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行業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06 18:0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電行業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機電行業發展

篇1

關鍵詞:乳制品加工 機電一體化 必要性 運用

中圖分類號:TS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8-036-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國家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有了較大的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更加大了對于社會發展的更大的需求。目前,在我國的現狀下,人們對于乳制品的需求量在擴增,對于其質量上也有更為嚴謹的要求,所以乳制品加工行業的技術性要求也要相應的有所提升。鑒于當前我國的乳制品加工技術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上,所以本文要討論機電一體化在乳制品行業中的運用。

1 機電一體化相關概念的介紹

1.1 機電一體化概念

機電一體化,又被稱為機械電子學,就是指將機械技術、電子技術以及先進的信息技術等各種相關的技術手段進行有機的整合,并要運用在現實的工作中的一種技術手段。目前,機電一體化在全世界范圍內,在各行各業中都有非常廣泛的運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機電一體化在很多行業和企業中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例如在乳制品加工行業中,機電一體化的運用就比較普遍。現代化的自動生產的設備在乳制品加工業中對于提高乳制品的生產量和生產質量,都能有效地加強和提升。對于乳制品加工的生產環境的改善是直接影響乳制品加工業的發展有極為關鍵的影響,不但可以保障乳制品加工技術的深入,并且能夠保證其質量。所以研究乳制品加工行業中機電一體化的運用意義是非凡的。

1.2 機電一體化的原理與基本特點

在一個完整的機電一體化的系統中,要實現機電一體化必須要涵蓋五個方面的運用,這五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和系統化的運作是實現機電一體化在行業中發揮作用的前提,這五個方面是結構構成方面,動力構成方面,運動構成方面,感知構成方面和職能構成方面,這五部分的相互配合與輔助是機電一體化在行業中運作的關鍵所在,只有五個方面相互作用,共同發揮效用,才能夠保證機電一體化系統正常運行,從而保證工作的照常進行。

機電一體化的廣泛運用對于機械加工和電子行業的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機電一體化對于乳制品加工的發展也是會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的。乳制品加工有著很復雜繁瑣的加工過程,在此過程中不但要最求乳制品的生產量同時最重要的還要保證乳制品的產品質量,無論是對乳品原材料的檢查還是乳品化學成分的分析上都能使得機電一體化的作用得以發揮運用。在乳品加工行業的復雜環節中,乳品加工企業的機電一體化的運用是能夠提升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效果。

2 乳制品加工行業中機電一體化的重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應用更加廣泛,在乳制品的加工中同樣需要機電一體化的大力應用。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要求以及對乳制品質量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所以如何提高乳制品的產量和質量是乳制品加工企業需要加以重視的,而機電一體化正是能夠解決乳制品加工企業難題的主要手段。

機電一體化在乳制品加工過程中的運用,不但能夠提高乳制品的產量,因為機電一體化的本質特點就是使產品生產過程更加智能化和機械化,在大量減少人力成本的前提下,能夠使乳制品的加工過程更加簡單化和標準化。同時由于其加工過程更加簡單化和標準化,可以讓乳制品的加工過程更加科學化,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就更有質量保證。這不但能夠保證乳制品加工企業的生產效率,同時也保障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對優化我國乳制品加工行業標準也能夠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使我國乳制品加工行業的發展更加健康。

3 機電一體化在乳品加工業中的有效運用

現代化的乳品企業的的發展要求,要越來越多的采用全程的自動化的控制,因為在乳品行業的發展中要求在生產自動化的同時還要保證生產的高效與高質性。在乳品企業管理中實現機電一體化,不但能夠實現乳產品的質量安全,而且能夠增加乳品生產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乳品符合HACCP與GMP的要求。

乳制品加工過程中,自動化、信息化手段的運用是乳品行業的發展趨勢,運用綜合的技術管理手段,并且與ERP等技術手段相互結合,不但可以實現生產技術與訂單管理以及乳品質量和乳品配方的生產信息的分析實現高效化、環保化和效益化,而且對于提高乳品加工的質量安全和乳品的市場銷售量也能夠起到非常好的影響作用。在乳制品生產包括很多環節,如儲奶、配料、均質、巴氏殺菌、冷卻、灌裝、CIP及倉庫的工業全自動化中,都可以有效實現封閉式的生產過程,從而能夠保證生產加工的過程中污染源的避免,從而保證了奶品供應的安全性。

機電一體化外化為自動控制技術,能夠應用在乳制品

生產線的控制系統中,通過自動化的生產控制系統,如采用PLC進行檢測、設置相關工藝參數,進行間接控制執行機構。通過對溫度和流量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中央控制室的工控功能。然后將中央控制室與管理層的計算機進行聯網,實現互通,從而做到在遠程辦公室對生產現場的數據控制。對于酸奶發酵過程,也可以通過自動控制技術實現,主要是利用組態軟件,通過合理科學的控制算法進行計算。從而在QA的監控下,對每一步的配料過程進行嚴格控制,以確保每步配料過程的嚴謹性,最終生產出合格的乳產品。

在乳制品加工車間中,自動控制技術也能夠有效的應用。一般在乳制品加工車間內的控制室都設有操作員臺,主要是采用PLC進行控制,操作員臺通過對加工工藝的具體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然后將調整控制信息及時上傳給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根據返回的信息進行監控,從而實現上下的信息互通,及時了解加工情況,對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起到了很好地幫助作用。而且這種PLC控制程序具有非常好地機動靈活性,其處理能力也比較突出。

在生產工序的設計中,乳制品加工的程序被設計為先后順序控制,由于加工程序為先后順序,所以在加工程序執行時就會按照原先設置好的順序進行嚴格執行,并在執行過程中實時檢測閥門和泵的臨時狀態,如果兩者都正常則進行下一環節,如果兩者有其一發生故障,則程序會按照原先設置好的程序執行報警并同時調整兩者的具體動作,從而保證程序順利執行完畢或者及時終止執行。

篇2

關鍵詞:風電產業 主要問題 解決措施

一、風電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風資源評價能力不高。我國風力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對建設風電場的資源的評估測量能力還不高。風電場建設選址需要大量數據做支持,而我國對這些數據的實測技術不高。我國風資源普查技術起步晚,一直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對風電場建設前期的數據支撐不夠,特別是沿海地區的風資源評估更是落后,加之地表情況多變,使得我國目前風資源評估和風電場選址困難重重。

(二)風能產業產業鏈條不完整。在我國當前情況下風能產業鏈條當中對大型兆瓦級風電機組的設計和重要零部件的制造環節嚴重缺失,自主創新能力的薄弱使得我國風能機電制造產業鏈條不完整。尤其是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核心制造技術,在我國更是空白。因此,我國要采取相關措施,完善風能產業鏈條延伸,支持并且鼓勵風電企業積極開展自主技術創新,增強企業對風電機組制造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及再創新能力,盡快建立健全完整的風機以及零部件產業鏈條。

(三)電網建設及管理與風電發展情況不適應。目前我國電網建設和管理落后于風電產業的發展,對于電網的調度、運行方式以及風電場接入的前期工作還沒有達到規范化。電網的建設與風電發展的規劃互不協調,相關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法規也滯后于現行風電行業的發展,只有協調好二者的發展關系,才能保證大規模風電的可靠輸送以及電網安全的平穩運行。

(四)上網電價急需調整。風電行業投資的盈利與否,主要取決于電價的水平。目前我國通過風電特許招標形成的上網電價偏低,致使大量風電投資項目虧損,同時風電設備和風電場建設的成本被迫走低,同時也影響了風電設備與風電工程的質量,這對于我國風電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極其不利。

(五)有關風電服務的體系還未建立。對于整合國內現有的風電技術資源,以及基礎性和公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服務,建立一個完整健全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在我國勢在必行。就目前情況來看,此公共服務體系應該涵蓋國家風能技術中心、國家試驗風電場、國家風電機組公共試驗平臺、國家風電信息中心、國家風能資源評價中心、國家風電檢測和認證中心等在內。風電技術標準認證等技術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在許多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發展風能服務體系的能力、加快風電技術標準的規范、檢測以及認證等技術方面的服務建設。

二、風電產業發展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提高資源調查和評估水平。今后一個時期,針對風電資源評估的重點應該放在風資源經濟的可開發資源量上,與之相配套的應該是更加專業詳細的實測數據的提供。目前我國應該加快風能資源調查和評估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使其具備可詳查總資源量、技術可開發資源量和經濟可開發資源量及其分布的能力。為制定計劃和項目設計提供可靠依據,切實改變我國目前風電資源評估水平不高的局面,為發展高效風力發電廠提供保障。

(二)政策及財力上予以大力扶持。國家應在政策及財力上予以大力扶持風電行業發展。要借鑒歐洲風能利用先進國家的經驗,加快我國風電資源應用立法。其中,對風電的上網優先權、交易手段等都應有與之相關的明確規定,制定與之相關的優惠政策,對風電的扶持應通過法律保護來實現,積極鼓勵風電的發展,盡快的促使我國風電的商業化發展實現真正的起飛。

(三)協調規劃發展風電的遠期和近期目標。從風電發展的戰略高度看,2020年以前我國風電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盡快培育出本國的風電設備制造業,爭取降低占風電項目投資70%的風電機組成本,拉動相關地區風電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確保風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經濟快速起飛。

(四)盡快實現風力發電機組的國產化。應重點培養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究和設計制造能力,提高開發制造300KW以上大型風電機組的水平,尤其是漿葉和控制系統及總裝等關鍵性技術的突破。國家實力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涵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設計和制造,逐步推進我國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發展,力求實現風力發電機組的國產化,以降低風電成本,推動我國的風電行業向商業化、產業化更好的發展。

(五)建立健全保護性電價制度。風電的長期保護性電價主要是為風電開發商提供擔保的上網電價以及電力公司的購電合同。上網電價由政府部或電力監管機構確定。政府或電力監管機構確定上網電價,保證價格水平和合同期限同時具備足夠吸的引力,用以確保社會上的資金流入風電開發部門,流入風電行業。風電開發商提供電力銷售價格擔保,以及電力公司的購電合同,使其在項目周期內獲得穩定收人。

(六)完善風電相關服務體系。我國應盡快構建國家層面上的風電技術中心體系,用于風電技術研究、風電標準制定和認證檢測,以及風能資源的評估普查和風電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等工作。我國風機產品的標準化政策的制定,應在詳細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達到我國風機產品的系列化、標準化生產,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同時還應該著力提升產品性能,改變國產風電機組的運行時間和使用壽命。(作者單位:渤海大學)



參考文獻

[1] 趙媛·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2] 張新房,徐大平,呂躍剛,柳亦兵.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及若干問題[J].現代電力,2003(5).

篇3

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提供技術裝備和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費品的裝備產業。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經濟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所采用機械裝備的性能和質量,機械工業的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經過近50年的發展,機械工業已經成為我國工業中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技術基礎的最大產業之一。1997年實現銷售收入13651億元,占全國工業的21%;利潤257億元,稅621億元,分別占全國工業的15%;出口創匯363億美元,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20%。其發展速度高于同期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

近年來,機械工業企業自主開發創新能力有所增強,1997年科技人員總數達48萬人,技術開發經費支出達85億元,占全行業銷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國家級技術中心,有9%的企業建立了專門技術開發機構,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有了明顯進步,主要表現在:為國民經濟提供成套技術裝備和汽車的能力有較大提高;產品結構正向合理化方向發展。

盡管機械工業的綜合技術水平近幾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階段性的差距。主要問題在于:

1.科技進步對機械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目前僅為34%,先進國家高達70%以上。

2.產品設計技術、制造工藝及裝備、制造過程自動化技術、管理技術落后,是制約機械產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機械產品技術水平不高,達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的僅占18%,達到80年代中期國際水平的占27%,其余產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線上。

從總體上看,機械工業技術開發能力和技術基礎薄弱,發展后勁不足;技術來源主要依靠引進國外技術,對國外技術的依存度較高,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術和提高國產化率上,沒有上升到形成產品自主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

以數控機床、電力電子應用及自動化技術、大型農業機械和施工機械、轎車關鍵技術、環保裝備五個方面作為重點,以發展和應用先進制造技術為手段,以高新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為突破口,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為目標,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大市場需求潛力的產品。主要產品品種的40%達到90年代初國際水平,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90%的重點骨干企業產品標準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企業標準。

(三)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1.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基礎機械

數控機床是先進制造業的基礎機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高技術含量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目前世界數控機床年產量超過15萬臺,品種超過1500種。1997年我國數控機床產量已達9051臺(占機床總產值20%以上),但由于國產數控機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進口數控機床,進口額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進口達13924臺(價值12.46億美元)。

目前我國數控機床技術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產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國外數控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在10000小時以上,國內自主開發的數控系統僅3000~5000小時;整機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國外達800小時以上,國內最好只有300小時。

(2)產品品種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國外數控機床品種已達到1500種,國內只有500多種,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產品幾乎沒有。

(3)創新能力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生產數控機床的企業雖達百余家,但大多數都未能形成規模生產,企業效益差,創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不強。

(4)數控機床行業的專業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協作生產配套體系不健全,大多數企業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結構模式。

近期我國在數控機床的發展方面,要采取跟蹤高級型、發展普及型、擴大經濟型,以普及型為主的策略,重點發展:

(1)經濟適用、量大面廣的產品

經濟適用的普及型數控車床、加工中心、數控銑床。

(2)高速、高效和專用、成套數控機床

高速、高效數控車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數控鍛壓成套裝備,其中包括,可自動換頭沖壓機床、復合式柔性沖壓中心、四邊折彎機等;大型精密模具數控成套裝備,其中包括數控仿型銑床及龍門式數控銑床、智能化電加工機床等。

(3)數控機床專業化配套系統

新一代數控及伺服系統系列產品;數控機床高速主軸、電主軸電機系列產品;數控機床機械手、刀庫及動力刀架系列產品;數控機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輔件系列產品;其中包括,高速滾珠絲桿、高速陶瓷軸承、高速防護裝置等系列產品。

發展目標:

(1)扶植重點企業開發經濟適用、量大面廣的數控機床并形成批量生產,使這些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明顯提高,成為名牌產品;

(2)發展數十種高速、高效、專用、成套數控機床系列新品種,以滿足汽車、農機、航空、模具等行業的需求;

(3)數控機床關鍵配套產品:數控系統,滿足國內數控機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軸及電主軸年產達千套;機械手、刀庫、動力刀架及數控機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輔件系列產品滿足國內50%的配套需求。

2.電力電子應用及自動化技術

電力電子技術是集微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技術,是節能節材的最佳技術之一。目前,國外電力電子技術已經發展到以IGBT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電力電子時展,我國現在仍處于以晶閘管為代表的第二代。國內電力電子市場品種滿足率僅35%,新產品市場基本上被國外產品占領。

現場總線智能儀表和總線式自動測試系統是集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于一體的新一代自動化儀表系統,已成為世界范圍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熱點,是當代工業自動化的主要標志。我國仍處于由模擬式儀表系統向數字式儀表系統過渡的模數混合式儀表系統階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術產品市場上還占有80%左右份額,但在高技術產品市場的占有率不到60%,新產品市場幾乎全為國外產品占領。

因此,抓住當前時機在2~3年內以IGBT,現場總線智能儀表和自動測試系統為突破,攻克重點技術和產品,并實現產業化。這一領域重點發展:

(1)IGBT器件及其裝置,大功率晶閘管及其裝置

研制新一代雙極晶體管IGBT、高品質大電流IGBT等大功率晶閘管制造技術,并開發變頻調速裝置、逆變開關電源、大容量整濾源等的工程應用。

(2)現場總線智能儀表

研制開發變送、執行、配套等類現場總線儀表。產品產業化技術開發、并開展示范工程的應用研究。

(3)自動測儀系統和設備

開發總線式自動測試系統的基礎產品,形成適度規模,同時建立用于機電產品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典型自動測試系統,做好示范和推廣應用。

3.大型農業機械和施工機械

(1)農業機械

工業發達國家農機產品在不斷采用新技術的基礎上,正向高效、節能、保護農業環境方向發展。目前我國已能生產14大類、3000多個品種的農機產品,但是產品的綜合技術水平僅相當于國外70年代水平。主要問題在于:

1)產品水平不高,品種不全 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落后,可靠性差,壽命短。以拖拉機為例,MTBF值國外可以達到330小時以上,而我國僅100余小時。品種上:大型缺,小型雜,不成系列。

2)產品生產達到經濟規模的少,重復生產、小規模生產,難以保證質量。

農機領域重點發展:

1)促進農業生產產業化的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 拖拉機平均無故障時間從110小時提高到300小時以上;

2)聯合收割機 聯合收割機可靠性系數從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農產品加工機械(含烘干倉儲機械) 農村產業化和中西部地區脫貧致富需要的農產品深加工機械;

4)節水灌溉設備 噴、滴灌設備將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農機產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壽命指標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產品的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

(2)施工機械

施工機械是國民經濟大型工程項目建設必須的關鍵設備。我國已初步具備16個大類,3100多個品種規格產品的生產能力,部分產品已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但與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差距還是很大。一是產品的綜合技術水平不高,尤其是產品的質量、壽命、可靠性、安全舒適性等指標以及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的應用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二是產品結構性短缺,成套服務能力差,遠不能滿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機械基本上還要靠進口;三是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小,制約著行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施工機械重點發展:

1)推土機、液壓挖掘機、輪式裝載機;

2)汽車起重機、大型叉車;

3)攤鋪機、壓路機;

4)無開挖式管道鋪設機;

5)江河湖庫清淤設備。

發展目標:

大型工程機械可靠性指標達到400小時,壽命指標達到10000小時。

4.轎車關鍵技術

我國汽車工業長期以卡車為主要產品,改革開放以后,轎車產品得到了快速發展。1998年轎車產量達到52萬輛。

我國汽車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復建設嚴重,造成無序競爭,難以集中形成實力,發揮規模效益。

(2)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多數企業“九五”期間仍偏重于對生產環節進行改造,包括多數中外合資的零部件企業對產品開發能力建設幾乎沒有投入。目前,國內對轎車產品尚不具備自主開發能力,機電一體化的高新技術零部件產品還必須引進技術。

近期轎車重點發展:

(1)經濟型轎車

以轎車車身為突破口,利用技貿結合、與國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車身聯合研制,并建立經濟型轎車的公用設計數據庫,與CAS、CAD、CAE、CAM等技術結合,形成我國汽車工業在經濟型轎車方面的自主開發能力。

(2)轎車動力總成

消化吸收引進技術,與國外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資、合作、聯合開發,在國產汽油機上普及電控燃油噴射技術(EMS),并研究開發缸內直噴(GDI)技術,開發應用電控機械變速器(AMT)技術。

(3)轎車關鍵零部件

以機電一體化汽車電子部件為突破口,從引進技術、合資入手,在保證高起點、大批量、專業化生產的同時,要集中力量抓緊下一代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和應用,重點是電控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安全氣囊(Air Bag)、高效穩定的汽車尾氣三元催化轉換器,并達到與整車同步或超前發展。

(4)高附加值專用汽車和客車

重點開發各類高性能專用底盤。對專用汽車以低底盤車輛和沙漠越野車輛為主;客車以低地板城市客車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動力性、操縱性、舒適性和低污染。

5.環保裝備

環保產業是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支持資源綜合利用的支柱產業。全世界環保機械的年銷售額約2000億美元,集中于美國、歐州、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我國環保機械行業基礎弱、起步晚,年產值僅100多億人民幣。隨著各方面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環保機械將成為機械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環保機械行業主要差距在于:

(1)產品結構不合理,品種少

初級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具有當代水平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設備不能滿足現實市場需求。在目前3000多種環保機械產品中,約有五分之一的產品由于性能、可靠性、 適用性、結構設計等原因,應該限制生產或限期淘汰。大型煙氣脫硫、脫氮成套設備、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成套設備、大型城市垃圾處理廠成套設備目前主要依賴進口,高濃度有機廢水、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

技術及設備發展緩慢。

(2)產品質量、技術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后20年

相當多的產品沒有行業或國家標準,產品規格型號、基本性能參數不統一,質量檢測無依據。

(3)生產企業規模小、開發能力薄弱

規模小、裝備條件差、檢測手段不全的中小企業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78%。年產值在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占全行業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器等少數幾種產品生產領域。

近期環保機械重點發展:

(1)煙氣脫硫設備

循環流化床鍋爐及爐內脫硫脫硝技術(CFPBC、PFBC技術)、大型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技術及裝備(IGCC技術)。

(2)城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移動曝氣法為主體的城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以日處理10~25萬噸污水處理廠為目標,提供污水處理成套設備、污泥利用和處置成套設備、控制和監測系統。

(3)城市固體垃圾處理和綜合利用裝備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焚燒、堆肥技術及裝備,以日處理100噸、300噸處理廠為目標,提供垃圾處理成套裝備。

(4)環境監測儀器

便攜式多功能多參數水質監測儀、12種總量控制的污染物監測儀、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儀器和系統以及水處理過程自動控制系統等。提高產品檔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標:

(1)大型成套設備的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一般工程項目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高濃度有機廢水和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

(2)一般環保機械60%以上的產品達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產品達到當代國際水平。

篇4

1.面對發展現狀 及早部署謀劃

電力集體施工企業成立時間相對較短,現處于成長或發展階段,整體運作模式、運轉機制、制度流程、生產經營管理的經驗與手段還不太成熟,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不夠,主動服務意識、市場風險意識、危機意識還不夠強烈。企業內部用工人員結構復雜,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專業管理人員匱乏,一線施工作業人員技能水平較低,整體勞動效率低下;綜合管理水平不高,尤其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缺乏一整套科學、系統的模式和方法。當承擔的業務較多而自身不能獨立完成時,工程施工不得不進行轉包或分包,給工程施工安全、質量、工期、效益等方面的控制與管理造成了較大的難度和很多的問題。

2.轉變經營機制 提升發展能力

經營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有待于經營管理機制的創新。

2.1健全治理結構。依據《公司法》、《公司章程》有關規定,健全電力集體企業的治理結構,建立一系列議事規則及監督機制,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機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衡、協調運轉。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依法保障職工參與民主決策的權利。

2.2規范機構設置。以規范崗位管理、優化人員結構為突破口,以“三定”、“三考”為抓手,按照長遠規劃、促進發展、結構優化、精干高效的原則,通過員工“崗位雙選---待崗培訓--在崗預備—競聘上崗—落聘淘汰”,實現員工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長效機制。

2.3優化分配結構。體現業績為導向、激勵為手段、市場化為依據、兼顧公平為原則,完善薪酬分配機制,加強績效結果應用覆蓋至工資升降、培訓獎勵、職工生涯規劃和評優選先等方面,從而提高員工工作責任和工作效率,真正激發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規范管理機制 激活運營活力

3.1完善整章建制。按照《公司法》及國家、地方、行業法律法規,對原有的各項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檢查疏理,建立符合企業發展新形勢的管理制度;重新制定各部門層次的職能標準,理清相互間的經濟關系和管理關系,力求將各項管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形成制度管人、規章管事,確保各項工作在可控范圍內高效運轉、順利推進。

3.2加強成本管控。加強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各管理環節,積極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并進一步尋求最大程度的成本節約。同時要加強監管審計,形成有效的檢查監督機制。嚴格工程項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審計,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項目虧損。

3.3推行項目管理。施工項目管理是企業效益的源泉、信譽的窗口,也是企業一切管理的落腳點。根據施工項目的規模、施工復雜程度及作業環境、工期與質量要求、專業特點、人員素質和地域范圍等因素先確定1-2個工程項目經理部或工程項目組,項目經理授權經營,建立起科學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組織體系,進一步加強工程項目的安全、質量、工期、成本的控制與管理。

4.穩定安全管理 保障經濟實力

4.1抓好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健全有系統、分層次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各級人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建立“分級管理,按級負責,權責一致,各負其責”的安全責任體系,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和管理辦法,做到有章可循。應用安全檢查表及安全預控分析表,進一步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規范了施工單位的安全行為,有效地控制了施工全過程的安全風險,為技改及大修項目的安全、可靠、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2嚴格質量為本。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也是企業員工賴以生存的基礎。“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重視抓好所有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體質量水平,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強質量管理體系程序文件要覆蓋工程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并有效運行,將管理體系認證與企業的基礎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逐步解決兩張皮現象,進一步增強管理體系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以總經理(或分管副總經理)為第一責任、技術負責人、質量監督部門實施的監管體系,培養一批管理、監督專家隊伍。經常通過監督檢查、管理評審等手段,對工程質量形成的全過程及其所有質量活動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和改進措施,督促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篇5

【關鍵詞】飼料添加劑,發展特點,發展趨勢

一、引言

中國飼料添加劑的發展是在藥用抗生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50-60年代為第一階段,飼用抗生素為人畜共用的藥用抗生素;20世紀60年代以后進入第二階段,人們逐步認識了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及其轉移的機制和飼用抗生素對人類健康的可能危害,提出了飼用抗生素應與人用抗生素分開,并開始研制專用飼用抗生素;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第三階段,重點是篩選研制無殘留、無毒副作用、無抗藥性的專用飼用抗生素,并與獸藥分開;進入21世紀后,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關注,由于不規范使用抗生素帶來的種種問題引發人們尋求一種代替抗生素產品的方案,一批綠色飼料添加劑如酶制劑、酸化劑、微生物制劑等初現端倪,并得到了快速發展。

中國飼料添加劑工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品種增加,產量增長,逐漸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為飼料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1年,我國飼料添加劑(藥物飼料添加劑除外)總產量629萬噸,總產值431.9億元,營業收入417.8億元。

二、飼料添加劑行業發展特點

1、逐漸向“綠色、高效、安全”飼料添加劑轉型。隨著居民對食品安全和動物產品藥物殘留關注度日益提高,國家對獸藥使用管理和殘留監控力度不斷加強,并且很有可能出臺限制抗生素類藥物在養殖中使用的政策。潛在政策變化加上社會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正切實改變著業內企業對飼料添加劑的需求,養殖企業對飼料添加劑的需求逐漸轉為“綠色、高效、安全、低殘留、低毒性”。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投入“安全、無污染、無殘留”的綠色飼料添加劑配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物體內藥物殘留。飼料添加劑市場將逐漸由藥物飼料添加劑占主流轉變為多品類、藥物飼料添加劑與綠色添加劑并存的局面。綠色飼料添加劑是現代畜牧業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從源頭上確保飼料安全,實現綠色養殖,生產綠色的動物源食品。

2、市場需求逐漸由產品需求轉向方案需求。我國畜牧業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動物疫病傳染率增高,傳統的飼料添加劑經營模式已無法適應畜牧業對飼料的需求。市場需求逐漸由產品需求轉向對“解決方案+優質產品”的需求。市場需要飼料添加劑供應商提供針對不同動物、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環境等問題下可能出現的疾病相關問題的有效的個性化產品解決方案,未來產品結構的合理性、優質專業的技術服務、強大的研發實力將成為飼料添加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3、飼料行業整合將推動飼料添加劑行業整合加速。在行業監管趨嚴及飼料生產企業經營利潤較薄的壓力下,飼料行業整合重組的趨勢逐漸顯現。2011年我國年產10萬噸以上飼料企業達360家,較2003年67家增長4.4倍。在豬飼料行業,以雙胞胎集團、正大集團、正邦科技為領頭的前十大企業2012年豬料總銷量為7,900萬噸,占整個市場的33%,飼料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飼料行業整合步伐加快,促使大型飼料生產企業對飼料添加劑的需求越來越集中,從而加速飼料添加劑行業整合,為飼料添加劑行業內擁有一定優勢的企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三、飼料添加劑行業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飼料添加劑向綠色、高效、安全、多功能方向發展,采用現代生物技術研制對動物具有特定生物學活性和功能的新型安全添加劑已成為當前飼料添加劑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這種技術主流發展趨勢由一系列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和代謝工程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新產品所組成,其中,微生物制劑、酸化劑、植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酶制劑等品種的發展迅速。

1、微生物制劑。微生物制劑主要通過改變消化道微生態結構,抑制有害微生物,促進有益優勢菌種的繁殖。微生物制劑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加強飼用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②關注益生菌存活機理研究,細菌附、定植機制的研究以及益生作用的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原理研究等;③建立高密度發酵方法,提高發酵工藝。

2、酸化劑。酸化劑的主要作用為降低胃腸道pH值,促進胃蛋白酶原轉化為胃蛋白酶,增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增加動物采食量。現酸化劑的抑菌性能尚不能與藥物飼料添加劑相提并論,為了更高效地使用酸化劑,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將酸化劑與一些具有強抑菌效果的物質配合使用將成未來研究趨勢;②利用醫藥緩釋原理,通過包衣或微囊技術使酸化劑在消化道分段釋放。

3、植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植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具有許多功能,如增強食欲、抑菌殺菌、增強免疫機能、改善繁殖性能、改善肉品質等。未來植物飼料添加的發展趨勢主要圍繞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離、植物有效成分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加強成品質量控制及建立毒理安全評估機制等

4、酶制劑。酶制劑在飼料中的添加能補充內源酶分泌不足、促進植酸、纖維素、及半纖維素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分解,消除某些抗營養因子。未來酶制劑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圍繞菌株培育、飼用酶制劑性能改良、建立效果評價方法及酶制劑產品應用幾方面。

四、結語

當今,飼料添加劑行業的發展面臨許多新挑戰。養殖模式與養殖環境的多樣化,消費者對畜產品需求的多樣化,國家對飼料添加劑管理的規范化,給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積極動力。隨著飼料添加劑向綠色、高效、安全、多功能方向發展,以微生物制劑、酸化劑、植物飼料添加劑、酶制劑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產品發展迅速。飼料添加劑企業應注意產品結構的合理性、著力打造專業的技術服務形象,在規模化養殖及行業整合的大環境下抓住發展的機遇。

參考文獻:

[1]梁誠,我國飼料添加劑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7年第12卷第3期.

篇6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創新;營銷模式

文章編號:1003-4625(2009)12-0110-05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一、中間業務的特點

人民銀行2001年6月頒布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對中間業務定義為: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中間業務具有兩個本質的內在規定性:一是中間業務屬于廣義表外業務;二是中間業務收入屬于非資本性收入,為非利息收入。結合業務發展實際,中間業務具有以下六個特點:

(一)中間業務具有品種多,涉及主體多,經營范圍廣的特點

中間業務是一個業務集合,包括結算、、銀行卡、信息咨詢、擔保承諾、資產托管、電子銀行、投資銀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十類。其內部關系到每一個業務部門、每一級管理機構、每一家營業網點,主體眾多;外部則覆蓋了整個經濟金融市場,涉及貨幣、信貸、證券、期貨、黃金和外匯市場,具有廣泛的經營范圍。

(二)中間業務服務價格敏感度差異較大

中間業務是以服務、顧問、安排、策劃為特色,以信譽/品牌為支撐,經營對象是服務而不是資金,產品差異化特征明顯。客戶對結算、等公眾化產品服務價格較為敏感,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投資銀行等業務的價格敏感度較低。

(三)中間業務收入沒有基數

按會計制度規定,中間業務收入年終結轉損益,年初從零開始,沒有收入基數。相應的收入目標的確定性、市場競爭前景預測要比貸款、存款難度大,其管理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沒有捷徑可走。

(四)中間業務的風險結構與成本結構特殊

中間業務是一項低資本占用業務,其風險形式主要是操作風險、聲譽風險、政策風險和關聯風險,經濟資本成本低,同時,沒有撥備成本,在其成本構成中,人力成本相對較高,具有成本結構的特殊性。

(五)中間業務市場化程度高

按照2003年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中間業務收費標準除人民幣基本結算七個品種實行政府指導價外,其他品種已經全部實行市場調節價。隨著技術進步和業務創新的發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先后實施了多個版本的中間業務收費標準,在外部市場變化劇烈的情況下調整了200余項收費項目,較好地適應了當前市場競爭的需要。

(六)中間業務信息透明度低,科學考核存在一定難度。

中間業務屬表外業務,其收入與業務發生額直接相關,受市場和競爭影響,收入、業務量和價格三者之間的變動關系不確定。在會計報表上沒有與收入相匹配、制衡的對應項目,收入必須通過表外科目和臺賬系統進行監控,上下級行之間客觀上存在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由于成本結構方面的差異和各產品之間的成本/收入比差異較大,難以量化并實施差異化考核。

二、中間業務發展趨勢

受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市場發展限制,國際先進銀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并自我修正,最終通過嚴格控制信貸等高風險業務、大力發展基本不承擔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中間業務,并緊緊抓住外部市場變化和管制政策放松的機遇,通過業務創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如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資本市場還不發達,市場投資工具很少,資金的流動性較低,相應的中間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較低,90年代中后期,資本市場高速發展并且開始混業經營,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迅速提升,目前已占其總收入的50%左右。而2007-2008年度我國各上市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均不足20%,距2007年時任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提出的“用5-10年的時間,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由現在的17%左右提升到30%-40%左右”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擴大總量,提高占比是先進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普遍趨勢。

三、基層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狀況及存在問題

股改上市后,基層商業銀行通過強化營銷,把握機遇,實現了中間業務連續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間業務對經營效益貢獻持續提升,對促進經營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某一級分行為例,2006-2008年中間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46.6%,2008年末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2009年上半年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凈收入22.68%,首次實現對全行工資性費用的全覆蓋,收入總量同比增長26%,在不利的經營環境中保持了高速增長。但同時,基層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也存在以下薄弱環節:

(一)項目之間不平衡,傳統項目具有比較優勢,新興業務相對發展較慢,同時當前增收階段性特征較為明顯,發展基礎尚需鞏固

以湖北工行為例,該行中間業務收入實現了連續快速增長,但從近三年中間業務收入分項目比較情況看,傳統的人民幣對公結算、靈通卡收入項目相比同業具有較大增長優勢,新興的個人理財、對公理財、信用卡和投資銀行業務復合增長率低于同業主要對手,相對同業水平發展較慢。2009年6月份收入占上半年收入總量的37.7%,高于當月同業4家銀行收入占上半年總收入31.1%的平均水平;從一級預算項目看,6月份投資銀行、擔保承諾、資產托管、企業年金、及個人理財等項目實現收入占上半年該項目收入比例超過40%,剔除總行集中下劃收入因素,收人項目較為集中,持續發展基礎不夠穩固。

(二)觀念上對中間業務的重要性存在一定認識誤區

股改后,基層商業銀行面臨資產規模、負債規模快速擴張的迫切需求,在加大對競爭信貸和存款業務資源配置的同時,部分行在經營考評、日常組織推動、資源配備等方面對中間業務的支撐力度不足。表現在,一是行長經營績效考評中中間業務占比較高,但在專業考核指標中中間業務收入指標占比較低,產品指標占比較高,偏重市場占有而弱化了收入創造,扭曲了效益與市場的關系。二是牽頭管理部門營銷意愿強烈,歸口部門相對弱化,歸口部門的組織推動作用亟待提升。三是資源分配的刺激作用欠佳,上級行部分激勵政策不夠連貫,變動性較大,對基層行保持清晰、直觀、可持續的業務發展激勵有一定影響。四是執行力不足,缺乏除經濟刺激之外的更加嚴厲的激勵約束措施,少數行危機意識淡薄,業務發展中沒有形成中間業務與其他業務良性互動發展的局面。

(三)當前外部市場環境急劇變化,客戶投資行為改變帶來業務持續發展的系統性問題

據研究,美國股市與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之間的相關性達到0.46。由于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或間接與股市相關的,股市的暴跌將必然影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內資本市場持續動蕩以來,銀行與資本市場高度相關的產品收益變化明顯。2007、2008年湖北工行基金手續費收入分別為26636萬元、7553萬元,2009年上半年只有1633萬元,同比下降2752萬元。工商銀行總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0月17日,11只未到期理財產品共有7只凈值出現連續浮虧(計提業績報酬后),而有正收益表現的4只理財產品的凈值也在1.04以內。經濟的不景氣影響客戶投資結構和意愿改變對新產品發售和持續增收帶來一定難度,成為今后一定時期主要的系統性問題。

(四)新產品開發及創新存在不足,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轉型較慢

2008年我國實施持續從緊的信貸規模控制政策,中小生產企業普遍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銀行業紛紛通過開發貸款替代的信托類產品規避政策風險,滿足客戶融資需求。如建行2008年7月份密集推出18款信托類理財產品,總計發行規模合計達到65.80億元。從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建行、中行、工行、農行分別發行了325只、286只、146只、61只理財產品,工、建兩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實現能力分別排在第9位、第2位。工行與同業領先的建行在理財產品的數量和收益實現能力上都有一定差距,產品開發及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五)管理體制上資產業務收益模式與同業存在差異,同業行存在專屬收入項目

工行資產業務收益管理模式側重于貸款利息收入管理,同業某行側重于綜合收益率管理。目前同業某行對貸款業務收入管理采取“貸款綜合收益率=基準利率+上浮收益”,貸款審查時全面審查利率浮動和中間業務收入水平的綜合收益,對企業價值發掘做到最大化,側重于綜合收益管理;工行采取“貸款綜合收息率=基準利率+上浮利率”,側重于貸款機會成本控制。另外與資產業務相關的中間業務產品相對較少。某同業行有部分專屬收入項目,設計有工程造價咨詢和工程項目資金監管業務收入項目.2009年上半年該同業行抓住房地產回暖的良機,這兩項收入合計超億元,成為增收的一大亮點。

(六)專業人才欠缺,服務基層的指導思想不明確,影響中間業務持續發展

一是日益增多的各類中間業務產品需要各層級營銷人員提高業務水平,目前普遍面臨人員年齡老化、知識結構老化和營業網點崗位設置問題,營銷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長期來看也難以形成人員順暢交接的業務持續發展良性機制。二是對各類產品從營銷、收益、考核、統計等多渠道急需加大技術支撐力度,尤其要滿足從客戶、從產品、從專業、從機構多緯度反映中間業務收入情況的需求。目前工總行從管理層層面因新業務拓展較為注重渠道營銷的最終結果而相對忽視渠道的具體過程,雖然基于龐大的客戶群體許多新業務發展迅猛,但仍較多依賴傳統行政命令式的任務指標模式,通過精確計算、科學衡量、全面調動基層營銷網點和人員自主營銷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比如迄今為止對網銀基金、代客理財等業務尚不能與柜面業務一樣準確統計還原到原開戶網點,影響網點人員自發營銷的積極性。

四、基層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持續發展策略選擇

(一)轉變觀念,加快發展,迅速推動經營轉型

首先,轉變觀念,提高對中間業務的重視程度是保障。產品多、主體多、范圍廣的特點決定了中間業務工作是全行的一項共同工作,只有各級經營管理者經營觀念的轉變和重視程度的提高才能從組織上、機制上為中間業務發展提供持續推動力。其次,加快發展,提高資產負債業務規模是基礎。中間業務的持續發展離不開資產負債業務龐大的客戶群體,目前湖北工行資產、負債業務與同業領先行還有一定差距,增收基礎相對較弱,只有提高資產、負債業務高端客戶占比,才能為中間業務收入可持續增長奠定優質客戶基礎。再次,協調互動,推進經營轉型是關鍵。通過網點轉型,將網點由單一服務場所盡快轉變為能夠提供全套金融產品的金融百貨公司,提升網點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通過實施業務轉型,由單一重視規模向效益與規模并重轉變,提高各項資產負債業務對中間業務的貢獻度,回歸效益中心。

(二)強化行政約束,完善考核機制,建立面向客戶、面向基層的高效的服務體系

一是強化行長經營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縱向上要求中間業務收入在各牽頭營銷專業的單項考核辦法中占比權重要與行長經營績效考核辦法保持一致。橫向上在各級行對部門的考核辦法中中間業務考核占比也應不低于行長經營績效中間業務總分占比。二是調整中間業務產品獎勵計價辦法,對除總行實施重點銷售激勵的基金、保險、信用卡等九類產品之外的其他產品,取消按營銷量掛鉤獎勵的粗放計價模式,改為按創造中間業務實際收入計價的貢獻度考核模式。三是化解費用塊塊考核和條條管理的矛盾,從省行到支行硬化中間業務掛鉤考核的經營費用和工資費用約束,避免中間業務費用被擠占、挪用,保護基層行營銷積極性。

(三)明確增收重點,加快重點項目的優先發展

1.把握發展機遇,提升資產業務支撐作用,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水平。

面對國家各項經濟刺激政策,在擴大資產業務基礎的同時,要進一步提升信貸資源對中間業務支撐力度,提高信貸關聯項目中間業務收入同業占比。一是建立科學的貸款定價體系和合理的貸款收益結構,使與資金占用相關的成本體現為利息收入,評級、授信、方案設計等服務價值體現為信息服務、顧問費用等中間業務收入。二是加大投行常規業務的組織推動力度,提高常年財務顧問、投融資顧問業務對公司客戶的覆蓋率和綜合收益率。三是提高財險業務對貸款抵押品的覆蓋率。從總行對2007年度貸款抵質押物保險情況的通報看,湖北分行貸款抵質押物的投保率為76%,貸款保險利用率為25%,大力開展貸款抵質押物保險業務大有可為。四是大力推動新興業務的營銷。重點挖掘對財務成本敏感的大型優質客戶的結構化融資顧問業務,積極推介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備用貸款支持、信托融資+買斷/回購型間接銀團等結構化融資方案。五是大力開展保理業務、非融資類保函、循環貸款承諾和各類貿易融資業務發展,并通過國內貿易融資業務發展培育新的增收亮點。

2.提高各類及理財業務分銷能力,發揮個金專業中間業務收入生力軍作用。

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分銷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保險、基金等業務具有風險小、收益高、長期開展可形成一定品牌效應的積極作用。在當前市場充分競爭情況下,保險、基金業務產品眾多,營銷人員選擇范圍廣泛,通過積極營銷和順勢營銷即可取得較好的中間業務增收效果,受上級行產品開發限制少。2009年1-6月湖北工行保

險收入3000萬元,比一家同業行低8800萬元,比另一家同業行低3000萬元,充分說明拓展保險市場尚有巨大潛力。因此要進一步順應市場變化,克服片面產品營銷和被動消極營銷觀念,向全產品營銷和培育“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型營銷”轉變,并將業務收入水平作為網點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予以強化。

3.把握增收重點,提高信用卡業務中間業務收入貢獻度。

截至2009年6月30日,某一級分行信用卡發卡量達164萬張,約是某同業行的兩倍,但該行信用卡中間業務收入3000萬元,只有該同業行的62.5%,信用卡業務市場占比與收入貢獻不成比例。為此,信用卡業務在快速擴張規模的同時應提高卡片啟用率、動卡率、卡均消費額,實現收入增長與業務規模增長協調發展。首先,拓展分期付款業務,加強與車市、房市、電器、裝修、旅游等行業的合作,挖掘和創新分期付款功能特色,在提高市場滲透能力和優化分期付款產品功能的基礎上提升議價能力,實現分期付款對經營發展的實質貢獻。其次,加快發展特約特惠商戶。一是加大商戶拓展力度,落實各項商戶合作步驟和措施,盡可能實施直接營銷。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與第三方合作,通過間接營銷盡快擴大對商戶的市場覆蓋面和份額,拓展和擴大信用卡發卡和交易的平臺。三是規范商戶費率,加強商戶服務,提高消費和透支交易量,逐步弱化對銀聯的依賴,進一步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再次,規范信用卡收費行為,對同業大行已收取的收費項目及時跟進。一是盡快落實2009年版中間業務收費標準中的信用卡異地存款收取相應手續費的規定,堵塞收入流失漏洞;二是比照同業銀行做法,對各類信用卡的本地取現業務也收取相應的手續費,體現信用卡的信用消費功能,增加收入來源。

(四)協調配合,推行“1+x”綜合營銷模式

傳統的專業各自為政單一營銷模式難以適應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發展需要,推行“1+x”營銷模式,實現縱橫結合,以點帶面,立體推進,是提升全行中間業務發展水平的重要渠道。一是從產品視角進行綜合營銷。在客戶提出“1”個產品需求時,引導客戶經理從中發現其他“x”個產品的市場機會,及時跟進其他金融產品營銷。重點開展3條綜合營銷產品線:以存款業務為軸心,延伸營銷保險、國債、基金、理財等中間業務;以貸款業務為軸心,延伸營銷融資顧問、財險、報表審計、信用評級、資產評估、銀行卡、電子銀行等中間業務;以結算賬戶為軸心,延伸營銷電子回單柜、賬戶收支控制、“對公基金”、“債市通”、“超短期對公理財”等中間業務。二是從客戶視角進行綜合營銷。從“1”個客戶延伸到“x”個客戶,通過一個客戶的營銷,帶動上、下游客戶的營銷,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實現對優質客戶板塊的輻射營銷,形成中間業務客戶鏈。三是從職能部門視角進行綜合營銷。中間業務營銷從“1”個部門延伸到“X”個部門,發展一個部門突破、多個部門跟進的營銷模式。以公司業務部門為主導,形成授信審批、銀行卡、外匯等職能部門的聯動營銷;以個人金融業務部門為主導,形成機構、電子銀行等職能部門的聯動營銷;以結算與現金管理部為主導,形成個金、銀行卡、電子銀行等職能部門的聯動營銷。通過在全行推行“1+X”綜合營銷模式,全方位、多視角地增加中間業務競爭力。

(五)加大產品創新和推廣力度,爭取市場領先優勢

充分發揮工商銀行在科技、產品、機構和客戶等方面的優勢,圍繞重點領域、熱點市場和重點客戶需求,加快新業務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除在現金管理、賬戶管理、清算、國際結算、靈通卡、信用卡、電子銀行等基礎領域創新外,要緊緊把握當前資本市場動蕩、居民理財需求眾多的外部環境,大力發展以信托理財、靈通快線等以理財為目的的各類公司和個人中間業務創新。既要突出品牌效應,又要形成能夠滿足高端客戶需求的涵蓋各個時間段的高端產品線,還要有長期開辦的能夠滿足普通客戶需求的日常理財產品線,形成“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全方位產品體系。另外審慎開展以衍生產品交易、代客風險管理等目前階段較高風險的新業務,在加強對國際國內和地區經濟環境、宏觀調控政策變化對中間業務產品影響研究的同時,及時對基層行和客戶進行風險提示或業務指引,并通過重新定價或補充風險控制手段,來完善和彌補現有產品避險功能,及時規避中間業務的系統性風險,形成風險控制和業務營銷均衡發展的服務產品品牌效應。

篇7

關鍵詞:農業保險;發展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2

一、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農業保險本身的屬性和特點,現行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在承保、理賠等業務方面還存在一些復雜性和問題。

一是保險意識方面。從政府角度看,目前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中,保險公司主要依靠基層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力量進行推動,委托村委干部等相關人員配合保險公司實施。個別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對保險認識不夠,推動積極性不足,部門間協調配合成本高,甚至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影響了農業保險開展。從保險公司角度看,由于農業保險的復雜性,一些基層保險機構的工作人員在農業保險經營中存在畏難情緒,推動力度不夠。從農戶角度看,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影響,農戶對利用保險制度進行風險分擔的意識還不強,再加上效益不高的農業現狀,農民收入普遍偏低,投保主動性不足。

二是業務開展方面。我國農業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絕大部分農戶種植的土地面積相對較小,個別農戶種植的面積甚至不在同一個地塊,農業保險標的的分散特點導致承保時風險評估復雜、成本高。由于農業保險標的的特殊性,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時間集中,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手續繁瑣,對從業人員政策水平和能力要求較高,再加上農村交通不便的客觀現實,都給保險人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從而導致承保成本較高、覆蓋面不廣。

三是產品本身方面。目前,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的特點是三低和三高。三低指的低收費、低保額和低保障。低收費是指向農戶收取的保費較低。有些種植險農戶只需要交幾塊錢,有些保險機構為快速承保,會出現村委或者鄉鎮企業等單位代為農戶繳款進行投保的情況,造成理賠糾紛。低保額帶來的低保障讓農戶缺乏投保意愿。三高指的是高風險、高成本和高賠付。我國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經營風險大,種植業農戶大多為小農經營,種養業農戶大多規模較小,承保理賠技術含量高,災情判斷和損失估算程序復雜,賠付率很高。

四是資源投入方面。農業保險業務特殊,涉及面廣,相關農業保險業務規定的操作細節還不多,指導性不強,公司缺乏對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的培訓和指導。農業保險承保理賠需要保險公司貼近農村一線,需要基層機構和大量人員親力親為。目前,保險機構的基層組織建設還不能適應農業保險的迅速發展,基層網點鋪設不夠,從業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都影響了農業保險發展,距離實現“不出村辦保險、不出村辦賠款”還有差距。

二、下一步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建議

農業保險惠及千萬農戶,涉及國家根基。政策性農業保險能有效轉移農戶經營風險,提升農戶抗風險能力,為農民增收“保駕護航”,為農業和農村發展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健康發展。

一是堅持現行農業保險制度。《農業保險條例》從體制上確定了我國現行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即政府與市場合作的制度模式,不僅包括政策性保險,還包括商業險保險。農業保險不僅有政府政策支持,還有各部門共同協助。這是中國農業保險多年發展,不斷嘗試而得到的正確選擇,符合農業保險歷史的演變結果。這種制度也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當前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且已顯示出巨大的制度紅利,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要堅持現行農業保險制度的頂層設計。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機制。農業保險作為政策性險種,必須發揮政府支持作用。根據當前財經現狀,可適當加大中央、省、市財政補貼比例,減輕縣級財政壓力。農戶自繳部分可適當降低,甚至取消。可采取村莊或鄉鎮集中投保形式,降低業務成本,激發保險公司承保熱情。建議加大政府對保險公司的支持力度,為保險公司提供經營管理費用補貼,節約經營成本,或者實行稅收減免和其他經濟手段,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業務。

三是提升創新驅動力。從體制、銷售渠道、產品等方面創新,構建各具特色的政策性保險模式。在現行農業保險制度頂層設計框架內,鼓勵不同區域創新機制,靈活運用多種形式,建立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業保險模式。如試行農業保險無賠款優待制度,即對未發生賠款或未達到賠付比例的種植業保險按一定比例無賠款優待,返還給農民一部分保費用作下年度保費,提高農民投保積極性。如簡化農險承保理賠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創新銷售渠道,突破現行直接銷售模式,發展間接營銷,適度發揮機構、農村合作組織等中介機構優勢,提升推廣力度。創新產品,農業保險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開發合適的農業保險品種,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作物險種,從傳統的種養擴展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狀況,制定不同的保險費率,滿足不同層次農戶的需求。

四是加強機構人才等基層建設。農業保險技術性強,不僅需要大量精算、管理等復合型人才,更需要懂農業技術和保險技術的一線人才。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導致農業保險基層機構人才斷層,隊伍薄弱,發展受限。支持承辦農險公司在鄉鎮鋪設基層農村網點或者建設三農服務站。支持通過引進和自己培養等方式吸引人才進入農業保險領域。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組織作用,探索切實可行的高效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技術,積極推廣。為從業人員提供交流學習機會和平臺,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加強隊伍建設,為農業保險奠定發展基礎。

五是提高農戶保險意識。農民是農業保險的參與主體,沒有農民參與,農業保險是發展不起來的。由于我國農民收入水平低,生活水平差,農民參與保險的積極性不高。有些農民認為支出加重家庭負擔,沒有必要,有些農民認為災害短期內不會發生,保費白交了。政府和保險公司應加強宣傳,向農民宣導農險保費的重要意義,讓農民了解投保的益處,切身感受參保的積極作用,逐步由依賴政府意識向自我保障轉變,提高參保積極性。農業保險的發展在于真正提高農民風險防范和自愿投保意識,只有農民真正了解保險、選擇保險,才能有效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

六是加強服務能力建設。農業保險也是一種商品,要想讓更多的農民購買這種商品,必須提高商品服務質量。商業保險公司應該強化農業防災防損服務,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將農業風險防線向前移。按照發達國家通用的做法,農業保險應該是“一條龍”服務,即把科學技術、信貸、供銷、氣象等服務統籌運作,全方位、立體化地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

篇8

河北作為我國主要農產品產區,又毗鄰北京這一國際化大都市,有著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市場條件。其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特別是蛋雞養殖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全國首個有機雞蛋認證企業即位于河北省。河北在有機肥發展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經驗,有許多不同規模的有機肥企業。但就目前來看,據新華網的一則報道表明,河北有機農業總體發展存在較大問題。

2辛集市有機雞蛋模式研究

歷史上辛集是河北省蛋雞存欄大縣,曾經達到1600~1700萬的存欄數量。目前50%左右農戶養雞存欄量維持在3000~5000只,30%農戶達到5000~10000只蛋雞。養殖數量過萬的農戶占20%左右,極少數農戶的雞場能達到10萬只蛋雞存量。通過對辛集市新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機雞蛋生產的訪談調研,了解了其公司運營的基本情況。辛集市新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設馬莊養殖基地,該基地目前有存欄蛋雞3萬只左右,籠養蛋雞產蛋率在90%以上。公司雞場配有6個飼養人員和6個產品處理分裝人員,雞場防疫和消毒工作由產品分裝人員一并完成。與公司有聯系的養雞農業協會(合作社)目前主要負責與農戶的對接工作,公司也通過農業協會收集農戶生產的有機雞蛋。隨著近幾年有機產品被納入國家農業體系并得到相當的重視,公司生產的“康鈦益”牌雞蛋于2005年5月11日通過中國有機食品認證機構之一的北京五岳華夏管理技術中心的(CHC)技術委員會審定,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有機產品)》中有機畜禽養殖的要求,成為我國首家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的雞蛋[3]。新綠科技公司、當地農業協會、農戶組成一個有機生產網絡。有機產品市場的開拓和有機雞蛋的暢銷得益于社會分工的完善。該網絡的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在逐步細化和明確。對這一案例進行剖析總結為以下幾點:

1)從組織形式看,該網絡以公司為核心主體,合作社、農戶處于客體地位,它們依靠價值增值為紐帶聯系在一起。該有機生產網絡的有機生產模式屬于“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公司作為網絡中的主導者,負責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實現降低成本、貼近市場、謀取利潤。合作社和農戶的競爭優勢在于專業化程度高,反映速度快,靈活程度高。公司與合作社農戶之間以互補性分工為基礎,以互惠互利為原則,產品價值歷經農戶、合作社、公司逐步得到提升。公司經過改革創新促使一個持續運作的有機生產網絡形成,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該公司通過對生產活動的垂直整合,將原來公司內部的許多功能外包給專業化的工作團隊,包括對飼料、養殖、培訓等工作的外包;更加專注于自己所擅長的部分,即銷售工作,產業組織呈現垂直解體的趨勢,形成了網絡化的組織形式。創新機制為公司發展注入活力。有機網絡形成的基礎:市場和公司的相互作用。公司本身雖然有著一定的生產能力,但這并不是該網絡形成的根本原因,公司僅因擴大生產是不足導致其進行生產活動整合的;導致公司進行生產活動垂直整合的動力來源于銷售方面的不足,市場阻塞推動了公司的改革創新。市場和公司一經產生就相互依存,市場中各個公司的激烈競爭使得公司分工細化,必然推動市場發展,市場發展之后反過來又推動公司分工的進一步細化。

2)從驅動力來看,該有機生產網絡主要由企業驅動。公司已不再以自行生產產品為主,他們將生產、原材料籌供、物流等環節外包出去,然后在既有商標或商品形象的基礎上,致力于培養金融、研發和市場銷售等環節的競爭力。因此,在組建生產網絡時,公司對產品進行采購,然后貼上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的營銷渠道進行銷售。他們必須向農民提供比較先進的技術,要求它們按照規格生產出合適的產品,這種關系可以促使農民養殖技術的提高和嫻熟。

3藁城市有機肥模式研究

對藁城市石家莊大眾肥業有限公司的訪談調研,了解到該公司是河北最早生產復合肥的大型現代化生產企業。企業領導經營雞場起家,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雞場效益良好,隨后效益欠佳,企業領導在考慮雞糞處理情況,遵循環保、可持續原則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開辦有機肥廠。每年有機肥生產量達到23000t,銷售價格在50元/m3左右。有機肥廠的雞糞原料來源中只有1/10為自家雞場,9/10從周圍10km以內的養雞農業戶中收購,干、濕糞均收,收購過程有專門負責運輸的農戶,公司通過一定價格從農戶手中將雞糞收集起來,然后以一定價格賣給有機肥廠以賺取差價。該廠所產有機肥種類有商務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合肥,每年銷往全國各地,有一定的規模效益。基于有機肥生產自身特色,有機肥廠主要進行加工和包裝工作,其生產網絡的組織形式為“公司+基地”。有機肥生產周期短,在原料供給充分的前提下即可進行生產銷售。生產過程機械化、工程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容易保證,公司雇傭附近農戶進行有機肥生產加工,公司主要進行產品銷售。這種模式帶動了周圍農戶的積極性并為其提供了經濟來源,公司在整個生產網絡中扮演區域帶動者的角色。通過發放給農戶工資的形式進行合理的價值分配。這種模式的形成有其內在原因:公司資金、技術、設備充足,缺少勞動力;農戶有勞動力而缺乏資金、技術和設備,農戶沒有余力進行生產加工,在這個生產網絡中只能作為被雇傭者的角色。通過調研發現在該有機肥廠工作的農戶大都為40歲以上中老年勞力,究其原因:年輕勞力渴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而中老年勞力大都繼承了勤奮吃苦的精神,在收入合理的前提下他們更愿進行生產和工作,這是這些農戶們轉向有機的內在原因。

4存在的問題

1)企業應成為有機生產網絡主體力量的趨勢不明顯。目前河北農民數量眾多,有機龍頭企業、合作社數量較少,大量農民散戶經營難以形成規模。這種狀況是由中國農業人口基數大、人均耕地少的現狀決定的。有機農業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廣大農民尤其是西部地區農民經濟收入微薄,不能承擔有機生產的種種風險。即使部分地區農戶進行有機生產,規模也較小,品種單一,加工能力弱,有機農產品市場化程度不高。而企業有充足的資金和豐富的銷售經驗,這決定了該網絡中企業應成為核心力量,必須依靠企業整合帶動整個網絡的發展。

2)營銷網絡體系不健全,銷售渠道不暢。在企業專業化分工日益細致的過程中,企業間更應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生產企業、供應企業和銷售企業之間應注重利潤的合理分配,高效、快速地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協調和組織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間相互合作,相互制約、相互帶動,建立快速、高效的有機農業的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市場服務、質量監控與認證服務的網絡服務體系[4]。

3)企業在監督農戶生產、提高加工技術、產品檢測方面問題突出。目前,我國企業農產品加工技術落后,特別是有機食品在保鮮、儲運、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發相對滯后,造成我國銷售和出口的有機產品大都是初級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同時,有機種植農戶缺少有機肥料制作、有效防止病蟲害、輪作等有機技術相關知識的指導和培訓[5]。此外,有機產品認證費用較高,檢測設備昂貴,企業缺少快速、簡便的檢測手段。

4)部分農戶對有機生產認識有誤,有機生產熱情不高。目前辛集市農民對有機雞蛋的認識較淺薄,部分農民認為有機雞蛋是生產方式的倒退。河北蛋雞養殖農戶在認證方面缺乏規劃標準的認證公司和機構,市場混亂度高。有機認證標準比綠色和無公害標準更加嚴格,河北省無公害雞蛋多,但獲有機認證的雞蛋屈指可數。

5建議

1)吸取國內外有機農業模式的優秀經驗,加快有機農業發展。新綠公司意識超前,較早獲得了無公害認證和有機認證。大眾肥業有限公司早期與美國、德國等進行合作,成功經營了有機肥廠,吸取我國乃至世界的優秀經驗,將加快有機農業發展步伐。

2)加快有機產品的科技研發,加強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雖然有機產品環保性高、品質好,但產量低,在銷售上仍有阻礙。目前,全國籠養蛋雞產蛋率約為90%,散養蛋雞產蛋率僅30%左右。散養和籠養有機蛋雞的產蛋率相差較大,進一步提高有機雞蛋產量的技術亟待開發。在有機肥生產中,買者更加看重有機肥中營養物質含量,企業經營者應積極探尋良好的腐熟、發酵、成分添加比例等技術,提高有機肥質量。

3)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建立良好的信用體制。公司可以適當開拓直銷市場,生產的有機產品越過超市和銷售商直接向消費者銷售,可借鑒日本有機生產網絡銷售渠道模式[6]。有機產品直接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手中,有機產品流通環節少、利潤高,有利于建立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相互信任。

4)河北有機產品生產的專業化程度較高,需在繼承優點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形成規模效益。通過調研,新綠公司模式中部分農戶進行蛋雞養殖,部分農戶進行飼料加工,部分農戶進行雞蛋收集,公司負責銷售,合作社進行培訓和溝通工作。通過農戶、公司、合作社間相互協作,分工明確,使有機網絡專業化程度提高,有利于規范生產和經營,在此基礎上做大做強產業規模。

5)政府規范有機市場,加快有機認證公司機構建設。規范的市場能夠保證有機產品質量的提高。鑒于目前河北有機認證機構數量幾乎為零的現狀,政府有必要扶持重點大型企業成為有機模范單位,由其指定統一的有機生產標準,便于其它企業效仿,形成統一模式,有利于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

6結論

中國有著自己的特殊國情,一方面生產力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差,生產個體多,生產規模小,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7],生產技術和科技意識薄弱,經濟上并不富裕;另一方面中國農業地域性尤其突出,這是由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8],因此發展有機農業需要因地制宜。

1)國家層面上:充分利用我國發展有機農業的優勢條件,建立健全有序的產品流通渠道,形成有機農業發展的產業規模;政府給予法規、制度、政策、技術、認證、組織管理、資金、宣傳上的支持;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因地制宜的應用于國內。

篇9

1 引言

長期以來,隨著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電量的逐步攀升,不僅對水資源的開發的要求提高了,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為水電建設提出的新的難題。在面對難題的同時,還要看到其中所提供的機遇,新的要求無疑是對水力發電發展的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因此,在現階段水電站設計工作上,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克服困難,使設計質量得到提高,促進水電站整體水平的發展,以滿足國內能源的需求,為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2 水電站設計方法分析

2.1主廠房的結構布置設計

2.1.1主廠房的結構設計

(1)屋頂,屋頂包括屋面板:隔熱、遮陽、避風雨等。以及預制鋼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隔熱層、防水層以及保護層等基礎部分。

(2)排架柱,承受屋架或屋面大梁、吊車梁、外墻傳來的荷載和排架柱自重,并將它們傳給廠房下部結構的大體積混凝土。

(3)發電機層和安裝間樓板,發電機層樓板承受著自重、機電設備靜荷載和人的活荷載,傳給梁并部分傳發電機機座和水輪機層的排架柱。安裝間樓板承受自重、檢修或安裝時機組荷載和活荷載,傳到基礎。

(4)圍護結構,包括外墻,用以承受風荷載,并將它傳給排架柱或壁柱。抗風柱,用以承受廠房兩端山墻傳來的風荷載,并將它傳給屋面大梁和基礎或廠房下部大體積混凝土塊體。圈梁和連系梁,用以承受梁上磚墻傳下的荷載和自重,并傳給排架柱或壁柱。

(5)蝸殼和水輪機座環(固定導葉)將機墩傳下來的荷載通過座環傳到尾水管上,另外水輪機層的設備重量和活荷載通過蝸殼頂板也傳到尾水管。

(6)尾水管,承受水輪機座環和蝸殼頂板傳來的荷載,經尾水管框架(尾水管頂板、閘墩、邊墩和底板構成的)結構再傳到基礎上。

2.1.2廠房混凝土澆筑的分期和分層分塊

對廠房混凝土)澆注進行分期,主要是由于機組到貨一般均遲于土建的施工期,且為機組安裝創造工作面,為了適應水輪發電機組的安裝要求,廠房中的混凝土需要分期澆筑,稱為一期和二期混凝土。

一期混凝土一般指的是底板、尾水管、尾水閘墩、尾水平臺、混凝土蝸殼外的混凝土、上下游邊墻、廠房構架、吊車梁、部分樓板等,在施工時先期澆筑,以便利用吊車進行機組安裝。

二期混凝土則是為了機組安裝和埋件需要而預留的,要等到機組和有關設備到貨后、尾水管圓錐鋼板內襯和金屬蝸殼安裝完畢后,再進行澆筑。二期混凝土包括金屬蝸殼外的部分混凝土、尾水管直錐段外包混凝土、機座、發電機風罩外壁、部分樓層的樓板。

水電站廠房水下部分的混凝土屬于大體積塊體混凝土。其特點是現場澆筑量大,結構幾何形狀復雜,基礎高差大,對裂縫要求嚴格。由于受混凝土澆筑能力的限制和為了適應廠房形狀的變化,因此每期混凝土要分層分塊澆筑,便于施工和保證工程質量。

2.1.3廠房結構的分縫和止水

分縫工作中主要可以運用沉降伸縮縫,這是為了防止廠房地基不均勻沉陷,減小下部結構受基礎約束產生的溫度和干縮應力,沿廠房長度方向設置的伸縮縫和沉降縫(永久縫)。其特點主要有一般都是貫通至地基,只在地基相當好時,伸縮縫才僅設在水上部分,但也需每隔數道伸縮縫設一道貫通地基的沉降伸縮縫。

止水是對廠房水上部分的永久縫中常填充一定彈性的防滲、防水材料,以防止在施工或運行中被泥沙或雜物填死和風雨對廠房內部的侵襲。與此同時,廠房水下部的永久縫應設置止水,以防止沿縫隙的滲漏,重要部位設兩道止水,中間設瀝青井。止水布置主要取決于廠房類型、結構特點、地基特性等,應采用可靠、耐久而經濟的止水型式。

2.2廠房整體穩定及地基應力設計

廠房整體穩定及地基應力應該對沿地基面的抗滑穩定、抗浮穩定、廠基面垂直正應力注等進行計算。而河床式廠房本身是擋水建筑物,廠房地基內部存在軟弱層面時,還應進行深層抗滑穩定計算。

在進行計算時,必須要保證廠房在運行、施工和檢修期間,在抗滑、抗傾與抗浮方面有足夠的安全系數,以保證廠房的整體穩定。并且廠房地基應力必須滿足承載能力的要求,不允許發生有害的不均勻沉陷。

由于河床式廠房直接承受上游水壓力,在確定地下輪廓線、校核整體穩定性和地基應力時,以兩個永久縫之間或一個機組段長度為計算單元,進行穩定分析和地基應力計算時,不能取單寬進行計算。另外廠房有大量的二期混凝土,并可能有分期安裝問題,故在機組安裝前后荷載變化較大,確定荷載與荷載組合時也有其特點。

荷載主要包括基本何在和特殊荷載,基本何在主要包括了廠房結構及永久設備自重;回填土石重;正常蓄水位或設計洪水位情況下的靜水壓力等數據。特殊荷載則主要指的是校核洪水位或檢修水位情況下的靜水壓力;相應于校核洪水位或檢修水位情況下的揚壓力以及地震力等。

廠房整體穩定和地基應力計算應以中間機組段、邊機組段和安裝間段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按荷載組合分別進行。邊機組段和安裝間段,除上下游水壓力作用外,還可能受側向水壓力的作用,所以必須核算雙向水壓力作用下的整體穩定性和地基應力。

2.3發電機的支承結構與風罩設計

2.3.1支撐結構計算

發電機的支承結構,其底部與蝸殼頂板聯成一體,承受著巨大的靜、動荷載,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穩定性和耐久性。機墩自重,發電機層樓板重及其荷載,發電機定子、勵磁機定子及附屬設備等重,上機架、下機架重,定子基礎板重,下支架在頂起轉子時的負荷。這些荷載通過定子基礎板作用于機墩頂部。而發電機轉子連軸及勵磁機等重,水輪機轉輪連軸重,軸向水推力。通過推力軸承傳給機架再傳至機墩。

2.3.2風罩計算

發電機轉子連軸及勵磁機等重,水輪機轉輪連軸重,軸向水推力。通過推力軸承傳給機架再傳至機墩。當風罩墻半徑與壁厚之比(R/δ)大于10,并且高度較大時,可按有限長的薄壁圓筒公式計算,底部固結,頂部自由或徑向簡支;而當開孔較多且尺寸較大,破壞圓筒整體性時,按圓周上為單寬的豎向梁計算,底部固結,頂部采用自由、鉸支、固接或與發電機層樓板剛結,風罩墻與發電機層樓板一起按Γ型框架計算,但環向要適當布筋加強。

3 結語

水電站設計相比攔河壩、水閘、堤防等其他水工建筑物設計更不容易,設計周期較長,首先要做流域規劃,然后隨之就要進行水資源論證、林地規劃、地質災害評估、環評、水保、地勘、生物多樣性評估、可行性論證等等多方面的評估,最后還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及發改、財政等有關行政機關的核準文件后才能正式啟動。開工后,安全評估和相應階段的安全鑒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由此可見,水電站設計是一項相當復雜的工作,因此在日常的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探索,認真學習,努力將水電站的設計工作做到最優。

參考文獻:

[1]林繼鏞. 水工建筑物[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第四版:32~120

篇10

隨著消費者時間觀念的增強以及國家全力推動電網的建設改造,快熱式電熱水器這種具有綠色、環保、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將受到國家大力扶持,成為我國熱水器行業的主流產品。

在面對市場前景樂觀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困擾快速電熱水器行業發展的技術性難題――由于受國內居民用電環境和消費者對快熱式電熱水器產品認知的制約,目前快熱式電熱水器的全國市場總體規模還很有限,難以迅速擴張。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快熱式電熱水器的功率普遍都比較大,家庭安裝一般為7500瓦左右,冬天特別是北方城市至少要8000瓦以上的功率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熱水進行洗浴。這樣一來,用戶家中的電表至少要求為≥20A、空氣開關為≥32A甚至要求達到40A。加上一般居民家里的電冰箱、空調等其他大功率的家用電器,就要至少≥80A。線路方面,一般電源線路要求必須達到4mm2以上專線,有的要求6mm2以上,在北方地區甚至要用到10mm2以上380伏的三相電。

基于我國電力設施條件和用電環境等限制,快熱式電熱水器的規模化發展受到一定局限。不少二三線城市、部分老城區,以及酒店、洗浴中心、健身房、理發店、集體宿舍等有大量需求的場所只能對快熱式電熱水器“望電興嘆”。如何保證快熱式電熱水器滿足正常使用和解決產品受安裝條件限制的難題,成為快熱式電熱水器獲取更廣泛市場的關鍵性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有些生產廠商縮減功率,推出功率低至5500瓦甚至更低的快熱式電熱水器產品。另有部分在行業頗有影響力的老品牌,在繞不開這一技術難題的情況下,無奈選擇了產品轉型,將快熱式電熱水器的廣泛市場拱手相讓;也有一些廠家從市場戰略入手,在產品定位上只針對建材批發市場和年輕的打工族群體,甘做“小眾”品牌。

據貝力菲研發人員介紹,“超級雙電模式”技術,最大的貢獻就在于解決了產品的出水量不大和受安裝條件限制的問題。

具體來說,普通家庭安裝快速電熱水器功率7500瓦,需要安裝6mm2以上的電源線;而通過“超級雙電模式”,1.5mm2加2.5mm2電源線即可實現8000瓦,出水量和水溫以及沐浴舒適度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在“超級雙電模式”的保障下,快熱式電熱水器采用1.5mm2和2.5mm2或以上的電源線便可以安裝,其加熱速度更快、出水量更大、待機時間長等特點,為家庭沐浴、廚房熱水和酒店、洗浴中心、健身房、理發店、集體宿舍等商業場所的熱水供應提供了安裝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