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范文

時間:2023-11-17 17:2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近幾年的教育改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近幾年的教育改革

篇1

關鍵詞:計算機實驗教學;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改革;培養能力;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02-0131-02

為了適應現代化的辦學需要,我院在辦學的指導思想、辦學目標、辦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改革。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對教育理念、教育認識、教育方法等認識的不斷提高,使我們的實驗教學水平更上一個層次,我們結合實驗教學工作有意識的對實驗教學理念、方法進行學習與實踐,并努力用它來指導和提高我們實驗教學工作的質量。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引入

針對實驗教學活動的具體工作方式,國外總結出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一種是“刺激-反應”理論,另一種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首先由英國人提出,并在英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為了搞好實驗教學工作,我們認為:可以參考或借鑒國外比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并應當積極穩妥的進行改革實踐的工作。根據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驗教學的具體特點,考慮到我院商務類專業實驗教學的需要,我們在利用計算機開展實驗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在借鑒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標的,在部分實驗教學課程中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實踐工作。

建構主義理論簡介:

(一)刺激反應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各自的主要內容

1.刺激反應理論把環境看作刺激,把伴隨產生的行為看作反應。認為學生的知識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和灌溉來獲得的,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即通過刺激而獲得知識;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一詞是借助于建筑學的術語。建構主義理論把教師視為建筑物“腳手架”的設計者,設計完成后,由學生自己去攀登,即自己建構知識的意義。

(二)建構主義的主要觀點

1.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設計的情境、會話、合作等方式,學習者自己建構新知識的意義;

2.提倡情境教學情境一般是指與當前教學有關的社會文化背景;

3.強調自主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分析教學目標,導出課程模塊的教學主題和當前的教學要求;確定與當前教學要求相關的情境內容(包括資料、信息等);

(三)建構主義理論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達到的效果

1.由于給了學生比較充裕和自主的實驗空間,所以容易激發起學生參與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帶著任務學,學用結合,學習效果自己可以隨時掌握;

3.實驗作業的內容要有個性化,通過實驗作業的設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4.實驗作業的成果是一套完整的作品,通過作品的比同學們既可以互相鼓勵,樹立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也可以自找差距,達到自省的目的。

二、建構主義理論在計算機實驗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使用計算機開展實驗教學工作的現狀

長期以來,在計算機類實驗教學活動中,實驗項目經常出現低水平重復,具有創造性、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內容少,指導教師常會把實驗中存在的設計性、綜合性問題或教學難點給忽略掉,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思維的開拓、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掌握,學生只是為了完成實驗而上機,在實驗時基本上是按照指導教師所講的內容或實驗指導書上寫的實驗步驟去“照方抓藥”,不注意實驗過程,不善于主動思考、質疑,不能積極探索實驗本身的目的,只是初步掌握了對某個軟件或程序的操作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不出學生積極活躍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學生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和教材的幫助很難能獨立完成實驗,更談不上自主的設計或創新性的去做實驗,達不到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效果。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改革傳統的計算機實驗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創新素質的培養是計算機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驗教學應當在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模擬實際的工作過程,完成一定的任務,但是,更應當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性實驗或驗證假說的實踐活動。

實驗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創新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具有獨特的作用。因為,創新素質的培養要以實踐為基礎,實踐是創新的源泉,是人才成長的必經之路。而計算機實驗課程本身就是一項探索性和創造性很強的實踐活動,計算機實驗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探索未知的能力,即創新意識和創新素質,所以從本質上說,在計算機實驗課程中更應當注重和始終貫穿著創新活動。

(三)積極穩妥的進行計算機實驗教學的改革實踐

1.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方面,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將以講為主轉變為上機自己實踐為主;讓學生當學習的主角,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為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個性創造條件;

2.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所設計的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學會基本方法,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應用能力;

教學體系:分單元進行模塊化的教學結構設計;

教學過程:以作業設計為主線、鼓勵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

教學側重:講授基本方法,重點在實驗,關鍵練能力;

教學評估:注重過程,只記成功。

3.工作實例:

我在“Dreamweaver”實驗課的教學工作中,針對工商管理班的專業特點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班、面臨就業,……,而“Dreamweaver”又是一門關于網頁制作的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在認真設計、嚴密組織的情況下,我對這門課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實踐:

(1)根據教材中每個章節的授課內容,提出實驗題目和實驗要求,讓學生先自己設計實驗的思路、方法和過程;

(2)根據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分析,并從中總結出更為可行的實驗的思路和實驗方法;

(3)讓學生在上機實踐中進一步感悟科學、合理的實驗思路、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和實驗技巧,再以此來提出創新性的實驗思路并加以驗證;

(4)在學完這門課程后,以他們自己所在的班級為情景對象,完成自己“班級網頁”的制作任務,并將它作為最終的考核成果。

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使學生能夠帶著一定的任務,有目標的邊練邊學,在實踐中達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擴展知識、提高技能的目的。

在把任務布置下去之前,我仔細的向學生介紹了改革實驗教學方法的目的與意義,學生們非常歡迎。他們都情緒高漲的主動實踐,他們自己組織、策劃并完成了班級網頁整體的框架結構設計,完善了詳細的具體設計內容,每兩個人一組,自愿組合,自領任務,每個小組的任務都不同,例如:有的同學完成“校園生活”,有的同學完成“班級介紹”,有的負責鏈接……。在進行“班級網頁”制作的過程中,雖然學生們遇到了許多的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實踐,攻克了各種困難。學生們主動的、創造性的利用業余時間,完成了課后大作業的全部工作,而且學生們做的非常出色,他們的學習熱情、他們的自主意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他們的實踐效果之好,完全超出了我課前的預想。學生們面對自己的作品也非常的振奮,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學習潛力與能力,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網頁,并且做的并不比別人差!所以,盡管只有16學時的實驗,通過“Dreamweaver”實驗課的學習,感到收獲非常之大。

三、開展實驗教學改革工作的體會

(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的加強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學習與研究,并要在教學工作中積極穩妥的進行實踐;

1.在實驗教學活動中,指導教師的工作重點是實驗教學方案的把握與設計,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表揚與激勵的作用;

2.在實驗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相互交流與相互合作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使他們真正懂得:依靠團隊精神,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制勝法寶;

篇2

魏智淵:毫無疑問,朱永新老師在新教育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是無人可以替代的。他不甘于坐在書齋里,而是敏銳地洞察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教育存在的嚴峻問題,并振臂一呼。可以想象的是,作為開創者,他的行為,有一定的離經叛道的性質。直到今天,許多人還認為作為教授,就應該在書齋里扎扎實實地做學問,而視參與包括教育變革之內的社會變革為“不務正業”。

但朱老師的特別之處在于,他不滿足于書齋之內的坐而論道,而是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甚至是對民族深沉的責任感投身于教育變革之中。他的熱情與敏銳,喚醒了一大批認為教育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的民間教育工作者,投入到這場新教育洪流中來。

朱老師之所以能夠產生這么大的感召力,來自兩個方面:

首要是他的人格魅力。認識朱老師的人都能夠感受到,他是一個胸襟特別開闊的人,而且沒有架子,比較性情,并特別強調行動,很樂意并經常與教育領域各個層面打交道。幾百場講座中,相當數量的講座都是直接進入學校講的,這是很了不起的。這種推動教育改革的熱情和誠懇,感染和感動了許多人。

最重要的,則是他提出的教育改革主張,恰好切中了這個時代的教育病癥。他的教育理想之所以尤其在一線教師中引發廣泛的共鳴,正是因為這是一種“恰逢其時的理想”。也就是說,他引爆了民間要求變革的情感力量,并比較好地表達了民間力量對教育改革的訴求。

但是,理想主義的激情,要轉化為強烈而持久的改革力量,則需要許多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因為“新教育之夢”的實現,需要太多力量的聯合:立足傳統放眼世界并從教育哲學層面對當前教育問題的深度思考,這將奠定新教育的教育哲學基礎;建立在教育哲學基礎之上的日趨完備的學校文化系統;與教育哲學和學校文化相適應的成熟課程體系;確保課程質量及實施的研究系統和培訓推廣系統;確保整個系統有效運行的保障系統……可以想象,沒有許多人的合力,要想有效地推動教育變革是不太可能的,這不是靠朱永新老師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所謂的“后朱永新時代”,是指需要更多的人接過朱永新老師燃起的火把,并使之成燎原之勢。這意味著在新教育最初設計基礎上的繼承、改造、發展,尤其是生生不息的創造。例如,在六大行動之后,新教育又陸續開發了三大課程,并逐漸形成了新教育獨特的學校文化系統,這就是一種繼承與發揚。但無論如何發揚,始終未曾改變也不應該改變的,是新教育實驗的理想氣質和行動精神,這是由朱永新老師開創并奠定的新教育的靈魂。

對這一點,朱永新老師從一開始就多次強調。他多次講《石頭湯》的故事,就是希望解放民間智慧,大家都貢獻力量。這幾年尤其是最近,新教育確實“百花齊放”,實驗區校在發揮自主性,不同的團隊也在進行不同的研究,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朱老師最希望看到的。

如果要總結一下,可以說,朱永新老師開創了新教育理想。但最終,新教育理想高過任何人,新教育人的薪火相繼,既不斷地照亮了理想,也讓個體生命通過一份偉大的事業而獲得了意義。

《校長》:有一線教育人認為,新教育是民間運動,但是在推廣中也顯現了“行政推動性質”,造成一些一線教師的憂慮或緊張。您如何理解這類疑惑?

魏智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其實很難截然分開。一個校長或局長受到新教育理想的激勵,在權力范圍之內推廣新教育實驗,這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的?對校長或局長來說,是自下而上,因為他的動力不是來自上級命令,而是內心的認同;但對校長管理下的教師,或局長管理下的學校來說,又往往成了自上而下的。因為并非所有的教師或校長,都認同新教育理念,這就會出現一些潛在的沖突。這種沖突的結果是多方面的,包括一些形式主義,也是這種沖突的結果。

新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民間教育運動,因為新教育本身是不存在世俗權力的。但新教育的開放性,決定了它必然會在機緣合宜的情況下,與行政力量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因為行政力量是一種有效的力量,關鍵不在于要不要借助行政力量,而在于如何借助行政力量。

某些地方,在行政推動新教育的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引起了一些一線教師的不滿,這是要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的。但這些問題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因為行政部門理解新教育文化尤其是新教育管理文化并與之反復對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偏差是難免的。關鍵不在于是否出現偏差,而在于是否通過各種力量的對話及時糾正偏差,并逐漸形成適合本校、本地區的新教育發展模式。

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反思和改進。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及時研究和調整,正是新教育精神的體現。因噎廢食,認為新教育不應該借助任何行政力量,則是偏頗的,也是不現實的。

《校長》:有人認為,新教育最近幾年要比以前更能“花錢”,有所“鋪張浪費”。您如何看這類質疑?

魏智淵:所謂新教育最近幾年的“鋪張浪費”,應該主要是指新教育年會這幾年日趨豪華,耗資不菲,這也是事實。連續三年,年會分別在江蘇海門、河北石家莊、內蒙古鄂爾多斯召開,恰恰都是經濟發達的實驗區,辦會水平高,客觀上給人以鋪張浪費的感覺。但因為年會財務是承辦方承擔的,所以新教育團隊無法左右會議的財政。

縱然如此,這個意見是有價值的。我認為,以后的年會,應該更多地與主辦方加強溝通,盡可能地樸素而熱烈、寧靜而悠遠,這更符合新教育精神。

《校長》:我們了解到的最多的質疑,是對新教育理論、核心教育哲學基礎的質疑,而且新教育內部對其理念認知也存有差異、分歧。從一線學校、一線教師的角度,您如何理解以上質疑及內部分歧,從而積極地推動新教育發展?

魏智淵:經過幾年的發展,新教育已經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理論,也逐漸擁有了自己比較成熟的教育哲學基礎(但為了嚴謹起見,對這些理論和教育哲學基礎的梳理,是以后的事),這些理論和教育哲學基礎,也滲透于正在發展中的新教育課程中。

目前最緊要迫切的,是通過對新教育課程的理解與實踐,通過以新教育課程為基礎的對話,通過建立對影響新教育理論形成的重點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理論等流派典籍的共讀基礎上的持續不斷的對話,來不斷地相互啟發并達成共識。

新教育內部對理念認知確實存在差異、分歧,甚至是對立。這里包括了非常復雜的情形:

一是對新教育發展的理解不一致導致的分歧差異。新教育內部,有些成員(包括實驗區校及個人)對新教育發展之初的理念和操作比較熟悉,但是對新教育最近幾年的發展缺乏跟蹤理解。而最近幾年的發展雖然是對前期的繼

承和深化發展,但同時也包含了一定的修正。這種理解上的差異導致了分歧,也導致了實踐上的差異:有的學校仍然以做六大行動為主,有的學校則對六大行動加以深化,以課程為主導。

二是對新教育本身的理解不一致導致的分歧差異。有一些從新教育中發展出來的項目,與新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兼容,但也有一定的沖突,是屬于新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旁枝。這種差異對新教育是有益的,可以形成一種對話,相互從中得到滋養。當然,也有一些完全背棄了新教育理念,但仍然冠以新教育之名的項目,就不在此列了。

三是因為另外的一些原因匯聚在新教育旗幟下,但與新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但因為種種歷史原因,仍然冠名“新教育”。

這些分歧甚至沖突的存在,在一線學校和一線教師那里,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我認為,不違背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各種分歧,應該允許存在并通過不斷對話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違背新教育理念的,應該及時予以澄清,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校長》:有人認為,新教育的存在是一個奇跡。您如何看新教育未來的發展、走向?

魏智淵:新教育的存在,確實是一個奇跡,但這是一個“必然的奇跡”。也就是說,民間要求變革教育的呼聲,必然地要借一種力量得以表達,新教育恰逢其時,成為承擔這個使命的力量中非常重要的一支。這股力量的存在,對國家層面的整體的教育改革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和啟發。

經過幾年的發展,尤其是一群杰出人才的加盟,新教育已經不太可能僅僅成為一場激情的時代表演,也不可能成為一場經驗主義的潮流,而將成為有自覺的教育哲學追求和文化追求的教育改革。

在未來,新教育可能貢獻于中國教育的,至少有:

在吸納人類文明精華,尤其是教育哲學精華的基礎上,再次重建以儒道為根基和核心的教育哲學,使教育變革和思考深深扎根于傳統的土壤中,成為傳統的繼承者尤其是弘揚者;

在教育哲學的燭照下,逐漸完善學校文化及課程系統,并為中國教育貢獻豐富的教育理論資源和課程資源;

培養出一大批特征明顯的新教育教師尤其是榜樣教師,這將是傳統優秀教師之外的新型教師,有自覺的文化追求、扎實的專業素養、成熟的課程開發和操作能力并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并形成成熟的教師培訓課程;

培養出一大批對本土文化有深厚情感和較深理解,同時又非常開放和具有創造力的學生……

顯然,伴隨著這個過程的,是新教育整體系統的不斷變革:更有效率,更具創造力,更開放。

篇3

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校部分列舉如下:

1、遼寧師范大學:簡稱“遼師大”,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是一所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

2、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位于南京市,是中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以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始建于1982年,前身是教育部創辦的中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師范學校,學校自1997年開始培養五年制大專生,2002年升格為普通高等學校。

3、遼寧省特殊教育師范學校:始建于1986年,原設有聾教育、弱智教育、盲教育三個專業。經過二十年的教育實踐,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結合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教育改革不斷深入。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1高職教育近幾年的發展變化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產生了150年,從原有的教育模式大多是教師在課堂進行單一“知識”的傳授,老師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習好”的學生往往在考試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但畢業之后,我們的學生來到企業后又總是覺得自己無從下手,仿佛覺得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完全不會應用。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的顯現出來。因此,為了提高在校學生的職業技能,高等職業院校開始嘗試與職業接軌,高職院校嘗試在學校推進職業資格證的考取工作,讓學生們在學校內系統學習各崗位的職業技能知識,并考取不同種類的職業資格證書。比如我國人力和社會保障局的職業資格證,各行業協會的職業資格證。一夜之間很多組織紛紛推出各類資格證書,“考證熱”開始在各大職業院校陸續開展。從某種意義上說,職業技能資格證的考取,確實從某些方面提高和推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從單純的理論知識到職業技能相關知識的轉變。但從形式上依舊很難脫離考試的傳統模式,所以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學生為了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背題應試的模式。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深入,高等職業技能大賽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截至到今天已經成功舉辦了多次全國高校職業技能大賽,大賽的規模和效果不斷顯現,同時國務院批準每年5月的第二周在全國舉辦職業教育活動周,今年大賽也將于5月8日至6月8日在天津主賽區和15個分賽區舉行,近500萬名職業院校學生報名參賽。通過技能大賽這種形式能夠很好的檢驗我國職業教育的成果,參賽學生努力拼搏,團結合作,展現技藝,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2從“職業資格證書”到“職業技能大賽”的轉變效果明顯

國家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作為職業教育周的重要活動固定下來,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推向了新的高度,也是新的形式下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2.1職業技能大賽指明了高職教育的目標

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開始從注重“知識”傳授開始向提高“職業能力”轉變,傳統的考證模式只是從教學表面改變了教學模式,實際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知識的記憶和學習,并沒有把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協作技能包括溝通技能很好的結合起來,而職業技能大賽則恰恰需要培養鍛煉學生的動手和團隊協作能力。而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提高,正是需要具有上述能力的創新型技能人才。技能大賽的舉辦從教育教學理念上做出了新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借鑒了很多國外技能先進大國的經驗,德國作為世界制造業的超級大國,在職業教育技能的培養上,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思路,每年都會舉辦不同的職業技能比賽,讓學生們在大賽中學習,在動手中進步,真正激發學生們的職業潛能。因此,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目標是培養出具備職業素養和技能的人才。

2.2從“單打獨斗”到“協作交流”

傳統的高職教育包括近幾年的“考證”模式,學生的學習和實踐過程都是獨立在進行,往往在畢業后和考證后只是具備了相應水平的知識儲備,但往往缺少與其他同學在技能上的溝通與交流,更談不到協作與配合。而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則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在平時的訓練和學習中更加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和溝通配合。任何一項大的發明與技術革新一定缺少不了團隊的協作,因此我們說大賽的舉辦給學生們提供了這個契機。

2.3推進了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隨著職業技能大賽在高職院校中的推廣,也使得越來越多的職業教育人認識到,為了提高整體高職教育的教學水平,有必要把技能大賽的成果面向所有高職學生進行推廣,讓更多的高職學生體會到職業教育的魅力。因此把職業技能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成為了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界的重要課題,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認識到了職業能力的提升才是高等職業教育之本。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就是把技能大賽的模式搬入到課程中,通過課程項目化,把技能大賽的內容分解到每節課程中去,用課程項目帶動教學,讓學生們主動思考和動手,學會協作和創新。這也正是職業能力大賽的主旨所在,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

2.4職業技能大賽的未來

篇5

 

職業教育的關鍵就在于以社會就業為實際導向,不斷強化工學合作,從而迎合當今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強烈需求。但目前在我國各大高等職業院校的實際教育過程中,工學合作的應用還存在較大問題,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也給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帶來了較大的阻礙。在這種背景下,對職業教育工學合作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我國職業教育中應用工學合作的意義

 

首先,工學合作代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目前我國在職業教育改革方面主要傾向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從而給社會輸送現代應用型人才。而工學合作能夠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環境。其次,工學合作能夠給企業帶來高素質人才。工作合作直接把學校和企業聯系在一起,減少了企業社會招聘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最后,工學合作有利于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本身就需要以社會需求為主,培養當今社會最緊缺的人才。而工作合作能夠讓各大高校了解到當前的社會需求,以及社會企業對于知識、技術、設備的應用情況,從而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保障職業教育的品質。

 

二、我國職業教育中工學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工學結合的認識不足

 

雖然近幾年來我國一直在推行工學合作,并且各個高校也積極響應號召來進行改革探索。但是職業教育中工學合作的應用效果仍然有所欠缺,其主要原因就是很多職業教育高校對工學合作的認識還不夠。一些高校認為工學合作就是讓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實踐,只要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就是工學合作。還有一些高校認為工學合作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僅僅專注于學生的校內實訓,對于企業頂崗實習不關注。這些對工學合作認識的不足都使得職業教育當前的工學合作停留在學生實習的層次,并沒有達到改善職業教育的效果。

 

(二)政府宏觀監督不夠

 

工學合作雖然是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但是也要依賴于政府的力量才能進行。而目前我國工學合作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很多細節部分都沒有相應的規定,從而很難對學校和企業進行指導,從而導致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工作合作的應用效果一直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在工學合作中投入的力量過少,沒有做好監督和調控工作。目前工學合作中還存在很多重復建設的專業,極大的浪費了工學合作的資源。

 

(三)工學合作相互脫節

 

我國職業教育工作合作最大的問題還是各個主體之間的脫節。作為教育主體的高等院校并沒有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在工學合作中沒有跟企業聯合在一起,從而使得職業教育的內容跟社會需求脫節。特別是我國很多職業教育所涉及的技術和設備都是數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內容,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性不強。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到社會中還要重新學習新的技術體系,大大影響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周期和效率。

 

三、我國職業教育中工學合作的改善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

 

雖然說在職業教育中使用工學合作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但是工學合作并不是僅僅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就行了,而是需要學校借著工學合作積極了解當今社會市場的需求,以及企業的技術應用現狀和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在了解這些需求的基礎上進行職業教育改革,培養社會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國各大高校應該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利用工作合作來了解社會需求信息,從而對教育方向進行必要的調整。

 

(二)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首先,政府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指導工學合作的進行。工學合作本身就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約束和指導,那么合作關系很難發揮其應有的成效。所以,我國政府應該充分利用其引導職能,結合我國職業教育和人才市場的實際現狀,設立相應的《工學合作促進法》,并在法律中明確政府、學校、企業相互之間的責任和義務,保證工學合作能夠長期有效的展開。其次,為了使用我國產業調整的需求,政府也應該介入工學合作體系,利用其宏觀調控職能對現有專業進行調整。一方面要不斷減少高校專業的重復建設,盡可能的促進教學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產業調整的需求,適當的增加新專業,滿足社會需求。

 

(三)充分發揮高校的主體地位

 

工學合作的主體還是職業教育高校,其最終的效果也是由高校來決定。因此職業教育高校應該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首先,高校應該利用工學合作來發掘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即根據社會就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的設置專業,優先支持市場需求比較大的專業,從而更好的提高教育服務。其次,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編制應該緊緊圍繞就業需求,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來保障職業教育的質量。在這之中,職業教育院校應該和企業聯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人才培養。特別是在實踐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交替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將工學合作中的各個部分落到實處。

 

四、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雖然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一直強調工學合作,但實際效果卻并不出眾。但工作合作是提高職業教育品質,培養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徑,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職業院校應該充分重視工學合作,響應國家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改革,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深入發揮高校的主體地位,給社會市場持續提供高素質人才,滿足我國產業調整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作者簡介:

篇6

【關鍵詞】高考試題;貴州考區;分析

教育改革在全國范圍的發展,學課程標準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和實施。高考更應該為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服務。縱觀2011貴州考區高考化學試題,是以書本為依托,立足化學基礎知識,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強化化學知識的運用,考題的設置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相適應,正是素質教育思想和精神的體現。

一、試卷機構分析

2011年貴州考區高考化學試題,由8道選擇題和4道大題組成,分值108分,占理科綜合的36%,這三項在最近幾年均無變化,十分穩定;只是涉及到的各個考點分值每年都有微小的變化。近三年的考試大綱來看,高考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潛能。考題以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性質、有機化合物中的官能團的性質為載體,命題對化學用語、化學基本定律、化學研究的方法、化學實驗以及創新能力的考查。這一考題特點與《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相適應。

二、 試題分析

1.注重教材知識

高考化學試題的命題,是以教材為依托,因此許多考題都給學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有效第消除了學生對高考的恐懼。如2011年第27題無機化學推斷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常見化學反應及其特殊化學反應的知識和判斷,同時考查基本的化學用語相關的計算實驗現象等;如生活常實對溫室氣體、以及鋁熱反應等;鋁熱反應的實際用途在教材中,是以一副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如果學生留意了教材中的那幅圖,那么結合題目中所給的信息,就能夠找準題目的突破口,準確的、快速的找到題目中問題所涉及到的具體答案。從而有效地節約了考試時間。第29題對氯氣和一氧化氮氣體的制取的考查,內容素材來源于鹵族元素和氮族元素這兩章,對實驗原理和實驗現象的考查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對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加以改編,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設置考試問題,組成完整的題目,來呈現給學生。這樣的考題對中學化學教育具有非常強的導向性。2011年高考是貴州省實行新課程以前的第二次考試。考試選材彰顯老教材的特點,并未對新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加以考查。整個題目的設置在前幾年的基礎之上還是平穩的,無重大變化。

2.注重信息遷移能力

科技的進步將實際的問題簡潔化,能用圖表或圖形傳答的信息就無需位置的累述,能夠達到更加簡潔的效果,在2011年的化學試題中,出現了多種類似的信息,如表。

試題所考查的科學信息素養

題號 考查的科學信息素養

27

28

29

30 利用簡單的框圖表示化學反應的過程

化學平衡移動中物質濃度的變化表

制取氯氣和一氧化氮的實驗裝置圖

有機物的合成路線圖

在作答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框圖、濃度變化曲線、實驗裝置圖、有機合成路線圖,并結合相關的材料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處理,最終找到準確的答案。這正是化學科學素養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如第29題是一道有機信息題,考查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同時考查考生對信息的遷移能力。該題以金剛烷和環戊二烯的合成路線圖為素材,分子結構為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環戊二烯的合成路線為題目素材,設置問題,考查有機化學反應的反應類型及其反應條件等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命題趨勢及復習建議分析

本套試題根據《考試大綱》考查了中學化學的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重點考查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實驗化學、有機化學等內容。難度與3009年和2010年試題相差不大,屬于中等難度,無偏題怪題。考點方面:①2009和2010年選擇題均考查了離子方程式,而2011年的試題中沒有涉及,而是以離子共存問題考查離子方程式,從這三年來看離子反應仍然會成為以后高考的必考點。②2009年和2010年均由對熱化學方程式的考考查,而2011年沒有涉及該考點,但該知識還可能作為今后考題的熱點。③2009年2010年2011年均考查了利用守恒法解答問題,守恒法的運用同樣是以后高考命題的熱點。④無機推斷題、化學平衡、化學實驗、有機推斷題在最近三年的高考試題中均出現,并都出現在非選擇題中,這將成為今后命題的一個固定模式,在試題的制定上不斷更新,在能力考查上不斷加強。

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論大大小小共有200多個,它們構建了中學化學的基礎。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不過關,后面的復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因此,必須切實注意這一環節的復習,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努力把每一個概念及理論真正弄清楚。課本中的眾多知識點,需要仔細比較、認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同位素與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素異形體、同一物質等等。對課本中許多相似、相對、相依的概念、性質等內容,應采用比較復習的方法。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明確其共性,認清其差異,達到真正掌握的實質。

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差錯”的怪圈。高考化學試題的命題將繼續走“基礎性、創新性、探究性、開放性”的路線。要求考生運用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實的社會熱點問題;凸顯課程的三維目標和基本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朱彬.2005-2010年高考全國卷Ⅱ理科綜合能力測試有機化學試題分析.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篇7

與普通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專業性更強,學生在畢業后,通常只需要熟練工作的過程,能夠很好地掌握相關設備的使用,以及操作技術等。最直接影響高職通信技術教育的因素包括部分高職院校仿照本科院校辦學模式,把高職教育辦成了本科壓縮模式;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準確,模糊不清,導致部分高職教育辦成了純學歷教育;教學模式仍以知識講授為主,沒有按照崗位需求開發課程和教學;老師自身的素質不強,動手能力差;實驗設備落后,不能仿真企業真實工作場景等,此外學生自身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2高職通信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和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年來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加,不斷地進行教育改革,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已經有很大的改善,通過調查發現,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受到教學設備和教育理念等因素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改善這種情況。此外我國高職院校中,由于整個行業人才的缺失和經費不足的情況,使得學校很難聘請到既有教學經驗,又有企業經歷的雙師型素質的老師。通過近幾年的教育改革,高職院校的教學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東南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在地方政府的調整下,實訓基地的建設較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通信技術發展較快,設備的更新速度很快,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通信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器材無法趕上技術更新的速度。

3高職通信技術發展的瓶頸

我國現在已經建成了第三代通信技術網絡,我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標準得到了應用,并且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第四代通信標準LTE,并且開始在一些地區商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通信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同時隨著中興、華為等公司的發展,網絡相關設備的使用,也都是國內公司生產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通信行業急需大量的人才,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基層技術人員的主要場所,是通信網絡建設的中堅力量,但是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我國基層技術人員專業素質較低,主要是在高職教學中,缺乏足夠的實踐環節,實驗室的設備不夠先進,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無法熟練地操作最新的設備,這已經成為高職通信技術發展的一個瓶頸。

4結語

篇8

關鍵詞:基礎教育;教育理想

自人類產生以來,人們就對什么是教育、如何實施教育、如何達到理想的教育和實現教育的理想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說,人類的教育史是一部探索理想教育的追求史,是一部追求教育理想的探索史。

翻開今天有關教育的文章和書籍,可將其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對過去教育的反思和總結;二是對現實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三是對未來教育的憧憬和向往。然而無論是對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的教育的論述無不帶有時代的烙印,體現時代的特點。盡管從實際上來看,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不同的國家處于不同的發展層次和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對教育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標準,但無不與其所處的時代相聯系。同時由于各國文化的差異、民族的差異、的差異,在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呈現出各不相同的有別于其他國家的特點,這些無不說明教育及教育理想具有時代性的特點。

世紀更替,不斷推進的全球化歷程正對中國的發展產生全面和深刻的影響。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斷高漲。近幾年聽到的兩種聲音特別響,一是一邊倒的對中國教育的大批判,社會已達成了與傳統教育徹底決裂、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的共識;二是“與國際教育接軌”的響亮口號。然而,楊振寧教授卻說過,他很幸運地既學習了祖國傳統教育中的“推演法”,又學到了美國的“歸納法”,兩種方法使他獲得了成功。全球化時代使中國教育面臨戰略選擇,與國際教育接軌是我們必然的選擇,然而接軌首先遇到拿什么去接和接什么軌的問題。譬如美國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基礎,而我國的人生觀、價值觀強調的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怎樣接軌?正如柳斌同志所說:“我看在人生觀、價值觀這個問題上,是無法接軌的”。

對中國今天的教育我們必須用與時俱進的精神確立時展觀點,正確評估我國現實的教育,全面認識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和我們的教育該向何處去的問題。固步自封固然要不得,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和全球發展的趨勢;但“全盤西化”同樣是有害的。布什政府以唯一全票通過的法案即是以學習中國基礎教育為主的教育法案。我們決不能妄自菲薄。新世紀之初審視我國的教育,我們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觀和歷史觀,不要因為沒有大陸本土人獲得“諾貝爾獎”而難以釋懷,也不要因為常常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而一俊遮百丑,更不要因為外國人說“你們的教科書比我們的厚,你們的題目比我們的難,但你們必須買我們的貨”而耿耿于懷。因沒人獲得諾貝爾獎而否認中國的基礎教育,或因常常獲奧賽金牌而沾沾自喜都不利于我們對今天教育的深刻反思。

認為,世界是由矛盾組成,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現實中國的教育即充滿著矛盾:教育培養目標與對教育評估的嚴重脫節;教育的為社會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功能與現實生活中研究社會、研究學生不夠的矛盾突出;基礎教育不重視學生的基礎只重視分數和升學的矛盾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社會用人制度中重文憑,重學歷而輕能力的現象仍隨處可見;教育領域中的反教育現象、違背教育規律的做法還沒有完全根除,所有這些使人們對現實的教育和理想的教育產生了諸多疑問。

今天的只是現實,理想永遠高于現實。失去理想猶如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失去了航標一樣是十分危險的。“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對教育及理想的思想須多些理性,少些浮躁,少些功利。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實施意見中指出,2000年以后,再用若干年時間,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對于基礎教育來說,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就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而國民素質的提高則要求基礎教育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我國要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礙不是資源問題,不是資金問題,甚至也不是技術和設備問題,而是十幾億人的素質問題。學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找準自己的定位,確定管理目標,選擇適宜的管理模式。近幾年,在上述方面許多地方出現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只是我們必須明確學習借鑒別人的東西,如現成的教學模式、管理經驗等,不如學習別人積極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和不斷研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精神。

篇9

【關鍵詞】浙江高考 數學試題 發散思維 變形

浙江一直處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沿,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充分體現出浙江作為教育大省的魅力。綜觀浙江近幾年的高考,我們不難發現浙江推進高考改革的良苦用心,而這份努力從高考理科數學就可看出。

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浙江高考數學的命題特點及趨勢,筆者以2012年浙江高考理科數學的一道答題為例,闡述了幾種方法。通過這種全方位的分析解讀可以看出,高考作為重要的考試,不僅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而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應試技巧。所以,對于廣大的考生而言,既要扎實地學習好基礎知識,同時也需要以發散思維的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以最佳的狀態面對高考。

這樣一來,(2)復雜的計算過程在面積分割的條件之下得到很大程度的簡化,有助于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當然,在思考之二的解法變形之中,需要學生能夠在考試的過程中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這樣才能有助于自己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解題準確率。

思考之三:圓可以看成橢圓的特例,如果把題目背景放置于圓的背景下解答,那解題的效果會如何呢?筆者對此做了如下嘗試:

篇10

【關鍵詞】熟讀;歸類;自測

字音、字形考查雖在中考語文中的比重不大,分值只有4分,題型也比較單一,兩道選擇題,可在歷年來的中考中,失分較嚴重,一是平時語文課堂上對字詞學習不重視,教師在教學中也主要讓學生以自學為主,沒有落到實處;二是因為分值低,復習范圍廣,學生覺得麻煩,加之在復習中方法不當,從而因字音字形題的失分影響了語文成績,對此,我們通過中考復習實踐,總結出以下復習策略:

一、依托《中考說明》,熟讀字詞。

《中考說明》中附錄部分列出了字音字形題的考查范圍,以音序排列,給出所有的考查字詞,可是數量大,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部掌握,可以通過熟讀的方法,有序地展開復習。要求學生以一個星期為單位,每天晨讀時讀五組(如星期一讀A至E組,星期二讀F至J組,以此延續),一星期讀完,循環往復,直至中考。

二、自主批注,準確掌握讀音。

要求學生人人擁有《中考說明》中的字詞附錄資料,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讀音障礙,對于在“熟讀”過程中不認識的或把握不準的字詞,在資料上作注音批注,人人必須達到:每一字,每一詞能準確讀出。

三、歸類整理,高效識記。

(一)翹舌音、舌尖音字詞歸類。

由于受方言的影響,我校學生對于翹舌音和舌尖音不明辨,要求學生分組整理,按組別分工協作,一組學生整理聲母是z\zh的字詞,一組學生整理聲母是c\ch的字詞,一組學生整理z\zh的字詞,然后,資源共享,在字詞表中作標注,同時要求學生識記聲母出現較少的一類,從而達到明辨。

(二)前鼻音、后鼻音字詞歸類。

涉及in\ing,en\eng韻母的字詞,學生也往弄混,對此,讓男生歸類n\ing組,讓女生整理en\eng組,識記該韻母出現較少的字詞,在誦讀中讀準、記牢。

(三)“不能以偏旁定音字”歸類。

漢字中形聲字占絕大多數,往往造成認字認半邊,出現讀錯的情況,如:“粗獷(guǎng)”常被錯讀為“粗獷(kuàng)”,“詰(jié)責誤讀為詰(jí)責”,此類問題在中考中常常出現,為避免誤讀,只有一個辦法――識記,要達到準確識記,就要不斷重復,加深印象。讓學生在字詞表中把這些“不能以偏旁定音字”整理出來,強化誦讀,自然而然也就能準確掌握。

(四)易寫錯字詞歸類。

近幾年的中考,第一大題的第二小題常常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學生常常出錯,在復習中,可以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整理出易錯字詞歸類表,互相傳看,明確正確寫法,達到對字詞的正確掌握。

四、人人參與出題與測試,提高測試的針對性。

對字詞的測試,常常是借助于測試卷,往往針對性不強,讓學生參與出題,更符合班級學生狀況,測試的有效性會更高,可以讓學生自主出題,每兩周每位學生出一份題,組與組交叉測試,學生的興趣高,效果比較突出。

五、復習形式多樣,重視課堂引領。

集中時間進行字音字形復習,收效不大,不如分散有序展開。集中復習只需安排兩節課,讓學生了解到要正確解答字音、字形題,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了解陜西省近三年的考題題型,同時做好復習規劃,把復習放到課后,讓學生動起來。每節語文課,安排課前三分鐘訓練,前期進行“讀”的檢查,中期進行“寫”的訓練,后期進行字音字形綜合辨別測試,以檢查、訓練、測試引導學生的復習進程。

六、研究題型,掌握答題方法。

近幾年,陜西省語文中考字音字形題與高考接軌,均為選擇題,給出四組字音、字形,讓先選出正確的一組,這就要求學生采用排除法,去把明顯錯誤的畫出來,從而選出正確答案。復習中可加強該題型的訓練,做題時,可先把明顯的錯誤劃出來,遇到難辨的,可以暫時放一放,最后檢查試卷時再去定奪。

字音字形復習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重在學生的自主復習,教師多給予方法的指導,重在任務的落實與督查,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復習的無序化、盲目性,讓學生在復習中產生成就感,復習自然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崔允t.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3] [美]加里.D.鮑里奇著,易東平譯.有效教學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 [墨]羅森勃呂特、維納、別格羅.控制論哲學問題譯文集(第一輯)[C].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5][美]林格倫.課堂教育心理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