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類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類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計算機類基礎知識

篇1

關鍵詞 醫學類高職高專 計算機文化基礎 教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Vocational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Education

LI Yan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people to learn and work. For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time in school only two years, the task is heavy and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skills is essential. Therefore, how to make students a good learning the basics of a good professional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efficient use of mastering computer skills are basic computer literacy educators should be actively thinking and conduct explora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to illustrate some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this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vocational;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1 計算機文化基礎對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的意義

(1)學生特點和對計算機基礎的掌握情況介紹。調查對象為2011級入學的專科6個專業961名學生,少數民族數占27.05%,女生比例77.21%,農村學生比例88.76%。由于學生中實際組成特點,學生中在高中階段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的學生比例占8.12%;課后能熟練使用office辦公軟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學生比例占63.68%。

(2)目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育的現狀。現在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高校均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開展,總體來說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但方法較為傳統學生學習實踐的時間較少。同時,沒有很好引導學生利用可以接觸的各種通信終端設備來進行實踐,也沒有很好地將學生今后的從事衛生工作的實際需求、升學需求等方面相結合。所以實際的教育情況和學生的期望之間沒有得到很好的協調,學生覺得想學的東西沒有學到,或者找不到很好的方法來鞏固和熟練學到的知識。學生對教育教學和自己的學習掌握滿意度不夠。

(3)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基礎應用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技能。首先,它關系著學生求職就業。比如:現在很多醫院等用人單位已將該項能力作為學生面試過程中進行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包括對學生office辦公軟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的現場測試和打字能的要求――每分鐘能打字40~50字左右等。其次,現在專科類醫學生對繼續到本科醫學類院校進行深造(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近三年平均報名比例24.59%,實際的升學比例為13.7%)的需求較大,根據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收的要求,報名學生必須通過云南省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應用能力B類一級考試。出于學生的組成特點、對計算機的掌握情況和個人的興趣愛好,現在學生均對該項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比較重視,也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2.1 建立對學生學習和教師的科學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勵辦法

制定教學考核和激勵方法,這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對學生的考核。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比例占80%,理論考核占20%。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內容從開課時就向學生提供根――根據教學任務來設計題庫,在從題庫中進行抽查。同時,向學生介紹考核的方式、時間、標準等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目的性、積極性能得到很好地調動。改變以往老師怎么教,學生怎樣學的傳統教學方式,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二是,對教師的考核和激勵。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的積極性,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和表彰。第一,建立教學上崗前培訓和準入制度。培訓結合學校各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特點來開展,讓教師了解各專業學生中開展教學工作的一般性規律和差別。再進行培訓工作考核――如試講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完成教師教育實踐知識的儲備和教學資格認定,進而為教師有效完成好教學任務作保障。第二,在教學考核中實行教考分離的辦法,改變“講什么,考什么,誰講課,誰出題”的模式,建立教學監督機制,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并杜絕考試中出現的營私舞弊的現象。最后,對教育工作教師要及時提供教學工作總結,總結材料包含教學工作的辦法、發現的問題和教師對學生課后的相關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以學生的學習要求為主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教學過程有很好的總結,為下一步的工作開展提供良好的參考。

2.2 用人單位對相關技能水平需求和學生需求融入教學環節

首先,學校的工作開展都是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根本任務來進行的。而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內容。針對各專業不同的研究方向合理設置課程體系,選用或修編更加適合醫學專業學生的配套教材,有區別地來完成好基礎教學任務是必要條件,在此基礎之上對學生需求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有了解有研究,教學部門,就業工作部門提供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就業工作開展情況將教學理論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相結合。

其次,對于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范圍也應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求職要求得到很好的滿足。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不能本末倒置。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和等級考試的對象和目的均存在差別,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考核人們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水平考試,面向社會全體人員,注重培養人們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面對剛入學的新生,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計算機基本的文化和知識,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幫助學生樹立只有很好地完成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掌握了計算機基本的理論知識,才能為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的動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人成才。

3 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實效性的教學形式探索

(1)充分利用互聯網知識,引導學生如何通過網絡來解決學習上的疑問,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而使用網絡的途徑也更多,如:計算機、手機等通信終端來連接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學科知識的范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熟練地掌握學習工作中經常使用的一些技能,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深度、復雜度。如,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發現少數學生,對于如何發送電子郵件等一些基本操作上還存在問題,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來發送附件。而對如何提高打字水平則讓很多的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其實這就是一個熟練的過程,除了多上機練習外,手機也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手段,而且是一種更加便捷的練習方式。

4 小結

計算機基礎文化的教育是高職高專醫學生必備的意向技能,更是學校要重視和值得研究的教學任務。只有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此項課程,才能促進學生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中成人成才,完成社會賦予醫學高專院校的任務。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計算機 基礎知識 分層教學

一、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已經逐漸開始應用計算機,幫助學生獲得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能力,積極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這也成為中職院校的重要教學目標。由于我國遼源廣闊,經濟發展缺乏平衡性,普及計算機程度也各異,這一情況促使學生計算機水平也產生了很大的不同。程度良好的學生覺得教師授課內容簡單,而程度較差的學生則認為教師講課速度較快,造成教師與學生產生矛盾。學生參差不齊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問題顯著增加了教學工作的難度。另外,伴隨著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大范圍普及,會使用計算機的學生也隨之增多,假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勢必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二、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課程使用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一)學生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之前水平各異

很多學生在中小學時期就已經與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了接觸。在這些同學中,由于各個地區經濟教育發展水平缺乏平衡性,其設備師資水平與教學內容的選擇,設置課程與安排的不同,因此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其計算機水平也具有較大差別。

(二)缺乏層次的綜合教學阻礙了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與數學、化學等課程的區別在于他們可以保持幾年甚至十幾年不改變教學內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存在著顯著的時間性,對新技術潮流的追蹤是這一課程的重要特征。更新換代計算機軟件的時間是目前世界任何一個新技術都沒有辦法相比的。當前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都包括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軟件系統、數據庫語言等,由于模塊的不同其更新時間也不同,這樣就產生了需要頻繁更改教學大綱,無法同步更新教學內容的現象。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素養

計算機技術發展極快,現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老化迅速,僅僅一本教材與幾堂課程是沒有辦法包括全部信息的,因此中職計算機教育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傳授某一計算機語言或者是軟件,而是應當著重培養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學習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重要目的就是不斷提升計算機素養,分層教學凸顯了學生獨立學習,更好地將學生作為中心,把教師視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課程分層教學的改革對策

(一)學生進行分層

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劃分級別,為了方便進行管理,應當在一個專業內實施分層。分層教學的基本原則可以選擇自愿與分層考核的原則,將學期作為重要單位,一級可以是一個學期。在新生入校時就能夠實行分層教學,新生入校之后就能夠參與學校統一組織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力的測試,這一測試選擇在指定機房上完成。其系統能夠自行評分,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可以聯系學生的測試成績,綜合被測試學生的申請情況,科學劃分教學班級,可以產生1班與2班。1班教學層次較高,根據高要求起點安排教學,2班根據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綱領安排教學。

(二)安排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授課時間

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課程分層教學應用了單獨的劃分班級制度,這樣實際安排課程授課就顯得至關重要。為了避免與學生原來班級課程安排產生沖突,同時又可以確保教學實際效果,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可以選擇實際固定設置,可以在每星期安排課程中拿出某一天某一節課程作為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避免與授課時間相矛盾。

(三)設計教學分層目標

教學中目標發揮了向導功能。對目前的計算機教學系統積極改革,精心安排教學材料,設置課程邏輯框架,強化實際培訓是教學的主要任務。分層教學的目標就是聯系學生具有的差異性,綜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真實掌握用人單位對計算機水平提出的具體要求,編制可行性的、各種層次要求的教學目標。例如:1班可以根據全國計算機等級二級要求編制教學目標;2班能夠聯系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要求編制教學目標。

(四)分層教學中科學配備教師

根據教學過程中班級存在著的差異性,安排任課教師需要與之配合。每一位教師僅能在一個層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進行教學,防止產生兩個層次班級兼任同一個教師的情況。在這個前提下,還需要在各個學期安排相應的教師,通過不同層次實行教學可以有效培訓師資團隊,不斷完善課程構建。

(五)分層教學中教學課程的落實

分層中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的組織對應分層,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班級教學的不同層次根據各自的教學內容實行教學。1層次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操作作為重點。同時,教師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搜集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在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及時進行改革。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分層教學的改革計劃可以靈活控制,例如2班的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整體操作水平可以達到1班的水平,這時教師可以對教學設定及時調整,逐漸把課程授課重點轉向1班。

結束語

綜上分析,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課程分層次教學的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愛好興趣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矛盾有效地進行了克服,很好地解決學生兩級分化知識掌握的問題。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符合了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師對計算機基礎知識與課程教學的速度,最終提升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 基礎教育 創新教育 多元化 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29

1 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后直接導致了學生知識學習的閉塞性

隨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演變以及計算機得到普及與普遍使用,掌握計算機操作方法已經成為一種最基本的能力。而作為大學生,其應該掌握的計算機相關知識應該是豐富的并且是與時俱進的。但是由于計算機教師本身并未樹立起不斷學習并且更新知識的理念,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并未融入創新教學的理念,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帶來相關的計算機前沿的知識與操作技能。此外,由于學校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落后也使得很多前沿的相關技術無法得到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知識的更新。

1.2 學生知識功底差異性大,但課堂教學采用“一刀切”模式

由于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對計算機的接觸與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使得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的班級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由于自身水平和程度而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3 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中的其他相關問題

首先,教師課堂教學知識與實際所需操作的脫節。由于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單純采用以課本知識為主的教學,而忽視了實際工作生活中對計算機基礎相關知識的要求,這樣的脫節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其次,傳統應試教育導致的學生高分低能現象非常普遍,而學生的相關計算機知識水平并未能在分數中得以體現,從而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一定的誤導。而當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除計算機專業外,所教內容幾乎沒有差別,忽略了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操作的掌握與學生所學知識之間的重要聯系。除此之外,學生實踐所學知識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僅局限在課本上。

2 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創新教育的相關對策

2.1 將計算機基礎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在教學中體現

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本身就應該是一種學習與運用的工具,而不只是評判學生好壞的分數。而將計算機作為實踐工具,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與此同時,學生也轉變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自身掌握相關知識與理念的更新,以便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前沿的知識和資訊,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的目的。

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的學習進行工具化處理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要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所學專業進行聯系掛鉤,從而增強計算機知識的應用性,也拓寬其應用面。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有機結合時,學生就會增強對計算機的關注度,也能夠更多地促進自身專業知識的掌握,從而達到雙贏。筆者相信,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在結合專業的基礎上一定能夠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2.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教學的差異性和個性化

差異化教學模式需要以人文本,尊重學生,所以在差異化措施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教學激勵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巨大熱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出學生身體里蘊含的學習的巨大天賦與潛能。當然,筆者在這里提倡的激勵模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勵,而非物質激勵。當學生在互動學習的課堂中敢于且善于表達自己對所學知識的觀點與看法,并能夠在大家面前進行展示時;當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師為其量身打造的學習目標時;當學生在測試中取得進步的成績時,教師都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得學生更加有信心去完成更多的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

2.3 進行模塊化計算機基礎教學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實行模塊化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而進行模塊化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教學內容與學生所需知識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三者進行有機結合與統一,從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統化的教學策略和模式。教師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要發揮網絡的巨大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巨大的可利用的資源。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作為大學的基礎公共課程,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在模塊化教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興趣和專業技能,從而真正達到進行計算機教學的目的。

3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創新教育策略主要從學生的心理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入手,而在此過程中,師生雙方所構建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和生動的課堂氛圍,都會促進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計算機相關能力的提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優化,將會為整個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而以上策略的嘗試,能夠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人文情懷與尊重,將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付瑞平,靳偉國.大學計算機基礎模塊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14,(1).

[2]陳靜.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的探討[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3,30(6).

[3]李丹.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0).

[4]張麗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多元化分層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探討,2013,(10).

篇4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 改革

對體育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重視體育專項教育,還應重視學科知識教育,例如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生理學、解剖學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體育類專業大學生。而體育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該符合學生專業特點,培養學生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需求。

一、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經歷,發現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基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部分是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并且能夠較早的接觸計算機,對辦公自動化軟件、圖像處理軟件、音頻視頻軟件等能夠熟練操作;另一部分學生學習過計算機相關知識,但只停留在對辦公軟件的簡單應用以及網絡游戲、聊天、電子郵件的應用上;還有一部分同學對計算機的操作幾乎沒有基礎,不會使用操作系統及其他常用軟件,但近兩年這部分學生數量已經非常少,多數大學生屬于第二部分。

2.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效率低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相當多的學生對本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 缺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體育類專業大學生普遍存在重體輕文的思想,對術科學習和專項學習較為感興趣,而對學科知識不感興趣,學習和做作業的目的就是通過考試,并且認為只要考試前突擊復習、背誦知識就能夠通過考試。在學習方法上停留在老師教多少就學多少,沒有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缺乏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學習效率低。

3.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單一

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采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方式,通常采取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和教師布置實踐作業——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指導學生和檢查結果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完成對基本知識的學習,達到基本教學目標,但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單調,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不能夠讓學生融入到實際的工作情境中,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思想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征求意見稿)制定的主題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并以全面發展作為重要支撐。在當今社會計算機作為一種信息處理的重要工具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熟悉、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已經成為衡量其知識能力的重要標準,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之一,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也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應該貫徹我院“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教改思想,探索如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將科學知識、人文知識、社會環境相融合。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注重培養學生文化傳承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環境、實際工作的情境相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適應社會的需求。

3.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造成信息量劇增,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學識,更要具備獨立接受新信息、處理新信息的創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中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教學過程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在學習和實踐中具有獨立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和實際工作的要求。

四、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方案的幾點建議

1.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根據專業特點引入“專業模塊”分類法

由于專業不同,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也不同,單一的課程設置,統一的教學內容不能適應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把計算機基礎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兩大類,可以加強計算機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

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內容設置為: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基礎,Office 辦公自動化軟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 Point 2003),網絡基礎知識,這些內容可以看作是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基礎模塊”。考慮我院學生專業特點,刪去程序設計內容,略去對數學知識要求較高的相關內容。“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根據專業不同,側重點、內容深淺也應該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考慮不同專業特點及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內容中應增加和專業知識相關的“專業模塊”。例如運動、系武術系的運動訓練專業可以增加Flas設計模塊;體育藝術系可以增加音頻、視頻軟件應用模塊;體育教育專業可以增加課件制作軟件模塊;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可以增加Excel中數據分析模塊,社會體育類專業可以增加Excel中數據分析模塊、Access數據庫設計模塊。

2.理論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

基于不同專業學生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基礎、適當延伸、側重應用,服務于專業,建立適合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式教學模式。任課教師搜集在各個專業計算機基礎應用方面的經典案例,并將案例科學整合,應用具有專業特色且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為教學內容,例如在Word課堂教學中引用編輯報紙的案例,將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與Word圖文混排知識相結合,排版一份報紙。在對案例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案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改變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單一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在學習時能夠有的放矢。

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應根據不同知識層次和專業的學生特點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將計算機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3.實踐教學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學模式

在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改變原來的教師布置實踐作業——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和檢查結果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企業、社會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設計情境教學背景。采用以真實情境下任務驅動為主基調,每個情境通過“任務布置、分析討論、任務理解、計劃實施、考核評價”的五步教學法來進行,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實際項目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根據我院學生專業特點可以設計的教學情境如:簡歷設計、制作企業報表、企業宣傳短片等,在實踐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了解將企業、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在教學中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信息化社會的大環境、企業的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和實際工作的要求。

4.計算機基礎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考核主要采用計算機基礎考試系統進行。通過上機考試的方式,學生考試時考試系統會從題庫中抽取試題,避免試題重復。考試內容主要以計算機應用操作為主,避免學生平時不用功,考前突擊背誦的情況。考試成績采取將上機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按權值展開相加得到最終的考試成績的方式,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創新能力、階段考核、人文素質幾個方面。從近幾年的考試情況來看,這種考核模式能夠更好的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考查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目前考試系統中的考試模塊還不夠全面,主要以Word、Excel、Power Point為主,希望在學院的支持下,考試模塊能夠進行更新與擴充,例如增加Access,Flash等考試模塊,擴大考試系統的應用范圍,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于計算機考試系統。

5.教材改革

教材特色改革必須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心。本校教師編寫的《計算機基礎與信息社會》是一本根據體育類專業學生特點,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信息社會特點、社會經濟發展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相結合的計算機基礎教材,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五、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等同于英語和數學知識的教育。隨著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加強體育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要根據體育類專業學生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加強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育與應用能力培養,使體育類大學生適應當代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顧衛杰.引入“專業模塊”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情境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1(1):102-105

[2]侯秀紅,鄭文奎.基于不同專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1(1):98-101

[3]馬飛.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之探討[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98-200

[4]李慧. 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6(12):114-116

[5]尹建新等.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17-120

篇5

關鍵詞 計算機文化基礎 分級教學 必要性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對于計算機教育來說,面對全新的市場需求,學生們對于計算機課程的需求也逐漸多元化,而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作為計算機教學的基礎,是計算機甚至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事實上,“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開展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信息化社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備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技能,而分級教學對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1計算機文化課程分級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計算機學科和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教育已經成為各個階段學校教育的關鍵。而計算機技術學科擁有強大的應用背景和深刻的理論基礎,對于整個社會都有著巨大的貢獻。計算機學科自身的技術發展,使得專業知識范疇、知識組織結構逐漸擴大。一方面,目前計算機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學習知識基本的一些技能了解,有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操作相當熟練,但僅限用于上網、打游戲等。同時,因學生們專業不同,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文化知識的側重點不同,分級教學就成為了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手段。

簡單來講,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要重視起基礎教學、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積累,聯系理論和實際展開教學。同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規范運作過程,將學生需求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培養出基礎能力扎實、專業技能強的高層次人才。而人才培養目標是充分反映畢業生能力、素養的關鍵,所以要突出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的系統性能力培養,展開堅實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教學,并結合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2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分級教學策略

2.1根據學生差異,設置合理分級

眾所周知,學生的個性特點差異較為明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理解知識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而一般計算機教學中,往往進行的是大班整體教學,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之間的落差。運用分級教學不僅能夠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中得到發展,滿足其學習發展需求,更能進一步刺激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內驅力。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涉及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多媒體技術基礎及internet技術,很多高等教育的大班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或者方向不同,分別給學生安排不同的課后作業。文秘專業學生可以要求學生掌握文字處理技術,而商務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學生則要充分掌握電子表格的相關知識。這樣一來,根據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進行分層,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不同側重點的學生相應的知識,并以此來調整學習策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2.2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計劃分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的分級教學重點就在于其圍繞的是不同層次學生和學習目標需求來展開優化教學的過程。在分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圍繞學生的不同目標來開展,通過降低教學難度、開展多種方式的教學方法,使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弱的學生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實踐教學的效果而言,分級教學主要分為基礎層次教學、應用層次教學以及提高層次三個內容。首先,教師應合理計劃和分解不同層次類型學生的目標范圍,以幫助學生盡快提升知識技能。其次,要注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運用,可通過開展知識競賽及考核的方式來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堅持少講多練的原則,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機會,有效提高其綜合運用計算機的能力。

2.3制定分級考核,考察學習效果

科學合理的考核是檢查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班級、專業特點及學科性質制定有針對性的分級考核,以分級教學為基礎,考察不同學生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通過開展筆試、平時考試、上級操作以及實踐應用等多種考核方式,展開多元化的知識和技能考核。另外,“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分級教學的分級考核要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生成性評價原則,有效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計算機文化基礎”逐漸成為計算機及非計算機專業關注的學科,分級教學就成為教師創新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有效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高效性的關鍵。在實際的分級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差異,設置合理分級,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計劃分解,制定分級考核,考察學習效果,有效發揮分級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任穎,李華偉,王麗娜等.《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分級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電子設計工程,2012,20(11):12-13+16.

[2] 姜維,張良.《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計算機:上半月版,2011(7):29-31.

篇6

當代的科技迅速發展,各國之間的竟爭逐漸轉向科技和經濟實力的竟爭,科技是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手段,其間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竟爭,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成為了教育的重任,在計算機技術廣泛普及的當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與人才需求間出現了偏差,如何做好我國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培育高素質的國家建設型人才已經迫在眉睫,轉變傳統教育模式,積極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是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必行之道。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實意義

大學專業分類繁多,各專業開設的課程也有所異,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不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能夠處理多種信息的現代化工具,同時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礎教育,是一種改變學生知識結構、知識層次,提高人才科學綜合素質的教育,更是一種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和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基礎教育。大學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應用需要確定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范圍和重點。計算機基礎知識應服務于應用目的,不宜脫離應用去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及相關實際操作,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宜結合應用進行學習,把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更好的幫助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

二、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是通過高考,從不同地區來到同一個學校、一個專業進行學習,學生之間的計算機知識基礎是有所差距的,加之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差,我國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兩大突出問題:

問題一:學生基礎不一,學習存在問題。大學新生入學時所具備的計算機知識差異性很大,少數學生在高中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但是有的學生連電腦什么樣都沒見過。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多限于網絡的初步應用,比如收發郵件和聊天,但是基礎知識仍然未達到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目標。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基本實現,但由于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新生的計算機水平會呈現出差異。計算機基礎教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疑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層次較高的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埋怨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浪費時間,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另一方面層次較低的學生學習吃力,對計算機課程產生畏懼,從此自我放棄,這對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都將產生極大的障礙。

問題二: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大學專業間存在差異,不同專業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求也不一樣,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本文由收集整理不斷向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商務、電子政務、數字化校園、數字化圖書館等進入校園,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有增無減,計算機成為衡量大學生業務素質與能力的突出標志。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就事論事的現象,只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對學生計算機意識的培養,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用計算機解決任務的強烈愿望,學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計算機,如何在自己專業中使用計算機等,進而造成學生的困惑,對計算機學習存在無用論的想法,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效果差。

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發展前景展望

首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思索教學改革

認清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針對高等學校具體的實際情況,要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和進行教學改革,將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相結合,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素質和實踐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確定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保證計算機系列課程的科學性和先進性。計算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著重講授計算機技術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識內容放在實驗教學環節,根據大學文理分科的情況,計算機課程也應該區別對待,根據不同的專業實施不同教學計劃,有些工程性強的專業涉及到的計算比較多,藝術類專業可能會注重多媒體處理。根據專業需要開設課程。

其次,綜合專業需求,合理設計課程學習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設置,應該區別對待,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側重于應用,讓學生在掌握一些計算機操作的實際技能基礎上,再發揮專業優勢,將計算機與專業結合起來,可適當多學一些專業實用軟件知識。除目前課程中講授的常用軟件外,還可以結合專業選擇一兩個軟件,對軟件的講解應著重對軟件的功能介紹,使學生了解所講軟件能解決什么問題,不必詳細講操作步驟,但要選擇一系列合適的題目讓學生做練習,在做練習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講解,選擇一個軟件,較深入地講解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同時給出一些實例,讓學生學會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全面兼顧,統籌安排,才可使內容既適應目前的形式,又適應學生知識積累的需求。

最后,改革考核方式,理論與操作相結合

傳統的考核是期末一份筆試試題,考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力,卻不能體現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可采用作業、平時測試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策略,完成階段性教學任務后要進行一次階段性測試,作為一次平時測試,期末進行一次綜合測試,既要測試理論知識,也要測試實際操作能力,可采用上機考試系統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也將老師從傳統的判卷中解脫出來,按各部分比例計算出的綜合成績作為學生這門課的總成績,達到改變考核方式,更好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四、結束語

篇7

1.計算機應用課程考查的特性分析

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熟練操作計算機解決具體的應用問題的能力。所以,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考查應考查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水平和操作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運用計算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相比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顯得更加重要。

采用卷面考試的方式考查學生存在偏頗,即只突出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考查,而沒有考查更重要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些院校單純地以幾道上機操作題來考查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認為考查了相對重要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把握了重點就可以了。如果單純考查上機操作題,學生可能會做這幾道題,但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而且計算機基礎知識牽涉到有關計算機構成、工作原理和維護等方面的內容,理解這些內容同樣也是重要的。所以說,單純考查上機題的方式同樣存在問題。

2.計算機課程綜合考查方案

基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筆者提出適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計算機應用課程綜合考查方案。如下表所示。

第一,從考查內容上,全面地考查了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基本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Point操作和網絡應用,內容比較全面。第二,考查形式主要采取了機試和提交作品兩種形式。前5項內容采取機試集中在機房以抽題的形式組織考試。為了反映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利用和創新情況,第6項采取平時以提交作品的形式完成3~5件作品(依據各自的專業特色),上傳到世界大學城空間,所以這一項也屬于網絡應用。但作品形式可以按照專業特色有所區分。這部分由教師提供參考題目,學生完成,并由教師負責評閱、計分。第三,采取信息化方式,提高考查的效率和便捷性。前5項內容采取考試系統組織、由系統自動判卷的方式。第6項通過計算機網絡,采取的方式為平時學生制作作品,上傳到世界大學城空間,然后由教師按照完成情況、質量和創新情況,判出分值。。第四,考查方式均衡、設置科學。第五,試題進行防作弊處理。主要通過教師定期更新和補充題目和試題隨機抽取。第六,注重了專業特色。總之,提出的計算機課程綜合考查方案具有:全面、多形式、信息化、均衡性、防作弊和特色性等五個特性。

一套客觀、科學的計算機應用課程考核方案,不僅能促進計算機教學,而且能夠發揮方向指導性作用。我們依據地方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考查的特性,提出了這樣一套計算機課程綜合考查方案。該考查方案具有全面、多形式、信息化、均衡性、防作弊和特色性等特性,能客觀、科學地考查出學生學習的效果,希望能給其他地方院校提供⒎⒒蚪杓作用。

參考文獻:

篇8

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必備的就業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能力同時也滲透到生活和學習當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就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在校大學生開設的基礎教育課程,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比如軟硬件組成、操作系統軟件、常用辦公軟件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學生今后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生活實踐要求的必備基礎能力。所以,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也會出現許多教學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計算機意識不強,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單一,計算機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要求脫節,理論與實踐教學不能有效協調,教學評價注重形式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實施。所以,有必要針對這些實踐問題提出相應有效的優化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基礎能力,為培養社會發展需求的終身學習能力奠定基礎。本文就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問題及措施。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的意義

現階段,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普及,各領域的信息化?勢越加明顯,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對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已經成為就業的必備基礎能力。在此發展形勢下,高效計算機基礎課程占據明顯優勢。其次,鑒于其他高效專業與計算機應用存在必然聯系,培養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發展方面,計算機辦公、計算機遠程技術、大數據概念、信息檢索、數據庫技術和程序設計等都與計算機基礎能力相聯系,這些方面也是大學生就業和擇業過程中的必備基礎能力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適應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對計算機的應用趨勢,同時從大學初級階段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對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有積極作用。所以,無論是從社會發展對計算機應用方面的需求,還是對人才自身發展要求,再有就是高校課程體系建構的要求等方面來看,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為滿足社會發展、人才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多方面需求,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問題,完善高校計算機基礎科恒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但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理念較為陳舊,依然停留在“重教輕育”的層面上,并沒有將計算機基礎能力與專業教學放在同等位置上。因此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著不同方面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

1)師生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認識不足

大部分高校學生認為在信息時代下自身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并不感興趣,甚至認為基礎課程趨于形式,實踐意義不大。學生的認知主要停留在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關注,并沒有意識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信息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計算機只要會用就可以”“反正與專業不掛鉤,只要會用辦公軟件就行”等思想。這些片面的認知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教師方面來安,教師較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延續“填鴨式”教育方式,并沒有了解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按照同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師看來,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多注重形式,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應用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不用過多深入講解。這樣的教學觀念也導致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更難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能力的學習需求。

2)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與學生專業的聯系

現代計算機已經在大部分家庭中普及,日常生活中計算機應用隨處可見。同時,信息技術課程也進入了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當中,從小學、中學到高中都有信息技術課程。因此,在學生讀大學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大一新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文字編輯排版、多媒體課件制作、信息搜集處理等都已經初步掌握。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是辦公自動化軟件的使用教學,學生已經在大學前學過這些內容。所以,學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熱情并不是很高。這也使得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學習觀念,那就是計算機是輔工具,并不需要學習太深。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的陳舊和單一,使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其中原因包括學生已具備相應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力,還有一定原因是基礎課程內容設置與學生專業學習目標不存在必然聯系,這就使學生忽視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要性。

3)師資力量不集中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也要滲透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信息素養。但實際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只對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較少整合課外實用性知識。其次,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相對單一,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師資隊伍年齡跨度較大,教師的素質和學歷參差不齊,師資水平很難得到有效保障。師資力量也是直接影響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改革完善的關鍵因素。

4)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驗缺乏有效銜接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缺乏有效銜接。特別是一些有關計算機的實驗參與項目,內容陳舊,與現階段計算機應用發展趨勢不符。所以實驗項目也存在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缺乏創新性等問題。理論知識的教學能夠結合發展趨勢給予更新,但實驗項目的研發需要一定時間,高校針對計算機實驗項目開發還沒有設立有效的體系。所以,這就造成大學生所接觸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同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較常用到的是投影教學,將教材內容以投影方式進行演示。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興趣較難激發起來。教師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

5)教學評價形式與學生個體發展不協調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學評價形式較為單一,主要利用國家級計算機考試的過關率來衡量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學科成績,這樣的形式也延續了應試教育的弊端,那就是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實際能力,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一味追求考試合格率,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際學習并不感興趣。學生只注重形式,忽視學習內涵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教學評價形式下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綜合能力較難得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也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3 優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的措施

1)克服師生片面認知,強化計算機基礎教育意義

教師和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一定的認知不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強化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意?x,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首先,教師在講解中突出計算機基礎課程對今后工作和個人發展的影響。教師根據學科專業和具體實際應用相結合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比如;針對機械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演示機械構件成型的過程,展示計算機輔助機械生產加工的步驟,讓學生深入了解計算機技術對專業領域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升知識技能和學習能力。同時,針對教師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片面認知,學校可以組織與計算機應用相關的教育研討會,整合校內外優秀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精品課程,互相交流學習,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

2)結合專業需求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學校應首先深入了解大一新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通過考試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操作能力進行評測,通過學生的能力評測結果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應加強學習指導,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辦公軟件。而對于基礎能力較強的部分學生,應結合專業需求。首先明確專業對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的具體要求,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需求聯系起來。比如;針對藝術設計類的專業,設置Photoshop和3D設計等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整合提升不同專業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

3)提升教師綜合能力,突出教學評價的推動作用

對于師資力量而言,學校應適當組織教師參與學科理論培訓,激勵教師參加骨干教師培訓計劃等。同時,校內開展教師互動學習活動,通過多元化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和專業教學能力。其次,受到“重科研”的高效教育環境影響,考核機制也應注重計算機基礎課教師,支持教師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并鼓勵教師創作研發報告,提升教師的綜合教育水平。

篇9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238-02

一、引言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指高校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所應接受的最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當今社會已進入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新時代,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將成為人們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戰,培養適合新時期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實用人才,是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急需探索的課題。因此,教育部根據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培養目標,提出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課程體系,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提供了綱領性指導意見。本文研究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和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二、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各大高校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研究資料和改革情況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長期以來,多數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邊模仿”的教學方式,出現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考核評價方式不盡合理,專業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使得許多大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缺乏足夠的興趣和重視。以下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

(一)學生入校水平不同,專業針對性不強

大多數高等院校面向全國范圍內招生,這些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在中小學時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水平有很大的差異。基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不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教學,水平好的學生不想聽課,意識不到他們自己缺乏的知識,就不想要學習新東西;基礎差的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的進度,就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降低了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興趣。

(二)教學方式單調,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這種形式已經改變了以往傳統的“黑板+板書”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呈現大量的信息。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還是實行“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雖然是多媒體教學,但電子教案采用的僅僅是課本的電子化,并沒有對內容進行精心的編排,影響了教學質量。此外,上課操作演示時采用傳統的“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邊模仿”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意識,同時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而且我們發現,教學中大多數實踐課讓學生“自由活動”,沒有對實踐課規定明確的主題或任務驅動,造成學生在實踐課上打游戲,看視頻或上網聊天等,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

(三)考核方式單一,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理論課程),有的是平時成績+大作業+課程設計(實踐課)。表面上看,這樣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兼顧了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綜合評價,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考核方式并沒有很好地實施。有很多課程,只是用最后的統一筆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進行測試時,死記硬背的內容多,需要動腦思考的少,動手實踐操作的更少,造成了現在學生“重知識、輕能力;重成績、輕智力;重猜題、輕思考”的不良現象。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需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完全采用筆試的考試方式,就僅僅考查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忽略了考查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實踐課程的考核,有些是上交一份程序設計報告,有些是一份電子作品,使得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過于簡單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很難僅憑一份程序設計報告或一份電子作品給予準確評價。

三、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問題的可行對策

(一)采取分層次教學與專業相結合

由于大學生入校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不同和各專業對計算機技能需求的不同,就需要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調整,采用分層教學與專業相結合的方式。首先,要了解這些大學生入校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調查問卷和考試測驗相結合的方法。一般來說,可將學生分為“零起點”和“非零起點”兩類。“零起點”的學生即在入校前基本沒有接觸過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或是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較差的人群,對于這些學生要采用“零起點教學”的方法,從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教起。這樣可避免這部分學生因起點低而無法跟上老師的進度,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而對于“非零起點”的學生,他們在入校前就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因而就要對他們采取“高起點”的教學方法,教授他們更多、更廣泛、更有深度的知識和技能。對于同專業的學生,要根據其專業性和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時對計算機技能的需求來調整教學大綱,其內容和側重點都要有所不同,例如,設計類的學生需加強對Flash、Photoshop等軟件的使用,而所有師范專業的學生都應學習有關CAI課件制作方面的技能。

(二)增加上機課時間,著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要求很高的課程,實踐操作在計算機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增加上機課的時間,著重培養學生的上機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應多于課堂聽講的時間,以徹底解決學生操作能力提高較慢的問題。上機課的內容不僅僅是安排學生進行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更要對理論課進行延伸和重要補充。

上機課是以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為主、老師在旁輔導的課程,因此上機課的效率高低,就要看教師對實踐操作內容的安排是否嚴密。特別是現在高校學生之間的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布置一樣的實踐操作內容,就有可能造成低水平學生“吃不下”和高水平“吃不飽”的現象,因此每節課的安排都要設計緊湊,做到有的放矢、層次清晰明確,才能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許多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并不需要掌握那些枯燥的理論和編程知識,只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能和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就可以,這就需要一種能夠讓大多數學生快速掌握各種軟件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可以采用“案例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授課程知識之前要有針對性地挑選相對完善的案例,展示給同學們,通過優秀的作品和有用的技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然后給大家講解案例中使用的知識并對其進行擴展和延伸,避免了現代教學知識點多,實效性差,與實踐應用相脫離的弊端。知識點講完后,教師給學生布置與案例類似的任務去完成,將知識點貫穿于任務,通過完成任務更加準確和牢固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生的任務完成提交后,老師應對大家的任務結果和過程進行評價,對優秀和有創造性的作品提出表揚并向大家進行展示,對大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解答。

(四)完善考核方式

首先,為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加強對學生平時動手能力的考核,可采用理論課和實驗課每周各安排兩節的方式,實驗課成績占總成績比例的30%。實驗課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每次實驗課都要安排明確的實驗內容,制定明確的目標,且每次實驗課都應根據學生對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和做實驗的快慢來當堂考核打分,借此來激勵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實驗。理論課要采取師生互動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一般先由教師講完一個章節的知識后請學生上臺給同學做上機示范,學生的課堂表現占總成績比例的10%。除了這些之外,課程作業應安排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任務,采用抽查和上臺做報告的方式考核,給學生一個展示技能和自我的平臺,作業占總成績比例的10%。這樣一來,期末考試的成績就只占總成績的50%。

四、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對學生文化基礎和人才素質的教育,也是對實踐技術基礎的教育,更是為高校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更廣泛更深入地學習與計算機基礎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必然會面對更多新的問題和挑戰,但我們相信,隨著高校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從教教師對教學的不斷探索和辛勤的付出,這些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栗寧.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0,(9).

[2]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研究組.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4.

[3]馮志紅.高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考核方法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9).

[4]丁愛萍.高職院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6).

篇10

一、 學生差異狀況的分析

1. 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差異

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市區,也有的來自城鎮和農村,相對而言,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比較好。然而他們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卻參差不齊,差別較大。有的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計算機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單擊、雙擊鼠標操作都不會,甚至手拿著鼠標時會發抖。而有的學生卻對Word、PowerPoint、Photoshop等常用軟件的應用、在Internet上查找信息、下載游戲等操作都非常熟練,少數學生還是電腦高手。

2. 學生個體素質的客觀差異

每一個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都不同,他們在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差異。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著天生的悟性,他們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教師只需要進行操作演示或適當的提示,他們就能心領神會,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操作要領;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需要教師反復地講解才能基本理解與掌握操作。還有一小部分同學上課時總是熱衷于QQ聊天、玩游戲,對于課堂練習他們或置之不理,或只完成部分。

二、 信息技術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得到適合其個性發展的教育條件和教育方式,其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個性才能得到發展。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遵循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實施因材施教的具體方式和策略之一就是分層次教學,這種分層次教學能夠很好地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對于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操作掌握程度不在同一層次上的學生,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采用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梯度與學習速度,給學生進行分層次講解、分類型練習,以實現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都有發展的高效課堂。

三、 信息技術分層次教學實施策略

信息技術分層次教學有其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將學生分為“良好、一般、較差”三個等級,然后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評價方式上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誠然,具體的操作方法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各自的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

1. 將學生按掌握計算機知識程度分層次。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測試和與學生對話等形式來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通過制作《初中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情況調查表》來開展問卷調查,調查表的內容是有關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目標、學習要求等。例如:

一類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無任何計算機知識基礎,需要從頭開始進行系統地學習。

二類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有一般的了解,可以利用Windows、Office、Internet進行一些簡單的信息處理。

三類學生:較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可以熟練地進行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Office軟件和利用Internet進行信息查詢與瀏覽。

調查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分析和如實填寫類別,教師根據調查表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學生所屬的類別。在對學生進行分類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心理因素,對學生要實行隱性劃分“等級”,否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優秀學生的自負、一般學生的無所謂和后進學生的自卑。

2. 將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分層次

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在自己所理解掌握的計算機知識能力范圍內,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在制訂不同層次學生的計算機教學目標時,既要確保全體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基本目標,又要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超過大綱要求,努力使各類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現有發展水平與教學目標相適應,讓不同層次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與水平都能達到力所能及的教學目標。對于一類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會考大綱,重點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輔導,促進學生認知和理解,與此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和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對二類、三類的學生,教師要重點對他們進行知識的應用和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開展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學習與研究,進行信息技術實際應用設計,例如建立校園網,設計網頁,創設公益廣告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方法

(1)將同一類型的學生分為一組進行教學

將學生分成一、二、三類,把同一類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學習。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情況的層次清晰分明,同一層次的學生智力水平、知識結構、計算機掌握的程度等比較接近,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與指導,也有利于學生之間開展競爭。其不利的一面是學生知道分層后,三類學生容易滋生驕傲情緒,一類學生則容易產生悲觀、自卑的心態。因此,教師要隱性使用這種教學方式。

(2)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在一組協作學習

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學習,一般一個小組6人左右,并且選出一名計算機知識掌握較好、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由組長輔導組員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要求三類學生對一類學生進行認真的輔導,促使一類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內容,三類學生在輔導其他同學的同時可以使自己的操作更加熟練。這樣分組的優點在于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團結協作,共同進步。其不利因素是教師指導比較困難,對于個別學生的需要也難以滿足。

4. 對學生分層次進行教學評價

分層次教學評價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其方法就是將不同個體的橫向比較評價和同一個體的縱向發展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學生的縱向發展評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