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合規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0-31 17:58: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風險合規工作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明確培訓學習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對培育銀企關系、增強服務功能、優化資產結構、分散經營風險、增強盈利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支持了企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但是在票據業務經營上,一些商業銀行經營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市場份額,風險防范意識薄弱,放松票據業務的內部控制和管理,一些票據業務人員業務技能不高,工作不夠規范,以致出現諸多違規行為和風險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影響票據市場的健康發展和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參加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基礎暨瑕疵票據識別專題培訓班學習,能夠有效增強票據業務人員的業務技能;既認識票據業務發展對銀行盈利的重要性,切實發展好票據業務;又懂得開展票據業務要做到規范,確保合法合規,防范產生票據業務風險,促進票據業務健康、持續發展。
二、培訓學習的收獲
(一)掌握票據業務知識,切實提高業務技能
這次培訓時間不長,但課程安排緊湊,學習內容十分豐富。通過學習我國票據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我了解了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票據市場的功能及票據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掌握了我國票據業務的基本種類、適用范疇及流通的一般程序,熟悉了我國票據市場發展的法律保障制度與相關政策。對目前我國票據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學習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基礎與創新,我掌握了票據承兌業務、票據貼現業務方面的知識,懂得票據的付款與追索權及創新票據業務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加強票據業務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總之歸納起來,參加這次票據業務基礎暨瑕疵票據識別專題培訓班學習,我進一步加深了對票據產品的理解,提高了票據業務管理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懂得如何去規范銀行票據業務操作流程,增強了自己票據市場風險控制能力,對自己今后開展票據業務幫助很大。
(二)提高票據識別能力,做到依法合規處理
“商業銀行瑕疵票據識別與依法合規處理”是這次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涉及到票據業務實際操作技能和處理方法,是屬于微觀方面的知識。在商業銀行防范金融風險上,除了抓好大的工作外,關鍵是要注意日常操作和細節問題,抓好日常操作和細節問題,確保合法合規,實質上就夯實了防范金融風險的基礎。在商業銀行瑕疵票據識別與依法合規處理上,我認真學習了“關于出票、背書、承兌、保證等票據行為的法律規定及相關瑕疵票據的識別與處理”、“關于票據記載要素的法律規定及缺少記載事項票據的識別與處理”、“關于票據簽章、票據粘單的法律規定及印章不清、騎縫章票據的識別與處理”和“關于正確填寫票據和結算憑證的基本規定及書寫不規范、日期簡寫或涂改票據的識別和處理”,這些都是票據業務實際操作技能和處理方法,是每個票據業務人員應該掌握的實務技能和基本功,是做好票據業務,確保合法合規的基本保證。我在這次培訓上,把很大精力和時間放在“提高票據識別能力,做到依法合規處理”學習上,碰到不懂和不理解的問題,虛心向老師請教,和學員們一起探討,求得正確的答案,使自己提高、進步很快,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果。
三、培訓學習心得
(一)加強學習,爭做學習型員工
通過這次學習培訓,我深刻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總覺得人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特別在當今發展迅速的時代,學習就更加重要,一個人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必定被時代所淘汰。作為一名票據業務人員,除深入學好票據業務知識外,還要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和社會知識,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頭腦,貫徹落實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學習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進行系統思考、系統安排。做到不管學什么,都要與推動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善加利用,解決學習不夠重視,功底不夠扎實,工作成績不明顯的問題。一定要有一種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把學習知識、提高素質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緊迫任務,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和追求,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爭當學習型員工,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知識層次,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
(二)盡心盡職,做好票據業務工作
做好票據業務工作,除了掌握專門知識和業務技能外,關鍵是要端正工作態度,培養良好工作作風,做到盡心盡職工作。票據業務工作煩瑣細碎,特別是瑕疵票據識別與依法合規處理上,必須做到認真細致,嚴格按銀行規章制度規范操作,做到合法合規。盡心盡職是做好票據業務工作的保證,只有盡心才能做好工作,不出差錯,確保銀行資產安全;只有盡職才能忠實履行職責,全面完成工作任務,實現工作的完美和高效;我要始終盡心盡職工作,為銀行發展做貢獻。
(三)合規守法,加強金融風險防范
篇2
關鍵詞:金融會計;風險;防范措施
由于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國內外各企業之間在經濟上在一定的聯系,都會存在金融風險的問題,只是各企業之間對金融風險的控制程度不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一發生就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與其他國家相比,對我國的影響稍小一些,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并使用了大量資金進行宏觀調控,使國內市場趨于穩定,另一方面是各企業通過金融會計進行風險防范和控制,盡可能減少損失,因此,加強對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掌控和防范對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會計風險的類型
(一)會計核算風險
一般來講,會計的本職工作就是進行財務核算和監督,而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會計的核算水平不高,會使數據失真,給企業帶來嚴重的風險,以銀行會計為例,通過會計的真實核算可以準確反映出銀行運轉的過程,銀行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會計核算的信息來展現銀行的業務現狀,并制定出正確的發展規劃和決策,如果銀行會計在核算上出現問題,導致某個環節不能正常運轉,從而出現金融會計風險;銀行部門管理人員,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常常會做出違反規定的行為,并以各種理由威脅銀行會計人員,使其做假賬、進行違規核算,使銀行不能正常運轉,加大金融會計風險發生率。
(二)會計監督風險
會計監督對企業的發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金融會計監督工作,可以及時發現核算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上報處理,從而盡早解決問題,減少金融風險,另一方面,由于其監督職能,使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不敢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促使各單位按規操作有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目前,我國普遍出現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等問題,使會計監督工作不能正常執行,一些企業甚至將會計的職能架空,會計只能單純的進行收支工作,比如,某些企業管理者的攀比心理比較重,總會覺得辦公室設計或配套設備不夠先進,直接對會計下命令進行支錢,從而大肆進行裝修,使企業資金不能有效合理的使用;同時,還會有一些會計監守自盜,私自挪用公司財產等行為出現,都加劇了企業的金融風險,使企業不能正常運轉。
(三)決策導向風險
在企業中,由于會計并沒有發揮其核算和監督職能,沒能及時發現企業資金運轉存在的問題,使企業運轉資金出現問題,從而影響企業領導層的決策失誤,進一步阻礙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帶來風險。
二、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常見原因
(一)管理模式不健全
在企業的管理層,由于其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管理內容重復,甚至有些內容沒人去管,各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的職責,不能進行有效管理,而企業的內部監管人員對金融活動進行審查時,也因各部門職責不明確,導致監管不到位,管理人員互相“踢皮球”,加大了追查難度,企業管理存在漏洞。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處于不斷完善中,各企業之間存在惡性競爭等問題,但沒有明確的管理條例和機制,對企業的惡性競爭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會造成金融會計風險。
(二)缺少風險控制意識
金融會計對金融風險的掌控和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的金融會計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而相關管理人員也并沒有重視金融風險控制的作用,當風險來臨時又不能做到很好的控制,從而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
(三)會計人員素質過低
由于會計職位的重要性,一些企業不放心將這個職位交給他人,便讓身邊的家人或朋友來擔任會計職位,這些人一部分是半路出家,沒有扎實的專業能力,專業素質不高,另一部分人雖是會計專業,但卻沒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工作上比較隨意,并且,大部分人沒有自主學習意識,隨著市場經濟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出現了很多關于會計工作的新理論、新技術以及新設備,而這些人固守傳統會計方法和技術,遠不能滿足于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綜合素質低,屬于企業的潛在風險隱患。
三、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金融會計體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形式也在不斷增多,因此,必須要對現有會計體系進行改變,從而形成完善的金融會計體系,隨著網路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各行業都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金融會計行業也要引入網絡和信息技術,通過新技術對企業的資金運轉進行全面分析與核算,避免出現核算誤差與做假賬等情況,與此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單獨形成一個會計部門,會計人員直接聽命與部門領導,不受其他部門所影響,將核算任務分工處理,由幾個人各自承擔一部分,落實責任問責制,提高核算的精確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需要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核算工作,保障會計工作正常運行,從而提高企業金融會計控制和防范風險能力。
(二)健全風險預警體系
企業在進行金融會計風險控制與防范中,事前預防比事后懲處更重要,很多企業沒有風險防范意識,等到危機出現了再對相關會計人員進行懲處,想挽回損失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企業必須要盡快健全風險預警體系,一般情況下包括三方面,即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以及事后監督,事前就是建立風險評估系統,對企業的經營及投資做風險評估,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情況做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并做好預防預案,事中就是對已經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及時有效處理,快速分析發生金融風險的原因,如果有相關預案就結合實際立即實施對策,如果沒有預案準備,就及時制定解決方案,盡快解決問題,減少企業的損失,事后監督一是對解決風險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二是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有效監督,使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和經營,保障企業經濟效益。
(三)健全監督管理體系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產生與企業監管不嚴、管理不到位有直接關系,良好的監督管理體系可以有效提高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因此,要求各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善企業監督管理體系,首先,需要企業對各監督管理人員進行明確的分工,不要讓各管理人員存在交叉管理的現象,避免出現職責不明確等情況,其次,金融會計的核算工作,是一個非常麻煩而又重要的工作,一是要求各會計人員認真完成工作,二是要求監督管理人員進行認真審查,不能只看核算結果,要保證每一個環節的核算準確無誤,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率,同時,也可以防止各部門人員出現違法亂紀等行為,避免出現金融風險,使企業可以健康、穩定的發展。
(四)加強會計隊伍素質建設
第一,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要求各個會計人員可以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用法律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當工作期間受到他人威脅或有不法行為時積極進行舉報,維護自身權益和企業利益,對待工作要積極、努力、認真,仔細對企業業務進行核算,提高自身素質,保障企業效益。第二,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即提高會計人員的技術水平,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會計技術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大力培養會計信息技術能力,通過建立網絡共享數據庫,來進行業務核算與數據的傳輸和存儲,通過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會計人員的核算效率,數據精確性高,在數據傳輸和存儲上,根據信息重要性進行分類存儲,對重要信息進行私密存儲,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從而提高企業的金融風險控制和防范,使企業可以正常生產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使企業處在金融風險當中,而金融會計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對金融風險的控制與防范,要求各會計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認真履行會計職責,而企業需要加強監控管理機制,防止出現違反亂紀現象,從而實現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煥.基于企業金融會計中的風險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30:184-186.
[2]趙鶴.新型金融環境下金融會計風險成因與防范措施分析[J].商業會計,2016,01:49-51+96.
[3]郭依茗.金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6,21:182-183.
篇3
一、進一步更新金融監管理念
要樹立新的監管理念,我們的金融監管要逐步向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避免監管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要克服治標不治本的短期監管行為,建立以金融穩健運行、金融整體有效性和金融中長期風險預測為主要內容的金融監管體系。
在監管的內容和方法上也要進一步更新觀念,鼓勵金融創新,提高金融監管效力。當前在金融監管中要逐步實現以下轉變:一是由單純的業務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監管和風險性監管并重、以風險性監管為主的方向發展;二是由單一的現場檢查向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督相結合、以非現場監督為主的方向發展;三是由傳統的手工檢查,向傳統的手工檢查和現代的計算機檢查互補、以計算機檢查為主的方向發展;四是由對金融違法“創新”的事后管制,向事前防范、正確引導金融機構的創新活動、將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方向發展。
此外,還要注意選準金融監管的著力點。根據不同時期監管政策的要求和金融企業的自身特點,努力尋找金融監管與金融機構內控的最佳結合點和結合方式,切實將金融監管政策融入金融企業完善內控、加強管理的工作之中,以此尋求金融監管與金融企業內控的最大合力,避免監管的無效勞動,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二、完善金融監管的法律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法》等金融法律法規頒布實施五年多來,對促進我國金融業的改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法律體系與市場經濟體制、金融改革和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的金融法律體系尚不完備和完善,規范金融機構市場退出、信貸關系、行業競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亟待制定;金融立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金融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處罰的設定不夠統一協調;金融法律的引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等等。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金融立法,形成一套比較完善而且相對穩定的金融法律體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依據金融市場開放的現狀、加入WTO后外資金融機構的設立和經營情況、國際金融監管趨勢的變化,逐步完善金融法律體系,并對己頒布實施的規章進行全面清理,為金融業健康發展提供一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要加大金融執法監督力度,堅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執法水平。
三、改進監管方式和完善監管手段
(一)完善監管責任制。金融監管就其內容來看,涉及到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市場退出以及反不正當競爭等諸多方面,這就要求人民銀行明確每個監管部門、監管崗位、監管人員的監管任務、范圍、權限、標準、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做到層層落實任務,人人明確責任。對高風險金融機構要劃片包干,確定專人跟蹤監測。在日常監督中,要按照相互協調和平衡制約的原則,在崗位上實行AB監管制,即實行雙人監管。同時,要加大對監管人員的考核力度,考核的內容要盡可能量化,便于監管人員執行。
(二)建立金融監管信息系統。金融監管信息系統主要包括金融機構月度、季度、年度各種反映業務經營情況和風險狀況的報表及監測數據,各類金融機構綜合分析、評價及監管報告等。要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手段來改善信息傳遞方式和速度,并盡量使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原始信息資料實行計算機聯網,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準確性,以加強對風險的實時監控,達到有效管理風險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監管信息系統反饋中央銀行監管的要求和監管指標體系,使中央銀行風險監管和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信息網絡形成員敏捷的互動效應,真正實現雙方職能和利益的最優化。
(三)建立金融風險預警體系。以資產流動性理論和突變理論為基礎,對金融風險程度和暴露等級進行測算。除目前實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外,還應設計一些新的風險預警指標,包括單個金融機構風險預測、地區性金融風險預測、全國性金融風險預測及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道德風險預測指標等,做到有嚴密的風險控制、經常的風險監測、及時的風險報告、審慎的風險評估,并按不同的監管責任,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預備方案,妥善處置金融風險。
(四)加強對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人民銀行要把對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作為提高金融監管水平的突破口。要嚴把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準入關,建立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的退出機制,并對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實行談話制度,當日常監管發現問題時,提出警告和處理意見,防止發生道德風險。
(五)強化中央銀行內部監督機制。人民銀行內審和監察部門要完善內部監督制度,認真開展內審和監察工作,加強對金融監督的再監督。要重點審核監管人員是否違規批設金融機構、現場和非現場監管是否嚴重失職、金融風險處置是否得力;審核監管程序是否合法,在立案、調查、取證、處理等環節上是否存在違反程序的問題;審核適用的法律法規是否恰當,有否越權現象;等等。同時,要建立監管過錯責任追究制,嚴肅查處在監管中嚴重違規違章問題,保證監管公正、有效。
(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目前人民銀行各級分支機構缺乏足夠的高素質監管人才,加入WTO后,如果不加快培養高素質人才,就會制約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可以選拔一批熟悉業務和法律,掌握國際金融、英語、統計、外匯會計、計算機等知識和技能的人充實到監管隊伍中來;加強對現有監管人員的專業培訓,可以采取選送到金融院校學習、國外銀行監管當局進修或商業銀行跟班操作等形式對監管人員進行現代銀行監管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以盡快提高金融監管人員的素質。
(七)加強銀行、證券、保險三大監管部門的協調和合作。隨著金融競爭的擴大和金融信息化的發展,銀行、證券、保險各種業務的相互交叉正在擴大,難免出現監管交叉和監管真空。因此,人民銀行、證監會和保監會要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和合作,定期進行業務磋商,交流監管信息,解決好分業監管中的問題,支持銀行、證券、保險業拓寬業務,同時也能從整體上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
四、建立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行業自律機制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個別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和控制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因此,必須切實提高對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借鑒國際經驗,按照《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指導原則》的要求,形成一套責權分明、平衡制約、規章健全、運作有序的內部控制機制,把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建立健全和不斷強化各項內部管理機制、基礎管理制度和內部監督體系。
在金融全球化不斷發展、金融創新方興未艾、銀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在切實加強中央銀行監管的同時,增強銀行自我約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行業協會能夠有效地指導和監督各會員銀行嚴格遵守同業自律公約和規則;可以保證各商業銀行在公平競爭的原則下,在業務經營中加強聯系、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可以避免銀行以不正當手段爭奪業務,監督各會員銀行嚴格執行國家利率政策,促進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有些需要各家銀行協調聯動的工作,比如開展金融宣傳、制裁逃廢債企業、組織公益活動等,可以在中央銀行的引導下,由同業公會去完成。發揮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功能,是保證金融業良性運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篇4
農發行投資業務自查報告范文(一)根據《河南銀監局辦公室關于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檢查“回頭看”自查工作的通知》(豫銀監辦發〔20xx〕218號)及市分行的要求,為加強內部管控,遏制違規經營和違法犯罪,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促進業務健康穩健發展,決定在全行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檢查“回頭看”自查工作。
一是對整改情況進行自查。 我行對自查及監管檢查發現問題已整改到位,對違法違規行為反映出的內部管理漏洞,已完善了相應的組織架構、考核機制;不存在新業務老問題的情況;對疑點和薄弱環節建立持續跟蹤檢查和糾正機制。
二是責任追究情況的自查。我行對自查及監管檢查發現問題的責任追究到位,不存在應問責而未問責、應重處卻輕處的情況;對監管部門就自查及監管檢查發現問題采取的審慎性監管措施落實到位;對監管部門就自查及監管檢查發現問題做出的行政處罰落實到位。
三是對重點業務和環節的操作風險檢查。貸款業務方面,盡職調查到位;我行無違反或減少程序授信情況,授信額度的核定準確;無違反或減少程序授信。貸款審批合規;無違規發放貸款現象;不存在貸款被挪用情況。不存在人為掩蓋不良貸款現象。存款業務方面,我行按照規定種類進行核算和管理,與開戶單位進行賬務核對一致,對賬合規,發生額、余額相符,無以貸轉存吸存,利用同業業務倒存,超業務范圍吸收存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挪用客戶資金、存款虛存、存款不入賬和異地大額存款等;現金業務按照規定崗位、頻率查庫,柜員尾箱和現金庫存不存在超限額等問題。票據業務方面。貿易背景真實。客戶提供的交易合同、發票齊全、合規、真實,合同內容符合交易雙方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以銀行承兌匯票進行結算。承兌業務擔保按照企業的信用等級確定保證金繳存比例,無人為提高信用等級的情況;保證金及時足額繳存,保證金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無用貸款或貼現資金繳存保證金的情況。票據交易資金無被挪用或體外循環現象。同業業務方面,會計核算真實合規;不存在違規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第三方擔保和抽屜協議的問題;資金業務未借同業渠道變相開展類信貸業務規避監管;按照要求與有關單位進行賬務核對一致,發生額、余額相符。擔保業務方面,我行不存在違規借用銀行機構名義對外提供擔保的問題。
重點環節方面,現金業務:我行的現金收付業務實行的是委托同業銀行現金收付,不留庫存現金。現金業務按規定設立出納崗位,并按規定由行長、主管行長及坐班主任等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查庫,經自查,查庫頻率符合制度規定,無少查庫次數。賬戶開立與變更:我行銀行賬戶嚴格按照人民銀行規定的程序開立或變更銀行結算賬戶,法人代表授權書、印鑒、企業資料真實、齊全。重要空白憑證購買和管理:重要空白憑證預留印鑒、印章真實,對重要空白憑證實行專人并入庫保管,我行對證照的管理以及印章、密押、憑證的保管、審批、使用環節實行分離和監督機制。驗印:我行預留印鑒中印章真實,日常業務辦理時機器進行驗印核對,若機器審核不過采取人工審驗,人工審驗實行折角核對。銀企對賬:我行嚴格實行每月對賬,記賬與對賬相分離,我行實行柜臺對賬和郵寄對賬兩種方式對賬,企業對賬對發生額、余額進行核對,對其印鑒進行電子驗印,并定期對對賬結果進行分析。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我行按規定實行輪崗交流、內部監督檢查,認真落實授權授信。重要崗位員工行為管理。我行嚴格規范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工作人員八小時內外的行為,特別是基層營業性機構、部門負責人、客戶經理和綜合柜員等關鍵崗位;建立健全相應的行為失范監察制度;對員工異常行為和賬戶異常交易進行了全面排查;不存在員工參與民間借貸的情況。業務考核機制檢查,我行考核指標設置合理,不存在層層加碼、過度關注市場份額等經營性指標,忽視合規經營類指標以及風險管理類指標等情況。
通過自查,我行沒有發現新問題,但我行將依舊按照上級行的規章制度,依法合規經營,加強內部管控,遏制違規經營和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農發行投資業務自查報告范文(二)通過前段時間我行組織對合規文化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合規教育活動是我行業務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需要,開展合規教育文化活動對規范操作、遏制違法違規和防范案件發生具有積極的深遠意義。這次活動的開展,讓我進一步認清了我的崗位職責,凈化了思想,提高了業務能力,增強了合規重要性的認識,也為實際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農發行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開展合規管理年活動對于增強農發行業務合規經營管理意識,培育良好合規文化,促進農發行事業的健康成長,提高防控金融風險的能力有著很強的現實性和必要性。本人通過行里組織的相關規章制度的集中學習與自學,從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自查,并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改正與解決。
一、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有所松懈,學習意識不強。首先是學習理論不夠,不能真正做到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其次是學習的自覺性不高。雖然平時比較注重學習,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學習都能積極參加,但平時自己學習的自覺性不高,鉆不進去,學習的內容不系統、不全面,對很多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不深不透,不能精益求精。工作一忙就對業務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有所放松,導致自己的業務技能水平沒有顯著進步。
(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欠佳。遇到問題習慣于求助別人而不愿自己鉆研。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端正學習態度,嚴肅對待自己思維方
式的拓展。在問題前面先要求自己對其有個認知和思考,并在有必要時將其記錄下來,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嘗試自身解決問題,一回生兩回熟,現在面對的各種問題就是將來提升自身能力的種種財富。
(三)對于相關規章制度理解不到位,執行不到位,造成工作中產生風險的可能性。
二、改進措施
通過開展“合規管理和風險防控年”活動學習對照,發現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為此,我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對照相關的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盡快克服和糾正,主要做到:
(一)始終堅持抓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重點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警惕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
篇5
關鍵詞:基層央行;證券;監管合作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161-02
日前,人總行、省行分別與證監會、省證監分局簽訂了《關于加強證券期貨監管合作共同維護金融穩定備忘錄》,作為地市中支人民銀行,如何在此框架下開展證券期貨監管,維護轄區金融穩定,進行了探索分析。
一、加強監管合作在基層具有現實意義
(一)有效維護金融穩定
目前省級以下證券監管缺位,基層央行加強對證券業的監管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證券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否安全運行,經營秩序是否穩定,是一個地區金融平安與否的重要標志。因此,基層人民銀行為保障創建金融安全區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強對證券業的監督管理,促其依法經營,平穩運行。隨著跨行業經營、合作趨勢的不斷發展,金融風險跨市場、跨系統傳播問題將不可避免。行業監管機構只有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核心地位,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強化基層人民銀行對證券業的金融監督管理職能,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中央銀行金融服務工作具有基礎性、社會性和管理性特點,在整個金融服務體系中居于主導和核心地位。因此,加強對證券業的監管有利于人民銀行全面了解資本市場的運行情況,提高面向社會公眾的服務標準,促進基層央行服務綜合能力的提高,努力為社會提供服務更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的金融服務產品。
(三)有效化解監管盲區
伴隨著證券機構在基層的不斷擴張,無序競爭、投訴增長等問題日益凸現,而且其龐大的資金流向和各項數據信息,人民銀行無從掌握和統計,在分析和評估轄區內金融風險時,難以掌握和控制,對區域金融穩定造成了較大的隱患。基層央行通過與證監部門形成監管合力,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一方金融平安。
(四)有效彌補監管不足
在分業監管模式下,證券業的監管主要由其行政監管機構負責,它的機構設立、高級管理人員變動、業務開展、風險管控等情況都由其監管機構負責審批和督查。作為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人民銀行并沒有有效途徑或渠道獲得證券業機構的市場準入、變更和市場退出有關信息,加上地市一級又沒有設置證監局,基層金融監管部門反洗錢協調機制難以發揮作用,從而使得監管疏漏現象時有發生。人民銀行監管職責與措施不相匹配的現狀,不但增加了基層人民銀行工作壓力,同時也加大了監管風險。通過合作,可以有效彌補反洗錢監管中的不足。
二、監管合作中存在的困難
(一)監管力量不夠
自證監會成立后,人民銀行不再履行對證券業的監督管理職能。而近年來,證券業隨著經濟改革的發展,業務迅猛發展,新產品、業務層出不窮。雖然《反洗錢法》將證券業納入反洗錢工作范疇,但就目前基層人民銀行而言,普遍缺乏熟悉證券業務的人員,難以有效承擔監管職責。按照備忘錄的合作監管框架,人民銀行需要大量培養一批熟悉證券監管業務的人才。
(二)邊界定位把握不準
目前備忘錄中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證券期貨業風險監測與處置,打擊證券期貨違法違規活動,投資者教育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穩定與監管信息共享等四方面工作。以上四項工作都是為了維護轄區金融穩定工作的角度開展,基層人民銀行有可能難以準確定位,把協作監管當成代為監管,把穩定方面的監管當成全方位的監管,有可能導致定位不準或過度執法或偏離協作框架的現象。
(三)可能會出現多頭管理
作為地市中支,參與落實備忘錄職能管理的部門多,分別有貨幣信貸、反洗錢、支付結算、征信、辦公室、調查統計等部門,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多頭管理或管理的真空狀態,不利于形成監管合力。
(四)基層證券期貨業缺少牽頭機構不利于協調
據了解,目前地市及縣級證券期貨業大多沒有建立行業協會,在與當地人民銀行溝通協調方面沒有一個牽頭機構,不利于合作監管工作的有效實施。
三、相關建議
(一)發揮人民銀行各職能部門綜合效能
目前,各地市中支成立了反洗錢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能,而備忘錄中的立足點是維護轄區金融穩定,此項工作在省行由金融穩定部門牽頭負責,備忘錄中在地市中支涉及到貨幣信貸、反洗錢、支付結算、征信、辦公室、調查統計等職能部門,從維護金融穩定的角度,地市中支也應該由貨幣信貸部門牽頭聯絡協調開展此項工作,人民銀行內部需建立一個協調機制,發揮各職能部門綜合效能,有效提高證券監管合力。
(二)建立高效的聯絡機制
一是上下聯絡機制。按照備忘錄的框架,省證監局由辦公室負責對外協調聯絡,人行省級行由金融穩定處協調聯絡,作為地市中支,根據職能應該指定一個牽頭部門統一與上級行和省證監局聯絡,并指定日常事務聯絡人員。二是橫向聯絡機制。地市證券期貨業應建立行業協會,確定統一的信息口徑與當地人民銀行聯絡,并形成聯絡會議制度。雙方統一各類信息報送的口徑、格式、周期和方式。三是建立證券業金融穩定重大事項快速通報制度。由行業協會牽頭,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明確報告事項和具體內容,定期召開季度金融運行分析會,加強日常對證券機構信息數據的收集,充分利用和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四是完善合作創新機制。注重經驗積累和總結評估,逐步建立全面、深入的監管合作,加強創新活動,積極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監管合作方式。
(三)突出重點準確定位
備忘錄的指導思想是通過監管合作,提高監管效能,切實維護轄內金融安全和穩定。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將對加強證券期貨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促進轄區證券期貨業健康發展、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通過整合監管資源與健全監管協作,監管部門間將實現互惠雙贏。對證監部門而言,通過監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覆蓋面廣的體制優勢,彌補地、縣級證券期貨監管力量的不足,有效加強對地市及縣域證券期貨業監管,提高監管效率。對人民銀行而言,通過監管協作,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證券期貨業風險情況,立足宏觀審慎管理要求開展相關工作,會同證監部門及時有效地進行風險處置,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維護轄區金融穩定。
(四)加強人員培訓,提升監管水平
相對人民銀行基層行來說,對證券期貨監管工作已成為一項全新的工作,涉及證券業務和法律問題等多方面的內容,需要有一支識宏觀、懂法律、精業務、能監管的央行干部隊伍,監測預警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實施合規性檢查,維護轄區金融體系穩定。因此,人民銀行上級行要做好對地市中支和縣支行有關證券期貨監管政策和監管業務的培訓,加強證券期貨日常監管合作中的指導。定期將相關法律法規及文件匯編下發基層行,使基層工作人員能夠及時了解掌握相關政策法規、從而提高人民銀行基層行的監管隊伍素質,履行好基層央行的監管職責。
(五)盡快加入征信平臺
自2011年開始,中國證監會已參與建設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并就在證券期貨監管工作中使用征信信息與中國人民銀行達成協議,證監會參與征信平臺建設主要體現在提供信用信息、使用信用產品兩個方面:一方面,證券期貨監管中產生的信用信息將被納入征信平臺系統。根據合作安排,征信平臺將收錄證券期貨監管中產生的行政許可決定信息,行政處罰決定、市場禁入決定信息,以及行業自律組織做出的紀律處分決定信息。另一方面,證監會將在證券期貨監管工作中查詢監管對象的信用報告,作為考察監管對象信用狀況的重要依據。據了解,目前證監部門尚未向征信系統提供數據。建議省證監局及時向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征信記錄,為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提供支持。
(六)完善金融統計數據提供渠道
由于目前中國金融體系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在在金融統計數據信息獲取上,只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金融統計管理規定》等有關法規政策按時向各人民銀行基層行上報數據資料,而證券期貨非存款性金融機構未能向基層央行報送有關數據資料,致使金融穩定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數據資料獲取難、分析評估工作難、調查研究取證難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職責履行。通過此次合作備忘錄的模式,建議將證券期貨金融統計數據納入備忘錄的范圍,提高央行履職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松濤.證券監管的國際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J].金融經濟,2010,(18).
篇6
論文摘要: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金融學教學也面臨挑戰。由金融危機所引發的誠信危機、風險恐懼,是將來從事金融工作的學生必須要克服的。信用是金融市場運作的根本,一定培養學生的誠信理念;風險理念的培養是為了防范區域風險的聚集效應;還要堅持創新,創新理念是確保金融創新步伐與市場變革相適應的前提;更要培養所有主體要遵法守法,金融人才的法治理念是規范金融市場與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的根基。
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于金融學專業學生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戰,又是良好的機遇。在金融學專業人才的理念培養上,應著重樹立金融學專業學生的誠信理念、風險理念、創新理念和法治理念。
一、誠信理念的培養
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實質上是一場信用危機,是信用關系中“倫理責任”缺失的后果。在現實金融活動中,誠信就是遵守承諾契約的行為,實際上是一個體系,即包括各種形式的誠信。一般來講,培養誠信理念包括下述這樣三種形式。
1.培養以契約為基礎的誠信。所謂以契約為基礎的誠信,就是金融活動中應該信守自己的承諾,按照自己的承諾辦事。承諾實際上就是當事者之間的一種契約,因而任何參與主體都必須遵守。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已經和客戶擁有了各種形式的契約,那么就應該全方位地自覺地遵守這些契約,而不是去設法逃避契約的約束,更不能曲解和修改契約的內容,甚至于去毀約。
2.培養在信息非對稱條件下的誠信。所謂信息非對稱條件下的誠信,就是指有的當事者可能因為信息獲取上的阻滯性原因而無法清楚地把握信息中的全部內容,從而不能真實地把握問題的全部的情況;而另外的當事者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能夠全面地擁有信息,從而可以真實地把握問題的全部狀況。這種信息的非對稱性,使得更多地擁有信息的一方處于交易的優勢地位,可以說,那種較多掌握信息的當事者,可以借助信息擁有的優勢地位而欺騙信息不全的當事者,但是擁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卻并沒有去這樣干,而是誠信地對待信息不全的一方,這種狀況就是信息非對稱下的誠信。
3.培養完全考慮當事者利益的誠信。也就是說,一方當事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并沒有僅僅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是充分考慮了當事者的另一方的利益,告訴對方應該怎么做利益才最大。這種考慮對方當事者利益的誠信,是一種最高形式的誠信。完全考慮當事者利益的這種誠信,往往是當事者從對方的利益出發的,所以這種誠信可以說是一種很高形式的誠信。
二、風險理念的培養
金融是資金的聚集地,也是風險的集合體,金融創新和發展總是伴隨著風險。風險,源于事物的不確定性,是一種損失或獲益的機會。金融風險具有可測性、客觀性、不確定性和受益對稱性等特征,是客觀的、現實的存在,這是由金融過程內在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因此,針對金融學學習,必須培養金融運行的風險理念。
1.培養認識風險的能力。廣義的金融風險指個人、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在參與金融活動過程中,因客觀環境變化、決策事物或其他原因導致金融資產價值、信譽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狹義的金融風險則指金融機構在從事金融活動時,其資產、信譽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由于金融過程的網絡化和金融關系的多樣化,金融風險具有極強的聯動性、廣泛的滲透性和自我增強的傳播特性。如果金融風險超過了承受能力,局部、個別的風險就會蔓延、傳播開來,從而影響到區域、國家甚至國際范圍,形成金融危機,給經濟運行和社會福利造成災難性的后果。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范圍廣,影響大,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這些危機和動蕩不但使一國多年的經濟發展成果毀于一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擴大了貧富差距,加劇了社會矛盾,甚至引發政治和社會危機。
2.培養防范風險的能力。目前,就國內金融市場而言,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性被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各類資金的流動性明顯增強,資金回報率高的區域會吸引其他地區資金的流入。如果該區域的資金高回報是源于投機性的泡沫化,那么該區域會很快成為金融高風險區。我們要加大了對金融監管與市場監管的力度,并重視金融風險的評估、預警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建設,著力提高防范金融風險、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三、創新理念的培養
1.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創新。創新既是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經濟發展的原因,更是經濟發展的本質。金融創新是指金融領域內部通過各種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產生或引進的新事物,從而使得金融體系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其功能。金融創新的內容包括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業務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金融機構的創新和金融制度的創新,其核心是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工具的創新主要包括規避利率風險的創新、轉移風險的創新、增加流動性的創新、信用創造的創新、股權創造型創新、運用高新技術的創新和規避金融管制的創新。
2.要充分認識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培養金融學專業學生全面而辯證地看待金融創新效應。通過對金融工程學等重要專業課程的學習,既要培養金融創新思維、掌握金融創新的技巧和方法,又要把握金融創新的路徑和規律、正確認識和理解金融創新與金融發展、金融穩定的關系。金融創新既具有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豐富金融交易品種、使商業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獲得新的生存發展空間、增強經濟主體應對和轉移金融風險的能力、提高金融資源使用效率以及促進金融市場一體化等積極作用,也具有增大金融系統風險、降低金融體系穩定性、加大金融監管難度、削弱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等負面影響。2008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而直接的原因便是美國金融創新過度,以至以住房抵押貸款為基礎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過濫,以及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的次貸衍生品業務及其交易的放任自流,助長了衍生品風險的積聚和爆發。
3.創新需要監管,強化金融監管理念。對中國而言,既不能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而視金融創新為洪水猛獸,抵制金融創新,也不能對金融創新監管過死。明智的策略應該是:一要充分認識金融創新對經濟金融的積極作用,加快金融創新步伐。中國現階段由于金融創新不足,金融產品種類少、結構單一,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因此應完善金融創新的制度環境,大力鼓勵和推動金融創新,探索金融衍生品的發展途徑。二要提高金融監管水平。金融監管機構應切實加強跨市場、跨境風險的監管,確保金融監管體系與金融創新步伐和市場變革相適應。同時,要弄清楚金融創新中的產品結構、層次和風險特征,研究金融創新規律,適時、適度地引導金融創新活動,把握監管力度,避免監管過度和監管缺位,探索金融監管模式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由合規監管向風險監管、由單向監管向全面監管、由封閉性監管向開放性監管等轉變的途徑。
四、法治理念的培養
1.培養學生掌握金融法律知識。在依法治國及法律全球化的宏觀環境下,金融學專業人才必須確立法治理念。在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風險加大的形勢下,政府的“政策規制”只能發揮短期效應,只有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安全的長效機制。無論國內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有序銜接,必須有金融法律制度加以有效調整。目前,中國的金融業發展面臨兩大挑戰,一是金融業發展市場化的挑戰,二是金融業發展國際化的挑戰。前者主要表現為立法滯后,特別是現有的金融法律法規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導致金融資產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流動性不強,以及金融交易的不規范等。后者主要表現為國內金融市場的“政策導向”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法律調整”相沖突,這也是西方國家以國際貿易平衡為由干涉中國金融市場的“法定借口”。因此,無論是金融專業或任何一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掌握國內金融立法的動態與金融法律制度,熟悉國際金融體制、規則及其相關法律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培養運用法律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猶存、中國正處于金融運行機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完善金融立法,健全金融法律制度至關重要。其一,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金融市場的過度自由化和自主創新會使風險疊加,無論是國際或國內,甚至是區域性的金融風險,只能應對而不能消除。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對安全金融創新、加強系統性風險控制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法律制度的確立,是防范金融風險的基礎與根本。其二,有利于維護中國的金融利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國內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在美國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干涉下,人民幣處于緩慢升值狀況中。境外短期投機資金乘機而入,如果沒有很好地運用法律來防范金融風險,勢必會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甚至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及其相關法律規定,充分運用好各種法律切實維護中國金融利益。
參考文獻:
[1]郭建新.論金融信用與倫理責任[J].財貿經濟,2010,(8).
[2]曹廷貴.對于金融及金融教育理念的一點看法[J].財經科學,2002,(增刊).
篇7
根據福田支行開展“明規矩、存敬畏、守底線”主題警示教育活動的精神,在支行相關部門的宣傳、組織和動員下,我認真、深入地參加了這次學習活動。通過這次主題教育,進一步提高了我的風險防范意識,強化了合規操作的觀念,并且明晰了崗位的責任以及這次主題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
本人認真學習中銀大學平臺“警示教育活動之問責制度學習”視頻課程,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到依法合規經營對我行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認識到違規經營,案件高發的危害性,使我更加認析到當前內控管理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作為一名銀行工作人員,我深知依法合規經營是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堅持正確的經營方向的保證,更是金融企自我發展自我保護及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所在,才能確保我行各項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下面是我在學習相關內控制度及管理辦法后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合規文化教育,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需要
開展合規文化教育活動對規范操作行為,遏制違法違紀和防范案件發生具有積極的深遠的意義。一方面,統一各級領導對加強合規文化教育的認識,使之成為企業合規文化建設的倡導者,策劃者、推動者。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各種新事物不斷涌現,新業務、新知識更是層出不窮。形勢的發展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學習,全面系統地學習政治理論、金融業務、法律法規等各方面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全行業務提速發展的需要。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特別是要注重加強對政治理論、經濟金融、法律法規等方方面面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明辯事非和拒腐防變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頭腦清醒。同時,進一步端正經營指導思想,增強依法合規審慎經營意識,把我行各項經營活動引向正確軌道,推進各項業務健康有效發展。
二、提高個人思想素質和風險防范意識
增強依法合規經營的理念加強個人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學習,加強思想教育,這是從源頭上杜絕違規違章行為的重要手段。
加強對銀行員工的風險防范教育,使大家都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和銀行經營風險的普遍性,認識到銀行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必須把風險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從自己的崗位做起,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抵制各種違紀、違規、違章行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紀律,珍惜自己的職業生涯,視制度如生命,糾違章如排雷,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規范操作,從源頭上預防案件的發生。
三、加強內控管理,更新服務意識,樹立正確的銀行經營理念
從近幾年金融系統發生的經濟案件來看,“十個案件九違章”有章不循,違規操作,檢查不細,監督不力,實屬重要根源,無數案件、事故、教訓,都反應出內控管理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導致一些人有機會鉆空子,從而給國家資金造成損失。我們每個銀行工作人員都應該吸取教訓,不斷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并將內控管理當作風險防范的前提條件,要認真扎實地貫徹執行案件防范責任制的規定,促進內部防范機制的強化與完善,努力做到在規范的前提下發展業務,在發展業務的同時,加強規范管理,以保證各項業務的流程和規章制度的約束之內進行。
第一,要把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工作的始終。“基礎牢固,穩如泰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風險的防范與控制,說到底是人的因素起著重要作用,客戶創造市場,客戶創造價值,客戶是我們的效益之源,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有了客戶,我們的業務才有發展,員工的價值才能夠體現。如果每個崗位的員工都能嚴格要求、嚴格規范、嚴格標準、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業務操作中的風險就會得到有效的遏制。切實大力倡導、深入宣傳價值最大化、資本約束、全面風險管理、風險與收益平衡、內控優先等先進理念,自覺轉變觀念,將自身工作作為第一道防線納入到風險控制體系中,形成規范操作,防范風險的良好氛圍,真正把為前臺、為基層、為客戶服務當作提升風險與回報管理水平的出發點和歸宿,就能有效提高我行風險管理和內控政策、法規、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全面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篇8
關鍵詞:反洗錢;銀行;管理對策
現階段,洗錢及其上游犯罪已經成為熱點話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深化發展,洗錢犯罪行為也呈現出了上升趨勢,在近年來我國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中,國務院及相關監管部門亦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反洗錢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了有關完善反洗錢、反逃稅監管機制、以及反恐怖融資的意見,標志著我國反洗錢及反恐怖融資工作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已經成為了我國的戰略,對于后續做好反洗錢的工作,有效的防范金融風險,以及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銀行反洗錢合規管理難點
因為網點的反洗錢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兼職人員,針對洗錢的顯著特征、業務技能、還有反洗錢的知識掌握均有待提高,使得即使遇到了在開戶時客戶提供的公司名稱、電話以及地址等比較顯著的漏洞,亦無法有效辨別,導致不法分子趁虛而入。開立很多空殼公司進行洗錢犯罪,等到銀行的中臺合規反洗錢工作人員通過賬戶的交易監測識別出異常情況時已然是后話,并沒有在開戶源頭就堵住違法的行為。一些基層的網點通常需要兼顧營銷指標還有服務效率,針對營銷上有幫助的顧客往往無法一視同仁,難以積極地進行反洗錢甄別與調查。反洗錢工作通常是由業務人員來完成的,然而營銷人員的反洗錢意識較為薄弱,一般接到了外部的風險預警才會恍然大悟。最近公安機關捕獲了大批借助新開對公賬戶開展電信詐騙的案件,其中就涉及準入關把控不嚴,由于銀行營銷崗位盡職調查沒有到位而開設的空殼公司。很多客戶都沒有意識到反洗錢重要性,針對洗錢的危害以及方式也是知之甚少。銀行網點就曾遇到個人客戶到柜臺進行大額的轉賬,經過查詢這個客戶的資金來源,發現是從其他人的賬戶當天轉入,然后再分拆后轉到不同的個人賬戶。當柜臺人員詢問客戶的資金來源還有轉出賬戶的人是否認識時,顧客一頭霧水,所以本人的賬戶被人利用作為大額的資金拆分過渡,自己并沒有察覺到。此外,銀行已經日益成為了經濟金融活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以及法規作為指導依據。現階段,在反洗錢法規中,有涉及到網上銀行業務,金融機構借助電話、自動柜員機、網絡、還有其他的方式給顧客提供非柜臺的服務,應實施身份認證策略,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加強內部的管理秩序,然后識別客戶的身份。若是缺少對銀行反洗錢監管的專門法規文件,那么反洗錢工作就很難根據已經確定的程序開展。
二、銀行反洗錢合規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反洗錢的意識較淡薄不少金融機構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的反洗錢培訓教育還有待提高,銀行的員工普遍都缺乏反洗錢的經驗以及意識,也有一些員工認為反洗錢是發達地區以及一線城市的事,和自身的銀行業務關系并不大,所以反洗錢的意識較為淡薄。同時還有一些基層的員工認為,企業的目標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反洗錢的工作既增加了工作的流程、經營成本還有工作強度,還可能因為相關的制度執行而影響了客戶的關系,使得資源流失,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經營和效益。
(二)組織的架構有待優化目前,各家銀行都沒有成立專門的反洗錢人員隊伍,僅根據銀行的反洗錢組織形式而構建了反洗錢領導小組,然后籠統的把反洗錢工作讓某一個部門負責,也沒有及時地配備相應的崗位人員,所以很難把反洗錢工作作為當前重點的工作來抓。其次反洗錢工作還需要嚴格執行每一項的規章制度,但是各家銀行在實際開展反洗錢工作時,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規范的問題。
(三)反洗錢監測方法單一洗錢犯罪被認為是高級的犯罪,洗錢的手法以及犯罪的手段在逐漸更新,洗錢的手法更加智能化以及高科技化。現階段,我國的金融機構還沒有建立完善、健全、和各家的銀行核算系統、以及支付系統有效對接的監測系統,亦或是搭建了反洗錢監測系統,但監測模型無法及時跟進當前洗錢犯罪的新形勢,監測指標未有效與實際業務有效結合。同時,對于大額交易及可疑資金的報告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對具體的業務還有交易資金進行綜合分析,無法通過系統監測獲取更多有利的數據支持。(四)人員的培訓亟待加強一些業務人員尚未熟練掌握和業務有關的行業制度規范以及金融法規,只是憑借自己的感覺、經驗工作,對于業務的處理隨意性很大,也不能夠及時的識別和防范洗錢活動。況且,受到工作內容還有業務水平的限制,很多基層銀行的工作人員缺乏經驗,和反洗錢工作的相關要求差距較大,針對犯罪分子所利用到的金融支付工具,以及在異地、或是跨國頻繁的轉賬交易時,只憑借自身的業務水平,很難斷定犯罪分子的行為是否屬于洗錢行為。
三、銀行反洗錢合規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根據實際,應分層次的、以及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工作。首先是全員培訓,所有的工作人員應正確的認識反洗錢合規管理及業務發展之間的關系,使之了解洗錢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將反洗錢工作納入到日常的業務流程中。其次,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通過培訓來逐步提升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綜合水平以及管理技巧,并充分發揮出反洗錢領導小組的作用,逐級促進反洗錢工作有效的開展。最后,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通過傳達、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日常操作規范,不斷地提高反洗錢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以及業務水平,從而全面提升反洗錢工作的有效性。
(二)進行反洗錢廣泛宣傳為了提高社會群眾防范金融犯罪的風險意識,以及維護金融安全,各家銀行要認真落實監管機構有關持續進行反洗錢的宣傳教育、并建立常態化的宣教機制。通過定期開展反洗錢宣傳活動,秉持主題突出、有效易懂的原則,并圍繞匯聚多方的力量,打擊洗錢犯罪行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主題,借助網絡宣傳、廳堂宣傳、以及戶外宣傳的方式,貼近人們的需求,不斷的創新宣傳的形式,擴大宣傳的效果,進而提高宣傳的實效性、貼近性、以及針對性,把反洗錢的知識真正普及到廣大群眾中。各銀行可以選擇在附近的商圈、社區等人流量比較大的公眾場所開展戶外宣傳活動,有效發揮和客戶接觸的優勢。然后通過現場講授反洗錢的知識、發放宣傳單頁、以及接受群眾的咨詢等各種方式,讓他們了解到反洗錢及反恐怖融資的重要意義,并且向他們宣傳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洗錢案例。通過組織反洗錢宣傳,進一步增強了市民對于金融風險防范的意識,并營造了良好的反洗錢工作氛圍以及社會氛圍,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從而樹立起了有擔當、有責任的社會公眾形象。
(三)健全反洗錢內控制度強化反洗錢的管理工作,應建立和健全反洗錢的內部管控體系,并制定明確清晰的崗位職責,確定各條線的部門與人員職責,結合銀行洗錢風險管理的現狀,科學配置反洗錢資源,把反洗錢各項制度要求有效分解到反洗錢的業務流程設計以及崗位設置當中,然后作為內部的考核依據。同時,不斷完善及優化反洗錢內控制度,建立“風險為本”下的反洗錢管理流程。在此原則下,結合銀行對于產品或是服務類型、區域或是領域、以及客戶洗錢風險與危害程度進行評估,根據洗錢風險的大小來采取不同的反洗錢策略,建立覆蓋全客戶、全業務以及全流程的洗錢風險評估體系,提升對于國別風險識別、黑名單監控以及敏感業務管控的重視級別,不斷的完善風險事件的報告制度以及反洗錢信息的獲取體制。除此之外,還要逐步對反洗錢的各項資源進行整合安排,發揮出綜合優勢,防止制度重疊或是制度踏空,有效提升了反洗錢管理的水平。
(四)提升反洗錢技術手段提升反洗錢的管控技術已經成為了現階段銀行做好這一工作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充分利用銀行與其他的金融機構公共的網路,利用互聯網技術,把統一的制裁名單及時地嵌入到銀行業務系統中,實現各個業務系統間的有效銜接,從而增強了反洗錢監測的有效性以及實時性。其次,還要不斷結合自身業務的發展以及風險評估情況適時優化反洗錢的監測措施,研發適合銀行自身的可疑交易監測標準,科學設置可疑交易的監測閾值,提升對于異常交易數據的分析質量,以及積極地進行洗錢風險防范和識別。最后,要擴大反洗錢輻射的范圍,借助大數據技術構建反洗錢工作防護網。
(五)加強信息交流現階段,銀行反洗錢已經成為了我國反洗錢的重要內容,然而因為洗錢違法行為的涉及面比較廣泛,單純的依靠銀行自身難以有效搭建其反洗錢的防控網絡。所以銀行要不斷加強與監管機構、政府部門、還有其他的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交流,推動資源共享,提升反洗錢管理的有效性。
篇9
(一)信息系統眾多,信息源相對分散。
目前,基層央行的金融管理信息源主要有日常監管業務系統、“兩管理、兩綜合”業務數據、社會服務及調查問卷反饋等。近幾年,為進一步強化基層央行對外履職效能,基層央行對外職能部門根據工作需要不斷開發推廣新的業務管理系統。以轄內某一分支行為例,業務單一的部門至少有一個業務管理系統,業務范圍較廣的部門則有多個業務管理系統,全行相關業務管理系統眾多,難以集約化使用。同時,“兩管理、兩綜合”業務數據、社會服務及調查問卷反饋信息相對較為分散,難以集中。
(二)信息關聯度較低,信息共享水平不高。
基層央行承擔執行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和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責,各對外履職部門所使用的業務系統相對獨立運行,分頭從監管對象獲取信息,且系統之間相互關聯度低,導致基層央行的信息采集渠道難以集中,信息共享水平不高。日常履職過程中,基層央行對工作信息的重復采集,一方面增加了自身工作量,另一方面加重了監管對象的工作負擔。
(三)信息采集率偏低,信息利用程度有限。
由于基層央行需關注日常經濟金融運行情況,對經濟金融信息要求較高,同時缺乏足夠的手段對金融機構信息報送質量進行甄別,導致采集的信息,實際效用有限。如從近幾年的綜合檢查來看,金融機構報送的分行業、分大中小類型等統計數據,均存在較高的差錯率。同時,在金融管理信息來源渠道較窄的情況下,基層人民銀行對金融管理信息的挖掘利用程度有限,相關金融管理信息閑置,導致基層人民銀行在日常監測評估時缺乏高質量的金融管理信息支撐。
(四)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眾所周知,金融管理信息化既需要熟悉管理的人才,又需要掌握信息化手段的專業人員。這對于管理信息化隊伍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就現狀而言,基層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人員結構逐年老化,系統化的金融知識理論和信息技術培訓有限;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較差,金融業務運行分析能力有限,缺乏金融管理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對金融管理信息化認識停留在日常操作管理層面,金融風險管理意識不強,與新形勢下日益復雜的金融管理信息化工作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層央行開展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全面深入規范推進金融管理工作的客觀要求。
基層央行夯實金融管理基礎建設、規范發展、效力提升的過程,既是包含管理目標、管理主體、管理對象和管理職能在內的金融管理工作內涵得到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又是包含管理法規邊界、管理方式邊界、管理協作邊界和管理效能邊界等金融管理工作外延得到逐步拓展和延伸的過程。在進一步夯實金融管理基礎工作的前提下,金融管理工作全面深入規范發展迫切需要進一步及時有效整合金融管理各種資源,提高金融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這就客觀上要求推動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而且通過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能夠實現金融管理工作前瞻性思考與金融科技先進技術的有效結合,不斷增強金融管理工作的主動性與針對性,從而全面推進金融管理工作。
(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建立健全金融管理長效工作機制的現實需要。
金融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是金融管理深入推進的必由之路。既要規范發展,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金融管理規范化建設,又要提升效力,不斷創新金融管理方式和手段,重點是要抓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當前在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瓶頸。一方面,基層央行金融管理工作由各層級人行具體的業務部門執行,相應的信息也存在于具體業務部門,形成橫向信息分散。另一方面,上級行對各分支機構的金融管理信息多采用匯總上報的方式搜集,無法直觀地看到各分支機構具體的金融管理信息,導致信息漏損,形成縱向信息分散。信息分散化導致基層央行在整體上無法全方位地對轄內金融機構進行客觀評價,并依此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三)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有效提升基層央行對外履職效能的重要舉措。
基層央行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擔的傳導和執行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等職能都離不開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在實施貨幣政策過程中,基層央行既要及時監測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進度、節奏及結構變化,又要準確監測判斷各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流動性狀況;既要分析貨幣政策的實施對轄內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產生的影響,又要了解和掌握消費、投資、物價等領域變化走勢情況。這些工作的有效開展都需要金融基礎信息的支撐。通過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來有效整合和集約金融信息資源有助于推動金融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中央銀行金融服務工作具有集基礎性、社會性和管理性于一身的特點,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居于主導和核心地位。通過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金融管理工作效能,可以有效提高基層央行和金融機構整體金融服務水平。隨著金融業跨行業經營、交叉合作趨勢的不斷發展,金融風險跨市場、跨系統傳染問題不可避免。只有充分發揮央行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核心作用,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通過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消除金融機構信息報送時滯和漏損,拓寬金融信息獲取渠道和來源,加強金融信息的分析與預警,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基層央行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原則與工作目標
(一)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原則。
以人民銀行總行提出的依法合規地推進“兩管理、兩綜合”工作,不斷規范和完善金融管理相關制度,形成長效機制為工作總要求;以信息化為依托,強化金融管理大數據的使用,將管理信息系統化、管理決策智能化貫穿于金融管理全過程;堅持金融管理與服務并重、以管理促服務的工作理念,不斷促進金融管理工作向縱深發展,為基層央行對外履職提供信息支撐與保障。
(二)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目標。
按照依法行政、統一規范原則的客觀要求,有效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完善轄內各級人民銀行金融管理信息化支撐與決策機制;按金融管理工作項目優化業務流程,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處理分析信息,推進金融管理信息的多領域、多途徑應用,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通過金融管理內在監測指標,核心是通過完善金融管理信息化體系,實現金融管理方式改進與效果提升,從而推動轄內金融管理工作邁入標準化、信息化、科學化軌道,實現金融管理工作協調有方、運轉有序、行為有制、手段有力、管理有效的目標,切實推動金融管理工作深入有效開展;以此為基礎,努力實現金融管理工作與對外履職工作相融合,不斷提升基層央行傳導和執行貨幣政策、優化金融服務、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金融機構對人民銀行政策規定的執行力、響應力和落實力。
四、基層央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載體與路徑選擇
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建立完善以“一臺兩庫”為主要載體的金融管理信息體系建設。“一臺”即金融管理工作平臺,“兩庫”即金融管理信息庫與金融管理人才庫。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應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選擇合適的路徑進行開展。
(一)建好信息載體,加強信息系統建設。
建好信息載體是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重點是做好科學規劃與設計。按照“先簡后繁、留有開發空間、運行可持續”的原則,全面建成金融管理工作平臺、金融管理人才庫。金融管理工作平臺的建成有利于夯實信息基礎,增強非現場監管的主動性與針對性,逐步消除金融機構信息報送時滯,從而推動金融管理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金融管理人才庫按管理、檢查、調研三個專業特長要求,初步建成并篩選入庫金融管理各類人才,努力培養成為轄內推進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按照“總體設計、先易后難、邊建邊用、逐步完善”的原則,以目前已獲得的基礎信息為數據源,逐步開發建立金融管理信息庫,力求實現基礎信息收集、金融管理信息整合、金融風險監測分析評估預警和金融管理科學決策等不同層次目標。確定金融管理信息庫總體思路和整體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大量扎實而富有成效的金融管理信息庫需求設計調研與論證,形成金融管理信息庫設計方案。
(二)加強信息維護,注重系統運行管理。
加強信息維護是實施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和要務。重點是確保信息的全面及時準確和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在金融管理工作平臺建設方面,信息維護的主要內容包括:豐富和完善已有的工作平臺目錄,及時更新維護工作平臺相關信息,促進金融管理信息共享,為金融管理日常工作,提供基礎支撐;結合實際,根據金融管理制度要求,統一表格,統一格式模板,統一信息標準,統一歸檔要求,完善臺賬和工作記錄,推進基礎資料信息化建設。在金融管理人才庫建設方面,信息維護的主要內容包括:在已有金融管理入庫人員的基礎上,結合金融管理實踐,通過以崗代訓、以查代訓、以會代訓和到金融機構掛職鍛煉等方式,分批次、分層次加強對遴選金融管理人才庫干部的培訓工作;不斷擴大培訓范圍,節約培訓成本,提高培訓質量,注重培訓效果。對金融管理人才庫人員實施動態管理,不斷調整充實人才庫成員,提升金融管理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在金融管理信息庫建設方面,信息維護的內容更豐富、要求更高,主要內容包括:在不斷更新新設金融機構基礎信息的同時,應通過開業管理、營業管理、綜合檢查、綜合評價、重大事項報告管理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即“兩管理、兩綜合、一報告、一保護”)等日常金融管理工作,不斷豐富完善各類金融機構的相關歷史信息資料,更新完善現有金融機構高管人員的背景資料、從業經歷,金融機構經營理念、股東構成、機構與業務規劃發展等情況,更加及時準確地了解金融機構全貌,為金融管理信息系統高效運用夯實基礎。在加強金融管理日常信息維護過程中,基層央行對外應加強對金融機構信息報送的管理,尤其應強化對金融機構相關信息的動態管理。重點是要求金融機構按照信息系統工作要求,規范金融信息、資料的報送工作;明確對口部門和專人負責系統信息的維護工作,從而確保信息系統信息的及時更新、完善與動態反映。對內應加強部門及系統上下的協調與溝通,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資源共享。重點是通過制定信息系統使用管理制度規定,明確各部門、各級行信息維護和使用的工作職責及使用范圍,界定金融信息的工作用途,設置信息系統使用權限,明確金融信息的要求,切實落實好使用金融管理信息的保密規定,從而促進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三)突出信息使用,提高系統運用效率。
篇10
摘要:金融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這個大系統中內生的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統”,金融審計應該服務于國家治理。本文從金融審計和國家治理的內在關系出發,基于金融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著力點分析了金融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金融審計;國家治理;實現途徑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在國家治理系統中,國家審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依法用權力監督權力的重要方式,其本質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內生的免疫系統。而金融審計作為國家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于國家治理的目標和機制與國家審計是一致的。
一、國家治理視角下的金融審計的定位
劉家義審計長針對國家治理提出:“國家治理通過配置和運行權力,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控制和提供服務,確保國家安全,維護人民權益,保持社會穩定,實現科學發展。” 因此國家治理的基本目的就是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相互協調,來確保國家安全、捍衛人民利益、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全面、均衡發展。
金融審計和國家治理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從金融審計的發展過程來看,金融審計是根據國家治理的管理需要而產生的,國家治理的需要決定了金融審計的目標和制度形態,當國家治理對金融審計的需求發生改變時,金融審計必須及時地進行相應的調整,并賦予審計新的目標、方式;其次,金融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金融審計的國家治理是不完善的,金融審計的完善可以提高國家治理的水平。
金融審計是審計機關參與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由于金融審計只是作為免疫系統的子系統,所以必須明確自己的功能定位。我國金融審計的功能定位是對政府金融管理機構的再監督,促進其充分有效地行使權力,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促進建立科學安全的金融體系。
二、金融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著力點
國家治理在本質上反映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政府與公司之間的各種治理關系,涉及到政府、市場、公司等方方面面,由于金融審計自身性質的限制,它必須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為重點,從以下三個著力點來推動和完善國家治理:
(一) 政府治理層面
作為國家治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結構性要素,政府是推動和完善國家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政策執行者,政府治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國家治理的水平。審計起源于受托責任,政府作為國家治理的人,所以政府治理情況在審計的監督范圍內。金融審計對政府監管部門進行全面科學的監督時,既要促進其依法行政,還要制約和監督其權利的運行;既要關注真實合規性,還要注重政府績效審計;既要評價資金使用合法性,還要監督其職責履行和宏觀調控政策貫徹情況。金融審計通過預防、監督和抵御作用,促進政府強化職能、提高績效,為完善政府治理發揮建設性作用。
(二)市場治理層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作為統一市場體系的要素市場之一,與其他產品市場、要素市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種交易活動的進行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繁榮,同樣,交易活動的完成需要金融市場貨幣和資金的流通才能完成。金融市場在某種程度上說對整個市場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金融審計應該持續關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等整個金融市場的狀況,關注金融政策的執行情況和系統性風險的預防和抵御情況。
(三)公司治理層面
公司治理要解決的是公司和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會、股東等所有的相關利益者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諸多問題,來保證公司決策和管理的正常進行,最終來保障所有相關者的利益。根據以往的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審計監督形式包括:經營者層面審計、董事會層面審計、以股東為首的利益相關者層面審計和監事會層面審計四種監督形式。
三、金融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實現途徑
金融審計要充分發揮其在服務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作用,進一步推動完善國家治理,就必須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金融審計和國家治理本質的基礎上,立足于金融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著力點,不斷創新和改革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一)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和審計信息制度,落實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是公民有效參與國家治理的前提條件,而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和審計信息制度,有助于推動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保障政治民主和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責任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我們不僅要優化審計結果和審計信息機制的良性運行環境,還要進一步完善審計結果公告質量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推動金融審計的雙向過程,即審計機關不僅要重視審計結果信息向社會公眾的傳遞,同時還應重視社會公眾、媒體對審計結果信息的反饋情況。
(二)推行經濟責任審計,完善金融監管
為了充分發揮免疫系統的作用,金融審計不僅要對金融機構進行審計,更應加強對金融監管機構職責履行情況的審計監督。目前可以從金融監管部門主要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為切入點,逐步拓展金融審計的新領域。未來可逐漸嘗試對監管機構開展績效審計,評價金融政策的落實情況,甚至評價金融監管政策的合理性等方面,充分發揮政府審計高層次、綜合性再監督的作用,對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權力形成有效制衡,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監管職責。
(三)積極評估金融政策,推動實施切實可行的監管措施
全面評估金融政策是金融審計發揮國家治理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審計機關雖然不能參與金融監管政策及其他相關政策的制定,但是可以審查這些政策的執行落實情況,對重大的金融活動可以進行專項審計。同時審計機關應更好地發揮金融審計獨立性和綜合性的優勢,以客觀公正的立場積極探索評估相關監管政策的合理性,推動實施切實可行的監管措施。
(四)立足揭示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有效地維護金融市場安全,針對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和金融業整體的運行情況,在揭示非系統風險的基礎上揭示系統性風險來實現風險預警,并促進金融機構建立和強化自身免疫系統,增強自身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從而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但是要注意揭示系統性風險并不能從根本上替代其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的職責,只能起到強化這個系統與職責的作用,以此發揮國家治理的作用。
四、展望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金融審計在促進金融領域防范風險、強化監管和懲治腐敗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但金融審計在服務和完善國家治理方面仍面臨著新的挑戰。
首先,轉變審計監督理念,拓展金融審計的新內涵。針對復雜多變的金融形勢,應該堅持傳統和創新業務并重,加大對證券、信托等行業的審計力度;站在全局角度,從關注非系統金融風險向關注系統性金融風險轉變;由關注金融企事業單位的審計投入向注重金融監管部門的審計投入轉變等。
其次, 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社會希望審計監督在懲處腐敗、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因此金融審計事業發展就面臨嚴峻挑戰,包括審計工作任務繁重、現有技術難以滿足海量化數據處理需求等。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 上一篇:簡述貨幣政策的作用過程
- 下一篇:農村房屋建筑設計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