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外貿易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緒論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高速發展對外貿易,而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利好幫助我們國內經濟也跟著迅猛的騰飛。現階段我國對外貿易已經達到了歷史最好的時期,不管是經濟發展的深度還是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對外貿易所間接帶動的利益鏈條,也幫助我國實現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而經濟發展也帶動了社會的發展。所以說,對外貿易經濟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非常有意義的。
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建設發展大趨勢下,我國已經從單純的進出口關系發展到了更多種類的交流關系,過去從商品進出口的單純輸出或者輸入,已經實現了各種經濟交流活動,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通過一體化的進程進行交流,這是人類實現共同進步的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我國在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需要進一步認清關于對外貿易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且作為主要的戰略方式將一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騰飛,目前我國必須做好多方面對外貿易的交流,實現擴大規模和獲得更多效益。這對于實現我國現代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國際經濟的發展現狀
隨著國際經濟發展的進程,全球經濟一體化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這不僅是全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在某些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體現。不論是地區性質還是全球性質,經濟一體化都是一種的必然方向,在這種相互促進和發展的方向下,我國的首要目的就是利用一體化進程幫助國內經濟的發展。
中國的經濟騰飛依靠的是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形勢,而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在借鑒和利用一體化的優勢時,也必須具有自身的特點和方式,這樣才能夠真正利于我國國內的發展,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目前全球一體化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各國及地區之間的密切合作形成的,這是歷史發展畢竟一個重要階段,其必然性也是因為各個國家之間相互關聯而促使的,這是地區和國家之間的交流所形成的一體化的國際市場。為了能夠明確一體化遵循一個有序且明確的發展道路,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建立起一個體制完善的規范,讓各國延續正確的戰略步驟進行合作,讓國際市場更加的繁榮且高效。
2.區域一體化是有不同國家的個別地區進行經濟的交流,參與的不同國別或者地區需要監理其一個有序的條約或者是協定,再有政府授權進行經濟交流活動。通過國內指定相關的經濟政策等形式,進行貿易活動,這樣可以有利的避免地區與地區之間出現阻礙經濟貿易的情況,真正實現互惠,真正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這種經濟超越國別的集體是有著高度經濟協調性的,比如歐盟或者亞太一體化組織等,就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
3.貿易的自動化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都是世界市場發展的必經趨勢,這是市場經濟機制作用下的產物,而貿易實現自由化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共同需求。
三、對外貿易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體化的經濟發展是國際市場發展的趨勢,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無法避免的社會共同進步,而我國對于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則需要更為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利用這樣的對外貿易機會,將我國國民經濟帶動且快速發展起來,這主要包含著以下兩個方面:
1.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的有利影響
國際經濟一體化可是說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目前的對外貿易形式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需要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形式,由于目前經濟發展并不成熟,特別是對外貿易方面,這就需要我國借助一體化的發展進行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的進程,依靠更多的跨國公司發展的機會,學習跨國經營的成熟模式,這對于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多樣化的資金引進可以幫助我國經濟發展的更加快速,這對于更多的經濟資本具有著吸引力,由于一些新興的國際陷入金融危機,其償還債務的能力開始下降,這會導致其外資數額也跟著下降,而目前我國的情勢比較平緩,這樣就有效的提高了競爭力。
其次,這有利于市場經濟的擴大和分工更加趨于合理細致,幫助我國實現更加優化組合結構。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在加入WTO之前,我國的競爭力并不強,但是隨著深化加入WTO,中國逐步融入了國際市場的熱潮中,在不斷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我國的剩余資本以及勞動力等,都逐步和其他國家合作,并且也因為交流獲取了更多先進的科技和知識,這樣進一步的提升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再次,在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的過程中,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的增強,我國的開放程度也不斷的提高,這使得對外貿易的發展更加的迅猛,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也越來越高,已經順利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依然保持著每年7%左右的經濟增長水平,而對外貿易的占比也逐步的提高,目前已經貢獻了2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對外貿易帶動了我國經濟增長的20%。
總之,從目前的市場發展來看,對外貿易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也幫助我國實現了貿易占比結構更加合理化的需要,加快了國內資本的流動,在國際晉級交流過程中,對外貿易的發展條件更加的充分,也更加合理。
2.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國際經濟一體化除了有利的一面外,也是一把雙刃劍,具有其不利于發展的一面,這對于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也是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一個挑戰,所以我國需要認清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并且有效的規避不利的因素,真正走向正確發展防線,對外貿易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利的方面有:
首先,在對外貿易發展的問題上,其主要困難是引資的困難,我國都知道,充足的資金才是經濟貿易的基本,而招商引資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最根本問題,但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國要實現對外引資其實是有一定困難的,其一是亞洲的整體經濟已經步入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其區域的主題競爭力在世界上并沒有足夠的優勢,所以面對一些真正的發達國家,很難起到很大的吸引力,這也就引發了發達國家對于亞洲的貸款和投資變得更為謹慎,真正投入的資本也會變少,這就會直接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問題。其二是,很多新興國家和地區加入到引資的隊伍,市場供需結構更加不利于我國引資,這也促使我國資金難以支撐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其次,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聯和互動日益的增多,這樣國際間的經濟活動就會更加的容易引起波動,容易造成關聯形式,比如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等等,這種波動會延伸到一體化經濟下的任何一個國家。由于我國的發展并不十分的成熟,所以一旦發展這種沖擊,就會對于我國影響非常的大,由于經濟主體結構不夠穩定,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后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國政府改變經濟政策,利用政治經濟開幫助國際度過難關,但是如果無法及時的做出調整,那么就很容易使得我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情況。而面對日益緊密的國際市場情況,封閉的經濟發展模式顯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國國內的市場如果收到了沖擊,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嚴重的甚至要退出市場,而我國的經濟安全甚至也會受到一定的威脅,這會到我們脆弱的民族產業和市場競爭力造成非常沉重的打擊。
最后,伴隨著科技發展的進步,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而產品的科技含量則決定著其市場競爭力,這對于我國這種勞動密集的經濟結構國家而言是不利的,也會直接影響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所以在大力發展科技的趨勢下,我國應當將信息密集型發展結構作為首要的發展方向,由于服務貿易信息化程度低,這限制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所以,當前貿易和金融自由化的趨勢下,我國應該跟隨整個國際貿易的走向,加快實現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轉變,使得我國更加適應目前國際貿易的發展,這樣將大大提高我國競爭力,實現我國大規模經濟發展的目標。
四、結語
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個國家都需要跟隨這個潮流,實現自己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一直趨于平穩,通過大膽的增強對外貿易的占比,幫助國內經濟的提升,說明對外貿易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體化的進程中,如果不提高自身競爭力,就會直接被市場淘汰,所以我國必須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以及綜合國力,這樣才能夠真正站穩腳跟,幫助國家向更大目標邁進。
篇2
關鍵詞:浙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增長;區域經濟一體化
一、前言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速度穩步提升,呈現出外貿出口規模大,速度快,商品結構優化,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等特點。一個具備民營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市場格局在浙江省逐步形成。當下,浙江對外貿易發展對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沿海地帶區位優勢得以彰顯。因此,進一步研究浙江省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概述
1.對外貿易概述。對外貿易也被稱為進出口貿易,相關學者對其準確定義為:具有獨立關稅制度國家之間展開商品交換的過程。對外貿易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形式,狹義對外貿易一般是指某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有形商品進出口貿易,而廣義對外貿易則包括有形和無形在內。其中,無形對外貿易又可細化為類似保險運輸等服務性經濟活動的直接性商品相關貿易,與類似勞務輸出,僑匯等間接聯系的對外經濟活動兩種。進口和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兩種主要形式,運進商品或勞務的稱為進口,運出的則是出口。從本質上講,對外貿易經濟活動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并受生產力水平制約,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2.經濟增長概述。國家國民產量或GDP擴展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典型表述,是一種隨著生產可能性拓展而隨時間變化的結果。某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是它向人們提供商品能力上升的過程,基于技術和該區域意識形態調整,人均產量增加是經濟增長的提出表現點。所以,國家在進行統計過程中常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和人均產值增加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數據,筆者基于此衡量思路對浙江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情況做具體論述。
三、浙江省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1.浙江省經濟增長的總量特征。浙江省自改革開放后,其發展軌跡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浙江特色,符合該省這個階段的實際發展情況。全省經濟長期處于快速發展狀態,并長期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和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省份之一。據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1978年浙江省DGP為123.72,而到2009年達到22990.35億元,相較于1978年翻了186倍之多,浙江省GDP占全國GDP總值從1978年的3.39%上升為2009年的6.70%。具體數據如下表1所示:
表1 浙江省 1986年-2009年的GDP年增長率
2.浙江省對外貿易的總量特征 。浙江省不僅經濟增長量飛速提升,對外貿易也取得很大發展。據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浙江省1986年進出口數量為6.96億元,2009年為3738.23億元,同比上漲537倍,出口總量從1986年37.68億元上升到2009年9085.93億元,同比上漲241倍。該省僅用二十四年就取得如此發展成就,進出口貿易在推動該省經濟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其中,浙江省1986年-2009年進口具體數據如下表2所示:
表2 浙江省 1986年-2009年進口額情況
四、對外貿易對浙江省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1.對經濟時間序列變量平穩性的檢驗
(1)時間序列平穩過程
時間序列yt(t=1,2),y為隨機變量,其中y為一隨機變量,當yt 滿足以下條件時則表示該時間序列為平穩過程。首先是無論何時t,t=1,2, yt的期望值為常數:
yt(t=1,2)的協方差cov(yi,yj),和隨機變量yi,yj在過程中的間隔i-j互相管理,和具置無關聯,即:
(2)平穩性檢驗方法
對于時間序列yt(t=1,2),若 平穩過程,則:
該時間序列就是單位根過程,單位根過程經過一階差分為平穩過程,也就是:
所以,時間序列yt就是一階單整序列,表示為I(l),常態情況下,如非平穩時間序列經d次差分后平穩,則d就是階單整序列,表示為I(d),此時的d就是單整階數,是序列包含的單位根個數。
ADF是變量平穩性檢驗中最常見的方法,具體步驟為根據經濟變量的本質去選定檢驗方程,ADF的檢驗事先假定變量序列為 I(d),并提出相應假設 最后設定T的統計量為:
Se就是對應標準差,接著進行顯著性檢驗。相對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上述T實際值>ADF臨界值不能拒絕原假設,變量序列的單位根具有非平穩性。反之則原假設被否認,序列變量呈現平穩發展狀態。
2.指標選取和數據處理 。筆者采用進出口額度進行對外貿易分析,通過地方GDP的產值來展示該區經濟增長的具體情況。其中,M表示進口數, X表示出口數,G表示GDP數。樣本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采集為1989年-2009年度數據,其中,GDP數值由當年中美匯率換算而來(1989年:3.8;1990年:5.2;1991年:5.4;1992年:5.7;1993年:5.81;1994年:8.6;1995年:8.4;1996年~2004年均為8.28;2005年:8.07;2006年:8.07;2007年:7.817;2008年:7.30;2009年:6.83),具體浙江省該階段的進出口和GDP數值如下表3所示:
表3 1989年-2009年浙江省進出口、GDP數據集(萬美元)
以上數據為保證彼此之間的可比性和更好的消除序列之間的異方差,對變量采取自然對數為LnM, LnX,LnG,對應的一次差分序列為dLnM, dLnX,dLnG。以下分別是對LnG,LnX,LnM三數據進行基本的統計分析后得到的圖示,詳見如下:
圖1 LnG數據統計分析圖
圖2 LnG數據統計分析圖
圖3 LnX數據統計分析圖
根據圖1、圖2、圖3可知:Jarque-Bera值大于Probability值,序列分布與正態分布存在差異性較小,為進一步寶藏序列數據平穩,采用ADF單位根檢驗對模型數據序列的平穩檢驗。LnG、LnX、LnM三者ADF檢驗值在未差分前都比5%臨界值大,屬于不平穩范疇。這三者一階差分序列在百分之五的顯著性水平下顯示不平穩狀態,二階差分后ADF檢驗值比百分之五小,當三者同階穩定時可變量進行類似于協整的深入分析,以更好檢驗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
為進一步保證序列平穩性,筆者對個數據進行單位根基巖,通過ADF對模型數據序列平穩性做出的結果鑒定如下表4所示:
注:C,T為常數項和趨勢項,N指除C,T外,L指滯后階數,并根據AIC定階準則和DW值綜合(接近2)對比選用,通過EVIEWS6.0確定最小AIC(L)值和滯后階數。
由上表可得知:LnG、LnX、LnM這三者的ADF檢驗值在未差分前分別大于5%的臨界值,是不平穩的。同理,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下也是不平穩的,經過二階差分后, 它們的ADF檢驗值分別都小于5%的臨界值,即它們的二階差分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下都是平穩的,所以這些變量都是二階單整序列,在這三者同階穩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變量進行協整分析,檢驗其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
3.實證結果分析。筆者通過對浙江省對外經濟貿易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研究可知:進出口與經濟增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也因為其內部存在的這種均衡關系為筆者提供了分析依據,從長遠發展來說:浙江省出口比進口對GDP貢獻值大,進口對GDP有時會出現反作用,這也是基于浙江省以出口導向經濟為主,依靠出口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得出的結果。
五、浙江省對外貿易的政策建議
通過綜合國內外實證研究,并在結合浙江省貫徹社會主義經濟科學發展觀基礎上,把改革重點放在競爭模式,增長方式及促進發展模式上。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基于效益型轉化,競爭模式從廉價競爭向綜合競爭轉化,促進發展上從量變到質變,從出口為主向進出口雙向發展轉化。筆者基于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并綜合以上實證分析結果,提出以下改革策略以更好推動浙江省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
1.調整進口策略。實證分析證明:進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太顯著。所以,對進口方式進行調整是促使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大力鼓勵先進設備或技術進口,對世界一流創新成果和緊缺資源準確把握和引進。對于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進口要進行適當限制,從而促使浙江省的經濟增長方式擺脫粗放型模式,逐步向集約型的產業結構靠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不僅可有效促使勞動生產率增長。而且推動了進口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出口增幅上漲,達到進口影響出口以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
2.改善出口產品結構。造成浙江省區域國際競爭力相對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產品結構不合理,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產品是浙江省出口商品的主要構成部分,以上實證研究曾表明出口對浙江省經濟增長有明顯拉動作用。因此,從根本上改革浙江省出口產品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具體策略如下:
首先要徹底貫徹科教興貿的政府工作戰略,從而加快企業改革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出口產業技術的革新。出口商品得到優化可有效實現產業向資本密集型過渡,出口產品實現高科技和高資本含量,出口貿易以此為基點實現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
其次要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作用,只有從根本上改善高新技術產業在浙江省中所占的比重,才可引領更多高新技術產品向國際市場邁進。例如通過加強電子信息,高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率先改革,使浙江省產業發展擁有一定核心競爭力。
最后要加強多元化主體出口培育力度和對外貿易體制改革,讓對外貿易企業重組過程含有更多實力派民營企業或私人資本成分,加強國有對外貿易改革進程。基于貿易主體多元化基礎擴大對外貿易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族群,以擴大出口企業主體的方式來促進出口和社會經濟上升。
3.充分利用外資,提高引進外資的質量。對于外資投向企業要進行約束和調整,加大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優化升級,加大外資對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教育產業的投資,綜合區位因素進行全省引資策略規劃,采用轉讓經營權,兼并重組等措施吸引外來投資商關注,突破傳統以投資商數量為準的衡量標準。數量帶動質量,逐步通過資本積累和技術轉移等效應推動浙江經濟持續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速度穩步提升,呈現出外貿出口規模大,速度快,商品結構優化,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等特點。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國際貿易自由化趨勢加強,對外貿易在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中作用越發凸顯。據相關資料調查顯示:浙江省目前已與230多個國家建立直接經濟貿易關系,一個具備民營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市場格局逐步形成。當下,浙江對外貿易發展對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沿海地帶區位優勢得以彰顯,對外貿易呈快速增長態勢,但新形勢下如何以浙江省外貿發展戰略為切入點,帶動我國其它省份外貿發展,并為其產業調整提供可鑒經驗仍需我們相關從業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魯青.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09):33-36
[2]王鵬.中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3(08):235-267
篇3
【關鍵詞】對外貿易 經濟增長 促進作用
一、緒論
對外貿易是指國際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而經濟增長通常是指一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它是一國生產要素增加和生產要素利用效率提高的共同結果。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受到該國參加對外貿易程度的重要影響。從具體國家和地區來說,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這“亞洲四小龍”經濟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其快速發展的對外貿易的推動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從1978~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年平均增長15%以上。由于貿易的迅速增長,貿易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從1979年的10%不到迅速提高到1998年的40%左右,以及2003年的60%以上。中國在對外貿易得到迅速增長的同時,經濟也取得了年均8%左右增長的幅度。通過對外貿易,中國引進了大量外資,利用了國外的先進技術,進口了大量的先進設備和投入品,逐步建立起了耐用消費品、轎車、通信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等一批先進產業。貿易的擴大使得許多中國的產品能夠利用國外先進的工藝技術來生產,產品質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產品競爭力有所加強。另外,對外貿易的發展還有利于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這在緩和就業矛盾的同時,也促進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
(一)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供需,促進生產發展
1.利用國外市場加快社會產品的實現,促進再生產不斷擴大。社會產品的實現,指社會將其所生產的產品全部銷售出去,在價值上和物質上得到補償。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求生產與消費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要求國內市場供求平衡,否則就會出現某些產品的過剩或不足,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因此,利用世界市場,解決商品的實現問題,對再生產的不斷擴大具有重要意義。
2.利用國際市場取長補短,促進再生產協調發展。國民經濟中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例,以及各部類、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比例都需要達到綜合平衡,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對外貿易可以通過國際商品交換,轉換使用價值和實現價值,取他家之長補本國之短,從而改善和加強生產力構成中的薄弱環節,促進最優比例關系的建立,迅速實現高水平的綜合平衡,大大加快再生產發展的步伐。
(二)引進先進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加速經濟發展
現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科學技術的提高直接表現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每一項科學技術的發明創新、應用完善,都需要經歷很長時間和付出很高的費用。所以對于各國而言,通過對外貿易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加速提高本國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徑。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經濟效果,第一是直接增加產量,消除“短線產品”,滿足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消費的需要;第二是直接引進技術避免了開發成本,可以節約資源;第三是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第四,能夠迅速縮小與國際領先技術間的差距。
(三)提高利潤率,加速積累和擴大再生產
1.通過對外貿易可以增加國內價值總量,獲得超額利潤。如果出口商品在國內生產上擁有一定的優勢,所花費的成本低于世界平均成本,此時,出口商品是按照高于國內價值的國際價值出售的,它所換到的進口商品就能比在國內換到的同種商品更多、更便宜。既然通過對外貿易獲得了比國內更便宜的商品,增加了國內價值總量,那就獲得了額外的高于國內正常利潤的利潤,即超額利潤,因而也會相應地提高國內的一般利潤率。
2.通過對外貿易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通過進口,一方面可以獲得廉價的原料、機器等生產資料,使不變資本的要素變得便宜,從而節約用于不變資本的成本費用;另一方面可以獲得食品、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等消費資料的可靠而便宜的供應,使可變資本轉化成的必要生活資料變得便宜。生活資料價格越低廉,工資也越低,而工資成本越低,利潤率就越高。
三、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條件
事實上,各國的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經濟增長是制度、資本、技術、管理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外貿易對于一國的經濟發展只是外因,或者必要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即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只有在具備充分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順利發揮促進作用。
第一,本國必須有較為合理的經濟結構。在出口方面,如果國民經濟結構較不合理,不斷擴大的出口會使資源大量流入出口部門,加大出口部門與非出口部門的差距,此時出口增長不能有效發揮其促進作用,牽引作用變得極為有限。
第二,本國企業必須有爭取利益的內在動力。在進口方面,如果企業缺乏爭取利益的動力,即使存在進口競爭的壓力,他們也不會努力謀求自身效率的提高;即使給他們先進的進口設備和技術,他們也可能不充分利用這些技術設備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第三,必須保證充足的貿易量,同時貿易的時間必須持久,如此才可以保證對外貿易能夠產生充足的出口收入及其收入的穩步增長,進而保證對國內經濟持續、有效的刺激。
四、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類型
對外貿易對于經濟增長所產生的促進作用的大小,還受到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國內市場規模的大小、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及所采取的貿易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想使對外貿易對國內的經濟增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還需要從具體時間出發,正確選擇外貿促進經濟增長的類型。
(一)第一種經濟增長類型針對于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和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的國家,其對外貿易策略是以初級產品的出口為主
特殊的資源條件和自然環境,使得這些國家具有供給初級產品的能力,而外部的工業化產生了對作為食品、原料和燃料初級產品的持續需求。
(二)第二種經濟增長類型則是自然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的貿易策略,即主要生產和出口制成品
與第一類型類似,出口在他們國內生產總值中也占很高比重,但是由于制成品與國內經濟的聯系更深入,且其貿易條件不存在下降的趨勢,他們常常能夠獲得比初級產品出口國更快的增長速度。
(三)第三種經濟增長類型適用于具有較大的國內市場規模且在世界貿易中占有優勢的國家
對于這類國家而言,對外貿易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通過進口克服國內生產擴張導致的“瓶頸”,獲得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通過出口獲得外匯收入,以支持進動的規模,避免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五、結語
對于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這一命題,我們需要辯證去看待,一方面,我們到看對外貿易的確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認識到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產生促進作用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條件,同時,對于不同國家或者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而言,這一促進作用也是不同的。
參考文獻
[1]閆國慶等.國際貿易思想史[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劉曉鵬.我國進出口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3,5.
篇4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對外貿易;影響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及特點
(1)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綠色貿易壁壘是一種技術壁壘,是一國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嚴格的環保技術標準或檢驗檢疫制度、包裝與標簽要求等,客觀的結果是限制或者禁止了他國產品的進入,而這樣做的出發點不在考慮之列。有些人認為這種觀點對綠色貿易壁壘持否定的態度,而有些學者卻持中立態度,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實施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時,就是合理的;反之當實施目的是單純貿易保護時,就是非正當的。(2)綠色貿易壁壘的特征。第一,名義的合理性。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全球經濟高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全球環境的惡化,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保護,綠色消費理念也得到廣泛發揚,綠色貿易壁壘的建立可以說順應時展的潮流,有助于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這種通過制定強制標準和設立“門檻”來保障產品安全的做法也得到了廣大民眾的廣泛支持,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第二,技術標準的歧視性。技術標準的歧視性一般分兩種:最常見的是表面上“非歧視性”的要求導致了客觀上歧視性的結果。即發達國家制定了對內對外統一的的技術標準,可由于各國科技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差異,造成了歧視的客觀結果。另外,一種就是為了限制特定國家或者特定產品的進口,對內對外實施不同的技術標準,甚至對不同國家的相同產品實施不同的技術標準,表面上和實質上都具有歧視性。第三,實施的隱蔽性。由于綠色貿易壁壘披有合法的“外衣”,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環境保護為名義,與一國技術水平相適應,因此保護相關行業或產業的目的被巧妙地隱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很難被有效的辨識和有利的反對,尤其是訴訟過程難上加難。
二、綠色貿易壁壘制度對我國貿易的影響
1.綠色貿易壁壘的積極影響。一是保護環境,促進綠色產業發展。隨著人類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綠色價值觀越來呼受到重視,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食品的安全,環保意識增強的同時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二是維護產品安全,優化外貿結構。我國遭受的一系列外國綠色貿易壁壘沖擊對我國的產品質量與安全敲響了警鐘。當前人類越來越重視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綠色貿易的大趨勢帶來的不僅是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還有國內外貿產品結構的調整。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產品出口國,綠色貿易壁壘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對于保護環境、提升技術、降低能耗、加快更新換代都有促進作用。三是短期內保護本國市場,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對于實施綠色貿易壁壘的國家來說,采取這一手段必然帶來對本國市場的保護,而不論其動因是否是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本國幼稚產業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經常會受到外來低成本產品的猛烈沖擊。采取綠色壁壘雖然有悖于國際法和WTO原則,且經常受到其他國家詬病,但毋庸置疑對本國是有積極意義的。因此,綠色貿易壁壘在短期內能夠起到保護環境和保護本國市場,保障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雙重作用。
2.綠色貿易壁壘的消極影響。一是提高了出口產品的成本,削弱了競爭力。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數量大、成本低,以初級和低附加值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導向的對外貿易為主。發達國家設置嚴格的綠色貿易壁壘,不斷提高對進口商品的安全和質量要求,包括制定苛刻的技術標準和檢驗程序,要求通過繁瑣的認證和進行環保包裝等。在此過程中,為了達到進口國的各項標準,出口企業不得不增加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加大研發力度和技術改造,使我國出口企業的成本大幅增加,在國際市場上失去價格優勢,競爭力降低,經濟效益下降。二是挑戰傳統生產方法,加大了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盟,都對產品的生產方法或加工方法規定了嚴格環境標準,并且監控生產的全過程,要求進口產品也要符合其苛刻的國內技術要求。而我國在過去幾十年受粗放型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重視生產過程的環保要求,給現階段的出口企業帶來了比較大的困擾。因此,我國的出口企業需要積極進行科研和技改,這樣勢必增加產品成本,而且改革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大大增加了開拓國際市場的難度。三是影響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大大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首先從對象來看,由于我國的最主要出口目標國家歐美日均是綠色貿易壁壘的積極實施者,而且作為發達國家環保要求高,技術水平先進,立法全面而嚴謹,造成我國出口產品的銷路受到很大影響。其次從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來看,改革開放前二十年我國出口保持了高速度的增長,但近些年卻增速減緩甚至下降。2008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866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同比2011年進出口增速回落了16.3個百分點,這其中除了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受到了發達國家變本加厲的綠色壁壘的限制。
三、綠色貿易壁壘應對措施
(1)建立綠色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綠色貿易壁壘的形式多樣,手段復雜,單個企業往往不能很好的了解錯綜復雜的壁壘形式,這就要求我們政府應該大力度選取和普及綠色貿易壁壘的知識,增強出口企業抵御綠色貿易壁壘的意識。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往往這種壁壘的產生和作用會很突然的襲擊我國出口市場,更進一步的暴露了我國對于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的極度不完善。因此,我國政府一定要設立專門部門,對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按時和及時的可能影響到我國出口情況的綠色貿易壁壘信息進行公布和宣傳。(2)樹立國際綠色營銷觀念,開發國際綠色產品。面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的短缺等生態危機,國際環境公約紛紛出臺,各國環境與技術標準對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法規越來越復雜和嚴格,許多消費者,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己經形成,種種跡象表明,國際市場的綠色消費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很大,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的現實市場和潛在市場對企業充滿著誘惑力。因此我國企業一定要樹立國際綠色營銷的觀念,加快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綠色產品的開發、推廣和生產。(3)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發達國家使用最多的綠色貿易壁壘將是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而我國技術壁壘的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有20年的差距,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遠遠不能適應要求。因此,要采取進一步措施加快采用國際標準的步伐。同時,我國應組織更多的標準化專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把我國的一些建議和要求,充分發揮到國際標準中去,為我國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爭取將我國制定的水平較高的標準納入國際標準中,或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標準充分反映和體現我國的意見和利益。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加國際標準的制定活動,跟蹤國際標準制定的全過程。對于因標準問題產生的國際貿易摩擦,我國應參與協調,從而不僅能挽回直接經濟損失,同時能積累寶貴的經驗。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中小企業 對外貿易 發展困境 發展出路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經濟變緩的形勢下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2010 年第四季度,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收入急轉直下,僅301 億元,不足全年貿易收入的 10%,同比下降約60% 。可以說,短期看全球經濟形勢不利于銀行保險利益的增長,然而不可否認,全球經濟形勢對于規范該行業并推進其順利運轉,推進產業結構轉型有重要的意義。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經濟變緩的形勢下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以全球經濟新形勢為切入,審視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困境與問題,即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過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標尺與衡量,即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出路與選擇,提出合作模式的戰略化、貿易中介的專業化、監督體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一、全球經濟形勢下審視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問題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21世紀初呈蓬勃發展之勢,然而在發展中不難看出,存在重規模輕效率、重數量輕質量的粗放型發展傾向。基于全球經濟形勢,提出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過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存在的困境與問題。
1.合作模式的短視化
審視當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合作模式處于非常初級的層次,即海外為中小企業提供網點、客戶信息、客戶級別、客戶信譽等,中小企業則在駐外點與客戶辦理業務,中小企業再向駐外點支付相應的手續費,兩者的合作模式只有利益為目的,合作模式松散、簡單,缺乏相應的規范制度,可以說合作模式的短視化。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中還存在可以與多家公司合作的的情況,至此中小企業處于劣勢,中小企業只能通過一定的傭金來獲得競爭與資源,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合作模式在缺乏規范的制度下未能妥善處理相應的客戶服務與長期合作,使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困境。
2.銷售過程的失常化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中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對其產品對其宣傳,常常是處于隱瞞自我身份與產品性質的狀態,使客戶在接觸公司產品時多半誤以為購買的產品為本地產品,且具有本土性質,具有一定的欺騙性與失實性。銷售過程的失常化也導致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產品是顧客投訴最多的一項,或因其未提前說明,或因其銷售的誤導等,銷售過程的失常化也即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進一步持續發展造成負面效應。
3.產品結構的單一化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產品目前處于單一化的階段,即對外貿易的產品主要是簡易低端險,即以分紅、加工等為主,然而以分紅、加工等為主的貿易產品本身存在幾大弊端,如一是產品不能滿意客戶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能針對不同的顧客提供不能的產品選擇;二是產品的優勢不明顯,產品的分紅與利息并不比本地銷售高出多少,甚至有些還比本地銷售的獲得更少,在兩相對比之下,其競爭力則受到了質疑;三是對外貿易的資金運轉方式不利于公司的資金的靈活運轉,給公司的運作也帶來壓力,因此可以說,產品結構單一化也是當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大弊病。
4.監督體系的缺失化
監督體系缺失化即當前監督體系不能有效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運轉提供有效與完善的監督。目前從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部門主要有監督局與監事會。監督局與監事會之間缺乏有效的配合,且當監督局與監事會出現摩擦與歧義時,通常監督局會處于優勢地位,而監事會的約束力與申辯力則受損,此類不對等的監督系統也即對監督本身提出挑戰。簡言之,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結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存在的困境與問題。
二、全球經濟形勢下考察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的標尺與衡量
全球經濟形勢下考察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其主要意義在于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標尺與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結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困境與問題,全球經濟形勢的審視下,得出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與發展標尺與衡量。
1.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
針對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的問題,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要求中小企業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效應對對外貿易的形勢,工作人員在處理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應對貿易產品向客戶理清楚,避免銷售的誤導現象出現。本地開發則側重做好產品的開發、產品的跟蹤與后續服務、工作人員內部的培訓等。在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基礎上推進中小企業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2.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以“一對三”的規定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兩敗俱傷,主要在于明確工作人員的傭金分配,以免使工作人員竄入海外銷售其產品,或是有關工作人員對推銷的產品積極性不高。由于工作人員本身業務較忙,常常忽略推銷相關的產品,或選擇簡單方便的產品,由此可能導致中小企業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仍處于較低級的階段。
3.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
全球經濟形勢針對產品結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等問題,提出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針對不同的產品采取不同的區域劃分與專門銷售,既有利于產品各類的多樣化,也有利于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推進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深度發展。簡言之,全球經濟形勢下考察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主要意義在于為中小企業對外經濟貿易提供了標尺與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過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困境與問題,以全球經濟形勢為切入,得出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與發展標尺與衡量。
三、全球經濟形勢下探索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出路與選擇
以全球經濟新形勢為切入,審視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困境與問題,即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過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標尺與衡量,即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出路與選擇,提出合作模式的戰略化、貿易中介的專業化、監督體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1.合作模式的戰略化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大致分為四種: 分銷協議、戰略聯盟、合資新設以及金融集團。目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合作模式還處于分銷協議的初級階段,在戰略聯盟合作關系中,雙方仍然相互獨立,但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雙方共享資源與市場,共擔風險,組織結構松散但合作關系并不松散。中小企業不僅承擔銷售角色,而且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利用對客戶資源信息分析以及市場反饋來設計出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在我國現有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環境下,戰略聯盟有利于凝聚雙方力量,避免因為各自利益所趨而帶來的諸多弊端。誠然,隨著合作的更為深入,合資新設以及金融集團的趨勢也可嘗試與探索。
2.貿易中介的專業化
針對當前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結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提出由貿易方面設立專業中介機構或與現有中介機構聯合從事銷售。貿易中介的專業化對于中小企業的意義在于,通過專業化中介的設立,可以使貿易能成為規模化的重要來源,擴大其來源收入,而非目前的以收取手續費為來源的方式,此種方式也不利于提高貿易從事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在具體運作中,可以相互談判,建立深度的合作方式。專業化中介則在銷售人員的素質考核、銷售人員的服務質量、銷售人員的產品通曉等方式進行監督與考察,確保相應的服務與質量。對于對外貿易的意義主要在于貿易中介的專業化可以減少銷售質量擔憂的風險,責任糾紛上也會減少,公司的聲譽也由此可以得到維護。貿易中介的專業化對于雙方的意義還在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人員成本的降低,是互利雙贏的發展路徑。
3.監督體系的全面化
隨著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監督的重要性則日益突出,可以說,可以規范的監督,任何一個產業也可能崩塌。監督體系的全面化要求監管機構加強協調,聯合制定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權責,防止監管力量被削弱。同時監管層應該對不同的合作模式分類監管,例如對于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的主體加強準入監管,對于依靠簽訂協議方式合作的分銷模式及戰略聯盟模式則要注重市場行為監管。簡言之,以全球經濟新形勢為切入,審視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困境與問題,即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過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標尺與衡量,即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出路與選擇,提出合作模式的戰略化、貿易中介的專業化、監督體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參考文獻:
[1]舒新國.銀行保險直銷[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張青枝.銀行保險與中國商業銀行經營行為調查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
[3]張廣華,童芳芳.銀行保險制度研究及路徑選擇[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張麗華.貨幣銀行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篇6
關鍵詞:亞太經濟;格局;中國對外貿易;發展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2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集團化以及區域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亞太各國正在進行相應的探索,力圖選擇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合作道路。對于亞太地區的國家,不可能形成歐共體或者北美自由貿易形式的區域化或者集團化經濟形式,針對亞太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強次區域、小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是亞太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的現實路徑,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的重要發展趨勢和方向。對于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已經形成了特殊的經濟格局,本文對亞太經濟的格局進行分析,并且對我國的對外貿易形勢進行探討,提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策略。
一、當前亞太經濟新格局
(一)亞太經濟的格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東盟出口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經濟的崛、美國先后將對外經濟發展的戰略向亞太地區進行調整,促使了亞太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而該地區的經濟增長也對國際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出現,更進一步促進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向東轉移,使得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的地位越發重要。與此同時,亞太地區的經濟格局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在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從2011年的數據統計來看,亞太地區的GDP總額排名在前三位的是美國、中國以及日本;從對外貿易的總額以及FDI總額來看,除亞洲四小龍是由于其特征導致的排名比較靠前,其余國家的GDP基本是一致的;從國家的人均GDP角度來看,排名在前三的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由此可以表明,在亞太地區,不同國家的經濟水平以及規模的差異比較大,其中,美國是處于超強地位的,是亞太地區經濟規模最大、發達程度最高的經濟提。其次是日本、加拿大以及亞洲四小龍,它們也屬于經濟比較發達的經濟體,根據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屬于規模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此外,亞太地區還有一批新興的經濟體,比如俄羅斯、東盟、墨西哥等,還具有經濟規模比較小、發展層次比較低的經濟體。總體而言,亞太地區是一個美國、中國以及日本三個超級大國主導、其他經濟體共同增長的多元化增長極。
(二)亞太經濟發展格局下加強兩岸貿易合作的必要性
在亞太經濟發展的格局下,加強兩岸的經濟貿易合作的,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亞太新格局的形成,對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加強兩岸貿易合作是當前經濟貿易過程中的必要活動。
首先,從國際形勢來看,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一體化背景下,次區域經濟合作是亞太地區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發展趨勢。對于我國大陸而言,想要實現成為亞太或東亞區域經濟中心的目標,加強兩岸四地之間的合作是一個核心的措施。在亞太經濟發展過程中,積極開展兩岸次區域經濟的合作發展是經濟繁榮的需求,也是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實現全球以及亞太戰略的重要環節。其次,從國內形勢來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兩岸之間的經濟貿易交流逐漸增多,聯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從今年來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貿易額來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貿易順差來源地以及最大的投資目的地,臺灣也是我國大陸的第七大貿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在新的亞太經濟格局下,我國要加強兩岸經濟貿易的合作與往來,對于我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以及競爭實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亞太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一)在亞太經濟形勢下我國的對外貿易面臨著新的挑戰
1.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已經不再適用于對外貿易的深入發展。在多年的對外貿易過程中,我國的出口商品一般都是主要是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是處于不利的地位。近年來,我國的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的產品仍然是占了一半左右。一些加工深度較高的產品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說來我國的出口產品仍然處于技術比較落后、質量檔次不高的狀態,對于出口效益的提高以及競爭力的提升都有嚴重的阻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應該向高附加值、高科技水平方向發展。
2.亞太地區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變得越來越大。隨著產品的種類逐漸增多,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工業化進程逐漸加快,各國的競爭意識也變得越來越強烈,我國在對外貿易中的主導產品是手工品,近年來受到的沖擊越來越大。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體制的轉變還存在一些問題,會導致企業的競爭力降低。
3.我國的基礎建設速度相比于經濟建設速度顯得滯后。我國當前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落后,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定影響,導致增長結構出現了裂層,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我國的投資環境帶來很大影響。
(二)亞太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條件
亞太格局的變化以及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調整,但其有利影響還是占重要地位。
1.亞太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變得更加緊密,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機會。亞太離去尤其是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具有悠久的貿易傳統,在現代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的生產資料以及資源都是不完全的,為了促進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必須要加強對外貿易的力度,從其他國家獲得本國的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在此基礎上,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十分迅速。亞太地區的經濟貿易流量在逐漸增加,說明亞太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
2.亞太地區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對我國的對外貿易具有積極的帶動作用。近年來亞太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國際經濟格局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比如日本的經濟奇跡、亞洲四小龍的發展,都是以貿易為主要特色的。我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經濟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近年來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也逐漸上升,離不開亞太地區的經濟實力逐漸增強這一前提。
3.中國的市場潛力較大,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從我國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國就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這對于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增強,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進一步深化,世界各國對我國的了解逐漸加深,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以及經濟需求,對很多國家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新引力,就當前我國的外資投資情況來看,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經濟貿易之間的往來十分頻繁,也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空間。
三、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以及對策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
第一,我國對外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自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就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對外貿易的規模更是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在世界范圍內的排名僅次于美國,我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第二,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不斷優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出口商品多數以手工產品為主,附加值不高,層次較低,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高科技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我國的產品質量層次有所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也隨之增加,現代的出口產品種類也日益豐富,比如鋼鐵、汽車、船舶等,逐漸成為我國新的出口產業。第三,在外貿經營主體中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最大,國有企業的進出口額相對較小。在我國經濟環境中,民營企業的增長速度比較國有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增長速度要快。
(二)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策略分析
近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速度逐漸加快,為我國在世界經濟環境中的地位逐漸加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加大對對外貿易的重視程度以及投入力度,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平穩發展。
1.克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當前的經濟環境中,人民幣處于持續升值的狀態,這對我國的經濟貿易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此政府應該要積極發揮相應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鼓勵企業的創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也應該要不斷加強產品的附加值的提升,擴大出口規模,在國際市場上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克服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帶來的影響。
2.對國際貿易中的各種貿易摩擦進行積極應對。首先,我國應該進一步完善反傾銷、飯補貼的措施,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法規體系進行完善,建立起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還應該采取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措施進行積極地應對,提高應對交易摩擦的能力。其次,要加強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以及技術標準的認證工作。加強技術創新以及技術標準的認證,主要是為了規避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的對外貿易產品應該要不斷增加技術含量,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提高影響力。
3.培養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人力資源是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資源要素,積極發揮人才的作用對于各種風險的規避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國應該要加強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提高人才的對外貿易管理能力以及商務能力,為企業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加強貿易人才對各種法律法規的了解,便于在貿易出現爭議的過程中盡量避免貿易風險的影響。
4.對出口商品的結構進行優化。出口商品是貿易過程的載體,長期以來我國的出口商品層次較低,是阻礙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的結構。首先,促進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應該培育一批戰略性出口產品,促進我國產品的性質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其次,要給予企業更高的待遇。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資企業的待遇較高,導致外資企業一直占對外貿易的主體地位,國有企業的對外貿易比重較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要給予我國的企業同等的待遇以及激勵,為企業的發展營造和諧、公平的環境,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
5.加強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業是未來發展的主導行業,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應該要從服務貿易的發展著手,在鞏固傳統行業的基礎上,加強對服務行業的重視程度以及投入力度,加快發展具有優勢的旅游、建筑、運輸等服務業的出口,放寬對服務行業的限制,比如放寬對服務外包、金融行業等方面的限制,提高服務也的整體素質以及在國際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首先需要從具有優勢的建筑、運輸、旅游等行業著手,然后拓展到其他行業中去。我國可以通過相應的政策扶持這些行業的發展,使得我國的服務行業形成一定規模。在國內,要積極鼓勵企業進行相應的創新,分析世界經濟市場中對服務市場的需求情況,并且將服務市場進行細化,開拓服務市場,同時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引入更多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才,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整體素質。我國的服務貿易產業要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實現服務貿易的轉型,就需要加強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的發展。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力度,為我國的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變得越來越頻繁。在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貿易形勢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亞太地區新的經濟以及形勢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好處。在此基礎上加強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助于我國經濟的騰飛,更有助于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獲得更高的地位。加強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需要從多方面著手,比如培養優秀的人才、加強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等。
參考文獻:
[1]汪拓.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前景[J].中國集體經濟,2013(01).
[2]王春玉,姚金琢.亞太經濟新格局及其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財貿研究,1995(02).
[3]郭志嬌.淺析綠色壁壘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J].遼寧財專學報,2004(01).
篇7
關鍵詞:對外經濟貿易;意義;現狀;對稱
對外經濟貿易指的是通過對外經貿,從而參與到國際貿易的范圍中區,獲取國內所需要的設備、資源、技術等,這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的意義不可忽視。目前,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正處速上升的階段,但是卻不可避免會遇到諸多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國能夠把握對外經濟貿易現狀,積極應對挑戰,確保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一、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強化具備的現實意義
隨著對外經濟貿易開放政策實行以來,對外經濟貿易獲取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對于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并且還降低了單位GDP環境的損失,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于整個國民經濟而言,對外經濟貿易的作用不可忽視,具體表現在:第一,自由貿易發展政策的實行,能夠有效地發揮我國人力資源的優勢。我國是勞動力相對豐富的國家,可以生產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在自由對外經濟貿易政策實施之后,就可以借助國際市場來銷售生產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國內剩余產品的產生,同時,還有利于居民經濟收入的增加,最終,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第二,在對外經濟貿易開放政策實施之后,通過國際市場,就可以將國內稀缺的技術、設備以及原材料引進。如果缺少這一部分資源,國內的相關產業就難以得到發展或者是利用有限資源生產,很容易面臨資源枯竭的尷尬局面,最終對社會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因此,對外經濟貿易就可以大大緩解這一問題的出現。
二、對外經濟貿易現狀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幾十年的努力,GDP始終能夠保持年平均9%左右的增長率,其中,對外經濟貿易對于GDP的貢獻率是非常顯著的。在加入了WTO之后,我國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使得貿易總量以及對外經濟貿易順差都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就2009年的對外經濟貿易的順差來看,達到了1960億美元,進出口總值達到了22073億美元,2010年同比增長了30%。很明顯,對于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增長主要還是偏向于數量方面,對于產品附加值還有所缺乏。并且,粗放型的增長以及技術含量的缺失,也容易出現能源與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導致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受到影響,具體表現在:
(1)獲取的發展機遇。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之下,國內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時期下,對外服務加工貿易也呈現出逐漸提升國際市場份額的趨勢,在國際市場當中,研發水平等重要的服務環節都在逐漸提高,這樣就為服務貿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加入WTO之后,我國開始倡導自由化的對外經濟貿易,避免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確保雙邊和對邊貿易體系能夠更加的完善。因此,在對外服務經濟貿易領域當中,我國也獲取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并且,隨著商品的大量出口,經濟貿易發展空間也在進一步擴大。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國開展了“走出去”的跨國投資行為,這樣也有利于國際發展空間的拓展以及國際市場份額的占據,也有利于吸引外資的能力提升。這樣也提供了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條件。另外,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也得到了技術、金融等各個領域創新的支持,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優秀經驗,將體系逐漸完成,促進經濟貿易進一步發展。
(2)面臨的巨大挑戰。隨著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國內諸多領域都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這樣使得與其余國家之間的競爭也在不斷激化,如此,就很容易出現貿易方面的摩擦。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增長方式還呈現出粗放型的增長,這樣的模式與環境、能源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對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增長產生了影響。具體表現在:第一,對外貨物貿易水平達不到高彼岸準,缺少自主研究的商業品牌。第二,對外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偏低。對外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僅僅占據了對外貿易總出口額的10%左右,遠遠低于世界水平。并且,對外服務貿易持續出現了貿易逆差,這樣也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第三,由于創新能力與技術創新意識的欠缺,使得在技術上僅僅是單純的模仿與引進,無法有效地吸收與消化技術,使得我國僅僅成為數量生產大國,并非是擁有核心技術的大國,這樣,對于環境的高污染以及能源的高消耗,我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卻無法獲取世界市場的足夠利益,對于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產生了深深的影響。
三、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應對策略
(1)完善多邊經濟貿易關系。我國應該做好周邊區域市場開放的深入,從而構建出經濟共同體和自由貿易區,不斷地擴大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同時,不斷地研究去市場結構,增強在中東、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區的進出口市場份額,不斷地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同時,不斷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參與到多變的經濟貿易的談判環節中區,充分地發揮出自身建設性在談判當中的作用,做好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實際利益。
(2)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我國應該偏向于對生態環境質量有利的出口產品結構的建設當中去,確保進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完善處理,大力發展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進出口,將開發的重心放置在無污染的綠色產品的開發商,充分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允許的貿易手段,確保國內對外經濟貿易有序、持續、快速地發展下去。
(3)完善相應技術標準體系。我國應該建立對外經濟貿易相關的技術法規體系以及技術標準,并且逐漸地與國際標準相互接軌,最大限度地緩解國外貿易壁壘對國內產品出口所帶來的限制作用。只有將國內相應的技術標準進行不斷完善,才可以跟上國際標準發展的腳步,才能夠在技術標準的范圍內進行合理的生產,確保國外的技術壁壘不會對國內的生產帶來任何的影響。另外,不斷地完善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設,也有利于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4)注重從業人員培訓,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只有合理地調整從而人員結構,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加以提升,才能夠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目前,我國還欠缺人才來妥善的處理貿易摩擦。所以,各個對外企業都應該做好人員的培訓,確保在對外貿易當中可以將自身的協調與溝通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對于解決國際貿易糾紛的人才培養也不能忽視,只有培養出能勝任、反傾銷的人才,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利益,才可以為對外經貿企業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5)合理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政府部門需要做好企業出口產品結構的合理調整,增強出口競爭力,確保出口企業能夠獲取金融方面的支持。另外,我國還應該調整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戰略,能夠建立出仙姑適應的外貿商品結構,不斷地優化國內產業的經濟結構,再配合上國際投資的合理引入,這樣才能夠實現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廣爍,汪靜,田艷霞.淺談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現狀及對策[J].中
國商貿,2011(18):77-78.
[2] 李放.淺議順差對我國貿易的主要影響及其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
2008(16):56-57.
篇8
關鍵詞:經濟 對外貿易 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當前國際貿易發展趨勢
1.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他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2.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托,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游業所占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占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制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
3.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和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帶動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快速增加,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的策略
1.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增強環境貿易主動性
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亦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可持續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應積極加入貿易與環境問題的雙邊及多邊談判,利用WTO舞臺努力促成相關貿易與環境協議的達成;在環境檢測方面,力爭使部分資質佳的專業檢驗機構通過國際認證并獲取可直接頒發國際綠色通行證的權威授權,成為有關國際組織的正式成員。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有責任推進國際有效合作,防止任何嚴重退化或有害人類及生態環境的活動遷移轉讓至第三國,尤其嚴防發達國家通過貿易渠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密集型產業和產品,維護發展中國家合法權益。
2.對外貿易向質量提高方面轉變
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對外貿易由數量增加為主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在貿易方式轉變上做到:優化出口結構,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為重點,引導企業增強綜合競爭力;積極擴大進口,實行進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發揮進口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積極應對各種貿易摩擦
一是要運用多邊規則處理貿易爭端。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協調配合,爭取更多的支持。二是要抓好多邊貿易摩擦大要案應訴。進一步完善貿易摩擦預警監控篩,密切貿易摩擦最新動向,增強應對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三是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進一步完善產品預警機制,抓好產業安全數據庫擴容,深入開展產業競爭力調查與評估。
4.提高境內外加工貿易的水平
以拉動出口增長,實施加工貿易升級戰略,增強結構優化帶動作用,延長加工貿易的加工鏈,使加工貿易與當地經濟的產業關聯程度趨向緊密。為了發揮比較優勢,傳統產業加工貿易應向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則重點在于優化升級。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可以帶動國內技術、設備、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門,是擴大出口的新增長點。從發展條件來看,我國有一些產業和一批產品及許多企業具備了向外開拓業務的條件。很多產品包括機電產品和輕紡產品因物美價廉而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備受歡迎,一些產品如我國的傳統食品及工藝品也在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市場。
三、小結
總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研究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它帶來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在面臨更多出口貿易和投資合作機會的同時,必須承受國內市場開放的壓力。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本國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對外貿易應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導向,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陳大波.金融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2]忠英.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展望[J].大陸橋視野,2010.12
[3]慕海平.中國對外貿易的新舉措[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4.10
篇9
關鍵詞:外貿依存;提高;風險
一、外貿依存的概念及我國外貿依存的特點
對外貿易依存度也被稱為“對外貿易依存率”或“對外貿易系數”,一般用對外貿易額即進出口總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來表示,即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對外貿易依存度可以粗略地反映本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較,我國的外貿依存有著自身很明顯的特征:一是變化走向不同,世界其它經濟體包括歐美和日本等外貿依存一直很平穩,變化浮動較小,而我國的外貿依存卻呈直線上升狀態,而且浮動較大。雖然現在全球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衡量外貿依存的標準,但根據庫茲涅茨的分析,一個國家的外貿依存和其經濟總量有著負相關的關系,不論是歐美這些實力巨大的經濟體還是一些小國都很好地佐證了這一理論,而我國卻是一個反例,雖然經濟規模早已躍居世界前三,而外貿依存依然高居不下,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有著很大調整的空間。
二、外貿依存度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貿易摩擦已向宏觀化和制度化發展。我國外貿摩擦有著微觀化、隨機化的特點,可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我國加入WTO后,外貿摩擦方式向宏觀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外貿摩擦的案例不斷增多,并且涉及領域也在不斷拓寬,除了常規貿易領域外,還有服務、環境行業等等。我國從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到2011年這十年間,國外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貿易摩擦事件有700多起,大約每年有600多億美元的商品牽涉其中,對我國的出口貿易有著巨大影響。傳統上,對外貿易摩擦不外乎關稅和配額許可證問題,可是近幾年主要有反傾銷、補貼和技術壁壘等問題,造成新的貿易壁壘,也使我國的外貿環境變得異常嚴峻。
2.進口產品的高依存度將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當前,我國進口產品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科技技術產品和精密加工部件等領域,并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這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是極為不利的,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這就意味著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里還要依賴進口來解決這些產品的供給,而這些高科技產品及精密加工部件的進口尚存很大變數,比如這些貨物的主要輸出國發生巨大政治波動或戰爭,會給我國的進口貿易造成短期的空白階段,可是這些貨物又不能短期內自給,就會給我國對外貿易造成難以估量的沖擊。
3.高外貿依存度阻礙國內產業發展。我國對外貿易輸出主要集中在一些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產業上,但這種模式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因為它的附加值比較低,不能和高科技產品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利潤空間比較來看也差出許多,而且外貿依存的不斷攀升反映出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有很大的不足,第三產業發展遠遠滯后于其它發達國家,未來要走的路還很艱巨。
4.出口市場的集中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我國每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雖然很大,但產品結構卻很單一,出口對象也很固定,比如近幾年美歐、日本是我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國,它們國內的需求和反饋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出口貿易的穩定性和增長趨勢。特別是美國,不斷調整進口政策,甚至對我國個別企業進行了強硬的經濟制裁,這些都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造成巨大的負面作用。
三、調控外貿依存度的措施
1.促進產業更新換代。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額不斷攀升,但其中卻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制定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的外貿政策,讓我國從一個傳統上的貿易大國走向夢寐以求的貿易強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要不斷盲目地追求對外貿易總額的增加,要注重貿易的質量,結合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我國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判政策來規范對外貿易的健康增長,轉變增長模式,追求效益增長和資源合理利用,以及環境污染的最小化,不斷提升我國外貿對經濟的運行優化和控制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2.重視國內市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持續不斷的原動力,不論是全球經濟還是區域經濟都是如此,而對我國來說不外乎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兩個方向,國際市場現在也日趨飽和,而且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國際市場很不景氣,必須把目光轉回國內,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城鄉差距,合理引導居民消費,最大程度地拉動國內市場的需要。
3.加快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我國的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極大,不可否認加工貿易在改革開放之初確實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部分地解決了就業問題,可是隨著世界范圍高科技領域的突飛猛進,加之我國企業自身研發能力不足,就造成了我國只能把目光聚集在那些經過簡單的再加工包含極低附加值的產品,長此以往,不但我國的對外貿易得不到質的飛躍,還會造成人力資源和能源的極大浪費,盲目跟風的現象在出口業方面也是愈演愈烈,造成產品種類過于集中,營銷渠道變窄,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
4.徹底取消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一方面,本著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對本國企業將逐漸取消貸款和稅收方面的優惠,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多年出口的大格局,即提高高科技產品輸出量,減少簡單粗加工產品的出口總量,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保證資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減少資源的不必要浪費,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履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承諾,本著一視同仁的原則,取消國外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嚴格約束和規范國外企業的經營,防止出現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外企業擾亂我國經濟秩序的現象,或者造成盲目依賴國外企業的尷尬局面。目前,我國有許多企業存在產品積壓,高投入、低產出,環境污染重的問題,我國新近幾年引入的國外投資中,用于高科技研發的比例不足四成,超過六成是以低成本的再加工貿易為主導的產業,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也幾乎到了飽和的境地,不符合我國企業長遠發展的規劃,甚至還干擾到了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而影響到了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優化升級。
5.建立和完善重要資源保障制度。必須嚴格控制國內高耗能、低產出的企業數量,提高環保意識,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精密制造加工業,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杜絕資源浪費現象,并建立能源儲備,維護我國的戰略和國防安全,并努力尋求國外穩定的能源供應合作伙伴,全方位、多角度地建立和健全能源保障政策和措施。
6.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業。我國對外貿易中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比較滯后,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雖然我國服務貿易起步晚,經驗少,但是我國的服務貿易有著廣闊的市場基礎,必須大力推行和發展,不論歐美還是日本,它們經濟的迅速崛起都離不開服務貿易的大力發展,只有不斷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才能盡快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但必須制定好相應的法律法規,良好的約束才能促進銀行、保險等服務行業的蓬勃發展,從而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王檢貴.中國貿易依存度過高了嗎[J].財貿經濟,2004(7).
篇10
[關鍵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外貿市場;影響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01.079
1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概述
在2012年,我國首次成立了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五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正式開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中國政府給予了相當大的扶持,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也首次被提及,開始了中國外貿市場發展的新篇章。所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是指不同國家的交易主體,以互聯網為媒介,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不經過出國就可以在互聯網上購買商品,完成支付結算的一種貨物交易方式。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正在經歷一個徹底的轉型,從“黃頁式”的信息平臺轉向交易平臺。交易平臺包括海外推廣、交易支持、在線物流、在線支付、售后服務、信用體系和糾紛處理等整合服務。
經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口商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接觸需要進口貨物的消費者和零售商,這大大地減少了中間環節的資金消耗,從而使出口商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利益。可以說,正是基于我國傳統外貿發展受到局限的現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一方面,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外貿企業也在這樣的局勢下加大了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重視,很多外貿企業迅速的加入到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商業競爭中來。艾瑞公司預測,在全球電商快速發展和中國電商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將持續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到2016年將會達到19%,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將達6.5萬億元。由此可見,分析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對外貿市場的影響相當必要。
2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對外貿市場產生影響分析
2.1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加快了外貿市場中貨物交易和流動時間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有效地將原來對外貿易中出現的貨物交易和流動時間問題進行改善。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模式下,國內外市場關于貨物的交易打破了傳統的貨物流通方式,不再通過一層層的中間環節來流通,通過互聯網的支持,可以大大縮減流通環節,從而降低成本,提高出口企業的利潤率。比如國內出口公司只需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貨品通過互聯網進行登記,就會有國外企業或消費者從網上直接購買和支付。這樣一來,有效壓縮了交易的環節。一方面提高了出口者的利潤分成,另一方面減少了貨物的流通時間,最終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建設起了流通國內外貿易的橋梁,增強了外貿市場的發展,有效地增加了我國的經濟競爭力。
2.2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加強了市場信息流動速度
現有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憑借其強有力的全球性特點,彌補了傳統的交易模式下市場信息得不到快速傳播的特點,避免了錯誤信息的篩選,降低了尋找貿易伙伴的成本。在現有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應用下,進出口公司可以得到關于消費者更加確切的需求信息以及外部市場對于產品的需求,這樣一來,極大地減少了因搜集信息造成的時間浪費問題。與此同時,對外貿易企業可以有效解決平日里那些因為在貨物市場流通貿易中環節太多造成的消費者流失問題,另外可以加大對外貿易的傳播范圍,將邊緣市場以及零散市場利用起來,增加對外貿易市場力度。因此,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有效地解決了在對外貿易中市場信息不能及時傳達的問題,加速了市場信息流動速度。
2.3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促進了外貿市場轉型和升級
當前,所有制造業行業正在加速洗牌和變革,外貿摩擦越來越頻繁,加速了外貿黃金時代的結束。從“廣交會”可以看出一些跡象,訂單和成交量并不盡如人意。跨境外貿電子商務開啟了新型的外貿時代,加快了中國產品出口升級和轉型,可以幫助中國優質產品殺出一條血路。可以說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對外貿易單一和粗放的市場流通模式,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的轉型,這種外貿市場轉型對我國整體經濟的轉型影響極大。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方式下,進出口商直接通過電子商務平系市場上的合作伙伴,企業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對于市場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反饋進行及時的了解,這樣可以改變單純的被動局面,幫助外貿企業及時根據市場需求來對企業內部生產方向進行調整。另外,進出口公司直接投入到市場流通運行過程中,可以加強其自主品牌的構建,促進企業的轉型與升級。
3 完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推動外貿市場發展的對策
3.1 加快對外貿企業的信息建設
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成功的范例中我們不難發現,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取得巨大效益與信息建設的推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只有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積極的參與,才能繼續深化外貿企業的發展。我國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為主,但是其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為此,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步伐需要加速推進。加強電子信息的搜集以及整理,強化對已有信息的推廣宣傳,對加快對外貿市場的信息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3.2 加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由于規模小、實力不強、發展空間小,難以吸引相對緊缺的技術高、能力強的高級電子商務人才。電子商務人才短缺,嚴重阻礙我國中小外貿電商的發展。同時,由于地域廣闊、各國法律適用問題等,使交易安全風險較國內更高,跨境在線貿易處理起來更為復雜。政府應根據具體的市場需求合理引導國際貿易專業與電子商務專業融合與創新,探索跨專業學科建設以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對高校和培訓機構的投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人才。
3.3 加快法律法規的制度完善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產業,目前已有的世界國際貿易法中很多規定很難與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相符合,這就給我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帶來了很多的阻礙。為此,在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同時,一方面政府依據我國國情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顯得尤為必要,另一方面要對已有的法律法規進行適度的修訂。只有在政府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本權益都有很好保障的基礎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才能對外貿企業產生更大的效益。
4 結 論
近年來,市場經濟全球化的促進使得我國對外貿易市場中面對的矛盾日益增多,這些矛盾極有可能成為我國外貿市場做大做強的阻礙。面對目前的對外貿易市場困境,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對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重視,國家加大對于對外貿易中電子商務設施的投入,優化電子商務環境和法律體系,加強監管,為外貿企業積極參與到跨境電子商務中打造良好的市場平臺,另一方面更要通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對外貿市場的影響分析來尋找出能夠促進我國外貿市場發展的新道路,并且積極地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現的弊端進行改革,讓外貿企業能夠呈現出新的面貌,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大繁榮。
參考文獻:
[1]錢玉娟.跨境電商的黃金時代[J].中國經濟信息,2013(19).
- 上一篇: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電子競技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