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2:55: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共關系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共關系論文

篇1

1.經營危機所謂的經營危機主要就是指,在實際的企業經營中,需要領導者對經營活動進行決策,但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決策的失誤,資金無法及時的回收,導致企業的經營困難,影響到企業的良好運用。企業的經營危機對企業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在進行經營危機的處理方面也較為復雜,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采取措施進行及時的解決。

2.員工危機在企業中,由于員工自身的素質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很多員工缺乏責任心,沒有凝聚力,導致企業內部受到創傷。眾所周知,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力量,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如果企業員工存在著危機,將會導致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經營,甚至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到企業的良好發展。

3.信譽危機企業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要想在市場上脫穎而出,處于有利的地位,需要具有一定的信譽,像,做食品的企業,通過確保食品的安全提高企業自身的信譽度,做建筑材料的企業通過提高材料的質量,提高企業的信譽度,而一旦企業生產的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或者材料出現質量上的問題,企業就會出現信譽危機,如果不對信譽危機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二、導致企業出現公共關系危機的主要原因

1.社會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實際上,一些企業為了過多的追求經濟效益,利用存在著問題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加工,而公眾了解之后,也會對這樣的企業恨之入骨,并且也會殃及到其他的同類企業,進而使得社會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在不斷的提高,社會公眾一旦發現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而隨著社會公眾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很多企業原本合理的東西,在公眾的眼里也變得不正常,進而出現抗議等情況,導致企業出現公共關系危機,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2.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意識薄弱企業在正常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公共關系危機是可以不免的,或者說,當出現公共關系危機的時候,通過有效的管理,能夠將危機轉變成為契機,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但是,由于一些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意識非常薄弱,導致企業公共關系危機處理能力較低,無法在企業出現公共關系危機的時候,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進行處理,導致企業的經濟和信譽受到嚴重的損失。另外,很多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相關人員還存在著處理措施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過分的追求企業的利益,而將公眾的利益置之不顧,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還存在著在發生危機之后,想方設法置身事外,導致企業公共關系問題進一步嚴重等等。

3.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也隨之到來,進而使得社會公眾能夠做到不出門而知天下事。一旦哪個企業出現有損公眾利益的問題,通過新聞媒體的曝光,社會公眾對這個企業就會產生信用危機,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像,福喜公司的發臭小牛排的問題,通過媒體的曝光,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進而也影響到其他沒采用福喜公司食品的快餐企業,給這樣的企業也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梢?,企業出現公共關系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低保障,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經濟危機、員工危機、信譽危機,不管哪一方面都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例如,員工危機,就會使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日益低下,因此說,做好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低保證;②是應對風險社會的有利保障,所謂風險社會就是在社會的發展中存在災難性、危機性,企業是社會發展的一份子,每個企業的發展都是為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如果公共關系存在危機的話,企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甚至讓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局面,而對與社會添加的這塊磚瓦是保住還是拿下,完全拒絕與企業的發展,加強對企業公共關系的危機管理,是保證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應對風險社會的有利保障。那么,如何做好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工作呢,要解決公共關系的危機必須需要公共關系的手段來解決,建立公共關系危機處理隊伍,將正在蔓延的公共關系的危機因素扼殺在萌芽中,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去完成每項管理,這樣才能提高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水平,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對企業公共關系危機進行管理的措施

鑒于企業的公共關系危機對企業的嚴重影響,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積極的查找企業出現公共關系危機的原因,并且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夠進一步減少企業公共管理危機的發生率,確保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營。

1.強化企業整體員工的公共關系危機意識在企業的發展中,只有企業的所有員工都具有公共關系危機意識,才能夠保證企業少發生公共關系危機。因此,需要做好企業員工公共關系危機意識的強化工作,具體應該做如下幾個方面的努力。一,展開專業化的公共關系危機培訓,通過對企業的整體員工開展培訓,能夠使員工了解到公共關系危機對企業的重大不利影響,并且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責任心、危機意識,在平時的工作中,踏實的做好分內工作,盡量減少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的出現。二,在日常的工作中,還應該抓住時機對企業員工進行宣傳教育,使員工能夠了解到,員工自身的形象也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使員工能夠樹立起“我就是組織”的意識。全員公關是企業公共關系管理的最高境界,全員公關意識一旦形成,將會顯著的減少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的發生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2.建立科學的公共關系危機預防機制企業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下,通過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建立科學的公共關系危機預防機制,能夠避免企業出現公共關系危機。公共關系危機預防機制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企業的領導以及公共關系危機管理人員需要具有危機應變的心理準備,一旦發生公共關系危機,應該想好萬全的對策,及時的化解公共關系危機。其次,建立科學的危機預警系統,通過對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的預測,了解企業在哪方面容易出現公共關系危機,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避免公共關系危機的出現。再次,制定合理的危機處理方案,有計劃、有目的的處理企業的公共關系危機。

3.完善企業公共關系危機的溝通機制首先,需要與企業的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只有企業員工上下齊心,積極的處理危機,才能夠避免企業造成更大的損失。其次,在進行公共關系危機的溝通中,還需要與企業的經銷商進行溝通,經銷商是企業與最終客戶之間的橋梁,他們控制著一定區域或者范圍的顧客資源,只有與經銷商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夠避免出現經銷商不繼續合作的問題,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傊?,企業只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善企業的公共關系危機溝通機制,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公共關系危機,使企業在市場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五、結束語

篇2

1.雇員關系的重要性。

1.1良好的雇員關系是實現組織目標的前提。雇員關系在組織公共關系中的重要性是由雇員在組織中的地位決定的。組織的公共關系工作是從雇員關系開始的,因為雇員是組織的主體,是組織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組織的一切計劃、行動、決策乃至目標的實現,需依靠全體雇員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共同努力。

1.2穩固的雇員關系是塑造組織形象的基礎。雇員處在組織與外部公眾接觸的第一線,其言行代表著組織,其態度和做法也決定了組織在公眾的形象。當組織存在穩固的雇員關系時,該組織也能在民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1.3和諧的雇員關系有利于組織信息的傳遞。在多數情況下,外界公眾是通過接觸組織的雇員來了解組織的,雇員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地傳遞著組織的信息。和諧的雇員關系也能增加組織宣傳的可信度,使之更容易為外界所接受。

2.協調雇員關系的方法。

2.1了解雇員心理,掌握雇員的需求。雇員的需求包括雇員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每個人在社會中生活,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動力,只有基本物質需求得到適度的滿足,雇員才能形成以廠為家的主人翁意識。當然,雇員精神需求的滿足能有效的調動雇員工作積極性。比如2004年的普華永道事件,伴隨著員工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公司沒有體恤到員工的辛苦,沒有加班費,使得員工集體罷工,這也給普華永道的中國業務蒙上一層陰影。

2.2建立基本價值觀念,達成雇員奮斗目標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人們總是希望自己在從事的工作崗位上建立個人與組織及社會的認同關系,獲得歸屬感和榮譽感,并且希望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以自己的才干、實績贏得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和尊敬。因此,協調組織與雇員的關系應該充分發揮每個雇員的自身價值,將它們的日常工作與價值目標聯系起來。

2.3采取合理化建議制度。全體雇員參與的管理才是卓越的管理。換句話說,培養雇員的參政、議政意識是決定管理水平高低及組織績效的關鍵,而雇員參政議政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提出合理化建議。這種合理化建議制度的建立與健全,增強了雇員參政的意識,大大地激發了雇員熱愛組織的積極性,也形成了強有力的內聚力。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的組織管理者們重視激發雇員的潛能,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組織管理。

二、溝通

1.溝通的重要性。人際關系的緊張往往產生于誤會,而多數誤會又是由于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雇員作為組織的一份子,如果對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知之甚少,便會產生猜疑、煩惱、對抗的心理和行為,從而造成雇員與組織之間、雇員與雇員之間的隔閡。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就是源于管理者與員工缺乏溝通。與雇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實行信息共享,既是為了形成組織內部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為了求得組織與雇員的關系穩固與和諧。

2.溝通的方法。

2.1雇員溝通的原則。雇員不僅希望知道自己的優點,也非常想了解自己的弱點,明確自己在組織中的定位,因此我們應坦誠相待;雙向溝通,溝通應該是雙向的,而不是沿襲的傳統單項、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過程,這種雙向的溝通越多且越到位,雇員就信任管理層;誠實與公平,沒有這種信念與作風,就不可能取得雇員的信任與愛戴,更談不上與雇員真誠合作和良好雇員關系的建立與維護;及時、全面地溝通與雇員利益相關的信息,及時地向雇員通報直接關系到其利益的工資、福利、獎懲、等,避免在雇員不知曉的情況下盲目推出,而招致雇員的議論和抵制,給政策的實施造成壓力。

2.2雇員溝通的內容和形式。一般來講,雇員溝通的內容必須是他們需要了解并感興趣的組織情況,以及組織有必要讓雇員了解到的有關信息,包括組織經營管理的狀況,市場狀況,新產品、新技術,組織名人的工作業績,雇員新聞,雇員生活和福利情況等。之后就要選擇雇員溝通的形式。雇員溝通的方式很多,包括采用內部刊物、會議、公告牌、給雇員寫信、性娛樂活動和業余活動。當然,溝通的方式應根據組織的特點、雇員的文化素質及有關條件許可靈活地運用。

三、結語

篇3

公共關系活動作為一種面向公眾的活動,首要任務就是公共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只有對于雙方的具體職責和需求進行全面深入了解,才能保證服務水平和效果的提高。針對這一功能,我國社會工作組織及地方機構也應該對所服務范圍的需求進行準確全面的評估;只有在準確分析評估的基礎上,才能夠為受助者提供出切實可行的服務方案,確保資源的準確預算與有效利用。其次在此過程中也進一步推廣了社會工作在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加老百姓對社會工作的進一步了解,促進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

二“咨詢建議、參與決策”。

公共服務部門不只是信息的采集者,更要為其他社會團體和公眾及時提供信息,同樣還需要參與到公共決策當中,這不只是體現了民主決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對于社會工作的發展來說,我國需要進一步促進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本土化理論的研究,培養有關人才和學者,對于具體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展提出可靠的參考意見和具體的、科學的、可行的實施方案與服務計劃。好比產品推廣,只有產品質量好,市場銷量才會高;也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才能不斷提高服務的水平與質量,才會增加社會工作的“品牌知名度”,打破人們對社會功工作的傳統的質疑態度,促進社會工作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專家學者實踐中逐步建立完善適應中國本土的社會工作實務理論。

三協調關系、聯絡感情。

首先,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有助于協調社會組織內部的關系。一個良好的公共關系不只是針對公眾或社會而言,對于一個組織來說,更有利于組織的穩定團結和各方面工作的展開,暢通組織內部溝通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公共關系有助于協調組織外部的公眾關系。協調好與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人民群眾等公眾的關系,能為社會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對于社會工作組織來說同樣需要協調各方關系。就外部關系而言,社會工作組織需要協調與政府和民間組織之間的關系,以獲取更多政策及資金上的支持。此外社會工作者也需要努力疏通受助者與工作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逐漸的從內心接受社會功能工作;同時對于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組織要做好反饋工作,對于經驗和不足要及時總結以更好的促進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四溝通引導、凝聚力量。

篇4

新公共管理模式強調政府應提高工作效率,以有限的資源提供盡可能多的公共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交換的速度、信息利用的頻率得到了快速提高,政府對信息資源的利用方式、利用頻率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改變。大數據時代,政府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傳統的紙質文件已無法作為信息傳遞的主要渠道,以信息資源數字化和信息交換網絡化為特征的電子政務得到了比之前更快的發展。政府通過海量數據的存儲、交換和共享,實現了為公眾提供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公共信息的目標美國的數據開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人民知道得越多,政府官員才可能更加負責任?!痹谶@種以信息公開促進官員責任的理念下,奧巴馬提出將把政府數據用通用的格式推上互聯網,“讓公民可以跟蹤、查詢政府的資金、合同、專門款項和游說人員的信息”。2012年5月,美國公布了數字政府戰略,提出要以信息和客戶為中心,改變政府工作模式,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公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任何設備來獲取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務信息成為美國數字政府戰略的核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數據開放的目標得以實現,例如美國于2014年建立了稅收方面的共享數據庫,通過該數據庫,納稅人可以查詢個人近三年的納稅記錄,更加便捷地進行抵押、貸款。除美國外,加拿大也是由傳統政務向電子政務轉型的主要代表國家。加拿大推行的“政府在線”項目旨在為公眾提供在線服務。通過整合各種分散的信息資源,對各種公共服務項目進行匯總編排,公眾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公共服務資訊。開放的數據帶來了開放的政府,從傳統政務到電子政務的快速轉變有利于構建更加開放透明的公共部門?;诤A繑祿恼展_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也為公眾提供了更全面的數據服務。把信息的力量放到公眾的手中,大數據時代的電子政務無疑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2、提供更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服務行政”的提出改變了傳統模式下政府和公眾之間的關系。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共部門注重以公民滿意度為導向,注重對效率的追求并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管理。堅持服務取向使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成為優質、高效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為更加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提供奠定了技術基礎,政府能夠運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改變公共管理的方式,實現以往很難實現的公共服務目標。應急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大數據時代,利用大空間尺度的數據庫和傳感器,政府能夠快速獲取地理、人口、災害等方面的數據,更快捷地為應災、救災奠定基礎。美國在黃石火山安裝了數百個觀測儀器,儀器觀測的數據分為常規數據和異常數據,異常數據越多,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就越大。觀測數據實時傳遞到預警系統,由預警系統進行快速甄別并通過網絡對外。日本“311”大地震后的海嘯預警也是大數據運用的典范?!?11”地震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快速了海嘯預警。之所以反應迅速,在于美國建立了覆蓋全球的龐大的海洋傳感器網絡。通過海洋傳感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能夠及時獲取并分析大量海洋信息,促進災害預警的及時,為公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轉移贏取時間。大數據也帶來了公共服務方式的轉變,降低了服務成本。隨著數據存儲成本的降低和數據讀取速度的加快,警方能更多地存儲各種社會信息以備執法和犯罪預警使用。如洛杉磯警方將基于數據分析的“犯罪熱點圖”運用到了日常工作中,在犯罪熱點區域加強巡邏的警力,有效地降低了轄區的犯罪數量,維護了轄區的治安。

3、決策科學化與政民互動導向對于政府決策而言

大數據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提供盡可能多的詳盡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分析,促進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精細化。例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局推動了大數據在輔助決策上的作用,通過在情報、偵查領域建立決策支持系統,推動了數據分析基礎上的決策自動化。美國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縣政工作數據系統,為減少交通擁堵、提升公共安全、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決策提供了更全面的數據支持。德國憑借自身較高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大型基礎數據庫和地方數據庫的建設,重視在政府管理中運用數據資源服務公眾和服務決策。德國的一些州政府建立了覆蓋人口分布、地理數據、礦藏信息等領域的“中央數據庫”,并提供相應分析軟件。通過數據分析,州政府的各部門能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同時,大數據的發展使政府更加快速地由單向的公共服務提供向政民互動導向的公共服務提供轉變。信息交流的便捷和頻繁,讓公共部門和公眾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政府在做一項公共決策時,再也不能僅僅只考慮自身的決策偏好和執行能力,而是要深入了解公眾偏好,對公眾的政策訴求做出及時回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公眾在公共政策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被更多地納入到政府的決策視野中來。在此情景下,依賴傳統的對社會進行分析的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發展,如何利用好大數據資源,發揮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優勢,進行管理方式創新,成為政府避不開的重要話題。這種公共部門和公眾的互動導向也成為目前西方公共管理模式的新動向。

4、走向合作共治的公共管理變革隨著信息溝通的便捷

篇5

論文:論公共關系與保險企業的發展

摘要

公共關系對于保險機構而言,不僅僅是資源,更是重要的生產力。通過堅持不懈與地方政府、政法機關、監管機關、同行和中介機構以及媒體協調公共關系,可以營造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和調動內部員工的積極性,達到內煉素質和外求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公共關系; 營造環境; 促進發展

abstract

for the branches or sub - branches of insurance company, public relation ship is not only resource, but also important productive forces1 on establishment of long - term relationship with local govern2ment, political legal departments,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industry companies, insurance agents (brokers) and mass media,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set up good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motivate activity of staff and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staff and t 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ship; set up environment ; advance development

中國公共關系事業的引發和啟動,仍是 20 世紀 80 年代初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直接產物。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許多合資企業、跨國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并引入了國際規范的管理模式,導入了公共關系管理職能,相應的公共關系組織機構也就隨之建立了起來。 在大約 30 年的時間里,經過了引進開創時期、適應發展時期、競爭和專業分工時期, 中國的公共關系事業逐漸成熟起來。 1999 年,中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經正式確定公共關系為一種職業,被列入中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的第 3 類;并很快引發了公關職業潮。一時間, 公關職業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接受性最大、 接受面最廣的新興職業

在現代企業中充分發揮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公共關系也被稱為軟性管理。美國公共關系研究與教育基金會主席萊克斯.哈羅博士認為:公共關系是一種獨特的管理職能,它幫助一個組織建立并保持與公眾之間的交流、理解、認可和合作;它參與處理各種問題與事件;它幫助管理部門了解民意,并對其做出反應;它確定并強調企業為公眾利益服務的責任;它作為社會趨勢的監視者,幫助企業保持與社會同步; 它以良好的符合職業道德的傳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為基礎工具。 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也同樣認為公共關系是一種管理職能。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強烈地感受到,不懂公共關系的企業不可能成為現代化企業,不懂公共關系手段和技巧的企業,也不可能成為公眾信賴的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學習公共關系理論,重視公共關系實務,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和企業家的共識。企業公共關系也是公共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關系在中國的應用最廣泛、效果最顯著的也是企業公共關系。無論任何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運用并發揮好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將有利于事業的成功。

那么什么是保險的公共關系呢? 它是指保險公司由于開展保險業務而引起的和其他公眾 (法人和自然人)之間的所有形式的對內對外的旨在選到相互理解目的的有計劃的積極的交往的聯系。

保險公司的公共關系包括對內的公共關系和對外的公共關系二方面內容 。

一. 對外公共關系

保險的對外公共關系指的是保險公司由于發展業業務而引起的和公司外部公眾之間的有計劃的交往與聯系 。它也有二重性的表現形式。一方面它是指保險公司由于發展業務和公眾產生的臺同關系或買賣關系。一方是承保人,另一方是被保險人(投保人)這 里,被保險人是公司的顧客,他們可以是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也可以是個人他們自發組成保險公司對外公共關系公眾,只有在被保險人(顧客)向保險公司購買了保險單 (投保)后,二者才產生合同關系,而如何促使人們購買保險單就是保險對外公共關系所要做的事。

在這方面保險對外公共關系活動有下幾個內容:

承保前,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傳播媒介向社會宣傳和介紹保險知識,保險事例和 公司發展狀況。公司對外公共關系要力爭在電臺、電視臺、 報刊上新聞,舉辦保險講座或保險知識競賽,開 辟專題專欄,以保險形式舉辦或贊助運動會等群眾性活動;出版有關保險的書刊、雜志,印刷、散發、張貼傳單;樹立廣告牌子或壁欄宣傳;定期或常爭設立咨詢服務處等等。

發展業務時,公司的對外公共關系要注重服務質量上,發展業務的過程是保險宣傳和樹立公司形象的過程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對工公共關系應盡量詳盡地以舉例形式向投保顧客客介紹要投保的保險種類和投保后一旦發生保險事件或保險事故被保險人將得到的利益及取得利益的途徑。發展業務是保險公司對外的窗口,是樹立公司形象的重要環節。保險業務人員上門下鄉和口頭上的說服工作就是直接的面對面的有效而艱苦的外部公關括動。

承擔保險后,保險公司不能認為這是一筆生意的結束,而應看作是真正服務的開始。無論是否發生保險單上所載的保險事件或保險事故,保險公司都應與顧客保持密切的聯系。保險公司對外公關通過召開投保大戶茶話會,懇談會,積極參加各項保險危險的預防工作,對保險事件和保險事故的查勘定損理賠等等活動與顧客保持聯系。和顧客最密切的活動無疑是保險的理賠工作了。要做到理賠的公正、合理、互相理解又能收到較好好的宣傳效果,保險公司對外公關就得運用各種盛關技巧和手段來達到目的。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公關手段莫過于召開理賠大會或把賠款盡量紅紅火火送到發生保險事件或 (事故)的被保鹼人手中或家中了

保險公司對外公共關系的另一表現形式是指保險公司在開展保險業務中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乃至個人所產生的協作關系。如何協作,就是保 險 對外公關活動的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這方面的對外公關也有幾項活動一。

第一,積極貫徹國家有關保險政策,主要體現在保險公司執行法制保險險種中和各級政府、勞動局,人事局、 民政局等職能部門昀協作關系 。這里公司對外公關就要主動取得有關部門的支持和聯合行動。

第二,在有關保險險種類上和有關部門與被保險人搞好預防、共保、工作的這種合作,可以是,可以是聯防,或二者兼之。

第三,在理賠工作中和商檢部門、公安、檢察 院、法院 、仲裁機構、醫院、交通及其他專業技術部門 (如理算處)在進出口運輸貨物險、工程險、第三者責任險、投資險,產品責任險等險種上為完成查勘、定損、理賠工作的臺作關系。

第四,和新聞傳播部門保持密切聯系。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保險公司把保費收入部分用于融資、投資,由此而產生的和銀行, 其他企事業單位及接受投資者之間的關系也應屬保險對外公共關系的一部分。

二、對內公共關系公共關系

除“對外求發展”外的另一宗旨是“對內求團結”,體現在保險業上就是公司的對內公共關系。保險的對內公共關系就是保險公司內部由于開展業務而引起的公司與公司全體人 員之間、公司領導和職員之間、職商與職員之間的旨在達到相互理解的有計劃交往與聯系,一個公司、一小企業,內部公共關系搞好了,公司上下一條心一股勁 ,這個公司這個企業柏對外公共關系必定也能搞好,公司的形象也必定良好。

企業精神的培育、對業務人員的要求,公司內部各級人員關系的協調,這就是保險公司對內公共關系的主要內容 。

相應地,保險公司對內公共關系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險內部公共關系通過各種公關活動有目的的地培育企業精神 。它要努力促使領導階層樹立一個有形的企業奮斗目標,提出一個奮斗口號,并在公司內通過內部刊物、壁欄 口頭等形式的宣傳,引導全體員工團結在公司領導周圍,為實現奮斗目標都盡一份力量。

二,組織對業務人員知識、能力、素質的考核與培訓。保險內部公共關系就是要造就這樣的業務人員一一在知識上,具備專業保險知識,業務知識和其他與保險有關的知識,如商品學、外貿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經儕法、心理學乃至機器車輛結構學、制圖學、理算學等;在思想素質上,具備保險意識、公關知識、服務意識、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廉潔意識等;在能力上,具備宣傳、寫作、組織、交際等。

三、在處理和協調公司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關系時,保險內部公共關系應努力 在公司里造就這樣一種氣。整個公司就是一個大家族,所有家族成員只有互相理解和支持, “ 家族才能興旺發達.它要努力促使公司領導盡到做“家長”,公司職員盡到盡“家族一員”的責任和義務,并在樹立公司領導“家長”權威時,時刻不能忘記全體成員的權益。保險的內部公關的任務是通過各種公關活動創遣各種條件和環境使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 有交流思想,增進感情的機會.這些活動包括:健全職代會和工會組織并讓其發揮作用;鼓勵職工了解公司狀況并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舉辦各種文娛活動如書畫展賽、舞臺、野炊等;公關人員或促使領導下基層了解職工生活, 征求意見;設立意見箱,建議箱,提倡臺理化建議,集思廣益,調動積極性;改善職工福利和生活條件“ 家庭成員”的傷、病、亡,“家長”和其他成員應給予關心和照顧等等,都是改善公司內部人際關系的有教的公關手段或活動。

三、 公共關系對開拓保險市場的作用

公共關系是指某一組織為改善與社會公眾的關系 ,促進公眾對組織的認識 ,理解及支持 ,達到樹立良好組織形象和實現組織成長與發展目的的一系列活動。公共關系的基本功能是溝通信息、協調關系、 樹立形象、 化解矛盾和促進發展。實踐證明:擁有和諧公共關系可以為保險基層機構創造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和調動內部員工的積極性,因此隨著保險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化 ,公共關系在保險業發展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運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建立和維護公共關系 ,不僅要根據機構發展的目標和所處社會環境 ,而且要分析公眾的不同類型和不同要求 ,更要講究方法、途徑和技巧。建立公共關系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一是宣傳性公共關系 ,即利用各種傳播媒介直接向社會公眾宣傳自己 ,以求盡快將機構內部信息傳輸出去 ,形成有利的社會輿論。二是交際性公共關系 ,即以人際交往為主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溝通 ,為機構建立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三是服務性公共關系 ,即以提供各種服務的實際行動來獲得良好的社會形象。四是社會性公共關系 ,即通過各種有組織的社會性、 公益性、 贊的活動 ,擴大機構的社會影響和獲得公眾的認可。五是征詢性公共關系 ,即通過掌握信息和輿論 ,為機構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維護公共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建設型、 維護型、 防御型、 矯正型和進攻型。公共關系的建立和維護是由上述各種方式、 技巧和手段綜合作用的結果 ,只有熟悉和掌握公共關系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才能因地制宜、 靈活運用并不斷取得成果。

公共關系是一門“內煉素質 ,外求發展 ” 的經營管理藝術 ,它在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上都能夠發揮作用。對于保險基層機構來說內煉素質就是通過內部修練來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外求發展就是從外部協調保險與各界利益 ,和諧保險與各方關系 ,極大提高保險覆蓋面和保障程度 ,從而通過運用擁有和正在建立的良好的公共關系達到推動業務發展的目的。當前我們要摒棄長期以來對建立和維護公共關系就是搞庸俗低級的社會關系和謀私利的誤解 ,樹立擁有和諧的公共關系就是保險發展的資源和生產力的理念 ,堅持不懈地與構成公共關系的方方面面進行有效地溝通、 協調和合作 ,在多贏的基礎上共同創造良好的業務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建立和維護公共關系的關鍵在于領導高度重視和全員積極參與 ,只有這樣才能把建立和維護公共關系的工作滲透和落實到發展業務的全過程中 ,才能不斷探索依靠公共關系發展業務的方式和途徑 ,才能為公司的全面發展提供資源和動力。

四、 協調與保險有關的公共關系

保險經濟學理論和保險發展的實踐印證:保險基層機構的規模和效益與所在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很強的正相關 ,同時受地方政府、政法機關、監管機構、同行和中介機構等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很大 ,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和維護外部公共關系 ,重視對所在地的公共關系的運用和營造,對于保險基層機構特別是管理者來說顯得十分重要且緊迫。

(一 )與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協調

保險基層機構經營的區域在地方 ,保險對象在地方 ,工作生活在地方 ,而構建保險基層機構的外部環境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 ,離不開地方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支持。因此作為保險基層機構的管理者應積極主動向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領導匯報溝通 ,把保險工作自覺融入到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中去。

一是在政策環境方面:要積極爭取地方人大和政府在國家法規基礎上 ,出臺農業保險、 責任保險、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涉及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地方法規和優惠政策以及推動措施 ,在地方政府的領導和協調下 ,充分發揮保險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保駕護航作用和社會管理功能。

二是在政策性農業保險方面:要主動向市農業、 財政部門和縣鄉地方政府的領導匯報和協調 ,花大力氣和投入足夠人力物力開展農業保險。同時要以推廣政策性農業保險為契機 ,逐步建立鄉鎮保險機構和人員隊伍 ,在提供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的同時 ,大力發展縣域保險和農民需要的各種類型的小額商業保險。

三是在大工程大項目保險方面:要主動與地方政府的發改委、 經濟貿易局、 高新技術園區、 工商局和統計局等職能部門聯系 ,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 ,多溝通 ,交換信息,征求他們對保險需求和服務的建議,增進他們對保險公司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以便他們從各自專業領域給予保險工作更多的指導幫助 ,在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大工程大項目提供保險服務的同時 ,樹立公司的品牌和形象。

四是在防災防損方面:要投入部分費用與氣象、 水文和水利等職能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和災害信息及時交換機制 ,以便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災害性天氣和水文等信息預報并把這些信息通過有效途徑傳遞給保戶 ,使保戶能在自然災害來臨前做好預防工作和在災害發生時及時施救 ,減少社會財富的損失。

五是養老和醫療保險方面:要主動與社會保障職能部門和社會保險公司聯系和協作 ,在已經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和人員中開展補充商業性的養老和醫療保險 ,使得保險程度更加完善 ,保障范圍更加全面。在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和人員中開展商業性的養老和醫療保險。在沒有開展社會保險的農村地區,發展“ 政府委托、 商業運作 ” 的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

六是在普及保險知識方面:首先要主動與教育職能部門聯系將保險教育納入當地學校課程 ,從學生抓起 ,培養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其次要主動與教育職能部門和學校方面聯系溝通 ,開展校方責任保險、 學生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險。

七是在安全生產方面:首先要主動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聯系協調 ,投入部分資金與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聯合開展以“ 保安全促發展 ” 為中心內容的活動 ,積極參與他們的安全生產執法和檢查工作 ,把保險機構的防災防損職能融入到監管機構的工作中去。其次要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協調下 ,依據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 ,大力發展高危行業雇主責任險和煤礦安全責任強制保險。

八是在特種設備和產品責任保險方面:首先要主動與國家技術監督管理、 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部門和國家認證的檢驗檢測所聯系溝通 ,在他們的指導幫助下開展高壓容器、 鍋爐、 電梯和行車等特種設備的保險工作以及產品質量和責任保險。

九是在病人救治等方面:首先要主動與衛生主管部門匯報和溝通 ,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指導轄區內醫院和醫生在救治病人時采用必要的檢查項目和合理用藥。其次要與衛生和司法主管部門溝通 ,加強對傷殘鑒定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再次要在衛生主管部門的指導協調下 ,全面開展醫院醫療責任保險。

十是在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污染管理方面:要主動與國家海事部門聯系和溝通 ,在他們的指導幫助下大力開展船舶綜合保險和船舶污染責任保險。

十一是在環境保護方面 ,要與環境保護部門溝通和協作 ,開展環境保護責任保險。

(三 )與監管機關的協調

1.與保險監督管理機關的協調

一是要在在保險基層機構的設立、 高管人員的審批、 經營范圍和保險產品等諸多方面按照所在地保險監管機關核準的規定開展業務。二是要從自身做起 ,主動配合監管機關工作 ,其中財產保險機構要以規范車險市場為重點 ,主要解決違規經營和理賠服務質量差的問題 ,壽險機構要以解決銷售誤導為切入點 ,從制度和機制上逐步解決造成市場秩序混亂的深層次問題。三是要對保險監管機關說真話和報真實數據 ,在“抓監管、 防風險、 促發展 ” 監管原則指導下開展業務 ,維護保險市場的和諧穩定。

2.與稅務機關的協調

一是保險基層機構要按照國家和地方稅務機關的稅收規定 ,誠實主動地到國稅和地稅機構申報經營情況和按時繳納各項稅款。二是要按照國家法規做好員工和保險個人人的個人所得稅代收代繳工作。三是要在承保交強險的同時做好車船稅代收代繳工作。四是應主動與所在地稅務機構加強聯系 ,請他們到公司講解稅法的各項具體規定并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五是要提供真實數據和資料 ,配合稅務機關的稽查工作。

(四 )與同行、 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的協調

1.與同行的協調

一是要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規范 ,摒棄不擇手段地到同行挖關鍵人和展業團隊以及盜搶客戶資源的惡性競爭做法。二是要遵守保險監管機關制度法規和行業自律公約 ,確保保險市場適度和有序競爭。在當前一定要放棄價格大戰和貶毀同行的競爭手段 ,遵循價值規律合理定價和采取合作共保的方式開拓市場 ,讓廣大保戶享受到有序競爭帶來的高質量的保險服務和及時足額的保險賠付。

2.與保險行業協會的協調

一是在目前我國保險監管機構只設置到省級的特定背景下 ,市級保險行業協會起到保險監管機關延伸的部分作用 ,因而協會在促進保險市場健康發展和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等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保險基層機構要主動加入保險行業協會 ,自覺融入到保險同行交流合作的平臺中去 ,通過行業協會的協調維護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二是要嚴格遵守行業自律公約 ,切忌陽奉陰違屢簽屢不執行。三是要主動接受行業協會對簽定行業公約后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違約后的處罰 ,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以自己的行動維護行業自律公約的權威性。

3.與保險中介機構的協調

保險中介機構主要包括保險專兼業機構、 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等 ,他們是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保險市場的規范和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因此保險基層機構必須與他們真誠合作 ,謀求雙贏和共同發展。一是要主動與銀行建立互惠互利的業務關系 ,在開展銀保業務時雙方要共同遵守國家法規和行業自律公約。作為保險基層機構切忌采用高費用方式爭搶銀保業務 ,作為銀行機構要對客戶負責 ,加強保險產品功能的介紹 ,不能以銀行所得利益的多少開展業務。二是要與汽車 4s店進行汽車保險和出險后的維修服務等資源的整合 ,更好地為車險保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三是要與保險經紀和專業機構進行真誠合作 ,發揮各自優勢 ,共同開拓保險市場。四是要加強與保險公估機構和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合作 ,借助和發揮他們在處理保險復雜事故的技術專業特長和第三方評估損失價值的相對公正性 ,為準確合理地處理保險事故損失價值提供依據。

(五 )與大眾媒體的協調

大眾媒體對于保險基層機構來說是把雙刃劍,因此保險基層機構的管理者應該與大眾媒體友好溝通和合作 ,而不能采取回避和抵制方式對待媒體。一是要主動與當地電視、 廣播、 報紙和網絡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交流溝通的平臺 ,要善于把握有價值的新聞 ,通過會和座談會等形式及時向媒體通報 ,如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和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題材 ,通過新聞的形式宣傳公司 ,提高知名度。二是要善待媒體 ,及時掌握和了解媒體對公司的報道 ,當出現部分負面報道時 ,要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與媒體溝通 ,想方設法地化解影響和挽回損失。三是要調查分析當地群眾對電視、 廣播、 報紙和網絡的喜歡程度以及各種媒體對他們的影響力,針對要宣傳的內容和目的 ,選擇不同的媒體和宣傳途徑 ,力求用較小的投入獲取較大的綜合收益。四是重視網絡宣傳和通過網絡以及電話開展業務 ,要不斷完善公司網站和電話營銷中心的功能,拓展業務渠道 ,提高服務質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其運作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而要實施管理的職能,就離不開公共關系。特別是在內部人員的協調、指揮和控制上,更顯現出了公共關系的重要性 運用公共關系手段協調保險企業內部關系,更體現了人性化管理,真正達到了內求團結,外求發展。

隨著中國公關職業化的進程,公共關系的職業地位將不斷提高,公共關系職業將成為21世紀最受人們尊敬的社會職業之一

參考文獻

1、《公關員》 職業培訓與鑒定教材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2、王金蘭.公共關系m.遠方出版社,.

篇6

精細化管理的落實,涉及到公共圖書館管理過程的方方面面。因此,精細化管理應成為公共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的一種工作作風、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只有公共圖書館的各級領導和全體工作人員對精細化管理形成共識和認同,精細化管理的意識、方法和目標才能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從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為此,首先公共圖書館的管理者應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辯證把握部門之間的關系、部門和整體的關系,整體優化精細化管理思想;同時作為基層的館員,是精細化管理實施的初始者,應從心理上接受和認同精細化管理思想和方式。公共圖書館是以服務于讀者為管理導向的,細節服務和細節管理思想要求公共圖書館必需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審視各項業務與服務工作。同時在工作中一切以讀者為中心,貫穿“讀者第一”的思想,提供為讀者貼心的服務。如在采編業務部門為了實施精細化管理思想,可以從關注服務讀者的細節上開展工作;如優化操作流程、業務外包、開辟“綠色渠道”、縮短讀書見到新書的周期。從讀者立場組織信息、為讀者建立人性化的檢索界面等;通過為讀者提供優質的、細致的、超出讀者期望的服務,獲得讀者對公共圖書館的贊譽,從而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效益。

二、以量化思想為管理依據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的特點是一切以細節開始,落實在細節上。精細化管理也是一種量化的管理方式,在量化管理中數據是核心。因此,精細化管理的開展,必需以量化數據作為依據。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過程中,各種計劃落實、方案、目標的指定,還有績效考評和實施都與數據支持有關。數據越真實、越全面,就有利于促進管理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實現。公共圖書館精細化管理的量化數據,應該有業務工作流程的數據。個人崗位責任考核的量化數據。這種數據有兩種管理方式,一種是工作人員的思想交流和親身體驗的方式,對管理過程、服務內在環節、讀者需求方面的數據進行有關的采集、歸納和分析,為今后管理工作提供可量化的數據依據;另一種方式是對公共圖書館的信息系統中形成數據加以處理,為今后工作效果的評價和調控提供可以參考的依據。

三、建立關注細節的精細化管理制度

精細化管理的精髓,是在于各種工作業務流程的標準化、細致化;一個精細。可行的管理制度,可以約束員工的工作行為、實現工作的規范化,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館內領導對業務流程的每一行為表現方式,以及如何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在管理制度上進行規定。在每一項業務系統中,應制定每一個崗位的責任職責,這樣實現崗位之間、程序之間的互相制約,推動公共圖書館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的開展。因此,為了保證精細化管理方法得到有效的運作,應該建立流程化、規范化的管理制度。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建立,也要求建立量化的質量目標體系。精細化管理方式展開的前提,也是建立量化的質量目標體系。因為精細化管理的實質,是把工作目標、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工作任務給具體細分,讓員工的每一項工作內容都變為可以說得準、看得見、摸得準的具體任務,這樣才能實現工作任務落實到人、責任落實到人,但這一切都是以建立規范的質量目標體系為基礎的。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需要多加公共圖書館的加強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因此,作為公共圖書館員應該對所在的公共圖書館狀況展開深入調查,尋找共同適合于公共圖書館和信息系統的組織結構和構架,并且對信息系統構架展開可行性的分析,不斷調整組織結構使之和信息系統符合,之后建立相關的公共圖書館信息系統結構。在信息系統運作的時候,應建立一個實時信息反饋制度,根據反饋的結果對信息系統不斷調整。五、公共圖書館精細化管理應注意的問題公共圖書館為了成功實現精細化管理,應該注意這些問題:第一輕視分外活的精細化。公共圖書館在從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單項業務的標準化和自動化的水平是很高的,并且在單項業務上制定了全面的精細化管理措施。但是一涉及到部門之間銜接的業務上,則比較模糊和不明確了。這導致公共圖書館員工對于單項業務的職責,也就是崗位職責中的工作內容,能夠落實到位;但對于崗位之外或者比較模糊,一些本職工作之外的分外活兒就推諉扯皮或者推卸責任,這種現象是不利于精細化管理有效開展的。第二個問題是對非考核業務精細化的輕視。因為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系統工程,因此涉及面比較廣;對公共圖書館來說,在某一時間內很難落實。這就會出現公共圖書館員工對屬于考核的業務會認真對待,對于一些非考核的業務則輕視。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在質量目標體系制定的時候,應該考慮考核項目和非考核項目之間的設置,設置合理的目標體系,這樣從源頭上避免管理偏差的出現。第三個問題是掌握融會貫通的管理思想。精細化是工業企業率先實行,并且獲得績效的管理模式。因此,精細化管理本身沒有固定的模板。公共圖書館要借鑒原來屬于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應該避免全盤照搬,必需從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提升。實質上,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模式,與以往所倡導的學習型組織、ISO9000質量體系是一致的;只有把精細化管理與其他管理方式有機融合,才能形成符合公共圖書館特色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才能實現科學化。

篇7

論文摘要: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行使者、公共政策的制訂者、公共事務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其掌握的對社會、社會成員的利益相關的公共信息量也越來越大。這類政府公共信息管理體制決定了現時代,國家信息資源管理的任務和目標,規定了信息資源管理開放和共享的范圍與程度,決定了信息資源管理的效率與效果。鑒于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是現代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能,本文選擇了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法律制度研究為題,對政府公共信息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檢討我國現階段政府公共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了相關的法律問題和提出了相關法律建議。

論文關鍵詞:政府公共信息信息公開法律制度

現代社會正步入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條件。而政府公共信息更是在對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根據政府公共信息的性質,政府公共信息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政府掌握的不涉及個人信息的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信息。第二類是政府掌握的涉及個人信息的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信息。這類政府公共信息涉及一部分公民、法人的信息,但是這類信息根據法律可以向公眾公開。比如公司法人的登記信息等。

因為政府公共信息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擁有一個完善的政府公共信息的公開制度是我們社會必不可少的。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各種形式的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法律體制改革在全國各地廣泛掀起。最近一個顯著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了我國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上的進步,2008年9月11日晚,中國衛生部指出,近期甘肅等地報告多例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調查發現患兒多有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歷史,經相關部門調查,發現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隨后企業對有毒有害奶粉進行了召回,在對有毒有害奶粉召回過程中,由政府向社會公眾公開該事件中的相關細節。這說明我國政府在處理公共安全及相類似事件中較以前有了重大的進步,也說明了我國各級在公共信息公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通過對改革開放后的政府公共信息制度的分析,我們也不難發現,我國各級政府公共信息的開放化和透明化首要推進力是自上而下的。毫無疑問,在上級的大力支持和要求下,政府公共信息公開的直接效果確實立刻能顯現出來,但是這種模式存在了極大的弊端,因為很多情況下就是以“上級發文、下級落實”的方式展開的。它往往導致了各級政府都習慣于“以文件落實文件”,越到基層越是敷衍塞責、消極應付。同時,我國的政府公共信息相關法律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尚處在起步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是在去年才生效和得以實施。其次,政府公共信息公開制度和各級政府實踐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公開的主體范圍狹窄,主要限于基層;公開的內容范圍狹窄,主要限于法律法規、政府文件及執法程序、收費標準,公開的方式大多限于主動公開等。

因此,現階段我國迫切需要一個完善的政府公共信息的公開和管理的相關法律和管理制度,以適應建設法治國家的需要以及建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服務型政府體制的需要。

一、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相關立法

(一)確立行政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立法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到第十二條規定了很多政府應當公開的公共信息。但是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未規定的政府公共信息,現階段行政機關因為沒有法定的義務,故可以不予以公開。我國法律將行政公開確定為行政機關的義務,原則上,行政機關應該將其所掌握的文件資料向公眾公開,但有時行政公開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影響行政效率,以及暴露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因此立法者必須在行政公開的公共利益與不公開的公共利益之間進行平衡。力求在利益平衡中擴大公民對行政的參與,加強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因此,在現代社會,公開已成為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免除公開時,行政機關才能不予公開。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公開范圍的規定也應當是規定政府對公共信息不公開的范圍,除此之外都應當公開。

(二)逐步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公開的立法

在政府公共信息服務的法制建設上,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在于以規范、明確的法律、法規來保證政府及時有效地提供公共信息服務。

具體來說我國應當盡快制定出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法》,并以該法為基礎,完善一系列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用法律來約束、規范各級政府履行公共信息公開的法定義務,保障公民知情權的實現。該法律應規定政府公布公共信息的范圍、時效以及政府在公民信息知情權上所負的責任;規定對基于自身利益而選擇有限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或扭曲性政府公共信息公開的行為要嚴加監督和處理,以確保公共信息資源無償地向公眾公開,無論是公民個人還是企事業單位,在不違背國家保密法的前提下,都可以獲得其需要的政府公共信息。

在這個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法律制度中應當盡快出臺我國的《公共信息公開程序法》。行政程序法是規范行政行為的法律武器。此外,制定政府公共信息安全服務方面的法律也應成為我們的立法目標之一。

二、加強對政府公共信息公開的監督

(一)明確不履行公開義務的法律責任

推動依法負有公開義務的國家機關依法公開政府公共信息承擔公共職責的政府職能部門,對于公眾關心的本部門各種信息,只要不涉及法律規定的秘密事項,都應該及時通過適當的途徑予以。因為政府公共信息得不到及時的公開,導致群眾利益受損害,政府工作被動的例子在現階段舉不勝舉。比如城鄉建設規劃,路將從哪里通過,房將在哪里建,公共設施如何配套,這些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卻常常被職能部門“藏在深閨”直到工程要開工了才動員群眾配合,但因涉及征地搬遷等復雜事項,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國家制度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規,在有條件的地區制定相應的地方法規,在明確具體公開義務的同時,也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話,上述不公開行為便會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設置實施公共信息公開的監督機制

設置有效的監督機構是一個好的制度要想得以在實踐中推行的必然需要的途徑。

首先,要調動公民監督的積極性。公民是信息公開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人。因此,信息公開的法律應當明確賦予公民對國家機關信息公開的請求權,以及為落實這一請求權所必須的訴權—即對不履行法定公開義務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其次,進一步完善司法監督機制。政府的公開職責應當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監督。政府公共信息公開很大程度上保障的是公民對公共事務的知情權,而且作為被監督者的政府反而擁有了信息公開的解釋權、決定權,顯然不利于信息公開的推行。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關于“具體行政行為不包括政府的規范性文件以及不特定對象的公共利益的行為”的規定,無疑堵塞了公民申請司法救濟的渠道,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從法律上加以完善。因此在加強政府公共信息公開制定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當全面的規定政府不履行職責的法律責任,同時還要在對政府公共信息進行行政訴訟程序立法,對政府公共信息公開進行有效的監督。

再次,加強權力機關和政府內部監督,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須追究。監察部門要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制定出一套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教育監督并重的政府內部對政府公共信息公開的規定。

最后,要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功能。新聞媒體要通過他們的輿論力量加強對政府公共信息的監督,對政府不公開相關公共信息的應當即時曝光,甚至可以訴渚法律程序,以切實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的實現。

三、制定相應的隱私法,注意對公民隱私的保護

在現代社會,隨著行政權力的擴張,電子技術的發達,公民個人資料越來越多地掌握在政府手中,行政信息公開在某些情形下將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權。因此,在加強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我國憲法雖然規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家庭權利、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屬于隱私權范疇的內容,但沒有確立隱私權的憲法地位,更沒有制定專門的隱私權法,因而不利于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如果我國在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法制化過程中同時通過相應的《隱私法》,也可以在保護公民的知情權的同時,盡大可能的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四、健全和完善法定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務

政府公共信息公開服務的范圍必須加以擴大。有關行政會議主題及決議的內容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情況,應當允許新聞媒體依法采訪、報道和評論,反映社會公眾的要求和呼聲。除了擴大政府公共信息公開的范圍外,擴展政府公共信息服務的內容還包括:要深入挖掘現有公共信息資源,強化信息分析、預測和調研服務功能,把握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動態信息。

另外,為了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公共信息服務,健全政府公共信息服務的機構是必要的。為此,要在酌情適當增設專業性公共信息服務機構的同時,重點是充實現有專業性公共信息服務機構,增加其人員編制,調整其信息收集范圍,加強社會和其他非經濟方面的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從偏重收集、分析經濟信息向經濟社會信息并重。

篇8

1.1人員冗雜,難管理

水利施工工程,施工過程較復雜,需要很多種類的工種相互配合。比如土建、鋼筋、高空作業、爆破、防水、水下作業等技術工作和特殊工作。在水利施工工程中,對施工班組安排,交叉并且復雜,如果不好好對現場進行管理,則很容易使管理與施工陷入混亂的狀態。一旦管理混亂,那么對工序的安排則會出錯,班組之間在施工過程中就會發生沖突等等問題就會接二連三的出現,進而對施工的質量與進度產生負面影響。這種由于人員冗雜,帶來的難以管理的問題,需要進行水利施工管理的單位或者部門對班組關系進行一個有序且高效的樹立,對公共順序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這就對水利施工建設在此方面提出了高于一般工業建筑的要求。

1.2危險性高

在水利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多為危險因素[1]。一方面在水利施工過程中,爆破、隧道開挖、水下作業、高空作業等本就是危險系數極高的作業工種,其危險因素在于不僅是本身就具有高危險性,如果管理和監督上出現微小的失誤也會帶來極大的危險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所處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水利施工建設工程在選址是多選擇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因此醫療衛生條件有限,如果在水利施工過程中不慎發生安全事故,或者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那么對于人員救治相對而言就會比較困難,因而水利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其十分突出且受到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的一個環節。

24D施工管理系統應用

2.1實行進度管理

通過4D施工管理系統對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進行4D施工過程模擬中,可以動態管理施工進度。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可以控制和調整施工進度,圖形界面中的4D模型會隨著系統中的施工進度計劃的修改,而發生變化,之后統計結果與4D顯示圖像會自動更新。4D進度管理包括對比進度、調整計劃、進度追蹤以及進度分析等功能。進度對比是指將錄入的施工實際進度信息,與計劃進度對比分析。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的不同對比情況用不同顏色的圖形表現,具體包括未輸入、準時、推后以及提前四種狀態,使施工進度一目了然。進度調整則是通過連接項目管理系統,遠程調整進度計劃,從而改變圖形界面中的4D模型。進度追蹤功能可以按照規定的日期,跟蹤工程的施工段或WBS節點的進度計劃執行情況,并且可以根據計劃和實際百分比進行統計[2]。進度分析功能自動統計規定時間段內施工進度的詳細信息,并用列表的方式將施工段的具體狀態表現出來,用圖與數字的形式對不同狀態的施工段的進行統計。

2.2進行過程模擬

將4D施工管理系統應用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中,可以用動態的三維模型將水利工程的實際施工情況以及進度展現出來,使其形成4D動態模擬。工程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直接控制4D模擬過程,將具體的天、周、月設定為為時間單位[3],并以此為依據對施工進度進行順序以及倒序模擬。三維視圖中不同的施工狀態用不同顏色的模型代表,用指定的WBS顏色顯示已完成的構件。工程管理人員可以通過4D施工過程模擬,了解水利施工各個階段詳細施工情況??梢员容^各種施工方案,最終選擇操作性較強的施工方案。

2.3管理動態資源

通過應用4D施工管理系統可以將水利工程項目的資源需求、三維模型以及施工進度相結合,從而在施工過程中實現對消耗資源進行動態管理。動態資源管理是指材料人力、以及器械的管理和工程量統計[4]。人力、材料以及器械的管理功能可以自動計算水利工程項目的人力、材料以及器械的消耗量和成本,并可以將資源在不同的施工階段的需求計算出來。工程量統計功能可以通過施工的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準確計算出施工單元、各個WBS節點以及整個工程的工程,最后采用統計圖的方式將其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和統計。

2.4查詢施工屬性

4D施工管理系統運用在水利施工過程中可多個施工屬性進行查詢,水利工程項目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其收集施工過程中的相關信息,比如資源、質量、進度等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實現統一管理。其具體有以下幾個功能[5]:對于水利施工工段或者構件,可先在建立的3D模型中選擇出來,并在視圖中進行放大,并且可采用多視角進行三維瀏覽;對于3D模型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試圖對進行全方位查看;對于施工項目的詳細信息,可以通過分析WBS節點、施工段等,對其進行進行實時查詢,詳細信息具體包括資源用量和成本、質檢表、施工單位、施工時間、施工工序、工程量以及結構類型等。通過對施工信息和工程構件的實時查詢,從而實現對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可視化管理。

3結語

篇9

目前,大黃石生態系統面積達48562~72843km2,橫跨懷俄明、蒙太拿和愛達荷三州,由2個國家公園、6個國家森林地、3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3個印第安原著民保護區以及州立土地、城鎮和私人土地組成[5],黃石國家公園是大黃石生態系統的核心。大黃石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保存完好的溫帶生態系統之一。熱泉特征、野生動物、湖泊、大峽谷以及石化樹構成了大黃石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財富。其中野生動物包括北美最大的麋鹿群之一,美國最大的放養的野牛群,稀有的灰熊群以及罕見的狼獾和猞猁。生物種類涵蓋了67種哺乳動物、322種鳥類、16種魚類、10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12000種昆蟲和1150種原生維管植物[6]。大黃石生態系統內的動物物種豐富度和分布取決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所在棲息地的環境質量[7],并且受到了火山地質運動、森林火災、氣候變化以及越來越多的自然和人為的影響。總體來說,大黃石生態系統由氣象氣候、地質地貌、生物水文和人類土地使用構成,而各要素之間隨時間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如黃石地區獨特的間隙泉和溫泉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熱泉中硫、碳、氮含量對水體底部的微生物(嗜熱菌、細菌、古生菌)等產生影響;土壤和水體中的礦物質、大氣溫度濕度等變化帶來植被分布和數量的變化,進而影響著食草動物和狼群的分布和數量。同時,人的因素也不可忽略,人類在大黃石地區的伐木、狩獵、采礦、游憩、居住、工作等活動直接影響了植物和動物廊道;汽車尾氣、生活垃圾廢水、空調等對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影響,氣候變化是引起外來物種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周期性的森林火災也對黃石生態系統產生影響,成為維護黃石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其演化的直接動力之一。

2大黃石生態系統管理的體制適應性

2.1管理機構

大黃石地區的聯邦土地在行政區劃上由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局、土地管理局和國家森林局共同管理,前三者隸屬于美國聯邦內政部,而國家森林局隸屬于美國聯邦農業部[7]。1964年,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國家森林局2個部門通過“理解備忘錄(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達成共識,合作共管大黃石地區,并成立了大黃石協調委員會(GreaterYellowstoneCoordinationCommittee,簡稱“GYCC”)。之后,美國野生動物局和土地管理局分別于2002年和2012年相繼加入GYCC。GYCC作為大黃石地區生態系統管理的協作平臺,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會上四大政府機構官員與當地利益團體、商業團體、非政府環保組織和科研工作者共同商議區域生態系統管理事務。大黃石地區的生態系統管理的相關組織機構和利益團體及其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大黃石生態系統的分析評估、決策機制、項目實施等事項通過委員會進行統籌協調,各部門力圖找到交叉的任務,尋求共同管理大黃石地區資源的機會。其任務是:1)提供公眾服務和維持大黃石地區資源方面的領導策略;2)協調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土地管理行政區規劃和監測;3)設置大黃石生態系統為優先考慮對象,并分配資源來實現目標;4)提供聯邦、州、地方機構、民間組織和公眾之間互動論壇,鼓勵在聯邦單位和合作伙伴間的協調和共享;5)確定并解決持續出現的新問題,運用相互協作的戰略思維;6)減少重復工作,尋求共享信息、資源和數據的機會;7)在法律允許和機構使命的范圍內,制定大黃石地區統一的規則、要求、程序和公眾信息[8]。在大黃石生態系統委員會的統一合作戰略目標下,進一步設立多個專業委員會(簡稱專委會)實現主要生態系統議題的分項管理,包括水生入侵物種合作社、陸生入侵物種小組、清潔空氣合作伙伴、防火安全管理團隊、漁業團隊、水文團隊、白皮松委員會、可持續經營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成員來自與大黃石地區相關的聯邦、州立、縣機構的管理者和專家。其他還有一些專業組織在GYCC統一協調下參與到大黃石生態系統的管理中,如1983年成立的跨部門的灰熊委員會(InteragencyGrizzlyBearCommittee,簡稱“IGBC”),其成員組成包括了聯邦政府的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局、森林管理局、土地管理局和地質勘探局,州立政府的相關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他們在GYCC的協調下進行灰熊數量的監測和保護[9]。由此可見,目標統一、職能細分的管理形式使大黃石生態系統委員會兼具綜合化和專門化的特點。

2.2當前管理內容與形式

2009年,大黃石生態系統委員會的聯邦政府機構管理者、美國地質勘查局和來自高校的科學家共同確定了威脅大黃石生態系統的三大外部力量:氣候變化、土地使用變化和入侵物種[10]。參與者總結大黃石生態系統所面臨的挑戰是:“理解大尺度的壓力是如何影響生態系統動力及其服務功能的,并在此理解的基礎上決定管理景觀的最佳途徑?!彼麄兇_定了研究的需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生態系統是如何響應氣候變化的?尤其是水系統,高原和林木群落的變化,雪和土壤濕度的改變,以及諸如干旱、洪水、火災、昆蟲騷擾和疾病等干擾過程;2)人類如何影響生態系統?例如如何管理人類聚居才能最小化野生動物生態的影響?放牧、采礦和能源發展這些人類活動是如何改變土地使用和生態系統的?3)是什么促使入侵物種的傳播?入侵物種如何影響大黃石生態系統的?氣候變化和土地使用的變化如何影響入侵物種以及它們的管理?這3部分的議題可歸結為對生態系統中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屬性、程度、機制和規律的研究,在此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經設定指標、確立閾值、風險分析等步驟實現生態系統的管理,建立起生態科學研究和管理政策之間的聯系。針對氣候變化、入侵物種、物種保護、土地使用等問題,各小組通過制定清單普查、監測評估、戰略計劃、實施計劃、管理導則、管理手冊等文件落實管理,并定期匯報完成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管理內容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1)對生物物種或自然災害在尺度、范圍、結構和功能等屬性上進行普查、制作清單,評估其狀態并建立監測機制;2)采用適應性管理策略進行生態系統的維持、保護和修復;3)制定物種管理或災害防治的管理戰略(表1)。管理內容細致地考慮了地質、水文、生物資源、氣候以及人為要素對于大黃石地區生態系統的作用,旨在生態系統保護、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共享生物資源三者之間達到平衡。既有以生物、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管理規劃,如《大黃石地區灰熊管理指導方針》《大黃石禿鷹管理計劃》《大黃石地區空氣質量評估》《大黃石地區白皮松策略》等;又有將人類及文化的多樣性視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進行的管理規劃,如《冬季游客使用管理:多機構的評估》《春秋季大黃石地區游憩評估》等(表1)。

2.3管理途徑

大黃石生態系統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特別是國家森林局、土地管理局等,如何保證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法律與制度是重要基礎。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森林局與國家公園局官方就達成了大黃石協調管理共識,圍繞野生動物問題、火管理計劃以及裝備政策等開展對話協調,也制定了合作計劃與實施方案,但效果不佳,直到1988年國會進入干預,制定促進協調的法案,加快大黃石協調管理政策的改革,促進國家公園局、森林局等部門捆綁政策的制定,1988年大黃石協調委員會成立區域領導團隊,負責機構內部以及區域之間長期目標、計劃與管理戰略的協調等,這樣大黃石生態系統管理才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6]。

3大黃石生態系統管理的特征和借鑒意義

3.1戰略上:跨邊界的生態系統管理思路

國家公園邊界常常是一個理想的和考慮實際成本以及其他因素后妥協的結果,邊界的修訂與公園游憩特征和機會、操作和管理上的議題有關,例如可達性、地形測量、自然特征、道路等,同時也受到管理授權的影響,如管理可行性、尺度、配置、所有權、成本和其他因素[9]。黃石國家公園的邊界雖然已經包含了地熱資源和多種野生動物棲息地,但生態格局的演變和生態過程相互作用的范圍遠遠超過了這個邊界,野生動物的遷徙和捕食路徑不會局限在此邊界內,邊界之外的氣候、地質、水文變化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都對國家公園邊界內的自然資源產生影響。黃石地區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運用生態系統的思想,從單獨的邊界內的物種保護、恢復擴展到區域景觀的尺度;在管理上打破行政邊界的阻隔,以黃石國家公園為核心,針對特定保護目標的需要擴大管理邊界。我國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地均有明確的邊界,但由于公園內部及其周圍地區管理目標的不同導致了2個或多行政區域在邊界處的管理特別脆弱,城鎮化、工業化促進保護地邊緣地帶土地性質轉變使物種棲息地受到威脅,生態系統承受的壓力增加[11];另外,目前國內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在進行資源調查分析時對區內資源要素與環境屬性描述較多,但從生態系統角度對生物體、環境和人為因素之間相互長期的影響規律和分析明顯欠缺。黃石公園這種從區域生態系統角度思考國家公園資源有效管理的思想對于我國目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保護地保護具有借鑒意義,即從區域角度構建保護地生態安全格局,這種格局是基于保護地特定保護目標的需要而建立的。

3.2制度上:跨部門的合作協調機制

大黃石生態系統管理跨部門合作協調主要由大黃石協調委員會(GYCC)來實現。大黃石協調委員會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1)1964—1991年建立統一框架階段;2)1992—2005年內部成員擴大和管理內容細分階段;3)2006—2012年現狀成果評估和完善分項規劃階段。從大黃石協調委員會的形成歷程來看,其跨部門的合作協調機制同美國和加拿大共管的五大湖流域生態系統的管理框架非常相似(圖2)??蚣芙沂玖藢嵤┥鷳B系統管理方法的基本過程,其步驟是針對達成共識的生態系統問題制定戰略框架、實施行動計劃;其特色在于監測評估反饋和利益相關者間協商的反饋。目前我國學界普遍認同美國國家公園的中央集權垂直管理模式要優于我國保護地分權管理模式的觀點[13]。實際上美國國家公園的垂直管理模式并不是單向的管理,同樣存在多部門協調如同農業部、森林局、土地局、地方利益相關者等,如何有效協調實施是該制度的關鍵,大黃石生態系統的跨部門合作協調機制為我國建立國家公園制度與政策提供了參考。針對生態系統問題建立統一的戰略框架,建立信息和數據的共享機制和平臺,加強協調和反饋,政策與法律賦予大黃石協調委員會的權力,保障發展計劃的實施。

3.3決策程序上:基于科學研究的管理決策體系

大黃石生態系統的管理決策以大量的科學評估和監測為依據,通過適應性管理框架把科學知識和管理行動統一起來(圖3),通過科學監測和分析能夠證實或潛在地改變管理行動[10]。由于生態系統時空尺度變化的多樣性,使得生態系統監測的結果可能是非線性的,具有不確定性,導致生態系統管理措施可能會根據科學研究的進展而不斷調整、完善??茖W家一方面通過設計監測模型幫助管理者理解管理行動及其成果,使管理者和科學家互動;另一方面,在生態資源評估時,管理者可能要求科學家給出更多信息,使科學家重新設計數據收集計劃,建立監測模型,這就要求科學人員與管理者保持合作,對生態系統進行動態的監測和管理,目的是指導科學研究能夠更好地服務管理者,從而不斷完善基礎數據清單和長期監測項目,揭示更有意義的大黃石地區生態系統現象和所受影響。20世紀60年代以前黃石國家公園獵殺灰狼以增加鹿和野牛的數量使灰狼瀕臨滅絕,引進外來樹種培育風景林,導致生態系統功能嚴重破壞[14]。這是由于規劃決策只注重人的觀賞體驗需要,忽略生態系統的自然運作規律所帶來的后果。生態系統管理提供了一個將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應用到具體管理實踐的框架[15]。國家公園保護與管理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黃石國家公園的教訓以及今天在生態系統保護上的成功揭示了基于科學研究的管理決策體系的重要性,我國保護地的規劃管理應該在動態的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決策,應依靠多學科的力量,進行生物資源的專項分析,從而避免管理中的盲目性。

4結語

篇10

論文摘要:做好工程造價的控制工作,對項目能否盈利,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要發揮不同角色的項目管理者在工程的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結算階段對工程造價進行控制,防止投資突破限額,并促進建設施工、設計單位加強管理,使人力、物力、財力等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工程造價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價運動的客觀規律和特點,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的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技術與經濟、經營與管理等實際問題,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達到提高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部業務行為和組織活動。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的基本內容就是合理確定和有效的控制工程項目造價。

近些年我國建筑業取得了很大發展,但現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與世界發達國家(如英國和美國)相比還是存大很大差距的。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工程項目造價管理體制方面和對于現代工程造價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推廣和應用方面。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仍受到前蘇聯以標準定額管理為主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束縛,工程造價管理偏重竣工結算階段的造價管理,缺乏對項目全過程的造價控制。

要從根本上管理和控制住工程造價,必須克服對特定階段的偏重,對項目投資實施全過程進行控制,從組織、技術、經濟、合同與信息等方面挖掘潛力,有效地控制造價和科學地管理造價確保工程質量、不斷降低工程成本。

一、工程造價控制在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中的作用

工程造價涉及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涉及社會再生產中的各個環節,也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造價是項目決策的依據。建設工程造價是項目決策階段進行項目財務分析和經濟評價的重要依據。工程造價決定著項目的一次費用。投資者是否值得投資、是否有足夠的財務能力,是項目決策中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2.工程造價是制定投資計劃和控制投資的依據。投資計劃是按照建設工期、工程進度和建設工程價格等逐年分月加以指定的。正確的投資計劃有助于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資金。

工程造價是通過多次預估、最終通過竣工決算確定下來的。每一次預估的過程就是對造價的控制過程,因為每一次估算都不能超過前一次估算的一定幅度。這種控制是在投資者財務能力的限度內為取得既定的投資效益所必需的。

3.工程造價是籌集建設資金的依據。投資體制的改革和市場經濟的建立,要求項目投資者必須有很強的籌資能力,以保證工程建設有充足的資金供應。工程造價基本決定了建設資金的需要量,從而為籌集資金提供了比較準確的依據。

4.工程造價是評價投資效果的重要指標:工程造價自身形成一個指標體系,能夠為評價投資效果提供多種評價指標,并能夠形成新的價格信息,為今后類似項目的投資提供參照系。

5.工程造價是利益合理分配和調節產業結構的手段。工程造價的高低涉及到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企業間的利益分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工程造價會受供求狀況的影響,并在圍繞價值的波動中實現對建設規模、產業結構和利益分配的調節。

二、工程造價控制在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中的實施

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工程發包階段、合同實施階段把建筑工程造價的發生額控制在批準的工程造價限額以內,隨時糾正發生的偏差,保證項目投資目標的實現,以求在各個建設項目中能夠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最終實現使竣工決算控制在審定的概算額內,避免三超現象的發生。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決策階段工程造價的合理控制。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貫穿于項目建設全過程,可以說決策階段的項目決策內容是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工程建設項目的各項技術經濟決策,對項目的工程造價有重大影響,特別是建設標準水平的確定、建設地點的選擇、工藝的選擇、設備選用等,都直接關系到工程造價的高低。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項目建設各階段中,投資決策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最高,可達到70%~80%。因此,項目投資決策階段的造價控制是決定工程造價的基礎,它直接影響著各個建設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是否科學合理。(1)積極做好項目決策前的準備工作,認真搜集有關資料,如設備運行情況、設備技術參數、需要解決的問題等。(2)切實做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根據市場需求及發展前景、合理確定工程的規模及建筑標準。編寫具有較強的說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項申請,爭取項目早日立項。(3)科學進行工程項目的效益分析、編制工程投資估算。投資估算編制要有依據,要盡可能細致,盡可能全面。從現實出發,充分考慮到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不利因素對工程造價的影響,考慮市場情況及建設期間預留價格浮動系數,使投資基本上符合實際并留有余地,使投資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項目總投資的作用。

2.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設計是建設項目進行全面規劃和具體描述實施意圖的過程,是工程建設的靈魂,是處理技術與經濟關系的關鍵性環節,是確定與控制工程造價的重點階段。(1)實行設計方案招標或方案競選,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功能是否滿足使用要求,不僅關系到建設項目一次性投資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采用設計招標形式選擇最合理的設計方案,促使設計單位優化設計方案,降低工程造價。在審查設計單位的設計時,要利用各種指標對總平面圖設計、工業建筑的空間平面設計進行分析比較,這兩方面的設計不僅對工程造價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施工及投產后的生產、經營都有重大影響。在選擇工藝技術方案時,應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以提高投資效益為前提,積極而穩妥地采用先進的技術方案和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一般來說,先進的技術方案勞動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資較大,因此,要認真進行經濟分析,根據我國國情和企業的經濟實力,確定先進適用、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工藝技術方案。(2)推行限額設計。對工程項目實行限額設計所謂限額設計就是按照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投資估算控制初步設計,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總概算控制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同時各專業在保證達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資限額控制設計,嚴格控制不合理變更,保證總投資額不被突破。

初步設計階段應按照批準的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進行限額設計,控制概算不超過投資估算,主要是對工程和設備、材質的控制。為此,初步設計階段的限額設計工程量應以可行性研究階段審定的設計工程量和設備、材質標準為依據,對可行性研究階段不易確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參照設計和通用設計或類似已建工程的實物工程量確定。在初步設計限額中,各專業設計人員要增強工程造價意識,嚴格按照限額設計所分解的投資額和控制工程量以及保證使用功能的條件下進行設計,力求將工程造價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額內。

3.招投標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建設領域實行招投標制,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通過竟爭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工程建設。在招投標過程中,要認真編制招標文件,熟悉設計圖紙,仔細審核中標單位報價書中的工程量、單價,限制投標單位采用投標策略對工程造價控制的影響。(1)編制工程招標文件。工程招投標通過引進市場競爭,在滿足工期和質量的前提下,選擇投標報價最低或者經評審的合理最低投標報價的投標人,價格的競爭成為招投標工作的核心內容。

編制工程招標文件中要注意:一要提高招標文件的質量,特別是工程量清單應項目齊全,數量準確,避免造成漏項。二要編制好招標控制價或標底,把它們控制在合理造價的下限。三要在合同條款中應明確工期、質量、造價、材料設備供應、工程款支付、竣工驗收、質量保證期、違約責任等內容。四要采取措施防止施工單位串標、圍標。(2)運用工程量清單規范招投標。工程量清單是完成建設工程需要實施的各個分項及其工程數量的明細清單,它是將設計圖紙和業主多項目的建設要求轉換成分項和數量的表單格式,反映了承包人完成建設項目需要實施的具體的分項目標,為投標人提供了一個平等的競爭性報價的基礎。在具體操作中,招標單位根據工程量計算規則提供工程量清單,投標單位參照消耗量定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市場行情,自主報價和自主競爭。4.施工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項目的實施階段是建筑物實體形成階段,是人力、物力、財力消耗的主要階段。要提高建設質量,控制工程造價,發揮投資效益,就要在工程實施階段加強工程建設的管理和監督職能,用系統工程的觀念、理論和方法進行管理,主要內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協調”,即進度控制、質量控制、費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1)擇優確定專業分包單位,應該結合工程項目的性質和規模、工期的長短、工人的數量、機械裝備、材料供應情況、運輸、地質、氣候條件等各項具體的技術經濟條件,對承建單位指定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優化,最后選定最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方案。(2)有效控制工程變更和現場經濟簽證。在工程建設項目中,工程變更和現場簽證是不可避免的,但要進行有效的控制。為防止在施工圖中產生的漏洞,除在審核時把關外,還應在甲乙方的圖紙會審、設計院的技術咨詢中消除??傊?,應消滅在開工之前。設計變更應盡可能提前,變更發生得越早,損失越小,反之就越大。為此,必須加強設計變更管理,盡可能把設計變更控制在設計階段初期,尤其對影響工程造價的重大設計設計變更,更要用先算賬后變更的辦法解決,使工程造價得到有效控制。(3)嚴格審核工程施工圖預算。在工程施工過程,審核人員和費用控制人員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根據施工圖設計的進度計劃和現場施工的實際進度,及時核定施工圖預算。對于預算超出相應概算施工圖設計部分,要加以詳細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時與項目負責人通氣,調圖預算。根據施工圖設計的進度計劃和現場施工的實際進度,及時核定施工圖預算。對于預算超出相應概算施工圖設計部分,要加以詳細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時與項目負責人通氣,調整或修正控制目標,對工程造價實行動態控制。(4)加強材料、設備的采購和管理。材料費是構成工程造價的主要內容,要在施工階段搞好工程材料供應管理,對于降低工程造價十分明顯。項目管理者可在施工過程中參與主要材料的選型定價,為做好選型定價工作,要認真調查和分析材料市場的價格及其走勢,對商品混凝土、鋼材、門窗、水電及墻地面裝飾等大宗材料的采購應協助承包商進行多家比選,對大型的工程項目還可以組織供應商進行招標,在質量、服務、價格方面反復比較,從中選優。

5.決算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控制??⒐Q算是反映建設工程實際造價和投資效果的文件。及時、準確地對竣工決算審核,對于總結分析建設過程的經驗教訓,提高工程造價管理水平及積累技術經濟資料都具有重要意義。(1)在確定工程造價時,堅持以現行的計價規范為依據,按照施工合同和招標文件的規定,根據竣工圖、結合現場簽證和設計變更進行審核。工程審計人員不但要熟練掌握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定額子目的組成及包含的工作內容、工程造價計算程序、費用定額包含內容及記取方法,還要掌握它們的編制原理,內在聯系,確保工程造價計算的準確性。(2)要堅持深入現場,掌握工程動態,了解工程是否按圖紙和工程變更施工,是否有的洽商沒有施工,是否有已經去掉的部分沒有變更通知,是否有在變更的基礎上又變了。因此,在結算時不能只是對圖紙和工程變更的計算審核,要深入現場,細致認真的核對,確保工程結算的質量,提高投資效益。應采取二審終審制,第一審為內審,第二審為外審,嚴格控制每個環節,層層把關,使工程造價經濟合理,符合現行的計價規范。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技術性、專業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貫穿于投資決策、項目設計、招標投標和建設施工各階段,要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及法律手段,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的技術與經濟、經營與管理等實際問題。在工程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同角色的項目管理者時時要有控制造價的經濟頭腦,認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設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市場經濟的脈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節約工程資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設資金的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樂嘉棟等編.建設項目投資管理.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江俐,祁迎枝等.淺談如何在工程監理中有效控制工程造價[J].建設監理,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