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技巧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4: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教育與親子溝通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親職教育( parent education) 是指為父母提供有關教養子女、為人父母等方面的知識及技能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家長做有效能的父母,能夠成功扮演父母的角色,擔當父母的職責,促使子女健康成長發展。卡特( Carter) 曾指出親職教育可增加父母的自我尊重,并更有能力地扮演父母的角色。皮特森( Petersson) 也認為親職教育可幫助父母學習有效能的教養知能,增進親子關系。目前,許多研究都將 孩子處于學齡前的家庭視為實施 親職教育最重要的時期,因為此階段是個體人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若能給予孩子適當的教導,將能奠定孩子良好的人格基礎。此外,學齡前期也是兒童社會性、行為、語言等發展的最佳時期,對家長而言,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好時候。大量研究已經指出,親職教育是最能有效預防、介入、減少學前兒童家長教養不當與兒童問題行為的策略。如里德( Reid) 與哈蒙德( Hammond) 的研究發現,對于被診斷有問題行為的孩子,當他們的父母參加親職課程后,孩子的攻擊行為顯著減少,且效果可持續至少三年;對于一般的孩子,當他們的父母親參加親職課程后,孩子的反對行為、防衛行為會明顯減少。親職教育不但能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還能使家長的教養行為發生變化。如鮑爾( Bauer) 與斯特拉頓( Stratton) 的研究發現在進行親職教育后,父母親會減少過度反應或縱容孩子的行為,自我效能感提高,且持續效果可達一年。
可見,親職教育可以協助父母親形成良好的教養行為,提高父母的效能感,促進親子關系,也能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然而,由于現代社會以核心家庭為主,多數家長缺乏教養經驗,對親職角色與教養能力都深感困擾,他們學習親職知識與技能的方式大多以 聽親友的經驗為主,輔之以一般常識性的專家講座和教學參觀。這些活動忽略了親職教育的延續性與深入性,難以協助家長建立適當的教養方式,由此可能衍生出種種負面問題,需要我們關切與重視。國外關于親職教育的研究為了確定家長從親職教育計劃中到底想獲得什么,研究者通常會對家長實施需求評估。從以往相關研究結果可知,我國學前兒童家長的親職教育需求是非常高的。如東北師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76.4%的家長認為自己需要接受專門的家庭教育知識培訓,但是目前國內關于學前兒童家長親職教育的研究多是理論探討,研究熱點集中于描述親職教育的現狀、反思親職教育的實施方式、推進親職教育的策略,等等,且大多以專家意見為取向,鮮少站在家長角度,關注其對親職教育的需求。其次,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內已有研究多以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等質性研究方法為主,缺少大樣本的量化研究。再次,從研究對象來看,大部分已有研究主要針對中小學生及青少年的家長,而對于處在親職教育最佳實施階段的學齡前兒童家長卻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
為彌補以往研究的這些不足,本研究擬以杭州市學前兒童家長為研究對象,進行大樣本的實際調查,希望能夠通過對家長參與親職活動現狀及其對親職教育活動內容的需求的考察,為我國今后針對學前兒童家長的親職教育的設計與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拱墅區、江干區、上城區及下城區五個主城區14 所公立甲級幼兒園的家長作為調查對象,每所幼兒園發放問卷90 份( 大、中、小班各30 份) ,共發放問卷126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1 份,有效回收率達95.3%。其中父親所填問卷376 份,母親825 份,年齡在30歲以下者居多( 59.20%) ,被調查者受教育程度較高( 本科及以上占70.19%) ,家庭平均月收入較高( 5000 元以上占68.28%) ,且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71.36%的家庭可獲得家人協助。
( 二) 研究工具本研究在參考曾春霞和楊政動編制的親職教育現狀及需求問卷的基礎上自編問卷,將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的現狀與需求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家長背景變量、參與親職教育活動的現狀與滿意程度、親職教育活動的內容需求。家長背景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收入、家人協助程度,該部分不計入題數。初始問卷有31 道題,經過項目分析,計算題項與總分的相關,刪掉相關未達顯著( 相關系數小于0.4) 的題項,最后包含26 道題。其中參與親職教育活動的現狀與滿意程度部分( 第111 題) 主要由參與情形、滿意程度兩方面構成;親職教育活動的內容需求部分( 第1226 題) 參考瓦納特( Warnat) 的研究,將其分為兒童教養的知能需求、溝通與調適需求、家庭管理需求三方面。( 三) 信效度分析信度方面,本研究問卷( 共26 題) 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17,分半信度系數為0.774;內容效度方面,本研究所編制的維度和題項均來源于理論文獻、已有的問卷調查以及學前兒童家長的訪談,并通過了學前教育領域專家、一線教師和多名課題成員的修訂與審查,由此保證了問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方面,本研究采用各維度間的相關系數矩陣來檢驗問卷中 親職教育內容需求部分的結構效度。從表2 可知,各個因素之間的相關均在0.375-0.783 之間,與總分之間的相關均在0.637-0.783 之間,說明這部分問卷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 一) 家長參與親職活動的現狀
1.家長親職活動參與情況與滿意程度分析。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可知,目前幼兒園內常舉辦的親職活動有 家長會 游園會 親子活動等。根據與家長的訪談亦知,家長也常常參與園外早教機構的親職活動,如 專家講座 家長經驗交流會等。因此,本研究將親職活動分為如表3 所示的8 種常見類型。依照不同參與情形,將選項分為 經常參加 偶爾參加 很少參加 從未參加 未曾舉辦五個等級,對應賦值為5 分、4 分、3 分、2分、1 分,中等平均分為3 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長參與度越高。由表3 可知,整體而言,各項活動合并 經常參加與 偶爾參加等達37%,顯示整體的參與度不高。其中 親子活動( M=3.83) 與 游園會( M=3.82) 為家長參與度最高的親職類活動,而 父母成長團體( M=1.71) 與 家長經驗交流會( M=1.57) 的參與度則較低,并且選擇 未曾舉辦的比例分別達到了31.39%與52.71%。進一步分析可知,排在前4 位的活動類型均屬于親子實地參與的親職教育活動,而參與度較低的活動型態則是以家長為主的偏靜態類活動。此外,表3 亦反映了家長參與親職活動的情況與園方是否舉辦該類活動有密切關系,如 親師溝通 專家講座 父母成長團體與 家長經驗交流會這些家長參與度相對較低的活動,幼兒園未曾舉辦的比例均高于總體平均值。這也反映出親職教育的舉辦主體仍為幼兒園,家長在園外可獲得的資源與支持則較少。
四、討論
( 一) 學前兒童家長參與親職活動以幼兒園為主要載體,形式比較單一本研究顯示,各類親職活動因其屬性與舉辦單位不同,家長表現出的參與度也不同。例如 親子活動是幼兒園實施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和組織形式,每個學期幼兒園會開展2~3 次,有的甚至會開展4 次以上。 家長會 游園會 家長參觀日為幼兒園固有的常規性活動,教師鼓勵,幼兒亦希望家長陪同,因此此類活動的參與情況較為樂觀。而 親師面談作為較私人化的溝通方式,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配合,存在雙方顧慮多、由祖輩代為傳達等問題,參與度相對較低。 專家講座 家長經驗交流會與 父母成長團體是幼兒園 未曾舉辦的活動的前三位,同時家長在園外獲得這方面的支持也相對較少,因此參與率明顯偏低。總體來看,家長選擇 偶爾參加 很少參加 從未參加的比例明顯高于 經常參加,究其原因在于當前的親職活動多以園方及教師為主體,對家長的個別化需求關注甚少,使得家長常常處于被動地位,無法有效表達自身需求。此外,園方在舉辦親職活動時,存在活動內容單一、追求形式熱鬧等問題,忽略了活動的深入性與有效性,一些大型的親職活動看似辦得紅紅火火,但無法解決家長現實存在的親職問題。
( 二) 家長參與親職活動整體滿意度偏低,并與其參與頻率顯著相關本研究顯示學前兒童家長對親職活動的滿意度為36%, 其中 非常滿意 為12%, 滿意為24%,家長的選擇大多介于 一般與 不滿意之間。可見,家長對目前幼兒園舉辦的親職活動不太滿意。進一步分析可知,家長對經常參與的親職活動滿意度最高,對沒有參加過或不甚了解的親職活動滿意度較低,這說明家長參與情況與滿意程度呈顯著正相關,與已有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 三) 家長親職教育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其自身需求得到關注從總體上來看,學前兒童家長親職教育需求程度較高,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從需求內容來看,家長在 教養兒童知能需求上的得分最高, 溝通與調適需求次之, 家庭管理需求最低,這與以往的研究結論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瓦納特( Warnat) 曾提出幼兒家長參與親職教育的需求強度可依次排列為:幼兒方面,包含了兒童發展、營養、健康照顧等內容;父母本身及親子溝通方面;解決家庭問題。這與本研究結論一致,但與林晏瑢的研究不同,后者指出家長對教養方法、管教態度等內容有明顯需求,但對于家庭經營、婚姻關系等的需求明顯偏低,本研究則顯示家長在 溝通與調適需求上的平均得分明顯高于中等平均分,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的關注重點也在發生變化,從以兒童為主中逐步解放出來,開始關注自身的調適與溝通需求。
( 四) 家長親職教育需求在部分維度上表現突出,行為、溝通和危機處理最為關鍵在家長 教養知能需求維度上,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項目得分最高,說明家長十分渴望尋求這方面的專業幫助。當前社會,由于工作壓力,父母大多將孩子托給祖輩照顧,隔代教養的最大問題在于容易對孩子表現出溺愛與遷就,關注重點在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對行為習慣和情緒控制的關注甚少,這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諸多不良行為問題,帶給父母巨大的親職壓力和強烈的親職需求,是今后親職教育應重點關注的主題。在家長 溝通與調適需求維度上, 親子互動溝通方式與 獲得家人幫助支持的溝通技巧兩項排在最前,說明家長急需與幼兒建立平等、有效的溝通方式,以此提升親子關系質量。此結果與徐貴蓮的研究相似,后者指出學前兒童家長在 親子調適與溝通方面的需求較為迫切。此外,父母的親職壓力不僅來源于幼兒,也來源于家人,由于一個家庭中常常存在不同的教養方式,如何獲得家人支持也是家長關注的重點。在家長 家庭管理需求維度上, 家庭危機處理需求最高,這一結果與陳貞妃的研究類似,后者也提到 維持良好的家庭關系和 家庭調適是父母與祖父母的親職需求。可見,親職教育的外延正在不斷擴大,家庭管理作為較為私人的領域,僅靠幼兒園或園外機構推進是不夠的,更需社區資源的支持。袁婷婷的研究指出目前各國的親職教育或家庭教育都趨向于更重視社區教育,因此幼兒園應盡量結合社區資源,形成伙伴關系,共同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為家庭關系質量的提升打造一個更優質的大環境。
五、推進親職教育的建議
( 一) 動靜結合,打破時空限制,提升家長參與度臺灣學者郭靜晃將親職教育的實施方式分為靜態和動態兩類,靜態方式包括文字通訊、講座、手冊、布告欄等;動態方式包括家庭訪問、參與教學、親子活動等。這兩種活動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動態式活動形式豐富,但缺少專業性和教育性;靜態式活動專業性較強,但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因此,幼兒園在規劃親職活動時,應充分結合兩種活動方式的優勢,為靜態活動注入活力,同時以專業性引領動態活動,吸引更多家長參與。此外,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親職教育活動的形態更具多元化,幼兒園在舉辦親職活動時可打破時間、地點的限制,使用快捷方便的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或E-mail 等,擴大活動的受眾面,同時保證咨詢渠道更為暢通。
( 二) 重視親職活動的實用性與即時性,提升家長滿意度本研究顯示,家長參與親職活動的情況與其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可見,家長確實可以從這類親職教育活動中獲得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提升自身親職能力,但活動質量也直接影響著家長對親職活動的滿意度。 林家興曾指出 有效的親職教育包含兩大要素實用性與即時性,其中實用性指讓父母能夠學以致用,即時性指幫助父母解決當下所面臨的一些教養問題。因此,幼兒園在實施親職教育時,應盡可能做到:在教養兒童方面,為家長提供有關兒童發展規律、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等專業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問題方面,與家長一起探討當前面臨的特殊難題,并助其謀得解決之道;在溝通技巧方面,幫助父母了解親子互動溝通的方式,同時增進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家庭管理方面,促使父母建立正確的婚姻觀念,了解和諧的家庭關系對于子女成長的重要意義。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