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論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

篇1

【關鍵詞】畢業設計;農業院校;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專業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為一門邊緣交叉性學科,其發展目標是解決不斷涌現的各種實際環境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已成為一門集自然、社會和技術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工程學科不僅研究水、氣、固廢、噪聲等主要環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術和措施,還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探討廢物資源化技術,以及對區域環境進行系統規劃和科學管理,以獲得最優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設置有環境工程專業的高校已超過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礎和重點學科存在明顯差別,其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大多數理工科類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養方案注重于對學生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的培養。我校的資源環境學院準備新設環境工程專業,在環境工程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類大學,一定要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并發揮現有優勢,找準適合自己的立足點。

安排在第七學期末開始的畢業設計(論文)是環境工程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檢驗,也是保證本科教學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畢業設計(論文)輔導環節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和研究觀念,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傳統;3.使學生在方案設計、材料調查與搜集、工程繪圖、理論計算、實驗研究、數據處理、外文閱讀、使用計算機、查閱文獻、經濟分析、工具書的使用、文字表達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鑒于畢業設計階段對于本科生培養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設置安排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為我校環境工程新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和理工科類院校不同,農業院校的環境類專業一般都源于土壤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學科,其本科課程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以土壤、農業化學和農業生態資源等專業的知識體系。因此,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安排上,也應與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從目前來看,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比較單一,重實驗輕設計。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專業本科生畢業只有畢業論文可做,而無畢業設計的內容供學生選擇。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一般建設較晚,在師資、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設計及應用的教學、科研方面,農業院校環境類專業的基礎顯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尚難以開展對學生進行畢業工程設計的指導;同時,由于學生們受專業課程設置所限,他們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與工科學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很多學生也不愿意選擇他們感覺更為吃力的畢業設計工作。然而,目前環境工程本科生就業的去向主要還是與環保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等相關的公司和企業,而諸如環境管理部門、環境監測站等事業單位現在大多都呈人才飽和狀態,可接受的本科畢業生非常有限。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程設計能力方面的弱勢,在就業時與工科院校同類專業的畢業生競爭時就處于明顯的劣勢。因此,有必要通過畢業設計來加強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使他們能夠具有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設計基礎和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校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面臨的不利局面。

2.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未能充分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體現農業院校學生現有知識體系的優勢。與工科院校相比,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專業的歷史沿革、學科組成和行業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競爭力,需要在畢業論文(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上充分體現農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學的方法,而應走有生態特色的辦學之路,培養出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污染防護的人才。農業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態學科的優勢地位,畢業生相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生態學知識。此外,當前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又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慮讓一部分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時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的工作。這樣一來可以發揮農業院校學生生態學基礎扎實、生態知識結構較全面的優勢,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適應市場需要,為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特別是農村地區環境評價的單位輸送可用人才。

3.畢業論文(設計)立題與實際聯系還不夠緊密,約束性題目難以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由于教師設計的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來自于實際的工程項目,部分題目陳舊甚至經年不變,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些舊知識舊問題,使得設計成果沒有實用價值和科學意義。這在一方面打擊了某些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使得某些本來就對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同學更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對工作應付了事。

為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業環境類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畢業論文(設計)的設置和指導上可以考慮以下的一些改進措施:

1.加入一些和農村環境保護治理相關的設計類題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大多是在給水排水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的內容上受給水排水專業的影響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為排水管網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農業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設計內容,由于專業基礎所限,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競爭。因此,應在設計內容上著眼于和農村地區和農業環境相關的工程。如目前農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農村污水的處理都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相關的工程也建設了不少。可以設定一些如農村小型給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站的課題。在處理工藝選擇上,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條件,一般應選擇操作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的常規處理工藝,這樣更符合農村地區的實際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藝處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類廢水,都是可行的設計題目。學生經過這些設計工作的鍛煉,將有助于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農村環保治理的相關工作,不僅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可為農村環境的治理培養可用人才。為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上也要考慮有工程背景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同時可以通過幫助青年教師去設計類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等措施,提高他們的工程素養和設計能力,從而達到輔導學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體現資源與環境的緊密結合,設置適量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題目。工科院校的環境專業一般更側重于各種污染治理技術工藝的開發與研究,對環境與資源的重視不足。農業院校則注重于從宏觀側面上分析環境與資源的關系,將自身對土壤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研究優勢體現在資源和環境管理方面。為進一步體現農業環境院校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點,有必要在畢業設計時通過設置合適的環境影響評價的課題來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另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在當前對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就業方向,其中主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做工作設計不同,由于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學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因此和工科院校學生相比并不遜色,甚至某些方面他們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學生要更加深入,相關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全面。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設置適當的環境影響評價課題,不僅發揮了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環境評價方面的一些優勢,也可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效的幫助。當然,這同樣也對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加入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對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也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一個可取的方法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注冊工程師,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來保障本科生培養的質量。

3.將畢業論文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或課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環境工程專業由于本科就業的壓力較大,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選擇畢業后繼續攻讀本專業的研究生。對于準備攻讀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別是已取得報送推免資格的學生而言,在本科畢業階段通過完成畢業論文來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鍛煉是很有必要的。對于無需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們盡早進入畢業論文的課題。在課題的選擇上,應盡量從老師的在研項目中選取適當的一部分讓學生來參與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簡單的讓本科生給在讀碩士生打下手。根據筆者的經驗,只要老師進行有效的輔導,并選取學生力所能及的課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本科生同樣可以參與到實際科研項目中,并做出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遜于在讀的碩士研究生。對于要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畢業生,也要盡早安排他們進入畢業論文的課題。老師要幫助學生按安排好時間,一方面要讓他們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顧到學生復習考研和找工作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兩頭兼顧。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本科生的培養質量,有必要在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進行適當的調整,提高畢業內容的多樣性,加強其實踐性,并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治理的人才而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蔣展鵬.環境工程學[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劉恒明等.環境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齊向前等.不斷提高教學管理,切實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05 (8):33-34.

[4]劉綺等.環境工程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研究[J].高教與經濟,2008,21 (2):18-22.

[5]徐微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科特色及人才培養目標探討[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 (2):141-142.

[6]沈連峰等.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辦學特色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1,1 (1):61-63.

篇2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現狀和結構;理性消費;建議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在當今社會占據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們不僅是社會消費群體之一,而且走在未來消費時尚和潮流的前沿。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在大學學校生活了三年,我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都有親身經歷,親眼目睹,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他們剛剛擺脫高中生的稚氣,內心的需求欲望不斷膨脹,消費便成為他們力求改變和提升自己的一個平臺,但是又由于經濟上的不獨立,自身消費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費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不理性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和資料的收集得到了許多真實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特點,問題以及對策,并努力摸清其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對社會,高等教育者和家庭為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趨向并對其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隨著高校畢業生每年以驚人的數量增加,他們漸漸走向社會潮流的最前線。本文通過對我國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進行調查研究,從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現狀以及消費動機,指出消費誤區,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較理性的消費觀念,為大學生的消費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領作用,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也為家庭,社會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更為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過先確定論文方向,然后在各網站和報刊等尋找相關資料和數據,結合調查問卷分析了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及結構、高校學生消費觀念及特征、高校學生消費現狀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在整體的思路上將理論與實際調查相結合,運用綜合分析法和動態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結論。

二、高校學生消費現狀及消費結構特征

(一)消費現狀。據統計,中國大約75%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職,或是獎學金,助學金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據調查問卷得到如下一些數據:

由以上表格我們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費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間,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學生消費集中在500-2000元之間。一方面,消費水平較低的同學,可能會出現資金比較緊張,僅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消費的現狀;另一方面,消費水平較高的同學由于可支配的資金比較多,可能會導致盲目消費和沖動消費,出現不合理的消費現象。個體消費水平差距大。

(二)消費結構。由于經濟的發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根據調查統計,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本生活消費支出;(2)網絡和通訊設備支出;(3)學習性支出;(4)人情消費支出;(5)其他消費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約為56%;而隨著IT行業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和電腦似乎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為大學生必備的生活消費品。通訊和網絡支出包括手機,電腦,mp3,ipad等娛樂消費,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也占據著很重要的一部分,約占21%,社會的發展,信息的重要性將帶來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很多技術開發商根據學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適合學生品位的產品,致力于開拓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其正是看中了大學生這一潛力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習性消費占11%,與學習有關的消費也是我們所關心的話題。大學生除了平時的學習和期末考試以外,還會考許多的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面臨著考研的壓力,在考研方面會買許多的書籍或是報各種學習班,所以會花去不少的費用。大學生的社交范圍廣,其人情支出也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呈現上漲趨勢。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須的,而有的則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費結構便在校園里蔓延開來。

三、高校學生消費觀念

在21世紀的高校消費人群中,時尚與潮流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消費特征的代名詞。他們喜歡追求新穎的東西,手機,電腦,服裝,飾品等生活必需品體現了消費觀念多元化的趨勢。此外,大學生消費中考慮得最多的因素是實惠,即是否買的值。一方面,他們的經濟來源比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費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質量的同時,又希望價格合理。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80%的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仍然是講求實際與理性消費,追求物美價廉,“買的值,買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也有一些同學因為家境比較富裕,出現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費,盲目攀比的消費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當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合理的消費觀念。

四、高校學生消費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國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獨生子女為主,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會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對他們是有求必應;另一方面,許多父母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去照顧和教育孩子,缺少對子女的關愛和呵護,于是,亂花錢便成了他們想證明自己和排遣孤獨的一種手段。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會繼承父母的性格特點,時刻為家人著想,省吃儉用。

(二)社會環境。現代社會是物質充斥的社會。其消費觀給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前社會比較流行的一種消費觀,即超前消費,許多人為了追求活在當下的精神,秉承著花明天的錢來完成當下事的的信念。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傳統消費觀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而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漸趨成熟,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易受社會環境和大眾化消費的影響,不正確的消費觀也在大學群體中蔓延開來。智能手機,電腦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卻成為了每個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當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時,就會產生羨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沒有經濟實力,也要跟別人看齊,因為這樣才會顯得自己不比別人差。

(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由于處在一個學生時代與社會接軌的階段,其性格特點,是非判斷能力,思想情感和興趣愛好都沒有完全定型,不能夠完全獨立思考問題,但是他們又特別希望自己能夠獨立,堅強和果敢,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得到關注,得到別人肯定的評價,于是,虛榮心理會讓他們把這種落差轉移到不正確的消費觀上,而現代網絡技術的發達,又可以使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費的步伐。

五、建議和對策

(一)學校和家庭要進行動態引導和教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勤儉節約也一直為我們所傳承。對于大學生而言,我們不應該摒棄這種美德,而是應該把它傳承和發揚下去。對于家庭和學校來說,在大學生的教育方法上我們要實行動態教育。傳統的理念已經不適應大學生的思維了,我們要與時俱進,緊密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消費觀念,對他們進行如消費結構,消費理念,消費心理,消費品常識,消費生態意識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課堂理論教授難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會高,所以提倡實地調研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中出現的問題,并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家庭是提供大學生消費的保障,學校是大學生未真正踏入社會消費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時刻引導著孩子,給他們樹立榜樣,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大學作為學校與社會的銜接,校園教育對于大學生以后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要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首先,主張適度消費。我們應該根據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花錢,把錢花到最有價值的地方,實現效用最大化,消費應在家庭經濟的承受能力之內。其次,要樹立健康的消費模式。健康的消費模式即倡導文明消費,勤儉節約,選擇安全環保無污染的“綠色商品”,合理選擇消費的結構和層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財規劃。大學生要想在激烈的社會中獲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具備獨立的理財規劃能力。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有獨立的理論概念,也需要把這些概念用到實際生活中,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獨立思考和處事的能力。養成花多少錢,記多少錢的記賬習慣,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培養自己的儲蓄觀念,從而形成良好的消費風氣。

(三)要發動政府和社會的力量來對大學生消費觀進行引

導教育。大眾傳媒和網絡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信息來源渠道,它們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應力,所以應發揮其多樣性和快捷性的優勢,宣傳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而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重視對消費熱點的調查研究,加強消費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堅決抵制奢侈之風。此外,政府還應鼓勵大學生適當進行發展性消費。大學生的發展性消費即在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技能證書的考取,接受各種培訓,各種教育等,以知識力量轉化為精神力量的一種消費。發展性消費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綜合素質,促盡全面發展。

總結: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他們有其獨特性和固定性,我們要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評價,根據現實情況,對于好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應該大力倡導和發揚,對于不合理的消費,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端正他們的態度和消費習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不僅僅是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而且也與家庭,社會和國家息息相關。我們要努力培養他們的消費意識,共同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作風和正確的消費習慣,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產生的新的消費觀念直接地影響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確立和提高大學生新的消費意識是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 大學生消費的現狀與特征

(一)消費現狀

大學生的基本消費來源單一,73.8%來自于父母供給,剩余的少部分同學通過勤工助學及獎學金賺取額外的生活費用。調查發現,基本月花費在500元以下的及500-1000元的大約占8.3%及39.3%,這部分同學生活費剛好滿足需求, 1000-1500元則占大多數比重為44%。在滿足基本生活前提下略有剩余,1500元以上的占8.4%,生活費綽綽有余。其中,對于大學生而言,飲食是最重要的生活開支,差不多47.66%的同學飲食支出占生活費的1/2,39.3%的同學為1/3 。與此同時,現階段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達100%,有59%的學生,每月的通訊費用在500—200元之間。平均每月用于娛樂方面的支出,在100-200元之間的占80%以上。

(二)消費特征分析

據大量資料統計分析,大學生消費生活大致可歸為四個方面:生存性消費、發展性消費、人際交往性消費和休閑娛樂性消費。

由上述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可見其消費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享受生活

在當代大學生中享受生活儼然已成為其全新的消費觀念,并日益成為主流方式。許多學生認為,在當下由于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所造成的影響還未消退,因此,大學生發展消費文化既能擴大內需,為拉動經濟增長作貢獻,同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

(2)追逐前衛和新潮

新一代大學生的消費已基本超越了溫飽的水平。當代大學生通過消費上的前衛、時尚和新潮彰顯青春與活力,這種消費心理應及時改正。

二、大學生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問題

1、節約觀念淡薄

據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及相關監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每一學期的人均消費高達4819元,若按學年計算,就意味著大學生的人均年消費額將超過了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元。同時,大學生中普遍缺乏節約的意識,浪費現象嚴重。

2、攀比現象突出

大學生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 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與攀比心理。

3、人際交往消費過度

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側重于網絡、社交類,如請客吃飯等,在此方面花費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原有的勤儉節約的傳統消費習慣已經受到較大的沖擊,與此同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滋生蔓延。大學生的消費現象深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發生在學生消費中的問題更多地折射出社會大環境的問題。

2、學校教育中缺乏消費教育的內容

“育人”是教育之本。許多大學教育只關注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訓,忽視了對學生品格的要求,對學生“消費觀”的教育遠不到位。由此可見,學校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教育效果很不明顯。

3、家長溺愛導致學生經濟依賴

受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在子女尚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時,所有的消費理應由父母承擔。這就使得子女對家庭經濟產生無意識地依賴。

三、 大學生消費觀的正確引導

1、強化國情教育,營造健康的消費環境

提出“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在社會范圍內,要力求使節約成為每個公民的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重新回到人們的身邊,營造出濃厚的節約資源的社會消費氛圍,從而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消費環境。

2、學校重視開展優良傳統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消費

既要鼓勵正當消費,又要提倡節儉。學校要重視學生全面的身心健康發展,應該為大學生開設生活指導課和理財訓練課。在教學中,使消費意識教育與理論教學相結合,變理論教學空洞無物的說教為理論 教學聯系實際。學校還可以組織一些帶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費評比活動,以強化學生正確消費的心態,擴大正確消費在學生中的積極影響。從而使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財商觀念。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 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也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增強大學生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是現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的必備因素。

3、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培養獨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學可以解決一部分學生的生活費用問題,同時培養大學生的工作經驗,鍛煉大學生艱苦創業精神,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勤工儉學使大學生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使其對自己的消費現狀進行反思。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身消費進行合理規劃,促進合理的消費觀念。

4、家長對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約束

家長應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費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風的培養,有意識地訓練子女的勤儉樸素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家長需對孩子消費方面有所約束,使其能夠量體裁衣,懂得節儉。幫助孩子在大學階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加強大學生消費觀念,提倡節約理念,倡導責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庭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學生們應結合自身客觀理性的分析消費主義現象,使其引導自身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考文獻:

[1]趙良 大學生消費 理財路上第一步[J] 21 世紀 2008 (4)

[2]丘鏵 大學生消費理財全透視[J] 大學時代 2006(8)

[3]王紹玉.馮佰使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期刊論文]-中國青年研究 2002(05)

[4]樂鋒 理性與躁動-關于青年價值觀的思考2002

篇4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觀;問題;引導

青年大學生是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大學生的消費觀發展往往超前于社會,引領著社會的消費潮流,映射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僅對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還多方面影響社會、家庭甚至老師和學生。因此,加強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和引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試從剖析大學生消費中所存在的問題入手,繼而探討如何做好對大學生消費的正確引導。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危害

消費結構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大學生消費觀中的失衡性消費與虛榮的“時尚消費”的并存。失衡性消費一方面體現在用于學習、就餐方面的費用偏低,而用在交際、娛樂方面的費用比重過高,已明顯偏離了學生消費的正常軌跡;另一方面表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中物質享受消費的超前性和精神文化消費的相對滯后性。此外大學生消費結構的變化還體現在他們使用的物品(手機、文具等)、著裝的風格等方面。

消費中精神價值的缺損。在大學校園中人們往往可以看到,注重物質生活的舒適富足,善于滿足自己種種欲望的人被視為正常的、健康的人;而注重精神價值追求的人,則難以被人們所理解。當大學生們把消費當成自己的生活主題,對還能使用的物質產品進行沒有必要的更換,并把對物質消費品的占有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時,必然走向消費的非理性化。

消費中欲望對需求的背離。人的消費行為被區分為基于需求的消費和基于欲望的消費,這兩種消費之間存在著重要的、甚至是原則性的區別。當人們的基本需要被滿足之后,消費社會還會制造出無限多種的需求,誘發人們走向奢侈享受。“奢侈是一種非理望的表現。它的實質是和享樂,任意放縱自己的非常或反常的生活需要,缺乏一種合理的生活消費的概念”。就大學生而言,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炫耀性、攀比性、虛榮性消費就是對物質消費的過度需求。這樣的消費觀會導致人生價值意義的喪失,從而引起精神空虛。

二、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引導

學校應加強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和培養。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明確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內容;把消費觀念納入校風教育與“兩課”教學的范疇,大力倡導健康的消費觀念,反對各種不良的消費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家長應關心和引導子女的消費。由于家庭是基本的消費單位,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往往與家庭影響有關。隨著城鄉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長產生盲目消費、攀比消費、虛榮消費心理,給子女樹立了壞典型,不注重孩子消費觀的培養;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吃穿玩用等有求必應;使得大學生不健康的閑暇消費方式有了可乘之機。所以家長應該本著對子女、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對自身不健康的行為及時糾正,引導子女科學合理地消費,對他們的的一些不當需求予以限制,有意識的培養他們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對于那些來自經濟不發達農村或城市下崗職工家庭要改變那種寧愿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滿足子女的一切需求這種不良心態,對子女的開支加以調控,不僅在物質上給與關心,更要在品德作風上加強對子女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

加強社會教育中的消費觀教育和消費行為的引導。一方面加強電影、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文學藝術等大眾傳媒的宣傳作用。大眾傳媒應該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在理論上強調消費對生產的積極促進作用的同時,在提倡量入為、出適當消費的同時,要繼續宣傳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和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從理論實踐中尋找不遠離現實生活又不脫離我國國情的消費理念。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消費市場的調研和監管力度。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消費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重視對消費熱點的調查研究,對那些超越個人消費范疇的揮霍無度的奢侈風氣不能等閑視之,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抵制腐朽人生觀、價值觀的侵蝕。總之,對大學生的正確消費觀的培養,需要教育者的正確誘導,需要大學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區的有效配合。大學生消費觀上的成熟正是大學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環,全社會應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宋孔翊.試論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J]. 科學教育論壇,2005,(6):132-134.

篇5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呈多元化趨勢。我國青年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也發生了劇烈變化。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關注我國當代青年消費現狀,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的成因,并從大學生自我定位、消費文化和大眾媒體三個方面探求引導我國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的路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我國青年;不良消費觀;高校大學生

青年是人類消費活動中最活躍、最有生氣、消費量最大的消費生力軍。青年消費觀是指青年從小受家庭收入水平、學校理財教育以及社會各種消費思潮影響所形成的對金錢的支配理念與習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經濟發展,消費呈多元化趨勢,青年的一些不良的消費觀也隨之產生,從而形成一個不求上進、追求個人利益、心理失衡、心態歪曲、缺乏社會、家庭、集體責任感的群體。

一、不良消費觀表現

第一,從眾與盲目消費。大學生們涉世不深,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消費時容易隨大流走,追趕時尚,與他人攀比,因而盲目從眾消費。

第二,情感消費支出過渡。當代大學生們為撐面子等花在請客上面的支出大大增加,消費越來越情感化。

第三,消費比例不均。當今青年物質消費大踏步向高檔層次發展,精神消費則嚴重滯后;重娛樂消費又輕讀書學習。這種消費結構的畸形狀況,在當今青年圖書報刊消費的疲軟上表現尤為突出。同時物質追求至上,享樂主義至上,出現了明顯的消費主義傾向。

二、不良消費觀成因

(一)主觀原因。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把人的欲望分為五個層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處于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表現在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他們希望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同時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同時這些偏頗的消費也導致大學生重物質消費,最終使消費走入誤區。

(二)客觀原因。

1.社會原因。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主義文化對我國意識形態造成了強烈的沖擊。當代大學生在這個開放已經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下,在吃麥當勞,飲可口可樂,看“美國大片”時,無形中接受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其次,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等不良風氣也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家庭原因。家庭的消費觀對大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錯誤的消費觀,無形中也將助長了他們不良的消費行為。此外,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他們的高消費提供了經濟基礎,使大學生愛攀比、高消費。

3.媒體原因。在21世紀,傳媒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那些無所不在的商業廣告、電視、網絡、報刊等侵入了人們的生活,教會了大學生根據商品的市場來定義自己的需要和生活風格。因此,大眾傳媒構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一個不可分離并對其價值觀有著重大影響的客觀社會環境。2.2.4高校自身的原因。

首先,隨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辦學規模逐漸擴大,招生人數大幅增加。而高校在管理、后勤保障、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卻又跟不上,大學的文化、娛樂場所較少,活動單一,物質生活條件較差,也誘使大學生消費熱。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教育內容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這些導致校園整體消費環境的惡化,最終使大學生走入消費誤區。

三、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途徑

(一)樹立現代的消費觀念。

正確的消費觀對青年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作用,而大學生作為青年的主力軍,更應該時刻保存正確的消費觀。具體而言:

第一,要運用的實事求是理論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大學生要認清當前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一個消費標準,適度消費。

第二,立足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批判地繼承傳統消費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我國當代青年應該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健康合理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第三,要加強自身消費教育,提高消費技巧。當代大學生要學會對超越消費說“不”;提高文化底蘊,提高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費觀的影響;自覺學習一定的商業知識和消費技巧,積累消費經驗,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

(二)引導。

我國當代青年的消費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個人問題,社會、學校、家庭都有責任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引導他們合理科學地消費。

1.社會方面。社會要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消費文化環境,大力培養科學、理性的消費觀,進行消費道德教育。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反對金錢崇拜和物質主義,積極營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社會環境氛圍,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道德和消費觀。

2.家庭方面。家庭是青少年初始化的重要場所,家長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培養孩子合理的消費觀中,家長首先要為孩子正確的消費觀提供支持;其次還要及時了解他們的消費狀況,對于不良的消費行為進行糾正;最后父母還應培養自己正確的消費觀念,對孩子堅持正面教育

3.學校方面。首先要整頓校園周邊環境,為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營造氛圍。其次,學校要加強消費觀教育,既要將合理的消費文化引入學校教育,又要將培育大學生消費價值觀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還可開設于理財相關的課程和講座,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理財能力;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消費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密切相關,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意識。

4.媒體方面。要加強對媒體的控制,弘揚主流價值觀,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積極的輿論導向功能,加強大學消費文化建設。首先,要堅持積極、正確的消費導向,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御消費主義的不良影響,樹立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其次,黨和政府需要借助于強烈的意識形態宣傳,行政干預等手段促使媒體擔負起弘揚社會主旋律的責任;最后,豐富消費教育的載體,充分考慮大學生消費教育的需要,使他們在學習娛樂中能夠接受先進思想文化和正確消費觀的熏陶。

四、展望

總體來說,現代大學生消費群體的發展趨勢還是健康的,但大學生消費群體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和潛在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因而學校家庭社會應合理分工,緊密配合,共同引導青年理性消費,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當代大學生也要自覺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這樣,當代青年特別是大學生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合格的后備軍。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大學生 休閑消費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1-213-03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使人們擁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作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休閑消費不僅僅是一種生活存在,更是一種作為精神狀態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它的本質。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特點是求知欲強、精力充沛、勇于嘗試、擁有豐富的休閑消費方式。大學生休閑消費是除了上課、完成課程作業以外的時間和個人時間的活動,但是,由于大學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學教育的引導,致使大學生們產生了休閑消費認知差、休閑消費道德失范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發展。所以,關于大學生休閑消費的問題研究對于大學生的自我實現、社會的安定和諧、人文教育的復興都有重大意義。

一、休閑消費的概述

自從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時,人們的休閑消費習慣心理也悄然發生了的變化,這就更加促進了“休閑消費”的產生。

休閑消費是什么?休閑消費是指在閑暇時間進行的休閑產品(物質的和精神的)消費活動{1}。休閑消費主要包括四個層次:首先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的消費,例如為了休閑,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滿足健康娛樂的消費,例如體育健身、戶外旅游、個人喜好、家庭娛樂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務體驗等支出;第三,滿足消費發展水平的需要,如圖書、技能和知識的學習活動等方面的支出,以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愛和其他慈善活動,以及禮品等情感消費領域。

二、當前大學生休閑消費的現狀分析

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是一個多樣化的問題,首先是休閑消費動機,休閑消費動機是對個人的休閑消費活動進行刺激和引導,使休閑活動向著一定的消費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2}。大學生的休閑消費直接影響到休閑發展、休閑健身、休閑學習、休閑時間等不同的休閑消費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大學生的休閑消費行為。

休閑消費日益成為大學生們重要的生活內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的課程安排相比高中階段寬松了許多,再加上各種假期,每年大約是170天休息時間,可以提供大學生們在一段時間條件內以實現休閑消費。

1.有理性,重發展,講實惠。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不像有的人說的是主觀的,沒有計劃,缺乏理性。因此,不應該把個別學生的消費或學生的個人消費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學生。據調查,當代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更為理性,同時也注重追求理想,實現自身價值的休閑消費。傳統的“廉價”消費觀念在絕大多數的學生中仍然認同,休閑消費時應考慮到實際使用,當代大學生是講究實惠的。據調查,67.8%的大學生購物,將與商家討價還價;96.5%的大學生在假期旅游期間有節約、環保意識{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費感受,講舒適享受。當代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愛攀比,通過個別訪談認為:例如,一些學生為了流行的手機,或獲得一雙時尚的靴子,節省其他必要開支,或通過其他金融渠道來消費。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當中,主要體現在交際費用和愛情支出方面。針對這些情況,他們更注重休閑消費的感覺。據調查,在通信消費中學生每月手機費高于100元的占43.3%,這說明大學生手機消費的不合理支出是相當嚴重的,每個月花費100~200元左右的比例達16.2%。他們承認,戀愛和情感需要的投入,會使消費增加{4}。

3.科學理財觀念淡薄,經濟缺乏獨立意識,休閑消費傾向追逐前衛。大學生雖然給校園帶來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學生的消費要適度。據調查,做輔導或其他兼職學生,53.4%的學生是為了提高社會經驗,14.2%的學生為了獲得獨立,23.2%的學生是工作學習計劃;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持閑置態度,和23.6%的學生沒有做任何支出計劃{5}。由此,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淡薄,財務管理理念相對薄弱。

三、當前大學生休閑消費的問題研究

由于休閑消費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屬于薄弱環節,導致大學生們不懂休閑消費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不適當的休閑消費也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高休閑消費現象趨勢化。所謂高消費是相對于低消費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費水平比生產力發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們的購買力消費{6}。休閑消費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結合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作為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父母的供給一直是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而追求奢侈消費和高消費是不可取的。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費用支出總額不到30%的真實成本,日常人際交往、買手機、上網聊天、玩游戲、戀愛、旅行等支出都是開銷在他們的側重點,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學習消費外,大學生的奢侈品消費也越來越多:一年的移動電話、電腦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達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貧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夠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戶!”這些順口溜,是對大學生活的網絡評價,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休閑消費的總體水平較高,對大學生休閑消費行為的增長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大學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經濟的負擔。

2.盲目從眾型休閑消費現象普遍化。當代的大學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識的,對休閑消費,他們喜歡時尚,但是相對盲目:不斷“攻擊”的電視廣告,使一些學生不能忍受誘惑,在商家消費中,折扣銷售,贈送消費等不必要的消費行為之前,“事后感到遺憾”,這種情況普遍存在{8}。大學生的收入和支出嚴重不平衡,這反映了一種典型的非理性消費行為,這些休閑消費行為與休閑消費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種休閑消費倫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閑消費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壞事。如:與其他人的工作表現相比,要趕上其他人的學習成績等等,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閑消費問題上,比較,炫耀消費并不是一件好事。對從高中時期就努力奮斗,通過獨木橋的大學生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學后發現,由于激烈競爭,自己在高中成績一流,到大學并不突出,成績平常和專業技能一般,所以產生了強烈的差距和損失感。他們認為通過購買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從而提高自我價值,從周圍學生的羨慕中,以獲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學生甚至不顧家庭經濟狀況,為了不自卑,不在別人面前“羞恥”,看到周圍的同學消費,自己也要不顧“囊中羞澀”,傾其所有,進行攀比。在他們看來,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產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滿足人們的展示、比較心理。他們通過炫耀、比較休閑消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從而獲得了一些同學的欽佩和尊敬,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可最終的結果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但對家庭卻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4.浪費型休閑消費在擴張。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之一,節儉的大學生應該提倡和發揚。但是,現如今大學校園里的浪費現象卻是愈演愈烈,節儉的理念已經不在一些大學生的思想當中了,甚至有人認為節儉是一種“小氣”,浪費的體現就是“慷慨”、“時尚”。高校學生的浪費現象正隨著發展潛力而在擴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現象是令人震驚的:只吃一口的米飯,剩下就被倒掉;一條魚沒有吃完,就扔進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個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鉛筆只用幾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際交往方面:適度的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學生消費支出驚人的情況下,一些大學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談戀愛的男女生的消費也很昂貴;戀人之間的交流禮物,有的高達數百到上千元。當然,這種休閑消費是和時代進步、經濟發展分不開的,但人際交往的成本很高,沒有穩定收入的學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這種現象不僅使人際關系變味,而且與“雙型社會”時代的建設相違背。

5.休閑消費觀念及動機狹隘。休閑消費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與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花費時間,而是應該被理解為“成為人”的過程{10}。大學生閑暇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休閑消費動機的性質是積極的,但也有一些大學生休閑消費動機是消極的,他們沉迷于網絡,通過浪費時間,使他們的學校生活過得寬松。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休閑消費是一種誤解,認為消費是打發閑暇時間,是很寬松的,無盡的游戲;而休閑消費是在線游戲,購物等;存在休閑消費和“喪志”、“游手好閑”的困惑。從大學生的角度看,大學生的休閑活動就是互聯網、購物、看電影、聽音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的休閑消費觀念的狹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休閑消費,更多地意識到休閑消費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質。

6.休閑消費能力不高。大學生們雖然普遍“愛好廣泛”,可是卻談不上多才多藝。因此許多學生的休閑生活是游戲,購物,看電影,聽音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技能是很低的。大學生在思維、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們是一組高質量的社會群體,其休閑消費行為對其自身發展、社會變革和進步,以及未來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解決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休閑消費問題,是學生自身與社會、社會與學校之間共同的問題。

四、大學生構建正確休閑消費方式的建議

大學生作為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其休閑消費內容的健康,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從而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關注大學生的休閑消費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閑消費模式,也應重視休閑消費的問題,開展有效的休閑消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促進大學生素質的提高。

1.構建休閑消費教育的內容。

(1)深入大學生生活實際,認真調查研究。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認真細致地跟進大學生的實際動態調查,科學決策研究和引導有效教育。沒有科學的調查,是沒有根據的說消費,也沒有實施教育和決策的指導。對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傾向,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應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樹立科學的休閑消費理念。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結論是,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而大學生全年有1/2的休閑時間,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構建休閑教育體系。通過運用合理的規劃方法和各種休閑消費活動的休閑消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休閑消費時間和觀念,自覺規劃自己的閑暇時間。高校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要教學生如何獲得休閑消費技能,還要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建設,努力營造一個優雅的休閑消費環境和氛圍。科學的休閑消費觀念,合理的休閑消費,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緩解壓力,調試心理負擔,促進學生自我實現,回歸生活的意義。

(3)開展豐富多彩的休閑消費活動。大學教育不僅是一種理論知識的教育,更要注重靈活、合理的休閑活動規模,使學生在實踐中直接參與休閑消費觀念,掌握活動的技能,體驗休閑帶來的樂趣,最終達到提高休閑消費活動的目的。學校不僅要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充分利用低消費場所的價格,為大學生提供娛樂的機會。讓大學生的休閑消費活動不僅豐富,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開展休閑消費教育的途徑。

(1)根據大學生的休閑現狀,開展專題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學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缺少了很多約束和控制。對于時間概念管理不善的許多學生們開展專項教育。專項教育是針對大學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紹給大學生們時間管理模式和指導理論,科學制定符合大學生的休閑消費計劃。傳統的系列講座并不應用于這種特殊的教育。參加專項教育人數應該是合理的,規模要適中,便于學生們的互動。進行這種專項的教育,其目的是為了獲得休閑技能,審美文化和休閑消費方式,便于他們在當前及未來可以利用好休閑時間,以達到休閑的真正目的。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費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學生勤儉節約,用科學的態度引導他們考慮個人消費,不要忘記科學的休閑消費計劃安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我們需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合理的休閑消費。但是,如果不考慮個人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費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地分析社會消費現象,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形成合理的休閑消費心理和行動。

3.營造休閑消費的環境。

(1)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培養大學生消費觀念。高校應該承擔育人第一的原則,重視學生教育的各個方面的互動,注重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養成良好的消費心理、行為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建立科學的消費方式的課程培養良好的理財能力。

(2)在高校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一個好的家庭消費觀念直接影響到一個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學校、社會影響更大。消費環境是大學生消費的主要載體,高校應促進學業成績。消費觀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念的科學消費活動的輸出。社(下轉第216頁)(上接第214頁)會是一個大環境,政府應利用各種媒體和宣傳手段,用正確的正面和積極的輿論引導人們理性消費,全社會應共同努力,營造和諧、文明、健康的社會消費環境,引導學生走“健康與美”之路。

總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大學生的人數在逐漸增多,大學生的休閑消費現象也會越來越強大,因此,我們不僅要加強大學生消費者心理學的教育,而且要重視對大學生的休閑作研究和指導,學校、家庭、社會也應該加強責任意識,在各個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以促進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與科學的休閑消費觀。

注釋:

{1}田暉.休閑消費簡論.太原大學學報,2006,7(3):28~33

{2}劉小華.我國大學生的消費倫理問題及原因探索.消費經濟,2013,(17):119~122

{3}翟麗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解析.福建廣播電視大學電報,2011,(4):37~440

{4}李一男.簡論大學生休閑消費.消費經濟,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軍,吳巧.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及對策分析――以廈門、泉州四高校為例.廈門大學學報,2011,12(2):69~74

{7}郝風龍.大學生休閑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山西師范大學為例.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當代大學生休閑狀況調查分析.青島科技大學學報,013,9(2):92~96

{9}鄧陽.“90后”大學生消費觀念特點的調查與思考.校園心理,009,3(3):166~168

{10}馬秀峰,溫利華.大學生休閑行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2,7(2):160~162

參考文獻:

[1] 耿富云.碩士研究生休閑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中國電子教育,2009(6)

[2] 謝麗麗(導師:王桂林).我國直轄市市民休閑消費現狀及對策研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3] 楊魯(導師:鄧國用).發展我國休閑消費問題的研究.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篇7

關鍵詞:消費文化;大學生;德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8-0046-02

消費文化作為現代文化和后現代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已經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產生了諸多有利和有弊的影響,給高校德育工作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新的挑戰,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引起了研究者們的極大興趣。當前高校德育工作面對異彩紛呈的消費文化,提升大學生道德素養的效果不明顯。因此,研討和解決消費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發展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諸多特征

消費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已經滲透到各個群體和社區,高校和高校學生也深受其影響,形成了高校消費文化和大學生消費文化。這種場域和群體的消費文化和大眾消費文化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具體說來,高校與大學生消費文化具有如下特點:

1.從消費觀念與消費內容視角來看,當代大學生消費意識日漸開放和多元化。這方面從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可見一斑。當代大學生消費對象和內容體系多種多樣,主要有日常的網絡消費、購物消費、娛樂消費、社交消費、學習消費等等。消費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彰顯了當代大學生消費能力、消費層次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反映大學生消費行為背后的家庭經濟收入的提高。其中,人際消費占據很大一部分,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非常喜歡社會交往的個性特點[1]。

2.從消費模式和方式視角來看,當代大學生消費傳統與現代消費模式并存,其中網絡消費已經成為主流。這主要體現在當代大學生一方面繼續在使用傳統的消費方式,比如親自到超市購物、到歌廳唱歌跳舞等等;同時,更加喜歡網絡平臺的消費方式,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遠程學習、網絡購物等等,而且,網絡消費模式已經成為主流,更加現代化和時尚化,這些彰顯了網絡時代大學生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3.從消費層次視角來看,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差距日漸拉大。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當代大學生由于各自的經濟來源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差距很大,這就導致了消費水平的巨大反差,這其實是貧富分化和階層分化在高校的延伸,這種狀態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之間關系的和諧相處。

4.當代大學生消費世界呈現出享受性、非理性和異化消費等不良傾向廣泛存在。這方方面主要表在過度上網消費、過度奢侈消費等等,在消費領域展現了拼爹的發展態勢。同時,很多學生消費只憑自己的喜好,不管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何。這些都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引起重視的地方。

二、當代消費文化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影響與挑戰

當代消費文化是大眾文化體系的一種,對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機遇,同時,帶來了更多的是挑戰和影響,諸多問題在當前消費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創新中不得不思考和著手解決。

1.高校德育各個環節缺乏創新。這主要表現在高校德育工作在價值取向與理念、內容體系、模式與方式等方面的選擇上,沒有很好地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消費實際去規劃,使得高校德育工作嚴重缺乏親和力和吸引力。

2.高校德育環境更加復雜化與多樣化,彰顯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公共危機的出現。這方面主要體現在消費文化背景下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和功利主義的校園風氣,嚴重影響了高校德育的美麗純潔環境和氛圍。

3.高校德育教師和專業學科教師的人文素質和道德素質有待提高。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急需健康引導,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可是環視目前我國高校德育教師專業知識功底還不錯,但是人文方面的素養素質確實還還非常不足,從人文知識到人文行為等方面發展得非常不理想。

4.高校校園消費文化及公民文化建設急需加強。社會消費文化涌入高校,給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價值觀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給高校消費文化帶來太多社會上的負面成分,使得校園消費文化場域出現了很多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這表明了高校加強校園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5.當代消費文化對大學生本人產生了諸多影響。一方面,當代消費文化讓大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另一方面,也帶來諸多的消極影響[2]。比如消費文化促使大學生道德觀陷入迷失的狀態、陷入平庸,消費文化的自利性消解著大學生的責任感與道德感,消費文化的多元異質性導致了大學生的道德與價值共識難以成型。這些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地方,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要多多關懷大學生的生活世界。

三、提升消費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效的路徑

消費文化對高校大學生及其德育工作產生了諸多的影響,也提出了諸多的挑戰和要求。鑒于此,高校應該主動應對,積極思考消費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觀念,樹立消費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德育工作視野[3];將課堂道德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育人等模式融合一起,形成高校德育的合力;將消費教育、公民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現代國民素質和品質;大力培養面向全球化和大眾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力求建設多師型的高校教師隊伍;注重德育文化環境建設,加強高校消費文化建設,以此建構起消費文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運行機制。

1.構建面向消費文化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與價值取向,推動高校德育工作健康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務必要樹立一種面向學生的大眾文化、手機文化和網絡文化等等文化世界的教育理念,將德育內容、目標和模式方式、評價體系等環節緊緊結合消費文化進行構思和建設。

2.構建面向消費文化的德育模式與方式,讓大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氣和踐行道德的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凈化校園文化和校園消費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發展功能和調適功能;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服務管理,引領大學生健康消費,強化學生身份認同和道德情感意識;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模式,結合大學生消費活動,引領大學生開展體驗式教育,科學激發當代大學生道德主體的自覺性自主性自愛自重性,全力消解消費文化的諸多異化功能,盡可能排除消費文化的負面影響。

3.構建適合當代大學生消費特點和引領消費的教育內容與教育目標,推動高校德育話語系統青年化。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將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等納入德育內容和目標體系之中;同時,努力挖掘消費文化體系中蘊含的積極有益資源,將之融于德育教育之中,不斷擴大高校德育內容的現實關懷覆蓋面;將現代公民教育納入其中,全面開展當代大學生的價值教育、責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強大學生道德勇氣、道德選擇批判和道德踐行的能力訓練,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高校德育工作還必須要將“三觀”和中國夢教育納入其中,用主流價值觀去科學整合多元化的價值觀世界,以主流文化整合多元的文化世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的引領作用;根據消費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不利影響,高校德育工作務必要注重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4],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學生人生價值追求的境界和層次。

4.建設面向消費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為高校德育工作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師資隊伍。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根據消費文化對教師的要求,根據消費文化下大學生的行為和語言特點的引導要求,通過各種平臺,采用各種形式,從文化、專業、現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力提升德育教師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從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師的教育能力。

5.建設面向各種場域的大學生消費文化,為大學生成長提供健康的文化環境。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注重校園環境建設,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尤其是要注重高校網絡文化、手機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科學引領[5],全力凈化各種校園文化,力爭為學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現代文化環境。

總之,消費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和“三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命題――那就是如何在消費文化背景下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活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只有與時俱進地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才能不斷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生存和發展的合法性基礎和空間,才能更好培養實現中國夢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海燕.大學生消費文化現狀與高校德育導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21).

[2]楊淑萍.消費文化對青少年道德觀的影響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

[3]邱葉.消費文化視野下當代大學生消費德育路徑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5).

篇8

(一)理性消費指導基礎類消費

當前大學生在生活基本需求及基本生產資料方面的消費基本能夠以理性指導消費。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首先以價格和質量來衡量產品的好壞。中國大學生的消費來源主要來自于家庭收入,而依靠自身的努力所得只是作為個人消費的補充。因此大學生們每月可支配和可消費的資本是固定的。而這部分資本主要是用來支付基礎類的消費,比如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在基礎類消費層次大學生群體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都以理性消費的方式為主。

(二)發展類消費層次呈現兩極分化

大學生的發展類消費主要體現在學習類附屬品、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由于消費來源的單一性使得家庭經濟狀況成為消費呈現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數碼產品、電腦、手機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據調查,在發展類消費層次大學生的消費花銷可有上百倍的差距。由此可見,社會經濟分化的產生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從而也導致了大學生活消費中的兩極分化。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結構不斷優化的時期,出現這樣的分化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但我們應該相信在黨和國家的不斷努力下,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隨著和諧社會的不斷建立和完善,經濟分化的局面會不斷得到改善,反映在消費觀上的兩極分化現象也會消除。

(三)注重智力投資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在大學階段一些大學生為通過英語考試、考研深造和資格證書考試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這些方面是大學生自主地為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所做出的選擇,因此在消費上也顯得“出手闊綽”。

(四) 經濟獨立意識較差,缺乏理財意識

當代大學生缺乏理財的意識,對于月度及年度的消費沒有計劃,消費的行為主要依靠家庭每月供給的資本數決定,不去制定消費計劃,沒有儲蓄意識。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中的不合理現象及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

大學生群體中的大部分消費還都是趨于理性的,但是,大學生由于正處于青年期,各種心理特征正處于發展完善期,同時缺乏社會歷練,對社會沒有深層次的認識,所以,他們的消費觀念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及周圍群體的影響,在實際的消費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穩定性差。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很容易受到社會環境及思潮的影響,當前隨著信息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對于演藝明星的追逐趨之若鶩,有些人甚至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過分的迷戀明星的個人魅力和生活方式,對于明星的穿著打扮及代言的產品,不論自己是否需要,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能夠承擔,都會義無反顧的購買。二是大學生也容易受周圍群體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基本上都是過著集體生活,同宿舍人的喜好和習慣也會對大學生的消費產生影響,有些大學生為了迎合同學,而和同學消費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產品。這兩種思想和現象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導致了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不穩定。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群體消費理念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

一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出現了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些依靠自身努力和政策優勢使經濟條件改觀的家庭的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再恪守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傳統,而是通過消費體現自身的經濟水平,這對傳統的消費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而大學生由于自身性格正處于不斷完善中,他們的消費觀念也處于不斷的調整和固化之中,因此他們的消費心理很容易受到社會群體消費理念的影響,消費心理受到影響后也對他們的消費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導向作用。二是功利主義和物質主義價值觀,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而精神水平的發展速度與物質水平的發展不相協調,隨之帶來的影響便是過分注重功利和物質,以功利性和物質性引領人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對大學生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大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中也以這種價值觀來衡量事物,認為人的地位和尊嚴靠物質來衡量,人的能力和水平取決于他的消費能力和水平。

2、大學生個體心理行為對消費觀的影響

一是個體年齡的成熟帶來的對財富支配的強烈欲望。大學時期是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大學生年齡上處于成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隨之產生的便是對自我生活的支配。反映在消費方面,就是對消費方式、消費資金的支配。他們渴望自己能夠選擇自己的消費方式,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于家庭。二是尊重在消費行為上的體現。大學生年齡上的增長,對自身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對尊重的需要。他們希望在生活中受到別人的尊重,優異的成績可以讓他們在學業上得到尊重,良好的交際能力可以讓他們在生活中得到尊重,而在消費領域,更多的表現便是對物質的支配和占有。當前很多大學生以占有別人暫時沒有的物質作為炫耀的資本,通過對物質的占有和支配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他們肩負著繼續發展社會主主義事業的責任。我們應該在大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他們理性、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

(一)增強大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FQ)

財商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當前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經濟進步的后備軍,如何培養大學生在消費觀念上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的財商(FQ)是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的方面。一個具有合格財商的大學生對于未來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

篇9

論文摘要:現代性是一個當今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的概念,涉及到社會、政治、生活和文化的各個方面。現代性思潮研究的日益深入,必然會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產生影響。

現代性這個多義的、具有極大理論穿透力的概念,無疑緣起于歐洲文化的歷史進程中,從11世紀拉丁語中到18世紀法語中的“modernite",其含義不斷發生變化。但到現在為止,何謂現代性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對“現代”概念的看法有多少分歧,其核心的意涵是指一種新的時代意識,也無論其被看作是一個貶義詞還是褒義詞,所蘊含的價值意味是鮮明的。“現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現代性”這個術語的緣起。現代性首先是對現代意識的覺悟,既包含著對歷史事實的陳述,又具有價值追求和規范意味,也就是說現代性就是一種新的意識。

一、現代性及其基本理念

一般認為,現代性概念描述的是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人在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思想、文化諸方面與傳統社會和傳統人不同的各種特性的總和。誠如有的學者所言,“凡表征現代社會或現代人特征的屬性,如商品性、競爭性、民主性、科學性、世俗性、開放性,等等,都包含在現代性的涵義之中”。在這種意義上,現代性是衡量一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尺度,現代化是一種事實,現代性是一種對事實的反思。

現代性是一種啟蒙理性,即怎樣運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一切并運用理性對一切作出審查。從以上對現代性的解釋中可以看出,理性主義和個體主義是現代性的基本理念。

(一)理性主義

現代性的序曲階段,是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為標志的,正是在這個階段,人們開始了自我發現,教會受到了置疑,社會的宗教色彩開始淡化,世俗生活逐步獲得了認同。在這個意義上,現代性的過程,用韋伯的說法就是除魔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理性化的過程,此時的“理性”就是人的代名詞。現代性強調人的理性高于宗教神性,強調現代文明的一切是理性化思維的產物。以韋伯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概括了理性主義思維的要點,即明確意識到行為的目的,對所追求的具體目標進行價值大小的比較;根據預料的結果權衡行動的必要性;根據目的選擇手段,用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利益作為選擇標準;在行動中遵循嚴格的首尾一貫性,使一切行動合理而有序。

作為一種文化觀念,理性主義引起了西方社會各個領域的一系列變化,在認識領域,理性主義造就了現代科學的基本精神。“現代性”要求在知識領域應用一種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這種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邏輯推理證明的數學和實驗證明的實證科學,科學成了理性主義的表征。在日常生活領域,理性主義恢復了人的尊嚴;在經濟生活領域,理性主義建立了科學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創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關系領域,理性主義導致了以效率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合乎理性的現代法律制度。總之,以創新、合理、績效、合作為核心的理性文化精神反映了社會普遍的價值取向的轉變。科學化、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等都是社會理性化過程中的產物和表現,而科學和民主則構成了理性主義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個體主義

個體主義的興起被認為是現代性最大的成就。一方面,個體主義帶來了個人的解放,另一方面,個體主義憑借理性,通過自主、自律的觀念倡導一種理性的、更為自我負責的生活方式。理性使人成為一個有尊嚴,獨立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理性主義和個體主義是相通的。“現代性”意味著對自我的理解上從群體主義向個體主義(inpidualism)的重大轉變。把個人放在了首位,強調個人獨立與他人的重要性。這種個體主義的實質是高揚主體性。哈貝馬斯指出,黑格爾將現代性的核心原則界定為主體性,并追溯了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根源,認為笛卡爾是主體性話語的始作俑者。康德發展了主體性話語的典型形態,但康德沒有看到現代性帶來的科學、道德、藝術的分裂的實質實際上是沖突與不和。西方意義上的個體主義是一個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本意是指一種人本位的理念,也就是上邊所說的,但是在中文中沒有準確的表述詞。這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最容易被誤解,最需要澄清的概念。在中國,迄今為止存在過的意識形態中,它都是與“私”這個字聯系在一起的,一提到個體主義就將它與以自我為中心,講求個人利益,忽略乃至不顧集體利益、社會利益這類東西聯系在一起。不過對于西方文化而言,平時所誤解的“個體主義”的這些東西,是用另一個概念“egoism",即“自我主義”來表示的。在西方文化傳統中,個體主義是一種建設性的、積極的個人本位理念。

理性主義和個體主義是“現代性”的主要理念,但是除了理性與個體主義之外,進步的觀念也是現代性的意識形態,這些在西方社會進程中都具體地演繹了出來。“現代性”在現代社會中可以具體歸結為社會領域的世俗化,社會關系的制度化、法制化,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人類生存狀態的都市化,文化的個性化,等等。

二、現代性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的影響

消費方式是指人們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費各類消費資料的方式和途徑,它可以通過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以及消費行為取向得到大致的說明,是消費觀念和行為的統一體。在現代社會理論中,消費方式大致分為傳統消費、現代消費和后現代消費三種。但是在本文中我主要講的是現代性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也就是現代消費方式。作為現代社會青年精英的當代大學生,他們既是當前消費的主體之一,又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軍和消費時尚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影響未來中國的整體消費方式。而現代性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的影響就是消費方式的科學性和他們個人選擇消費的理性。在此特別借助大連海事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具體分析如下。

(一)消費開支的合理計劃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計劃性,本文所采用的評價指標是每學期的費用是否有計劃消費。結果顯示:在自己的費用開支上,有7.5%的大學生有嚴格的計劃,50%的學生有計劃,23%的大學生是稍有計劃,只有19.2%的學生選擇沒有計劃,總體上來說,大學生在每一個學期的開始都會給自己一個大概的計劃,也說明他們在消費的時候也是在精打細算的,這種計劃也可稱作韋伯意義上的算計,是合理的重要特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大學生消費的現代性意蘊。匆忙地用消費的盲目性來定義這一切是不合理的,我們要看到他們的主流,看到他們消費的主要方向和方式,不要自以為強調個別現象,這就是現代性思潮的理性主義給我們當代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第一個影響。

(二)消費過程中的理性購物

合理性的消費是一個全面的行動過程,它包括了解商品信息,最后才會實施購買這一手段。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了解商品的信息只是第一步,也是理性消費的開始。數據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在購買貴重商品前進行詳細了解的有45.6% ,進行大致了解的有50.1%,這兩者之和就是95.7%,而選擇直接購買的只有4.3%。這就有力地證明了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具有較高智力和自主能力的消費群體,在消費過程中他們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判斷力,對消費品做出合理的決策。消費者在購物時對于消費品的質量、價格、品牌和時尚等選擇體現了消費者的消費傾向。質量和價格,品牌和時尚是影響當代大學生選擇消費對象的主要因素。消費品的質量和價格反映的是消費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被看作是當代大學生合理消費的一個關鍵。而品牌和時尚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身份和形象,其魅力就在于象征意義,帶有較多的感性色彩,對于這兩個方面的選擇分別體現了理性和非理性的價值取向。但是當前的數據就表明了質量、用途、性價比是吸引他們消費的主要因素,講求實效、理性消費是當前大學生消費的主流。這種消費觀念在現行的條件下分析起來是合理的,大學生沒有自己的固定經濟收入,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是父母,通過自己兼職掙錢并不多,這就使他們每月可以支配的錢是固定的,而這筆錢的主要用在日常生活用品和伙食開銷。在長時間的大學生活中,他們逐漸形成了一種理性的消費觀念,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盡量謹慎消費,他們在購買商品時會盡量選擇那些物美價廉的東西。

(三)消費資料注重個人發展

篇10

關鍵詞:負翁;大學生;消費;理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29(C)-0216-01

校園“負翁”是指排除大學校園中因自身家庭、意外等客觀原因造成的經濟上必須“外債”的部分,特指因自身出于虛榮和盲目追逐時尚等主觀因素造成超前消費需借錢度日一族。這些大學生借錢買電腦、買MP3、買衣服化妝品、開生日宴會、唱卡拉OK、旅游、甚至做整形手術。“負翁”現象作為當今大學生中存在的一種自身的消費誤區和理財失控現象,對大學生群體產生愈來愈大的危害。理性分析、研究這種現象背后的動因,尋找可控制或預防此種現象蔓延的方法和措施,才能為大學非主流“負翁”群體走出消費誤區尋求出路。

一、理財失控對大學生群體的危害

“負翁”現象作為當今大學生中存在的一種自身的消費誤區和理財失控現象,其對大學生群體產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理財失控會導致大學生犯罪現象的出現。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之人有趨于美的本性,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現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是相形見絀的經濟能力會導致一些大學生要為其不理智的行為付出代價。為了維持生活和還卡債,一些大學生會漸漸誤入歧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偷竊、搶劫犯罪現象是對此最有力的證明。

其次,理財失控不利于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一方面,不加節制地消費會助長某些大學生的物欲甚至扭曲價值觀,使他們變成徹底的金錢奴隸。另一方面,大學校園內存在不容忽視的貧困生群體,他們的消費水平較低,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難以保障,其他學生的炫耀性消費則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現實表明,許多貧困生都具有明顯的抑郁心理,具體表現是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沒有錢參加同學的聚會和各種高消費活動,就只能選擇和同學主動疏遠,這種現象叫做‘自我排斥’。”

二、非主流“負翁”現象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中非主流“負翁”群體是如何形成的?在模糊消費觀念和錯誤的理財規劃引導下,這些業已成年的大學生從其思想與行為意義上來講,其思想尚在完善階段,具有不成熟、易受外界影響等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社會環境的影響。在當代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逐漸放棄了中國傳統的消費理財觀念。貸款購房、貸款購車、貸款消費成為了中國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時尚之舉,舉債度日似乎已經不再是讓人汗顏之事,而是成了一種具有潛在償還能力的標志。

其次,大眾傳媒的影響。在大眾傳媒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經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沖擊。一種觀念和文化被大家快速接受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則是人為誘導和推銷,大學生是最易受大眾傳媒所宣揚的消費主義影響的群體,因為他們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歡獵奇,而事實上大眾傳媒也在極力拉攏著青年大學生的參與、烘托和鼓噪。

第三,家庭消費的影響。家庭是個人社會化過程的重要載體,對大學生來說學校消費就是家庭消費在學校的延伸。在當代中國,家庭負債消費普遍盛行,在高收入人群消費效應的帶動下,一般中等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也會出于非理性的沖動而消費,當他們的支付能力不足以應付他們的消費時,就會出現負債消費的現象。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大學生往往會受其影響表現出消費主義傾向。

三、走出誤區:當代大學生亟須理財教育

“負翁”現象其影響和危害是不爭的事實,根據上面對這種理財誤區的分析,筆者認為:讓當代大學生走出這種理財誤區、讓非主流“負翁”現象不再擴大和蔓延的最好途徑就是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理財觀念和消費習慣。

首先,大學生在培養自己智商的同時,培養自己的“財商”。“財商”觀念包括金錢觀、價值觀、學習觀、職業觀、風險觀、未來觀和成功觀,科學的“財商”觀有助于有效控制個人財務安全,更有助于實現人生夢想和自我價值的增值。

其次,認清超前消費對于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利弊效果。超前消費可以刺激消費,但并不適合我國現在的國情,尤其不適合幾乎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群體。因此,加強節儉美德教育,在校風建設中增加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的內容,促進良好學習環境的鞏固和發展。

最后,加強感恩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財富創造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養成健康理性的消費觀。讓他們意識到那種為了追趕時代潮流,依賴父母維持高消費,卻全然不顧父母的窘迫,缺乏起碼的經濟理性,非但與大學生自身的身份不相符,也不利于其今后的健康發展。遏制消費主義在大學生中的蔓延,必須在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注重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費。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作者簡介:李培培(1989.10― ),女,山東蒼山縣人,濟南大學泉城學院2007級經濟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校園負翁”現象透視.內蒙古新聞網.2009.3.

[2]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趨勢預測.青年研究[J].2008.

[3]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基本狀況.青年研究[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