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民健身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2-16 16:3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全民健身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廣場舞 全民健身
1 前言
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后,全國人民又一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熱潮,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深感責任在肩,因此,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健身體會以及廣場舞的發展現狀,就如何在全民健身中發揮廣場舞的積極作用,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2 我國開展全民健身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群眾對自己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運動健身項目很多,但有的需要一定的場地器材,而且收費很高,有的健身項目需要一定的體育技能,有的運動項目對個人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有的缺乏娛樂性和趣味性,所以人們很難找到一項適合自己作為鍛煉身體的健身項目。廣場舞蹈作為社區休閑的具有群眾性、娛樂性、健身性、流行性,很適合中國社會強烈的集體性一特點。 解決了以上難題。它不受場地、器材、人數的限制,在廣場、公園、操場、小路等有一塊空地和一個音響就行。由于這些體育舞蹈組合,音樂用的都是比較明快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且4拍節奏。動作簡單,舞步明快,簡單易學,跟隨領隊教練模仿就會。目前,正在全國乃至世界許多大小城市、城中村風靡,深受不同年齡段的男女老少喜歡。它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伴奏下,將傳統舞蹈,給人們帶來的美感與體育運動帶來的健身功效,結合在一起。廣場舞蹈融合了鍛煉和娛樂的雙重功能,既能體現出舞蹈的審美情趣,又體現出健身運動的健美、健身功能。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3 自古以來,我國尚舞蔚然成風
據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是舞蹈。當人類沒有語言時,舞蹈就被人類用于巫術、宗教、祭禮、圖騰信仰等形式表達來交流情感。而廣場舞它又是舞蹈之母,是舞蹈藝術中最大的子系統之一。在舞蹈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源于生活,廣場舞蹈與民間舞蹈是分不開,他們不斷吸取精華,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既可健身和自娛自樂;又可作為節慶活動表演;又可作為競賽表演項目。因此,祖輩相傳、興久不衰。長期以來,我們經常會看到廣場空地、公園一帶會有眾多的男女老少,從中老年退休大媽、到中青年的婦女,再到男性、青少年參與者都會去跳廣場舞,大部分跳的還是民間舞蹈。據我了解,鄭州每個社區里的街心廣場,公共公園等都有廣場舞團。如:我們鄭州普羅旺市社區幾個舞蹈團,有民族舞、有扇子舞、有太極球、有交誼舞、太極等。其中一個舞蹈隊,隊長是一個退休職工,年齡六十多歲,她是一位舞蹈愛好者。剛開始是和幾個要好的朋友或鄰居一起鍛煉,主要是喜歡跳民間民族舞,她們每天晚上,準時在普羅旺市街心花園練舞,到如今,由原來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六、七十的規模。大家熱愛舞蹈,她從網上學習,各個社區進行交流學習,然后再教大家學習。 從蒙古族舞到藏族舞,從綢帶、藤圈舞、扇子舞、球操舞等等,展示了民間舞蹈的多種類。這說明民間舞蹈,來自民間,并且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
4 廣場舞健身的作用
4.1 提高身體素質,強身健體
廣場舞能產生強身健體的作用,具有體育鍛煉的價值。它練習時身體各個部位的練習包括臂屈伸、繞環、上舉,腿部運動包括抬腿、踢腿、腰腹以及髖關節扭動等各種動作,動作簡單、動作美觀大方、動作易學,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在練習時,身體各個部位幾乎都參與活動,它是一個中等運動量的有氧運動,對心肺功能提高與鍛煉特別好,尤其是對人們的柔韌性、協調性、力量性、耐力等身體素質有較大提高。在熟悉的音樂歌曲伴奏下,消除大腦工作的疲勞和緊張,輕松愉快的鍛煉,大大提高了參與人的興趣,增進健康,延緩衰老,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廣場舞內容豐富多彩,適應廣泛
廣場舞作為一個獨特的具群眾性、流行性、審美性、健身性與娛樂性
領域的社區休閑運動,很適合中國國情。廣場舞練習形式多樣,人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舞蹈種類,有無器械的有氧操,如原地有氧操、行進有氧操。有用器械的有氧操。如:綢帶、扇子、藤圈舞、球舞、繩舞等。人人可以參與,且無具備特定的場合,2~3人也可,40~80人也行,百十號人也未嘗不可。任何一個音樂舞蹈時段,隨時都可以到場和離場,是一個真正意義上隨來隨練,自由進入的全民健身運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民健身中,體育場地器材總體數量不夠、規劃不全面、健身場所設施少、管理和服務水平跟不上、沒有專業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局面。
4.3 廣場舞起到保健、心理安撫、減緩壓力作用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如此之快,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業余時間在家上網比較多。宅男宅女日益增多,久坐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飲食,肥胖癥、富貴病等,尤其現在獨生子女多,相互交往比較少,有的存在一些心理疾病,加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增多,以及醫療保健的高成本,使廣場舞的功能價值不斷增強,鼓勵和提倡人們走出家門,投入到健身的行列來。廣場舞成為一項減緩自身壓力、娛樂身心的運動和健康長壽,參加者在優美動聽和流行音樂中,展示美妙的舞姿。消除一天工作中的身心疲勞,感受輕松的氛圍,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廣場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改善了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休閑機會,而且增強社區活力。
4.4 廣場舞蹈特性決定了它的自娛性
由于廣場舞藝術的特性,在娛樂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使廣場舞成為娛樂與健身為一體的鎮城與城市舞蹈。現在在全國各地,無論是城市和城中村,甚至鄉村,你不論早上、晚上出門,尤其是暑假,在不遠處都能聽到和看到跳廣場舞的隊伍浩浩蕩蕩,上至70多歲的奶奶,下至4-5歲孩子,有的跟著比劃,不論動作到位不到位,節奏快與慢,你只要帶著飽滿的情緒來就行。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娛自樂當中。有的還拿手機錄像,有時間回家學習,民眾學習參與廣場舞的興趣空前的高漲。 他們不求得到,完全是為了自娛與健身。并利用廣場舞來抒緩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內在情感得以釋放,產生愉悅感。同時觀看者也得到精神享受。也使舞者得到自我表現和展示的機會,產生自我認同和價值感。這也是廣場舞自產生和發展以來經久不衰的理由。
5 對廣場舞現狀提出的建議
廣場舞從鄉村到城市,已經成為城市文化建設,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它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但它也存在一些弊端。現在各大城市社區的領隊,體育舞蹈技能不專業,只有興趣愛好,為大家服務的決心那是不行的,也是不夠的。有的領隊教的動作不到位,對每一節操的理解和詮釋不一樣,大部分人比葫蘆畫瓢。達不到一定運動量,起不到鍛煉健身的效果。 希望社區可以提供一些資金幫助,讓各個領隊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他們教學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教師自身的魅力來對廣場舞進行推廣,廣場中會有大量的追隨者更多的參與進來。希望更多的體育院系培養一批體育社會指導員,進入社區免費為大家提供幫助,更系統地循序漸進的鍛煉,達到觀賞性、娛樂性和健身性集一體。倡議更多的健身俱樂部,免費提高一些專業的健身教練,免費為大家服務,為社會和諧出把力。像我們身邊有一個維體俱樂部,暑期來臨,孩子和家人晚上出門散步的比較多,維體俱樂部每天晚上7點,自己搭臺,為大家免費提供廣場舞學習,教練的優美動作,音樂選取流行甜美,教一些簡單易學舞蹈,不論男女老少,都會停下腳步,跟隨教練跳起廣場舞,或駐足觀賞,贏得大家的贊譽。
6 結語
廣場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改善了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休閑機會,而且增強社區活力。從鄉鎮、鄉村到城市的邊邊角角,廣場舞活躍在祖國大地上,已經成為各大、中、小城市生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上百度網搜索“廣場舞”三個關鍵詞,尤其是百度網搜索“王廣成廣場舞”有2190個高清視頻供人們免費學習。如:王廣成廣場舞教學版;王廣成專輯;王廣成廣場舞火了火了火等。有的廣場舞的教練還定期,每一月互通交流,看一看其他社區流行廣場舞的,回來自己在教,舞蹈種類和花樣,也變得越來越多。廣場舞的開展,讓更多的人老有所事,年輕人閑暇有去。因此,它對推動發展社會文化,維護安定社會,創造歡樂祥和,健體強身,促進個體完善和培養高尚情操以及審美能力起著特殊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邢莉莉.淺談民間舞蹈對廣場舞蹈發展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1,(23),106.
[2]曹寧.淺談廣場舞蹈帶來的群眾文化熱潮[J].大眾文藝,2012,(12),209.
篇2
關鍵詞:全民健身活動;設施;投資;研究。
1 概述。
體育健身設施是全民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是能否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基本保障,體育健身設施的投資資金則能影響到健身設施的數量、質量,從而直接影響到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從現有參考文獻資料來看,尚未見有對全民健身設施資金投入進行系統研究和我國全民健身設施投資資金的相關報道,我們擬對全國全民健身設資金投入進行多年的整體的動態研究,以期發現其變化的規律,為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設施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2 研究對象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參考文獻資料查閱的方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并通過自己的一些訪談,相互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數據來源于《體育事業統計年鑒》。
3 研究分析討論。
3.1 不同地區資金投資比較分析。
我們按照全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分類,將全國分為東、中、西三個地區進行研究;根據全國東、中部、西部地區投資資金總量表我們覺得出現中西部地區增長率大于懂不地區的情況可能是東部地區投資資金的總量基數較大(2002 年投資量) 因而中西部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東部資金投入明顯要超過中部西部(除2007 年外)而且這種差異有日趨擴大之勢。只有全面、均衡和協調發展的全民健身活動,才能真正實現群眾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才能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體質與健康水平。所以,弄清全民健身活動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促進全民健身活動協調發展的對策,這對于全面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總體目標有著積極意義。
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縮小東部和中部西部的差距,對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投資加大,但是西部經濟實力薄弱是全民健身活動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經濟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全民健身活動發展的基礎。健身活動的發展的好與壞,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取決于經濟發展帶來的個人經濟狀況以及由此引發的人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經濟對全民健身活動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體育事業經費投入、以及人們的體育消費水平等方面。加強宣傳,為全民健身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西部地區經濟建設,提高經濟實力,為促進全民健身協調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2 不同級別投資資金的比較。
根據東部國省地縣投入資金增長比例表(以2002 年為標準數)反映出我國東部地區各個投資的投資金額,可以看出省投入的增長比例比較大,尤其是2006- 2007 年的增長幅度較大,中部地區2002- 2003 年國家投資呈現猛增趨勢,縣級投入也在這段時間內出現異常的增加,其原因不是很明確。往后的2004- 2007 年國家投資比較均衡。根據西部地區國省地縣投入的增長比例表反映出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速度等關系,總量比中部,東部低,但是轉化成標準數來看發展還是比較平緩的2006- 2007 年呈現了大幅上漲的趨勢,無論是國家投入,還是省投入等,都有大幅度增加。根據東、中、西部國家投入資金增長比例表我們可以看出,中部地區在2002- 2003 年國家投入比較大,其余年份還沒呈現大投入的情況,東部地區由于地方經濟比較發達,所以國家相應的投入較少,沒有大的起伏。2006 年以前國家對西部的投資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2007 年突然猛增可能與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有關。根據東、中、西部省投入資金增長比例表我們得出,中部地區省投入雖然速度緩慢,但還是呈逐漸上揚的趨勢、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在2006- 2007 年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揚,尤其西部最明顯,原因可能是由于國家投入力度加強而帶動省投入的增加。東部地區由于奧運場館和全運會場館的建設,所以省投入力度也相對加強。根據東中西部地級投入資金增長比例表我們可以看出2002- 06 年東中西部地級市投資變化幅度不是很大,而2006- 2007年西部地級投入加大,可能是由于國家投入和省投入的拉動,有了質的飛躍。2006- 2007 年中部東部較前幾年沒有質的變化。根據東中西部縣投入資金增長比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2002- 2003 年中部地區縣級投入大幅上揚,相反東部,西部卻成為下降趨勢。2004- 2005 年中部和東部都有所回落,回到與2002 年差不多的水平,而后兩年又呈現上漲趨勢;西部地區由于國家,省,地級投入的帶動,縣級投資也有上漲。
西部之所以在2006- 2007 年的投資金額的漲幅較大,其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還有西部地區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得到西部人民的廣泛擁護。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2002- 2005 年全國投資資金總額下降,2006、2007 年漲幅較大;4.1.2 2002- 2007 年中部地區投資資金總量呈劇烈波動增長狀態;4.1.3 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速度等關系,總量比中部,東部地區低,但轉化成標準數來看發展還是比較平緩的,2006- 2007 年呈現了大幅上漲的趨勢;4.1.4 東部地區投資資金的總量較大,所以投資資金的漲幅不會太大,中部和西部地區投資資金的總量基數較小,所以發展空間較大;4.1.5 東部地區投資發展的趨勢引領全國投資資金的發展趨勢。
4.2 全民健身活動設施投資的建議。
4.2.1 應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全民健身意識宣傳。早在20世紀80 年代美國就己經專門成立了“健身和體育總結委員會”,并在50 個州建立分支機構,旨在喚起民眾重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因為我們要加強包括圖畫類的各種宣傳,從而提升大家健身的意識,讓居民從根本上認識鍛煉的重要性。4.2.2 鄉鎮文體站,農民體育是全民健身發展的一大難點。能否解決好農民體育,是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的關鍵。
地方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體育。把現代體育比賽形式與古代遺風結合起來,積極地進行加工、改良,創新,摒棄其中的封建迷信色彩,賦予新的時代精神。以鄉鎮文體站為支點,以小康建設為載體,促進農村體育發展。4.2.3 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制定相關法規政策。最大限度的在保證健身消費者權利的基礎上,制定《教練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行業人員管理崗位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組織專門人員對商業健身俱樂部的發展進行宏觀指導和管理,對其經營過程進行監督。4.2.4 提供多樣化的健身服務項目。將休閑娛樂和健身鍛煉結合起來,多開發趣味性和少年兒童特色的體育健身項目,使更多的人參與健身鍛煉。不追求大而全的服務項目,發展“經營體育型”多功能大眾化體育市場。
針對我國全民健身運動底子薄、場地少、器材缺乏的現狀建議:一切可供體育鍛煉的公共場所,包括公園、名勝、江河湖海,以及學校、機關、企業的體育場地均應向群眾免費開放或低收費。
參考文獻。
[1]謝亞龍等。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12.
篇3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抓住舉全市之力承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奧帆賽和“十一運”的重大歷史機遇,圍繞建設具有城市特點的全民健身體系,不斷加大群眾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力度,傾力打造15分鐘健身圈,掀起了重在參與、崇尚體育、踴躍健身的熱潮,煥發了奧帆賽舉辦城市群眾體育的生機和活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全民健身工程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全民健身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近年來,在政府、體彩、上級體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投入支持下,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全長43公里的**黃金海岸健身長廊、1655米長的**體育街、**市全民健身中心、**市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健身大道、青少年戶外活動基地、1420條健身路徑、籃球場、門球場、乒乓球室等,各區、市還建設了山頭健身公園、社區健身廣場,為群眾健身需求提供保障。**體育街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社區體育健身示范工程”。
(二)全民健身網絡體系不斷健全。以市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為龍頭,各區、市均成立了相應的全民健身領導小組,所有街道(鎮)建立了文體站(點)。目前,全市體育健身輔導站(點)3456個,老年人體育活動站(點、室)10109個,社會體育指導員10943名。各區、市還成立了田徑、射擊、籃球、排球、足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象棋、圍棋、釣魚等體育協會。
(三)群眾健身活動豐富多彩。我市每年舉行的全民健身萬人健康跑、全民健身萬人登山、全民健身萬人健步行、全民健身萬人橫渡匯泉灣、沙灘體育健身節和社區健身節等,廣大市民踴躍參加。四方區糖球會期間組織系列體育比賽和民間體育項目大展示,黃島區金沙灘文化旅游節舉行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膠州市舉辦膠州秧歌大賽,萊西市舉辦青年自行車比賽。我市還成立了100個青少年帆船俱樂部,開展帆船體驗日、帆船夏令營等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區市、部門在貫徹實施《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引導群眾參與健身、為群眾提供體育健身公共服務方面不到位;挖掘開展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不夠;一些體育協會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設施不能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區沒有預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設施。社區健身場地普遍較小,健身器材數量、品種較少,缺乏管理和維護。一些健身設施損壞后不能及時維修和更換,影響使用。現有公共體育設施開放程度不高,制約了活動的開展。
(三)全民健身活動城鄉發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觀念和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民參與活動的人數較少;健身設施的匱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觀上限制了農民健身。
(四)部分經營性的健身場所經營不規范。一些經營性健身場所收費高、環境差、衛生條件不達標。
三、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全民健身的重視、宣傳和指導。全民健身運動對于提高群眾身體素質、調節身心健康、改善人際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全民健身是一項多元、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重視和支持。各級政府應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設與城鄉建設規劃相協調。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通過各種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識,指導開展適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動。新聞媒體應發揮各自優勢,宣傳推廣科學、文明、健康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
(二)多方籌措資金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體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對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動員和依靠社會力量,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構建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支持全民健身活動。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城市公共體育設施人均用地的標準要求,在新建、改擴建居民小區時,預留公共體育設施場地,配建公共體育設施,確保公共體育用地面積落到實處。加大農村健身設施的建設力度,將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列入政府新農村建設的內容,積極開展適合農民特點的體育健身活動,引導農民利用山、海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健身。
(三)實現各類健身場地設施資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資源,提高現有場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為全民健身服務,緩解健身場地不足的矛盾。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在不影響工作、教學和安全的情況下,應向社會開放。要充分發揮各類體育協會、體育健身輔導站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
篇4
【關鍵詞】體育 娛樂節目 全民健身
1 前言
全民健身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發展全民健身事業,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宣傳全民健身思想等是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途徑。繼央視五套以體育為平臺的電視娛樂節目《城市之間》播出之后,許多以體育競技娛樂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也應運而生,例如:湖南衛視的《奧運向前沖》、《智勇大沖關》節目,安徽衛視的《男生女生向前沖》、中央一套的《墻來了》、浙江衛視的《中國星跳躍》等等,這些娛樂節目的播出不僅為觀眾帶來了歡聲笑語,同時也強化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這些體育競技娛樂節目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但是它們的主題思想是相同的――“展現體育魅力,帶動全民健身”。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將掀起我國全民健身的熱潮。本文立足于傳播學和體育學的角度分析體育競技娛樂節目對促進全民健身所帶來的作用和影響,使體育運動深入人心,讓人們都體會到體育帶給我們的健康和快樂。
2 “競技體育娛樂節目”的概述
競技體育是指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征,以創造友誼運動成績,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標的社會體育活動[2]。我們通常說的競技體育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能夠充分調動和發揮高水平運動員的體、技、戰、心智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嚴格的競賽規則;具有激烈的對抗性和競賽性;還具有娛樂和觀賞性等特點。而電視娛樂節目是通過電視這個傳播媒體傳播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因此競技體育和電視娛樂節目的共同特點就是都具有娛樂性和觀賞性。競技體育娛樂節目既有競技體育的對抗性和競賽性同時也包含有電視娛樂節目的娛樂性、觀賞性以及趣味性。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為競技體育娛樂節目下定義:競技體育娛樂節目是以體育為主題,人民大眾廣泛參與的,具有競技性、對抗性、競賽性的趣味體育娛樂節目。
3 我國目前“競技體育娛樂節目”的特點
3.1參與群體廣泛、多元化
3.2明星助陣,影響力強
3.3節目風格、主題多樣化
3.4節目內容豐富、驚險刺激
4 “競技體育娛樂節目” 對全民健身的影響
4.1有效地促進廣大青年的健身意識
當今是一個生活節奏很快的社會,大多數年輕人都在為事業而忙碌,為生活而奔波,為賺錢而不停的工作,但是他們卻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忽略了,那就是身體,伴隨他們的除了工作就是娛樂。競技體育娛樂節目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休閑、放松、娛樂、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這正是廣大年輕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唯有健身才能夠給他們解壓,競技體育娛樂節目的播出改變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他們不再窩在家里看電視、玩電腦、打游戲而是到戶外去鍛煉身體,多數人已經意識到賺再多的錢不如有個好的身體,不如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4.2改變了人們對傳統體育的認識
在多數人眼里體育只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疲憊而不是放松,那是因為傳統意義上的體育給我們帶來的是疲勞、枯燥、單調和乏味,這嚴重的影響了許多人對體育的看法。在體育娛樂節目中,我們看到的是新鮮刺激具有挑戰性的體育,看了節目之后,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原來體育是如此的好玩,還有這么多玩法。
4.3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
在《男生女生向前沖》節目中,許多穿著特別服飾的群眾來參加節目,他們代表了我國不同地區的體育文化,有的在挑戰前還會為我們帶來一些民間的藝術表演和各門派的武術表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許許多多的新事物、新文化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而許多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卻逐漸的消失和被遺忘。而競技體育娛樂節目此時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傳播傳統文化的平臺,使那些被大家忽視或者是將要失傳的傳統體育文化能夠被繼承和傳播。
4.4促進群眾對體育安全性的考慮
許多人通過體育娛樂節目重新認識了體育,也從中學到了許多有趣的體育鍛煉方法,但是不排除有些節目是存在危險性的,在《星跳躍》活動中,由于發生意外傷亡事故而導致節目中止。體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意外,有的節目會對危險項目做出提示,所以觀眾在看體育娛樂節目的同時也能鑒別哪些是可以效仿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5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競技體育娛樂節目具有群眾廣泛參與、零門檻、節目內容豐富、影響力強等特點,在全民健生中起到促進青年健身的意識,讓人們對體育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也提高了人們對體育安全的考慮。娛樂節目的發展,對全民健身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對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未來建設小康社會中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許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5.2建議
5.2.1節目內容的創新型
5.2.2增加節目的舉辦地點
5.2.3增強安全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全民健身計劃》,國務院2011-2-15.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彭智,胡科.全民健生與奧運同行-湖南衛視“奧運向前沖”的啟示[J].體育學刊,2009(16).
篇5
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選擇周口、鞏義、商丘、新鄉等地區全民健身現狀及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研究表明:河南省全民健身情況較好,體育鍛煉項目程多元化趨勢。“場地器材缺少”、“無人指導”、等是影響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全民健身 現狀 影響因素
“全民健身,構建和諧社會”,對全面貫徹和實施《全民健身條例》具有重要意義,全民健身現狀不僅對發展全民健身事業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為社區體育的順利開展、增強全民體質,及提高全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穩定與繁榮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研究河南省全民健身現狀及影響因素,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河南省全民健身現狀與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需要,以“全民健身”、“體育鍛煉影響因素”等為關鍵詞,運用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周口、鞏義、商丘、新鄉等地區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836份,有效問卷826份,有效率為98.8%。對所得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法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全民健身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健康成為全民的需要,“營養”、“健康”、“運動”是全民的需求,當今“花錢買健康”、“花錢買流汗”已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據統計,現代城市人口中,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已高居各病之首,并且出現年輕化,其病因多與緊張、焦慮、運動不足、肥胖等有密切關系[1]。這主要與現代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和經濟發達關系密切,“汽車”、“電梯”“電動”等現代化的發展使人們多坐少動,熱能積累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運動、健身娛樂等體育運動項目成為社會的主要需求,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二)居民經濟收入情況的分析
河南省是人口多,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情況是居民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消費的基礎。從居民經濟收入的調查數據來看,在10000元以下年收入的居民最少,占調查總體的2.37%,其次是10001-15000元的居民,占調查總體的15.6%,參加體育鍛煉最多的是30000元以上的居民,占調查總體的30.4%。由此可以看出,經濟收入情況對居民參與體育鍛煉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社區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消費和投資,也促進派了體育產業的發展,經濟的高速增長也為人們的體育鍛煉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三)居民主要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分析
從調查統計數據得知:隨站河南省全民健身器材的重視和投資,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有所增加,在不需要器材的跑步、散步的基礎上,籃球、乒乓球等也成為大多居民體育鍛煉的需要,而且在空閑時間還會舉行籃球比賽。但在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存在年齡與性別差異,中年和老人較喜歡廣場舞和健身走等;年輕男性較喜歡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量較大的體育活動,年輕女性多選擇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隔網運動或健身運動的體育項目。
(四)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頻度、時間及強度分析
單位時間內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稱為鍛煉頻度。從調查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頻度情況可以得知,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也存在著年齡差異,21-40歲的居民參與體育鍛煉情況明顯低于50歲左右的居民,分析原因可能是50歲以上的居民的自由支配時間要多于年齡較小居民的自由支配時間,這個年齡段一方面是由于健康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是由于經濟基礎相對穩定,生活壓力小等原因。
(五)影響河南省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分析
從影響河南省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分析得知,“沒時間”、“沒興趣”、“缺乏場地器材”、“無人指導”等是影響河南省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觀上認為“沒有時間”“沒有興趣”各占56.3%和63.1%,成為影響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客觀上認為“缺乏場地器”“無人指導”成為影響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占61.4%、58.1%。這說明河南省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居民參與體育鍛煉認識的培訓和體育器材的投入力度。
三、小結
河南省全民健身情況較好,體育鍛煉項目程多元化趨勢。“場地器材缺少”、“無人指導”、等是影響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建議:政府加強全民健身意識的宣傳,提高城市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加大體育設施、器材方面的投入,增加各種休閑、健身、娛樂保健設施的建設和開放。
參與文獻:
[1] 邱建國等.山東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4):136-44.
[2] 劉飛平,龔秋玲.基于全民健身的大學生體育健身服務平臺構建[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11:17-19.
篇6
關鍵詞:新建體育館;群眾體育;現狀;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國家開始發展體育事業來促進人民身體健康,近些年來,各地方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重修或改建,同時對體育設施進行完善,從而來滿足群眾對體育鍛煉的要求。體育場館是體育領域的基礎設施,不僅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發展體育產業的載體和物質基礎,為建設體育強縣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和縣新建體育館。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已掌握的文獻,查找相關書籍、期刊、學術報告、學術會議論文、科技檔案等的研究成果和有關文件,研究發展的有關史料,并通過因特網收集大量的相關信息和資料。
(2)調查法:本研究準備去和縣新體育場進行實地的調查和到和縣體育局查找新建體育場建成后開展的群眾體育活動和承辦的體育比賽。
(3)數理統計法:通過數理分析對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計算,從而得出科學結論。
(4)邏輯分析法:在研究過程中采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分析等邏輯方法,對取得的數據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和縣新建體育場館現狀調查
新建體育場館的概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和縣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和縣城北新區,依傍新一中而建,環境優美,是一塊理想的生態運動場地。總投資3000萬,總占地115畝,其中核心建筑體育館為4層建筑,占地面積4623平方米,建筑面積12068平方米,內設3198個座位。核心體育館內包括辦公室、籃球訓練館、綜合訓練館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全民健身中心室外采用全開放式供公眾健身鍛煉,館內大部分對公眾開放,可以承辦球類、武術等大小型比賽。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群眾對新體育館的設施設備地理位置是肯定的,新體育館設施設備對促進全縣體育事業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2.新建體育場館對和縣群眾體育發展促進情況調查
(1)群眾體育活動開展情況調查。我縣體育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的“馬鞍形”分布。由此,體育館要針對中間人群來參與體育鍛煉的宣傳,更好地推動全縣全民健身服務,而且群眾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更傾向于對抗性小、運動強度適中、對身體條件沒有過高要求的運動項目。因此,體育場在管理中要充分考慮鍛煉群眾的特點,合理地安排場地,更好地為群眾鍛煉服務。
(2)群眾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群眾參加體育活動鍛煉次數的規律還不是很固定,一周只是偶爾無規律參加的占到了44.3%,而能一周3次及以上參加鍛煉的群眾卻只占到10.9%。在這方面,我們體育場應該加強宣傳,并給予一定的健身方法指導。
3.新建體育場對承辦大型體育比賽情況調查
對體育新體育場進行實地調查與訪談得出,新體育館建成后相繼承辦全國性比賽1次,即全國摔跤錦標賽。全省性比賽1次,安徽省城市爭霸賽。全縣性比賽數次,即和縣“久工建業杯”籃球比賽等。從調查訪談的結果可以看出新體育館建成后為我縣承辦省級以上體育比賽提供更多的機會,對全縣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結論
本文和縣新建體育場館促進全縣體育事業發展調查,結果表明限制體育館促進全縣體育事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育場館開放的情況及體育場館的管理制度,開展群眾體育培訓輔導情況、缺少專門的體育健身指導人員、全民健身的宣傳不足等原因。建議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加大全民健身資金投入,加強全民健身的宣傳力度,制定體育場館完善管理制度來解決限制全縣體育事業發展問題。
四、對策與建議
1.轉變觀念,認識體育場館全面開放的重要性
體育場館對群眾全面開放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遠遠超出體育場館自身的價值,所以要認識到體育場館全面開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新體育館中的設施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提高全縣群眾的身體素質,推動全民健身積極地發展。
2.完善場館管理制度
新體育館應該逐步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如開放方式、開放時間、收費制度、財務制度、安全保衛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步調一致,使體育場館能夠更好地運行。
3.加強全民健身宣傳和開展群眾體育的培訓輔導
體育場館通過承辦大型體育比賽來和開展體育運動培訓輔導來宣傳全民健身,從而提高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裘榮.對公共體育場館建設、經營和管理模式的探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篇7
摘 要 全民健身計劃制定及實施以來,人們越來越注重健身的重要性,但卻忽略了健身的科學性、合理性,過度的健身運動不但起不到健身效果,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本文以衢州市白云社區100名中老年人研究對象,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鍛煉者并不了解運動處方,應加強宣傳。
關鍵詞 衢州市 中老年全民健身 運動處方
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不斷的增強了人們的健康意識,也促使人們改變傳統的體育鍛煉態度及觀念,越來越多的群眾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特別是《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全國掀起了群眾體育開展的熱潮,有了政策的扶持,全民健身的氛圍也逐漸形成。然而只有科學的合理的進行鍛煉才會不斷增強體質,改善身體機能,盲目的進行體育鍛煉不但不會增強體質,反而會損傷身體。運動處方就是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需要而制定的一種科學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鍛煉計劃,是一種個體化的科學鍛煉的運動程序[1]。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對衢州市中老年群眾進行關于群眾體育健身現狀、運動處方的認識及使用等進行調查研究,希望運動處方健身模式在群眾體育開展過程中得到推廣和運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衢州市白云社區100名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筆者從CNKI及萬方、維普等期刊數據庫中搜集關于運動處方在群眾體育健身中的運用相關文章50余篇,從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10余冊為本課題的順利完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筆者參考相關資料制定《衢州市中老年體育健身基本情況調查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基本的健身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的人口學和社會學特征情況
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的劃分標準做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5個年齡段,即: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的老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
(二)衢州市中老年人健身現狀的調查分析
1.衢州市中老年人體育鍛煉態度的調查
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體育鍛煉態度也就是指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體育鍛煉的評價和體育鍛煉行為的行為傾向。積極的鍛煉態度會促使人們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
表2可以看出大多數被調查者有著積極的體育鍛煉態度,這有利于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
2.衢州市中老年人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了解程度的調查
表3顯示多數被調查者已經知曉《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表明綱要已深入人心,但仍有25%的被調查者仍不了解,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3.衢州市中老年人體育健身目的的調查
4.衢州市中老年人對運動處方知曉度的調查
從調查結果顯示,衢州市中老年人對運動處方知曉率較低,應加強科學健身的宣傳力度。
三、衢州市中老年人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的分析
(一)運動處方的概念
運動處方是進行健身活動的指導性條款。它是根據參加活動者的體適能水平和健康狀況以處方形式確定其活動強度、時間、頻率和活動方式,這如同臨床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況開出不同的藥物和不同的用量的處方一樣[2]。
(二)運動處方的分類
運動處方的基本分類方法是按照運動處方內容分類,可將運動處方分為單一運動處方和多項運動處方。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運動處方的變式。
(三)運動處方制定的原則
1.個體化原則
運動處方根據個人的體質水平設計的,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千萬不可盲目攀比,也不要逞強而使自己的運動量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圍。
2.循序漸進原則
運動處方應以最適運動強度為依據,循序漸進增加負荷,使運動強度既產生足夠刺激,又力所能及。
3.自我評估
運動處方是漸進式的。每一個階段要完成的任務,實際上就是一個階段目標,學會自我評估是向下一階段邁進的最有效手段。
4.充分考慮氣候條件
四、結論與建議
(一)衢州市中老年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有非常明確的目的,但在運動健身的科學性的了解上程度不高,應在社區體育開展過程中加大科學健身的宣傳力度。
(二)應關注中老年人常發疾病,有針對性地提出健身方案,指導中老年人有效地進行科學健身活動。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衢州學院2011年度校級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KRY1112。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學校體育;全民健身;能力培養
1 引言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體育的基礎。由于它處在學校這個特定領域,實施內容被納入學校總體計劃,實施效果又有相應的措施予以保證,從而與其它教育環節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全民健身是我國政府在1995年為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民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也是進一步推進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所進行的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全面健身計劃是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昌盛,而青少年和兒童的健康教育問題恰恰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
2 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的關系
2.1 學校體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礎
學校體育面對的是廣大青少年和兒童,是全民健身的基礎,亦是全民健身的主體。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把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納入體育教育中,把體育課與課外體育相結合,從培養學生的良好體育興趣與習慣,掌握運動技能與方法,形成健康能力的多角度,發揮學校體育多功能,為學生健康成長做貢獻。
青少年和兒童在學校學習期間,既是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黃金期,亦是培養其體育興趣,形成運動技能、發揮身體素質的奠基階段。學校體育《新課標》的提出就是為學生體育終身受益服務,將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階段受益與長遠受益相結合;現實目標與未來目標相結合,為全體學生的健康和全體國民的終身健康發揮促進作用。
2.2 全民健身是學校體育的延伸和深化
對青少年和兒童來講,為了健康而進行體育鍛煉,培養他們良好的運動習慣,已經不僅僅是生理發育的需要,也是對其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是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青少年和兒童來講,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和全民健身的內容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影響青少年和兒童成人后能否堅持進行鍛煉和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因素。如何使全民健身的內容和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既區別又有機結合,使學校體育的教育內容有機的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去,是目前我們學校體育工作的難點。
就全民健身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來講:學校體育是以西方的競技體育為主要內容,而全民健身則是以我們傳統的養生為主要內容。這些教學和鍛煉的內容恰好和體育鍛煉人群吻合,也符合這些不同人群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從著這兩大人群所處的社會位置來說,老年人以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頤養天年,以養生為;年輕人則正要或剛進入社會,需要在社會競爭中進行激烈的競爭。從這點講,他們的鍛煉內容亦符合其社會位置的。
學校培養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而學校體育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最終是為學生的終身服務的。我們亦提倡學校體育不僅要有學生健康的近期效益,而且要有長期效益,這個長期效益就是學生走向社會,融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是否有機銜接,是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保持體育鍛煉習慣的根本保證。
3 建議
3.1 學校體育教育與全民健身活動的發展不相吻合
長期以來,人們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同,大部分學生無論在體育觀念、體育意識、體育知識、運動能力、體育興趣、體育鍛煉習慣等方面都不理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學校體育始終以生物體育觀為基礎,重視“三基”訓練,強調階段利益,對技術細節和過程強調過多過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會自我學習、自我鍛煉、自我評價的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和體育興趣、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沒有很好的把握“三基”教育與終身體育的關系,沒有依據終身體育的需要來選擇體育教學的內容。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一直受全國統編教材的影響,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要內容,且在教學內容上不斷的進行低級重復,現行的體育教學采用最廣泛的體育教學模式即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被動練習,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淡漠學生的自主意識,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課堂氣氛往往顯得枯燥、沉悶,教師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對學生長期運動能力的培養。
中年人參加全民健身是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的最大的缺口,也是制約我國體育人口、學校體育延伸到全民健身的瓶頸。就如何促進中青年人群的體育鍛煉,將學校體育延伸到全民健身,使體育鍛煉內容,由學校延伸到社會,由學校體育的以競技為主要內容過度到具有全民健身特點的體育養生、體育保健等內容,是學校體育能否將階段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結合的重點和難點。
3.2 加大學校體育的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學校休育的作用
學校體育要在形式、內容和方法上創新,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學模式推陳出新,多樣化、生動化。不要為學習而學習,久而久之會使興趣索然,又怎能養成健身習慣。結合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這就要求學校體育教育應大力開展各類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思想,去體驗,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只有會健身,會休息,會娛樂,才能感受體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蓬勃發展,新興的運動項目和娛樂性體育項目不斷涌現。青少年喜歡追求時尚,當然也喜歡新興的運動項目和娛樂性體育運動項目。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內容應注意吸納這些項目,像輪滑、攀巖、有氧操、獨輪車等形形的運動,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通過學校體育教育不僅僅傳授體育知識,同時也傳授思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無論是哪個人,良好的身體基礎都是青少年時期打下的。因此我們要讓更多的學生熱愛健身運動,自覺進行身體鍛煉。使健身運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習慣是逐步養成的,好的健康的身體也是長期鍛煉的結果。
4 結論
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在活動內容、形式、管理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如何融入與延伸到全民健身活動中,是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在形式上,保證學校體育正常的教學前提下,能否將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內容與過程有機結合,是學校體育階段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結合的前提;在管理上,學生在學校接受體育教育具有相應措施的保障,而全民健身則是國民發自內心、自覺自愿的參加體育鍛煉;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的有機融合,不僅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促進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而且能對全民健身提供相應的措施保障。
發展學校體育會促進健身運動向著良好方向發展,同時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也會加快學校體育進一步的改革,把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增強人們體質,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俊玲.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雙向參與[J].浙江體育科學,2002,(5).
[2] 李迎春.關于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
[3] 郁建亞,吳 明.析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補效應[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 (2)
作者簡介:
篇9
(一)加強文體設施基礎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是建好縣公共體育田徑運動場及建設完善田徑場的配套設施;二是開工建設縣游泳館、體育館;三是爭取上級資金,新建18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和15個村級籃球場。
(二)抓好群眾文體工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推進全縣群眾文體活動開展。著重抓好一些全縣性、示范性大型文體活動的開展,如“九九”重陽節大型廣場文體活動、歌詠賽、籃球賽、羽毛球、氣排球賽、象棋賽等等。
打響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繼續組織開展“珠鄉百姓大舞臺”廣場演出活動,堅持每月在還珠廣場至少舉辦一場廣場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繼續抓好文化館(站)、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公益類文化活動,積極舉辦各種培訓班,做好文化館、圖書館(站)對外免費開放工作。加強公共文體設施管理,提高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場館的利用率、使用率,廣泛開展陣地文體活動,更好地滿足城鄉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認真組織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活動。積極開展“文化、體育”下鄉活動,下鄉演出15場以上。加強與縣直各系統、各企事業單位的文化合作,舉辦至少1-2期全縣鄉鎮級、村級文藝、體育骨干培訓班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充實農村基層文體骨干隊伍,全面提高農村文體骨干的業務水平。共同推動__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三)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全民健身日”和__體育節為平臺,通過政府主辦,體育協會承辦,全社會共同參與來開展籃球賽、氣排球賽、五人足球賽、羽毛球賽、象棋賽、健身操、健身舞賽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動,同時指導和幫助各單位、各協會積極開展各項全民健身活動,掀起全民健身,增強全民的健康素質。
(四)加強監管,推動文化市場繁榮發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認真貫徹文化市場管理有關法規、方針、政策,加強文化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充分發揮電子監控平臺的作用,做到常態化檢查與集中整治并舉,積極推動文化市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等工作。組織執法人員深入市場、管理市場。
抓好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年審工作。按照自治區和北海市要求,2-3月份全面完成網吧等娛樂場所以及新聞出版市場經營單位的年審工作。同時要加強文化市場證照的核發和管理,重點打擊無證照經營行為,對全縣文化經營場所進行排查,對證照不全或無證經營的,要會同相關部門依法予以取締。
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加大文化市場執法力度。圍繞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整治網吧市場、音像制品市場,依法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為構建和諧__、平安__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五)改善條件,科學訓練,確保競技體育出成績。注重下鄉選材,擴大招生規模;改善體育訓練設施設備,科學管理,強化訓練,爭取在各項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六)發展文化體育產業。繼續實施特色文化產業示范縣以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推進重大文化會展活動為重點,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落實措施,加強體育彩票工作。加大體育彩票的管理銷售工作力度。積極采取措施增機布點,設立流動銷售點方便群眾,增加銷售量,以此獲得更多體育彩票公益金彌補體育經費不足,資助全民健身活動的的開展,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我縣體育事業發展。
(七)落實措施,加強體育彩票工作。加大體育彩票的管理銷售工作力度。積極采取措施增機布點,設立流動銷售點方便群眾,增加銷售量,爭取在2015年銷售額1000萬元的基礎上遞增10%以上。
(八)創建特色旅游名縣,發展旅游業。做好創建“__特色旅游名縣”的各項準備工作;全力舉辦好“賞花觀景美食旅游節”;大力推進__文化園、__旅游區項目建議;設立旅游網站,旅游微信平臺,通過各種手段積極宣傳旅游;做好星級農家樂、鄉村旅游區和國家a級景區的創建工作。
1.開展創建“__特色旅游名縣”活動,爭創__特色旅游名縣創建縣。
2.項目推進方面:重點推進__海上絲綢之路風情旅游線路建設。完善線路、航線、游船等方面的審批手續。建設縣城簡易碼頭,開通市區各碼頭到縣城的旅游航線。重點推進__旅游度假區建設,編制建設性規劃,籌建資金開展征地工作,并建設景區大門、旅游服務中心、停車場、水街等旅游服務實施。重點推進__文化園建設,督促加快建設步伐,盡快投入運營。
3.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繼續指導推進__鄉村旅游區、小村故事等升級提質,鼓勵民間資金投資鄉村旅游,力爭2016年新增4星級鄉村旅游區1家,4星級農家樂2家。
4.籌建旅游網站、微信平臺、微博平臺。
5.建設北海、__到__風情旅游線路、__旅游度假區的
交通導引系統。6.編制“__之窗”風情旅游區規劃。
7.籌資編制重點旅游區域保護性規劃。
(一)加強領導落實措施,對重點工作做出具體分工計劃,落實人員,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的實施做到有人抓、有計劃、有檢查,真正落到實處。
(二)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文體隊伍,為文體事業提供組織保障,在系統內開展“創建學習、規范型、效率型、服務型”機關活動,實行行政問責制度,進一步增強文體工作者的宗旨意識、學習意識、服務意識和形象意識,提高綜合素質、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三)強化民間文體團體組織作用,加強與文體各協會的聯系,組織協調開展文體活動,積極扶持發展民間文藝、體育團體組織。
篇10
1.社會體育專業實施“課證融合”模式的必要性
1.1實施“課證融合”
模式是貫徹《全民健身條例》精神,推進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展的需要國務院2009年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第三十一條指出:“國家加強社會體育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對全民健身活動進行科學指導”;“國家對以健身指導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以對高危險性體育項目進行健身指導為職業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2]實施“課證融合”模式,能夠有效宣傳和落實體育行業國家職業標準,倡導師生積極參與,進而推動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有序開展。它不僅是時代進步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打造技能型專業人才隊伍的需要。
1.2實施“課證融合”
模式有利于促進普通高職社會體育專業課程改革教育部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3]推行“課證融合”模式,院系可以根據區域市場的需求狀況,制定以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并重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計劃,靈活調整課程結構,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內容更吻合。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授職業崗位標準,培養職業能力,促使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和企業以及社會的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進而深化普通高職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改革。
1.3實施“課證融合”
模式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能力,提升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的重要舉措課證融合教學模式,作為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和崗位技能崗前訓練的重要途徑,是高職教學的一個有效探索。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提前認知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崗位,通過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為今后高質量就業添磚加瓦。同時,企業可以得到具有專業崗位技能的實用性人才,在初步了解與溝通中通過它大大縮短了培訓與評價成本,提升了用人單位的時間效率。近些年,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的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空間,對口就業率明顯提高。通過培訓和鑒定,培養出一批掌握體育行業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體現了我國體育部門“人才興體”、“人才強體”的指導思想,從而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性。
2.我院社會體育專業推行“課證融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1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建設
我院體育系從2013年底開始著手基地申報準備工作,歷經省體育局和國家體育總局逐級審核、批準,經過1年多的不懈努力,最終獲得2014年廣東省第一批“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資格,將面向社會、行業、學校等開展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對全國范圍內所有從事和準備從事特有職業的相關人員,進行的一項提高人員素質、增強技能水平、規范人員管理的職業資格認證活動,對鑒定考核合格人員頒發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制,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這為“課證融合”模式的探索和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保障。我院社會體育專業通過培訓基地作為載體,將職業考證項目納入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過程、職業崗位標準更吻合,使學生畢業前獲取“雙證”,實現優質就業目標。另外,2015年10月,我院被東莞市體育局授予“東莞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為“課證融合”模式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2.2社會體育專業“雙師”素質教師培養
體育系社會體育專業在校專任教師15名,分別為正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11名。其中,國家級裁判2名,一級裁判員13名。專任教師通過培訓考核,獲得了由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社會體育“國家一級指導員教練”專業技術等級證書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高級教練”資格證書,“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高達93%,是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較為合理,富有凝聚力的戰斗團隊。專任教師高度重視下企業行業參加社會實踐,積累企業工作經歷,曾多次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市級各項比賽的教練、裁判等服務和管理工作,在社會體育行業從事體育管理、健身、娛樂、休閑、保健、社區指導以及策劃和組織體育競賽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社會體育專業自成立以來,每年安排相關教師進行專業職業資格考證培訓,培訓內容涉及范疇包括:戶外拓展培訓師(8名)、健身健美(1名)、高爾夫(2名)、網球(5名)、體育場地管理員(3名)、職業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公共理論培訓師(4名)等相關職業資格考證,并取得了相應職業資質。這些都為“課證融合”模式的實施提供了軟實力。
2.3參照體育行業職業資格標準,改進人才培養方案
2009年《全民健身條例》頒布實施后規定,從事社會體育工作必須具備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職業)證書,尤其是游泳、高空拓展等高危體育項目必須持證上崗。體育系根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崗位(群)對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將職業資格標準納入課程體系,將職業考證項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打破以往采取相對封閉的學科知識匯總或簡單重復的技能訓練模式,積極推行“課證融合”模式,實施“雙證書”教育。學生學完相關課程后可根據興趣選擇考取社會體育指導員、拓展培訓師、游泳救生員、健身教練員等資格證書,促使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和企業以及社會的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例如,我院2015級和2016級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課證融合”的課程有:游泳救生員、健身教練、拓展培訓師等。
2.4畢業生雙證率較高,對口就業率明顯提高
我院社會體育專業推行“課證融合”模式以來,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社會認可度高,課程教學大綱與職業崗位要求有機整合,雙師素質教學隊伍穩步發展,校企合作和培訓基地有序建設,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結合自己興趣特點獲取職業資格的平臺,是學生就業的一種新思路。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勞動者就業上崗和用人單位招收錄用人員的主要依據,雙證畢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占據強有力的優勢。例如,我院2016屆社會體育專業畢業時雙證率高達100%。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考取游泳救生員、健身教練等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大多數同學能夠如愿進入游泳會所、健身俱樂部等相關崗位工作,并得到企業或公司的高度認可。總之,我院社會體育專業推行“課證融合”模式后成效明顯。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社會認可度高,課程教學大綱與職業崗位要求有機整合,雙師素質教學隊伍穩步發展,校企合作和培訓基地有序建設,推動了學生畢業即就業的和諧轉換,增強了高職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促進供需平衡。
3.“課證融合”模式適度推行的問題與建議
3.1存在問題
唯證論觀念凸顯,考證功利性較強;考證費用相對較高,部分學生想考但由于負擔過重而棄考(例如,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費用將近三千元左右);考證難度大、通過率較低(例如,游泳救生員國家職業資格);校內模擬實際工作環境實訓效果不理想,校外實訓基地接納能力有限,實踐效果不明顯。
3.2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