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0: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程;課程設置;改良建議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化消除了企業與市場之間的空間距離,拓展了國內國際市場,縮短了企業產品進入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有效彌補了中小企業的天生不足,強化了中小企業專業化營銷的特長,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在當今的外貿企業中,幾乎所有的企業經營和管理著都認識到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信,企業員工對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日常工作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從尋找客戶,洽談業務,到跟單操作,外貿運輸,報關等等,每一個環節運作的信息化程度都正在或即將深入的發展。計算機等現代辦公設備的運用以及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業務活動對從事外貿業務的工作人員在掌握計算機的知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來的計算課程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在的需求,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也已經在這方面走到了前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原來在非計算機專業中開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在的工作要求,因此,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必須要加強。
一、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程要改良的必要性
針對不同行業對信息化手段運用的側重點不同,計算機課程的設置也應該為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服務,我院為外貿學院,學生畢業以后將從事與外貿業務相關的工作。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的搜索,信息的,對網絡通訊工具的運用,對電子商務網站的運用將是他們今后工作中主要運用的手段,另一方面,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看,由于這些外貿企業對信息化的建設和運用越來越深入,他們在招聘的時候一般會優先考慮那些具有一些計算機及網絡維護知識的學生。因此,我院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辦公軟件的使用外,還應該掌握計算機網絡,網頁設計,計算機維護等知識,并且要根據外貿行業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如國外流行通訊軟件的使用,利用網絡搜索商業信息,利用知名網絡商務平臺開展商務活動等等)。
二、進行加強和改良的具體方案
針對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的特點和學分制改革的需要,提出菜單式分層設置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以及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以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應該由計算機基礎核心課程、實用性的選修課程、計算機專業類課程和融入各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共同組成,并制定菜單式分層的課程設置方案。根據全國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意見并結合我院的具體情況,提出“2+1+X”(2門必修課+1門限選課+X門任選課)的菜單式分層課程設置方案,并開設5門核心課程:
其中,《計算機文化基礎》和《Internet及應用》為全校必修課,在《計算機文化基礎》和《Internet及應用》兩門課程學習完成之后,各專業根據需要在《網頁設計》、《OFFICE高級應用》、《C語言》中選擇一門為專業限選課。
為了達到新形勢下我院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的,由于學生的基礎各異,學校還提倡學生根據各人的基礎知識和應用需要的實際情況,來選修具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和計算機實用技能培訓課程。為此,建議我院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除核心課程外,還應該設置了一系列選修課程,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這類課程可作為學生在本專業培養計劃之外加選的選修課。學生自主選修課程設置表見表二,學生自主選修技能性訓練課程表見表三。
參考文獻
[1]劉貴松,李茂國. 大學計算機系列課程改革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2年第11期.
[2]陳田良,董榮勝. 計算機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
篇2
關鍵詞:操作系統;教學改革;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TP316-4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軟件,是其它一切軟件運行的基礎,是計算機應用開發的基礎平臺。操作系統將計算機軟件硬件有機結合起來和用戶進行交互。
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操作系統》課程在計算機科學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址,它是計算機科學體系中的基礎課程。學習和了解操作系統的工作機理和工作方式,從而更好的進行計算機應用開發,是計算機科學、電子信息科學等專業同學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1 課程特點
《操作系統》課程主要介紹操作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講授眾多操作系統的設計精髓。《操作系統》課程是人們在操作系統設計過程中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課程內容是面向技術,而不是某個特定產品。課程學習學習者是站在操作系統設計者的角度來研究和學習操作系統的實現技術。
操作系統軟件的特殊地位、操作系統課程的學科地位,以及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定位,使得操作系統課程教學中具有技術更新速度快、概念抽象、系統性差、原理性強等特點。
2 教學目標
教師在安排操作系統理論和實踐教學時要綜合考慮教學大綱、培養學時、培養對象類型及培養對象基礎。一般來說,圍繞操作系統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2.1 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包含在“計算機基礎”、“計算機原理”等課程的教學培訓中,非獨立授課,主要學習某一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2.2 作為專業選修課程,要求培養對象對特定操作系統的系統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有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夠使用API和相關平臺進行針對該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開發和調試。
2.3 作為計算機科學技術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必修課,要求培養對象深入掌握操作系統工作原理,熟悉操作系統內核,能夠使用該操作系統平臺相關的復雜公交來解釋并開發底層驅動、中間件和應用程序等一系列應用,掌握操作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技術。
對于應用型院校非計算機專業來說,由于前期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如果像計算機專業一樣將本課程的導入起點和教學目標設定得過高的話,反而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以課程學時設置為例:
計算機專業該課程的設置一般為48+16課時,電子信息專業為38+10課時,教學內容涵蓋進程管理、內存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等操作系統主要部分的原理和應用。標準教材一般偏重于理論講解,較為抽象。學生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理解較難,以下是一本典型操作系統教材的章節安排:(1)操作系統概論;(2)進程管理;(3)處理器調度與死鎖;(4)存儲管理;(5)文件管理;(6)設備管理;(7)網絡基礎。
可以看出《操作系統》是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綜合性。要學好這門課,學生不但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對《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前導課程有較好的掌握。如果不了解培養對象已有知識儲備和能力,在較少的課時安排下照本宣科,強行灌輸大量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將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產生厭學逆反心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計算機專業的操作系統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專業培養方案、前導課程、培養對象已有能力等統籌考慮和安排,靈活度大同時也更難把握。
3 教學模式
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和實際課程設置的限制,設計規劃了一套操作系統課程理論實踐教學的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抓主干,擴枝葉;托低承高,動態調整”。
首先,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大作業+畢業設計”將課程學時有機擴展,對不同層次不同培養目標的學生的教學側重點進行區分,設置四個層次的教學目標:(1)操作系統的使用管理。針對初次接觸某一操作系統,對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都不熟悉,相關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該系統的安裝、GUI和常用命令的使用以及系統功能的使用管理使學生對該系統有較好的感性認識,能夠使用該系統完成一些實際工作并對系統進行必要的配置和維護;(2)操作系統內核及工作原理。在學生對操作系統已有一定了解和使用經驗的情況下,進一步系統分析其各個功能模塊和工作原理,以Linux操作系統為例,要讓學生知道其文件管理、設備管理、進程調度等主要功能模塊;內核如何通過內核態/用戶態切換以及進程調度來管理同時運行的多個任務等,教學中要有主次,比如文件系統和進程調度的原理可以重點講解分析,設備管理等只要介紹原理即可。使得學生將操作系統的直觀的使用感受和對現行的觀察同理論知識想結合,加深對操作系統的理解;(3)API編程及平臺應用開發。介紹操作系統提供的API接口以及相應的開發工具和手段,讓學生結合以后的編程知識編寫、調試基于該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這一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從簡單的shell編程到文件讀寫、存儲管理、同步機制、進程/線程調度,通信等,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補充加深對內核工作機制和相關算法的介紹,使得學生逐步具備基于該操作系統的程序開發設計能力;(4)內核定制與操作系統設計。在對內核工作原理熟悉掌握后,能根據需求對內核進行配置和開發,嘗試進行微型操作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這一階段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于提高,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可以結合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來進行,主要針對具備一定能力,對操作系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進行。
操作系統各個層次的教學實踐環節如圖1所示:
為了更好的貫徹前述層次教學的理念,我們針對操作系統(Linux)課程理論教學部分進行如下調整設置:(1)操作系統概論;(2)Linux常用命令;(3)文件管理、設備管理;(3)Linux下Shell編程;(4)Linux下C編程;(5)進程管理、內存管理;(6)多線程。
相應的實驗教學設置如下:(1)Linux常用命令練習;(2)TFTP、NFS服務配置;(3)Makefile的編寫及應用;(4)Linux內核與根文件系統映像文件的編譯及調試;(5)大作業(進程調度、通信或同步)。
與傳統課程的安排不同,調整后的課程設置著重體現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由感性認識加深理性分析”的思想,其中“操作系統概論”、“Linux常用命令”兩個教學章節將使得第一次接觸Linux操作系統的學生對該系統的發展歷程、現狀,主流版本有所了解,熟悉Linux的用戶界面、常用功能和命令行工作方式,建立對系統的直觀認知;將“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章節提前與此講授是很有必要的,因為Linux操作系統將“數據”和“設備”統一作為“文件”來進行操作和管理,而文件系統與設備管理又是與用戶關系最為密切,使用最為頻繁的操作系統功能模塊,因此如果學生不能對其內在架構和工作原理有所了解的話會對Linux的進一步掌握造成困難。“Linux下Shell編程”和“Linux下C編程”使得學生掌握Linux操作系統下的程序開發技能,從這里開始,編程開發和操作系統原理的知識互相穿插融合,使得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緊密結合;“進程管理、內存管理、多線程”是Linux操作系統的重點和難點,是多任務操作系統應用開發或內核開發都必須使用到的,應該重點講授,使得學生對進程調度、優先級反轉、同步/互斥/死鎖、進程間通信等有全面的掌握。
在理論授課中,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包括PPT,虛擬機上Linux的實時演示示范等,避免枯燥的理論灌輸。每一個階段的教學到安排了與之配套的實驗和作業,在學期末通過綜合性的大作業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掌握度。對于具備較高相關知識的學生,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進行復雜項目的設計開發,從而使其對Linux的設計開發能力得到鍛煉提高。
4 結束語
教學改革是一個是不斷深化、完善的過程。操作系統教學改革應沿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方面繼續深入下去,將操作系統的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材。
參考文獻:
[1]湯子瀛,哲鳳屏,湯小丹.計算機操作系統(修訂版)[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M],2002.
[2]晏杰.《計算機操作系統》教學的改革[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07(09):49-51.
[3]肖競華,陳建勛.“計算機操作系統”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68-70.
[4]蘇秋萍.高等院校《操作系統》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電子技術,2005(22):29-30.
篇3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英語;英語教學;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16-0000-02
Computer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the Whole Major Courses Learning
Jiang Zigui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528403,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for Computer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ually is not effective.This article mentions a Computer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the whole major courses learning,which aims to combine Computer English with other Computer major courses.By using this method,students whose major are computer will learn Computer English when they are studying their major courses,furthermore,they will also learn useful English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Keywords:Computer major english;English Teaching;Major Courses
現今在我國,英語學習已基本貫穿于每名學生的學習生涯,而當學生進入本科或高職高專院校時,原本的基礎知識學習也轉變為各專業領域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相應地,在英語方面,也要涉及到專門針對單獨專業方向的英語學習,以便在今后的工作或學習中能更好更實際地運用英語。因此,教師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學好專業英語也就成了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本文中,將會以高職教育中的計算機專業英語為例,進一步討論專業英語的教學以及學習方法。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英語教學現狀
(一)學生情況
英語學習是一種需要積累并且不斷鞏固的學習,而大部分學生在高中主要以應試的方式學習英語,這就導致學生在參加完高考并度過三個月放松的假期之后,很大程度上會出現以前積累的知識快速被遺忘的情況。同時,不僅僅是高職院校,大部分高校的學生剛步入大一的學習時,由于本科或高職高專院校的課程設置與學習氛圍往往比高中寬松――尤其是高三,學生沒有了升學壓力,因此學生很可能會繼續保持相對放松的心態,再加上又有了其它各類豐富的課程,學生往往對英語學習也逐漸不再重視(這里主要指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經過這一系列的變化,很可能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學生的英語能力迅速下降,遠低于高考時的水平。
另外,對于高職院校,其生源也有自己的特點,比本科院校更為復雜[1]。高職學生一般來源于普通高中、職高或中專、中技,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相對基礎較好,能進行一定的英語運用,但主要集中在閱讀,而聽力、口語等則相對薄弱;但不可避免地,也有一些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甚至基本的詞匯和語法都沒有掌握[2]。
(二)課程設置
高職院校基本是三年制,而由于其職業教育的特點,學生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再去除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大作業所占用的,學生從大一到大三真正在校參加課程學習的時間很可能只有兩年半或更少。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為專業課,基礎課程的安排則比本科院校的要少得多。一般英語課程的設置大致如此――大一學習一門基礎英語課程,如《高職實用英語》,學時多安排在一個學期以內;到大二或大三時,再學習一門專業英語課程,如《計算機專業英語》,學時也多為一個學期左右。由此可見,三年中學生實際進行英語學習的時間很少,如果學生又以不重視的心態來學,很可能最后會一無所獲。
(三)教材與教學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職高專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內容基本類似,主要以多篇計算機專業文章的形式進行一些語法、專業詞匯以及專業知識的教學,個別輔以口語小對話、課文朗讀、聽力練習等。對于這一類教材,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覺得比較枯燥;并且,鑒于部分學生基礎較薄弱,在課堂學習時會跟不上老師的講解,甚至可能出現連文章都讀不懂的情況,課后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普遍不高,所以最終的學習效果將有可能無法達到預期。
而且,傳統的課堂教學――黑板、幻燈片、投影儀,即使輔以視頻、聽力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完全調動。就算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也有可能因為暫時無法得到實際運用而被逐漸遺忘。
由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高職教育中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難度較大,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需求,新的思路或改進需要添加――這在下一段內容中將會逐步介紹。
二、貫穿整體專業課程學習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在進一步討論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計算機專業英語的特點,也就是指計算機專業領域所運用的英語與其它專業有哪些不同之處。
首先,計算機英語中使用的語法和句式相對普通英語較為簡單,同時為了保證行文簡潔以及強調客觀準確性,多使用名詞化結構和被動語態[3]。其次,計算機英語的專業詞匯豐富多樣且具有發展快的特點,如一些常用詞匯Bus、Bridge在計算機領域有其專業含義――Bus總線、Bridge網橋;很多專業詞匯名稱為了使用方便也常常采用縮寫形式――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網)、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且計算機領域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一些專業詞匯也具有時效性,新的詞匯也會不時出現。另外,計算機英語除了與其它專業英語一樣在閱讀或撰寫國內外科學文獻書籍時使用以外,還普遍應用在其它方面,例如:閱讀一些設備或產品的使用或幫助說明,使用各種計算機軟件或操作系統,進行不同計算機語言的程序編寫等,這是因為很多計算機新技術源于國外、且基于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全球化的發展,計算機領域不論是先進的技術文獻、書籍、資料,還是開發層面上的軟件、編程語言、操作指令等等都多是采用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4]。
綜上所述,根據計算機英語在語言層面以及實際應用方面的特點,在高職教育中進行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時,可以嘗試采用結合專業課程與專業英語同時教學的方法,具體描述如下:
(一)學習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同時學習記憶相應的英語專業詞匯
一般專業英語教材中的文章內容基本上都是學生在專業課程里學過的,例如一個關于Network(計算機網絡)的單元中包含四篇英語專業文章――Foundation of Network(網絡基礎)、Networking Hardware and Topology(網絡硬件與拓撲結構)、Network Transmission Media(網絡傳輸介質)和TCP/IP Protocol(TCP/IP協議)。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尤其是網絡專業,在學習《計算機網絡基礎》這一類課程時都會涉及到其中的各項知識,唯一不同的只是兩次學習時采用的語言不同,也就是說學生是在學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的英語表達詞匯以及語句結構和語法等。拋開語句結構和語法等英語基礎知識,主要看英語專業詞匯,這四篇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專業詞匯如topology、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Twisted Pair等,其中文含義(拓撲結構、開放系統互連、雙絞線)也是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由此看來,何不在一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時就同時學習這些專業詞匯的中文和英文兩種表達,這樣學生既容易聯系中文解說理解并記憶英語專業詞匯,也可以早一步接觸到這些專業詞匯、延長接觸時間加深印象,不必放到快畢業才開始學習。
(二)學習專業課程時可使用相應的英文版軟件或系統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不可避免地要熟練使用一些系統和軟件,由于一些軟件沒有或不方便安裝中文版,這時常常直接使用英文版的軟件,學生也就有機會通過操作使用這些軟件來學習一定的計算機專業英語。例如,在網絡知識教學時會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思科路由器交換機模擬器)這一軟件。通過操作使用,學生不單可以學習各種軟件普遍使用的基本英語,如另存為save as、復制copy、粘貼Paste、放大/縮小zoom in/out等,也可以掌握很多專業詞匯、指令和語句,如接口Interface、終端end Devices、設置虛擬局域網(switchport access vlan 1)等。除此之外,在Linux操作系統、數據庫等課程的教學中,以及多媒體或動漫專業學生學習3D Max或Maya時,都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學習專業英語。
(三)在語言編程中學習計算機專業英語
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專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從匯編、C、C++到Java、SQL、HTML、ASP等語言,都是以英語為基礎進行編寫和解說。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個使用兩層循環嵌套的結構來顯示數字矩陣的匯編語言小程序,在匯編時出現錯誤,則可能會顯示“myfile.asm:error A2009:Symbol not defined:LAB2”,這表明在myfile.asm這一程序中第13行出現錯誤,錯誤原因是LAB2這個符號沒有定義。雖然看上去很簡單,沒有復雜的英語詞匯,但若是學生剛接觸或英語基礎不好,則往往會無法理解。另外,在程序語言中還有很多特別的語句,雖然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詞匯或是幾個詞匯的合并、縮寫,如printf、if…else…等,但都是以英語為基礎的計算機語言中所特有的。可以說,通過學習、編寫、修改這些語言程序,對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學習也很有幫助。
(四)通過計算機類實用性文章學習專業英語
這里的實用性文章并不是指科學文獻或書籍一類,而是指計算機方面的硬件或軟件的產品介紹、幫助說明等,這些內容相對專業的科學文獻書籍較為簡單易懂,篇幅也較短,適合高職學生學習。同時,學習這類實用性的文章也會對今后的學習生活有所幫助,例如:工作中設置某一設備需要閱讀其英文說明,又或者使用某一國外軟件遇到困難需要查找幫助Help等。
以上四點的主旨,其實就是指:不孤立地學習計算機專業英語,還是把它與其它各專業課程互相結合起來,從學生入學的第一門計算機專業課程開始,學習中文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對應的英語詞匯、語句、指令等,并在實際應用中學習、練習以至熟練掌握。所以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貫穿了整個專業的學習,這樣,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時間便可以從一個學期延長為二至三年,既能循序漸進,又保證了隨時處在英語的環境中不易遺忘。
但是,這種貫穿整體專業學習的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是一種較理想的方法,如果實施則比單一的教學要做更大的努力,困難也相對較多。首先在專業設置上要做一個整體的規劃,把專業英語跟各專業課程相互結合,同時,在教學中還需要要求每一位專業課的老師都能具有這種教學意識,并且做到把英語教學貫穿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另外,除了以上提及的專業英語內容,基礎英語涉及到的語法、語句結構、口語、聽力等也需要學生掌握,可以在《高職實用英語》一類基礎課程中學習,也可以在最后專門的《計算機專業英語》中進行復習加強,這樣學生才能有效地利用完整的二至三年在校時間達到專業英語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鄒燕.突出特色體現實用――論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青年文學家,2009,16:201-206
[2]劉德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2:55-56
[3]汶巧珍,田進.對高職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J].新西部:下半月,2008,9:194-195
[4]朱香元,李堅.從學生角度談談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J].計算機教育,2009,4:102-103
篇4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研究;探索
在中等職業院校中,學校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具備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技術型人才以及為高等職業學校提供生源,與高中教育相比,雖然其生源廣,但是由于門檻比較低,學生基礎薄弱,自制性差,因此教學管理難度更大。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就業率、升學情況等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教學時必須以就業為風向標兼顧升學,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以達到各大相關企業及更高一級學校的人才需求標準[1]。在現代化網絡環境下,如何讓學生需要掌握的計算機技能知識更多,給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任務。
1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一直以來,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目標都未曾有明顯的改變,因此也相應地限制了其教學模式的創新,導致其教學質量已經無法達到現代化職業教育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對于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由于計算機軟、硬件的更新速度比較快,所以學生需要學習的技能也應相應地變化,單純地按照教材進行教學是不可取的。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具體如下:①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通常都是“一點即通,一過即忘”,學習浮漂,不懂也不問,問題堆積后,便失去學習的熱情;②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施不完善,教材滯后于軟件,畢業生不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③部分教師沒有實踐經驗,課堂上不能將實際工作中的細節融入課堂,講課變成了照本宣科。④課程評價制度不合理。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來說,其教學任務與高中不同,采取同樣的卷面考核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知識水平,是不合理的,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相悖。
2網絡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2.1明確教學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目標明確,就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雙重培養。因此,學校應該以這一目標為基礎,進行課程教學規劃,將一些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計算機軟件或者是計算機技能納入教學內容中,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根據課程規劃,添加一些教材外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創新教學模式
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持續發展學習的能力,只有不斷學習新的計算機知識,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可以說,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了,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動態演示計算機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還要在黑板上把重點概念書寫出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實踐性較強的章節可以選在計算機室進行,這樣可以講練結合,然后老師布置任務,學生下課后提交,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2.3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繁雜,涉及各種單項化的計算機技能,學生也許能夠熟練地掌握單項技能但卻不會結合性使用,這主要是由于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多偏于形式化,沒有放在一個實際的情境里讓學生去練習[2]。例如:在學習完Photo⁃Shop等平面設計軟件后,就可以給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制作“某企業宣傳海報”,完成后,讓學生相互點評作品的優缺點,然后再加以改進,這樣即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增加了對作品的審美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并具備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后,就應該跳脫出教材,去體驗自己以后將會處于的職業環境,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現實運用能力。
2.4建立健全課程評價體系
學生在學習完計算機專業課程后,應擺脫傳統的考核方式,采取“課堂作業+期末考核”的評價方式,將課堂作業成績納入平時成績考核的范圍中,計算機期末考評采用理論知識的卷面考核和實操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靈活出題,創新出題模式,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綜合測評,作為總成績的60%,而剩下的40%則是平時成績,由課堂作業成績為依據由老師評定。
2.5提供多種途徑讓教師參加社會實踐
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目的是為了讓教師了解企業的詳細運作情況,體驗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同時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在課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企業社會實踐是一種從技能、專業、思想、意識等方面來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手段。一個良好的、高素質的、有著豐富技能經驗的教師,對他的學生或多或少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也是間接為學生增加知識與技能做準備[3]。
3結語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能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必須創新教學理念,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讓學生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而是走出教室進入相關專業領域現場體驗學習,學習專業現實操作中所需具備的實用性機技能,提高專業綜合素質[4]。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在新的網絡環境下,學生需達到更高的計算機專業標準,方能保證自己能夠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因此,學校在制定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方案時,必須根據現階段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轉變教學策略,完善教學設施配置,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者:顧顯明 單位:菏澤市牡丹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婁德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分析[J].通訊世界,2017(1):289.
[2]薛若云.注重革新構建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0):216-217.
篇5
論文摘要:針對就業市場對計算機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實際企業工程項目為載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了高職計算機人才(IT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的定位及專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剖析了工程項目選題的原則及實施的過程,闡發了對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一些認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卻相反地成為了矛盾的焦點,出現了報考集中就業分散的社會現象。就業壓力的增大,說明原有的教學目標體系、課程體系、知識能力結構已不適應現代企業技術發展的需要。為了改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能力、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擴大就業面積,培養市場所需要的人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計算機系進行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實際企業工程項目為載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大膽嘗試,在此,結合教改過程談談對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一些認識。
一、離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市場及定位
當前,TI''''業已成為占據我國市場三分之一份額的支柱性產業。TI''''業的迅速發展,與不斷注人的Tf業人才有著緊密的關系。Tf人才已成為人們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對IT人才,用人單位實際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層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識結構也各不相同,除了TT基層勞動者(如打字、錄入、生產線組裝等)宜由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外,我們感到,高職應側重于在如下幾個方面對TI''''人才的培養:
1.設計型人才(如網頁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建筑和家裝設計、綠化工程設計、動畫設計等)。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業越來越廣泛地使用電腦做形象宣傳、包裝、設計等工作。各類設計型人才作為IT業市場的生力軍異軍突起,其就業市場范圍非常廣、缺口比較大。但隨著電腦軟件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與強大,此類型人才由原來的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如網頁設計人員除掌握專業網頁設計軟件之外,還應掌握圖像處理軟件和網站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如果再能掌握后臺技術就成為寶貴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綠化、動畫設計人才不僅要掌握計算機知識,更重要的還要學習其他相關知識體系。我們認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高等職業計算機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辦公應用型(如文秘、辦公文員、行政助理等)。此類人才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識,需要人際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類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練掌握應用軟件、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責任心。此崗位職能的培養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辦公管理軟件,還要學會融通管理知識并切實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網絡型人才。當今計算機的普及與發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強大而先進的功能之外,主要還歸功于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網絡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談變得近在咫尺。網絡型人才已成為計算機發展和計算機就業市場上的中流砒柱。此類人才不僅要掌握網絡技術,還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開發型人才。作為計算機發展和完善的締造者,開發型人才在IT行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未來幾年當中,我國對軟件藍領和軟件工程師的需求潛力依然很大。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計算機專業的特點,我們目前主要培養辦公型人才、網絡人才和開發型人才,同時兼顧設計型人才,下一步在新專業的開設上,我們打算加大設計人才的培養力度。
二、課程改革思路
1.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以職業崗位為目標,重點突出職業技能。分階段劃分教學模塊,按工作崗位確定實際工程項目,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學生的就業培養目標。
2.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
熟悉并掌握計算機工程項目的組織程序,掌握計算機工程項目中的問題解決方法,針對具體崗位,掌握專門技能熟練完成具體工程項目。
依據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我系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是緊緊圍繞培養目標而進行的,強調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職業或職業群為基礎,讓學生先接受職業群內共同的基礎教育和基本技能訓練,然后,接受專業基礎理論教育,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社會需要,選擇不同職業或專業方向,學習專業知識,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使學生既具有較大的就業彈性和適應能力,又具有職業針對性。課程設置總體分成三個模塊。在對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培養的人才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通過整合,把課程分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職業基礎模塊”教學階段。這一階段強調寬基礎,主要學習一些相關職業通用性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同時,要進行思想品行、職業道德、外語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養和教育。此階段一般不采用項目教學,但也必須把項目教學的精神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
第二階段,“職業技術模塊”培養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進行不同職業的專業基礎理論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以及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在該模塊中需要同時完成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該模塊是高職教育的重要階段,在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上我們結合IT技術的發展水平對相關學科進行整合和綜合,以滿足在較短時間內學習到更多更新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內容體現出寬和扎實。此階段可部分采用項目教學,宜以工程項目中的技術項目的實施為教學手段。
篇6
本文對職業學校計算機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教學設備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提高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方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對計算機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技術水平要求是越來越高,所以計算機人才的競爭是日趨激烈。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上崗為方向,以超強的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體”,培養與當前社會相適應的、能牢固掌握當前社會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職業技術人才。它是現代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的北斗星,同時也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與設備的現狀
(一)學生來源情況分析。由于當前社會與人們的觀念問題,上職業學校畢業后一定要工作在最底層,所以好學生沒有來職業學校的,造成職業學校招生困難,能來就讀的學生大多數在上初中時是被教師所冷落的對象,或者是已經走向過社會的孩子,因而普遍基礎差,對沒有學習興趣,缺乏自信心,沒有學習的預望,自控能力較差,有相當多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們上學的目標不明確,有相當多的學生選擇上職校是為了混文憑、找一份工作,因此學習缺乏動力。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本往在經過多年在職業學校中教學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網絡知識、電腦操作、技能學習方面興趣極高,對參加課外活動、專業技能課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他們渴望在計算機課中學習到相關的專業知識,能用電腦及時靈活地解決本專業的問題。許多學生喜歡上網,但是并沒有合理地利用網上的資源進行學習與提高自己個人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具體表現在:學生們喜歡上網,喜歡在網上聊天、玩游戲、看電影。
(三)教材內容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職業教育計算機的教學需要一套實用性強、內容新穎、層次配套、版本升級換代很快的教材。但許多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大綱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所開設的課程內容是五花八門,有的教材本身在培養目標的定位上與職業學校教育課程體系是不適應的,實用性明顯不足;有的教材內容陳舊過時。這樣教材的利用率不高,學生學習完課程后表現為應用能力不強,常常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前景感覺很迷茫。
(四)師資力量薄弱。隨著計算機新技術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許多教師的知識呈現滯后狀態,掌握的都是陳舊的知識,一小部分既懂理論又懂實踐操作的計算機教師往往又因為學校待遇較低而跳糟或兼職于其他計算機行業,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導致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業務素質與水平能力普遍不高,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五)教學設備落后。計算機的發展是十分快的,知識的更新也是與時俱進的,但學校的教材和教學設備還都是上個年代的,與現代社會的主流知識背道而離,無法達到學以至用,學了也是落伍的。
二、提高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措施
(一)教材改革。職業學校應本著“必需、夠用”的原則,根據計算機知識的時間性和階段性特點,選擇優秀的理論教材或自主編寫實踐課教材,避免理論知識過于教條化、過多、過繁,讓理論知識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服務。
(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職業學校根據生源的低起點情況,可制定興趣導入、任務驅動、細講多練、作品展評等教學設計模式。教師在授課時以興趣導入,設計一些起點較低的學習任務。在學習基本操作教學中,突出知識、技能點的示范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所學軟件中各技能點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講授Photoshop的圖層、選區、路徑等教學內容時,在分階段講解的同時,還要結合相關典型案例進行操作講授。
(三)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需要大量的雙師型教師,對于雙師型的要求不但是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還應具有扎實的實際操作水平、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具有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技巧,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幫助者。職業學校可把計算機專業課教師送到企業、公司等進行實踐學習,使他們成為具有實際工作經驗、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的雙師型教師;還可以從企業、公司等引進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計算機專業課教學工作,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考試考核方法。職業教育直接擔負著向社會培養、輸送大量合格技術人才的職責,學生應具有實際的應用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在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考試中,應突出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考核。比如,對于網頁制作、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等一些以實踐為主的課程,應當以實踐技能考試為主,理論考試可只占20%—30%的比例,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解決學生高分低能這一現狀,使他們具有嫻熟的操作技能。
(五)購入主流的教學設備。職業學校應以動手實踐為主,一定要用社會上主流的教學設備和計算機來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樣他們進入工作崗位后才能真正的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也降底了學生工作壓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高效率的儲存、處理、傳輸信息的工具,已成為信息社會中交流的一種重要工具。電腦技術日新月異,只有科學地提高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的質量,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職業學校學生的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查有梁課堂模式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孫名符信息技術教學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程俊靜項目教學法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5(5).
[4]鄭俊乾技能訓練方法簡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5).
[5]張立杰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學研究,2001(4).
篇7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針對軟件設計交互設計人才需求越來越多,而計算機本科專業方向在國內尚未形成完善的培養課程體系的問題,從交互設計人才的能力需求入手,提出計算機本科專業交互設計方向課程設置方案,為后續計算機本科專業開設交互設計方向課程奠定基礎。關鍵詞:交互設計;計算機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0 引言
在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相當多的學科領域。因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全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設有計算機類院系和專業,各高校對計算機類專業本科生的特色培養尤其注重。社會需求告訴我們,高校不僅要注重跨學科人才的培養,力求在復合型人才培養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要使培養模式從過去的專業人才培養過渡到專業人才與復合人才并重,令培養出的學生成為未來科技原始創新的人才。計算機專業中各個學科相互交錯后的合理融合,將是跨學科教育模式的核心問題。
交互設計方向課程的開設就是計算機專業進行跨學科教育改革的一次嘗試,交互設計是一種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新興設計模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產品審美的水平提升,在各種新產品中運用交互設計以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情況越來越多。美觀大方的軟件界面和人性化的軟件操作方式,往往能給軟件開發商帶來更多利益。無論軟件設計者還是軟件發行商,都越來越重視交互設計給用戶帶來的完美體驗。過去研發的新軟件通常都是以該開發領域的專業人士為主體設計對象,很少考慮普通使用者的感受;如今加入了交互設計的理念后,新軟件更容易為大眾所接納和使用,而當新產品的使用者由普通大眾組成時,對使用者體驗和反饋的關注也越來越迫切。以蘋果產品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巨大成功除了外觀的設計迎合大眾的口味之外,還在于其設備與人之間方便友好的交互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的要素,這就是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通信技術等與交互技術的充分融合實現的。在大量新技術撲面而來的今天,交互設計的觸角已經伸向各行各業,伸向人們的心靈深處,其發展將勢不可擋。由此看來,在計算機技術中融合交互設計的研究和運用也就顯得更加迫切。
近年來,交互設計受到極大關注,很多學科中都出現與交互設計相關的課程或專業。目前,國內外高新科技行業這方面的人才稀缺,因而交互設計專業的畢業生非常容易找到交互設計或人’機界面相關領域的工作。交互設計專業也越來越受到包括高等學校在內的教育研究機構的重視,但目前我國這方面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究其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行業高速發展,知識更新速度極快,尤其在計算機行業中,專業人員在對軟件進行用戶界面(UI)設計與用戶體驗(UE)設計時,需要有一定的設計美學及用戶心理學基礎,但大量計算機專業教師缺乏對這些課程的系統學習,無法很好地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
(2)交互設計涉及很多領域的內容,需要這些領域知識的支撐。如何在計算機專業中設置交互設計方向并建立有效的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是一個有難度的系統工程。
我國尚處于交互設計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社會對交互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交互設計人才有很高的專業實踐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先借鑒國內外的成熟經驗,積極開展交互設計人才培養規律的探索研究。
目前,我國IT行業的交互設計師主要是由軟件設計師、工業設計師或心理學等領域人員組成。近年來,隨著不同知識背景交互設計從業人員的專業融合與發展,交互設計發展呈現多學科融合的特點,這種趨勢本身也符合交互設計自身的特點。培養人才、發展科技和服務社會是高校的3項職能。為了解決交互人才供求不平衡的問題,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培養出以設計專業知識為基礎同時具有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滿足市場需求的綜合型設計人才,因此研究與制訂合理科學的計算機專業交互設計方向的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交互設計是建立在多種學科之上的一個具有獨特方法的綜合體,而不只是部分學科內容的簡單疊加,因此如何在計算機專業有效地設置交互設計相關課程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1 國內外交互設計專業開設概況
目前,交互設計專業已經在國外發展得比較成熟,至少有20所以上的美國大學有交互設計專業,如強調以人為本的用戶體驗設計和講究設計方法論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側重實驗互技術開發的MIT媒體實驗室以及延續HCI的傳統并側重人機交互和界面設計的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這些院校結合本校特有的專業文化發展交互設計專業并都在開設該專業時非常重視多學科相關性,通過開設如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心理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知識的相關課程構建交互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這些院校的交互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都是經過詳細調研后制定,因此非常科學合理,受到社會的極大肯定。
篇8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留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暨南大學面向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所設置的一門必修課程。從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本課程在海外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教學效果存在著諸多不足。本文對此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1存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暨南大學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從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來觀察,現有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和方法比較適合內招生,對于留學生而言,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 內招生和外招生混班,基礎水平差別巨大。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內招生和外招生混班的方式來開設,作為211重點大學,暨南大學的內招生進校時的考試成績普遍很好,而外招生普遍基礎水平較差。
2) 留學生課程通過率很低。對于這門課程,內招生的考試通過率超過80%,而留學生的課程通過率很低,大概為40%左右。
3) 留學生缺勤情況嚴重。留學生上課自由散漫,經常是大面積的遲到、缺勤,很少有學生專心聽課的。
4) 現有教材內容面太廣,和專業結合不夠緊密。我們教學所采用的教材是同濟大學編寫的國家精品課程教材。學生普遍反映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太廣泛,幾乎涉及到所有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一些非計算機專業的文科類學生而言,掌握這門課程理論知識比較吃力。而且教材和這些學生自身專業的結合程度不緊密,造成留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厚。
5) 現有教學方式、方法使外招生水土不服。我們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是“課堂理論講解 +上機實驗”。這是國內絕大部分大學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所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對于內招生而言效果很好,但是對外招生則效果較差。課堂理論教學中,大部分留學生不能很好聽課,聽課興趣明顯比內招生低,對上機實驗也不能很好完成,缺席情況嚴重。
針對留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現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必須要針對留學生進行改革。為了進行有效地改革,需要分析非計算機專業海外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需求特點,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改革。
2非計算機專業留學生的課程需求特點
暨南大學非計算機專業的海外學生對于計算機課程的需求特點相對于內招生有明顯不同,下面將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他們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一方面從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方面來分析。另外一方面著重分析留學生相對內招生而言的獨特性需求。
2.1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需求特點
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通過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需求對比,Kaplan就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特點的研究總結如下[1]。
1) 這些專業的學生通常與信號、圖像、方程系統和數據表格等實體打交道比較多。針對這些學生開展的計算機課程對他們最直接有效的幫助就是告訴他們如何表示和操作這些實體。
2) 計算方法不是他們的興趣和職業目標所在。計算機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具。
3) 這些學生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將來也會從事各行各業不同種類的工作。課堂上引用的例子最好是學生可通過直覺所接受的。
4) 這些學生用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不可能系統地學習計算機課程。
5) 很難知道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將來的科研工作中會需要哪些具體的計算機軟件,他們所使用的計算機軟件有很大的差異。
6) 這些學生大都不常寫軟件包,但會經常使用它們。他們寫程序往往是為自己的特定用途,而不是寫給別人使用。
2.2非計算機專業留學生的獨特特征
暨南大學非計算機專業海外學生的主要來源集中于港澳臺、東南亞地區。這些學生通常從其自身條件出發,素質較高的學生主要被歐美和香港等地的大學分流,只有相對選擇余地較小的學生才會到內地就學。外招生通常在考試能力方面較為落后,但并不代表在綜合能力方面處于落后地位。其相對內招生的獨特特點歸納如下[2-3]。
1) 數學基礎知識薄弱,社會知識豐富。外招生在計算機教學所需要的數學基礎知識方面不如大陸學生,這是外招生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經歷所決定的。不過他們的社會知識相對豐富得多,國外教育體系通常比大陸教育體系更注重實踐性和基礎能力培養。
2) 獨立意識很強,個性突出,學習的目的性很強。外招生所處的成長環境與內招生有較大差異,相對而言體現出獨立意識強、自主性強的特點。外招生對待知識的態度是相當務實的,他們求知的目的性很強。
3) 自由散漫,自制能力差。外招生的行為習慣偏于自由化,反映在課堂上,就是紀律散漫,遲到早退現象較嚴重。只有當課堂內容真正引起他們興趣時,才會認真聽講。
4) 表現欲和動手能力強。外招生所接受的基礎教育通常較為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這與我國初等教育應試化的方向是有所差異的。
5) 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強。外招生在團隊協作和組織協調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這同樣是由于外招生所處的基礎教育環境中通常重視社團活動,學生往往根據個人興趣加入一個或多個組織,使協調溝通能力得到鍛煉。
3教學改革策略
綜合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留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這類學生的課程需求特點,本文提出以下教學改革策略。
1) 改革現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以適應非計算機專業海外學生學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特征。
針對文科類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8年編制的《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4](下簡稱《文科基要》)所提出的“三個層次”的指導思想,把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為三個層次,即計算機大公共課程、計算機小公共課程和可能存在的計算機背景專業課程。理工科醫藥和農林水類別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可以參照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5](下簡稱《理工科基要》)一書所提出的“4個領域x 3個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知識結構和“1 + X”的課程設計方案。暨南大學現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共兩門,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和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這兩門課程的內容是針對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在教學實踐中,現有的課程設置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多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我們將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需求特點的差異性,采用“1 + X”課程設置,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加上計算機高級課程(多門課程),共分兩個學期開設。第一學期開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所有非計算機學生必修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對于不同專業的非計算機學生而言,所采用的教材完全相同。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介紹計算機的基本原理,計算機的使用與維護,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常識,以及常用軟件的使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作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工具。計算機高級課程涵蓋文科類學生的“計算機小公共課程和可能存在的計算機背景課程”以及理工類學生的“1 + X”課程設計中的“X”,該課程講授較為高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內容的設計可以參考上述的《文科基要》和《理工科基要》要求,由教研室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自行設計。可以包含多個模塊,如: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數據庫、平面設計、網頁制作等。每個模塊對應一門單獨的課程。要求學生在第二個學期任選其中1~2門(至少一門),這類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專業的獨特需求,通過此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更好地把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于自身的專業領域。
2) 引進國內外優秀教材和自行編制教材。基于上述“1 + X”的課程設置,對于其中的“1”,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這是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所必修的課程,在教材的選擇上,優先考慮采用國內外優秀教材。如現有教材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鼓勵教師編制教材或者講義。而對于“X”課程的教材選擇,因為這些課程通常對應一項計算機專題,一般來說對于教材的選擇隨意性較大,可以有選擇地引進國外優秀教材或選擇內容先進實用性較強的國內重點教材。
3) 留學生和內招生分班授課。以往內外招生混合授課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針對內招生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不適合留學生。需要針對留學生的特點,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采用新教學方式方法的前提是把留學生和內招生分班授課。
4) 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增強海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激發其學習興趣。討論課是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是在課堂教學的平等討論中進行的,它打破了老師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討論式教學法是留學生所習慣的一種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迎合留學生“獨立意識強、學習目的性強、表現欲和動手能力強”等特征。
5) 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把案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把學生引導到實際問題中去,通過分析與互相討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例如,本人在對經管類專業學生授課的過程中,在講解計算機安全章節當中的密鑰安全體系內容時,對他們非常感興趣的“電子商務”的支付功能實現的基本原理作為實際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將密鑰安全理論和電子商務案例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課堂講解生動清晰,學生也積極參與討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6) 基于學生分組的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留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強”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小組進行實踐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得他們在這方面的優點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4結語
留學生是我國高校招收的境外學生,因為其所接受的基礎教育以及所處的成長環境不同,導致與內招生在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一致。非計算機專業的留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著課程通過率低、教學效果差以及留學生對現有教學方式方法水土不服等諸多問題。通過深入的分析非計算機專業留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特點,并結合這些特點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進和提高可以大大激發留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Kaplan D T. Teaching computation to undergraduate scientists[J]. SIGCSE Bull,2004,36(1):358-362.
[2] 褚俊虹. 外招生的教育特點及教學方法探討[J]. 現代商貿工業,2008(8):271-272.
[3] 李瑩. 高校“外招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消解方法[J]. 教育評論,2006(1):41-44.
[4] 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2008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5-50.
[5]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74.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for Non-computer Major Overseas Students
LIN Long-xin, DU Bao-rong, FAN Rong-qi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
篇9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中等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等職業學校能否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尋求發展,主要看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能否達到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及社會的認可。筆者從事計算機教育教學工作多年,切身感受到當前計算機教學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一些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改革的具體方法,與大家交流。
一、崗位技能培養為目標,確立“教、學、做、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1、將理論教室與上機教室合為一體,從環境上保證“教、學、做、訓”一體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是“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偏離了計算機教學應以學生動手能力為主的準則。盡管大部分教師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仍未擺脫教師講、學生聽,外加上機練習的老模式,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得以充分發揮。另外多媒體教室規模一般較大,后排同學難以獲取良好的聲音和視覺效果,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中可考慮打破理論課與實踐課的人為界線,將理論課與實踐課二合為一,理論授課可放在機房中進行,學生在課堂上可看著老師演示,之后學生領會知識點自己上機操作。
2、將理論內容與實踐操作合為一體,從內容上保證“教、學、做、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的實施。
教師將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融為一體,一邊授課一邊讓學生實踐,使理論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論。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知識點,及時提出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調整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量。
這種“教、學、做、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整個教學進程中,教師有時處于中心地位,起著一個主導作用,但更多時是幫助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有時會處于“傳遞—接受”的學習狀態,但更多時候是進行自主思考、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課程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要發展壯大,必須深化專業建設,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學工作緊盯市場,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市場需要為依據,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根據企業用人需要進行“訂單式”的培訓機制,使所學知識學了有用,學了會用,學了實用。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培養成計算機操作員而不是計算機工程師,因此我們授課以實用性為目的,針對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特點,在課程設定上根據市場就業崗位的需求,加大職業能力的比例,將學生比較難接受的專業課程,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理論》等純理論型課程適當壓縮,僅僅將其引入門而不做深入研究,重點開設學生感興趣的,實用性強的《網頁設計》《Flas設計》《3Dmax》等面向市場、以實踐技能性較強的課程。這些課程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且能靈活運用。
三、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認證相結合
鼓勵學生獲得多種職業技能證書,是畢業生就業競爭的客觀需求,應當提倡“一個文憑、多個證書”,加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的結合,使學生在取得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因此在教學中應在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上都要為學生獲得資格認證提供方便,并將職業資格證書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把職業資格標準中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融入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并可將不同類別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折算成相應學分,納入教學計劃。
四、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建立大型的實訓基地
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踐教學,既能鞏固課堂知識,促進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獲取,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中職學校缺乏大型的實訓基地,學生沒有和實際的生產活動"零距離"的接觸,從而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個人認為建立大型的實訓基地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術能力的保障。
實訓基地是中職學校對學生實施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必備條件。實訓基地通過多種形式來建立,可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由學校出資建立實訓中心并購置設備。另外學校也可與企業掛鉤,建立多渠道的校外實訓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到專業對口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實踐活動,真正實現校企合作。還可把一些課程放置到企業中完成,通過對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相結合,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走產學合作的道路。
五、在課程學習評價上采用新的評價機制
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計算機專業課程考評僅憑期末一次考試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為此要改變一錘定音式的傳統考核方法,在考核方式上采用過程考核的方法。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實驗成績和理論成績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實驗成績占50%,理論成績占50%。而實驗成績的計算又由三部分,平時實驗作業占20%,期中的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占30%,期末的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占50%。此外,理論成績的計算分五部分,學生出勤及課堂紀律成績占10%,課堂提問成績占10%。平時理論作業占20%,期中的理論考核成績占20%,期末的理論考核成績占40%。這樣的考核辦法能比較客觀、公正地檢查學生的綜合實踐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種過程考核,使學生重視平時的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主要靠平時的學習來提升成績。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益,計算機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質量也應與時俱進,這就對計算機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學工作者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即時更新知識,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的建設將是今后計算機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關鍵。
篇10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21-6037-02
Secondary School Computer Specialized Curriculum
GONG Xiao-yang
(School District Finance & Trade Kashgar,Kashgar 844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analysis of computer talent demand for secondary about simple pers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school curriculum and some opinions.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The computer specialty; Curriculum
當今計算機業的迅速發展主要是由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帶動的,互聯網的成熟更使得計算機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社會各行業對計算機的應用也是很緊密的,所以計算機的各類型人才需求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
1 計算機人才社會需求現狀
社會各行各業的計算機信息化市場都在保持一定的發展,但是每個行業間的需求不一樣。目前,對計算機信息化服務需求量較大的行業是電子政務、電信業、民航業信息化、銀行業網絡改造以及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等。在計算機信息化產業比較落后的西部地區更是需要大量的計算機人才。然而,隨著社會各行業對從事計算機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并不是因為從業人員過多或是畢業生素質太低,而是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合理,對社會需求人才的針對性不夠明確。
2 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設置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職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但是目前許多中職學校的辦學思想仍然是比較成舊的,他們在課程設置方面注重以學科為中心的設置模式,甚至有些中職學校更是把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拿來照搬,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太過于簡單化和理論知識,畢業后只知道一點理論的皮毛知識,動手操作能力太差,而且有的學校開設的課程很不合理,沒有什么實用性,對學生以后步入社會工作一點作用起不到,而許多實用性強、專業性強的課程和計算機應用軟件卻又沒有學到。這種模式有著明顯的不足,首先,從國家教育制度來說,中職學校的學生不是通過高考選拔出的,這些學生大多是基礎差,比較調皮的學生,而一些高校大學生都學不好的課程對于中專學生來說更是難以學好,開設這些課程是否欠考慮,其次,對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很多學生都會有“學了用不上,要用的沒有學”這樣的感慨,學生除了會學一些簡單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一些簡單操作外,平時學不到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和超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面對社會對中專學歷的偏見,普遍高學歷的就業門檻,對中專生的就業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就是因為中專生基礎差,我們更應該加強我們的課程設置和教育形式,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初級的專業人才,這樣也能讓學生適應畢業后即將面臨的工作崗位。
3 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優勢在哪里
只有解決好學生的出路,畢業后能有個好飯碗,這樣學校才能有更強生命力。中職學校學生的出路可以有兩個:就業與升學。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找到理想的職業,還可以讓自己繼續深造,想升學的同學能圓大學夢。教育部門對此表示肯定:職業類學校的畢業生可以直接報考高職或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同樣獲取高等學歷。這是與高中畢業生來說最大的優勢,上天把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和大學生一樣,實現提前踏入社會完成獨立或是有個繼續學習重回校園的機會。與高校本專科學生相比,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應該更有針對性,與高校大量的理論學習相比,中職學生雖然可塑性差些,但是對于許多單位和崗位的高要求,中職學校的學生相信可以做到來之能用,用之能勝。
4 對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設置的思考
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以金字塔結構呈現,根據社會需求,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要有針對性。如: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廣告設計、網頁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操作等。這幾個行業都是目前社會需求量比較大的行業。因此我們應該有的放矢,此為根據來進行專業的開設以及專業課程的設置,并確定培養方向:
4.1 計算機網絡技術
以網絡操作系統為主,培養計算機網絡管理員。在任何單位能勝任機房的管理和整個單位的網絡支持工作。第一年,學習一些基礎入門知識,學習個人操作系統《WINXP》,以及微軟的網絡操作系統《Windows 2003 Server/ Advance Server》等,另外還應開設一些相對比較深遂的課程,如NetWare、Unix、 Linux系統,因為這些課程是以后網絡操作系統的主流,開設這幾門課程只是一個籠統介紹以及簡單操作。只要了解下就行了。第二年,學習一些網絡的基礎知識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如:《網絡原理》、《局域網知識及組網技術》等。第三年,學習一些網絡深層次的具有一定專業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如《無盤網絡》、《ADSL和DSL技術》、《電子商務》等。這些課程對以后畢業找工作更有針對性,都是社會運用廣泛的知識。
4.2 計算機廣告及輔助設計
培養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設計,在建筑、機械、電子等行業,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的從業人員。第一年,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和一些美術方面的課程。第二年,學習帶有專業性的課程,如《Auto CAD》、《3D Max》、《PhotoShop》、《CorelDraw》。第三年,學習《廣告設計與創意》、《室內平面圖設計》、《Inventor》。
4.3 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及多媒體技術
培養從事計算機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應用設計,以及中級辦公自動化設備管理維護和操作技術人員。第一年,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語文基礎教程》、《漢字錄入》。第二年,學習《SWiSHmax快捷Flash制作》、《Audition 聲音采集編輯》。第三年,學習《Photoshop》、《Authorware》、《Premiere pro》。一步步的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讓以后就業機會更大一點。真正做到“術業有專攻”的教學理念。
5 結束語
計算機專業知識有很多自身的特點,比如專業知識種類繁多、內容更新換代速度快,除了以上提到的專業課程設置外,當然還需要開設一些輔助的課程,比如廣告級輔助設計專業可以加開《初等數學》和《簡單力學》等等,這些課程都是可以培養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中職學校我們應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職業教育理念來進行相應課程設置,以多變的教育形式、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根據社會的需求我們來靈活地設置和改變專業方向以及課程內容,辦出自身的特色,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