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直接融資;汽貿行業;企業
[DOI]10.13939/ki.zgsc.2015.15.199
直接融資是指擁有暫時閑置資金的單位(包括企業、機構和個人)與資金短缺需要補充資金的單位,相互之間直接進行協議,或者在金融市場上前者購買后者發行的有價證券,將貨幣資金提供給所需要補充資金的單位使用,從而完成資金融通的過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區別主要在于融資過程中資金的需求者與資金的供給者是否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在有金融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判斷是否直接融資的標志在于該中介機構在這次融資行為中是否與資金的需求者與資金的供給者分別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若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則是間接融資,如果沒有形成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金融機構僅僅是起到中介機構的作用,則是屬于直接融資。
汽貿企業就是取得汽車廠家品牌授權進行汽車銷售的企業,其股東結構多數為自然人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在經營模式上多數為租賃展廳或租賃土地后自己修建展廳,投資一個4S店的金額從幾百萬至上千萬元不等,這主要取決于品牌的廠家要求,如果屬于大眾化的中低端品牌,投資運營一個4S店需要幾百萬元的投資,若投資運營一個高端國際知名品牌,則至少投資幾千萬元,甚至更高,如追星集團投資運營的保時捷中心,單店投資額都在1億元以上。
盡管4S店業務屬于資金密集型的重資產業務,但由于各汽貿企業投資建設的固定資產多數屬于無證資產,如在租賃土地上建設的4S展廳就沒有房產證和土地證,導致其投資形成的資產不具備從銀行融資的可抵押屬性,而4S店的存貨(商品車)也由于屬于承兌車輛,車輛合格證抵押給承兌銀行,而導致其也無法進行抵押貸款,故汽貿企業從銀行融資較為困難,通常情況下要通過企業互?;蜃杂袔齑孳囕v合格證質押的方式才能獲的銀行的資金。
如何破解汽貿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擺在所有汽車人面前的一個難題,縱觀近幾年國內汽貿企業的融資之路,大家正在探索一條由銀行取得貸款的間接融資方式向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的道路。
在股票市場上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是一些大型汽貿集團的融資途徑,但由于其門檻高、限制條件多讓多數的汽貿企業望而卻步,相比股票融資的高門檻,債券市場具有較低的門檻,且能提供多樣化的債權產品而備受汽貿企業的追捧和青睞。目前債券市場上有公司債、企業債、中小企業私募債和短期融資券4種方式,公司債由中國證監會監管,適用于上市公司發行;企業債由國家發改委監管,適用于非上市的公司制企業;中小企業私募債由證券交易所監管,適用于非上市的中小微企業;短期融資緩橢釁諂本縈芍泄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監管,適用于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四種債券方式中,由于公司債和企業債的審核方式為核準制,分別需要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發改委的核準,導致門檻較高、程序較為繁瑣,相比而言,中小企業私募債實行的是證券交易所的備案制,短期融資緩橢釁諂本菔敵械氖侵泄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注冊制,后兩種方式由于具有入戶門檻低、對發債主體的凈資產和盈利能力無具體要求等優勢,而備受眾多汽貿企業的青睞,如2012年10月,廣州南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第一次中小企業私募債券,開啟了汽貿行業在中小企業私募債市場上的先河,首期發行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9.5%,期限為2年。但是相比銀行間市場的短期融資緩橢釁諂本藎中小企業私募債由于無信用評級和信用增進計劃,屬于完全市場化的信用債券,投資風險大,募集資金成本較高,通常情況下的票面利率為10%左右,且單次募集資金的規模較少,一般都在億元以下,私募債成本高、規模小的短板導致越來越多的汽貿企業轉向銀行間市場進行融資,由于銀行間市場屬于公募,有相應的信用評級和增信機構,且到目前為止,銀行間市場尚未出現過實質性違約行為,故其投資風險小、資金成本較低,且相比于私募而言公募募集的資金規模更大,一般都在億元以上,通常情況下,單筆募集資金金額都在3億~5億元,規模較大的汽貿企業單筆融資額更可高達15億元,如廣匯汽車在2011年1月發行的短期融資壞ケ誓技資金額為15億元,故此越來越多的汽貿企業選擇在銀行間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截至2014年8月18日,2013年全國汽貿企業50強中有10家汽貿企業已經加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成為交易商協會會員,具備了從銀行間市場直接融資的主體資格,他們分別是:1廣匯汽車、2龐大汽貿、3中升(大連)集團、4浙江物產中大元通、5潤華集團、6蘇州寶信、7天津浩物機電、8海南惠通嘉華、9江蘇明都、10常州外事旅游,上述10家會員企業中有5家已經成功地從銀行間市場募得資金,其融資情況統計如下表:
從進入銀行間市場的時間上看,廣匯汽車最早涉入銀行間市場,并于2011年1月通過發行短期融資懷曬δ技資金15億元,其他汽貿企業也緊跟其步伐,如:潤華集團、浙江物產中大元通、中升(大連)集團等分別于2012年1月從銀行間市場通過短期融資荒嫉米式稹
以上是截至目前中國汽貿企業在債券市場上(尤其是銀行間市場)融資情況的簡介。
一般而言,一個企業從開始啟動銀行間市場的直接融資工作到最后的成功發行,大約需要經歷6個月至1年左右的時間,相比股票融資而言,已經是較短的時間里程。
小結: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汽貿企業的融資渠道也正在經歷著多樣化的變革,正在由傳統的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過渡,作為一個普通的自然人,當我們不再習慣于將存款放在銀行而是選擇收益更高的余額寶時,作為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汽貿企業,也需要到資本市場上與資金供給者直接對話,也需要用多維的角度去看待多元化的資本市場,也需要用直接融資去對抗傳統的間接融資。
篇2
近年來,企業債券發行規??焖僭鲩L,債券品種和發行主體日益多樣化,對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部分銀行存在忽視企業信用風險、盲目為企業發債提供擔保的問題。為有效防范企業債券發行擔保風險,保障銀行資產安全,現就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嚴格區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市場不同的利益主體,防止侵害存款人利益
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市場,與以銀行作為中介的間接融資市場有本質區別。直接融資市場以企業信用為基礎,需保護投資人利益;間接融資市場以銀行信用為基礎,主要保護存款人利益。企業發債強調的是企業資信和還款能力,應與銀行授信嚴格區分。按照我國現行債券發行審批要求,發債企業須聘請其他獨立經濟法人依法對企業債進行擔保,擔保人應承擔連帶擔保責任。若銀行為企業債券提供擔保,一旦債券到期不能償付,銀行將代為承擔償付責任,這實質掩蓋了債券真實風險,以銀行信用代替或補充了企業信用。一方面,這可能引發發債企業和債券投資者雙方的道德風險,難以建立市場化定價機制,不利于培育發債主體和投資者風險意識,有悖于國家大力發展債券市場、促進直接融資的初衷。另一方面,銀行為企業發債提供擔保,擔保費率遠低于貸款利率,而承擔的信用風險卻與貸款無異,甚至因缺乏嚴格的審批程序和有效的監控措施會高于貸款風險。還要間接承擔額外的交易對手風險以及市場風險。銀行擔保保護了債券投資人利益,卻使債券市場的各類風險轉移至銀行系統,可能損害銀行股東利益和存款人資金安全。
二、充分認識企業債擔保風險,防止償債風險的跨業轉移
現階段我國債券市場尚不發達,債券發行人信用水平不高,債券發行申請、審批、債券資金運用監督、信息披露等制度有待健全,債券到期償付風險較高,各銀行應充分認識為企業債提供擔保的風險。一是目前企業債發行市場化程度不高,中介機構發展相對滯后,部分評級公司的專業性、公信力不強,相關法律審查、會計審計的獨立性不夠,難以準確評判企業債真實風險和發揮有效監督。二是發債企業信息披露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實,擔保銀行對發債企業資金使用和經營情況缺乏有效監控手段,企業一旦改變債券資金用途或發生其他影響償債能力的事件,銀行難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風險。如部分企業發債所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增大了銀行擔保風險。三是個別銀行未將對客戶的擔保納入統一授信管理,未按照《商業銀行授信盡職工作指引》要求對被擔保企業進行嚴格審查,甚至存在為維持客戶關系放松擔保條件要求等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三、加強債券擔保管理,健全或有負債風險問責制
以項目債為主的企業債券,債券期限較長,一般為5至10年,長的可達20年,多投放于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技術改造項目,還款來源通常為項目租金收入、經營收入,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地區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較大,項目能否如期建成和按期償還債券本息均存在較大風險,銀行履行償付責任概率較高。
各銀行(公司總部)要進一步完善融資類擔保業務的授權授信制度,將該類業務審批權限上收至各銀行總行(公司總部)。即日起要一律停止對以項目債為主的企業債進行擔保,對其他用途的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信托計劃、保險公司收益計劃、券商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等其他融資性項目原則上不再出具銀行擔保;已經辦理擔保的,要采取逐步退出措施,及時追加必要的資產保全措施。
四、加強擔保等表外業務的授信管理,嚴格責任追究
篇3
關鍵詞:政府職能、投資體制、投資主體、資金結構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08(03)-0010-09
影響投資體制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政府職能、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經濟結構等等,其中政府職能尤為關鍵。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等目標的確立,未來我國政府職能范圍將發生重大變化。政府傳統的經濟建設職能將逐步淡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社會建設的職能將得到不斷加強①。與之相應,投資體制應該也必然會發生重大變化。事實上,盡管投資體制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我國投資體制領域的改革一直相對滯后,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如何加快和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面臨的新挑戰。
投資體制涉及范圍很廣,但大致可以劃分為投資主體、籌資結構、投資調控和投資管理等幾個方面。本文將從上述幾個方面入手,在對有關國家進行國際比較的基礎上,梳理分析政府職能及其他因素對投資體制的影響機制,以期為我國投資體制改革的深化總結一些可資借鑒的規律。
一、投資主體結構的國際比較
投資本身的內涵和外延非常廣泛,本文的投資,從宏觀上講,主要指固定資產投資等形成實物資本的行為和過程;從微觀上講,則是具有價值創造特征的直接投資行為。至于證券投資、理財等意義上的投資,其本質只是微觀主體的一種財務安排。這種財務安排在宏觀上可以看作是儲蓄轉換為投資的各種具體途徑和機制?;诖?,本文的投資主體是指在上述投資活動中具備獨立決策權、享有投資收益、承擔投資風險的主體,包括各類法人或自然人。更確切地說,可以稱為投資活動的決策主體①。
投資的決策主體主要是企業和政府。就兩類投資決策主體在整個投資中所占的比重(或結構)來講,各國之間有所不同。一般來講,在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國家中,企業作為投資決策主體所占的比重應越大,在整個投融資體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而政府作為投資決策主體,其份額相對較小。上述判斷是否正確還需要實際數據的支撐。有關企業和政府投資份額的數據很難直接獲得,但是通過國民收入核算及財政支出的相關數據,可以大體推算出政府投資占投資的比重,具體如下:(1)收集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財政支出占GDP比重、政府消費占GDP比重這三個數據;(2)將“財政支出占GDP比重”減去“政府消費占GDP比重”,大體可以得出“政府投資占GDP比重”②;(3)將 “政府投資占GDP比重”除以“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便能大體推算出政府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③。
從表1可以看出,各國在投資的決策主體結構似乎并沒有呈現前述局面。具體來說表現為以下幾點:(1)各國政府投資比重基本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無論是北歐及中歐(含德國)等民主社會國家,還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典型市場國家,甚至是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轉型經濟體,政府投資比重都處于較高水平,政府投資似乎與經濟發展程度呈正比;(3)以政府主導為特征的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以及中國、印度,政府投資比重明顯偏低。
上述現狀出現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來看,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市場失靈領域和范圍在不斷擴大,因此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和主導的事務也日益增多,政府的邊界也因此而不斷拓展。政府投資領域和比重也隨之增加;(2)發達國家的市場體系更為成熟和完善,其出現失靈和缺陷的領域也已逐步為政府和公共財政所覆蓋,公共投資范圍相對增大;(3)東亞國家的政府主導與政府直接參與并不完全等同,強勢的政府可以引導企業的投資行為,但在統計上并不表現為政府投資;(4)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本身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發達經濟體的投資占GDP比重相比新興市場經濟體要低(見表2),這樣就愈發提高了發達經濟體政府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①。此外,各國政府投資方面的統計口徑也會存在一定差異。
盡管從表1的數據對比中得出的結果似乎與我們觀念上的判斷有所差異,但無論是典型市場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在各國投資決策都是最為重要的主體。這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政府投資的領域相對企業來說更為局限,大多集中于非市場競爭性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科學技術、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①。另一方面,既便是對這些領域的參與,政府也會引入私人企業、采取市場運作的方式。因此,政府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此類領域投資的共同決策主體。
二、資金來源結構的國際比較
投資的資金來源包括財政資金、銀行間接融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等三種基本渠道。各國的資金來源結構受到投資主體結構、金融體系等因素的影響而不盡相同。
(一)財政資金相對規模的橫向比較
各國財政投資資金相對規模既可以通過“政府投資占GDP比重”來反映②。這樣,結合表1、表2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整理出反映財政投資資金相對規模的表3。
表3反映的情況與前面表1有些類似,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在內的亞洲經濟體,政府投資占GDP比重普遍較低;(2)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自由市場國家政府投資占GDP比重也處于較低水平;(3)北歐各國政府在公共事務領域的涉足范圍較廣,政府投資比重普遍較高;(4)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西歐傳統資本主義強國的政府投資比重也處于較高水平;(5)前蘇聯地區和東歐各國等轉軌經濟體政府投資相對規模存在較大差別,且總體呈不斷下降趨勢。
(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相對規模的橫向比較
根據能夠獲取的數據,我們選擇“股票交易總額占GDP的比例”和“由銀行提供的國內信貸占GDP的比例”這兩個指標來衡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相對規模①。有關數據整理如下表4。
根據表4所列數據,就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相對規模,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1)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相對規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而金融發達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完善程度又直接相關;(2)不同經濟體制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相對規模差別很大。對比前蘇聯東歐各國和其他歐美國家的情況可以看出,前蘇聯和東歐各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比重較低可能與這些國家轉型過程中實行“休克式療法”有關;(3)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相對規模還受一國經濟傳統和經濟結構的影響。對比法、德、意等歐洲大陸強國、東亞各國及美英等自由市場國家的情況可以看出,奉行自由市場傳統的國家其資本市場及直接融資相對規模要明顯高于國家主導型經濟體;(4)根據各國1992年以來在數據上顯示的趨勢,直接融資的相對規模隨著經濟發展將不斷擴大。
(三)資金結構與政府職能
進一步分析各國在籌資結構方面存在的差異可以發現,一國資金來源相對結構的形成與其政府職能范圍密切相關。
一是預算資金的相對規模和比重與政府職能范圍直接相關。在第一部分分析主體結構特征時我們已有較為詳細的說明。二是金融體系結構與政府干預程度也密切關聯。政府對商業銀行等間接融資機構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一般要強于對資本市場①。當政府在經濟方面的職能范圍更為寬泛、更為直接時,從政府角度來講,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結構更有利于職能的履行。從東南亞各國、法、德等政府主導和干預傳統較強的經濟體,以及政府職能更為廣泛的北歐諸國來看,間接融資的相對規模通常遠高于直接融資相對規模。而對比奉行自由市場原則的美、英、加、澳等國,這些經濟體中間接融資規模就沒有絕對優勢②。
三、投資調控和管理的國際比較
投資的宏觀調控和政府投資管理確切地說屬于政府的兩項不同職能。前者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社會管理者職責的具體體現;而后者則是政府相關部門為提高政府投資效率而采取的各種具體的管理手段。幾個具有代表性經濟體的投資調控、投資管理主要特征整理如下表5。
從表5我們可以看出,各國政府在投資調控、投資管理方面采取的具體措施同樣與各國經濟傳統、發展階段、經濟結構、政府職能等因素密切相關,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職能范圍
政府職能可以說是一國投資調控和管理方式最直接的決定因素。一方面,政府對投資的調控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調控的目標、干預的方式、具體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則由政府職能所決定;另一方面,在投資管理方面,政府的介入程度取決于政府投資范圍,而政府投資范圍從根本上說也是由政府職能所決定,政府投資的范圍越廣,投資管理涉及的事務就越多,可能采取的管理手段也會更豐富。
(二)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
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對投資調控和管理的影響主要在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下,政府在經濟方面的職能范圍會有所不同。通常欠發達國家在經濟起飛的初期會采取趕超發展戰略,而這種戰略下政府對于經濟領域尤其是投資領域的介入很深。政府實施的投資調控和管理都是圍繞實現既定發展戰略目標而進行的,而且在具體的方式、手段方面可能會不拘一格。相比之下,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自由市場經濟體中,政府的角色定位為 “市場的守夜人”,這樣一來,政府職能也就非常有限,政府對投資領域的介入也就比較間接。
(三)經濟傳統和經濟結構
除了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以外,政府職能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受一國經濟傳統和現實經濟結構的影響。這種影響傳導到投資領域,就表現為各國調控目標、調控手段及管理方式的差異。例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發展階段和發達程度在全球無疑處于前列,但國家干預的傳統使得日本與美英等國的投資調控和管理同樣存在很大差別。另外一個典型就是法國。在西歐傳統資本主義強國中,法國的投資調控和管理完全是另類。這主要是因為在法國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占據很重要的比重,而且在法國的經濟傳統中,自然壟斷性行業應由國有企業經營。
四、政府職能等因素與投資體制的關系
(一)政府職能與投資體制形成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投資主體結構、投資的資金來源結構還是投資的宏觀調控及投資管理,都與一國政府職能有著密切的聯系。
首先,政府職能范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投資決策主體的結構。投資決策主體結構是由私人投資和政府投資的相對比重決定的。政府職能范圍較廣的經濟體,通過政府投資來完成和實現的職能通常也更多,最終反映為政府投資比重的提高。
其次,政府職能影響政府投資范圍的同時也影響了財政預算中用于投資方面的支出規模。而投資資金結構恰恰是由財政預算資金、直接融資資金、間接融資資金等構成的。此外,政府為實現特定職能還可以通過影響政策性金融機構進而影響間接融資的相對規模。如各國的政策性銀行,其融資性質屬于間接融資,但其融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服從政府安排、服務于政府特定職能的實現。
此外,投資調控和投資管理更是與政府職能范圍密切相關。
(二)影響投資體制的其他因素
除了政府職能外還包括經濟發展階段、采取發展模式、奉行的發展原則、歷史傳統以及現行的經濟結構等等。上述因素中,有的也是政府職能范圍的決定因素,并通過對政府職能范圍的影響來進一步影響投資體制的形成。
當然,有些因素本身對投資體制也會產生直接影響,如現行經濟結構。一方面,現行經濟結構直接影響政府投資調控和投資管理的方式和具體手段。當經濟結構中國有企業比重較大時,投資調控會偏重于計劃等直接調控的方式和手段,在投資管理方面更多地體現為政府對投資活動的直接控制;而當經濟結構中私人企業占絕對主導時,投資調控則主要依靠各種間接調控方式和手段,在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上也通常會引入市場機制和私人企業。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一國的經濟結構往往也會對政府職能范圍產生影響。例如,當產業結構表現出明顯失衡時,政府便可能將實施產業政策、優化產業結構納入其職能范圍,并因此對整個投資體制產生影響。
(三)投資體制相關因素間相互作用機制分析
經濟體所處的特定發展階段、秉承的經濟傳統、采取的發展模式、現行的經濟結構以及政府職能范圍都是投資體制形成的影響因素,但其作用機制又有所區別,具體來說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政府職能范圍的大小影響著投資體制的每個方面;(2)發展階段、經濟傳統、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對政府職能范圍的確定有著直接影響,并進而間接影響投資體制的形成;(3)發展階段、經濟傳統、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主要是發展階段和經濟傳統對于發展模式的選擇和現行經濟結構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4)經濟傳統、發展模式及經濟結構對于投資體制的不同方面也有著直接影響;(5)投資體制中,投資主體結構、資金來源結構和投資的調控管理直接也存在著相互影響和作用。例如,投資決策主體的結構能夠影響預算資金在資金結構中的比重,而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發達程度也會對投資中介機構、融資機構的組成結構產生影響。
投資體制的形成和確立對于經濟增長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體所處的發展階段、現行的經濟結構都會發生變化,未來選擇的發展模式也會有所調整。這樣,上述因素在長期動態中就形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的循環鏈條,如下圖1所示。
五、未來投資體制演變趨勢分析
根據前面對投資體制各方面的橫向比較及投資體制影響因素的分析,對投資體制的演變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大致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政府作為投資決策主體參與投資的領域將越來越集中于公共事務領域(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這一趨勢是由政府職能范圍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隨著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機制將得到的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效率優勢也將不斷顯現。政府職能將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并致力于市場缺失和失靈的公共事務領域。
(二)即使在由政府主導的公共投資領域,市場機制也將被逐步引入到投資項目的具體運作中。這主要可以歸結為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政府對其投資項目通常會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引入市場機制意味著私人企業和民間資本的介入,可以有效緩解資金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引入市場機制有利于提高投資項目資金使用效率。
(三)政府在投資的宏觀調控方面將主要采用間接調控的方式。間接調控重在運用經濟杠桿調節市場主體的行為,是符合市場規則的調控方式,也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有限干預的原則。
(四)在投資的融資結構中,以資本市場為依托的直接融資的相對規模將不斷提高,以商業銀行體系為依托的間接融資的相對規模將出現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變化取決于金融體系的變化,而未來資本市場的日益繁榮和傳統商業銀行的日漸式微基本是大勢所趨。
(五)財政預算資金相對規模則可能呈倒U形變化。這是因為,財政預算資金相對規模主要取決于政府職能及其投資范圍。而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政府職能范圍可能出現縮小和擴大兩種趨勢。一方面隨著政府對競爭性領域的退出,政府職能范圍將不斷縮減;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帶來的分工的不斷細化將產生許多新的公共事務,從而拓寬了政府職能及政府投資的范圍。
(六)投資中介機構在投資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大。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整個經濟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投資項目涉及到的事務也越來越多,客觀上需要由一些專門的機構獨立出來承擔一些投資服務的功能。與此同時,市場的不斷完善,也為這些機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分工越來越細化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 林森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透析[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3.
[2] 李榮融.外國投融資體制研究[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3] 王學武. 美國的投資體制研究[C].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國研報告2001-09-20.
[4] 田椿生,黑愛堂. 美國和日本投資體制的比較研究[C].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國研報告1992-03-02.
[5] 史笑艷.德國的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J].金融論壇,2003 (1):57-60.
[6] 劉志泉.對德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管理的研究[J].德國研究,2000,15(2):19-21.
[7] 董正信,趙曉明.中日韓政策性金融體系對比及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06(1):15-19.
篇4
摘要:在新形勢的發展環境下,融資已經成為各類企業運作的重要構成部分。企業財務融資本就存在風險,如何有效規避這些風險是所有企業都應重視的課題。只有有效規避企業的融資財務風險,才能確保企業有足夠的流動資金用作經營,進而確保企業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 :財務融資;風險規避
一、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內部與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就是企業運用自有的資金進行融資,也就意味著企業經營的留存、收益、折舊等都不是依靠外來資金。在我國來說,很多大中型企業都是使用這種發展方式。外部融資就是企業利用發行股票、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等方式,將其轉化為企業的投資。外部融資也逐漸成為了各個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
(二)直接與間接融資
企業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區別就是是否要借助金融中介。直接融資就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不借助任何媒介直接進行合資、借貸、有價證券等;間接融資就是企業要借助金融中介進行項目融資貸款、委托貸款、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等。對企業而言,選擇直接融資或是間接融資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很多時候都是兩者相互彌補和共同促進。
(三)債務與股權融資
企業的債務融資跟股權融資都屬于直接融資,之所以會劃分為債務跟股權融資主要是依據投資者跟企業之間的實際產權關系而定的。債務融資就是企業通過增加負債的方式獲得資金,具體方式有發行債券、信用擔保、銀行貸款、金融租賃、民間借貸等。股權融資就是企業通過增加所有者權益的方式獲取資金,具體方式有增資擴股、發行股票等。
二、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的主要成因
(一)企業資產流動性
企業要正常、穩定經營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做基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就是企業將資產轉變為現金的實際購買能力,這與企業資產的實際質量和企業自身的運營能力緊密相連。如果企業持有資產的流動性不好,就很可能導致財務融資風險。企業持有資產的質量跟企業資產的流動性是成正比的,如果企業的產品出現較為嚴重的積壓,遇到市場萎縮等情況,就會削弱企業的支付能力,也就意味著企業持有資產的流動性就會變差。就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來說,現金跟應收賬款的管理都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應收賬款難以及時收回,就很可能削弱企業的支付能力,進而引發企業內部產生財務融資風險。
(二)融資決策的科學性
企業融資決策包括融資方式的決策、融資規模的決策、融資結構的決策等。企業在做融資決策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實際的資金情況,企業資本規模大相應的融資規模就越大,反之則越小。如果不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選擇與之配套的融資方式,就會減少企業的收益,增加企業的財務融資風險。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需要從外部獲取資金,如果思慮不謹慎、不全面,借款比例不合理,也會增加企業的財務融資風險。
三、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的規避措施
(一)樹立客觀、科學的企業融資理念
樹立客觀、科學的企業融資理念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基礎,企業經營應該始終堅持“現金為王”的財務融資風險管理理念,創建完善、全面的財務融資風險預警制度。事實上,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防范企業的財務融資風險,確保企業的正常運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企業要用科學的方式,綜合考慮自身情況、資金需要情況等,最后確定融資規模;企業要做融資決策應該確保融資行為給企業創收的總收益要高出企業進行融資的總成本;企業應全面考慮融資成本、融資機遇、融資時間等因素,以此實現企業融資最好的資本結構;企業應該創建相應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需要結合自身的負債能力、償還能力、現金流量指標等進行綜合考慮,確保能夠有效降低貸款的風險。
(二)充分發揮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
對企業資金進行統一管理,避免資金分散,然后從多方面提升企業資金的使用率。對企業內部進行有效控制,用科學的理念和方式管理企業內部存在的財務死角、盲點以及漏洞,堅決不允許財務人員出現職責權限不明確、工作互相推脫的情況,對信息的反饋要尤為重視,做好資金的事后控制工作。用科學方式分析,進而確定資金的投向,避免資金浪費。企業要始終堅持以“自身價值最大化”為最基本的杠桿,通過權衡、綜合、客觀、科學的分析最終確定企業資金的最佳投向。企業要強化持有資產的流動性。對存量資金、停滯資金、應收賬款等進行科學的處理,提升資產的流動性,進而有效減少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提升企業資金的有效利用率。
(三)科學、謹慎選擇融資方式
企業的融資方式就是融資途徑,主要分為債務性融資跟權益性融資??茖W、謹慎選擇融資方式,不斷改進和完善企業內部的財務運行制度,能夠有效實現企業融資風險的最小化。在新形勢的發展環境下,企業的融資方式也朝著多元化發展,較為常見的融資有債券融資、融資租賃、股票融資、銀行貸款、財政性融資等,融資方式的不同,其潛在的風險以及創收的效益也是不同的。這也就需要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做好各方面的分析和統計工作,綜合考慮資金的回報率、流轉次數、信用風險等,然后再考慮企業資產的實際持有量以及負債情況,將兩者結合做出最科學、最合理、最客觀的評估,最后再選擇跟企業實際情況最吻合的融資方式,提升企業資金的回收率,降低企業的財務融資風險。
(四)創建科學的財務融資風險控制結構
財務融資風險的控制結構要包含的內容有:企業內部財務環境的控制、目標的確定、活動的控制、風險評估、信息交流、監控。企業內部財務環境的控制是財務融資風險控制結構的重要基礎,在進行控制的時候不單單要改進和完善管理理念和方式、挖掘企業的價值觀念等,還應該綜合考慮企業人力資源的分配,層層剖析,糾察出企業內部分配管理還存在的不足,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風險評估就是分析可能導致財務融資風險的各種因素,分清這些因素的主次地位,做好分類排列,提升風險評估的準確性,此外,企業還應該將風險評估作為重復性和持續性的管理活動。
總之,財務融資風險是每個企業都實際存在的,鑒于風險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特點,企業必須要重視風險的評估,做好財務融資風險的防范準備,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這樣才能有效規避企業的財務融資風險,穩定企業的經營。
參考文獻:
[1]褚軍陽.淺析企業如何有效規避財務風險[J].才智,2009(18):3-4.
[2]張慧林.企業融資風險的規避與防范[J].福建信息技術教育,2006(04):49-53.
篇5
[論文摘要]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融資制度的建設是中小企業能否存續發展的必要前提。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的企業將與外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舞臺上正面競爭,因此,正確對中外中小企業的融資制度進行必要的比較,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制度是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
[論文關鍵詞]中外企業;融資制度;融資方式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分析
盡管我國理論界和現實經濟實踐中沒有形成真正的融資制度概念,但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基本可以歸納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的現狀:從政策目標看,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的目標主要是就業目標,目的是穩定社會經濟秩序,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都在次要地位,并未充分重視;從融資體系看,銀行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機構,財政以被動方式對國有中小企業資本金進行補充(當影響到中小企業生存);從融資方式看,間接融資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形式;從風險控制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沒有一個完善的釋放和控制體系。
二、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分析
(一)美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主要構成
1.政策性金融機構。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SBA)是美國對中小企業進行間接融資扶持的主要政策性金融機構。
2.商業性的融資機構。在美國,由于受到法律限制,地方商業銀行必須將融資額度的25%左右投向中小企業,除了商業銀行以外,互助基金也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個人和中小企業投資入股形成的這種機構,可以看作合作社,主要為成員提供貸款,儲蓄是貸款的先決條件。
3.風險投資公司。之所以將風險投資公司與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分開,是因為風險投資公司的性質介于政策性與商業性之間。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特點是:勇于對新建企業投資,在首次公開招股的企業中,約有1/3是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對象。
(二)日本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構成
1.政策性的融資機構。日本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國民金融公庫、環境衛生公庫、商工組合中央金庫以及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均為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它們具有不同的分工。目的和宗旨都是為保證中小企業獲得充足資金。
2.商業性的融資機構。在日本,從20世紀80—90年代開始,商業銀行逐漸向中小企業增加貸款發放,到20世紀90年代初,對中小企業融資額度占融資總額的65.8%,比20世紀8O年代增加了25個百分點,以后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該比率略有下降。除了商業銀行體系,日本也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即互助銀行、信用金庫等,這些金融機構的特點是:地方性強;互助、合作性質強。
(三)美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
1.進入金融市場進行直接融資。與其它國家中小企業資金來源結構比較,美國中小企業發行有價證券(公司債券、股票)的比例最高。美國中小企業長期資金的供給主要來源于公司債券,短期資金則依賴于銀行信貸。這與美國資本市場的發達程度不無關系。
美國的公司債券發行市場發展較早,規模較大,企業籌資的順序為公司債券、股票、銀行貸款,債券發行的比例大大超過銀行融資。這是因為:除商業銀行、公共事業外,企業發行債券的原則比較自由,在法律上對發行債券形成的負債總額不作限制;可發行債券種類多,中小企業能夠方便地發行資信評估低等級或無等級債券;企業與作為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對發行總額、發行條件進行協商,即可作出發行決定。
中小企業由于受企業形態、組織規模、股東人數、資本金規模等各種條件限制,其股票往往不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仍可以在柜臺市場進行交易。柜臺市場相對于組織嚴密的證券交易市場而言,通常被稱為非組織的市場。柜臺市場的主要經濟功能有:非上市企業可以通過將其股份在柜臺市場上公開出售以獲得資本,增加資本金;為一些在證券交易所下市的企業提供一定期間的流動性。
美國的中小企業股權融資主要通過柜臺市場。中小企業柜臺市場包括:通過計算機中心。把各證券公司用通信網絡相聯系的NASTAQ系統;柜臺交易市場主要由全美證券協會(NASD)管理。在該協會開發的NASrAQ系統上登記的企業,分為NMS和SMALLCAP。引入NASTAQ系統以前,主要由PINKSHEET傳播股價、成交量等信息,1972年引入NASTAQ系統之后,實現了買賣自動化,大大提高了處理能力,市場規模也迅速擴大,成交量僅次于紐約證券交易所,居全美國第二位,并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實現了網上掛牌交易。
風險投資公司對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從本質上是一種股權融資。但是,風險投資公司融資與一般上市融資存在區別:首先,風險投資公司通常僅對創業或者發展期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而上市融資的中小企業一般已經進入成長期;其次,風險投資公司獲取的股權通常比較集中,有改變中小企業治理結構的要求,會要求對中小企業的實際控制權,而上市后新增的股權一般比較分散,不會影響原管理層的實際控制權;最后,風險投資公司所獲取的股權一般暫時不會流通,待進入柜臺市場或正式上市后才會流通。2.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間接融資。商業銀行體系仍然是美國中小企業的最重要資金來源之一。商業銀行主要為美國中小企業提供短期流動資金。
(四)日本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
1.間接融資。日本中小企業是以銀行信貸為主要資金來源籌措長短期資金的。日本的中小企業自有資本比率平均為l3%,只相當于大企業的60%左右,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依存度又比大企業高得多。
2.直接融資。日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方式也有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不過,占主導地位的是債券融資。在日本,中小企業一般只具有發行私募債券的資格和能力,私募債券由于透明度低,不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被認為是不正規的債券。
柜臺市場在日本稱為店頭市場。1991年,日本也開始啟動本國柜臺市場網上交易系統(JASTAQ),但在市場規模、股票流通性方面都不如美國。美國和日本的柜臺市場,對經濟的差異影響迥異,美國新經濟可以說是NASTAQ獨力支撐的。對高科技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柜臺市場與美國的區別在于:首先,管理機構管理的側重點不同。美國注重資金分配的市場效率性,強調企業信息的公開性、規章制度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強調投資者自己負責的原則,從而以較低的管理成本管理市場。日本側重于行政指導,規范市場行為,嚴格控制進入柜臺市場的標準,以此達到保護投資者的目的。其次,它們登記基準方面的實質性不同。日本店頭市場的登記基準形式上雖與美國NASTAQ中以小規模企業為對象的SMALLCAP相近,但其實質基準遠遠高于形式標準。再次,企業進入柜臺交易的目的不同。由于企業公開發行股份的第一目的在于籌措資金,而NASTAQ的各種費用大大低于紐約證券市場,因此,美國有大量的已經具備進入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格的大企業仍然留在NASTAQ的NMS柜臺市場中。在日本,只有在東京、大阪證券交易所一部或二部上市的企業,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進入一部或二部,通常必須從店頭市場開始。最后,投資者觀念不同。在美國,證券持有者主要是家庭經濟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個人金融資產中50%以上是投向證券和非法人企業的,其中股票約占69.9%。這種敢于冒險的投資態度,給柜臺市場帶來了活力。而在日本股市上,個人投資者所占股份只有23.5%,其余均為金融機構、事業法人等掌握,對高風險的柜臺市場,個人投資者很少。
日本以美國的中小企業投資法為藍本,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業投資育成公司法。成立了三個由政府、地方公共團體以及民間企業共同出資的中小企業投資育成公司。對于有助于產業結構高度化,或有助于加強產業國際競爭的中小企業,經過認定以后,該公司實行股份投資,給以經營、技術上的指導,并把企業一直扶持到能在證券市場上市籌資。日本的風險投資公司的特點為:幾乎不參與創建企業的投資,對創建l0年以上的中小企業的投資約占2/3,對創建未滿5年的企業的投資僅占16%;參與企業投資的幾乎都是證券、金融機構下屬的子公司型投資公司;融資比投資多;從投資領域看,非高新技術產業占較大比率。由此可見,日本的風險投資公司盡量避免風險,力求將失敗率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中外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的比較
(一)融資體系的比較
從直接融資看,我國中小企業的債券市場和股權交易市場發育不足,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過于依賴間接融資體系;從間接融資看,中小企業的政策性融資還未建立,直到1997年擔保機構才剛剛發育,所以,商業銀行體系承擔了全部中小企業融資重任,這是不正?,F象;從商業銀行體系的運作看,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并不適應中小企業融資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
(二)融資方式的比較
到目前為止,我國股票市場的流通股總市值還不到GDP的20%,債券市場也受到嚴格的金融管制,中小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資金。從間接融資看,中小企業主要通過抵押和擔保手段向商業銀行融資,并且,難以得到政策性的擔保支持,融資手段的單一,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三)融資風險控制系統的比較
篇6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影響了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尤其是P2P,作為互聯網金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融資方式,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也讓民間資本看到了出路與希望。兩種融資方式各有所長,在現階段,二者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包括P2P模式在內的互聯網金融更應該改進不足,充分發揮網絡便捷,信息量大,資源共享的優勢,使互聯網金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及時制定相關的規章,條款,更好的規范該行業的運行,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模式;監管前言
隨著時代的前進,科技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我們生活的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網絡的出現,注定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巨大的變革。如今,網絡已經慢慢的滲透到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傳統行業的運行方式也受到網絡的影響,正在發生改變,其中也包括金融行業。進入互聯網時代,民間金融開始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借助互聯網,民間金融得以擴大范圍、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P2P、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新事物更是得到了迅猛發展。與此同時,誠信和風險控制也成為民間互聯網金融急需解決的問題,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
傳統金融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是將資金從儲蓄者轉移到融資者手中。傳統金融行業中包括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充分利用資金的不斷循環和運動,解決了經濟發展對資本量所要達到的要求。傳統融資方式充分發揮了其存在的優勢,但同時也有其局限性。
間接融資是直接融資的對稱,其局限性在于,直接融資雙方在資金數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較間接融資的要弱,兌現能力較低,其風險也較大。
但無論對于傳統融資模式中的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來說,其面向的對象都是大企業,而大企業在整個融資需求群體中僅占20%,另80%的中小型企業一直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這也屬于兩種融資模式所共同存在的局限性。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簡單介紹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新型科技,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顛覆性影響,可能出現既不同于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可稱為“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不是金融業單純的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業務處理,而是真真正正的將金融與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理念融合,二者彼此滲透,形成系統的,專業的,具有科技信息特點的新型金融體系。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發展經歷四個階段。首先,傳統金融利用互聯網技術向大家提供服務,互聯網發揮著渠道的作用;接下來,互聯網在里邊發揮的作用是依據大數據收集和分析進而得到信用支持:其次,P2P模式出現,這也是互聯網金融區別于傳統金融在融資方面最突出的表現;最后,是通過交互式營銷,充分借助互聯網手段,把傳統營銷渠道和網絡營銷渠道緊密結合;將金融業實現由“產品中心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的轉變。從上述論述中,不難看出,金融業與互聯網技術正在一步步的融合,互聯網金融也在逐漸的成熟,發展起來。
互聯網金融相對于傳統融資模式來講,有很大的不同。其區別于傳統融資最具代表性的體現就是P2P模式。這種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務,這種中介把資金出借方需求方結合在一起。發展至今由P2P的概念已經衍生出了很多模式。
不同模式及其優缺點:
一、 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這也是相對安全的P2P模式。此類平臺作為中介,平臺不吸儲,不放貸,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由合作的小貸公司和擔保機構提供雙重擔保。此類平臺的交易模式多為“1對多”。此種模式的優勢是可以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二、 P2P平臺下的債權合同轉讓模式。可以稱之為“多對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資都是打散組合的,然后獲取債權對其分割,通過債權轉讓形式將債權轉移給其他投資人,獲得借貸資金。
三、 大型金融集團推出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此類平臺有大集團的背景,且是由傳統金融行業向互聯網布局,因此在業務模式上金融色彩更濃,更“科班”。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的優缺點
對于P2P模式來說,他們所面向的對象都是剩余80%的中小型企業客戶。一直以來,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為中小微企業開創了一片新天地,民間金融得以擴大范圍、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彌補了傳統金融面向客戶局限性的缺點,使每一個融資需求個體都能享受由資本帶來的效益。
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風險控制。在傳統金融業中,客戶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有可靠的保障,加上銀行業發展至今建立起來的信用,完全可以給客戶足夠的安全感。而互聯網金融這個新型行業,通過網絡技術解決一些金融業務缺乏足夠的安全保障,雖然一些網貸公司風控方面做的已經足夠完善,但大多數人對于這種虛擬的網上金融,還是會有一定的擔心。
這些都是阻礙互聯網金融生存發展的因素,所以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和平臺,一定要改善該行業風控水平,因為,一個虛擬化的中介平臺,最大的資本就是獲得信任與安全感。目前,建立信譽度應該是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工作,這樣才可以繼續生存和發展。同時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設立相關的規章制度,法律條文,維護交易雙方共同的利益。專家指出此時互聯網金融現階段還是以行業自律為主。P2P平臺首先應該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恪守不建資金池、不提供虛假項目、不參與交易的基本準則。
互聯網金融監管現狀
央行條法司司長穆懷朋指出對于P2P這樣的類似于民間融資的互聯網金融,可能要采取“負面清單”的形式,也即“規定其不能做什么”,限制互聯網金融不能進行的一些行為活動。例如,有些擔保機構直接做起了網貸,或者擔保機構與P2P同屬于一家集團,自己擔保自己,就使得此類創新模式存在巨大風險。P2P行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監管?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龔表示,P2P作為信息中介,應該是一種民間借貸的方式,而一些P2P公司,轉做擔保、資金池、債權分拆等信用中介功能,已經偏離了民間借貸的范疇,因為“信用中介需要計提資本,沒有這些方面的管理就容易出問題,目前還存在著監管的空白”。P2P網貸必須告別“裸奔”時代,才能使互聯網金融成為一個系統,全面,科學的行業。
總結
互聯網金融是時展,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網絡使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互聯網金融符合時展的要求,互聯網金融使得科技與實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真真正正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為人類做出的貢獻。但同時,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方向并不是取代傳統金融的模式,而是與其相互補充?;ヂ摼W金融離不開傳統金融,而傳統金融的發展趨勢便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最具代表性的P2P模式,更是極大的改變了民間資本的現狀。使得社會的融資形式有了更多的選擇。雖然,目前為止,P2P模式發展還不完善,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但互聯網金融必然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加深刻的變革。
參考文獻:
[1]銀監會龔明華,《互聯網金融不能重用戶體驗輕風控》;
[2]互聯網金融新模式;
篇7
我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主要經歷了3次試點:①2005年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試點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序幕的拉開,對發起機構、受托機構、發行對象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此后,受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宏觀金融政策調整的影響,試點暫停;②2011年5月,國務院批復繼續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試點,隨后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對基礎資產的種類進行了擴充,并增加了風險強制自留、雙評級等風險控制要求;③2013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常規化發展,啟動了繼2005年和2012年之后的第三輪試點。發展資產證券市場化業務是未來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通過與金融體系內部其他機構的合作,促成真正意義上的資產證券市場化的形成和流動,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4]。
2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的主要模式分析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市場化主要有3種模式: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券商專項資產證券市場化和資產支持票據。2009年以后受金融危機影響,資產證券市場化產品曾一度停滯;2012年重啟后,于2014年發行量提速,占絕對主導地位;券商專項資產證券市場化產品開始于2005年12月,但整體發展規模緩慢;資產支持票據開始于2012年8月,整體規模有限。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模式下,證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進行銷售屬于直接融資,但從整體來看,它既不同于傳統的間接融資,又區別于傳統的直接融資,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新型的、間接融資直接化的融資模式。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模式中,銀行依然起到中介作用,先向借款人發放貸款,之后將貸款打包重組轉化為資產支持證券出售給投資人。該模式下,貸款違約的信用風險轉移到了投資人身上,同時對投資人甄別與管理風險的要求相比傳統的直接融資模式要大大降低,因為是由銀行承擔貸款的評審與管理的責任。這種模式將間接融資直接化,融合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長處,把銀行甄別與管理風險的能力與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能力有效結合,既提高了融資的效率又管控了風險。
3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產品的主要特征
3.1基礎資產以優質公司企業貸款為主導
縱觀目前已經實施的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項目,可以發現根據基礎資產種類不同,大致可分為3類:①ABS(Asset-backedSecurities),其基礎資產為優質的公司類保證和信用類貸款和汽車抵押貸款;②MBS(Mortgage-backedSecurities),基礎資產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③NPL(Non-performingLoan),基礎資產為銀行不良資產。目前在3類資產證券市場化中,已經暫停了NPL證券市場化,而MBS由于次貸危機的影響也開展的數量有限,相對而言,ABS開展的最多。從2005年至今已發行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產品基礎資產分類情況看,優質公司企業貸款作為基礎資產占比高達85.59%。
3.2發起人以商業銀行為主體
在2014年以前,四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產品的主要發行人。2014年以來由于監管審批加快以及城商行資產出表壓力等多重原因疊加,城商行發行節奏明顯加快。
4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4.1規章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指導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試點的多是通知、意見等規章與規范性的文件,而在立法的層級與效力上有所欠缺,同時對整個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的運行和流程的規范也并不完善,使得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試點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與困惑。由于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的基礎法規制度建設落后于市場發展需求,商業銀行要更加重視對法律的研究和運用,促進健全規章制度,界定和規范好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用法律手段保護好自身的權益。
4.2信用評價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我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市場化產品評級面臨著歷史數據不足、評級方法未經市場檢驗、評級機構公信力不高等問題。由于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復雜的內部結構,涉及到眾多基礎資產,經過一定的信用增級后,即便實行了較為充分的信息披露,對普通投資者乃至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光憑自身知識和經驗很難準確判斷其投資價值,因此信用評級顯得尤為重要。
5小結
篇8
關鍵詞:循環經濟;金融支持;寧夏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6(12)-0085-03
一、國內外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一)發達國家金融支持情況
1.采取優惠貸款政策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德國銀行開發循環產業貸款產品,不僅貸款利率低于市場利率,而且償還條件又優于市場條件。日本則建立了專門的循環經濟發展銀行,彌補政府投融資的不足。如日本曾經成立專門的北海道開發銀行,來促進北海道地區的經濟發展。日本開發銀行的政策利率分為三級,各級利率分別為1.85%、1.80%、1.75%;融資比例為40%;國民金融企業事業團對環保設施的貸款比例最高可達總投資額的65%,償還期限為15年,年利率僅為2.7%。這些優惠措施都較好地促進了日本循環經濟的發展。
2.加大金融創新對循環經濟發展支持力度。一是排放減少信用(Emissions Reduction Credits)。排放減少信用是指如果排污單位的實際排污量低于允許排污量,它就可以向主管機構申請排放減少信用(等于允許排污量與實際排污量之間的差額)。美國已賦予排污權(排放減少信用)以金融衍生工具的地位,允許其以有價證券的方式在銀行存儲,并可以出售給其他企業。二是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基金是把許多投資者的不同的投資分額匯集起來,交由專業的投資經理進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資者的出資比例分享。風險投資基金是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機構和個人的資金,投向于那些不具備上市資格的循環經濟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目前投資基金發展最快的是美國。
(二)我國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1.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的結構日趨合理。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落后于發達國家,對于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h保領域。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對循環經濟認識的不斷加深,金融支持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單純治理工業污染源頭,逐漸到源頭、過程、末端的綜合治理。從環境保護單一方面拓展到資源綜合利用、廢物回收利用、生態環境恢復等多個方面。
2.銀行業支持循環經濟發展逐漸增強。近幾年,我國銀行業成為支持循環經濟發展主力軍,具有代表型是興業銀行。2006年5月,興業銀行與IFC合作,創造性地引入貸款本金分擔機制,在國內首先推出節能減排的項目貸款。近幾年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遍布全國27個?。ㄊ小^),覆蓋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三大領域,涉及能效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污水處理和水域治理、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碳減排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眾多項目類型及能源、建筑、交通、工業等主流行業。截至2015年末,興業銀行已累計為5896家企業提供綠色金融融資7706.64億元,綠色金融融資余額達3768.60億元。
二、寧夏金融業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銀行信貸模式收緊,金融主體投資循環經濟動力不足。寧夏的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導,直接金融處于從屬地位,在市場需求減弱和信用風險上升的背景下,銀行信貸投放趨于謹慎,防范信貸風險重于信貸投放,更多在銀行間市場投資、上存資金、開展中間業務或者傳統經濟領域獲得利潤,對循環經濟發展所需的金融支持較少,循環經濟相關項目面臨較為嚴苛和不利的融資環境,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存在渠道障礙。二是直接融資渠道不通暢,金融體系功能發揮不完善。2014年,寧夏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4608.28億元,而證券市場融資總額僅為127.4億元,企業直接融資105億元,僅占寧夏社會融資總量的12.5%。寧夏融資結構不合理,過度依賴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額度太小,循環經濟可運用的社會資金規模較低,融資格局呈現出明顯的跛行現象。寧夏這種跛行的融資局面不僅嚴重束縛了經濟的發展,而且將金融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不利于金融市場主體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循環經濟產業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金融支持。
(二)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體系薄弱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寧夏金融機構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銀行、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經營狀況良好,金融運行穩定。但寧夏的金融體系中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仍處于主導地位,其他銀行類金融機構還存在一些問題:股份制銀行偏少,地方性銀行發展規模較小或經營水平不高,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體制不完善。寧夏金融體系存在資金投向具有過度偏倚的特點,有隱形政府擔保的一些大型企業獲得了大部分信貸資金,而許多有發展潛力的循環經濟型中小企業不能得到相應的資金支持。
另外,政策性金融不能完全滿足循環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存在總量不足、范圍過窄、力度不夠的問題,與循環經濟項目或企業融資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
(三)循環經濟的風險補償機制及信用擔保體系缺乏
一是寧夏尚未建立有效的針對循環經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無法有針對性地實施風險的控制與分散。二是政府部門對擔保業務的管理尚不完善,易出現過分干預或過分寬松。同時,部分金融機構的管理章程、相關法律法規、擔?;鸬倪\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配套或缺失現象,無法對循環經濟提供有效的避險機制。三是面對循環經濟相關產業的復雜性、項目投資收益與風險的不確定及不對稱性,資金趨利避險的本性導致資金難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加之金融生態環境不佳,金融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明顯偏弱。
(四)金融創新支持循環經濟產品結構單一
由于循環經濟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不同,往往涉及多個科學領域,技術更新速度快,管理相對復雜,循環經濟模式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與傳統經濟模式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有很大區別,金融支持需要根據循環經濟的特點進行金融產品和信貸操作技術創新。然而,目前金融機構信貸資金供應模式中,除個別對企業的專項政策信貸資金實行類似管理外,銀行的產品基本適于傳統經濟單程式的線性模式,缺乏產品的細分,缺少適合循環經濟風險特點的產品規劃。
三、構建寧夏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完善商業性直接融資金融支持體系
一是優先支持循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為鼓勵循環經濟型企業發行證券、籌集資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核準其上市申請、配股申請、兼并收購申請。對于符合特定產業政策的循環經濟項目可以適當降低上市標準。二是優先核準循環經濟企業發行建設項目債券。目前寧夏的債券市場種類比較單一,企業債券發行量較少,循環經濟型企業發行債券的比例更低。證券監管部門應當給予循環經濟型企業相應的債券發行政策優惠,積極研究優化債券收益率曲線結構,推進相關的企業債券、市政債券等債券類型的發行籌資工作。三是建立循環經濟創業板市場。參考國外的經驗,發展創業板市場有助于為循環經濟企業和項目建立持續性的資金來源渠道。四是建設循環經濟技術開發相關的風險投資機制。如果循環經濟項目的金融支持體系中缺少了相應的風險投資機制,勢必無法有效地解決社會資金普遍規避高風險的問題,不利于循環經濟項目籌資機制的穩健運行。
(二)完善商業性間接融資金融支持體系
一是改進商業性金融機構現有的信貸發放、管理模式,積極探索針對循環經濟項目的有效放貸模式,提高相應的金融支持服務效率。大力推進“綠色信貸”制度建設,把循環經濟項目的節能效率、循環利用資源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標納入貸款發放的管理中。二是積極調整現有的存量信貸,為支持循環經濟項目留下適當資本。應當引導和支持商業性金融機構優化現有的信貸結構,合理配置稀缺的信貸資源,最大程度地支持循環經濟項目。三是逐步實施并完善差別利率政策,對于循環經濟型企業給予更大的利率優惠。例如,對于社會效益較高的循環經濟項目(廢物物資化、再生資源利用、循環經濟核心技術研發等) 給予優惠的利率和放貸條件,而對于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的項目可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予以限制。四是加快對循環經濟項目的金融產品創新的步伐。商業性金融機構應當著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研發能力,提高金融產品創新的能力,因地制宜地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循環經濟項目提供適宜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三)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
一是在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金融支持任務中,明確對于循環經濟項目的金融支持任務,加大相應的投資力度,提高服務質量,并明確具體的循環經濟支持重點。二是針對循環經濟項目探索和改革相應的資金投放模式,可將原先的“貸款項目確定―可行性分析”模式調整為“可行性分析與論證―項目貸款”模式,以提高對循環經濟項目的服務質量。三是擴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四是積極推進循環經濟項目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其管理機制、運行機制的完善和提高,使得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產生更大的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相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柳欽.循環經濟發展需要良性的面向市場的金融支持[J].西南金融,2008,(7):44-45。
[2]郭永冰.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8。
[3]牛桂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預測[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4]齊建國等.現代循環經濟理論與運行機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5]王圣宏.發展循環經濟與政府職能轉變[J].商業研究,2009,(9):66-68。
The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of 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Ningxia
REN Jianmou YANG Huifang LI Jing WANG Wen
(Shizuish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izuishan Ningxia 753000)
篇9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教訓和啟示。2008年在世界范圍內爆發的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與歷史上歷次的金融危機都有很大的區別。我認為有三個特點。一個是脆弱性。第二,貪婪性。三是欺騙性。我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始作俑者是過去30多年來美國大力宣揚的所謂新自由主義經濟,它們一再說教,只要按照自由市場意志辦事,一切經濟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國家不能干預市場,政府的基本職能只能是充當裁判員,這次金融風暴的殘酷事實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經濟自由化帶來了自由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這次危機是經濟過度自由化和虛擬化的集中反映。我們面對這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不能僅僅單純分析經濟市場的發展前景,研究操作的具體對策,而且應該清晰看到這次金融危機帶給整個西方世界的不僅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國家發展方向。西方國家正經歷著深刻的制度危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變革壓力。我們對那些常常被人推崇的某些西方經濟學的論點非常有必要提出質疑,絕不能再盲目崇拜照搬照抄,尤其對那些提出中國的市場應當實施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市場問題要市場自己解決,政府不能干預等論調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我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過程當中,曾經受過上層某些錯誤理念的干預和誤導,例如用什么樣的標準衡量我國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的好不好正常不正常,我們經常聽到往往用外國的標準來衡量,往往是按照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來評判,而很少用小平同志的理論和三個有利于,那就是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穩定,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標準去衡量。
第二,當前金融發展當中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當前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需要抓緊研究解決。主要是三個問題。一個是怎么樣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出發,研究制訂實施好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整個金融市場發生著重要影響。近年來我國物價水平不斷走高,CPI指數持續高位運行,為了穩定物價中央銀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緊縮措施,但是值得關注的是貨幣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出現了某些偏差,主要是調整過于頻繁,松馳過松緊持過緊,不利于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比如2008年出現經濟危機以后提出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當時我們提的適度寬松,然而2009年取消了對各家商業銀行信貸總量的控制,這個取消當時很不夠認真不夠細致,突然就取消,從而使全國的信貸供應量超常無序增長。2009年一年到年末信貸總量的增長達到了9.7萬億,這是什么概念?是上一年度的2.3倍。09年信貸總量的增長是08年的2.3倍,經濟增長不到10%。M2的增速達到了29.7%,實際上成為不是適度寬松而是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使不少商業銀行超出合理的存貸款比例過度發放貸款,而且大幅增加了長期貸款的比重,造成市場上信貸資金供過于求,增加了銀行信貸的風險。近兩年來出現的很多問題跟09年不適當大幅度的增加銀行信貸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今年年初將貨幣政策定位于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從實際執行來看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三次加息,去年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兩次加息,總共一共12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五次加息,貨幣供應量M2增速降為13.7%,創了七年來的新低,而目前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超過穩健的范疇,變為從緊的貨幣政策。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高達21.5%,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美國銀行體系整體準備金率1%,歐元區2%,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為0,相比看到我們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從而造成了社會流動資金供給相當緊張,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取得貸款非常困難,生產資金難以維系,有的不得不停工,對經濟增長造成瓶頸,而且帶來失業等社會問題。
第二個問題,民間借貸呈現了范圍廣、利率高、數額大的特征,潛伏著很大的社會風險。由于銀行收緊銀根壓縮貸款,急需資金的廣大中小企業紛紛轉向民間貸款,導致民間的金融迅速蔓延,一年期人民幣存款貸款基準利率是3.5%和6.65%,但是民間拆借利率普遍在20%―30%。據有關部門監測數據顯示,溫州的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已經達到了24.38%,溫州的地下放貸人相當活躍,某些中小型企業以高達120%的利息借款。民間放貸收取高息,蘊藏著很大的風險,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這些貸款公司吸納的大量存款就成為壞賬,必將對國家金融穩定造成潛在的威脅。如果任由社會上亂集資亂拆借蔓延泛濫,我們可能會想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社會上的亂集資亂拆借我們深受其害,有過深刻的教訓。金融機構出現危機引發社會不穩的問題歷歷在目,這些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篇10
[作者簡介]寧素,女,山東平度人,山東財政學院財務處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踐、金融管理。
[摘要]目前山東省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上仍然存在著一系列與經濟發展不協調或不完全協調的問題,有些問題這幾年還有進一步加重的跡象,主要表現在:直接融資比重偏低,金融體系結構性失衡;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占據壟斷地位;金融體系不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需要;縣域金融配置功能弱化,有限的金融資源趨利外溢嚴重;農村信用社難以承擔農村金融主力軍的重任等方面。對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優化整合山東省金融資源: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提高現有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加快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優化社會信用環境,為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條件。
[關鍵詞]金融資源;資本市場;金融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7)01―0031―04
一、當前山東省金融資源配置的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金融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金融市場體系日趨完善,社會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穩步提高。目前山東省金融業務總量和金融機構的種類、數量均居全國前列。金融體系在實現和維護宏觀經濟穩定、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同時也是金融大省,山東卻并不是金融強省,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還沒有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特別是與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相比,不論是金融業的整體水平與質量,還是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都還有一定差距。金融業的發展活力不足,總量偏小,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金融業的潛在風險較大。一方面突出表現為“一多兩少”,即不良貸款多,盈利少、創新的品種少,由于歷史包袱沉重,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仍不容樂觀。而另一方面,有的上市公司則面臨退市的窘境,歷史上一直作為滬深市場績優板塊的山東上市公司,一度出現業績大幅下滑,甚至曾出現了引起全國關注的“ST濟南現象”。當前,優化和合理配置各種金融資源,提高金融運行的速度、效率和質量,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有限金融資源重新布局和整合,是山東省加快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直接融資比重偏低,金融體系結構性失衡
由于資本市場發展總體滯后且結構不合理,導致通過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比重較大,銀行系統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全社會金融資源過度集中于銀行系統。而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還比較低,這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前幾年股票市場持續低迷,股市籌資額下降較多,直接融資難有進展,這種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由于銀行系統在資金配置方面的低效率以及巨額不良貸款的存在,資金過度集中于商業銀行系統使之既承擔了自身的經營風險,又承擔了整體經濟改革的最終成本。
(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占據壟斷地位
在間接融資的市場體系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仍占據壟斷地位,金融活力不足。全省除濟南、青島、煙臺等幾個有限的大中城市外,其它地市仍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高度壟斷,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市場集中度平均達60%以上。而地方性金融機構數量少、規模小、發展水平不高。金融壟斷的結果是金融活力不足和低效運營。金融活力不足及低效運營不僅會制約企業的發展,也降低了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不利于經濟的穩定健康運行。
這種狀況還導致金融創新能力不足。國有商業銀行仍然以傳統的信貸經營為主,缺乏金融產品創新能力,造成金融產品市場發育不平衡并相互分割,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阻礙了金融資源的自由流動,使得金融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最終造成金融資源分配效率低下,金融運行質量在較低水平徘徊。
(三)金融體系不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九五”時期以來,山東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近年來非國有經濟發展迅猛,高出同期全省總體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非國有經濟已成為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極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與之相對應的是其對金融資源的需求量已與日俱增。據測算,山東省非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占GDP比例已達三分之一,但據粗略統計,山東省銀行類金融機構對非國有經濟的貸款只占全部貸款的大約20%,在一些地區這兩個比例相差更為懸殊。非國有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融資障礙,存在著與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相稱的金融體系信貸支持問題。在金融領域,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支配了絕大部分信貸資源供應,而這些金融機構將主要客戶對象確定為壟斷性行業、大型企事業單位等,目標客戶雷同,相互間替代性很強,尚未形成合理分工的商業銀行體系,金融體系在規模結構、所有制結構與實體經濟企業規模結構、所有制結構不相匹配。而新建立起來的主要為非國有經濟和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體系,掌握的金融資源量極為有限。地方性金融機構,不僅數量少,市場份額低,而且內部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一步發展的后勁不足。實體經濟結構與金融結構的這種不對稱,使得全社會金融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存在嚴重失衡。這種金融資源配置結構與經濟結構變化的不一致直接或間接造成金融資源的大量浪費,導致金融資源的低效率分配。一方面,國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非國有經濟無法取得低成本的金融資源滿足其生產發展和貿易擴張的需要。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受制于國有經濟制度建設滯后、觀念轉變緩慢和運行機制僵化,大量金融資源處于閑置狀態和低效率甚至無效率分配狀態。
(四)縣域金融配置功能弱化,有限的金融資源趨利外溢嚴重
目前,山東省縣(市、區)和農村人口占60%以上的區共有121個,這些縣(市、區)的總人口占全省的90.4%,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省的75.5%。縣域經濟發展對全省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但是,近年來隨著銀行信貸管理體制的改革,各國有商業銀行為規避風險,出于資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綜合考慮,普遍實行了集權式的信貸管理模式,貸款權和審批權逐步上收于總行和一、二級分行,總、分行直貸規模不斷擴大,一些貸款不良率高和經營虧損嚴重的縣級行的貸款權限被取消,而保留一定貸款審批權的基層行為數甚少且權限較小。多數基層行僅有少量小額質押貸款的權力,其余項目貸款僅有推薦權而沒有貸款權,資金營運的空間很小。經濟越是落后的農村地區,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貸款權限就越小。同時,商業銀行硬化基層行的信貸管理,體現在信貸考核機制的設計上,輕獎重罰。激勵約束機制的非對稱性,使基層行貸款營銷的積極性大受
打擊,放款少則承擔風險少,放款多則承擔的責任大。這樣以來,縣級基層行便逐漸演變為只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的窗口,資金外流過快,大部分資金上存,由省行統一調撥使用,資金按照利益最大化的經營原則流向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及壟斷性大行業、大企業等。貸款業務銳減,基層行的業務更加單一,攬存演變為基層行的主要業務。信貸權限的集中和信貸考核機制的不合理,使得貸款資源愈來愈向中心城市集中。金融資源的趨利外溢,使本就貧血的縣域經濟“失血”嚴重??h域經濟的信貸投入下降,金融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減弱。
(五)農村信用社難以承擔農村金融主力軍的重任
山東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村人口比重大,解決好“三農”問題尤為迫切與必要。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然而,目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現狀卻難以令人樂觀。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農村信用社完成脫離農業銀行的改革后,在理論上農村金融領域已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為基礎,商業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協作的格局,即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三者分工協作。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和發展農村經濟相背離的狀況。農業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其市場定位發生了重大變化,業務范圍已與其他國有商業銀行無異,競爭的視角也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商業,一些地方農業銀行基本已經卸掉了支農主力軍的重擔。而農業發展銀行的實際運作也不甚理想,遠未擔負起其應盡的責任。農村金融體系的三元格局實際已演變成農村信用社獨當一面的格局,農村信用社成為支持“三農”發展的金融主力軍。但令人遺憾的是,農村信用社難以承擔農村金融主力軍的重任。實際上,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和金融服務功能一直不甚理想,不少農村信用社支付壓力和生存壓力過大,超負荷運行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與農村“金融主力軍”的地位不相稱。
二、優化整合山東省金融資源的思路與對策
(一)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要樹立大金融資源的觀念,在當前融資主體多元化的形勢下,不能把金融資源僅僅等同于銀行的信貸資金,而應既重視銀行的間接融資,又重視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山東省企業資本金普遍不足,過分依賴銀行貸款。近年來,直接融資(不含國債)的比重連續下降,這不利于形成合理的企業資本結構,也不利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此,要繼續支持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支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積極推進債券市場發展。要充分運用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政府要提供各種條件和配套措施,指導和協助企業上市融資,擴大直接融資總量。要對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進行改造重組,使之成為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對投資風險較大、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做好向“二板市場”推介的工作;對“二次創業”中的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吸收部分競爭性領域的國有控股企業的股份,進行擴張,改組為上市公司,或是從股票市場上買殼或借殼上市求得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我省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和規范運作水平。通過推進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支持、促進一批上市公司做大作強;對那些效益一般、主業不理想或業績不好的上市公司應加快重組步伐以求得新的發展。要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向民營企業、外商外資、社會法人機構轉讓,公司內部高管人員和員工購買等多種形式,實現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多元化。
(二)提高現有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
一是改革信貸管理體制。中央銀行應督促國有商業銀行改進現行的“一收到底”的信貸管理模式,使國有商業銀行適當下放信貸管理權限。商業銀行上級行在實行授權授信管理過程中,要區別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商業銀行縣級支行的貸款授權授信權限適當予以下放,合理劃分信貸權限。為減緩資金外流,還應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機構設立適當的存貸比底限,增強金融機構參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滿足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合理融資需求。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信貸管理考核辦法,實行收放兩條線管理,制定與責、權、利對等的信貸獎勵和處罰方法,制定切合實際、責權明晰的信貸責任體系,充分調動各級商業銀行信貸營銷的積極性。
二是調整信貸投入結構。一方面要提高國有企業使用金融資源的效率。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信貸傾斜,繼續增加有效信貸投入,對于國家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有效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正常周轉合理的流動資金需求,確定更為合理的授信額度,適時、均衡地投放;另一方面要擴大中小企業、個體私營企業金融資源的占有率。當前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實行綜合授信。盡快完善對中小及民營企業的信貸評級和授權授信制度,對符合條件的抵押、擔保貸款實行“一站式”服務,并適當減免費用,提高貸款效率。同時積極拓寬金融資源的運用領域,加快金融產品創新,適應客戶的不同需求。
(三)加快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
一是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功能設計,促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填補由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大量撤并后對縣域經濟和農村經濟金融服務的空白,一方面加強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網點撤并后機構布局的合理安排,防止服務真空;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縣域經濟和農村經濟的金融服務力度,大力發展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對省內城鄉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在有關政策法規允許下,允許民間資金進入,充實中小金融機構資本,增強抵御風險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家以各種形式參與金融投資,發展民間金融資本;民間金融可以享受與國有金融機構同等的政府信用,以防止因信用不抵后者而吸收不到存款;同時實行利率市場化,給予一定利率浮動區間,從而保證民間金融機構的存款來源。
二是適度發展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已逐漸為國內金融界所接受。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國分業經營轉向混業經營的中間環節,有利于協調金融資源整合與現行監管制度的沖突,是地方整合金融資源的一種較佳選擇。目前,在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之下,實際上已經存在著模式不一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團、光大集團、魯能集團和平安保險等。盡管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基礎尚不鞏固,但其中還是有可資借鑒之處的。
(四)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一是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真正建立起產權清晰、約束機制強、財務健康、監管到位、有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為農村社區服務的地方性金融企業。要緊緊抓住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機遇,積極改革山東省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按照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農村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監督管理體制建設要求,深化山東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要進一步改進農村信用社支農服務。農村信用社要堅持為農業、農
村和農民服務的宗旨,加大農業信貸投放,增加農戶貸款,及時、有效地為農民生產生活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服務。同時,要整頓農村信用秩序,實事求是地認識民間借貸的作用,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
二是繼續完善和發展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形成農村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共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格局。要利用農業發展銀行本身政策性銀行和深入農村的優勢,賦予其新的職能,引導其進行農業產業化開發建設,承擔農業生產基本建設項目,用政策性金融彌補商業性金融對農村地區支持的不足。
(五)優化社會信用環境,為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條件
社會信用環境欠佳已經成為增強金融支持的一大障礙。因此,必須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創建“金融安全區和誠實守信區”,為金融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是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個人的共同責任。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應多方協作。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已經在全省建立了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正確授信提供依據。山東省工商局投資建立了“山東紅盾信息網”,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網,并且完成了與省財政、國稅、地稅、統計、審計、人行的聯網工作。特別是山東省開通的“誠信山東”信息網,發起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政府信息查詢系統。在“誠信山東”信息網的建設中,努力通過聯合共建,打破各部門信息孤島和信息壟斷。當前,一方面應不斷充實、深化和完善上述機構或部門自己的信用數據庫,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誠信山東”信息網的信用數據的征集范圍,逐步收集、處理分散在各相關機構或部門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及其他經營行為紀錄,通過信息網絡技術將各自的數據庫連接起來,在共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覆蓋全省的征信體系和網絡化的征信數據庫,構建一個能夠反映企業和個人全貌的信用檔案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 上一篇:房地產全案營銷策劃方案
- 下一篇:大學校園封閉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