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的教學過程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畫畫的教學過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畫畫的教學過程

篇1

關鍵詞:化學教學;學習效率;教學質量;優化策略

引言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充當的是主導的作用,對知識的講解僅僅局限在課本上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化學教師就應該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提高化學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1提高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在現階段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應該對現有的教學課程進行改進和完善,同時優化自己的教學內容、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將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使化學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化學教師就應該最好以下幾點教學工作。1.1將多媒體技術運到教學工作當中:在化學教學的工作當中,課本是最基礎的教學資源,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因為只有全面掌握了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才能夠為后續的實驗以及更深層次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能夠使學生的知識面以及認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還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直觀化,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比如在對“乙醇”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乙醇在生活當中運用的情況直觀的表現出來。同時借助圖像、視頻等教學資源給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1)乙醇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2)在什么領域能夠運用到乙醇;(3)根據自己的理解,乙醇的化學性質是什么?當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描述之后,教師就可以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歸納和總結,同時通過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對乙醇運用的領域以及化學性質特點有一個全面、充分的了解。1.2重視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化學實驗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同時化學實驗也是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學習內容。通過這樣的環節,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化學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導入問題,誘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化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實驗當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比如在進行乙醇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就可以設置導入問題:“手上的圓珠筆油可以運用無水乙醇進行清理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緊接著再通過相關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比如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對水、煤油以及乙醇進行鑒別,通過這一類問題的設置來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對水、煤油以及乙醇進行鑒別,鑒別的方法有溶解性、氣味等。同時化學教師還可以通過知識點的延伸來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的能力,比如“鈉和乙醇是怎樣進行反應的?”“鈉和水是怎樣進行反應的?”“這兩個化學反應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還應該打破原有教學觀念的限制,同時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實現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運用,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進行“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選擇探究法、實驗法、自主學習法等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對電池的工作原理進行推導,最后通過實驗的方式對推導的結果進行論證。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鍛煉了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關知識點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結語

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應該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為前提,同時優化自己的教學內容、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重視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優化教學流程,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韜.優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策略[J].學周刊,2013,23:49.

[2]畢淑娟.優化教學策略推進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創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8:156.

篇2

1.目標的優化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逐漸向學生傳達科學研究的方法教育,在知識授予上盡可能多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家庭、生活、游樂等場合下的物理知識,融合到物理教學中.把物理知識與社會主題聯系起來,加強物理學習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原則的優化

(1)突出本質,引導學生掌握關鍵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教師講課平鋪直敘、用力平均,既沒有突出重要知識的本質,也沒有抓住關鍵問題,導致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力分散,無法掌握整堂課中的重點,對知識點理解不深,以致學生只會照搬公式定律但不能對其靈活運用.筆者認為,現代的課堂教學牽涉到各個方面知識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突出知識的本質,通過各種方式向學生灌輸主要內容和關鍵問題.

(2)貫徹可行性原則

教學過程的優化大部分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可行性的原則.對于課堂上的學習內容,應該以大多數學生能接受為主,在學生可接受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難度與廣度,幫助學生拓展認知能力.

二、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的優化

1.多媒體的利用,提高課堂效率

第一,利用多媒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現代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結合現代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符合教學內容的場景,再將這些實物場景設計成為相對應的物理問題.在這樣的場景設計下,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方便教師切入新課的教學,增加學生對問題的感性認識.第二,利用多媒體可豐富教學內容.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動畫、聲音、文字、圖像等功能,使得課堂教學更為直觀生動,能夠在一些方面更加優于傳統的教學手段.第三,利用多媒體可加強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但是很多物理實驗因為受到實踐、空間的限制,不能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可放大、再現物理情節,還能突出實驗重點,便于學生的觀察與理解.

2.教學趣味性,調動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體現物理這門學科的實用性.從萬有引力、電磁電場到波,這些現象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從生活的現象開始引導,使學生明白學好物理知識可以幫助他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還能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生活情趣.這樣就能使學生化好奇心為求知欲,提高對物理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物理知識.趣味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篩選出有關的名人軼事、歷史事件.從這些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3.自主式學習,拉動式的學習方式

教師提供機會,學生體驗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難易,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的課題.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給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和參與機會,是學生在探究中展現自己,體驗科學研究成功帶給自己的喜悅與自信,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可.自我評價的強化與自信心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實驗探究.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在物理實驗中,從確立實驗目標到對實驗過程進行設計,再到最后結果的輸出與分析,這個過程的實質即是科學探究.由于親身經歷、仔細思考的原因,學生通過實驗,比正常教學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知識點.

三、小結

篇3

一、分析高中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及具體內容

在高中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分為三個主要方面,分別為策略性問題、理論性問題以及事實性問題。

第一個問題:策略性問題指的就是在高中化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重點問題以及難點問題,相關的化學老師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讓他們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以及分析。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應該怎樣設計相應的實驗,從而使二氧化氮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被水分所吸收。

第二個問題:理論性問題,就是指在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部分需要相應的學生了解甚至掌握實驗方法、實驗儀器的名稱或者使用方法以及實驗原理的具體內容,這些內容中的部分內容不能夠通過正常的講解或者敘述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以及掌握,這個時候就要求相應的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或者引導,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以及分析。比如,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對三價鐵離子的氧化性實驗探究的實驗。

第三個問題:事實性問題,指的是在實際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很多經常出現的現象與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望,化學老師對于化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以及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更好的探究以及分析。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際的例子進行說明,高中教學過程中有關于萃取的教學內容,相應的化學老師可以利用雞尾酒分層的具體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望。

二、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相應探究實驗的幾種主要類型

化學老師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幾種探究實驗的類型就是操作性實驗、知識性實驗以及能力性實驗、創新演示性實驗。

1.操作性實驗的具體內容以及簡單舉例分析

操作性實驗,主要是指化學老師在進行相關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具體的實際操作,讓相應的學生能夠順利地了解以及掌握相關的實驗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對于所要學習以及記憶的相關化學知識的印象。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時刻能夠遇到這種問題,如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以及具體操作過程的教學。

2.知識性實驗的具體內容以及簡單舉例分析

知識性實驗,主要是指把學生以前學過的相關的化學知識作為基礎或者起點,讓學生在相應的探究實驗過程中回憶舊的專業知識,吸收新的專業知識,最終達到促進新知識的消化以及吸收的目的。這種類型的實驗過程,可以通過氯水的漂白性實驗很好地表現出來。

3.能力性實驗的具體內容以及簡單舉例分析

能力性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或者提升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具體的分析能力的探究實驗。這種實驗類型,主要就是鍛煉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與此同時,該種實驗在氨的噴泉實驗過程中進行了很好的闡述以及表現。

4.創新演示性實驗的具體內容以及簡單舉例分析創新演示性實驗主要教學過程,是將學生已經擁有的化學專業知識作為基礎以及前提,利用改進之后的演示實驗重新對相應的實驗現象進行解釋或者詮釋,從而能夠利用這種新的化學實驗,幫助學生了解以及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其中,氫氧化亞鐵制備的改進實驗就屬于創新演示性實驗。

三、利用具體的實際案例來表現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我們可以通過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作為具體的實際案例,對氯水以及干燥的氯氣哪種物質擁有漂白性進行探究。相應的化學教材中利用兩個實驗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以及分析,經過實驗以及分析最后獲得了結論,即氯水中的次氯酸擁有一定的漂白性。

假如這個實驗需要學生進行探究或者分析,那么可以根據相應的探究程序進行重新設計具體的實驗,其中具體的設計方案通過下圖表示出來。

篇4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表明: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興趣,人們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積極的思維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技術教學以其鮮明的圖象、生動的形象、靈活多變的放映特點和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新穎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展現學生的聯想思維,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籃球《行進間上籃》的教學中,利用課前5分鐘放映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括我國著名的籃球運動員的各種上籃動作,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詳細講解了各個動作的重點和難點。隨后我們拿球到球場上練習,一到球場同學們就躍躍欲試,紛紛模仿課件中的各個動作要領、練習方法練習起來,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充分說明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一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自覺學習,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會碰到以下幾種情況:

1.由于教師年齡的增長,體能下降等影響,往往在某些運動項目的示范會力不從心,雖然豐富的教學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示范不標準所帶來的影響,但還是會給學生學好動作技術帶來困難。

2.在某些技術環節上,教師無法“逐幀”示范,也往往造成學生概念了解模糊,甚至錯誤。而多媒體技術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工具,利用其靈活的動靜、快慢、連接等變換功能可以把我們半天都講解不清楚的問題在幾分鐘的時間內解決。使教學的重點、難點由抽象變的形象,使學生正確領悟動作要領的同時又節約了時間,從而真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3.較為清晰地演示動作的技術要領,利于學生掌握。比如介紹前滾翻的技術動作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師示范和口授、講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效果是不甚理想的。反之,在上課時采用了多媒體電腦教學,將前滾翻的整個技術動作借助教學軟件,通過多媒體放出教師預先錄制好的示范動作、圖形分解以及將蹲撐――兩手撐墊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團身滾動――枕骨、肩、臀部依次觸墊――抱小腿團身成蹲撐的文字解釋打印在屏幕上,結合課堂上的需要使畫面重復播放、講解,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術動作印象,練習起來更有勁,更積極主動,對動作要領更直觀理解掌握技術動作更快。

4為適應新世紀體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克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三個不利因素:a:教師的喜好與特長影響教材的選擇;b:教師年齡、性別影響教材的選擇;c:技術動作難示范影響教學進程。而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就可以彌補以上的不利因素,而且效果不錯,并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協作學習的能力等。

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教師的影響

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表現力豐富、交互性很強的新型媒體。它可以按學習者的思維方式組織教學內容和進程,并進行自我檢測和評估。它不僅可以輔助教師“教”,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由此可見,教師的角色從其特征、職能等諸方面將發生變化。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將逐漸失落。教師角色的變化并不是說多媒體技術使教師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更高了,擔負的責任更大了。首先,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學生的榜樣的角色沒有變化。其次,教師應逐漸有知識的灌溉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花更多的時間了解學生的需要,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將教師講解與示范的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配之以生動形象的完整與分解技術的演示,常速、中速、快速動作的切換,圖片、動畫系統的交替運用等,將教師的教學思想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準備、組織、實施的過程進行縮減,減少了復雜性,增加了指導的靈活性。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的教學課堂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種種走向問題,探索在新媒體條件下的教育教學規律,設計制作教學軟件,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要求。通過課件的制作,為教師提供了靈活的教學方式,可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學生的影響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安排和要求下進行學習。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掌握動作技術;通過教師的考核明白自己的進步。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處處體現出其被動性。

篇5

關鍵詞 高中化學 新課改 優化教學

化學新課程實驗的成功和推廣,讓我們深深地領會到,過去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裂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讓學生的智力接受挑戰、思維產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課堂教學行為得到形成,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由新課程理念影響和引導學生在充滿樂趣、激情的課堂自由揮灑。

下面結合化學教學實踐、教研活動,針對進一步領會課改理念,優化教學過程談一些思考。

一、轉變教學理念是優化教學的前提

新課程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課程資源。因為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圓滿,教材的運用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教師要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通過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根據學情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進行重組、活用,使預設盡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為預設與生成都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預設高水平且能不斷生成的課,才算是精彩的。過分強調預設缺乏必要的開放和不斷的生成,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使師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單純依靠開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準備和充分的預設,課堂教學則會變得無序、缺乏目標和計劃,也不會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師只有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控,追求動態生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達成。

二、選擇適應課改的教學方法是優化教學的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活。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但并沒有否認傳統的啟發式、講授式教學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學方式太單一,不能滿足不同特點、不同學生發展的要求。任何教學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壞方法,它的功效發揮取決于多種因素的和諧,所以要克服形式主義。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教學中是否適用,一要看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三要看是否與教學內容的性質相符;四要看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五要看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是否得當;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師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各種教學方式有機融合,要根據教學內容定方法。

教學過程凸現三維目標是優化教學的根本

理想課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它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歸宿,以師生有效參與為載體,以學生學力提高為目的。

(一)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給生命融入知識,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課程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支持性的學習氛圍。教育家羅杰斯指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可見,要激發學生的主體功能,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學生心理自由、愉悅、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營造出具有真誠接受和理解為特征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一個群體中存在的價值。這就要求在師生互動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傾述,教師表現出熱情、信任,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指導、有效激勵,形成師生“互動流”,并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中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二)創造有效的學生思維、提倡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過程好不好的標準,筆者認為主要是一看課堂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是否人人參與、教學流程是否有創意、學生的思維是否產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戰、師生的個性是否張揚等;優良的教學過程是以有效實現“過程與方法”課程目標為前提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二看學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學重心相關的重要觀點上。吸引的關鍵是教師啟發得當,學生活動積極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從學生嘴里表達出來,動人的場面是否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學生是否是生動活潑地學習。

四、使用教學媒體是有效輔助、整合教學的最佳途徑

篇6

關鍵字:化學課程;化學教學論;形成;學科結構;學科屬性

文章編號: 1005–6629(2012)6–0070–03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只有深刻地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設計未來。考察化學教學論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化學教育的歷史經驗,還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它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它的發展走向是怎樣的”等等學科建設中具有前提性、戰略性的重要問題[1]。本文先對化學教學論的形成作初步的討論。

化學教學論在我國曾被稱為化學教授法、教材教法或者化學教學法,本文一般統稱為化學教學論。其形成自然是在我國學校開設化學課程、產生了對化學教師的需要之后。

1 形成前奏(從清末到“五四”運動之前)

近代化學在19世紀后半葉逐漸成形,大約在19世紀40年代開始傳入我國[2][3][4]。1855年在廣州出版、由英國傳教士合信編寫的《博物新編》在第一集中介紹了空氣、養(氧)氣、淡(氮)氣、炭、磺強水、硝強水、鹽強水、輕汽球、物質物性,涉及物質不滅定律、化學元素等概念[5:156],大概是最早在我國介紹近代化學知識的書籍,此后我國學校才開始出現化學課程。這個時期正值我國清朝末期。因此,討論我國化學教學論學科的形成,需要從化學傳入我國說起。為了方便,下面從清末起按不同歷史時期簡略敘述有關進展。

篇7

一、教學目標的優化

教學目標的選擇是教師“教”的出發點,也是“教”的總的歸宿。教學如果沒有一個總的目標的約束,教學的效果也無從談起。在另一個層次來說,教學是一個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沒有目標總的規定性,那么這個過程的走向將很難得到有效的控制。教學目標的最優化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第一個要求,也是重要的要求。其最優化具有全面性、適度性以及區分性等三方面的特點:

1、全面性。教學目標的全面性特點,符合我國教育體制的要求,也是我國近年來推行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內在要求。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其全面性教學目標是指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也要培養學生與數學相關的能力。數學能力的培養不僅培養學生的算術能力,也需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相應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全面性特征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數學教育是小學教育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在開展數學教育的時候就要進行全面的進行教育,盡量的擴展學生的興趣面,使其在學數學的時候,最大限度的獲得與之相關的知識。

2、適度性。小學教學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是于啟蒙教育決定。啟蒙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或者少年,一方面這些對象接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這些對象自身的素質還沒有完全的建成。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適度性這個原則。因為小學生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在教學中過多的采取學生不能理解的內容或者組織形式,將會是使學目標效果大打折扣。教學需要考慮到接受的程度,接受心理學也成了小學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適度的安排教學目標,不能過高過度的超越學生的接受范圍。另外,在小學教學目標的制定中,要考慮學生的自身素質建成的形態,并使之相適合,達到相協調的狀態,促進教學目標的優化。教學目標的優化中適度性原則的把握,是其最優化的根本保證。

3、區分性。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其教材內容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并存在著層次性。在擬定課時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前后課時之間相互依存、發展、鋪墊、延伸的關系,要體現出每個課時教學目標的層次和側重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如果將教學目標比做骨骼的話,那么教學內容就是肌肉,教學目標要依附于教學內容,才能充分顯示其生命力。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能否實現“省時”、“高效”。教師手中的教科書只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前提條件,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課時教學內容,克服隨意性。教師要吃透教材,領會教材編排意圖,根據教材特點,圍繞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實際,做到密度恰當、坡度適當、深度得當。對于學生剛接觸到的新知識,或抽象的不易理解而需要分散難點的,內容應適當少安排。有些知識雖然是學生剛接觸到,但難度不大的,可以利用舊知識遷移的方法,另外可適當多安排些內容。這樣,可以從教學內容上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

教學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由很多種發放組成的,要使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最優化,就需要使選最佳的教學方法。最佳的教學方法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重要保證,也是內在直接的體現。最佳的教學方法由以下兩個方面來論述:

1、“教”的優化。“教”是由教師發出來教育行為,也是教學方法的首要決定因素。“教”的優化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能夠根據客觀實際,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使之最大限度的與小學生接受心理相契合。這個客觀實際包括學生的接受心理,思維理解狀況以及相應的組織形式。“教”的優化器對象是教師,而教師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優化“教”,才能將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教學方法的優化,其出發點和目標歸宿點都是教師,因為教學方法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教師的工作,教師的工作組成了教學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優化,需要從“教”中開始,也只能從“教”中入手。

2、“學”的優化。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統一。陶行知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要改變重教不重學的狀況,就應把學法研究列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探討中。教學是“教”與“學”,學也是一個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方法不佳,自然影響整體的教學過程優化。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教知識的基礎上,也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的方法,這樣才能將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才能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

篇8

小學教育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做好小學教育工作能夠為今后的深入教育打下重要的基礎。然而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雖然經過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成效,但是在傳統文化傳承這方面的教育依然缺少重視。

1.1德、智發展的失衡: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古老國家,這個國家一直都崇尚道德的修養,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沒有中華民族如此豐厚的道德文化遺產。從古代的仁義禮智信到當今的德智體美勞,德育在璀璨的中華文明始終占據著最為重要的地位。然而應試教育的推行致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將工作重心放在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因此在新課改推行以后,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然而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十分深遠,使得當今的小學教育依然沒有扭轉孩子道德缺失這個局面。教育的本質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知識和真善美的追求。

1.2合作意識薄弱:合作意識是個體在群體中生存的重要因素,是個體能夠與周圍社會群體和諧相處的最基本條件。雖然當今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然而競爭并不能否認合作,反而應通過一定范圍內的合作來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而據調查顯示,當今的小學生普遍存在合作意識薄弱、團隊精神萎縮的問題。絕大多數小學生心中認為自己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系就是競爭關系,就是要比其他同學考的分數高。很多小學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自我中心意識較為強烈,一切都要以自己為主,在與父母溝通中,當與父母發生沖突或矛盾時,只會一味的將責任推卸給父母,聽不進去規勸。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謙讓、孝順的優良美德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有一定的缺失。

1.3愛心淡化:愛心是人類情感中最為純真善良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有序運行最為強大的約束力。寬容和愛心在人類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能夠在關鍵時刻拯救心靈、矯正人生之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然而在當今的小學生中,愛心和寬容發生了重大的缺失,許多小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平時生活中通常都以自我為中心。小學階段是學生自立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教育應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愛心寬容,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寬容他人、堅強的面對挫折和委屈,培養他們堅毅的品格。

2加強小學管理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2.1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是從文化修養中提煉出來的精粹,并不是明文的規定,而是人類長期生活中總結出的社會規則。道德教育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小學生的成長是成人和成才的統一,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因此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應是相輔相成的。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教育的最初目標就是人文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道德品質的教育是人文教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道德思想的教育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不斷完善不斷豐富,對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教人向善的重要典故,“富貴不能、貧賤不能屈”的個人情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建議品格、“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襟等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也是教育小學生十分有意義的人文教材。因此,在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應將這些中華民族的閃光點不斷的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小受到傳統教育的熏陶,幫助學生在成才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成人。

2.2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深化傳統教育:小學生正是個人意識形成的階段,在此期間,傳統教育的深化需要切實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掌握小學生的情感發展歷程,將具有深遠影響的文章引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中,以此來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同時不忘結合現代文明,使學生在接受現代科學知識的同時深刻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精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輸送品德優良、知識豐富的綜合性人才。

2.3加強社會實踐: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已經編入了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內容,許多小學生都能夠熟練背誦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文章,然而,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不足,不能夠將這些傳統文化經典篇章中所講述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因此要將理念和實踐相結合。例如為了弘揚孝道,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回家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并將這些感受寫進日記本中,以幫助學生培養孝敬父母、謙讓他人的傳統思想。

3結論

篇9

關鍵詞: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過程;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5-0221-02

目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方案還沒有科學、規范的模式,各高校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和工作習慣比較隨意地進行分析化學實驗過程的質量控制,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各種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問題。制訂并實施較為科學、規范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方案,對于形成師生相互制約、良性互動的實驗氛圍,規范實驗教學過程,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自己多年從事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體會,參考相關資料,提出了較為科學、規范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過程質量控制方案,并從有關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過程的以下環節進行了探討。

一、基本教育

為使學生安全、順利地完成實驗,確保學生實驗萬無一失,在實驗之前,要對學生進行:(1)實驗規章制度(安全、衛生、紀律及學生實驗守則等)的教育;(2)實驗室基本情況(組成、結構與功能、安全通道與消防措施等)的介紹;(3)實驗基本知識(實驗用水的要求及來源;玻璃儀器與化學試劑的規格、型號、性能及用途等)的培訓。同時,要將實驗人員及指導教師的基本情況、具體職責,學生成績評定辦法、實驗室的基本情況和實驗室的有關規章制度、實驗教學計劃及具體授課安排等相關內容向學生進行說明并張榜公示。另外,對于一些需要學生事先明確的實驗事項也要提前由實驗教師進行口頭通知。所有這些工作環節可使學生在實驗之前能夠做好必要的思想準備,并初步樹立正確而明確的實驗導向,同時也有利于形成師生之間的信息暢通、相互約束機制。

二、實驗備課

對實驗課要精心備課,寫出備課筆記。根據實驗教材、實驗資料、實驗條件等情況對實驗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基本原理、儀器與試劑、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進行備課,寫出具體可行的實驗備課筆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驗條件和自己成功的實驗經驗去對實驗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和科學安排,防止照本宣科、死搬硬套,使實驗內豐富多彩,實驗過程生動有趣。對實驗中涉及的理論問題及實驗操作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為順利準備和指導學生實驗做好準備。

三、實驗準備與預作

在學生實驗之前,對學生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試劑(包括公用與自用)及其他實驗輔助材料等實驗條件、實驗通風(包括室內通風與通風櫥通風)、照明(包括室內照明、實驗臺照明、通風照明等)等實驗環境的每一細節進行充分準備,為學生實驗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做到萬無一失。例如,為便于學生有效而正確地判斷終點,可制備多套標準色階供學生參照,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效率。在實驗過程中,要使學生不因找儀器、試劑或因缺少有效的實驗方法而耽誤過多時間,從而影響實驗的進度與效果。

每次實驗之前,教師要對學生所作的實驗及相關的實驗內容按照實驗步驟及實驗要求進行預作,熟練掌握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儀器、試劑是否正常,實驗條件和環境對實驗有何影響等)進行全面的把握,以便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有效地的指導學生實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進行合理而圓滿的解答,避免出現被動局面。

四、實驗考勤

為加強學生實驗的出勤管理,實行“開始點名-中間抽查-結束檢查并簽名”的管理方法。即學生到實驗室后,教師要根據學生選課名單點名并清點人數(防止冒名答到);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人數的變化并隨時核查人數(防止中間溜號);最后檢查學生實驗操作及實驗數據,檢查合格并在實驗名單上親自簽名(防止他人代簽)后方可離開實驗室。對實驗操作或實驗數據不符合要求要求的學生必須重做實驗。

為便于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驗情況,每次實驗要求學生的實驗位置序號必須與實驗名單上的序號順序一致。這要求學生自己根據實驗名單的序號與實驗位置序號對應入座,并在點名時逐一核實。

五、學生預習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保證學生有效地完成實驗,防止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被動應付,要求學生在實驗之前進行預習并寫出實驗預習報告,在進實驗室時檢查并上交(作為評定實驗成績時參考),對沒有預習報告的學生實行緩做實驗。

為便于查閱預習報告,預習報告的格式要統一。其基本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為避免學生簡單抄襲應付且簡化書寫,要求學生用框圖或流程圖等形式表達實驗步驟。

六、實驗講解

根據實驗的基本內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儀器與試劑、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進行具體講解。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如玻璃儀器(燒杯、錐形瓶、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名稱、規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儀器設備(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等)的基本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項。要使學生明確,在分析實驗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是規范操作,減少誤差,逐步建立起“定量”的概念;除了要認真規范的做好每一步實驗外,還要處理好每步操作之間的銜接關系。

講解時,要以演示為主,講解為輔。講解力求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簡明扼要。為提高演示效果,可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解與演示。

七、實驗指導

實驗指導是保證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指導實驗的基本原則是熱情輔導,嚴格要求。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的基本操作一定要規范、正確,對不規范或錯誤的操作,及時加以指導糾正;對違反實驗紀律的學生堅決處理,不留情面;要始終在實驗現場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并注意與學生的互動,以不斷提高實驗指導的感召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實驗。同時,為有效把握學生的整體實驗情況,避免顧此失彼,盡量增加巡視頻率。對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實驗態度等)及存在的問題,要用專用的學生實驗指導記錄單(在實驗之前根據實驗名單順序制出)進行記錄,為評定實驗成績提供依據,也為今后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實驗積累經驗。

八、檢查驗收

學生實驗結束、離開實驗室前,必須對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數據、儀器試劑、環境衛生等進行全面、嚴格的檢查。檢查合格并經指導老師在學生原始實驗記錄上簽名確認后,才能離開實驗室,否則,需要學生重做實驗直至檢查合格后方可離開實驗室,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善始善終的良好實驗習慣。

九、實驗報告

為使學生對實驗情況進行系統總結并鍛煉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學生必須按要求寫出實驗報告并及時上交。其中實驗報告必須附有指導教師簽名的實驗原始數據。教師要及時批改實驗報告,并做好批改記錄。對實驗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或錯誤進行歸納、總結,及時向學生反饋。一般情況下,要在下次實驗之前,向學生反饋上次實驗報告的批改信息,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與錯誤,并加以解決和改正。

實驗報告成績在整個實驗成績中占有較大比例。因此,批改實驗報告、確定實驗報告成績一定要公平合理。嚴禁抄襲或他人實驗報告現象發生。一旦發現此類現象,該門實驗課按零分計。

十、實驗考試

實驗考試既是對學生實驗情況的考核,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又是促使學生平時做好實驗的動力。

要合理確定考試內容,要使考試內容具有系統性和代表性。參考理論考試,將考試內容以試卷的形式發給每一個學生。試卷要明確實驗內容和具體要求,可以采用多種試卷或同種試卷進行考試。實驗考試時,要盡可能多配備監考教師,做到每位教師監考的學生數不超過10名,以便教師全面把握每個學生的實驗信息。與實驗指導記錄一樣,要有相應的實驗考核記錄,以作為評定實驗成績的依據。

十一、實驗成績

實驗成績包括單一實驗成績和實驗總成績。

影響單一實驗成績的基本因素包括:實驗預習,實驗態度,實驗紀律,實際操作、實驗報告等。其各種影響因素影始終貫穿在每個實驗的整個實驗過程中。因此,教師只有平時盡量把握每個學生實驗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才能使實驗成績全面、客觀,防止僅據實驗報告確定實驗成績的錯誤做法。

單一實驗成績為綜合考慮了影響實驗成績的各種因素后的綜合得分,即:單一實驗成績=預習(5%)+操作(50%)+態度(5%)+紀律(10%)+報告(30%)

平時實驗成績為所有單一實驗成績的總和(∑單一實驗成績)除以實驗個數(n),即所有實驗成績的平均值:平時實驗成績=∑單一實驗成績÷實驗個數n

實驗總成績由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成績確定方法同單一實驗成績)兩部分組成,即:實驗總成績=平時成績(50%)+考試成績(50%)

實驗成績確定后,要及時向學生公示,接受查詢。

十二、實驗總結

為了不斷改進和完善實驗教學過程,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實驗結束后,指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實驗情況進行全面的回顧和總結,包括單一實驗總結和整體實驗系統總結。

篇10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化的思考

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學會閱讀英語不僅是他們形成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此,廣大中小學都應努力創造條件,盡早推動并指導學生開展英語閱讀。(王薔,2017)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教學的改革,課內,教師們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閱讀教學研究,探索最適切的閱讀教學模式;課外,教師們給學生補充大量的分級讀物、繪本故事,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開拓學生閱讀視野。然而,由于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的閱讀教學過程性跟蹤,學生的閱讀素養是否真的有所提升,筆者從課堂實踐到課外拓展開展了一系列閱讀教學實踐。

一、浸潤課堂,潛心習得閱讀策略--“播下種子”

閱讀策略指的是讀者為了發展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而有意識地采取的行為(Pritchard,1990)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完成理解任務,并在學生發現問題時給予幫助。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狀態而言,只能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在課堂上通過課本或繪本等閱讀材料的學習,逐漸習得閱讀的方法和閱讀策略。因此,教師如何有意識地、巧妙地滲透閱讀策略就顯得格外重要。

1. 巧析文本特質,個性化定制閱讀任務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多種文本類型:對話、故事、散文詩、日記等。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綜合考慮文本的主題意義、主要內容、文體結構、語言修辭和作者意圖,準確制定好教學目標,對應目標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讓學生清楚的知道我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了什么。

筆者在執教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1Story time一課時,首先出示伊索寓言書的封面圖,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出處,培養文本意識;接著解析插圖,走進故事文本,激發閱讀興趣;在學習獅子和老鼠的對話時模仿配音,感悟人物情感,提升閱讀體驗;針對文本中的留白對話,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培養想象能力;通過自學方式猜測故事情節,培養學習能力,通過表演,將獅子和老鼠的對話生動呈現,提升語言能力;最后一同探討故事寓意,提升思維品質。在整節課的過程中,筆者通過了觀察圖片、小組討論、評價判斷、預測、通過上下文結合語境自學新詞、找出段落大意、提煉總結等多種閱讀任務,讓學生逐步達成自我建構,促進了學生閱讀技能的發展。

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文本的間架結構, 逐步將文章的思路梳理清楚, 歸納文章的要點, 最終挖掘文本的內涵 (劉莎,2017)。在本課的第二課時教學時,筆者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借助圖片或關鍵詞來復述課文,并畫出故事型文本的結構圖,包括開頭、發展和結果等,讓學生更清楚地掌握講述故事的方法。復述時還倡導學生創造性地語言學習,這個過程亦是學生展現自我的過程,從表述中獲得閱讀的自信。

2. 提煉閱讀策略,靈活化檢測細節理解

教師在拿到文本后,應站在學生的視角去閱讀,列舉出學生可能會出現的閱讀障礙,針對這些問題提煉閱讀策略。閱讀策略還可以幫助教師來檢測學生對文本細節信息的理解情況。

筆者在執教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2<Good

habits> Story time一課時,緊扣“好習慣”這個主題展開閱讀教學。在課前導入環節,通過呈現課文插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猜猜Liu Tao上學時為什么撞到了電線桿上,預測故事情節,讓學生形成了主動思考的習慣。隨后通過略讀從文本中迅速找到答案,檢測自己的預測情況。

在一節繪本公開課展示活動中,教師教學這個故事時,第一遍就要求學生整體略讀,閱讀任務是回答核心問題: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tree and the boy?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將圖片進行匹配,在這個解答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思維網絡,迅速的集合略讀時記住的信息片段,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準確排列出來。教師很巧妙地在一個活動中提煉了多個閱讀策略:1)限時快讀(skimming)全文,了解要點,抓住大意。2)積極參與活動激活(activating)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3)確定文體(identifying types of the text),有針對性地分析和理解文本。

3. 活用閱讀策略,針對性強化讀后拓展

學生能夠在新的文本中自如運用閱讀策略是我們閱讀教學的最終落腳點。通常在閱讀教學后,需要配以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或繪本來幫助學生強化鞏固。筆者選用了《小學英語拓展閱讀》這套書,遴選出了和主教材同話題的內容,將閱讀策略滲透在閱讀理解練習里,有針對性地強化讀后的訓練,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加深對同話題文本的理解,同時在詞匯量和語法知識層面有所提高,不同題型的設置也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二、基于教材,試切拓展閱讀素材--“用心澆灌”

閱讀素材是開展有效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中介,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基礎。然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阻礙。現有英語課本所提供的閱讀量有限,為了突出語言結構,導致內容空洞、脫離真實情境,語言輸入品質存在問題,無法提供完成的閱讀體驗,很難進行有意義的閱讀活動和閱讀教學。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1

Story Time一課為例,將經典的童話故事《灰姑娘》濃縮成了簡短的10句話,通篇沒有交代主人公的生活背景,沒有說清仙女是如何幫助灰姑娘去參加舞會的,沒有描述舞會上王子對灰姑娘的青睞,連結尾了也是用It fits.草草結束。這樣的一種文本呈現方式無疑讓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文學作品是不應該為了配合教學做出如此大的妥協的。因此當教材無法滿足我們的閱讀需求時,教師就應當及時拓展一些匹配學生當前認知發展需求和語言發展水平的高質量讀物和試切的閱讀素材。在運用素材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讀上,應以聽促讀,以讀促寫,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基于主教材內容,選擇匹配度高的閱讀素材

繪本相比教材而言,內容豐富,富有情境,語言生動鮮活,更能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能為學生提供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思維能力,為他們提供積極的閱讀體驗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拿來主義”。市面上流行的各種繪本讀物內容混雜,形式多樣,不進行刪選隨意讓學生去閱讀會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繪本的難易程度與學生年齡不符,造成閱讀障礙;比如繪本的題材過于科幻,造成閱讀懈怠等。

教師應基于主教材的話題或內容,合理試切的選擇同類型的繪本或其他適合閱讀的素材。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 Sound time教授的是字母組合“”的發音,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該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筆者補充了攀登英語《神奇的字母組合》中<>一課,該繪本講述了

2.挖掘新素材信息,設計讀寫結合的閱讀練習

閱讀是語言輸入,寫作是輸出,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在拓展閱讀素材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提煉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讀逐步過渡到寫,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語言應用于實踐,體驗用語言做事情的成功,則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筆者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My animal

friend>一課后,補充了的閱讀材料,內容是六個孩子在介紹自己不同的寵物,并配以六張生動的彩圖,主要句型和主教材類似:This is my cat/...His/Her name is...He’s/

She’s big/small/white/black...在帶領學生聽讀六段話之后,設計了三個練習。A.讀一讀句子,填big或small.例:The cat is_____.考察學生對形容詞的理解程度。B.讀一讀完成句子。What colour is Polly?_________.要求學生仿照例句完整地回答什么顏色,既考察了學生對顏色單詞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完整回答問題的能力。C.讀讀寫寫。根據提供的句子描述,寫出相應的寵物單詞。She’s big and black. She is a ______.考查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學生通過詞、句的理解和初步表達操練后,畫一畫自己的寵物圖,用所學語言寫一段簡單的介紹。在整個過程中雖然閱讀內容不多,但是筆者通過設計漸進性的練習,提升了學生語言技能,而技能的培養為閱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成。

三、采擷習慣,漸進促成閱讀素養--“靜待花開”

閱讀不僅是解碼和理解,更應該是“悅讀”的過程。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積極的而閱讀態度和自我評估。

1.培養閱讀思維,問題設計有層次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常常止于淺層次理解,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語言形式上,深入不到思想內容。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形式單一,多停留在提取信息、語言知識的講解上,忽略了對文本本身完整性的分析,從中提煉出其深層的教育意義。筆者在執教

2.倡導獨立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豐富的閱讀素材給學生提供了全面的“營養”。文圖的相融和互補,會產生亦真亦幻、真幻交融的文學效果。筆者利用晨會課、午自習的時間(10-15分鐘),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師生一同進行自主默讀,自己去體驗文字的力量,自由地在文字里徜徉。堅持一年多以來,學生的閱讀流暢度、語言的儲備量有了明顯的提升,班級的閱讀氛圍也愈來愈好。

3.驅動內部動機,讓閱讀成為“悅讀”

泰戈爾說過:“一切教育都是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兒童天生就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在閱讀初期的引導中,教師要撿起童心,用童眼去選擇恰當的閱讀素材,通過多種手段去點燃一朵朵思維迸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