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邏輯思維訓練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6: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孩子邏輯思維訓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思考文章脈絡,訓練邏輯性思維
文章思路是作者思維邏輯性、條理性的具體表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通過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所以可引導學生或從課題入手、或從層次結構入手,或從中心事件入手,把作者思路、文章脈絡與學生思維之路聯系起來,讓學生按文章的思路去閱讀,循作者的思路去思維,如此不僅有助于真正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掌握一些思維方法,如《皇帝的新裝》一文,板書課題時就可突出“新裝”一詞,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概述故事內容,再讀課文,揣摩故事發生的前提是什么,關鍵是什么,進而梳理出故事情節脈絡:皇帝愛新裝—>騙子做新裝—>君臣看新裝—>游行穿新裝—>小孩揭新裝,再次通過小組討論,就可弄清故事能得以順利進行的理由,皇帝愛新裝,每天都要換一套衣服是故事的前提,騙子聲稱他們織的布料“任何不稱職的或是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是得以成立的關鍵,皇帝大臣隨員有極強的而愚蠢的虛榮心,甚至本能地懷疑起自己而不敢實說親眼所見的現實,這是故事得以進一步發展的保障,在閱讀過程中梳理文章脈絡,即可理解作者的邏輯思維及寫作意圖,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也能得到相應的訓練。
二、點面結合思考,訓練整體性思維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是訓練學生整體性思維的好材料,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積極開展整體性思維訓練。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在指導本文閱讀過程中,可結合文末一句“花兒這樣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來設疑給學生,學生就可以以此為綱來閱讀課文,歸納總結出作者原是如此多方面來解說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原因。內部原因:物質基礎(有無色素);物理原理:光波反射;生理需要:保護作用;進化觀點(發展過程);外部原因:自然選擇(昆蟲作用)、人工選擇。學生在理解作者如此全面地分析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過程中,也是對自身思維的廣闊性的一個啟發,必然會影響他們在今后分析問題時也會有意識地盡可能地全面分析問題。
三、把握問題實質,訓練深刻性思維
思維深刻性的人善于透過問題表象而深入其本質,揭示現象產生的原因和結果,預見事物發展的過程,而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上。例如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從狗流唾液的現象中發現高級神經活動規律,閱讀教學也可抓住語言文字分析事物事理的本質,學習深刻地分析問題,如在《幽徑悲劇》一文的閱讀教學中,可設置如下一些疑問來進行訓練:①作者先如何寫幽徑?②如何寫幽徑藤蘿之美?③作者在寫到十年后的“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殿靈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學生通過閱讀或多或少地會體驗藤蘿無論作為客觀存在的還是主觀臆會中,在作者心目中都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再引導學生釋義作者為何把最終難以幸免后的藤蘿描繪面一幅吊死鬼的形象,并作了深深地自責,通過學生前后對照閱讀就可明了,作者在此實則是憤慨到了極點的反詰,是在嚴厲譴責那些無情無義的毀滅美的愚氓,是在呼喚社會群體要愛美、護美。我想通過如此的閱讀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現象,而且透過這些語言文字由現象到本質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鼓勵創新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
篇2
一、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只有多變、新奇的事物才能夠使人們的大腦皮層受到的刺激強度不斷增加,通過新穎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進而提升其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遠程教育資源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說,在《三峽》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遠程教育資源里面與三峽有關的一些圖片以及歌曲展現出來,學生通過動聽的音樂以及優美的畫面不僅可以了解與欣賞了三峽的雄偉壯麗,同時還會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進而使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自己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
二、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使學生的創造性大大提升
遠程教育資源可以把動畫、聲、像、圖以及文等手段有效集中起來,可以使學生充分展開其想象的翅膀,進行自由翱翔。比如說,教師在《云南的歌會》一文的教學中,可以把歌會的具體場景展現出來,并向學生介紹一些云南的主要風俗以及關于歌會的具體內容,強化學生對云南歌會的了解與認識。這樣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美好的憧憬與幻想。這時,教師可以逐漸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歌會的一員,使其充分感受到云南歌會的氛圍,這樣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也可以使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大大提高。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不僅是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三、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觀察作為認識各種事物的前提條件,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鼓勵學生開展觀察訓練,這樣學生在觀察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使自身的觀察能力不斷提高。比如說,教師在進行《珍珠鳥》一文的教學時,就可以通過遠程教學資源把珍珠鳥的叫聲及其在窗前飛來飛去的情境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提出學生進行觀察的重點,鼓勵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對珍珠鳥的行為進行思考等。在學生觀察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觀察到的珍珠鳥的行為進行描述,在學生描述完成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來體會作者的語言,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認識到作者觀察事物的準確性以及描述的傳神、恰當。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就可以使自身的觀察能力大大提升,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來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進而使其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比如說,教師在講授《奇妙的克隆》一文時,可以通過遠程教育資源將克隆的圖片以及過程充分展示出來,使學生對克隆的原理以及相關技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就可以使其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效率
在通過遠程教育資源來開展教學時,其教學手段主要是以動畫以及圖形為主,同時還可以把圖形從靜態變為動態、從大變小、從小變大、從快變慢以及從慢變快等,學生在觀察以及欣賞這些圖形、動畫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學生不但能夠接收到豐富的語文教學信息,同時還能夠得到比較明快及清晰的感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遠程教育資源可以將文、圖以及聲充分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情大大提升,這樣學生才能夠集中其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這樣就會使語文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大大提升。比如說,教師在講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教師首先要明白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即皇帝及大臣們的虛偽,群眾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想法以及小孩子的天真無邪、未被世俗污染等。通過遠程教育資源將皇帝游街時的場景再現出來,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觀察之后進行提問:世界上真的存在只有稱職的人才能夠看得見的衣服嗎?為什么人們明明看到皇帝沒有穿衣服,卻還夸獎說皇帝的衣服是漂亮、合身的衣服呢?為什么到最后只有一個小孩子說出了實話?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圖片來提出這一系列相關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思考與觀察的過程中就會積極踴躍發言,把自己的認識以及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本節語文教學的重點就可以得到有效解決,還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題以及反映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及思考,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條件。
五、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對學生文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及熱情,并積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這樣才能夠使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而由于遠程教育資源有超前性、全面性以及創造性的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可以把抽象的文學描述通過聲音、圖像以及動畫等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來。參考文獻:
[1]周亮.淺談高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形成與培養[J].科學咨訊(教育科研),2008,(S1).
[2]張瑞紅.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 2010,(S1).
[3]覃平,甘天龍.農村中學應如何推進素質教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S1).
篇3
關鍵詞:達標 朗讀 技能 普通話 心理
山東省教研室正式立項的“高中語文三級分層達標”課題[1]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課堂類教學實驗課題,旨在用集中強化學生語文積累的方式,建構學生完整的知識性閱讀體系,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從而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該課題很明確地提出了“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規定的300篇(段)詩文”的誦讀要求,以期使學生“養成根據自己愛好平時背誦優秀詩文的習慣”。開題以來,各地語文教師熱情參與,學生興趣高漲,規模頗具,成效顯著。筆者有幸參與其中,不勝欣喜;同時,這也更加促使筆者對在這一課題背景下的朗讀教學實踐,尤其是語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朗讀心理有了一些思索。
一、高中語文朗讀教學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書聲瑯瑯”一詞,有種金玉相和時清脆悅耳的獨特美感,極容易使人聯想到初入學堂的小孩子們端坐桌前搖頭晃腦的可愛場景??墒?,面對日漸長大的學生,高中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和義務教育階段有明顯不同。
第一,高中生年齡段的特殊性。十五至十八歲的他們正處于青春期頂峰,自我意識明顯增強,心理較為復雜。或羞于表達,或畏于出錯,或叛逆心重,或從眾心強。朗讀教學適宜激趣、引導,這要求我們在實施課題過程中積極創設有利有趣的情境來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而這些情境大多和朗讀有關。第二,學習負擔加重,學習重心轉移的影響。高中學生學業負擔較重,很容易被用“會與不會”檢測的識記和積累性學習牽累,而通過具有隱性功效的語文朗讀來涵泳、品味、理解、識記,看起來費時費力,奏效較慢,不易引起足夠的學習興趣。教師自身也需對朗讀作用加強了解,避免人為減省朗讀環節、急功近利(無論是高考還是課題驗收)的傾向。第三,朗讀教學有序性和有效性的高要求。面對有一定古詩文積累和朗讀基礎的高中生和預期在一年內集中實現強化積累的課題目的,教師如何利用現有的語文教科書和古詩文經典誦讀教材,自發、自覺地,有序、有效地指導朗讀,并通過一系列活動促進和驗收課題效果,這對高中朗讀教學而言,是一項重大的實踐挑戰,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機遇。
二、師生均應重視的高中語文朗讀的重要作用
應對這項重大挑戰,我們會想到用競賽等各種形式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種種活動進行得順暢與否,都受朗讀興趣的影響,“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教師首先要真正認清朗讀對語文積累和學習的重要作用,從而對學生進行“憤而啟,悱而發”,解其惑,激其趣。
首先,朗讀有助于強化積累。經由眼耳心口多個器官組合的朗讀可以強化記憶,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豐富詞匯,為高中語文考試諸多主觀試題表述提供豐富語料。其二,朗讀有助于提高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對學生掌握并運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提高作文能力大有裨益?;A教育階段的詞匯是社會生活用語常用詞匯,而對語言文字駕馭能力較強的人往往更得益于高中積累。同時,書面語和正式場合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也多來源于高中學習??梢娭匾暲首x增加積累不僅可以達到課題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目的,而且是為高中生日后工作生活提供可持續發展可能的教育行為。其三,朗讀有助于思維訓練??b密的思維能力是中學生各科學習都需要的基本能力,而語文的朗讀,是重要的訓練方式之一。古人讀書就已強調“口誦心惟”[2]?!罢b”絕不只是“口”的發音活動,它更要求關注整體和局部、聯想想象文章意境,關注作者的情感走向和思維動態,于是朗讀同時也就包含了讀者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因而朗讀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規范的表述習慣,培養縝密的邏輯思維。其四,朗讀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化浸潤作用。通過朗讀,學生能直觀形象地品味語言,深入體會反復揣摩文章含義及作者感情,能幫助處于形成價值觀世界觀關鍵時期的青少年提升生活趣味,養成審美情趣,并在中華民族優秀文明與文化的豐潤沃土中得到心靈的啟迪、人生的感悟和精神的濡養,這恰恰也和三級分層達標課題的終極目標是高度一致的。
由此四點,我們不難發現,正所謂“無讀不成教,無讀不成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真正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而語文教師的正確認識和引導是語文課堂重現瑯瑯讀書聲,實現“強化積累、提升品位”目的的重要前提。
三、教師的朗讀技能亟需提升
在主觀意識上,我們應認清朗讀的重要作用,在客觀實際上,我們應該正視朗讀教學實踐中的教師朗讀技能問題。據調查,不少中文系師范畢業生并沒有受到過專業的朗讀培訓,教師的朗讀技能參差不齊,這是不能不提的客觀事實,更是相當嚴峻而且不能逃避的師資現狀。師立才能立人,很多老師刻意地避開朗讀或者找多媒體替代不是沒有原因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無米之炊的尷尬讓其難以“學高為師”。那么,如何使教師擺脫朗讀技能捉襟見肘的困窘呢?
第一,加大教師朗讀培訓力度。濟南市組織的經典誦讀骨干教師培訓班,邀請著名專家和教授親臨授課、示范和指導,使參訓教師受益頗多,并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和提升。乘著經典誦讀的東風,在三級分層達標課題的促進下,如果能廣泛普及并推廣成功經驗,使培訓班成為教師提高朗讀技能的有效平臺,為有意愿的教師提供“補課”機會,甚至讓朗讀學習成為語文教師的必修課程,那將從根本上解決一線教師在朗讀教學上的尷尬無奈現狀。第二,積極開展朗讀教學研討。在各學校的語文教研組內,最好也能根據教學實際和分層達標的進度和活動安排舉辦專門的講座或研討會,組成教師研討小組,在學習和交流的互幫互助中提升朗讀能力同時創建師生興趣小組,開設專門的校本課程,注重朗讀指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把朗讀理論和教學實際結合起來,使朗讀在教研組內,在課堂上,在校園里蔚然成風。第三,語文教師自身有目的地提高朗讀技能。上述愿望的實現需假以時日,語文教師應該自己多找朗讀書籍來鉆研,朗讀資料來揣摩,甚至用多媒體設備記錄下自己的課堂現場朗讀來比較、反思,從而促進教師自身的朗讀專業化成長,為學生的朗讀做更專業更科學的指導,使朗讀充分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師應突破普通話水平制約
朗讀技能的展示和發揮,需要較高的普通話水平做保障。普通話說得越好,越有利于朗讀效果的全面展示,也越容易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高中語文教師二級甲等以上的普通話水平,已經能夠基本滿足語文日常教學的需要。但從實際看來,普通話仍是一小部分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時縈繞心頭的一個“結”,因為長期養成的說話習慣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改掉,偶爾流露的一些地域味道使朗讀變得過分緊張,以至于對朗誦“愛在心頭口難開”。
努力追求普通話日趨完美,是一項艱苦而持久的訓練,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師高度重視,讀準字音,時刻想到自己的發音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養成對似是而非的字必須查字典的習慣。其二,盡量避免使用方言詞匯,以標準的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和習慣讀音,不追求旁逸斜出的特殊效果。其三,增強對普通話語音的聽辨能力,借助名家朗讀的散文詩歌音頻,多聽幾遍,之后自己試讀并錄音、對照、糾錯。第四,及時發現和總結自己的發音問題和說話習慣,可以參照課堂錄音,發現諸如j、q、x、zh、ch、sh等聲母發音問題和吞音、拖長腔等朗讀習慣,循序漸進,重點攻關。
在專業成長的規律上看,在一個課題的背景要求下,教師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會明顯增強,組織、指導學生朗誦的熱情也最為高漲,在朗誦指導和實踐方面擁有長足發展的機會。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機遇,在三級分層達標課題的促進下,快速提升普通話水平,盡量突破其制約,為朗讀教學提供堅實保障。
五、教師應努力克服心理障礙,勇過“面子”關
專業朗讀技能的不足以及普通話水平的制約確實導致了部分語文教師朗讀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和勇氣。但換一個角度講,如果說朗讀技能和普通話是朗讀這種藝術形式的必要載體,那么自信力則是確保朗讀教學完整、得體、系統的有力支撐。教師朗誦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教師的朗誦技能和普通話水平,很大程度上,也和教師的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自信力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最為直接。
實際上,朗讀是對文學的再創作,是朗讀者對文學作品解構和重構的過程。人們對文本的理解見仁見智,所以朗讀出來的味道也會不盡相同,而這種差異恰恰可以為文本的展開賞讀提供更廣闊的討論、鑒賞空間。所以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自信和勇敢。殊不知,給學生講的“詩無達詁”同樣也適用于教師自己。古時的私塾、講堂先生也未必受得多少專業訓練,更沒有什么多媒體可資借鑒。他們憑借著半支粉筆、一部人生就能夠淋漓盡致地詮釋出文章的精彩。
譬如梁實秋的國文老師徐錦澄先生“打著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齒地大聲讀一遍,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茍地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里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后,好像是已經理會到原文的意義的一半了。”[3]想必這“咬牙切齒”的朗讀里面滲透了徐老師對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對文本的深刻理解,而恰恰就是這種帶有教師深切感悟的個性化朗讀,才真正具有啟發性和示范性。在面對人生難題最迷惘無助的時候,筆者也曾有幸聆聽了一位語文老師靜靜朗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那個遍灑陽光的下午,那種涓涓溪水滋潤心田的感覺,讓人回味悠長。這是文字的魅力,更是朗讀的魅力。
所以,語文老師既要盡量彌補技能的缺失,突破普通話水平的制約,又要相信自己有高于學生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有豐于學生的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從而敢于在學生面前朗讀。我們一定會用日臻完美的朗讀把這些文字的魅力詮釋出來,給學生以心靈的豐潤滋養,并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三級分層達標課題在給高中語文教學提出重大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朗讀專業化成長的重大機遇。面對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任何盲目樂觀和盲目自卑都只能帶來不打自敗的結果。教師要幫助自己和學生真正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在不足之處肯鉆研、肯彌補、勤學上進,做一個能靜下心來品味、思考的智者,做一個勇于自強、敢于自信的師者。走在三級分層達標的課題實踐之路上,讓金玉之聲重現語文課堂,任重,或許道并不遠。
注釋:
[1]本課題由國家教育部中小學語文課標研制組負責人巢宗祺教授策劃,由省教研室厲復東老師負責具體實施。全省已有超過30所學校進行這個實驗,山東省濟南中學為第二批試點學校。
[2][唐]韓愈《上襄陽于相公書》:“口誦其言,心惟其義。”
[3]引自梁實秋《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參考文獻:
[1]杜偉東,常瑩.普通話朗誦指導與點評[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2]王玉紅.朗讀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3]周玉娟.聲音藝術內心形象的相似性[J].鄖陽師專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