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水產養殖技術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2: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廠水產養殖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工廠水產養殖技術

篇1

[關鍵詞] 循環水養殖 生物過濾器 溫室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 S96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159-01

近年來,水產養殖技術日益發展成熟,伴隨著水產野生資源的萎縮,工廠化養殖正得到迅速發展。但隨之發生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養殖成本上升、水產品抗生素殘留嚴重超標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部分地區由于對地下水資源的無節制開發導致水資源枯竭,進而導致整個養殖產業面臨無法可持續發展的困難局面。

目前,水產養殖業內提出了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其是環境生態學、微生物學、養殖水化學、物理學、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綜合運用,通過過濾、殺菌、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提高溶氧等方法來調控水質,從而提高水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

在國外如歐美等發達國家,循環水養殖系統(RAS)相關研究已較為成熟,并已經形成與之相關的設計、建設、操作等的一整套技術理論體系,其主要原理是水體循環利用,要求日均水利用率不低于95%。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具有節水、節地、集約化和排放可控的特點,符合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要求,是現代養殖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以下介紹幾項實用技術

1.固體懸浮顆粒物的去除

固體懸浮顆粒物的去除對于減少污染物質、降低生物過濾器等水處理單位的進水污染負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日常生產中需要在投餌后一小時水產動物達到排便高峰期時對魚池內懸浮顆粒物進行集污排放。固液分離器是去除顆粒物的主要設備,懸浮顆粒物去除率達到60%以上。

2.生物過濾器技術

水中氨氮由魚體排泄、食物殘餌等原因產生,漁業水質標準要求水中氨氮不高于1ppm。用生物過濾器來去除氨氮,其主要原理是通過硝化細菌、亞硝化細菌,將氨氮轉化為無毒的硝態氮,同時起到分解有機物的作用。

近年來,歐美等地先進國家做了很多關于生物過濾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定量技術指標和經驗設計參數。根據以上了解,生物過濾器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幾下幾個方面:

2.1氨氮濃度。生物過濾器一般適宜在低濃度氨氮條件下運行,并有試驗中總結出的氨氮去除率公式為R=0.27C-0.08g/(m2*d)

C=氨氮濃度。

2.2溶氧濃度。要求溶解氧濃度較高,一般在氨氮濃度的3倍以上。

2.3有機物含量。養殖水體中有機物含量較高,過多的有機物會引發有機物消化菌的繁殖,并與硝化細菌、亞硝化細菌生長爭奪生長空間、溶解氧及營養物質。有研究表明,當生化需氧量(COD)與氨氮之比超過2.7時,氨氮去除率將下降70%左右。

2.4 pH與堿度

pH最優范圍在7-9間,堿度一般維持在200g/m3,若pH過低,生物過濾器工作效率會大大降低,過高會導致非離子氨的比例加大,養殖動物受到中毒危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2.5水溫試驗表明,水溫在20-27度時,生物過濾器的氨氮去除率較為平穩。

2.6 水體的對流混合作用

有試驗表明,適當增大水體的對流混合將有效地提高氨氮去除效率。

3.溫室養殖技術

水產養殖中利用溫室恒溫養殖能夠顯著縮短飼養周期,溫室分為室內溫室養殖與室外溫室養殖兩種模式。

室內溫室面積小,一般多用于育苗與暫養。室外溫室面積較大,以成品養殖為主,加溫原理是利用太陽能與加溫相結合。

室內溫室選用保溫性能好的簡易房,砌空心墻,內填保溫材料,頂以雙層農膜覆蓋,正面開門。門內心填充泡沫板,門上開一個15cm2孔,嵌雙層玻璃,以便于觀察。門頂上安裝換氣扇,在一邊墻角處安裝水管,用于排放廢水。

室外溫室應選址在避風向陽、空氣流動、水源清潔方便的地方,建東西走向的雙坡式日光溫室。北面應建厚60cm、高2m的空心墻,內填保溫物,兩頭山墻也建成空心墻,填滿保溫物,東山墻開門,并安裝換氣扇。用木料、竹竿做成支架,上扣雙層農膜,用鐵絲固定,晴天時上午9點到下午5點掀開,以保證空氣新鮮及充分利用太陽能加熱消毒。建造水池前,用薄膜鋪在地上,以水泥石子做底,可在溫室兩邊安放養殖架進行多層立體養殖,中間留作走道,溫室內備有蓄水池以調節水溫。

溫室建好后應進行消毒與脫堿處理,可在溫室內安放自動恒溫蜂窩煤爐,并將煤氣通過煙囪排出溫室,煙囪高于溫室頂部。

篇2

1天津都市漁業的發展現狀

1.1水產養殖業總體平穩發展

近些年,隨著天津促進都市漁業發展政策措施的實施與落實,水產養殖業總體平穩發展。受干旱缺水及城市綜合開發的影響,天津市的水產養殖面積不斷萎縮,由2006年的4.34萬hm2縮減到2008年的4.08萬hm2。之后,由于設施漁業發展的推動,2010年水產養殖面積又恢復到4.27萬hm2。盡管水產養殖面積有波動,但水產品產量還是逐年提升。至2010年,總產量穩步增長到34.30萬t,單產水平提高到535.94kg/畝(15畝=1hm2,下同),漁業總產值也增長至51億元。隨著產量、產值的增加,漁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快速增長。2010年全市漁民人均收入達13589元,較上年增長了3.03%,比同期農民的年人均收入高70%。而隨著漁業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優化,2010年設施漁業的養殖面積更是迅猛發展到56萬m2,全市集生產、生態、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都市漁業因之而加快發展。

1.2休閑觀賞漁業蓬勃發展

休閑漁業作為近些年興起的新興漁業產業的分支,突出體現以“漁文化”為特色,集垂釣、旅游、觀光、餐飲等于一體,展示現代漁業的多種功能,是漁業“一產”與“三產”結合的有效形式。天津現有各種規模的休閑垂釣園百余處,垂釣面積達133多hm2,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垂釣園內功能完善、設施先進,供游客進行以“賞魚、釣魚、品魚”為主要內容的游玩與消遣,漁業綜合效益突出。同樣,隨著水產養殖品種結構的調整以及人們對水產品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天津的觀賞魚養殖業快速發展。觀賞魚養殖品種不斷增加,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交易量穩步增長,相關企業或養殖戶的收益也快速增長。天津現有達到一定規模的觀賞魚養殖場(戶)幾百家,年產各類觀賞魚苗近10億尾,產值近3億元,觀賞魚養殖現已成為全市漁業發展的新亮點。

1.3漁業發展的園區化格局初步形成

借助漁業發展的天然優勢,天津從2005年起通過產品集聚、投資傾斜、科技帶動等具體措施積極建設以彭澤鯽、南美白對蝦、海珍品及淺海灘涂貝類為代表的優勢水產品產業帶,全力將水產養殖的天然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漁民增收。通過產業帶建設,全市從事水產養殖的優勢產區更加集中,優勢產品更加突出,且對周邊區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而隨著優勢水產品產業帶的形成與擴展,全市漁業發展的園區化建設也加快推進。僅2005~2008年,全市建成的水產養殖示范園區就達106個,其中彭澤鯽園區45個,南美白對蝦園區32個,海珍品園區22個,良種鯉鯽魚園區5個,灘涂園區2個。此后2年,受惠漁政策和漁業產業化帶動的影響,全市水產養殖示范園區的數量進一步增加,都市漁業集約化養殖、園區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

1.4漁業產業化體系不斷健全

實現漁業產業化是提高漁業附加值、延長產業鏈、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天津的漁業發展始終堅持龍頭組織帶動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全市先后培育形成天祥、盛以、海發、立達、凱潤、澤酩等一批水產龍頭企業以及正躍、洪彪、益多利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組織,構建起“公司+養殖戶”、“合作社+養殖戶”、“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水產養殖產業化經營體系。這些企業或合作組織通過加強規范化管理不斷引進和推廣水產養殖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建設標準化水產養殖園區或基地,并通過多種形式與水產養殖戶確立了穩定的產加銷、產供銷關系,進而完善了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這樣不僅推動了高效水產養殖模式和技術的示范與推廣,而且促進了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展和效益的提升。

2天津都市漁業發展的特征

多年來,天津的漁業發展始終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強漁業科技化、設施化、多樣化和質量安全化建設,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鮮明的時代特征。

2.1科技化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以來,天津通過科技項目的實施加速推進了一批成熟、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水產養殖科技化水平的提升且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海水養殖方面,近年來累積推廣應用“南美白對蝦產業升級集成技術示范與推廣”等近20項科研項目,促進了全市海水工廠化養殖技術的全面提升,在環渤海區域現已處于領先地位。池塘養殖方面,利用生物調控、塑料膜護坡、循環水養殖、微孔增氧等專業技術,使標準化、專業化、節水型的養殖模式逐步得到推廣。另外,當前部分企業還采用全封閉循環水養殖技術將養殖用水通過蛋白分離、生物凈化、液態充氧、臭氧殺菌等相關水處理工藝,使飼料、漁藥、土地、水資源得到高效集約利用;而有些企業則通過采用工廠化周年養殖技術配合專用魚飼料的開發,使養殖單產由15kg/m3提高到30kg/m3,有效提升了全市水產養殖業的科技水平。

2.2設施化程度逐年提高

在政策的影響和科技的帶動下,天津以工廠化養殖為代表的設施漁業快速發展。僅以工廠化養殖為例,2004年全市工廠化養殖面積為5.73萬m2,2005年較上年增加1.07萬m2;2007年,由于相關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設施化建設的加快推進,工廠化養殖面積迅猛增加至24.34萬m2;2008年,受自然災害影響,工廠化養殖面積有所降低,而產量卻達到1314t,較上年增加564t,切實體現了設施漁業養殖節水、環保、高產、集約化的特點;之后2年,工廠化養殖面積更是迅速增加,到2010年已達56萬m2,較上年增加了21%。天津的工廠化養殖雖初具規模,但在全市水產養殖格局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低。據測算,工廠化養殖面積不足全市水產養殖面積的1%。因此,天津的設施漁業仍需加快發展。

2.3多樣化漁業并存發展

由于天津市各地區的區位條件及水域資源不盡相同,天津的都市漁業呈現多樣化并存發展的態勢,各區縣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漁業發展路線。環城四區緊鄰水產品消費市場,養殖水面普遍較小,設施化、科技化程度較高,加之水面維護生態環境的需要,已形成以休閑漁業、觀賞漁業、種源漁業為主的現代漁業體系。濱海新區作為臨海區域具有較大面積的淺海灘涂,極為適合灘涂貝類的增養殖和海珍品養殖。經多年發展,濱海新區的海水池塘養殖技術和海珍品工廠化養殖技術已較為成熟,形成了以設施漁業和增殖漁業為主的現代漁業體系。寶坻、靜海、寧河、武清、薊縣等遠郊5個區縣養殖水域面積廣闊,以大面積養殖池塘為主,池塘生態養殖技術較為完備,適宜開展水產品的無公害健康養殖。目前,這5個區縣以生態漁業為主,是天津重要的淡水產品供應基地。

2.4質量安全化程度穩步提高

當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隨著養殖產量與規模的增加和擴大,天津漁業主管部門更為重視水產養殖的質量安全工作。相關人員深入到水產養殖公司(場)或養殖戶檢查漁藥、飼料的存儲與使用情況,驗證漁業投入品的使用是否符合技術規范,進而確保水產品從苗種、飼料、用藥到加工、包裝、銷售全程依標生產。在產品質量監測中,全市建立了“農業部藥殘監控”、“水產品例行監測”和天津市“節日期間水產品監測”3項例行監測制度,且監測范圍擴大至流通領域,保證了水產品從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經過努力,截至2008年,全市共創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279處,累計認定無公害水產品420個,養殖水面依標生產率達到55%,質量安全程度穩步提升。

3天津都市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天津都市漁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且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發展中所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與現代都市漁業發展目標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3.1資源環境制約明顯

水產養殖對水環境質量的要求較高,依賴性強,對污染的承受能力較弱,故漁業是水域環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近年來天津近岸海域污染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赤潮仍時有發生,導致生物資源種類趨于單一;雖然內陸區域河流、池塘、洼淀等養殖水面較多,但地表水質較差,且未得到有效治理,加之降水量偏少,養殖用水補充不足,導致對魚類增養殖的承載能力下降;而地下水的長期超采已造成地面沉降,并形成多處地下水漏斗區,宜漁水資源更加短缺。另外,隨著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大面積的養殖水域、灘涂被填平或擠占,養殖水域空間不斷地被擠壓,養殖水面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遇到了更多困難和阻力。因此,今后天津的都市漁業必須由外延式發展向節水、節地、集約、高效的內涵式發展方向轉變,以拓展養殖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

3.2科技帶動能力仍需增強

天津都市漁業發展的科技化水平雖有提高,先進實用技術得到推廣,但技術多通過項目從外地引進,區域內漁業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仍需增強。一是專業科研力量相對較弱。在全市范圍內,除天津農學院水產科學系、天津水產研究所專業從事水產科研、教學、推廣工作外,沒有一家較具實力和影響力的科研機構從事水產科研工作,從而導致天津的水產科技水平在全國整體處于落后地位。二是優質苗種的繁育工作需加快推進。由于多年的累代養殖、近親繁育,加之魚類產卵場遭到破壞、環境惡化等原因,天津常規和特種水產品的種質資源已嚴重退化,急需強化水產遺傳工程技術研究,以培育出健康優質的水產苗種,促進都市漁業的持續發展。三是科技推廣普及力度需強化。都市漁業發展不僅需要水產養殖企業科技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廣大基層水產養殖從業者和經營者科技素質的提高。為此,相關部門應通過技術轉讓、科技培訓、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強化水產科技普及工作。

3.3關聯產業的發展有待深化

盡管近年來天津出現了一批水產養殖龍頭企業,但其業務多以鮮活水產品產出為主,關聯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首先,水產品深加工能力偏低。現有龍頭企業多以水產品初加工或飼料供給為主,缺乏專業性較強的水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與此相對應,市場上仍以鮮活水產品銷售居多,而高附加值的健康水產生物制品的供給則有限。其次,漁業服務業發展仍顯緩慢。就種類而言,在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全市水產養殖仍集中于食用商品魚、蝦、蟹類,而以觀賞魚養殖、垂釣、餐飲、娛樂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服務業在整個漁業經濟中所占份額仍偏低,從而延緩了都市漁業多功能的開發。此外,全市在水產養殖設備購置、疫病防治、市場體系完善、合作組織建立、漁業品牌宣傳等關聯產業的發展方面仍有待深化,產業鏈有待延伸,綜合競爭力還需強化。

4加快天津都市漁業持續發展的建議

4.1堅持都市漁業的內涵式發展

面對資源環境制約明顯的現實,天津都市漁業的發展應堅持節水、節地、集約、高效的內涵式發展方向。第一,加強對現有水域環境污染的治理。水產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在進行水資源合理調控利用的同時,應通過切斷污染源、水質凈化、水質監測等措施加強對水域環境的污染防治,全面提高水域環境容量和水體自凈能力。第二,注重水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天津的宜漁水資源有限,相關部門應通過推廣光合細菌、EM菌等生物技術徹底降解水中有害物質,高效分解水中殘餌、排泄物以改善水質;同時運用物理、化學等綜合技術對水體進行凈化處理,在保證水產健康養殖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循環與綜合利用[1]。第三,重視漁業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漁業主管部門應依據天津建設生態宜居城區的發展規劃,加大現有漁業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切實保護重要漁業水域資源,保證漁業發展的地域空間不被侵占或擠壓,同時加快相關水域環境的生態修復工作,從而更好地實現都市漁業的生態服務功能。

4.2重視都市漁業高新技術的研究

科技是都市漁業發展的關鍵,而強化科技帶動作用的重點在于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在科技創新方面,天津應以渤海水產研究所、海洋技術研究院、市水產研究所、漁業技術工程中心、農學院水產系的建設為契機,切實加強漁業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重點選擇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高度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使之率先取得突破[2]。應重點選擇在水產健康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物育種、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水產品綜合利用加工、漁業信息化、漁業節能減排與漁業環境持續改善等方面開展研究,爭取獲得相應的科技成果儲備,全面提升天津的漁業科技創新能力與水平。在科技推廣方面,全市漁業科技推廣部門還應通過編印科普讀物、傳遞科技信息、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組織科技入戶、開展科技宣傳周等多種形式的推廣活動,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漁業技術能人或科技示范戶,進而全面提升廣大漁民的科技水平。此外,天津還應通過優惠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吸引更多具有高學歷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天津都市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篇3

關鍵詞:GIS;工廠化養殖;適宜性評價;濱海新區漢沽

中圖分類號:S966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5.027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是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顯示和應用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計算機系統,是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1]。20世紀80 年代GIS開始應用于內陸水域漁業管理和養殖場的選擇[2-3]。隨后其應用主要集中在沿岸養殖區的選址和規劃、養殖環境管理、水產養殖沖突預測、決策支持、數據分享支持等方面[4]。縱觀國內外 GIS在漁業中的應用,更多的還是集中在海洋漁業領域,主要涉及漁海況數據采集與分析、漁業資源與海洋環境關系、水產養殖選址、漁業資源評估與分析、標志放流、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漁情預報等方面[5-6]。

國內將GIS 應用于內陸水產養殖的研究還很少。2005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綜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漁業中心(World Fish Center)合作,以河南省水產養殖區域規劃為例,對該省與水產養殖發展密切相關的養殖技術、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資料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選取了水資源、地質地貌、技術水平以及市場條件等12個對當地水產養殖發展影響較大的因素作為評估因子,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權重,構建水產養殖適宜性綜合評估模型。同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IDRISI對評估模型進行綜合運算,得出該省適合水產養殖發展的4類地區,即最佳區域、適合區域、可適合區域和不適合區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7-8]。

本研究以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作為研究區域,在綜合應用德爾菲法(Delphi)、層次分析法(AHP)和GIS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工廠化養殖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濱海新區漢沽工廠化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可為其他地區制定工廠化養殖發展規劃提供借鑒。

1 研究區域概況

漢沽位于天津市東部沿海,位于濱海新區北部,在濱海新區“一核三區” 規劃范圍內,與中新天津生態城、濱海休閑旅游區、中心漁港經濟區、泰達現代產業區、天津北疆電廠同在北片區,地理位置特殊,水陸空交通便捷,區位條件優越。漢沽區瀕臨渤海灣,水域灘涂面積廣闊,區內海岸線全長28 km,灘涂面積77 km2;陸域范圍內池塘洼淀眾多,水域面積4 000 hm2。經過多年發展,濱海新區漢沽已形成海洋漁業和內陸漁業的雙重優勢,其中工廠化養殖全市領先,已成為天津漁業發展重點區域。

2 評價方法

2.1 確定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查閱文獻,咨詢天津市渤海水產研究所和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專家,走訪漢沽水產養殖管理部門,到漢沽工廠化養殖企業實地調研等多種措施,對漢沽工廠化養殖狀況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確定了影響漢沽工廠化養殖的重要地理、經濟、社會等指標,包括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 19個三級指(表1)。

2.2 確定權重

考慮到水產養殖評價的特殊性,選用了能夠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相結合、對非定量因素進行量化分析的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濱海新區漢沽工廠化養殖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的權重(表2)。

2.3 建立適宜性評價模型

在ArcGIS中完成所有基礎圖件的處理工作,得到Shapefile矢量圖層。在IDRISI中導入Shapefile文件,生成矢量地圖,然后根據各個評價指標轉換成柵格數據,制作完成19個單指標評價地圖。使用IDRISI中Fuzzy模塊完成真實值向0-1值的標準化,使用IDRISI中Reclass模塊完成數值分級為1、2、3、4,分別表示 “不適宜”、“一般適宜”、“適宜”、“非常適宜”。采用IDRISI中提供的MC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多準則評價模塊,依據分項權重和組合權重,建立層次分析模型和綜合分析模型。

3 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見圖1,濱海新區漢沽工廠化可養殖區域的總體適宜性較好,沒有非常適宜和不適宜的區域。其中,93%以上的區域達到適宜,主要分布在楊家泊鎮和寨上街的中西部地區,其他為一般適宜,主要分布在寨上街的東部地區。

從自然資源方面來看,濱海新區漢沽可養殖區域的自然資源(即水資源)良好,綜合適宜度較高,以適宜和一般適宜的區域為主,沒有不適宜的區域,但非常適宜的區域較少。其中,非常適宜區域主要分布在寨上街的西部少部分地區,適宜區域主要分布在楊家泊鎮的西部和寨上街的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區。從發展基礎條件方面來看,濱海新區漢沽可養殖區域的發展基礎條件優越,綜合評價很高,60%以上的區域達到非常適宜,其余區域都達到一般適宜,且楊家泊鎮發展基礎條件明顯優于寨上街,楊家泊鎮的可養殖區域均達到非常適宜,而寨上街的可養殖區域僅達到一般適宜。從市場前景方面來看,濱海新區漢沽可養殖區域的市場前景廣闊,綜合評價很高,60%以上的區域達到非常適宜,其余區域都達到一般適宜,區域分布與發展基礎條件一致,楊家泊鎮發展基礎條件明顯優于寨上街。

參考文獻:

[1] 張超.地理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23.

[2] Kapetsky J M,Mcgregor L,Nanne E 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plan for aquaculture: A FAO-UNEP /GRID study in Costa Rica[M]. Rome: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1987, 287:51.

[3] Kapetsky J M,Hill J M,Worthy L D.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atfish farming development[J].Aquaculture, 1988, 68:311-320.

[4] 鄭晶予. 地理信息系統在水產養殖中的發展應用[J]. 河北漁業,2011(12):55-57.

[5] 龔彩霞,陳新軍,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統在海洋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20(6):902-909.

[6] 呂雄杰,賈寶紅,歐陽海鷹,等.基于GIS的天津市武清區淡水養殖適宜性評價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3,19(9):15-19.

篇4

關鍵詞 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特點;四川安岳

中圖分類號 S9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246-02

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綠色、環保食品逐步成為人們重要的市場需求。而漁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養殖水體水質惡化、魚病頻發、飼料轉化率低、產量下降、質量降低、養殖成本增加,乃至喪失養殖功能、影響水產質量安全等一系列的嚴重問題。因此,建立環保、高效健康的養殖模式是現代漁業的發展趨勢。池塘養殖底排污關鍵技術的應用在治理水產養殖污染和修復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為全面提升安岳縣現代漁業養殖技術水平,重點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戶,帶動全縣水產養殖業發展,安岳縣水產漁政局多次與通威技術中心設施漁業研究所、重慶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就池塘養殖底排污技術示范進行了溝通交流,開展技術合作,通過實地篩選,確定了22個示范點,確立了以安岳縣華林、柜之堰、昌舉3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打造樣板,取得了顯著成效。

1 主要技術內容

1.1 池塘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統

平移法底排污水自溢系統,是指在養殖池底安裝排污設施,其排污設施包括在養殖池底具0.7%~2.0%的坡度,然后在塘底的最低處設置2~5個排污口,在排污口設置攔魚網,池塘主體通過池底的排污口與排污管道系統連通,然后在養殖池內、外設置固液分離池,排污管的出水口端與固液分離池底部連通,固液分離池底部設置有“碗口型”的移污插管口,固液分離池上部設置有污水上清液排水管,污水上清液排水管通過管道與人工濕地連通[1-2]。池塘排污系統可以留住上層溶氧高的水體,排出底層養殖沉積物和污水,達到自動清淤效果,為魚類創造良好生長環境,為農戶實現持續健康養殖,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打下基礎。

1.2 養殖沉積物綜合利用

固液分離池收集的養殖沉積有機物用來種植瓜果蔬菜,上清液滴灌濕地種植的水生經濟植物,多余的水排入人工濕地,養殖濾食性魚類和種植水生蔬菜、花卉等。

1.3 生態養殖池塘配套人工濕地魚菜共生技術

在底排污池塘配套人工濕地,濕地中魚菜共生。人工濕地面積為養殖池塘的5%~10%,種植水生蔬菜、花卉的浮床面積為人工濕地面積的10%~30%,吸收水體中營養鹽類和二氧化碳,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起到生物碳匯的作用。浮床內養殖泥鰍、黃鱔等進行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結合無土栽培蔬菜技術,選擇適宜水生蔬菜(空心菜)、花卉(睡蓮)品種,并在養殖過程中對水體進行理化指標檢測以及浮游生物動態變化監測。

2 技術特點

2.1 技術水平位居國內前列

在底排污池塘不僅建立了生態、高效、持續的現代水產養殖體系,還為該技術配套研制先進的環保技術與裝備,顛覆常規養殖方式,達到池塘水域利用的最大化。

2.2 環保設施工程化

創新設計池塘養魚集中式底排污工程施工圖,實現環保漁業設施建設的規范化、標準化、工程化。

2.3 科學的運行模式

配套組裝池塘底排污等環保工程自溢系統,定期排出底層50%以上污染物,通過自然固液分離,達到池塘自動清淤,沉淀物作為農作物有機肥,上清液通過魚菜共生、濕地生物凈化,達到漁業水質標準,100%循環利用,養殖廢水零排放,有效防治面源污染。

2.4 創立池塘“八字”生態環保養殖新模式

修改傳統養殖中的條件限制,加入新的科學理念,創立“水、種、料、防、分、管、機、質”的池塘新“八字”生態環保養殖模式。“水”,即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種”,即當年繁殖的優質黃顙魚苗種;“料”,即正確使用飼料及投喂;“防”,即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分”,即防止大魚吃小魚,使魚苗苗種規格整齊;“管”,即實施養殖過程的科學管理、智能化管理;“機”,即配套安裝增氧機、投餌機、魚糞回收機、充氣抬網捕魚機以及建平移法自溢底排污水系統等;“質”,即建立質量可追溯系統,從而保障水產養殖生態良性發展[3-4]。

3 示范效果

安岳縣所建成的22個示范點,池塘通過底排污技術改造后,一是病害明顯減少,二是平均單產提高5 250 kg/hm2以上,三是利潤顯著提高。安岳縣華林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面積5.33 hm2,2014年實現平均利潤7.35萬元/hm2(有流水),2015年實現平均利潤7.65萬元/hm2,分別比原來提高96%、104%。安岳縣柜子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面積10 hm2,2014年實現平均利潤5.4萬元/hm2(有流水),2015年實現平均利潤5.85萬元/hm2,分別比原來提高 80%、95%。安岳縣昌舉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示范面積8.00 hm2,2014年實現平均利潤3.9萬元/hm2(有流水),2015年實現平均利潤4.65萬元/hm2,分別比原來提高73%、106.7%。

4 結語

池塘養殖污染防治集成技術,突破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的技術難題,將池塘養殖底部沉積物和污水經固液分離、人工濕地、魚菜共生等物理、生物技術處理后達到國家規定的漁業水質標準,實現養殖水體持續良性生態循環。提出了生態、環保效益經濟的全新科學養殖模式,為控制水產養殖污染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提高了水域的生物生產力和安全性,實現再生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了水產養殖的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治理,促進養殖水體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確保持續產出質量安全的綠色水產品。

5 參考文獻

[1] 孫棟,陳有光,段登選,等.工廠化循環水養魚池曝氣釋放器養殖效果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36-41.

[2] 程果鋒,吳宗凡,顧兆俊,等.組合跑道式養殖池系統設計及水力學特征[J].漁業現代化,2015(1):6-10.

篇5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要求,加強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推行水產健康養殖。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并舉的理念發展養殖業,增加漁農民收入,促進漁業生態環境改善,達到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穩定養殖面積,通過推進健康養殖方式的轉變,增加設施投入,促進產業、品種結構的調整和提高養殖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安全的水產養殖業。

二、工作目標

**年通過推進水產健康養殖行動,實現以下目標:一是通過創建健康養殖示范區,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年計劃創建6個示范場(區),使全市示范場(區)達到20個以上,達到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的作用,促進養殖技術水平全面提升,水產養殖生產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目的。二是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創新和普及,明顯提高水產苗種質量和養殖技術水平,在降低能耗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漁農民收入。三是強化水產品質量的源頭治理保障質量安全。全年對養殖水產品藥殘監督抽測樣品400個以上,藥殘檢測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加強養殖生產基礎設施、水產良種繁育和水生動物防疫等支撐體系建設。五是加強養殖行業的管理。嚴格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和管理。繼續推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養殖權制度建設,全市養殖水域灘涂養殖規劃的編制和頒布有新的突破,水域灘涂養殖證發證率達到80%以上。

三、主要內容和實施步驟

(一)進一步推進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區)創建工作

主要內容:**年創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示范場2個,示范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創建循環節水池塘養殖示范場3個,示范面積600畝以上;創建大水面養殖示范場1個,面積1000畝以上。嚴格健康養殖示范區的申報工作,從嚴篩選,優先從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選擇一些積極性高、帶動力強的園區,通過強化基礎設施、水循環利用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提高水循環利用率,減少養殖用水的排放;通過技術培訓、技術支持,達到依標生產的目的;通過健康養殖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管理水平。引導生產者樹立生態漁業的觀念,在發展精養高產健康養殖的同

時,提倡利用生物特性多品種生態養殖,發展水庫生態漁業、利用濕地進行大水面生態養殖。以南美白對蝦養殖為重點,保護南美白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創建第三批健康養殖示范場(區)的同時對第

一、第二批健康養殖示范場(區)進行監督和檢查,保持其示范帶動作用。

實施步驟:4月底前,市局選擇確定第三批農業部水產健康示范場(區)申報單位名單并報農業部;5月至10月對第三批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申報單位的創建工作組織培訓、進行指導和檢查,并對第

一、二批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區)的示范工作進行復查,發現不合格單位上報農業部取消其稱號;10月至11月按照農業部部署組織對示范場進行檢查和驗收,驗收合格上報農業部。

(二)繼續深入開展科技入戶及示范推廣活動

主要內容:重點示范推廣我市水產養殖主導品種南美白對蝦,選擇一個海水、一個淡水主養南美白對蝦的區縣作為**年漁業科技入戶示范縣。海水養殖主推小面積高水位高鹽度海水兌淡水全封閉健康養殖技術,淡水養殖主推以微生態制劑水質調控技術為主的健康養殖技術。通過“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使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普及先進、適用養殖技術、防病技術和質量安全保障技術,先進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均達到90%,示范戶依標生產率達到90%。示范戶平均畝產250公斤/畝,畝經濟效益5000元以上。總產量比原水平提高10%,畝經濟效益比原水平增加10%。

實施步驟:1月~3月為籌備階段,確定漢沽區1.2萬畝和津南區1萬畝作為漁業科技入戶萬畝健康高科技養殖示范區。在示范縣各選擇25個科技示范戶作為科技入戶實施點,為示范戶提供先進實用、配套集成的產品與設施設備,使示范戶的養殖能力和養殖水平得到更加快捷有效地提高,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500戶。漁業科技入戶工作主要圍繞優勢水產品南美白對蝦產業帶養殖示范園區及健康養殖示范區來進行,成立科技入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科技入戶專家組;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科技入戶工程實施方案和健康高效科技養殖示范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評審和論證;確定入戶指導單位,指定入戶技術員,制定技術指導工作方案,做好對示范戶的技術指導、監督和檢查工作。4月~10月為入戶指導階段。以實施春季、夏季、秋季行動為重點進行入戶指導,春季行動主要以實施養殖池水鹽度的控制、健康無病蝦苗的淡化養殖技術、蝦苗的中間培育技術為主;夏季、秋季行動主要以實施養殖水環境的調控技術、微生態制劑水質調控的研制與推廣、病害防治技術及魚病防治藥物的監測、健康養殖生產管理技術為主進行。11月~12月為總結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進行項目總結、抽檢、驗收,總結典型經驗,形成驗收總結報告,初步制定2009年漁業科技入戶工作方案計劃。

(三)加強良繁體系建設,搞好苗種生產管理

主要內容:組織做好國家級水產良種場工程項目的申報和建設工作,監督指導國家級水產良種場和遺傳育種中心建設工作,組織做好市級水產良種場監督檢查工作。積極爭取資金建立

良種補貼制度,鼓勵引進、選育新品種、良種。規范和完善市級水產良種場管理。繼續做好苗種生產的監督和管理,重點做好南美白對蝦、良種鯽魚苗種繁育單位的監督檢查工作。

實施步驟:4~5月根據項目指南組織國家級水產良種場工程項目申報、驗收工作;5~6月監督指導國家級水產良種場和遺傳育種中心建設工作及市級水產良種場的監督檢查工作;4~5月對《市級水產良種場管理辦法》(討論稿)征求意見;4~6月對苗種生產單位進行專項執法檢查,主要檢查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檢疫證、生產記錄、漁藥使用情況。

(四)進一步推進水生動物防疫工作

主要內容: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組織開展水生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工作,做好重大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繼續組織做好鯉春病毒病的監測工作并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組織開展漁業職業獸醫試點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編寫職業獸醫資格考試相關資料,組織開展培訓及考核工作。做好水產苗種檢疫,從源頭控制病害傳播,加強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工作。**年繼續采取機場和產地檢疫相結合的辦法,重點放在產地檢疫,進出市苗種檢疫率達到90%以上。發揮區(縣)人才和技術在水產苗種檢疫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經由各區(縣)進出市苗種的檢疫,原則上委托給區(縣)進行檢疫。市病害防病中心負責機場檢疫和全市檢疫人員的技術培訓,依據每年的病害監測和疫病流行情況,制定檢疫方案、檢疫項目,指導區(縣)的檢疫工作,對區(縣)目前沒有能力檢疫的項目由市防病中心協助檢疫。年底根據各單位檢疫的實際工作情況下達檢疫經費。

實施步驟:4月組織水生動物防疫法律知識培訓、下達鯉春病毒病專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方案、出臺《重大水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4~5月研究制定《**市漁業執業獸醫制度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召開《**市漁業執業獸醫制度建設工作會議》,安排布置執業獸醫相關工作;5~6月出臺《**市漁業執業獸醫管理辦法(試行)》、《**市漁業處方制度實施辦法(試行)》、編寫培訓教材;6月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開展培訓及資格考核工作,7月頒發**市漁業執業獸醫資格證書,并完成漁業執業獸醫和水生動物診療機構注冊,8月公示注冊機構和個人,10月對執業獸醫制度建設工作進行總結。4~7月組織開展水產苗種檢疫工作討論會,安排布置檢疫工作,組織檢疫培訓工作,全面開展水產苗種檢疫工作。

(五)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

主要內容:**年在做好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的同時,鼓勵和推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將重點放在生產管理和產品質量監測上。計劃全年新認定無公害產地20處、面積4500公頃;推薦產品認證45個。**年認證綠色水產品和有機水產品各1個。創建4個“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區縣”、10個“無公害水產品基地鄉鎮”。組織全市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開展行政執法檢查。改進抽檢方法,加大水產養殖環節藥殘監測力度,計劃全年組織2次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孔雀石綠、氯霉素等禁用藥物殘留監督抽查,抽檢樣品數量增加到400個以上,同比增長50%。加強檢測機構建設,增加樣品檢測項目和提高樣品檢測速度。

加強用藥管理。以鯽魚出口項目為重點,加強水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管理。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建立

藥殘監測制度。投放苗種做到來源清楚,在生產中期或后期進行藥殘檢測。二是嚴格落實生產記錄制度。市水產局組織技術部門和漁政部門進行不定期的檢查,發現無生產記錄及違規用藥行為依法給予相應處罰。

實施步驟:全年開展無公害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7月組織開展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強化行政執法檢查。重點檢查產地環境是否污染、管理制度是否落實,對存在問題堅決依法予以查處。7月對鯽魚出口生產基地進行藥殘檢測并檢查。10月組織開展“**市中秋節、十一黃金周節日期間水產品市場質量安全監測”活動,對全市水產品生產基地、部分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超市進行監督抽檢。11月下旬開展“元旦、春節節日期間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活動,將對全市水產品生產基地、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全面開展水產品監督抽檢。

(六)積極推動養殖證制度建設

主要內容:制定《**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組織制定水域、灘涂養殖規劃,要從漁業生產現狀出發,充分考慮漁民所需空間,處理好水域、灘涂養殖功能與其他功能的關系,統籌安排好養殖功能布局。同時要將適養的淺海、灘涂、水庫和鹽堿地資源盡可能納入規劃,報政府批準。落實《物權法》要求,繼續組織核發《養殖使用證》,作為漁民確權使用憑證,保護廣大養殖生產者的自身權益,**年全市養殖證發證率要達到80%以上。

實施步驟:4月制定《**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4月下旬召開全市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動員會議,指導區(縣)編制《水域灘涂規劃》。5~8月全市組織核發《養殖使用證》。9~10月開展執法檢查工作,檢查養殖證制度建設情況,養殖證發放落實情況。11月召開養殖證制度建設工作總結會議,對成績突出的區(縣)予以表彰。

(七)全面開展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

主要內容:組織開展**年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完善行動的實施方案,明確各級職責和任務,突出抓好養殖證、苗種生產許可證和養殖過程中的藥品使用的執法檢查,取締無證生產和查處違法用藥行為。切實加強執法人員和養殖生產者水產養殖法律法規宣傳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增強養殖生產者的守法意識,加強各部門的協同配合,逐步建立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領導,以漁政執法機構為主,技術推廣、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環境及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協作配合的水產養殖業執法工作機制。

實施步驟:3月底下發《**市**年水產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實施方案》并做好執法前的準備工作。4~6月市漁業執法機構組織各縣漁業執法部門檢查國家級、市級水產良種場和苗種場,并到機場對外省市進入我市的苗種檢疫情況進行檢查。7~10月檢查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無公害生產基地漁藥使用情況。4~10月市漁業主管部門將組織2次以上督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組織第一次督查,8月上、中旬組織第二次督查。11月由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組織區縣漁業執法部門對全市水產養殖專項執法行動進行總結,于11月20日報市水產局。

四、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制

各區(縣)漁業管理部門根據本地區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制定本區(縣)的實施方案。為保證本“行動”實施,做到統一部署,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市成立水產健康養殖推進行動領導小組:

漁業管理處負責實施方案的制定,健康養殖示范場(區)的申報、檢查、驗收,養殖證制度建設、水生動物防疫、良繁體系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管理工作。

辦公室負責組織落實項目申報、督促檢查、協調,組織驗收。

科技市場處負責技術方案的制定,組織技術培訓,科技入戶和技術推廣工作。

漁政環保處負責組織漁業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執法檢查。

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負責執法工作。

市水產研究所、技術推廣站負責技術培訓、技術推廣、技術服務工作。

農業部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負責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查檢測。

市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負責水生動物病害防疫檢疫,健康養殖示范場(區)技術指導工作。

各區(縣)成立相應的由局長任組長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明確責任,責任到人。

市、區(縣)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工作的落實情況,協調相關問題,督促、檢查工作執行的情況。

五、工作要求

1、強化組織領導,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各區(縣)要結合本地實際工作情況,制定本區(縣)的健康養殖推進行動實施方案,將推進行動納入年度工作重點,積極完成推進行動的各項目標。在工作中落實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水產健康養殖創造良好社會條件。

篇6

【關鍵詞】水產養殖 職業教育 教學實踐性

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求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使學生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水產養殖專業存在著培訓方面的不足及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等各種新情況,筆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套比較合理、完善的教學改革方案,并在改革實踐中逐步走向成熟。具體做法如下。

一、明確水產養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水產養殖的從業人員中,真正接受過水產專業教育的大、中專人才很少,特別是從事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專業人員素質低,社會對高素質的人才需要量很大,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根據水產養殖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初步確定為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和極具地區特色服務的,能從事魚、蝦、蟹、貝等水產品養殖生產,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基礎的,具有較強的生產實踐應用技能的生產第一線技術應用性人才。具體要求是熟練掌握中國對蝦,河蟹的養殖技術原理及應用技術熟練應用河蟹工廠化育苗及土地孵化的原理及技術熟練掌握海、淡水魚類養殖技術及原理,熟練掌握水產動物常見疾病的診斷及防治技術,基本掌握漁業水質常規指標的分析技術,基本掌握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的成分分析及制作技術,具有一定的從事水產養殖企業的生產管理技能,具有一定英語,計算機及應用文寫作技能。最終畢業生應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基本素質。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能夠適應生產第一線較為艱苦的條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其次是操作能力。能夠獨立進行漁業水質采樣、監測、分析,能夠獨立進行與養殖有關的水生生物常見物種的鑒定,能夠獨立進行魚、蝦、蟹、貝等水產動物的養殖及常見疾病的診斷和防治,能夠對各種養殖用飼料進行成分分析及配制等。最后是設計能力,能夠根據養殖需要設計相應的水質監測檢驗,對養殖所需苗種,土地,規模及進行水質調控,按規劃使之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對蝦、蟹、貝能夠進行整體投入,操作及對策規劃,具有參與管理和生產第一線的指導能力。

二、實踐性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理論教學課時超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目前,普遍存在著把實踐性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而依附于理論教學的觀念,實踐課都是在理論教學計劃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的。

2、實驗課教學方法和模式過于陳舊,缺乏新意。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實驗課一般是由老師先講解,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準備好的材料以及實驗指導書上的步驟按部就班機械式地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這樣,學生養成了惰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對實驗的內容不加思考地學習,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受到了限制。

3、教師實踐能力欠佳。隨著學生人數逐年增多,教學工作量增加,教師埋頭于上課,因而沒有精力去探索實踐性教學的模式,尤其是實踐性人才培養的模式。

三、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探索

在充分認識實踐性教學之重要性的前提下,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其成為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對水產養殖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進行了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探索。

1、以實習基地為依托的實踐性教學。實習基地是實踐性教學的載體,是學校的“練兵場”,是學生的“習武地”。比如我們所進行的《魚病學》課程實踐性教學,利用了實習的機會,以實習基地為依托,結合魚病的具體病例教學,將教學范圍延伸到校園以外的實際生產單位,把學生分成5~6人一組,每天清晨進行各自范圍的巡塘,尋找病魚,并將每種首次發現的魚病帶入課堂,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癥狀觀察和確疹、設計并實施治療方案,且要求觀察其療效。

2、開辟第二課堂加強實踐性教學。為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根據水產養殖專業課程的特點開辟第二課堂進行實踐性教學活動。例如《魚病學》課程,以學校附近的魚病專業防治診所作為第二課堂,使學生在參加魚病的實際診斷的活動過程中,從對專業知識、魚病診治現狀等中獲得了生動、具體且較為系統的第一手資料,尤其能夠將理論知識教育與職業技能訓練融為一體。

3.、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實驗。實驗課是訓練學生閱讀資料、調試和操作儀器設備、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和分析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等方面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我們在《魚病學》課中進行漂白粉有效含氯量的測定的實驗時,僅提供該實驗所需的材料與物品,整個實驗工作均由學生根據實驗指導去完成,我們只提示給學生實驗中的重點問題和應該注意的事項,指導學生觀察滴定時顏色的變化,終了則根據學生的整個操作過程和實驗報告來進行評定實驗效果。這樣既克服了學生的依賴思想,又提高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還鍛煉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水產養殖是有一定季節性的,但是7~8月份學生又正好放暑假,而此時恰好又是水產養殖生產的最佳時期。例如,為了讓學生能更系統、更熟練地掌握魚病防治的知識與技能,我們則安排其利用暑假回家的機會在家鄉進行魚病診治實習,待下學期開學初遞交一份暑假魚病防治的總結報告來進行該課程實踐性考核的最終成績綜合評定。

篇7

關鍵詞: 工廠化養殖; 循環水養殖系統; 優化原則

中圖分類號:S759文獻標識碼: A

2005年中國水產養殖產量為 3 208 . 69萬噸⑴, 約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 70 % 以上, 并繼續保持至少 2 . 1 % 的年增長率。在未來 20年, 水產品價格將會持續走高, 預計高值魚類和甲殼類的價格將上漲 15 %⑵。未來的水產養殖業發展將受制于資源, 如水資源、 土地資源、 魚粉資源及其他一些因素 (如環境污染 )⑶。因此, 工廠化養殖將成為當前和未來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首選模式之一。一個好的工廠化養殖系統, 從養殖系統設計到養殖生產運行與管理, 直至產品上市, 需要滿足三個原則, 即適用性、 可靠性和經濟性。這樣才能將工廠化養殖系統的優勢充分發揮, 并積極引導從業者自覺使用和推廣應用, 以節約資源并有效地保護環境, 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1 系統適用性

工廠化養殖系統的適用性包括: ( 1)滿足養殖對象的生物學要求, 包括池體 (池形、 水深、 材料等 )、 水流(流速、 流量和流態 )、 水質、 光照、 飼料投喂、 疫病預防、 產品收獲等的設計和調控必須滿足養殖生產功能要求, 最大程度地實現養殖生物的福利( welfare); ( 2)系統要做到管理方便, 設備操作管理力求 傻瓜化, 要立足中國國情, 適應于中國從業者的管理水平和知識結構; ( 3)系統的通用性好。在設計時, 需要考慮可適用于養殖多種生物,也要考慮系統不論是否滿負荷生產都可以正常和高效率運行, 同時可以滿足養殖對象不同個體大小的生長要求; ( 4)相關設備或裝置的易損元器件容易更換和購置。

2 系統可靠性

工廠化養殖系統的可靠性包括: ( 1)系統能夠長期保持穩定和不間斷運行, 易損電子元器件的生產運用數量少, 對重要和易損設備需有備用裝置;( 2)系統設備和元器件能夠耐潮濕 (濕度 > 85 % )、耐腐蝕 (如海水 )和耐低溫; ( 3)對生產具有重要影響的設備和裝置均有報警和自動控制部件, 在設備因故障緊急停止或發生斷電、 停水等不利狀況時有應急、 報警裝置實時啟動, 如緊急自動增氧, 水泵故障報警, 水質或水位的自動監測與報警等, 不影響養殖生物的正常生長。

3 系統經濟性

工廠化養殖系統的經濟性包括: ( 1)系統投資小,適于以個體或家庭為單位從事水產養殖生產。養殖溫室 (大棚 )可采用簡易鋼屋架結構的屋面和普通磚混結構的養殖設施以節省投資, 進排水管道可采用一般建筑用的低壓排水管, 更為重要的是工廠化養殖水處理系統的購置和安裝費用要小; ( 2)系統運行費用低。在滿足生產管理要求條件下, 系統設備和材料需首選能耗低、 密度小、 堅固耐用的, 如生物濾器的濾材應選用易掛膜、 比表面積大、 密度適宜的材料。盡量降低工廠化養殖系統運行的動力費用, 如在設計中需考慮依據地形和工藝的優化設計, 降低輸水能耗, 以及水流的局部與沿程損失, 選用揚程適宜的水泵和低能耗的設備, 如用氣提泵作為輸水動力等; ( 3)系統維護費用少, 設備和控制系統的關鍵元器件盡量選用通用件和易購件,保證發生故障后, 可以快速更換。

4 滿足優化原則的系統概念設計

按照優化設計原則, 對大菱鲆工廠化養殖系統進行概念設計的示意圖如圖1:

對該系統生產流程簡述如下:

養殖池排放的廢水首先經過固液分離器, 將直徑大于 1 . 0mm 的顆粒物 (包括殘餌、 糞便等 )去除, 然后水進入機械過濾器 (網目直徑為 30~ 50m), 在此處將絕大部分顆粒物去除, 水流入水泵池, 水泵池內設浮球式液位開關, 根據水泵池內水位自動控制水泵運轉, 水泵將水送入紫外線消毒器, 隨后進入生物濾器, 被處理水根據需要可流入高位水池或直接進入養殖池的進水管, 對進水進行增氧, 然后水進入養殖池, 完成整個水處理過程。在養殖生產中, 若水泵因故障或其他原因停止工作, 則與其連接的電控裝置自動將報警器打開,同時將與液態氧鋼瓶連接的電動閥打開, 通過微孔曝氣器向養殖池內供純氧。等管理人員到現場后,手動將電控柜的報警控制按鈕旋至原工作狀態, 停止報警, 修復水泵, 與液態氧連接的電動閥也隨之關閉, 重新進入工作狀態。該系統的特點可簡單概括為: 一次提水、 二次過濾、 充分消毒、 完全凈化, 即整個系統只使用 1臺水泵, 降低系統能耗, 減少管理環節; 利用固液分離器和機械過濾器對不同大小的顆粒物進行濾除; 用紫外線進行消毒; 對水體進行全面生物處理, 保證水質符合養殖水質標準。關鍵設備設有報警裝置,亦設有緊急增氧裝置, 保證養殖生產系統的穩定、安全和高效運行。該系統已在山東、 遼寧、 江蘇等地的部分養殖廠家進行了生產應用,其相關的技術經濟指標見表1 和表2

從表 2數據中可以看出, 在工廠化系統內進行大菱鲆的養殖生產, 可以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和較好的生長速度, 餌料系數略低于常規的流水養殖模式, 養殖過程大大減少了水消耗量, 1 kg商品魚的耗水量僅為 24~ 47mэ水, 雖比國外發達國家的同類養殖系統 ( 13~ 15 mэ水 /kg魚 )略高, 但大大 低 于 流 水 養 殖 模 式 的 耗 水 量( 360~ 600 mэ水 /kg魚 )。特別是工廠化養殖系統因用水量少, 受外界環境變化影響小, 養殖過程病害少, 同時, 養殖生產對外界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少, 是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養殖模式。鹽度的適應力卻很差, 苗種培育必須在海水中進行。研究表明, 漠斑牙鲆對低鹽的耐受力隨生長和發育逐漸增強, 年齡是影響幼魚對低鹽度耐受力的主要因素。仔稚魚培育要求鹽度在 25以上,30日齡稚魚仍無法進行淡水馴化; 55日齡苗種進行淡水馴化時, 7 d內的成活率為 80 % ; 70日齡淡

化成活率達 87 % ; 90日齡淡化成活率達到 99 %,可見, 對漠斑牙鲆幼魚進行淡水馴化的最佳日齡應在 90日齡以上。對鹽度的適應機理在于其滲透壓的調節能力。有關漠斑牙鲆滲透壓調節機理研究最近已取得較大進展, 早期苗種由于腎臟、 鰓、 鱗片及皮膚等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 鈉泵未形成調節 Na+、K+的能力, 幼魚期后隨著生長, 這些組織器官逐漸發育完善, 滲透壓調節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的淡水馴化方法為 24 h的緩慢淡水馴化技術。在 24 h內每 4 h降低培育水鹽度 50 %,直至完全過渡到淡水。鹽度 5~ 0時是過渡的危險期。此方法可保證低鹽度時期的緩慢過渡, 使魚苗充分調整對滲透壓的適應能力。完成淡化后, 穩定 2~ 3 d即可投餌培育, 進行淡水養殖。生產中一般以苗種達到 6 cm 以上時進行淡化為宜。

4開發前景

漠斑牙鲆肉質細嫩, 味道鮮美, 營養價值高,具有生長速度快, 抗逆性強, 廣溫、 廣鹽的特點, 可在海水、 半咸水和淡水水域養殖, 適合于池塘養殖、 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方式, 在肉質、 生長速度、 對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均優于本地褐牙鲆, 被公認為是一種優良養殖品種。

漠斑牙鲆養殖的開發潛力首先在于適溫范圍廣 ( 4~ 35 ), 特別是對高溫的耐受性, 不會發生

本地褐牙鲆因高溫死亡的現象, 為我國南方地區鲆、 鰈類養殖提供了又一優良品種; 其次, 漠斑牙鲆對鹽度的適應范圍極廣 (適鹽范圍為 0~ 40),可在各鹽度海水乃至淡水中生長, 且淡水養殖的漠斑牙鲆品質與在海水中養殖的品質差異不大,這將為我國內陸淡水養殖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再者, 漠斑牙鲆適合工廠化養殖和池塘養殖, 特別是池塘養殖技術的開發可充分有效地利用我國沿海廣闊的閑置池塘; 另外, 利用漠斑牙鲆滲透壓調節能力強的特點, 在養殖過程中采取鹽度急劇變化的措施, 可達到防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連云港市;水產養殖;養殖模式

水產養殖模式主要有粗養、精養及高密度精養3種方式。粗養主要是指在中小型自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依靠天然餌料長到商品規格,如湖泊水庫的魚類養殖和淺海水域貝類的養殖等。精養是指在較小水體中通過施肥、投放餌料等方法將苗種養成商品規格,如池塘魚類的養殖、網箱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主要采用流動水源、水溫調控、增氧和投喂優質配合飼料等方法,進行小水體高密度養殖,產量高,如高密度流水養魚、工廠化養蝦等。

1我國水產養殖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水產養殖產出國,水產養殖種類豐富,具有多種養殖模式。目前,我國水產養殖產量約占水產品總產量的70%,50種水產動物達到規模化水平,工廠化養殖、深海網箱養殖和仿生態養殖等養殖模式發展迅猛,養殖理念、養殖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即從傳統養殖向健康養殖的轉變,由片面追求數量向重點追求效益轉變,生態節水型養殖模式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方向[1-2]。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大體分為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海水養殖主要包括底播養殖、圍堰養殖、浮筏養殖和工廠化養殖等4種模式。工廠化養殖成本較高,完全依靠投喂全價配合飼料,主要適用于養殖經濟價值較高的品種,特點是產量高、污染大和易暴發疾病。浮筏養殖密度高、離水面近且沒有堤壩的保護,極易受氣候的影響,特點是產量高、污染大、易暴發疾病,一般用于鮑魚等貝類的養殖。圍堰養殖密度較低,不易受臺風影響,主要用于刺參、鮑、海蜇和對蝦等的養殖,特點是成活率高,產量適中,但對環境的污染較大。底播養殖接近野生環境,主要依靠天然餌料,養殖的水產品質量最好,但產量低,養殖周期較長,一般用于海參和鮑魚等的養殖[3-4]。淡水養殖主要有圍欄、浮筏養殖,池塘養殖,湖泊和水庫養殖等方式。圍欄、浮筏養殖和池塘養殖適用于魚、蝦、蟹、蚌,養殖密度大,需投放配合飼料和藥物來確保水產動物育肥期的營養需求,高產,但水質欠佳、易發病。湖泊水庫養殖以散養為主,主要依靠天然餌料,低產、周期長,但品質最好,一般用于養殖魚類,尤其是草魚。目前國內淡水魚養殖以池塘養殖為主,約占淡水魚養殖總產量的70%,湖泊和水庫養殖較少,但養殖的水產品口感比池塘養殖的要好。湖泊和水庫養殖的單產是1275kg/hm2,而池塘養殖單產是5625kg/hm2[5-6]。

2連云港市魚類養殖現狀

目前連云港市養殖的魚類以鯉魚、草魚、梭魚、鳙魚和鯽魚為主[7]。

2.1鯉魚養殖現狀

連云港市的鯉魚養殖面積最大,一般用于“紅白喜事”以及運往北方,當地人平時食用比較少。目前連云港市的鯉魚養殖主要分為3種模式:(1)兩年養成,即第一年把魚苗養到100~250g作為魚種,第二年養到商品魚規格,產量約15000kg/hm2。(2)周年養成,即把6~12月份投放的魚苗養到400~500g后越冬,到翌年5月份出售,養成周期1年,這種模式多被城郊養殖戶采用。(3)當年養成,4~5月放養魚種,至當年的中秋或者年底出售。目前連云港市的鯉魚精養放養密度高達1.5萬尾/hm2。以浦北養殖戶劉在辰為例,養殖池塘面積2hm2,水深1.7m,鯉魚放養密度1.7萬尾/hm2,規格350~375g,混養草魚、鳙魚和鯽魚1200尾/hm2,配有3kW的葉輪式增氧機6臺和水車式增氧機3臺,同時配備投飼機,投喂優質配合飼料,并在池塘四周水底安裝了16個納米盤,把增氧效果做到最大化。在羅陽,鯉魚養殖大多采用與蝦混養的模式,以降低養殖風險。例如,養殖戶唐社會使用的是鯉魚與凡納濱對蝦等的混養模式,池塘面積1.6hm2,水深0.6m,鯉魚放養密度6000尾/hm2,鯽魚放養密度4500尾/hm2,梭魚3000尾/hm2,鳙魚750尾/hm2,凡納濱對蝦15萬尾/hm2。通過魚、蝦的合理搭配,生態互補,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加快池塘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蝦病的暴發,解決了“一蝦發病、迅速傳播”的養殖弊端。

2.2草魚養殖現狀

草魚作為較容易發生病害的魚類,在養殖技術方面要求苛刻。連云港市的草魚養殖主要有水庫養殖和池塘養殖兩種模式,其中池塘養殖一般都采取與鯽魚混養的模式。以徐圩養殖戶吳建華為例,該養殖戶池塘面積1.3hm2,草魚和鯽魚的投放密度均為1.5萬尾/hm2,水深2m。通過調水和改底,草魚成活率約80%,當年底魚體質量可達到550~700g,這在當地屬于比較成功的案例。在水庫中養殖草魚普遍使用網箱。以石梁河水庫為例,小的網箱規格為6.0m×6.0m×4.5m,大的為10.0m×10.0m×4.5m,一般以“田”字形排列,每只網箱上方四周都用浮力很好的毛竹穿制固定,網底用磚塊作沉子。

2.3鯽魚養殖現狀

連云港市鯽魚養殖品種主要是銀鯽和黃金鯽,其中贛馬鄉養殖黃金鯽的水面最大。以養殖戶王建兵為例,池塘面積1.4hm2,水深2.5m,黃金鯽放養密度高達2.4萬尾/hm2,同時混養了鳙魚和草魚,鳙魚和草魚的放養密度為1500尾/hm2。銀鯽的飼料系數相對黃金鯽較低,更適合進行高密度精養,但其抗病能力要比黃金鯽差。以灌云下車的養殖戶付軍成為例,其池塘面積2.7hm2,水深1.8m,銀鯽放養密度高達3.8萬尾/hm2,還套養少量鳙魚,池塘配備有8臺葉輪增氧機和4臺水車式增氧機。

2.4梭魚養殖現狀

連云港市目前梭魚養殖主要有精養以及與鰱、凡納濱對蝦混養等模式。以塔山養殖戶李道強為例,其池塘面積為2hm2,水深1.5m,梭魚投放密度為3.3萬尾/hm2,鳙魚投放密度為2250尾/hm2,凡納濱對蝦投放密度4.5萬尾/hm2。池塘配備葉輪式增氧機6臺。

2.5泥鰍養殖現狀

墩尚曾是全國最大的泥鰍養殖基地,無數成鰍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但隨著韓國市場的萎縮和南方臺灣大泥鰍對于本地泥鰍市場的沖擊,墩尚的泥鰍養殖面積逐年減小,目前墩尚部分泥鰍養殖戶已改養凡納濱對蝦。臺灣大泥鰍雖然口感較差,但相比東北鰍、河南鰍,其養殖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南方較為溫暖的環境之下,臺灣大泥鰍僅養殖2~3個月就可上市。目前墩尚也在進行臺灣大泥鰍的養殖嘗試,但是兩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擺在面前,一是連云港市的氣溫較南方地區寒冷,因而臺灣大泥鰍的生長速度不如南方,并且養殖的臺灣大泥鰍9~10月份就開始出現大面積的死亡;二是專門針對臺灣大泥鰍的配合飼料亟待開發,養殖戶大多投喂本地的泥鰍料或者鯉魚精養料,效果不夠理想。但也有成功的案例,如歡墩養殖戶孟麗蓉利用土池大棚進行臺灣大泥鰍養殖試驗,在其它養殖戶露天養殖的臺灣大泥鰍開始大面積死亡的時候,該養殖戶的泥鰍卻安然無恙,并成功過冬,這為墩尚養殖臺灣大泥鰍的養殖戶增強了信心。目前泥鰍的養殖模式大多是池塘養殖。泥鰍夏花在放養之前先要用生石灰進行清塘消毒,同時要選擇質量好的夏花苗種進行放養,放養密度一般在1000尾/m2。以胡橋養殖戶胡星星為例,該養殖戶有5口池塘,共計面積0.6hm2,池塘水深0.5m,池塘四周都用漁網圍住,漁網下端埋在土里,上端露出水面20~30cm。

2.6新型混養模式

目前,羅陽的養殖戶開始嘗試魚、鱉混養模式。以養殖戶唐社會為例,他利用0.7hm2池塘進行魚、鱉混養,池塘四周建有高約60cm的水泥圍墻,靠近圍墻有一圈沙塘。魚鱉混養能充分利用池塘水體資源,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優勢相當明顯。鱉是用肺呼吸的動物,它在呼吸和攝食時不停地在水體中上下運動,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也有利于上下層水體溶氧量的均勻分布;魚類可直接攝食鱉的殘餌,同時有機物的分解又可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為濾食性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資源;鱉游泳速度比魚慢,不可能傷害健康的魚類,但能攝食行動遲緩的病魚和池中的死魚,有利于防止魚病暴發。

3連云港市蝦類養殖現狀

目前連云港市的對蝦養殖品種主要是凡納濱對蝦。相對于中國明對蝦、斑節對蝦等我國傳統的對蝦養殖種類,凡納濱對蝦的個頭更大、生長更快,而且其環境適應性強,在0~40的鹽度內均可正常生長,純淡水、半咸水和海水均可養殖,適合進行高密度養殖。通常在設施條件一般的土池,蝦苗放養密度在60萬~90萬尾/hm2;在硬件設施較完備的高位池,蝦苗放養密度在150萬~225萬尾/hm2,一般80~140d就可達到上市規格。目前連云港市凡納濱對蝦的養殖模式主要分為3種:高位池精細養殖、灘涂土池養殖和越冬棚養殖。高位池精細養蝦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三高”特點,其發展較快,自從海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地出現后,在江蘇、浙江等地也日漸興起。根據池塘底質的特性,可把高位池精細養殖分為鋪膜池、水泥護坡沙底池和水泥池3種類型,目前在連云港市以鋪膜池最為常見。鋪膜池一般選擇土工膜,將它鋪設覆蓋在養殖池塘的堤壩、池壁和池底,再加上配套的中央排污系統,有利于在養殖過程中集中池內的養殖代謝廢物并且排出池外。羅陽養殖大戶董淑廣在養蝦實踐中發現,前30d,鋪膜養殖池蝦的規格比沙底養殖池的規格要稍大一點;60d時,鋪膜養殖池內蝦的規格要比沙底養殖池內的蝦大1/4左右;到90d,兩個池內蝦的體長、體質量和肥滿度已有明顯差異,鋪膜養殖池明顯優于沙底高位池。由于水泥池的造價太高,養殖戶一般難以承受,因此鋪膜池更加適合對蝦的養殖。灘涂土池養殖模式在連云港市較少,只有歡墩養殖戶孟麗蓉使用這種方法養殖凡納濱對蝦。在灘涂上建造池塘,一般面積不會超過1.3hm2,水深在1.2~1.5m。這種養殖模式投入較小,養殖管理簡單,但對蝦病的防控較為困難,因此對蝦發病率較高。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份水溫相對較低,露天的池塘無法進行凡納濱對蝦的養殖,這段時間市場上一般以凍蝦為主,鮮蝦價格較高,所以近兩年宋莊有養殖戶通過搭建越冬棚來進行凡納濱對蝦養殖。一般在10月份完成越冬棚的搭建工作,等到翌年4~5月,氣溫上升到25℃以上時就可以將越冬棚拆除。不過由于連云港市的氣候條件較南方偏冷,養殖時間較短,越冬棚成本偏高。

4連云港養殖業發展建議

連云港市水產養殖業是十分發達的。本文通過對鯉魚、草魚、鯽魚、梭魚、泥鰍及凡納濱對蝦等主要養殖種類養殖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了現有各種養殖模式的優勢和劣勢。如何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港城人民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想做好水產養殖這行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其次是環境條件,雖然本地區的氣候、水質條件等自然環境條件無法改變,但可以對池塘底質、水體環境進行調節;再者就是飼料的選擇,養殖不同的水產動物要選擇適合的飼料,不能盲目貪圖便宜或者覺得最貴的就是最好,而是應選擇最合適、最能獲取經濟效益的。

參考文獻

[1]釗風榮.山東省水產養殖實現“工廠化”模式[N].中國產經新聞,2016-06-25(005).

[2]方建光,李鐘杰,蔣增杰,等.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6(3):22-28.

[3]邢麗榮,徐翔.水產養殖經濟效率與環境效率的測度及分析———以不同模式下淡水魚池塘養殖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6(4):105-113.

[4]唐黎標.我國水產養殖污染的最佳管理模式分析[J].漁業致富指南,2016(8):15-16.

[5]丁潔.特種水產養殖讓更多內江特色“游”向世界[N].內江日報,2015-07-24(008).

[6]鄭丙輝,汪星.基于湖庫生態安全的水產養殖模式研究[J].環境保護,2015(11):47-50.

篇9

1 淡水漁業養殖生產的現狀

我國有20萬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10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產動植物,發展淡水漁業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我國是水庫集約化漁業生產模式,主要是以網箱養魚的形式存在,有少部分采用攔河養魚的方式。網箱養魚是在天然水域條件下,利用合成纖維網片或金屬網等材料裝配成一定開關的箱體,設置在水體中,把魚類高密度地養在箱中,借助箱內外不斷的水交換,維持箱內適合魚類生長的環境,利用天然餌料或人工投餌培育魚種或飼養商品魚,這種養魚方法叫網箱養魚。我國網箱養魚自1973年開始,逐步得到迅猛發展。在我國淡水養殖大省主要有湖北、湖南、山東、江蘇、江西、安徽等七個省。這七個省的水產品總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產量的60%多。在高產量高利潤的充分誘惑下,網箱和工廠化養殖迅猛發展,其主要原因是池塘、湖泊、稻田、河溝等養殖方式屬于粗放式,而網箱和工廠化養殖是精細化規模經營,但同時其負面影響是造成許多水庫水域嚴重污染,雖然效益可觀,但污染程度也應得到重視,必須加以規范和控制。

2 對淡水漁業養殖生產造成污染的對策

2.1 選擇好作為集約化漁業生產用的水庫水域

1、選擇水面積在20畝以上、平均水深在3米以上的水庫:集約化漁業生產會產生大量有機物質,如果面積太小會直接影響這些有機物質的進一步分解利用,即減緩水體的自凈能力,短期內即可造成水域富營養化而發生污染;平均水深不達標則直接影響規模養殖設施設備的建設,不利于集約化漁業生產。

2、選擇地勢較低,周圍2公里內無大型畜牧業養殖場所的水庫:地勢低,集水區就大,便于收集天然水源;大型畜牧業養殖場會產生對魚類生產極大危害的廢水廢料,這點至關重要。

3、選擇水質穩定、水源比較充分,枯水期也能確保水庫容量的水庫:穩定的水質對產出質量安全的漁業產品至關重要,一般要求符合GB11607-89漁業水質標準。

4、選擇交通相對較為便利的水庫:便利的交通使飼料、設備、設施,以及漁業產品的運輸都變得非常容易,促進產銷兩旺。

5、選擇遠離居民社區、大型工廠的水庫:居民生活垃圾、生活廢水都將影響水庫的水質,而大型工廠所排放的廢水更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污染來源,因此必須加以高度重視。

6、不在國家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的居民取水區、公共水域投資網箱養魚。

2.2 控制網箱養殖密度,適度投餌,科學判斷,提高社會責任心,隨時監測水體水質,預防水體富營養化,確保水質達標

1、科學確定養殖容量,政府水產部門切實負起責來,統一規劃水庫集約化淡水養殖,禁止超過水庫負載。

2、合理布局網箱,科學搭配養殖種類,使養殖種類間能更有效地再利用產生的“廢物”,防止廢物大量沉積在水體中。

3、投喂優質餌料,盡量避免浪費和產生廢物;定期監測水質,科學合理使用漁藥。

4、發展生態漁業,注重保護水域環境,有意識地進行生態修復。可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和藻類,引入低營養水稀釋和實行人工曝氣等措施減少水體富營養化。同時采取生物防治,引入大型挺水植物與藻類競爭、養殖捕食藻類的魚等抑制藻類繁殖生長。

2.3 發展環境友好型淡水養殖,實現健康、安全、無公害養殖

1、不斷提高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技術,完善設備設施,提高技術含量。

2、進行必要的漁業結構調整,優勝劣汰,關停一些規模小、污染大、零散經營、技術落后的家庭經營戶。

3、大力發展休閑觀賞漁業,不斷促進淡水生產技術轉型。

4、強化淡水水產品加工產業,逐步由粗到細,提高淡水產品加工技術和加工能力,深挖淡水產品潛力。

2.4 國家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水產養殖法律法規

篇10

20*年,全市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170億元,約占GDP的四分之一。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39萬噸,實現水產品產值132億元,水產業總產值達到309億元。其中海洋漁業增加值達到58.8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65%;完成特產稅3.2億元,占全市農業特產稅的86%,占地方財政收入的11%;漁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618元,是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7倍。可以說,海洋與漁業經濟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村經濟的主導行業、地方財源的中堅力量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經過調整,漁業內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發生了很大變化,活力明顯增強,效益明顯提高。經過調整,漁業內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發生了很大變化,活力明顯增強,效益明顯提高,其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布局逐步優化。在漁業內部,行業結構趨于優化,資源配置日益合理。全市捕撈產量由*年的112萬噸調整為20*年的101萬噸,養殖產量由125萬噸調整到138萬噸,捕撈、養殖、加工三個主導行業的產值比由1:1:1.2調整為1:1.3:1.5,實現了以捕撈為主向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的重大轉變。在漁業外部,傳統的漁業產業鏈條被拉長,海洋醫藥保健、船舶修造、海洋運輸、鹽化工和濱海旅游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以海洋食品和船舶修造等為主的海洋第二產業,以濱海旅游和海上運輸等為主的海洋第三產業,一個以漁業為基礎、門類較齊全、經濟技術水平較高的現代海洋三次產業體系已經形成。

2、新的經濟增長點迅速膨脹。遠洋漁業增勢迅猛。*年以來,全市新上遠洋漁船近69艘,現有遠洋漁船總數86艘,作業領域拓展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作業方式發展到魷魚釣、金槍釣、拖網等,初步實現了由過洋性捕撈向大洋性捕撈的轉變。名優養殖迅速崛起。兩年來,全市新上海參圍堰養殖7000畝,蝦池造礁增殖5000多畝,新增海參養殖1.5億頭;新上鮑魚筏式養殖1000畝,筏養總面積達到約*畝,新增鮑魚養殖5000萬頭;新上工廠化養魚40多萬平方米,總面積達到80多萬平方米;新上網箱養魚8000多個,總數達到2.3萬個,深水網箱從無到有,發展到100多個。名優養殖產值占養殖產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精深加工日新月異。全市新上精深加工項目30多個,新增加工面積15萬平方米,培植了“好當家”、“泰祥”、“威東日”、“宇王”等一大批精深加工骨干企業,全市有100多家企業通過了HACCP、ISO9000等各種國際質量、衛生標準體系認證。精深加工產值占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以上。休閑漁業快速發展。全市先后有西霞口、好當家等10多個企業投資發展休閑漁業,開發建設了成山頭、小石島等一大批休閑漁業區。海洋運輸,西霞口水產集團、石島供銷集團先后開通了到韓國的客貨運輸航線,全市家漁業企業建立了遠洋運輸船隊,發展貨輪50多艘,從事國際、國內海上運輸業。

3、一批骨干特色產品脫穎而出。以牙鲆、大菱鲆、石鰈等為主的海水魚養殖系列產品,新增養殖總量3000多萬尾,全市總存養量達到6000多萬尾,其中大菱鲆700多萬尾,年產量近3萬噸,年產值近20億元;以海參、鮑魚、海膽等為主的系列海產珍品。其中海參總存總量達到2.5億頭以上,年產值8億多元;鮑魚總存養量達到1.2億頭以上,年產值近5億元。以海帶等為主的海藻系列產品,年產量40多萬噸,產值10多億元。以雜色蛤、扇貝、牡蠣等為主的貝類系列產品,年產量近90萬噸,產值25億元以上。以“好當家”、“泰祥”、“宇王”等優質名牌產品為主的精深加工系列海產品,發展到400多個花色品種,年產量20多萬噸,產值40多億元。

4、大型骨干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到20*年底,全市產值過5000萬元的漁業企業達到60多處,其中產值過億元、純益過千萬元的漁業企業近40處,產值過兩億元的14處,產值過5億元的7處,最高的好當家集團年產值11億元以上。這些漁業企業集團年實現產值在100多億元,其產值和效益都占全市水產業總產值和總效益的40%以上,成為全市海洋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結構調整中,我們主要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政策促結構調整。為搞好全市海洋漁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調控,充分調動基層抓結構調整的積極性,發揮好政策性資金的投入導向作用,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海洋與漁業發展的意見》,決定“十五”期間,市財政每年拿出不低于500萬元的專項基金,對海洋與漁業發展進行鼓勵扶持。各市區除按比例搞好配套處,要從漁業繳納的特產稅中每年拿出5%左右,作為漁業發展專項基金。具體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上級及自身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政策驅動,對遠洋漁業、漁民轉產轉業、深水網箱養殖、標準化建設等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和項目進行大力鼓勵扶持。到目前,除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外,市財政共發放遠洋漁業獎勵資金110萬元,深水網箱獎勵資金3*萬元,新品種引進資金60萬元,標準化基地建設資金30萬元,漁船報廢拆解補助資金30萬元,充分調動了基層抓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捕撈漁船、漁民轉產轉業過程中,我們堅持國家補助與地方配套相結合,拆解報廢漁船與新上項目相結合,于20*年底在全省率先集中拆解報廢漁船60艘,今年又集中拆解報廢172艘,是山東省目前一次性拆解捕撈漁船數量最多的一次。

二是抓好示范帶動促結構調整。我們認為,抓園區、建基地不僅可以引資金、引項目,而且可以出經驗、出成果,對深化海洋與漁業結構調整,推進海洋與漁業工作總體上檔升級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因此,我們將抓園區、建基地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以園區和基地為載體,落實海洋與漁業結構調整的各項政策措施。在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上,我們爭取建立了全國唯一的海洋漁業現代化示范區,建立了7處省級漁業示范園。在科技進步上,建立了全國唯一的海洋水產科技示范園、兩處國家海洋“863”計劃產業化基地,建立了全國“科技興海”示范基地、全國海水養殖科教興農與可持續發展示范基地。以這些基地和園區為依托,先后承擔了三倍體太平洋牡蠣育苗與養殖技術研究、全雌牙鲆魚育苗與養殖技術研究、工廠化養殖水凈化系統技術研究、大洋漁業資源開發環境信息應用服務系統、深海潛網設備和高產養殖技術、EPA、DHA營養物質的海洋微藻飼料開發技術、海水魚病免疫檢測藥物疫苗研制等17項國家海洋“863”計劃項目。推廣了蝦池養參、潛網養殖等10多項新技術、新成果,先后舉辦了無公害技術培訓班、名優養殖培訓班等各種質量、技術培訓班10多次,參訓人數達500多人,極大地促進了新技術、新標準的推廣應用。在標準化建設上,爭取建立了全國海帶養殖加工標準化示范基地、全省放心水產品基地和3處省級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到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級各類示范園區和基地40多處,對深化海洋與漁業結構調整,加快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效應。

三是培植龍頭骨干促結構調整。龍頭骨干企業既是海洋漁業結構調整的主體,又是重要的載體。抓好骨干龍頭企業的結構調整,不但可以促進企業自身的轉軌變型,實現快速發展,而且將對整個海洋漁業結構調整起到強力拉動作用。因此,我們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將大企業、骨干企業作為工作重點來培植。一是以榮成遠洋漁業有限公司、靖海、大魚島、馬山、華海等漁業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榮成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榮遠漁業有限公司、大魚島大洋漁業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農業部遠洋漁業企業資格,僅此以這3家重點企業為依托,全市就外派遠洋漁船66艘。二是以華新海大、尋山、好當家等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名優養殖。通過扶優扶強,尋山集團深水網箱養魚發展到近20個,華新海大、好當家工廠化養魚增勢迅猛,分別發展到8萬和7萬平方米,成為亞洲最大的工廠化養殖場。三是以好當家、泰祥、宇王、俚島、威東日等為重點,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好當家集團先后與日本、韓國、美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合資舉辦了11處食品加工企業,形成了年產5萬噸的規模,研制開發了水產、蔬菜、面食、肉類四大系列200多種產品,年創匯3000多萬美元,成為全國重要的冷凍食品加工出口基地。四是以西霞口、好當家、馬山集團等漁業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休閑漁業。西霞口集團投資1億多元對成山頭旅游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先后建起了三星級賓館、漁村公園、放養式野生動物園等項目,20*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收入3000萬元。好當家集團投資3億元,興建集高爾夫球場、水族館等為一體的“聞濤度假村,打造旅游精品工程。馬山集團投資1.2億元,對天鵝湖旅游業進行高起點、高品位設計規劃和建設,將其開發成集旅游、度假、療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四是狠抓對外開放促結構調整。在海洋與漁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過程中,我們將對外開放作為一個重要舉措,面向國際市場,通過建立出口導向型的產業結構布局,使海洋與漁業結構調整不斷走向深入。一是加強標準化建設,靠標準化生產促進結構調整。制訂了《*市漁業標準化“十五”規劃》,率先組織專家研究制訂了太平洋牡蠣、菲律賓蛤仔、刺參、縊蟶、牙鲆、蝦夷扇貝等7種產品的21項地方質量標準和養殖技術規范,目前,全市已經有30項地方漁業質量標準獲省技術監督局備案公布。在全市規劃建設了海帶淺海養殖示范區、牙鲆魚工廠化養殖示范區、蝦池綜合利用示范區、扇貝淺海養殖示范區和灘涂貝類養殖示范區,確立了15處漁業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出臺了《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管理辦法》,在水產養殖的飼料及生長、水質、病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建立生產日志制度,全面推行有標、采標、達標生產。目前全市已有近10家企業和21種水產品通過了全國無公害水產品及產地認證。在全市開展了水產品藥物殘留整治工作,對規范養殖生產、確保水產食品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實施標準生產和強化質量管理,全市取得HACCP、ISO9000等各種國際標準質量、衛生體系認證的企業達100多處,對突破各種貿易、技術壁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加快結構調整。海洋漁業累計合同利用外資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近2億美元,建立了200多家三資企業,實施了200多個利用外資項目,加快了結構調整的國際化進程。三是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靠國際市場拉動結構調整。積極拓寬出口渠道,全市發展水產品銷鮮船近百艘,從海上直接向日本、韓國等出口鮮活水產品。調整傳統的貿易方式,在穩定一般貿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加工貿易規模。20*年,全市出口水產品23.5萬噸,創匯3.14億美元,創匯額較上年增長11.7%。水產品同機電、服裝一起成為全市三大出口商品之一。

我們在海洋漁業結構調整方面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受資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捕撈漁船漁民轉產轉業的壓力較大;傳統產業仍然占據較大比重,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待進一步成長壯大;遠洋漁業、名優養殖、精深加工、休閑漁業等優質高效產業等發展步伐不快,漁業經濟運行的總體質量和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學習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促進漁業結構的大調整、在轉型,實現漁業經濟的大跨越、大發展。主要工作重點是:“打造一個現代化的遠洋捕撈船隊,建設一條優質水產品養殖產業帶,培植一個世界性的加工貿易基地,建設一個環沿海岸線的休閑漁業區,培植一個區域性的水產物流中心”。

“打造一個現代化的遠洋捕撈船隊”,就是以大洋漁業為重點,以過洋漁業為補充,多元化投入,產業化發展,集團化經營,逐步形成釣、圍、拖等作業方式兼容并蓄的遠洋漁業發展格局。到“十五”末,在經濟效益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遠洋漁船力爭達到150艘以上,遠洋捕撈產值占海洋捕撈產值的比重力爭達到20%以上。

“建設一條優勢水產品養殖產業帶”,就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科學布局,成區連片,建設一批優勢水產養殖區,形成一條環海岸線的優勢水產品養殖產業帶,提高養殖業的總體規模和水產。以榮成、環翠、乳山為重點,建成全國重要的海珍品養殖基地;以文登、乳山等為重點,建成全國重要的蝦類和貝類養殖基地;以榮成、環翠等為重點,建成國際性的鲆鰈魚類養殖基地;以榮成、環翠等為重點,建設世界最大的海藻養殖基地。

“培植一個國際性的加工貿易基地”,就是以現有精深加工企業為依托,狠抓加工貿易這個重點,以加工貿易促招商引資,以加工貿易促出口創匯,將*建設成為面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性的加工貿易基地。爭取到十五末,全市加工貿易出口額達到3億美元以上,占全市水產品出口創匯的比重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