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開發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24 18:02: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算機開發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計算機開發報告

篇1

法定代表人:程剛,主任。

委托人:時建中,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人:周凱北,內蒙古北琛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住所地:包頭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服務樓。

法定代表人:楊澤繁,主任。

委托人:張鳳鳴,內蒙古法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包頭潤華永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包頭市青山區體育場圈樓。

法定代表人:何潤槐,董事長。

委托人:趙連友,副經理。

委托人:顧先平,北京市尚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包頭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住所地包頭市東河區環城西路路南。

法定代表人:馬立厚,經理。

委托人:宋長進,公司職員。

委托人:王建華,內蒙古銘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創業中心〉為與包頭潤華永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華永慶公司〉、包頭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簡稱包頭二建)工程款結算糾紛一案,不服高級人民法院(1997〉內民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管委會委托人時建中、周凱北,創業中心法定代表人楊澤繁、委托人張鳳鳴,潤華永慶公司法定代表人何潤槐、委托人趙連友、顧先平,包頭二建法定代表人馬立厚、委托人宋長進、王建華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本院審理查明:1993年10月25日,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成立創業中心。1995年5月16曰:編制委員會批準成立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中心為管委會下設三級單位。1992年底,包頭二建綜合隊負責人何潤槐利用其掛靠在該隊的設備和人員,與包頭市海外工程貿易發展公司〈以下簡稱海外公司〉一起申請將該公司所屬的建筑工程公司變更登記為包頭潤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潤華公司〉。1993年1月20日,潤華公司成立,資質等級為三級。1995年2月2S目,潤華公司與新加坡永慶私人有限公司合資組成包頭渭華永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潤華永慶公司〉,并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資質等級為二級。1996年9月16日,經包頭市工商局審核,何潤槐與何美麗等人以設立登記的形式將潤華公司變更登記為包頭市潤華建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潤華建筑公司〉,更換了部分股東,并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包頭市工商局在1999年10月6日出具證明,潤華公才是潤華建筑公司的前身,該公司是在《公司法》實施前設立的,《公司法》實施后,依照國務院《關于原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行規范的通知》和國家工商局《關于原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登記實施意見》的規定對該公司名稱及有關公司登記的其他文件按《公司法》的要求進行了規范,重新登記為包頭市潤華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在1997年公司年檢之前,潤華公司的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仍在使用,年檢之后即開始啟用潤華建筑公司的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所以在1997年度的潤華建筑公司的《公司年檢報告書》印鑒式樣一頁上,同時出現了上述兩種印鑒。1997年3月15日,包頭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批準合資潤華永慶公司終止合營,終止后不對外公告,所有債權債務由合營甲方(即中方)承擔。4月25日,包頭市工商局以包工商外企字(97)第001號外商投資企業注銷通知書核準注銷了合資潤華永慶公司。同年3月19日,潤華建筑公司及何潤槐、何美麗等人向包頭市工商局申請設立潤華永慶公司,4月3日,包頭市工商局核準了該申請,并頒發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潤華永慶公司的建筑企業資質等級仍沿用合資潤華永慶公司的二級資質。對此,包頭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于1998年11月25日證明,合資潤華永慶公司注銷后,自治區建設廳已將其資質證書副本作了變更,潤華永慶公司繼續沿用該資在證書。1999年元月6日,經包頭市工商局批準,潤華建筑公司與潤華永慶公司合并,前者的權利義務均由后者承受,同時辦理了潤華建筑公司的注銷手續。

1992年11月9日,管委會的前身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辦公室(以下簡稱開發區辦公室〉與包頭二建簽訂了創業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一期建設工程補充協議》,約定由包頭二建承擔創業中心一期工程的施工任務。包頭二建將該工程中的中試樓和一號庫的施工任務交給了其下屬的三隊。該公司又將該工程中的科貿主樓(即三區工程〉和二號庫的施工任務,交給了其下屬的綜合隊,工程于1992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1993年后,由潤華公司繼續施工。1993年l月5日,開發區辦公室向包頭二建撥付磊程預付款171萬元,其中含三區工程預付款111萬元,由包頭二建轉給了何潤槐負責的綜合隊,3月9日開發區辦公室撥付第一次工程進度款390萬元,含三區工程款380萬元,由包頭二建轉給潤華公司。以后,開發區辦公室按月審核潤華公司報送的工程進度表,核準每月應付的工程進度款,并將部分工程款分50筆直接付給潤華公司。1993年4月2日,潤華公司編制了創業中心《科技綜合樓整體現澆平板、密肋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開發區辦公室加蓋公章表示同意。在施工中,按管委會要求,潤華公司將創業中心主樓由原定的六層增加至十層,管委會在上述工程的檢查記錄中予以簽字認可。創業中心與潤華公司、包頭市建筑勘察設計研究院共同對科貿工程圖紙進行會審,并簽署了圖紙會審會議紀要。開發區辦公室駐現場的工程監理人員證明潤華公司成立后,該工程由潤華公司承建,有關手續由潤華公司直接與開發區辦公室辦理,包頭二建不再管理此部分工程。

1993年11月10日,創業中心與潤華公司就創業中心二期工程(即四、五、六區工程〉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創業中心在1994年8月包頭稀土節期間已將部分工程投入使用。從1994年8月25日起,為配合稀土節,潤華公司暫停施工,施工現場部分機械設備及人員處于窩工狀態,10月5日創業中心籌備處通知潤華公司和包頭二建,告之“工期暫告一段落”,要求在“10月15日前全部清理現場”。1995年9月20日創業中心與合資潤華永慶公司就創業中心的水電控制中心部分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1996年9月14日,雙方就創業中心院內外網工程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12月8日雙方再次簽訂創業中心院外排水工程施工協議,上述合同已履行完畢。

創業中心在1994年4月20日的《用戶意見》中承認潤華公司從1992年底開始承建創業中心項目。1995年1月19日,開發區辦公室給中國建設銀行包頭中心支行的《證明》中認可潤華公司承包的創業中心科貿部分的土建工程,到1994年底已完成該工程75.2%的工作量。1995年4月13日,創業中心對潤華公司已完成的稀土大廈展廳、國際會議廳進行驗收,出具了驗收證明書。另該中心還于1997年5月13日向潤華公司發出驗收2號庫的通知。包頭市建設工程質檢站于1996年9月16日證明,潤華公司承建的創業中心大樓,主體結構為優良。包頭二建1997年4月12日證明,在潤華公司成立后,原綜合隊承建的科貿主樓和二號庫工程移交給了潤華公司,由潤華公司執行一期合同的有關條款,已口頭通知了開發區辦公室和創業中心負責人,工程施工中的經濟往來、質量監督等有關業務均由潤華公司對建設單位負責,該公司再未參加該項目的管理、監督、結算工作。1997年5月16日,原包頭二建的法定代表人侯淮證實:原由綜合隊承擔創業中心項目的科貿主樓和二號庫施工任務,由于開工不久何潤槐擔任了海外公司組建的潤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考慮到何潤槐在此工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作了大量準備工作,完成了部分基礎工程,其他施工隊無力承擔該施工任務,公司決定由何潤槐繼續負責此項工程,向管委會負責人通報過,管委會表示認可,所以自山3年4、5月期間甲方撥付工程進度款即直接付給了潤華公司,包頭二建再未收此部分工程款,有關施工方面的問題,包頭二建也不再過問,由管委會直接找何潤槐。

1997年3月14日,開發區規土局通知包頭二建和潤華公司,要求終止合同,23日創業中心又通知潤華公司終止合同,包頭二建和潤華公司明確表示不同意終止合同,要求管委會和創業中心繼續履行義務。但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未予理睬,24日,創業中心強行磋開潤華公司在科貿主樓的庫房,將存放于其中的工具和用于該工程的材料等堆放院中,造成部分工具和材料丟失或損壞。對此,潤華永慶公司提供了1996年12月28日庫存材料盤點明細表及1997年12月7日至10日雙方共同派員對堆放于院中的物資進行清點的明細表。1994年10月5日創業中心發出“工程告一段落”通知前,潤華公司為該工程定制但未安裝的成品半成品價值28303元。1998年9月30目,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受一審法院委托,對潤華永慶公司已完成的工程造價進行鑒定,結論是已完工部分造價為19952371元。管委會先后以開發區辦公室和稀土開發區名義共支付潤華永慶公司工程款13952328元。根據創業中心1994年5月lo目與常州市騰騰裝飾設計工程公司〈以下簡稱騰騰公司)的裝修合同,管委會應付給騰騰公司裝修款206.8萬元,其中直接付給騰騰公司76.8萬元時,另外130萬元已包括在管委會付給潤華公司的工程款中,由潤華公司付給了騰騰公司,故應在欠款總數中扣除76.8萬元,因此,管委會尚欠潤華公司工程款5232043元。

1997年4月,潤華永慶公司以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拖欠工程款為由,訴至高級人民法院。請求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支付拖欠的工程款6000043元;賠償違約金及利息損失4757661.39元;賠償該公司因停工、窩工、搬遷、材料丟失等經濟損失1480965.85元;賠償因單方終止合同造成的經濟損失909006.64元;由于管委會和創業中心長期拖欠工程款,該公司已無法繼續完成合同規定的剩余部分工程,要求解除合同;案件受理費、鑒定費由管委會和創業中心負擔。

一審法院認為,潤華永慶公司的名稱變更與本案爭議事實存在直接的利害關系,管委會雖與包頭二建簽訂施工合同及補充協議,但履行義務的是包頭二建和由包頭二建依法分立的潤華永慶公司,對合同主體的變更,雙方雖未采取書面形式,但管委會在建設中直接與潤華永慶公司發生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法應視為對合同主體變更的默認。創業中心作為其余三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與潤華永慶公司存在權利義務關系,該公司要求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支付工程款、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損失的主張應予支持。管委會辯稱施工合同與潤華永慶公司無關不能成立,管委會和創業中心長期拖欠工程款致使潤華永慶公司無力繼續履行合同,該公司要求解除二期工程合同應予準許時,該公司為工程定制定購的材料構件,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應予接收并支付價款正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拖欠工程款應承擔遲延付款的違約責任,并賠償潤華永慶公司的停窩工損失。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擅自將潤華永慶公司存放于工地庫房的物品搬至院中,致使部分物品損壞,應予賠償。管委會作為創業中心上級單位,以自己名義支付工程款,掌握全部工程款的結算與支付,應主要由其承擔民事責任,創業中心承擔連帶責任。潤華永慶公司其它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應支持。管委會在訴訟中經多次敦促拒不提供于其不利的證據,并放棄庭審質證機會,應視為其自動放棄訴訟權利。創業中心雖對鑒定報告提出質疑,但在舉證期限內沒有舉證,鑒定報告應予采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四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法復(1996〉7號《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依據何種標準計算問題的批復》的規定,判決:一、解除潤華永慶公司與創業中心所簽的二期工程施工合同;二、管委會給付潤華永慶公司工程款6000043元、逾期付款違約金4753662.58元;三、管委會給付潤華永慶公司停窩工損失783497元;四、管委會賠償因侵權所致潤華永慶公司物資損失154936.06元;五、管委會接收潤華永慶公司為工程定制定購但尚未安裝的材料構件,并支付價款283303元;六、管委會給付潤華永慶公司上述二、三、四、五項自判決生效之日起至給付之日止的利息(利率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七、創業中心對上述二、三、四、五、六項內容承擔連帶給付責任;八、駁回潤華永慶公司其他訴訟請求。上述給付內容于判決生效后三個月內執行完畢。案件受理費75748.38元,由潤華永慶公司負擔以6817.35元,管委會負擔6萬元,創業中心負擔8931.03元。鑒定費10萬元,管委會負擔6萬元?創業中心負擔2萬元,潤華永慶公司負擔2萬元。

管委會和創業中心均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管委會稱:潤華永慶公司與上訴人無直接利害關系,不符合原告條件;上訴人未與包頭二建解除合同,潤華公司沒有履行上訴人與包頭二建約定的權利義務,上訴人不欠潤華永慶公司工程款,只欠包頭二建部分工程款,原審判決認定拖欠工程款數額有誤;原審認定潤華公司并入潤華永慶公司與事實不符,實際并入潤華永慶公司的是潤華建筑公司;上訴人沒有違約,不應承擔違約責任,更不該賠償窩工損失,也不應承擔被上訴人成品、半成品費用,潤華公司曾派人參與搬遷,因此不能認定上訴人侵權,不應由上訴人承擔侵權責任。請求撤銷原判,駁回潤華永慶公司訴訟請求或發回重審。創業中心上訴稱:該中心只與潤華公司簽訂了創業中心二期施工合同,與潤華永慶公司無任何利害關系,該公司沒有承繼潤華公司的債權債務及合同關系,被上訴人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原判創業中心承擔連帶責任錯誤,管委會發包、包頭二建承包的是一期工程,創業中心發包、潤華公司承包的是二期工程,主體不同,合同內容也不同,不能連帶;原判適用法律不當。請求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潤華永慶公司辨稱:該公司已完成創業中心大樓和倉庫的活工,管委會一直向其支付工程款,雙方形成事實上的合同關系,包頭二建始終未參與合同的履行,管委會應當支付所欠工程款,并對給被上訴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包頭二建辯稱:整個創業中心一期合同均是由其履行的,要求管委會與其進行結算。

本院認為,潤華公司是何潤槐以其掛靠在包頭二建綜合隊的人員、設備、資金,與海外公司將該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經變更登記成立的,原審判決認定潤華公司從包頭二建分立出來與事實不符。潤華公司成立后,創業中心的科貿和二號庫工程即由該公司組織施工,此后包頭二建再未插手該工程,管委會實際上也將潤華公司視為施工單位,雙方之間的關系也是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關系,潤華公司直接向管委會報告工程進度,管委會直接向潤華公司支付工程進度款,雙方還對施工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協商與核定,以上事實表明包頭二建已明確此部分工程由潤華公司承建,潤華公司基本上是按照包頭二建與開發區辦公室的施工合同來施工的,也得到了管委會和創業中心的認可,盡管二審中包頭二建又主張這部分工程是其履行并完成的飛,管委會和創業中心也否定潤華公司作為施工單位的事實,但包頭二建事實上并沒有履行科貿樓和二號庫的施工任務,潤華公司和管委會形成了事實上的合同關系。

根據本案已查明的事實,潤華公司于1996年9月變更登記為潤華建筑公司,合資潤華永慶公司注銷后,其權利義務由中方潤華建筑公司承受,潤華建筑公司后又于1999年元月并入本案被上訴人潤華永慶公司。因此,由潤華公司完成的三區和二號庫工程,潤華公司與創業中心的二期合同,及合資潤華永慶公司與創業中心訂立并完成的水電控制中心工程、外網工程、給排水工程合同,其權利義務都應由本案被上訴人潤華永慶公司承受,該公司具備原告的主體資格。二上訴人稱其與潤華永慶公司無關的理由不能成立。

由于管委會和創業中心在工程部分完工后即將潤華永慶公司清理出建筑工地,雙方未對工程款進行結算,雙方對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拖欠工程款的數額存在很大爭議,本案計算欠款數額應以一審法院委托建筑工程定額總站對已完工程量作出的鑒定結論為基鹽,扣除管委會已經支付的工程款。管委會提出另有76.萬元裝修款由其直接付給了騰騰公司,該款也包括在總造價中,應在欠款總數中扣除,潤華永慶公司認為按合同約定,裝修由該公司負責,管委會直接付裝修款與其無關的主張不能成立,對管委會的該項上訴請求應予支持。因此,管委會實際拖欠潤華永慶公司工程款為5232043元,原審判決第二項責令管委會給付拖欠潤華永慶公司的工程款6000043元不當,應予變更。由于管委會和潤華永慶公司沒有書面協議,雙方形成的是事實合同關系,其中并未對違約金作出約定,原審判決管委會向潤華永慶公司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沒有事實和法律根據,應予撤銷,但管委會應當支付長期拖欠潤華永慶公司工程款的利息。

二上訴人對原審判決其支付潤華永慶公司停、窩工損失、賠償侵權造成的物資損失和接收潤華永慶公司為其定制定購的材料構件存有異議,認為不構成侵權,也不應承擔上述給付義務和賠償責任,但未能提供相應的證據;至于管委會提出在將被上訴人的物資搬出工地時,該公司有人在場對物品進行清點和接收,但被上訴人予以否認,不能證明該公司同意終止合同,也不能推翻二上訴人構成侵權的事實,因此,對此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在創業中心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創業中心尚處于籌備階段和成立之初,沒有獨立的財務,整個創業中心項目包括一期、二期工程及外網、水電控制中心、院外排水工程等的工程款,都是由管委會統一支付的,管委會和創業中心雖以各自名義發包工程,但卻是由管委會統一支付工程款,而且付款時也未注明具體付的哪部分工程款,鑒于上述情況,原審判決責令創業中心對管委會承擔的給付義務和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責任并無不妥,對創業中心稱其不應承擔連帶責任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高級人民法院(1997〉內民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第一、三、四、五、八項;

二、變更高級人民法院(1997〉內民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管委會支付潤華永慶公司工程款5232043元;

三、變更高級人民法院(1997〉內民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第六項為:管委會支付潤華永慶公司本判決第一、二項中的款項的利息(從1997年3月24日起至付清之日止,利率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

四、變更高級人民法院(1997〉內民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第七項為:創業中心對本判決第一、二、三項中的管委會應承擔的給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五、駁回管委會和創業中心其它上訴請求。

本判決確定的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應承擔的給付義務,管委會和創業中心應在本判決生效后三個月內履行完畢。逾期不履行,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篇2

關鍵詞:人才培養;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游戲開發

1 背 景

江蘇省政府和南京市把計算機軟件產業作為優先鼓勵發展的支柱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的重點發展。南京市政府特別重視計算機與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提升規模、企業發展與創新的主要目標[1-2]。早在2011年,南京市委和市政府就提出《關于以打造一谷兩園軟件產業集聚區為重點高標準建設中國軟件名城的意見》,提出將南京建設為中國軟件名城的目標,計算機軟件產業業務收入預期達到4 000億元以上,并在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軟件名城。從軟件技術與專業人才培養角度來說,數字媒體技術作為計算機軟件產業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虛擬現實技術與人工智能近年來日臻活躍,越來越顯現出發展的活力與潛在的前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從總體上講應具有較扎實的計算機和數字媒體基礎知識,掌握數字媒體基礎、圖形圖像處理、音頻視頻處理、流媒體、虛擬現實、游戲編程等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包括虛擬現實、多媒體編程、網絡游戲、數字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等專業技術的能力,具有圖形、圖像、音頻、視頻處理及數字媒體應用系統開發的能力。

2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預期形成的專業與人才特色

依據數字媒體產業中游戲行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學生系統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新型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將當前游戲開發中的最新編程平臺與先進技術引入專業課程體系,按照網絡游戲與手機游戲開發工程師的知識和實踐能力組織課程的設置,通過計算機圖形學、三維建模、移動游戲開發編程、網絡游戲開發編程、Unity3D開發引擎的游戲開發技術等專業課程的設置,突出以游戲開發工程師為培養目標的學生實踐能力鍛煉。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依托行業內企業多年的數字媒體產品開發經驗與培訓能力,進行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辦學,突出以游戲開發為主的數字媒體技術方向的專業特色,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需求,并為后期工程教育認證打下基礎。

3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

3.1 以游戲開發為主要特色的課程體系建設

突出以游戲開發為主要特色的數字媒體技術培養方向,主要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由以下組成:數字媒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圖形學、三維建模、操作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絡游戲開發編程、移動游戲開發編程、游戲UI設計、游戲算法、游戲開發技術、圖形處理技術等。課程的總體分布與關系見表1。

我們多選用新出版的優秀教材,將教材的適用性作為教學過程控制的主要監測點。對于知識更新較快的課程,組織有經驗的教師自編教材并及時修訂,跟蹤反映數字媒體技術產業的新技術、新成果。

3.2 實踐實訓基地建設

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計算機類專業辦學的一大特色[3],學院始終把創建校外產學研實習基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使得學生獲得實際的研究、開發、設計的實踐教學機會,全方位、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4]。目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依托的計算機工程學院,同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麥瑞克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萬和等多家大中型企業簽訂了《共建教育實習基地協議書》。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學生能夠參與數字媒體產品開發過程,在實踐中加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5],從而達到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富有團隊精神的應用型高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目標。學生從第6學期的專業實習、第7學期的工程項目實踐與畢業實習參與到學院合作方――南京麥瑞克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項目中,專業實習與工程項目實踐是數字媒體技術方向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專業實習與工程項目實踐,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游戲開發的知識體系和整個流程,以及具體案例的開發過程,鍛煉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在實訓中掌握了企業項目實際管理流程,提高了適應能力。學生以實踐開發小組為單位完成相關系統功能與模塊設計,撰寫相應的策劃文檔以及開發規范文檔,根據設計選擇相應的技術進行資源優化和打包,對于系統進行集成開發與部署。開發報告應包含組員角色及分工、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報告、項目開發流程管理的要點、實踐總結等內容,并附有軟件系統的完整開發用例源代碼。指導教師根據實踐的情況,包括實踐小組的講解和演示,總結實踐開發的收獲、創新與成果。

專業實習是綜合性實踐環節,通過專業實習可以讓學生理解游戲系統的完整開發過程。專業實習涉及游戲UI設計、三維建模、圖形處理技術等核心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通過專業實習,學生可以在游戲開發的方法和技術、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軟硬件的配置與管理、虛擬現實開發等方面得到鍛煉。通過建模,學生可以完整地理解游戲場景系統開發的整個過程。例如在游戲場景房屋模型制作項目,通過三維建模與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學生可以搭建常見游戲場景中的房屋模型,完成房屋模型制作的工作,為以后制作大型場景打下技術基礎。

工程項目實踐涉及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移動游戲開發編程、游戲開發技術等核心專業課程。工程項目實踐的內容包括聯機火線戰爭、虛擬旅游、跑酷類游戲等綜合性游戲開發項目,讓學生對游戲的開發流程有詳細的了解,熟練使用Unity游戲引擎工具,在游戲的策劃―游戲的界面交互設計―游戲的開發邏輯―游戲優化―游戲―游戲上傳等整個游戲開發全生命周期內進行綜合性工程項目實踐,同時工程項目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全面策劃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需求研發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3.3 合作辦學

2016年起,金陵科技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與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學院(QUT)合作,采用“2+2”聯合培養模式,共同培養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本科人才。QUT課程體系采用CDIO工程教育思想,著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自2016年開始學院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嵌入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課程模塊,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2016年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計劃招生人數為40人,班級為正常教學班,不單獨針對國外學習而組班。在新生入學教育時,鼓勵學生通過雅思考試,在大學三年級申請去昆士蘭理工學院深造。數字媒體技術的人才培養借鑒了澳洲高等教育教學的先進模式和成功經驗,包括外方優秀的教學形式、考核方式及評估標準。合作教育將由引進外方優秀教師與中方資深教師共同完成。在大學一年級下學期做雅思考試動員,相應的英語課程引導學生進行雅思綜合英語、雅思口語、雅思讀寫、雅思聽說、英語語言和文化、學術英語課程的學習,為雅思考試做好準備。通過雅思考試的學生可以申請出國學習,國外第二階段的專業課學習將采用全英文學習。通過國外的系統學習,學生將全面地掌握網絡游戲、手機游戲、虛擬現實等數字媒體相關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數字媒體領域的實際問題,同時擁有專業和外語雙重素質,成為富有責任心和創新能力的國際化應用型優質人才。出國的學生完成昆士蘭理工學院后兩年的專業課程學習,畢業時將獲得雙學位證書。未出國的學生按照教學計劃繼續完成國內的學業,畢業時將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能熟練使用常見游戲開發及虛擬現實軟件,掌握信息檢索、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較強的綜合分析與管理的能力及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昆士蘭理工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8門專業基礎課為:Programming for Visual Design、Real-time 3D Computer Graphics、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Databases、Computer Games Studies、Virtual Environments、Software Development、AI for Games。我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大一、大二的教學計劃中與之對接的課程是:視覺設計編程、實時3D計算機圖形學、算法與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計算機游戲基礎、三維建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游戲開發中的人工智能8門課。由于這8門課程基本為專業基礎課,因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大一、大二的教學計劃對于國內和準備去國外學習的學生而言都通用,可以做到跟后續專業課程的無縫對接。在教學計劃中,我院上述8門課程使用昆士蘭理工學院的教材、課件等教學資料,按昆士蘭理工學院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視覺設計編程(Programming for Visual Design)課程以C#課程為切入點講授數字娛樂產業涉及的編程技術;三維建模(Virtual Environments)主要講解三維建模內容;游戲開發中的人工智能(AI for Games)以講解游戲算法為主。將國外實時3D計算機圖形學、游戲開發中的人工智能、視覺設計編程、三維建模與實時渲染技術等最新的課程逐步地引入我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學體系,不斷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

4 結 語

實踐證明,我校數字媒體技術的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應用型工程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國內IT企業能深度地參與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校企融合共同培養適應“長三角”地區數字媒體技術的人才;同時,通過國際合作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南京以及長三角的游戲產業高層次的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打下基礎。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將強調對游戲開發能力培養,注重從游戲算法的角度解決游戲開發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精選企業課題,將課題與學生工程項目實踐、畢業設計高度結合,實現學生實習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張燕, 史金芬, 沈奇. 改革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軟件人才[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 2003, 18(4): 18-20.

[2] 劉鈺, 張燕, 沈奇, 等. 卓越工程師計劃下的嵌入式軟件人才培養[J]. 計算機教育, 2014(9): 48-51.

[3] 沈奇, 張燕, 羅揚.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改革[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12): 39-41.

篇3

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強調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學生只有從實踐中才能真正掌握軟件技術的相關知識,才能真正了解軟件開發活動的主要過程[6]。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總學時為46學時,其中課堂教學學時為38學時,實驗教學學時為8學時。實驗學時過少,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該課程所要求的各項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缺少動手機會,自然無法提高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存在較大的問題,導致出現教師上課不好上,學生聽課不好學的不良反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想法,引入到現在的實驗教學中。

2軟件技術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

2.1分方向的實驗教學模式

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可以分為兩大塊:數據結構和數據庫。因此,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這兩個方向的其中之一,來做一個該方向的大作業,計入期末總成績。數據結構方向主要以VC++6.0作為開發環境,側重算法與數據結構的編程;數據庫方向主要以SQLserver作為開發環境,側重數據庫的建立和使用。學生可以深入學習自己方向的開發環境,并通過制作一個小型的軟件來完成大作業。這個大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占期末考試總成績的20。學生可以自愿組合,最多3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個大作業。小組內的各個成員按照自身能力來進行角色分配,共同完成大作業內容。大作業應嚴格按照軟件生存周期的各個階段來進行軟件項目的開發,并生成各個階段的相應文檔。最后,學生需提交項目開發報告的紙質版和電子版來作為期末考試評分依據。

2.2與專業相結合的項目開發模式

我院包括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等三個本科專業,都要學習“軟件技術基礎”這門課程。因此我們考慮讓學生在做大作業的時候,可以跟各自專業聯系起來,加入一些專業背景和實際工程環境,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選題更具有現實意義,避免課程教學與實際脫軌。

2.3充分利用各種實驗室平臺

我院設有創新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貝加萊聯合實驗室等多個開放實驗室平臺,為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實踐改革提供了較好的硬件設施,保證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其中,創新實驗室是我院全面貫徹和落實電子類學科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中創建的新型實驗室,是我院大學生電子類科技活動的重要場所。單片機實驗室目前擁有單片機/微機實驗裝置40套;實驗用計算機40臺;仿真器20套;編程器6套。貝加萊聯合實驗室目前擁有PLC實驗裝置20套;實驗用計算機20臺;DT-1模擬電梯1套;無塔供水系統1套,并承擔ASEA的自動化系統工程師或注冊工程師的技能培訓和測試任務。學生可以深入這些實驗室,結合自己的開發項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課程的學習。

2.4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接軌

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沒有專門的課程設計,因此可以考慮增加該課程的課程設計,為期兩周的時間,學生可以集中的進行項目開發,彌補課內實驗學時不足的問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另外,還可以將部分學生做得較好的項目,延伸到畢業設計中來。通過長線的學習,等到學生大四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可以掌握的非常熟練,通過開發較復雜的軟件來完成畢業設計。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有較大的動力學習該課程。

3結束語

篇4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綜合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260-03

一、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建設綜述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中國高等教學本科生教育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基礎課程,現在已擴大為面向經管類、工科相關專業本科生、MBA、EMBA、工程碩士等開設(本文探討面向經管類本科生的課程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簡稱MIS)。從產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管理信息系統在國外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美國部分大學的管理學專業、經濟學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等成立教師研究小組,開設MIS課程,后又開設信息系統專業方向。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有了第一批MIS博士生。此階段明尼蘇達大學明尼阿波利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簡稱UMN)的MIS課程和專業發展較快,后來引領MIS前進、培養信息系統教育師資的園地。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MIS走向成熟和全面發展的時代,各國高校紛紛設立MIS課程和專業建設計劃和成果,如麻省理工斯隆學院、哈佛、UMN、紐約大學斯特恩分校等在MIS理論與應用上有自己的擅長研究領域[1]。

在中國,管理信息系統一詞首次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1980年清華大學首次試辦了MIS專業。1981年,中國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學首先引入并開設MIS課程,隨后一些重點院校的管理科學專業逐步開設,并擴展到計算機專業等許多相關學科領域中。20世紀90年代后,MIS伴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的進步開始真正迅速發展,成為相關專業知識結構中不可分割的要素之一[2]。

青海省高校內,青海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依據各校專業特色開設此課程,課程內容有所側重,如青海大學為經管類專業、計算機管理等相關專業開設,青海民族大學為工商管理MBA開設,青海師范大學向計算機專業和藏文信息處理專業開設。

就國內MIS課程的建設情況而言,因學校性質不同存在差異。工科院校偏重于講授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原理與開發過程,而綜合類院校和財經類院校偏重于講解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和管理[3]。不過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講解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時,以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展開。除教學內容的取舍外,各高校不斷進行課程教學環節、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完善和創新,提升教學效果。

國外院校對MIS課程的定位側重于讓學生理解MIS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與實際應用情況。主要以面向對象開發方法展開課程的教學內容,極其注重啟發式、案例驅動式教學。以美國為例,其MIS program在學生掌握了有關MIS基本知識和結構化、面向對象分析、設計技術的基礎上,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企業的特定MIS應用場景或特定MIS事件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企業中MIS開發與應用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方式、學習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

二、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創新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統是管理科學、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和通訊技術等多學科綜合發展起來的邊緣性學科,運用經濟管理理論、信息理論、系統理論、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煉組成一套新體系。課程綜合性、系統性、知識交叉性、實踐性強。從技術角度講,課程屬于計算機科學技術在管理領域的應用,綜合運用數據庫、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網絡、管理學等先導課程的知識,是決策支持系統和其他業務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的基礎。因此,課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熟悉各行業、各領域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和開發,更易就業。但這門課程較強的理論性、綜合性導致學習課程具有較小的趣味性。課程內容的復雜性和交叉性增加了教學難度,給教師帶來較大挑戰。如果采用傳統的、缺少互動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更不能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因此,為了讓學生有興趣學,學出收獲,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本文在傳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適合MIS教學的三向式案例教學法。

三、三向式案例教學法及其在MIS課程中的應用

三向式案例教學法,集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參與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為一體,面向三個方向展開:老師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指導上機實驗;學生思考吸收理論,完成實驗,在綜合案例講解環節向老師和學生匯報理論與實踐結合的MIS綜合案例,為老師提供新視角和啟發點;在綜合案例講解環節,其他同學向主講學生提問,探討知識點,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師對生、生對師、生對生三個方向的教與學,簡稱三向式案例教學)。這種案例教學法,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不是體現在一兩堂課中,而是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有助于鞏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知識點,有助于知識延伸和思維創新,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動手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全局意識、團隊意識;有助于學生多渠道汲取知識(教材、網絡、教師、其他同學、實踐經歷等),同時對教師也有啟迪性。

三向式案例教學法融多媒體教學、演示教學、案例教學、綜合教學為一體。以下結合青海大學開設的MIS課程進行三向式案例教學環節設計。

青海大學MIS課程共64學時(其中,理論學時48,實驗學時16)。理論教學圍繞MIS的基本概念、技術基礎、開發與管理、應用舉例等內容展開[4~5],共12個知識模塊: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概論、管理信息系統的技術基礎、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概述、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運行與維護、信息系統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舉例、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案例)。實踐環節包括五個課程內實驗:實際系統演示(演示型)、數據庫操作(驗證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設計型)、綜合案例―實際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綜合型)。實驗教學在理論教學32學時后開始。課內實驗中四類實驗的要求、層次和支撐關系(如下圖所示):

三向式案例教學環節具體設計如下:(1)教師按教學大綱和進程計劃要求,完成課程前42學時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較扎實的MIS理論知識。(2)課程前10學時的實驗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為綜合型實驗奠定基礎。(3)課程后6實驗學時(實驗5:綜合案例―實際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完成一個實際MIS的開發。小組一般由5~6人構成,由組長管理和分工。開發題目先由學生提出,教師進行完善和確認后確定,保證結合具體行業或具體企業開發。在此6學時和課余時間內,各小組共同討論、明確分工,認真完成實際系統的調研、可行性分析、系統邏輯模型設計和物理模型設計,并盡可能完成系統實施(青海大學大二學生第四學期開設MIS,學生已具備數據庫和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開發出實際系統難度不大)的整個開發過程中。并撰寫系統開發報告、系統講解PPT文件。(4)課程理論教學的最后6學時(第12個知識模塊: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案例),教師利用兩學時時間講解經典的MIS開發案例(重點在于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重難點)。剩余4學時,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將主動權交給各小組。各小組代表以PPT形式向全班同學和教師展示其開發的MIS系統。重點說明各環節的工作重點、難點、系統特色、系統分工、系統開發中的疑難問題等,并演示系統。小組講解和演示結束后,其他小組的同學和教師針對小組的系統和工作進行提問(如果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師可加以引導或總結,幫助學生溫習和鞏固相關知識點)。最后,教師依據各小組同學的工作和表現,確定成績,并將成績按10%的比例記入到學生的總成績中。

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法涵蓋MIS教學的全過程,主要體現在理論教學的最后6學時。融教師引導、學生講解、教師評點、同學提問為一體,從三個方向展開,強化MIS課程教與學的互動過程,易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其掌握MIS主旨,真正理解不同領域MIS的應用和開發。此方法中融會了多種優秀的教學方法,如對比法、啟發法、討論法等,利用“案例―理論―建構”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加深了對MIS和企業戰略之間關系的理解;利用“引導―發現―研討”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討;利用“參與―互動―自主”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對鍛煉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大有裨益。

實際應用此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合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實驗內容強度適中,時間分配恰當。(2)小組成員合理分工,每位同學積極參與,熟悉系統開發的全過程。(3)選擇的企業規模適中,管理規范,基礎數據齊全。(4)合理分配各小組講解、提問和答疑的時間,突出重點。

四、結論

三向式案例教學法從師對生、生對生、生對師三個方向展開,融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參與式教學于一體,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思維和團體協作能力,提高教學效果。也可應用到其他類似課程中。

參考文獻:

[1]卞藝杰.國外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發展趨勢[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2).

[2]王穎,吳克河.構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體系[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3]盧志平,陳朝暉.主動實踐理念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現代情報,2009,(4).

[4]黃梯云.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5]滕佳東.管理信息系統[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3.

Application of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XU Sheng-j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analyzes the necessities of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brings out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and applies it in the course,designs relevant teaching chains.

篇5

【關鍵詞】:隧道工程,盾構姿態,自動測量,系統開發

1引言

盾構機姿態實時正確測定,是隧道順利推進和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盾構機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甚至日掘進量超過二十米,可想而知,測量工作的壓力是相當大的。這不僅要求精度高,不出錯;還必須速度快,對工作面交叉影響盡可能小。因此,為了能夠在隧道施工過程中及時準確給出方向偏差,并予以指導糾偏,國內外均有研制的精密自動導向系統用于隧道工程中,對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保證作用。

1.1國內使用簡況

國內隧道施工中測量盾構機姿態所采用的自動監測系統有:德國VMT公司的SLS—T方向引導系統;英國的ZED系統;日本TOKIMEC的TMG—32B(陀螺儀)方向檢測裝置等等。所采用的設備都是由國外進口來的。據了解,目前有些地鐵工程中(如廣州、南京)在用SLS—T系統,應用效果尚好。

總的來看,工程中使用自動系統的較少。究其原因:一是設備費或租賃費較昂貴;二是對使用者要求高,普通技術人員不易掌握;三是有些系統的操作和維護較人工方法復雜,在精度可靠性上要輔助其它方法來保證。

1.2國外系統簡況

國外現有系統其依據的測量原理,是把盾構機各個姿態量(包括:坐標量—X.Y.Z,方位偏角、坡度差、軸向轉角)分別進行測定,準確性和時效性受系統構架原理和測量方法限制,其系統或者很復雜而降低了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加大了投入的成本,或者精度偏低,或者功能不足,需配合其他手段才能完成。

國外生產的盾構設備一般備有可選各自成套的測量與控制系統,作業方式主要以單點測距定位、輔以激光方向指向接收靶來檢測橫向與垂向偏移量的形式為主。另外要有縱、橫兩個精密測傾儀輔助[7]。有些(日本)盾構機廠商提供的測控裝置中包括陀螺定向儀,采用角度與距離積分的計算方法[1][2],對較長距離和較長時間推進后的盾構機方位進行校核,但精度偏低,對推進只起到有限的參考作用。

2系統開發思路與功能特點

2.1開發思路

基于對已有同類系統優缺點的分析,為達到更好的實用效果,我們就此從新進行整體設計,理論原理和方法同過去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其一,系統運行不采用直接激光指向接收靶的引導方式,而是根據測點精確坐標值來對盾構機剛體進行獨立解算,計算盾構姿態元素的精確值,擯棄以往積分推算方法,防止誤差積累;其二,選用具有自主開發功能的高精度全自動化的測量機器人,測量過程達到完全自動化和計算機智能控制;其三,在理論上將平面加高程的傳統概念,按空間向量歸算,在理論上以三維向量表達,簡化測量設置方式和計算過程。

目前全站儀具備了過去所沒有的自動搜索、自動瞄準、自動測量等多種高級功能,還具有再開發的能力,這為我們得以找到另外的測量盾構機姿態的方法,提供了思路上和技術上的新途徑。

系統開發著眼于克服傳統測控方式的缺點,提高觀測可靠性和測量的及時性,減少時間占用,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測量勞動強度,避免大的偏差出現,有利于盾構施工進度,提高施工質量,在總體上提高盾構法隧道施工水平。系統設計上改進其他方式的缺點,在盾構推進過程中無需人工干預,實現全自動盾構姿態測量。

2.2原理與功能特點

盾構機能夠按照設計線路正確推進,其前提是及時測量、得到其準確的空間位置和姿態方向,并以此為依據來控制盾構機的推進,及時進行糾正。系統功能特點與以往方式不同,主要表現在:

(1)獨特的同步跟進方式:本系統采用同步跟進測量方式,較好克服了隨著掘進面推進測點越來越遠造成的觀測困難和不便。

(2)免除輔助傳感器設備,六要素一次給出(六自由度)。

(3)三維向量導線計算:系統充分利用測量機器人(LeicaTCA全站儀)的已有功能,直接測量點的三維坐標(X,Y,Z),采用新算方法——“空間向量”進行嚴密的姿態要素求解。

(4)運行穩定精度高:能充分滿足隧道工程施工對精度控制的要求以及對運行穩定性的要求。

(5)適用性強:能耐高低溫,適于條件較差的施工環境中的正常運行(溫度變化大,濕度高,有震動的施工環境)。

圖1系統主信息界面示意

系統連續跟蹤測定當前盾構機的三維空間位置、姿態,和設計軸線進行比較獲得偏差信息。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主要信息如圖一所示。包括:盾構機兩端(切口中心和盾尾中心)的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及盾構機剛體三個姿態轉角:1)盾購機水平方向偏轉角(方位角偏差)、2)盾構機軸向旋轉角、3)盾構機縱向坡度差(傾斜角差),以及測量時間和盾構機切口的當前里程,并顯示盾構機切口所處位置的線路設計要素。

2.3運行流程

系統采用跟蹤式全自動全站儀(測量機器人),在計算機的遙控下完成盾構實時姿態跟蹤測量。測量方式如圖二所示:由固定在吊籃(或隧道壁)上的一臺自動全站儀[T2]和固定于隧道內的一個后視點Ba,組成支導線的基準點與基準線。按連續導線形式沿盾構推進方向,向前延伸傳遞給在同步跟進的車架頂上安置的另一臺自動全站儀[T1]及棱鏡,由測站[T1]測量安置于盾構機內的固定點{P1}、{P2}、{P3},得到三點的坐標。盾構機本體上只設定三個目標測點。該方式能較好地解決激光指向式測量系統的痼疾——對曲線段推進時基準站設置與變遷頻繁的問題。

2.4剛體原理

盾構機體作為剛體,理論上不難理解,剛體上三個不共線的點唯一地確定其空間位置與姿態。由三測點的實時坐標值,按向量歸算方法(另文),解算得出盾構機特征點坐標與姿態角度精確值。即通過三維向量歸算直接求得盾構機切口和盾尾特征部位中心點O1和O2當前的三維坐標(X01、Y01、Z01和X02、Y02、Z02)。同時根據里程得到設計所對應的理論值,兩者比較得出偏差量。

2.5系統初始化操作

系統初始化包括四項內容:

1)設置盾構機目標測點和后視基準點;

2)固定站和動態站上全站儀安置;

3)盾構控制室內計算機與全站儀通訊纜連接;

4)系統運行初態數據測定和輸入。

在固定站[T2]換位時,相關的初態數據須重測重設,而其他幾項只在首次安裝時完成即可。

F1鍵啟動系統。固定的[T2]全站儀后視隧道壁上的Ba后視點(棱鏡)進行系統的測量定向。[T2]和安裝于盾構機車架頂上的[T1]全站儀(隨車架整體移動)以及固定于盾構機內的測量目標(反射鏡)P1、P2、P3構成支導線進行導線自動測量。

2.6運行操作與控制

本系統在兩個測站點[T1]、[T2]安裝自動全站儀,由通信線與計算機連接,除計算機“開”與“關”外,運行中無須人員操作和干予,計算機啟動后直接進入自動測量狀態界面,當系統周而復始連續循環運行時,能夠智能分析工作狀態來調整循環周期(延遲時間),直到命令停止測量或退出。

3系統軟件與設備構成

3.1軟件開發依據的基礎

測量要素獲得是系統工作的基礎,選用瑞士Leica公司TCA自動全站儀(測量機器人)及相應的配件,構成運行硬件基礎框架。基于TCA自動全站儀系列的接口軟件GeoCom和空間向量理論及定位計算方法,實現即時空間定位,這在設計原理上不同于現有同類系統。系統通過啟動自動測量運行程序,讓IPC機和通訊設備遙控全站儀自動進行測量,完成全部跟蹤跟進測量任務。

3.2系統硬件組成的五個部分

■全自動全站儀

測量主機采用瑞士徠卡公司的TCA1800自動測量全站儀,它是目前同類儀器中性能最完善可靠的儀器之一。TCA1800的測角精度為±1”、測距精度為1mm+2ppm;儀器可以在同視場范圍內安裝二個棱鏡并實現精密測量,使觀測點設置自由靈活,大大提高了系統測量的精度。

■測量附屬設備

包括棱鏡和反射片等。

■自動整平基座

德國原裝設備,糾平范圍大(10o48’),反應快速靈敏(±32”)。

■工業計算機

系統控制采用日本的CONTECIPCRT/L600S計算機,它能在震動狀態、5。~50。C及80%相對濕度環境中正常運行,工礦環境下能夠防塵、防震、防潮。其配置如下:

——Pentiun(r)-MMX233HZ處理器

——32M內存

——10G硬盤或更高

——3.5英寸軟驅

——SuperVGA1024*768液晶顯示器

——PC/AT(101/102鍵)鍵盤接口

——標準PS/2鼠標接口

——8串口多功能卡(內置于計算機擴展槽)

■雙向通訊(全站儀D計算機)設備

系統長距離雙向數據通訊設備采用國內先進的元器件,性能優良,使得本系統通訊距離允許長達1000米(通常200米以內即滿足系統使用要求),故障率較國外同類系統低得多,約減少90%以上。通訊原理如圖三所示。

3.3系統硬件組成簡單的優勢

從設備構成可知,系統不使用陀螺儀,也不必配裝激光發射接收裝置,并舍去其他許多系統所依賴的傳感設備或測傾儀設備,從而最大限度地簡化了系統構成,系統簡化提高了其健壯性,系統實現最簡和最優。

帶來上述優點的原因,在于機器人良好的性能和高精度以及定位原理上直接采用三維框架,通過在計算理論和方法上突破過去傳統方式的框框,使之能夠高精度直接給出盾構機上任意(特征)點的三維坐標(X,Y,Z)以及三個方向的(偏轉)角度(α,β,γ),這樣在盾構機定位定向中,即使是結構復雜的盾構機也能夠簡單地同時確定任意多個特征點。比如DOT式雙圓盾構需解決雙軸中心線位或其他盾構更多軸心、以及鉸接式變角等問題,可通過向量和坐標轉換計算解出而不必增加必要觀測。

由此可知,本構架組成系統的硬件部件少,運行更加可靠,較其他形式的姿態測量方式優點明顯。實際上本系統的最大特點就是由測量點的坐標直接解算來直接給定測量對象(剛體)的空間姿態。

另外特別說明一點:本系統由兩臺儀器聯測時,每次測量都從隧道基準導線點開始,測量運行過程中每點和每條邊在檢驗通過之后才進行下步。得到的姿態結果均相互獨立,無累積計算,故系統求解計算中無累計性誤差存在。因此,每次結果之間可以相互起到檢核作用,從而避免產生人為的或系統數據的運行錯誤。這種每次直接給出獨立盾構機姿態六要素(X,Y,Z,α,β,γ)的測算模式,在同類系統中是首次采用。

冗余觀測能夠避免差錯,也是提高精度的有效方法。最短可設置每三分鐘測定一次盾構機姿態,由此產生足量冗余,不僅確保了結果的準確,也保證了提供指導信息的及時性,同時替代了隧道不良環境中的人工作業,改善了盾構隧道施工信息化中的一個重要但較薄弱的環節。

4工程應用及結論

4.1工程應用

上海市共和新路高架工程中山北路站~延長路站區間盾構推進工程,本系統在該隧道的盾構掘進中成功應用,實現實時自動測量,通過了貫通檢驗。該工程包括上行線和下行線二條隧道,單線全長1267米。每條隧道包含15段平曲線(直線、緩和曲線、圓曲線)和17段豎曲線(坡度線、圓曲線),線型復雜。

盾構姿態自動監測系統于2001年12月11日至2002年3月7日在盾構推進施工中調試應用。首先在下行線(里程SK15+804~SK16+103)安裝自動監測系統,調試獲得成功,由于下行線推進前方遇到灌注樁障礙被迫停工,自動監測系統轉移安裝到上行線的盾構推進施工中使用,直到上行線于2002年3月7日準確貫通,取得滿意結果。

4.2系統運行結果精度分析

盾構機非推進狀態的實測數據精度估計分析

通過實驗調試和施工運行引導推進表明,系統在盾構推進過程中連續跟蹤測量盾構機姿態運行狀況良好。測量一次大約2~3分鐘。在“停止”狀態測得數據中,里程是不變的,此時的偏差變化,直接反映出系統在低度干擾狀態下的內符合穩定性,其數據——偏差量用來指導盾構機的掘進和糾偏。盾構不推進所測定盾構機偏差的較差<±1cm,盾構推進時測定盾構機偏差的誤差<±2cm。表三中和人工測量的結果對比,考慮對盾構機特征點預置是獨立操作的,從而存在的不共點誤差,由此推估測量結果和人工測量是一致的,在盾構機貫通進洞時得到驗證。

4.3開發與應用小結

經數據隨機抽樣統計計算得出中誤差(表一、表二)表明:以兩倍中誤差為限值,盾構機停止和推進兩種狀態偏差結果的中誤差均小于±20毫米,滿足規范要求。

為了檢核盾構姿態自動監測系統的實測精度,仍采用常規的人工測量方法,測定切口和盾尾的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并與同里程的自動測量記錄相比較(表三),求得二者的較差()。由于二者各自確定的切口中心點O1和盾尾中心點O2不一致偏差約為2cm,所以各自測定的偏差不是相對于同一中心點的,即二者之間先期存在著系統性差值。

通過工程實用運行,對多種困難條件適應性檢驗,系統表現出良好的性能:

1)實時性——系統自動測量反映當前盾構機空間(六自由度)狀態;

2)動態性——系統自動跟蹤跟進,較好解決了彎道轉向問題;

3)簡易性——系統結構簡單合理,操作和維護方便,易于推廣使用;

4)快速性——系統測量一次僅需約兩分鐘;

5)準確性——結果準確精度高,滿足規范要求,在各種工況狀態都小于±20毫米;

6)穩定性——適應震動潮濕的地下隧道環境,系統可以長期連續運行。

本系統已成功用于上海市復興東路越江隧道?11.22米大型泥水平衡盾構推進中。我們相信對于結構簡單,運行穩定,精確度高,維護方便的盾構姿態自動監測系統,在盾構施工中將發揮其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隧道工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7月,劉建航主編

[2]地鐵一號線工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7月,劉建航主編

[3]TPS1000經緯儀定位系統使用手冊,Leica儀器有限公司

[4]盾構姿態自動監測系統研究與開發報告,2002年4月,上海市政二公司

[5]杭州灣交通通道數據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開發,華東公路,1998.3,岳秀平

[6]GeoCOMReferenceManualVersion2.20,LeicaAG,CH-9435Heerbrugg(Switzerland)

篇6

關鍵詞:醫療器械;重點監測;監測方法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411-01 近年來,在國家組織的醫療器械重點監測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現有的條件及監測品種的特點,摸索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點監測方法。通過重點監測工作的實地開展,進一步加深了對重點監測的理解,并對重點監測實施方式進行了探索。

1 對“重點監測”的理解

醫療器械重點監測是對醫療器械存在的風險與安全性作出科學評價,并提出合理風險控制措施而主動開展的一項醫療器械安全性監測活動,與被動收集醫療器械不良事件信息的常規監測方式具有一定區別,其主要體現在“重點”二字,可以將重點監測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重點監測的對象: 要明確重點監測目標,其監測對象應針對某一類材料、某個器械品種或設計的某一種器械而展開,而并非是將廣泛的醫療器械品種作為監測對象。同時,要明確監測對象,并落實到具體,才有利于保障監測結果的科學、有效,并且對器械的風險控制起著指導性作用。

1.2 重點監測的渠道: 信息的來源即監測渠道。確保建立信息收集渠道的準確、及時有利于實現重點監測目標。監測者應集中有效的資源與人員對監測渠道進行質量控制工作,如培訓、抽查及督導等,以保證重點監測結果的科學性[1]。因此,重點監測的監測渠道是將能代表監測器械使用情況的重點機構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確定,而并不是對所覆蓋的所有器械使用單位進行常規監測。

1.3 重點監測的方法: 在實施重點監測過程中,為確保監測結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需采用主動監測的形式來獲得監測結果。如:通過建立計算機信息收集平臺、納入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開展具有前瞻信流行病學等。并將開展重點監測的具體途徑作為重點監測的方法,這是確保重點監測成功的重要環節。

2 重點監測的實施方式

2.1 依托哨點監測,實施前瞻性研究: 哨點監測是對特定人群中某些疾病的相關信息及流行狀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連續進行收集,該方法是一種簡便、快速的監測方法,能夠為預防控制和效果評估提供有力的依據。由于重點監測結果會受到哨點選擇的影響,故在選擇監測哨點時應注意到:①能夠積極配合并有一定監測工作基礎的單位;②具有完善的醫療器械追溯管理體系和病歷管理體系;③使用情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監測品種等。哨點監測的信息收集方式包括計算機系統收集、調查表報送收集等,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實施重點監測工作管理者應全面掌握監測工作情況,對信息報送質量加強控制。

與常規監測相比,哨點監測能獲取到更加科學的信息,其優點在于信息利用度高,能有效提高監測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往往在信息收集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比常規監測要求高,并且專用的調查表項目多,且比較復雜。在質量控制和管理中投入較大,并且需要經費支持。

2.2 依托常規監測,開展強化干預措施: 常規監測主要是以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常規監測工作為基礎,以開展強化干預措施,提高技術監測部門、政府監管部門、使用單位等對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監測意識,有利于及時發現醫療器件的不良事件。所采取的強化措施主要包括:加強培訓和督導工作、制定不良事件監測報告范例等。常規監測一般適用于經費及人力不足的條件下實施重點監測的主體,其優點在于簡便易行,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監測面覆蓋范圍較廣。但存在著信息不全的現象,由于在當前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監測工作中僅靠短期強化措施,因而不能達到長期的效果。

2.3 依托文獻監測,實施回顧性研究: 回顧性研究的研究對象是以公開發表的專著、文獻及研究報告為主,這也是其主要特點。采用Mete分析或系統綜述等方法,或研究對象以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監測數據為主,通過風險評價、描述性研究等方法為主,以此評估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及風險因素等。依托文獻數據可以獲得豐富的國內外文獻資源,即使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在檢索面廣泛的條件下很容易找到相應的信息[2]。由此可以看出,該方法的優點在于具有豐富的資料來源。但實際上難以控制研究質量,并且研究結果僅能作為參考。對于現有文獻所開展的二次研究雖然當前已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但由于人們目前并沒有對器件不良事件引起充分重視,再加上臨床所面臨的主要難題是長期以來器械使用者的隨訪。因此,很難找到以安全性評價為目的的高質量研究,雖然不良事件監測有豐富的數據,但由于報告質量較低而使數據分析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故研究結果只能作為參考。

3 結語

重點監測是開展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和風險管理的一種新嘗試,當前在國內外還是一種新的理念,可以對現行自發報告系統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彌補,從而對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實現科學評價。對于醫療器械重點監測的評價方法除了上述所講到的幾種以外,還可以使用一些符合應用條件,并且能夠達到監測目的的技術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均有其適用條件。對此,每一種監測方法的優點、適用范圍及存在的局限性是評價者必須考慮到的問題,只有充分考慮到這幾點,才能對醫療器械監測結果作出客觀評估。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企業財務;內部財務報告;設計

一、內部財務報告設計原則

根據上文對內部財務報告特點的分析,為了更好地發揮內部財務報告的作用,在設計企業內報告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原則。

1.實用性原則。設計內部財務分析報告應該首先秉承實用性原則,從報告使用者的需求出發,根據需求設計報告內容。

2.重要性原則。內部財務會計報告提示的信息不應面面俱到,而應反映較為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準確的會計信息。判斷重要性的標準,主要是看會計信息與報表使用者經濟決策的相關程度的大小。筆者認為重要的會計信息有兩種,一種是經常需要的信息,一種是某一時期特別需要的信息。

3.系統性原則。要有系統的數據庫支持。

4.明晰性的原則。內部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以及報表的種類、格式和項目盡可能做到清晰、簡明、易懂,便于理解和利用。如所用詞語要盡量通俗化,能簡單明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總的原則的讓報告使用者看的懂。

5.相關性原則。為了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作用,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要求內部財務會計報告提供的信息與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關聯,考慮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要的不同特點。

6.可比性原則。同一種內部會計報表的內容、格式、項目和指標在前后期盡可能一致,保持相對穩定,以便提供相互可比的會計信息。

7.成本效益原則。要區分不同層次的主要矛盾,抓住重點,有的放矢;成本編制要考慮節約原則,使企業能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8.真實性原則。內部財務報告內容更應從真實情況出發,反映的問題應更貼近真實。

二、內部財務報告應包含的內容

在設計企業的內部財務分析報告的內容時,要著重考慮兩個出發點,首先是從內部財務報告的需要出發,首先要考慮內部財務分析報告使用者關注的問題,將其關注的問題作為內部財務分析報告的重點內容加以重點反映、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其次是從企業財務部門編制內部財務報告的目的出發設計其內容,筆者認為編制內部財務報告的目的要有三點,一是通過編制內部財務報告獲取比外部財務報告更為準確的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信息;二是通過開展內部財務分析有針對性的揭示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三是可以根據過去形成的真實經營業績對未來經營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測。故在設計內部財務報告的內容時,也應圍繞反映結果、財務財測和揭示問題來進行,現分別闡述如下:

1.反映企業歷史經營結果的內容

經營結果就是企業在某一經營期間內進行的各種經營活動形成的結果,包括生產活動的產出、銷售活動的收入、采購活動的購入等,對于不同的經營者和經營活動有不同的經營結果。由于本文中論述的內部財務報告的主體是企業經營管理層整體,對其來說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的結果都是其經營結果的一部分,所有經營結果最終表現在企業的經濟收益和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改變兩方面,可以通過損益、現金流和財務狀況三類財務指標進行反映。

(1)損益類指標。企業某一經營期內的損益情況即盈虧情況是經營管理層最為關切財務信息之一,損益情況包括收入、成本、費用及利潤情況,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編制內部財務報告須從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出發,對賬面反映的收入、成本、費用等數據,進行修正,計算出真正的盈虧結果。

(2)財務狀況指標。企業在某經營期限內,發生的采購、舉債、投資等經濟行為,勢必會改變企業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數據,從而改變企業在經營期末時點的財務狀況,可能通過與上期末財務狀況指標對比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內部財務報告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時,應注意剔除非經營因素引起的財務狀況變化,如股東決策的投資行為、財務人為的調賬行為等導致的財務狀況變化,真實的反映經營管理層可控的經營行為引起的財務狀況變化。

(3)現金流量指標。資金狀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是影響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層最為關切的財務信息之一,內部財務報告因更加及時、具體、完整地反映企業經營期的資金流動情況,現金流量數據是對“權責發生制”原則下的會計數據的補充,以更加直接地反映企業資金流動情況,預測企業資金供應、需求狀況。在編制企業內部財務報告時,應注意對發生的現金流項目進行重新梳理,同時也需要剔除非經營行為產生的現金流,以更加真實地反映經營行業形成的資金流結果,即對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項目進行重點分析,將其中包含的股東決策的投資行為、財務人為的資金收支行為等導致的資金流進行剔除,以真實的反映經營活動本身產生的現金流量情況,以判斷經營活動是否能實現自身的資金平衡。

(4)其他需關注的的主要非財務類指標。外部財務報告只能反映財務類指標,對非財務指標不能進行反映,內部財務報告應對此不足之外進行補充,除了財務指標之外有很多業務指標,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層非常關注指標,這些指標在某一些方面比財務指標,更能直接地反映經營結果,如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項目建設進度情況、開發報建手續審批情況等,如何在財務信息系統中對這些情況進行反映,是內部財務報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2.預測企業未來經營業績的內容

筆者認為內部財務分析報告除完成上述反映企業過去一定階段產生的經營結果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求職能就是對下一階段經營活動及經果的預測,在設計內部財務分析報告中財務預測內容時,首先要考慮企業對下一階段經營活動的計劃安排,其次要參考歷史經營指標,并判斷下一階段內有無影響指標準確性的因素發生變化,據以對歷史指標進行調整。財務預測內容同樣也包括企業損益類指標、財務狀況指標、現金量指標和其他需關注的的主要非財務類指標。

3.揭示企業經營存在問題的內容

通過上述對企業過去經營業績的真實反映和對未來經營業績的準確預測,財務人員應從財務專業的角度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為此“反映問題”是編制內部財務分析報告真正目的所在,反映什么問題?同樣也要從使用者關注和編制目的兩方面出發,一是要反映使用者關注的問題,對關注問題進行全面、深入分析,并提出財務建議,性質不同的企業管理層關注的問題也不同,如實體經營類企業的管理層更加關注銷售收入和利潤指標,投資類企業管理層更加關注投資風險和收益等等,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管理層關注的問題也會不同,如市場開拓和促銷期管理層可能更加關注銷售收入,而在收入完成之后又可能會更加關注銷售回款和壞賬的風險,總之內部財務報告的編制者要充分了解管理層關注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發揮財務分析的價值所在;二是從編制目的出發,要反映出通過財務分析發現的問題,即財務人員要向管理層反映的問題。

三、編制內部財務報告需注意的問題

1.從企業實際出發;不斷創新。為了實現內部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并隨著企業經營的不斷發展和會計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和調整內部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

2.充分應用先進的技術。內部財務會計報告資料的收集和生成需要借助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計算機隨機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使內部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實時報告,加快時效。同時,為了使對外報告和對內報告原始會計資料共享,應注重相關軟件的開發和研究。

3.關注非財務會計信息。財務會計信息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但企業信息決非都出于財會部門。企業內部尚有技術信息,物流信息、統計信息、業務信息、人事信息等。為了更好地幫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運用財務會計信息,要在內部財務會計報告中納入相關的非財務會計信息,以解釋和輔助說明財務會計信息。

4.建立數據庫。財務會計部門要通過建立數據庫,儲存和維護最原始的數據,以便根據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的財務會計報告。

5.增加相對值信息。隨著財務會計信息更多地用于經營決策,而且其揭示范圍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體,以相對值信息揭示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可比性,有利于決策層進行決策的需要。內部財務會計報告絕對值信息與相對值信息并存,必將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篇8

[關鍵詞] 影像見習;數字化;教學;PACS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4(b)-120-02

隨著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在醫院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暗室沖片、醫生用燈箱看膠片的模式被打破,臨床醫學影像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影像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PACS是近年來隨著數字成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應用系統。它將醫院內現有的影像診斷設備通過院內計算機網絡互聯,將影像信息以數據形式保存,利用計算機實現存檔、查詢和遠程診斷等[1]。

1 我院臨床醫學影像及其教學數字化應用概況

作為高校附屬醫院,我院承擔廣州醫學院醫學影像教學將近30年,親歷影像學迅猛發展以及教學方式的不斷進步,擁有豐富臨床及教學經驗。我院一直走在影像信息數字化建設方面的前列,從2001年在原有數字醫療設備的基礎上建立了PACS,實現全數字化、無膠片化運作將近10年,只要是在醫院內,帶教醫生、實習生均可在同一臺電腦的PACS內查閱、檢索,調用共享的資源,自由調看X線、CT、MRI、超聲和ECT等高質量圖像,還能查看患者相關檢查和既往檢查報告, 新舊對比,為診斷疾病提供較為全面的依據;相同的病例亦能在此系統上方便地查找[2],因此只要有充足的電腦、顯示屏,通過PACS醫院內的實習帶教就能輕松實現數字化,這極大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而在學院本部進行的見習帶教――作為學生直接接觸影像圖像的第一個窗口,由于學校與醫院的資源不能共享,很遺憾地不能運用PACS進行教學,使得數字化改革仍處在實踐中摸索的階段。

2 影像見習帶教數字化的迫切性

既然數字化技術能為臨床醫學影像及實習帶教提供極大的便利,那么見習帶教又能否早日受惠于數字化呢。實際上,受PACS只能在醫院內部網使用的限制,校內進行的影像見習課,其數字化建設遠遠落后,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只能采用“醫學影像膠片+觀片燈”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即學生圍坐在燈箱前看片并聽老師講解、然后學生分組自行看片。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方式產生越來越多的弊端:①教學膠片隨著時間老化及反復使用,必然會造成其損壞、丟失、污染、錯放及發霉變質等現象,數量不斷減少或缺失,嚴重影響教學[3];②影像臨床工作已實現無片化運作多年,傳統膠片損壞后,不可復制,難以補充;③傳統膠片成本相對較高,需要較大貯存的空間、管理也較為困難;④膠片大小固定,當學生人數過多,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看清膠片上的圖像、并聽清楚老師的講解;通過分組示教減少學生人數又會加重教師的教學負擔,這種情況在擴招后尤為嚴峻[4];⑤不利于學生對有興趣或難理解的部分加深學習。由此可見,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延續,見習課的數字化變革勢在必行。

3 影像見習課數字化實施方法及成效

要實現教學的全面數字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學校與醫院網絡互聯,安裝PACS系統,但由于涉及到網絡光纖鋪設、患者資料保密等因素制約,目前高等醫學院校仍難以實現;如果把見習課都安排在醫院內上,又會因為學生眾多妨礙臨床工作而難以安排。因此,校內的見習課的數字化建設頗費周折。為了跟上臨床醫學影像全數字化的形勢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在學校、醫院對硬件設備大力支持下,我科自2007年開始做出大膽的嘗試,分兩個階段實現見習教學的數字化建設:

3.1 數字化教學第一階段

2007~2009年為數字化教學第一階段,由授課教師利用PACS制作課件、通過多媒體演示講解典型圖像,取代以往教師用燈箱讀片、學生圍坐的方式,邁出了數字化見習教學的第一步。此階段只需要每間見習教室的講臺配備一套電腦、音響、投影儀等設備就能實現,接下來學生仍舊分組用燈箱看片。

雖然是簡單的第一步,但是為教學模式注入數字化的元素,其中一個優勢就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龐大而豐富的PACS數據庫制作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醫學影像學是圖文并茂的學科,見習課是架接理論與實際應用的橋梁,其教學質量高低對整門課程起著關鍵作用。學生學習影像無非就是學會看圖像、學會判斷,因此見習課的靈魂是圖像而非理論文字,圖像的選取以及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以及學習的興趣。PACS內存儲的影像學數據是教學圖像的源泉,在這里挑選圖像不僅余地大、容易挑選出代表性好且又清晰的影像圖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操作省時、省力、高效,減少了數碼相機拍照、掃描儀掃描、洗照片等設備和程序, 保證了圖像本身的清晰度、分辨性和色彩[2,5]。其次,圖像、課件均可重復使用而不存在丟失、損耗的問題,利用投影儀、麥克風、音箱等多媒體設備,既增加了見習課的學生人數也不會影響教學質量,另外也可在課件上放大圖像或配以文字、箭頭標識說明,顯著提高了讀片效果,便于學生理解,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再次,課后,學生可在個人電腦復習觀摩課件,加深記憶。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及醞釀,筆者精心制作了呼吸、循環、骨骼、消化、五官、神經等系統多個專題、適合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多媒體影像課件,受到廣大學生的好評。

3.2 數字化教學第二階段

2010~2011年為數字化教學第二階段,我院PACS數據庫經過10年沉淀擁有大量影像圖像,根據教學大綱,筆者下載了一批又一批典型圖像,逐步建立起電子教學圖庫,并放置在新增的供學生使用的電腦內。每間見習科室配備30臺供學生用的電腦,基本滿足“一人一機”的要求。在教師用多媒體示教完畢后,學生可自行查閱、檢索電腦內的電子教學圖庫。目前我院所建立的電子教學圖庫,得力于信息部門的技術援助,先運用“教學輔助打包軟件”把PACS系統內的典型病例打包,然后再通過“教學輔助解包軟件”放置在學生電腦內使用,此軟件的功能除了可以查閱患者的各種影像圖像外,還模擬了PACS部分輔助功能,包括可以查看患者的基本資料、病史,還具備影像一些后處理功能,例如調節圖像對比度、亮度、放大和縮小圖像, 測量病變大小等,基本達到了教學的要求。

至此,影像見習實現了全面數字化教學,其優勢也得到充分的體現:通過軟件建立起的電子教學圖庫,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件上的病例,開闊了學生視野,更貼近臨床真實工作,可結合患者病史、基本資料,就不同的影像檢查展開分析,最后可直接對照真實影像報告以及病理結果進行觀摩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其更加全面理解知識點。

此外,教學數字化簡化了影像教學資料的搜集和管理:使用PACS發報告的同時,將具有教學價值的病例資料分系統調出,用軟件打包永久保存,取代了以往傳統收集教學膠片的方式,避免因保管不善、見習時反復使用等造成的損毀、發黃變質、錯放、甚至遺失等缺點[1,6],大大節省人力、物力以及存放空間。

4 影像見習教學數字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方向

盡管見習課已經實現了全數字化的教學,但其完善是漸進、漫長的過程,需要繼續不斷地努力:①隨著PACS的應用和發展,雖然可累積和不斷產生新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擴充和更新電子教學圖庫,但仍然損失許多之前用膠片記錄下來的典型病例,而且有些病例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難以重現,需要花大量的人力、時間重新掃描變成數字化圖像盡可能保留下來,否則將是學科持續發展的遺憾。新的教學資源補充難以在短時間實現,需要每位醫教人員通力合作持之以恒提供、收集,并應落實成為一項工作內容。②網絡設置是目前數字化教學的瓶頸,課堂上的電腦眾多,但之間并未形成網絡連接,不能實現同步操作及更新,老師只能逐臺電腦補充資料,多次重復操作,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不利于管理。③軟件水平有待提高,盡管信息部門目前所提供的教學病例打包軟件,大大簡化了圖像下載的程序,而且成功模擬了PACS的部分功能,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便利,但是穩定性欠佳,遇到圖片量較多時閱片速度變得緩慢、甚至停滯;更新資料,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補充,而是要全部覆蓋。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院已有意向與軟件公司合作,共同開發軟件以改善當前不足,推動數字化教學建設更上一層樓。

影像見習數字化作為一種嶄新而高效的教學模式,拓寬了教與學的平臺,解決了傳統醫學影像見習教學的弊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利用PACS制作多媒體課件,不斷完善電子教學圖庫,設置多媒體教室進行網絡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等方法必將成為今后的醫學影像學教學體系改革方向,從而使醫學影像學教學更加適應現代醫學數字化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永良,趙志清,楊茂洪,等.PACS 在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2):236-238.

[2]梁新強,周洋洋,陳群.淺談PACS在影像教學中的幾點優勢[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0,19(4):264-265.

[3]楊小慶,楊明,劉斌,等.PACS在構建醫學影像學教學圖片資源庫與電子圖片試題庫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1):169-171.

[4]言偉強,劉鵬程,高文清,等.PACS/RIS在放射科醫生日常工作中的應用[J].醫療設備信息,2005,20(12):53-55.

[5]唐嘯,譚偉,柯要軍,等.教學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3):98-99.

篇9

關鍵詞:IEC61850 變電站自動化設備互操作

前言

隨著光電技術在傳感器應用領域研究的突破,IEC61850標準的頒布實施,以太網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智能斷路器技術的發展,使變電站自動化技術面臨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這些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意味著可能突破體現為“信息孤島”現象的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發展瓶頸,實現變電站內各種信息的有機結合,提高系統的集成化度和信息應用的效率,以交換式以太網技術和光纜為媒介的信息通信模式將有效的實現整個變電站自動化水平。

國內研究現狀

在國外研究IEC61850的同時,中國也察覺到了其中巨大利益,于是2005年由國家電網公司牽頭組織了國電南瑞、北京容克聯創公司、南瑞繼保、四方繼保、電科院變電站自動化公司、國電南自、山東積成、東方電子、許繼電氣、中國電科院質檢中心等10家國內電力自動化系統生產廠家和質檢部門,組成IEC61850互操作實驗工作組,以促進IEC61850在中來的推行,提高中國的變電站自動化水平。

1 IEC61850標準的實現過程

開發者只要根據所要開發的產品,并結合IEC61850-5中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功能和邏輯節點分類,提出產品的通信要求,然后從IEC61850-7-4中選擇標準數據類(標準中沒有的數據類,開發者可以自己定義私有邏輯節點類),從IEC61850-7-3中選擇出標準數據對象類,以這些類作為模板,派生出所需的實例,這些實例包括邏輯設備和邏輯節點,IEC61850-7-2中定義的ACSI模型和服務規范了邏輯節點通信模型和服務,然后根據實際使用的網絡和協議棧,利用IEC61850-8/-9-1/-9-2定義的SCSM,將ACSI映射到SCSM中去,到這一步,就完成了產品的設計。最后根據IEC61850-10的規定,完成兼容性檢測。

整個過程是先提出通信要求,然后從標準所提供的模型中派生出實例的過程,這是使用面向對象建模技術通信標準的顯著特點。按照以上方法,整個協議的實現過程均有明確嚴格的規范和步驟,因此符合該標準的協議開發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是有保證的。

由于IEC61850建模了大多數公共實際設備和設備組件,這些模型定義了公共數據格式、標識符、行為和控制,充分利用IEC61850的自我描述,可重復使用的建模用標準名和類型信息這一特性,降低整個系統設計、工程、運行、維護等費用,節約時間。

以下從功能的建模過程、數據的建模過程、通信服務的映射、工程與一致性測試四個方面予以分析。

1.1 功能建模

整個變電站對象從邏輯上可以看作由分布于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完成各個功能模塊的邏輯設備構成。而邏輯設備中的各個功能模塊又由若干個相關子功能塊,即邏輯節點(Logic Node)組成,并通過它的載體IED設備實現運行。邏輯節點是功能組合的基礎塊,也是通信功能的具體體現。邏輯節點類似積木塊,可以搭建組成任意功能,而且可分布于各個IED設備中。邏輯節點本身進行了很好的封裝,各個邏輯節點之間通過邏輯連接(Logic Connect)進行信息交換。

1.2 數據建模

邏輯節點由若干個數據對象組成,數據對象是ACSI服務訪問的基本元素,也是設備問交換信息的基本單元,IEC61850根據標準的命名規則,定義了近30種數據對象名。數據對象是由公共數據類CDC(Common Data Class)定義產生的對象實體。

對象的繼承性和多態性使同一公共數據類產生的對象屬性不同。如邏輯節點LLN0中的數據對象Beh和Health都是由公共數據類的“整型狀態信息類ISI”定義產生的,但二者產生的實例定義有很大不同。Beh對象的stVal值定義為:On、Block、Test、Test/Block、Off,而Health對象的stVal值定義為:Ok、Warning、Alarm。正是這一特性實現了用不到20個的公共數據類產生近400種不同的數據

對象。

1.3 通信服務映射

變電站網絡通信采用客戶/服務器模式,設備充當服務器角色,通過端口102偵聽來自客戶(一般是變電站當地監控主機或調度中心)的請求,并做出響應,所以變電站網絡通信是多服務器少客戶形式。該模式不同于常規的CDT和Polling模式,而是采取事件驅動的方式,當定義的事件(數據值改變、數據質量變化等)觸發時,服務器才通過報告服務向主站報告預先定義好要求報告的數據或數據集,并可通過日志服務向循環緩沖區中寫入事件日志,以供客戶隨時訪問。另外采用面向無連接的通信方式,可以使設備通過組播同時向多個設備或客戶發送信息。

1.3.1 變電站層與間隔層的網絡映射

在IEC61850-7-2、-7-3與-7-4中定義的信息模型通過IEC61850-7-2提供的抽象服務來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為了達到信息交換的目的,IEC61850- 8-1部分定義了抽象服務到MMS的標準映射,即特殊通信服務映射(SCSM)。IEC61850-8-1中定義的特殊通信服務映射SCSM就是將IEC61850-7-2提供的抽象服務映射到MMS以及其它的TCP/IP與以太網[19]。在IEC61850-7-2中定義的不同控制模塊通過SCSM被映射到MMS中的各個部分(如虛擬制造設備VMD、域Domain、命名變量、命名變量列表、日志、文件管理等),控制模塊包含的服務則被映射到MMS類的相應服務中去。通過特殊通信服務映射SCSM,ACSI與MMS之間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系,ACSI的對象(即IEC61850-7-2中定義的類模型)與MMS的對象一一對應,每個對象內所提供的服務也一一對應。

1.3.2 間隔層與過程層的網絡映射

ACSI到單向多路點對點的串行通信連接用于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輸出的數字信號通過合并單元(MergingUnit)傳輸到電子式測量儀器和電子式保護設備IEC61850-7-2定義的采樣值傳輸類模型及其服務通過IEC61850-9-1定義的特殊通信服務映射SCSM與OSI通信棧的鏈路層直接建立單向多路點對點的連接,從而實現采樣值的傳輸,其中鏈路層遵循ISO/IEC 8802.3標準。IEC61850-9-2定義的特殊通信服務映射SCSM是對IEC61850-9-1的補充,目的在于實現采樣值模型及其服務到通信棧的完全映射。IEC61850-7-2定義的采樣值傳輸類模型及其服務通過特殊通信服務映射SCSM,在混合通信棧的基礎上,利用對ISO/IEC 8802.3過程總線的直接訪問來實現采樣值的傳輸。

2 GOOSE的工作方式

GOOSE/GSSE報文傳輸服務的抽象模型采用者/訂閱者通信結構,原因除了此種通信結構支持多節點之間的快速、直接通信外,還有重要一點:者/訂閱者通信結構與GO OSE/GSSE報文傳輸的本質一樣,是事件驅動的.GOOSE/GSSE報文傳輸利用多路廣播/多播服務,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向多個物理設備同時傳輸同一個通用變電站事件信息[20]。實際應用中,報文傳輸有以下特殊要求:

(1)時序性控制。對時序進行控制是實時應用所必須的,例如GOOSE/GSSE報文傳輸的時間延遲規定在4 in8內。此外,者發送報文的有效保持時間有些情況下也是很重要的。

(2)可靠性控制。GOOSE/GSSE報文傳輸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它的經典應用之一是過程層上跳閘命令的傳輸,故在實際應用中,需對GOOSE/GSSE報文傳輸的可靠性與時間確定性之間具有折衷選擇的能力,即在這一矛盾因素中找到平衡點。

(3)詢問一響應。在復雜的實時應用中要求訂閱者具備主動詢問、者具備響應詢問的功能。例如,為實現對站內智能電子設備(IED)配置文件的互操作性,IEC61850規范了基于XML的配置文件,這是一種靜態配置,當利用其對者和訂閱者配置后,配置結果的有效性可通過訂閱者和者之問的詢問一響應這種動態過程進行驗證。為了滿足以上要求,改進后的者/訂閱者通信結構不僅支持訂閱者以客戶/服務器的通信方式讀或設置者的控制塊屬性塊(如圖所示),

2.1 GOOSE報文的目的地址

GOOSE報文屬于組播信息,由于沒有通過TCP/IP協議棧,因此報文的傳輸地址不是一個IP地址。既然目的地址不是IP地址,那么GOOSE報文不能通過路由器組播而只能通過二層鏈路(交換機)在局域網內組播。IEC61850標準指出GOOSE報文的組播MAC地址范圍為01-0C-CD-01-00-00到01-0C-CD-01-01-FF,前3個字節被IEEE 定為01-0C-CD,第4個字節對于GOOSE取01。當GOOSE進程啟動時,將組播地址加入以太網接收列表中,這樣就可以對接受的報文進行硬件過濾。

2.2 GOOSE報文的發送和接收

在報文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分配一個Struct sk_buff數據結構的緩存區給將發送和接收的報文,sk_buff數據結構包括控制區和數據區兩部分。

2.3 IEC61850協議轉換電路的設計

LAN91C111是SMSC公司生產的專門用于嵌入式產品的10/100M快速以太網控制器,該器件具有可編程、CRC校驗、同步或異步工作方式、低功耗CMOS設計、小尺寸等特點,是設計嵌入式以太網網絡接口的良好選擇。LXT971A是一種網絡通訊接口電路。HR601680是一種網絡變壓器,用于傳輸數據。RJ45是一種網卡接口。HFBR5103是場效應管,可用于電子開關。

2.4 GOOSE報文的傳輸可靠性

由于GOOSE 報文是組播信息,報文傳輸的可靠性低。為了增加報文傳輸可靠性則要重發報文,但若重發報文次數過多,則網絡通信負荷加重。通過報文重發和報文定時重發機制,在下一次GOOSE報文未發送之前,定期定量向網絡重新發送報文可以改變增強GOOSE報文傳輸的可靠性而導致網絡通信負荷增加的狀況[26]。

3 總結

IEC61850標準經過多年的醞釀和討論,吸收了面對對象建模、網絡和分布式處理等領域的最新成果,IEC61850標準定義了用來交換數據的功能最小單元邏輯節點LN,通過邏輯節點之間通過邏輯連接交換數據,使得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基礎的IED功能模塊化實現方式具備了極大的靈活性。本文主要論述了IEC61850標準的技術特點及其實現過程,GOOSE報文通信的方法及IEC61850信號轉換板的設計。

參考文獻

[1] 任雁銘.變電站計算機通信網絡和系統的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00.

[2] 任雁銘,秦立軍,楊奇遜.IEC61850通信協議體系介紹和分析[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0,8:62.64.

[3] 譚文恕.電力系統無縫通信系統體系[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1,21(11):1.4.

篇10

【關鍵詞】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 應用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20-02

一、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

大學本科學習有其特殊的特點:首先,分專業學習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眾多,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往往很困惑: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聯系在哪里?其次,大學學習中的理論課程均以課程結業考試或考查的方式來檢驗學習效果,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在學習后續課程的時候,前修課程的知識已經部分遺忘。考慮到這些特點,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如果能創造機會,讓他們將所有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理論聯系實際,對他們在工作后能快速適應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許多學生在畢業后會從事電力系統相關工作,成為電力系統的工作人員。他們工作的對象電力系統具有下列特點[1]:

1.電能的生產與消費具有同時性。

2.電能與國民經濟和人民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3.電力系統的過渡過程非常短暫。

上述電力系統的特點也對從事電力系統相關工作的人員提出了特殊的要求:1.在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他們在工作中應保證其操作的正確性,因為一旦出現誤操作,可能危及人身、設備安全或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的損失。2.若電力系統出現不正常工作狀態、故障狀態,電力系統的工作人員應迅速做出處理措施,讓系統盡快恢復正常狀態,或是防止事故的擴大。考慮到這些要求,如果能有一個模擬的電力系統供學員進行正常操作的練習,并能模擬電力系統的不正常和故障狀態以提高學員的事故分析處理能力,就能在短時間內讓學員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這對提高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是三峽大學(后稱“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必修的實踐環節。在我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通常安排四年級的第一學期,16學時,通過我校自主開發的水電站運行仿真培訓系統完成。水電站運行仿真培訓系統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一個水電站所有設備協同工作,并將發電機發出的電能輸送給外部電力系統的完整過程。該培訓系統在計算機上給參與該實踐環節的學生模擬水電站運行人員的工作環境,提供上位機操作和現地操作的兩種方式,讓他們完成一個水電站運行人員的日常工作。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專業學習中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產中是什么、怎么用,所以,課程采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否迅速的勝任相關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應用式教學

應用式教學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以致用。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發電廠動力部分》、《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等課程的知識,來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

表1中列出了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課的主要實驗任務和各實驗任務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在教學中可以著重引導學生回顧相應的重要知識點,通過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學生就可以知道理論知識是如何用于實際工作的。

以水電站的認識實驗為例,這一實驗項目是通過記錄仿真系統模擬的水電站內各設備的運行工況,讓學生了解水電站的基本情況,為后續操作項目打下基礎。在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開關設備、電氣主接線、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路、母線、自動裝置、廠用電、水輪機及輔助設備等都是分配在不同的課程或章節中來講解的,而在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課程中,通過仿真軟件將它們按照固有的規律結合在一起,形成模擬的水電站。學生會看到水輪機輔助系統(技術供水、油、壓縮空氣)的概況、發電機和變壓器的連接形式、升壓站的接線形式、發電機出口互感器的數量、各段廠用電之間的備用電源自投入裝置;也會知道調速器、勵磁調節器、輔助設備控制柜等是位于水電站的廠房的不同層里;更能明確,即便是在現地操作時的盤柜上操作開關設備,也應該牢記水電站中各設備的連接方式,遵循開關操作的基本原則,才能避免誤操作。在完成這一部分的實驗過程中,雖然只是讓學生記錄了設備的運行工況,但能驗證他們在理論課程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讓他們熟悉水電站各種設備的運行工況和安裝位置。

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還應體現在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中的計算和分析常采用向量圖分析的方法,而在實際的水電站中,往往需要分析的電氣量不是向量圖,而是波形圖。在教學的工作中,也應注意思維方式的轉換,將波形圖轉化為向量圖再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適應實際工作中的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涉及到學生操作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每兩人一組,一位同學扮演操作人,另一位同學扮演監護人,按照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規范來完成。同樣,在形成實驗報告的時候都按照電力系統標準操作票的形式記錄。

通過應用式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工作,而且能熟悉實際工作中的思維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三、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指導實驗的過程中,根據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掌握相關知識。

在運行方式的切換和倒閘操作實驗任務中,需要學生完成三分之四斷路器接線形式下的輸電線路的停、送電操作。學生起初可能會感覺很茫然,因為他們并不熟悉這種接線形式。但是在發電廠電氣部分的課本上一定講過另一種供電可靠性很高的接線形式――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一臺半斷路器接線)。在指導這一個實驗項目時,可以先從二分之三斷路器接線的命名原因引導學生去思考三分之四斷路器接線名稱的來由;然后提示學生類比這兩種接線形式的可靠性和操作方法;最后聯系繼電保護選擇性的要求,讓學生分析出輸電線路停、送電操作時具體需要操作的開關設備。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掌握這種平時不太熟悉的主接線形式中的線路停、送電操作。

除了完成實驗任務外,也可以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在輸電線路的操作中,學生會觀察到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并聯電抗器。并聯電壓器是為了防止高壓輸電線路輕載或空載時,線路末端出現過電壓,根據實際需要而配置的。并聯電抗器能夠防止輸電線路末端過電壓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實質是電感,可以吸收系統多余的感性無功功率。另外,電力系統中用來保證電能質量和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的還有很多其它的措施。從并聯電抗器入手,可以從上述兩方面來啟發學生思考更多電力系統的原理。圖1表示的是由并聯電抗器出發,讓學生聯想的相關知識點。

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不僅能學習到與水電站相關的知識,更能通過自覺思考掌握更多與專業相關的知識。

四、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需要教師根據仿真培訓系統模擬的水電站的運行工況,設計相應的案例,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完成實驗任務。

電氣故障和事故處理是通過教師利用仿真培訓系統,在模擬的水電站中設置各種設備發生故障,讓學生分析故障現象,進行故障處理。案例教學法在這一部分的實驗教學中運用較多。

案例1:1號輸電線路短路故障(電力系統常見的四種短路三相短路、兩相短路、單相接地短路、兩相短路接地之一),需要學生記錄、分析故障現象,判斷故障類型,完成故障后的處理。

通過仿真培訓系統設置模擬水電站1號輸電線路發生短路故障后,學生可以從仿真培訓系統中看到故障有關信息,包括:斷路器跳閘信息、各種微機保護裝置動作于發信號或跳閘的信息、自動重合閘裝置信息等。相應的,在課堂上可以先不公布故障設備(1號輸電線路)以及該設備上發生故障的具體類型,提示學生根據繼電保護選擇性的要求,結合已跳閘的斷路器可以判斷故障設備;聯系微機保護裝置提示已動作的保護,回顧課本上這些保護的工作原理,區分故障設備的具體故障類型;依據自動重合閘是否啟動和斷路器最終是否跳閘來判斷所發生的故障性質是瞬時性的或永久性的。最后,要求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判斷故障設備和故障類型;在故障發生后是否存在斷路器、保護誤動或拒動;根據分析的結論,完成故障后的處理,涉及到的具體操作,按標準操作票規范形成實驗報告。

案例2: 1號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推力軸承瓦溫升高現象,需要學生排除故障,使水輪發電機組恢復正常運行。

通過仿真培訓系統設置推力軸承冷卻水故障后,出現推力軸承瓦溫升高現象。仿真培訓系統設定,瓦溫高于60℃時,發報警信號,當瓦溫高于70℃,發電機事故停機。所以,當學生看到系統提示推力軸承瓦溫過高的報警信息時,留給他們排除故障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看到溫度報警信號后,保持頭腦冷靜,迅速在溫度監視中確認發生異常的設備,并在技術供水系統中逐一排查進水口閥門、加壓泵、濾過器、推力軸承冷卻水閥門是否存在故障,若存在故障,應迅速倒換相應的備用設備,監視技術供水系統恢復正常,推力軸承瓦溫下降,恢復正常,故障排除。

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完成實驗任務的同時更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一個水電站運行人員的責任。

五、結語

水電站運行仿真實驗課程涉及到水電站的實際設備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許多專業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探索提升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靠案例教學法讓學生感受實際工作的氛圍,這些教學方法都能豐富課程內容,增加學習的趣味,讓教學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