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啟蒙教育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孩子的啟蒙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環境教育 幼兒啟蒙教育 家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想要更快更好地適應這個新環境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不僅生存在與他互動的小環境里,還生活在一個與他相互關聯的生態環境,這些幼兒也是環境中的生命個體,想要更快更好地適應整個環境必須從幼兒時期抓起,讓他們去理解周圍的世界,并能很好地分析自己所處環境的一些信息。大家都是從幼兒時期過來的,也都知道幼兒時期的學習能力相當強,但又不是自發而來的學習能力,是靠周邊環境支持的。幼兒時期都有著很強烈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任何環境都會引起他們的興趣,當他們不斷學習和成長,他們所處的環境也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環境改變對其成長又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由此所見,環境教育是幼兒啟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緊抓幼兒啟蒙教育中的環境教育。
一、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1.多給幼兒鼓勵與支持,引導幼兒對環境的探索
在過去,小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被那些大人冠以對錯的頭銜,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以致在小孩子潛意識里面就形成了一些規律,有些東西能碰但有些東西卻不能動,嚴重阻礙了小孩子主動探索意識的發展。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對他們多一些鼓勵,有什么想法能付諸行動的就自己動手,不要給他們施加壓力,孩子們會在自己主動探索途中逐漸了解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幼兒啟蒙教育中的幼兒教師不能過分限制幼兒的行為,在沒有生命威脅的情況盡量不去阻止他們的行為,在他們探索途中多給一些鼓勵,讓他們時刻保持對環境的探索精神。
2.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對自己樹立信心
成功之后的喜悅是給自己最大的鼓勵,這種情緒力量可以更好的促進幼兒對學習的渴望,對自己樹立信心。幼兒啟蒙教育中的教師可以在不經意間為幼兒帶來成功,為幼兒營造自由、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讓其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之情,我相信幼小的心靈一定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積極開動腦筋的。成功是獲取自信心和求知欲最好的催化劑,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多些成功,就多些自信心,也就能在生活中更好的發展。
3.協調幼兒的家庭關系,共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幼兒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也不能忽視幼兒的家庭教育。從幼兒生活的小環境而言還是比較簡單的,無非就是學校和自己的家,教師應主動聯系幼兒的家長,告知家長們關于學校對幼兒教育的一些具體措施,家長也有教育孩子們的責任,在幼兒成長路上,家長們應時刻緊跟學校步伐,鼓勵幼兒主動探索,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幼兒的成長也是非常關鍵的。家長在對待幼兒教育上應跟學校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共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為幼兒創造豐富的物質環境,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
1.形式各樣的教室環境
幼兒獲取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從教室里得來的,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是他們學習的動力。教室里的墻上飾品每天都無意識地影響著幼兒,對幼兒所形成的科學意識和其科學思維方式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將教室環境布置精致對幼兒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將教室布置成以海洋為主題的樣式,幼兒長期呆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意識地就會形成對海洋的渴望,主動探索海洋方面的知識,然后教師再對幼兒講解一些海洋方面的知識,增進幼兒對海洋的認識,這樣不經意間就增強了幼兒對海洋知識的了解。
2.朝氣蓬勃的公共環境
小孩子都是朝氣蓬勃的,將學校環境建設的充滿活力對幼兒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幼兒大部分學習時間都是生活在校園里的,如果幼兒不喜歡學校的環境將會導致其學習興趣下降,不想待在學校,等等。將學校建設成孩子的樂園和花園,讓孩子們感受身邊環境的美、生命的美,不僅能陶冶幼兒的情操還能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向幼兒展示生命的多姿多彩,可以讓幼兒懂得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遇到挫折時也不缺生活下去的勇氣。
3.豐富多彩的周邊環境
大自然是我們大家共同打造的,將我們所生活的周邊環境建設的豐富多彩,增添幼兒生活的樂趣。學習是要勞逸結合的,在學習的同時體驗大自然的美好,親近大自然,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接觸社會,開闊幼兒的視野,擴寬其學習、生活的范圍,慢慢積累經驗,積極與大自然互動,時刻保持地球是我家的理念,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
三、總結
總而言之,幼兒所生存的環境是變化的,我們要善于利用和控制其生存的環境,并經常為適應幼兒的成長發生改變,為幼兒創造合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在幼兒啟蒙教育中增進幼兒對環境的理解和認識,為幼兒創造開放、靈活、寬松的環境,是目前環境教育的主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李會杰,沃建中,張小娟,金茂芳.幼兒社會適應性與多元智能同整發展的實驗研究[A].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
篇2
【關鍵詞】 手風琴 啟蒙 集體課 興趣 樂感
1.興趣——學琴的動力源泉
手風琴是一門很難掌握的樂器,對小孩來說就更難上手了,由于他們年齡小,不可能對手風琴有什么直接的認識,自控能力不好,各方面都處在不穩定階段。所以首先應從培養孩子的興趣上入手。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集體課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琴興趣,是應該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興趣是指人們積極認識、關心某種事物或積極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也就是力求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與人的需要之間的反映,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每次給新班級上課,我都會先問小朋友:“你們是自己要來學琴的嗎?你們對手風琴有興趣嗎?”他們都會笑著點點頭。這樣在學習手風琴的近程中,興趣就成為支配學琴心理因素的動力源泉。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就能不怕苦、不怕累、進步快、持之以恒學下去。
第一節新課,我會給他們介紹手風琴的來歷,構造。當我背起手風琴時,他們都渴望能聽到手風琴的聲音。我就為他們演奏幾首很好聽也很熟悉的小曲子,他們聽得津津有味,眼睛里也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但不可否認,小孩子的這種興趣是具有不穩定性的。當他實際進入這個樂器的學習過程之后,伴隨而來的是“嘰嘰喳喳”并不動聽的聲音,枯燥無趣的練習,還有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和壓力,使他對練琴產生了厭煩情緒,美好的愿望也隨之而去,學手風琴成了一個負擔,興趣也淡然無存了。所以就需要通過培養使他們產生較穩定和持久的興趣。
那怎樣才能使小孩子的興趣保持得穩定持久呢?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在小孩子一有拉不好的地方時就批評他們,那樣只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也不能用壓制迫使他們練琴,這必然會使他們產生消極、逆返的心理。小孩子在練琴時常常拉錯幾個音,這是常見的情況,許多問題可以隨著小孩的成長得到解決的。我就跟家長說,不管怎樣都要帶著賞識的眼光去鼓勵他們。有句常言:“贊生樂,斥生悲。”當人們聽到贊揚、得到獎勵后,會高興愉快,有一種滿足感。愛到懲罰后,會立即表示不愉快、消沉。大人是這樣,兒童更是這樣。所以,要經常用不同的方式對他們學習手風琴加以表揚,用熱情的言語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到自己一直在進步,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讓手風琴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所以說,無論是課堂上,還是家中練習,老師和家長真誠的贊揚和積極誘導的話語,是保持小朋友學習手風琴很關鍵的因素。
其次培養孩子的學琴興趣,老師的課堂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集體課有氣氛濃、熱情高,可以互相觀摩學習、取長補短的優點,小朋友在一起上課,興趣會比一個人上課要濃,教師就要利用這個優勢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如在教五線譜時,用"搶答"的辦法,讓小朋友經過一個星期回家自己把五線譜熟悉以后,課堂上老師隨便在五線譜上畫出音符,看誰先說出唱名,這樣既檢驗了他們回家學習五線譜的情況,又鍛煉了他們的反應能力。每學習一個新的內容時,都請做的比較好的小朋友上臺示范給大家看,并給予積極的鼓勵,這樣能調動其他小朋友的情緒,爭著要做好!檢查作業的形式也可以很多種,可以齊奏,可以用“接龍”的形式,每人一句或幾行,讓小朋友一個接一個地演奏,不許間斷,這不僅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還可以檢驗他們的熟練程度,提高他們的集中注意力,也訓練了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每一個階段和每一首曲子都有難點,可以用競賽的方式來解決,成功了馬上表揚和獎勵,沒有成功也要鼓勵再試試。
2.“樂感”的培養
“樂感”就是指音樂感受力。它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樂器所發生的聲響這個媒介,從而引起心理上的反應、共鳴和聯想的能力,并感受到音樂的美。
音樂是感性的藝術,一個學琴的人如果沒有樂感,那他就不可能有所進步和提高,學琴也會感到越來越難,最后會半途而廢,自動掉隊。因此在手風琴啟蒙教學中,對兒童樂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學琴,他們最初看到的是一件沉重的樂器,短時間里,他們還不能馬上將這件樂器與深刻的思想、崇高的情操、美妙的意境聯系起來。他們只是在手風琴上拉、做動作,這對于他們當然是很枯燥的事,他們不懂得音樂內涵是什么,無法與音樂產生共鳴。他們還沒有開竅需要感化,要設法打開這扇門,讓他們領悟到音樂的奇妙,音樂的美麗,進而讓他們陶醉在音樂中獲得享受。只有到了這一步,才能達到開發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只有到了這一步,才叫學了音樂,不是只會演奏一件樂器。”
在課堂里,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演奏習慣。從分手演奏開始,就告訴學生拉出來的聲音要好聽,要讓風箱平穩地運行,自己聽聽拉出來的聲音是不是好聽,聲音是不是純凈。分手練習時打好基礎,樂曲自然就會輕松地去表現了。啟發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適當地帶點面部表情與身體動作,動作要舒展自然,不需要刻意地夸大。
其次,用“唱”來啟發樂感是比較好的方法。唱最能直接表達感情,手風琴又是最富有歌唱性的一種樂器。從第一課起我就讓學生開始唱,以后每次練琴都先唱譜子再開始拉,因為在唱的過程中,旋律就在腦子里熟悉了,同時也建立了內心聽覺,從而減少錯誤的發生頻率。而不是看一個音還要想一個音再拉一個音,“當兒童擁有良好的內心聽覺時,就會使'視'的速度加快。因而當視覺看到前小節時,內心聽覺是同時疊加于視覺之上的,音符迅速轉化為內心音響,成為一種音樂記憶儲存下來。這就使得眼睛的超前成為可能,即前部分的音響運動模式與后部分的視覺圖像疊加起來,形成一種眼睛、思維走在手指運動之前的活動。”所以說唱與拉是有緊密聯系的,唱不好,就不可能拉好。
篇3
【關鍵詞】體育教育 運動能力 家長
我們通常所說的“幼兒”一般指的是一歲到三歲范圍內的小孩子,這一時期的小孩子無論是在心理方面還是在身體方面,都開始出現新的變化。這時期的小孩已經不像剛剛出生的時候好照顧,他們已經開始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也漸漸的學會了走路。在這一時期,早期體育教育被很多家長提上日程。本篇文章通過分析早期體育教育對幼兒基本運動能力的發展,從而證明早期體育教育對幼兒成長的的重要性。
一、幼兒時期基本運動表現
幼兒時期的小孩基本上就已經學會了走路,雖然總是跌跌撞撞的,但是基本上已經能夠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開始具備做運動的能力了。在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他們慢慢開始有意識的做一些事情,比如餓了的話就會使勁哭,聽到動感的音樂就會手舞足蹈之類的。
在情緒方面,幼兒是很敏感的。當小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就會伸手去拿或者是爬著過去拿。如果他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會開始用哭來試圖引起家長的注意。我們常說,哭解決不了問題,可是在小孩子身上,這永遠是最管用的方法。在孩子以后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不能讓孩子認為只要哭我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幼兒時期的孩子看到什么東西都是很新奇的,對于拿到手的東西總是喜歡第一時間放在嘴里咬。不論拿的是吃的還是其他什么東西,一股腦的就往嘴里放。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給孩子做示范,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根本看不懂,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的。比如家長把孩子的玩具放在指定的地方,玩的時候給他拿過去,不玩的時候給他放回來。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養成這種習慣。
二、早期體育教育的內容
幼兒時期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階段,因此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對于孩子的骨骼成長也有好處,同時,對于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性格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孩子走路的過程中難免會摔倒,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選擇趕緊抱起孩子然后各種心疼,其實很多家長還會選擇另外一種做法,那就是在旁邊鼓勵孩子自己站以來,然后自己接著走完剩下的路,這樣會使孩子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堅強。
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家長們應該多讓孩子們接觸一些戶外運動,而不是放開電視讓孩子們總是看動畫片。例如:家長們可以試著讓孩子在小區里慢慢開始騎小車車,和孩子一起做啦啦操。這些就都可以稱得上是早期體育教育的內容。我們常說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興趣,所以父母應該花時間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這種簡單的戶外運動。
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看一些體育比賽的視頻,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帶孩子去看現場的體育比賽,這樣越發會激發起孩子的運動基因,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運動的快樂。也可以在禮拜六禮拜天的時候帶孩子去逛逛公園,游樂場,滿足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也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開闊孩子的眼界。在所有的過程中,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多走路,多去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這對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非常有用的。家長也應該多讓孩子跟其他家的孩子一起玩鬧,小孩子也是需要有朋友和玩伴的,他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做游戲對于體育教育也是有幫助的。所以家長應該從多方面發展孩子的基本運動能力,讓孩子們愿意動起來。
三、父母的定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教育和鼓勵對孩子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經有一個專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孩子從玻璃板的一頭爬到另一頭,孩子的媽媽在另一頭等著孩子的到來,玻璃板是放在兩個隔著一段距離的桌子上的,很多孩子爬到這個空距離的時候都停住了腳步,這對于一個小孩來說是最本能的反應,但是在媽媽的鼓勵下,很多孩子都勇敢的爬了過去。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有父母做出正確的引導,孩子才能從父母身上學到積極的東西。
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父母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早期體育教育。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玩石頭剪刀布,指鼻子,并且明確規定游戲規則,輸了的人要給贏了的人捶捶腿等之類的懲罰措施,這樣就使得孩子在生活中更加的開朗。可以給孩子認不同顏色的卡片,讓孩子開始辨別每張卡片的不同。也可以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們可以聽一些優秀的寓言故事,從而潛移默化的給孩子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可以試著讓孩子開始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己把玩具放到玩具籃里,在兩種玩具之間進行選擇[3]。
對于一些工作比較忙的父母來說,他們會用動畫片來打發陪孩子的時間,可是在很多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這些是動畫片不能取代的。很多父母在生活的過程中開始把物質生活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家庭情感。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信任何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既然愛孩子就應該盡可能的抽出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會更加的幸福和快樂。父母參與到孩子的體育教育中,會使幼兒的基本運動能力發展的越來越好。
四、結論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愿望,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是蓋房子一樣,只有根基打得好,這樣房子才能越來越牢固,只有在幼兒時期把孩子的基本運動能力培養好,這樣孩子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才會越來越好。當然,我們希望在培養孩子能力的過程中,家長們應該用適當的合理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的使孩子們受益,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宏偉.淺談幼兒體育教師對于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作用[J].科技視界,2014.
篇4
輸贏無關起跑線 陳女士 29歲 文秘
我先生有個親戚曾在一個當地的民辦幼兒園做事,所以他家小孩順利地報名入園,沒想到因為小孩實在太調皮,過不了幼兒園里的生活,爺爺奶奶最后只得把他接出來自己帶。當時父母就特別擔心這孩子的“早期開發”要耽誤了。可是現在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學得非常輕松,大家都說他聰明。如今父母為著“起跑線”在幼兒園就開始你爭我奪,為什么對“后勁”沒有認識和信心;其實與其給自己添煩惱,給孩子添壓力,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孩子漫長的學習生活中處處是契機。
小心弄巧成拙 張女士 31歲 公務員
我覺得現在的父母太過于強調學前教育。可是早學習就真的好嗎?我有個朋友的小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在家里自己教他念英文,后來托人進了一所不錯的幼兒園,也是每天有英語課,于是孩子小小年紀就已認得不少單詞,朋友很是得意。可后來有一次大家聚會,恰好這個小孩也在,我們便讓他表演講英文故事,結果卻發現他說起來雖然滔滔不絕,但發音并不準確,口齒也不是很清楚。小孩子初學外語,打基礎時的發音最重要,否則一旦定型以后就很難糾正了,看來我那個朋友包括幼兒園的老師只注重了學英語的量而沒有注意質。看著這個小孩子“流利”地說著并不地道的英語,我實在是羨慕不起來。
所以在我看來,一味地讓孩子進好幼兒園,并不代表著就進了保險箱。因此,與其擔心孩子被“揠苗助長”,我情愿他呆在普通幼兒園里做一張白紙,等進了學校再說。
后來居上更可貴 王先生 37歲 職員
由于地段和“能力”有限等原因,女兒只進了一所普通的幼兒園,當時我們也很擔心,怕孩子因此在進學校前就差人一等。
不過后來進了小學后,才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即使是那些在好的幼兒園里事先教過的知識,進小學了老師也總得再講一遍,這時那些學過的孩子可能就會不耐煩、開小差,相反沒學過的反而是興致勃勃的,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所以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孩子面對大量新知識似乎有些吃力,但做父母的立即加以幫助和鼓勵,不久后她便適應了學校的環境,開始如魚得水,學得很輕松,成績也絕不比那些名牌幼兒園出來的差。
所以現在我覺得,進不進好的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雖然有影響,但肯定不是決定性的,畢竟競爭是一輩子的事,只要孩子聰明肯學,到哪都能保持一貫的努力,就不會比別人差,而如果能后來居上的話就更寶貴了。
未到畫軌跡的時候 朱家耀
如今連這么小的孩子都要面臨拼搏的境地,真是太殘酷了。我認為父母們沒有必要非把孩子送進那所謂的“重點”,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只需要學一些簡單的生活知識,還沒有到達確立人生軌跡的時候,根本談不上什么“人生起跑線”,所以,一般的幼兒園都能達到要求。還是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地生活,盡情地玩耍吧,童年的生活是最美好的。
不敢賭孩子的人生 王女士 32歲 銀行主管
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接受各種考試,父母為了讓他們進好的幼兒園、重點小學也不惜拿出追星架勢,在各個學校門口癡癡等待。去年我對這種現象嗤之以鼻,但事情真輪到自己頭上,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兒子今年也要讀幼兒園了,我的忙碌也就開始了。看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全都拿出了當年自己高考的那股緊張勁,忙著打聽各個民辦幼兒園的招生時間,在這種緊張氣氛下,我能不被影響嗎?
對工作忙碌的我們來說,要進行家庭教育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兒園里,這樣才能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有優勢。因為現在幼兒園差別確實很大,差的幼兒園只負責把孩子管住,讓他們吃吃睡睡玩玩鬧鬧,而好的幼兒園就可以進行啟蒙教育,三年以后差別就出來了。而那時候又會面臨讀小學的競爭,第一步走得好不好對以后很關鍵。雖然從心底里我覺得這么早就讓孩子加入競爭實在沒什么必要,但是我沒有勇氣賭,畢竟這是在拿孩子的前途做賭注。
早點面對競爭非壞事 楊小姐
雖然幼兒園的“入學考試”對那么小的孩子而言殘酷了些,但我覺得并非是壞事。如果孩子成功了,他將贏得更好的幼兒教育的“入場券”,有比別人更好的起跑環境,體驗成功的喜悅。如果落選了,只要父母們對落選的孩子采取寬容的態度,就不會在其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好的烙印。既然孩子們長大后總要經歷“中考”、“高考”,遲早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洪流中跌打滾爬,那么早些經歷競爭,早些習慣“優勝劣汰”的游戲規則,對將來不無益處。別到了孩子長大才發現他其實是“輸不起”的!
培養愛好和性格 何女士 30歲 證券部職員
我的孩子馬上也要上幼兒園了,如果可以,我也想讓她上一個好一些的幼兒園。孩子啟蒙時期的教育會影響到她的一生,如果說這是起跑線也未嘗不可,我不想讓孩子從這里就開始落后。這倒不僅僅是從學習上來講,還包括興趣愛好和性格等方面的培養。
現在很多好的幼兒園都開展很多興趣班教學,從中可以盡早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有意識地開發。我還有個朋友的孩子在一所挺不錯的幼兒園,朋友說孩子的自信心和進取心都增加了,碰到什么事情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就是對孩子性格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啟蒙時期接受的教育可以更加合適、更加專業。從這點上來說,是不容疏忽的。
是父母輸不起 曾先生 32歲 售后服務
怎么說呢,這條所謂的起跑線其實是父母的責任感和虛榮心設置的,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強,比別人好,就不能學得比別人少。既然幼兒園有好壞之分,好的幼兒園教雙語、樂器、識字,就連伙食也要比一般的幼兒園考究得多,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活潑可愛,能把英語說得和唱歌一樣好聽,偶然捧本書也能讀出不少段落,他們的父母洋洋得意,周圍的人不免羨慕。
到了自己的孩子讀幼兒園時,也會想方設法往傳說中好的幼兒園里擠,希望過不久孩子也能出類拔萃。盡管也明白,一些普通幼兒園也不見得就差到哪里去,收費也合理,而且讀書的事情可以到小學開始,不如讓孩子在幼兒園輕輕松松地過,但是,轉念一想,人家的孩子都起跑了,我的孩子還在玩泥巴,要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想法讓父母只能把孩子往好的幼兒園送。起跑線提前是社會的普遍現象,我們也無法免俗。起跑線上,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輸不起。
篇5
關鍵詞: 幼兒 成人 鋼琴啟蒙教育 差異 啟示
目前,各種音樂培訓中心繁多,足以看出人們對待學習音樂的熱情,而鋼琴作為打開音樂殿堂最方便的鑰匙成為眾樂器中炙手可熱的“明星”。一方面鋼琴本身具有無可比擬的豐富的表現力,另一方面它是眾樂器中唯一能讓人以最輕松自然、最沒有負擔的姿勢――坐姿演奏的樂器。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的結果表明,學習鋼琴能使腦、眼、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且協調配合。長期訓練必將使人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閱讀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聽辨能力及觀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展。另外,人的性格、教養、興趣也會在無形中發生質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經久不衰的少兒鋼琴熱。進入新世紀以后,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不僅僅滿足于物質需求,更注重精神陶冶。為了豐富生活、提高修養,成人鋼琴熱也在悄然興起。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學習鋼琴的隊伍大軍中,不同對象的鋼琴啟蒙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明顯。那么我們就來看一下幼兒與成人鋼琴啟蒙教育的差異。
一、從生理方面比較
1.年齡
“啟蒙”意為初學者得到基本的入門知識。由此可見,啟蒙是非常重要的階段,直接影響著日后的學習發展。良好的啟蒙猶如堅實的地基,讓學生終身受益;而失敗的啟蒙嚴重的能貽害終生。啟蒙如此的重要,那么啟蒙的年齡就決定著學習者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那么我們來分別看一下幼兒與成人鋼琴啟蒙教育的年齡及他們的優勢和缺憾。
(1)幼兒年齡的優勢和缺憾。眾所周知,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對象大多都是學齡前兒童,一般在五歲左右,多數都是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和開發智力而讓其學習鋼琴,但是啟蒙時目標并不明確。由于年齡還很小,身體各部分還在發育,無論是理解能力、模仿能力還是對自身的控制以及協調能力都不夠強,但是柔軟的手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韌帶的彈性、指間的伸展、肌肉的反應等這些先天性條件都比成人優越很多。
(2)成人年齡的優勢和缺憾。成人鋼琴啟蒙教育的對象多為青年人,包括各級各類音樂高校非鋼琴專業的學生,還有一部分為年過花甲的離退休老人,他們中大多數都是為了自娛自樂或是輔導第三代而學習鋼琴。還有一個特殊人群是為了參加藝術類高考而突擊學習鋼琴的學生。上述幾種人群都統稱為成人。雖然他們錯過了人類音樂天賦開發的最佳時期,而且由于多年的生活習慣造了單維思維方式,會成為多聲部音樂學習的負力,突破雙手協調配合的難點往往較為費勁,但是他們的肌肉和骨骼已經發育成熟,學習目標相當明確,理解能力、自身控制及學習能力相對幼兒來說要強很多。
2.坐姿
在鋼琴啟蒙教育中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坐姿,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對準鋼琴的正中,也就是鋼琴的鑰匙眼或d1與e1的鍵縫。座位高低以小臂與鍵盤同一水平,座位前后以肘彎略大于直角為宜。上身端坐時要自然放松,只坐座凳的三分之一并且使雙肩微微前傾,要感覺到臀部和腳對身體重心的支撐。雙腳至于踏板前,與肩同寬并踩實地面,以便支撐身體。
幼兒與成人坐姿上的差異:兒童身高較矮,雙腳不能直接踩到地面,所以在他們學會正確的坐姿時我們一般可以在他們的腳下墊一個小凳子之類的物品,讓他們的雙腳能夠踩實。加上小孩子剛開始學習時對坐的環境不熟悉會有緊張感,那么就盡量讓他們自然坐穩,保持肩肘自然的放松才是最重要的。而成人在啟蒙教學中可以快速掌握正確的坐姿,也無需板凳等物品,那么就要強調雙腳踩實地面,讓身體得到很好的支撐,上身微微前傾,使自身的力量更好地傳遞到彈奏鋼琴中。
3.手型
演奏者手的姿勢應當形成半握空心拳的弧形狀態,掌關節撐起,指關節突出,手指彎曲的程度因手指長短而各異,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放松,自然擺放在身體兩側。手型對于彈奏的影響非常大,如果這點上沒有過關就急于求快走入下一步的話,只會事倍功半。
幼兒與成人手型上的差異:幼兒的身體處于發育階段,手指柔軟,所以較難做好前三個關節的支撐,這時我們一定要把掉臂練習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督促孩子反復練習,讓手指能夠更多的體會自然落下的重量感和關節的支撐感,在這期間可以穿行基本音符的認知與學習,一般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讓他們基本掌握手型的要領。成人的手型跟幼兒的要求是一樣的。由于成人理解能力高,再加上控制能力好,手型練習是很容易做到的。這時我們可以對其手型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其盡早掌握正確的手型。但是在這里要注意的是:成人的手部骨骼已經發育完全,跟幼兒比起來會有點不太靈活,往往擺手型時會有畸形的感覺,此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手型提出要求,只要他能指尖正面觸鍵,掌關節很好地支撐,手肘放松,就不要過于強調手型的標準和美感,尊重教學對象的個體差異也是很重要的。
整個學琴過程中都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與彈奏手法,長期堅持下去,每個人都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音樂來。
二、從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較
1.在對幼兒與成人進行授課時的差異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低,又有極強的依賴性,所以在啟蒙教育中老師要和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并且盡量以簡單而生動的語言來對幼兒進行講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幼兒一般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上進心和好動、好想、好問的特點。因此要在正式學琴前利用這些特點,讓孩子與鋼琴親近起來,成為朋友,消除孩子的緊張與拘束感,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相信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相比較而言,成人的理解能力就高多了,也有較高的自控能力。但是成人在學習鋼琴之初,往往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生怕笨手笨腳駕馭不了龐然大物,趕不上小小琴童,而有失顏面,因此在上琴之前可以先讓他們了解鋼琴樂器的結構、歷史、發音原理及性能等,讓他們有個比較深入透徹的了解,從而消除畏難心理,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對待老年學生的時候語氣要柔和,并且要有耐心,因為老年人反應能力較慢,遇到錯誤時要耐心指出他們的錯誤而不能批評,要多講解,讓他們多體會,不要急于彈琴。
2.幼兒與成人選用教材上的差異
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幼兒與成人所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幼兒的思維發展正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所以他們主要是閱讀直觀形象的圖畫材料,并且喜歡反復閱讀自己熟悉的內容,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畫面的生動性,在從中獲得樂趣的同時學習知識。而成人主要是閱讀文字性的材料,注重材料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實際的意義,喜歡材料的內容不斷變化,對自己的學習發展有啟發作用。所以在教材上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受幼兒歡迎的一般都是《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系列或者是《孩子們的拜厄》和《孩子們的哈農》,因為上面都有趣味性的圖畫,能寓教于樂,也可以通過這些圖片讓孩子們活躍的思維產生聯想,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而成人一般選用高等師范學院出版的《鋼琴基礎教程》等。
3.幼兒與成人上課時間規劃上的差異
(1)幼兒上課時間的規劃。在上課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最多只能維持15分鐘,所以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安排好時間,建議分段來上課,每段時間都有明確的內容讓幼兒了解老師的計劃,并設置課間休息,休息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跟著琴聲唱唱歌跳跳舞活動一下,然后再繼續下面的課程。也可以設置一些小獎品,用來鼓勵孩子們,以便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每次學習的時候應該讓幼兒先彈他們最喜歡最自信的曲子,讓他們充滿信心地表演,不要一錯就打斷,直到他們彈完,先表揚他們進步的地方,然后再指出不對的地方,不要總是批評,以使他們越來越失去興趣,甚至厭學。布置作業的時候更多的是要說給家長聽,這樣可以讓家長督促孩子們練習,所以對待不懂的家長更要說得詳細,并且指出重點、難點及練習方法。
(2)成人上課時間的規劃。成人學習目標一般都非常的明確,學習意愿也較強,要給他們清晰的教學指導。在授課時,可以在重點和難點出現時提醒學生重點練習,可以通過反復多次的練習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點,并告知學生課后應當如何更加有效地練習,可以細化到速度、力度和要達到的效果等。甚至在重要的地方可以指出一天至少練多少遍的要求,強化學生對重難點的練習和掌握。有些學生好高騖遠、急功近利,這時就要指出他們的弊病,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心平氣和地學習。
三、啟示
綜上所述,幼兒與成人鋼琴啟蒙教育的差異主要從生理方面和教學方式方法上體現出來的。幼兒在生理上限定性大,但是可塑性強,只要加以充分的引導、嚴格的要求、適當的鼓勵就可以培養成好的鋼琴演奏者。而成人生理已經發育成熟,對于提高演奏技巧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學上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從各自特點來講,兒童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并且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耐挫能力都很欠缺,但是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創造力強。而成人在智力、能力及意志力方面都優于幼兒,加上學習目標明確,只要方法得當、揚長避短,相信在相同時間內學習進度可以快于幼兒數倍。他們豐富的個人經歷和情感體驗能使他們更好地領略鋼琴藝術。只要了解二者的差異,掌握二者的共性,科學引導、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司徒璧春,陳朗秋.鋼琴教學法.
篇6
第一章 卷 首 語
毫無疑問地,現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盡能力地給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給對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快樂?卻令人懷疑!否則,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就不會遇到許多實實在在棘手的問題──孩子蠻橫地哭鬧耍脾氣;強制性地滿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過分依賴父母、無獨立性;破壞性較強(如破壞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及注意不集中等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更多的問題紛至沓來─不專心功課、厭惡讀書;逃學、逃家;懶散、空虛;更有打架、偷盜、殺人。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與人格問題有關
其實,我們追根究底來看,問題的來源,都與父母、老師對孩子養育管教的觀念、態度和方法有關。因為它們影響著孩子個人的習性和人格形成,尤其是父母。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影響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三歲定終生"的這段時間里,同孩子日夜相處的是父母和家里的親人。但他們都不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因此能頃孩子未出生之前,就下定決心:"沒有準備絕不生他",同時也能認真地下功夫,看些現代育兒叢書。一方面先努力把自己的不良習慣改掉,準備好一份虔敬的心,迎接這個延續命脈的新生命;并籌設出適合他生活、發展的環境,加上你們小倆口的和諧和愛心,就是一個不錯的環境了!
假若你肯再學點科學的幼教理論和方法,應乎需要地買點適合他發展用的材料(商店的玩具很多都有缺點),用你的愛心、智慧、耐性再加上"幫他"(而非教他)自己去成長,這孩子就是未來的"可造之材",絕不會沒出息,讓你操心,或為非作歹,要你一輩子傷心!進一步說,一個能夠重視孩子教養,而且知道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父母,就會致力于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性,讓他擁有健全的性格,不僅能夠"獨立",不會人云亦云;也能主動適應環境,自動自發地探索學習,成為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
然而,一個人"人格"的形成絕非憑空飛來,它是受環境尤其是父母態度的影響,從小點點滴滴累積,逐漸形成的。往昔孟母和岳母對孩子的苦心,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二十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大腦生理學家的研究,證明了蒙特梭利所說:"人到三歲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經定型了60%"的道理,也知道了她為什么說"兩歲以前更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孩子的童年,假如不培養健全的人格,又怎能期待他長大后能夠擁有健康成熟的處事態度呢?
了 解 你 的 孩 子
有一件事實,是您不得不正視的:您把一切最好的給他,有沒有考慮過所給的,是不是目前他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歡,而且能接受的?這些對于他的心性、頭腦又有什么幫助呢?"孩子需要些什么?"的問題,實在值得您一再地探索呀!你可能在他未出世前就看過一些書,懂得某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什么樣的一般發展情況。但,這些原則和你寶寶發展的情況能完全相符嗎?而您又該如何來幫助孩子呢?
篇7
一、培養幼兒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兒情商
情商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啟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于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為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后努力實現,并能為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復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小學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著,經常是在孩子后面追著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規范,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于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煉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為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養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發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煉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幼兒階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后,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后,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峰.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17).
[2]常利芹.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7).
(作者單位:內蒙古托克托縣民族幼兒園)
篇8
我想簡要的把我的英語教育思想和實踐介紹一下。
大家都知道孩子學母語的效率是多么的高,而且都希望能找出規律,
并加以利用。93年我去美國之前,就準備從事兒童英語教學,在美國
一年多的時間里,我收集了很多美國兒童學習的東西,回國后九五--
九六年一年的時間,通過一個學前班的實驗,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
思路,正像我編的這本書的名字一樣叫做《英語的童年》。
讓學生過一個英語的童年,這個童年不是一個童年生活的重復,而是
發生在教室里的、高度形象化、高密度、高度娛樂化、開放式的、高
度藝術化的童年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學生可以迅速地建立起相
當的詞匯量(900以上詞匯)和初步的英語思維。關于營造這樣一個藝
術的童年環境的技術細節,我在論文《讓學生過一個英語的童年》中
有非常詳細的解釋,我還會演示給大家看。
《英語的童年》僅僅是一個英語的啟蒙教育,低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學
上一年,高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學上半年到一年。過了這樣一個英語的
童年,就為學生全面掌握英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的小孩子在學習讀書識字的時侯,他們已經有了很大的口語詞匯
量,已經可以講流利的英語了。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童年》的
時候,不失時機地識讀了一些他們可以背的很熟的內容。當他們學完
了《英語的童年》的時候,多少有點兒象要準備學識字的美國小孩
了。再經過一年或二年的學習,有些很善長識讀的學生就有可能超過
同齡的美國小孩子的閱讀水平了。
學完《英語的童年》后,我們有兩條思路:
第一條是:徹底的英語素質教育,正象我們雙語學校的二、三年級學
生一樣。他們學習《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聽、讀兒童小說、看卡通
片、讀英語課外書、看英語電視節目、用英語學習一些其它課程。他
們將在小學畢業(或者說用大約6年的時間),掌握4000-5000單詞,
用英語看電影、上互聯網、自由交流、成為真正的英漢雙語人才。
第二條思路是:應試加素質的英語教育。學完了《英語的童年》,
(或只學習一部分)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和一定的英語思維后,從初中
第二冊最后一課倒著向前學習。這樣,只需要一年的時間,5年級以上
的學生就可以輕松地學完初中一、二兩個年級的課程,而且,聽、說
的能力大大超過初中二年級的學生。這種做法可以盡快地得到社會和
家長的承認與支持。這樣,學生在初中畢業時,不但可以輕松地在中
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且能掌握1500左右的詞匯,能進行一般的會
話。我們在德州十中進行了這樣的實驗。
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是師資。要求師資本身可以講流利的英語、會畫
簡筆畫、會唱歌,針對要講的每篇課文、每個詩歌、每個游戲、每幅
畫都經過嚴格的訓練。這種訓練類似于一種對專業藝人的訓練,既需
要一定的強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需要很高的技術。
雙語學校辦學三年來,我們已經有九六、九七兩屆英語中專師資畢業
生,他們工作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自治區。如果說,九六級的學生
在教學技巧上學習了《英語的童年》和《新概念英語》教學,那么九
七級已經進行了初中英語教學的訓練,而九八級已經大大強化了對初
中英語教學的培訓,而且開始涉及高中英語的教學。
在中專師資教學中,我們徹底貫徹了素質教育的原則。在英語學習
上,體現了學以致用,以用代學的觀念,他們學習教學方法,同時,
也首先受益于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很快的提
高。
因此,陳雷英語是一整套的英語教育思想,它含蓋了從啟蒙教育到全
面掌握英語,從兒童到中學、成人英語教育,最重要的是把這種英語
教育理念應用在對師資的培訓上。陳雷英語從一開始孕育就希冀能登
上中國英語教育的大堂,為改革我國的英語教育做出貢獻。它的活力
和生命力來自于孩子對這種英語學習方法的喜愛,來自于它的高效
率。
去年3月份,在德州召開的座談會上,呂克英主任講:這種教學法思路
是清晰的,框架已經搭了起來,就叫陳雷英語吧!這標志著陳雷英語
的正式誕生,當時是3月份,我們僅收到一封來自浙江義烏求聘教師的
信。今天,我們九六、九七級兩屆100多名畢業生已經工作在全國各地
的學校。經過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當時參加觀摩課的二年級同學
們在快樂的學習中,英語又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是在沒有絲毫壓下
的情況下學習英語的,這是我們最引以為自豪的。同樣讓我們感到自
豪的是,雖然他們之間有差距,但這種差距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各自的
進步,也沒有一個同學掉隊,每一個人都會在小學畢業時全面掌握英
語,就象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會學會用漢語讀書寫字一樣。一件
讓我感到自豪的具體事情是,二年級轉學來的潘巖、王奇兩位同學居
然在沒有絲毫壓下的情況下,趕上了其他的同學。所有這一切,只有
在這在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環境中才能實現。只有把英語和快
樂同時送給孩子、送給學生,才能提高一代人實用英語的能力。而要
做到這一點,需要大批能講流利英語,又具備全新教學思想和方法的
師資。在世界被完全網絡化的時候,讓更多的學生能在網上漫游,無
疑將大大提高中國人的競爭力。這是一項艱苦而又令人鼓舞的事業。
篇9
關鍵詞:幼兒教育 模式
1、“激勵-發現”模式的內涵
“激勵-發現”模式的提出,旨在改變幼兒科學教育中,“呈現-注入”式的活動程式,兩者的區別在于“呈現-注入”式教學方法是把每一門學科肢解成相互沒有關聯的知識點來教授,“激勵-發現”則更注重激發和引導幼兒,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去探究某一知識的形成過程,環環相扣,調動學生去探求與某一知識相關聯的其他知識,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結論和規律,最終理解和掌握知識,形成初步的體系性意識。既然“激勵-發現”相比傳統教學,更注重激發和引導幼兒探究某一知識的形成過程,那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就很自然地成為了“激勵-發現”模式的核心內容,因為,對于幼兒而言,好奇心意味著被吸引,意味著有興趣,這是讓幼兒腦子動起來的強大動力。教師從幼兒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設置疑問情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必須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地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途徑能有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心被充分激發出來的課堂上,孩子們才能主動地動腦、動手和動口,成為真正的探索者,并快樂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驚奇地發現科學現象,自主地建構起屬于幼兒的科學認識體系,初步獲得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積極有效的思維訓練。因此,“激勵-發現”是依據幼兒時期的心理特點所施行的一種教育策略,“激勵-發現”之“發現”,并不是要求幼兒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而是讓他們通過主動探究親自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激勵-發現”順應幼兒好動心的需要,給幼兒充分的機會和適當的刺激,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從無知無能發展到有知有能。“激勵-發現”之“激勵”是為了滿足他們喜歡稱贊的特點,用積極的鼓勵調動和保持幼兒的興趣。興趣可以振奮幼兒的智力,激發探索的積極性,產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有自信心,成就愈多,自信心愈強,自信心愈強,愈易產生探究沖動。
2、“激勵-發現”模式的操作程序“激勵-發現”模式的操作過程一般有六個步驟。
2.1積累經驗,準備充分
可讓幼兒共同參與相關內容的直覺性的經驗積累或物質材料的準備過程。如在活動室設立自然角,提供花草、小動物、小昆蟲等,讓幼兒觀察、觸摸,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另一方面,教師備教材、備幼兒,為活動奠定一個科學的,符合認知規律的物質和心理基礎。例如,在《袋子為什么會爆炸》活動中,教師應為每組的孩子都準備小石塊、磚塊、積木、可樂瓶、氣球、皮球、透明塑料袋、水、蠟燭、玻璃杯等材料,孩子們有了很大的選擇余地。
2.2設置情境,激緒
在進入發現過程前,讓幼兒明確探索的目標和方法,充分調動孩子的好奇心。在《給核桃弟弟脫衣服》活動開始時,教師給幼兒許多熟核桃,說:“今天我們一起吃核桃好嗎?”孩子們立即來了精神。緊接著教師提出了問題:“可是老師不知道怎么幫它脫下又硬又厚的衣服,讓你們吃到又香又酥的核桃肉。怎么辦?”“躍躍欲試”的氛圍馬上就彌漫整個課堂。
2.3假設答案,大膽推測
在動手操作前,鼓勵幼兒動腦思考,大膽地推測各種各樣的可能,記錄假設的答案。在《給核桃弟弟脫衣服》活動中,幼兒紛紛主動大膽地進行猜想預測:他們想放在門縫里夾、用錘子敲、用腳踩、用木板拍、用手捏、用牙咬、墻上摔、磚頭砸等,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認真地記錄在表格上。
2.4鼓勵探索,主動發現
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中主動尋求發現,教師針對幼兒的不同水平,結合情景進行分類指導。《給核桃弟弟脫衣服》的活動過程中,老師對驗證了自己推測的孩子大加贊賞,鼓勵繼續探索:“你的方法真行!你一定還會發現什么方法最方便又省力的!”;對出現矛盾、猶豫不決的孩子巧妙肯定,“你真不簡單!快要成功了,教師等你的好消息!”激發他繼續進行探索的動力和信心。促進活動中每一個孩子有所思,有所為,有不同層次的探究發現,人人產生成就感。
2.5討論交流,表達新發現
在討論交流時,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的不同探索能力與思維特點,鼓勵幼兒交流,教師應當適時地引導幼兒勇敢地告訴大家自己的發現,欣喜地與同伴分享探索的喜悅,并提示他們,很多時候,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了不起,同時幫助孩子們逐步堅定戰勝困難的決心,有勇氣和信心結合自己的“課題”將探索進行到底。
2.6及時評價,激勵情感
評價,指及時而客觀地肯定幼兒在本次活動中表現出的較強或特別的發現行為與能力,激發幼兒在科學探索過程葆有積極而持久的態度、情緒和情感,并使孩子們對主題活動懷有留念,期待著下次活動的到來,實現科學地可持續性地培養與激勵。
篇10
張林海正式的繪畫生涯開始于他高中畢業之后的兩年。當年張林海癡迷跟隨過的鄭今東先生看到他如此喜歡繪畫,于是就建議他離開閉塞的鄉村――涉縣,到邯鄲的學習班學習一下。來到邯鄲的張林海第一次看到了石膏像,也認識了方力鈞這批畫友,從那個時候開始,張林海動了考美術學院的念頭。從此走上艱苦的求學之路。
這個朝氣蓬勃的少年,將目光投到了中央美術學院還有南方的中國美院。當年的美院每年全國只收5、6個人,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非現在的考生所能想象。幾次的高考失利讓張林海面臨了人生的第一次挑戰。面對貧瘠的家鄉,曾經的革命老區,沒有水,也沒有土,放眼所見只有無窮無盡的石頭,張林海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之后。這一年是1985年,考上了美院的研究生,他來到涉縣看望張林海,一整天無語,只是默默地寫生。在傍晚回家的路上,告訴他:別看你現在很著急離開這個地方,也許有一天你會感謝這個地方。年輕的少年當時沒有理解到這句話的道理,只是當作了朋友之間的一種安慰。如今已經成為成熟藝術家的張林海,現在真正地理解到了這句話的含義。他如今的作品最根本的源泉也是來自這段青年時期的艱苦生活。
1986年,張林海終于如愿以償考入了天津美院,選擇了版畫專業。選擇這個專業也是來自于自己的青年生活,山村中的房子等等,用版畫來表現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但是隱藏在內心的對顏色的情愫從來沒有湮沒過。考入美院之后,沒有了激烈的競爭壓力,心態相對平靜下來。新的問題開始出現在面前,將來如何走?這成為張林海的下一個問題,他很迷茫但是同時又非常地珍惜大學生活。盡可能地汲取知識是他當時的主要目標。
張林海現在的創作,從上大學的二年級就已經開始。一個形容枯槁的小孩子可以說是張林海自己的一個寫照。壓抑的色彩、石頭、孩子、高高的通天塔、包裹著被子的灰色小孩,面對畫面我們能夠感受到令人絕望的貧瘠的山村生活,還有沖出大山去的渴望。
采訪地問到了為什么要在一個畫面中畫出如此眾多的小孩子的形象?張林海的回答很讓人意外――“過癮”!也說到了很多人都問到過這個問題,例如反映中國人口多嗎?也有人覺得畫這么多人很“鬧騰”。但是張林海卻說,這樣做反而會覺得很寧靜。不過,透過這些說法,我們還是能很深切的感覺到,少年時期的生活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記憶深處,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當年的沖動已經和一生奮斗的風氣云涌交合在一起,他的沖動已經變成冷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