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小學校園;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16

引言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和教師的課余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對在校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奠基作用,讓他們將來更好地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作為小學教師,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引領者。在小學生初進小學校園時,小學教師就應當開始做好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下就其重要性做出闡述,并從多方面、多層次去深入探究應如何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縱觀人的一生,少年時代的教育對后來的影響很大,對在青年時期形成如何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深刻影響,所以從小學就應該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小學教師來說,這也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一個人早期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就難以徹底顛覆,因為這是要經過教育并通過長時間實踐而形成的,少年這一重要時期有其延伸性作用,不可小覷。少兒的思想品德觀念還較弱,是處于一個人終生發展的最初級階段,可塑性較強。如果可以利用小學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課堂,融入教學,將會幫助學生正確發展。如果無法做到正確引導,會使得學生錯失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機,變成人們口中所說的"壞小孩",更有甚者影響致其一生走入歧途,變成一名對社會形成危害的罪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二、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1.生活上的正確引導

正因小學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小學教師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雨果講過"做一個圣人,那是特殊情況,做一個正直的人,那是做人該有的常態。"這就是在告訴世人,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是其次,良好道德是為人的重點。在這一點上,教師要因材施教,對于不同接納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要有針對性的指導,觀察學生,找出問題根源所在,做到有的放矢,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念。

多與學生交流,教師與學生面對面談心一方面能夠在無形中給學生灌輸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學會辨清大千世界的是非對錯。另一方面,能夠在學生心里塑造一個可親近的形象,便于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呵護和精神上的指引。作為教師,想要教育自己的學生成為一名尊師重道,品格端正,內心善良的人,首先自己本身要具備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品行,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以關愛、寬容,以身作則,讓學生能夠從自己身上學到良好的思想品德。

2.學習上的不斷滲透

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可以從學習中滲透。小學有思想品德課程,這門課程不應作為單獨唯一的課堂來教學,應結合其他學科一同進行。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書里出現的、生活中的常見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遇到不同情況應如何做。另一方面,教師應善于利用不同學科的特點來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實現自我價值,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信心。

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將書本知識學的透徹,只是基礎。在課余時間,也不能放松。教師雖然是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導者,但是孩子的主要成長環境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和家長要相互配合,這樣,教師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在家庭訪問或者家長會上,及時了解孩子們的成長,對孩子的德行教育雙管齊下。家長可以在節假日或者特殊的日子,帶著孩子去烈士林園掃墓,學習英雄事跡;周末的時間,小孩子都喜歡看電視,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如《海爾兄弟》、《丁丁歷險記》、《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容易看懂,也能從動畫片中學到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讓孩子在輕松之余也能受到教育。

3.課外活動延伸教育

在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開展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課外活動。因為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其中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有益于學生對思想品德的理解并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例如可以開展班級集體清潔活動。讓學生從家里帶來所需要的清潔工具,然后分配工作,共同完成一次清潔活動,對于表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在清潔后要讓學生把工具帶回家,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和減少丟三落四的習慣。又如每年六一兒童節可以舉辦一些班級娛樂活動,讓學生共享自己的快樂,給有才藝的學生一個表現的舞臺,無論是跳舞唱歌、吟詩作畫、武術雜技等,都能夠一展身手,贏得掌聲的同時對他們無形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結論

總而言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不是單靠課堂或單靠教師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應當課堂與生活相結合,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共同促進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不斷完善,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學習效率,并在各方面都自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傅根躍,丁曉攀,浙江師范大學心理研究所;中國兒童親社會性說謊: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篇2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最主要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小學的教育工作中要把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應利用一切社會環境等因素創建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調動小學教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雙邊作用,把小學思想品德課確定重要地位,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現階段小學思品教育存在的問題

經過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在小學思品教育中存在多方面問題,例如,教育教學的環境;開展教育教學所用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學生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緊急解決的問題。

(一)環境

小學思品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環境的定義:個人的生存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其對行為有影響的外部條件。在這里主要講影響孩子受教育的最基本的三大環境影響: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1)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最原始的影響學生的行為,從孩子接受教育開始,社會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惡劣的社會環境,導致學生處于亞健康的氛圍,對孩子學習乃至品格行為的養成具有強烈的干擾作用,例如:社會的虛擬網絡,孩子的抵制能力不足,會有一些孩子沉迷網絡,迷失道德規范。(2)學校環境。學校環境是最適宜學生發展學習的環境,但是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學習成績第一位的主導思想,而且,在大部分學生實行學習成績和教師的考核直接掛鉤。再者,思想品德教育評價難以量化,沒有評價標準,導致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背離了正確的方向。(3)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的是決定性作用,現在的家庭,或者父母忙著工作,對于孩子的教育甚少,或者部分父母過于溺愛孩子,為孩子做各種事情,忽略了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更不用談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學校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同樣的存在不足之處。(1)教材內容。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課本內容過于簡單化,而且脫離學生的現實學習環境,課本上內容與現實生活脫離實際,教材的內容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學形式。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形式,一般是說教,這種課堂對于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沒有足夠的動力,學生在這種枯燥的課堂進行著思品的學習,學習效果不能的到保障。(3)課程評估體制。在學校的課程評估體制關注的是孩子在課堂的表現,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對于孩子課下的行為規范等表現沒有有效的監督,但孩子的品行更多的是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對課堂以外的孩子的品德教育沒有針對性,沒有形成像課堂一樣的評價體系,部分教師只是在課堂內從事教學,對教學效果缺乏反饋和監督,對課堂外學生的表現更沒有關注。

(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雙邊關系存在的問題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教育的一個雙邊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扮演傳授知識、組織秩序和引導學習等任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扮演著接受知識、聽從引導等角色任務,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受教育的主體。現在,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組成的這種雙邊關系不能夠得到良好的配合。(1)教師主體地位不明確。現在很多小學,尤其是鄉鎮上的小學,忽略了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呈現混亂駁雜的現象。例如,在部分學校沒有專職的思想品德教師;或者管理層認為思想品德課不重要,把思想品德課劃分給語文、數學等科目;或者在思想品德的教學課堂上,教學形式方法簡單化,課堂枯燥無味,教學內容不能吸引學生;更有思想品德教師本身不重視自己所教科目,認為沒有語文、數學等主科重要,這種輕視思想品德課的現象日趨嚴重。(2)學生受教育主體地位不重視。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受教育的主體,受教育就有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權利,現在的學校教育活動中,沒有取消學生的這種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嚴重忽略了學生受教育的主體地性。現在教育多是一味地強調成績,填鴨式教學,并沒有太多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中去。現在學校教育這種生搬硬套、空洞說教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影響深遠,忽略學生受教育主體地位的同時,課堂教學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對學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有害無益。

二針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策略

對于上述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優化環境:建立三位一體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圍

環境促進人的發展,決定人的成長,優化思想品德教育環境,對于整個小學階段教育來說,將發揮出積極有效的影響力。三位一體,顧名思義:社會、家庭和學校組成的一個整體。社會環境應當為學生提供融洽的氛圍,讓置身于社會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以身邊的社會現象為鏡子,更正自己不良的社會行為,監督社會不文明現象,促進學生健康品德的養成;家庭環境對孩子品格和行為的養成起到決定性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盡己所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家長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典范,引導孩子品德養成,并關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做出及時制止、引導和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真實性;學校環境,應該創造一種文明校園,從教師到學生都是文明積極的,讓校園充滿勃勃生機,發揮出學校的潤澤學生的作用,給予學生巨大的精神鼓勵,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最后就是整合三方教育,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環境,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讓孩子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走出思想品德學習的誤區。

(二)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和管理下功夫

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上,首先要符合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規律,學生必須能夠接受這些教學內容,從趣味性方面考慮,可適當的增加彩色插圖、品德小故事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孩子由我要學轉變為我喜歡學,教學內容還要適當加入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參觀紀念館、清明節掃墓等,置于孩子這種特殊的場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悟,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學內容應當簡潔而不僅僅是簡單,教學內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自己理解,再引導孩子去認識社會,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革命故事、英雄事跡等課堂,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樂于奉獻的品質,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歡快的實踐活動,提高感性認識,感性帶動行動,促進品格和行為的良好養成;最后,在對學生教學評價上,轉變以往以分數高低來評判學生的評價方式,應結合試卷測試、日常行為等給予學生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必須做到評價的科學合理性。

(三)明確師生在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的雙主體地位

教師隊伍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品格和行為的養成,要培養優秀品行的學生必須要有優秀的思想品德教師隊伍,建立優秀的隊伍,學校應多給教師提供平臺,進行業務學習、科研活動等,讓他們在學習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學習彌補不足,提高個人水平,每個教師努力,就會發展成優秀的教師團隊。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過程,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走出校園,參加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變“你應該怎么樣”為“我應該怎么樣”。要形成一種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相互尊重,真誠交往,共同探究的關系。通過互動合作來完成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的構建,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三結語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小學生的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教育者培養的不僅是學習優秀的學生,而且是品行更加優秀的學生,學生的品行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呼吁社會、家庭和學校關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以期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模式,促進小學生品格和行為的良好養成。

參考文獻

[1]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2]張志剛.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障礙、成因及理想狀態[J].東北師大學報,2003,03:140-144.

[3]毛偉.淺談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南方論刊,2014,02:78-79+91.

篇3

一、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學生還不能接觸社會,所以其成長環境比較簡單,主要是學校和家庭。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的影響就顯得比較重要。如果家庭環境和諧,家庭教育得當,將有助于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時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和學習也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家庭環境比較復雜,家庭內部矛盾沖突很激烈,孩子整日處在一個不安、動蕩的環境之中,家庭教育就會出現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發展。同時,這種家庭教育帶來的后果十分嚴重,對孩子以后各個階段的教育以及成長都產生難以抹滅的負面影響。

其次,孩子在進入學校學習以后,學校會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強的。當孩子回到家以后,會模仿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論和方法,或者根據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來分析家長的行為和言談。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種有利于思想健康發展的行為可能會被抹殺,或者得不到鼓勵而使孩子對思想品德教育失去興趣。同時,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實踐行為,也是對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思想品德理論和方法的拓展與延伸。簡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學生思想品德中發揮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僅如此,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補充作用。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雖然比較全面系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踐應用教學課較少,對于在實踐應用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分析不夠全面。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當他們把在學校思想品德課上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學校沒有及時講到,學生可能會出現錯誤的選擇。此時,就需要家庭教育發揮其補充作用。對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行為進行正確教育,幫助學生正確健康地發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自古以來我國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在當今社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顯。時代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人才對于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推動力。而家庭和教育則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對于家庭教育來說,作為整個教育事業中的一部分,其好壞決定著孩子未來的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也有帶動作用。

三、現階段我國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

第一,很多家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受舊觀念的束縛,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當并且只需要由學校來負責即可。同時,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家長只需要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孩子只需要學習好就行。在這種錯誤想法的引導下,很多小學生都沒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長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對。有些家長堅持棍棒教育。對于孩子,總是采取一些過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很大傷害。還有些家長始終堅持自己的權威性,從不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使孩子在家長面前有一種畏懼感。這些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不僅不能使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產生正確影響,有時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

篇4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82-02

1.將思想品德教學回歸至學生的基本生活中

思想品德教育,不僅在學生的學習中廣泛涉及,更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脫離了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一個空架子,是沒有實際內容可言的。因此,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們的實際生活,即他們自身對生活的感悟、理解,這些是他們思想觀念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重要來源。而更重要的一點,即只有通過他們自身實際體驗過的生活,才能觸發他們內心本能的生活體驗,而并非是表面的,虛偽的道德認知。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孔子也說過,人性本善,因此每個人剛出生時候的情感體驗必定是善良的,只是后來通過教育環境,生活環境的不同會改變。因此,正處于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他們一生中認識世界的最初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因為這個年齡的他們,自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也沒有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因此,在這時環境的影響則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的我,應積極發揮身邊榜樣的作用,對他們的幼小心靈進行最初的有益指導,使學生們得到正能量的熏陶,樹立起健康自信的品德。如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兩課內容,《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和《在學校工作的人們》。在上這兩課課文的同時,老師們應積極引導學生們去主動了解他們父母的工作環境,是怎么樣的社會組成,對社會又做出過什么貢獻。這些簡單的過程,卻會讓學生們形成對父母的尊敬以及以父母為榮的良好品德,也會使他們更加充分地去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有助于他們懂得感恩、節約簡樸的優良品質的形成。《在學校工作的人們》這一課,教師們積極組織一些學校工作環境的參觀活動,也可以更加直接地讓學生們了解學校工作的具體內容,使他們對學校多了些感謝,學校也并不那么神秘,學校里有許多默默工作,默默奉獻的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尊敬。這樣也有利于培養他們愛勞動,愛學習,愛衛生的良好品質。在了解到清潔工阿姨的辛苦工作后,他們就會及時改正原先亂扔垃圾的不良行為,養成垃圾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這些簡單的調查,都可以讓孩子們懂得,整個社會是由不同的社會細胞組成的,身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對社會做著貢獻,奉獻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點。也會培養他們相應的社會責任感,懂得感恩,身邊的人都在付出奉獻,孩子們也會自覺形成主動為他人服務的良好品德。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是他們所生活的環境,是他所接受的教育,它貫穿于生活的始終,脫離了生活進行的品德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單方面,沒有效用的。

2.培養孩子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的優良品質

當下許多教育家認為,所謂教學,即應引導學生們從生活中主動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他們在生活中發掘生命的意義。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主動探索的,而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單純讓學生接受書本知識或單純聽從老師家長說教的方式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下應是堅決抵制的。因此,當下提倡的教育方式,應積極倡導生活活力,使學生們在現實生活中明白道理,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當前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提倡思想品德教育應與生活緊密結合,在生活中了解,在生活中實踐,在生活中探求與認知。教師們應積極主動地為學生提供科學、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們日后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與較強的實際生活能力做鋪墊。學校生活是學生們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與老師和同學一起度過的,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們享受到一個愉快自信的學校生活,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塑造他們的良好品格。

3.塑造良好道德教育環境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基本要求,即通過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課堂內外共同努力,培養孩子主動去想,主動去看,主動去體悟、去感受。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進行《說聲“謝謝”》這一課內容的教學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們主動去采訪社會中對我們付出過貢獻的人,讓他們自己感受感謝與被感謝的重要性。還在課下帶他們去采訪清潔工阿姨,交警叔叔,使他們在自己實際體驗過程中領略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要求,貫穿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目標的始終,我們應以人為本,并結合課內課外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們不同的個體發展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受到廣大教師的喜愛,也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把思想品德教育融進生活,在生活中體會,在生活中實踐,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全面形成。

參考文獻:

[1]王亞琳.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路徑[J].華夏教師.2013(03)

篇5

【關鍵詞】幼兒 品德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69-02

當前在幼兒教育中,人們比較重視文化素質的培養,而忽視道德品質的培養,使一些幼兒缺乏愛心,獨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勞動習慣。這些問題提醒我們要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為幼兒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從小班到大班,一直注重幼兒品德教育,下面就幾年來幼兒園品德教育談一些體會。

一、為什么要加強幼兒品德教育

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對幼兒以后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作為新時期的教育者,我們應該要在幼兒道德素質培養的研究中應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尤其是地處發達地區的獨生子女,生在福中,長在蜜罐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未來的希望。很多家長不遺余力地開發孩子的智力,不惜一擲千金,然而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卻不予重視,一種普遍的認識是“樹大自然直”,認為孩子長大了,良好品德也就自然形成了。部分家長雖然認識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具體到行動上,往往還是重智輕德。

品德是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規范在道德行為、意識和態度上經常表現出來的一些比較穩定的特征或傾向。學前兒童德育是指對學前兒童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習慣。幼兒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其身體素質、知識結構、思想品德狀況,對未來社會風貌、民族精神、國家實力等都會產生深刻影響。所以幼兒園教師必須及早對幼兒進行正面的品德教育,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幼兒品德教育的途徑

(一)以榜樣為引導,促進幼兒良好品行的養成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手段之一,孩子通過模仿道德行為形成認知,教師本身的良好品質是養成幼兒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各個環節中,要善于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發事件,以及幼兒比較熟悉的教師、家長、幼兒和童話人物,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既注重德育的顯性滲透,也不忽視德育的隱性滲透。利用他們認同的榜樣的良好品行來引導幼兒去學去做,真正把對幼兒品行引導落實我們到平時的言行之中。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在巴黎答記者問時說:“在幼兒園里,我學會了很多很多。只有品質優良的教師,才能培養優良品德的人才。教師應為人師表,規范言行,時時處處起到榜樣作用,幼兒園全體工作人員集體的團結、協作、教師的言語行動以及幼兒中間的好人好事,都應成為幼兒的良好榜樣,促進其良好品行的養成。

(二)在勞動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品德

組織幼兒勞動,讓幼兒在勞動中接觸生活、了解社會、體驗人生、接受鍛煉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幼兒園的各種勞動中都包含了德育因素,比如,在每次勞動的過程中,幼兒的意志品質和對集體的責任感,能得到發展。在參加勞動過程中,幼兒都要有一定的自我克制,最簡單的系紐扣、穿鞋襪等自我服務勞動也要克服一定的困難,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一定的勞動任務,無論是個別委托、值日生勞動或集體性勞動都有助于幼兒責任感的培養。通過勞動還能使幼兒認識集體的力量,互相配合,協調工作,共同創造出勞動成果,這樣就容易養成幼兒與別人合作的習慣,而且容易使他們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巨大。

(三)密切家園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兒生活和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和幼兒之間具有密切的情感依戀,因此,幼兒德育教育必須幼兒園與家庭教育配合一致。我們通過與家長直接交談、家教園地、家長開放日、家教講座、定期走訪等形式,及時把教育信息,各項活動安排,家教經驗和家長任務等內容傳達給家長, 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幼兒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兒園品德教育產生實效。

(四)寓德育于激勵 、 競賽之中, 注重品德教育方法的情景化

幼兒品德發展具有情境性和他規性等特點,比較重視行為的后果以及成人的評價,因此,教師要不斷地肯定,表揚良好的道德行為,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積極的誘因影響,激勵幼兒進步。此外,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培養幼兒的上進心和榮譽感,使幼兒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嚴格要求,仔細捕捉幼兒細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肯定,樹立榜樣,同時我們還定期開展“大拇指獎”、“好孩子”、“我進步啦”等活動,激勵幼兒上進。

總之,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正確的引導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重要手段。讓我們的教育和引導,在孩子的心靈里播下一顆健康之種,收獲良好的行為、習慣、性格,促進其良好品行的養成,使其終身受益,向著健康活潑、勇敢自信、好奇探究的方向發展成長。

參考文獻:

[1]劉萍. 幼兒品德的培養[J]. 當代工人(精品版),2010(04):109-110.

篇6

發展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而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品德習慣的重要時

期。小學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發展,甚至影響孩子的

一生。所以,如何加強小學生的品德教育,使之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始終是擺在小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目前小學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來自學校和教師的客觀影響

(1)一些學校對思想品德教學不重視。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品德課較之

語文、數學等科目顯得沒那么重要,因此有的學校沒有設置專職教師來授課,而

是經常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師兼任。這種安排方式,不僅會讓學生覺得思想品德課

不重要,而且教師心里也默認這門課只是一門副科,于是就會出現思想品德課屢

屢被別的課占用的現象。部分教師把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和教學時間一再壓縮,只

讓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其應有的地位。

(2)許多教師授課方式死板,學生接受效果較差。一些授課教師采用傳統的填鴨

式授課方式,學生只能單方面被動接受。學生往往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接受效果

非常差。不少教師將教課的場所僅僅局限于教室,死守著狹隘的課堂教育觀,把

課堂教學簡單片面地理解為品德教育行為的全部。這樣的品德教育方式未能突破

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

失去興趣。

(3)教學內容單調,傳授的知識單一,缺少情感心理干預教育。一些教師將課本

知識作為課堂傳授知識的唯一來源。雖然目前的品德教材內容比較完善,但小學

生受年齡、知識、經歷、心理發展狀況所限,對課文內在感情的領悟能力較弱,

無法真正領悟和學習課本知識的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發揮每位學生自

身的情感因素,沒有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調動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使思想品德課

失去了思想性和趣味性,因而很難在小學生的內心產生共鳴。這樣的思想品德課

成了空頭政治說教,忽視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搖了

他們的學習動機。

2.家庭、社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1)在家庭中,不少家長自身素質較低,不能做出榜樣。大人們的言行中夾雜著

臟話、粗話,行為不文明,使學生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正確的道德理

念產生懷疑。如果學校和家長不及時溝通和解決,孩子有可能會形成不正確的道

德觀念。

(2)家長不注意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多數家長很少關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認

為只要孩子的文章寫得好、數學成績高,言行上有點壞毛病沒多大關系。正如有

句格言所說:“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家長

的這種“重文化課教育、輕德育教育”的觀念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觀念。一些孩子

覺得只要學習好了,品德好壞都無所謂,從而更加輕視品德教育學習。

二、提高小學品德教育效果的對策

1.加強思想品德課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責任感

學校要從根本上提升教育工作者和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就需要各級教育領導部門

加大對學校和教師思品教育的重視力度,將思品培訓納入教育工作者和教師培訓

的重要內容,將思品考核作為一個學校是否合格和一個教師是否稱職的先決性條

件。

2.堅持教育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根據教材內容講解,還要聯系實際補充大量的德育資料向學

生傳授;要抓住德育教育的意義,講清德育教育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讓學

生產生主動學習德育知識的動力。除了教師講解,學生自己也要參與其中。針對

當前學校或社會的熱點事件,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

深理解,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產生德育效能。另外,還可

以組織學生參加專題活動,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刻領悟和學習德育

知識。

3.思品教師的言行要有示范性

所謂示范性,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模

范和表率。小學生有著極強的模仿性,教師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

發展模式。例如,教師對學生提出某項要求時,必須以身作則,否則孩子會產生

比較的心理。再如,教師要求學生 “講究衛生”“愛護公物”時,教師要示范在

先,不然對學生的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

4.要讓孩子品行端正,父母要做出榜樣,以身作則

首先,父母自己的德行如何,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行。因此,父母必須時刻注意

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言行文明、舉止文明,努力做孩子的表率。其次,父母要

及時與學校教師溝通,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跟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

們的思想狀況,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另外,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不要只是

用說理的方法,要注意使用具有形象性、榜樣性的教育方式,如做游戲或講故事

等。這樣,孩子就容易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

篇7

那么,被眾多家長忽略掉的品德教育真的是可有可無的嗎?

某些家長錯誤地認為,鼓勵孩子用“缺德”的方式“搶占先機”,是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一種途徑,結果卻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程偉,男,42歲,公務員)

兒子班里有位綽號叫“猴子”的同學,學習拔尖,人緣兒卻特差。3個月前,我去開家長會,班主任特意點名批評了“猴子”,說他的“心眼兒用歪”了。因為他經常擾亂課堂紀律,不讓周圍同學學習,背地里卻偷著“開夜車”;同學們向他請教問題,他總是裝糊涂,把思路往錯的方向上引;為了英語成績得第一,他考試前竟然偷偷地將“競爭對手”的筆記扔進了廁所;明知道同學被別人誤解了,卻為了排除“異己”而袖手旁觀……聽了這些事情,我驚詫不已――小小年紀為了分數和名次竟然能如此不擇手段,等他長大了,為了追名逐利,什么事情做不出來?而他的父母聽后,卻不以為然:“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我們經商的,最清楚不過了。從小不讓孩子多長個心眼兒,以后怎么在社會上立足?”

我真為“猴子”的父母感到悲哀!他們想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沒錯,但這種不擇手段的“缺德教育”卻是萬萬要不得的,它在斷送孩子周圍人脈的同時,也斷送了孩子的自信和前途。

聽兒子說,“猴子”現在非常孤立,同學們都不拿正眼兒看他。前不久,“猴子”得闌尾炎住院,前后一個星期,竟然沒一位同學去醫院看望他。他傷心地哭了好幾天,一個勁兒地埋怨父母不該給他出“餿主意”,傷了他和同學之間的感情。

愛父母的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礎,也是一切向善力量的源泉(陳茜,女,40歲,財務)

現在一些父母溺愛孩子已經到了毫無原則的地步,無論孩子對他們有怎樣過分的言行,他們都能“笑納”。我侄女就是這樣一個學習好、對親人卻相當冷漠的孩子。記得她12歲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吃火鍋,她卻發脾氣非要媽媽冒雪去給她買鹵雞。當著長輩們的面,她把雞翅和雞腿全夾到了自己的碗里,悶著頭吃起來。我哥和我嫂子看了,尷尬地笑笑,還不住地替她打圓場。

現在侄女已經16歲了,長得跟水蔥似的,學習出類拔萃,參加競賽多次獲獎。嫂子引以為驕傲,就更寵著她了。但侄女有個缺點,事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她以干擾學習為由,不許父母留宿任何親友。外婆得癌癥,在醫院化療了4個月,她只去看了一次,沒待幾分鐘就走了。明知道外婆需要人照料,她卻非要嫂子在家照顧她一人。最過分的地方是,她看中一款3000多元的手機,非讓嫂子給她買。嫂子剛說了句“醫院那邊還催著交錢呢”。侄女就撇著嘴冷漠地把她頂了回去:“反正外婆的病也治不好,白往里扔錢,還不如給我買手機實在呢。”嫂子氣得當時就哭了:“小時候外婆對你的好你全忘腦后啦。你真是個白眼狼!”直至此刻,嫂子才發現女兒是如此自私,但為時已晚了。

事實上,孩子親情淡漠的錯誤并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寵愛和“惟分數是高”的教育方針。愛父母愛親人、尊敬長輩的品德,是一切道德品質的根基和源泉,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很難想象,一個只關心自己、連家人都漠不關心的人,怎么在學校中、在社會上立足?怎么會擁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道德教育沒有快速回報。如果父母的眼光放長遠一點兒,就會發現品德教育的長線回報(李良宇,男,43歲,心理醫生)

我做心理醫生五六年了,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遇到挫折時,心理上最容易崩潰的人恰恰是道德意識特別薄弱、只看重“變現”的功利之人。

有些家長只重視“短期效益”,認為只要抓好孩子的學習,考上一個好高中、好大學,將來再找份薪水高的工作,所有的努力幾年內就能得到回報。他們認為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孩子將來過得好不好,有賴于各種有形能力的拼殺,品德教育不過是個可以靠邊站的“軟任務”。“道德教育太虛無縹緲了,教育孩子嚴于律己、做一個好人,會有什么回報?”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很多成功人士贊同競爭的初始階段是各種有形能力的拼殺的同時,也肯定了人品高下的重要性。日久見人心,一個講信譽、講道德的人才會吸引更多的“人氣”,這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哪怕有波折,也很容易憑借之前的信譽東山再起。而那些“精明”到把合作者的利益趕盡殺絕的人,反而容易一蹶不振。因為“名利”是他們生活中惟一的保險繩,這根繩子一旦被狂風吹斷,就極易導致心理失衡、自暴自棄。

因此,教育孩子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就相當于給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了一道“雙保險”,當他們經歷風雨時,還可以通過“外援”的幫助,重振旗鼓,開辟更美、更新的人生。

我們應當鼓勵父母與學校簽訂“道德教育合同”,來幫助“迷茫”的父母逐步學習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周飛,女,39歲,中學教師)

我也是一位母親,女兒13歲了。我一直在關注國外的“家長學校”如何培養父母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能力。實際上,家長的道德水準是千差萬別的。有時候孩子在學校一星期的道德品質教育,還趕不上家長“賭狠斗氣”的一席話。因此,提高家長的道德認識水準是很重要的。比如,當孩子在學校里與老師或同學發生矛盾時,父母不應該挺身而出去袒護孩子。因為父母的沖動表現對孩子學習冷靜地解決問題、在道德層面上反省自己是十分不利的。為了使家長在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與學校站在同一個“戰壕”里,很多美國的中小學每個月都會跟家長簽新的“道德教育合同”。比如2007年10月,在美國布魯克林市的一所公立初中,我就看到了一份有關誠實的道德合同。在“家長課堂”上,老師鼓勵家長在家和孩子討論“誠實和誠信”的問題。一位家長還在承諾性質的回信中寫道:“我將向孩子證明,我的言詞即我的契約。”“我將鼓勵孩子學會誠實,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將向孩子強調,擁有聲譽的重要性,決不能因為撒謊這種沒勇氣的行為而敗壞我們的聲譽。”

我覺得這種鼓勵家長和學校簽訂“道德教育合同”,幫助“迷茫”的父母逐步學習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這能幫助家長知道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應持什么樣的態度,并且能指導家長如何具體地實施。

如果父母都認為助人為樂浪費時間,那么我們的品德教育就成了一種簡單的“口號”(宋平遠,男,14歲,初中生)

我覺得我們有些同學的父母比孩子還要自私。比如我們當選上了班干部,正想熱火朝天地為大家多辦些實事,父母卻跳出來拖我們的后腿,逼著我們辭掉“芝麻官”:“別管那些閑事,把精力用在學習上才是正事。”一些功課好的同學經常被其他同學纏著討教問題,在學校呆到很晚才回家。孩子還沒有抱怨什么,父母就先受不了啦,居然跑到學校,建議那幾個問問題的同學去外面請家教,搞得自家孩子面紅耳赤、很是尷尬。我知道,家長知道自家孩子做得沒錯,但是出于怕孩子“吃虧”、耽誤學習的考慮,最后還是阻止了這種助人為樂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不變得越來越“自私”才怪呢!

現在我們班上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思想品德》課程考滿分的同學,實際上卻很自私,不肯為他人花費一點兒時間和精力。雖然父母們只教孩子對外人要又“精”又狠,對待自家人卻要無私無怨,但是這些盡力教導孩子“不吃虧”的家長最后悲哀地發現,孩子竟然把他們也劃入了“外人”之列。因為一個人的道德行為習慣是不會有兩套標準的,相對于孩子自己來說,父母親朋不都是“外人”嗎?

如果父母總是用極端化的例子來證明“人性本惡”,那么孩子向善的力量當然就會減弱,這是教育的一個誤區(童彤,女,15歲,初中生)

洛克菲勒曾教育孫子說,“不要相信任何人。”現在這種“互不信任”的教育思想也被很多父母發揚光大。比如,我媽就反復教育我,路上遇到老年人跌倒,一定不要貿然上去攙扶,因為報上時常報道做這類善事被老人的家屬訛錢的事。她讓我采用“穩妥”的方式――先打110、120求助或先得到目擊證人的簽名,然后再去救人。我知道她這么做是為了保護我,可是,如果父母教育孩子“人性本惡”,誰還會在第一時間去救助他人?現在我就特別擔心爺爺單獨外出,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如果他在外面突然發生意外,卻沒有人救助,后果是很難設想的。

昨天,我在一本書中看到兩句很有哲理的話:“個體性的冷漠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集體性的冷漠,這說明我們的品德教育已經進入一個‘冰川期’。”“每個人的行為都是他人所依賴的環境。” 這些文字給我的感觸很大。今后當我再在是否要做無私的人上躊躇不前時,就可以以此來鞭策自己了,真希望我的父母能真正地為我做個榜樣!

篇8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學前幼兒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文明習慣和個性。幼兒出生后,在適宜的生活環境下發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諧地發展,幼兒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為其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忽視了任何一個方面的發展,都將阻礙幼兒的健康成長。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這句諺語闡釋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就是小時候養成的行為習慣就像與生俱來的一樣,長大了都不會輕易改變,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兒期是培養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傳授正確道德行為的關鍵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幼兒很容易接受正確的、美好的、規范的刺激。道德行為習慣是與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傾向相連系的自動化的行為動作,它主要包括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遵守公共道德等。所以我們必須從兒童時就開始著手培養教育,而學前期的幼兒品德教育,正是為造就推動社會發展的人奠定堅實基礎的工作。

二、目前幼兒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父母依賴學校或祖輩家長,父母推脫教育子女的責任

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還有些家長借口工作忙!沒有時間看護、教育孩子,將孩子交給祖輩照顧,祖輩家長對第三代的教育過分遷就、溺愛,容易導致孩子產生依賴任性、獨立性差、缺乏自信心、以自我為中心等。

2、教師的德育缺乏針對性

教師面對整個班級的幼兒泛泛而談,沒有區別對待不同品德發展水平的幼兒來因材施教。有的教師沒有根據幼兒在品德結構上的差異性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往往采取統一的說教中心模式對待品德結構上有差異的幼兒。很多老師基本上都是上完課就結束了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活動,對全體幼兒和樣本幼兒的德育缺乏持續性,教師沒有后續的教育步驟跟上。

三、加強對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1、教師要尊重幼兒。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德育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讓他們終身受益。老師有了德育的意識,就會注重對幼兒技能技巧的培養,注重培養幼兒與其他小朋友團結協作的品德和良好習慣。作為跨世紀的幼兒教師,我們要體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從而培養幼兒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護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養他們的善良品質,還要保護幼兒的羞愧和內疚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們幼師應視每個孩子為完整的具有獨特個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聽孩子的心聲,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發展。

2、教師注重自身形象,言傳身教。

教師本身要注意自身形象,做好幼兒的榜樣,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德育,并結合每個活動的特點進行滲透。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產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3、把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一日教育活動中,重視教育環境的滲透作用。

由于幼兒的思維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須直觀、形象、具體才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用故事或圖書教育幼兒團結友愛,通過體育游戲培養幼兒組織紀律和集體榮辱感,通過規則游戲體驗各種規則的重要性,通過區角活動使幼兒學會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從而學會正確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加深與同伴的感情體驗和認識上的共鳴,逐漸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教師還應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針對不同問題,采取集體或個別的方式進行指導、糾正,適時提醒孩子按正確的規則去做,使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鞏固。

4、合理運用評價,強化良好行為,消退不良行為,使其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對于幼兒的良好行為給予肯定和獎勵,可以幫助幼兒對具體的行為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將行為要求上升為更規范的行為。在幼兒德育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響。俗語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才能給幼兒以身示范的教育影響。

5、家、園同步做好德育工作,合理運用因材施教原則。

3-6歲的幼兒,其道德意識正處于一種朦朧階段,家長是幼兒第一人教師,家長的品德行為,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對幼兒品德形成和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應此,我們要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要求家長配合做到同步教育。

6、社會方面——社區教育

對于幼兒教育來說,關系相對比較密切的社會環境首推社區,社區是幼兒社會化的第三課堂,教育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充分利用社區中的人力資源、物質環境等,拓展幼兒學習、成長的空間。

篇9

1.1學校教育問題

在農村學校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問題更為嚴重,每個學期初學校每周都會擠出一些時間開展持續時間較短的德育活動,而很少專門抽時間組織具有教育意義的德育活動。即使安排了一些德育活動,也只是重視形式,并不重視教育是否真正取得一定的效果。且目前多數農村學校未能建立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機制,學校對于學生的德育評價較為隨意,評價的方式也很單一,這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1.2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一些中學生的道德素質退化嚴重,分不清是非、善惡,違規違紀的事件時有發生,而出現這些問題與學生的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是小學或者初中畢業,并不重視言傳身教,甚至會在自己孩子面前抱怨對于社會的不滿,對于孩子沒有教育意識,有時甚至對他們進行打罵教育。這種單一的硬性教育缺少溝通和交流,容易造成學生的性格孤僻、不愛學習以及缺乏誠信等問題。

2完善農村學校學生德育,以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德育活動

針對上述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存在的多種問題,學校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不斷完善教育內容,并創新德育活動形式,以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不斷提高農村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2.1凈化社會及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良好的社會及校園環境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他們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因此,學校要轉變德育觀念,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凈化社會環境以及校內環境,積極的整合社會德育體系,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使得社會成為農村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可以通過大眾傳媒給學生傳播一些好人好事、平凡人作出了偉大事跡等,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在學校認真學習,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2.2大力宣傳家庭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多種途徑發揮家庭教育應有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得組成部分,而家長的言傳身教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農村學生的家長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對于子女的教育能力有限。因此,對農村要加大對教育法制的宣傳力度,有效提高農村學生家長對教育法的認知水平,向他們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他們在工作之余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農村學生的家長要及時與學校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對于不良的行為及言語要及時的進行矯正,但一定不能采用暴力手段,而是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若對于家長的話孩子聽不進去,那么家長可以尋求孩子能夠接受的親朋好友的幫助,讓他們對孩子進行思想溝通。學生家長還要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與其他學生家長交流教育心得,教師則要引導家長多與孩子進行言語溝通,切忌使用暴力來教育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誼。

2.3學校需要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第一點,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教書”還要“育人”。教師要善于以身作則,通過個人的行為去影響學生。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適時的模擬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或困難,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意識到遇到逆境、挫折在所難免,關鍵在于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苦難,以此來培養學生健康的性格。

第二點,針對農村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網絡,由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組成,通過家長的校訪,教師的家訪以及召開家長會等多種方法,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若發現其中的問題應及時解決。針對“問題”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的生活,通過情感及思想交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質。

第三點,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在專業教師的教導下幫助農村學生擺脫思想壓力,克服自卑心理,與同學建立友誼。此外,有條件的農村學校還可以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讓心理輔導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3總結

篇10

一、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使其在教育體系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人們高度關注德育是我國經濟水平及文化水平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的外在表現。德育教學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的要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進行合理計劃,對受教育的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政治品質及思想道德教育[1]。學前幼兒教育階段是幼兒良好道德素質及健康人格形成一個關鍵性階段,因此質量良好及具有科學性的道德教育,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重要基礎,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未來發展。但是現階段的情況看,我國的德育教育滲透情況極不樂觀。現代人們的思想觀念轉變較快,多數家庭只愿意?B育一個孩子,因此多數學生均為獨生子女,使其家里的地位大大升高,加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成績,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關注度不高,孩子在德育方面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的熏陶及正確引導,使大部分獨生子女表現出過于自我、個性固執、不愛分享及不愛接受批評等表現,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過于緊張,沒有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而是直接幫助孩子將困難解決掉,如得不到及時是糾正,將會對孩子的成長及發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古云:“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因此可知,幼兒時期的德育教育如果沒有得到關注,使幼兒養成不良的思維習慣,帶其長大后將很難改變。

二、學前教育中德育的滲透時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德育教育的初始點也應該放在孩子的學習興趣點入手。學前孩子還處在探討世界、了解世界及認知世界的關鍵性階段,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這個階段的孩子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極易表現出其內在的探索欲及求知欲,加上這個階段的孩子記憶力及感知能力均較強,其對新事物及新思維的接受度也較強,所以,運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德育滲透可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有要求學前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觀察孩子的行為及興趣點,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以孩子的興趣點為滲透德育教育的出發點[2]。其次可以從孩子學習的知識點入手,新課改要求學前教育也要按照新課改的教學目標進行學前教學,德育教育作為學前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理應入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將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識點與課堂教學的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同時探討出不同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教學課文知識點時可將在中國古代、近代或是現代的著名人物引進至教學中,運用生動的描述將我國古代優秀的歷史文化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轉達給學生,使孩子對祖國的文化產生自豪感并產生民族自尊心。就孩子而言,使其形成民族自豪感,就為其德育不斷滲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后還可從孩子的學習重難點及課堂問題入手:從孩子的學習重難點入手一方面可不斷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探索欲及求知欲,學前教師在講解知識要點時更加可以吸取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對知識點的接受度更加高。此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時機,各種勵志小故事穿插至學習的重難點問題中去,意在灌輸孩子“困難并不可怕,努力就會成功”的正能量思想,使孩子養成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不怕困難的精神。孩子的課堂問題也是德育教育的入手點之一學前階段的孩子處于好奇心最強烈的階段,對外界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孩子課堂上接受新的知識點使,也會提出給各種各樣形形的問題,學前教師在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時,不僅要耐心的回答引導其進行思考,不能以自己的知識水平去衡量孩子問題的深淺程度,還要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孩子們提出問題,并給予孩子正能量的引導及解答。這樣教學的原因是培養孩子帶著對問題本身的求知動機,使其最大程度的接受教師在教學內容中穿插的思想品德知識,已達到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