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報告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特色旅游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寧夏特色旅游;金融支持;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2007402
寧夏作為中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在發展旅游業上具有區域比較優勢,自然條件好,人文條件獨特,地域條件優越,旅游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對特色旅游業發展高度重視,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在服務業發展和特色旅游業開發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此間,學界已有數篇探討寧夏特色旅游方面的文章,但其中大多是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的,本文借鑒各類研究文獻并通過本人對我區旅游企業的調查研究,從金融角度對我區旅游企業在特色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和分析,提出加大金融支持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在推動寧夏特色旅游建設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1 現狀分析
1.1 基礎設施落后,總體水平較低
與旅游先進省區相比較,寧夏旅游基礎設施落后,受大交通的瓶頸制約,旅游交通的費用、時間成本居高不下,而便捷性嚴重不足,游客“進不來、散不開、出不去”的現象普遍存在;旅游精品不夠,目的地產品不多,旅游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落后,對游客吸引力小,游客停留時間一般較短,多為2-3天;宣傳不夠,知名度不高;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無法充分顯現。旅游總收入占地區GDP的比重相對較低,對寧夏自治區的GDP的貢獻僅為3.8%,遠遠落后于其他省區。
1.2 融資渠道單一,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
據調查,寧夏旅游企業多為事業單位,只有黃沙古渡和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屬完全民營企業。企業所需生產經營資金多采用內源式融資方式解決,較少采用銀行信款或股票、債券等外源式融資方式籌措。由于企業融資渠道非常單一,企業為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增加具有區域特色旅游項目所急需的資金難以滿足,特色旅游建設發展緩慢。作為經濟落后的省區,寧夏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較差,影響招商引資等渠道融資的實現,旅游業缺乏自我滾動發展的后勁,其社會化、市場化、規模化程度很低,招商引資、多渠道融資不暢,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已經成為制約寧夏特色旅游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
1.3 政府高度重視,寧夏特色旅游業發展前景良好
2007年自治區黨委第一次提出“把旅游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發展,把寧夏建成西部獨具特色的旅游勝地”,并寫進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報告。陳建國書記、王正偉主席在幾次重要講話中,都強調要加快旅游業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特色旅游業,圍繞‘兩山一河’、‘兩沙一陵’、‘兩文一景’等獨特資源,引進大企業深度開發,突出‘故地勝利游’、‘大漠長河觀光游’、‘回鄉風情體驗游’、‘西夏古國探秘游’等特點,在國內外打響‘塞上江南•神奇寧夏’旅游品牌”。從自治區層面看,已把旅游作為服務業的龍頭產業來發展,作為寧夏第三大優勢特色產業來培育,作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來建設。從五市來看,都把旅游業列為主導產業或重要產業。各地發展大旅游、建設大產業的氛圍正在形成。
1.4 旅游企業增加較快,相關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近年來,寧夏旅游業發展加快,從旅游機構建設來看,市縣區旅游機構增加到了25個,自治區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獲準成立。從旅游接待單位看,A級景區達到23家,旅行社達到96家,星級飯店達到59家,注冊導游員達到1680人。從旅游開發和市場營銷政策看,許多市縣、景區都制定了旅游包機、專列及旅游組團等獎勵政策,還有不少市縣制定了旅游考核獎勵辦法,這些政策已經和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2 存在的問題
2.1 旅游企業的資本構成單一
大多數旅游企業屬于國有獨資企業,除了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外,主要依靠內源式融資方式解決資金需求,資金規模有限,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致使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滯后于市場需要。
2.2 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缺口大
近年來,隨著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旅游業的重視,雖加大了投資力度,但寧夏旅游業開發起步較晚,旅游景區(點)服務設施滯后,要有大量的旅游前期投入,迫切需要較多的資金用于資源開發,增加景區內的基礎設施。但目前旅游企業難以從金融機構取得信貸支持,從其他渠道獲得資金也非常有限。
2.3 旅游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資信等級較低
旅游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難以提高,通過改善經營狀況打造品牌能力不足,難以將寧夏的優勢旅游資源轉化為優勢生產力。企業資產規模偏小,造成信用水平不高,對于投資者來說,資金安全性小,因而難以吸引廣泛的社會資金。
3 原因分析
3.1 資產性質特征導致融資難
旅游企業實物資產的通用性普遍較差,比如,游艇、攬車、索道等屬旅游行業的專用設備,當企業不能按時償還債務,需要變現時,社會需求量小,價值損失較大,因而難以以此做為債務抵押品籌措資金,或只能以較大折扣做為抵押,降低了旅游企業籌措資金的能力。另外,旅游企業的土地多數屬于國家劃撥,企業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不能做為抵押品借款,在此條件約束下,旅游企業通過銀行取得商業貸款的難度很大。
3.2 旅游企業規模小,資產凈值低,金融機構融資風險大
當前,我區旅游企業家數眾多,普遍規模較小。我區的旅行社已達到96家,星級飯店達到59家,開放游泳景區(點)60多個,各企業單位各自為政,資產規模小,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為保證其貸款的安全性所進行的監管成本勢必大量增加,導致其預期收益不高,因此造成金融機構對旅游行業貸款的動力較小。
3.3 投資工具缺乏,無法引導社會閑散資金參與旅游企業經營
現代企業充分利用股票、債券等投資工具來籌措資金,這種方法能在短期內籌措到大規模的生產建設資金,將閑散的社會資金匯入生產性企業,使企業能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總的看來,我區旅游企業目前在這方面還是空白。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滿足發行各種證券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普遍存在資質低、資產質量不高、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等等問題。
4 解決措施
4.1 鼓勵資產評估機構和擔保公司等中介機構合規經營,為旅游企業提供信用支持
在現有旅游企業資產狀態下,首先,可以充分發揮資產評估機構的作用,對土地使用權和商譽、品牌等做出公正的準確的定價,解除金融機構貸款的故慮。但我區目前尚缺乏權威的具有較高信譽的資產估價機構,該行業中出現的一些違法行為嚴重地損害了他們的聲譽,削弱了其服務社會經濟生活的作用。政府應制定措施,鼓勵幫助資產評估公司合規經營,消除不良影響,重新取得社會的認可,給社會各界特別是金融機構提供準確及時完整的各類信息。
其次,注重發揮擔保公司的作用,擔保公司通過對融資企業進行專業化的全面調查,在掌握了借款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財務狀況和資信水平的基礎上為其提供信用擔保,一旦發生違約情形,由擔保公司負責償還借款。
4.2 整合旅游資源,實現規模化經營
金融機構決定是否貸款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企業的資產凈值。企業的資產凈值越高,其所發放的貸款的風險就越小,因而金融機構就越愿意提供貸款;反之亦然。因而,通過整合我區的旅游資源,集合目前上百家的小企業形成一個大型的旅游集團,壯大企業資產實力,將會一舉改變目前旅游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4.3 拓寬融資渠道,增加投資工具品種
資金是我區開發特色旅游的最大瓶頸之一。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理應在我區特色旅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我們應大力開拓融資渠道,增加包括債權、股權等融資方式,也可通過發行債權等證券方式公開向廣大投資者籌措資金。雖然目前情況下,最可行的融資方式還是債權融資,但是通過發行有價證券的方式具有其他融資方式所不具有的獨特優勢。從籌資效率上講,公開發行證券能夠在短期內迅速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的巨額資金,這是其他融資方式難以達到的。另外,從心理學角度講,投資者在對旅游企業投資后,必然會關注其所投資的旅游企業的發展,當他們選擇旅游路線時,無疑寧夏會成為其備選的游覽景區之一,這對提高寧夏特色旅游的影響力、增加游客資源,進而推動寧夏特色旅游的快速發展都非常有利。
更進一步說,寧夏旅游企業整合后,可通過發行股票上市融資,這種方式同樣能夠大大提高寧夏特色旅游的國內外知名度,擴大寧夏特色旅游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但是,這種融資方式的缺點是發行程序復雜,發行所需時間較長,各方面的要求高,目前我區旅游企業的整體情況與上市要求的條件相差甚遠,不論是企業治理結構還是資產實力均有待于改善,因此這種融資方式只能是我區旅游企業目前改善經營不懈努力的一個奮斗目標。
4.4 政府提供信用擔保
政府擔保對順利發行證券和取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具有重大作用。在目前旅游企業資產底子薄,公司治理還不完善的條件下,要通過發行證券或取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難度非常大,如果政府能夠出面提供信用擔保無疑是最有效的解決旅游企業融資問題的途徑之一。
4.5 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寧夏特色旅游建設
政府從每年財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設立專項發展特色旅游基金,用來支持我區特色旅游的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建設和對外宣傳工作等等,從政府財政角度直接對特色旅游進行政策性扶持,見效快,且對社會資金的投入具有引導和帶動作用。
4.6 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監管力度,確保資金安全
在目前社會信用環境較差的條件下,對特色旅游的資金使用狀況應當給以充分的重視,防止資金的浪費或不法侵占。旅游行業有其自身的特點,應當針對其特點制定出操作性強、效率高、有利于監管的資金使用的制度安排,可以通過指派投資者代表做為公司的獨立董事全程監管資金的使用情況,同時通過制定獎懲制度鼓勵旅游企業的管理層安全有效地運用資金,以此保障我區特色旅游業的平衡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國林.寧夏經濟發展新視角[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2]楊德勇,呂素香.區域金融發展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3]王正偉.城市本體論[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篇2
幾千年過去了,少數民族依然保持和傳承豐厚的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域色彩文化風尚,或蘊含于生態景觀和遺址文物情景,或浸透于生活禮儀行為規范,或承載于生動多樣藝術形態。草原馳騁的蒙古民族剛毅強悍,傳誦著《江格爾》的英雄史詩,祭拜著神圣的成吉思汗亡靈,撥動著深情委婉的馬頭琴,吟唱著悠長深邃的“長調”,律動著舒展豪邁的“馴馬舞”、“鷹舞”、“祝福舞”。雜居各區域,聚居寧夏平原和山區回民族,夾縫中頑強生存,吃苦耐勞,恪守著伊斯蘭教規,尊崇清真寺,聆聽《古蘭經》教義、教律、教史及宗教風俗故事,遵從傳統衣食起居的禁忌與節慶婚俗,構建白、藍、綠凝聚神韻的建筑藝術,引吭高亢婉轉高腔山歌“花兒”。戈壁綠洲上異域文化的交匯養育了維吾爾族的奔放激躍,載歌載舞,維吾爾族血液之中滲透的詩、歌、樂、舞匯集的木卡姆傳達著民族宗教禮儀和警示箴言,傳誦著鄉村俚語、民間故事,代言著民族歡樂憂傷,生命禮贊。
新疆廣袤土地上生活棲息的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承載著民族生命延續的長歌。跨越時空浸染著民族命印記的山水風光和遺址建筑,傳承的民俗風情、文學藝術及傳說故事筑起了民族認同的精神家園,也儲備了豐厚民族文化資源。當今,挖掘這些封存著民族記憶的文化資源,并以多種途徑開發經營,活化民族文化資源的社會價值,創造民族文化資源經濟價值。
十一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但各地區發展狀態不均衡。雖然,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資源絢麗多彩,但文化資源的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經營性開發的產業發展比較落后,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 GDP比重偏低。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引導及文化產業發展形勢的驅動下,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與經營文化資源的旅游業、演藝業、工藝美術業等起步發展,其中民族文化旅游業、民族演藝業、民族工藝美術業及會展業的發展初具規模。
少數民族文化景觀資源和民族文化風情資源開發,初步形成地區民族特色旅游產品體系,拓展旅游市場,旅游產業獲得長足發展。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是旅游資源的開發與運作,少數民族地區以其民族生存的地域風光和民族風情旅游資源開發,推出民族特色旅游產品,形成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脈絡,但民族特色旅游服務相關配套程度較低,還沒有形成特色旅游產業價值鏈體系,一些民族風情資源挖掘的旅游產品往往拘泥于形式而缺少民族文化精神與內涵,因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特色發展需要“行、游、購、住、食、娛”六要素組合方面追尋民族文化價值,拓展旅游產業價值鏈體系可持續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蘊藏的豐厚民族文化資源,以音樂、舞蹈及工藝美術等藝術形態的開發,開啟了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其中融入民族生態要素,又用現代觀念和技術進行了闡釋的民族歌舞藝術,以全新的運作模式促動的民族文藝演出業的發展最受關注。云南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和廣西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是民族藝術資源開發商業運營的成功典范。該項目由于精良的制作及運營的示范和帶動效應入選了文化部命名的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此后,大型藏族歌舞樂《藏謎》、維吾爾族歌劇《木卡姆先驅》、大型草原實景演出《天驕?成吉思汗》等蘊含區域民族性演出不僅贏得了社會效益,也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與此同時,還涌現出眾多的蘊含濃郁民族風情的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曲藝及影視作品,以節目或項目方式經營,因其優良的民族藝術品質的創新詮釋也贏得市場的認可。《云南映象》和《印象?劉三姐》為代表的兩類演藝產業發展模式的實踐,示范少數民族地區演藝產業發展路徑,但實際上,少數民族地區演藝業尚未形成產業發展的大氛圍,民族藝術資源挖掘創作的作品從思維形態轉換為視覺術作品走向市場歷經籌備、創作、運作的過程演藝產業發展的投資主體、創作主體及市場消費主體尚需政策引導規范培育與開發。
少數民族文明發展的地域環境與經濟文化水平,塑造的民族習尚以工藝美術思維創作的物質形態,記載民族生活方式,傳承民族風尚審美。民族歷史嬗變引發的經濟與文化技術的變更,而創造了民族時代風格烙印的民族工藝美術的工藝和內容。因此,民族工藝美術創作及工藝美術創作品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內涵,成為民族文化絢麗的瑰寶。當今,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品制作突破民族習俗的傳承功用而拓展更寬的商業發展路徑。例如,蒙古族的金銀器具,主要有銀碗、蒙古刀、蒙古銀壺、藥勺、飲酒器具、頭飾銀簪、馬具、鞍花、火鏈等,造型淳厚,圖案裝飾古雅,鏨雕工藝精巧細致。藏族的唐卡,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繪制工藝復雜,顏料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艷麗,經久不褪,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隨著少數民族生活的現代化,本民族對民族工藝美術品日用需求相對弱化,而區域旅游業發展帶動本民族之外對濃郁民族風格工藝美術品使用、陳設或收藏需求的市場,而且海外需求也比較大。因此,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品生產具有產業化發展的空間。
目前,少數民族工藝美術品多為家族傳承、家庭作坊或私營小企業的傳統工藝的小規模加工生產,生產模式精工細作,可能會因產業化追求經濟利益的工業流程生產,摧毀民族工藝美的價值品質,丟失了世代傳承、創新發展的工藝流。因此,少數民族工藝美術業發展進程中需要保護創意和生產蘊涵的深刻民族文化價值。
篇3
關鍵詞:鲅魚圈區;鄉村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1
調研目的:掌握我區鄉村旅游發展情況,找出遇到的新問題,為我區發展鄉村旅游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鲅魚圈區旅游業現狀
鲅魚圈區地處遼寧渤海灣畔,是遼寧海濱溫泉旅游度假度假勝地。區內山、海、林、泉等自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展現母愛文化的望兒山風景人文旅游資源;“亞洲袖珍標本園”之稱的熊岳植物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牛山、上帝廟等資源。鲅魚圈區物產豐富,有熊岳的蘋果、李子、葡萄等名牌產品,還有“漁果之鄉”―盛產海蜇、對蝦、螃蟹等海洋產品,。鲅魚圈區的旅游資源分布較為集中,區位條件較好,各鎮、處的旅游資源數量不等,以熊岳鎮最為集中。其中以海濱、溫泉旅游產品和城市風光、生態走廊為主;同時輔以母愛、滑雪旅游產品鄉村風光為輔。
二、鲅魚圈區發展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組合效應。目前,鲅魚圈區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相對滯后,同區內海濱溫泉資源、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規劃等組合效益不明顯。鄉村、溝域、溫泉三項旅游資源還需要進一步協調發展,缺少大企業集團投資建設,招商引資企業進入帶動的難度比較大。
(二)旅游開發規模還需進一步提高集聚效應。表現為以個體經營戶為主,且規模偏小偏分散,行業對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接待能力、接待層次都很大提高空間,旅游資源與文化的互補性、共生性差,深度不夠。
(三)旅游設施還需進一步完善。由于個體經營戶自身投入小,政府對鄉村旅游發展投入不夠,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衛生設施、環境等檔次偏低,與發達地區鄉村旅游有很大差距。
三、鲅魚圈區發展鄉村旅游的對策和措施
(一)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圍繞海濱觀光、溫泉度假、海鮮美食,延伸鄉村旅游鏈
圍繞區內已有的三條旅游帶深入開發。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檔次,打造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西部海上觀光旅游帶、中部休閑觀光旅游帶、東部特色文化旅游帶。要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扶持,農民主體為原則。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鄉村旅游對當地經濟帶動作用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積極推動,促進鄉村文化旅游與海濱旅游深度融合。要加大對農戶的扶持投入力度,激發他們創新、創鄉村旅游熱情。要健全和完善鄉村旅游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機制,從政策上推動區內三鎮―熊岳鎮、紅旗鎮、蘆屯鎮鄉村旅游發展,從機制上探索創新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二)拓展思路、科學規劃,做大做強特色溝域經濟
“溝域經濟”是山區區域經濟發展新模式,是集生態治理、新農村建設、種植養殖業、民俗旅游業、觀光農業發展為一體的。即發揮山區優勢,走出一條生態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道路,為農民找到新的收入來源,為地區經濟發展助力。鲅魚圈區的山、海、林、泉自然資源,為發展鄉村和溝域旅游奠定了豐厚的資源基礎。比如營口何家溝旅游區位于紅旗鎮何家溝村,是區東部特色旅游帶上的重要節點。目前,已形成以滑雪、戶外運動為主的AA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超過十萬人次,該景區總體規劃為三大版塊,總投資30億元,除了已建成的滑雪場,戶外運動外,域內興建國防教育基地,包括國防教育展館、兵器展館、軍事訓練營等。鲅魚圈區立足何家溝溝域經濟的輻射作用,加快營口雙鳳山旅游休閑度假區、沙河文化旅游長廊、營口石家溝畫家村等溝域旅游項目開發建設[1]。同時注重挖掘溝內何家溝商周文化遺址的文化基點,打造具有民俗特色的度假村;以紅旗鎮深厚的滿族文化為依托,融合清代建筑元素、特色滿族餐飲,打造集建筑、景觀、祭祀、風土人情等要素的滿族風情小鎮。開發蘆屯市井式小鎮,遼南戲(遼劇)發源地,遼南皮影戲創作、舞臺、服裝、道具制作,塑料園區包裝業、印刷業。
(三)因地制宜,綠色發展,推進庭院經濟,壯大觀光農業
以生態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盡快形成龍頭村寨,筑牢農家樂產業群,提升知名度。像熊岳鎮、紅旗鎮素有“遼南水果之鄉”的美譽,借營口市鄉村旅游采摘節之勢,在熊岳鎮、紅旗鎮、盧屯鎮等村寨中大力發展溫室大棚和裸地桃、李子、草莓、葡萄、蘋果、梨等種植和采摘。通過幾個節慶活動,把鲅魚圈鄉村旅游資源點串成線,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為發展鄉村旅游也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積極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推出自己的鄉村旅游品牌,形成大鄉村旅游,通過山莊度假村、山海農家院把我們鲅魚圈區整個鄉村旅游工作帶動起來。
(四)突出文化產業園的引領作用
以文化產業重點園區為抓手,延續鲅魚圈區已有的“中國?營口望兒山母親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母愛的內涵,構建以“母愛?感恩”為主題的大型體驗園區,打造東北亞母愛勝地與感恩文化名城,以此宣傳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拓展鄉村旅游。望兒山文化創意產業園是具有代表性的區內重點文化產業建設項目,以母愛文化、海洋文化、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為紐帶,串起文化旅游產業鏈,帶動動漫、影視等文化產業,引導、開發、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重點品牌、產品路線,進一步豐富鲅魚圈區的鄉村旅游。
(五)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發揮鄉村旅游協會作用
要推進鲅魚圈區鄉村旅游的新發展,必須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下大力抓好旅游專業從業人員隊伍的引進與培養,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從業和管理人員培訓。政府應從財力上給予支持,拔出專款來扶持從業人員的培訓與實習。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模式,組織學習導游講解知識、服務禮儀、烹飪技術、民族風情表演、工藝品制作開發以及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質量。通過培訓提升管理理念,讓農民變老板,農區變景點,村民變導游。要做好鄉村旅游的管理,成立鄉村旅游協會,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協會“策劃師、領路人、聯絡員”的作用,為鄉村旅游抱團發展提供了平臺。提升鄉村旅游的產業化運作水平。
篇4
黨的十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方針。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根據勐臘縣委宣傳部關于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的通知,8月12日,易武鎮宣傳辦組織相關人員,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訪問群眾、座談討論等形式,對易武鎮落水洞村美麗鄉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落水洞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情況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廣大群眾的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易武鎮在繼續深化和拓展、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按照“重點培育、示范帶動、穩步推進”的要求,實施美麗鄉村建設2014年行動計劃,并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要求:力爭通過2020年末實現示范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同步實施綠化亮化、路網硬化、村內亮化、公共交通、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點工程,落水洞村環境得到了質的飛躍,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升。走進村落水洞村,村里茶葉飄香,村外古樹蔥蘢,老態而生機勃勃的古茶樹為文明美麗的落水洞村小組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村坊鄰居笑靨如花;縱橫交錯的村內巷道上,人來人往;村級活動場所里,老人們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孩子們盡情地嬉戲玩耍……這一切都在展示著落水洞村小組一派幸福祥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景象。
產業富村 村民笑開顏。 茶產業是落水洞村小組的祖宗產業,也是他們現在的拳頭產業,村民們世世代代種茶、飲茶、貿茶。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茶葉富村”讓老百姓都富裕起來是落水洞村小組全體干部的心愿和工作重點。為了讓村民走上致富路,多年來,村小組干部動了不少腦筋。他們挨家逐戶和村民談心,深入細致地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組織村民到廣東、北京等地參觀學習,邀請這幾個大城市的茶企業介紹經驗,同時把村小組里的茶葉品牌介紹給企業,引領村民加快致富步伐。
通過發動,村小組掀起了全民種茶、制茶、售茶熱潮。據了解,截至目前,落水洞村小組31戶人家可謂家家有茶園,戶戶茶飄香,茶葉面積達2000余畝,茶葉產量26噸,有民間傳統手工作坊30個,村民年人均收入6萬余元。談起村里的變化,村小組組長黃永能開心地笑了,他告訴筆者:“以前我就是個地道的農民,2010年我帶頭恢復創辦了民間傳統手工茶葉加工作坊,經過發展,現在這個茶葉加工作坊也算小有名氣了,年收入達30多萬元,帶動了村里農戶都學著做茶。現在,我們村民的收入可不比城里人低。”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村小組還大力推進惠民實事工程建設,積極爭取資金100萬元,新建了416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現在正積極準備硬化道路2500米,為村民提供更為便利的出行條件。
村規民約 “約”出好規矩。走進落水洞村小組,環境整潔,空氣清新,30多幢樓房錯落有致;抬眼望去,幾十米高的大榕樹枝葉繁茂,搭成了一個天蓬,樹蔭下各種不知名的小草野花編織成了一塊綠茵地毯;路邊的一片片古茶樹枝葉交錯,綠意盎然,優美怡人的環境,讓人流連忘返。村小組黨支部書記高永瓊說:“我們制定的村規民約,從來沒有人違反,開會從來不會有人缺席,村民不會亂砍樹木,村里的公益事業大家都很齊心地去做,環境衛生都是每家每戶自己按時打掃,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讓村民的日子過得特別舒心。”
近年來,落水洞村小組堅持把環境整治、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處理作為創建文明村的重點,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去年,村小組投入100多萬元用于村小組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環境整治,新建垃圾處理池一個,修建水泥路300米,安裝路燈26盞……
文明和諧 村民過得心寬。落水洞村小組十分重視文明村創建的內容和形式,使文明村創建工作融入到村民的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該村小組是西雙版納勐臘縣第一批部分農村秘密入黨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創建文明村的過程中,落水洞村小組緊緊圍繞弘揚革命傳統和中華美德這個中心,大力倡導文明風尚,樹立文明新風。去年,村小組涌現出了“十星文明戶”31戶、“好婆婆”12人、“好媳婦”22人、“好家長”29人。如今,在落水洞村小組,尊老愛幼、互幫互助已蔚然成風。談到新的發展時,落水洞村小組組長黃永能信心滿滿地說:“今后我們將圍繞創建全縣、全州乃至全國文明村目標,認真修訂完善方案,積極開展創建活動,讓文明之花在落水洞這塊紅色土地上開得更加艷麗。”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落水洞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依然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以下幾個方面需著力加以解決:
(一)要素制約有待進一步突破。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和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規劃定位較高,環境整治、公共服務、基礎配套等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落水洞村現在除向上申報項目,爭取省、州財政資金支持外,其余部分主要靠縣級財政及鎮村投入,由于勐臘縣財政實力有限,而落水洞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難以保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較大的投入,這直接影響到了工作的進展。因為整治任務重,資金配套壓力較大,只好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而村民要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夙愿又很迫切,由此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項目實施推進難度較大。由于涵蓋面廣,整治類別多、現狀復雜、受制因素多,包含規劃、交通、建筑、林業、水利、環衛、文化、旅游等諸多內容,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設推進難度較大。還有不少村民認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誰也動不了、管不了我的一畝三分地,村民認識有待提高。也有的村民在村莊整治改建中涉及豬圈、房前屋后的零星菜園籬笆等個人財產時,難以積極配合,極大地影響了美麗鄉村工程進度。
三、建設美麗鄉村的幾點建議
要實現落水洞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議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宣傳引導,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
美麗鄉村建設,廣大村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進主體,因此,要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開展“清潔家園”系列活動,深入推進“美麗家園”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清掃道路、清理溝渠、清潔房前屋后,發動村民爭做提升鄉村人居環境的踐行者;創新方式,不斷豐富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內涵;著眼一流,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完善整治長效機制,堅持重點在“治”,實質在“做”,充分調動各方力量,以實際行動實現“美麗家園”愿景,努力使村民從“要我美麗”向“我要美麗”轉變;要培育鄉村文明,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麗鄉村建設與人的塑造培養有機結合起來,與鄉村建設大馬車“并駕齊驅、雙輪驅動”,使廣大村民能夠了解和理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強化村民自治作用,引導廣大村民積極、主動、全面參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管理維護,自覺維護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二)突出特色,充分發揮落水洞村良好的自然生態優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品質內涵。
一要抓住省政府提出的進一步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抓住西雙版納州委 、州政府作出的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建設和打造 “易武------中國貢茶第一鎮”的歷史機遇;抓住易武鎮200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為“特色旅游小鎮”、2007年被列為“歷史文化名鎮”以來,易武鎮黨委、政府提出“文化古鎮立鎮、生態旅游活鎮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茶產業、保護古茶園、弘揚茶文化、開展茶旅游、建設和打造易武——中國貢茶第一鎮”的發展思路;抓住落水洞村被列為勐臘縣黨建示范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古茶園保護村落、全國茶馬古道重點文物保護段機遇。
二要抓住重點、突出特色、抓好規劃,構建落水洞村美麗鄉村建設茶文旅游的新內涵,使茶文化旅游落到實處。落水洞村現在還保留有比較完整的茶馬古道,有著豐富的古茶園(林)旅游資源,要保護好這些資源,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建設。全村要牢固樹立依法保護的意識,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的犯罪行為,把落水洞建設成古茶園(林)生態科普和生態教育基地。開展落水洞村美麗鄉村茶文化旅游既是一種文化活動又是一種經濟現象,既有利于弘揚中華文明,傳播先進文化,又可使山區人民脫貧,使農村經濟發展,為實現易武鎮黨委、政府提出的“旅游活鎮,文化名鎮”目標作貢獻。因此,茶文化旅游是建設民族文化強省、歷史文化名州,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個較好的結合點,是落水洞村茶產業和特色旅游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全局性的工程。落水洞村要圍繞這一大目標,對美麗鄉村特色茶文化旅游提出思路,做出規劃。
開展落水洞美麗鄉村特色茶文化旅游,在內容上要避免和其它村鎮旅游趨同化,要突出自己的特異性,做到“稀、奇、古、怪”。“稀”就是要打好易武正山普洱茶這張稀有的牌子,把它作為落水洞茶文化旅游的大名片,圍繞普洱茶為主導的品牌來搞,抓好落水洞村現有的“七子餅”茶文化傳習所建設;“奇”就是宣傳落水洞茶奇特的口味,奇特的功效,讓游人品出歲月的滄桑、歷史的輝煌;“古”就是以滇藏茶馬古道為主線,開辟茶文化走廊,開展重返茶馬古道活動,讓游人觀光古茶樹、古茶道等古遺跡,去體味古茶文化的無窮余韻;“怪”就是讓游人參與到茶事中,做采茶人、當制茶工,以茶歌舞、以茶書畫,去享受落水洞村自然風光的樂趣。開展茶文化旅游還要按旅游吃、住、行、玩、購等要素來搞好,基礎設施,景點建設和產品開發。
篇5
一、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意義
*“南大門”龍南,其境內穿越105國道、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大廣高速公路,獨特的區位優勢及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優勢,為龍南提供了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的優良基礎和環境。大力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對弘揚客家文化、助推旅游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首先,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是挖掘傳統文化,推介客家文化的重要手段。龍南客家文化獨具特色:370多座客家圍屋猶如珍珠散落大地;客家服飾樸素、大方,體現農耕生活習性;客家婚嫁習俗保留了中原漢族之古風,極盡慎重、鄭重和隆重之儀;風格火辣的客家山歌,表達了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通過旅游這個平臺推介傳統客家文化,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體現。
其次,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是唱響旅游品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渠道。雄峻多姿的小武當山、蒼翠如畫的九連山、郁郁蔥蔥的千年古樹群、九曲十八彎的龍頭灘……龍南諸多旅游資源豐富多彩。當前,旅游產業發展競爭激烈,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發展特色旅游產業。龍南大力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唱響與眾不同的客家品牌,由此打造特色旅游產業,拉動經濟增長。
二、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的特色做法
近年來,龍南縣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思路,充分挖掘和開發客家文化資源,加快旅游產業體系建設,把客家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縣里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龍南建成旅游資源獨特、旅游形象鮮明、客家文化內涵豐富的旅游經濟強縣。
1、加大投入,建設客家文化旅游景點。龍南利用自身客家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緊鑼密鼓做大做強客家文化旅游產業。專門成立客家旅游開發領導小組,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完善小武當山、客家圍屋、龍頭灘瀑布等“客家風情游”景點、景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設立了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硬化了通往景點的道路12公里;籌資80多萬元在景區設立中英文線路指示牌,硬化游覽步道;建設標準旅游公廁,整頓停車場,提高餐飲接待水平。
2、整合資源,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線路。龍南將客家圍屋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將同一線路的客家圍屋整合成旅游線路。在圍屋改造中,龍南以“尊重歷史、尊重現實、體現特色、提升品位”為原則進行修繕,既嚴格按照村莊整治要求對客家圍屋進行環境整治,又保持圍屋原有建筑風格;既遵照現代生活方式要求,又注重體現客家風俗。還在客家圍屋旅游景點開展文化建設,在圍屋內創辦文化活動中心,并成立香火龍、布龍、舞獅等文藝隊。目前,龍南已形成“隘背圍——漁仔潭圍——栗園圍——佛仔圍——關西新圍”客家文化旅游線路。
3、開發市場,進行客家文化旅游促銷。龍南成立客家表演團,編排客家風情節目,收集傳奇故事,開設民俗風情展廳,推出客家美食,并籌集100多萬元開通旅游專線車和開發客家旅游紀念品,將以客家圍屋、山水、飲食、服飾、風俗為內容的系列客家文化旅游項目推向市場。同時,鞏固以*為中心的北部市場,開發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市場,拓展以梅州為龍頭的東部市場,與*、廣州、梅州等30多家新聞機構、旅行社簽訂“網上促銷”合同,并制作龍南旅游網頁,編印、攝制客家宣傳畫冊和旅游VCD光盤等投放海內外市場。
4、做美城市,夯實客家文化旅游基礎。龍南引進外資完成濱江大道、水東綜合市場、龍翔廣場等20多個城建項目,同時出臺稅收、土地、規費、引進人才等優惠政策,吸引了眾多客商投資商貿旅游項目,如引進客商新建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的濱江廣場超級購物中心,引進客商投資5000多萬元興建四星級富業大酒店,使客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了良好城市環境。龍南還在龍翔廣場建設客家圍屋、太平橋、客家母親雕像等客家建筑,在渥江河岸安裝大型客家文化宣傳牌,在賓館添置客家用具等,城市處處彰顯客家文化元素。
三、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的對策思考
如何進一步弘揚優秀客家文化,唱響龍南客家文化品牌,加快客家文化旅游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龍南縣將*年定為“客家文化年”,以開展客家文化年活動為契機和載體,著力構建“贛粵客家旅游后花園”,出臺新的政策和舉措,營造濃厚氛圍,掀起新一輪發展客家文化旅游產業。
1、加快客家文化旅游設施建設,搭建客家文化旅游平臺。繼續開展客家圍屋開發的同時,新增一批客家文化旅游設施。在縣城,啟動“龍南客廳”工程,按國際標準規劃,注入客家文化元素;建設客家尋根園,內設客家名人園、客家族訓園等;建設客家文化特色街,集中客家飾品、餐飲、茶莊等商家。在農村,建設客家人藝術村,形成客家文化創作、展覽和交易市場;建設一批客家民俗文化新村,如武當鎮客家圍屋群村,汶龍鎮客家秀才村,龍南鎮客家服飾制作村等。客家文化旅游設施的建設,搭建了客家文化旅游平臺,提升了城鄉文化品位。
2、加大客家文化旅游活動力度,增加客家文化旅游內涵。*年客家文化年活動有大型慶典活動和系列客家文化活動兩大塊內容。一是舉辦一次大型慶典活動。包括大型主題晚會、客家文化研討會、尋根活動等。二是開展系列客家文化活動。涵蓋龍南“客家圍屋第一縣”形象標志征集、客家書畫大賽和民俗攝影大賽、客家文化節形象大使預選賽、客家廚藝大賽、客家經典戲編排、出版客家文化書籍、客家服裝設計與表演等活動。客家文化活動的開展,可大大提升文化吸引力和旅游競爭力,使客家文化旅游產業向縱深推進。
篇6
一、根河市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的優勢
根河市地處大興安嶺北段西坡,祖國版圖雄雞之冠,總面積20010平方公里。境內生態資源保持完好,全市森林面e為18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91.7%。境內大小河流400多條,河流濕地面積近3千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13.6%。擁有2個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濕地公園,1個國家森林公園。從1998年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后,木材采伐量逐年遞減,森林生態一年比一年好。到2015年4月1日,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全面恢復大興安嶺綠色生態。
這里被譽為是北方的“綠色桃源”,林下綠色資源極為豐富,有歸心草等野生中草藥達700種;有黃花菜、猴頭等山野菜和食用真菌260種;有藍莓等野生漿果30多種;還有野生動物300多種。這里有最冷的地方――零下58度的冷極村;這里有最后的狩獵部落――神秘而古老的敖魯古雅。這里曾被人們戲稱,最大的PM2.5是負氧離子、最大的“噪音”是鳥叫、最“刺眼”的顏色是翠綠、最“難聞”的氣味是松香味。這里就是一個坐落在生態公園里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是人們理想的養生之地。
二、根河市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基礎服務設施不完善
根河市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雖然擁有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和人文生態旅游資源,但是由于基礎薄弱、財力有限,致使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發育不夠健全,與旅游景點開發相配套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大力度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生態旅游的整體效益無法凸顯出來。
(二)旅游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根河市旅游業正處于起步階段,旅游產品開發力度不夠,旅游產品單一,無法滿足游客的多種需求。目前,我市的生態旅游基本上處于觀光旅游階段,沒有形成集觀光旅游、商務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業,參與互動性的活動很少,久而久之,逐漸失去對游客的吸引力。這種僅靠景點吸引游客的單一觀光旅游模式不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回報期長、效益低,越來越不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不利于生態旅游業向高層次和規模化進一步發展。
(三)資金人才短缺匱乏
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必須把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尤其是環境資源的消耗納入旅游成本之中,但這需要大量資金,根河經濟欠發達,資金問題尤為突出。同時,生態文化旅游業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行業,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根河市旅游行業中,專業人才短缺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以新理念推動根河市生態文化旅游蓬勃發展
生態旅游已成為當今世界旅游發展的潮流,每年給全球帶來至少200億美元的產值。從擁有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及發展條件出發,根河市生態文化旅游應該在其初生期和成長期主動把握趨勢,發揮后發優勢,積極介入管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銷生態文化旅游產品,制定管理規則,使這些管理和促銷的新理念成為推動根河生態文化旅游蓬勃發展的積極力量。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實現我市生態文化旅游的蓬勃發展,必須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實行政府主導型的旅游發展戰略。通過市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來協調旅游業與相關行業的關系,實現旅游業一業帶多業的聯動效應。
二是做好規劃設計。要按照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發展思路,切實加強文化旅游規劃工作。要增強名牌意識,建設名牌景點,以名牌帶動其它景點的開發與升級。要發展特色旅游,就必須找準和突出自身的特色,形成鮮明的、富有個性的旅游形象,并加以精心包裝、大力宣傳,才可能成為對游客有強大吸引力的目的地。要豐富生態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要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將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緊密結合起來,強化全市文化旅游一盤棋思想,淡化本位意識,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有、優勢互補的態勢。
篇7
實習時間:2011年xx月1日—2011年xx月25日
實習目的:通過實踐聯系理論,鍛煉自己擁有良好的口才,了解服務行業知識和導游講解技巧,了解主題公園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實習中學有所得。同時使我更好的融入社會,鍛煉了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同時也提高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組織能力,使自己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實習單位概況(鷹潭春秋旅行社):
鷹潭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經江西省旅游局批準成立,足額繳納了質量保證金的股份只旅游企業,在鷹潭市中心擁有現代化得辦公場所及一流的辦公設備,同時擁有數名具有十幾年旅游經驗的管理人員和一批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導游隊伍。自XX年公司成立以來通過廣大員工的共同努力本著“合理的價格,優質的服務”的經營理念迅速發展壯大并被旅游局評為“優秀旅行社”。在三清山,龍虎山,婺源等地的地接市場及鷹潭的組團市場占有較大的份額。 旅行社社秉承“顧客至上,質量第一,立足工會,服務社會”的宗旨,以優質樹聲譽,以優質求發展,堅持從客戶需要的立場出發,以多元化的旅游服務項目和特色旅游內容滿足廣大客戶的要求。
實習方法和實習意義:實習報告網
主要通過實習跟團聽師傅講解,自身觀察和師傅講解來達到實習效果。通過此次實習,讓我進一步鞏固和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和提高我的能力,我認為旅游旅游管理專業中實踐環節重要的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我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實習間所學習到的社會經驗和團隊精神將使我終身受益。
主要實習內容:shixi.exam8/
篇8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旅游業的綜合性、先導性、關聯性,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__旅游發展。縣委、政府提出__旅游“二次創業”的口號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篇幅闡述旅游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以__為龍頭的__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品牌,由此可看出縣委、政府對發展旅游的決心和信心,這標志著我縣旅游業將進入又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面對新時期、新目標、新任務,作為一名從事旅游工作20余年的__人,深深明白:只有創新思路和發展理念,切實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真正體現在對__旅游地位、作用的認識上,貫穿于__旅游發展的全過程,才能實現__旅游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最終實現__旅游“二次創業”的宏偉目標。
一、在__旅游地位作用的認識上,要把旅游發展放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總體把握,充分發揮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旅游寓消費于生產,寓生產于消費,是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交匯點,是__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結合部。
抓旅游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旅游本身,要按照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的要求,把旅游業放在__經濟社會整體發展中去定位和把握,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綜合效應。一是把旅游業作為全縣統籌產業發展的聯動器。旅游業是高速發展的朝陽產業,同時又是關聯度很高、帶動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推動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產業的發展,帶動旅游商品生產、商貿物流、餐飲娛樂等諸多產業的發展。既要統籌旅游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又要促進與其他產業的協作與互動,不僅把__旅游經濟做大做強,而且推動全縣其他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二是把旅游業作為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擴大就業始終是我們抓發展必須優先考慮的重要因素。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就能帶動增加5個就業崗位。要更好地發揮旅游業就業容量大、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的優勢,使旅游就業成為我縣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三是把旅游業作為擴大開放的響亮品牌。旅游資源是我縣的優勢資源。旅游業已成為我縣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的重要名片。要進一步打響__品牌,用好這張名片,以發展旅游經濟推動我縣擴大開放>!<。四是把旅游業作為傳承文化的有效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過程。我縣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要高度重視文化在旅游開發和經營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大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積極促進旅游與文化的融合,在發展旅游中傳承和弘揚我縣特色文化。
二、在__旅游發展的理念和思路上,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加快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旅游是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發展__旅游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根本的理念。要以游客需要為導向,以游客滿意為中心,以游客的視角評價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資源,使各種旅游產品和服務更加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審美情趣,最大可能地滿足他們對旅游經歷和生活體驗的需求,努力創造充滿人文關懷的旅游環境。同時,旅游開發必須尊重當地群眾的利益,通過發展__旅游促進當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切實維護好、發展好當地群眾的根本利益。如果把發展__旅游與當地群眾的利益脫離開來、對立起來,不顧甚至損害群眾利益,最終也會影響旅游經濟的發展。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__旅游發展過程中,落實到旅游服務的每一個細節上。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旅游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總的來講,我縣旅游業的發展還很不夠,效益不高、結構不優、粗放經營的問題比較突出,與我們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和建設“山水田城,休閑之都”的目標要求還很不相稱。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旅游發展觀,切實轉變增長方式,使旅游經濟的增長從外延擴張轉向外延與內涵并重,由數量型增長為主轉變為數量與質量并重,實現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要把功夫下在對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和集約經營上,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幾個景點和門票收入上,一味地拼資源、拼投入、拼硬件。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強不強關鍵看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和延伸程度。要搞好對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綜合開發,加強對自然、人文、社會資源有機整合,深度挖掘__旅游的文化內涵,從而延長旅游產品鏈、服務鏈、經營鏈,提高__旅游經濟的整體效益。
三、在__旅游發展的工作重點上,要堅持統籌兼顧,切實做到五個“更加注重”。
多年來,__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在景區內盲目無序開發,重復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景觀的整體性、統一性。旅游資源是有限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旦遭破壞,再來恢復治理十分困難,有的甚至無法恢復。新加坡規劃大師劉太格先生曾提出過:“要尊重偉大的大自然,尊重農民融入大自然的智慧,尊重古人的歷史成就和前人的藝術創作,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景區”。我們一定要重視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切實做到“五個更加注重”:一是在大力開發傳統旅游資源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特色旅游,把旅游作為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使__旅游向各個行業延伸與輻射,促進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轉移;二是在大力開發__特色旅游資源的同時,更加注重推動區域旅游合作,在旅游產品上形成互補,在旅游市場上形成互動,逐步實現不同區域旅游業的共同發展,形成良性競爭和合作發展的局面;三是在充分發揮旅游業的經濟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旅游在促進就業、提高全縣人民生活質量、弘揚民族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社會功能,促進__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四是在積極發展縣內旅游的同時,更加注重擴大客源市場,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逐步實現旅游的良性互動;五是在加快培育__旅游新的增長點的同時,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旅游產業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
四、在__旅游發展的戰略上,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的原則,是__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篇9
大家好!
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到中山鎮檢查指導工作,關心幫助中山古鎮的發展。下面,我將中山鎮的旅游資源情況、保護開發現狀、今后的發展思路等情況匯報如下。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一、歷史遺存豐厚,自然風光旖旎,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中山古鎮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位于重慶江津市南部山區的筍溪河畔,地處渝、川、黔三省市交界處,云貴高原北側,系大婁山余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四面山的北大門。地理位置為東經106°21′150″--106°25′40″,北緯28°22′30″--28°43′28″。中山古鎮區位優勢明顯,北距江津市區57公里,重慶市區104公里;與佛寶國家森林公園、大圓洞國家森林公園接壞;距四面山風景名勝區3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56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從南向北延伸,海拔高度265米至1442米。日照時間長,無霜期為260至300天。鎮域內森林面積達15萬畝,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區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綠喬木闊葉林和針葉林混生帶,植被繁茂,生態良好。中山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據南宋《清溪龍洞題名》碑刻記載(公元1151年),龍洞場可考歷史855年。清康熙33年設行政辦事機構——筍里十二都。光緒年間將原龍洞場、老場、馬桑埡場合并成三合場。解放初期建為三合,1982年改建中山,1993年與常樂鄉合建中山鎮,*年嘉樂鄉并入,*年5月四面山鎮高灘村并入。中山鎮現轄6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居委會,人口2.9萬。
(一)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中山古鎮老街沿筍溪河而建,全長1586米,有鋪面453間。現保存完好1132米,鋪面307間。整街共分八節:即江家碼頭、觀音閣、萬壽宮、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橋、月亮壩、鹽店頭。整條街道以青石鋪設,街面3至5米寬,建筑為穿逗式木結構,中為騎廊式過街亭建筑,整條老街雨不濕鞋、日不能曬、冬暖夏涼。還保留了老茶館、老酒館、老藥房、剃頭鋪、打鐵鋪等傳統作坊。民居建筑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考察評價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群,并題:“整舊如故,以存其真,保歷史文化名鎮真實遺存,發展旅游,造福鄉澤”。
中山古鎮地域廣闊,山水相間。特殊的地理位置,傳統的民俗習慣,為后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跡,古莊園、古寨、古堡、古寺廟、古橋、古墩、古墓等古建筑遍布全鎮。有以棗子坪莊園為代表的古莊園9處,有以唐代寶剎雙峰寺為代表的古寺廟10余處,有以明代古寨朝天嘴古寨為代表的古寨古堡3處,有漢、明、清古墓千余座。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自古以來,中山古鎮就是商貿繁榮的水陸碼頭,以前筍溪河與長江通航,陸地連接貴州、四川兩省,各地物資集散于此。因此,碼頭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巴人文化和行幫文化歷史久遠。
昔日繁榮的商貿流通,產生了鹽幫、馬幫、船幫、木幫、米幫等行業幫派,孕育了世界較早的“wto規則——吳蜀均沾”、中國較早的“打假公告——禁賣發水米碑”等商業文化,“東方十字架”等宗教文化,“木幫公罰”等行幫文化。傳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活動有川劇座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廟會、燈戲、賽龍舟、燒火龍、唱山歌、漂河燈、打鐵水、爬桿桿、舞獅子、舞龍燈、千米長宴等。
(三)自然景觀資源
境內擁有森林15.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0%,綠色覆蓋率達98%,是針葉闊葉林混生的典型地帶。在1500多種植物中,有以桫欏、銀杏、楠木等為代表的20余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在上百種動物中,有以豹、猴、金雞、白鷺、毒蛇為主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幾十種。鎮內溪河密布,竹海連綿,翠綠成蔭,瀑布湖泊眾多,奇山怪石無數。在林溪相間中,溪、瀑、巖、崖、洞、柱、灘混然天成,幽、險、雄、壯、秀集于一身,景色與四面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一脈相承。
(四)特色旅游商品資源
傳承至今的民間小吃有石板糍粑、煙熏豆腐、咂酒、蜘蛛粑、黃糕粑、渾水粑以及各種腌制咸菜等。近年挖掘開的特色旅游商品有手工繡品、木制品、竹編、草編、藤編、印染工藝品以及各種土特產品等。
二、高度重視,科學定位,中山古鎮保護開發成效顯著
*年6月,中山鎮組建古鎮旅游保護開發領導班子,開始籌劃對古鎮的保護性開發。*年9月測設規劃,制作申報國家立項的保護文本資料,月底被評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年,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通過《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中山古鎮保護與規劃》。*年3月被評為重慶市楹聯之鎮。*年9月16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古文化旅游成為江津一大品牌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江津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旅游興市”戰略,為全市的旅游開發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山鎮搶抓機遇,開始作手開發旅游,使待閨深山千年的古鎮開始揭開神秘面紗。特別是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確立了“兩地一中心”的發展思路,吹響了打造“蜚聲中外旅游勝地”的號角。以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古鎮旅游為主的特色旅游發展戰略全面啟動。隨即,市委、市政府將中山古鎮的開發列入全市38個重點項目之一,明確由市旅游局牽頭,市文廣新局協助,中山鎮組織實施,重點打造文化古鎮,完成進鎮道路改造及場鎮環境整治。江津市四大班子有關領導組成工作組,負責督促檢查,市委副書記楊盛華牽頭,政協副主席余泳海主抓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市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兩次主持召開了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專題會議,要求市級部門圍繞全市旅游業發展,特別是四面山、中山旅游開發,結合自身職能,為旅游發展每年干好一件實事,并納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考核。市旅游局、規劃局、交通局等10多個部門立即牽頭落實相關任務,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中山鎮舉全鎮之力,聚全鎮之智,保護開發措施扎實
中山鎮地處江津市南部山區,是傳統的農業鎮,基礎條件差,無大的產業支撐,經濟發展滯后,唯有發揮古鎮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才能實現富民強鎮目的。因此,中山鎮黨委政府,通過廣泛的宣傳,統一了全鎮人的思想,充分認識到了實施旅游興鎮戰略的重要性,全鎮干部群眾心齊、氣順、勁足,一系列古鎮保護開發舉措出臺,并得以順利實施。
1、保護管理機構。2002年9月,中山鎮黨委、政府抽調三名機關干部在古鎮老街設立“江津市中山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開發辦公室”及旅游接待處,負責古鎮旅游安全、旅游接待、旅游宣傳、招商引資等具體工作。古鎮建設、環境和食品衛生、地質災害、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工作由政府職能部門管理。*年,中山鎮設立旅游工作領導小組,重新調整充實旅游辦公室工作人員,成立了古鎮保護管理的城管監察大隊,抽調5名機關干部專職負責,制定出臺了《關于中山古鎮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
2、保護管理體制。中山鎮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上級文物、規劃、建設、旅游部門主管,鎮內文物實行義務保護員保護制度。同時,鎮政府嚴格按照《文物法》、《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規定》、《中山古鎮保護與規劃》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對古鎮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3、危房改造。中山古鎮老街年久失修的居民危房,中山鎮黨委政府通過現場勘察、鑒定、設計、申報、完善一切手續并批準后,按照原有空間大小和風貌,本著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實施改造。嚴禁一切亂搭亂建和破壞古鎮風貌的行為發生。
4、消防安全管理。通過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值班,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登記臺帳,增添消防設施器材,認真做好消防安全預防工作。并組建了專職消防隊、義務撲火隊、城管監察大隊等專門機構,負責古鎮消防和安全事故的救助工作。
5、民俗文化的挖掘保護。*年3月,市領導牽頭組建了中山保護開發調研組,重點圍繞保護古鎮設施、保持古鎮風貌,提煉古鎮形象、挖掘古鎮潛力,展示古鎮形象、打造古鎮品牌,保障古鎮開發、實現提質增效等主要內容,深入中山古鎮進行調研,撰寫了一系列調研報告,并先后在《中國旅游報》、《中國西部周刊》、《重慶政協報》和《江津調研》等發表。7月調研組提出了《挖掘中山古鎮文化內涵的課題方案》,圍繞中山古鎮遺存,對巴人文化、建筑文化、商業文化、楹聯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等有針對性的進行普查、研究,調研成果將以出版《中山古鎮導游詞》、《中山風光》、《中山文物古跡》、《中山文化叢書》等進行運用和展示。
(二)全方位宣傳推介,中山古鎮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中山古鎮保護開發工作啟動以來,先后到古鎮制作節目的電視臺有:中央電視臺《天天飲食》、《搜尋天下》、《綿繡梨園》等欄目組;重慶、四川、北京、河北、黑龍江、上海、深圳、遼寧、陜西、福建等省級電視臺。在古鎮拍攝了電視連續劇《梅花檔案》(周杰主演)、《龍虎人生》(王志文主演)。重慶電視臺拍攝了《霧都夜話》欄目劇《古鎮人家》、《人間真情》,紀錄片《深山望遠》、《桫欏樹下》,以及《古鎮馬娃》、《目擊者》等電視短劇。
*年重慶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中山古鎮》一書和古鎮人文風景名信片一套。作家、記者在《人民日報》《重慶日報》《今日重慶》《新女性》等各類刊物上已發表古鎮文章數十萬字,200余篇次。通過光碟、網絡、廣告、掛歷、年畫宣傳,以及舉辦攝影展、招商會、研討會等方式宣傳推銷古鎮,*年的中山古鎮楹聯征集活動和*年的“千年中山、千米長宴、千人團年”活動,分別得到近百家媒體、網站宣傳,古鎮知名度美譽度更加提升,基本實現了享譽國內的目標。
(三)古鎮旅游一年一個臺階,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1、加大保護開發經費投入
從*年開始,中山鎮用于古鎮危巖整治,旅游公路、公廁修建,古鎮規劃,老街路面整治,消防安全設施,人員和宣傳等保護經費投入近1000萬元,每年均在100萬元以上。主要是鎮政府財政和江津市級政府投入,均屬于臨時性投入,古鎮沒有固定保護經費來源。
2、經濟社會效益
古鎮的保護開發,政府投入活激活了民間資本投入旅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民間投入達1500多萬元,有效拉動了固定資產投入,旅游房地產大幅增值,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繁榮了地方經濟。旅游人次以20%的幅度逐年上升,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共接待50多萬人次,他們來自國內各大省市以及30多個國家。旅游綜合收入4000多萬元。旅游業的發展,解決了部份富余勞動力,場鎮居民80%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同時,促進了社會穩定。隨著旅游的業的不斷發展,中山鎮群眾眼界得到拓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為鎮域的農副產品加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鎮內群眾收入逐年增加。旅游開發前,場鎮居民享受低保的近70%,*年下降到3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達到2939元,比開發旅游前增加近1000元,財政收入*年完成36.22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518%。*年、*年中山鎮綜合經濟實力排名保持在江津市南部山區前三位。在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山鎮在國內的知名度處于全江津市第一,美譽度不斷攀升,在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申報中一舉成功,為江津市打造“蜚聲中外旅游勝地”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明確思路,準確定位,增添措施,推動古鎮跨越式發展
中山古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溢彰,是重慶十大旅游精品工程渝南精品線的重要景區,是渝川黔金三角區域旅游的重要組成,是江津打造蜚聲中外旅游勝地的序幕。堅持保護性開發,中山群眾在旅游發展中得到實惠,發展旅游是中山群眾之盼、中山出路所在。中山鎮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為契機,確定了建設旅游重鎮的目標,推進“特色小鎮、旅游扶貧”的新農村建設。
(一)創新體制、強化領導。一是建立中山古鎮開發領導小組,由市領導兼任領導小組負責人;二是實施古鎮保護和開發的人才戰略;三是營造中山古鎮保護和開發環境,實施旅游扶貧工程,建設旅游重鎮;四是將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繼續列入市委、市政府較長時期的重點工程,舉全市之力,進行開發。
(二)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高起點做好旅游策劃和發展規劃。一是對全鎮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實施搶救性保護;二是繼續做好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課題研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商品;三是按照策劃先行,規劃發展的原則,完成旅游策劃和發展規劃。
(三)完善市場運作機制,實現招商引資的突破。一是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動作、社會參與”的模式運作;二是市政府出臺加快中山開發的優惠政策,促進招商引資見成效;三是采取多渠道投融資,推進中山古鎮的保護和開發。
篇10
關鍵詞:桂林旅游紀念品;劉三姐玩偶;動漫衍生產品
中圖分類號:J505文獻標識碼:A
一、動漫衍生產品設計理念
據IDC(美國著名國際商業數據公司)的統計報告反映,與動漫產業有關的經濟領域在這全球傳統經濟發展日趨減緩的今天,發展速度卻在日益加快,故動漫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而其中衍生產品是動漫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產業經濟利益的重頭戲,回報率可高達兩倍至五十倍。
動漫衍生產品是指由原漫畫或動畫衍生的產品,包括公仔、玩具、文具、服裝、生活用品,乃至汽車、電子游戲等等,是原漫畫或動畫文化的延伸,衍生產品是動漫產業鏈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本文所謂動漫衍生產品設計理念,是指像動漫衍生產品的設計一樣,借助一個人物、一處風景甚至是一個城市形象的原型衍生出其動漫卡通形象,并廣泛應用到除了動漫產業之外的其他領域,如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城市吉祥物玩偶設計開發等。
二、將動漫衍生產品設計理念運用到旅游紀念
產品設計開發中的意義當今,旅游業和動漫產業是兩個都很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但是發展至今,兩者之間還缺乏直接關聯。將動漫產業與旅游業結合發展,將動漫衍生產品設計理念運用到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中,具有多方面優勢。
1.從側面推動漫產業的發展
動漫產業在國內還屬于一個新興產業,本土動漫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發展空間不容小覷,這正是將旅游和動漫結合發展的好時機。目前我國本土的動漫消費市場多被國外的動漫衍生產品搶占先機,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所以,推出一系列代表城市形象的動漫公仔類玩偶來作為獨具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可以從側面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
2.使旅游紀念品種類豐富新潮
將動漫衍生產品的設計理念運用到炙手可熱的旅游業中結合發展,可以給國內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一劑新鮮活力。國內旅游紀念產品大同小異,而且缺乏本土特色,設計開發獨具城市特色的動漫公仔玩偶,可以豐富旅游紀念產品的種類,還可以吸引年輕動漫愛好者。
3.提升旅游品牌競爭力
將動漫衍生產品的設計理念運用到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中,不僅是互為有利的探索,而且也是在文化層面上的創新之舉。開發這樣一類旅游紀念品不僅能夠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旅游品牌競爭力,而且還能夠以此作為無聲的廣告宣傳,傳遞本土文化,提升旅游消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像比較成功的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圖1),它不僅作為一個動漫衍生產品大獲成功,而且還賦予上海世博會以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通過海寶這個文化載體,作為旅游紀念品在流通過程中,無形地就起到了傳播和宣傳作用。
三、以桂林劉三姐形象進行玩偶紀念品設計開發的可行性
桂林山清水秀,景區眾多,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城市,也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在經濟和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將桂林的旅游特色發揚光大,提升旅游品牌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桂林的特色旅游紀念品需要一批能夠代表桂林城市形象,具有獨特品味,能夠滿足國內外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并且符合當下審美和時尚潮流的特色紀念品。
1.經典的“劉三姐”文化增加玩偶的吸引力
劉三姐的形象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旅游者的喜愛,也被眾多明星翻拍演繹過,其形象至今已經有了許多版本(圖2),在這些不同版本的形象基礎上,借助“劉三姐”的知名度,以“劉三姐”為設計原型,提煉概括設計新的劉三姐形象,既有原來劉三姐本土特色,又符合當下審美需求的可愛有趣味的玩偶紀念品,增加其玩偶的吸引力,促進旅游消費,并以動漫衍生產品的形式推廣,必將給桂林的旅游市場帶來一股新氣息。
2.玩偶賦予“劉三姐”文化新時代特征
桂林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資源是及其豐富的。像劉三姐這樣的旅游資源不再少數,一提到劉三姐,大家或許都會想到桂林,但是劉三姐的故事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現代人很少會用心去關注它的時代背景或時代文化,尤其是劉三姐作為一種當地的旅游資源,旅游者在觀光游覽的時候是懷著一份消遣娛樂的心態去的,很少有人愿意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去深刻透徹的剖析這個人物形象的內心或者她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等。所以往往是看過就真的過了,不能給旅游者的內心或者精神上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充分說明桂林本土的旅游資源正在逐漸浪費甚至是流失。
如果我們能夠借助于一種新的有吸引力的形式來重新打造劉三姐旅游文化,一定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發展。這就是將動漫衍生產品設計理念運用到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開發中的意義所在。
3.本土材料為劉三姐玩偶打造獨特性
當下的玩偶旅游紀念品的材料常以塑料為基材,大多太過單一,沒有旅游城市的本土特色,缺乏獨特性和代表性。劉三姐玩偶在材質的使用上,可以采用比較有當地特色的材料,比如壯錦、竹材、坭興陶等多種比較有當地特色的材料,這樣就使得劉三姐玩偶只有在桂林才有,既具有了本土特色又滿足了消費者對獨特性和唯一性的需求。
四、劉三姐玩偶紀念品的設計開發及衍生思考
1.基于人物形象的提煉與設計
人物形象是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具體表現,并以此引起他人思想或感情活動。劉三姐的故事流傳至今已經深入人心,在劉三姐的民間傳說、故事、山歌、電影等作品中,我們注意到,幾乎沒有兩個劉三姐的形象是完全相同的,相似的也很少,顯然在流傳過程中,其形象發生了演變。通過仔細考究各個版本的劉三姐形象,并且加以提煉和概括,可知劉三姐形象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便是她的能歌擅唱和聰明才智。所以在設計劉三姐玩偶的形象時,首先要考慮到在劉三姐形象中占據主要位置的性格特征。其次,劉三姐形象一定是長相標致、慈眉善目的正面形象。最后,經過文字和圖片資料分析,綜合考量劉三姐的身高比例、發型頭飾、衣著特征等,經過提煉和設計得出卡通版的劉三姐形象,并依此設計出劉三姐玩偶。
2.民族元素的結合與裝飾
劉三姐的人物原型是一個壯族姑娘,在服飾和發飾方面獨具壯族特色。斯大林曾經說過:“每一個民族,不論其大小,都有自己的本質上的特點,都有只屬于該民族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特殊性,這些特點便是每個民族對于世界文化共同寶庫的貢獻,補充了它,豐富了它。”這就是所謂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將劉三姐的民族特色展現并放大,能夠彰顯其獨特的少數民族氣質,增加其玩偶本身的吸引力。在設計劉三姐玩偶的同時,結合劉三姐人物原型的民族元素符號,提煉、概括、裝飾,保留劉三姐人物原型的民族特色就將在玩偶身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 上一篇:傳統節日蘊含的文化內涵
- 下一篇:國土空間規劃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