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建議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建議

篇1

縣委、縣政府:

根據2019年3月3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加強屠宰環節非洲豬瘟檢測工作的通知》農牧發(2019)7號文件精神,全國屠宰企業要于7月1日前要取得排污許可證和動物防疫許可證,并開展非洲豬瘟檢測,對于整改不達標的,堅決予以取締,農業農村部也將于7月開始對全國屠宰企業整改情況進行督察。7月2日,縣農業農村局對全縣所有生豬定點屠宰場進行了摸底調研,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目前現狀

我縣共有6個生豬定點屠宰場,其中:xx鎮2個A級生豬定點屠宰場,xx鎮4個B級生豬定點屠宰場。共有職工15人,在崗6人,50歲以上11人。xx屠宰量大約40頭/天,xx屠宰大約20頭/天,其余四個日屠宰不到10頭。 所有屠宰場均隸屬商業資產經營管理中心。

二、存在的問題

全縣所有定點屠宰場均無排污許可證,未取得動物防疫合格證,基礎設施落后,產能低下,人員工資發放困難,消毒設備落后,傳播動物疫病風險較大。屠宰場均在居民區,多次遭到周邊居民的投訴。

三、意見和建議

一是建議縣委、縣政府迅速對4個B級定點屠宰場先予以關閉。

二是建議縣委、政府將原4個B級定點屠宰場改造為臨時豬肉批發供應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聯系生豬冷鏈配送車,保障過渡期內豬肉正常供應,協調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流通領域的監督管理,協調公安局做好市場治安穩定工作,嚴禁哄抬物價,確保市場豬肉價格穩定。

三是建議縣委、縣政府協調商業資產經營管理中心妥善解決屠宰公司職工的安置工作。

篇2

二、改革和創新農村技術推廣體系。__人民政府__建議,第一,要全方位擴大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具體可以采取抽、轉、選、養等方法來快速配備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抽”即抽調,將其它部門具有技術專長的人員抽調到技術中心;“轉”即轉崗,將在縣鄉農業部門工作但未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或研究的人員轉到農技推廣隊伍;“選”即選拔,選拔鄉村中有一技之長的“田秀才”、“土專家”從事農技推廣工作;“養”即培養,選擇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形成一定經營規模、群眾公認、樂于助人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第二,要建立農村科技推廣隊伍的自我更新機制。一要堅持“進者眾”。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和涉農部門工作,補充新鮮的人才。二要堅持“出者用”。對離退休的技術人員給予一定補貼,或以科普志愿者的形式,建立科技推廣聯系點或村級推廣站,讓其仍發揮作用。三要堅持“留者精”。搞好對科技推廣隊伍的培訓,培養技術型、管理型和經營型的科技人才。第三,加大對鄉村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財政支持力度。一要靠國家基礎投入,保證信息網絡和資源建設。二要打破鄉鎮推廣機構按區劃設置的傳統模式,縣級成立綜合性的農技推廣中心,各鄉鎮設立若干跨區域的專業性農技推廣站,引入競爭上崗機制。三要逐步改善農技推廣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保證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工資在縣級財政中設立工資專戶統籌解決。滄縣交通局離休干部孫慶獻建議:在我省農村每一個村委會增設科技副主任,專門從事科技推廣工作。該職可以由大學生、中專生、具有較高文化的人或者具有種植養殖經驗并已取得經濟效益的人擔任,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思想覺悟,愿意為群眾謀利益。

三、加強農業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省紀檢委__認為,我省現有農業服務體系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主要表現在:管理松散、渠道不暢,鄉鎮政府和縣級涉農部門職能作用發揮不好;對農資市場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農業技術服務和農產品銷售服務不到位,有些農民生產銷售基本處于盲目狀態。建議:第一,切實發揮好縣、鄉兩級政府涉農部門(農業、供銷、糧食、工商、技術監督等)的職能作用。特別是一些農業大縣、大鄉,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向農業傾斜,把農業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實現科技進村、技術服務到田間地頭。第二,進一步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坑農害農案件,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四、加快鎮村集體企業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__建議,可參照國有集體企業的改制做法,積極穩妥地推進,幫助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做大做強。同時,要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快推進以農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革,鼓勵、支持、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五、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交通局郭俊禹認為,目前我省農村公路發展緩慢,不但與國家主干道的反差越來越大,而且在建設養護工作中出現了一些矛盾,如路網布局不合理,路況較差;普遍缺橋少涵,晴通雨阻,抗災性能差,抗水毀能力更差;養護水平低、機制不健全。建議:一要繼續深入實施村村通工程,讓農民走上油路或水泥路;二要加快超齡油路改造步伐,提高公路服務水平;三要實施縣道及重點鄉道升級改造建設工程,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在公路養護方面,張英民同志建議,可以把道路養護列入道路修建工程造價成本中,規定道路的最低使用年限,讓施工企業交納道路質量保證金,對于道路在規定年限前發生破裂、塌陷現象的,讓施工企業重新修復。還可以成立道路養護公司,走市場化的道路,在道路修建的同時招標道路養護權,道路驗收合格后就把道路養護權移交給中標公司,以加強道路養護,增加使用壽命。

六、抓緊實施農村信息化。省網通公司對信息化對發展現代農業具有戰略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是能拓寬農民獲取有效信息的渠道,有利于提高農民技能;二是能有效促進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的建立;三是能及時、準確、規范地獲取農業全過程信息,降低市場風險,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四是可以縮小工農產業間的信息鴻溝,使國家能及時、準確得到農業生產、市場信息,有利于實施宏觀調控

。我省應在村村通電話工程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首先要提出建設規劃,制定建設目標,力爭到“十一五”末村村能上網。其次,政府應動員支持幾大電信運營商共同為農村信息化建設服務,在占地費、補償費、免費信息合作等方面予政策支持,使農村信息化順利實現,為我省經濟騰飛做出貢獻。七、建立農村糾紛法治化調處機制。省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__認為:隨著農村體制改革、農村城市化或城鎮化的發展,農村既有的繼承、婚姻、撫養、贍養、宅基地糾紛持續上升,新型的村民自治、土地承包、農房拆遷、土地征用、農民工工資等糾紛又大規模產生。面對這種復雜情況,建立農村糾紛法治化調處機制十分必要。第一,依法防止糾紛的發生是首要環節。普及法律知識,強化全民的法律觀念,提高村級基層組織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切實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第二,注重以調解的方式化解糾紛是關鍵。注重運用民間調解、基層組織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手段,形成解決糾紛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村民組、行政村、鄉鎮領導和民間調解的作用,力爭把糾紛解決在農村基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第三,發揮法治化調處機制中其它因素的積極作用。在基層組織主持的調解中,可以考慮吸收家族長輩、權威和親友參加,充分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篇3

    

      ##地處##,總人口78萬,其中農業人口66萬,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輪國家扶貧幫困縣之一。全縣勞動力總量達35萬,年外出務工達17.4萬人,其中農民工13.4萬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等城市從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達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當一部分農民就業無門,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資等其他合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為此,為了提高我縣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實施好陽光工程,縣陽光工程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陽光工程辦的支持及其它相關部門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實施陽光工程以來,至目前已培訓農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農民已找到了較為輕松工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

       6月16日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管理培訓會結束后,6月18日縣農業局召集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鄉建設局的有關領導,由主管農業的副縣長##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我縣陽光工程項目的實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鄉建設局的有關領導為成員的##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協調小組,下設陽光工程辦公室,掛靠縣農業局局科教站,辦公室主任由縣農業局局黨委書記、主管科教工作的##同志兼任,安排文 秘 家 園了縣農業局2名干部具體負責陽光工程辦的日常工作,并向鄉鎮和縣直機關印發了《關于成立##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協調小組的通知》(修府辦字[XX]40號)的文件。

       2、整合資源,認定培訓基地。為確保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充分發揮現有教育培訓資源的作用,我縣按照省陽光工程辦“實施方案”對招標基地的招標時間、條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擬定了《##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招標公告》,經過6月20—23日4天的招標,經專家評審,并向社會公示結果后,有縣職業中學、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銀宇學校等8個培訓機構被認定為陽光工程項目培訓基地,有電子電工、家政服務、電動縫紉、計算機、汽車駕駛和保安等10個技能培訓專業。

       三、加強監管,完善服務體系。為促進陽光工程項目健康、有序地開展,縣農業局等相關部門積極加強監管工作。遵照省陽光工程辦的有關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訂了《XX—2010年##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規劃》和《##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方案》兩個文件;6月28日與各培訓基地簽訂了培訓責任狀;幫助培訓基地統一訂制了“##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基地”的牌子;積極參加培訓基地每期培訓班的開班儀式典禮,經常督促培訓基地建好陽光工程轉移培訓檔案;及時向省農業廳陽光工程辦上報培訓的經驗及典型等信息情況,向市農業局陽光辦每月一次匯報培訓進度,每季度一次匯報項目的實施情況;12月初向各培訓基地轉發了農業部等六個部門“關于印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檢查驗收辦法》(試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結合我縣實際又以##縣陽光工程辦的名義向各基地印發了《關于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進行年度驗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對各個培訓基地培訓建檔等有關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驗收,并對各培訓基地的資金補助情況向社會進行了公示。

       4、多措并舉,切實抓好培訓

       (1)加大宣傳,多渠道組織生源。為了讓農民朋友認識陽光工程,了解陽光工程,在利用電視、報紙、網絡、招生廣告等多種媒體宣傳陽光工程的同時,在全縣每個鄉鎮都設立了常年招生聯絡處,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為培訓生源,如職業中專首期沼氣技工培訓班,是移民扶貧辦和陽光工程辦共同贊助的,銀宇學校首期電腦培訓班,把以前接受過“春蕾計劃”補助的困難女初中畢業生招為學員,現又享受陽光工程的補助,另外,為了方便目前已經在外打工的農民就近接受培訓,職業中專還在廣東等農民工較密集的地方開辦了電子電工和電動縫紉流動培訓班。

       (2)千方百計,切實抓好轉移。開展農民工培訓,最終目的是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后實現轉移,為此,培訓基地開展培訓多數是“有的放矢”的。一是開展“訂單”培訓,如職業中專、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和保安武術學院的培訓,都是以用工單位的“訂單”開展培訓的,讓農民學有目的,學得放心,現絕大多數學員均送往深圳、溫州、福建等地就業。渣津村民熊村通過在黃龍武術學院一個月短期培訓,現在在深圳車視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個半月后被提拔為保安隊長;二是開展“招商引資”培訓,如縣農業綜合培訓服務中心,利用陽光工程的補助,為義寧鎮招商引資引進的永興制衣廠老板培訓400余名電動縫紉農民工,不僅為老板解決了招工難的問題,還為這些農民工實現了就地轉移。共2頁,當前第1頁1

       二、存在問題

       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是促進農民增收一條有效的重要的途徑,確實是一件很“陽光”的事。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組織力度不夠,宣傳渠道不多,加上農民工大多數在外打工,培訓機構招收短期培訓學員不樂觀;二是未出臺有力措施落實實施“陽光工程”項目工作經費,陽光工程辦工作較難開展;三是項目補貼經費太少,難以幫助希望參加高技能培訓的農民接受培訓。

篇4

一、緊密圍繞工作大局,依法監督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緊密圍繞“三農”工作大局,針對《森林法》、《氣象法》執行情況、農村能源工作等,依法開展監督,取得良好成效。

1、深入開展《森林法》執法檢查。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計劃安排,今年市、縣聯動開展《森林法》執法檢查。我們認真準備、精心組織,并于6月17日至7月2日,在常委會分管領導的帶領下,就我市貫徹實施《森林法》的有關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檢查。7月30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了《森林法》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并向市政府提出了完善管護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妥善解決國有林場實際困難、建設城市生態圈等五個方面的整改意見。市政府和林業部門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落實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支持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制度,市、縣兩級政府將林業行政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大偏遠山區和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林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切實推動林業事業可持續發展。林業部門針對亂征濫占林地、亂砍濫伐林木的現象組織專項行動,全市共清理臨時征占用林地64宗,面積53.42公頃。執法檢查中發現的*縣新開鎮、*樓區郭鎮鄉無序采礦破壞林地案均已查處,破壞植被的釩礦被關閉,當地林業部門拿出15萬元用于恢復森林植被。汨羅市新市鎮濫伐森林案件的2名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已向汨羅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2、認真組織農村能源工作視察。為進一步加強農村能源工作,組織好農村能源工作視察,我們在常委會分管領導的帶領下,會同市能源局事先調查了五個縣(區)的八個村場,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并對視察活動進行了周密的安排。5月21日,市人大常委會駐會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我市農村能源工作進行了視察,聽取了市政府關于農村能源工作的匯報,并進行了認真審議。這次視察,引起了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農辦制定了《關于落實市人大常委會視察農村能源工作意見的方案》。市政府于8月5日召開政府常務會議進行研究,并印發會議紀要,要求各有關部門單位加大宣傳力度,整合發展資源,大力支持配合,把農村能源建設工作抓好。9月19日,市政府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能源工作的通知,將農村能源建設繼續納入民本*考核內容,將農村沼氣建設作為省、市實事任務予以安排。

3、專項調查《氣象法》執行情況。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氣象法》,9月中旬,我們會同市氣象局對執行《氣象法》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期間,實地察看了氣象臺站,聽取了縣(市)人民政府貫徹實施《氣象法》的情況匯報,召開了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氣象法》在我市得到較好的貫徹實施,各項工作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常委會辦公室與農業委于10月6日印發了調查情況的通報,建議市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依法履行探測環境保護的職責、進一步完善公共氣象服務和災害預警體系、進一步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支持力度、切實加強對防雷減災工作的領導。通過調查和通報,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氣象事業發展進一步重視,臨湘市政府和建設局、規劃局等部門專門就臨湘市人武部搬遷工作進行協調,認真解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問題。

4、配合做好義務教育工作評議。根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的部署,8月中、下旬,我們組成工作評議調查組,對市教育局義務教育工作進行了評議前調查,到市教育局召開了座談會,在市直及縣、區實地察看走訪學校18所,召開有143名校長和學生家長參加的座談會9場,發放征求意見表50份,并對900名公眾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組認為市教育局義務教育各項工作實現了整體推進,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國有影響,但也存在義務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學校社會環境堪憂、亂收費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等問題。9月26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了評議,并向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門提出了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調整教育布局、優化學校環境、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育管理的意見,促進了我市義務教育工作的進展。

在此基礎上,今年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農財預算的監督力度,確保對農業投入的增長比例高于當年財政增長比例。進一步加強了規范性文件審查力度,配合審查涉農規范性文件2件。

二、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安全行”活動邁上新水平

今年以來,我們始終將“三湘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作為農業委的工作重點來抓,取得了良好成效。

1、健全組織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市“安全行”組委會領導成員在年初進行了調整和充實,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郭振斌任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包忠清、市政府副市長陳四海任副組長,市人大農業委主任委員賈羅生任辦公室主任,市人大農業委、市農業局、市畜牧水產局等18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并召開了組委會會議。同時,我們督促縣、區人大常委會相應調整充實了“安全行”組委會領導成員,切實加強了組織領導。

2、強化工作職責。3月初,我們組織召開組委會和縣(市)區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聯席會,傳達貫徹了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印發了*年*市“三湘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活動實施方案。為了防止出現多頭對下、交叉管理、職責不明的問題,我們制定了市“安全行”組委會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做到職責明確,各守其責。市委辦2號文件、市政府辦10號文件都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列為今年“民本*”建設年度考核內容,副市長陳四海代表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責任狀》,從而在全市進一步健全了黨政齊抓共管、人大監督支持、農業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

3、依法組織視察和督查。為確保工作責任落實到位,8月份我們專門就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到市農業局、市畜牧水產局進行調查,聽取了情況匯報,并對相關問題進行督查。9月份又組織了常委會駐會委員視察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出了視察意見,并督促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整改落實。11月下旬,我們與市農業局一起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暗訪,并與當地人大常委會及農業部門進行了交流,既肯定了成績,也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春節后,我們將對全市“安全行”活動進行總結評比。通過視察和督查,促使組委會成員單位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突出了源頭治理,嚴格了執法監管,加強了檢驗檢測和市場準入,促進了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今年我市被列為全省五個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市之一。

4、落實經費保障機制。經多方努力,今年市、縣兩級政府都依法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和“安全行”組委會工作經費列入了財政預算,預算總額比*年增長17.7%。特別是組委會成員單位積極努力,爭取了市政府重視,將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由差額撥款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解決了多年來經費不足的問題。

隨著“安全行”活動的持續開展,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明顯好轉。全市通過自檢,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僅為3.37%,較去年又下降近一個百分點。水果、大米、茶葉農殘超標穩定在2%以下,飼料、獸藥產品、水產品的合格率均在98%以上。在全省例行監測中,我市的水果、茶葉合格率均為100%。今年4月份國務院農資監管督查組、7月份省人民政府劉力偉副省長帶隊的督查組,都對我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全市已連續5年沒有發生一起因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放心度明顯提高。

三、切實加強溝通聯系,自身建設得到新提高

今年以來,我們進一步加強與各級各部門的溝通與聯系,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努力提升工作的協調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1、加強與上下級人大的聯系。一是加強與省人大的聯系。一年來,我們認真落實省人大農業委的工作部署,確保工作上下聯動、整體推進。我們不定期向省人大農業委匯報工作情況,主動接受省人大農業委指導。先后兩次參加全省市州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聯席會議,圍繞惠農強農政策落實和休閑農業發展撰寫了經驗材料。我們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我市貫徹落實《森林法》情況的檢查,并對《森林法》的修改提出建議。精心組織了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力峰帶隊的檢查組在我市的視察活動,積極參與由省人大農業委組織的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論壇和縣域經濟發展論壇,組稿數量和質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二是加強與縣區人大的聯系。我們先后召開兩次全市縣(市、區)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聯席會議,分別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為主題,部署工作、交流情況。在執法檢查、專項調查、“安全行”等重大活動中,采用市、縣兩級人大聯動的方式,積極發揮縣、區人大力量,形成了全市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工作效果不斷提升。

篇5

首先,我代表縣政府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各位領導,來我縣調研指導農業保險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縣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做以匯報。

一、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基本情況

,國務院決定在全國6個省(區)開展農業保險試點,我縣被省政府定為全省30個試點縣(市、區)之一。三年來,我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按照《吉林省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結合縣情,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工作模式,積極破解各種難題,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縣玉米投保面積116649公頃,大豆投保面積794.15公頃,占種植面積的85.4%,農民自交保費7030706元,各級財政配套28122824元,全縣共參保92724戶,占總戶數的55%。

玉米投保面積123835公頃,大豆投保面積1426公頃,水稻投保面積1299公頃,花生投保面積31797公頃,葵花投保面積50公頃,參保總面積為15.84萬公頃,占種植面積的70%,農民自交保費846.39萬元。

全縣農業保險理賠資金達到7400萬元,扣除農民自交保費703萬元,參保農戶通過農業保險獲得現金補償6697萬元,戶均達到724元,將農戶因災減產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在此基礎上,我縣的農業保險工作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不但保險項目增加到5種,而且參保面積達到了15.8萬公頃,較之的大災之年增加了4.5萬公頃,農民的參保意識及參保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縣農業保險理賠資金658萬元,所有受災農戶均得到了保險補償。

三年來,我縣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之所以取得這么好成績,是縣政府與安華保險公司精心組織、密切合作、合力攻堅的結果,是縣政府作為行政機構積極引導、強力推動、全力落實國家惠農政策、改善和關注農村民生的結果,同時也是安華保險公司嚴守信譽、優質服務、熱心支農的結果。可以說,三年來,安華保險公司高質量、高標準的優質服務、守誠信、重承諾的經營原則,不但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廣大農民的認可和好評。作為政府本身,始終堅持“安華的事就是農民的事,農民的事就是政府的事”的原則,全力引導、宣傳、助推、支持農業保險工作,才贏得了今天我縣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縣委、縣政府對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主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的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經局,負責具體業務操作及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站在政治高度來充分認識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卓實有效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縣政府又成立了農業保險災情核定專家組,對參保農戶的受災情況查勘定損,以確保受災情況的真實可靠。并制定出臺了《縣農業保險工作管理辦法》,《縣農業保險工作目標責任制》等規范性文件,為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廣泛宣傳引導,為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縣政府召開了全縣農業保險試點動員大會,由縣廣播電視管理局錄制,并會議全程在縣電視臺專題播放,制作了農業保險知識專題講座,在縣電視臺滾動播出。同時,縣政府要求各鄉鎮(場)都要召開鄉村兩級干部會議及由基層黨員和農民代表參加的宣傳會議,并印發了大量的宣傳單,在村屯張貼懸掛了參加農業保險的宣傳標語。通過大量的宣傳措施,為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讓廣大干部群眾對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真正做到農業保險這項惠農政策了家喻戶曉,眾人皆知。

(三)積極籌措資金,為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為使農業保險配套補貼資金按時足額到位,縣政府縣長親自召開了由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農業保險補貼資金調度會議。并重點強調了農業保險補貼資金及時籌措到位的重要性。明確要求財政部門將農業保險補貼資金落實到位,并及時劃撥到保險帳戶。確保了農業保險補貼資金足額按時到位,使我縣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四)科學查勘定損,為農業保險理賠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我縣把災情查勘作為理賠的重要依據。組織農業保險災情核定專家組對參保農作物進行了一次初步查勘定損。農業專家深入到村屯田間地塊,每個村分好、中、差取3個地塊,每個地塊都深入到50米以外,取樣本,量穗長,查穗粒,仔細測算。農業專家們不辭勞苦,辛勤工作,實事求是地測產,科學的查勘為理賠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得到了群眾的認同。

(五)強化服務措施,扎實有效地推進農業保險試點理賠工作。理賠工作是農業保險試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事關農業保險試點的成敗,事關農村 穩定的大局。為此,我縣強化服務手段,把理賠工作做到了實處。制定了《縣農業保險試點理賠兌現方案》,對工?一流信息監控攔截系統

監控攔截系統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內容中或訪問的內容中含有系統不允許的關鍵詞或者您的ip受到了訪問限制,本次操作無效,系統已記錄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數據。請注意,不要提交任何違反國家規定的內容!本次攔截的相關信息為:群體性事?訓氖杖。?サ奶畋ǎ?智櫚納媳ǎ?檔乜安椋?┮當o張飧蹲式鷙碩ā⒎⒎牛?┮當o丈戲夢侍獾牡鞔φ裙ぷ鰨?廡剎課?o展ぷ髯齔雋俗恐?墓畢祝??0按總額的5%撥會經費。而,降到了“按總額的3%撥會經費”,這樣導致我們工作經費嚴重不足,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

四是實際運行與監管的沖突。農業保險是惠農政策,不同于其它保險。在政府主導、推動農業保險過程中,受保險法規約束過多,不利于工作開展。政策性保險不同于其他的商業性保險,完全按照商險的運行模式去做,很難實現,政策性保險應該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開辦模式及操作規則,處理好運行與監管之間的沖突。

五是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夠。國家農業保險補貼政策每年都在調整,一年一樣,并且出臺時間較晚,導致承保期工作異常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建議

針對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降低縣級補貼及農民自交保費比例。中央和省已經考慮了縣級財政的困難,降低了縣能配套資金的比例,可是15%的配套資金,對于捉襟見肘的扶余縣財政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比例。農民自交保費能否降低或不收。既然是惠農政策,能不能象糧食直補或良種補貼那樣,一分不收,把好處都直接給農民。建議把農民自交比例調到5%左右,能更好地調動農民的參保積極性。

二是農業保險由農民自愿向準強制方向轉變。建議國家將農業保險與其他惠農政策相結合,制度出臺農業保險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農業保險發展,實現農業保險由農民自愿向依法準強制參保的轉變,

三是適當提高農業保險工作經費。建議適當提高農業保險經費比例,以緩解基層農業保險工作經費不足的矛盾,以此來調動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

篇6

關鍵詞:收購機推廣;經濟效益;制約因素;建議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對收割機械化的渴求與日俱增。特別是在農業實現產業化,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把先進的農業機械及時有效地應用于農業生產,已成為當前農村的迫切要求。

我縣自95年開始,引進各類型的收割機19臺,但到2013年底全縣聯合收割機擁有量只有5臺,其中半喂合收割機1臺,跟不上全縣農機化發展規劃。現就推廣使用中的制約因素及其建議,淺述一下看法。

1 收割機推廣使用中的制約因素

1.1 糧田園田化程度低 新昌縣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地處浙東丘陵臺地山區,地形地貌差異較大,地勢不平,丘崗多,梯田多,田塊小,機耕道欠缺,給園田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加上農戶分散經營,田塊較小,插花田較多,作物品種不統一,另外機耕路的不配套,造成收割機田塊轉移的時間大大超過收割的時間,發揮不了收割機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直接影響著收割機推廣。

1.2 農戶經濟承受能力差 收割機服務的地區大多是產糧區,這些地區地勢相對平坦,田塊相對較大,有利于開展機收作業。但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水稻機收價格雖然僅需130-150元/畝,比雇人力低100元/畝,人工收獲耗時長且價格高,許多農民還是不能承受。因此,影響機割面積的擴大。

1.3 購機資金缺乏 目前購買一臺國產全喂入式聯合收割機需5萬元左右,半喂合收割機高達10-20余萬元。雖然各級政府支農強農惠農政策的扶持力度較大,我縣又出臺的《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配套政策》對購置收割機,在國家、省確定的購機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再給予購置設備款20%的補助,既每臺補助50%,但由于農民收入比較低,一次性投資較大,一般農戶難易承擔,導致了購買收割機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了收獲機械化的進程。

1.4 機手操作使用不熟練 收割機手,年齡都比較大,文化程度低,雖然經過培訓,但實踐經驗少,在使用中,稍有故障,就不能排除,要找縣農機站技術人員幫助解決,影響了正常的收割進度和農民對機械收割的積極性。

1.5 收割機質量不夠穩定 收割機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在使用中最怕出故障。我縣引進的聯合收割機,也出現了一些,如驅動軸斷裂、轉向不靈、驅動履帶斷裂等質量問題。由于收割機擁有量少,零配件供應缺乏,一旦出現故障,需到外地購買,甚至要廠方直接來修理,既耽誤了農時,又影響機手的經濟效益和收割機的推廣。

1.6 土地流轉難 由于農民文化素質不高,私心重,自己不種的責任田,那怕拋了荒也不愿意流轉給他人,固守著自己所謂的利益。土地流轉不了,水稻種植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

2 建議

實現機械收獲,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解放生產力,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提高工效的有效途徑。為了做好我縣收獲機械的推廣工作,更好地為糧食生產服務,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2.1 搞好農村機耕路和園田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機耕路建設,是充分發揮收割機作業效率的基礎。建議各級政府在實施土地整改項目時把機耕路建設作為重點基礎設施來抓,加速園田化進程。為農業機械田間作業創造好的條件,為機收推廣打好基礎,對今后的長遠發展也是很有益的。統一種植計劃和作物品種的合理布局,提倡連片種植,減少插花田。建議土地向種田能手流轉,提倡適度規模經營。

2.2 爭取政府支持,制定增加農機投入的傾斜政策 爭取政府支持,保證農機部門推廣新式農機具所需經費。購買聯合收割機時,給予適當經濟補助。對機收的農戶按田畝給予適當補貼,以增加農民采用機收的積極性。

2.3 合理選擇機型 收割機種類較多,合理地選擇機型,是推廣成敗的關鍵。要按照本地的經濟條件、作物種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地形地貌的差異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那些性能好、可靠性高、適應性強、性價比高的機型。我縣的收割機,就是根據機型的技術參數,質量、價格、效率及售后服務,兄弟縣市使用情況等諸多綜合因素結合新昌的實際而選型的。投入使用后,各方都較為滿意。

篇7

一、總體部署

我縣農委高度重視此次調查、摸底工作,接通知后由縣農委牽頭召集農機局、畜牧獸醫站、水產站、農村能源辦公室等與培訓工作密切相關的行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并部署任務。要求各行業依據自身職能,圍繞我縣“三農”工作重點,結合我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依托鄉(鎮)和村組深入農戶進行調查摸底,廣泛征詢村干部和農民對培訓產業(專業)、內容、時間和方式方法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摸清培訓需求人群和數量,確保上報材料真實、準確。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摸清我縣新型農民培訓需求情況,為我縣2012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的申報、具體實施方案提供依據,以實現培訓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科學發展,為我縣農業全面轉型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

三、調查對象及方式

1、調查對象。結合我縣農業“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以及我縣農業發展提點,重點調查一是糧油棉大宗作物種植面積達100畝的大戶;二是蔬菜陸地種植面積達20畝以上、設施栽培(包括草莓)面積達10畝以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經濟作物種植大戶;三是生豬年出欄達50頭以上、奶牛存欄達10頭以上、肉牛出欄達10頭以上、蛋雞存欄達500只以上、肉雞出欄達200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四是指擁有2臺套以上動力機械及配套農機具(價值10萬元以上),能承擔2項以上農田作業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500畝以上,農機服務收入占家庭總收入70%以上的農機大戶及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五是主要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的關鍵時期,統防統治服務能覆蓋兩個鄉鎮以上的機防合作社的機防人員;六是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大戶和其他畜牧養殖大戶,原則上為種養規模是當地農戶平均種養規模的3倍以上的種養大戶;七是對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建筑工匠、沼氣工及其他農村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等服務人員受訓愿望進行摸底、調查;八是對村民組組長、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等特定群體進行走訪,了解他們對培訓的想法。

2、調查方式。一是實地走訪調查,根據我縣農業區域特色及專業的不同,隨機選擇2-6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選擇1-2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選擇1個種養大戶或農機大戶,以及1個村民組組長,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們對培訓的意愿、需求等;二是進村入戶調查,在實地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每個行政村隨機選擇農戶5戶,細致了解他們對培訓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意愿;三是深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特別是植保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選擇三個合作社,深入了解社員的培訓需求。

四、調查結果

根據三天的系統摸底、調查,在充分尊重被調查人的意愿基礎上,結合各行業機構上報的調查數據,現將調查情況匯總成表。

五、意見與建議

一是種植大戶、植保合作社社員和絕大部分農民均表示迫切需要植保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希望在三月份以前農閑期間接受技術培訓,以及農作物關鍵生育期給予田間技術指導,尤其是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方面的指導,同時建議多請縣級專家,使得培訓效果更好。

二是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一致建議,培訓時間最好在農閑時節(種植之前或收獲之后),培訓時間7天以上,培訓內容最好是新型農機具的使用與維修知識,并有新型農機具能現場操作、故障排除指導。

三是基層農技人員要求接受更深層次的學習培訓,主要形式以集中培訓和參觀學習;例如,在走訪村級動物防疫員中,要求避開春秋兩次集中防疫時間,加強學習疫病防控、法律法規,集中學習時間達5天以上、現場指導達2天以上;在走訪養殖戶中,要求避開農忙季節,通過分片集中培訓,學習畜禽疫病防治和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時間7天以上,飼養中遇到問題能通過邀請到現場指導或電話咨詢的形式解決。

篇8

一、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各級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立足資源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抓基地、強龍頭、拓市場,選準著力點,從加大扶持上入手,結合各地實際,創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1、總體規模增長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縣各地把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抓手,不斷創新農村經營組織形式,注重培育市場競爭主體,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全面發展。20xx年底,全縣擁有各類產業化組織總數達到500余個;擁有生產性固定資產總值達到9.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達10萬余戶;約占全縣總農戶數的30%,其中直接帶動農戶5.1萬戶;全縣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全縣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年增加收入達3.1億元。

2、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通過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縣涌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20xx年,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家,省級龍頭企業發展到5家;在這6家龍頭企業中,其中產值、銷售收入達億元以上4家,達5000萬元以上2家;市級龍頭企業發展到16家;其中產值、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的5家,達1000萬元以上的11家;縣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7家,其中產值、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的9家,達500萬元以上的12家,300萬元以上的達6家; 全縣“一村一品”專業村個數發展到78個。這些龍頭企業輻射面廣,帶動力強,是我縣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力量。龍頭企業在帶動優勢農產品區域發展、推動技術進步、產品質量安全和培植農產品知名品牌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中堅力量和帶動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日趨明顯。全縣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的主導產業。如46萬畝軍山湖清水大閘蟹養殖、80萬平方米菌菇,33萬畝雙低油菜,46萬畝水稻、20萬畝芝麻、10萬畝花生、10萬畝大豆、12萬畝果業、5萬畝油茶、3萬畝茶葉、年產20xx0噸禽蛋、300萬羽水禽、100萬頭瘦肉型商品豬,6萬頭肉牛、12萬畝瓜果、10萬畝濕地松、3萬畝花卉苗木、2萬畝藥材共18個生產基地,形成了一批產業特色,并呈現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20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38.56億元,其中養殖業總產值22.34億元,糧食總產量456875噸,油料總產量40800噸,生豬飼養量超過98.14萬頭, 農民人均純收入5527元,比上年凈增500元。

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全縣出現了合作社、協會、聯合體等多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的勢頭。到20xx年底,全縣擁有比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15家,其中,農業部示范點5家,省級示范點7家。按行業劃分,種植業27家;畜牧業73家;漁業9家;其他6家。擁有社員和會員1250戶,帶動農戶1.2萬戶,農民社(會)員人均純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注重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更趨牢固和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趨于多樣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訂單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還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紅形式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日趨活躍,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維護農民利益、實行行業自律和行業保護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辦企業的方向發展。

二、存在問題

1、龍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競爭力和帶動力較弱。一是我縣省級龍頭企業尤其是國家級龍頭企業數量偏少,實力偏弱。二是企業加工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我縣2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業,而且這些加工型企業中又是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企業少。規模小、競爭力弱,限制了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對農戶的帶動能力也較弱。

2、企業融資困難,銀企關系有待進一步改善。我縣龍頭企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融資困難。一是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大 多數產值在億元以下,抗風險能力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銀行信用等級不高,較難獲得銀行貸款。二是由于農業投入大,見效慢,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銀行放貸的風險相對較大,致使銀行對龍頭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不高。三是擔保機構實力較弱,擔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獲取貸款的機會。

3、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場運營機制。目前我縣農業龍頭企業仍是生產什么就賣什么,不是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這種方式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過程中必將因市場的波動而出現較大的變化。另外,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由于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通常比較關注短期收益,農戶利益很容易受到損害,很多與龍頭企業簽訂的種養借貸合同難于兌現,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三、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今后幾年是全面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重要時期,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特色產業的任務十分繁重,我縣將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提升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點放在培植龍頭、引資發展、優化服務、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工作有一個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發揮政府和職能部門的作用。重點強化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宏觀規劃和引導,一是重點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運行機制。在農業產業化的實施過程中,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市場主體“自主經營、自愿合約、利益聯動、風險分擔、共同發展”的取向從利益機制和運轉約束機制兩方面入手,對其市場主體行為加以指導。二是引導市場加速建設,在推行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大力發展市場網絡,建立健全流通服務體系,形成一個以批發市場為主框架、以各農貿市場為支撐、以各商貿城為網絡、以農民產銷組織為補充的四大市場流通服務體系。三是注意對主導產業的引導、培育和發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馬和盲目投資。四是建議縣政府設立產業化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貸款貼息、新技術引進、新產品開發方面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

2、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優化農產品結構和農業區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場競爭力大的農業產業建設。第一,把畜牧業做成強勢產業,大力發展生豬、(奶)牛、家禽生產,對新建的年出欄商品豬5000頭(豬舍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小區),對新建的存欄能力100頭以上的(奶)牛場,對新建年出欄100萬只以上的規模家禽養殖場,建議縣財政給予8—10萬元的一次性項目扶持。第二,把水產業做成特色產業,大力發展魚蟹、黃鱔、甲魚等特色漁業。對新開發集中連片養殖基地,養殖300畝以上的;對新開發甲魚養殖、黃鱔網箱養殖連片300畝以上,且帶動農戶100戶以上的;建議縣財政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項目扶持。第三,著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葉、藥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對新開發集中連片300畝以上且獲得無公害級別證書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議縣財政給予6—10萬元的一次性項目扶持。第四,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業優勢發展效益農業。

3、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配合省、市產業化辦實施農業產業化“雙十雙百”工程,培育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附加值高的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對新獲上級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年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新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其他組織;建議縣財政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4、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供銷社、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創辦或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新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民專業協會,建議縣財政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同時,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

5、多渠道籌集產業化發展資金。目前我縣龍頭企業大多是個體私營性質的民營企業,經營較為靈活,初期發展較快,但發展后勁不強。其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管理不強,20xx年,我們將鼓勵企業走聯合發展之路,實行股份制經營,走大聯合大發展之路,同時,協調金融部門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加大對產業化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困難。同時,篩選重點項目組織申報,爭取上級資金扶持。

篇9

【關鍵詞】濉溪縣;農飲安全;建設管理;運行管理;對策建議

0 引言

濉溪縣位于安徽省北部,轄11個鎮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1987km2,總人口110萬人,農業人口93.7萬人。

該縣2005年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截止2013年底,全縣建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75處。供水覆蓋全縣11個鎮,84個行政村,總供水能力達3.83萬t/d,受益人口33.44萬人。解決水質類型為氟、鐵、錳超標、水污染、苦咸水、供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等。

1 建設管理

按照“規模化布局、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的要求,嚴格按照民生工程有關規定,明確工作責任和考核目標,形成水務部門牽頭,發改委、財政局等有關部門全力配合,新聞宣傳部門宣傳報道,縣農飲辦、民生辦跟蹤督查的工作機制,有力推動了工程建設。

1.1 加強建設監管,確保工程質量

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領導小組,水務局設立辦公室,具體負責工程實施。明確了項目法人,建立健全了建設管理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實施過程中,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集中采購制、資金報帳制、竣工驗收制等“六制”,嚴把“六關”:一是嚴把前期工作關;二是嚴把設計審批關;三是嚴把施工隊伍選擇關;四是嚴把工程質量關;五是嚴把工程驗收關;六是嚴把工程質量保修關。

1.2 加大宣傳力度,讓受益群眾全程參與

各級媒體緊緊圍繞農村飲水安全民生工程,開展縱深報道,突出普及衛生飲水知識,宣傳典型事跡和經驗做法,著力提高群眾改水意識和知曉率。廣泛動員受益群眾積極參與并監督飲水安全各項工作,充分調動用水戶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

1.3 加強資金管理

嚴格執行資金報賬制,規范項目資金管理。各級項目資金到戶及時,在縣會計核算中心設立縣飲水安全工程資金專戶,進度款撥付統一按進度撥付,竣工驗收后盡快落實工程竣工決算及財務決算審計,按程序進行完工結算,保修期滿撥付保留金,

1.4 完善工程檔案

及時整理招投標、施工、監理、竣工驗收、審計等檔案資料,做到資料與施工同步,規范資料歸檔工作。

2 建后管理

2.1 主要做法

“三分建、七分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好,更要管得好、長受益,切實把農村飲水工程推上科學化、規范化、正常化運行管理軌道。

一是制定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包括《濉溪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濉溪縣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濉溪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農村供水水廠管理養護制度等,用以指導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

二是建立了供水管理機制。縣級成立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中心,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宏觀管理。各供水單位明確管理體制和管理人員,明晰工程所有權,搞活經營管理,形成了集體管理、專人負責,企業化管理,個人承包管理和水利站委托管理等運行管理機制。

三是落實了用電優惠政策。縣水務部門會同物價、供電部門,落實了省政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用電優惠政策,所有農村飲水工程全部落實了0.5408元/kW?h的農業生產用電,有效降低了供水成本,減輕了群眾負擔。

四是制定了指導供水價。縣水務、物價部門會同項目所在鄉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工程運行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制定了1.0-1.5元/t的指導水價,根據工程規模,本著“保本微利,讓利于民”的原則,各鎮自行確定供水價格,但不得突破上限價格。

2.2 存在問題

目前該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情況較好,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部分早期工程規模小,運行資金“入不敷出”,維持運行比較困難,更無法提取折舊費。

2)群眾改水意識不強,還沒有養成集中供水、有償用水的用水習慣。

3)人員外出打工,留守人員多為老年人、小孩,用水量小,水費收取數額偏少。

4)項目受益單位與管理單位(目前多為項目村)管好用好民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意識不強,運行管理力度不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5)因修路、建房、建下水道、建沼氣池等基礎設施,致使部分工程造成嚴重損壞。

3 對策及建議

3.1 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護基金

根據2012年安徽省政府238號令《安徽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縣級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維護基金由市、縣財政負責籌集,建議每年籌集50―100萬元,用于工程較大規模管網維修、局部延伸、設備更換、中小水廠正常運行補貼等。

3.2 成立機構,加強監管

加強對工程受益單位、管理單位監管,建立鎮級專管機構,將農村水廠正常供水運行和供水安全作為鎮、村日常工作事務進行年度考核。

3.3 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服務中心或縣級農村供水協會

把供水管理單位、管道維修單位、機電設備銷售服務單位或個體等相關成員吸納進來,建立聯系,交流運行經驗,收集并維修管護信息,組織培訓,為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3.4 加大宣傳,提升群眾安全用水意識

縣廣電局、衛生局、水務局聯合起來,多做飲水安全及方便用水的宣傳節目,提高群眾的改水意識、安全用水、有償用水意識。

3.5 加大工程人為毀壞現象的整治力度

各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大協調力度,出臺管理辦法,提升各建設單位(業主)增強保護其他設施的意識,提前溝通,盡量避免相互損毀壞;同時加大行政執法力度,督促責任單位或個人對毀壞設施進行修復或作出處理處罰。

3.6 建設控制

建設“千噸萬人”規模水廠,實現規模化、公司化經營,“以水養水”;項目推進速度要適當控制,根據群眾意愿,結合村莊規劃建設,成熟一處建設一處,寧可放緩步子,但要長抓不懈。

3.7 專業維修

機泵毀壞周期短,投入大,干管、支管等工程的維修保養技術難度強,建議中小水廠由縣級管理部門統籌安排,資金由縣農飲基金統一支出,減小水廠經費壓力;水處理化學藥品由政府統一采購發放,并監督使用。

4 結語

鑒于全省乃至全國農村飲水工作安排的一致性,針對濉溪縣情況,提出問題、建議,以期給平原區農村飲水管理工作有所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德勝,等.鄉鎮供水指南[M].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

[2]顏振元,李琪,馬樹升.鄉鎮供水[M].水利電力出版社.

[3]水利部農村水利水土保持司.全國農村飲水鄉鎮供水文件匯編[C].

篇10

一、改革試點順利并已見成效

3.規范了農村稅收的征收行為。

4.實施配套措施,堵塞有可能出現農民負擔的反彈空間。

5.全面實施機構改革,精簡機構,壓縮人員。

6.認真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下大力氣調整農村中小學校布局,嚴格教師編制管理,優化教師隊伍,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7.調整和改革財政管理體制,促進了農村稅費改革順利實施。

二、農村稅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點

在調查中我們感到,站在鄉鎮基層層面看,稅費改革推進順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主要是在于從中央到縣鄉的精心組織實施,在于加大了對鄉鎮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在于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了由財政投入和教師工資縣管的新機制。這三方面合力為鄉鎮基層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仍有一些問題要引起重視。

1.鄉鎮債務沉重,將會給鄉鎮帶來新的困難。安岳縣農村稅費改革中按照實際測算,對鄉鎮減少的可用財力,上級財政通過各種轉移支付達到8537萬元,保證了鄉鎮政權的正常運轉和義務教育的投入。但是盡管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采取措施,全縣累計消化債務555萬元,還有8.9億元債務(含合作基金等)。其中,鄉鎮債務4.9億元,每年全縣需要支付貸款利息4700萬元,(其中,鄉鎮2100萬元),據測算每年鄉鎮財政收入增長不夠支付債務貸款利息10%,基層政權持續運轉帶來困難。

2.舉辦公益事業困難增多。安岳縣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取消了一事一議的制度,由于資金缺乏,鄉鎮、村難以舉辦公益事業。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田水利、公路基本建設以及鄉鎮村公益事業受制于投資主體的影響,一部分鄉(鎮)村的橋梁水渠急待修理;關系到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積累性問題更多,稅改后不能籌資籌勞,使一些公眾共同受益的項目難度更大。

3.精簡機構、壓縮人員的出路狹窄。機構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減少機構,壓縮財政供養人員,提高辦事效率。目前,要維持鄉鎮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紀檢、武裝等六套班子及其必要的工作部門,每個鄉鎮三十余名干部其實不能算太多,如果再要壓縮,其出路又何在?大規模精簡教師則又與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很不吻合;精簡事業編制人員,除撤消機構,否則就必須轉由財政供養,財政不撥款就只有向農民收費,從形式上看似乎依靠向農民收費養活的人減少了,但吃財政飯的卻增加了。

4.稅費改革方案還不很完善,執行中難以把握。一是農林特產稅的據實征收仍舊很難做到。由于其種植面積、銷售價格及銷售量都是變數,據實征收難度太大。二是稅負不公。農業稅按承包地面積征收,就使種地越多的農戶上繳稅費越多,那些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等收入較高的農戶反而上繳得少。而且鄉村間也因此形成較大的稅負不均。少數地方原有的計劃外耕地的稅費負擔不好落實。三是糧食價格低,加上一些品種退出保護價收購范圍,使不少地方農民的售糧收入抵不上應繳稅費,仍然要上門征收,形成新的矛盾。

5.鄉鎮財政增長幅度有限、平衡困難。這次稅費改革使多數鄉鎮減收不少,但多數鄉鎮的財政本來就十分困難,農業稅占鄉鎮財政收入的比重平均為74.3%,還有一半的鄉鎮在平均比重以上。這些鄉鎮的剛性收入主要依賴農業稅費,而農業稅費將在一定時期保持不變,這就是說半數鄉鎮財政在這個時期難以實現有效增長。這就使剛性增長的財政支出,特別是財政支付人員的工資增長,將成為無本之木。至于目前業已存在的債務,拖欠的工資,更是難以償還。

此外,村級組織收入大幅下降,村、社干部補助出現困難。稅費改革后,安岳縣平均村級共減少收入2200萬元。村平均減少2.34萬元。要維持村級運轉必須依靠上級財政的轉移支付來維持。其他事業發展維持的最低水平出現了缺口。

三、努力探索稅改難題的解決途徑

1.堅待治本之策,用發展的辦法化解矛盾

(1)明晰農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目前,如何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改變粗放經營;在生產經營方式上,如何以經營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并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的比較效益,這是值得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同時,對貿、工、農分割,導致農業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慢的問題也要有新的探索。為此,一是要大力推進農業市場化,就目前的情況看,適應市場化的信息問題、市場體系問題、市場主體的培育問題都做得不夠,走向國際化更不夠。二是提高農業專業化水平。三是用先進的科技來提升農業的發展水平、擴大消費需求。四是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只有產業化才能打破貿、工、農分割的局面,留住加工、流通這兩塊的利潤,解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問題。

(2)積極推進城市化帶動戰略。安岳縣結合農村稅費改革,推進了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行政區劃與城市發展需要之間的矛盾,通過發展小集鎮增強其輻射與帶動作用。

2.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和辦法化解農村債務問題

農村集體債務過重是誘發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造成農民負擔過重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實施農村稅費改革的一種阻力。解決鄉(鎮)村的陳欠債務問題是安岳農村稅費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后繼性工作。

如何解決鄉村集體債務問題,安岳縣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勇于創新,除已經清償了一批歷史債務外,還創造了一些好的做法,推廣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如組織財政、審計或中介機構對鄉(鎮)村債務復審,擠掉債務水分,分清債務性質,鑒定落實還債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對于確應由鄉鎮承擔的債務,通過組織收欠還債、核銷還債、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以及調減等措施逐步加以解決。又如通過轉讓、出租、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化解債務矛盾,對于經濟發展后進的鄉鎮,其債務可以實行免利息、減利息的辦法,對確實十分困難的鄉鎮,還可以采取減和免的措施,由政府財政承擔。

3.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積極穩妥地搞好農村教育布局的調整

農村稅費改革所涉及的教育布局問題和財政負擔問題,在調查鄉鎮表現比較突出,即使是在比較富裕的鄉鎮也反映強烈。安岳縣改革教育體制、部門調整已經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對于教育布局的調整還要立足現在、著眼未來。要綜合考慮人口密度、地理環境、交通狀況,以及農村人口將大量轉入城市等現實因素,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地搞好調整,并盡可能將學校向城市和農村中心集鎮集聚。應允許和鼓勵農民選擇學校,送子女進城求學。

4.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解決稅費改革中的其他難題

稅改中其他一些難題,也應該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去加以解決。許多辦法和創意在群眾中,關鍵是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做好調查研究和集思廣益的工作。

例如,一年一度的農村籌資籌勞問題還需不需要?如果取消了則會影響農村的發展,有的基層干部和農民就建議采取并年集中使用的辦法。這種積少成多的辦法可以辦成一兩件大事,當然這樣做必須征得大多數村民的同意,必須先積攢,后使用,先積攢的資金要專戶儲存,不準挪作他用。還有的人建議鄰村之間可以開展籌資籌勞等方面的互助互濟。今年先辦你們村的事,明年再辦我們村的事。關鍵是村與村之間要建立信用,不搞平調,安岳縣實行村賬鄉管的辦法堵住了村里亂支亂用的漏洞,目前還應該堅持下去。

又如,農村的水利建設問題,由于稅改以后,資金投入機制發生變化,兩工和公積金取消,村內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村民實行一事一議來解決。但占農村水利工程總量70-80%的跨村、跨鄉工程誰來負擔,誰來投入,誰來組織實施,為保證農村的水利建設,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國家對農業的補貼,要逐步轉到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大型水利工程要繼續堅持以政府投入引導為主。跨地區工程要由受益范圍內的單位與個人共同出資、統一興辦。這一點,對安岳縣以及其他100萬人口的丘陵大縣特別重要。

再如,在調查中有的基層干部和農民建議:稅改后農民的負擔輕了,一年的稅負可以一次繳納,不必再分為夏季與秋季兩次征收,這樣還可以大大減輕稅務部門的征收壓力,減少稅收成本。對于純農戶和種田大戶負擔較改革前減幅不大,甚至有所加重的問題,也有不少地方的同志提出改進建議。他們認為,改革前農業稅是按田畝征收,而三提五統是按人征收,稅費改革后一律按田畝征收,農民負擔由人口向土地轉移,形成了種田越多負擔越重的反常現象。為緩解這一矛盾,農業稅附加可考慮改為以村為單位按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