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范文
時間:2023-11-13 17:50: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CDIO理念;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分析
一、引言
CDIO理念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其主要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作的生命周期為主要載體,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過程中更具主動性、實踐性。而基于CDIO理念的培養大綱中將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力四個層面,是對學生綜合性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基于CDIO理念構建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目標
CDIO教學大綱的首要教學目標便是建立原理清晰的教育結構,在獲得高級目標集的同時可提供完整、清晰的主題集,并最終實現評估。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日后是要進行工程業、計算機網絡業的工作,因此學生必須具備工程師的基本技能,即在現代運作團隊中可進行構思、設計、實現、運作較為復雜的工程產品、系統。第一,要求學生能對網絡應用的優缺點進行整體性的評價。第二,要求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技術設計網絡應用,并可對網絡進行良好評估。第三,要求學生以設計好的計算機網絡硬件框架為基礎,可設置良好軟件環境,其中包含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兩種,從而維持網絡可正常運行并對網絡性能進行合理評估。第四,要求學生可以對網絡進行管理,其中包括文檔管理、系統中軟硬件管理、網絡安全管理,同時也要對網絡運行情況進行正確評估。
三、基于CDIO理念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
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后,要結合課程實際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主要可劃分為四個教學模塊即網絡系統評價、技術原理應用、網絡軟件環境構建、網絡管理。第一,網絡系統評價:該模塊的主要教育核心便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感性認識,教師在對學生講授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原理之前,由于其具有極強抽象性,因此首先要對學生的計算機網絡認識進行全面調查,以保證學生在學習之前可以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通過學生正確對網絡系統進行評價之后,便在其腦海中構建起網絡的基本雛形框架。其中主要內容例如計算機網絡歷史變遷、網絡應用、計算機單機形式、網絡環境、文件處理、遠程電子郵件發送等基本應用。讓學生從對計算機網絡初步了解進而逐漸提升層次深度,最后延伸到對網絡成本、經濟效益方面的分析。第二,技術原理、應用: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形成初步認識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念,幫助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形成理性認識。主要內容可涵蓋:OSI7層模型、網絡拓撲結構、通信設備、網絡協議、常用協議等。根據CDIO理念,教師可以將模型中知識點順序由高到低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完成從應用層到物理層的知識跨越,因此教材編排的順序也應符合這一順序規律。第三,網絡軟件環境構建:該模塊主要是要求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環境軟件與應用的設置辦法進行掌握,需要學生加深對網絡原理的理解程度,同時要基于項目應用為標準來進行網絡軟件環境設置。其中主要內容包括路由器信息設置、服務器端網絡操作、應用軟件系統服務等。第四,網絡管理:網絡管理模塊中需要學生掌握的主要是網絡資源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網絡硬件、軟件、數據資源等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例如資源的控制、使用、跟蹤、監控,同時也包括打印機隊列管理、外部網絡連接、防火墻等知識。
四、基于CDIO理念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實踐活動
在基于CDIO理念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實踐活動之前,首先要制定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發展性四項基本原則。首先要保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設計的實踐項目要具備極強關聯性,并最終可形成較為完整的整體。雖然實踐項目來源于實際應用,但并不是對實際工程項目的施工,要允許學生對項目進行反復實驗以期在失敗中不斷累積經驗。同時實踐項目的延伸性可通過學生自身發揮想象、技術來實現,例如在對學生配置子網劃分的任務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必須將一級子網進行劃分,但對多級子網的劃分可以按照自身的興趣來發揮,以此來提升學生在實踐項目操作設計中的積極性。對于網絡應用評價方面,首先在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相關設備性能、價格、安全性的基礎上,來對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的優缺展開討論,通過收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類型之后可以描述出它們工作時的基本過程。在培養學生構建網絡系統軟件的實踐項目過程中,可以從系統環境設計、網絡環境設計、用戶環境幾個方面來要求學生,例如WEB服務器、FTP服務器、郵件服務器等。五、結束語綜上所述,基于CDIO理念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要從教學目標確立、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設計三方面來進行全方位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原理提升到可以實際對計算機網絡硬件、軟件進行開發、設計層次,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能力、技能掌握程度,是培養優秀計算機網絡人才的有效舉措。
參考文獻:
[1]楊運濤.基于CDIO理念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實訓教學模式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4,15(05):244-245.
[2]周如旗,袁學文.基于CDIO理念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2,8(08):90-94.
篇2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5-5695-02
1 概述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融入大量高素質的網絡人才。因而,社會對各個高校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和人才培養上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計算機、通信及信息類專業的重要必修課,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與通信交叉學科,具有實踐性、復雜性、更新快的突出特點,被公認為是一門較難學好的課程。
2 網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內容繁雜零碎,難以重點突出。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教學內容包括了大量的概念、原理、協議等基礎知識,且以錯綜復雜的方式彼此交織在一起。授課過程經常局限于各種協議數據格式和技術細節上,忽視了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重要性,很難突出授課的重點內容。
2) 難以建立完整的網絡知識體系。該課程包含大量的概念和協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會有意識的減少基本原理的敘述和該理論的分析過程。許多學生認為計算機網絡是一些概念,太簡單,但遇到實際問題,卻不知如何解決,缺乏對知識體系的建立和知識間的融會貫通。事實上,任何計算機網絡的前沿技術都是以基本原理為基礎的,只有重視基本原理的學習,學生才能快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最新技術。
3) 實驗環境過于落后。大多數高校的網絡實驗室設備陳舊,與現實的網絡應用不同步,僅能進行較基礎的實驗,不能勝任當前需要的實驗。然而,若投巨資購買大量的網絡設備構建高水平的實驗室,不是所有高校都能承擔的。因此,利用有限資源,構建合理實驗平臺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4) 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計算機網絡教學活動中,由于授課學時有限,通常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缺乏互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的,該課程包含了大量比較抽象的基礎理論知識,例如數據通信、體系結構、路由原理和協議等,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比較排斥該類知識的學習。
3 教學改進措施
針對上述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審核了計算機網絡教材的理論教學內容,并對其進行合理分類,列出了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根據網絡實驗的基本功能,對其合理分類,使其更好地輔助網絡課程的教學;其次,提出教學過程應遵循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最后,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對教學手段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改進和優化。
1) 理論內容分類,突出重點和難點。將教材[1]中復雜的理論內容進行整理,教學過程應放在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上,重點講解網絡體系結構、ISO/OSI和TCP/IP參考模型、各個分層中的協議、以太網、TCP/IP 協議族以及網絡的典型應用,其中,TCP/IP參考模型、路由協議、TCP 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Socket編程、TCP/IP 協議族各層之間交互等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難度,適當增加課時和教學實例,便于學生對這些難點教學內容的理解。
2) 網絡試驗合理分類。網絡實驗[2]有助于對網絡原理進行深刻理解,提高網絡的使用技能,培養動手能力。根據網絡實驗的這些特點,我們將計算機網絡實驗分為原理驗證型、應用實踐型和研究探索型三種類型。原理驗證型實驗一般需要借助于基本的網絡硬件設備或仿真實驗系統,再現網絡原理的工作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機網絡原理;應用實踐型實驗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理解網絡原理,提高應用和維護計算機網絡的技能;研究探索型實驗通常用于探索新知識、協議或某種猜想的驗證,適合于研究生或網絡專家,也是促進計算機網絡學科快速發展的主要手段。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所有網絡實驗劃分成原理驗證型、應用實踐型和研究探索型三種類型,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最適合的實驗類型,強調“原理為本,實踐并重”的教學理念,合理組建網絡平臺。
3) 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采用“自底向上”逐個介紹各層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同時利用一些常用的網絡應用(比如郵件發送等)來講解各層協議的工作原理和它們的交互過程。此外,為了使學生了解網絡的實際工作過程,以學生熟知的中國教研網為例,講解TCP/IP 協議是如何交互的,便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將交換機、路由器、各種網卡及各種網線等網絡設備現場組網,并演示路由器和交換機的配置過程,使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更直觀、更有效地呈現在教學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總之,在教學方法上,摒棄填鴨式教學,提倡案例啟發式、討論式、引導式教學,培養學生積極動手和創新思維能力。
4) 改進教學手段。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手段,采用各種逼真的模擬軟件演示網絡設備的工作過程,使學生更形象直觀地掌握這些設備對數據傳輸中的處理過程。為了鞏固和驗證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針對計算機網絡各章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我們開發了各章的試題庫,并分發給學生使用,學生可以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借用計算機網絡課程輔助教學系統-NetDemo[1],該系統以動畫形式將常見問題及其相應方法呈現出來,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開放學習的網絡平臺,便于師生及時交流和共享教學資源,使學生不僅學習計算機網絡的理論,還使用隨手可觸及的網絡,隨著現實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環境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對網絡的創新需求,也是計算機網絡理論向前推進的動力。
4 結束語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課程作為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受到了極大地關注。針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總結,提出一些改進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給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點借鑒。
參考文獻:
篇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computer network"
Chen Baogang, Liu Yi, Guo Yufeng, Che Yinchao, Zheng Gu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requires strong theory, broad aspect of knowledge and is abstract.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is cours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 networks curriculu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dure of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is proposed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nagement as well as communication way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Moreover, the optimizations for experiment content, the experiment environment, experiment organization, experiment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measures in computer networks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內容不斷發展的學科,是計算機應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課程之一, 在信息技術學科發展和課程體系建設中處于重要的地位[1]。社會各行各業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從事計算機網絡的技術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計算機網絡具有實踐性強、理論抽象等特點,傳統的教學體系無法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和適應技術的發展。合理設置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體系,研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是高校必須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1 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長期以來都沒能改變以教材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教學模式落后、實驗教學內容貧乏、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等狀況。這種狀況滿足不了科技發展對大學生專業水平和能力素質的要求。
1.1 理論教學
⑴ 教學內容。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的更新卻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情況嚴重脫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感到內容抽象、枯燥,很難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而教師則感覺在課堂時間內要把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和原理結合實際講清楚并不容易。
⑵ 教學模式。計算機網絡課程包含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和通信知識為基礎。但目前仍有很多院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室和教師為中心,缺乏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無法建立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思維方式,再加上這門課程自身綜合性強的特點,導致學生普遍反應比較難學,對課程學習缺乏足夠興趣。
1.2 實驗教學
⑴ 實驗教學內容和條件。目前,不少高校對于理論教學過程非常重視,而對于實踐環節則沒有合適的安排。由于缺乏實驗師資,網絡實驗環境簡陋,實驗課時安排偏少等因素,實驗的地位不突出[2]。而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又往往把教學內容單純化到網絡設備的介紹以及配置操作的培訓。此外,網絡實驗環境和實驗室條件也是當前阻礙學生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提高的一大瓶頸。
⑵ 實驗教學組織和管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內容組織和管理隨意性大,不規范。實驗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實驗環境和合理估計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只能熟悉網絡設備的配置命令,沒能充分分析和理解配置后的實驗結果。在一些合作性實驗中,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和引導方式,學生主動參與性弱,影響了教學質量。
2 計算機網絡理論教學改革
計算機網絡理論部分的內容大多都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為有效完成計算機網絡理論部分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來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
2.1 優化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課下主動自學
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由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絡》是很多高校選用的主要教材。該教材結構組織合理,內容豐富。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一本書已經不能容納網絡課程應該包含的所有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調整和更新[3]。在上課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加入講授知識點的最新技術信息和研究狀況,比如適當增加物聯網、無線局域網、移動互聯網等當前熱門技術內容。通過經常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可以彌補計算機網絡領域中理論與實際相矛盾的情況,從而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始終與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保持同步。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還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相關的參考書籍并上網查閱有關文獻資料。通過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網絡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2.2 通過命令和工具軟件深入理解網絡理論
很多時候,學生對于學到的書本知識難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對應的應用環境和使用場合。通過介紹網絡命令的功能、使用方法和作用并鼓勵學生活學活用、觸類旁通,可以讓學生通過命令來初步溝通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差距,這對于學習計算機網絡和加強動手能力具有很好的幫助。比如通過IPconfig命令,學生可以了解具體網絡中IP地址的配置信息,使用Traceroute命令可以讓學生了解數據包經過的始點和終點的路由器信息。
網絡體系結構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是重點和難點內容,也非常枯燥和難以理解。目前的很多流行抓包軟件如:Iris、Sniffer、Wireshark等都可以捕捉和分析包的結構[4]。利用這些工具學生可以看到MAC幀,IP包,TCP報文以及數據等內容。通過這樣具體形象地分析數據包的結構和內容,學生理解和掌握協議原理和協議數據單元的格式就容易很多。還可以通過配置和安裝一些軟件工具來加強對于網絡應用的理解。如通過配置Foxmail來了解電子郵件的收發原理,通過配置ServerU服務器工具來了解FTP協議的工作原理等等。
2.3 利用案例分析加強網絡工程能力培養
計算機網絡是理論、工程與應用緊密結合的課程。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不僅要重視網絡基礎理論和工作原理的講授,也要重視網絡工程設計和網絡應用問題分析,使理論與實際更好地結合。在教學中適當選擇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和評價,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并獲得一定的實際應用經驗,還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們在介紹網絡層的理論時加入具體網絡的規劃和子網劃分的實例,這樣可使學生對于網絡層中IP地址、子網和網絡域知識點的理解非常清晰和透徹。
2.4 建設課程交流平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快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核心理論和技術,必須為學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溝通交流方式,以方便他們能夠迅速地獲得各種幫助并快速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為此,我們在校園網上搭建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平臺。該平臺提供了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資料以及任課教師資料和聯系方式等內容,并開設有留言區和微博,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問題,教師會盡快回復和解答。該網站除了交流和提供教學資料的功能,我們正準備把其他教學活動(包括作業提交與批改、疑難分析、在線交流、學習心得等)轉移到網絡教學平臺上。這種網絡化的輔助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外自主學習并得以提高。
3 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教學不只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對網絡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因此,我們在實驗內容、實驗環境、實驗組織、實驗管理和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以下給出具體措施。
3.1 調整和優化實驗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不應僅依附于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它同理論課程一樣為教學目標服務。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所占的比例應該科學合理,并需要注意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
通過明確課程的核心知識內容和分析計算機網絡知識體系,最后選擇包括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等重點教學內容來設計實驗內容,安排實驗10個,學時20個。
3.2 改善網絡實驗室條件
良好的實驗環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是實現培養網絡人才目標的重要保障。目前,部分院校的網絡課程實驗是在機房或由簡單的網絡設備組建的網絡環境下進行的。這使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親自動手操作網絡設備,達不到培養網絡應用人才的目標。
為了滿足教學需要,我校組建了兩個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購置了四套吉林中軟吉大公司提供的網絡協議仿真分析實驗教學系統,配置100臺實驗用計算機,40臺華為公司出品多功能路由器、28臺二層交換機、24臺三層交換機、10臺防火墻、12個無線AP、若干光纖線路及其他輔助設備,并有專人負責維護網絡實驗室的設備,使網絡實驗室的環境初步滿足了我校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基本要求。
3.3 科學組織實驗過程
在實驗課上,教師應首先介紹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點、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重點和操作難點,并對操作過程進行展示。再根據實驗環境把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學生進行實驗,布置實驗進度。
分組主要根據學生的主觀意愿,同時也注意學生之間搭配的合理性,以提高學生團隊的合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對于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指定他們擔任一些實驗輔導工作,負責所在小組的實驗,并協助教師開展工作。這種變教師指導實驗為學生協助指導實驗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加實驗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實驗特長,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6]。
3.4 加強實驗管理和評價
實驗之前,先把實驗相關內容交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明確實驗目的和具體步驟;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任務,對于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幫助,鼓勵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驗完成后,教師要對實驗結果進行檢查。
實驗結束后,每個學生需要提交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不僅有實驗步驟描述,也要有實驗中出現問題的說明與解決過程,之后由組長做小組總結,最后由教師作整體評價。評價的內容既有實驗內容和過程,也可以擴展到實驗小組的分工協作、實驗方案的設計完成、實驗結果的分析總結等方面[7]。通過不斷充實實驗評價的內容,使學生從實驗中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獲得更多的實驗技能。
篇4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249-02
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的使用已經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各企、事業單位的“網上辦公和無紙化辦公”的理念下,計算機網絡在各領域的應用更為廣泛。與此同時,掌握一定的網絡組建與管理、網站建設與維護等技能,已成為企業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如何加強《計算機網絡》這門綜合性及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和實踐改革,培養出技能型、創新型的網絡專業人才,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多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探索,在這里談幾點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改革。
一、《計算機網絡》課教學的歷史和現狀
《計算機網絡》這門課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而開設的,早在學校1993年成立計算機科學系時,招收的第一屆正式大專經濟信息管理與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所開設的計算機相關課程中,就包括此門課程。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該門課程越來越顯示了其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的重要性,所以,在計算機系先后建立的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中,都開設了這門課,并定為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
該系從1993年開設《計算機網絡》課程,那時教學內容偏向于理論基礎,教授學生組建Novell網絡,但實驗、實習手段基本為空白,學生掌握其有一定的難度。2005年,隨著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普及應用,我們對課程中網絡操作系統部分內容作了調整,由原來的以講Novell網絡操作系統為主,改為以Windows 2000 server網絡操作系統的使用為主。而高職高專教育的特點是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要構建合理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理論課應該遵循“必需、夠用”即可,專業課主要應該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為了適應高職高專教育的要求,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我們對該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了適當調整,減少基礎理論部分,增加實踐環節,突出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
目前,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配備了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網絡工程實驗室和網絡綜合布線實驗室等五個實驗室,基本可承擔所有課程所需的實驗、實訓及課程設計。
二、教學內容的設置
《計算機網絡》課以前只講解OSI七層參考模型,概念性、原理性講的過多,對OSI標準羅列了大量文本,學生難于理解。現在,我們把OSI體系結構和TCP/IP體系結構相結合,以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及應用層為框架,講述計算機網絡的有關概念、理論、網絡協議,并滲透有關的新技術和新概念。 主要內容有局域網絡的基本技術及最新網絡技術,包括移動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籃牙技術、FDDI、ATM及交換式網絡技術;網絡操作系統Windows 2003 server、UNIX的知識;Internet及Intranet的應用;網絡的規劃、設計、安裝等。全面介紹了最新網絡理論、標準和實現,使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網絡原理的前提下,掌握建設網絡的技術,增強工作適應能力及實踐技能,跟上網絡的發展,力爭講透原理,介紹發展,強化實踐環節。既有網絡理論的深入講解,又有實際應用網絡協議的剖析,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理論及概念的理解,同時學生對Internet及其技術也有了掌握。
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以前我們留的作業主要是書后習題,其答案在教材中基本都能找到。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我們把作業從書本中走出來,讓學生通過幾章的學習內容來完成一個大作業。例如,我們在講完局域網的組建后,就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出組建具有100臺計算機的實驗室構建方案。在這里,從水晶頭的購買到實驗室的布線,從機器的選擇到局域網IP地址的分配,都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并親自到網上查找資料才能給出合理的實施方案。每次做完大作業后,學生們都反映自己真的學會了很多東西,看到了學習成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綜合教材、有關參考書、報刊雜志上的計算機網絡知識,使學生既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又對計算機網絡的新概念、新技術有所了解。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以講授理論為主,由于網絡中的很多原理不好理解,所以我們主要采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希望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所學內容。但是,事與愿違,我們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相反,使得很多學生討厭學習網絡課。經過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我們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和“參與型”課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的教學中,在參與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一)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理論教學部分主要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能夠提出問題,然后再通過研究性學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講網絡組建的時候,我們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以構建某企業網為例,先介紹從系統分析、系統規劃、系統設計到系統實施所涉及的全部內容,然后啟發學生自己構建網絡拓撲結構,使原本很枯燥無味、條條框框的內容變得非常有趣,學生能夠很輕松的掌握與之相對應的一系列知識。借助案例對難點知識進行剖析,深入淺出,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遇到學生認為有爭議的內容時,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使他們在討論中能夠把知識更好的理解。
(二)采用體驗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實踐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要采用體驗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理解有關的網絡原理與技術。
1.體驗式教學方法主要用于各種服務器的配置教學中。例如,在做配置DNS服務器的實驗中,教師要求學生每三人為一組,其中一名同學所在機器為客戶端;第二名同學所在機器配置成Web服務器,并相應的網站信息;第三名同學用自己的機器配置成DNS服務器,并把第二名同學網站的域名告訴第一名同學。如果配置成功,第一名同學就可以通過域名來訪問第二臺Web服務器上的網站,以體驗在Internet上使用域名訪問網站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從角色體驗中學習技能。然后三名同學的分工輪換,從而可以使學生更快的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而且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中使用現代的教育理念。
2.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應用在網絡的構建教學中。例如,在做組建校園網的實驗時,每5名同學一組,小組中的每位同學都要參與進來,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拿出可行方案。讓每一位同學通過全程參與的方式提高實踐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了一整套CAI教學課件和電子教案。授課時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中進行聯機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網絡現代化給我們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帶來的優勢。對于課程中較為重要和較難理解的內容我們采用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相結合的方式,使原本不好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傳輸過程變得簡單明了。比如,數據通信中的并行傳輸和串行傳輸的過程,學生很難理解數據是如何進行傳輸的,我們就利用FLASH軟件形象的做出數據流動的方向。再如數據在OSI模型七層結構里傳輸的過程,數據發送方要完成從最高層應用層到最低層物理層的數據封裝過程,接收方則是完成從物理層到應用層的數據解封過程,這一過程通過多媒體課件動態播放可以給學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四)利用Web技術,實現網絡化教學
利用網絡技術,搭建服務器,構建《計算機網絡》課的網上教學平臺。教師把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習題、實驗指導、參考資料、教學錄像等內容上傳到網站,每名學生可自主上機操作,完成答疑、提交作業、視頻點播、檢測等功能。學生還可以在留言板中提出問題,方便同學之間進行討論,教師的回答可以使所有同學從信息共享中受益。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訪問《計算機網絡》網站開展網上學習和網上討論;另一方面,利用多媒體教室授課可以彌補網絡學習的不足,幫助學生掌握難理解的知識。通過網絡教學可以將教師的課堂講解、演示和學生的自學、互學結合起來,合理利用課上、課下時間。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的課程考試采用傳統的筆試,所以多數學生只是苦記大量枯燥的網絡原理與理論,出現了“平時不努力,考試才著急”的情況。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在期末考試中加入實踐考試,從而更進一步地引起學生對實踐的重視,提高動手能力,加強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為了建設良好的學風制度,我們還將學生的作業成績、平時表現和出勤情況列入期末評分標準中。最終,期末成績=理論課+實踐課+平時成績,其中理論課:實踐課:平時成績=5:2:3,在平時成績的30%中,作業成績、平時表現和出勤情況各占10%。試行改革后,學生既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畢業時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我們還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如網絡工程師認證、CISCO認證、華為3COM認證等,為學生畢業找工作奠定基礎。
經過多年的努力,《計算機網絡》課程從教學方法到教學內容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在連續多年的學生評教活動中,《計算機網絡》課程都獲得了較高的成績。本課程已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現正在積極申報省級精品課程。
《計算機網絡》課的教學改革是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部分,應遵循教學規律和網絡科學發展的規律,要處理好傳統內容和現代內容的關系,突出能力培養。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多實踐,多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跟上網絡發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技能型創新型的網絡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蔡向陽. 關于高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思考[J].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
[2] 柯. 《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 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
篇5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實驗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c)-0165-01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科目之一。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互結合、共同發展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技術性。一般理論課教學比較強調對網絡概念的理解,而技術實踐方面就重點放在計算機網絡的實驗課上。計算機網絡的實驗課在整個網絡教學環節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為課堂理論教學提供服務,促進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它是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拔高,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相關網絡技術,具備網絡分析、設計、實現等能力。可以說實驗課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計算機網絡教學質量和效果,它是是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個環節。
1 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現狀
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在對計算機網絡基本概念、網絡協議工作原理、網絡設備工作原理等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性的鍛煉。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網絡中的基本知識,更可以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網絡中常用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對網絡進行分析、設計及實現的能力。目前計算機網絡理論課教學方面已經得到了較深入的研究,很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都開設《計算機網絡》這門課,同時很多教師也都在對其進行著教學的研究和優化。與之相比,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的教學不管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弱勢。結合我院計算機網絡實驗的現狀,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說明。
1.1 實驗內容
目前,因為計算機網絡涉及的內容和方面比較多,在實驗方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個學校根據各自教學情況自行安排,但是都是圍繞課本開展的。以我院為例,網絡實驗課的內容沒有固定不變,而是由網絡教學組在每個學期初,結合實驗大綱及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安排等商定,然后再實施的。在定制實驗內容時緊密結合所選擇的理論課教材,實驗進度也按照課程進度進行安排。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有利于課堂教學,讓學生從實驗中理解掌握課上所學知識。但是,網絡的相關內容何其豐富,一學期的時間比較緊張,因此,實驗內容的設計很難滿足方方面面的要求,僅能選擇重點中的重點,而更多的實驗在課上只能放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將實驗課的內容安排的既有效又豐富;如何將實驗深入開展,更多的打開學生的思路;如何更貼近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的實踐就業能力。這些就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2 實驗教學模式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是一種單一的傳輸方式,其中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動手為輔。這種模式下,教師首先講解實驗原理,示范實驗,然后學生依照實驗教材和老師的要求再做一遍,這樣學生依葫蘆畫瓢就很快完成了實驗,但是整個實驗過程中,缺乏個人思考和聯系,從而也就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也不能促進其對需掌握知識的理解;因此,需要改變這種單一的實驗模式,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增加互動環節,增大學生在實驗過程的自我實現部分。
2 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設計
2.1 實驗內容的探討
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征,將網絡實驗主要分為兩大部分:軟件實現和硬件操作。通過軟件操作分析網絡數據,理解網絡協議的工作過程,同時要求學生分析軟件程序代碼,加深理解網絡通信的實現,編程實現網絡協議;硬件實驗要求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設計、組建網絡,通過操作使用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了解網絡運行,會使用交換機劃分VLAN,會使用路由器進行網絡設置等基本的網絡操作。
2.2 教學模式的轉換
針對目前實驗教學模式單一的現狀,應該轉換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傳統實驗課教學時,教師講解操作,然后學生模仿。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課教學中,需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預習、學生講解、學生實驗、學生總結,教師只是從旁輔助整個實驗過程的完成。
在網絡實驗教學中,學生幾人一組,由一人承擔項目組長。由項目組長帶領本組學生課前預習實驗,準備實驗內容。實驗課上首先小組派代表給全班同學講解實驗,不完善之處其他小組補充。這樣既使得學生深入了解實驗內容,掌握相關網絡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等各方面能力。實驗過程中,小組內人員相互協作完成實驗,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實驗結束后,組內開展討論總結,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負責從旁觀察指導、解答疑惑、處理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全班總結。
利用現有網絡,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輔助系統。結合課程實驗環節的內容,教學輔助系統提供實驗內容、實驗材料、實驗要求等,同時提供必要的實驗視頻、模擬實驗軟件等。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預習實驗,在模擬軟件上練習實驗,這樣有利于更好的在實驗室中完成對硬件實驗設備的真實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提高實驗課效率和鍛煉網絡操作技能。同時,教學輔助系統在課堂實驗的基礎上可以提供綜合性、提高性、設計性、創新性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也提供思科、華為等網絡公司給出的網絡項目方案、操作題目等內容。同時教學輔助系統方便學生提交預習報告和實驗總結報告,在一定范圍內公布這些報告,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幫助。教學輔助系統提供問答平臺和討論區,方便師生交流。
3 結語
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中進行實驗內容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改變對理論課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奧的網絡理論知識,掌握網絡體系結構中的基本概念和協議工作原理,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培養鍛煉學生科研創新的能力,為將來學生走向社會進行實際開發和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5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2] 徐守志,覃穎,張紅衛.創新型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13):182-184.
篇6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一體化教學;軟件仿真實訓
一、引言
《計算機網絡》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枯燥,抽象。學生在學習理論時單純學習理論,導致理論的學習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理論的同時不能動手做實驗,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對理論學習比較排斥,在做實驗的階段無法有效地將已學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尤其是我校是中職院校,學生們學習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困難,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在教學方面有所改革,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現有條件,利用學校機房實施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每次上課既講理論又做實驗,利用PPT課件中的圖像、動畫手段深入淺出地講解網絡理論知識,使得理論的學習易于理解,應用機房計算機硬件、虛擬機和其他仿真軟件進行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反過來促進了理論教學。
二、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制作簡明易懂且形象生動的PPT教學課件,充分利用動畫,圖像手段講解
《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有許多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如果沒有動畫,圖像,憑空理解起來很困難,如數據通信基礎理論、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協議、路由原理與技術等,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為了將抽象的理論講明白,必須認真準備教學課件,做到簡明易懂,只講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圖像和動畫手段將抽象的理論變成動態的畫面。例如,在當講到數據通信基礎理論的交換技術時,學生對三種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不易理解,我就把這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制作成動畫形式,改善了教學效果。可以用動畫將電路交換分為三個階段:建立電路、利用電路傳輸數據和釋放電路,課件能生動地反映這三個階段;報文交換不需要建立電路,但每個數據文件可作為一個報文整體進行路由尋址,通過中間的交換節點進行存儲轉發,直至最終到達目的地,利用動畫課件能形象地展示整個過程;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相似,只是將報文分成了多個數據片段(稱為分組或包),通過中間的交換節點進行存儲轉發,有數據報和虛電路兩種方式,純粹理論講授學生恨難理解,甚至會讓學生感覺這個課程恨難學,以至于厭學,對這么課程失去興趣。通過動畫課件的教學,學生基本能理解這三種交換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利用學校機房,實現一體化教學,理論講解與硬件實驗、軟件仿真實訓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網絡組建、配置和維護技能
篇7
1、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及評價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內容豐富有趣的課程,但是往往由于課時不夠無法深入拓展的講授,自成體系的理論導致概念、內容偏多,使得教學變得枯燥。這就需要教師綜合多種教學方法,使理論講授過程變得生動有趣;精心設計實驗內容,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制定多種考核形式,重視能力評價。
1.1講授
講授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能夠吸引學生是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應針對不同的內容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1.1拋出問題,引發討論
在講授計算機網絡的分層結構時,如果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雖然能把概念講得很清楚,但學生往往只停留在對概念的認知層面,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而采用設疑的方式,就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跟上教師的節奏,共同尋找答案。當拋出“計算機聯網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還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一般會引發學生們的討論,通常分為兩個派別。一方認為計算機聯網是簡單的,譬如,臺式機只要有網線,筆記本只要有無線接入點,手機只要在信號覆蓋范圍內就可以聯網;而另一方則認為,上述聯網只是解決了網絡的接入的問題。臺式機、筆記本、手機等只是終端設備,在網絡上還有各種服務器,這些設備在硬件上是千差萬別的,軟件又是豐富多彩的,不僅安裝的應用程序不同,操作系統也不盡相同。因此解決聯網問題是復雜的。
1.1.2良好導入,引人入勝
經過之前的討論,學生很快認識到,計算機聯網是個復雜的問題。那么如何解決計這個復雜的問題呢?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導入引發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通常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會將其劃分成多個簡單的子問題逐個解決。同樣,解決網絡互聯這個復雜問題時,我們也需要將其分成多個簡單的問題——這就是網絡分層。很自然的學生就會想到網絡應該分為幾層最合適呢?層數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倘若層數太少,會使每一層太復雜;若層數太多,描述和綜合各層功能時太繁瑣。國際標準的OSI模型將網絡分為了7層,概念上是非常清楚的,為我們學習網絡協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但其實際應用意義不是很大。目前互聯網使用的是TCP/IP協議,它將網絡分為了4層。
1.1.3巧用比喻,促進記憶
TCP/IP參考模型分為四個層次: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和網絡接口層。這四個層級的編號是由下至上的,類似于我們的樓層,1樓在最下面,接著是2、3、4樓。講授第2層網絡互聯層時,可將IP協議比喻成快遞員,盡力而為的投遞數據包,至于數據包損壞、丟失、重發等問題都不是它能夠解決的,要由上層的領導決定。講授第3層傳輸層時,可將TCP和UDP協議比喻成性格迥異的兄弟。它們都是IP協議的領導,但他們的工作態度大相徑庭:TCP協議的工作態度嚴謹認真。一旦遇到損壞的,丟失的數據包,都要求發送方重新發送,以確保數據的正確可靠。反之,UDP協議的工作態度得過且過。當遇到損壞的,丟失的數據包,則跳過接著發送剩下的數據包,追求的是速度而不是可靠。這時問學生,你更喜歡哪一個?多數都會回答TCP協議。借此告訴學生多數應用層協議采用的是TCP協議作為支撐協議,例如,SMTP(簡單郵件協議)、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FTP(遠程文件傳輸協議)等。然而UDP協議是不可或缺的,譬如,在線看電影時,如果采用的是TCP協議傳輸視頻數據包,則一旦有數據包損壞、丟失(這在網絡上是常有的現象)電影就暫停等待,直到該數據包正確無誤的送達,這對于觀眾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而采用UDP協議則跳過這樣的數據包直接播放后面的內容,這時電影畫面和配音可能會有一個跳躍,但并不影響理解,這是大多數觀眾能夠接受的。
1.1.4生動形象,激發興趣
IP地址一直都是網絡技術的重點和難點,講授時如果沒有聯系實際的例子,通常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即使會計算答題也不能深入理解。講授物理地址和IP地址的關系時可以選擇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地址就相當于各個學校學生的學號,從學生的學號中,我們可以獲得該校學生的年級、專業、班級等信息,但各個學校的編碼是不同的。在舉行大型考試時(例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為區別考生,必須為每位參考的學生分配一個唯一的編號,此編號反映了學生所在的學校、參考的語種、考場編號及位置等信息,且屏蔽了各個學校學號編排的差異,這就是準考證號,類似于網絡中的IP地址。
1.1.5劃分小組,增強合作
對于一些定義概念的內容,如果仍然采用老師講授,學生記筆記的填鴨形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學生厭惡這門課程。如果采用學生自學—分小組討論—總結—代表演講的形式,往往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評分時先對整個小組打分作為基準分,再根據組長、演講者、普通組員進行更細致的調整。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1.2實驗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完備的網絡實驗教學環境。但由于設備昂貴,高校教育經費緊張等原因,致使網絡實驗教學設備落后,造成實驗教學環節松散,形式化。最終導致計算機網絡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網絡工程項目的教學很少的局面。由此可見,實驗平臺的構建是關鍵。購買專門的網絡協議仿真教學系統不失為一個折中的辦法。這類系統一般由硬件、軟件、實驗教材和教學課件組成。其中,硬件系統由主控中心平臺的設備和數據采集器組成。軟件由仿真編輯器、協議分析器和其他工具軟件構成。有了這樣的教學輔助工具,學生在校期間即使沒有實際在路由器或交換機上配置過,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到這方面知識時也能很快上手。
1.3考核
傳統的筆試作為考核的主要方式固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如果只通過一次期末考試和幾次平時作業成績來評價一位學生的網絡課程學習成果,未免不夠全面科學。為發揮教學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應該讓評價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在最終考核時,如果只采用傳統筆試考試決定學生的成績,往往對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有失公平,而對一些臨時抱佛腳能夠速記的同學來說沒有反應其真實的水平。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出現,可將平時的實驗記錄、演講得分和最終的筆試成績綜合起來考慮,且平時實驗記錄和演講得分應占到總成績的50%以上。
篇8
1.1調整課程體系
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以就業崗位分析為導向,充分考慮課程與職業的關系、與職業能力和職業標準的關系,那么計算機網絡課程就應該在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的這一基本要求之上,針對軟件技術專業所需要的計算機局域網技術和網絡操作系統知識設置相應內容,以夠用為原則,砍去軟件技術專業不需要的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其他的內容。課程內容應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第二,是局域網技術;第三,是網絡操作系統。由于軟件技術專業的其他專業課都需要計算機網絡知識,因此,《計算機網絡》作為專業課是與軟件技術專業的其他的基礎專業課開設在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
1.2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除了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同時還應通過對各種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強調綜合實訓和工學結合,內容更具體、更細致。據此,把課程體系中的三部分內容作了細化:第一,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應涵蓋以下內容:計算機網路基礎、廣域網組網技術基礎、Internet與Intranet技術基礎和網絡安全技術等;第二,局域網技術應涵蓋以下內容:TCP-IP協議、子網規劃、局域網實用組網技術、網絡互連設備及應用技術;第三,是主流網絡操作系統。既包括適度和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又有比較詳細的網絡技術指導,特別是軟件技術中需要用到的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能要加強學習和實踐。
1.3優化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采用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的三明治教學方法,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方法使課堂互動,實踐教學采用合作實踐,以學生為主體。在第一個部分的教學中,理論知識主要通過各種案例傳達給學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論知識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們很快地理解,實踐教學主要向學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讓他們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這部分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學生自己組織知識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教授這一部分的時候應盡量避免知識點過于分散,而應注意組織一個實際應用中涉及到的幾個知識點一起教授,協議、技術部分和組網部分相交融,告訴學生協議這樣設置時與之匹配的組網應該是怎樣的,使學生認清協議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過案例告訴學生什么情況下應該組什么樣的網、采用什么協議和網絡設備,最后在實驗室給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讓學生自己分析和動手組網設置協議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學中,要注意講授網絡操作系統與一般的操作系統的區別,在實踐的時候也應側重操作網絡設置和網絡管理的部分的實踐。
1.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應該充分發揮考核的教學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導功能、檢測鑒定和評價功能,考核要能夠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方案相一致,從而促進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檢驗也要重視動手能力的檢驗,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視終結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30%,其中,平時出勤、作業、實訓表現和實訓報告占10%,平時實操測試占20%;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70%。
2結語
篇9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09-02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和推廣,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已成為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方案中最重要的技術課程之一,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然而,由于計算機網絡涉及面廣、內容抽象,且理論性強,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定義和協議,學生總體感覺所學內容抽象、空洞,加之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普遍較差,因此,如何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教學成為我們每個擔任該門課程的老師所必須面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知識體系結構陳舊。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關于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闡述,比如網絡拓撲結構、網絡體系及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和原理,對網絡硬件設備和軟件產品僅涉及純理論的知識,而對于網絡應用也只介紹工作原理、使用的協議等枯燥難懂的內容,具體的應用知識相對較少,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過感到枯燥、乏味、抽象,從而降低了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也很難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另外,網絡新技術不斷涌現,但在教學中很多新技術并不能及時地出現在教學內容中。同時部分教師對網絡新知識、新設備缺乏必要的學習和了解,也導致學生難以接觸到較新的網絡知識和軟件。
2.教學方法陳舊。傳統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充當信息的輸入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和記憶者。整個教學過程缺乏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學生始終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導致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薄弱,降低學習興趣與熱情,也阻斷了教師的教學激情和創造,使得授課平淡、乏味,從而大大降低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3.實踐環節缺乏。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網絡技術的實踐環節相對較少,實驗教學內容設計過于簡單,如網絡操作系統的安裝與配置、網線制作、Internet應用、網頁制作等,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知識點或重點內容,并不能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所學和所用脫節。而且大多數院校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設備嚴重不足,也是造成學生實際操作技能不足,難以滿足企業需求的一個因素。
4.考核方式單一。考核并不是講授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但我們需要利用考核來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一種好的考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更有利于對教學效果進行公正的評價。然而,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仍以期末考試的筆試試卷成績結合簡單的平時成績來評定學生成績,該方式缺乏對知識實際運用與實踐能力的考核,無法全面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課程教學改革
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豐富教學內容。進行良好教學的先決條件是有適合學生的教材,然而大多數學校所選教材陳舊,沒有緊跟市場需求。因此,選擇教材可根據學生的專業要求、課時限制,有目的、針對性的選擇,既可滿足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要求,又可掌握在實際中的應用。且教材上的知識都是成熟的理論,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隨時補充相關最新的內容,如CDMA技術、藍牙技術等。同時教師是教學的核心之一,可采取對教師進行培訓,也可采取教師走出去的方式隨時掌握行業最新的研究動態與成果,并將其結合到教學內容中,以滿足學生獲取最新知識的需求。
2.創新教學方法。要想讓學生對網絡課程感興趣并能更好地學好它,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法:(1)多媒體教學法。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多媒體教學環境,進行電子課件、視頻展示等。如數據在OSI七層模型中傳輸的過程、令牌環工作原理、三種交換技術等通過動畫演示,可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2)比較教學法。將一些復雜、抽象、難理解的問題,用現實生活中熟悉的例子進行比喻描述,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計算機網絡中一些重要、抽象的概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TCP和UDP時,為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可靠服務,什么是不可靠服務,可用人們郵寄掛號信和平信來進行類比等。(3)拓展課堂教學。將實驗室、校園網作為傳統課堂的延伸,在課堂教學之外,增加實物教學和現場教學模式。如在講解局域網組網時,可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向學生展示不同的網絡組網設備實物。(4)參與教學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你教我學”的被動方式,教師可采用主題討論和角色變換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置幾個教學主題,讓學生進行自學,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講解,教師主要組織現場點評和討論。積極有效的參與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自學能力。
3.注重實驗教學。對于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任務,在實驗前,要求學生提交預習報告。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摒棄手把式教學方式,有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實驗環節的具體實施中,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校本實驗教材,或制作出實驗多媒體視頻演示課件,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實驗。
4.改革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考核要實行全方位績效考核,從課程開始到課程結束,從課內到課外;開課之初,應公布課程考核方法,避免學生平時不學,期末突擊,為考試而學;考核內容上,要堅持以知識的應用、技能掌握為主;可沿用傳統的試卷考核與實踐相結合,摒棄一次考試下定論的不科學做法;課程的考試成績由平時成績、試卷成績、實驗成績構成,平時考核主要考查學生課上回答問題、作業完成情況、課后思考題、出勤率,實驗考核包括實驗態度、實驗操作、創新能力、實驗報告,試卷考核主要是基本知識、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簡單的應用能力等。總之,要改變單一指標評價學習效果的方式,樹立全面考核的思想,固件考核方式多樣化。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融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新技術不斷涌現。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理論教學,但也不能脫離實際應用,理論與實踐要緊密結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存在的各種問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跟蹤最新成果,改革教學方法和優化實驗內容,同時建設必要的教學條件和實踐環境,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藺婧娜.《計算機網絡應用基礎》教學淺談[J].網絡安全,2010,(3):45-46.
[2]陳良海.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眾科技,2009,(10):199-200.
[3]張黎明,李玉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教學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18):96-97.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78-02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社會對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并且要求越來越高,計算機網絡課程逐漸成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由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涉及到計算機、通信和電子等多個學科,而相應的理論、技術和標準等內容的發展日新月異,這些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理工科學生和文科學生對網絡技術的不同層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使用技術,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網絡人才,給廣大計算機專業教師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傳統的教學內容體系、授課模式和實踐教學環節需跟上時代的變化,目前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特點
為使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理解,能夠利用所掌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查閱相關資料,解決專業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要求學生既要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基礎理論知識,也要能夠熟練地應用和維護網絡的能力。因此,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要強化學生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培養學生應用網絡技術的興趣,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結合學生專業,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我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總學時為36學時,其中理論教學26學時,實驗教學10學時。在有限學時約束下,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安排。對于基礎的、重點的內容,比如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TCP/IP協議族、以太網、子網規劃與子網掩碼等,教師在課堂上中要突出重點,講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對于文科專業如工商管理專業、新聞專業和外語專業等,講課時著重“互聯網的應用服務”、“局域網的規劃與設計”、“網絡設備”等方面的內容。對于理工科學生如應用物理、電氣和土建等專業可以增加“虛擬局域網”、“IP地址的劃分與計算”和“路由算法”等內容。
三、結合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的交叉學科,涉及許多彼此交織的概念、協議和技術,是一門公認的比較難講的課程。在“計算機網絡”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方面,很多教師都提出了改進性意見。
1.采用類比教學法,突出TCP/IP體系結構的地位。因為TCP/IP體系結構是現行的工業標準,是Internet網絡所遵循的標準,在目前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應該占據核心地位,應凸顯其重要地位,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Internet網絡的體系結構和運行機理。在介紹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每層的功能、使用的協議以及每層實現的關鍵技術時,應與TCP/IP的體系結構進行比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