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體育運動的感受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參加體育運動的感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休閑體育運動;價值;身心健康
前言
休閑體育運動,指人們在閑暇時間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和創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是余暇生活的重要組成。
休閑體育運動不同于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休閑體育運動具有自由性、隨意性、趣味性、主動性等特點,長期參加休閑體育運動活動有利身心健康、防疾治病,同時,休閑體育運動還有提高文化素養,豐富生活內容與加強人際關系的作用。
1 休閑體育運動的內容與類型
休閑體育運動包括很多內容,它涵蓋了一些競技項目和某些娛樂項目,而休閑體育運動的分類也沒有固定的分法,大致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攀爬類,包括:徒手攀巖、登山、徒步野營等;第二類,水上項目,包括:帆板、沖浪、滑雪等項目;第三類,球類項目,包括: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棒球等;第四類,民間傳統項目,包括:釣魚、打太極、民間舞蹈、八段錦、氣功、踢毽子、蕩秋千、蹺蹺板,等很多項目。
2 休閑體育運動的作用
休閑體育運動作為課后群眾性的以娛樂活動為主的體育運動,具有:健身、休閑、娛樂等特點,因為休閑體育運動沒有競技體育那種激烈的對抗,因而,容易使人處于一種自然、快樂、享受狀態之中,我們可以很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比如年輕人可能更多的選擇類似籃球、足球等對抗性的體育運動作為課外活動,而老年人多會選擇太極拳、踢毽子、跳舞等項目,在我們進行休閑體育運動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到非常的輕松愉快,而類似徒步野營、登山、沖浪等項目是在天然環境中進行的,我們還不僅可欣賞到大自然的美景,又可體味到休閑體育的莫大樂趣,同時還放松心情,鍛煉身體。
長期參加休閑體育運動有利于身體健康,經常參加休閑體育運動放松心智,有利于身體健康,年輕人經常參加休閑體育運動可以增進發育,老年人參加休閑體育運動可以延緩衰老。有利健康長壽。休閑體育運動還能放松精神、減輕壓力、忘卻一切煩惱和痛苦,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種解脫和。
3 休閑體育運動的價值
3.1 休閑體育運動促進身體健康
經常參加休閑體育運動可以促進人體機能的提高,經常參加休閑體育運動的腦力勞動者,會在工作中更有積極性。也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績,經常參加休閑運動對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人體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有明顯的提高。經常參加休閑體育運動,對人體的七大系統的功能、結構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參加休閑體育運動活動能夠延緩衰老進程,有效地保持肌力,增加和保持關節的靈活度,增強骨密質;還可以促進心血管系統循環,降低血壓血脂和減肥;也有益于促進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明顯降低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
3.2 休閑體育運動促進心理健康
參加休閑體育運動不僅可以使人消遣娛樂,也能滿足人們對各方各面的需求:在精神上面,休閑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滿足一些得不到的精神需求滿足,從中得到自我發展的滿足。同樣道理,休閑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參加休閑體育運動能豐富生活,使得空余的生活實踐更加豐富多彩。其次,經常參加休閑體育運動的人可以明顯減輕工作、學習和工作的壓力,使得人感到快樂、輕松和愉悅,使得生活更充實。休閑體育運動還是消除孤獨寂寞,增進相互情感交流的“劑”,比如:開展類似徒步野營、攀巖、滑雪、登山等類型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多為遠離城市親近大自然的活動,這些項目多為團體性活動,經常開展這些項目使得使人們重返大自然,與大自然聯系起來,從而感受到團隊合作、征服自然的快樂。而在海上運動時候,在沖浪、帆板,不僅感受海洋的浩瀚,還可以暫時將煩惱和不順利拋到身后,感到輕松;同樣,在休閑體育運動中,還能磨練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堅強,更加合群。
3.3 休閑體育運動增進文化的傳播
中國的民俗傳統活動,如:放風箏、舞獅、蕩秋千、賽龍舟、太極拳等,這些傳統活動是一種很好的休閑體育運動,其中,類似舞獅子、賽龍舟這些項目,都能使得大家有更好的團隊精神,從而使人更加容易溝通、交流,而太極拳、武術等民族傳統項目不僅很有娛樂性,而且,還有很多哲理孕育其中,人們參加這些休閑體育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放松身心,同時還促進了共同的文化交流、增長了個人閱歷,豐富了閑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舞獅子、放風箏、蕩秋千、賽龍舟、太極拳等,這些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征,不斷在世界各地廣泛的傳播,比如現在每年的春節。在美國的唐人街上都會有舞獅子、打太極等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特色的休閑體育運動表演,因此,這類的休閑體育運動也使得整個世界更和諧,也增進了各國之間的交流。因此,休閑體育運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篇2
關鍵詞:女大學生;學習態度;體育行為
興趣是人進行體育活動的內驅動力,能夠激發人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滿足個體的愿景、目標。興趣是個體需要的實際表現,是需要的動態表現。引起興趣的條件是內部需要和外部環境。體育課程的設置、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如何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體育學習是一個完整的認知過程。和從事其他任何活動一樣,從事體育活動也必然有許多認識活動參與。體育活動中的認識活動是在肌肉運動中完成的,它與其他活動中的認識活動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需要更多地依靠運動感覺來感知、理解和記憶,需要更多地依靠形象思維和操作思維快速分析和決策。
女大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當中培養的重要對象,培養其良好的體育參與興趣以及端正的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女大學生群體不同于男生群體,在體育運動參與積極性方面整體來看表現不如男生,并且存在著一定的懶惰心理,不愛動,愛干凈,情感內向等都導致了她們在體育課堂之上的表現不積極。因此,要想女大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需要我們清楚了解和掌握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女大學生體育課程的參與熱情。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隨機抽選了某高校的部分女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十年來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及中國博士學位論文數據庫的相關論文,并對這些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通過學習教育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學校體育學、教育心理學、運動訓練學等,閱讀與本研究有關的圖書,較為全面地掌握相關的資料信息。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當前女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文件300份,隨機抽選某高校女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回收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92份,有效率97.3%。
(3)訪談法
與所調查的女大學生直接進行交流,詢問她們對于體育課的看法與認識。
(4)統計法
對所調查的數據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并通過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1.女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興趣調查
(1)女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
調查發現,女大學生對于體育參與體育鍛煉持有積極態度的人數有63人,持有一般態度的人數是154,而對參與體育鍛煉持有反感態度的人數為75人。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參與態度相對較為消極,并且在交談之中我們了解到她們對于體育鍛煉有著一定的排斥心理,導致此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與其性別、性格特征有直接的關系,多數女生不喜歡運動是因為怕苦、怕累、怕臟等,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不足。
(2)體育學習態度與興趣對于體育行為的影響
體育學習興趣與態度是個體對于體育運動所持有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其直接影響到個體的體育參與選擇與反應,影響到個體的體育行為變化。在此次的調查之中我們發現,除了正常參加體育課程之外,愿意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女生僅有26%,其余的女生相對來講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體育參與興趣與學習態度呈現弱化發展。
(3)對體育運動價值的認識
對體育運動價值有著深刻的認識是個體從事體育運動的核心動力,只有正確認識到體育運動的真正價值,才能夠更為主動地驅動自身參與到其中。而在調查當中,有56%的女生認為參與體育鍛煉是為了完成體育考核,完成體育相關要求,僅有21%的女大學生愿意主動投身于體育運動當中,認為體育鍛煉不但可以提升自身身體健康,同時不會影響到自身日常的工作、學習。對于大多數的女大學生來說,她們都清楚體育運動的內在價值,但是自身的惰性讓她們對于體育運動望而止步。
2.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調查
(1)周鍛煉頻率情況
對女大學生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調查中我們發現,每周能夠參加1-2次體育活動的人數最多,占據了接近5成比例,其次是每周能夠參加3~4次的人數占有31%,周參加體育鍛煉5次以上的女大學生僅僅占到11%以上。另外,在調查當中我們發現,有一半的女生每次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60分鐘,鍛煉時間每次達1~2小時的人數占到了27%,鍛煉時間2小時以上的則是僅僅有9%,其他人鍛煉時間少于30分鐘,整體表現結果不佳,這與全民健身中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思想仍有較大的差距。
(2)運動參與項目
在對女大學生參與運動項目的調查當中,我們發現女大學生傾向于參加的體育運動項目為瑜伽、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輪滑等,項目類型時尚,對抗性不強。另外,選擇跑步、游泳這類項目的女生也相對較多,這類型項目女生多是看重其良好的健身、減肥等效果。女大學生選擇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類型豐富多樣,喜歡與同伴一起參與到其中的,占46%,另有33%的女大學生喜歡參與一些體育社團活動,僅有10%的女生習慣自己獨自鍛煉。從參與形式來看,引導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方面,我們應該注重對女大學生參與行為的引導。
三、女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因素
1.生理因素
女生自身條件不如男生,因此有些運動項目讓很多女生望而止步。另外,在高校當中諸多運動項目都對抗性較強,并且需要一定運動能力,這也成為了女大學生體育弱勢行為的因素之一。
2.心理因素
調查發現,在體育活動當中,女大學生參與到其中的人數較少,多以旁邊觀察為主。對此種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其中有26%的女生因為害怕做不好動作被笑話而選擇不參與到其中,另有19%的女生因為怕苦、怕累、怕臟、怕受傷而不愿意參與,還有一部分女生因為性格內向,意志品質較差,自信心不強而缺乏一定的鍛煉欲望不愿意參與到其中。因此,要加強女大學生的心理引導工作,鼓勵女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3.認知因素
對女大學生體育認知的調查發現,有16.6%的女生懼怕參與體育運動是因為自己沒有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另有9.9%的女生怕參與體育鍛煉之后一旦停練會出現體重反彈現象,還有女生認為參與體育鍛煉有些不穩重,“瘋瘋癲癲”。在認知方面,女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認知理念,對于體育運動的深層認知仍顯不足,有待進一步引導、端正。
4.客觀因素
調查顯示,自己想學想練的項目而學校沒教的占48.5%,功課太重沒時間的占41 %,學校不組織、自己又不愿練的占28.8%。由于畢業雙向選擇時,用人單位只注重畢業生的智力和專業技能,忽視體育能力,又不愿接納女性,導致女大學生不愿參加體育活動的占3.1%。此結果反映出現行的高等院體育教學大綱中所設的課程內容以及教學組織形式已不能滿足女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求 。女大學生更喜歡一些健身性、娛樂性、節奏性較強,對抗性較差的體育項目,相反,對抗性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無論是在課內與課外都不受女大學生喜歡,并且這樣的運動讓女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一定的畏懼感和距離感。這不利于我國全面健身計劃的實施,也對女大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四、建議
1.投其所好,有針對性地安排體育教學內容,注重思想引導
體育運動項目的設置與安排要根據參與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同時要體現出針對性。在引導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首先應了解其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為其選擇最為適合的運動項目。另外,從思想認知方面,要引導女大學生對體育運動價值本身的認知,使之認識到體育運動的真實價值,態度更為積極。
2.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
(1)多途徑宣傳
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宣傳媒介,對體育運動進行宣傳,讓女大學生融入其中,認識到體育運動的真正價值,激發女大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提升其參與度。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體育活動
開展豐富多樣的課余體育活動,是促進女大學生參與的重要途徑與載體。因此,我們應針對女大學生定期開展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同時充分發揮校內社團、協會的帶動作用,鼓勵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比賽的開展,并鼓勵女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3)重視體育課堂引導的重要價值
體育課堂教學是學生接觸體育運動最為直接也是最為重要的途徑,在體育課堂之中,學生能夠學習到體育運動項目的相應技術、技巧,感受到體育運動項目的魅力與價值。體育課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途徑也是引導渠道,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體育課堂的價值作用,充分利用體育課堂,做好女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讓她們正確認識體育運動,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
(4)成立學校體育運動團隊,引領鍛煉潮流
運動隊不但可以在比賽當中為學校爭奪榮譽,同時學校培養體育運動隊還可以起到引領學校體育運動風尚的作用,不但可以對外宣揚自己學校的聲譽,同時也能夠讓校內的師生感受到其內在魅力,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
場地器材是保證體育運動參與的基本條件,場館器材匱乏也是影響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問題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因此,逐步加大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力度,增設、擴建一些相應的體育場地設施,對于進一步推進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宋榮,盧考純.終身體育與體育興趣、體育能力[J].體育學刊,2000(2).
[2]王寬.推動“陽光體育工程”開展,培養大學生課外體育興趣[J].中國市場,2008(18).
篇3
1.通過活動增加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及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2.讓學生學會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參加體育活動。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從活動中感受親身參與體驗樂趣。
二、活動重點:
充分認識陽光體育的重要性,明確陽光體育實施的迫切性和與我們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活動過程:
(一)唱隊歌。
(二)活動流程:
1.宣布活動開始:
主持人男:我們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明的大國。
主持人女: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開放的民族。
男: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體育精神哺育中華兒女。
女:體育精神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光照人間。
男:體育競技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女:體育競技能展現我國強大的體育實力。
合:體育運動就在我們的身邊,“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快樂的大課間活動:
女:是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男:只有上上下下樹立體育運動的精神,才能贏來更多關愛與更多的信任。 女:我們應當從小做起,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活動。
合:一個有自信的人,面容上有光彩,行動上有堅持,生命中才有拼搏。 男:體育運動可以給人帶來健康的體魄。
女:體育運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吉祥。
男:下面進行大課間活動展示。
學生展示滾鐵圈、轉呼啦圈、袋鼠跳、夾球走等活動。
3.快樂的冬季三項運動:
女:我們的大課間活動是多么豐富多彩。
男:運動是幸福的,但帶給我們的快樂是無窮的。
女:最近,我們學校又開展了“冬季三項”體育運動比賽。
男:是的,跳繩、踢毽子、長跑,為我們趕走了冬季的寒冷,帶來了強健的體魄。
女:同學,讓我們比一比誰是咱們班的跳繩、踢毽子能手吧!
學生進行跳繩、踢毽子比賽。
4.宣布結束
女:同學們,未來屬于我們的,我們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讓我們一起行動,參與到陽光體育中去吧!
男:同學們,只有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才有拼搏、奮發上進的精神,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接班人。
合:我們堅信,運動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明天!我們的班會活動即將結束,請王老師為今天的班會活動作總結發言。
篇4
一、體育教學活動對發展學生個性的作用
首先,體育教學過程有其特殊性,它不像在其它教學中一樣,被固定在課桌前,而是擁有一個廣闊的空間領域,可以盡情游戲、運動和競賽,他們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其思維活動與機體活動緊密結合,因而個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與發展。其次,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身體運動施加給機體感受器的刺激會在大腦中引起主觀意識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時間里,機體反復多次地感受某種運動形式,就會在個性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可以廣泛地參加社會交往活動,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同時還從體育運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心,使個性得到充分的調整和發展。
二、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如何發展學生個性
1.必須認真識別每個學生的個性。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最能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合群與孤僻、好動與好靜、善斗與怕事、粗暴與文靜等,都可以一覽無遺。對此,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引導和教育。
2.重視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也不盡相同,運動能力以及運動量的負荷也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不應強求一致,而應分類施教。
3.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意識的核心內容,標志著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水平。在體育運動中,支配學生身體運動的自我意識,滲透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響。作為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用高尚的社會影響因素作為支配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內驅力,為個性的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
4.在體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訓練。有意識、有目的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身心達到最佳狀態,滿足學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需要。
5.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盡可能地讓他們獨立進行活動,并提供更多的自由,變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被動驅使為主動追求。
6.建立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首先應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其次,教材的選用應生動有趣,適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以體育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道德觀念、控制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學分組,使教學效果和個性發展達到完美統一
篇5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并與肯定情緒相聯系的個性傾向。這種傾向是與注意與性質相聯系的。運動興趣是個人力求認識某種體育運動并欲求參加某種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它不僅是影響學習自覺性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直接動力。運動興趣也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學生情況,熟悉教材內容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體育教學中運動興趣的形成規律,采取適當的措施,切實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
一、 學生缺乏體育運動興趣的原因
1、受傳統舊觀念的影響,社會上大多數人對體育缺乏正確認識,這自然影響著中學生的思想觀念。“體育運動只不過玩玩而已,沒有什么可學的”、“考大學只考文化課,體育鍛煉浪費了學習時間,劃不來”、“體育鍛煉與不鍛煉效果差不多”。有了這些觀念和想法,自然就對體育運動產生不了興趣,在課堂上也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
2、教學形式呆板,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單調和陳舊,以及體育教學中教師很少參與,再加上部分教師教學質量差等等,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活動欲望和好奇心。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熱情,對體育課感到索然無味。
3、不能因人施教、區別對待也是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的重要原因。中學生雖然整體體質水平相差無幾,但也存在個別學生體質較差,,沒有體育基礎。如不區別對待,因人施教,差生感到跟不上別的同學,容易產生自卑感,久而久之形成了對體育活動的厭惡和反感,更談不上對體育運動有什么興趣了。
二、中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與激發
(一)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加強教育與誘導,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1、轉變觀念。要從思想上徹底轉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錯誤認識,教師要加強教育和引導,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宣傳,講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目的和功能。樹立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使學生真正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全面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首先讓學生懂得體育運動的一些基礎理論知識:體育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有什么作用?體育運動對人的身心影響如何?體育與健康的關系?體育與文化課學習是否矛盾?讓學生對體育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才會愿意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要感。從而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二)豐富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運動熱情。體育教學要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生動活潑,豐富多樣。比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運用一些花樣跑,做一些雙人或多人體操,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增加學生學習的欲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新穎多變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方面。
1、教材選擇要根據教學大綱規定,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盡量選擇一些趣味化、競爭性性的,簡單容易學會的動作項目。學生在上體育課時一般都想馬上學會某種動作。因此,如何學會和學得會是產生運動興趣的重要誘因。如果一種動作學生一節課甚至幾節課都學不會,很容易喪失興趣。比如在上跳山羊課時,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都是能跳過去,并且有急于練習的心理傾向。這時教師不必要一堂課都只讓同學學習踏跳,而是要以學生跳過山羊為重點。即使有的同學踏跳技術不對或跳躍山羊姿勢不優美都不是太重要。一旦每個同學都能勇敢地跳過去,無疑會激發學生再試一次的強烈欲望,這時再針對學生的技術缺點,逐一糾正,效果會很好。
2、教學方法靈活多變,重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多采用直觀教學法:由教師做出示范動作。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各動作的外部表象,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動作示范由教師或學生來完成。示范動作力求準確優美,給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不僅給學生建立了正確的動作形象,同時也啟發和動員了學生向往練習的作用,從而激發了同學的運動興趣,產生了躍躍欲試的高昂情緒。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否認教師具有重大的作用。例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加以引導以及學什么,怎樣學進行科學指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切忌只強調教師的自身作用,在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還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充分注意學生所長,積極培養骨干,讓他們在體育教學中起帶頭和示范作用。教師在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四)教師在體育課中的積極參與,也是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方面。
隨著現代體育思想的發展,過去那種“放羊式”、“拖著走”的教學方式逐漸被科學的現代教學管理所替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是處于主導地位的,但教學工作同時也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因此,經常與學生交流,同學生一起參與活動,關心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對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都有重要意義。
篇6
【關鍵詞】焦慮;恐懼;控制;體育運動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復雜過程。正如近代教育家徐一冰先生曾說:“學校體育的目的:健強學子之體魄,健康學子之精神。”也就是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建設。而長期以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學生體能和技術的培養與提高,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建設。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越,學生缺乏艱苦環境的鍛煉,更有許多學生從小就受到家長的溺愛,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體育活動中,不少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焦慮和恐懼。而運動焦慮和運動恐懼對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則打了折扣。
一、焦慮的控制
焦慮是一種伴隨著某種不詳預感而產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緒,是一種復雜的情緒狀態。它包含有緊張、不安、懼怕、憤怒、煩躁、壓抑等情緒體驗。
控制學生體育運動的焦慮狀態,最根本的途徑應從控制學生在體育運動時的身心負荷,要不斷地教育學生明確體育運動的目的,端正體育運動的態度,使他們努力鍛煉、熱愛體育。教師在控制學生過高的體育運動焦慮時,應當注意做到下述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焦慮只是一個情緒變量,它對學生的影響如何還取決于認知變量。任何一種體育運動的內容或運動的環境條件,不通過消極的解釋是不可能成為壓力而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的。
(二)培養體育運動的興趣。
只有當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好奇心、發生了興趣時,他們的學習動機才帶有主動性。所以,在體育運動中,教師應明確目的,采取靈活的方法,創設一定的情境,開展競賽,并及時評價和幫助學生以激發和鞏固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三)排除外界暗示。
學生如果持續地注意體育運動環境中的焦慮暗示,會引起條件性的焦慮情緒反應。因此,有效地防止他們因看到其他同學艱難的練習而引起的消極心理,至少可以延遲或暫時防止他們產生的焦慮。
(四)談話誘導降低壓力。
體育教師必須深入到學生體育運動的環境中去了解情況,并用誠懇的態度、真摯的熱情與學生交談,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啟發學生全面認識和對待各種問題。應多鼓勵和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有利因素和掌握動作的潛力所在,也可誘導他們回憶過去掌握一定難度動作時的喜悅情景,以改善他們的心理,調節焦慮水平。總之要正確引導,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長處;在有一定危險的練習加強幫助和保護,增加安全感,體能測試前或參加競賽前做好準備活動,鼓勵他們盡能多的參加各種比賽。
二、恐懼的控制
恐懼是在主觀感受危機的情境下,個體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
在此種反應中尚帶有個體自覺的痛苦感受,并伴有交感神經興奮、肌肉緊張、手足發冷、四肢無力、呼吸局促、心跳加快,甚至大量出汗等身體癥狀,以及準備逃離現場的傾向。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恐懼情緒主要表現為:在練習動作時畏首畏尾或遮掩推讓,生怕做不好動作會給別人恥笑,或者會發生傷害事故。
為在體育活動中使學生預防和克服恐懼情緒,應做到以下凡點:
第一,如果在體育活動中發現一個或更多的學生表現出恐懼情緒,應盡量查明他們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梢酝ㄟ^同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分析了解他們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
第二,教師要對學生表現出真誠、無私的愛,并為學生或運動員創設成功的機會,以使每個學生或運動員都感受到教師或教練員的無限溫暖和在精神上對他們的巨大鼓舞,充滿信心地投入體育運動。
第三,對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可適當降低一些動作練習的要求,使他們樂于參加體育活動,并在體育活動中逐步增強運動愉和成功感,提高他們的膽量和體育成績。
第四,如果發現有的學生或運動員經常有恐懼心理,或喪失應有的勇氣,而且,在某種情況下,他們的動作完全亂了套。對于這樣的學生,應把他們送到運動心理老師或醫生那兒接受指導,使之得到更加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三、運動焦慮和運動恐懼的關系
恐懼與焦慮的區別在于恐懼的對象是現實的、具體的,而焦慮的對象是預期性的、不具體的。
產生焦慮和恐懼的原因:一是體育課上思想壓力太大,技術學習要求過高,超過了一部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二是教師示范動作不規范,不漂亮,師生關系的緊張、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協調,使學生誤以為技術難度大,易出危險,從而增加了心理負擔,產生恐懼心理。三是曾經有過這方面的創傷史,比如從雙杠上掉下;跳馬落地不穩而受傷等等,上體育課時引起條件反射式的緊張,而產生恐懼心理。四是場地、器材因素場地坑坑洼洼、大小石子滿地,器材破舊、搖搖晃晃,保護設施差,不適當的溫度、光線、空間大小和噪音等物理因素的長期刺激,學生一見就會不由自主地有一種不安全感,從而產生膽怯、恐懼心理。五是初中學生生理條件下所不能忍受的外來壓力,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情緒。
四、合理安排解除焦慮和恐懼癥狀
運動場地保持干凈、平坦,定期檢查器材設備,不使用破舊、不安全的器材設備,這樣可以避免場地、器材出現問題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和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推動體育整體發展的動力,教師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和學生一起參與練習、一起和學生“玩”,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安全感;學校體育運動中學生可能會出現某些意外事故,如某同學在運動練習中摔倒而造成受傷等一些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的發生,會對其他同學的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使他們出現過高的焦慮和恐懼心理,害怕自己也會發生相同的事故,作為體育教師,應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加強保護、幫助,對學生強調動作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強調自信、注意力集中,預防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提高學生對突發事件的應付能力,從而減少或避免它的不良影響。
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是預防和消除不良情緒的重要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頑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多提供學生喜歡的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避免一些單一、煩躁無味的內容,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又能起到調節和改善不良情緒狀態。
總之,在學生運動和學習時,都來幫助和解決學生的困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養成自信的態度,建立相互合作的關系。運動是的焦慮和恐懼將慢慢地離去。
【參考文獻】
1、《運動心理診斷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1999
2、《體育運動心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9
3、張力為,運動心理學焦慮研究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趨勢《體育科學》1995
4、戴晶斌,運動競賽焦慮多維度研究新進展《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6
篇7
一、高職羽毛球教學中制約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的因素
終身體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其必然會在實踐中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產生一定的沖突。例如應試思想的束縛,在高職羽毛球教學中,多數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先理論教學,再實踐指導的方式,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根據理論內容開展訓練,而在學期考核中,教師會為不同的學生設置統一的標準,這樣學生就會為了學習成績,而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技能,達到應試標準上,從而忽視了運動習慣的培養,也難以在羽毛球練習中獲得應有的樂趣。此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干涉太多,學生缺乏自主訓練的空間,同時由于長期處于機械化的訓練中,學生對于羽毛球這一體育項目的內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的了解,從而造成了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
二、高職羽毛球教學中促進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的策略
(一)加強對羽毛球社會功能意識的培養
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推進,還需要在思想上不斷革新,如有些體育項目運動技巧過高,缺乏普及條件,有些學生存在思想惰性,常常半途而廢,但是羽毛球相較于其他球類運動對于場地和設備的要求比較簡單,同時,它還具有趣味性、社交性、互動性、休閑性的特點,因此,其在高職學校中具有良好的學生基礎。教師在羽毛球教學中應該發揮其自身優勢,從社會功能的角度挖掘其價值,鼓勵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開展羽毛球練習,加強與球友、同伴的互動交流,增進感情,以順利貫徹終身體育的目標。
(二)加強對羽毛球保健功能意識的培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技巧訓練上,反而忽視了羽毛球運動的保健功能,如羽毛球可以顯著地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學生手臂肌肉的力量,提高身體機能的協調性等。針對羽毛球的保健功能,高職體育教師在羽毛球教學中,首先要從理論上讓學生明確羽毛球在提高身體健康方面的價值;其次,要引導學生科學開展訓練,如在訓練中重視熱身和整理運動,降低運動對身體的傷害;最后,重視學生在羽毛球運動中的思想變化,并逐漸滲透德育教育,以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三)加強對羽毛球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方法的變革是推動高職羽毛球教學發展的重要措施,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已經逐漸凸顯,因此在高職羽毛球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現有教學資源優勢,讓學生以更加豐富的形式開展羽毛球訓練,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重大的羽毛球賽事,感受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精神,以提高其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在羽毛球教學中引入趣味性游戲,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感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水平。
(四)拓展羽毛球教學的外延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終身教育思想培養,不僅要讓學生樂于參加課堂上的羽毛球訓練,還要讓學生將體育運動的精神拓展到課堂之外,并自主參加體育運動。高職院校在拓展羽毛球教學的外延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后訓練機會,如讓志同道合的學生組織羽毛球俱樂部,并通過定期開展校內外比賽的方式,增加課后訓練的機會,這不僅有利于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更有利于延伸終身體育的內涵。
三、結語
總之,終身體育對體育教育的影響巨大,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職責是為社會輸送優質的技能型人才,在當今社會,人才素質體現在多個層面,而運動素質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以終身體育的理念指導學校體育教學實踐的開展,不僅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在羽毛球教學設計中,應該從高職生的身體素質和思想認識出發,引導其逐漸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這樣才能保證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續參加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精神狀態。
參考文獻:
[1] 符洪崧.高職羽毛球教學與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4(2):73-74.
篇8
關鍵詞:體育運動;幸福感;健康
一、引言
“幸福感”現已成為當今社會人們所需求和追求的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幸福感”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人們主觀思想上的反映,幸福感是一種滿足,幸福是一種需求,幸福是需要自身去努力獲取。對于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其感受和理解也是有所不同的。
幸福感的來源有很多種,在和睦的家庭中可以獲取幸福感,在通過努力取得成就時可以獲得幸福感,在運動的過程中同樣也可以獲得幸福感,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幸福感是種自我意識,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來獲得。通過體育活動可以緩解人們的壓力,在體育活動中人們所獲取的幸福感,取決于人們實踐的行為活動。
二、主觀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使人覺得開心、快樂、滿足。眾多的學術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主觀幸福感進行了闡述,由于個人感受、理解不同,闡述的角度不同,其概念的內涵也不盡相同。
葉平認為,幸福感又稱主觀幸福感,一般是指個體根據自己的標準對自身生活滿意程度的整體評價。[1]
畢明和孫承毅認為,主觀幸福感是指社會成員對其自身物質和精神生活的主觀體驗和評價。[2]
佟月華認為,主觀幸福感是指人們對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觀感受,是反應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3]
龐慶軍、李銀萍認為,主觀幸福感是對生活滿意度和個體情緒狀態的一種綜合評價,能夠敏感的反應出人們對自身生存質量的關注和感受。[4]
三、相關理論評析
個人在進行幸福感的評價時總是與一定的標準相對比,這個標準是指個人期望值。若目標得以實現,主觀幸福感就高;反之目標若得不到實現,主觀幸福感就低。事實上,過高的期望值對幸福感是不利的,wilson指出,高期望值對幸福感具有較大的威脅。[5]例如體育活動中的籃球運動,筆者作為一名籃球運動員,在籃球運動的鍛煉和比賽中,親身感受到體育運動可以使人增進快樂,調節情緒,振奮精神,陶冶情操。這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可以使人自尊、自信、自豪,并使煩惱,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緒得以解除。在籃球比賽時,當一個技術或戰術運用成功或取得比賽勝利后,個體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產生愉快、振奮和幸福感。但是,當對自己在整場比賽中具有較高的期望值,例如自身的嚴格要求,隊員和教練的期望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產生無形的壓力,在比賽中實力發揮容易失常。
葉平在《體育活動的幸福感效應評述》文中指出,體育活動能夠增強人們的生活幸福感,體育活動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許多方面,所以體育活動對幸福感具有根本而重要的作用。首先,體育活動對幸福感的直接作用在于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身體健康是人進行正常社會生活、延年益壽的基本條件,也是人的基本生活目標。其次,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心境,增進肯定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提高自我效能感,減少心理和生理應激,提供娛樂、歡欣、流暢及其他高峰體驗。[1]
但是,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也會對主觀幸福感的評分產生高低的影響。在針對不同專項的學生進行過訪問調查后,發現參加集體項目的學生主觀幸福感高于參加個人項目的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參加個人項目的學生主觀幸福感高于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具有競爭性鍛煉情境相對于娛樂性情境更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競爭性鍛煉情境更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學生的能力感,榮譽感和自我價值感,從而提高了他們的主觀幸福感。
四、主觀幸福感的測量
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主觀幸福感的測量也存在兩種類型的指標,即心理健康指標和生活質量指標。測量主觀幸福感有八種量表,是有范肖東等人主要引進和介紹的,包括有生活滿意度量表、情感量表、費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數和總體情感指數、生活量表3、總體幸福感量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量表(MUNSH)以及情感量表2。這些量表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我國學者的研究結果更加科學可靠。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問題日益加深,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提升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是解決老齡化社會矛盾的主要手段。王潔等人對體育運動與老年人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所進行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組的老年人其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命活力、利他行為、自我價值、友好關系、人格成長等的評分均高于不運動鍛煉組的老年人,并且,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明顯高于不鍛煉的老年人[6]。所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對于提升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
五、當前研究的共識與爭論
現在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在心理學領域,特別是健康心理學領域,而實際上主觀幸福感與許多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生活質量、素質教育等等[7],主觀幸福感實是涉及到多個領域與學科,而關于身體鍛煉和人的主觀幸福感認知維度方面的研究相對很少,結果也有不一致,并且現有的研究被試者大部分是大學生,被調查的地域大都是城市居民,如若使調查結果更能夠具備普適性,需要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以及研究領域。
六、結論
體育運動與人的主觀幸福感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人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給人們造成了比較大的身體負擔和心理壓力,讓人們處于負面情緒的影響當中。體育鍛煉給人們提供一個機會, 使人們能夠分散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單調重復性的技術動作中, 通過冥想思考等思維活動, 可能促進思維反省和腦力的恢復, 這種對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轉移,可以達到調節情緒目的。每周參加二到三次體育運動,能夠全面增進人的健康,擴大人們的交際范圍,展示能力增強自信,使人充滿生命活力,從而提高主觀幸福感的程度。
參考文獻:
[1]葉平.體育活動的幸福感效益評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5):61-73
[2]畢明,孫承毅.主觀幸福感研究的新進展[J].天津師范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70-74
[3]佟月華.低收入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觀感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4):294-295
[4]龐慶軍,李銀萍.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4):90-91
[5]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J].心理學動態2000(4):23-28
篇9
關鍵詞:高中體育 陽光體育 作用 存在問題
高中是學生參加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學校在這一時期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還需要關注學生身體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當中存在諸多問題,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于轉變教學不利局面,優化體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輕視體育教學
大部分高中學校都將教學重點放在文化課程方面,體育課程在高中校園基本上是以副科形式出現的。很多教師占用體育課時間,學生沒有獲得參與體育學習的機會。家長認為體育課程會耽誤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支持、不配合體育教學。
(二)教學模式落后
在很多學校,即便開展了體育課程,也由于教學模式的落后等問題導致教育質量遲遲難以提升。大班額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個性學習需求,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沒有得到有力凸顯,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模式挫傷了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
二、發展陽光體育運動對轉變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不利局面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體質
第五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報告顯示:近20年來,我國受教育群體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身體力量、速度、爆發力以及耐力在不同程度上大幅下降,與此形呈現鮮明對比的則是肥胖兒比例的逐漸增減,長期“重智育、輕體育”教育理念加劇了這一嚴峻形勢。
在高中校園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切實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陽光體育運動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教育目標,”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中提出:學校應幫助學生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用三年時間使學生掌握至少兩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
高中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面,運動量的缺乏對于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只有學校從思想意識高度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當作一項任務,學生和家長才會引起重視,才會主動配合體育教學工作。依據《關于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要求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對素質教育政策的一次貫徹與落實,有助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機會,將體育健身成果惠及全體學生。在高中校園發展陽光體育運動,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為青少年將來從事社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物質基礎。
(二)提高教育質量
現階段高中體育課程存在教學模式落后、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無論是從教學時間還是教學內容上來說,體育教學質量都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發展陽光體育運動,對于轉變落后教學模式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引導教師創新工作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關于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對陽光體育教學內容、課程規劃做出了具體規定:高中應當至少每周開展兩次體育課,在保質保量上好每周兩次體育課的基礎之上,教師還需要保證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時間,積極利用早操、課外體育鍛煉和運動鍛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氛圍,并嚴格實行大課間操體育方針,保證學生學習日每天課間有二十分鐘體育活動時間。通過對《關于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的學習,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有了具體方向,這對于教學內容的創新大有裨益。
以往的高中體育教學只關注到對體育課的改革研究,忽視了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和大課間操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影響。分析體育總局陽光體育運動開展要求可知,教師不僅需要保證體育課教學質量,還應當整合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以及大課間操資源優勢,多元教學內容,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依據陽光體育活動方案,學校應當成立運動中心,為學生午間、課后自由開展體育活動提供資源支持。體育教師要帶領學生每天“兩操”,利用早操和下午第三節課后的二十分鐘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廣播體操、健美操運動。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不管是從活動內容還是活動要求角度分析,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都有助于優化教學模式,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教學品質。
(三)形成體育文化
學校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礎環節,作為連接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重要橋梁,學校體育對于推動全民健身、優化體育資源配置有著戰略性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一直受到各方面阻力的影響,應試教育阻擾、家長和學生本人的不重視、“體育無用論”觀點的盛行都為健康向上體育文化的形成帶來不良影響。受教育者之所以抗拒體育教學、不愿意配合學校體育活動,究其本因,是因為學校體育教學力度不夠,沒有組織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反感體育、不支持教學活動。
發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對全體高中生錯誤體育理念的一次洗禮,對形成校園體育文化、全民健身文化至關重要。只有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學生才能在實踐中感受到通過體育鍛煉提升生活質量的幸福感,才會愿意在以后的生活當中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實現體育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很多時候,一提到體育,學生只會想到流汗流淚,覺得很辛苦,總想偷個懶,找個理由躲避體育鍛煉。利用陽光體育運動,學生得以在每天一小時短短時間內感受運動樂趣、切實提高身體素質,這對于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校園體育文化的發揚相當重要。
高中學生背負著巨大高考壓力,體育是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下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融合陽光體育運動是必然之選。身體素質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學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必須對體育教學高度重視,結合陽光體育運動教學要求規劃課程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R].教體藝,2006,(06).
篇10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 高職院校 籃球教學 課外籃球活動 架構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C-0166-02
籃球運動是高職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其在課外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但高職院?;@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存在一定的脫節。高職院?;@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籃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同時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如何將籃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開展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本文以“陽光體育運動”為視角,對高職院?;@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開展進行新的架構。
一、高職院?;@球教學目標與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動機
心理學理論認為,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并將該活動導向某一個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念頭、愿望、理想的一種心理活動。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或動力。據調查,高職院校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動機主要是享受快樂、增強健康和提高技術水平。然而,高職院校籃球教學因受本科院校、體育院校以及競技體育思想等方面的影響,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運動技能目標和身體健康目標,過分強調籃球技戰術的學習,而忽視了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目標的培養。
《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深入研究體育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情趣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以體育為手段,促進中國青少年全面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因此,高職籃球教學目標在重視對學生技戰術能力培養的同時,更應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情緒等方面的培養,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走到陽光下、走到籃球場,進行課外籃球活動。
當前,隨著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課的教學時數不斷減少,短時間內學生很難熟練掌握籃球技戰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主要是鼓勵學生每天鍛煉一個小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動機主要是享受籃球帶來的快樂,增強體質健康。因此,結合高職院校學生課外籃球活動的動機以及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教學時數等實際情況,高職院校在制定籃球教學目標時應與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動機相結合,與學生職業發展相結合,應突出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地去加強對技能目標的培養,這樣才能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精神相吻合,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讓學生享受籃球帶來的快樂。
二、高職院?;@球教學內容與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方式
高職院校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方式由于受場地、器材、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主要以半場四人制籃球為主,半場三人制籃球和全場五人制籃球以及個人單獨練習的方式相對較少。學生在四人制比賽中以個人單打為主,配合主要以突分配合、掩護配合等基礎配合為主。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要有144學時,但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采用“2+1”的教學模式,即兩年在學校學習,一年直接進入企業崗位實習。這使部分高職院校為了增加專業課課時而減少體育課課時,有一些高職院校體育課時甚至只有72學時,課時的減少也影響了籃球教學內容的安排。目前高職院校籃球教學內容主要以基本技術為主,戰術主要以基礎配合戰術為主,理論教學、籃球競賽規則和裁判法以及運動損傷等方面的教學相對比較少,有些高職院校甚至沒有這方面的教學內容。
根據陽光體育運動的精神以及高職學生的特點,籃球教學內容不應過分強調學生運動技能的規范程度,應讓學生從“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內容中可以以基本技術、基礎配合和半場四人制籃球教學比賽為主,應突出娛樂性和健身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另外,應重視籃球理論教學,從陽光體育需求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籃球鍛煉價值的認識,增加籃球競賽規則和裁判法以及運動損傷等方面的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外籃球活動?,F在很多學生關注NBA、CBA,在教學內容里適當加入籃球比賽欣賞、評價等,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籃球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
三、高職院校籃球教學方法與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組織形式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籃球教學方法積極進行探索,研究出了很多好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法、表象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然而高職院校由于受場地、課時等方面的限制以及教師的個人原因,籃球教學還是以講解示范法為主,盡管教師講解示范得很正確,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據調查,學生在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組織形式上主要以與朋友、同學一起鍛煉為主。學生與朋友、同學一起參加課外籃球活動時,一般根據人數、場地等情況,采用幾個朋友、同學分組比賽或者與其他隊進行比賽的形式進行鍛煉。
陽光體育運動活動方案指出:應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錘煉學生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發展。目前籃球教學以講解示范法為主,這樣雖然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但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在參加課外籃球活動時實際上往往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比賽,通過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體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結合陽光體育的開展和學生參加籃球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法、合作教學法、講解示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這樣可以與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相適應,使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可以更好地增進同學、朋友之間的情感,增強其社會適應性。
四、高職院校籃球教學評價與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的效果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評價主要以技戰術考試為主,一般以技術為主,理論學習不列為考試內容,這樣雖然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評價,但不能客觀、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據調查,學生參加完課外籃球活動的主要感受是自己出汗了、身體得到了鍛煉,感到快樂,學生對技術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并不特別在意。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可以更好培養學生“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健康理念,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主要與同學、朋友一起,以四人制籃球比賽為主要形式,一起享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在進行課外籃球活動時,學生會遇到犯規、受傷等情況,如果學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學習,這將有利于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
因此,傳統的籃球教學評價已不能適應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不能只是單一地把籃球技術作為考評標準,而應把理論考試和技術考試相結合,同時也重視過程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其他同學的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另外,可以把籃球競賽規則和裁判法以及運動損傷等知識作為考試的一部分,促使學生掌握一定比賽規則和自護自救能力,使其更好地參加籃球課外活動,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五、高職院?;@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開展的新架構
通過以上方面的分析,基于“陽光體育運動”視角的高職院校籃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開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球教學目標應突出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目標,弱化運動技能目標,這樣也符合學生參加課外籃球活動的動機,使學生在享受快樂、增進健康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籃球技術水平;籃球教學內容應以基本技術、基礎戰術為主,多進行半場四人制籃球教學比賽,突出娛樂性和健身性,使其與學生參與課外籃球活動方式相適應。增加理論學習、籃球競賽規則和裁判法以及運動損傷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籃球活動;教學方法以分組教學法、合作教學法、講解示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團隊意識,增強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教學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使籃球教學更好地為課外籃球活動服務?;诖耍疚膶Ω呗氃盒;@球教學與課外籃球活動開展進行新的架構(見圖1)。
總之,高職籃球教學只有對現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進行反思和重構,才能更好地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滿足學生對課外籃球活動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大體育場地、器材、師資等方面的投入,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課外籃球活動的場所。
【參考文獻】
[1]陳有民.試論“陽光體育”背景下普通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5)
[2]李麗.“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8(11)
[3]黃向平,李新科,朱波涌.“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普通高?;@球教學的改革[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0(2)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子課題(2012JGB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