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新意識的途徑范文

時間:2023-11-20 17:5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激發創新意識的途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激發創新意識的途徑

篇1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育;創新意識

初中科學和一般的學科不同,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比較高。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比較重視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必須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創造創新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環境對于一個人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也應重視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1)要鼓勵學生提問。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比較嚴肅,學生不敢提問,教師也不愿意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還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2)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在情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幫助學生將想象變成現實,從而讓學生體會創新的樂趣;(3)采用科學趣味實驗教學的方法。通過趣味實驗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通過獨立思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1)采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方式。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學生需要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拓寬自己的思路,這一過程可以實現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目的;(2)打破思維定式,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靈感。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篇2

關鍵詞:創新意識;自我培養;大學生

作者簡介:雷鵬,1984年8月,男,陜西合陽縣,在讀碩士,西安工業大學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袁奕峰,1989年5月,男,陜西富縣,在讀碩士,西安工業大學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一、影響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因素

(一)、內部因素的影響

創新意識產生的內在因素就是心理因素。也是非智力因素,所以說有積極的心理因素是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為內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相反消極的心理因素也會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起到反作用,制約其發展。

創新意識產生的前提就是思想覺悟。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要從思維方式的轉變來開始,所以說思維方式是與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思維基礎就是具有靈活的,廣泛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熟悉,習慣的思考模式,形成了一種格式化,當應對新事物是總是以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來進行思考,特定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和處理,這就形成了定勢,一種思維定勢。正如人們所提到的“妨礙人們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p>

(二)、外部因素的影響

社會環境就是人們所處的社會條件的總和,也就是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環境包含了社會經濟環境、社會政治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是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受到了洗禮后滋生出來的,與此同時,它也就是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的一種挑戰。復雜的社會環境不光為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提供了環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每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都是社會的一份子,而家庭的構成就包括每一個大學生,所以說大學生的一舉一動影響這這個家庭,家庭進而影響著社會。大部分學生遠赴外地進入大學學習,大學生的教育主要已經逐步過渡到以高校和社會,大學似乎漸漸的遠離了家庭,但實際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仍然是和家庭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家庭教育的途徑和目標,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著正面的或負面的影響。這是不可忽視的。

二、大學生自我培養創新意識的條件

(一)端正學習態度,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許多的大學生都生活沒有熱情,學習沒有動力,“出勤不出力”的消極的狀態。也有的學生目的不明確,上學只為了那一紙證書,如今的大學生無論是在精神條件,物質條件,科學研究和實惠環境都有前人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然而許多的大學生對人生沒有了規劃,對生活沒有了目標,對知識沒有了興趣,對發明創造沒有了興趣。對他們來說,首先就是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健全自己的人格,養成良好的心態和習慣。其次,大學生應該努力的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創新意識。

對在校大學生應該努力的學習,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沒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就很難激發學習上的興趣,其次,正確的學習方法,廣闊的知識視野對學習興趣的培養也非常重要。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越豐富,越扎實,就越能發現和觀察問題,越能開闊知識視野。廣闊的視野能開拓學習思路,并秀發學習上的興趣,也是創新意識自我培養的前提條件。在學習方式上,可以選修也可以通過學術講座,也可以采取學和研相結合的方式,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應該敢問“為什么”敢于打破陳規,向權威質疑,始終保持學習上的濃厚興趣,不斷地激發創造性的求知欲,努力培養自我創新意識。

(三)細致的觀察生活,全面捕捉創新靈感

創新意識的形成并非僅僅來源于學習中的專業知識,更多更普遍的來源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創新基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來源生活卻服務與生活。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仔細的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物,觀察她發展的規律,對看似平常的自然現象也要常懷好奇。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發現了浮力的原理,魯班不小心被路邊的小草割傷手后發明了鋸……。像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勝舉,這些偉人若不是細致的觀察生活,也不會有偉大的發明。來源于現代生活的例子也越來越多,它們都是以各種專利的形式廣泛的應用于生活中。

(四)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創新技能

創新不但需要付出艱苦的思想勞作,它也是一種探索、一種嘗試,有時還可能獻身。對于如今的大學生,當然不是要求冒著生命的危險去追求創新,而是要立足當前的環境和條件,充分地利用它們,并有效地采用實踐和學習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創新意識培養。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堅韌不拔、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還可以提高自己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的過程,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是信息加工、動手操作和技術運用相互協作的過程,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三、結束語

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還在不斷發展創新意識培養相關領域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也處于不斷發展和逐步深化的過程之中。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簇而就的,涉及多個復雜的規劃,需要全方位的協作與進步共同制定出一個適合人才培養的綜合方案。

參考文獻:

篇3

一、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積極主動求新、求異、求變的意向,教師的創新意識就是在“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改變那些不利于學生成長、不合乎時代需要的教學行為和相應思維方式的心理傾向。教師具有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首要條件,很難想象一位因循守舊的老師能培養出充滿創造力的學生。教師只有具備創新意識,才能打破常規、突破現狀,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營造創新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去發現、質疑、探索,不斷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引領創新的方向。

那么,教師的創新意識如何培養呢?首先,教師要有高度責任感。對青少年進行創新教育,教師必須要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歷史使命和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其次,要積極開展創新教育科研活動。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創新教育理論,掌握一定的創新規律,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開展教學行為的研究。如,選擇什么方式進行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設計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如何挖掘實驗的創新功能等等。

堅持開展創新教育科研活動是培養教師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它有利于教師樹立創新型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從而擺脫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從教學形式到教學內容,從教師行為到學生學習方式進行大膽變革,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恰當的教育行為、較高的創新素質投身于創新教育中。

二、學習意識

社會發展節奏加快致使知識半衰期逐步縮短,每個人都處于一個已有知識很快老化過時的被動環境中,教師同樣不能避免。過時老化的知識無法與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求接軌,自然很難走進學生的心中,創新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時代賦予教師的神圣使命要求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成為“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而這條河流的源頭就來自教師的終身學習意識。教師的學習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動力源泉。

教師首先要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要及時了解知識更新動態和學科發展前沿,為“老知識”賦予“新氣息”,比如,講膠體知識時,將前沿科技材料―――納米材料介紹給學生;講能源時,介紹日本核泄漏事件,介紹核能的優點、發展前景及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講金剛石時介紹碳家族的第四位成員―――富勒烯的發現史等,這些知識都會引起學生強烈興趣,使其進入有效學習狀態,有利于激發其創新意識。

當然,單靠豐富的學科知識遠遠不夠,教師還要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各相關知識領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科學與人文素養,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旁征博引,開闊學生思路。同時,教師還要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學會利用網絡獲取所需知識與信息,學會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訓練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三、問題意識

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問題在教學中的作用,積極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問題意識,明確問題不僅是教與學的紐帶,更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

教師的問題意識一方面表現為精心設計問題,把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活動的主線;另一方面表現為誘導學生產生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二者的差別是:前者以教師設計的問題為中心,后者以學生設計的問題為中心。

1.以教師設計的問題為中心

以教師設計的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學生的知識儲備設計出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獲得新的認識。教師設計問題的目的是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有效學習情境并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由淺顯走向深入。教師設計問題的原則是知識問題化,問題能力化。

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三點:其一,設計的問題要盡量貼近生活,盡量真實,使學習在和現實一致或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使學生感到在學有用的化學,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其二,設計的問題難度、梯度要適宜,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保護學習積極性,增強創新信心。其三,設置問題切忌太多,教師滿堂問,牽著學生鼻子走,其結果勢必將學生的思維強行納入教師設計的軌道,這種學習是被動的,又何談創新意識的培養。

2.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中心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思維狀況,有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更要關注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

在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也要注意兩點:其一,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一定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努力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平等、寬容、尊重的心理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帶著飽滿的熱情,開放的心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其二,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具有不可預知性。比如,教師沒有完全準確地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以很有可能出現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無法給予準確解答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實事求是的教學作風,不能為了所謂的“面子”或害怕“知識權威”的形象受損而敷衍學生或者壓制、左右學生的思維。

選擇哪種教學模式取決于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等諸多因素。但無論選擇哪種模式,原則都是一樣的:讓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的核心,讓學生成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角,讓教師成為學生智能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四、平等對話意識

平等對話是指師生基于平等、互敬、互信的立場,通過交談和傾聽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強調“教不能凌駕于學之上,學不能游離于教之外”,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平等對話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人格上的尊重,享受到權力上的平等,這樣才有利于師生雙方的交流、溝通,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同時,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教學過程中,思維是多角度的,多層面的,具有相互啟發性,很容易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因此,平等對話課堂是創意生成的沃土,師生平等對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要使平等對話有效開展,教師首先要建立新型師生觀,這是平等對話的立足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視為地位平等、有人格尊嚴的獨立個體。要降低姿態、走下講臺,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求,從學生中挖掘出真實的、有價值的問題以及有創意的見解,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共同學習。

師生平等對話中不僅有思想的碰撞,還有情感的交流。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平等對話的必要保障。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要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潛力,對學生的學習給予鼓勵和幫助。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自己,樂于接受學生的不同意見,為學生潛能的開發營造寬松環境。

五、反思意識

篇4

創新的最好刺激,是對創新材料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的熱情。在生物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觀察想象、講故事、做實驗、參與實踐等一系列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熱情,如,通過觀察和比較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標本,厘清植物的六大器官之間的關系;介紹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屠呦呦的生物創新給人類帶來巨大貢獻的事跡,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動手制作動物細胞模型、測定種子發芽率,到玉林當地的景區——五彩田園參觀無土栽培技術,對玉米、向日葵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給家人測量血壓、做膝跳反射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興趣倍增,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增強創新的欲望,無形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引導學生質疑,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边@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質疑是創新的開始,好奇、質疑正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眾”,“只唯真”“只唯實”,敢于質疑,凡事多問個“為什么”,要有刻苦鉆研的勁頭,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出獨到見解,開辟新的思維境界。如在學習植物的無性繁殖時,筆者引導學生質疑:荔枝樹、龍眼樹除了能利用嫁接進行無性繁殖外,還可以用其他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繁殖嗎?當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創新想法:應該都可以用環剝樹皮加濕泥土,類似扦插的方法進行快速無性繁殖。不少學生認為這個方法不可行,但筆者對該生這種創意進行了表揚,并鼓勵其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后來該學生與另外三位學生組成實驗小組,尋找有關資料,請教果農師傅,利用周末時間各做了10條龍眼樹和荔枝樹枝條的實驗,一周后這個小組了他們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錄像視頻:共13條枝條從剝掉的樹皮處生出了多條白色的根。這過程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激起了學生的創新興趣和主動探索熱情,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

三、開展實踐活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實踐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它不僅能使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設計和實踐制作“酸奶”和“米酒”、發“豆芽”,用染成不同顏色片段的繩子做DNA簡易模型,飼養觀賞魚等實踐活動。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精神興奮、興趣濃厚、熱情高漲,自然而然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合理激勵評價,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催化劑和強化劑

人們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可和尊重。因此,當出現“標新立異”的學生時,教師要適時激勵學生,如在學習《神經系統的組成》時,由于該內容較為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有一位學生用一段多股電線制作了形象生動的模型,教師可以用激勵的語言評價他,“你真肯動腦!”“你的想象力真強!”“你真有創意!”這位學生的能力得到肯定,創新意識得到強烈的催化和進一步的強化,在后來的學習中,更加努力鉆研,去尋求更新、更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五、指導學生學會反思,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循環動力

篇5

關鍵字: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持久動力。沒有創新的民族是難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最經常的形式與手段,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顯得尤其重要。原有的那種強調教師講清楚、學生聽明白的課堂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因此,我們就要變革課堂教學觀念和模式,構建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為主導,以學生主動探索地學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文就談談筆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營造平等、寬松、激勵、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營造平等、寬松、激勵、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因為創新的思想離不開創造的氛圍,這種氛圍要靠教師的愛心去營造,愛心是激發創新力的“催化劑”。教學中還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敢想;要解放學生的嘴,讓他們敢問,不但問“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問“怎么做”,更要“教師問,學生答”,還要“教師導,學生問”。另外,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做到不壓抑、不嘲諷=多鼓勵。如可以用“誰來告訴大家”,“誰愿意說說”,“誰有不同的看法”等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也可用“你說的真不錯”,“你的見解很獨特”,“教師與你的意見相同”等帶有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同時,還要教育學生自信,敢于向教師挑戰,敢于向課本挑戰,凡是要有自己的主見,標新立異,敢于創新。

二、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時,學是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矛盾沖突進行設疑、激發、鼓勵、誘導,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狀態,使學生盡快懷著一種好奇、渴望、急切的心情,主動投入到探求新知的活動中。例如,在探討“點和2點之間,時針和方針何時第一次重合?”時,問題的提出是以直接觀察手表的轉動來作為基礎的,而不是列方程求解,突破常規,閃耀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又如,在舉例說明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時指出:老年人拄著拐杖走路較平穩的理由是,拐杖的落地與人的兩只腳這三點確定一個三角形等生活中的例子將學生直接引入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興趣,然后讓他們從問題中去驗證,去探究,去發現,就能更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興趣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培養創新的意識

鼓勵學生質疑問題

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主動地多問幾個為什么,因為敢于提出問題是創新意識的起點。

2創新問題情景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動手動腦,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空間,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再創造活動,這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3讓想象張開翅膀

想象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方式,有效地利用開放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定向思維束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以此來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總之,創新能力的產生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在教材的創新因素的挖掘,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以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探索等諸多方面加以改革,以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發現真知的喜悅。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創新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教師與學生共同交流經驗、交流情感、互相啟迪心智共同創造的過程,更是學生參與認識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統一發展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作為學生課堂行為的引導者,教師教學水平的優劣也與教學質量的高低息息相關。筆者認為,創新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不斷學習和充實自身的教育教學手段,是當代教師必須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從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上入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落到實處,激發學生潛能。

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是21世紀最具競爭力,最受歡迎的人才。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數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某些定理、公式、例題的結論或其本身進行深人、延伸或推廣。創新意識具有求異性、探索性、開創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教學要創新,教學思維要創新,教師能力和教學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師基本功扎實,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具有駕御全局,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開展數學活動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創新意識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具有發現新規律、新事物、新理論、新學說、新概念、新設計、新方法的強烈愿望和主動探索精神,是一切發明和創造的源泉。

通過數學課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注重例題的選擇及變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民主氛圍,激發主體意識是關鍵;允許“插嘴”,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空間,動手和動腦相結合,釋放學生時間,拓延學習空間等。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時下流行的新課程教學模式明確指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不要低估學生的思維,給學生一個思考的廣泛空間,學生會還給你一方享受教學的理想樂土。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通過不同途徑問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喜悅、自信,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好的問題應充分體現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認知需求,好的問題能誘導積極探索,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好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包括操作性活動和思考性活動及實踐性活動),從而獲得主動的發現機會。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要多看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多看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時予以鼓勵。對愛提“怪”問題的學生,不要動輒訓斥,輕易否定,而要善于發現他們思想的閃光點,要采取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尋找事物產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這種品質在小學階段培養尤其重要。

篇7

關鍵詞: 生物教學創新素質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個性

創新素質是一個人以知識為基礎,在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品質與特性,是進行成功創造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創新素質的培養主渠道在各科教學,生物課也不例外。因此,生物教學的著眼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上,積極探索培養創新索質的途徑、方法和內容,努力使生物教學成為具有鮮明創新教育特征的示范窗口,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創新意識,增強創新內驅力

創新意識,也可稱作創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欲等,是對新異事物的敏感,對發現、發明、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精神,它是一個人創新的靈魂與動力。

1. 激發學習興趣,孕育創新意識。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入門,縱觀廣大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一不是對科學研究有著強烈而持久的興趣、積極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習興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推動力。應注意通過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生物科學家們的事跡,請科學家做報告,向學生介紹在生物百項科技活動中青少年發明 成功的事例等方法、手段,使學生消除對創造的神秘感,進而產生濃厚興趣。

2.培養探究性,滲透創新意識。有些學生的好奇心僅僅是停留在對新奇的生命現象了解的層面上,缺乏繼續深入研究的意識,沒有探究精神。面對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努力突出內容的趣味性,加強學生的直觀感,把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另一方面,應研究教材,巧妙構想,從無疑處設疑,養成學生深入探究的習慣,使學生通過“發現”、“探究”和提出新見解等形式獲取生物學知識。這樣就使整個課堂既活躍又充滿科學探索的氣氛,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生命現象的遐想和愿望,培養探究精神。

二、培養創新能力,鋪設創新基石

創新能力是成功的根基,而青少年時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應發揮生物學科的功能,開發學生的潛力,培養創新能力。

1.培養創新思維,開拓智慧之門。創新思維是人類最復雜、最高級的思維過程,是創新素質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想象思維、發散思維、聯 想思維、逆向思維訓練,并從創造性思維的獨立性、運動性、多向性、批判性等特征入手,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探索規律時不同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 上,鼓勵他們質疑問難,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有意識地激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不拘泥于現成的結論,敢于創新。

2. 培養實施能力,提升創新能力。實施能力就是人們完成有價值的創新設想的能力。事實上,凡是心理正常的人都會產生一些創新的想法,甚至考慮了創新設想的方案,但絕大多數由于缺乏實施能力而難以變為現實。由此可見,實施能力對創新活動是何等重要。生物學中實施能力地培養,重點應加強觀察力地培養和實驗技能地訓練。觀察是人們全面、深入、正常地認識事物的一種過程,敏銳、精細的觀察是發明創造的基點。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從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生命現象中發現新東西。

三、培養創新個性,插上創新翅膀

任何創新性活動,都受個性的極大制約,良好的個性會催化和激發創新力;而不利的個性則會壓抑和摧殘創新力。所以,應提倡創新個性,促進學生用獨立、自信的眼光審視周圍環境,以及鍥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

l.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心可以激發思維,引起人的創新沖動和激情。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創新的自信心,要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有不同的鼓勵標準,要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和標新立異的觀念,尊重不同尋常的回答和想法,給學習或實踐提供一段不受 評價限制的時間。鼓勵學生經常保持驚奇、疑惑的態度,培養學生的懷疑態度和批判精神,并使他們獲得想象和發現的信心。

2.培養學生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人的需要所產生的心理體驗。積極的情感有助于產生清晰的創新思維;消極情感對創新思維產生阻隔和騷擾作用,所以情感是創新的催化劑。

3. 學生創新意志力的培養。俗話說“有志者,事競成”,意志是創新的決定因素,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創新就不可能成功。良好的意志主要表現在自然性、果斷性、自制力和堅毅性這四點上。生物教學中可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創新意志力:第一,加強生物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生物學家們曲折地探索、歸納、猜想、發現的過程,如生理學曾經因循守舊,徘徊不前,而巴甫洛夫卻另辟蹊徑,終步入佳境。通過對走出歧途過程的剖析,讓學生了解其過程的曲折和艱辛,培養學生正視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第二,在課外活動中,有意安排需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學生在其中得到鍛煉,比如植物的調查、食用菌的栽培等,鼓勵學生一貫堅持下去,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鍛煉其意志。

篇8

【關鍵詞】基礎教育 小學數學 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社會,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依賴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競爭的核心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創新力是這場競爭的制高點。誰占據了創新力這一競爭的制高點,誰就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A教育是創新人才成長的搖籃,任何領域的任何一種創新都是和基礎教育分不開的。

培養創新意識,訓練創造思維,傳授創造方法、提高創新能力是中小學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而其中創新意識的培養又是重點。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沒有創新意識的人難以立生創造思維、掌握創造方法和獲得創造成果。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許多教育工作者近幾年來所共同探討、研究的焦點問題。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樹立教學的創新意識

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本人必須認真學習相關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樹立創新理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自己怎樣“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只重視知識結果的獲得單一性接受性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收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雖然實施素質教育口號喊了多年,但因受“應試教育”和當前評價方式的影響,許多教師迫于教改的形勢,課堂上只是在口頭上喊“創新”,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重覆舊轍,不敢大膽地放開手腳,讓學生大膽嘗試,主動參于學習。即使學生參與了教學,也是教師事先布置好的,學生只是充當了教師“導演”的一個角色而已,主體性、創造性的教學只是擺的花架子,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仍然得不到有效地發揮和培養。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改理論的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新理念,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和方法。

二、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師只對教材、教案負責,學生只滿足于完成教師教給的學習任務,完成試卷和標準答案。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往往只注重結果的評價,而很少關注學生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是否具有創新性的評價。教師不敢讓學生提出問題,害怕自己回答不出來而失去尊嚴,不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思維訓練的氛圍。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改革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之中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改教師的“教”變為學生的“學”

教師要創造一種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主動獲取知識的樂趣,體驗到在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成功的喜悅。

2.改“應試”訓練變為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訓練

教師要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教師要為學生的創新訓練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思維同時得到發展。

3.改傳統的教學“專制”變教學的“民主化”

實現教學民主化是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成為一種課堂互動、彼此交流的過程:讓教學在活躍、和諧的氣氛中人人參與、平等對話、互相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使師生在人格上處于平等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有血有肉、有創新能力的學習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敢于質疑,敢于向教師、向教材、向名人挑戰。教師要對好質疑、好提出“怪”問題、提出超越教材范圍的問題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引導,持熱情支持的態度。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得到保護,同時他們的智力和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追求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創新能力絕大部分還是一種潛能,教育的作用就是開發這種潛能。這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最有價值的。事實上,創新能力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正常兒童所固有的一種能力。教育就是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我們要從小培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批評性、創造性的思維品質,使他們具有探究、發現和初步的創新能力。

三、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巧設疑問,步步深入

教師要善于科學地把握思維進展梯度,不斷地制造懸念,掀起思維波瀾,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如根據浮沉原理,設計“浮沉變戲法”的智力活動。操作的要求是:一是“變浮為沉”,使浮著的空瓶、泡沫塑料等物體沉下去;二是“變沉為浮”。讓沉下去的橡皮泥、牙膏皮等浮上來。操作中學生情緒高漲,為達到目的,他們仔細觀察比較材料的不同,還要思考有什么辦法才能成功。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在思維中理解。當同學們想出許多方法后,進一步誘導:“中國巧匠魯班,因被齒葉草劃破手指而啟動了靈感,發明了鋸,現在你能根據浮沉原理制作什么呢?”就這樣,教師步步深入,激發了學生創造的興趣。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設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激勵學生,質疑問難

在活動教學中,激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師提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變“學答”為“學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啟發學生多提問,鼓勵他們標新立異。一旦提問了,起初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做出合理的評價。然后正面引導他們積極思考,鼓勵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篇9

【關鍵詞】創新意識;教學方法;寬松氛圍;創新活動

在小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營造寬松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有利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一,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敝挥性趯捤?、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才能積極思維、大膽探討、主動解答,激烈討論和實踐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萌發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要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等弊病,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解決問題。教師也要尊重學生,不輕易否定,更要保護學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敢發言、想發言。如有一道求未知數X的例題:一個數除以4,商為502,求這個數。一般的解題方法是:設這個數為X,則X÷4=502,所以X=2008。而有一位學生卻列出了這樣的算式:X÷502=4。同學們有的不同意,認為題目的條件已經定好了,4是除數;有的則認為這樣列式方法雖然不同,但是結果一樣,是完全可以的。老師就順勢讓大家對之進行討論,學生在各抒己見中統一了思想,原先持否定態度的同學也點頭同意了。整個教學過程積極、寬松、民主,教師給了學生充分動腦、爭辯的機會,并虛心聽取了學生的解析,隨后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表揚,使學生們體會到了教師對他們創新思維的尊重,以及創新給自己帶來的成功感。

二、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創新興趣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要改變以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講解為中心的教學思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創新的生長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要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迸d趣是創新的原動力,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對所學知識積極思考、深入探究甚至萌發創意的想法。

教師采取的主要方法應該是以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為宗旨,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著重師生情感交流。教師可以適當使用教具、學具以及媒體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并把自己的創新品質帶入課堂學習中來。

三、組織動手實踐,重視創新活動。

實踐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數學規律往往是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后提出,并通過科學實驗加以驗證的。數學知識往往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而不易被學生理解,而要解決這種數學知識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應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在做中想,在想中做,以作促想,以想導做。學生通過大膽猜測、提出假設、充分驗證,從而獲取新知識,養成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也發展了自身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應該注意的是鑒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所選的實踐活動內容應該是符合小學生實際發展水平、貼近兒童生活的數學問題。

四、確定主體地位,保障創造空間

篇10

關鍵詞:電工專業;創新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0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13

一、 中職電工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電工課是“三校生”高考科目之一。受“三校生”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為保證本科上線率,教師放不開手腳,仍然實行課堂教學“教師負責制”,填鴨式的教學,把知識作為像“圣旨”一樣的東西強加給學生,使學生缺乏爭論,無法進行思維的有效碰撞,完全淹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受學校辦學條件、環境和教師個人素養的影響,職校教師喜于安于現狀,缺乏創新精神,不能很好地引領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更無能力很好地指導學生創新學習。

3.職校學生大多為農村孩子,現寄宿在校,加上我校地處郊區,離縣城兩公里之遠,而且農村家中很少接入互聯網,附近幾乎沒有書店、閱覽室,而校內現有的圖書室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限制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拓展及最新信息的接受。況且,在校期間準備實訓耗材也很不方便。

4.職校學生大多是初二后分流學生,學習電工對于這些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很有難度。再加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夠靈活,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識記;上課時,學習思維遲延,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維,不愿學習的傾向;平時學習中對基礎知識掌握欠佳(定理、定義、公式等),從而導致在解題時,缺乏條理和依據,造成解題思路的“亂”和“怪”;心理壓力較大,不敢去請教,怕被人認為“笨”,日積月累,造成對學習電工存在一定的困難性,更談不上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

二、中職電工教學中創新能力的滲透途徑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習的創新動力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在電工的學習活動中,必須克服那種教師是主角,少數電工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創設民主、和諧、寬松、融洽、合作的氛圍,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創造性思維教育環境,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尊重,個性和愛好得以展示。讓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查缺互補,分組操作,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保留自己的學習空間,從而體檢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的動力。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二)建立多元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解答可能僅僅是數學或實驗技能問題,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則要求創造性的想象,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诮虒W中,由于學生的電工能力參差不齊,在進行學習評價時教師態度要慎重、委婉,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時,若學生答錯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問題中的關鍵點,重新思考后再回答;在做完作業后,可先由自己對本次作業的完成情況客觀公正地給出評價,再由小組長檢查后給出評價,最后教師批閱后作出評價,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多讀點課外書。而在講授定理、公式等知識點之前可介紹或布置學生去了解該知識點的人文背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這樣,通過主動參與、自主評價、師生互評,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出創新學習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根據知識要點,設置一些智力游戲、知識競賽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利用課堂教學,鼓勵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蘇軾有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電工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的發散思維能力。如在日常教學中要因時、因題,適當對問題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適當發展,形成題組,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一題多用,多方聯想的效果,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又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之后,激勵學習閱讀該定理的多種證法,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習的信心;如探討如何確定零點位點時,可先組織學生集思廣益,展開討論:如何確定參考點?有哪幾種確定的方法?每種方法中運用哪些知識?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對比、歸納和操作,在發現探討中掌握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創造性。

在學習了相關知識之后,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帶著自己愿意探究的問題到街道、農戶、企業等地方訪問、調查,或者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數據,寫出調查報告;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學具制作等等。這樣,通過教師不斷創新、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創新能力。

(四)以實訓課為載體,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培養的。在電工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習了“正弦交流電的表示方法”時,可以預先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對稱的圖片資料,增強感性認識,掌握正弦波的基本特點,又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電腦設計一些基本圖案,通過平移變換設計出更多的初相不同的正弦波形,以S富生活樂趣,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發展。

實踐證明,經常性地開展實訓活動,能改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參與活動,也拓寬了學生思維活動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