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眼睛抽動的治療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眼睛抽動的治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童眼睛抽動的治療

篇1

幾年過去了,小宇的毛病不斷增加,有時擠眉弄眼,有時聳肩咳嗽,甚至在課堂上也控制不住地咳嗽并發出一些怪聲,影響同學們聽講。盡管小宇跟老師說自己不是故意的,但還是經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譏笑。上初中時,小宇性格變了,內向、自卑,不敢與同學交往。

其實小宇從5歲就患上了兒童抽動癥。兒童抽動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大多起病于4~12歲。兒童抽動癥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兒童受驚嚇或精神緊張常常是發病的誘因,發病后會出現面部肌肉或肢體肌肉反復地抽動。大部分患兒可以自愈,但有一部分患兒隨著時間的推移,抽動部位增加,出現各種形態奇特的復雜性抽動,表現為沖動性地觸摸東西、刺戳動作、踢腳、跪姿、走路旋轉等,自己不能控制。有的抽動不易被家長發現,如肚子抽動。有部分病人以發聲抽動為首發癥狀,發出各種有音節或無音節的叫聲及不適當的詞句,這些詞句往往是重復刻板的穢語。有研究表明,兒童抽動癥至少有30%出現穢語癥。嚴重者還會出現模仿動作、模仿和重復語言、強迫動作或猥褻行為。

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傷害還包括以下幾方面:

1.繼發學習困難?;純旱某閯雍筒蛔灾靼l聲導致注意力分散,嚴重抽動使患兒的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有些患兒上課時努力控制自己的發聲抽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學習成績一般較差。同學、老師的歧視或嘲笑,使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

2.個性發展問題。4~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兒童心理發育的特點是: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我形成某種看法和評價,如自己是聰明的還是笨的,是漂亮的還是丑的等等。年齡較小的兒童缺乏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這種自我評價大多來自外界,如老師、同伴和家長。這一時期來自外界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會對兒童自我意識和個性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在這一階段經常受到家長責罵、老師批評、同學嘲笑,會對兒童心身發展產生巨大傷害。而兒童期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傾向,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成分,會影響人的一生。抽動癥患兒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產生心理。部分患兒到了青少年時期即發展成為品行障礙。

篇2

正常情況下,人平均每分鐘要眨眼15 ~ 20 次。眨眼的作用是,使淚膜正常分布于眼球表面,以保護眼角膜,避免眼球表面干燥,防止灰塵對眼球的損傷等。但頻繁地眨眼則很可能是一種病理現象。

引起孩子頻繁眨眼,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處理呢?

可能的原因1

炎癥刺激 這是引起孩子眨眼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細菌、病毒、衣原體等感染導致的,如結膜炎、角膜炎等。除了眨眼增多之外,還伴有眼睛發紅、發癢、分泌物增多、流淚等現象。

如何處理?

如果是細菌性炎癥刺激引起的,可用妥布霉素眼液或0.1% 利福平眼液點眼,每日3 ~ 6 次;紅霉素等抗生素眼膏涂眼,每晚1 次。嚴重的話,使用眼藥水的次數可以增加到每1 ~ 2 小時一次。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炎癥,則使用阿昔洛韋或安達芬眼液點眼,每1 ~ 2 小時一次。嚴重的話需全身用藥治療。

可能的原因2

先天性眼瞼內翻和倒睫 部分孩子因為先天性的眼瞼內翻,使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黑眼球的表面)引起流淚。這種情況以下眼瞼內翻最常見,細心的家長都能發現。

如何處理?

癥狀輕的話,可將眼瞼輕輕外翻至正常位置,再用膠布貼在局部的皮膚上,牽引和固定住。隨著孩子身體的發育,眼瞼內翻有可能自愈。嚴重的話,就需要手術矯正了。

可能的原因3

兒童抽動癥是指孩子身體某部位突然的、不自主的收縮運動,如眨眼、皺額、歪嘴、聳肩等。有的孩子同時會發出怪聲,甚至罵人、說臟話等,這種情況醫學上叫做兒童抽動穢語綜合征。它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可能與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定等有關。

如何處理?

主要以行為矯正為主。家長不能太性急,不要訓斥、打罵孩子,而是要逐漸引導,要有足夠的耐心,配合醫生及時提醒和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

可能的原因4

眼疲勞 包括視覺疲勞,如屈光不正,特別是遠視、近視、散光未矯正造成視覺疲勞而引起的。這是一種保護性反射,通過不斷眨眼可以調整眼球曲率,使視覺更清晰。

如何處理?

適當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告訴孩子看書和看電視、電腦的時間不能太長,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必要時驗光配眼鏡。

可能的原因5

神經性眨眼 由于支配眼輪匝肌的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后,頻繁收縮導致的。

如何處理?

可以局部按摩和熱敷,內服鎮靜劑,如巴氏合劑、三溴片等。還可使用神經營養劑,如維生素B1、B12、肌苷等藥物。

可能的原因6

習慣性眨眼 有的孩子因為曾經有過上面所說的某種病因導致頻繁眨眼的經歷,通過治療,病因去除后,仍然保留著頻繁眨眼的習慣。還有的孩子由于平時喜歡模仿別人眨眼,結果形成了習慣性的頻繁眨眼。

如何處理?

適當提醒孩子不要模仿別人,幫助他學會自我控制。

篇3

河南開封 劉易

A 劉易讀者,你好!

肘關節脫臼對2-5歲的幼兒比較容易發生,主要與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理特點有關,當受到過度牽拉時,容易形成肘關節脫臼,所以也叫做“牽拉肘”。

避免再次脫臼,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避免強力牽拉孩子的上肢,尤其是突然用力拉。幫孩子穿脫衣服時,可以選擇輕拉上臂部位。

2、在游戲時,提醒孩子該注意的事項,做一些動作的時候(比如拽拉東西)要小心。

3、如果孩子脫臼了,可以在復位后,用三角巾等固定患肢3周左右,以利于關節囊的修復,正確治療能有效防止脫臼的復發。

Q 我兒子兩歲半,口齒清晰,就是愛流口水,一天要準備好幾個圍嘴。我注意到他口水清澈,口腔好像也沒有什么不適和異味。請問是怎么回事呢?

山東濰坊 劉展

A 劉展讀者,你好!

1歲以內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寶寶到兩三歲牙齒長齊時,仍然流涎,家長就要警惕了。關于小兒流涎,中醫與西醫在認識和治療上會有不同:

中醫認為,該病多因小兒脾胃有熱或脾胃虛寒所致。根據寶寶的癥狀辨證分型,從健脾益氣、和胃補腎的角度進行調理。

西醫則認為,該病可能是因為口腔內患有各種炎癥(如卡他性口炎、細菌感染性口炎、皰疹病毒等)。另外,還應檢查是否存在牙齒、牙周、咽喉等急性病變。臨床治療時,根據不同原因,采用不同藥物治療。

但有一種流涎比較嚴重,可能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如:我們經??匆娨恍┌V呆兒會口角流涎),目前無藥可治。

無論是生理性流涎,還是病理性流涎,均應保持幼兒口周、下頜等部位干燥,并及時更換圍嘴,以免引起皮膚濕疹。

Q 我兒子上大班,最近上嘴唇中間處開始脫皮,他總是忍不住用手去撕,然后又是結痂、脫皮反復發作。醫生診斷是唇炎,開了藥,但效果不明顯。請問能治愈嗎?

山西太原 張柳

A 張柳讀者,你好!

小兒唇炎臨床上十分常見,屬于唇黏膜炎癥,通常由機械性刺激(如:吸吮手指、咬唇、舔唇等)、接觸致敏物質(如:口紅、牙膏、水果汁等)、日光照射、維生素B2缺乏、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從中醫角度講,皮膚干燥、脫皮與肺熱有關,還可能與空氣干燥及個體差異有關。藥物治療可以補充維生素A、B、C等,也可以用些清肺熱、養陰的中藥口服,如麥冬、玄參等。

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

1、盡可能避免局部刺激(唇干可涂兒童無色潤唇膏)。

2、外出時避免長時間日光暴曬、風吹。

3、少用空調,開空調時注意室內保濕(可放一盆水)。

4、糾正孩子用舌頭舔嘴唇(越舔越干)、咬唇、吮手指等習慣。

5、多喝水和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

Q 我女兒13個月,發育正常。她兩三個月大時就有了干嘔現象,醫生說孩子再大點兒自然就好了。但是現在干嘔仍時有發生,也沒有規律。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廣東佛山 肖鈞

肖鈞讀者,你好!

出生幾十天的寶寶會發生干嘔現象,比如進食過快、口味不適應、消化不良等情況;還可能與咽喉部炎癥、胃賁門功能發育尚不完善有關。此外,采用平躺的睡覺姿勢,寶寶鼻腔里的鼻涕很可能流入咽喉部,會引起干嘔;冷空氣刺激寶寶咽喉,也會發生干嘔現象。

寶寶現在13個月,偶爾干嘔尚屬正常,如果僅僅是生理性的嘔吐,并未伴有其他癥狀(如腹瀉、發熱、食欲不振等),一般不需要處理。但如果一天之內要干嘔好幾次或持續一兩周,最好再去醫院檢查一下。

平時,家長給寶寶喂奶不要太飽;吃的輔食每頓也不宜多,而且食物要吃熱的;喂奶后豎抱拍背,每餐后順時針按摩一下她的腹部;多留意觀察大便情況。

Q 我孩子7歲,上一年級。前兩天給他洗澡時,發現他有幾根白頭發,怎么孩子也長白頭發?他爸爸不到30歲就有好多白頭發了,我也有一些,這跟遺傳有關系嗎?

陜西西安 藍靜

A 藍靜讀者,你好!

孩子頭發的多少、色澤、曲直,與父母遺傳有一定關系。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孩子長白頭發可能是生發層色素分泌不均勻,導致有些毛囊長出了白頭發。你孩子現在僅屬于局限性白發,不影響健康,不用太擔心。

中醫講“頭發的營養來源于血,頭發的生機源于腎精,腎精足則血旺,血旺則毛發黑而潤澤”,所以成人想要養發黑發也可嘗試中醫治療,以“養血補腎”為治療原則。而現在你的孩子才7歲,在今后成長的過程中只需注意均衡營養,多吃一些黑豆、海帶、紫菜、芝麻、核桃等食物。

Q 最近發現4歲半的兒子變得調皮了,沒有人和他開玩笑,逗他玩,他自己就時不時地擠眼睛、聳鼻子、咧嘴巴。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多發性抽動癥。孩子好好的怎么就得了這種???

吉林四平 陳大可

A 陳大可讀者,你好!

從你的描述來診斷,你孩子可能是多發性抽動癥,它是一種以運動、語言和抽動為特點的行為障礙綜合征。這種病多發生在幼兒身上,主要癥狀有頻頻眨眼,頭面部、軀干、上下肢的小抽搐,語言的抽動可表現為喉部發出奇特的叫聲,或者個別音節、字或句子說不清楚,或者說出罵人的話,等等。

目前,抽動癥主要的治療方法有:

1、心理治療:這是解決孩子情緒問題與其他伴隨癥狀的主要手段,作用是消除誘發因素,恢復孩子的自信心。

2、藥物治療:西醫治療時,最常用的藥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四苯嗪等,但都存在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很多家長把治療的期望放在中醫中藥上。而我們臨床中也發現,通過調整陰陽、增強體質,可標本兼治,減少復發。

Q 我兒子快滿月了。臉上長出一些紅底的小白豆,兩側太陽穴及眉毛周圍都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不癢,也沒有其他異常。請問這到底是什么?

江蘇宜興 成雅心

A 成雅心讀者,你好!

你描述的這種“紅底的小白豆”,臨床上稱為“嬰兒痤瘡”,常見于剛出生3個月以內的嬰兒臉上(而且大多數為男嬰),主要臨床表現為臉頰兩側出現丘疹、膿皰、結節和竇道,與粉刺的表現比較像,因此這種病也叫“新生兒粉刺”。

對于發病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大多與家族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有研究表明,在嬰兒出生時,雄激素的分泌異常增長,而皮脂腺發育良好,刺激毛囊就容易引起嬰兒痤瘡。

通常癥狀較輕,不痛也不癢,不需要治療;重者要看寶寶的癥狀外搽藥物治療。一般可在數周內消退,丘疹和膿皰可于6個月內痊愈。

Q 我家寶寶5歲。近半年多來,他一到臨睡前就說肚子不舒服,不疼,只是脹。到醫院檢查,說是腸蠕動較弱。我給他吃了益生菌和多種維生素調理腸胃功能,但效果不明顯。我們該怎么辦?

安徽蕪湖 趙晶晶

A 趙晶晶讀者,你好!

從中醫角度來講,腹脹屬于脾胃氣虛。經常腹脹的孩子,平時可以口服中藥調理,最好請醫生診斷后辨證施治。

家庭日常調護應注意以下幾點:

1、晚餐不要給孩子吃得太多,入睡前1小時不再進食。

2、可以用熱毛巾給孩子敷肚子。

3、家長用手掌沿順時針方向給孩子按摩肚子,幫助排氣。

篇4

這本書是那一年被媽媽從書店買來的,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第一眼看到它,就好像被捉住了,這本書有神奇的魔力,使我立刻喜歡上了它。我真的對《妞妞》情有獨鐘,別的書,看過一遍就被我遺棄在了角落里,可對《妞妞》我是愛不釋手,每一次看都能融入妞妞的生活,為她痛苦的、僅僅只有一年半的人生而落淚。今天,我又一次翻開《妞妞》,又一次去體會作者(妞妞的父親)失去女兒時悲痛欲絕的感受、妞妞在死亡線上徘徊的情景。

1990年4月20日,爸爸滿心歡喜的迎接女兒妞妞來到美好的世界,妞妞似乎也是對這一切充滿了好奇,從媽媽敞開的腹壁到世界的第一次啼哭又??至粒?壞愣?揮斜?說暮?濉fゆこさ煤蕓砂??記迥啃悖?煌放?艿暮詵ⅲ?桓迸?⒌哪Q???頁3V迕濟醒郟?裨諫釧肌fゆぞ褪悄敲刺秩訟不叮??詘職致杪璧幕潮Ю鋃裙?艘惶煊忠惶臁

可這種平靜而快樂的生活沒能持續多久,一個消息一下子把妞妞全家人帶上了絕望的深淵。就在妞妞快滿月的時候,和往常一樣,媽媽在給妞妞哺乳,突然,媽媽愣住了,她沒有拍拍妞妞的屁股,抱妞妞上床,卻急急地抱妞妞到燈下,看妞妞的瞳孔。當爸爸感到妞妞的左眼并非正常時,帶妞妞來到了一家權威的眼科醫院。檢查結果令人震驚,妞妞得了先天惡性眼底腫瘤,生這種病的可能性是嬰兒中的一萬分之一——妞妞活不長了。如果動手術,預后不良。

從此,所有人都沉默了,只有妞妞平靜如常躺在爸爸的懷里,依然睜著又黑又亮卻患有絕癥的大眼睛,時不時迸發出一聲清脆的笑??杀е陌职衷缫咽菧I流滿面。在爸爸看來,搖籃上空懸掛的五彩氣球、玩具都可能化作祭幡在空中飄搖,每一件娃娃衣都可能化作壽衣,每一條兒童毯都可能化作尸布。也許得這種病的嬰兒又漂亮又聰明,妞妞很快就學會了說話,她尤其喜歡“音樂”這個詞,每當音樂想起,她就會情不自禁地舞蹈。

妞妞開始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她的左眼已經完全失明了,而妞妞似乎是那么渴望光亮,每當太陽升起,妞妞就會向著太陽招手,嘴里叫著:“亮亮你好,亮亮你好!”正是這樣,讓爸爸媽媽更加悲痛。又過了一段時間,妞妞的右眼也失明了,她每天都會喃喃自語:“亮亮不見了,亮亮不見了。”妞妞的腫瘤愈來愈大,已經影響到了她的進食和說話。妞妞整天閉著眼睛,趴在大人的肩頭嗚咽不止,有時哭得渾身抽動,來換姿勢,卻擺脫不了疼痛。偶爾也會叫出幾個她學過的字“爸”、“媽”、“鏡”、“樂”,可更多的還是喊自己的名字,“妞妞妞妞”連成串。漸漸的,妞妞連呼吸都開始困難了,每次都吃力地張開小嘴,貪婪地吸著空氣。

命運就是這么折磨人,結局終于到了。一天黃昏,妞妞本想讓爸爸開音樂以減輕病痛,但突然伸出手,緊緊抓住挨近她的媽媽的手臂,輕輕嘆了一口氣,接著,她的手松弛了,全身猛烈地抽搐了一下,停止了呼吸……

妞妞死于1991年11月7日。

篇5

1.我兒子今年6歲了,最近從幼兒園回來,發現他會不由自主地擠眼睛,還時不時地聳聳鼻子,請問這是病態還是壞習慣?

答:5~10歲的兒童常發生一時性的擠眼或眼瞼常不定時的痙攣性抽動,他們自己也沒有什么不舒服,是一種不自覺的動作。有的重些,在擠眼的同時還發生聳鼻或歪嘴,一般抽搐動作持續數秒或數分鐘后恢復自然狀態,不定時地反復出現。當家長詢問時,孩子多回答“眼癢”,實際上,多數人沒有感覺,但擠眼聳鼻在旁人看起來不舒服,也不雅觀,好似電視片中丑角的鬼臉。

正常人的眼睛是不停的瞬目(眨眼),眼睛短暫、輕輕地閉合。在瞬目期間使眼球表面濕潤。這種生理性瞬目運動自然、和協,不足為怪,且年齡愈小瞬目運動的次數愈少。如果眨眼頻繁就成了“眨目”、“瞼痙攣”,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并沒有器質上的改變。此癥可以作局部封閉治療,針刺治療。中醫認為是脾胃不和、肝風內動,可以用中藥內服。

還有一種擠眼的原因是曾患過急性結膜炎或慢性結膜炎,沒有徹底治愈。因長時間炎癥刺激,患兒眼癢或不適感,所以頻繁擠眼;也有的炎癥消退后,仍習慣性地眨眼。對這類患兒,家長應囑患兒向上看,同時向下翻瞼皮,多見瞼結膜充血、有的有濾泡??牲c抗菌素眼藥水加醋酸可的松眼藥水治療。

女兒手上的倒刺怎么辦?

2.我女兒兩歲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手上長了很多倒刺,請問我該怎么處置,又該怎么預防?

答:孩子手上的倒刺增加,原因是肌膚干燥,角質層有裂紋所致,如果很久了仍不愈合,那就是缺乏維生素C。對于缺乏維生素C,可以讓孩子吃點兒桔子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者維生素C片。

倒刺一般長在指甲旁邊,不要讓孩子用嘴咬掉或者是急著將它拔掉。因為倒刺與肌肉是連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時,不僅疼痛,還會讓周圍的皮膚受傷,甚至會引發流血,導致手部感染。正確的方法是用水浸泡有倒刺的手,等指甲及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后,再用小剪刀將其剪掉,然后抹上護手霜。

有關舌系帶的問題

3.女兒3歲多了,聰明可愛。但她幾乎所有的卷舌音發的均是“Z”,“C”,“S”,我教她將舌尖卷起,可她卻不知怎樣卷,我擔心是發音器官的缺陷,因為觀察她的舌系帶,似乎和舌尖的連接位置靠前,以至舌頭伸出后舌尖呈“W”狀,中部因系帶靠前受到牽扯。請問這是舌系帶短的癥狀嗎?我想了解一下,如果是舌系帶短做手術矯正會不會有副作用?

答:舌系帶是位于舌下正中的一個帶,連接著舌體及口腔底部,正常的舌系帶不影響舌的活動。有的小兒舌系帶短,使舌不能前伸,舌向上抬時也觸不到前牙內側,說話時有個別字音說不清楚,如讓小兒將舌伸出口外時,舌尖部可形成W狀。但這一病癥的確診應由專業醫生來進行。您應帶孩子到醫院的兒科進行檢查診治。

舌系帶過短的治療較簡單,但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如果在孩子1―2歲后才發現舌系帶短,則要等到小兒6―7歲再做舌系帶延長術。因為小兒1-2歲時舌系帶已逐漸變厚,用簡單的切斷方法已不適宜,而舌系帶延長術需要縫合,術后5天即可拆線,需要小兒的配合,無明顯副作用。

寶寶咬斷體溫表會中毒嗎?

4.寶寶發燒我給他測體溫時,孩子不小心咬碎了一支水銀溫度計,一小部分水銀吐了出來,但大部分吞了下去。去過醫院,醫生說吃雞蛋和韭菜,排出來就好了,可是我一直忐忑不安,真的不會中毒嗎?

答:給小兒體溫測定應該放在腋下或部位測試??墒怯幸恍┘议L為了省事就把體溫表放在孩子口中測試,不料一些燒得糊里糊涂的孩子,張口一咬,結果體溫表中水銀被吞下胃里。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驚慌,首先讓孩子將碎玻璃吐出,并用清水漱口,如已吞下玻璃渣,可讓孩子吞吃一些含纖維素多的蔬菜,使玻璃被蔬菜纖維包住,隨大便排出。吞下的水銀一般不會引起中毒,因為金屬汞不溶解于胃腸液,它的比重又大,到胃里后容易經腸道而隨糞便排出。為保險起見可給孩子服牛奶1杯,或1只生雞蛋清,使水銀中汞與牛奶或蛋清結合后排出體外,這樣就安全一些。如出現劇烈腹痛,應及時去醫院搶救醫治。

孩子的眼鏡一定要強調雙眼度數一致嗎?

5.聽說孩子眼鏡片的度數有差別,會造成斜視,我兒子去配眼鏡時左眼要200度,右眼要150度,我該不該給他配成一樣的度數嗎?每個孩子雙眼的屈光度數是不一樣的,雙眼屈光度超過100度-150度的稱之為屈光參差,其中100度以上的散光和150以上的球鏡的參差,都可能會造成孩子雙眼影像不等,導致視覺質量的下降,醫院的驗光師為孩子驗光后,眼科醫生還要根據孩子眼睛的具體情況為孩子試眼鏡,每個孩子耐受雙眼屈光參差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兒童存在屈光參差應該盡早為孩子配眼鏡,孩子雙眼度數相差范圍最大可達100-2000度,年齡越小耐受程度越好,耐受的度數越大。所以,家長盲目追求雙眼配鏡度數一致是不對的,這樣不利于孩子的雙眼視覺發育。

牙旁邊又長出了新牙怎么辦?

6.我女兒今年7歲了,她的乳牙旁突然又長出一顆牙齒,請問這正常嗎?

答:兒童一般6歲左右恒牙開始萌出,乳牙依次替換。到12歲左右乳牙替換完畢。有些孩子乳牙未掉恒牙就先長出來了,近幾年這種情況比較多見,孩子出現雙排牙。在醫學上稱為乳牙滯留。只要及時拔除乳牙就不會有太大影響。

寶寶眼內進了異物如砂子等應當怎么處理?

7.我們這里經常會遇到刮風的天氣,會有一些小東西吹進寶寶的眼睛里,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答:一般異物如昆蟲、灰沙、鐵屑等進入眼內,多數是黏附在眼球表面。這時應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上眼皮,輕輕向前提起,救助者向眼內輕吹,刺激眼睛流淚,將沙塵:中出。這一方法如不奏效,則先讓孩子眼睛向上看,父母用手指輕輕扒開下眼皮尋找異物,應特別注意下眼皮與眼球交界處的皺褶處易存留異物,仔細尋找。如果沒有,可翻開上眼皮尋找,或者到眼皮的邊緣和白眼球處尋找。找到異物用濕的棉簽或干凈手絹的一角將異物輕輕粘出。當灰沙附在眼皮的內面,就要把眼皮翻開把它擦去。如果進入眼內的沙塵較多,可用清水;中洗。如果是石灰粒吹入眼中,應馬上翻開眼皮,將石灰粒取出,再用大量清水:中洗,也可將孩子頭部泡入盆中,反復睜眼閉眼,將異物洗凈,然后立即送醫院處理,千萬不可不作處理直接送醫院。如果異物嵌在角膜上,切勿用尖硬物進行隨意挑撥,以免致角膜穿透;這時可用干凈的針筒吸取硼酸水,在異物旁邊輕輕沖洗,注意不能:中在異物上。如果異物仍不能取出來,應速送醫院治療。

孩子一發脾氣就抽搐該怎么辦?

8.鄰居家兩歲半的男孩子,平時各方面都基本正常,但一到發脾氣、哭鬧時,就會倒地抽搐,口吐白沫,不久又慢慢恢復正常。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答:從這位男孩的癥狀看,是患了呼吸暫停癥的結果。呼

吸暫停癥又稱為屏氣發作,是一種在嬰幼兒時期較多見的發作性神經官能癥,以在情緒急劇變化時出現呼吸暫停為主要特征。3~4歲以后較少發生,6歲以后罕見。表現為小兒在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情時,突然出現急劇的情緒爆發,發怒、驚懼、哭鬧后旋即發生呼吸暫停,輕者呼吸暫停0.5-1分鐘左右,面色發白,口唇青紫;重者歷時2-3分鐘,口唇青紫,全身強直,意識喪失,出現抽搐,其后肌肉松弛,恢復原狀。屏氣發作常因某種心理因而觸發。

預防兒童屏氣發作的發生,應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生活環境的調理。盡可能解除或減輕可引起小兒心理過分緊張和矛盾;中突的種種因素。家長對待此癥應鎮靜,平時避免溺愛和過分遷就。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苯巴比妥等物以減少發作,防止因腦部缺氧而產生的損害。

什么叫過敏體質?

9.我女兒不知為什么身上總是起一些小疹子,帶她去醫院看了以后,醫生說是過敏體質,請問什么是過敏體質呢?

答:一般是將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和過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發病原因的人,稱之為“過敏體質”。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可發生各種不同的過敏反應及過敏性疾病,如有的患濕疹、蕁麻疹、有的患過敏性哮喘,有的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可發生藥物性皮炎,甚至剝脫性皮炎。但是偶而對某種已知因素發生過敏反應,不能稱作“過敏體質”。造成“過敏體質”的原因是復雜而多樣的。從免疫學角度看,“過敏體質”的人常有以下特征:

①免疫球蛋白E(lgE)是介導過敏反應的抗體,正常人血清中lgE含量極微,而某些“過敏體質”者血清lgE比正常人高很多。

②正常人輔T細胞1(Thl)和輔T細胞2(Th2)兩類細胞有一定的比例,兩者協調,使人體免疫保持平衡。某些“過敏體質”者往往Th2細胞占優勢。Th2細胞能分泌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4(1L-4)物質,它能誘導lgE的合成,使血清lgE水平升高。

篇6

NO.1習慣了哄睡

其實就是你的寶寶對入睡產生了依賴性。分兩種情況,大多是寶寶睡眠中一有動靜即予以反應,很容易導致其依賴性的形成,其后果是夜間睡不好;另一種情況是,對寶寶哭醒,家長若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往往會加重他們的恐懼心理;此外,不良睡眠習慣,如抱著搖晃入睡,放在床上他就醒了,也是嬰兒夜間睡不好的常見原因。

對策

從小養成良好的入睡習慣,寶寶睡前不含,媽媽不要拍抱著或搖著寶寶入睡,不要唱催眠曲哄寶寶入睡,也不要養成陪著寶寶入睡的習慣。切記不要貪圖一時省事,否則之后可就麻煩大了。寶寶滿2歲時可以單獨分床入睡。

家長一定要注意為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寶寶的臥室應光線稍暗,空氣新鮮,清潔安靜,被蓋合適。

NO.2白天睡太多

白天睡太多,晚上不肯睡,這種情況屬于“睡倒覺”。

對策

業已證實,寶寶每日需要的睡眠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睡眠時間越長。1歲需13個半小時,2歲需12個半小時,3歲需12小時。上述時間內包括日間睡眠,周歲以下嬰兒為2~3次,1~2歲為1~2次,2歲以上為1次,每次平均約1~1.5個小時至2~2.5個小時。

為了糾正小寶寶“睡倒覺”的壞習慣,在白天,媽媽要注意多逗寶寶玩,聽聽兒童音樂,講講故事,唱唱兒歌,玩玩具等,同時逐漸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在晚上就要平靜地對待寶寶,夜里睡覺前將燈光調暗,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讓寶寶逐漸體會到在夜里哭是沒有人應答他的,并逐日延長夜間睡眠時間,久而久之寶寶就會逐漸建立起白天和黑夜有區別的概念,從而慢慢地糾正“睡倒覺”。

NO.3家長過度干預

正常情況下,寶寶睡眠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嗜睡、快動眼睡眠、淺睡、深睡、極深睡眠。許多父母將寶寶淺睡階段的夜動誤認為是夜醒。由于這樣的誤解,一些新手媽媽會頻繁檢查紙尿褲或喂奶,導致寶寶睡眠中斷而經常蘇醒。

對策

正確掌握寶寶深淺睡眠時機,如他處在淺睡眠期,不必打擾他,盡可能不去喂奶或換尿片;如處在深睡或極深睡眠眠期,媽媽可輕手地給他換尿片。正常嬰兒對于外界的一些刺激會做出反應。寶寶淺睡眠時偶爾手腳不時地動,甚至感覺眼睛微開等,媽媽不必介意,盡可能不干預,讓他接著睡。

NO.4生物鐘還沒建立

百天內嬰兒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有的會有白天睡大覺,晚上卻總是大吵大鬧的情況。不少年輕媽媽白天會把寶寶床放在房間避光處,常會放下窗簾遮光,以為這樣能讓寶寶更安靜、睡得更香。其實這樣做“事與愿違”,影響寶寶對白天的感受。反之,在嬰兒晚上睡不著時,會打開燈陪他,這種明亮的環境會導致寶寶體內生物鐘紊亂,加劇夜間睡不好。

對策

讓寶寶區分白天黑夜,需要依賴環境的“明亮度”來辨識。形成自然的睡眠節奏的方法很簡單,主要是通過掌握“調節光線亮度”來強化:早晨家長睡醒后,要拉開窗簾,讓光線進屋,這是在告訴寶寶“起床時間到了”。白天寶寶睡覺也要讓他待在明亮的地方,不要放下窗簾,時刻保持房間亮堂,逐漸讓其認識到白天與黑夜的區別。另一方面,夜里要保持房間黑暗。因此,晚上要盡量調低房間的亮度,最好采取間接照明,寶寶睡了就應關燈,并拉下窗簾。

NO.5環境因素影響

入睡的環境質量差,如附近噪音過響,室內溫度和濕度異常,太暖會使睡眠變淺,太冷則可由睡轉醒,過于干燥也會影響睡眠。日常生活變化(如調換新環境)是寶寶夜晚醒來的常見原因。換了房間或者床,丟失寶寶最愛的玩具,或者外出旅游等,都可以干擾他們的夜間睡眠狀況。

寶寶入睡后,長時間睡不實,頻頻翻身,究其原因可能是被子太厚,或家長怕寶寶冷,讓寶寶穿著衣服睡覺,寶寶感到不舒服而不停地翻動。另外,寶寶睡前吃了較多東西,睡后肚子脹得難受,也會不停翻動,所謂“胃不和則夜不安”。

對策

由環境因素引起的睡不好只是一種暫時現象。寶寶對冷暖的調節能力差,因此,寶寶的衣著、被褥不必過厚,以免造成汗孔開張,給風寒入侵創造條件,要根據溫度適宜地給寶寶增減衣物。另外,睡前不要給寶寶吃太多東西,以免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引起積食。

NO.6疾病所致

蟯蟲病:寶寶很癢,晚上也會睡覺不安。

佝僂?。ㄋ追Q缺鈣):由于體內缺鈣,神經系統過于興奮容易受驚嚇,尤其是夜間稍有動靜就被驚醒而哭鬧,本病活動期患兒常有夜間哭鬧不休的特點;有的寶寶在熟睡后會突然出現四肢肌肉小抽動。

嬰兒濕疹:在睡眠中哭鬧是由皮膚瘙癢所致,寶寶常會搖頭、抓耳、揉眼。

感冒 發高燒、鼻塞及咳嗽等。

對策

尋找出可能常見影響寶寶睡眠中斷的疾病,對癥治療就可立馬見效。

NO.7經常更換撫養人

經常更換撫養人會使寶寶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明顯升高。比如老的保姆走了,或把寶寶送回老家由老人撫養等會引起寶寶晚上睡眠不安。

篇7

中圖分類號:R74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9-0706-03

在黃俊山醫師的病例個案報道中,對快速眼球運動(REM)睡眠期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表現做了比較生動的描述。其實在神經科、精神科以及由各臨床專業開設的睡眠障礙門診中,RBD并非是一種罕見疾病,但目前臨床醫生對它的識別還遠遠不夠,臨床上漏診、誤診的情況常見。筆者根據自己的一些臨床經驗,結合對有關文獻的復習,向讀者介紹這種疾病,希望能夠有助于讀者尤其是相關專業的臨床醫師對這種疾病的認識。

1 定義

在《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2版》(International Sleep Disorder Classification-2)的分類中[1],RBD是一種睡中異常障礙。睡中異常(Parasomnia)包括一組在睡眠中發生的行為、情緒、認知、夢和自主神經系統的非期望性事件,這些事件可出現在入睡過程中、睡眠中或覺醒過程中。而RBD是在REM睡眠期出現的可導致患者受傷和(或)睡眠中斷的異常行為[1-3]。

對人類睡夢中異常行為的觀察,至少可推到四百年前,在莎士比亞和塞外提斯的文學作品中即有生動的描述;1930-50年代的迪士尼動畫片中,也對人和動物(如犬)睡眠中發生的異常行為有生動的表現[4]。對RBD的醫學認識歷史卻不算太久,僅在1966年以后,來自歐洲、日本和北美的學者先后發表了關于RBD癥狀和多導睡眠圖(polysomnography,PSG)表現的報道,而1986年發表在SLEEP雜志的論文,第一次對RBD的臨床特點作了比較全面、嚴格的總結,明確將其歸類于一種新的睡中異常障礙[2];在1990年發表的《國際睡眠障礙分類》則第一次制定了RBD的診斷標準[2]。

2 臨床表現

RBD常見的主訴是與睡眠相關的受傷,受傷的發生通常和令人明顯警覺、不快、充滿動作反應和暴力性的夢境有關,如與不熟悉的人或動物對抗、被攻擊和追趕等。典型的情況下,患者會在發作結束時很快清醒,表現非常警覺,敘述的夢境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其夢中的動作與觀察到的睡眠行為相一致。

RBD患者的與睡眠夢境相關的行為表現豐富多樣,包括:講話、大笑、喊叫、哭泣、咒罵、做手勢、伸手、抓握、上肢連續打動、拍擊、拳擊、踢腿、坐起、躍下床、爬行和奔跑等。行走在RBD非常少見,離開房間的情況尤其罕見,但如果發生可能會導致意外。RBD發作時眼睛通常保持閉合狀態,患者做出的是夢境中的動作而非對現實環境的動作反應,這是導致RBD中發生受傷的比率很高的主要原因。另外,與RBD動物模型中的發現一致,在REM睡眠中未見有咀嚼、進食、飲水、、排尿和排便等動作。

雖然RBD常常導致睡眠的中斷,但因為睡眠中斷而就醫的情況卻少見。常見的就醫原因是發生與睡眠相關的傷害。受傷的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是同床的配偶或親友。由于RBD發生在REM睡眠期,因此一般是在入睡至少90分鐘后發生。比較典型的發作頻率大約每周1次,但也可以在連續幾天里每晚發作達4次,或數月發作1次。

臨床可見急性和慢性RBD。急性RBD通常和藥物治療的毒性反應、藥物濫用、藥物戒斷、酒精濫用的戒斷存在相關,如果急性RBD和震顫譫妄同時發生,可以表現為“RBD狀態”[2]。慢性RBD更為常見,發病可以緩慢也可以較快,病程呈進行性,自發緩解的情況罕見。不過,在潛在的神經退行的晚期,RBD可能有明顯的消退。年齡≥50歲的男性患者,最終出現神經退行的情況常見,但通常是在RBD發病10年之后,出現的神經退行包括帕金森病、多系統萎縮癥、Lewy小體性癡呆等[5-6]。最初診斷為特發性RBD的、年齡≥50歲的男性患者,經過平均13年的間隔后,2/3最終出現了帕金森病。

多導睡眠圖(PSG)檢查可見下頜肌或肢體肌肉持續性肌電活動過高、REM張力缺失現象間斷性消失或過量的時相性肌肉抽搐活動。與覺醒障礙(disorders of arousal)不同,RBD患者在出現REM期運動激活的同時,自主神經系統的激活(如心動過速)并不常見。大約75%的患者可在NREM期出現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PLMD),其中少部分的下肢運動事件可有腦電圖(EEG)覺醒表現。在對照和非對照試驗中,均發現RBD慢波睡眠百分比和delta功率增高,但這一特點在不同患者存在很大的變異性。通常情況下,RBD患者會保持正常的睡眠結構和REM與NREM睡眠期的周期循環,但部分患者可出現1期睡眠增加[1-2]。

3 流行病學特點

RBD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群,但以50歲以上的男性多見。不論是特發性RBD還是與神經系統疾病和其他疾病相關的癥狀性RBD,都以男性多見。RBD的人群患病率尚不清楚,有報道估計在一般人群是0.38%,老年人中是0.5%[1]。

RBD主要的危險因素是男性和年齡≥50歲,以及潛在的神經系統疾病,特別是帕金森病、Lewy小體性癡呆、發作性睡病和卒中。另外,也越來越多地觀察到一些藥物治療的誘發作用,尤其是文拉法辛、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和除安非他酮之外的其他抗抑郁劑。精神障礙并非RBD的易感因素,但創傷后應激障礙的部分患者可能易患本病。對兒童和青少年,RBD的易感因素包括發作性睡病、精神藥物治療、腦干腫瘤、帕金森綜合征、Tourette綜合征、Mobius綜合征、孤獨癥等。特發性RBD在兒童和女性中似乎少見。

4 病因和病理機制

現有證據提示RBD、神經退行和共白病變(synucleinopathies)之間存在比較密切的聯系[1-2,5-6]。共白病包括一組神經退行,如帕金森氏?。≒D)、Lewy小體性癡呆等,它們共有的病理性損害是不可溶性α-共白選擇性地在易感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沉積。在這些神經退行中,共白病理性沉積可能與臨床癥狀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受累腦區的退行性變有密切的相關。臨床上,RBD很可能是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癥狀[5]。而以tau蛋白變性作為重要病理學特征的阿爾茨海默病(AD),雖然REM睡眠期肌張力松弛現象比較常見,但典型RBD卻相對少見[7]。

用神經心理測驗方法對認知功能的研究發現,RBD患者存在視覺-結構學習功能的異常[8]。另一項研究報道,PD共病RBD可能預示患者將來發生認知損害,癡呆的患病風險會增加[9]。這兩項研究均提到,RBD患者的認知損害和AD患者有明顯不同,而和Lewy小體性癡呆表現比較接近。另外,目前的相關研究基本一致認為RBD和PD的關系最為密切,但在不同亞型的PD患者,發生RBD的風險可能并不相同,與震顫為主的患者相比,非震顫為主的患者更容易發生RBD[10]。因此,RBD和不同神經病理學基礎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間的聯系,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這也可能有助于最終闡明RBD的神經病理學機制。

RBD與發作性睡病也有比較密切的聯系,可以是發作性睡病的一個明顯癥狀,在兒童還可以是發作性睡病的首發癥狀[11]。此外,治療發作性睡病猝倒癥狀的藥物也可能誘發或加重RBD。

RBD和不安腿綜合征(RLS)、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PLMS)也常合并出現,提示三者之間也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礎[2]。

RBD也和腦電圖、大腦血流、認知功能和自主神經活動的異常存在相關[6,8]。臨床上與RBD相關的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發性硬化、Guillain-Barre綜合征、腦干腫瘤(包括小腦橋腦角腫瘤)等10多種[1-2]。

RBD動物模型發現RBD與REM-張力缺失通路的阻斷、腦干動作模式發生器的抑制相關,由此推測人類RBD的病理生理學基礎與之類似。錐體外系一些神經核團的病理改變,可能在RB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對一位生前沒有其他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的特發性RBD患者的尸檢研究發現,在黑質和藍斑發現有Lewy小體病變。這例尸檢研究一方面證明RBD和Lewy小體病的密切聯系,一方面提示錐體外系病變可能是重要的病理基礎[12]。一些功能影像學研究發現,RBD患者存在紋狀體多巴胺缺失的現象[13]。這些研究發現提示,參與調控運動功能的神經通路中一些重要核團的病理改變,可能是RBD的發病基礎。

5 診斷和鑒別診斷

5.1 診斷 ISCD-2制定的診斷標準如下[1]:① REM睡眠張力缺失現象消失。表現為肌電圖(EMG)顯示下頜肌持續或間斷的肌電緊張度增高,或時相性肌電活動,或上下肢肌肉抽動。② 下述2項至少存在其1:(A)有睡眠相關的傷害性、潛在傷害性或破壞的病史。(B)多導睡眠圖監測記錄到REM睡眠期的異常行為。③ REM睡眠中沒有癲癇樣活動,或者在共病的情況下,RBD能夠和癲癇發作相關的REM睡眠異常明確區分開來。④ 這些睡眠異常不能由其他睡眠障礙、內科或神經科疾病、精神障礙、藥物治療或物質使用障礙所解釋。

多導睡眠圖檢查結合時間同步視頻記錄是RBD診斷的基本輔助手段。

5.2 鑒別診斷 RBD需要和其他幾種以在睡眠和睡夢中出現暴力的睡眠障礙相鑒別[2]: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引起的“假性RBD”。這在本質上是OSA導致的在REM睡眠期發生的激越性覺醒反應(arousals),表現為與睡夢相關的復雜而暴力的行為。雖然也可能表現為發生在REM的、與睡夢相關的暴力,但OSA相關的睡中異常障礙的PSG特點是,存在較多的伴有低氧血癥的呼吸暫停事件,以及存在正常的REM期肌肉松弛現象,并且持續正壓通氣(cPAP)等針對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有良好效果。② 睡行癥(sleepworking)和睡驚癥(sleep terrors)。這兩種疾病的成人患者也可出現與睡眠相關的傷害,但作為發生在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期的睡中異常障礙,常見在上半夜的NREM期發生。③ 夜間的分離(Nocturnal dissociative disorders)。也可發生傷害性的睡夢激活的行為,但PSG監測顯示發生這種行為異常時腦電圖信號表現為清醒期的特點,而且行為模式往往反映記憶中的心理傷害事件,如被虐待或犯的情景。④ 夜間發作的癲癇??杀憩F做夢、夢魘和睡夢激活的暴力,這些異常行為往往有較強的刻板性,即反復發作的表現幾乎相同的行為障礙,PSG監測顯示這些異常行為并非發生在REM期,而是以發生在2、3期為典型表現,EEG可見尖波、棘波活動。有效的抗癲癇治療能夠完全緩解這些睡眠中的異常行為。但需要指出的是,RBD和癲癇可能存在共病現象,尤其是在老年、男性、曾有夜間發作的癲癇患者[14]。在這項研究中[14],癲癇患者的RBD在研究之前都沒有被診斷,常見的原因有被忽略、被誤認為是癲癇發作等,這反映目前臨床醫生和患者均缺乏對RBD的認識和重視。

鑒于RBD更可能是潛在神經系統疾病的癥狀性表現,在對患者做出RBD診斷后,應進一步進行病史補充、物理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包括評價認知功能的成套神經心理測試,以發現潛在的神經系統疾病等。即使是暫時排除其他疾病的特發性RBD,也應對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以早期發現包括帕金森氏病在內的神經系統疾病。

6 治療

在能夠確定RBD診斷后,尤其是對已經發生暴力,或睡中自己受傷或弄傷睡伴的患者,首先應指導患者做好睡眠環境(臥室和床)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移走臥室的材質比較堅硬的家具,選擇軟硬適度的床墊,降低床的高度,必要時還可在床周圍鋪軟墊、加裝比較柔軟的護欄等。對發生傷害睡伴行為較頻繁或潛在后果嚴重的患者,可以建議分床睡眠。對RBD發作比較頻繁、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這類防護措施尤其是最基本的治療。

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對緩解RBD癥狀療效最佳的是氯硝西泮,據報道可使90%的患者的癥狀減輕。劑量一般在0.5-2mg,睡前1小時左右服用。對大多接受治療的患者,氯硝西泮的耐受性較好,常見不良反應是過度鎮靜,這在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可能是不能耐受的問題;氯硝西泮也可能加重潛在的OSA或發作性睡病的病情[2-3,15]。

由于RBD和PD、RLS、PLMS有比較密切的聯系,而這幾種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是多巴胺神經系統功能的不足,因此,有初步的觀察報道[15]多巴胺受體D2、D3激動劑普拉克索(pramipexole)治療RBD有效,在平均13個月的隨訪中,10例患者中67%的病情有中度以上改善,而且耐受性較好,不良反應主要是輕度惡心,僅1例因出現生動幻覺而終止治療。

有開放研究報道褪黑素(melatonin)對治療RBD有效,雖然其療效不如氯硝西泮,但可以試用于治療或輔助治療RBD[2]。

7 小結

作為一種有獨特臨床表現的睡眠相關障礙,RBD在臨床上絕非罕見?,F有證據提示,RBD很可能是一種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相關的綜合征。對RBD的深入觀察和研究,不僅可以提高對這一睡眠障礙診療水平,對理解REM睡眠、做夢的生理基礎和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病理機制等,均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2nd ed.: 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M]. Westchester, Illinois: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05:148-153.

[2]Schenck CH, Mahowald MW.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Clinical, Developmental, and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s 16 Years After its Formal Identification in Sleep[J]. Sleep, 2002, 25(2): 120-138.

[3]李旭東,劉興洲,王國相. 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的臨床與神經生理研究[J]. 中華醫學雜志, 2002, 82(13): 891-893.

[4]Iranzo A, Schenck CH, Fonte J.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nd other sleep disturbances in Disney animated films[J]. Sleep Med. 2007, 8(5 ):531-536.

[5]Iranzo A, Molinuevo JL, Santamaría J, et al. Rapid-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as an early marker for a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a descriptive study[J]. Lancet Neurol, 2006, 5: 572-577.

[6]Gagnon JF, Postuma RB, Mazza S, et al. Rapid-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 Lancet Neurol, 2006,5: 424-432.

[7]Gagnon JF, Petit D, Fantini ML, et 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nd REM sleep without atonia in probable Alzheimer disease[J]. Sleep, 2006, 29 (10) : 1321-1325.

[8]Terzaghi M, Sinforiani E, Zucchella C, et 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REM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a possible early marker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J].Sleep Med, 2008,9(4):343-351.

[9]Vendette M, Gagnon JF, De?cary A, et al.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predict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rkinson disease without dementia[J]. Neurology 2007, 69 (19) :1843-1849.

[10]7Kumru H, Santamaria J, Tolosa E, et al. Relation between subtype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J]. Sleep Med. 2007, 8 (7-8) : 779-783.

[11]Nevsimalova S, Prihodova I, Kemlink D, et al. REM behavior disorder (RBD) can be one of the first symptoms of childhood narcolepsy[J]. Sleep Med, 2007, 8 (7-8): 784-786.

[12]Boeve BF, Dickson DW, Olson EJ, et al. Insights into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pathophysiology in brainstem-predominant Lewy body disease[J]. Sleep Med, 2007, 8: 60-64.

[13]Hilker R, Burghaus L, Razai N, et al.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in combined motor and sleep disorders[J]. J Neurol Sci, 2006, 248 : 223-226.

[14]Manni R, Terzaghi M, Zambrelli E. REM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epilepsy: Frequency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the comorbidity[J]. Epilepsy Res, 2007, 77: 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