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法制教育培訓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7: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法制教育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師法制教育培訓

篇1

敬業與樂業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主要與大家交流我對教師的職業態度的一些膚淺的體驗。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游民,雖大圣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百丈禪師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彼咳粘咸谜f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這天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我征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

首先,作為教師要有敬業精神。作為中學教師,敬業首先要“勤”。勤于備課,勤于改作業,勤于了解學情,勤于管理,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于總結,勤于閱讀。

勤于備課:教師要教給學生借助于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育教學技巧。獲取知識----這就意味著發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備課的時候,你要從這樣的角度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找出因果聯系正好在那里掛鉤的、初看起來不易覺察的那些交接點,因為正是在是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疑問。而疑問則能夠激發求知的愿望。我們以往說過的備課“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咱們學校以前有位數學教師王廼祥,他退休的時候,我幫他整理東西,王老師給我看了兩本教案,一本是畢業第一年時候寫的,一本是最后一年的教案。兩本教案都是工工整整認認真真,教法‘學法,學生,舊知識鋪墊,在他每一章節的教案上,都清晰明確端正得書寫著,每一節教案后面還備有本節典型試題,學生易錯知識點與對應試題’。兩疊教案,除了新舊的區別,在書寫上看不出差別。王老師在職的時候,歷屆學生成績都很好。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也是一位無論誰提起都肅然起敬的教師。他推薦賈紅虎老師做數學組組長,賈老師在備課上課上也是一樣認真。

勤于改作業,作業是學生反饋教學效果的一個方式,勤于改作業,在改作業過程中去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這方面我們盧校長就是一個典范,20XX屆高一高二年她帶我們班生物,每次作業還要給學生下批語,要求學生排隊去辦公室一一解決問題。我們班王致遠就是在她嚴格要求下,狠學生物,由生物54分最后到高考生物近滿分,以658分考入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8年。中學課堂一半教學,一半管理,如果課堂紀律,作業等缺少管理也是不可能出成績的。當然課堂管理作業管理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慢慢摸索,但首先要勤于管理,敢于出手。

勤于思考: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和班主任,總是力求在集體中創造一種共同熱愛科學和渴求知識的氣氛,使智力興趣成為一些線索,以其真摯的、復雜的關系——即思信的相互關系把一個個的學生連接在一起。教學教育是一門有關智慧的科學,思考不是讓你做與眾不同的事,而是讓你做事與眾不同。所有的成績,創新都來源于教師思考迸濺出的智慧火花。

另外,我認為反思與總結很重要,我們每上一節課,每教一遍,都會有得有失,勤于總結,能夠事半功倍,也能提高教學效率。物理韓克忠老師,從2005屆開始與我合作,他的一個特點就是每天作業不超過三道題。優化設計一周2—3次。他每上一節課,都會自己糅合知識點,編寫或者改變幾道試題,把本屆課的知識點糅合到2-3道試題里面。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這些經典試題他會保存,下一屆修改使用。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方法,與韓老師合作的時候,很少聽學生說物理很難。

勤于閱讀,我自己以為,不管是文科老師還是理科老師都要勤于閱讀,閱讀可以拓寬教師的視野,讓你慢慢形成自己明確的教育理念,從一個好匠人蛻變成一位有思想的導師。北京著名的特級教師王金戰,原本是一名數學老師,但是他熱愛閱讀,最后成為數學名師,特級教師,教育專家,為人大附中培養了一批批北大清華的優秀學子?,F在自己辦學校、做教育,出了四五本書,做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各地巡回演講,深受一線教師與家長熱愛。

第二,敬業要“忠”。忠于事。中國古代有句俗話:“板蕩識忠臣”意思是在社會動蕩的時候才能見出一個大臣的忠與侫。我們說的忠,不是忠于某一個人,而是忠于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忠于一人,容易導致偏頗或小團體,也會造成因人事的變動而導致你職業生涯的顛簸,況且教師這個職業的優劣是由學生來評判的。忠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肚f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鼻f子的意思是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既然選擇做教師這一職業,我的原則就是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進班考慮班級事務,進校考慮學校事務,備課就考慮備課的事情。心無旁騖,一心一用,專心致志。曾文正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币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笨鬃诱f:“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彼f的敬業,不外這些道理。

當下的社會,誘惑多多,同學當中有人發財,有人升官,有人生活閑散,有人不用辛苦。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不要過多的羨慕他人的人生 ,教師這個職業包含了辛苦,奉獻,忙碌,雖較為穩定,但想發財可能性不大。如果你選擇了教師職業,卻羨慕他人升官發財,生活清閑,甚至不勞而獲,不如早早改行,對于事業的不忠就是大不敬。心里不敬,卻要把他當做謀生的手段,未免“心為形役“痛苦不堪,”心里別扭,形神分裂。最后,自己痛苦,貽害學生。

第三敬業要“巧”。這里說的巧,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要善于思考,康德說:“合規律,合目的”。我們做事情要符合規律,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又安詳。這就是教師形象的最佳呈現。“符合這一形象,才可能做一位真正的好老師?!耙虿氖┙獭薄皽毓手隆边@八個字,至今都是教育教學的至理名言,教育教學符合這一規律才可能出成績?!耙话l,躍如也!”是啟發式教學的規律,使用得當,方可有效。要做到 “巧”,首先要實實在在去研究一些教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組織心理學,領導心理學等理論知識,掌握教育教學最基本的理論與藝術,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師的10條建議》《育人三部曲》《教學的藝術》《56號教室的奇跡》《教育的智慧》“西方近現代教育思想史”等都是很好的著作。其次,要系統閱讀學科教學方面的書籍,要研讀一些真正的名家的教學實錄,去分析他們一個個知識點傳授的技巧,以及他們的教學藝術與思想。在教學中去嘗試,去摸索,最后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比如語文,王榮生老師的系列研究從理論的層面觀照語文教學問題,老一輩于漪老師,錢夢龍老師,孫紹振老師,當代黃玉厚的“原點教學”陳日亮的本色語文,王開東的深度語文,肖培東的淺淺教語文,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可以幫助我們走點捷徑。

但是最終,教學沒有捷徑。教學就是“功夫茶”。咱們學校數學賈紅虎老師的“大容量高質量”語文“申振賢老師身后的古代文學積淀。這些都不是靠吹牛吹出來的,我與這兩個老師合作過多年,賈紅虎老師備課認認真真,每一個例子都是精心挑選,都要端端正正寫在教案上。申老師年輕的時候,為了寫書研究,夏天把腳泡在涼水盆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巧干是在實干基礎上的升華。教學這件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

四、敬業要“責任感”??鬃又v“君子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在有良心和羞恥心的良好基礎上,人的心靈中才會產生良知。良心,就是無數次發展為體驗、感受的知識,正是在它的影響下,必然會派生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苯虒W教育都是一件良心活,很多東西是無法量化的。做教師如果斤斤計較,時時將就,事事敷衍,是萬萬做不好的。所以,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有責任感,工作就會恪盡職守;有責任感,就愿意精益求救;有責任感,就有耐心與愛心;有責任感,才可能有快樂與幸福感,有責任感,才能獲得職業的尊嚴感與成就感。所以,對于教師而言,責任意識第一。不管是“勤”,還是“忠”,還是“巧”,都是建立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之上。沒有責任意識的“勤”是盲目的,沒有責任意識的“忠”是膚淺的,沒有責任意識的“巧”是油滑的。所以,做教師,就要做一位有責任心的老師。

其次,要樂業。

對于職業,最高的要求就是樂業。我們學校提出,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就是希望教師要有職業的幸福感。

首先樂業要“愛”業。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愿意為他赴湯蹈火,我們愛一件物也愿意為之不辭辛苦。愛是教育最大的原動力,也是教育最深刻的哲學。夏丏尊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他還說:“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庇腥苏f,教師是傳遞幸福的,這句話不假,但內心沒有對事業的熱愛,教師傳遞的幸福恐怕就是“虛偽的”,索霍姆林斯基在中學教育實踐中,為了幫助一名數學很差的學生,他利用課外時間,為這個學生編寫了一本獨特的練習冊,最終使這個孩子從一名數學差生變成了一位數學優等生。李鎮西老師在中學教學期間,遇到一個語文一毛不拔的學生,他給學生買《紅巖》《林海雪原》等小說閱讀,課外給學生講歷史故事,最終這個學生語文成績中等偏上。他由此總結“教育是一朵云對另一朵云的推動,是一個心靈對另一個心靈的呼喚”他還編寫了一系列書,題名為《心靈的呼喚》

其次樂業要敢于創新。創新并不是單純的破舊立新標新立異,而是對舊的揚棄。研究舊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明辨其中優劣,從而孕育出新的思想與方法。完全離開舊的,創新就成了空中樓閣,走不出舊,教育就沒有未來。所以,我們要閱讀聯合國教科文編寫的“21世紀系列教育書籍,”研究國家十三五規劃對教育的設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夠立足當下,面對未來。創新的基礎是研究,是實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創新是扎實的。好看也好用。比如語文閱讀教學創新,首先在于教師對于文本的多方研讀,對于已有研究的細致研讀,對于名家教學的認真揣摩,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再次基礎上的創新才可能有實效,否則會流于形式,失之淺薄。

篇2

關鍵詞:法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國家職業資格框架

作者簡介:羅建河(1979-),男,湖北黃陂人,南昌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原理等;陳繼艷(1989-),男,山東東營人,南昌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719.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16-0083-05

在很多人眼里,法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與歐洲其他國家的情形大同小異,無甚特色可言。事實上,法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有其本土特色,特別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法國職業教育體系可以看作是一種原型,而不是對歐洲模式的復制,它對歐洲職業教育培訓原則和模式的形成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一、法國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概覽

早在1881年,法國就有了以國家名義興辦的職業學校,稱之為國立初等職業學校;1887年又通過法律規定成立工商實科學校。但這些學校所培養的青年技術工人的數量微乎其微,大多數青年就業時都無相應的職業培訓。1911年,法國設立職業能力證書;1919年7月頒布《阿斯蒂埃法》,規定職業培訓的強制性。法律要求各市鎮都應開設職業培訓班,不足18歲的在職青年都有義務參加職業培訓,學習結業之后,授職業能力證書。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職業教育內部關系才基本理順。職業行會管理的職業培訓班負責培養手工藝者,教育部門管理的學徒中心負責培養技術工人。

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前,法國的職業教育培訓(VET)主要在工作環境中實施,職業教育體系未能展現其獨特之處。法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本土特色的形成,始于1965年法國“技術學士學位”( the technical baccalaureate)的創設。這一事件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推進了職業教育培訓與普通教育地位的平等,在兩個隔離體系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在這一文憑創設的背后可以看到里斯本目標的動機,如通過技術培訓造就“高尚的勞動者和公民”,維持法國作為一個“偉大的國家”的地位,與里斯本計劃通過培訓公民創造一個卓越歐洲的理念是一致的?!凹夹g學士學位”還充分地體現了對人生道路的關注,它既可以作為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憑證,也可以為他們繼續學業提供平臺。1969年法國又創立了教育等級分類框架,其目的是為了讓教育培訓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讓培訓與不同的職業崗位需求相對應(如表1所示)[1]。

從表1中可以看到,法國的分類定義是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但是在這個系統中對“可觀察的需求”與“可欲的需求”做出了明顯的區分;在等級分類中還包含著對“先前學習認定”的原則,“第五計劃”的報告中更是特別說明了“培訓可以在學校之外獲得”的原則。培訓等級是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而不是培訓內容予以“定義”的,這點也對“先前學習認定”原則的支持。當然,這里就存在一個循環論證的問題了,即培訓的水平對應的是需要這種培訓水平的工作。職業培訓等級分類體系的出現,使得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的創建成為可能;通過建立一個統一的初始培訓體系,在普通教育、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之間進行對照并構建溝通的橋梁,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也就水到渠成了,初始教育與繼續教育培訓的整合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與此同時,1971年,《繼續教育培訓法》出現了一個新的元素。該法確認了員工接受培訓的權利,并指出,雇主有義務將每年工資總額的一定百分比用于支付員工的培訓;此外,還特別強調了失業人員的再培訓,這為培訓的平行模式(parallel)奠定了基礎。當時,法國既有國家承認學歷的起始教育培訓系統,又有審定形式模糊的繼續教育培訓系統。而社會上一直存在著賦予兩個系統同等價值的意愿,即兩個系統產生的結果應該是相當的。因此,創建于1972年技術資格認證委員會(Commission technique),創建了一個新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的認證列表。雖然,起始教育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兩者能夠在培訓等級分類的基礎上統一于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框架。

2002年,技術資格認證委員會被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所取代。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框架開始為所有在列的職業資格提供模板,從而提高對“先前學習”的評估。職業標準的引入讓人們更為重視職業資格,只不過此時的職業資格不再被視為培訓的自然終結,而是對個人獲得專業能力方式的一種反映。事實上,1985年職業學士學位的創立,已經標志著通過職業標準推進職業培訓這一新方式的肇始。職業學位的開發程序表明,在定義培訓內容前必先定義職業標準。在今天看來,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在當時卻是一項巨大的變革。因為此前根本不存在對職業活動的詳盡描述,人們關注的只是學校培訓的性質和質量。職業標準的引入也是為了讓社會行業參與進來,“文憑其實是教育培訓機構與社會行業之間的一個契約;培訓機構頒發文憑證明職業資格持有者具備相應的能力;而社會行業應該能夠知道職業資格所證明的能力是什么。因此,職業資格本質上應該是一個職業標準,是行業對職業資格持有者的期望”[2]。職業標準呈現的是為了獲取職業資格所必需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及其組合可以應用于多個職業;每個活動分解成各項任務,這些任務同時也是職業標準描述的對象。表2是法國“工業設備維修”職業學士學位的職業標準,該職業學位創立于2005年[3]。

表2 法國職業標準的一個范例

二、法國模式的本土特色

通過追溯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的發展歷程與關鍵事件,如,1965年技術學士學位的創設、1969年教育培訓等級分類框架的提出、1971年技術鑒定委員會和2002年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的創立,可以看到法國職業教育系統的特色表現為三大發展導向:職業教育培訓供給主導的系統向需求主導的系統發展;不斷增進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的連貫性;鼓勵教育培訓系統增進對所有用戶的透明性。這三大導向與歐洲模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首先,就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從“供給主導”到“需求主導”的發展而言, Annie Bouder和Jean-Louis Kirsch指出[4],在培訓與就業之間存在著三種“需求”概念,即“操作性的”、“適應性的”和“專業化的”。所謂“操作性的”需求是一種即時需求,即強調職業培訓要滿足勞動力市場的即時需求,從而可以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進行培訓預測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種需求概念的問題在于那些接受培訓的人是為了滿足現在的工作需求,但是他們需要在明天才能去勝任這些工作。所謂“適應性的”需求強調現代工業生產對勞動力的要求是變化著的,職業教育培訓應該能夠預測和滿足這種變化。法國初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一直選擇的是適應性模型(adaptability model),這與法國培養“高尚的人、生產者和公民”的遠大培訓理想是一致的。教育培訓的重點在于培養學員的可遷移能力,即核心能力。如果將這種適應性培訓與國家職業資格框架聯系起來,法國的做法是,在一個更為長遠的考慮之下構建國家職業資格框架,而不是亦步亦趨地對行業需求做出反應。因此,這個框架不會對即時的需求或無法預見的需求做出調整,即減少了“特定能力”的學習時間,集中于培養學員的“關鍵能力”或“一般能力”。因為“特定能力”的培養只需要通過相對較短的培訓課程就可以做到,而這些培訓沒有必要納入法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之中。勞動力市場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專業化的(professional)需求”概念,即勞動力市場上的需求是由專業群體提出的。通過教育培訓和職業資格這些專業群體定義著他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干預空間,控制著他們的人員更新情況。例如,歐洲方針(官方的指令,directives)保證了文憑、證書和其他資格的相互認可(article 57 of the Treaty of Rome);能力資格的移民要通過歐洲職業資格認證;某些實體部門通過干預和認可也可以授予職業資格,法國職業資格部門(CQPS)就是這樣的例子。綜合這三種“需求”概念,可以說,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與歐洲模式最多是在描述的基礎上一致,即都以“職業標準”為基礎。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的特點在于強調“需求”的多樣性,因此,在國家統一的職業教育培訓系統中存在著各個子系統以及調節程序,例如,在法國各實體部門的職業資格認證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

其次,法國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不斷遭受質疑的過程。而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然是漸進過程的結果。其大致的階段如下[5]:首先是建立國家層次的架構,尤其是開發評價標準和評價形式以及建立合作關系模式;然后,進入“滲透”階段,這個階段旨在使教育培訓的途徑多樣化,同時讓多樣化的途徑之間能夠相互滲透。在這個階段會產生職業教育培訓一般化、特殊化以及模塊化等問題的爭論;最后,建立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名錄和先前學習認定。如果說法國職業資格體系是連貫性的,那么,這種連貫性表現為工具上的一致性而不是概念上的一致性。之所以說法國職業資格體系具備連貫性,主要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教育培訓與職業資格等級分類表(見表1),這個表格試圖在不同職業所要求的能力與所具備的能力之間建立聯系。盡管資格或能力標準的描述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但并沒有真正的科學證據予以支持。這些標準只是實踐經驗的一個抽象化結果,具體定義往往依賴于職業資格證書的頒發機構。換言之,法國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工具主義的;歐洲職業框架的八層級“知識、技能、能力”模型的連貫性則主要取決于用戶的評價(value),而評價始終是一個不斷爭論的話題。從法國的“培訓等級分類表”逐步過渡到“職業資格等級分類表”的過程中,國家框架不斷地遭受質疑。原則上,如果職業資格的納入申請沒有被批準,那么它們將不會登錄在國家目錄中;但有足夠知名度的組織卻可以頒發被勞動力市場所認可的專用證書,而不必強制接受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的管制。如果州政府決定資助獲取某種職業資格的培訓,那么,該職業資格就需要納入國家目錄之中。這些都表明法國職業資格框架關注空間的不斷變化,而正是空間邊界的變化將人們帶入了關于職業資格框架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論爭“漩渦”。

最后,在鼓勵教育培訓系統增進對所有用戶的透明性上,法國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增進職業資格與勞動力市場之間關系的透明性;二是增進教育培訓/資格系統內部的易明性①。20世紀70年代,法國的雇主經常表示道,他們只是通過自身的學習經驗和自己孩子的學習經驗來了解教育培訓系統的,可見教育培訓系統對勞動力市場上的雇主而言就像一個“黑箱”。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情況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年輕人的就業危機讓文憑/證書成為了越來越多雇主的選擇標準,雇主們不得不去了解職業教育培訓的過程和結果,而職業資格框架的建立更是促進教育培訓系統面向雇主的透明性。增進教育培訓系統面向雇主的透明性與法國的社會中一直存在的“文憑崇拜”是相對應的,為了增進對文憑的了解,法國行業甚至聯合簽署一份集體協議,在文憑的等級、專業性與行業職業分類之間建立了聯系。教育培訓/資格系統內部的易明性主要是對系統用戶和計劃者(策劃者)的易明性。就對系統用戶的易讀性而言,職業資格框架的存在為所有的個體提供了一個工具,去了解全國職業資格認證目錄和公司對先前學習經驗的評估程序。這與法國平等主義的傳統是相聯系的,也是與法國職業資格(文憑、證書和部門職業資格)子系統相對分離的特征聯系在一起的[6]。對于策劃者而言,要增進教育培訓/資格系統內部的易讀性,就必須減少職業資格的供給。這樣,他們才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所有的職業資格。法國教育部似乎已經做出很大的努力去減少文憑數量,但是,在某些領域中對認證資格的需求卻不斷增長,這導致教育部的努力未能產生明顯的效果。

三、法國職業教育系統的貢獻

在此,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的貢獻:一是它對實施國家和歐洲職業資格框架的貢獻;二是對發展中國家構建職業教育培訓系統的啟示。

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通過創建國家職業資格框架,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培訓、起始教育與繼續教育培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建立“需求主導”的職業教育培訓系統的過程中,讓整個歐洲體系開始重新思考勞動力市場功能的問題。事實上,歐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近來的發展,包括對歐洲職業資格框架的討論都涉及到現有歐洲勞動力市場功能問題。歐洲職業資格框架(EQF)試圖把職業教育培訓與勞動力市場(供給與需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歐洲體系中,建立了職業與職業資格的五級分等之間的強制關系,通過歐洲通行證(EUROPASS)系統,構建多個國家中通用的職業標準。通過歐洲資格框架(EQF)整合分類系統,以便將已具備的能力與必備的能力進行比較等措施可以說都是在法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的刺激下形成的。同時,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中定義的“能力”概念,也給歐洲職業資格框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在將“能力”的概念加入到“職業標準”的概念時,“能力”的定義包括了情境化的維度和三個構成要素,也就是最初被稱為“知識”、“知道做什么(技能)”和“知道如何去做”(態度)的三個要素。對于法國教育部而言,能力是“根據工作環境的需要,既知道如何做又要有相應的知識”,知識對應的是與“人所擁有的關于目標和環境的信息,包括目標的特性,環境的法則等”。技能(知道做什么)是指“人所擁有的關于他/她在環境的、技術的和社會的背景下所采取活動的信息”。這一信息的特征是它只能通過在真實或仿真的情景中進行練習來構建和存儲,并且只能在活動中被重新激活。因此,外部觀察者只有借助活動的具像化及其實體性符號(如文字、手勢、目標轉換等)才能領會和理解技能。對法國勞工部而言,能力對應的是“在工作和/或解決問題的情境中知識、技能、行為、程序、推理的類型等。更寬泛地說,它是在給定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7]。對于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而言,能力“是在給定的工作情境采取行動并取得可見的結果的能力”。法國職業教育培訓系統中“能力”概念的多維性,是法國職業框架中“KSC(知識、技能、能力)”能力概念的重要基礎。

另一方面,法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三大導向對于我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也有著直接的借鑒作用:

首先,在我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建立怎樣的職業教育體系”、“如何建立新的職業教育體系”是主要導向的問題。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主要表現為政府主導下的強制驅動過程,其結果很可能是一個供給主導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然而,我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之所以需要發展,其根本原因是勞動力市場上的緊迫需求和青年就業的現實困境,即正是勞動力市場和就業主體的需求提出了建設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任務。政府主導與市場需求之間是否能匹配、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供給與就業需求之間是否能夠形象有效的供求均衡,這是建設我國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中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問題。而問題的關鍵,是起主導作用的政府,能否認識和預測勞動力市場的真實需求。因此,在政府的建設模式主導下,吸納行業代表、職業教育培訓供給主體的參與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為了建立職業教育培訓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國家職業資格框架的過程不能是一個“”的過程,建設過程中固然可以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但是形成本土特色也是非常必要的。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與環境不同,行業與產業結構也不同。其實,在歐洲的職業教育培訓區域發展計劃過程中,人們已經發現歐洲不存在一個同一的勞動力市場。中國職業資格框架的建立,一定要在客觀地了解自身行業與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而且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肯定會接受各種質疑。因此,國家職業資格框架建設主體一方面要有明確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更要有堅定的決心,用實踐的結果去迎接各種挑戰。

最后,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易明性也是不容忽視的。這種易明性包括對于勞動力市場上雇主的易明性和對于培訓學員的易明性以及對于培訓供給主體的易明性。特別是對于培訓供給主體的易明性往往容易受忽視,歐洲的“培訓包”實施過程已經證明了這點。很多培訓教師和培訓機構根本不能理解“培訓包”中的能力單元,更不用說進行有效的培訓了。

總之,尋求職業教育培訓“供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的對應,增進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的連貫性和本土化,鼓勵職業教育培訓系統增進對所有用戶的透明性,既是法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發展的特色,也應該是我國建設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應該關注的核心問題。

注釋:

①這里的“易明性”主要指的是易理解性,即所有的用戶,無論是培訓機構、教師,還是學員、雇主,甚至旁觀者都能夠很輕松地理解培訓的內容,培訓體系的特色以及培訓體系、職業資格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應對性。以避免歐洲“培訓包”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甚至培訓機構和培訓教師都看不懂“培訓包”的能力單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Affichard,J. () Nomenclatures training and practices classification[J].Training Jobs,1983(4):47-61.

[2]Bouyx,B. . The social partners and professional advisory committees[A] in: E. Bentabet, J-L. Kirsch & S. Stefani(Eds). Social partnership in vocational training in France[C].Céreq RELIEF,2005(6):9.

[3]National Commission of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The vocational Baccalaureate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equipment[EB/OL].[2007-8-20]Http://cereq.fr,dp.fr.

[4]Annie Bouder & Jean-Louis Kirsch. The Frenc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like an unrecognized prototype?[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 42,No. 4,2007:503-521.

[5]Kirsch,J.L.(2006)Certification, community goals and national policies: agreements, differences, history... .[A] in: J. Teissier & J. Rose(Eds)Certification, new instrument for the training-employment. A French and European challenge[C].Céreq,Relief,2006(7):16.

篇3

年,教育系統的法制宣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區法宣辦的工作要求,通過深入細致、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工作,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質,提高青少年學法用法意識和用法保護自己和他人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減少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率,不斷拓展普法宣傳的成效,為教育事業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一、加強法制理論學習,提升教育系統教職工素質

通過開展法律法規的培訓、講座和學習活動,進一步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意識和能力,切實提升教育系統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養。

1、黨委中心組學法。深入開展黨委中心組學法活動,做到每季不少于一次,09年學習的主要內容為《憲法》、《行政許可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法律法規,在全局帶頭營造濃厚的學法氛圍。

2、機關干部的法制教育。機關干部的法制教育采取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年內組織兩次專題法制教育輔導講座;認真完成“市干部在線學習城”公務員法制教育培訓課程;新增執法人員參加市政府法制辦舉辦的執法人員培訓班,已有執法證的人員繼續參加區政府法制辦組織的再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3、各學校、直屬單位法制學習。繼續舉辦校長書記法制教育培訓班;充實、完善教師法制培訓教材內容。各直屬單位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理論,學習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水平;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案例分析會、寫心得體會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教師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水平,增強教師依法治教意識。

二、建立項目引領機制,有序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設立法制宣傳年度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內容、制定項目進度表,有序開展法制宣傳工作。

1、法律知識滲透學科項目。繼續推廣和鞏固法制教育向學科教學滲透模式,舉辦法律知識滲透學科課堂教學大點評活動,在全區教師中開展法制教育學科滲透教學研討和學習活動,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法律素質,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鞏固中小學?!胺ㄖ平逃驅W科教學滲透”工作成果。具體安排為,3月份,以《區法制教育學科滲透優秀教案選》印發為契機,舉辦《區法制教育學科滲透優秀教案選》首發式暨法制教學課堂大點評啟動儀式,4至11月開展評比活動,12月總結、表彰和展示。

2、社區學校法制教師、教材、課程落實項目。為全區各社區學校配備2—3名兼職法制教師,確定法制課程教學計劃、充實調整法制教材,建立終身法制教育體系,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學法氛圍。

三、開展形式多樣活動,豐富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

以課堂教學、校內外實踐活動為抓手,積極開展法制宣傳工作,豐富法制教育模式,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1、立足課堂教學活動。各學校要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根據在校學生的不同年齡段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程度,通過思想品德課、班會課、午會課等,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

2、積極開展校內、外法制教育活動。各學校要通過宣傳欄、學校廣播、學校網站、中團隊活動等陣地,以區法制宣傳月、“6.26”禁毒日、“11.9”消防日、憲法宣傳周為契機,采取靈活多效的方法和形式,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市禁毒網上知識競賽、區“合理消費,從我做起”主題宣傳活動、“五五”法制宣傳教育攝影比賽和法制宣傳教育成果征文活動,豐富法制教育的內容,提高學生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3、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繼續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為中小學校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開展校外法制實踐活動,使抽象的法制教育具體化、形象化,有效地防止和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四、試點預防犯罪工作,提升青少年法制教育內涵

篇4

關鍵詞:公務員培訓;職業發展;激勵

隨著中國公共管理改革持續推進,公務員培訓激勵機制問題暴露,亟待深入研究。職業發展的激勵是公務員激勵機制的重要方面,而在公務員系統中,培訓是公務員提高個人理論及技能水平的主要方式。因此,從職業發展視角中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公務員培訓激勵機制重要且必要。

一、職業發展視角下公務員培訓激勵的主要問題

(一)培訓課程設置不科學,難以契合公務員的需求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發展,政府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公務員隊伍中出現了大量的知識型工作者。2003-2008年間,全國各地共錄用33萬公務員。中央國家機關新錄用的公務員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群體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碩士畢業生占53%,博士畢業生占4.3%。不斷年輕化和知識化的公務員隊伍必然需求通過持續學習獲得不斷進步。新時期公務員培訓應更加注重優化知識結構以推動職業發展、提升個人能力。但現實中公務員培訓行政指令性較強,培訓流于形式,對公務員個人發展的實質性幫助乏力:

首先,培訓課程不完善。培訓內容強調“政治教育”,重復嚴重;培訓“按級別施教”而不是“因需施教”。其次,培訓師資有限。中國目前尚未建成全國公務員培訓師資人才庫,公務員培訓主體為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培訓師主要從事政治學等學科領域研究;各類公務員培訓教材內容雷同,公務員培訓難以實現增長知識、提高技能的目的。

綜上所述,中國現行的公務員培訓基本是“教育取向”,重思想政治理論而輕實踐,難以滿足公務員能力需求,不能實現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對公務員進行激勵。

(二)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沒有滿足分類管理的要求

中國現行公務員制度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缺乏科學的分類管理。工作分析體系相對落后,對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及對勝任工作所需知識、技能、能力和特征等的描述不詳細,使公務員培訓內容的確定缺乏依據。

中國《公務員法》總則中規定了“國家對公務員實行分類管理”,可見對公務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是應有理念?!?006-2010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強調把干部教育培訓的普遍性要求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結合起來,調動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同類型公務員的能力結構各不相同,同一類型公務員的能力結構也會因具體職位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此種專用能力的提高將直接促進公務員的行政能力。由于職業發展是公務員激勵的最有效手段,因而當培訓有助于公務員的個人發展時,培訓激勵的作用最明顯。如何提高不同崗位公務員的專用能力,以增強公務員培訓的激勵作用,對中國的公務員培訓提出了極大挑戰。

(三)培訓考核力度不夠,培訓結果與公務員任用脫節

培訓意味著變化――技能、知識、態度或社會行為的變化,其最終目的是要把培訓內容與所要求的工作行為聯系起來。公務員參加培訓后取得的培訓成績應與職業發展相掛鉤,才能最大限度對公務員進行激勵。但培訓成績的取得,也就是如何檢驗培訓結果,還需要進行培訓考核。

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明確規定,國家公務員在培訓期間的學習情況,將作為其任職和晉升職務的依據之一。《“十一五”行政機關培訓綱要》等亦從原則上對公務員培訓考核提出要求,并肯定了公務員培訓應與使用相結合。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尤其在公務員職務晉升中,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上述規定沒有真正落實,培訓與使用存在脫節現象,使得公務員參加培訓學習的動力不足。換言之,當前中國公務員培訓缺乏培訓質量評估體系,培訓結果評定形式化,對公務員培訓激勵不夠。

二、基于職業發展視角公務員培訓激勵問題的原因

(一)培訓的理念缺位

第一,培訓理念落后。在公務員培訓過程中,應堅持以職位需求和個體需求為導向,增強公務員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當前中國公務員培訓實踐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將培訓等同于教育,忽視能力的培養與職位實際需求的匹配度。因此,公務員難以通過培訓獲得完成本職工作的知識、技能上的提高。

第二,對培訓重視不足。中國的公務員管理仍然沒有擺脫傳統人事管理觀念的影響,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忽視公務員個體的職業發展。認為公務員培訓只是一種上崗和任職的形式,沒有認識到公務員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現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亦沒有把培訓作為促進公務員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提高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及滿意度的手段。

(二)培訓的制度缺陷

首先,培訓需求分析重組織目標輕個體差異。中國政府部門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服從于政府部門的發展目標,注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上的需求,即重視組織的需求分析;對職位能力需求和公務員自身能力狀況分析相對不足,忽略了職位差異和個體差異。在這樣的培訓需求分析下設計出的培訓項目往往針對性低,重政治理論知識而輕能力和行為改善,事實上難以促進公務員個體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公務員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幫助不大。

其次,培訓結果評估不完善。目前,中國還沒有一整套公認的公務員培訓質量評價體系,還沒有實現考核目標向具體量化的、科學的標準體系的轉化,對培訓質量評價通常采用考試的方式進行,僅對公務員的學習成果進行直接考察,忽視了對公務員參加培訓后工作行為的考核,沒有真正起到驗證培訓效果的目的。

與此同時,培訓評估結果的應用也存在問題,公務員培訓與職位任用沒有必然聯系,公務員參加培訓與否、培訓成績的好壞與公務員關聯度甚低,使培訓工作失去方向,公務員培訓的必要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等無從談起,這最終將導致公務員培訓流于形式或難以為繼。換言之,如果公務員培訓與公務員的崗位工作考核、提職、晉級、工資收入等沒有關聯,將直接影響到公務員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培訓的激勵效應。

三、基于職業發展視角公務員培訓激勵機制的完善

公務員培訓應成為幫助公務員職業發展的有力工具,重視通過有效培訓提升公務員的職業安全感和工作能力,變利用公務員能力為開發公務員潛力。

(一)確立公務員培訓激勵的指導思想

要建立有效政府,政府管理要“以人為本”,尊重公務員的需求,充分開發公務員的潛能。政府積極介入公務員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是一種全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思維。

首先,政府要提供公務員自我實現的內部條件如職位、權責、待遇等,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尊重公務員發展需要、幫助公務員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人性化與理性化相結合的職業提升方案,指導政府部門培訓工作的開展,從而保持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主動性。

其次,政府要參與公務員職業發展計劃的過程,強化公務員的培訓目標。這一過程是政府部門洞察公務員培訓需求的過程,也是為公務員提供發展動力的過程,有助于公務員在組織中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明確組織環境特性與自我定位的關系,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與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再次,政府要充分認識到公務員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把“公務員培訓與任用相結合”制度落到實處,使培訓在公務員隊伍建設和提高公務員崗位工作質量、效率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完善公務員培訓激勵機制的具體措施

第一,培訓內容激勵。只有當公務員需要獲得新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尋求應用機會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用心地學習,不會因為遇到阻礙因素而挫敗自己的信念。因此,對培訓內容的充實豐富,以及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完善公務員培訓激勵的重要方面。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完善公務員培訓內容應體現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公務員所處職位的需求;二是公務員個人職業發展的需求;三是公務員不同職業類型的需求。為此,在公務員培訓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進行如下改革:

首先,做好公務員崗位分析。政府部門必須科學地進行崗位分析,撰寫清晰的崗位描述,明確界定各個崗位的工作目標、工作條件,尤其要明確崗位的工作勝任特征,使相關課程設置緊密圍繞政府的職能和中心工作及受訓公務員的崗位職責要求。

其次,進行公務員培訓需求調查,并根據公務員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設置培訓課程,加快培訓課程的更新速度,縮短培訓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周期,以適應不同崗位類型及不同級別公務員的具體需要??刹扇≡谂嘤柷?、中、后期分階段調查的形式了解學員的需求及意見。

再次,對公務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根據不同職務層次、不同職位類別公務員的特點和需要,建立公務員培訓的分級分類制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僅是中國《公務員法》的明確要求,也是世界公務員培訓發展的時代要求。分級分類培訓已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培訓原則與通行做法,如英國對行政執行級的官員分別實施培訓,法國將培訓分為純技術類培訓、管理技術類、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培訓等,中國香港地區也是如此。

第二,培訓結果激勵。培訓結果激勵要求將培訓成績作為公務員任職、定級、晉升依據之一,實現公務員培訓成果與職務晉升的結合,這需要從兩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

首先,完善公務員培訓考核制度,包括考核標準的科學化、考核方式的創新以及考核紀律的嚴格??己朔绞揭獜膬煞矫鎭硗晟?一要豐富直接考察的方式,引入實際操作、角色模擬、主客觀結合的360評估等形式;二要對公務員參加培訓后一段時間內的工作行為進行考核,考察培訓對受訓者工作實際的影響。

其次,確保培訓考核激勵價值的實現,使培訓與使用真正結合起來。在公務員培訓管理過程中,應把公務員的培訓經歷、學習表現和培訓考核結果記錄在案,作為公務員工作檔案的內容之一;將培訓成績作為公務員任職、定級、晉升職務的一個依據,督促和鼓勵公務員在培訓期間認真學習,努力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只有確保培訓激勵價值的實現,增強培訓主體的利益驅動,公務員才能對培訓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隨著“人力資本是社會發展核心資本”等觀念的普及,以及知識型公務員隊伍的不斷成長,公務員隊伍中知識工作者的比重日漸提高,公務員培訓與開發將成為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課題。目前中國政府部門仍沿襲傳統的人事管理方式,強化對人的控制,視人為成本,忽視對人的激勵,不能充分調動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適應環境變化與政府需求,政府部門必須樹立人才是重要戰略資源的觀念,將公務員培訓與開發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在培訓開發的理念、方法上尋求改革與創新,提高培訓效度并強化培訓結果的應用,以培訓為激勵,從公務員最為關注的職業發展、職位晉升切入,實現公務員個人與政府部門組織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靜,李雪梅.公務員能力結構的實證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

2、張麗.論公務員培訓激勵模式構建――以期望理論為視角[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3).

3、徐美珠.中國公務員培訓制度的困境及其出路[J].理論與改革,2006(4).

4、(美)埃文?伯曼等著;祁光華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悖論、流程和問題[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宋軍.中國公務員分級分類培訓構想[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5).

篇5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服務平臺;法制教育

作為育人重地、窗口單位的高校圖書館,在提供法律文獻資源建設、宣傳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普法活動、提高校師生法律意識方面能達到硬件設施可看、宣傳內容可聽、方法舉措多樣、亮點特色可示范的法制宣傳教育長效化目標。

1 依托高校圖書館服務平臺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的可行性

1.1 整合圖書館法制宣傳資源,推進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

高校圖書館擁有得天獨厚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軟硬件設施,館舍內外空曠的可利用場地,還有浩瀚的藏書庫、優雅舒適的閱讀室、功能齊備的學術報告廳、寬敞明亮的展覽廳,可以接待人數較多的師生,方便舉辦各類法制教育學術講座,這些都是良好的硬件優勢設施體現。

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寶庫,蘊藏有許多法律、法規方面的特種文獻資源,是讀者學習知識、提倡科學、宣傳法制、凈化心靈的最佳場所。海量的藏書伴有法制方面專題導讀書目和方便快捷的網絡查詢系統,數字圖書館系統也在方便檢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往往都可以成為圖書館法制教育的宣傳廣告,而網絡檢索查詢系統可以讓讀者在浩瀚的藏書中迅速找到所需的資料,是圖書館特有的軟件優勢體現。

1.2 搭建師生讀者參與平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圖書館不斷強化隊伍建設,擁有大量圖書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能為師生讀者提供全面的服務,組織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提高了館員職工的法律素質和普法宣傳能力,開展各項法制宣傳教育培訓活動,拓展法制教育新陣地,吸引廣大村民的積極參與。

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知識基礎、心理特征等諸多因素,面向不同層面的師生讀者群,通過舉辦法制宣傳周,開展內容健康、形式多樣的法制文化讀書節活動,包括展覽宣傳推薦法制優秀圖書,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等活動,引導讀者正確的閱讀喜好,營造師生良好心智發展的空間,使師生讀者通過法制教育宣教活動,增長了科學文化知識、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了法律意識和遵紀守法自覺性,積極預防了犯罪心理的滋生。

2 利用圖書館服務師生平臺開展長效化法制教育的內容和載體形式

2.1 針對高校師生認知特點的不同開展長效化法制教育的內容

根據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首先發揮大學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整合圖書館各種法制教育資源,建立多種形式的大學生法制教育基地,特別重視運用互聯網等傳播手段豐富當代大學生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和形式,加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教育力度,引導高校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結合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及綜合治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加強大學生權益保護、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法制宣傳教育。

加強高校教師學法守法用法。要把《憲法》、《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法制講座、法制培訓、法律知識考試考核等制度,推進教師學法經?;⒅贫然0逊ㄖ平逃{入教師理論學習計劃,不斷提高教師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定期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法律知識輪訓和新頒布法律法規專題培訓。深化教職工法制宣傳教育,引導教職工為人師表,遵紀守法,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2.2 圖書館內外結合開展形式載體多樣的活動,強化高校法制教育陣地建設

法律教育專題宣傳活動是一項涉及面廣、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的活動。要想宣傳面廣、宣傳效果到位,就要聯合各宣傳文化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機構的大力協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比如與高校所在地的市普法辦、律師事務所等單位部門協作,成立具有獨特性、覆蓋面廣的法律文獻咨詢室,邀請高校所在地新聞媒體及時地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予以報道,共同推動高校圖書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形式載體多樣的“與法同行”法制教育系列讀書活動,系列活動內容可以包括法律專題講座、法制方面讀書活動、法律知識競賽、宣傳展覽、征文等,辦好高校數字圖書館網站法制教育專欄,推動高校法制教育網站基地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力度。

3 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平臺創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針對高校圖書館得天獨厚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軟硬件設施和資源條件,依托高校圖書館平臺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筆者就創新高校長效化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提出建議:

3.1 開展視聽感官效果強為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月活動

篇6

【關鍵詞】TPR;英語教學;幼兒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公用的語言在許多領域被廣泛的使用,學習英語的人群逐步擴大,尤其是少兒學習英語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伴隨著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長不斷地增加著兒童教育支出的比重,幼兒英語培訓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對從事幼兒英語教學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略,字面意思是完全生理反應。TPR教學法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的,這一教學方法主要源于兒童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是通過“聽”(信息的輸入)和“說”(信息的輸出)來完成的。 當通過“聽說”獲得的信息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幼兒就能自然地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對于處于學習外語的黃金期的2~10歲的兒童而言,進行系統的第二語言學習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有著明顯的學習優勢。完全生理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把學生放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最佳。

完全生理反應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有:一是在語言學習中學生是先理解了才能付諸應表達;二是理解能力得到發展后再培養說的能力;三是教學應強調語言意義,而非語法等語言形式;四是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放松。

TPR教學法的具體實施主要有以下五種模式:

第一,表演教學法:教師通過活靈活現的“身體語言”來詮釋所說的英語表達,并反復敘述口中的短語和句子(如open the door, touch your nose等),然后通過學生表演,并適當重復句子或單詞,五分鐘內學生就可以自如地對指令做出完全正確的反應。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教師要有很強的表演能力,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和理解,積極地參與其中。

第二,圖畫教學法:老師通過備課,把課本內容牢記心中,在課堂上把所需教授的知識點快速的用寫意的線條勾勒出來。圖片要求夸張或逼真或幽默。因為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強于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在黑板上快速形象地畫出簡筆畫,能夠給孩子更為持久的印象,符合“腦圖記憶”原理。

第三,卡片教學法:即圖音結合法,這種方法適合回顧所學知識。教師在上課之前把所學單詞分別寫在不同的小卡片上,上課的時候分發給每位同學,與人一張,老師首先反復朗讀單詞,讓學生回顧其單詞的發音,準備好后老師開始隨意的點單詞,手持相應卡片的同學需舉起卡片來回應。10分鐘之后請同學們互相交換卡片,再進行一輪相同的練習。這種模式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同時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所學單詞的發音。但是,這個方法只適用于復習課,操作時間不宜過久,應與其他方法交叉使用。

第四,整體教學法:老師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或者活動來教單詞,這樣,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一個單詞在句子中的具體語境含義。其實,為什么出生在國外的孩子能脫口而出英語呢?主要是孩子能在一種自然的語言環境下成長,不是單獨地聽老師教單詞和語法,而是從聽懂父母用完整句子傳遞過來的完整意思開始的,再慢慢學著開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是能把一個主題概念多角度、多層次地反復呈現,使學生有機會把過去所學的知識和經驗與當前的學習任務相結合,使新的知識在頭腦里形成網狀記憶和聯想,使英語學習產生質的飛躍。

第五,比賽教學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教師開始設計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比賽,通過比賽的開展,學生的成就感就更強,學習信心和效率一般都能有很大的提高。設計合理的比賽活動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節課結束后,教師評選出勝利者,然后在獲勝者的圖像上畫上笑臉,輸了的則畫上哭臉。結果發現,這節課非常成功,不但提高了兒童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他們都能自覺地維護課堂紀律,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其實,TPR教學法是根據2~10歲的兒童好玩,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點,使學生在游戲運動中來學英語,擺脫了傳統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積極性高,注意力也能持久。學生不需要按照傳統的模式去死記單詞、句型和語法等,而是通過多種感官的調動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TPR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兒童的學生主體作用,克服其在外語學習中機械記憶、簡單重復、繁瑣訓練、強迫表達等不利于創造性思維、創造際和創造性學習的缺點,使學習充滿樂趣,減輕焦慮情緒的優勢,培養愉快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TPR教學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靈活性,教師若能把TPR與其他傳統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韓國軍.對當前幼兒英語熱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5).

[2] 劉曉暉.淺析游戲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1(8).

[3] 彭晶.高職院校培養幼兒英語培訓師資的可行性分析——以黃岡市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企業導報,2012(10).

篇7

【關鍵詞】素質教育 法制宣傳教育 法律素質

0.引言

在校青少年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認知水平不高,社會經驗不足,更容易遭受外界不良思想觀念侵蝕,進而產生思想觀念扭曲,引發的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在校青少年的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違法犯罪,是每個學校都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1]。而且素質教育也要求學校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用法律素質促進和保障其它素質不斷提高。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必須重視和重點做好在校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1.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問題

1.1法制宣傳教育組織建設問題

當前贛州各區縣自學形成了教育部門與司法、法宣、青保等部門聯動合作工作機制,各區縣建立了區縣及業務工作模式。如章貢區成立了“區法制宣傳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統一負責區域內法制教育宣傳工作,普法內容選定、教材編寫、宣傳小組等工作內容相互協調。司法負責提供學校法制宣傳教育材料和任教工作,派出所為學校提供法律教育案例和音像資料等。但是在實踐工作中,各個區縣和學校呈現“不均衡”特點,具體表現在各個區縣、學校和教師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同,造成不同區縣、學校乃至班級的法制宣傳教育效果不同,學生的法制意識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在領導重視的區縣和學校,各項法制宣傳教育條件更加完備,教育模式和方法更為多元化;而不重視的學校,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1.2宣傳教育隊伍問題

師資隊伍培訓不足。法制宣傳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教師也需要度法律及法制教育工作有深入研究。如果教師自身對法律缺乏深入研究,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認識不深入,教師難以滲透法制宣傳教育,甚至容易誤導學生。而對贛州某中職學校的教師的調查顯示,多數學科教師擔心自己對教材中法律知識點進行正確解讀而誤導學生[2]。另外,法制宣傳教育的志愿者隊伍缺乏整合。在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中,學校各個學生組織、學生家長、專業教師、司法隊伍及律師行業都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志愿者,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力量龐大。但是,志愿者隊伍分散,缺乏全局統籌,自愿者隊伍資源整個力度不夠,難以充分發揮志愿者隊伍的作用。

1.3課程設置問題

文件方面,政府以法律文件形式對法制宣傳教育作了全面規定,對各個階段在校學生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實踐方面,班會、課外活動、活動課、選修課等多種方式共同開展。主干課程方面,各年級根據和學校分別開制定不同的課時,部分學校制定了法制教育校本教材,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但是,課程設置仍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主干課程。由于法律知識更新速度較快,課改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校本教材研發需要不斷更新。而法制宣傳教育滲透工作也需要對相關學習教師的引導。專題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課難以固定,需要從更高層面上用制度形式保證專題活動課和課外活動落到實處。

2.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議

2.1組織建設對策

政府重視程度和統籌規劃能力決定了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市區兩級政府必須提高認識,加強統籌,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行動力。第一,市區兩級建立對接合作性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加強政府對宣傳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第二,市區兩級領導小組定期制定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劃,及時總結上一階段宣傳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和成功經驗,推進和完善未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3]。第三,建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監控和評價制度機制,依靠科學的監控和評價機制推進和完善宣傳教育工作。如市級政府出臺相應的監控機制,確保區域和學校落實施各項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第四,建立促進交流平臺。搭建各個區縣和學校定期交流展示經驗的平臺,相互借鑒和學習成功經驗。

2.2宣傳教育隊伍的對策

一是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專業性指導和人員的覆蓋面。雖然許多地區都開展了教師法制教育培訓,但是培訓對象主要為班主任,而學科教師和非主干課程教師培訓機會較少。因此,首先要擴大培訓覆蓋范圍,讓班主任、德育干部、校領導和任課教師都參加培訓,并為教師培訓提供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完善培訓教材編制,組織專題性和系統化培訓,落實科學培訓方法。重點做好薄弱學校和薄弱學科認可教師培訓,讓法制教育能夠普惠所有學生。二是發揮個人和社會團體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個人和社會團體的作用。如組建家長志愿者團,參與學校公益活動,吸引學生家長參與法制教育活動[4]?;蚪M織社會公益活動,吸引家長參與,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招募高校法律專業教師和學生、律師協會等,發揮他們的特長,既為他們提供社會實踐的幾機會,又有助于實現法治宣傳教育。

2.3完善課程設置的建議

一是正確定位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在法治教育中的地位,發揮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嚴謹性作用。二是用課程設計思路開展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設計,將以學科課程的標準要求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組織專門的力量研發活動教材,形成法治教育自主體系。三是利用德育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發揮德育的作用。如將德育融入法制專題教育和課外活動中,即可爭取課時、經費,還能讓道德成為學生法律規范意識的底線。

3.結語

素質教育為法制宣傳教育提供了全新思路和良好契機,學校以素質教育要求為依據,理清素質教育和法制宣傳教育的關系,從而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陳德永. 從法律的導向性失靈審視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J]. 群文天地,2011,15:121-122.

[2]陜西省司法廳課題組,路志強,華文勝. 陜西省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 中國司法,2011,12:67-70.

篇8

1.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基本情況

澳大利亞建立了相當完整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通過聯邦政府、州政府和行業培訓咨詢委員會等機構對職業培訓進行管理,形成了獨特、有效的管理網。聯邦政府主要負責制定有關培訓政策,確定全國職業教育學歷機構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制定證書和文憑的國家標準。全國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專業和獨立的機構,它專門負責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評估、研究和統計,每年定期檢查已注冊的培訓機構,對各州職業教育培訓進行管理、協調、指導和監督。州教育培訓部等作為職業教育的管理機構、教學評估機構,根據培訓規范監督和檢查教育培訓質量。行業培訓咨詢委員會代表行業組織提供準確的行業當前和未來的技術需求和培訓需求,制定行業培訓計劃、教學大綱、培訓規范和考核標準。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每年為150萬人以上的勞動人口提供各類的職業培訓項目,既包括傳統行業(如畜牧業、制造業、建筑業、旅游、餐飲等),又向新興領域發展(如信息、醫藥工程等),涉及3500多個職業。澳大利亞政府平均每年投入到職業培訓的資金接近20億澳元。

目前,澳大利亞提供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機構有近5000所,分為三類:一類是公立的。即由聯邦或州政府舉辦,包括各類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簡稱TAFE)、移民教育服務學校等。其中TAFE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主要承擔全社會的職業教育培訓任務,特別是對在校學生的職業培訓,它也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內最主要的培訓實體,據最新統計,2012年全澳在TAFE就讀的學生有180萬人,其中:24歲以下占43.8%;男性占52.5%;有85.9的學生已經就業,主要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培訓。第二類是社區培訓機構和企業培訓機構,它們主要是承擔員工培訓、失業人員短期培訓和其他較低層次的培訓任務。第三類是私立培訓機構,它們沒有政府撥款支持,主要靠競爭來求得發展,可以平等參與政府的培訓項目招標,競標成功也可獲得政府的培訓撥款。

2.職業院校教材開況

從1997年開始,澳大利亞推行了“培訓包”(Training Package)制度,并以此作為培訓評估的標準。培訓包由政府委托的研究機構負責制定,由行業委員會負責管理,其內容涉及到行業培訓課程、學習資料、技能設定標準及評估方法。目前,“培訓包”涉及170多個行業。各個行業培訓包的信息可以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數據庫免費下載。培訓包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信息:該培訓包的演變發展歷史;摘要;概述;產業簡介;職業資格的架構;該職業所包括的等級證書種類;就業技能要求;評估準則;能力標準;附錄等。培訓包的內容一般在3年左右進行更新,以適應行業發展對技能水平變化的需求。

澳大利亞的職業培訓教材開發是依據培訓包規定的職業標準和培訓標準進行的,教學內容以國家頒布的培訓包為基礎,并結合行業發展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擴展。培訓教材在本專業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由參與教學的老師們共同開發,其內容必須滿足培訓包的核心要求,并由聯邦政府的專門機構進行審定。教材可通過網絡自行下載或由教師給學生復印。

3.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特色

3.1政府對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定位清晰

澳大利亞政府將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建設發展作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社會經濟發展中需要什么人才,職業教育和培訓系統就及時、有效地提供相關教育和培訓。國家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在職業培訓中倡導“以能力為本位”的培訓方針,所指“能力”即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含緊急情況處置能力)、職業道德規范能力(含團隊精神)、管理協調控制能力(含工作環境保護能力)和基礎能力(含技術、知識、語言等技巧)。職業教育與培訓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經培訓后的人員具備實用的工作技能、自我學習和調整適應能力,能適應用人單位工作崗位實際需求,實現了“所學即所干”。

職業培訓的明確定位促進了培訓成果與人力資源市場的緊密結合。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拿到職業教育證書、操作能力強的,在人力資源市場求職時不比上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差,待遇上也沒有很大差別。因此,在澳大利亞國民的觀念中,去TAFE上學也能找到好工作,只要工作能力強暫時沒有學位也可以被社會認可,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TAFE的教育指導思想不僅是為年青人提供技能培訓,而且包括為已經就業者(即涵蓋不同年齡段的人)提供就業準備,為其提供更新知識和技能的服務,以滿足不同人群“終身學習”的需求。因此,TAFE在建設和教學特色上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在招生上,它沒有年齡上限,鼓勵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繼續學習;第二,在培養目標上,它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培訓者能很快適應職業需求;第三,在課程安排上,它的學制更具靈活性,設有階段性、可持續的教育培訓課程,人們能夠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自由選擇;第四,在教學組織上,它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開展教學工作,為一切愿意接受教育培訓的人們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務。

TAFE與普通高等教育、中等義務教育形成了有機聯系,課程設置彼此銜接,學分可以相互轉換。學生可從第11年開始(相當于我國的高中二年級)進入TAFE學院,同時進行義務教育文憑學習和職業教育就業資格學習。學生在TAFE學院取得職業教育文憑后,可以直接進入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習。TAFE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較明顯的差別:學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為了拿到更高一級的學歷文憑和學位,多數為全日制學習,以學科研究為主;TAFE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職業技能和從業資格,多數為在職學習,學習內容以應用性為主,所有課程按行業、工業標準提出的要求實施。TAFE學院與大學在兩條不同的軌道上發展,運行機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澳大利亞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就讀TAFE學院,以便取得職業資格證書。TAFE的學生畢業后一般都能找到較為理想的工作,就業率在80%左右。

3.2制定和實施學徒培訓計劃

學徒制是澳大利亞政府為了把青年人(16周歲以上)的帶薪工作和職業技能培訓結合起來,通過在企業崗位現場培訓以及在經驗豐富的老工人、老技師指導下,迅速培養出新一代技術技能人才的一項政策。學徒制包括的行業包括建筑、汽車、美容美發、印刷、輕工制造等等。參加學徒培訓的青年人,每周到實習的企業(崗位)參加一天的帶薪工作,其他時間則是在學校里繼續學習知識。

為了動員企業支持這項計劃,澳大利亞政府向雇主提供了激勵資金:一是學徒通過培訓后獲得三級以上的資格證書,雇主最高可獲到4000澳元的補貼;二是如果雇主繼續雇用在本企業實習并獲得二級以上證書的學徒后,可以得到政府750澳元的補貼。為了鼓勵青年人參與這項計劃,政府許諾青年人通過學徒培訓后,將來仍可進入高等職業和普通院校學習,他們過去的成績和獲得的證書可以算入學分,從而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會。同時,他們在學徒期間還可以得到工作報酬(以從事電機機械專業的學徒工為例,學徒期第一年的工資標準為7澳元/小時,通過四年學徒期后工資標準可以達到14.8澳元/小時)。

4.由此聯想到的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考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政府、社會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技術工人(技能人才)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尤其是后金融危機時期落實產(行)業振興計劃、區域經濟帶動戰略等的重要意義。不使用籃領、白領的概念來區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避免人為設置身份界限,從政策環境、社會氛圍等方面鼓勵不同年齡段的國民選擇職業教育,徹底扭轉以往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工作、技能人才是“不入流人才”的片面認識。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工作的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妥善處理教育和人社部門在職業教育工作中的分工和合作,加大“雙證互通”、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互通、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互通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國家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工作尤其是對農民工培訓投入力度,規范現有多部門參與農民工培訓工作格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要進一步擴大教育附加(企業職工培訓經費)的使用范圍,并制定具體使用辦法。要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放開教師職稱評定等級限制,完善聘用辦法等。要一步完善技工院?,F有招生模式,放寬招生渠道和相關限制。要進一步提高技能證書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大力推行憑證上崗制度。要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信息分析工作,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需求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權威性,進一步加強對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工作的導向作用。要進一步明確各類培訓機構尤其是公共培訓機構(勞動就業訓練中心)的改革發展方向。

三是職業教育(技能培訓)機構要積極進行創新改革,不斷完善提高培訓模式、質量和效率。要以學生就業和產(企)業需求為導向,科學設置培訓內容、方式、渠道等。要敏銳針對新興行業、工種、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等進行調研論證,及時開發、完善相應的培訓課程。要繼續積極創造、總結、推行校企合作、一體化教學等好的模式和經驗做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學生就業率,滿足產(企)業需求。

四是建立技工教育、職業培訓、職業資格證書與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教育之間課程、學分互認制度,構建立體互通體系。將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招生列入高等學校招生計劃。

五是加大對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的資金投入,制定對企業學徒制培訓和接收技工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稅收優惠政策和補貼政策。

六是技工院校要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注重收集行業發展趨勢信息,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培養企業更為需要的技能人才。

5.對我國職業教育教材開發的建議

一是大力開發編寫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材。

二是積極組織力量開發編寫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教材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教材。積極開發編寫適合農民工進城務工需要的基本權益保護、法律知識、城市生活常識、尋找就業崗位等方面的引導性培訓教材和建筑、制造、服裝、家政、餐飲、酒店、保健等技能性培訓教材。開發編寫種植、養殖、畜牧、農產品加工、運輸、儲存、營銷等農村急需的實用技術培訓教材。

三是積極開發編寫新興專業課程教材和教學改革試驗教材。新興專業課程教材主要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的新興行業和專業領域的教材。教學改革實驗教材是指在認真總結、吸取國內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材體系結構及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具有較大創新,并能較好地體現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觀念的新型教材。鼓勵開發編寫實訓教材和案例教材。

四是開發編寫風景園林工程、模具設計與制造、護理、口腔工藝技術、中藥制藥與檢驗、旅游服務與管理、幼兒師范、藝術表演等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材及配套多媒體課件。

篇9

論文摘要:英文書法技能訓練是高校師范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高校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在校的148名師范類一年級本科學生調查,發現學生英文書法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功底薄弱。因此,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學生英文書法技能的培養。

一、引言

高校師范類英語專業以培養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使學生具有從事中學教育管理和英語教學能力為其終極目標。作為一名合格的師范類英語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思想、過硬的專業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較強的能力素質,這是由教師的職責和勞動的特點所決定的,它不僅有助于提高傳授知識的效率,更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智能,也有助于自己知識的更新,以適應中學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這種能力素質是由多方面構成的,體現在教師職業技能方面主要是:英文書法、音樂美術基礎與技能、教學技能、自修與教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

英文書法是高校師范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英文書法技能訓練也是高校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英文書法是學生從事未來英語教學工作的必備技能之一,書寫規范整潔與否、得體美觀與否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教研備課、聽課筆記、命題考試、批改作業等方面工作的順利進行。

學生英文書法技能的培養必須通過不斷的重復練習來達到訓練目的。就目前英文書法教學的情況看,有部分學生對學習書法的熱情不高,書法學習低效,短期內難以達到訓練要求。因此,提高學生對英文書法技能訓練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有限的課堂教學的效能,使之達到《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和《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教育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相關訓練要求,這是執教人員有待探討的課題。

二、學生英文書寫能力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般來說,英文書法在高校師范類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開課學期為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為了了解、掌握一年級新生的英文書寫水平,為本研究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我們對148名在校的一年級師范類本科學生進行了英文書寫能力測試與書寫體態觀察,經匯總統計顯示,英語專業有72. 9%的學生存在坐姿不正確的現象,一般為身體伏在桌上或伏在手臂上、頭部歪斜或偏側、眼睛斜視桌面、面部與紙面距離過近(大約只有20c。距離)、腳部不能平落地面等不正確的書寫姿勢;有64. 9%的學生握筆不正確,一般為握拳式(手指緊貼掌心,形同握拳,這樣使筆只能伸而無法縮,影響書寫的靈活性)、拇指勾筆式(拇指勾住筆桿,形成虎口緊夾筆桿之態,書寫時顯得僵硬,不自然)、屈指并行式(拇指第一節與食指第一、二節與筆差不多成平行狀,虎口緊夾筆桿、筆桿成垂直狀)、食指上移式(食指彎曲上移與拇指相并甚而移到拇指上方,這樣便消弱了食指的控制作用)、雙指夾筆式(用食指和中指第一節夾筆書寫,無法使食指起控制作用)等不正確握筆方式;有83. 8%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筆劃順序不正確的現象,集中表現在大寫字母:E, F, H, T, X, N, M,以及小寫字母:f, i, j, t, x等字母的書寫上;94. 6%的學生英文字母、語句、格式書寫不規范,較集中表現在自然段落開頭的字母空位數量、書寫的角度、單詞之間的間距、句子之間的間距、標點的占位、大寫和小寫字母的占位等問題上。同時,經過問卷及訪談,我們了解到,52.7%的學生認為規范的英文書寫對目前學習影響不大或不十分大,對未來工作的影響持不確定態度;97.3%的學生人學之前沒有學習和練習過粉筆板書,83. I%的學生不能夠區分意大利、勻體、圓體的書寫形式,89. 9%的學生沒有在書寫方面得到任課教師的專項指導和規范要求,并有27%的學生反映目前不正確的書寫方式與任課教師的熏染有關。

三、英文書法技能的培養策略

英文書法教學與學習本身就是一項藝術實踐活動,學生需要在任課教師一定的書法原理與技巧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自助練習。

1.提高學生對英丈書法學習的重視程度,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趨

要使學生充分領悟今天學習英文書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今后的英語教學工作的需要。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也無論他是否意識到,實際上都是學生的書法示范教師,一位字寫得好的教師,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他的學生、他的班級習字乃至學習風氣。

當然,若要學生練就一手好字也絕非易事,要培養他們對此抱有濃厚的興趣。任何興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一開始學生對英文書法學習沒興趣不要緊,可以逐漸通過課堂講授和課外輔導、批改每日作業等形式,培養學生書法學習的樂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般說來,書法學習的樂趣與學生所下的苦功及獲得的進步成正比,練字越刻苦,獲得的進步就越大,興趣自然也就越濃。

2.為學生選擇適當的范貼,及時糾正錯誤的書寫姿勢和不規范的書寫

學生在練習書法時,有時會出現盡管練習很努力但仍感覺沒有顯著提高的情況,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練習者原有的書寫習慣已經固化,且自己往往又找不出欠缺之處,很難一時改正,這時就應及時對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使之在練習中不斷加以改進,使書法水平迅速提高。

另外,在書法練習中,一定要為學生選擇完整規范的英文書法字帖以及所要練習的書寫體,并加以認真講授與指導。授課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學習,認真學習便是臨帖,先追求形似,再追求神似。一字一字地練習,一筆一筆地琢磨;沒有看準,沒有把握則不動筆;第一遍寫完了,一定要認真與字帖對照,找出錯誤,想出改正方案,有了把握再寫第二遍。要求學生在練字時不用求練習次數多少,可以將練習過的字放一放,過幾天之后再回過頭來寫,這樣的練習效果會更好。 轉貼于 3.為學生提供專門的練習場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學以致用

在課堂書法講授的同時,我們應為學生提供專門的練習時間和場地,可利用自習室進行鋼筆書寫練習,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每日書法作業。也可以利用便攜式“小黑板”進行粉筆板書練習,要求做到每天練習半小時。

培養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學習作風,使其懂得學習書法就像我們平時吃飯一樣,不可能一口就吃飽,而應細嚼慢咽,在一筆一劃中逐漸掌握要領,進而達到成竹在胸、運用自如的地步。同時,在學習中,我們在思想上一定要明確,學習就是學習別人,而不是學自己,不要忙于寫出自己風格,學別人學多了,自己的風格也就凸現出來了,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學習書法更需要有恒心。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指刻苦用功而言,有了一個長時期的刻苦臨帖之后,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相反,三分鐘的熱度,一日曝,十日寒,是不會有長進的。

要求學生學習書法時還要做到專心致志。這里的專心致志有兩層意思:一是臨帖時要集中精力,不走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察之者精,拙之者似”;二是選帖時要專一。常常見到有的同學在臨帖階段,“上午臨柳,下午寫歐”?!白蛉障矚g圓休.今天又醉心勻體”。這樣朝三暮四,興趣多變,每種字體都臨過,可最終什么也學不到。

在課堂書法講授的同時,應指導學生要把學到的寫法隨時用到實踐中去。我們每天的臨習時間畢竟有限,新的書寫法則抵擋不住舊的書寫習慣的排斥,只有學一個用一個,把運用也當作練習,將所學的書法知識和技能有意識地運用于日常書寫的一切場合,只要一動筆就按規范來寫,養成新的書寫習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舊的書寫習慣復活,以便盡快地掌握新的書寫技能。

4.組織英文書法比賽,以比賽促學習

在每個書法學習階段,應在班內或年級組織階段性英文書法比賽和書法作品展示,可以以學習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進行預賽或初評,評選出較具代表性的選手或作品進行決賽。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而且更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切磋技法,取井補短,共同提高,從而達到以比賽促學習的目的。

5.帶領學生到重點中學進行觀摩,將書法技能與中學教學實踐相街接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和課外練習,學生的書法技能和書法理論均有所增強,這時我們應及時帶領學生到重點中學進行觀摩,學習優秀骨干教師的備課筆記、教研記錄、板書技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將在校所學英文書法理論和技法知識與中學的英語教學實踐銜接起來,以強化和鞏固學生所具備的英文書法技能,為其日后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做好準備。

篇10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把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擺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中心,以改善農村教師隊伍狀況和加強骨干教師選拔培養為重點,調整布局,深化改革,優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顯進展。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有計劃地進行學校布局調整,高標準、高水平新建、擴建、改建了部分學校,顯著改善了辦學條件。在重視外延建設的同時,注重提升內涵水平,認真抓好師德建設、人才培養、人事改革三項重點,以理論學習和法制教育、師德教育和技能培訓,促進了教師隊伍管理。

(一)管理從不規范走向逐步規范。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頒布,為教師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據。此外,與這些法律法規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關教師隊伍管理與建設的文件,則為教師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操作辦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學校,對教師管理的盲目性行為大大減少,提高了其整體管理的科學性。

(二)管理增強了教師隊伍的活力。教師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師結構工資制的試行,教師聘任制與結構工資制相結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強了教師的責任心與事業心、激進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也帶來了學校工作的生機。

(三)管理使隊伍建設取得了成績。一是教師隊伍總量穩中有增,基本滿足需求。二是學校內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師聘任制度、崗位負責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績效激勵制度等構成的管理體系。三是教師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臨教師隊伍管理的問題

我縣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較好成績,但是與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的奮斗目標、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廣大群眾的強烈愿望相比還存在差距。

(一)少數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師德師風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少數教師的師德師風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相比,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之處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個別學校領導干部和少數教師滋生了、產生了“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與不注教學質量、忙于有償家教的的現象。一些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上班時間從事商品經營活動。還有少數教師不尊重學生,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少數教師師德失范,損害了人民教師的形象。

(二)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師隊伍城鄉分布、學段與學科結構不盡合理,教師分配、調配不盡合理,教師編制的結構性問題突出。隨著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初、高中教師按學科緊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學科帶人頭,普遍存在編制雖夠卻按科分配教師不足、勝任教學教師不足,出現有富余人員或是不稱職人員的現象,并且學校的富余人員和不稱職人員分流困難,一旦遇到教師病、產假或脫產進修等情況,任課教師就“斷檔”,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人員能進能出的機制尚未形成。由于結構性缺編,加上升學率壓力,部分教師超負荷工作。

(三)師訓經費不到位,影響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財政安排中小學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經費不足甚至未能落實,使學校只能以校本培訓為主。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緊張,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極少。培訓的不足、繼續教育的欠缺,導致現有師資隊伍的質量與未來教育的不適應、現行教育教學方法的呆板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適應、現行教研方式的陳舊與指導教師教學的不適應,從而出現了“身在課改中,處在理念下,留在陳舊里”的普遍現象。

(四)教學成本投入偏低,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經費來源只有學生的學雜費,既要按規定保證硬件投入,又要按需要滿足教育教學,入不敷出,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由于市縣間、縣鄉間教師收入、福利待遇差別較大和高中、初中教師的層層由下向上的選拔,造成了縣內優秀骨干教師因外調和改行向外流失,因選拔和調動的的內部流失,且特級、高級教師數量不足、年齡偏大,在培養指導中青年教師方面,發揮作用不夠,學校骨干教師隊伍難以穩定、難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臨形勢嚴峻,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下降。

(五)學校班子建設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一是學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響力較弱,班子成員運用現代學校管理理念與遵循現代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缺陷難以適應管理需要;二是少數學校用人隨意,不能真正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機制,造成班子傭腫、人浮于事,甚至導致骨干教師流失;三是個別學校領導素質較低,拜金主義、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意識、不集眾意主觀臆斷傾向存在,至使學校管理混亂與教育教學水平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落后。

三、加強教師隊伍管理的建議

優化教育結構,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在我縣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富有活力,與時俱進的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我們建議:

(一)提高教師隊伍職業道德水平

建議縣政府和教育部門在師德建設上要認真抓好教育、制度和管理三項建設,規范教師從教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教育觀,增強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引導教師形成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教書育人為核心精神品質;引導學校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獎懲機制,建立鼓勵教師教有創新、學生學有發展的“評教體系”和“評學體系”。堅持實施師德建設長效管理,建立有效的師德建設監督機制,對違背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有損教師形象的行為,應予批評教育乃至行政處分。同時,在教教師有償教育問題是當前社會反響強烈的熱點問題,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學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真研究,制訂相應的管理辦法,正確地加以引導,禁止從事以營利為目的有償教育。

(二)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

建議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要有計劃地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尊師重教的輿論宣傳。廣泛宣傳《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的戰略地位和我縣教育教學各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宣傳教育戰線上敬業奉獻、為人師表的模范教師和先進事跡等等。力爭在全社會形成重視教育、支持教育、參與教育的良好氛圍,使教師真正成為受人尊重、令人羨慕的“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三)保障培訓經費,提高教師待遇

建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三位一體”,采取給一點、補一定、籌一點的辦法,啟動以提高全體教師素質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師培育為主的“名師工程”,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組織教師培訓,構筑和完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通過外出學習培訓、教育部門集中培訓、教研科研活動培訓、立足崗位校本培訓等方法,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識結構的拓展、能力結構的激活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重視教育的外延發展,對學校的硬件建設作必要投入,更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注重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師辦公教學條件,讓教師真正工作順心、在校安心、教學盡心、生活舒心。政府按財政增長水平,逐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別是農村和邊遠學校教師的福利待遇,讓教師的“身價”有增無減,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四)理順管理體制,優化隊伍結構

建議根據教師管理特點,廣泛征求意見,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教師隊伍建設的編制、人事、勞動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教育主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作用,充分吸納各個學校與一線教師的建議意見,以形成健康的教師能進能入能分流的任用機制和管理機制。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完善教師分配、調配機制,堅持按學校實際情況核定學校編制,按學科、依專業配備初、高中教師,走教師隊伍專業化的路子,促進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專、教有所長,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