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心理學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0: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齡前兒童心理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面向兒童的APP界面應根據兒童不同年齡層次的生理、心理特征來設計。設計師在開展兒童APP設計時,應當對用戶人群做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從兒童的認知特征及生理特征兩個方面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分析,再針對學齡前兒童特征分析的結果提出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界面設計目標,并依此目標作為評估面向學齡前兒童的APP界面設計的標準,從而為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界面圖標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 界面設計 認知心理
中圖分類號:J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5)02-0120-02
隨著網絡和電子移動設備的普及,應用程序也跟著快速發展,基于蘋果的IOS系統、Android系統、windowsphone平臺的各種APP更新速度非常快,競爭力也隨之增大,應用程序開發商的目標擴大到“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面向兒童的APP得到了迅猛發展。蘋果APP Store里,“兒童APP”作為一個模塊,已經形成了強大的陣容。各種APP提供給兒童嶄新的娛樂、教育方式。但是這些應用程序并沒有完全做到以兒童為中心去設計界面。設計一個成功的APP界面,不僅需要設計美觀,也需要其他學科,比如認知心理學的指導。但是,通常在進行界面設計時,設計者更多的是上來就考慮如何設計得更美觀,而忽略了對用戶認知特性的分析。事實上,了解并遵循人類認知心理是進行界面設計的基礎,它對界面的設計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在兒童心理學里,兒童的年齡段很長,從初生至十七八歲都屬于兒童,而根據心理發展特點,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乳兒期(初生至1歲)、嬰兒期(1―3歲)、學前期或幼兒期(3―6歲)、學齡初期(6―12歲),學齡中期或者少年期(12―15歲)、學齡晚期或青年期(15―18歲)。本文所指的學齡前兒童是3―6歲之間的年齡段。
皮亞杰(Jean Piaget,1896-1980),教育和發展心理學巨匠,發生認識論創始人。他對于兒童各類概念以及知識形成的過程和發展進行了多學科的深入研究。皮亞杰的研究揭示出,兒童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認知心理是不一樣的。所以適用于學齡前兒童APP的開發要深入了解該階段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設計師都為成年人,如只憑經驗、想當然地閉門造車,是很難開發適應兒童需求、滿足時代要求的應用程序的。因此,我們在學齡前兒童的軟件設計開發時,應該從該群體的心理年齡特征出發,精心設計圖標,包括色彩和造型等方面。
1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認知心理特點
1.1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征
學齡前兒童這一時期他們的身體正處于發展階段,不太穩定和平衡。本文將從和界面設計相關的視覺器官和體能特征兩個方面探究。
視覺器官方面,兒童的視敏度即視力還在發育的過程中,學齡前初期兒童的視覺比學齡前晚期兒童要低一些,比如看清視力測試表上的圖像,4―5兒童的距離是2.1米,5―6歲需2.7米、6―7歲可達3米。由此可見,兒童的視覺是隨著年齡不斷發展的,所以幼兒可辨識的物體,應該是年齡越小,辨識對象越大。兒童和移動設備的接觸距離在0.6米以內,圖標文字的大小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為了盡可能減少學齡前兒童的視覺負擔,圖標盡可能簡潔突出一些。學齡前兒童的顏色視覺已經能夠區分近似的混合色,如黃色和棕色。但5歲以內的幼兒還不能正確地把顏色和顏色的名稱聯系起來。所以圖標設計的主色調盡量選用基本顏色,比如紅、綠、黃、藍。
體能方面,體能特征的發展主要是強調培養兒童良好的運動能力以及協調能力,以保證兒童身體的健康成長。本文主要從運動技能方面來分析兒童的體能特征。運動技能是指兒童對于運動及其協調能力的控制技能。由于兒童正處于身體的成長階段,其運動所能持續的時間和協調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如讓兒童用手去點擊界面中很小的圖標,他們將很難命中,還有如果某一交互任務需要兒童在點擊圖標的同時并拖動圖標,或者是持續一段時間,這對兒童來說是非常疲憊和困難的事情。
1.2 學齡前兒童認知心理特征分析
1.2.1 色彩的認知
3~6歲學前期兒童,知識經驗貧乏、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很欠缺,但此時的他們對色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能做出一些心理反應。鮮艷、刺激、不尋常的色彩會吸引他們,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表現出喜怒哀樂等情緒。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處于3~4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大多數可以說出紅色、黃色、綠色、黑色這四個基本顏色;4~5歲兒童能正確掌握8種顏色的名稱和使用,占到了總數的70%:而5~6歲后的兒童,能正確掌握12種顏色的名稱和使用,占到了總人數的55%以上。這個研究表明5~6歲的學前期兒童,基本都具有一定的色彩感知及良好的視覺基礎。
學齡前階段的兒童知識經驗、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成熟,所以他們由于知識經驗的貧乏及言語還不夠發展,學前期兒童主要是以直觀表象的形式來認識外界事物,其思維特點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對色彩的認識是建立在對具體事物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對色彩的認識是無意識的或者是潛意識的。他們對紅色的太陽,綠色的草地和藍色的天空的認識,進而影響到他們喜愛紅、綠、藍這類的色彩。
1.2.2 讀寫認知
讀寫能力指的是兒童對于圖標中文字含義的理解和解釋能力,由于兒童的讀寫能力并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因而并未達到與成人同等水平的理解能力。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圖形用戶界面中,其目標用戶主要是針對成人,因此,圖標中所使用的文字對兒童來說并不容易理解。如圖形用戶界面中普遍使用的菜單功能圖標大多是基于文字描述,其含義兒童并不容易理解。相對于文字描述來說,兒童更易接受圖形化的表示方式。
1.2.3 理解能力
學齡前兒童好奇心很強,這是他們對環境的理解和適應過程,所以這一階段的兒童好問、好探究,但是他們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但已經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讓皮亞杰(Jean Piaget,1896-1980),教育和發展心理學巨匠,發生認識論創始人。皮亞杰以智力或思維水平為劃分標準,將兒童智力及心理發展階段分為: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 -15歲)。0-2歲,感覺運算階段,特征是運用吸吮、手抓與整個身體的活動這樣的運動感覺系統去構建“圖式”;依賴于具體的表現而不是符號(單詞、圖畫)來獲得信息;以自我為中心。2-7歲,前運算階段,特征是繼續以自我為中心,思想表達與感覺經驗主要依賴他們如何感覺與“觀察”事情的方式:所獲得知識主要建立在他們能夠看見的內容之上,以“事情看上去的那個樣子”為基礎來做出判斷。12-15歲,形式運算階段,特征為能夠處理語言和假設性的問題;能夠科學地和邏輯地進行推理;不再限制在具體事情上;能夠運用符號來思考問題。本文所研究的學齡前兒童的范圍即為前運算階段。由于兒童所具有的知識大多是關于具體物體的形象性描述,對于抽象事物或概念的理解比較困難。因此,不易理解復雜圖標的概念而影響應用程序的操作。所以兒童對于簡單可視化的表示方式能更好地理解,因為這樣有利于他們結合具體的物體進行理解,進而正確的操作,以達到應用程序的目的。
2 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圖標設計目標
2.1 針對生理特征
針對體能特征的設計目標主要是指在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圖標設計中,其交互方式的設計與使用要符合兒童的體能特征,應有利于兒童身體的健康成長。以下將針對兒童體能特征的分析,介紹相應的設計目標。
運動技能的設計主要是針對交互方式的設計,交互方式作為界面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采用兒童容易操作的方式。如在采用鼠標的圖形用戶界面中,對于點擊圖標的設計應盡可能地大一點,以便于兒童的點擊操作。在觸摸屏用戶界面,可操作的圖標盡量放置界面上方(如圖1),有效地防止兒童的誤點擊操作。另外,新的交互方式如基于筆的交互式軟件,以及觸摸屏的使用都可使得兒童自然的交互方式得到很好應用,也有利于兒童身體的健康成長。
2.2 針對色彩認知的設計原則
色彩是圖標外觀造型藝術中先聲奪人的語言,與圖標的形狀相比,色彩更引入注目,對人的視覺刺激也更直接、更強烈、更深刻。色彩主要通過刺激人的視覺達到影響人的心理,從而引發審美意識。圖標的色彩美是一款軟件價值增值的一條重要捷徑。本文將從以下3個方面論述色彩的運用。
(1)色彩豐富、鮮艷,但要適度,以防產生視覺疲勞、保護視力。兒童偏愛鮮艷、豐富的色彩,但是圖標中的色彩如果過于鮮艷、對比過于強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甚至損傷視力。而且色彩過于豐富也容易使較低年齡的兒童過多注意色彩的豐富或局部畫面,而導致忽略重點內容。
(2)色彩運用的合理性、恰當性。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色彩與其他視覺元素的整體性。因此,兒童圖標的色彩運用并不僅僅考慮選擇較為鮮艷、豐富的色彩就可以了,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整體的協調統一(包括圖形色彩的搭配、圖標與文字的色彩搭配、國標和文字與整體色調的協調統一等),否則,孩子也不會喜歡。圖2是iPad版奇藝動畫片的啟動界面,以品牌綠為主,配合紅藍黃顏色搭配,整體寫實藍天綠草地的真實意境,營造了一種歡快愉悅的氛圍,引導兒童進入。圖標的設計提取了界面的綠色,為豐富畫面不顯單調,并達到給人點擊欲望的指示目的,加上引人注目的橙色箭頭,而且很好地融入了整個界面。
(3)利用色彩的視覺心理特性烘托氣氛。色彩帶來的冷與暖、熱烈與寧靜、等各種情感體驗以及各種色相特有的性格特征,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己經能夠體驗和理解。因此,在圖標設計中合理運用色彩能夠增添氣氛,或是烘托歡快的氣氛讓兒童更樂于接觸應用程序,或是與內容結合調動整體氣氛以引起情緒情感的活動、促進對內容的理解、加深體驗和記憶等。
2.3 針對讀寫能力
由于讀寫能力作為兒童認知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并沒有得到完全發展。因此,在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圖標設計中應該盡可能地使用可視化的表示方式,避免使用過多的文字描述,減少兒童的認知負擔。如圖形化用戶界面中普遍使用的圖標方式,或者是采用兒童容易理解的隱喻方式,如圖3是一款兒童繪畫的應用程序,真實的紙張疊放的效果,翻頁效果,都是非常擬實的,只需要生活中的經驗就能夠操作。
2.4 針對理解能力
針對兒童的理解能力,應使用具體的、容易理解的概念或具體形象向兒童解釋圖標所傳達的意義。圖4是一款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繪畫應用程序,它的向前向后的圖標設計是以簡潔箭頭的形式表達的,能讓兒童更好地去理解其含義的重點是在以兒童拙拙的畫筆的手法去表現,很生活化、具體化。所以,在圖標設計中應減少對抽象概念的應用。因為兒童也沒有相關的知識來指導自己進行有效導航。所以,系統中所采用的指令,應采用與兒童年齡相適應的表現形式,以便于兒童的理解和記憶。可按照“概念相似”和“視覺相似”的設計原理。
篇2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 消費 市場需求 服務消費
隨著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學齡前兒童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目前我國基本上是3個家庭照顧一個學齡前兒童,“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位家長共同的心愿,也是推動學齡前兒童消費的主要動力。在國際經濟發展疲軟的大環境下,刺激家庭消費,是拉動內需的主要途徑。為全面了解學齡前兒童教育消費的具體情況,我們對學齡前兒童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學齡前兒童消費基本狀況。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對象
為系統了解學齡前兒童消費的基本狀況,以張家口市120名學齡前兒童為樣本,對他們及家長與家庭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18份,其中有效問卷115份,問卷有效率95.8%。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對少量家庭進行了訪談。問卷為自編問卷,從兒童年齡、家長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家庭月平均支出、兒童平均月消費、兒童消費結構和消費意向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測試完成后,利用Excel和spss11.5進行了數據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樣本特征
從性別和年齡區間兩個維度對學齡前兒童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被試兒童中男、女比例分別為45.2%與54.8%,其中2歲以下兒童17.4%,2―3歲占19.1%,3―4歲占16.5%,4―5歲占21.7%,5―6.5歲占25.3%。從對調查數據的匯總來看,被試兒童在性別比例和年齡區間的分布上基本上是均勻的,所得的相關數據可以作為研究的重要依據。
為全方位了解學齡前兒童的消費狀況,研究中從家長學歷水平、家庭收入與支出及用于孩子的專項消費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被試家長中85.2%的接受過高等教育,學歷層次普遍較高,家庭收入大部分集中在5000―8000元,占67.8%,有68.7%的家庭月消費在3000―6000元之間,調查數據基本能反映張家口市學齡前兒童家庭的收入與消費水平。
(二)學齡前兒童消費特征
1、消費結構多元化,消費重心隨兒童成長而遷移
學齡前兒童消費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消費也在逐年增加,呈上升趨勢。2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平均月消費只有520元,5―6.5歲年齡段平均月消費增至1280元,而且逐漸出現了學齡前兒童自主消費的態勢。3歲之前的學齡前兒童消費主要集中在衣物、食品、圖書、娛樂和玩具上;3歲以后,除了保持原有的消費外,還增加了旅游和教育消費。絕大多數家長鼓勵孩子在旅游中獲取知識、受到熏陶。5歲以前的旅游,以游覽自然景觀為主,5歲以后開始注重通過對人文景觀的游歷對孩子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從調查結果來看,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學齡前兒童的消費重心由原來的物質消費轉向了服務性消費。
2、消費的誤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方面顯得有些溺愛。在對學齡前兒童家長調查中顯示,有超過74.3%的家長對孩子購買玩具的態度是“只要孩子喜歡就買”,大部分學齡前兒童玩具堆積如山。玩具的作用主要是輔助、促進孩子生理、心理發育,不在數量,而在于是否適合。為兒童購買過多的玩具不但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玩具過多不利于兒童認知能力發展。在玩具的選擇上,一是要適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征,二是要能起到促進孩子在此階段正常發育的作用。
在學齡前兒童消費中,家長替孩子進行選擇的情況非常普遍,具有很強的攀比、從眾心理。家長具有兒童所無法比擬的社會閱歷,應為兒童設計適當的成長計劃,進行有效的投資,在興趣班、玩具、衣物和幼兒園的選擇等方面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家長認為好的不一定就真的適合孩子,這不但在經濟上造成了浪費,同時也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傷害。
3、現有消費市場的不足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家長迫于工作壓力無暇顧及孩子,很少有時間陪同孩子,大多數學齡前兒童家庭聘請了保姆或家庭輔導教師。但無論是家庭教師還是保姆,都帶有服務的局限性。家庭教師能對學齡前兒童的學習和心理狀況進行適當的輔導,但是不能照顧他的生活,而保姆普遍學歷水平偏低,其服務領域大多僅局限于照顧兒童的生活。有些家庭,由于缺乏和孩子的溝通,孤獨、乖戾和自私等一些不良習慣開始在兒童身上呈現出來。家長對學齡前兒童的成長與教育不無擔憂,大多數家長表露了對既能輔導孩子學習、陪孩子娛樂又能照顧孩子生活的高素質的兒童陪護人員的渴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幾乎所有的家庭都開展了幼兒早期智力開發,但基本都是買輔導材料在家自己進行開發,遇到實際問題無處咨詢,缺乏必要的指導,對開發效果不很滿意。即使是有一些幼兒早期智力開發機構,但大多規模很小,缺少真正懂得幼兒早期智力開發的專業人才。由于缺乏兒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營養學等方面的知識,許多兒童家長感到比較迷惘,希望能有專門機構能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膳食營養、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咨詢與輔導。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科技的智能玩具開始進入兒童消費市場,兒童玩具更新換代很快,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玩具孩子玩上一段時間就不喜歡了,這也無形之中增加了許多家庭經濟負擔。調查發現,許多學齡前兒童家庭都有大量的閑置玩具,孩子不喜歡玩了,丟了又可惜,這讓家長很是頭痛。但目前二手玩具市場與玩具租賃業務開展的不是很普及,還無法消除兒童在玩具消費方面的矛盾。
現有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服務市場少之又少,而且很不完善。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學齡前兒童旅游市場在國內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以學齡前兒童為主要客戶群體的旅游項目少之又少,多數家長表露了對兒童旅游市場的期待,各個旅游景點應綜合考慮成人和學齡前兒童的不同需求來安排適當的旅游項目。
三、結論與建議
(一)倡導學齡前兒童的理性消費
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家庭在學齡前兒童消費中存在攀比、盲從的情況。相關部門和媒體應引導家長端正認識,進一步理性對待學齡前教育消費問題引導家長們克服攀比、從眾心理,使他們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家庭條件等實際狀況,進行合理科學的學齡前兒童消費投資,使投資發揮最大的效能。
(二)整合現有資源,進一步開拓服務市場
相關部門應努合優化與合理配置現有教育資源,避免各種辦學機構之間的不良競爭,保證學齡前教育發展的秩序與可持續性,積極推進教育向公平教育、素質教育方向發展,使每個學齡前兒童,都能有機會接受良好的學齡前教育。同時,也要鼓勵社會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以滿足不同家庭學齡前教育需求。一方面要建立一站式的培訓體系,整合各類興趣班、特長班,這樣不但可以給家長和兒童帶來便捷,還可以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帶來穩定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亟待培訓高素質的兒童陪護人員,可以從師范院校畢業生中進行人員選拔,建立一支既熟悉學齡前兒童教育規律,又能對學齡前兒童的成長進行適當指導,且能對其生活進行照顧的高素質的服務隊伍;幼兒智能開發市場還需進一步開拓和完善,改原來的散兵作戰為規模化、規范化的服務體系,建立起與幼兒家庭的一對一的幫扶對子,上門服務應該成為該服務的主要方式,跟蹤幼兒成長的整個過程,對幼兒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及時的指導,提供服務的同時還可以拉動學齡前兒童家庭對相關產品的消費。
大力開發和完善兒童旅游市場,是旅游行業的明智之舉。家庭消費都是以兒童為核心,兒童旅游其實就是全家的集體出游。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兒童旅游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將會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家長學校亟待健全,首先要幫助家長克服在孩子培養過程中的盲從心理,還要給家長提供科學的育兒之道,指導他們如何與孩子溝通、何時進行教育、如何進行教育,為他們提供關于學齡前兒童教育、膳食營養等方面的咨詢。
伴隨著學齡前兒童的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在物質消費和服務消費兩個版塊中,服務消費市場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應該是投資者投資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渝琳.統計學教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2]范劍平.居民消費與中國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3]肖顯靜.消費主義文化的符號解讀[J].人文雜志,2004(1)
篇3
關鍵詞:發展心理學學前兒童家具設計應用
引言
發展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用發展的、聯系的眼光去研究人類成長發展各個階段的心理變化并究其內在的原因。1882年,德國心理學家普萊爾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既被視為發展心理學的前身,也是公認有關兒童心理學早期的經典著作。此后,歐美一些心理學家紛紛開始投入到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使兒童心理學得到進一步發展。1957年,美國出版的《心理學年鑒》中用“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文章的標題,標志著兒童心理學向發展心理學的演變。隨著人們對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使發展心理學在不同領域得到了應用,為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基于發展心理學的兒童家具設計便是其應用的發展趨勢之一。
1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指正式進入小學階段學習前的兒童。年齡階段在3-6歲,處于童年早期[1]。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作為兒童成長階段的特有時期,無論是從成長的內容還是成長的心理特征來看,都呈現出本階段特有的特點。
1.1認知的發展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通過對兒童認知成長機制的研究,將兒童思維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階段(1-2歲),前運算思維階段(3-6歲),具體運算階段(6-12歲)以及形式運算階段(12-18歲)。并指出前運算思維階段(3-6歲)是兒童認知發展相對較快的時期。該階段兒童在認知方面容易受外在事物顯著特征的影響,更多靠物體的形態去感知與判斷事物。由于神經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隨時轉換注意的目標,對于新的事物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認識。有研究表明,學前期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黃金時期,該階段兒童的認知方式對其成年后的思維習慣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重要影響。然而,不同的生活環境會對兒童的認知產生差異。鑒于此,從小給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生活環境對于他們認知的發展至關重要。
1.2個性的發展
這個時期的兒童可塑性非常強,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個性是指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組合[2]。隨著語言能力、自理能力及思維的提升,該階段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漸漸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思考問題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對于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開始想要依靠自己獨立完成。然而,個性貫穿于人的一生,良好的個性會影響兒童未來的發展。因此,重視學前兒童個性的培養與發展,對兒童今后人際關系及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3人際交往的發展
人際交往指個體通過語言、肢體動作以及表情等表達方式同其他個體進行信息傳遞的過程。它體現了人的社會屬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際交往作為兒童進入學校后社會性的重要形式,在兒童未來的生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戲作為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貫穿于他們整個成長過程中。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前兒童更愿意選擇可靠的游戲伙伴作朋友。另外,通過觀察兒童的游戲行為,心理學家認為好的游戲不單單有趣好玩,還能激發兒童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孩子在游戲中懂得如何思考,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他們某些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游戲是該階段兒童學習以及與同伴互動交流最好的方式,是促進其人際交往的有效途徑。
2兒童家具在學前兒童生活中的作用
“兒童家具”是指適應0-18歲的兒童身心特征,并能滿足兒童的生活、學習、娛樂和社交方面的需求,為兒童提供坐、臥及儲存物品等功能需要的一類器具[3]。學前兒童家具主要包括兒童床、學習桌、兒童座椅以及儲物柜等。有調查顯示,人類每天與家具的接觸時間較長。對兒童而言,其學習、娛樂、休息等活動與家具亦密不可分[4]。因此,兒童家具適合與否對兒童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兒童家具有以下作用:
2.1提供兒童休息與儲物
滿足兒童生活作息的需求是兒童家具的首要功能。學前兒童處在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休息對于他們的成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睡眠不僅為其生長創造有利條件,也能保證他們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去生活學習[5]。同樣,對于兒童來說,儲物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該階段兒童物品多且雜亂,房間里隨處亂扔玩具是常見現象,將兒童物品進行分類收納,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寬敞、舒適、安全的生活空間。
2.2培養兒童自理能力
這個階段的兒童好奇心強,喜歡嘗試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對于家庭事務,他們雖然不能做到完全自理,但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簡單的收納任務。例如,兒童將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放在指定的位置,既易于尋找又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歸類收納自己的物品,使兒童較早就有獨立的意識,自理能力不斷提高,有利于他們今后更好地發展。
2.3寓教于樂
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學前兒童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該階段的兒童往往通過游戲來慢慢感知世界。研究發現,兒童可以從游戲中獲得生理與心理的滿足,這對他們的身體發育、人際社交、認知能力等都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兒童家具在滿足主要功能的基礎上應同時具備娛樂功能,在游戲中提高兒童在家具使用中的參與性并從中學習新技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2.4親子互動
親子關系對父母與子女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彼此的溝通可以培養親子感情。家長在兒童的成長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許多知識及生活技能是由家長言傳身教的。兒童家具可以成為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平臺。例如,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進行合理收納,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長陪孩子一起玩耍、學習等。這些活動不但使孩子在使用家具過程中鍛煉了能力,也讓孩子與家長在交流過程中增進彼此的感情。
3優秀案例
發展心理學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理論體系日趨成熟,現已逐漸轉向應用領域方向。設計師通過不斷探索,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兒童家具的設計實踐相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許多兒童家具在設計中融入游戲性、益智性等各種元素,深受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3.1兒童衣帽架
該款衣帽架由意大利設計師埃萊娜設計。它是由2個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床頭柜,掛鉤和洗衣籃組成。首先,針對學前兒童注意力易分散的現象,將衣帽架的掛鉤處設計成動物的眼睛,看起來乖巧可愛,使兒童的注意力能很容易地放在收納上,使他們養成了從小收納衣物的好習慣。其次,2個高低不同的衣帽架,分別給家長和學前兒童使用,增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拉近彼此感情(見圖1)。
3.2兒童滑梯床
由著名丹麥兒童家具品牌芙萊莎(FLEXA)公司設計的兒童滑梯床,把家具產品造型和兒童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很好的結合。設計師將學前兒童喜愛玩滑梯的特點融入兒童床的設計中,深得兒童喜愛。此外,考慮到學前兒童愛玩捉迷藏,喜歡保持一種神秘感,設計師還將帳篷元素與兒童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兒童的睡眠時間也充滿樂趣。在細節的處理上,整體的家具都采用圓角的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兒童在玩耍中不小心磕碰(見圖2)。
3.3兒童椅
兒童椅由家居設計公司設計。整體采用模塊化設計,主體部分由靠背椅和座椅組成,此外,還包括嬰兒床體、座椅支撐架與腳踏板等零部件。其最大特點是通過將主體模塊與不同零部件組合會產生不同的使用功能,以滿足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使用。例如,將靠背椅與嬰兒床體組合,它可成為一款幼兒助行器;把靠背椅與腳踏板組合又變為一把兒童高腳椅。該產品解決了父母在兒童不同成長階段需求不同的問題,屬于典型的滿足兒童發展需求的家具設計(見圖3)。
4結論
將發展心理學理論與兒童家具進行設計實踐的結合,成為兒童家具發展的趨勢。本文通過對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解析,并列舉兒童家具設計的優秀案例來闡述發展心理學在兒童家具中的應用。發展心理學總結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不同的心理特點,設計師從中提取符合兒童成長變化所需的設計元素,設計出滿足他們身心發展需求的兒童家具,讓產品更好地為兒童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侯濤.從發展的角度探析兒童娛樂產品設計[D].北京理工大學.2014
[2]劉博文.兒童家具可成長性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2
[3]卓霄.何慶華與汪斌.兒童家具設計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03).28-29
[4]何小娟.潘文芳.從工業設計角度解讀《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J].設計.2013(08):68-69
篇4
關鍵詞 兒童;交互電子書;生理;心理
1.兒童交互電子書的發展前景
現在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讓兒童在我們的成長及發展過程中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據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顯示,我國0~14歲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6.60%,有222459737人。由此可見,我國兒童消費市場巨大,兒童的教育方式也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一定的轉變。如今新媒體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概念,新的傳播方式,iPhone及iPad的出現,讓交互電子書被更多家長和孩子所接受。而針對兒童這一消費人群正是迎合了當代圖書市場的發展需求。目前我國的兒童交互電子書還處于起步階段,這個市場還有待于我們設計者去探索和研究,設計出更優秀的兒童交互電子書。
2.兒童交互電子書的色彩生理與心理分析
我們研究兒童交互電子書中的色彩,應該從兒童的色彩生理及心理方面入手,分析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色彩生理與心理需求。所以心理學家對人的成長及發展進行分析總結后,將不同的年齡的兒童科學的劃分為三個階段:1~3歲為嬰幼兒期;3~6歲為學前期;6~12歲為童年期。我們在進行交互電子書色彩設計的時候,應把握這三個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色彩生理和心理。
2.1 嬰幼兒期的色彩生理與心理
1~3歲嬰幼兒期的兒童由于年齡的關系,大腦及視覺發育尚未完全,大腦的基本活動就是生理上的一種反射活動,還不會有明顯的心理反映。美國曾做過一個實驗――在嬰幼兒前面放置一紅一藍兩種玩具,讓他們自己拿,99%的孩子均選擇紅色玩具。這說明嬰幼兒對色彩有感受力,易為紅色所強烈吸引,紅色顏色鮮艷、活潑,帶給嬰幼兒興奮、愉快的感覺;而藍色對他們來說是沉靜的色彩。所以他們會反射性的去選擇紅色玩具。
同時,實驗也證明了色彩對嬰幼兒視覺的刺激程度,決定了他們對色彩的偏愛。一般出生七個月到一年的嬰幼兒喜歡黃色、紅色的程度普遍高于其它的顏色。這是因為黃色和色都屬于明亮的色彩,是光譜中最暖的兩個顏色,最能刺激她們的視覺。
2.2 學前期的色彩生理與心理
3~6歲學前期兒童,由于知識經驗貧乏、言語表達能力也不夠成熟,但對色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做出一些心理反應。鮮艷、刺激、不尋常的色彩會吸引他們,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表現出喜怒哀樂等情緒。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處于3~4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大多數可以說出紅色、黃色、綠色、黑色這四個基本顏色;4~5歲兒童能正確掌握8種顏色的名稱和使用,占到了總數的70%;而5~6歲后的兒童,能正確掌握12種顏色的名稱和使用,占到了總人數的55%以上。這個研究表明5~6歲的學前期兒童,基本都具有一定的色彩感知,及良好的視覺基礎。
2.3 童年期的色彩生理與心理
6~12歲的童年期兒童已經開始在學校接受初級科學知識,大腦及身心的不斷成長,讓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及獨立意識,對色彩的認識和觀察力也在不斷地提升。從喜歡鮮艷、明朗及高純度的色彩,轉變為開始關注朦朧、濃暗的顏色,對色調及明暗有了一定的認識。
童年期的兒童還具有明顯的色彩聯想和色彩性別認識差異:童年期對于色彩的抽象聯想就體現了他們色彩的世界觀:比如紅色會讓他們聯想到到太陽或火苗;黃色讓他們聯想到香蕉;藍色讓他們聯想到藍天或是大海;而看到綠色她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大樹、森林等。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紅黃藍綠這些色彩都帶有美好、活潑、陽光的色彩情感,與兒童的積極陽光的心理需求相吻合,給兒童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而對于色彩的性別認識差異而言,嬰幼兒期和學前期的兒童普遍對性別沒有什么認識,但是到了童年期,她們開始注意到性別這個問題。調查研究表明:6歲進入童年期后,女孩子們大多數喜歡淺色調,她們最喜愛紅色和黃色,然后是橙色、白色和藍色。而男孩子這個時候開始注意深色、穩重色調,比如藍色和黃色,然后就是綠色、紅色、紫色這類的色彩。因此,我們在進行這一階段兒童的設計時,除了要注意色調的使用外,還應該注意兒童在色彩聯想和色彩性別認識上的差異。
3.兒童交互電子書中的色彩設計
3.1 角色形象與色彩設計
色彩是角色形象設計的構成元素之一,色彩對造型風格的體現,其作用是很突出的。
(圖1)貝瓦網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兒童成長平臺,它專注于兒童服務的學習娛樂,通過互動的多媒體形式為3~6歲學齡前兒童提供娛樂、學習、生活,其融合了動畫、游戲、歌曲、故事等多種內容。整個網站在色彩設定上都抓住學齡前兒童色彩生理與心理,角色運用明快、鮮艷的純色來進行設計。
“貝瓦”和“貝拉”是貝瓦網的兩個主要卡通形象,由于學齡前兒童普遍喜歡暖色調,因此兩個角色選用橙色和粉紅色為主色調,“貝瓦”,角色造型以橙色搭配為主,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彩,運用橙色所具備的溫暖、明朗、積極等色彩感情,塑造了貝瓦活潑可愛、熱情風趣的形象。“貝拉”:角色造型以粉紅色搭配為主,運用粉紅色所具備的可愛、親切、溫柔的色彩感情,塑造了貝拉可愛的、甜美的形象,頭上加同色系的粉色蝴蝶結更凸顯出“貝拉”的性別特征,符合女寶寶們的喜愛。設計者正是抓住了學齡前兒童的色彩心理,利用色彩的情感特征去強調角色性格,調動起兒童的學習娛樂情緒,吸引了兒童的目光。
3.2 場景與色彩設計
色彩在場景中主要是用來烘托整個環境和氣氛。因此場景色彩設定的成功與否也是交互電子書成功的關鍵。
以大連民族學院制作的交互電子書《小星星》為例,它適用于6-12歲童年期兒童。因此,在整個色彩設定上不再單純使用暖色、純色,而開始注重色調及明暗的變化。通過30個不同色彩的精美畫面的組合,講訴了五個小動物的在野外露營的時候摘星星的故事。
根據情節的需要每個畫面在色調明暗上都有所不同,圖2的開始界面中,整個場景以冷色調為主,紫色與黃色搭配從色彩心理上來分析,朦朧的紫色為畫面烘托一份神秘感。黃色的小星星象征著光明與希望,它在暗紫色背景當中顯得格外的耀動,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點擊開始故事時,畫面中噴灑出無數小星星,整個場景瞬間從朦朧變得明亮起來,給兒童帶來一種神秘夢幻般的感覺,同時也凸顯故事的主題――《小星星》。
(圖3)運用了暖黃的色調,讓紅紅的太陽照耀在翠綠的山坡上。因為紅色具備熱情與活力的色彩感情,而綠色則代表著光明與希望。這一色彩感情正好與場景中小動物們仰望著天空、仿佛期待著未來、幸福的畫面招相呼應。不僅增強了觀賞性,還讓整個畫面洋溢著輕松、可愛的氣氛。另外,畫面中添加的紋理效果更凸顯出色彩的層次感和趣味性。配合故事內容,使畫面中的太陽可以隨著電子書的移動,隨重力感應功能而上下左右晃動,讓小朋友在觸摸、搖晃等過程中不斷發現驚喜。總之電子書上的畫面色彩比傳統的紙質書有他的優勢,即色彩鮮艷、美麗,特別是電子書上的場景色彩,它能營造出抓住孩子的眼球的環境氛圍。
4.結語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色彩作為兒童交互電子書中的重要語言與因素,對兒童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充分去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色彩生理和心理,從兒童獨特的視覺出發,才能在制作兒童交互電子書時,合理、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色彩設計,滿足了兒童色彩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后,才能使兒童在娛樂的同時,達到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智賢. 兒童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劉蕾. 色彩育兒經[M]. 華夏出版社,2011年.
[3] 原田玲仁. 每天懂一點色彩心理學[M].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4] 王蕾. 電子書及其國內外研制現狀介紹[J].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系,2002(10).
篇5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鋅元素
鋅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在體內位于鐵元素之后居第二位,鋅元素參與體內多種酶、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體格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力,同時鋅與味覺關系密切。為了解城區幼兒園兒童鋅元素水平情況,2010年5月,我院對2553名在園兒童指血鋅元素進行檢測,現報道如下。
對象與方法
對象 按辦園性質、分層抽樣方法,抽取城區8家幼兒園3歲--7歲2719名集體兒童為樣本,實檢2553名,檢測率93.89%。
2.3 各年齡組男童、女童鋅元素缺乏情況 由表2可見,2553名兒童中,839名兒童血鋅缺乏,檢出率為32.86%,其中男童32.27%,女童33.52%,男女童之間鋅缺乏除5歲組外,余各年齡組男女童之間性別的差異均無顯著性,各年齡組兒童鋅元素缺乏檢出率總的來說差異有顯著性(χ2 =232.490 P < 0. 01) ,組間進行兩兩比較,3 歲組與4歲組、5 歲組與6 歲組差異無顯著性( P >0.05),余各年齡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 P < 0. 05)
3 討論
3.1 不同年齡兒童鋅元素水平存在差異 本資料顯示,學齡前期兒童年齡越小鋅含量水平越低,血鋅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男、女童之間無性別差異,但在不同年齡段的含量水平有統計學差異,與趙莉[ 3 ]、林濤[ 4 ]報道相符。學齡前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鋅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其缺乏易造成兒童體檢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故判斷學齡前兒童鋅元素缺乏,不能用無年齡段的統一參考范圍,而是要根據年齡、參考不同年齡段的參考范圍,才能作出鋅元素正常與否的正確評價,才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3.2 學齡前兒童鋅元素缺乏狀況 本資料顯示,麗水城區學齡前兒童鋅缺乏檢出率為32.86%,與山東兒童(35.7%)[5]相近,低于唐山市(49.18%)[1]、貴陽市兒童(42.67%)[2],鋅缺乏檢出率男、女童之間無性別差異,與文獻報道相一致[1,2];各年齡組之間缺鋅兒童檢出率不一,與文獻資料相符[1,2]。本資料以6歲組兒童鋅缺乏檢出率較高,可能與年齡的增長,生理需要量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過于精細化;大年齡組兒童有自主意識,家長過于溺愛,小孩吃零食多等原因導致6歲兒童鋅缺乏增加。
加強保健指導 促進鋅元素的吸收 微量元素是指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mg 以下的元素[6],鋅是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含量雖少,但對維持人體健康、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不良已不是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而膳食的平衡、合理的營養對兒童身體素質和健康起重要作用,由于兒童的不良飲食行為、生活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兒童面臨微量元素失衡的問題。本交資料顯示, 城區學齡前兒童鋅元素缺乏達三分之一,兒童家長、兒保工作者必須關注學齡前兒童人群中三分之一的鋅缺乏兒童,采取多種措施,減少學齡前兒童鋅缺乏的發生。建議:一是兒童家長要認識到兒童鋅缺乏的普遍性,特別是5歲、6歲兒童,不要等到有癥狀出現,才檢測鋅元素;二是利用幼兒園每年度“六一”健康體檢,定期檢測兒童血鋅含量,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是加強對兒童飲食的指導,既往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鋅含量較低,而肉類、動物內臟、貝殼等海產品鋅含量較高,鋅缺乏兒童應做到飲食多樣化,合理膳食,保持體內鋅元素的平衡,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 1 ] 張毅, 王媛. 2010唐山市路北區兒童指血中鐵、鋅元素的調查分析[J] .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4): 1010.
[ 2 ] 王秀榮,楊惠萍,魯永輝等. 575 例兒童指血5 種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1 ,26(31):4862.
[ 3 ] 趙莉, 戴耀華, 劉玉蘭. 門診兒童6 100 例鈣及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 ,16(5):588.
[ 4 ] 林濤,陳翊,鄺間玲等。廣州地區兒童全血部分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年齡差異的分析[J].廣東醫學,2011,32(14):1859.
[ 5 ] 裴艷麗. 4460例學齡前兒童血鋅流行病學調查及原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8):2480.
篇6
每個人都有音樂智能。音樂智能是指一個人在音樂演奏、創作和欣賞方面的技能,而音樂智能在結構上幾乎和語文智能平行,我們可能像培養孩子說話一樣來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華。
著名的幼兒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福認為,音樂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可以和唱歌、游戲、律動甚至語言結合在一起形成整體。人們可以通過有韻律的詩歌和舞蹈對孩子進行音樂的訓練,而這些對于大多家長來說并不困難。
啟蒙行動A
首先應該讓孩子熟悉各種聲音,傾聽各種曲調,盡管最初孩子可能只是喜歡抑揚頓挫的好聽音調。家長應選擇活潑的曲調并配以說白言語,這種音樂與語言的結合可以減少音樂的抽象性。對孩子的音樂刺激也不能太過泛濫,以免起他的厭倦。
啟蒙行動B
家長可以抱著孩子和著音樂的節拍跳舞,在音樂聲中和著節拍與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起唱歌、一起做事。家長可以把所知道的各種地方小調、民謠唱給孩子聽,讓他將音樂與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系在一起。
啟蒙行動C
當家長發現孩子聽音樂時很自然地會把身體或身邊任何一個東西作為表現節奏的工具搖擺或敲打時,家長就可以通過讓孩子為音樂打節拍來增強他對音樂的理解。孩子隨著音樂做出的有節律動作,如踏、跳、拍身體某個部位、轉、點頭、敲等,正是他了解并掌握音樂的開始。此時家長可以通過有節律的兒歌,加上有節奏的語言讓孩子跟學或跟著打拍說話,讓孩子像理解語速的快與慢一樣來理解音樂的節奏與節拍。
啟蒙行動D
為增加孩子的興趣,家長還可以和孩子玩音樂游戲:讓孩子為他所熟悉的歌曲改配新詞,用打拍子或口技來再現他所聽到的任何聲音。打拍子時可以使用家制的簡單打擊樂器如鑼、鈴等,也可以用任何能發出聲音的東西,如鍋、桌子、地板、碗等。在與孩子玩游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隨時讓孩子感受自己的呼吸與心跳,尋找自然的節律和動作的力度,讓孩子發出的聲音更富美感。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下,自己尋找甚至制作可以發音的樂器,用語言外的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可以大大激發他對音樂的興趣。
啟蒙行動e
在孩子對音樂和節拍都熟悉后,家長要鼓勵孩子為自己熟悉的歌曲配上自己創編的新歌詞,并自己唱出來或跳出來。還可以讓他用自己喜歡的節奏或韻律來說話或再現他見到和所聽到的事物。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孩子用音樂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篇7
關鍵詞:兒童公園;建設理念;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246文獻標識碼: A
兒童公園是一個融知識性、休閑性、參與性為一體的現代型主題公園,是一個風格獨特、內容新奇有趣、互動性高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是自然的、生態的、富有趣味的場所。兒童是未來的主人,同時也是整個社會中最脆弱、最需要關懷、可塑性最大的一個群體,兒童最初的思考和內心的感知都與環境影響有著緊密聯系,兒童活動空間是影響其身體和心理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公園是兒童除了校園之外重要的生活空間,是兒童活動的重要載體,是緩解兒童的精神壓力,激發兒童創造力,提高兒童交往能力的綜合性文娛場所。兒童公園活動場地設計合理與否,關系著兒童日常活動數量與逗留時間的長短,創造一個自然、親切、和諧的高質量的兒童活動空間,是政府主管部門非常重視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兒童的活動內容、激發兒童的興趣,創造安全有趣的游戲環境。本研究試以兒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分析和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心理行為特征,探討如何創造一系列符合他們心理行為特征的兒童公園主題空間。
一、兒童公園發展新背景
1.適應“少年兒童友好型”的城市建設。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數量將越來越多,他們的成長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他們是社會的未來,國家的棟梁。關系到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怎樣培養健康聰明、富有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兒童是全人類的目標。但是,城市在為兒童提供現代、便利的生活同時,也使他們暴露于城市水泥森林環境中的交通、污染等危險中。因此,國外許多國家都在為“少年兒童友好型”城市而努力,把兒童的需要和權利列入政策中,特別是城市規劃政策的中心地位。“少年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提案從1996年開始實施,旨在響應聯合國關于人類居住環境的第二次會議(UN 2nd Conference on Human Settle-ments, Habitat II)決議:把城市建設為適合所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會議提出少年兒童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人類生活環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終標準。而兒童公園作為兒童戶外游樂的重要場所,要能滿足兒童對娛樂的復雜需求,多傾聽孩子們的聲音,不是只符合成人口味“好看”的東西和使用模式。
2.積極探討游戲與兒童發展的關系。喜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也是兒童早期學習和發育的主要手段,通過游戲啟發了他們想象的翅膀,他們在游戲中體驗著自己的世界,學會忍讓、寬容、合作等人際交往的優良品質和正確的人生觀。游戲中通過模仿也學會了一些成人生活中的初步技能,并且體驗著成年人各種角色的情感,這都是在學習。可以說游戲對于兒童發展起著一個非凡的作用,也許對兒童一生的藝術培養、事業方向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兒童公園中游戲內容和承載游戲的空間也是如此,如何為兒童營造一個游戲的樂園,如何使兒童在樂園中得到快樂、幻想、以及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是設計者的重點所在。
二、兒童公園建設原則分析
兒童公園主題空間的設計原則,可以從心理行為的差異性、主題空間的創意性和成人休憩空間生理融入性等幾個方面采取優化措施實施建設。
1.充分考慮兒童年齡分組的心理行為差異性
深入兒童心理學,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征有哪些差異,相對而言,六歲以下的嬰幼兒期傾向于有監護人陪伴的戶外娛樂休閑活動;幼兒期開始喜愛創造性的手工及活動型游戲等;童年期則更喜歡具有競技性和創造力發揮的游戲,戶外需求量大;青春少年期更加傾向以學習為主導活動,獨立性也增強。嬰兒期兒童所占的比例也不少。這個時期的兒童活動能力不強,大多數是成人抱著或借助手推車帶他們游覽公園,與監護人有著親密的依戀關系,但嬰兒也開始以抓、握、爬、行的方式探索世界,設計中應適當設置能夠鍛煉兒童初級感知的主題空間,如以水、泥、沙、草等要素組成的公共互動性的主題感知空間,且應該離主入口、管理房、廁所等設施比較近,同時應結合座椅等設施設置換尿布操作平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設置簡易的哺乳室。兒童公園設計時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心理行為特征,配置相應的主題空間內容,使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公園中都可以體驗與其他游戲場地不同的游戲內容,啟迪心智,激發想象,勇于創造。
2.加強主題空間創意性
目前,國內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兒童公園往往由于是以成人的觀點以及他們的愛好確定兒童公園的主題,在主體創意缺乏新意。且往往受規劃、用地等條件制約,兒童公園空間較少,難以同時滿足各年齡段兒童的需求。
如廣州市兒童公園,其公園面積太小,難以消化吸收龐大的目標人群,兒童在其中難覓活動場所。 整個園區規劃由“阿里山小火車”貫穿整個園區,其他游樂區項目的規劃密布其中,排列相當緊密。沒有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需要進行游行設計及場地劃分,活動設施材料單一,活動設施與兒童比例失調,兒童不能夠充分開展游戲活動。同時也缺乏兒童活動場地的配套設施,兒童活動場地有簡單化、概念化的傾向,而且大部分設計是依照設計者等成人的觀點以及他們假定好的兒童鍛煉程式設計而成;真正符合各年齡段兒童行為安全性、心理需求、價值需求、特點需求等的活動場所較少;設計元素較低齡化,缺乏創意;沒有根據時代及兒童的不同需要進行場景更新設計;綠化較單一,喬灌草的搭配不合理,園區中可供休息的空間較少;沒有可以讓兒童自由活動的場地及空間;整個園區缺少及時的維護管理,多處游樂設施破舊不堪。而且該主題在公園空間中如何創意性地詮釋,卻沒有得到很好地體現。各子主題空間的創意性、藝術性也比較薄弱。求新、求奇、充滿幻想是兒童心理的顯著特點。
因此,不管是從整體空間布局上還是各個子主題空間的具體設計上,兒童公園應適當添加激發兒童創造力和開發智力的主題空間,并且力求趣味、藝術地把創意主題內容詮釋出來。
3.合理融入成人休憩空間
兒童公園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兒童,但兒童基本上是在節假日或周末由父母陪伴而來,一般一個兒童都有兩個成人陪伴,也有少部分是一個人陪伴。而在國內很多兒童公園的游戲設施旁,缺乏必需的成人休息座椅,因此成人基本上是處于站立狀態,有的場地設置過于狹小,甚至連站立的空間都不夠,大部分成人只能站在草坪上。可見,在兒童公園中合理融入成人休憩空間也是建設中應該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在學齡前兒童的游戲空間中,由于兒童對監護人的依戀更強,成人人數比例更高,成人休憩、看護空間的設置更應該得到重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兒童公園的建設應著重圍繞兒童心理、兒童需求、成人休憩為重點,進行設計和建設。一是要以服務兒童為中心開展公園設計和建設。兒童公園的服務主體為兒童,兒童喜歡色彩鮮明、主題突出、新奇古怪的東西,兒童有愛跑愛玩和無窮的求知欲等天性。因此,在兒童公園建設時應有鮮明的主題,游樂設施設置和園區布局應盡量用孩子的眼光去考慮,甚至可以邀請孩子為公園建設提意見,建設孩子心目中最想要的兒童公園。二是要充分考慮公園內的各個細節,確保園區安全。兒童屬于弱勢群體,自身保護能力較弱,因此在公園植物配置和設施建設時,應選用無毒、無刺的植物,設施要環保無毒、安全系數高,避免傷害兒童。三是要完善園區配套設施。除了提供兒童游樂、成人游憩,公園內應考慮建設保健房和完善的播音系統,便于處理兒童游玩時可能出現的擦傷、走失等情況。
由于兒童的行為、心理、不同年齡的要求,兒童公園的建設與其他公園存在很多的不同,如何把握要點,打造出與兒童心理行為相符合的公園,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考慮的要素很多。以上只是從公園設計發展的方面進行了膚淺的探討,僅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和建設者們共同探討,為未來新興的兒童公園發展建設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兒童身心成長、能夠鍛煉他們未來所需具備的各種能力的快樂天地。
參考文獻:
[1]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6
[2]揚?蓋爾.交往與空間(第四版)[M].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3]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M].俞孔堅譯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 2001
[4]徐磊青.環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2
篇8
【關鍵詞】玻璃水銀體溫計;安全隱患;兒科;護理干預
體溫測量是臨床護理、治療必不可少的檢查,體溫測量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又是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必須具備的條件,但由于患兒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玻璃水銀體溫計又易破碎,所以,我們應采取積極、有效的各種預防措施,來保護孩子在診療中不受傷害,避免意外同時也避免糾紛的發生。在兒科中,患兒受到年齡的限制,自理能力較差,再加上活潑好動,在臨床測量體溫的過程中給護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玻璃水銀體溫計是比較傳統的測量方式,經濟適用,但易破碎。水銀體溫計等含汞醫療器具引起的汞污染在醫院廣泛存在,而廣大醫務人員對其危害缺乏正確認識。有調查顯示,一支體溫計打破后產生的汞污染相當于200支節能燈,若是體溫計斷裂在小兒,咬破,誤食,劃傷,輕則會嚴重影響護理質量和滿意度,重則會給患兒的生理心理造成嚴重的陰影。本文通過總結玻璃水銀體溫計在兒科患者測量中的安全隱患,探討積極健康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和減少危險情況的產生。現總結如下:
1兒科患兒的特點及安全糾紛隱患
1.1天性頑皮、好動 小兒年齡小,這類患兒一般是3至7歲學齡前兒童,他們已能基本確定測量體溫不會引起疼痛,但就是不愿配合,讓他測體溫他卻要拍皮球;或是測量體溫過程中掙扎滑脫;或是量體溫站立不穩,一旦摔倒會引起體溫計斷裂或是進入直腸,引起意外的發生。對“活潑寶寶測體溫從何入手”,家長們深感困惑。
1.2好奇心強 小兒對新事物的探索好奇心強,他們強烈渴望探索他們所未接觸過的東西。若體溫計放置在小兒可以觸及的地方,小兒誤以為體溫計是玩具,會抓取玩耍,可發生劃傷等危險。若誤入口腔,后果更為嚴重。
1.3家長的溺愛 少數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特別是獨生子女這一個特殊的群體,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飛了。量體溫時更是不按照要求,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衣服穿得厚,害怕測量體溫時放在腋窩冰到了,就隔著衣服測或是不貼緊皮膚;測量肛溫不充分暴露,體溫計未進入直腸;或是怕寶寶不舒服干脆不量肛溫;或是時間過短未達要求;或是怕咬破就張著口量體溫等。
2護理人員在操作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2.1少數護理人員工作責任不到位,認為測量體溫是一項人人都會的操作,不主動幫助家長們測量或是直接依靠病人來進行;或是家長嫌麻煩不愿意測量就干脆不測量等。
2.2 兒科護理工作繁、雜、亂,患兒衣服穿得厚,護理人員忙中出錯,若誤入陰道,家長會對護理質量產生嚴重的質疑。
2.3 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醫院感染意識淡薄。玻璃體溫計一般是回收,經過清洗-消毒-清洗的程序重復利用的。若是腸炎患兒用過的體溫計未經過嚴格的消毒,又為另外的患兒測量,極易引起交叉感染。
3玻璃體溫計本身存在的危險因素
玻璃體溫計由于小而滑,不易抓穩,操作時一不小心就可能滑落,而其內在的水銀也就會隨之掉落。另外,其玻璃殘渣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4護理干預
4.1 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知識,因材施教 根據患兒自身特點,運用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知識,采用因人而異的方法:可配合的較大患兒,要加強溝通,像老師般耐心講解測量體溫不會產生疼痛,而且對疾病的治愈有很重要的意義,使其主動配合;不愿配合的較小患兒,要動作輕柔,盡量減少患兒的不適感。
4.2做好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并落到實處 患兒因年齡小,大部分需要依賴父母、長輩的照顧。因此,取得家屬的配合至關重要。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由于心疼孫子,有時候可能會不按照要求進行護理。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為他們耐心解釋,講解正確的體溫測量方法對疾病治療的意義,以取得合作。
4.3 體溫測量健康宣傳資料 門診兒科宣傳欄以通俗易懂,最好是漫畫形式宣傳體溫測量的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引起患兒及家屬的注意。病房發放體溫測量宣傳資料,由責任護士進行相關知識宣講,以引起足夠的重視。若遇到體溫計咬破或斷裂的情況,要安撫患兒及家屬不要太恐慌,首先及時清理玻璃碎屑,再口服大量的牛奶保護消化道黏膜,或是多食粗纖維食物包裹碎屑,促進毒物的排出。
4.4 加強護士職業素質的培養 一名優秀的兒科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即使是大多數人都會的體溫測量,也要每個患兒落到實處,遇到家屬不愿測量,要耐心解釋;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嚴守操作規程及消毒隔離制度,杜絕忙中出錯,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4.5條件允許的話,盡量用電子測溫儀和一次性測溫儀代替玻璃水銀體溫計 省級醫院門診已開始使用電子體溫計開始篩查發熱患兒,我院也可適量引進一些電子體溫計或一次性體溫測量工具,從而逐步取代玻璃水銀體溫計。
5結果
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玻璃體溫計測量安全隱患明顯減少,測量準確性得到明顯提高。
6結論
體溫測量是兒科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由于兒科患兒的特殊性,對兒科護士有更高的要求。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體溫測量的準確性,為醫生臨床診療提供可靠依據,同時,也可以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確保患兒這一弱勢群體免受傷害,從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金伶,馮艷.臨床護士對水銀體溫計損壞危害的認知與處理行為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1年07期.
[2]沈靜.玻璃水銀體溫計在兒科患者測量中的安全隱患和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年16期.
[3]張兆憲.我國臨床護士對汞泄漏危害認知與處理現狀[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年06期.
篇9
【關鍵詞】 兒童; 學齡前期; 心理行為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60
兒童學齡前期,特別是4~6歲是形成良好的性格行為的特殊時期。為了解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學齡前期的兒童心理行為特點,減少兒童心理行為偏離,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筆者于2011年9-10月對4024名學齡前期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沙井街道32所幼兒園大、中班幼兒及家長,其中集體幼兒園3所、私立幼兒園29所,問卷的幼兒年齡分布為4~6歲,共4024名兒童,分兩個年齡組,4~5歲組2504人(男童1168人,女童1336人),6歲組1520人(男童856人,女童664人)。
1.2 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評估法,調查表采用目前國內有常模可信度高的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家長用CBCL)及自制兒童心理衛生調查問卷,量表內容包括兒童基本情況、家庭生活環境、父母教育方式、兒童社交能力、行為問題(113條為重點)等。CBCL中國標準化版中任一行為因子分兒童常模或(和)總分4~5歲組男童>42分、女童>45分;6歲組男童>42分、女童>41分即判斷有行為問題[1]。由專業兒童保健醫師在幼兒園家長聯系會上向老師和家長詳細講解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家長填寫調查表,一周后老師回收,專業保健醫師將結果錄入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用上海惠誠兒童青少年心理測試系統軟件錄入評價,用SPSS 11.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對影響兒童行為的多因素進行回歸分析,以P
2 結果
2.1 調查表調查情況 發放調查表4300份,回收有效問卷4024份,有效率93.58%(4024/4300)。來自主干家庭2304份,核心家庭1656份,單親家庭36份,其它28份。獨生子女3234份,占80.37%(3234/4024)。男童2024人,平均年齡(5.23±0.45)歲,女童2000人,平均年齡(5.18±0.42)歲。4024名兒童中有行為問題者有504人,檢出率12.52%(504/4024)。其中男童296人,女童208人,男女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分別為14.62%(296/2024)、10.40%(208/2000),男童和女童問題檢出率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17,P
2.2 男、女童不同年齡組各因子得分情況比較 各年齡組男女童行為問題在前三位的因子依次如下:4~5歲組男童為攻擊、多動、抑郁,女童為攻擊、分裂、體訴;6歲組男童為攻擊、多動、違紀,女童為攻擊、體訴、社交退縮,見表2。
2.3 學齡前期兒童行為問題主要影響因素 有父母職業、文化程度、父母關系、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經濟狀況、居住條件、社區環境、幼兒園心理干預、醫院心理咨詢等,見表3。
3 討論
3.1 兒童行為問題檢出情況 本次調查顯示沙井街道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2.52%,且男女童在性別、年齡上均有顯著性差異。家庭模式以主干家庭為主,受重男輕女傳統思想影響,部分家長過度保護男童,使得男童的社會適應能力相對低于女童,行為問題發生率較女童高。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多,女童情感的易變性和沖動性在學齡前的后期,可部分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穩定性有所增強,開始發展社會性情感,行為問題明顯減少,而男童卻隨著年齡增大,受特殊地方的保護,缺乏自律能力,滋生自私、激惹等心理行為問題,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分析。
3.2 兒童行為問題各因子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序列不同,與兒童生理、心理發育密切相關。男女童在學齡前期性格有所分化,從社會行為發展看,在4歲左右,男童已發展了其進取性的50%,女童發展了其依賴性的50%[2]。男童主要表現為外向性性格,女童主要表現為內向性性格,故男童在攻擊、多動、違紀等到方面高于女童,而女童在分裂、體訴、退縮等方面高于男童,這與國內報告基本一致[3]。隨著年齡的增大,心理需求不同,邏輯思維活動增強,自律性逐漸改進,兒童行為偏離也將不一致。
3.3 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因素 多因素分析提示了兒童行為問題與家庭和社會環境密切相關[4-6]。父母責任感強,以積極、鼓勵的態度對待子女教育,與孩子平等溝通,以身作則,及時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兒童行為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相反就會產生負面影響。深圳作為移民城市,沙井街道以加工制造業為主,父母工作不穩定,經濟、文化層次低,住房擁擠,父母關系不融洽,父母及祖輩教育方式不統一都會導致兒童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重,行為偏離,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學校或醫院的有效干預,接觸到不良的社會習氣,更增加行為問題的危險性。
3.4 建立兒童心理健康檔案,早期干預 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將影響其學習、情緒和人際關系,有些癥狀可能延續到青春期和成年,妨礙其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的健全[7]。這就要求幼兒園重視兒童心理保健,建立兒童心理健康檔案,進行專案管理,家長重視兒童心理行為的發育,正確教育引導,給兒童創造適應的環境,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過分嚴厲或放任自流都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時學校、醫院、社區相互協助,開展心理咨詢講座普及兒童心理衛生知識,對有行為問題的兒童給予心理疏導、感統訓練及個性化行為矯治等措施,糾正兒童行為偏離,根據兒童個性特點采取綜合干預措施降低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忻仁娥,唐慧琴,張志雄,等.Achenbach’s兒童行為量表中國標準化[J].上海精神醫學,1992,4(1):47-55.
[2] Martin M.Solve your child’ school-related problems[J].Harper Perennial,2001,16(1):142-144.
[3] 潘清文,黃柏青,鄭藝霞.3-7歲兒童氣質與兒童行為相關因素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8,23(2):201-202.
[4] 曲紅明,李芹,劉靜,等.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健康教育狀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17(4):165-167.
[5] 付本燕,高寒,尚云峰,等.岳陽市學齡兒童行為問題的現狀與干預對策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4):301-303.
[6] 郭貞美,陳青,潘清文,等.情緒管理治療對兒童攻擊的干預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3):98-99,105.
篇10
本文主要是在立足小學生思維特點的基礎上,提出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形象思維的教學策略,結合教學的案例,淺論小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形象思維 教學策略 案例 效果分析
一、形象思維的概述
(一)形象思維的概念
我國思維科學的開拓者錢學森先生認為,人類思維可以分為三種:抽象(邏輯)思維、形象直感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并建議把形象思維作為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那么什么是形象思維呢?本文所謂形象思維就是小學生運用頭腦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數理知識的表象進行的數學思維的過程。
(二)形象思維的作用
1、形象思維的發展是進行智力早期開發的基礎
腦學科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腦的結構、神經系統發展迅速。3歲兒童大腦重量已可達1011克,到7歲時可達1280克,已接近成人的腦重量,神經纖維在繼續增長,髓鞘化基本完成,整個大腦皮質達到相當成熟程度。在兒童5—6歲時,腦的結構就基本成熟,但未達到承認水平。[1]因此,兒童的早期教育應該大力發展形象思維,豐富兒童的語言、詞匯,逐步發展抽象思維。這樣才切合幼兒智力心理發展的特點,才能充分發揮其智力潛能。形象思維的充分發展不僅是兒童智力的基礎,也同樣是成人智力的一個重要基礎。
二、傳統教育對小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
在普通心理學論術的影響下,認為兒童時期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由于年齡特點而初步發展起來的形象思維,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就被“過渡”了。傳統教育一直沒有真正重視右腦的開發,形象思維的發展。形數結合是數學科學的基本特點,但形的教育遠沒受到重視,連平面幾何這種左右腦并用的課程,也只強調發展邏輯思維的一面,這些都不利于兒童智力的全面發展。在評課中,絕大多數公開課的教學過程都突出反映學生的邏輯抽象思維的水平。但是如果有哪堂課的教學過程突出形象思維了,就容易被評為“過程不夠嚴謹”這樣的評價。[3]
在小學教育中,邏輯思維的重要性是大家所熟知的,抽象、邏輯這些字眼總是出現在數學上,而數學的特點是形與數的結合。數學家華羅庚有一句名言: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近幾年來,形象思維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又沒與能力掛鉤。人們一再的強調要具有創新力。創新思維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新穎的、靈活的、有機的結合。其實,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創新力,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人的創造力強。那么為什么越大就越沒有創造力呢?我認為這與我們的基礎教育有關,重“抽象”輕“形象”。
三、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形象思維的教學策略
數學形象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數學表象、數學直感與數學想像,它們之間存在深刻的辯證聯系。即數學表象和數學直感是數學想像的基本成分或材料,但數學直感與數學想像互為表里,互相滲透,數學想像是數學直感形成的過程,而數學直感又表現為數學想像的結果。[4]
數學想像
想像是在頭腦中對已有表象經過結合和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7] 數學形象不僅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重要性還在于它是創造思維的重要成分,不論是數學中的直覺還是靈感,沒有想像的展開是不可能實現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數學的想像有著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按照想像的內容特點來分,可分為圖形想像和圖式想像;根據想像的獨立性和它的產物的新穎性的程度來分,可以分為再造性想像和創造性想像兩類。在小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著重注意下列幾個方面的訓練。
1、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要引導學生借助生活題材大膽展開想像。例如,在教學“千克、克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知道雞蛋有多少千克嗎?”“火車有多少克?”再請學生借助生活題材提問并解決問題。像這樣的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到有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千克和可之間單位換算的問題,重要的是使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像。
2、在解題時,引導學生通過想像,由題設條件的語言表述構思出相應的圖形,數形結合建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例如,有甲、乙、丙、丁四個數,甲數比乙數大7,甲數比丙數、乙數比丁數都大5,甲、乙兩數的積比丙、丁兩數的積大140,求甲乙兩數的積。這道題要直接求很困難,若用方程解則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超出小學的知識范圍。因此,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將“數”化為“形”,畫一個長方形,長為甲,寬為乙,把長方形的面積想像為甲、乙兩數之積,陰影面積為丙、丁兩數的積,空白面積為甲、乙兩數的積比丙、丁兩數的積比丙、丁兩數積大的140。解:由圖可知140-5×5=115 115=5×23=5×(丙+丁)所以,丙+丁=23根據已知條件:丙-丁=7 丙=(23+7)÷2=15 丁=15-7=8 這樣甲、乙兩數的積也就不難求了。
四、問題與討論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了鍛煉學生形象思維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對數學教學案例的設計、實踐和分析,也掌握了一定的鍛煉學生形象思維的方法。但是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形象思維方法和抽象思維方法是兩種不同思維的方法,但兩者又存在密切的聯系,相互補充、相互結合,這樣能使人腦左右兩半球協調發展,是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聰明才智的很好途徑。
(二)注意以直觀的活動引入新知,形象思維是喚起直覺整體體驗的橋梁,要注意通過直觀的演示活動使學生首先產生一種直覺的整體體驗。
(三)注意以生動的比喻疏導思路。讓學生在具體解題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領會某種思路方法,這是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的。如果對解題的某種思維方法打一些形象的比喻,那就能較快的使學生掌握它,并有意的把它作為一種工具去解其他的題。
(四)注意對學生進行合適的評價。這點非常重要,正確合適的評價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2.
[2]溫寒江,連瑞慶.發展形象思維與培養創新能力的理論研究[J].教育研究,2001,(8):46.
[3]鄧吉先.小學數學教學要發展形象思維[J].基礎教育研究,1994,(1):28.
[4]成尚榮.學會數學的思維[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119.
[5]梁寧建.基礎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64.
[6]溫寒江,連瑞慶.開發右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