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學實習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5 18:49: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支教教學實習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室內;設計;工作室化;教學法。
Abstract: Interior Design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shape and trai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used in many forms, such as the project Guiding Method "and" studio pedagog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onlyhospital decor teaching pedagogy "pilot" studio groping point of harvest and colleagues to explore.Keywords: indoor; design; studio; pedagogy.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我院裝潢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專業)在試點中,具體執行時采用以下幾個核心改革:上課組織形式變革、教師引入項目教學,輔以學生首席制度變革、階段性教學變革、教學質量的考核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室化教學法”在上課形式的變革。
1、變革教學組織環節,以教師的專業教學指導為主,輔以學生首席參與教學制度,這對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
教學改革的方式可以更寬泛一些,比如我們在以前的教學中大幅度增加實訓類課程的課時和比重,事實證明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改革的更大膽一點,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競爭性能力。
我們專業在教學中試點中,以將2011級30余名同學以工作室的形式,組織在一起。試點由教師引入的真實室內設計項目到工作室,教師以設計會議形式指導為主,輔以學生首席參與教學制度。學生首席可以來自本班的品學兼優的同學,但更多是高年級的專業標兵。
打破老師在課堂上一言堂的局面,增加首席學生參與教學。我們面臨的學生具有很強的自我性,在課堂上講述方案時,經常使用“我認為”“我覺得”“你不該”等等。只要合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信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一學年的試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有幾個數據:第一、原來一套初步的設計方案30名同學平均需要7天才能完成,而試點后初步方案設計30名同學平均只用4天。第二、試點前方案被認可率不足3成,試點后方案的可實施率將近5成。第三、學生主動到工作室加班學習的熱情高漲,簽到率由30%上漲到100%。
2、上課時間的變化,弱化課時概念,強化教學段的概念。
推薦上午學生狀態較好的時間為理論教學時間,其他時間為項目設計和制作時間。任課老師對學生的教學負責時間由課時轉變為教學周次。以大面積學生掌握為嚴格標準,教師在保證教學計劃的前提下,任課教師可以同時給幾個班上課,這這個周次內的理論或者關鍵部分教師必須在教室中給與學生指導。其他時間,如在項目制作時段由學生首席配合教師進行指導。通過30名學生的試點,學生首席對同學的指導出乎我們所有老師的意料。首先學生首席態度十分認真,盡管是輔助教學,指導重復性和機械性的錯誤居多,但是學生首席自己也會主動備課。其次,學生對學生首席十分親切,不會的內容不會隱瞞,不會就問不會就學,學習效果提高特別明顯。
3、教師的教學項目引入。
教學不能一刀切,凡是可以通過項目化或者工作導向形式完成的,絕對要以具體的項目體現在教學計劃和課程中。不能通過項目化或者很難將項目化引入的,必須采用模擬項目教學。
專業教學研究室在學期伊始,負責審查并確定下學年課程的教學用項目。為保證案例的前沿性,在教學過程中,如出現真實的案例,經教研室核實報教管部門審批,可以替換教學中的案例,保證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可以接觸并操作到社會上最新的案例。
二、有改革就必須有考核,我們的考核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授課時間的保證考核。雖然弱化課時,強調授課周次。但教師的累積授課時間必須達到規定的授課時間,由教師填寫授課時間登記表,學生監督和教管部門抽查為監督。對于達不到授課時間的教師,責令補課。
2、教學效果的考核。將教學效果量化,如上課所用的方案,經過同學設計獲得社會上的采納次數;獲得各種大賽的獎項次數;社會企業人員對學生作品的考核;學生實習和就業率等。
三.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1、課時費計算的問題。需要出臺相關政策,確定課時費的計算。因為弱化課時的教學,強化教學周次(教學段)的教學,所以可以把原有課時當做發放課時費的參考。增加激勵課時,上課期間所做項目被社會采納或獲得獎項,應給與任課教師課時獎勵。
2、大面積執行時,要特別注意成績好的和成績較差的兩極的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工作室化”教學使學生認識和了解企業中,是以何種形式工作的。通過真實的情境教學,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工作環境,明白專業學習對學生未來就業的重要性。
3、每個班都有成績不理想的,要通過小組評比、評價、欣賞、懲戒、個別簡短談話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和關注,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4、對專業教師的要求更高。要認真總結教學組織方面的經驗,提高教學組織能力,在課堂中扮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角色。
以上就是我們在“工作室化教學法”試點中的摸索的經驗,希望其他裝潢教學的老師給予批評指正,共同為提高室內設計教學工作而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職教要為國家產業體系建設培養技能人才[J].中國教育報,2011.3.31(第1版).
[2]賀平,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
[3]沈國臣,創新藝術教育模式,打造傳世技藝人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篇2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MTI翻譯工作坊; 信息化教學;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呂文澎(1966—),女,甘肅天水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言學和翻譯學研究。E-mail:。
一、 引 言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翻譯人才的需求,200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以下簡稱MTI),截止2013年1月全國共有159所院校招收MTI研究生。為此類研究生開設的“翻譯工作坊”(Translation Workshop)課程,真實而有效地讓翻譯實踐走進課堂。[1]信息化翻譯教學“指在現代翻譯教學中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廣泛地開發和整合信息資源,開放性地優化和活化教育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目標的教育過程”。[2]信息化社會在MTI研究生的培養中,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必不可少。近十多年來,我國學者從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師生角色等方面探討了信息化翻譯教學問題。然而,此類研究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3]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認為,目前科學界定的人類智能有8種,即語言文字、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音樂節奏、人際交往、自我內省和自然觀察智能。[4]依據傳統智力理論,智能是以語言文字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種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論則認為智能是彼此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能力,上述8種智能同等重要,應給予同等重視,多元智能的發展水平取決于教育者的開發和訓練。該理論注重整體性、強調差異性、突出實踐性并重視開發性,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語教學。如,Berman首次將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系統相結合,教師在教授語法知識的同時開發學生智能;[5]Shore將該理論用于大學外語課程,探討多元智能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6]裴正薇考察了將其應用于高校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7]周雪婷探討了將該理論結合網絡資源應用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方法。[8]
綜上所述,目前鮮見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探討MTI翻譯工作坊信息化教學問題的研究。信息技術為發展學生多元智能提供了實施的技術保障和促進條件,[9]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翻譯工作坊是信息化翻譯教學方法之一。[10]為此,筆者利用西北師大MTI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翻譯工作坊”課程,受青島出版社委托,承接了The Book of Magic [11]一書的翻譯項目(約15萬字,2個月內交稿),以考察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高校MTI翻譯工作坊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 具體實施
該項目于2011~2012學年第2學期3~4月在西北師大MTI“筆譯工作坊”課程的教學中進行,該校2011級10名筆譯方向MTI研究生(即學生譯者)在2位譯審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此項目。10位學生譯者(3男、7女)平均年齡29.8歲;2位譯審教師(1位為西北師大翻譯教師,另1位為山東省某公司譯員)施教4周,每周4學時。為避免霍桑效應(Hawthorn Effect),即研究條件對受試行為的影響,受試學生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參與了本項研究。
(一)多元智能問卷調查
筆者通過“多元智能問卷”(Likert五級量表)了解受試的智能結構。用于前后測的智能問卷內容相同,由筆者改編自裴正薇編制的“多元智能調查問卷”。[12]問卷以簡單的英語進行制作,包括個人簡況與多元智能兩部分。前一部分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庭背景和入學成績。后一部分調查上述8類智能,由120個題項構成,每類智能包含15個題項;題項具體描述各種智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受試聯系自身實際從5個選項中選擇對該描述的認同度;信度分析顯示,該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Cronbach’s alpha = 0.918)。
“多元智能問卷”前測于“譯前準備”前2天進行。受試填寫之后,所有問卷當場收回,確認有效。隨后將所得到的問卷數據輸入電腦,利用SPSS 13.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以便根據學生的強勢智能和智能結構相似性進行分組教學。后測在“譯后總結”后2天進行,受試再次填寫該智能問卷。
(二)教學特點
教學中研究者采用多元智能型信息化翻譯教學模式。在參考相關文獻[13][14][15][16]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
教學活動。該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 翻譯項目進課堂
我們摒棄慣常為練習而練習的做法,化紙上談兵為真刀實槍,通過有效地將翻譯項目引進課堂,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完成學校與市場需求的直接對接,達到不斷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和譯者能力的教學目標。筆者的主導思想是一切按市場項目實施的流程運作,從接單、簽訂合同、分析項目、提供樣稿、分配任務、建立質量監控小組,到搭建術語庫、翻譯、檢查質量、交稿等全部為真實環境,使學生經歷了一次心理素質和信息素養提升的真實過程。
2. 信息化翻譯教學
該“翻譯工作坊”課程是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的,而The Book of Magic的翻譯卻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其過程分譯前準備、譯中實踐與譯后總結等三個階段,注重發展學生智能,整個過程呈信息化教學形態,詳見表1?!白g中實踐”階段分初譯和復譯2個步驟。學生初譯后,教師評價并評分,指出優缺點,強調翻譯標準(即“能否教會讀者成功變出魔術”)、魔術文本的專業性、讀者中心意識等;之后學生復譯,教師再次評價并評分。
表1 信息化翻譯教學活動與對應發展的智能類型
3. 多元化翻譯方法
魔術依靠靈活運用光、聲、電等物理和化學的多種科學原理,用奇特的藝術構思,造成種種離奇巧妙的表演形象。魔術文本專業性很強,經深入研讀原著及魔術專業文獻,我們以西方功能翻譯理論中的“目的論”[17]為指導,認為魔術文本屬于“信息型”功能文本,翻譯應以讀者為中心,采用交際翻譯為主、語義翻譯為輔的方法。教學中筆者在注重發展傳統智能活動類型(如討論、辯論等)的同時,還設計了發展非傳統智能的教學活動,如觀看魔術表演錄像、請教身邊的魔術師或魔術愛好者、帶魔術道具進課堂、模擬表演、閱讀并分析漢語魔術文本(即平行文本)等。例如,The Book of Magic第一編“紙牌魔術”中的魔術“Scarlet Pimpernel”(紅花俠),[18]翻譯過程中主要拓展的智能類型如下:學生譯者轉換角色,扮演魔術師(身體運動);準備3張數字牌和1張人頭牌;觀察原文第26頁的圖1(視覺空間和自然觀察),先將這張人頭牌橫向剪成兩半,然后將一半貼在一張數字牌的背面,另一半放在一邊;按“做法”中介紹的6個步驟(包括圖2~7)仔細琢磨,表演并翻譯該魔術(身體運動、視覺空間、自然觀察、邏輯數理和語言文字);此外,該魔術行文伊始,有一首小詩,提醒學生翻譯時要注意音韻問題(音樂節奏)。譯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討論(人際交往),總結反思(自我反?。?。The Book of Magic的翻譯方法呈多元化,筆者在《魔術揭秘》“譯后記”中寫道:“我們譯中做、做中譯,動手動腦,以‘能否教會讀者成功變出魔術’為標準,使用相應的道具,對每一個魔術進行了實際操作,反復推敲琢磨,終成譯文”。[19]
4. 合作式翻譯活動
The Book of Magic由4編(紙牌魔術、錢幣魔術、手帕魔術及繩索與環類魔術)67個魔術組成。筆者以“魔術”為單位給學生分工,每人翻譯6~7個魔術,強調“分工是相對的,合作是絕對的”。結合“譯前”智能問卷調查結果,遵循“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原則,10位學生被分為2組5對(見表2)。第1組,語言文字對和數理邏輯對;第2組,音樂節奏對、人際交往對和自我內省對。具有相近智能傾向的學生被分為一對,這樣既便于他們采用符合自身智能特點的方式合作完成翻譯任務,又創造對與對之間的競爭環境與多元化的翻譯實踐氛圍。
5. 專業性譯審模式
我們將翻譯公司常用的“譯審模式”用于實踐教學,進行了課堂交互、課外交互、傳統交互和網絡交互,較好地實現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人際交互,[20]發展了人際交往智能。表2的每對學生中,一位負責主譯,另一位負責一審,組長負責二審,兩位譯審教師負責三審。師生借助手機、互聯網等實時交流,主譯的學生分別根據一、二、三審的意見對自己的譯文進行修改。每次譯稿和審稿均在課堂上進行師生討論。每位成員輪流作主譯和一審?!皩徃宓囊罁ㄈ矫妫阂皇侵覍嵲?,二是譯文通順,三是原創翻譯”。[21]組長和譯審教師修改、定稿后,總結本次各組翻譯的亮點,歸納本次翻譯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詞匯、句子結構、語境、魔術術語的理解和表達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要求學生把小組網絡討論無法解決的爭議問題帶到課堂,供全班討論解決;將翻譯亮點也帶進課堂,讓大家分享,從中獲益。每次上課師生通過PPT課件展示、討論和評析譯文,師生們一致認為翻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樣,每次上課學生都經歷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升華,日積月累,逐漸提高翻譯轉換能力。
6. 多元化評價體系
“譯后總結”階段,筆者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體系”,[22]對學生譯者的表現進行評估。自我評價用來發展學生的自我內省智能,要求他們從理解(50%)和表達(50%)兩方面對自己的譯文進行評價。教師評價(由2名譯審教師完成)包括譯文質量(80%)、情感態度(10%)和時間進度(10%)。學生譯者的最終得分為2名譯審教師(評分者)評分的均值。評分結束后,經計算2位教師評分者之間的等距數據信度為0.82(p
(三)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這次有益嘗試,學員的翻譯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課程結束時,筆者在10名學生譯者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翻譯水平提高 “很大”、“較大”、“一般”和“沒有”4個選項中,選擇“很大”和“較大”的百分比分別達到50%和40%;課程滿意度一欄里,滿意率達到90%。所譯圖書《魔術揭秘》于2012年5月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得到了讀者的認可。筆者于2012年6~8月就讀者對譯作《魔術揭秘》的翻譯質量滿意度進行了網上調查,購買并閱讀了此書的218名讀者中,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4個選項中,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的百分比分別達到78%和14%。本研究更重要的教學效果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 從初譯到復譯,學生譯者進步明顯
經整理筆者將10位學生的初譯和復譯成績以及多元智能問卷前后測值輸入電腦,利用SPSS 13.0進行了描述性和推斷性統計,見表2。配對樣本t檢驗顯示,初譯和復譯2個步驟中,學生在譯文質量、情感態度和時間進度方面,并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譯文質量穩定(均值68.6、71.2),絕大部分學生翻譯態度積極、認真(情感態度均值都為9.6),能夠按時完成翻譯任務(時間進度均值都為9.7);可喜的是,從初譯到復譯其總評成績有了顯著提高(p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不同智能傾向的5對學生之間的初譯和復譯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見,這5對學生的翻譯水平相當。
2. 學生的語言文字、視覺空間和身體運動智能有所增強
配對樣本t檢驗(見表3)表明,10位學生譯者“多元智能問卷”前后測中的得分,在語言文字和視覺空間智能方面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
表3 10位學生譯者多元智能情況統計
注:*表示p
翻譯首先是一種語言活動,學生的語言文字智能有所增強,令人欣慰。視覺空間智能之所以有所提高,可能與原文插圖較多(幾乎每頁書都有插圖)有關,加之筆者反復強調一定要仔細觀察圖示輔助翻譯。值得表揚的是,9號學生甚至發現了原文第117頁的一處錯誤:文字表達與圖示不一致。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明顯增強,可能與魔術文本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筆者“譯前”提出的翻譯方法有關。教學中筆者一再提醒學生:“拿出相關道具,實際操作、表演,動手動腦,試想:讀者看著你的譯文能成功地變出這個魔術嗎?”譯后總結時一位女生說:“在我不多的翻譯實踐中,這一次留給我的印象最深。不僅由于老師精心的譯前培訓、譯中短信指導、魔術網站資料的提供以及魔術翻譯方法的講解,而且還由于譯后的分析對比與反饋評析,使我在整個翻譯過程中體驗到了將抽象、枯燥的語言文字活動轉化為成功變出魔術的快樂,我像個孩子似地樂不可支。每次收到老師的短信或電子郵件,總是倍感親切和溫馨,這樣的教學富有時代氣息。翻譯時,我仔細揣摩原文隱含的交際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并從讀者的角度去看待譯文。翻譯過程中我變過的魔術有‘穿透術’、‘空中飛帕’等,而且還教女兒學會了‘單手打結’、‘快速打結’等。真是其樂無窮!有了這種心境,翻譯過程中的糾結和辛苦都算不了什么。”學生在其他5類智能方面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原因有三:本次訓練時間較短,不足2個月;數理邏輯和音樂節奏智能既涉及天賦,又與后天訓練緊密相關,據筆者觀察與了解,這些筆譯方向的學生中擅長數理邏輯和音樂節奏的學生甚少;人際交往、自我內省和自然觀察智能涉及個人一生的學習與修養,非短期訓練所能見效。
三、結 語
我國電化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南國農先生指出:“要十分重視做好西方有關理論中國化、本土化工作。要學習、借鑒,還要超越、創新”。[23]此處,“西方有關理論”指西方學與教理論,如,多元智能理論、混合學習理論等。筆者嘗試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我國高校MTI翻譯工作坊信息化教學之中,研究結果表明這一探討是有效的、可行的。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信息化翻譯教學有助于提高MTI研究生的翻譯能力,并促進其多元智能的發展。“譯后總結”表明,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富有新鮮感、趣味性和挑戰性,對提高翻譯能力和信息素養幫助較大,并且發展了他們表演、合作、想象、信息檢索、創新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本研究的翻譯項目歷時2個月,雖然初步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但筆者認為整個過程中還存在管理不夠周全、前期工作欠細致等問題。本文僅為引玉之磚,望此類研究得以深化,期待更多的新成果問世。
[參考文獻]
[1] 李明,仲偉合.翻譯工作坊教學探微[J].中國翻譯,2010,(4):32~36.
[2] 楊柳.信息化翻譯教學的圖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1):58~60.
[3] 蔡靜.新世紀以來國內信息化翻譯教學研究述評[J].外語界,2010,(2):8~18.
[4] Gardner, H..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M].New York: Basic Books,1999:27,47.
[5] Berman, M..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oad to an ELT Classroom[M].Wales, UK: Crown House Publishing Limited,1998.
[6] Shore, J. R.. Teacher Education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 Case Stud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eacher Efficacy in Two Teacher Preparation Courses[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4,106(1):112~139.
[7] [12] [15] 裴正薇. 多元智能發展觀與綜合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8,(6):57~63.
[8] 周雪婷.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中國科技翻譯,2008,(4):41~43.
[9] 樊曉紅.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4,(8):15~18.
[10] 師新民,肖維青.信息化翻譯教學的新視野[J].外語界,2006,(5):48~51,74.
[11] [18] Smith, B.. The Book of Magic[M].London: Arcturus Publishing Limited,2008:26.
[13] Armstrong,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Alexandria, Virginia: ASCD,1994.
[14] 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 Simon & Schuster,1996.
[16] 張政,張少哲.真項目 真實踐 真環境 真體驗 ——基于北京師范大學MTI CAT案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翻譯,2012, (2):43~46.
[17] Nord,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7.
[19] [英]布魯斯·史密斯.魔術揭秘[M].呂文澎,呂曉澎等譯.青島:青島出版社,2012:255.
[20] [21] 段自力.基于網絡“譯審模式”的交互式翻譯教學實驗研究[J].中國翻譯,2009,(3):44~49.
篇3
【關鍵詞】農村教師 隊伍建設 潛在問題 有效對策
【Abstract】The hope of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 in education, the hope of revitalizing education in teachers. Our country has the world?蒺s largest, the largest rural teachers, rural teachers in promoting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蒺s edu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education undertakings, the potential of the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actively explor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otential problem of 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bject, it is a subjec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ractice.
【Key words】Rur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 potential problem;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基金項目】2009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新課程實施與師生教學活動方式轉變研究”(項目編號:GSBG[2009]GXG20)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76-02
我國農村教師隊伍人數眾多,規模龐大,他們的素質水平高低不僅決定著農村教育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我國教育的整體質量。但是目前總體來看,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還不能承擔起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質量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結合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對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出科學合理的改善對策。
一、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包括教師構成、學歷結構、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等方面。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結構的優化,是農村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標志。
1.教師隊伍構成差異顯著
近年來,我國為了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計劃”、“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高校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等舉措,農村教師構成包括特崗教師、支教教師、公辦教師、代課教師等。然而,現在有必要審視這些“計劃”,綜合其中有關政策,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些政策引導下,農村教師隊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教師崗位編制無法徹底落實,教師專業素質得不到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聘期內教師工作大都處于起步和適應階段,大都不能完全熟練和創造性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聘期滿后的跳槽現象往往造成教育的斷層,所以從長遠看,有必要調整教師構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專業化。
2.教師隊伍學歷水平起點低
學歷反映了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質,是從事一定層次工作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國《教師法》明確規定了教師資格應具備的相應學歷,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初級中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的學歷;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的學歷。但農村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總體上偏低,這是農村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關資料顯示:2006年農村??茖W歷以上的小學教師、本科學歷以上的初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高中教師分別達到53.6%、30.0%、0.7%,這樣的數據顯示不容樂觀。
3.教師隊伍專業結構矛盾突出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突出了課程的選擇性、均衡性、綜合性,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如中小學信息教育課程、計算機應用課程、實用英語及藝術類等課程的開設。而農村教師隊伍現有的專業結構還不能完全勝任新課改的要求,普遍存在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農村教師中文專業的有32.6%不一致,數學專業有37.62%不一致,政治專業有62.03%不一致,計算機專業有37.5%不一致。這種現象說明農村教師中學非所用的現象太嚴重,教師專業結構現狀亟待改善。
4.教師隊伍年齡老化
教師隊伍的年齡老化是一個不輕松的話題,一些小學和教學點,基本上是老教師在任課,他們年齡大、身體差,一個人常常要帶幾門課甚至十幾門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正規師范畢業生難以進入教師隊伍,新鮮血液不足。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老化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隱憂。一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師梯隊斷層,青黃不接。二是難以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的要求。三是不能全面開課,教育質量無法保證。四是先進教育思想、教學手段不能應用,絕大部分老教師不會操作微機,不會制作課件。
一些山區貧困縣每到畢業前夕,打出種種優惠條件,到各高等師范院?!罢斜I馬”,但很少有問津者。一些已簽了協議的,一旦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機會,就毀約“改嫁”。地處大別山區的英山縣1992~2003年10年中考取高等院校的近2萬人,回縣工作的大專畢業生只有320人,其中師范類本科只有47人。“孔雀東南飛”的現象愈演愈烈。
二、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1.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加強農村中小學編制管理。在核定編制時,應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區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多等特點,保證這些地區教師編制的基本需求。堅決清理在編不在崗的人員。依法執行教師資格制度,嚴格掌握教師資格認定條件,堅決不聘用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擔任教師;拓寬教師進出口渠道??梢怨_向社會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能工巧匠”進教師隊伍,逐步淘汰現有不合格的教師;選派農村學校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到城鎮學?!板兘鸪潆姟保鄬W習,鄉鎮之間也要打破區域界限,進行合理平調。
2.努力提高現有師資水平
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組織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進修學習,使農村教師學歷逐漸符合我國《教師法》明確規定的教師資格應具備的相應學歷。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職后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農村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
3.嚴格教師資格的準入制度
目前,我國放寬了教師資格的專業限制,擴大了教師聘用的選擇范圍,這有利于吸收非師范專業的部分優秀畢業生和其他行業的成功人士從事教育事業,但這又帶來了一些新問題,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使教師所學專業與所教專業形成有力的銜接,加強農村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4.促進教育內部“血液循環”
對年齡50歲以上的老教師,體力、精力、智力都不能適應教育教學的,可以仿效行政機關機構改革的作法,實行內退,以騰出崗位,讓年輕同志上,促進教育內部的“血液循環”;學校把青年教師的培訓作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使長遠目標與現實要求兼顧起來,把培訓、教研、教學融為一體,盡快愈合教師隊伍的“斷層”,實現平穩過渡。同時,學校還啟動青年教師“一二三四五”培訓計劃,要求做到:一年“結對子”,以師帶徒,常規入門;二年“壓擔子”,大膽執教,工作上路;三年“指路子”,發展優勢,形成特色;四年“搭臺子”,搭臺唱戲,嶄露頭角;五年“拔尖子”,闖出校門,走向成熟。全員參與,嚴格考核,鼓勵青年教師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做教學“狀元”。
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教師質量。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社會各界要為農村教師排憂解難,穩定和充實農村教師隊伍,不斷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惠生.關于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8).
[2]談松華.農村教育:現狀、困難與對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3]董志偉.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09,(4).
[4]史靜寰,延建林.聚焦農村中小學教師關注農村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教育發展研究,2006,(1).
[5]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征求意見稿) [EB].
[6]梁東奇.農村教師隊伍現狀、原因與改善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