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突發事件的應對與處置范文
時間:2023-10-31 17:58: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突發事件的應對與處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校 安全穩定 突發事件 應對策略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含義與特征
高校突發事件是指在校園內發生的,對學校和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并且要求學校管理者要緊急應對的事件。
與一般公共事件相比,高校突發事件具有偶然性、迅速擴散性及危害性等特點。可以說,發生在高校的突發事件往往都是突然間爆發的,其何時何地、何種情況發生都是偶然的、無法確定的,而事件一旦發生,往往會迅速地蔓延擴散,破壞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秩序,對學校與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校突發事件的類型
本人依據專家學者的研究,認為高校突發事件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
一般來說,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發生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差異。地處內陸平原的高校容易遭受洪水、雷暴等自然災害;而位置處在沿海及山嶺地區的高校則容易遭受臺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如2016年九月第14號臺風“莫蘭蒂”從廈門市翔安區登陸,廈門大學遭受重創,滿目瘡痍。因此,每個高校要針對自身所處情況做好不同自然類型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預防、防控與應對,重點是要做好應急預案和日常演練工作。
(二)安全事故類突發事件
高校安全事故類突發事件是指校園內突然發生的直接傷害到教師、學生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或因學校設施設備的損壞,致使師生遭受意外、破壞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的事件。如校園內學校發生火災導致學校和學生生命及財產遭受損失的事故、實驗室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學生在校園內被打、被搶劫等事件。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暴露出學校日常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等問題。
(三)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
高校校園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與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間頻繁地接觸,很容易感染并傳播各種疾病,校園內極易爆發流行性、傳染性等疾病疫情。此外,高校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還涉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學校食堂、超市、直飲水等設備場所,一旦監管不到位會導致師生大面積的病毒傳染和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如2012年如皋某職業技術學院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高校公共衛生類事件發生初期不易查覺,而一旦爆發,傳播速度快、傳染面廣、危害性大,W校應高度重視對此類事件的預防與控制。
(四)利益訴求類突發事件
利益訴求類突發事件可按照訴求的性質分為政治類訴求事件和其他類訴求事件。高校大學生崇尚民主自由、充滿激情,喜歡參與,具有從眾心理。當國家利益受到損害、國內社會存在矛盾、敵對分子煽動破壞時,學生為表達良好的政治愿望和愛國熱情,參與沒有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相關手續的非法集會、游行時,都會導致政治類突發事件的發生。而當師生員工為自身的各項(非政治)利益通過某種方式進行訴求時,如教師對薪酬的不滿,學生對學校環境及食堂飯菜的不滿意等,這些都會引起突發事件的產生,對學校的安定造成不良影響。
三、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
依據高校突發事件的內涵、類型與特點,可以將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策略概論為:突發事件的預警防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三個過程。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預警防控
提高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就必須要做好突發事件的預警防控工作。
首先,要完成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工作,通過分析信息,判斷所發生的突發事件是否為需要采取緊急應對的事件;其次,要依據信息分析制定出相符合的應對目標,根據目標設計出合理的處置方案;最后是應急處置方案的落實與實施。預警工作中要及時向師生員工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警報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法與途徑。此外還要做好人員和物資的安置工作,以及各應急崗位人員分配與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
(二)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當突發事件的預警防控未能達到預期目的,面臨事件爆發時要緊急實施應對處理方式。應急處理時要成立專門的事件指揮和處理小組,及時判斷出該事件的嚴重程度,排除一切外界干擾,冷靜地梳理出事件的處置思路,有效制定該事件的應對與解決措施,從而控制好突發事件所產生的不良影響與負面效應,降低事件所造成的危害。
在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決策者要把握全局,明確處置小組的人員分工,排除外界不實信息的干擾與阻礙,分清事件處理的重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高校管理者要不斷加強和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減少突發事件給師生帶來的損害,降低學校的損失,增加師生員工對學校各項管理的理解與認同感。
(三)高校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
突發事件發生后,需要一段時間進行事件的善后與恢復工作。要針對事件所涉及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幫扶與心理干預以及相關責任人的追究與處理等問題是突發事件善后工作的重點。首先,要做好相關人員所受損失的補償與賠償工作。要明確補償與賠償的具體明細,彌補受害人各項損失。其次,要制定和完善災后心理心理干預體系,減輕師生員工因突發事件而引起的恐懼和煩躁,幫助他們將情緒調整到正常狀態。在突發事件責任追究與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嚴格把握好相關處理政策,采取爭取多數、孤立少數的處理原則,合理而恰當地進行處罰。
此外,要在協調安撫好事件相關人員的基礎上,妥善做好突發事件的災后重建工作。要及時修復重建事件中損壞的各類教育教學設施設及生活設施,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秩序,有效消除突發事件的殘存隱患,減輕師生員工的心理顧慮,并有針對此次突發事件對師生員工開展有針對性地說服教育,提高他們對突發事件的理解與認識及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向良云.高校校園危機治理:構建和諧校園的現實課題[J].科技信息,2008,(30).
篇2
高校突發事件 應急法制 應急管理機構 信息公開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院校(以下簡稱高校)的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如中山大學的教授打罵學生事件、中國政法大學師生矛盾激化事件、廣州一高校懷疑遭炸彈威脅等。如果不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就會嚴重影響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損壞學校的形象和聲譽。因此,認真分析并完善我國現行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法律制度,就成為關系學校平安穩定的大事。在此,筆者在認真研讀我國現行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法制的而前提下,厘清高校突發事件的內涵,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地位,試圖為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的立法提出一點建議。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內涵和外延――較寬與突發事件的法定內涵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關于突發事件的規定:“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可見,法定突發事件應該具備:突發性、危險性、緊迫性、不確定性四個特征。但對與高校突發事件的內涵和外延理解就有擴大的嫌疑。理論界通說認為,高校突發事件是以高校校園為中心發生的,可能由自然、人為或社會原因引起的,突然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高校正常學習生活秩序嚴重破壞,危及高校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事件。包括如下幾類:一是公共衛生類,如“非典”疫情、食物中毒等;二是政治類,如集會、抗議、罷課、游行等;三是自然災害類,如地震、海嘯等造成的師生人身傷害、停課等突發事件;四是人身安全類,如暴力犯罪、交通事故、治安問題、溺水事故、自殺自襲等;五是學校管理類突發事件,包括由學校內部管理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而引發的突發事件。因此,理論界理解的高校突發事件的外延較法律規定的要寬,部分高校突發事件(如學校管理類突發事件)就應該屬于學校自主管理的范疇。
二、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地位――行使行政應急權與自主管理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法律規定:“受到自然災害危害或者發生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和工作人員營救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同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報告。”“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把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由此可見,突發事件發生后,高校應當迅速將有關信息,并注意減小信息引起的負面效果;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人民政府,在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到達之前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在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到達后與其做好相應的交接工作,服從人民政府的指揮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參加應急處理和救援工作,維護社會秩序。在突發事件的預防中,高校則負責教育、宣傳義務。
因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范疇內,高校享有法律授予的行政應急權進行應急處置和配合,但在處置《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范疇外的高校突發事件,高校只享有《高等教育法》或者其他一般法律規定的自主管理權。行政應急權具有強制性,自主管理權則沒有。因此,高校自主管理學校出現的突發事件應該在法定的限度內,在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義務的前提下進行。
三、我國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法制體系評析
1.高校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置的專門立法缺失
到目前為止,教育部沒有出臺一部綜合性的、專門的預防和處理高校突發事件的規范性文件,來統一指導全國學校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各級政府、高校現在基本處于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立法局。2003年“非典”之后,各級地方政府制訂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但是面對多樣、頻繁高校突發事件,關于專門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法律制度幾乎沒有。因此,遇到其他的或者新型的突發公共事件時,各高校缺乏法定的標準。同時,學校為了預防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對學生的管理只能越來越細,越管越多。這樣,一方面,大學生的獨立性、處理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差,社會角色的轉變得越來越慢;另一方面,使得學校陷入一種疲于管理的怪圈,不斷增加學生管理行政人員。此外各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老師已經被許多學生管理上的瑣事煩擾,而偏離了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本職。高校的對象都是大學生,一般是年滿18周歲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學生的自利和高校的管理之間的矛盾,在現今高校教育改革的年代已經是越來越明顯。因此,高校內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意義?學校怎樣做才可以擺脫管理上的漏洞,才能從突發公共事件賠償的擔憂中解脫出來?如何處理高校的管理與學生的自之間的矛盾?所有這些問題,都指引我們必須去研究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法制,理順學校管理權利和義務,明確學校管理制度的法律性質,指引高校正確、合法管理,切實保護學校、學生的權利。
2.有針對性的高校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措施的缺失
根據上述分析,發現通說認為的高校突發事件與法定的突發事件在內涵上有一定差異,對法定突發事件范疇內的高校突發事件可以依照目前的法律進行應對和控制,但法定范疇外的突發事件則不一定有法可依,同時這一類的高校突發事件也是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關鍵之一,因此必須進行詳細規定。
此外,針對高校突發事件的危害的主體特殊性、影響的廣泛性、危害的擴大性等特有的特征,應當有控擴散、消除影響的特殊制度。
3.專門獨立的高校突發事件管理機構缺失
高校內部,現行的應急管理組織多為臨時性的松散組織(如學校負責人臨時牽頭形成的工作小組)。臨時成立的工作小組在工作內容上和人員構成上不具有延續性,突發事件發生后,進入應急處置狀態慢,難以形成一套成熟的應急處理操作方案。因此,要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需要在高校建立一個常設性的突發事件管理機構,而且需要有專職、專業人員進行日常管理,負責內部管理和外部聯系。
4.高校在預防和應對各類學生突發事件中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法律責任不明晰
盡管于2002年9月教育部頒行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但因其僅為部門規章,難以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并且《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僅僅針對的是傷害事故,并未涵蓋所有類型的學生突發事件,而《教育法》、《民法通則》、《刑法》等也沒有對學校突發事件的責任承擔問題做出明確、系統的規定。如學校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自然災害、師生沖突事件、靜坐等突發事件時,學校、個人及責任人應該各自承擔什么責任,對因處理突發事件給學校造成損失的,應該通過什么途徑予以彌補等,這在法律上都還沒有定論。
四、我國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法制體系的立法建議
高校作為一個特殊性的群體,承擔者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重任。據統計,全國大學生多達2000多萬。大學生個個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喜歡通過各種途徑交流、學習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國家榮譽感。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一句話、一件不經意的小事都有可能迅速演變成影響重大的高校突發事件。因此,對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法律體系的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筆者就此提出如下幾點立法建議:
1.盡快出臺《校園安全法》,提高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法律位階
如前所述,高校突發事件除了具有突發性、危害性、公共性、需要應急處置性之外,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突發事件影響的主體特殊,隊伍龐大,備受社會關注,突發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具有擴張性。在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的今天,為維護社會的穩定,必須統一、規范這一群體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機制。
2.明確高校在學生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機制中的地位,保障突發事件各方的權利
明確學校作為應對學生突發事件的被授權的組織。在學生突發事件的預防、監測和應急處理措施中承擔著特定的行政職責,這種行政職責如不履行,將要承擔一定的行政責任。這樣一方面,表明了《突發事件應對法》的真實意思,排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誤解;另一方面,能夠強化學校在突發事件預防、監測中的責任,努力實現預防為主的立法宗旨。
在權利保障方面,明確學生在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的具有監督權、建議權,不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措施的救濟權等。針對不同種類的突發事件,確定高校在應急管理中的各項權限范圍,確保高校行政應急措施有法可依。
3.應急管理機構專門化,實現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的專業、迅猛
通過法律規定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建立常設的、專門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其中包括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明確學校的專門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的職責,如負責學校突發事件的預案制定、應急知識培訓和宣傳,學生突發事件監測和風險評估、組織應急處置、安排協調學校內部管理,組織對有需要的人員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同時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的指導、監督。對不履行相關預防、控制及應急處置義務的學校予以處罰。
4.信息公布制度化,保障全校師生知情權和監督權
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種類完善信息報告、通報制度,同時對于高校突發事件而言,更重要的是保障學生的知情權。網絡時代的今天,靠“圍、追、堵”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有利用網絡和各種新聞媒體,正面面對突發事件,及時公布客觀信息,才可能控制事態,維護學校聲譽。可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在不侵犯隱私權、名譽權的情況下,公開相關的突發事件預防的各種信息、調查和最后處置的結果。在保障學生知情權的情況下進行指導、教育、預防和處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案例應用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6-7.
[2]劉潔.高校突發事件法律問題研究.社會與法,2010,(6):104-105.
[3]姜飛燕,劉淑華,楊宏.關于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法律思考.教育與職業.
篇3
【中圖分類號】 G 478.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4-0372-03
【關鍵詞】 生活變動事件;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我國近年來校園突發事件頻發,如校園暴力、食品中毒、疾病流行、地震災害、臺風災害、火災等,揭示了目前校園的安全系統較為脆弱。因此,對高校突發事件進行相應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頒布,標志著政府把對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納入了法制軌道。該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把應急知識教育納入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與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學校開展應急知識教育進行指導和監督。通過對部分高校的調查,反映出目前大學生非常缺乏應急知識和自我安全防護意識,而且在學校管理體系中也缺乏相應的教育培訓和預案支持,很多學校沒有相應的安全標識對學生進行安全行為的指導。因此,加強高校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建立應急管理系統,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的常規化、科學化,是一項關系重
大、形勢緊迫的任務。
1 基本概念
突發事件,又被稱為緊急事件、危機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政治的原因引起而突然發生的, 不以事件的相應人和事件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 在一定范圍內對現有社會、生活秩序造成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1]。相應的,高校突發事件是指: 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政治的原因引發的, 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 對高校教師和學生造成極大人身和財產安全威脅的,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 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發事件的分類有很多種,其中按高校突發事件的性質可以劃分為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政治類突發事件、治安安全類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學校管理類突發事件。突發事件具有發生時間的突然性、發生后果的危害性、發生地點的敏感性等特征。
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是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中間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門為減輕或減緩特殊事件的影響,恢復自身正常的運行秩序所采取的具體行動和措施。它包括突發事
件發生前的預防、發生過程控制和發生后的恢復處理。
2 高校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
造成當前高校突發事件頻繁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天之驕子”不再成為大學生的代名詞;(2)自1998年高校擴招以來,在校生在萬人以上的高校比比皆是,有些城市的高校區,聚集了十幾萬名的學生;(3)當代大學生相當多的是獨生子女,生活經驗和閱歷較淺,且受十幾年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危機事件的預測和處理常識;(4)大學生關心政治,愛國憂民,富有時代感,但同時缺乏政治敏銳性,頭腦簡單,熱情沖動;(5)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的制度和規定的出臺,難免會令部分學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6)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國新聞媒體的逐步開放,許多國際、國內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往往在第一時間迅速地散布到校園里。
3 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建立
3.1 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管理信息庫 其建立過程見圖1。
在管理信息庫的建立過程中,首先通過資料搜集,實地調查等收集、生成突發事件的風險信息。然后利用因果分析、事件樹、What If、FMEA等風險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風險信息進行分類分析,給出風險清單及其分類,并對產生風險的原因、風險發生后的后果及嚴重性程度和發展進程進行分析。最后,通過以上的工作建成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的基礎(或歷史)數據庫。將該基礎(歷史)數據庫與利用高校工作人員的突發事件識別和度量經驗生成的處置措施庫結合,建立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管理信息庫。這個數據庫主要包括預測預警數據庫和應急方案庫。更準確地說,管理信息庫應該是一個決策支持庫,其主要是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執行起輔助和指導作用。
3.2 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編制應在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管理信息庫建立的突發事件識別及處置報告的指導下進行。編制時,通過實地調查確定高校相應組織指揮部門和應急聯動部門的組織機構及相關責任,以便于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有關部門迅速啟動相應措施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理。對于一次學生食堂的食物中毒突發事件來說,其發生的地點可能在食堂、宿舍、教室或學生上課的路上,這就要求教學組織部門、學生管理部門、檢查監督部門和后勤保障部門做好這一類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測部門將監測到的突發事件迅速告知搶險應急部門,搶險應急部門對突發事件的嚴重程度和后果進行監測,進行準備、規劃。搶險應急部門應聯合安全保衛部門進行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處理和事后處理與恢復。最后,由搶險應急部門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結果進行評估和分析總結。
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組織指揮體系與應急聯動體系。組織指揮體系主要由學校的行政、教學及后勤領導部門組成,具體可包括安全保衛組、搶險應急組、教學組織組、學生管理組、檢查監督組、后勤保障組。而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聯動體系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塊組成:突發事件預測、突發事件預測預警,準備、規劃,報警、接警,應急指揮處理,事后處理、恢復,評估、分析總結。
3.3 學生安全教育培訓手冊 學生安全教育培訓手冊主要包括應急法律法規、高校校園突發事件類型及風險源、預防知識、避險常識、自救常識、互救常識、減災常識等。
在編制過程中,將突發事件管理信息庫中的相關風險信息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應急處理的經驗相結合,然后編制成高校校園安全教育培訓手冊,作為學生日常安全行為的指導。
所建立的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見圖2。在建立的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中,根據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管理信息庫建立的突發事件識別及處置報告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和安全教育培訓手冊的建立起著指導作用。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首先啟動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進行突發事件的預測預警、報警接警、應急處置等工作。然后將對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產生的關于突發事件的新的風險信息反饋給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管理信息庫,以完善和更新管理信息庫的風險信息。然后根據管理信息庫生成的新的突發事件識別及處置報告改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以及對安全教育培訓手冊進行補充。
4 討論
美國的各級政府都對學校的危機管理給予相當的重視。在美國,幾乎每個州都有專門的學校危機管理機構,這些機構的職責就在于進行危機管理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并有詳細的操作指南。美國教育部在2003年5月向全國下發的《危機計劃的實用資料:學校與社區指南》的基礎上制定了學校危機管理的連續4階段模式[2],即“危機的緩解與預防、針對危機作準備、對危機的反應、危機后恢復”。這個4階段模式可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和修正,其完善和修正是建立在歷史數據、實踐經驗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的。根據這個模式,美國教育部為各類各級學校制定了危機管理的政策指南。
在我國港臺地區,校園危機管理的策略研究引起了學者們廣泛關注。其中由香港學者胡潔婷等于2000年編寫的《臨危不亂:校園危機管理手冊》,被認為較為方便和實用。而于同年啟動的“校園危機支援計劃”,針對香港地區中小學常見的五大類危機開展對策研究,其目的是為中小學教師提供不同專題的到校工作坊或到校減壓活動。臺灣《十大校園危機管理手冊》,在對臺灣中學流行的突發事件進行分類的基礎上開展了專項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的應對策略[3]。另外,較有代表性的學校危機管理研究成果還有孫本初“校園危機管理動態模式”的4階段設計[4]和鄭燕祥(香港,1997)“學校危機管理之模式與運作”的3階段模式[5]。港臺對于學校危機管理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中小學范圍,缺乏高等院校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研究,且地方色彩濃厚,在我國內地推廣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我國也有不少學者將危機管理的理論研究視角投向學校危機管理,其中對于高校危機進入了實質性研究。其中,趙中建提出“學校危機管理即學校管理者根據學校的危機管理制度和計劃對學校危機進行預防、處理和復原的策略應對過程,并應當成為學校日常管理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6]。郭正賢提出了“應該建立專門的高校應對危機的管理機構,在突發災難性事件的時候便緊急起用危機管理機制,以使學校在非常時期能夠保證基本正常的教學及生活秩序”[7]。其后,中國人民大學的紀寶成在其“從‘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機管理”一文中闡述了高校危機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機管理的范疇,探討了高校應對危機的具體措施[8];劉向兵等[9]提出了關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機管理的一些思考;白濤等[10]也從危機及危機管理的概念闡釋了高校危機、高校危機管理的內涵、類型及其特點,提出了高校危機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結合高校管理的實際,探討了高校危機管理的基本原則及具體對策;王茂濤[11]認為應從多角度構建高校危機管理體系。李明等[12] 運用模糊數學方法提出了影響高校穩定的突發事件的定量預警模型。
本文通過對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研究,建立了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從實施戰略的高度對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組織進行設計,構建了一套保障校園公共安全的組織體系及校園突發事件處理的應急體系,并將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編制成學生安全教育培訓手冊,為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實際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方法。
5 參考文獻
[1] 李佐衛,陳慶華,張學忠.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類型、成因及特點探析.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2):11-15.
[2] 朱曉斌.美國學校危機管理的模式與政策.比較教育研究,2004,27(12):45-50.
[3] 吳建勛.淺析高校危機管理.生產力研究,2004,4(6):256.
[4] 孫本初.校園危機管理策略[EB/OL][2008-09-15].nmh.gov.tw/edu/basis3/14/gh4.htm(2008-10-20).
[5] 鄭燕祥.學校危機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觀點的分析.教育學報,1997,25(1):1-23.
[6] 趙中建,徐士強.學校危機管理:由“非典”事件引發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3,17(8):4-8.
[7] 郭正賢.高校危機管理的探索.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5(4):65-67.
[8] 紀寶成.從“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機管理.中國高教研究,2003,25(8):3-6.
[9] 劉向兵,倪瑩.關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機管理的思考.中國高等教育,2003,30(23):41-42.
[10]白濤,許中華.高校危機管理對策初探.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2):67-71.
[11]王茂濤.高校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1):821-823.
篇4
對高校應急管理能力進行評價,涉及管理、經濟、建筑、交通、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指標體系不可能反映所有內容。將所有因素都納入評價指標體系既不現實,又浪費資源。①有些能力內容太過抽象、模糊,不具有可評估性;②有些能力內容雖可評價,但由于對總體應急能力水平影響甚微,可以忽略不計。因此,要通過分析、比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標,評價指標應簡單易懂、易于獲取并便于量化。應急管理能力是一個動態非平衡系統,會隨著內外環境的改變而做出調整。因此,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相應的也要具備一定的動態適應性。設計評價指標時要在嚴格符合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未來環境的變化,使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前瞻性,可以滿足未來變化的需要。
2高校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下簡稱《應對法》)是關于應急管理領域的根本性法律,是國家指導、建設、發展應急管理工作的法理依據。《應對法》中,將應急管理分為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4個方面,對于高校應急管理能力評價,也要對應《應對法》的整體框架和細節內容來建構評價指標體系。因此,依據《應對法》和高校應急管理能力內容分析,高校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可分為4個1級指標、13個2級指標及45個3級指標。
2.1預防與應急準備能力維度及指標
科學有效的應急管理是涵蓋突發公共事件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而事前管理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因此,應急管理要“關口前移”,實現應急管理工作從事后被動型到事前主動型的積極轉變[2]。預防與應急準備能力維度分為應急預案建設能力、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能力、教育宣傳能力、應急保障能力4個2級指標,其中應急預案建設能力包括總體應急預案科學性、專項應急預案科學性、應急預案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發揮的作用3個3級指標,體現著高校應急預案編制及執行工作的水平;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能力包含應急管理機構設置的合理性、應急管理機構決策能力、部門執行能力、專家顧問數量、專業救援隊伍人數5個3級指標,用來衡量高校應急組織架構的完備性;教育宣傳能力分為防災減災專項宣傳活動次數、應急安全知識普及讀本發放次數、校園突發事件安全演習次數3個3級指標,可以評估高校日常的應急安全教育宣傳工作的組織能力;應急保障能力包括資金保障能力、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應急裝備保障能力、通訊保障能力、緊急避難場所可容納人員數量5個3級指標,能夠表明高校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準備能力。
2.2監測與預警能力維度及指標
由于突發公共事件具有規律性和可預測性的特點,因此,大多數突發公共事件是可以預知預判的,這就需要高校應具備靈敏的監測能力與高效的預警能力,以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該維度分為突發公共事件監測能力、風險研判能力、突發公共事件預警預報能力3個2級指標,其中突發公共事件監測能力包含危險源排查周期、校園輿情動態掌握情況、監測數據準確性、監測結果漏報率4個3級指標,用來衡量高校對于各類突發事件監測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風險研判能力包括鑒別監測結果能力、分析研判及時性、分析研判準確性3個3級指標,表明了高校對于其所得到的監測結果的利用情況;突發公共事件預警預報能力分為預警信息及時性、預警信息精確性、預警信息渠道廣度3個3級指標,體現了高校向師生發送預警信息的有效性。
2.3應急處置與救援能力維度及指標
高校中聚集著眾多學生、教師、行政人員等,并存放著大量昂貴科學研究儀器及珍貴文獻資料,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高校需要采取快速有力的措施予以應對,以保護師生生命安全與學校財產安全。應急處置與救援能力維度分為應急反應能力、應急救援能力、信息能力3個2級指標,其中應急反應能力包括控制危害結果擴散能力、現場疏散安置情況、師生應急意識水平、師生應急自救互救能力4個3級指標,可以體現組織和個人對于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水平;應急救援能力包含生活必需品供應能力、醫療救護能力、衛生防疫能力3個3級指標,能夠衡量高校對于突發事件處置、控制的有效性;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權威性、信息及時性、信息透明性3個3級指標,顯示著高校消除負面影響的公關能力。
2.4事后恢復與重建能力維度及指標
篇5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雖然已滿十八歲,屬于成年人,但是思想和行為上還有些幼稚,容易沖動,遇事欠充分考慮,依據這些特點,高校在預防突發事件時要充分考慮本群體的特殊性。
1.1多樣性和頻發性
多樣性是指大學校園中突發事件的種類多。校園內學生人口較密集,他們學習、生活在校園內部,稍有一些不良信息馬上就會傳播開來,造成恐慌。既有群體性治安事件,也有威脅學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災害、心理健康類突發事件等等。由于近十幾年來,高校擴招,形成大學校園內學生人數龐大,治安等各類安全事件防不勝防,勢必導致了高校突發事件的頻發性。
1.2危害性和緊迫性
危害性是大學校園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征。它體現在威脅到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且將會影響學校正常運轉,嚴重的突發事件還會危害到社會的穩定。在高校中,不管發生哪樣的安全事件,假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該事件的負面影響將會不斷擴大。如果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應對,將其解決在萌芽狀態,就能減輕事件的負面影響。
1.3群體性和復雜性
群體性是指高校突發事件一般由三五成群的學生互相串聯集體制造和參與。如有些學生受網上兼職詐騙,一時無法追回經濟損失,就會在論壇、微博、QQ群中發表過激言論,發泄不滿,引起其他學生圍觀議論;也有的學生借信教名義,聯系“教友”在公共場所集會,宣傳宗教;還有的學生打著老鄉會的旗號,在校園內聯絡同學等等。這些活動參加人數較多,容易產生一些不良影響,這些團體成員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后很容易引發,給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2大學校園突發事件的成因
高校突發事件是社會各種不穩定因素在校內的集中爆發反應,引起的原因錯綜復雜,有心理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以及道德等因素。我們只有認清其產生的原因,才能快速高效地處理好高校突發事件。下面主要從學生、學校和外部環境三個層面分析高校應急事件產生的原因。
2.1學生層面
2.1.1心理自身不成熟
大學期間,大多數學生,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很成熟,處在性格逐漸成熟的過程,情緒容易波動;自制能力比較差,極易發生偏激現象。同時他們處在形成和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情感豐富,容易感情用事,由于一直處在學校學習生活環境中,對社會了解不深,還缺乏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當感情受挫或者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的時候,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而感情用事,甚至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從而容易引起群體性突發事件。
2.1.2法制觀念淡薄
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整體水平還很低,法律知識薄弱,易產生過激情緒和錯誤的觀點。經調查發現違法犯罪的大學生多數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導致了思想認識出現偏差而做出行為上違法的事情。
2.2學校層面
2.2.1學校配套設施滯后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在校生總人數急劇擴大,但是高校在資金投入、辦學硬件、教學質量和學生食宿等方面卻沒有跟上擴招的步伐,學生學習生活的必備條件得不到滿足。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解決,很可能會引發學生因為一些小的訴求得不到滿足而不滿,輔導員一旦沒有及時發現學生的這些不滿,及時引導疏通,這些不滿集小成多,會煽動部分有同樣不滿學生采取一些過激行為,從而導致的發生。
2.2.2管理工作不力,預防機制不完善
當今的高校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一些草根精神,民主渠道又不暢通,導致學生會采取簡單鬧事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切身利益的事宜,從而引起群體性突發事件發生。由于部分高校突發事件的預防機制基本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這方面工作正在摸索發展,而且平時的安全防范、培訓教育、應急演練等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一些高校突發事件不能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
2.3外部環境層面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化解,使得社會矛盾日漸突出。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層出不窮,這些熱點問題特別容易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和共鳴,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學生,很有可能演變為學生群體性突發事件。
3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制度的意義
3.1建設平安校園的需要
高校發生突發事件時,沖突雙方通常會通過各種途徑表達自身的訴求,甚至會出現過激行為。建立健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能夠最大程度地協調發揮各職能部門的功能,有效地減緩、化解矛盾,使沖突雙方的關系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如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不很完善,一旦事件處理不當,不僅嚴重妨礙教學進度,更會影響學校聲譽和高校威望,平安校園建設更無從談起,所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是建設平安校園的迫切需要。
3.2促進高校管理規范化的基礎
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一項多職能部門協調運行的系統工程。健全的應急管理機制可以避免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的混亂局面,使疏導、調查、調解、善后等各個環節有條不紊。維護高校教學生活秩序朝著良性循環發展,對高校規范化起到不可泯滅的作用。
3.3處置突發事件的保障
建立起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可以提高大學校園對突發事件的預防與處置能力;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矛盾沖突,降低事態進一步惡化,矛盾在萌芽狀態解決掉;可以有效地減緩校園突發事件向社會波及;高校管理者在面對應急突發事件時,有據可依,有條不紊,維護學校教學生活正常運行。
3.4推進學校發展的動力
建立起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可以使高校及時有效地控制突發事件,保護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和學校資產的安全,降低對高校的負面影響,可以建立和諧的教學生活環境,聚集更多的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學校的學術科研水平,進一步促進學校綜合發展。
4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構想
4.1培養師生正確的危機意識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發展,社會上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拉大、利益需求得不到滿足等諸多矛盾逐步顯現,學校存在于這些社會環境中,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地震、火災等公共安全也威脅著校園安全。廣大師生面臨突發事件的威脅不可能完全消除。高校要居安思危,通過宣傳教育、培訓演練等方法,培養師生應對危機的能力,提高危機意識,增強師生維護公共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
建立起突發事件處理機制是突發事件的“突然性”所決定的,是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前提。建立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就是要按照“有效控制、及時解決”的原則,提前預防,把突發事件控制在初級階段。
4.3建立信息化為核心的報送機制
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測性和迅速性是其具有較強危害的兩大因素,為克服其不可預測性和速度性,務必建立靈敏的信息報送機制。以我校為例,充分利用監控全覆蓋、對講全覆蓋。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苗頭,中控室迅速報送信號,各部門根據突發事件成因,迅速應對。
4.4完善事后處理工作
突發事件處理結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定制善后工作的流程,組織人員評估突發事件的影響。對損失的國有資產和個人財產進行清查登記,對突發事件中受到影響的師生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從突發事件的陰影中走出來。
5結語
篇6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突發事件給中醫藥院校各項事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1]。在學生中開展基于突發事件的安全教育,對于中醫藥院校防范和科學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維護校園的安全穩定,實現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大學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1研究目的
通過文獻計量分析發現國內基于突發事件的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實證研究缺乏[2]。本研究旨在以廣州中醫藥大學部分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開展實證研究,分析中醫藥院校開展基于突發事件安全教育的現狀,總結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措施,以期增強中醫藥院校開展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研究方法與對象
2.1研究方法
以問卷調查為主,結合文本分析和訪談的方法。通過文獻研究和對部分學生管理人員、學生進行訪談的基礎上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分預調查和正式調查兩個階段。預調查階段,以打印文本的方式隨機抽取50名學生填寫問卷,根據預調查反饋的情況對問卷的條目設置和具體表述進行修訂。正式調查階段,以打印文本的方式,采用統一指導語,無記名答卷,及時收回和進行統計。
2.2研究對象
從該校的一、三年級學生中按學號隨機抽取共300名。其中,一年級學生150名(男生75名,女生75名);三年級學生150名(男生75名,女生75名)。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89份,有效率96.33%。
3研究結果與結論
3.1所在學校開展安全教育的情況
選擇“經常有”的有29人,占10.03%;“偶爾有”146人,占50.52%;“很少”96人,占33.22%;“趨近于0但有”18人,占6.23%。該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以下簡稱“受訪者”)所在學校、院系、年級組織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或課程的頻率不高,可能只是將主要教育教學力量投放在中醫藥專業教育上,而沒有將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常規工作來抓。
3.2對學校開展安全教育的態度
3.2.1對大學開設關于安全教育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選修課程必要性的認識
選擇“有必要”的有199人,占68.86%;“無所謂”64人,占22.15%;“沒有必要”26人,占9.00%。該結果表明受訪者對此總體上持積極態度,但有將超過30%的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對此持無所謂、沒有必要的消極態度,對安全教育理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
3.2.2對大學定期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必要性的認識
選擇“有必要”的有233人,占80.62%;“無所謂”52人,占17.99%;“沒有必要”4人,占1.38%。該結果表明受訪者對此總體上持積極態度,但有將近20%的受訪學生對此持無所謂、沒有必要的消極態度,對掌握應急處置技能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
3.2.3認為在校園“第二課堂”中,比較有效的突發事件主題教育活動的形式(該條目為多選題)
各選項的頻次和所占百分比依次為“宣講會或講座”218人,占75.43%;“主題班會”154人,占53.29%;“參觀展覽”153人,占52.94%;“知識競賽”123人,占42.56%;“征文或演講”69人,占23.88%;“其它”59人,占20.42%。超過50%的參與問卷學生對宣講會或講座、主題班會、參觀展覽等形式較為認可,而對征文或演講等較為深入和難度較大的形式認可度不高,說明受訪者深入參與安全教育和掌握相關知識、技能的意愿不夠強。
3.2.4對大學開展基于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該條目為開放式問題)
共有82名受訪者(占28.4%)共提出85條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1)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2)豐富教育的形式;(3)加強安全教育課程的建設力度:(4)開展模擬演練。
3.3學習安全知識的途徑和態度
3.3.1了解處理突發事件方法的渠道(該條目為多選題)
在“學校老師”“家人朋友”“書報、電視等新聞媒體”“各種宣傳活動”“網絡”“其它”等6個選項中,同時選擇6項的有30人,占10.38%;5項63人,占21.80%;4項52人,占17.99%;3項60人,占20.76%;2項51人,占17.65%;選擇1項33人,占11.42%。各選項的頻次和所占百分比從高到低依次為“書報、電視等新聞媒體”224人,占77.51%;“網絡”211人,占73.01%;“家人朋友”200人,占69.20%;“學校老師”182人,占62.98%;“各種宣傳活動”153人,占52.94%;“其它”48人,占16.61%。該結果表明受訪者獲得安全教育相關資訊的渠道相對單一。同時,“學校老師”選項排第4,位于“書報、電視等新聞媒體”“網絡”和“家人朋友”之后,提示中醫藥院校在學校、院系和班級等各個層面在突發事件宣傳教育中的功能需要進一步強化。
3.3.2對學習安全知識和參加安全教育活動重要性的評價
選擇“非常重要”的有128人,占44.29%;“比較重要”126人,占43.60%;“一般”28人,占9.69%;“不太有意義”6人,占2.08%;“完全沒意義”1人,占0.35%。該結果表明受訪者對學習安全知識和參加安全教育活動重要性認同度、重視程度較高,但個別學生表現出消極態度的現象需要引起學校足夠的重視。
3.4對突發事件相關資訊的了解程度
3.4.1對屬于大學生突發事件情景的認知情況(該條目為多選題)
在“盜竊事件”“交通事故”“運動損傷”“實習傷害”“傳銷工作”“非法游行聚集”“旅游遇險”“食物中毒”等屬于大學生突發事件情景的8個選項中,選擇8項的有46人,占15.92%;7項25人,占8.65%;6項38人,占13.15%;5項52人,占17.99%;4項49人,占16.96%;3項56人,占19.38%;2項20人,占6.92%;1項3人,占1.04%。各選項的頻次和所占百分比從高到低依次為“交通事故”253人,占87.54%;“旅游遇險”228人,占78.89%;“食物中毒”222人,占76.82%;“運動損傷”205人,占70.93%;“盜竊事件”167人,占57.79%;“實習傷害”144人,占49.83%;“非法游行聚集”112人,占38.75%;“傳銷工作”110人,占38.06%。該結果表明受訪者中認識到上述8個選項均為突發事件情景的低于20%;沒有1個選項全部受訪者認為是突發事件情景,最高的僅為“交通事故”占87.54%,受訪者對突發事件的知曉度有待提高。
3.4.2對大學生突發事件相關管理制度的了解情況(該條目為多選題)
在《廣東省教育廳〈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等4個制度中,曾閱讀4項的有5人,占1.73%;3項16人,占5.54%;2項40人,占13.84%;1項51人,占17.65%;4個制度全部沒有閱讀過的有177人,占61.25%。受訪者了解各制度的頻次和所占百分比從高到低依次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69人,占23.88%;《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58人,占20.07%;《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50人,占17.30%;《廣東省教育廳〈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26人,占9.00%。受訪者對有關管理制度的了解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醫藥院校安全教育內容中相關制度教育的相對不足,同時學生從制度層面了解和認知突發事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加強。
3.5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評價
選擇“非常大”的有66人,占22.84%;“比較大”115人,占39.79%;“一般”96人,占33.22%;“影響不大”11人,占3.81%;“沒有影響”1人,占0.35%。該結果表明受訪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總體上持積極的態度,但有待進一步強化,各中醫藥院校應當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正面、積極作用。
4對加強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建議
4.1以中醫學“治未病”“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等理論為指導[3]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工作常態化機制
一是發揮“兩課”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突發事件的育人功能[4],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有關法律法規、制度以及社會熱點問題滲透講解,強化學生防范突發安全事故的意識。二是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融入安全教育的內容,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寓教于樂中加強對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實踐活動,將安全教育納入綜合素質學分管理,提高學生參加安全教育的積極性。三是重視充分利用教學區、生活區宣傳欄、電子屏幕等宣傳媒介,展示安全保衛相關工作部門的情況和最新的應急處置知識。
4.2發揮學科優勢促進安全教育的開展
一是充分利用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等學科資源,在專業課程教育,如急診、外科、骨科、護理等相關課程和臨床、實驗室實踐操作中滲透應急處置的知識,提高教育的生動性和實用性。二是利用中醫藥院校中設立的經管、人文學科開設安全教育選修課,內容可涵蓋應急事件處理、公共安全政策法規等內容[5],和中醫藥學科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應急處理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
4.3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匯聚新媒體教育資源
一是根據當代大學生善于運用網絡的特點,發揮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的作用,開辟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新陣地[6],例如有的學校已開通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微信公眾號,定期向師生推送安全資訊。在此基礎上,還可通過校園網、新媒體等傳播“未病先治,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等中醫藥文化,提升學生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水平。二是搭建安全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中醫藥院校應以大學城、校際聯盟等為平臺與兄弟院校建立資源共享渠道,內容可囊括已有突發事件的回顧、總結、分析和啟示,應急工作機制和具體方案的匯編,豐富師生獲取相關資訊的渠道。4.4立足實際加強安全教育隊伍建設一是針對中醫藥院校安全教育師資隊伍相對薄弱這一情況,定期集中對工作人員進行危機知識、應急能力的培訓,增強其危機意識。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拓展訓練等方法,使有關工作人員有效獲得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7]。二是有計劃地選派工作人員到外單位參觀學習,及時汲取和推廣校外的先進做法。三是安排工作人員根據自身實際開展自學,不斷提高應急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輝.高校突發事件研究綜述(1979-2012)[J].高教探索,2013,29(4):36-39.
篇7
【關鍵詞】獨立院校 應急管理
一、獨立學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現狀
如今,獨立學院突發事件應急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不少學生對校園應急事件的概念缺乏了解,幾乎沒有應急事件演練的經驗,法律意識不足,觀念上也缺乏必要的重視意識;從管理者的角度看,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認識均不夠到位,常陷于一種被動的、應激性的處理模式中,重在事后處理,事前預防觀念淡薄;從學校的角度看,關于應急管理的組織機構不夠健全、相關教育明顯不足(這也是師生危機意識不足的主要原因)、心理干預系統不夠健全、人文關懷體系不完善、校園文化載體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學校與家長以及學生三者之間溝通不足等。
近年來,媒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獨立學院突發事件也在不斷的被聚焦放大,從而導致獨立學院的應急管理的壓力無形中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獨立學院,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本已壓力攀升,再加上傳統的應急管理的方式本就有待完善,這就為獨立學院的應急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題,如何在轉型期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是擺在獨立學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二、獨立學院突發事件的特點
高校突發事件是指:那些發生在高校內,或雖未發生在高校內,卻與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當聯系,事前難以預測,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影響、沖擊乃至危及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的公共事件。
獨立學院校園突發事件的類型。由于獨立學院突發事件性質各異,誘發的因素也不盡相同,通常對獨立學院校園突發事件做 如下類型的劃分:①群體性突發事件。這里所說的群體性突發事件,是指校園內外涉及校園師生的各種未經批準的集會、游行、請愿以及集體罷餐、罷課、上訪、聚眾鬧事等事件。校園群體性突發事件主要可分為政治因素引起的事件和群體利益引發的事件兩類。前者是指帶有政治色彩的、大多由國家和民族利益引起的具有社會共鳴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后者是指因待遇、利益、管理等引發的具有群體利益目的的群體性突發事件。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學校師生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誤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校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兩類,一類是發生在學校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傳染病等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另一類是學校所在地方發生的,可能對學校師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2003年SARS的蔓延,使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對一些師生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③突發安全事故。突發安全事故既包括學校樓堂館所等發生的火災、爆炸、建筑物倒塌、擁擠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園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園睡眠冰面溺水事故,大型群體活動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學校后勤供水、供電、供氣等事故,以及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等,也包括學校組織或師生自行組織的校外活動中造成的師生人身損害的安全事故。學校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尤其是重大突發安全事故,往往會造成災難性后果。④自然災害事件。自然災害事件包括氣象、海洋、洪水、地址、森林、地震災害以及由地震誘發的各種次生災害。我國是多災之國,這些自然災害往往給災區學校帶來巨大的災難與損失,給受害師生造成巨大的心理痛苦。
三、獨立學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教育不普及,培訓不到位。有些學校新生入學后沒有開展自救互救的實際演練和像火災,地等突發事件的模擬演練即使經過訓練也是走走形式,沒有進行系統化,正規化教育,學生安全知識薄弱,自救互救能力低,危機應對意識有待加強。
制度不健全,設施不完備。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 學院沒有建立健全的獨立學院園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制度,沒有堅持督查制度,沒有定期對園區應急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督導,沒有即時通報督查情況,沒有對影響園區安全穩定的情況進行及時上報、設施不完備,因為經費問題,有的獨立學院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消防的規定設置園區消防設施,消防器材沒有配備到位.園區重要地方沒有安裝攝像頭。保障體制不健全。2009年甲流爆發時期,很多學校都制定了符合自己情況的疫情應急預案,預案在事后大多被棄置在一旁,沒有得到及時的修訂和完善。大多獨立學院應急救護的設施,設備,人力,財力,物力不足,后勤工作滯后。
信息不暢通,不公開有些學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隱瞞,緩報或謊報信息,處置突發事件的信息不透明。
學校園區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學校規模快速擴大,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的開放程度明顯提高,由此形成,一是學校商業娛樂活動增多,二是校內臨時務工,臨時居住人員明顯增多,而且流動頻繁,成分復雜,魚龍混雜,社會上商販也看中學校這塊“寶地”頻繁進校園做促銷活動,進學生生活園區招貼廣告做宣傳。這些人員滯留校園,熟悉學校環境,成為危及校園治安,侵害師生權益的群體目,學生宿舍,教師公寓內學生和老師的電腦等貴重物品頻頻被盜,學生常常受招聘小廣告的騙。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園區的主體是學生,目前我國大學生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是90 后,這是一個知識面較寬,接受新生事物快,信息來源廣,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的特殊群體,他們雖已成年,但心理發展并不成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情感問題,成長的家庭環境,就業壓力等很容易引發心理失衡,出現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給獨立學院園區突發事件發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預防,應急,處置帶來很大的難度和安全隱患。
四、加強獨立學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有效機制
提高危機意識和人本意識。一方面,做好危機管理工作,要提高獨立學院師生的危機意識,要警鐘長鳴,從心理上樹立起防范突發事件的準備。另一方面,做好危機管理工作,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要認真聽取學生的訴求,理解和支持學生的正當要求,并以高度的姿態,積極的行動與學生一起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控制和平息事態。
加強組織建設。一方面,從獨立學院領導的角度,強調領導責任的落實,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從基層開始,建立健全責任制度,并致力于突發事件管理的常態化與規范化建設。另一方面,從組織機構建設的角度,致力于創立一支規范的、完善的突發事件處理體系,包括人員構成、運行規則、處理預案和原則等,以保障突發事件處理的及時與高效。此外,獨立學院危機管理工作者,要認真分析校的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管理工作,尤其在涉及畢業、情感、心理等方面,要做好系統的組織管理工作。
加強制度建設。根據我國高等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管理的相關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在建立和完善嚴格的管理規定的基礎上,本著維護學生權益,保障學校穩定的基本要求,使得管理內容更加符合法律規定、管理程序趨于科學高效、管理人員意識到位等。其目的是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保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無疑對于突發事件處理中易出現的簡單粗暴、無所適從、方法不當等狀況而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如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冷靜有序、果敢依法進行處理。若為人民內部矛盾,堅持教育疏導為主。若為別有用心的違法犯罪行為,則堅決依照法律程序嚴肅處理。
加強信息渠道建設和信息溝通。自媒體時代,信息交流越來越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習慣,作為獨立學院管理者,有責任有義務掌握信息交流的各種技術并學會利用其快捷便利的特種開展危機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信息獲得方面,需要重點建設。要充分利用網絡、飛信、微博、微信等各種信息傳播載體,廣泛開展信息溝通和交流,力爭在學校、學生、家長、社會之間構筑起高效的信息溝通網絡和渠道,以滿足危機管理的需要。
在信息溝通方面,應做到真實、及時、準確,這是獨立學院危機管理者的重要責任。信息公開的重要性在于,在突發事件面前,能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盲動與恐慌,并將謠言的潛在危害降到最低。充分發揮教育與心理干預的作用。通過教育的各種途徑給學生多一些危機的概念和應對的經驗,使學生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通過心理干預幫助大學生提高應對危機的心理調適能力和危機后心理自我恢復的能力,能有效的減少心理危機的發生。比如,通過開設心理學的選修課,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悅納自我;通過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通過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及時幫助學生傳道解惑;通過管理創新,在肯定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勇于自我剖析等;
加強隊伍建設。當前獨立學院的危機管理工作的一線工作者主要由輔導員構成,某種意義上講,這支隊伍的穩定與否、素質高低將直接決定著危機管理工作的效果優劣。同時學生干部隊伍、黨員隊伍在獨立學院危機管理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質上講,這三支隊伍的素質高低,是危機管理工作成敗的關鍵。
篇8
[關鍵詞]高等學校 突發事件 網絡 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劉清生(1967- ),男,江蘇溧陽人,江蘇科技大學黨委辦公室,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江蘇 鎮江 21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1SJD860007)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046-02
一、引言
學術界對高校網絡的概念尚無定論,但一般是指高校由于某一突發事件引發,網民群體集中圍繞某一主題,通過網絡聚集制造輿論,促使網民行動,對事發高校秩序和穩定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①近年來,高校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突發事件頻發,師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網絡飛速發展背景下,高校網絡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切。高校各類突發事件頻發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為此,準確把握高校突發事件演變的原因及發生的機制,進一步加強高校制度建設,規范高校管理行為,對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二、高校突發事件演變成網絡的原因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對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的245個網絡輿情熱點監測,結果顯示:“科教文衛領域成為網絡輿情事件的常發之地,占比15.1%。”②高校涉及腐敗、意外傷亡、招生、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一些突發事件極易演化成網絡。高校突發事件演變成網絡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校的社會關注度高,容易引發網絡。高校承載著億萬家庭的希望和夢想。我國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每一個學生的背后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學生身上寄托著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甚至承載了一個家族的期盼。在數以千萬家庭上億人的眼里,關注高校就是對自己切身利益的關注。導致了高校的社會關注度高,高校突發事件極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因此,從社會發展的客觀形勢進行分析,高校突發事件極易引起網民的關注,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重點。
2.缺乏與網絡溝通的能力,往往釀成網絡。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交類網站、微博、論壇等為網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網絡互交平臺。突發事件發生后,面對網絡強大的聲音,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往往不太敏感也不太重視,固守原有的處置事件的觀念和模式,不太適應網絡的追問,網絡輿情判斷分析能力不強,經常處于失語狀態,行動遲緩,缺乏有效應對措施,往往會導致局面失控,矛盾激化釀成網絡事件,使事件的負面影響迅速放大,最終變得不可收拾,給學校造成極大的影響。總之,從高校自身層面進行分析,高校對網絡輿論的重視程度總體上看還顯不足,高校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有待提高。
3.網絡傳播的特殊效應,極易演化為網絡。第一,網絡炒作推進網絡輿情失真。突發事件發生后,一些網民和網絡推手往往借機發揮,肆意炒作,使突發事件迅速成為網絡輿論的焦點。第二,網民情緒化助推網絡輿情放大。由于網民身份的隱蔽,一些網民的言論比較感性化或情緒化,有時會將網絡當成泄憤的場所。情緒化的言論往往相互感染,容易引發有害網絡輿論,使得事實歪曲。第三,社會責任感缺失導致網絡輿情離奇。由于網絡的開放和自由,一些網絡推手缺乏基本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隨意傳播低俗信息,肆意夸大,片面追求點擊率,以產生“轟動效應”。這也是從網絡條件下突發事件容易演化成網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突發事件演化成網絡的機理分析
高校突發事件演化成網絡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按照美國社會學家斯梅爾塞“價值累加理論”認為,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產生都是由以下幾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即有利于群體性突發事件發生的結構性誘因;有社會結構所引發的怨恨、剝奪感或壓迫感;社會控制力的下降等。③具體來說,事件的發生一般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1.具備一定社會條件。高等教育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招生、就業、意外傷害等都是激發社會矛盾的結構性因素。由于網絡是一個自由、多元的時空世界,網絡輿情傳播速度迅疾、涉及面廣。所有的網民因互聯網這一平臺可以隨時交互信息,世界任何角落發生的事情如同就在眼前,與己息息相關。高等教育涉及千家萬戶,必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當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事件本身以及事件背后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必將加重人們的不滿、怨恨、仇視、剝奪感或壓迫感。
2.產生一般性信念。的參與者必須對共同的訴求達成共識,并取得大多數參與者的支持,才能產生一般性信念。“一般化信念很可能是出于愚昧和無知而產生的神話,但是對一個集體行為的發生來說,重要的并不是真實而是認知。”④當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經過網絡傳播,公眾可能對事件本身以及與事件相關聯的其他問題更加關注,各種意見逐漸達成一致,出現一般性信念,最終導致的發生。
3.出現觸發因素。觸發因素是一個引發的導火索,往往具有偶發性,有時可能是一個極小的事件,但不容忽視這一導火索出現的時機。傳統媒體的報道是有選擇性的,傳統媒體所進行的輿論監督更多強調把關和引導的作用,帶有話語權的性質。而網絡給人們提供了“誰都可以通過網絡放大自己的聲音”⑤的可能性,誰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誰都能成為輿論監督的主體。正因如此,當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暴露出的問題可能一覽無遺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各類不良觸發因素隨時出現。
4.形成網絡行動動員。群體性行動必須要求參與者被組織起來。斯梅爾塞認為,快速的信息傳遞是社會運動動員的關鍵。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創立的六度分割理論,⑥簡單地說,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人。人們根據此理論,創立了社交網絡,即面向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服務。社交網絡讓每個人的社交圈被放大,成為一個大型網絡,增強了人們交往和信息溝通的渠道。“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網絡輿情的隱蔽性給新興動員主體提供了行動的機會和場所。”⑦
5.控制能力缺失。按照斯梅爾塞的理論,高校嚴密有效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遏制網絡的關鍵,如果出現疏忽,網絡可能隨時發生。高校由于長期處于相對平和安逸的環境,師生在心理上普遍對危機不敏感,對風險認識不足,往往心存僥幸,缺乏經受風浪考驗的意識,對突發事件缺乏敏銳判斷與控制能力,必然導致高校網絡的發生。
四、網絡背景下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的思路與措施
網絡時代,高校突發事件變得更為復雜。高校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善待網絡輿論,重視網絡輿論引導,發揮網絡輿論在學校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更需要努力提高在網絡輿情下突發事件應對的能力。
1.建立預警機制。高校處置突發事件最有效的方法是積極預防。目前,我國高校都制定了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但許多高校預案的可操作性不強,缺乏實際演練。為此,高校應當建立一套符合校情、保障有力、操作性強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學校要切實加強網絡輿情,高度重視網絡表達的進步意義。要建立健全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注重網絡輿情信息收集。“校園BBS是大學生在面對高校突發事件時選擇的最重要的信息源。”⑧要密切關注校園網絡BBS,及時發現并收集廣大師生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有關建議要及時調查并盡快處理,并及時反饋處理情況及時進行反饋,有效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2.完善溝通機制。如果缺乏溝通,信息不暢,往往會出現針對突發事件的各種傳言、猜測甚至謠言,對突發事件處置極為不利,從而失去處置問題的最佳時機,使突發事件變得更加復雜。溝通機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賴準確及時的信息,因此,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必須重視信息暢通,保持與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之間的溝通,進一步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回應網民關切;保持同學生及家長之間的信息暢通,及時通報有關情況,爭取學生及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做好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的溝通,這樣有利于及時得到上級部門的幫助與支持,更好更快地解決突發事件。
3.強化控制機制。突發事件的控制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項艱巨工程,也是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精心編制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規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流程,可以從制度層面保障突發事件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準確判定突發事件的性質與程度,是控制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基礎與依據。另外,要根據掌握的信息,分析事件發生的性質與原因,明確責任主體。重視網絡輿情研判與引導,掌握網絡輿情產生的真正原因和事態發展的趨勢,注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正確引導,牢牢掌握網絡輿情主動權,提高突發事件的應對控制能力。
4.重視善后機制。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后,并不意味著整個過程的結束。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往往被忽視,而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是整個突發事件控制與處理的最后一個環節,關系到能否盡快恢復秩序。為此,需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建立突發事件的事后評估機制,對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進行評估,檢驗預案是否科學、措施是否可行,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二是要建立突發事件的事后恢復機制,高校要盡快恢復正常的校園秩序,消除因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害和負面影響,重塑學校形象和聲譽。三是要加強突發事件發生后的總結和反思,舉一反三,消除突發事件的“后遺癥”,必要時對部分師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總之,突發事件過后,高校要認真反思,汲取教訓,抓住危機背后蘊藏著的機遇,完善預防與應對機制,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注釋]
①劉清生,張強,張宇.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12(3):99.
②丁俊杰,張樹庭.網絡輿情及突發公共事件危機管理經典案例[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3.
③N.J.Smelser.Theory of CollectiveBehavior[M].NewYork:FreePress,1962:35.
④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1.
⑤張麗紅.試析網絡輿情對網絡民主的影響[J].天津社會科學,2007(3):55.
⑥J.watts.Duncan.Six Degress: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M].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3:76.
篇9
一大學生突發事件概述
突發事件就是突然發生,引起廣泛關注的事件。大學生突發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因素、社會政治經濟因素、大學生自身不妥的行為或其它某種因素導致的,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需要立即處理,對大學生身心或學校造成嚴重后果或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大學生突發事件”是“突發事件”的一個子集,它針對的是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
由于大學生突發事件性質各異,誘發因素、危害結果各不相同,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得到的大學生突發事件類型也不同。本文將大學生突發事件分為類,即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治安安全類突發事件、政治敏感問題類突發事件、心理問題類突發事件、網絡安全類突發事件、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宗教問題類突發事件。
與社會公共突發事件相比,大學生突發事件除了具有和它們共同的一些特點,例如突發性、潛在性、破壞性、擴散性等,還具備了一些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主體的特殊性、事件參與的群體性、誘發因素的多樣性、后果的危害性和影響的持久性五個方面。
二大學生突發事件的成因
1大學生自身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大學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危機意識不夠、心理素質較差、法制觀念淡薄四個方面。大學生政治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現在做事情考慮不周全,容易魯莽,而且高校是學生們聚集的場所,在學習生活中小摩擦很容易引起大事件。因此,導致大學生突發事件爆發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因素就是大學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大學生的危機意識不夠表現在學生們沒有意識到身邊的安全隱患,在對學生進行的訪談過程中,發現將近一半的學生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寢室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并且使用過電熱毯、熱得快等違章電器。大學生處在一個學習、探索、成長的過程中,維權意識、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但自律意識不強,心理素質較差,法律觀念淡薄,經常以自己的價值觀作為評價一切是非的標準,面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不能冷靜思考,從而導致突發事件的爆發。
2學校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學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環節、學校預防機制不完善和學校教育力度不夠三個方面。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學校的師資隊伍、服務設施等都沒有同步發展,導致學生產生種種不滿。高校的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包括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工作,還包括后勤、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無論是哪個環節出現了漏洞,都有可能引發大學生突發事件的發生,因此高校必須正視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抓好管理中的每一環。
3外部環境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非主流價值觀的影響、網絡媒體的影響、校園周邊環境的影響、家庭因素的影響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五個方面。第一,我們處在社會的轉型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體制的轉軌,必然帶來很多問題,增添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非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大學生崇尚“個人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等,這將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矛盾,從而導致突發事件的發生。第二,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網絡成為學生們與外界交流和聯系的一個重要手段,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很多資源,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但凡涉及到“大學生”、“高校”,便會引起網絡上的一陣騷動。因此,網絡媒體成為大學生突發事件爆發的導火索。第三,不良的周邊環境為大學生突發事件增添了風險因子,威脅著大學生的安全。學校周邊遍布著飯館、旅館、超市、網吧等,而這些店面大多以經濟利益為中心,不會為學生考慮。加之校園周邊人員復雜,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很容易導致糾紛,甚至是打群架等惡劣事件的發生,威脅著大學生的人身安全。第四,家庭環境對大學生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特別是家庭的氛圍、家庭的關系、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第五,我國受自然災害影響比較嚴重,自然災害種類繁多,雖然非人為的因素造成大學生突發事件的概率較小,但是卻是我們無法排除的。我們能有加強預防,及時應對,把損失降到最低。
三大學生突發事件對策
1預防對策: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應急小組。高校應該建立一個大學生突發事件應急小組,作為學校的一個常設組織。平時應急小組負責學校的日常管理,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首先,成立突發事件應急小組,選定小組成員,分配成員角色和職責。應急小組一般由校長牽頭,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輔導員、學生處人員、保衛處人員、宣傳部門人員、心理咨詢部門人員、后勤部門人員、校醫務室人員等人員組成。應急小組在成立之初,小組領導就要讓小組的每一個成員明白自己的職責和工作范圍,以免由于職責不清晰,而延誤突發事件的處置。其次,應急小組成立之后,組長要定期召開會議,匯報各個部門近期的情況,討論學校應該關注的領域,不斷地完善預防和應對計劃。突發事件發生后,組長召集緊急會議,布置緊急任務,各個部門積極配合,鼎力相助,及早解決問題。最后,高校應該邀請一些相關專家到校對應急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包括一些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律師、心理專家、公關專家等,以提高各個部門的專業水平,在此基礎上,培養小組成員全面發展,以最大的程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制定應急預案,進行應急演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是提供應付、處理緊急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組織、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它可以幫助我們有條不紊地處理大學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圍繞“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應如何應對”的思路,提出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假設和擬采取的行動。高校管理者應該根據國家的一些應急預案作為藍本,參考其他高校制定的應急預案,結合本校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己高校的危機處理手冊,并將其發放給每個老師和學生,以便有效地指導師生員工和學校管理者在不同的危機事件發生時,有條不紊地應對突發事件。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編制好之后,高校要根據應急預案進行應急演練,特別是對一些常見的大學生突發事件,高校一定要安排師生做好應急演練。高校管理者在演練之前要做好一切安排和準備,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決不能隨便應付,當做游戲,這樣只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并要及時從演練中發現問題,修改并完善應急預案中的各個方面,使之更具操作性和更全面。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統,完善應急溝通平臺。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統和信息溝通系統,就是要建立一條從學生到校領導的動態信息系統,它包括信息員(班長、班干部或其他對班上同學情況比較了解的學生)、輔導員、學院領導(分管學生工作)、校領導(分管學生工作)等。班上的信息員通過及時地采集學生們的信息,及時地向輔導員匯報情況,輔導員根據所掌握學生的信息,向學院領導匯報,學院領導再對信息進行加工和篩選,上報校領導。信息傳遞要及時、準確,若事態緊急、情況緊急等可以越級上報。學校也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信息采集系統,分配專門的工作人員,在互聯網進行及時的信息收集和溝通,這兩者也可以結合起來,使得收集到的信息更加準確和及時。
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能力素質。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培養大學生危機意識。
強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構建并完善學校管理的法制化體系,在制度的約束和指導下,做出相應的管理決策,從而使人為決策失誤率降到最低。要加強以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在當前我國高校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的情況下,例如越來越多的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管理理論應受到足夠的重視,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在該領域的研究。要分析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原因,從中找出突發事件的發生規律,切實把維穩工作做到實處。
2處置對策:泰然處之,坦然應對
啟動應急預案,布置緊急行動。當大學生突發事件發生時,高校管理者應該迅速行動,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使得事態處于掌控之中。大學生突發事件往往具有形式緊迫、影響較大的特點,因而,應急小組必須做到冷靜、果斷地處理各種情況。首先,應急小組成員應該迅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小組開會討論,從而分析出當前的形勢。其次,組長要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根據事先確立的指導原則,迅速做出科學的決策,立即執行應急預案,并下達具體的行動任務,親臨現場協調、指揮各部門。高校各部門應有大局觀念,服從并配合應急小組完成各項工作,為阻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和蔓延,做出自己的貢獻。最后,為了盡快弄清事件的情況,要采用有效的調查手段,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直接原因及現狀等方面著手調查,并對其可能造成的或已經造成的危害(例如,人員傷亡情況,學校基礎設施破壞情況,造成的社會影響等)進行評估,并形成書面調查報告,為處理處理突發事件、制定應急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
依靠組織力量,團結協作。大學生突發事件因其復雜性、特殊性,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的。因此,在面對大學生突發事件時,各個部門必須在統一的指揮下團結協作。首先,要確保應急小組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權威性,學校各相關職能部門,例如保衛處、學生處、宣傳部、心理咨詢中心、校醫務室等,要在應急小組的部署下協同行動,并在思想和態度上同應急小組保持一致。然后,各部門要在應急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協調行動,整合各方資源,以“各個擊破”的方式解決突發事件。最后,積極應對,將突發事件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應急小組和學校黨政領導必須要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絕不允許緊要關頭互相指責、推卸責任和各自為政。只有做到一切服從指揮,統一行動、團結協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部門的作用,快速解決問題,把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系統。形成信息通暢、反應快捷的大學生突發事件溝通系統,是高校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基礎。突發事件一旦發生,高校應該保持突發事件應急小組內部溝通順暢,與各個相關部門的溝通順暢,即校內溝通順暢。同時做好與學生家長、政府以及新聞媒體的良好溝通,即校外溝通良好。及時地將現狀、處置的情況向校領導及相關部門匯報,并且爭取新聞輿論的理解和支持;加強溝通管理,避免因溝通不善引起的流言、謠言混淆視聽的情形。
建立健全信息監測系統。對大學生突發事件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的信息監測系統能夠提供給決策者判斷突發事件當前的形勢及發展趨勢的依據。當突發事件發生時,除了積極地采取行動外,高校還應該對突發事件進行密切監測。要及時、清楚地了解突發事件的進展情況、解決情況,要弄清楚事件的影響是否在減弱,特別要注意學生因重大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心理變化,留意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個體、群體的各種社會心理行為及可能的發展趨勢。高校一定要重視信息監測這個環節,千萬不要疏忽大意,不要過早地宣布處置工作結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高校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做好突發事件的監測工作,才能保證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完滿結束。
篇10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素質提升
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變遷的不斷加劇、高校校園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先前寧靜的校園時而發生突發性事件。這些突發事件不僅給和諧的校園帶來了影響,還給學校和師生帶來身心上的傷害,同時經濟上也受到損失,甚至會給社會產生不穩定因素。面對這種形勢,作為高校輔導員應如何面對和預防突發事件,提升職業素質是目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界定及特點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6年1月8日)》中,根據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性質和機理,將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性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高校突發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政治的原因引發的,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大學生起主導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對學校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沖擊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發事件主要有幾個成因:第一,由于高校校園是人員密集的地區,在發生地震、水災、臺風等自然災害時,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撤離該地區,造成大面積死傷事件。流行性疾病也屬于這個范圍。但隨著國家、各省市以及各高校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實施,已經引起高度的重視。第二,校園安全事件目前成為各高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如自殺、宿舍盜竊、個人財產丟失等。而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則是自殺、殺人、被殺事件,這類事件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高校突發事件具有一定的特點,一是具有突發性、緊迫性,往往是事前無法預測的,需要及時有效的處置。二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處理問題難度大,有時還會遇到先前從來沒有遇到的事情。由于法律和政策的不夠完善,尤其是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家屬大鬧學校,安撫工作十分難做。三是具有一定的擴散性和潛在性,隨著信息通訊的網絡化以及交通的日益發達,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將呈現擴散性的態勢,波及到全省各個高校,甚至涉及到全國。有的通過網絡媒體的炒作,歪曲事實,加速了對突發事件不健康、不全面、不準確的信息傳播,給師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破壞校園的穩定,難以維持校園的和諧。尤其是學生個體事件,危害性時間長久,會長期在學生中造成很壞的影響,有時會成為其他事件發生的導火索。
二、高校突發事件輔導員的職責
高校突發事件的特點決定了高校輔導員處理問題的原則,高校輔導員既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肩負著正確處置高校突發事件的重要職責。
1.樹立服務意識,在事件中引導學生、關愛學生
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輔導員要及時獲取信息,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如果不能及時趕到現場,可通過同事或班級干部及早趕到現場,在發生事件中爭取主動,掌握真實情況,為及時妥善處理好事件做好準備。如果是非常嚴重的事件,要迅速告知相關領導,及時匯報情況,以便采取措施。在處理完事情后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做好匯報,做好記錄。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要及時通知家長,在告知過程中要注意說話口吻和語氣,方式和技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使工作難度加大,要和家長多溝通,消除誤解,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另外,要安撫好其他學生,關愛學生,以免學生受到傷害,讓學生得到信任,成為學生的主心骨。
2.針對特殊群體,建立預警機制,做好心理疏導
大學生自進入高校后,面對新的環境,有時候面對的環境和在高中時期所宣傳的區別比較大,產生心理落差。加之很多學生都是家中獨生子女,個性強、缺少集體感,以自我為中心較多,在交友、學習、就業中無法保持心理平衡,無形中產生心理危機,容易產生極端行為。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師,要對這些特殊群體特別關注,及時發現問題,尤其在有些敏感階段,如入學、考試、畢業、季節性變化等階段中要尤為關注,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對遇到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教會他們學會自我管理、正確交友、求職和擇業。
3.防范為先,排查易突發的問題,確保安全穩定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這是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方針。”在大學期間,對大學生三觀教育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有效預防突發事件的重要途徑。首先從學生入校開始,就要加強校紀校規的學習,強化大學生知法、懂法、遵守法律的意識,同時要強化大學生維權意識的培養。其次做好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也是目前要加強教育的首要任務,面對新一代大學生,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很少受到挫折,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想放棄生命,教育學生要對生命有尊重感,無論是自身還是他人,避免傷害生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要學會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救助生命。其三是世界觀的教育,培養學生看待問題要用辯證唯物的觀點思考和分析,要用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世界,克服認識問題的片面性和獨立性。
總之,在處理突發事件中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發現問題不慌張、處理問題要果斷、采取措施要謹慎、采取方法要策略。更為重要的是,突發事件務必預防為主,教育為本,時刻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并排查問題,確保校園的安全穩定。
三、高校突發事件中輔導員素質提升的對策
1.學習并熟知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輔導員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專業性和知識性很強的工作,沒有豐富的知識很難勝任這項工作。多元的知識結構是輔導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高校輔導員除具備扎實的政治理論知識,認真學習與學校相關的法律知識,對一些相關的法律要熟知外,還要知法懂法,在日常工作中才能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與此同時,要具有危機意識,特別要注重如新生入校、畢業離校、考試前后、季節性心理煩躁期等特殊階段,學生出現突況后,培養突發事件前后的應變能力和構建其預案機制。
2.注重善后恢復階段的心理疏導,提升輔導員心理素質
在突發事件發生、處理及事件結束后,高校輔導員要在自己的職能范圍內,針對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分析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認真反思、總結經驗,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一是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入手,對直接受到心理傷害的學生一定要重點關注,通過心理輔導與安撫,關心他們,消除其心理恐懼。二是聯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交流、溝通,穩定受到傷害的學生的情緒,用時間來化解他們心理的陰影,使其盡快擺脫,進入到正常的學習中,恢復校園的穩定。另外,對于新進的輔導員,要加強身心素質的培養,要有面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掌握處理問題的相應技巧和對策,保持穩定的心態,在事件發生時才不會手足無措,延誤控制事態發展的時機。同時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心理咨詢的方法,可以通過宣泄、控制呼吸等方法教會學生克服恐懼心理,避免產生盲目過激行為,幫助他們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生活。
3.建立善后機制,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輔導員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突發事件發生后的善后處理,如何合情合理有效的解決,善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這對輔導員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善后機制是高校突發事件結束之后處理收尾事務、恢復校內秩序、總結經驗教訓、追究事件責任、獎勵有功人員和防止事件反復等工作的運作機制。”一是要深入細致的做好說服教育工作,突發事件的發生,會引起學生的思想波動,產生不良的后果,結合事態的發展,從正面引導學生,認識到問題嚴重性。以此類事件為契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及時穩定局面,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二是加強事后再教育,鞏固教育成果,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法律常識以及相關文件,從事件中吸取教訓,認識到此類事件對學校和學生帶來的危害,加強正確的引導和再教育。
4.構建突發事件善后中的學習創新機制,提升輔導員的綜合素質
突發事件的發生,會造成很多負面的影響,但同時也蘊含著很多寶貴的價值,在今后的管理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預警機制。第一,充分利用突發事件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將此作為危機教育素材,例如召開年級會、班委會,通過案例分析、回顧和反思問題出現的原因,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分清是非,讓學生在危急中成長、成熟。第二,進一步完善學校預警機制,創新管理模式。突發事件的發生,暴露了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很多不完善和缺失,將以此作為改革的切入點,制定更為科學、細致、可操作性的一系列突發事件緊急預案。第三,結合本事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手段和新穎的教育形式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機制,使之更有效、更實用。第四,始終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日常的管理中,采取各種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遵守校紀校規,做好防火、防騙、防盜等工作。教育他們遵守交通規則,遇到危機情況保護生命是第一位的,強化安全意識。第五,輔導員要加強自身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第一位。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的同時,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工作水平,熟悉學校突發事件預案的流程,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就能從容應付,控制事態的發展。
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大多與學生有關,輔導員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測、導向、協調教育的作用。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突發事件的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好高校的穩定乃至社會的穩定。
參考文獻:
[1]耿莉.論高校輔導員如何應對突發事件[J].價值工程,2011(15):239-230.
[2].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R].在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