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專業分析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7: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藥學專業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藥學專業分析

篇1

圍繞章節所系藥物的功效和應用,導入相應典型古今案例,或緊扣案例從炮制、劑量、煎煮及劑型等方面衍伸出用藥安全性,或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最后1-2章,以案例引出綜合歸納.如講解胸痹病名時,導入冠心病病例后,針對寒、痰、瘀、氣滯等成因,聯系前面章節所學藥物串講出桂枝、枳實、薤白、檀香、陳皮、川芎、瓜蔞、半夏、人參、麥冬等藥的藥性與功效,從而鞏固和擴充知識;講解具體毒藥時,串講出藥物的理化成分及藥理、中毒情況及解毒措施等的案例或實例,以加深對中藥藥性的理解和加強用藥防范安全意識.

1.1實驗教學導入案例

利用部分實驗課時間,主要采取三種形式:首先是教師示范引導,適時而巧妙地導入相關案例;其二是將有關案例預先發給學生讓其查找資料作準備,便于課堂上展開討論時各抒己見;其三是循序漸進,由學生制作符合自身特點、而又有點“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課件.并由小組派代表或主動或點名,上講臺演示,最后教師點評總結.

1.2評估教學效果

根據文獻有所改進,具體以教學興趣、理解記憶、思維啟發、思路創新四項抽象指標,主觀評價認可程度;以期末考試成績、創新課題及等量化指標,客觀評價教學效果.“中藥學”教學期末采取匿名問卷形式,發放問卷調查表250份,收回有效問卷表250份,總回收率為100%.問卷調查及考試成績情況,均進行X2檢驗統計分析。

2結果

2.1案例導入對能力培養的影響

以四項指標主觀評價教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采用案例導入教學法的3個班,自評單項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認可率明顯高于非案例教學的單一傳統法對照班(83.3%以下),見表1。

2.2案例導入對考試成績的影響

期末考試成績結果顯示,不及格率:導入案例教學的3個班共為6.2%,而對照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優良率:7年制中醫專業為58.6%,中西醫結合1班為58.3%、2班為55.0%,對照班為18.4%;平均成績:3個班依次為85.11、77.82、75.81,均高于對照班的66.75,尤以7年制中醫班成績最佳,差異有顯著性(P<0.05),如表2.2.3案例導入教學對申報科研課題的影響申報省級“大學生科研創新課題”結果顯示:7年制中醫專業班、中西醫結合1班申報及批準數均較多,中西醫結合2班次之,而對照班為0.結果顯示:7年制中醫專業班、中西醫結合1班均分別公開2篇,如表3.

3討論

所謂案例式教學法,通常是指通過一個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我國本科教育是以學校理論教育為主,“中藥學”教學受多種條件限制,理論教學階段中學生接觸臨床或實踐操作機會較少,故常會對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藥物內容的繁雜感到茫然而厭學.為了夯實中藥理論知識的基本功,為后續課程及臨床用藥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根據學生學歷層次、專業和興趣特點的不同,致力于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按本課程特點精選典型案例,課堂上展現解讀或課后討論.我們以案例引導歸納演繹中藥功效及適應證;或要求學生將案例與教材有關理論結合起來,歸納一般性觀點,圍繞案例陳述其所辨證型、隨癥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應方藥;或將稍有難度的案例布置為課后討論題,抽部分實驗課由師生共同解答共性問題及難點要點,激發其創新思維.教師還應從案例庫中再調出類似而又相對簡單的案例,進一步檢查學生理解知識、應用原理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藥學”之前已學習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課程,有了一定辨證論治基礎,雖然是二年級學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等進行初步辨證.因此,案例導入法應貫穿于每次課的始終.

案例評價是檢驗師生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問卷調查、期末考試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班比較,3個班學生對案例導入法的興趣度、理解記憶度、思維啟發度、創新思維度四項指標均明顯增強;3個班學生優良率明顯提高、不及格率顯著降低、平均分數差異具顯著意義(P<0.05);7年制中醫班成績最佳,可能與專業基礎課的課程設置、課時及學生自身特點等有關.申報省級“大學生科研創新課題”以及公開,結果顯示:案例導入班均比對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學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實踐證明:“中藥學”案例教學強調縱橫比較藥物,加之要求學生個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見,使其學習的興趣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以案例導入又加強了對臨床知識的理解、判斷及融會貫通能力;圍繞案例進行師生互動的實驗課教學,使學生走上前臺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縮短了師生間、生生間距離,有利于動態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對新知識學習的難度;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組織引導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相同教學時間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運用開放性案例教學法,確實要優于常規傳統教學法.

篇2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對象是進入小學階段之前的兒童,學前教育以開發兒童的智力、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為首要目標。學前教育承擔著兒童基礎啟蒙教育的任務,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前兒童的個性特征,尊重其好奇心,滿足其求知欲,接受其天馬行空的幻想。學前兒童精力旺盛,喜歡提問,善于模仿,接受力強,處于記憶力的最佳階段,也是學習、認知世界的最好時期。學習繪畫是兒童最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國畫,在激發學前兒童天性的過程中能夠開啟其智力,滿足其豐富的想象。學習中國畫是一個手腦并用的訓練過程,有利于學前兒童身心健康,使其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擁有美好的童年。

二、學前教育專業開設中國畫教學的重要意義

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改革不斷取得進展的今天,應把發揚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教學重任,在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培養高素質的幼教人才。藝術教育促進了學前教育專業全面發展。培養繪畫技能和美術鑒賞力是提高幼教人才藝術修養的必經之路。而學習中國畫,不僅能提升幼兒教師的文化修養、道德情操、藝術審美能力,還能培養其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生觀,在掌握中國畫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傳統藝術的傳播與教學設置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設置中國畫理論與實踐課程是必要的。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幼師人才,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中國畫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學前教育階段接受中國畫學習對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來說是必需的。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目前,一些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中存在注重兒童畫和簡筆畫教學,缺失中國畫教學的現象。而學前教育中,中國畫教學的陳舊教學模式也削弱了兒童學習中國畫的興趣。只有轉變觀念,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前兒童學習中國畫的興趣。自然天性在學前兒童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教師在教學中起著保護和引導兒童天性的職責,采取游戲互動、故事表演的教學方式進行中國畫的教學,是較為合適的。在游戲中學習,學前兒童才能自然默契地配合教師,也會自然地接受知識,進而不斷創作出精彩的作品。學前階段是人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人的語言、行為、性格、基本生活技能在此時逐漸形成。古語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學前階段傳授傳統文化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領航作用。培養學前兒童對中國畫的熱愛,使其養成良好的審美觀,是學前教育專業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應承擔的責任。

三、學前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的方法

中國畫分花鳥、山水、人物數科,表現技法可分為工筆和寫意。筆者歷時一年,對5所幼兒園和幾所美術興趣班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寫意畫更能激發學前兒童的繪畫興趣,無論欣賞還是實踐,學前兒童接受水墨畫的程度更高,學習更快。水墨畫具有隨性主觀的特點,其用筆、用墨、用色技法更能激發學前兒童的天性,使學前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學會觀察生活,用水墨的形式表現美好事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前兒童關注動植物的習性、生長結構,關注人物的精神姿態,從而認識這個妙趣橫生的世界。教師可導入水墨動畫片《鷸蚌相爭》《牧童》等,看動畫片是兒童最喜愛的,這些水墨動畫以經典的典故為題材,影響著兒童的語言表達、習慣行為、觀察能力、認知事物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豐富了學前教育中中國畫學習的方式。《鷸蚌相爭》里,漁翁的蓑衣和鷸的翎毛、故事背景都用水墨暈染而成,畫面蘊含著水墨畫自然天成的藝術境界,畫面靈動淳樸的氣息調動了學前兒童學習水墨畫的積極性,使其愉悅地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傳播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應從幼兒抓起。學前兒童的價值觀、人生觀還未形成,理解力弱,還需教師和家長正確引導。作為教育基石的學前教育,應該承擔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義務與責任。水墨畫可開啟學前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憑借他們抒發純真,盡其所想。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要注重中國畫的教學。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也受到沖擊。中國畫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很多,目的是為了下一代ARTEDUCATIONRESEARCH更好地健康成長。堅持中國畫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將要成為幼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學前教育專業應堅持的目標。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正是培養學前兒童想象力、創造力、審美力不可缺的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專業中國畫課程的設置尚處于探索的階段。目前,一些教育機構、院校仍按照舊有的方式進行中國畫課程設置。學前教育專業要培養出優秀的幼教人才,就必須豐富學生的中國畫理論知識,讓他們領略中國畫的精神內涵,追求更高層次的藝術境界。謝赫“六法”中提出了“傳移摹寫”的觀點。臨摹是中國畫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中國畫最基礎的法則。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特點進行研討和分析,才能科學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沒經過嚴格的素描造型訓練,對于色彩知識的理解處在感性的層面,因此他們不會受到太多的限制,更容易接受中國畫的學習。中國畫的學習要從臨摹入手,臨摹是學習和掌握中國畫的有效手段。就花鳥畫而言,花鳥畫家并不滿足于客觀表現、模擬自然,花鳥畫是畫家表達和抒發自身情感的載體,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之上。學生通過臨摹歷代經典作品,可對中國畫的構圖樣式、筆墨表現、不同風格流派的技法特征有深層次的理解、掌握。寫生是中國畫教學的重要課程,它將學生已有的國畫知識與寫生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寫生獲得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中國畫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在掌握中國畫技法的同時,培養了藝術審美品位,提升了傳統文化素養。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中國畫基本的用筆、用墨、用色技能和作畫程序,學習章法構成,領悟中國畫精神,就要對中國畫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合理的安排。繪畫是學前兒童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在學前教育中國畫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尤為關鍵。學習中國畫有助于學前兒童認識大千世界,教會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愛護環境、尊老愛幼,使其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一些教師在學前教育中國畫教學中偏重于技法和材料的教學,對于理論認識涉及較少,使學前兒童處于盲從的狀態。中國畫與傳統的儒道思想文化聯系緊密,其筆墨語言的表達蘊含著東方特有的審美觀。其獨特的造型方式、奇特的筆墨韻味和變化萬千的水墨滲化情趣,在于似與不似之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繪畫思想恰巧同學前兒童的學習特征不謀而合。因而,中國畫教學得到學前教育專業越來越多的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只有掌握了中國畫的技法和精神,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在將來勝任學前教師的工作。中國畫是培養學生擁有高尚人格、健全心理的必要課程之一。

四、對學前教育專業中國畫課程教學的一些思考

在學習中國畫之前,先讓學生認識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從中國畫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畫的各種技法、形式風格進行深入學習,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宮廷畫、文人畫、民間繪畫進行學習。學前教育專業應立足于培養創新型的幼教人才,要在當代審美與時代文化背景中,把握兒童的心理特征,進行實踐教學設置。

1.從培養中國畫學習興趣出發

讓學生掌握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了解它們的品種特性,進行觀察對比,是學習中國畫的前提。讓學生從理論的角度對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提高認識,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培養其學習熱情。

2.研習經典作品,從中感悟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篇3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課程分析;改革設想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34-01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逐漸發展,社會對于醫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藥理學》作為高職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也越來越重要。 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注重理論的理解和鞏固,忽視了與臨床相關知識的聯系,使得學生創新能力,實際運用能力與職業崗位能力欠缺。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培養高素質護理學人才,我們對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課程進行探討和研究。

1 藥理學在高職護理專業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在高職護理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教育中,藥理學對學生未來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因為職業教育需要培養職業道德,職業素質,職業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而藥理學作為高職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不僅僅只是一門基礎課,還是一門專業課程。因為它既要要求學生掌握藥物的適用范圍,給藥方法,給藥途徑,藥物配伍禁忌等藥理學的知識,又要求學生掌握藥物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的檢測、觀察、處理等護理宣教方面的技能。

2 目前高職專業藥理學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藥理學》教材方面的問題。 現在使用的教材的結構體系和內容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現用教材設置主要是針對醫療方面。總體上來說是從藥效學,藥動學開始,各章節相對獨立,缺乏聯系性。每個章節重點知識也是講臨床治療方面的比如藥物的代謝動力學,藥物作用機制,適用范圍等理論化的知識。而作為護理專業需要的藥物監測,不良反應的報告、處理,用藥護理注意事項等相對不夠突出。

2.2 《藥理學》教學方面的問題。 藥理學在教學中主要存在“定位模糊”這個問題。因為藥理學屬于基礎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單純的理論化學習,從而導致和崗位脫軌,和臨床脫軌。具體表現在講解藥物的體內過程,藥物的作用及機理偏多,偏深,而對于藥物不良反應及監測,臨床用藥咨詢,健康教育等方面偏少。

3 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改革設想

3.1 明確課程定位,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首先要認識到藥理學對于護理專業不僅僅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專業課程。它為后續課程和臨床工作提供大量的和藥物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藥理學的目標應該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知識目標:對于護理專業來說,需要了解藥理學的基本的理論,熟悉常用的代表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用藥護理注意事項。第二,能力目標:能夠觀察藥物的療效和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能對臨床上一些常見藥物進行知識咨詢、健康教育;能了解臨床上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能夠準確快速的換算藥物的劑量。第三,素質目標:具有愛崗敬業、救死扶傷、尊重患者、關愛生命等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

3.2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理論課教學: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革。可以將臨床專業中經常采取的病例式教學引入藥理學教學當中,使理論知識和臨床聯系更加緊密,并且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多采取引導式自學和啟發式教學,既能夠觀察學生學習的情況,又能夠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一方面減少一些單純性的驗證實驗,增加一些和臨床護理工作崗位關系密切實驗,比如藥物的劑量對藥物的影響,靜脈給藥的速度對藥物帶來的影響等。另一方面,為了和實踐教學更加貼近臨床工作,可以增加學生的見習,讓學生觀察護理人員在藥物的調配,發放以及記錄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工作過程或者將教室搬入模擬病房,模擬藥房,來模擬臨床工作中對于藥物的適用和觀察。

篇4

論文摘要:英語專業的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圍繞著這些能力開設的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學生能在正確的語言環境下使用得體的英語,運用文體學方法分析精讀課教學就有了它的可行性。本文從語音、詞匯、句子三方面來探討如何在精讀教學中應用文體學方法,從而達到改進教學的目的。 

 

一、文體分析運用于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基礎英語課即精讀課,該課程在起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音、語調和朗讀技巧;通過大量練習,消化并提升中學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使之成為語言交際的實際技能。至于內容的掌握,一般要求學生在懂得語言形式的基礎上,懂得作者或講話人在表述事實過程中,對所表述之事實所持的“態度”(attitude) 。(劉世生,2006:11)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病,對學生的要求已不僅僅是語言技能,更主要體現在文本解讀和鑒賞上,要特別突出聽說讀寫的全面培養。長期以來我們多采用傳統的分析,如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學生缺乏多角度的觀察和思考,我們將文體學知識引入到基礎教學中,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文體學是一門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文體的學科(秦秀白,2001:5),而“文體”(style)指某種語體的風格特征,既適于某特定語言環境的一整套語言變異形式。文體分析就是在語音、書寫、詞匯、語法、篇章結構等各個層面進行的,其重點是分析具有文體意義(stylistic significance)和美學價值的那些語言特征,從那些被“前景化”了的語言特征(fore-grounded features)入手,挖掘作者的語用意圖和語用效果,以便達到鑒賞的目的(秦秀白,2001:36)。說得通俗一點,文體分析至少可以幫助我們回答三個問題:(1)what does the text mean? 2) how does the text mean what it means? 3) why is the text valued as it is?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從語音、詞匯、句子三方面分析如何把文體學理論引入到基礎英語教學中去。 

 

二、文體分析在大學精讀教學中具體的重要作用 

 

1.語音的文體效果 

“有些語音或音簇被認為能夠扮演意義的角色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適合于意義的表達,這被稱為語音象征,還可以成為語音感覺(phonaesthesia)。”(劉世生,2006:75)。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在課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典型語音的使用和所達到的語言效果,分析具有文體意義和美學價值的語言特征,挖掘作者的意圖,使學生透徹地理解文章,并學會欣賞甚至模仿作者語言運用的獨到之處。舉例如下: 

the cows looked at him, sleepy and surprised。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13課) 

從修辭手法上看,作者使用了頭韻(alliteration)修辭法,即sleepy 與 surprised均以相同的輔音字母開頭。表面上寫奶牛看起來很困,看到他很吃驚,實際上這也反映了他自己的感覺。這種文體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吸引聽眾或讀者的注意力。本文第26段還有一句:“two strong streams rushing into the pail, frothing and fragrant。” 作者再次使用頭韻(frothing and fragrant),形容泛著白色泡沫的,香甜的牛奶流入木桶里,以起到突出重點、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時又能使人享受到音樂的節奏美。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感受到英語語音以音示意,以音動情的表達效果,欣賞到英文作品的音韻美。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語音變化能夠產生特殊的效果,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積累有一定“音效”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2.詞匯方面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是這樣定義文體的:“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a true definition of style。”文體的真正意義就在于把恰當的詞用在恰當的地方。由此可見,作為語言的基本要素,詞匯的選擇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受交際內容的限制,并直接影響交際的表達效果。舉例如下: 

they were dreaming of golden beaches and sea tides as the gray, cold spring of new york nanished behind them。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2課) 

這一句話便簡單概括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甚至都包含了人物的精神狀態。通過三個形容詞golden,gray, cold形成對照,襯托出兩地完全不同的景象,為向往陽光的年輕人此時的心情做鋪墊。golden beaches表現了年輕人對佛羅里達的向往,恰恰與寒冷的紐約形成對比。在本課的第五段有這樣一句話: “after a while, slowly and painfully, he began to tell his story。” 三個副詞的連續使用則反映了主人公溫格對自己過去的不堪回首,對自己能否回家的忐忑不安的心情。本文在詞匯的選擇上,作者恰當地使用形容詞和副詞來表達人物的心情與特征。 

如果教師引導學生細心揣摩這些文體方法,通過文體學的分析,學生知道了由于文體和語境的不同,同一內容在英語本身的表達上就有不同的方式。用什么方式表達,用什么詞表現,都要依據文體的考慮。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鑒賞力,這對他們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也為學生寫出語言得體、文體明晰的文章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也要讓學生了解幾種特殊詞類的文體功能。例如:俚語的使用可以使語言活潑、生動,增強表現力,同時,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專業術語,可以使他們在今后政治、經濟、文化及科技方面的寫作更加符合不同文體的要求。 

3.句子 

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概念的基本語言單位,我們在精讀課教學中從句法結構和句子排列等方面引導學生得體的采用句子的結構形式,啟發學生句子長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文體效果。講授《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1課 “half a day”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注意,本文是從一個孩童的角度講述故事,因此作者運用了符合兒童特點的語言,如簡潔的用詞和不完整句子的大量運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童的心理特征及行為表現,如第三段的 “why school? what have i done?”。這兩句話言簡意賅,既體現了我對上學的極端不情愿,也符合孩子的心理,流露出了孩子的單純。“why school?”是一個省略句,這種句型在日常交際中很實用。“what have i done?”這是一個僅用來產生修辭效果的反問句,說話人只是表達自己強烈的不滿情緒,不需要聽話人給以答復。 

在《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第8課 “we’re only human”中,作者大量使用了修辭性疑問句,并通過這一手段來充分說明作者對一些人使用 “只不過是人”這一借口的態度和駁斥,從而進一步闡述和論證自己的觀點,使得文章有理有據,也突出了主要的議題,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如第二段中,“only human? as if one’s humanness were a blueprint for instinctive, reflexive reactions to situations, like the rest of the animal kingdom。”作者這一反問就是要強調:如果人類只會用這個借口來為自己開脫,人類就像動物界其他生物一樣,只會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本能的條件反射,而做不到用意識去支配行動。那樣的話,我們就不配“萬物之靈”這個稱謂了。還如第六段中, “…where does our special ‘humanness’ come in?” 第10段中,“…what does this mean?”第13段中,“but isn’t it my turn at life?”以及第24段中,“why does there seem to be such an inner struggle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human as instsictive animal and human as an elevalted being of choices?”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一樣的。作者不是在對讀者進行提問,只是通過這一修辭手段來強調自己的觀點,充分說明自己的態度。同時,這樣做既突出了文章的主要議題,也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又使得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作者還在文中多次使用了排比句式,最典型的在第28段: “…pleasure is an event; happiness is a process. pleasure is an end point; happiness is the journey.pleasure is material; happiness is spiritual.pleasure is self-involved; happiness is outer-and other-involved.” 

從文體學句法層面上分析這段文字的表達效果,四個并列的平行結構,使語言簡練,結構平衡勻稱,聲調鏗鏘有力,意義鮮明突出,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我們不難看出,通過這一句式,作者不但把快樂和幸福兩者之間的關系作了比較,還進一步闡明了幸福的主題。同時還使得文章讀起來有節奏感,更具有說服力。 

使學生在欣賞作者追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并明確暗示道德的行為應該是利他的,并強烈地駁斥了把道德行為當做投資以獲取更多回報這一觀點。同時也體會到了這些句法形式的妙用。這樣學生逐漸掌握了句法結構潛在的文體特征及其在上下文中可能產生的特殊文體效應。 

 

三、結語 

 

“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文體學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習外語的效率,增強使用外語的能力,提高對外國語言文化的欣賞水平。”無論是語音的巧妙調配、詞語雅俗的選用與搭配,還是句式的長短簡繁,文體學知識應用于英語精讀教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透過表層的語言形式了解言語深層的含義,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得體性的理解直到最終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世生.文體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守元,郭鴻,苗興偉.文體學研究在中國的進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本文利用解釋結構模型法(ISM)分析了影響高校物流雙語教學效果的個主要導致要素之間的關聯,得出各要素之間的層次關系圖,并生成解釋結構模型。

【關鍵詞】

解釋結構模型;物流;雙語教學;要素分析

0 引言

高校物流專業課程是工程、管理和經濟類學科的有效融合,學科之間的滲透日益普遍。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培養具有國際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社會的需求推動了雙語教學的快速發展。本文通過建立物流專業雙語教學的解釋結構模型,分析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要素及相互關系,為改進現有的物流雙語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1 建立物流專業雙語教學導致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1]

本研究以物流專業的授課教師和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一個班級共31名學生和1名物流專業教師為樣本。具體過程如下:

(1)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授課教師和學生進行訪問,選則構成影響關鍵問題的導致要素,將其總結劃分為V1物流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V2物流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V3學生的物流英語水平、V4學生的物流專業基礎、V5物流授課方式與手段、V6物流教材選定、V7物流課程課時安排、V8物流教學質量評估方法、V9物流教學效果等9個因素[3]。

(2)建立鄰接矩陣。將上述9個導致因素分別設為行(i,i=9)和列(j,j=9),請教師和學生來作答。如果i 與j 有因果關系,則aij=1(ij);如果i 與j 無因果關系或i = j,則aij=0。統計問卷結果,我們對于多數人認為存在因果關系的兩個要素給予確認(樣本32個,多于16個記為多數),即標注為aij=1。建立最終各要素表,并由表建立鄰接矩陣。

(3)生成可達矩陣M。可達矩陣是利用可達矩陣的推移特性,用矩陣形式來描述各元素之間經過一定長度的通路后可以到達的程度。可以由鄰接矩陣A加上單位矩陣I,經過矩陣的布爾演算后求得。經計算,鄰接矩陣A的可達矩陣M,將系統中所有要素,以可達矩陣為準則,劃分成不同級(層)次,寫出各要素的可達集和前因集,找出最高級要素,將其從可達矩陣中劃去相應的行和列,接著再從剩下的可達矩陣中繼續尋找新的最高級要素。依次類推,可以找出各級所包含的最高級要素。9個要素分配在4個級別上,按這種級別順序排列矩陣M的行和列。

(4)參照上述分塊三角化矩陣M,用有向枝連接相鄰級別間的要素及同一級別的要素,可得到層次結構圖。將系統要素名稱填入層次結構圖,得物流雙語教學的解釋結構模型,見圖。

2 模型結果分析

根據解釋結構模型可以看出,物流雙語教學效果的影響要素可分為三層。在第一層中,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直接要素是V5和V6,即使用合適的物流專業教材并選取恰當的授課方式是決定物流雙語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在第二層中可以看出,V5取決于V1以及V4,即物流專業教師的英語能力決定了雙語教學能力,外語能力強的教師在授課過程才能充分地駕馭課堂;物流專業教師同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物流專業基礎,只有具備夯實的物流專業基礎,專業英語的教學才能“錦上添花”。V6要受V2、V3、V4、V7的影響,即教師要考慮到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基礎,過難或過易的教材都會影響學生專業知識的獲取。如果選擇難度偏大的教材會給本身就有雙語負擔的同學造成抵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反之,過于簡單的教材也會因為起不到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和能力水平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時,規定的課時量和課程計劃應該在保證教學內容完成的基礎上,還能反映出如何同教材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提升授課效果。在第三層中,V8限定V1、V2和V7,即合理的物流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對“教”與“學”都能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并最終影響教學效果。

3 幾點建議

3.1 認真選定教材,創新授課方式

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更多吸取國外教學方式的優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利用多媒體等有利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讓雙語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教材的選定和授課方式的改進應是同步進行的,不應過分拘泥于某一種模式,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的調整。

3.2 加強雙語師資培養

一方面可以通過參加有關機構組織的雙語資格培訓,系統的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等方面提升雙語師資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引進來”的辦法,邀請國外專家,來校訪問、講學,再采用“傳、幫、帶”的途徑,培養師資隊伍。

3.3 夯實學生“雙重能力”的基礎

由于物流專業課程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到物流環節的各個方面,應該在開設雙語教學之前,有目的的加強學生對于專業基礎的掌握,并適當拓寬知識的范圍。從專業詞匯開始,循序漸進的引入課程,以此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也可以減輕學生的抵觸情緒。

3.4 創新雙語教學評估辦法

應該根據其特點和教學規律,形成獨立的管理隊伍和教學研究隊伍,分析研究雙語教學實施的各個環節,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建立專門的雙語教學管理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趙亮,權學紅.高等院校雙語教學影響因素層次化分析及對策探究[J].教育探究,2008(12)

篇6

中藥學專業主要是培養在中藥研發、生產、經營和檢測等一線工作中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傳統的中藥學被國外和西方的醫藥界認為更多只是依靠經驗,缺乏科學性,但事實上它本身也具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而且,近年來中藥學的發展更加強調與化學等基礎學科的結合,藥理分析、化學分析等西醫常見的方法增強了其科學性,使其更為人們接受和認可。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化學這一重要的基礎學科與中藥學進行交叉、滲透和融合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并逐漸成為中藥學學科發展的強大支柱,使中藥學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因其科學性和可測性而更讓人接受。因此,突出化學教學在中藥學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中藥學與化學的結合,將有益于中藥學的整體發展。

2 現代化學學科的發展

2.1 現代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產生了許多交叉學科

隨著物理學在20世紀初的長足發展,各種物理測試手段不斷涌現,促進了溶液理論、物質結構、催化劑等領域的研究,而量子理論的發展,更是解決了化學上許多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理論逐步完善,使得現代化學逐漸興起。現代化學的興起使化學在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多分支學科的科學,開始形成了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為分支學科的化學學科。化學與社會的關系日益密切,使化學與其他學科相互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例如,天然藥物化學、植物化學、中藥化學、藥物化學、配位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無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學、核化學等等。這些邊緣學科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相關學科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化學學科中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分析、儀器分析與中藥學的結合日趨深化,對于中藥學的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為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2.2 現代化學學科研究水平的提升極大地加快了新藥的研發進程

作為藥品,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雖然二者在來源、性狀等方面完全不同,但其有效成分大都是有機化合物。因此,有機化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會促進中藥的發展,從而使中藥的新藥研發在很大程度上受益。從目前中藥新藥研發的趨勢看,重點追求主要藥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楚;在新藥的質量控制上以若干個主要藥效成分為指標;在工藝上要相對簡單、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復性;在療效上要確切有優勢,使用要安全科學。目前的新藥研發很多時候是通過拆方研究,找到藥效物質,進而優選、拆分并研制出機理和適應癥明確、質量可控的小復方、有效部位或單體成分新藥。中藥新藥強調和追求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是中藥現代化研究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有賴于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和實驗水平的提高。

2.3 現代化學學科的發展為中藥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手段

中藥現代化的本質,就是把當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及設備融入到中藥研究、生產和臨床應用的每一個環節,促進中醫藥不斷發展完善的一個過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藥西化為“西藥”。中藥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自身完整的中醫藥理論體系,按照中醫理論使用的藥品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其效用的發揮需要其他藥品的配合,與西藥只需要單種成分(如抗菌素)發揮作用不同,中藥藥效的發揮更多依靠多種藥物藥性的配伍,如何用統一標準的實驗研究方法規范新藥,是中藥藥品質量保障的重要環節,也是中藥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當前重要的不是按中醫中藥的特點來制定新的中藥療效評價方法及判定標準,而是盡可能用現行的國際藥物篩選及評判標準來研制評價中藥新藥,真正地將中藥作為一種常規藥物來看待。因此,用現代化學技術來分析量效關系、時效關系、半數有效量或最有效劑量等這些構成一個藥品的基本數據是中藥現代化的趨勢。

2.4 化學學科對于中藥質量控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由于中藥藥品的特殊性,目前一些中藥生產過程中還缺乏科學規范的質量控制標準,不同生產批次和不同生產廠家的同一產品在物質組成上常常存在較大差異,產品質量不穩定,直接影響中藥療效。最近幾年頻繁發生的中藥注射制劑不良事件就是最為典型的例證。因此,中藥質量控制已成為制約中藥藥品走向國際的瓶頸。要實現中藥現代化,建立能得到國際認同的質量檢測和保障體系是關鍵。完善質量控制手段,也必須依靠現代化學技術(HLPC、GC、MS、ICP-AES、ICP-MS、UV、FT-IR、AAS、AFS、XRF、SPE、SFE、SX等)才能完成。這其中,通過對中藥藥品提取化學特征信息,創建基于化學信息學的中藥材質量辨識和評價方法(指紋圖譜等),是中藥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3 云南中醫學院中藥學化學類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依據云南中醫學院2008年人才培養方案,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制藥工程、藥學、中藥栽培與鑒定、藥物制劑、食品科學與工程、市場營銷等專業開設的化學類必修專業基礎課主要有: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及化學分析、有機化學、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化工原理等。化學類必修專業課主要有:中藥化學、天然藥物化學、食品化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分析、制劑分析、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化學類必修專業基礎課及化學類必修專業課占全部必修專業基礎課的比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藥物制劑專業化學類課程學分比重和學時比重高達35.9%;中藥學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33.42%;藥學和制藥工程專業為33.4%;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為29.4%;中草藥栽培與鑒定為25.5%;開設化學類課程最少的市場營銷專業,化學類課程學分比重和學時比重也接近15%。這就是說,藥物制劑專業、中藥學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藥學、制藥工程專業和中藥資源與開發專業的學生在大學4年里有1/3的時間里,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專業學生有1/4的時間里,都在學習與化學有關的課程。按照2012年云南中醫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辦法,不改變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總學分,只是將每個學分由18學時降為16學時。這樣,化學類課程的學分比重和學時比重將保持不變,并且這一狀況在今后將維持不變,與國內大多數中醫藥院校持平。

4 化學教學在云南中醫學院中藥學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

從上述化學教學在我院中藥學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來看,除市場營銷專業外,其他涉及中藥學專業的化學類課程教學所占的學分比重和課時比例都超過全部的1/3,說明化學教學在我院中藥學人才培養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并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基礎上發揮著支撐作用,而這也適應了現代中藥學教育發展模式變化的需要。

4.1 強化化學教學的必要性

現代中藥學教育已經從傳統單純的“化學”模式向“化學-生物學-藥學”模式轉變,僅從化學的單一角度進行教學無法滿足中藥學的發展需要,只有突出化學與藥學的結合,將加強應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強化兩者的交叉和滲透,才能奠定中藥學學生的化學基礎,這對中藥學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支撐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4.2 提高化學教學水平的重要性

化學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化學實驗,因為化學實驗的實踐教學在中藥學教育中占據著戰略性的重要地位,是培養中藥學創新人才的關鍵環節,具有其他任何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的實驗教學理念,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訓練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因此,學院必須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建立 “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根據市場需求適時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立足云南、服務邊疆、面向東南亞,培養符合中藥現代化要求的綜合性人才。

5 結語

隨著現代化學學科的快速發展,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為眾多學科和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化學與中藥學的結合已成為一種趨勢,化學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分析及儀器分析等學科與中藥學的結合也日漸深化。這對于中藥學的發展已經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強化化學教學在中藥學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可為中藥學教育水平的提高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篇7

 

《中藥學》是中醫藥院校各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實用性,是中醫辨證施治、理法方藥的重要環節,也是中藥與臨床應用聯系的橋梁課程。但中藥學因涉及的藥物數量多、藥物間的聯系不明確、功效范圍廣,給中醫藥專業學生學習增加了較大難度,學生普遍反映中藥學難學、難記、難應用,傳統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講為主、學為輔的現狀。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是廣大教學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本文結合自身教學模式與經歷,談談個人對中藥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體會。

 

1 結合課程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

 

中藥學是中醫藥學科各專業的基礎課,以介紹中藥的基本理論及各藥物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為核心內容。課程與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聯系緊密,并涉及傳統文化,且理論復雜,藥味眾多,每一味中藥其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同中有異。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聯系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采用案例教學法增強學生對中藥學知識的領悟,采用“精講-自學-討論”模式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另外,每味中藥在一定程度上其藥性、功效與應用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教學中要合理利用這種關系,在推理中學習中藥,讓學生從死記硬背轉為活學活用。針對中藥數量多、容易混淆的特點,授課時要應用一些容易使同學們記憶的方法,比如采用對比教學法,將中藥知識總結成順口溜或歌訣,幫助記憶提高教學效果[1]。

 

2 結合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

 

中藥學課程是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而專業特點的不同也導致該課程在授課中也應有所差異。

 

2.1 醫學類專業 醫學類專業的學生,相對來說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較為扎實,在授課中可適當利用中醫理論知識對中藥的藥性、功效與臨床應用進行推理,適當兼顧臨床案例分析,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學習中藥是在遣方用藥、救治患者,讓學生切實加強學以致用。目前,醫學類學生的培養偏重于臨床技能的培養,忽視了中藥植物與中藥飲片識別以及藥學技能訓練,造成了醫學類學生不認識中藥、不懂藥物的性能,出現“用藥不識藥”的尷尬現狀。針對這一類學生,在講授藥物功效、主治及臨床應用的同時,還要適當介紹藥物的來源、鑒別特征、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對性能的影響等內容。

 

2.2 藥學類專業 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對中醫理論的基礎了解不深,在講授時盡量結合臨床常見病例進行介紹,講授中醫辨證施治的思路、中藥材的選擇依據和選擇方法,增強學生對“醫藥不分家”認識與體會,進而培養學生整體分析、解決問題的中醫思維模式。另外,藥學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多從事藥物檢驗、生產、研發、銷售等相關工作。授課時除了重點講解功用之外,還可以穿插藥物檢驗、生產、研發、銷售等相關的知識,有助于培養“醫理通,藥性熟”的中醫藥復合型人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堅定專業信心與學業規劃。

 

3 加強中藥學課程的實踐教學

 

要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提高中藥學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強中藥學實驗課程。將理論與實驗實際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促進教與學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反饋,同時提高學生學以致用和中醫藥思維的能力。在實驗內容的設計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2]:①帶學生上山采藥或到藥草園實習,并制作標本,讓其了解藥用植物的生長形態、生長習性及藥用部位,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中藥的認識,加深對藥物知識的理解和應用;②強化中藥材的感性認識,通過手摸、鼻聞、口嘗等方式獲知藥物的真實性味,再與教材記載的性味進行比較,從而分析藥物的性能、功效,進而分析臨床主治病癥;③開展模擬中藥房的實訓,培訓學生的調劑技能,培養學生“安全、有效、合理用藥”的理念,同時強調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醫藥工作關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④ 針對醫學類的學生,開展中藥炮制實驗,讓其體會到不同制藥輔料、不用加工工藝對藥物性能的影響。

 

4 引入中醫藥文化,豐富教學內涵

 

中藥學不僅是一門學術技藝,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且理論知識與中醫學相輔相成,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對于藥物的性能、功效與運用都有自己的稱謂。如 “相反”、“涼血”、“溫中散寒”等,可以通過生活常識理解其意義,而如“開竅”、“息風止痙”、“養心安神”等中藥術語則與現代醫學的稱謂相差加大。學生對祖國豐富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對中藥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不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甚至存在誤解。因此,中藥學課程教學中需要滲透傳統文化,承擔起弘揚中藥傳統文化的重任,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豪感,拓展傳統文化知識,強化傳統文化意識。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中藥故事、引入詩文、鼓勵學生創作中藥故事等,增加教學互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從而豐富教學內涵,提高中藥學課程教學質量。

 

5 適當介紹現代研究

 

隨著中藥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中藥學與許多自然科學分支形成了緊密相連的知識網絡,新的成果、新的應用不斷涌現,及時吸收交叉學科內容和中藥學最新研究成果,將傳統認識與現代認識相結合,引導學生關注中藥現代化趨勢,有助于學生對中藥學知識的運用,開闊學生視野,培養科研意識頗有裨益。如從黃連、三顆針等中藥中提取的黃連素,作為抗病原微生物,對如痢疾桿菌、結核桿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及白喉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療腹瀉。藥理研究證實黃連素還具有顯著的降糖調脂、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膽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島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藥教育教學在不斷進步,為適應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需要,教學改進亦應與時俱進。在教學中,要針對課程特點及學生專業,在中醫藥的文化背景下,將中醫藥發展形成的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引入教學內容,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學改革成果,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樣既保證了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又能使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培養了學生的中醫藥思維和中醫藥辨治能力。

篇8

關鍵字:中藥學 人才 模式改革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如何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的中醫藥學遺產,并不斷發揚光大,使之更好地為現代社會服務,是我國醫藥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中藥學專業是最具我國特色的本科生專業之一,也是當前備受社會歡迎的本科生專業。培養應用型中藥學人才成為中藥學專業培養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應用及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關鍵。中藥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綜合素質、人文關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適應現代中藥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1、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具備的素質

1. 1知識結構多樣化中藥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中藥學應用型人才不僅應具備中醫藥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技術知識,還應具有較寬廣的相關學科專業知識體系。由于其作用的對象是有生命的人及動物,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遇到的問題也是多方而的、涉及諸多因素。盡管中藥學人才供不應求,但社會對其要求也日益嚴厲,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必須具備寬廣的學科專業知識。

1. 2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想要在竟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取得立足之地,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創新和創造是各種不同人才都應具備的核心特征。社會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極強實踐能力的人才,更需要那些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中醫藥發展,既要繼承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又要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不斷創新,與世界接軌,與日俱進。

1. 3練合索質和團隊精神。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要有一定的非專業素養綜合素質。這些綜合素質包括:責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質、人文關懷、身體條件等。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專業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揮等都與綜合素質密切相關,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更直接影響專業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質量。應用型中藥學人才所從事的大都是第一線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集體協作才能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創造、合作完成的。因此,避免“重專業技能、輕綜合素養”是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培養中應注意的問題。

2、建立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目的

2. 1建立應用型中藥專業才培養模式是中藥學發展的一門應用性科學,它服務的核心對象是人,中藥現代化、國際化需要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中藥人才,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醫藥經濟也要融入世界經濟中,這就需要我們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中藥學人才,以適應中藥在國際市場的需求。建立專業基礎扎實,知識而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適應性強的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我們應從發展中藥事業、實現中藥現代化的戰略高度認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作用,增強培養合格人才的緊迫感和責仟感

2. 2建立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一,隨著中藥的研制、制藥技術及設備的發展,需要培養與之相適應的、具有創新能力、能夠從事中藥基礎性研究和藥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第二,隨著藥學服務的領域和范圍的不斷擴大,除了藥品的生產、經營、管理之外,還包括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中藥生產、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流通、藥材的質量、藥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等,更需臨床應用的中藥學應用型人才。在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新形勢下,確立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是中藥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和目標。

3、構建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3. 1落實產學研結合,實現社會服務功能研究藥物的最終目的是為人及動物服務,倘若研究與生產脫離,研究便沒有意義,生產也會滯留不前。學校應該利用名優中藥開發企業對科研技術的需求,將學校教育功能、社會服務功能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整合優勢資源,建立一個優化創新平臺。這個平臺以中成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關鍵技術為切入點,融入最新的科學技術,設有提取工藝優化研究、中藥組效關系評價研究、中藥處方配伍優化研究、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中藥組分配伍作用模式研究、中藥制劑新技術研究等研究方向,學生根據自己志向、興趣,自主選擇研究方向。研究中心、實驗教學部共建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建立行業、企業與學校三位一體深度合作機制,校企合作造就基礎扎實,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俱佳,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中藥學專業人才。

3. 2實施學分管理、完善教學評價人才培養模式應把重視學生及其需要作為核心,實施學分制管理。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給學生選擇余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辦學理念。改變過于注重學科知識體系的現狀,尊重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的個性。雖然大部分高校已對學生實行學分制管理,但其課程的選擇度與開放度遠遠不夠,選修等于必修,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靈活的教學管理體制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方式和個性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科學的教學評價制度是發現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重要方而,學校要合理制訂人才評價的標準,采用多種考核評價方式,轉變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要更加注重綜合性的評價。考核內容要更加注重學生利用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過去再現知識的記憶型考試。

總之,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中醫藥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為了更好地造福于人類,中醫藥還要不斷創新,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并走向世界。要實現這個目標,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關鍵;而一個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又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時維靜,俞浩,周國梁,方艷夕. 中藥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 2010(06)

[2] 徐曉媛,吳曉明. 中國高等藥學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展望[J]. 中國大學教學. 2008(01)

篇9

中藥學是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中藥來源、產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規律等知識的一門學科,起著溝通中醫基礎和各專業課的橋梁作用,是中醫藥各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本課程是中醫藥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中藥基本理論和常用中藥的性能,應用理論知識及技能,為學習方劑學及中醫藥各專業課奠定基礎。課程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主要包括中藥學的發展、中藥的性能理論、中藥的配伍及用藥禁忌理論等知識;各論主要內容為各類藥物的性能特點、功效主治、配伍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筆者通過對我校多年的“中藥學”課程教材方法進行總結,就“中藥學”實踐教學法作一些探討和分析。

1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課程特點

中藥學課程自1956年第一批中醫院校成立之初,即是中醫本科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現為我校的全校性基礎課。其前身為“中藥方劑學”,其后分化為“中藥學”與“方劑學”。近年來,在“中藥學”全體教師努力下,在教材建設、教學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有了顯著成績,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課程,2007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本校中藥學教研室在2011年被評為優秀教研室,同年本教研室教師團隊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團隊。

1.1傳統知識與現代研究有機結合

我校“中藥學”教學方法獨具特色,不僅重視傳統的理論知識講解,同時將理論知識與現代研究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既突出中藥傳統理論知識的講解,又重視現代藥理、毒理、化學等多學科知識的滲透。將傳統知識與現代研究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讓同學們在接受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開拓視野,了解到現代的研究進展,更易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研究相結合。

1.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我校“中藥學”課程的理論知識講解注重將知識點和吸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相結合,主要途徑則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藥物的實物標本和彩色圖片(包括原植物和藥材飲片),讓同學們可以從視覺上認識到中藥形狀特點,讓課堂講授更具趣味性,同時同學們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理論知識。對中藥材也有更具體的認識。除了課堂實物標本和圖標教學外,我校“中藥學”教學還開展野外采藥認藥和藥圃、藥館見習等實踐教學,這種實踐教學法既增強學生對中藥材的感性認識,又可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同學們通過課堂學習知識后在課外實踐學習藥材,增進了對于課本知識的鞏固,學習效果也更好。

2“中藥學”教學方法現狀

中藥學的教學模式多是在教材編寫內容的基礎上確立的,主要教授內容為藥材的來源、性能、功效、應用組成等,其中應用部分涉及了各科的病癥,并利用其病因病機來理解中藥的作用,同時還涵蓋了特殊配伍的意義、特殊炮制意義以及使用注意和用法用量等內容[1]。“中藥學”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掌握中藥學基礎專業知識對同學學習其他醫藥學專業知識也相當重要。但是由于“中藥學”這一課程知識面廣,據多數高校同學反映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中藥學”這一課程,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是各高校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國內高校對于“中藥學”課程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2.1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運用啟發、聯想、對比、分類和歸納等方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講授時提出問題,培養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對于難點和重點,應反復講授,并且運用聯想、對比、分類和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以加深記憶。制作中藥學課程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具體藥物標本(包括藥用植物及藥材)圖片的展示,使教學直觀、生動、靈活,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視覺記憶,將感性知識轉化為理性知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引用典故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更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2]。

2.2多種課堂教學模式靈活運用

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中藥學”的特點進行教學,在繼承傳統中藥教學方法和其他老教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提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根據“中藥學”課程特點采用直觀形象教學及采用歌訣形式、強化功效歸類等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可以更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如: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布置自學內容,培養創新能力;以功效為核心,導藥性與應用;采用歌訣形式,強化功效歸類;加強類藥對比,突出個性特征等教學方法[3]。

2.3三位一體教學法

“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指中藥諺語、典故的引入,多媒體課件的視覺刺激與中藥現代研究和臨床應用知識的強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法。在教學實踐應用如下:

2.3.1中藥諺語、典故的引入中藥諺語、典故的引入,一方面在于抓住學生的心理,簡單有趣的故事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調節同學們的學習狀態,避免同學們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疲勞。

2.3.2多媒體課件的視覺刺激隨著現代科技的推廣,多媒體應用于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于中藥學來說如果只憑文字描述,學生很難理解,故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輔以形象逼真的原生物圖譜和飲片圖譜,可增強學生對中藥的認識,提高學生興趣。

2.3.3有關中藥的現代研究和臨床應用知識的強化“中藥學”學習重在應用,在學生理解掌握中藥基本知識的前提下,簡單了解中藥的現代研究及臨床應用,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三位一體”教學法,是在講述有關中藥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時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從不同側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智慧潛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4]。

3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實踐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是中醫藥高級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中醫藥高等教育經過4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實踐教學占有關鍵性的地位[5]。為了提高“中藥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藥學基礎理論知識。高校對于“中藥學”課程的教育不能僅僅依靠課堂知識講授。如果只是重視課本理論知識講授,而不重視學生對于藥物具體的實踐認識,一方面對于學生學習“中藥學”,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將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缺乏對藥物一個具體的認識和實踐的認識,如果培養的中藥專業學生對藥物識別能力不高,對中藥生產流通知識了解不足,那么就難以滿足今后社會發展的需求。如果實踐教學條件受限制,使學生的實踐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達不到教學要求,以致于社會對畢業生的反饋是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實踐能力不強成為目前影響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的最關鍵問題。我校在“中藥學”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理論知識教學法結合課外實踐教學法進行教學,在知識講授和具體實踐的相結合下,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時,同學們對于中藥學知識的學習也更有興趣,對于專業理論知識也更易接受和掌握。課堂授課是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綜合運用目標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通過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踐教學等,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本課程知識。課堂教學輔以實物標本和彩色圖片,達到課堂授課“圖文并茂”的效果,調動同學們學習興趣,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課本知識。實踐教學法主要是到本校藥王山考察藥物本草和到我校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中藥標本庫觀看中藥材標本兩種方式。#p#分頁標題#e#

3.1中草藥種植園課外實踐教學法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草藥植物園包括了“藥王山”以及“時珍山”兩個山體。其中“藥王山”面積達5.5萬平方米,栽種中草藥2200多種,以解表、清熱、瀉下、活血化瘀等功效劃分區域。“時珍山”面積達8萬平方米,以藥用植物分類法進行分區種植。鑒于本校有中草藥種植園這一天然藥物植物園,我校開展“中藥學”教學時除課堂講授課本知識外還積極組織同學們到本校中草藥種植園進行野外課堂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可以在學習課本中藥學知識之余,可以在種植園了解和觀察到藥物的具體性狀和形態。一方面進行中草藥種植園實踐活動可以讓同學們親身接觸到藥物,對藥物有切身的了解,另一方面,在進行中草藥植物園野外實踐的同時,可以使同學們對課堂上所學中藥學知識加深理解,從而進一步鞏固。將課本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同學們的專業知識水平,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2中醫藥博物館藥物標本參觀教學法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直屬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綜合性高校博物館。現包括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史展覽廳、醫史展覽館、中藥標本館三個部分。其中中藥標本館已經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中藥標本中心。中藥館主要展出常用中藥、道地藥材、珍稀藥材、嶺南中草藥、海洋藥及常用中藥劑型等標本3000余件。館藏的珍稀中藥標本有特大野生人參浸制標本、鹿茸標本、百年油桂等[6]。借助于直屬于我校的中醫藥博物館,我校“中藥學”課程教學方法除課堂講授教學以及中草藥植物園實踐教學外,組織同學到博物館參觀觀察中藥材標本也是本校“中藥學”教學的一大優勢特點。在課堂講授中藥學理論知識后組織同學到博物館參觀標本,一方面可以鞏固同學們的中藥學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和具體中藥材性狀特性聯系,起到鞏固知識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極大地增加同學們學習“中藥學”的興趣,使學習中藥學知識由枯燥課本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同學們學習興致更濃,對于專業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學質量也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4實踐教學方法成果分析

以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2008級中藥學(營銷與物流)專業109名同學作為測試對象,以期末考試作為教學方法成果檢測手段。考試以筆試的形式進行。采用百分制計算,60分及以上為及格,80及以上為優秀。通過測試,統計成績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期末考試成績該班同學及格率為97.2%,優秀率為60.5%。考試成績分析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從答卷的情況來看,該班同學對于中藥學基本知識掌握較好,對于一些易混淆或難記及知識點也能很好地掌握,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標。可見本校所使用的課堂講授結合課外實踐法教學對于“中藥學”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篇10

通過近幾年的調查發現,在專科階段,中藥藥劑學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實驗課程,但是中藥藥劑學實驗受條件限制,實驗過于簡單,課時過少,急需在專升本教育階段予以加強。應與專業培養目標一致。專升本教育屬于本科層次的教育,培養的學生知識水平應達到本科標準,為避免與中藥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雷同,必須根據專升本學生的學習基礎,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制定適合其特點的課程設置方案、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符合人才需求。

必須根據社會實際需求設置課程,除了必要的基礎課程外,還應增加具有一定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專業課程,防止“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做好專科與本科知識結構的銜接在專升本學習期間,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首先解決好專升本教育存在的知識結構銜接問題[2]。專升本教育是在專科基礎上的提升教育,按理來說許多基礎理論知識不必再重復學習,但是,由于專升本學生來自不同院校,所學課程及教學重點存在差異,并且專科層次的基礎理論與本科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學生遺忘較多,且有些知識陳舊,在本科學習期間必須予以更新。盡管學生在專升本入學時皆通過了嚴格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但這并不能說明學生的專業基礎一定能滿足中藥學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根據培養規格要求及課程相關性合理制訂教學計劃,科學設置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做到“有增有減”。

如在中藥藥劑學理論教學中,中藥學專業本科課時為80學時,專升本為64學時。實踐證明,這樣的課時設置是科學合理的,既考慮了學生的專業基礎,也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應采取統一與靈活相結合的原則,將課程按照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方向平臺進行分類。在設置時注意課程的整合,摒棄重復內容,使學生的知識體系能按序形成。在課程設置上,除強化中藥學專業知識外,還應進一步拓寬專業知識口徑,增設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分子生物學、中藥鑒定現代研究、生物藥劑學、中藥炮制現代研究、藥學文獻檢索及科技文體寫作等課程,使學生了解相關學科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教學應通過多元化、新穎的教學手段和實踐內容為學生今后從事中藥生產和科研奠定堅實的基礎[3]。加強實驗教學是適應中藥學專業專升本培養要求,有助于對理論課程教學成果的促進和檢驗。應適當增加相關實驗課程的課時數,與中藥學專業本科相關課程學時保持一致,使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近年來,根據形勢變化,我校對中藥學專業專升本課程設置進行初步改革,部分課程設置的改動得到了學生的肯定,收到良好效果。中藥學專業專升本課程設置必須適應專業的發展需要,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并符合專升本教育的教學特點。中藥學專業升本課程設置在科學選擇課程的基礎上,對相應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突出重點,使之符合專升本學生特點,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更加科學合理。

作者:盛華剛 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