職業教育與社會接軌校外實習是讓學生走進企業或公司的實際崗位,進行計算機技能的實踐性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目前,很多職業學校都會組織畢業班學生進行校外實習,主要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校外實習,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提早與社會接軌。因此,職業學校計算機系不僅要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建立多個校外實習基地,為畢業班學生提供專業技能實習的場所,還可以通過提供企業兼職機會,在寒暑假期間,組織有意愿的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工作,或者參與企業的科研項目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了解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推動計算機教學工作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