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時間:2022-04-29 11:28:21

導語: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摘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的好壞或將直接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梁漱溟先生被稱為“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他既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也有進行社會改造試驗的行動,他知行合一,成就頗高。本文擬從這位大師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出發,探討家庭教育對今天孩子的成長的影響

關鍵詞:梁漱溟;家庭教育;孩子;成長

梁漱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他被稱為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稱。梁先生一生著述頗豐,存有《中國文化要義》《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唯識述義》《中國人》《讀書與做人》與《人心與人生》等。著名學者林毓生認為:梁漱溟與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最有創造力的思想家,他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領導的鄉村建設運動是構思宏大的社會改造試驗,嘗試將西方現代化的優點與中國文化的優點融合起來,為此進行了積極而可貴的探索。梁漱溟先生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并且知行合一,能本著自己的思想去行動。我們在感嘆他這一生的成就時,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源動力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家,他從小生活的地方。梁先生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緒十九年,西歷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戰前一年。如果說梁先生這一生的成就是時代的造化的話,那他的啟蒙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的促成。

一、家庭教育的氛圍是孩子成長的空氣

梁漱溟在《我生有涯愿無盡》之《我的父親》里提到:“父親對我完全是寬放的。我在父親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種精神的壓迫。他從未以端凝嚴肅的神氣對兒童或成年人。”我們姑且不論梁父是否懂得育兒的藝術,但是他這種“寬放”卻真切地成就了梁漱溟一生最大的財富——獨立思考,表里如一。父親的這種“寬放”,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也成就了梁先生的“自學”成就,“環境好、機緣巧,總讓我自主自動地去學,從沒有被動地讀過死書,或死讀書。”臺灣作家龍應臺在《目送》里說過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孩子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個體的存在,他需要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而不是父母的善意“控制”(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這個個體有著自己探索世界的想法和權利,父母只是適時地幫他規避風險就好,然后如龍應臺說的那樣看著他的背影,不必追。父母與孩子本是這個世界上最愛的關系體,可父母營造的家庭氛圍有時候卻造成了相愛相殺的局面。在《奇葩大會》上,高曉松公開自己“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因為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尤其是跟父親之間極為不好的關系,導致年輕時出現很多問題”,直到40歲后,才慢慢走出這個陰影。無獨有偶,一向以霸氣形象示人的姜文,也曾坦言:“我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處不好與母親的關系”。為了討母親歡心,姜文做過很多努力。努力考上中戲,媽媽把錄取通知書扔到一邊,對他說“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別跟我聊這個”;努力出名,媽媽毫不在意;努力給媽媽買房,她卻從來沒去住過。無法取悅母親,無法讓母親為自己驕傲,成了姜文一輩子的痛點,內心有一部分總是缺乏自信,甚至母親過世之后,他都不能釋懷。無論是高曉松和父親的緊張的關系,還是姜文和母親的不和諧的狀態,我們都可以感到一個家庭里的氛圍其實就是孩子成長的空氣,孩子在什么樣的空氣里呼吸,他的大腦就會形成什么樣的記憶,一旦形成的記憶不會一時退去,相反,他會跟隨孩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甚至一輩子。回頭看看梁父對他的教育形成的氛圍,無疑是給了他最好的自由,身與心的自由,梁漱溟先生呼吸著這樣自由的空氣長大,所以他總能心無旁騖,看自己所想看之書,思自己多愿思之事,并能做到知行合一。

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會得以傳承的

梁漱溟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大并受益終生,而這種家庭教育的理念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他在教育自己下一代的事事中去。梁漱溟有兩個兒子,梁培寬和梁培恕。梁先生對兩個兒子的教育亦如自己當年所受的“自由”教育一般。1948年,梁先生寄寬恕兩兒信中提及:“我覺得發愿是根本,你們要有一種心愿發出來,則一切什么問題都解決了。你自然而然,從內里生出力量來。像是培恕學畫不學畫,入新聞專科不入新聞專科,像是培寬如何求學,改系不改系等等問題,將無困難重壓之感,并且把事情看得很活。”由此可見,梁先生對自己兒子的教育也好像是屬于“放任之”,家長不強求孩子去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告訴孩子聽從于自己的內心。他從自己的父親那獲得的“自由”化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從父親那獲得的“寬容”變成了向上的力量。如今,他又把這份“自由”和“寬容”的教育理念付諸于自己下一代的教育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可以傳承的,這或許不需要口耳相傳,就只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就足夠了。有人說他不想成為自己父親或自己母親那樣,可是后來發現自己卻不知不覺已經變成了自己父親或者母親的樣兒。這是一種可怕的傳承,這也足以窺見原生家庭給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

三、小結

在2015年2月17日的春節團拜會上有一段講話,很有現實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生多大的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在今年三月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稱,我們人生中會拿到很多證書,但唯獨做父母沒有經過學習。不僅柳茹委員注意到這個問題,1月18日,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陳寶生部長也講的很清楚:“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視起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第一個環節。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他還表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通過言傳身教教給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課。”

參考文獻:

[1]梁漱溟.吾生有涯愿無盡:漱溟自述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龍應臺.目送: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三,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朱虹嶺 單位:重慶市北碚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