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的心理輔導范文
時間:2023-10-16 17:09: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孩子叛逆期的心理輔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心理健康;輔導;中學生;班主任
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在班主任工作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這對于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學生的心理疾病,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有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點進行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親近社會角色,為孩子們營造積極的心理場
在當今這個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靈的問題。怎么解決?靠法律嗎?筆者認為法律解決不了,軍隊也解決不了,還是要靠教育,靠千百萬教師,靠成千上萬個班主任。
作為一個初中階段的班主任,我認為這一時期是學生發展成長最急劇、最不穩定、最叛逆的時期。一個好的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學校,竭力通過社會途徑對正處于生理心理驟變期的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心理場,從而讓學生能正確認識社會,明辨是非,健康成長。
(一)親近警察,理解什么是法律法規。邀請派出所、司法所等有關部門人員到校給學生做法制報告,帶學生去“少管所”去聽現身說法,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獲得知識、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從而明辨是非,驅除金錢至上、好逸惡勞的不良心理。
(二)親近成功者,理解什么是奮斗。邀請退伍老軍人、社會成功人士到學校演講,憶苦思甜,說成功路,行報國志,讓學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紀明責,感恩回報,不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
(三)親近勞動者,理解什么是勤勞。現在學生大多嬌生慣養,很多都沒有體驗過勞動的苦樂。因此我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實際,觀察訪問工廠村企,讓學生親身參與家務農活,體會勞動的甘苦,認識到勞才有獲,勞者才能生存,勞動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生活本領和生存能力。
學生通過參加以上的體驗活動,明辨是非,明確目標,明白了如何當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班主任營造積極的心理場收到了效果。
二、走進孩子家庭,指導家長做好家庭心理疏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促進孩子人格的形成。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也應該能帶出一個優秀的家長團隊,因此我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家庭,進行家訪,與家長合作,共同為孩子們構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習慣培養,成人為本。我和家長相約做到一下幾點: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事學習習慣,保障孩子成才。犧牲高分,也要養成良好習慣,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二)營造和諧理想的家庭環境,促進孩子成才。寬容孩子成長中的失敗,允許孩子犯錯誤,把孩子當作孩子;把自己當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三)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優秀。方法不當,再多再濃的愛也無濟于事,甚至成為孩子成長的毒藥。
(四)形成教師、家長、學生三位一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班主任、學生、家長成為朋友,互相傾聽,多包容。構筑學生內心的安全。
三、班主任一崗雙責,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一個初中生三年學習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責任者是他的班主任。一個班的班風、學風的形成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在目前條件下,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指導學生最多的教師是班主任。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不僅是學生學習的老師,更是學生的心理輔導師。
(一)讓心理輔導活動走進課堂。心理輔導活動就是以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為目的,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專門活動。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心理輔導活動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與班會或其他班級集體活動或團體活動結合在一起。也可以通過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進行。
(二)讓經典著作進入學生生活。閱讀名人傳記、名著佳作,讓學生在榜樣的熏陶下,感知更廣闊崇高的人生,讓心靈得到沐浴,使心靈更強健。班主任培養起學生讀書的習慣,相當于在每個學生心中安下了成長的助推器。
(三)讓悄悄話構建學生和老師溝通的橋梁。有些學生內向,不敢咨詢或主動找老師幫助,班主任就以這種暗中往來的方式去幫助他們打開封閉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學生的悄悄話、便條、信箋,班主任更宜主動給學生寫便條、便箋,噓寒問暖。大愛可無疆,能融化心靈的冰墻;大愛無痕,可潤物細無聲。
四、構建自助體系,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陶行知老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葉圣陶老先生也說:“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讓每一個學生擁有心理健康自我調節的能力,才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雖然學生有其局限性,不過當今時代的學生畢竟思維活躍,知識面寬,獨立性強。班主任應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完善和調整心態,讓大家教育大家,讓學生幫助學生,這樣心理健康教育會更有效果。常見的方法有:
(一)給自己寫信,教孩子們學會關懷真實的自己。班主任、語文教師可以日記、周記、月記形式定期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寫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調整,當然也方便老師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著自己長大。
(二)表演給自己看,教孩子們學會反思。當班主任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某種不良的傾向時,因勢取材,編一個情景劇,讓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換,明辨是非,心理成長。這種方法為學生喜聞樂見。
(三)找朋友幫忙,教孩子們學會互助。我們都有這樣一種經驗,學生叛逆家長,叛逆老師,但他們不叛逆同齡人(朋友),他們之間往往心貼心,無話不談。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導、組織學生互助,這樣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篇2
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充滿著神秘感的過程,青春期是身心巨變,成長的關鍵期。到了這個時期,青少年生理的突變和心理的多變,使得他們有時情緒顯得混亂無序、喜怒無常、甚至會有一種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們的心理被輪番襲擊。這個時期,身心變化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煩惱。青春期健康的教育顯的尤為重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生理變化,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兩條主線。下面是近年來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幾點做法小結:
一、學年初有計劃,學年終有總結。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學年初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是重點內容之一,并且有明確的要求和安排,年級組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是以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為依據,結合年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計劃,班級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則根據學校和年級組的有關要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計劃。計劃體現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總結驗證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二、資源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聯動。作為聯合國衛生組織授予的健康促進金牌學校。我們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區街道等社會力量,為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傳學習資料和學習參觀培訓機會。在各類健康主題日之際,積極與社會聯合組織“青春期生殖健康圖片展”、“防毒防艾主題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畫活動”、“拒吸第一支煙做無煙下一代簽名活動”等。通過短信平臺,家訪,校園網絡,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渠道及時與家長溝通聯系,家校聯動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三、學校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會、午會廣播、校園網絡、校報校刊、校園網絡、板報、宣傳櫥窗、班會、課堂等多渠道宣傳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節和校園文化藝術節也注重穿插相關教育。多渠道的宣傳也給多形式的教育創造了條件。校醫的《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班主任組織設計開展的“如何看待早戀”、“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愛情與友情”等主題班隊課。專職心理老師《考而不死視為神》等考前焦慮心理輔導講座。《青春期健康》講座主題教育錄像收看等。四、課堂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科德育作用,課堂教學教育中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體育、音樂、美術、社會、語文、科學等課,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學目標制定。這是我校在近年來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學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開拓發展方向。也是學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員德育的切入口。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勢,結合新課改標準,學科滲透德育,應該作為德育工作實效性體現的有效途徑。我校堅持全員德育的理念,在全體教師的培訓學習會上積極提倡和灌輸這一理念,同時經常性向全體教師開展學生心理輔導的培訓等講座。促進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穩步發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點。在新的形勢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老師掌握心理輔導的方法,及時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已成為一名成功的老師必備的條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備受學校重視,心理專職曾鵬老師本身也是一位鉆研兢業型教師。作為在嘉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師,在校內多次為教師,學生,家長開展心理輔導方面的專題講座。同時聯合教科室、德育處一起利用課余時間研究課題,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養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適應性問題的探討研究》等。在心理專職老師的帶領下,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應該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識強,見實效。學校心理輔導室給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學生,給家長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給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束手無策時給予及時的指導點播和幫助。曾鵬老師作為我校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多次被電視臺,兄弟學校等邀請給家長老師們做講座輔導,得到大家的認可好評,也充分體現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輻射作用。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短暫的,只有不斷地錘煉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從而體現出優雅的氣質和高尚的品質。為了讓孩子們愉快的度過一個充滿困惑的青春期。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努力!
篇3
一、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1. 學習方面。由于職高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多數同學的成績不容樂觀。并且在升入職高后,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導致失眠,記憶力下降等,并且會出現厭學心理,這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支持和鼓勵。
2. 青春期方面。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波動,我們要引導學生擴大交往范圍,消除異性之間的緊張情緒,增進男女同學之間的團結和友誼,這樣才能避免“早戀”而影響到學習;封閉心理也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通存在的問題,因為他們不再是孩子,他們已經長大,復雜的思想會影響他們的內心活動,如我班的王同學,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難事,都不愿與同學老師說,也不和家長交流,只是自已默默的承受,時間久了,也不知道她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壓抑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疏導會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學生的思想活動。
3. 人際關系方面。(1)父母方面。職高生處在這樣一個年齡段,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叛逆心理,他們不再是小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有自已獨立的思想,在有些事情上會與父母的思想產生分歧,所以會經常與父母發生沖突。比如,我班的徐同學,有一次與父母發生沖突后,竟離家出走,不想再回到家里。我們做父母的也要學會理解孩子,不要采取偏激的行為,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2)學生方面。在這個大的班集體中,同學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同學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那么就會心情舒暢,自信心強。相反,就會變得情緒壓抑,性格內向。比如,我班的王同學,因為小事將同桌打傷,而導致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緊張,從而也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傷害,最后導致輟學。
(3)教師方面。教師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在我國,由于受“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教師在學生眼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如果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與關心,不給予指導幫助,反而嚴厲指責,學生會對老師產生對抗心理,久而久之,學生會有一種壓抑感并產生消極情緒。如,我班的郭同學由于基礎太差,而導致非常簡單的問題也答不上,如果作為老師非但沒有指導,而且還取笑她太笨,學生會有自卑感,不與老師交流,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僵化程度越來越深。
二、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1. 職高學生自身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職高生面臨的各種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而可能導致其心理發生變化。
2. 家庭的因素。家庭對職高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進行及時疏導,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而擅自處理一些孩子不愿接受的事情,從而可能使孩子的心理發生扭曲。
3. 教師的因素。有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品德低下等,而沒有對其進行認真的心理輔導,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接踵而來。
三、心理健康的疏導策略
1.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和講座。及時舉辦各種心理講座,通過心理輔導課和講座讓學生比較系統地接受心理學常識,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情況,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2. 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由于職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發展水平的基礎相對較低,但也不能放松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工作,我們應該結合本校學生現狀,為他們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篇4
【關鍵詞】高中生 叛逆情緒 管理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學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還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緒管理能力。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由于受到家長的溺愛導致情緒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的缺失,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很大的影響。本文主要結合當代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現狀對其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廣大高中教師提供一些借鑒作用。
一、高中生產生叛逆情緒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產生叛逆情緒具有多種原因,其中學生的自身原因是主因。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對于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而且缺乏堅定的意志,極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從而影響其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且高中生一直處于學校這座象牙塔中,缺少社會經驗,認為家長和教師的忠告是對自己的約束,從而對此產生不良的情緒[1]。此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強,不希望受到管束,所以當教師和家長對其學習和生活提出一定要求時,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出現叛逆情緒。
(二)外界環境的影響
外界環境可以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父母的言行、性格、素質都影響著學生的信仰、觀念和習慣。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如果不通暢,或者互相理解存在偏差,極容易引起學生的反叛心理。同時,在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父母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過多,缺乏對子女的關心,或者在對孩子的關心中過于關注孩子的成績,一旦孩子成績與家長預期出現偏差,將會對學生進行嚴厲批評。這些家庭情況都會使家庭的氣氛變得緊張,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引起學生的叛逆情緒。其次,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教師是學生主要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的范本,如果在教學或者日常生活中,教師不注意言辭,對學生的批評沒有以尊重學生的自尊為前提,往往會對學生的自尊造成損害,從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最后,學校的教育理念陳舊,對學生容易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比較避諱,比如,早戀、上網等敏感問題在學校嚴禁提及,這樣反而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在與學校反抗的過程中,產生抵觸心理。學生在校外容易對一些不良現象和人群進行模仿,久而久之產生叛逆情緒[2]。
二、高中生叛逆情緒的管理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學習生活的關注
父母和教師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其言行和思想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教師和家長要看到學生的優點,并對其優點進行肯定和鼓勵。客觀公正的看待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不摻雜個人喜好,避免對學生的情感產生傷害。高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肯定和贊揚,所以家長和教師都應該付出足夠的耐心來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留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其優勢給予及時的鼓勵,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對其缺點給予改正的機會,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及時發現學生的叛逆情緒并給予疏導
高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學校,而且一部分學生選擇住校,所以學校是學生情緒梳理的主要場所,教師是學生情緒梳理的主要力量[3]。教師必須要時刻注意自己所管轄的學生。留意學生的心理動向,并對出現叛逆心理的學生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學校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舉辦心理輔導活動,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和心理認知規律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并學會掌控自身情緒的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注意與學生間的交流,要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以良師益友的身份為學生傳授正確的思想觀念。
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自我調理的能力,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對學生的叛逆情緒進行控制。這樣當學生出現叛逆心理時,才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對不良的情緒進行疏導。一般情況下學生自我疏導的方式可以通過聽音樂、深呼吸或者與人談心的方式進行,通過轉移對情緒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具有嚴重危害的局面。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灌輸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在生活上學會寬容,積極聽取他人的建議,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客觀的分析,理智的對待[4]。
(三)營造民主的課堂
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教師都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揚民主精神,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現象,這樣可以有效消除學生的叛逆情緒。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比如,當班級上出現一些事件或者需要組織活動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商量,聽取學生的意見,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在班級中的存在感和主體性,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以及對班級的責任感。高中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如果教師能夠有效的引導,將這種自我意識轉化為對班級和自身的責任感,那么將會減少因為班級內部矛盾對學生產生的叛逆心理。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儲備力量,所以高中生的成長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的快節奏,導致當代高中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叛逆情緒,進而對高中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阻礙,所以高中教師必須要負起責任,在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時發現學生不良心理,及時疏導,與家長共同為學生營造出一片和諧、民主、自由的天地,從而有效消除學生的叛逆情緒。
【參考文獻】
[1]黃春,張艷紅,蒲娟等.論當代高中學生叛逆心理形成的成因及對策[J].青春歲月,2014(12):377-377.
[2]劉月梅.班主任對叛逆學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區教學,2013(7):26-27.
篇5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輔導;認識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47-01
一、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反思
21世紀是知識和人才競爭的世紀,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不加快,學生、家長、學校、社會普遍關注高中教育,關注高考,高中學生學習成為大家的聚焦點,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對高中生的期盼所轉化給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生心理承擔的負荷與日俱增,因人們對學生心理缺少足夠的認識,心理疏通渠道單一和疏通方法簡單淺顯,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導致由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各種悲劇不斷發生。如2013年江西省高三學生因不滿班主任管理將班主任殺死案,2014年浙江省高三學生原本在安靜的教室里面學習突然一名男生快步跑到窗口跳了下去案等。在一個個年輕生命隕落的背后,不得不讓我們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深思。
心理健康是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內心屏障,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心靈,可以自主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可以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用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與挫折,在順境中如魚得水,成績顯著,同時也會在逆境中磨練奮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創造輝煌。因此,學生心理健康無小事,班主任重學生心理小事則促成學生茁壯成長,讓學生受益一生,造福社會。
二、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及行為表現
馬克思說人在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總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在知識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渴求日益高漲,高考成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機制,是一個家庭對孩子的人生期盼,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地方綜合實力的展示。有了高考的存在,高中學生的學習被置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聚光燈”之下,學生因求學而心理背負的壓力不斷加重,其主要誘因有三點:
一是社會發展的需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依賴人才,人才培養在教育。高考仍然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首要機制,面對高考招生指標有限和考生無限的矛盾,以及優秀教育資源的稀缺,眾多高中生渴求通過高考能夠邁進大學校門,甚至獲得一個更高的人生發展平臺,日日夜夜挑燈奮戰,負重拼搏,不惜放棄自己愛好,透支身體,不愿和同學、家人分享內心的喜與悲,將自己內心鎖在冰冷灰暗的小胡同里。日積月累,學生心理負荷沒有得到疏導釋放,學習目標開始迷茫,身體虛弱,性格孤僻怪異,成績下滑,惡性循環讓學生喪失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失去了原有的學習動力。
二是家庭環境影響。家庭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溫暖港灣,可面對社會的需求和高考的選拔,父母渴望自己子女成龍成鳳,從“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拼高考進名校,許多父母逐步變成“唯分數論”,分數成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尊重孩子人格、學習實際和閃光點,造成孩子內心埋怨叛逆封閉。另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留守學生大多存在自強、自卑、內向等多重心理,離異家庭孩子往往會對生活喪失信心,自我約束能力差,學習缺乏目標和動力。
三是學校因素。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石,高考成績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家長、學校、社會關注度最高。因此,高中學校為了在高考中角逐,將學生分類分層教學,將高考指標分解到班,以教學成績優劣評價老師和班級,社會、家長給學校的壓力傳輸給老師,老師把壓力轉給學生,且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拼時間、拼體力、拼智力,一句話“只要成績能上來”怎么做都是合理的。為此,因老師們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對學生只壓不導、只學不導,只見分數不見學生,導致師生關系惡化以生惡果。
根據以上學生心理問題誘因分析,以及當班主任長時間觀察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會以不同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歸納起來主要有:人生目標迷茫,對學習和生活喪失信心,學習被動沒有動力,精神萎靡不振,目光呆滯,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內向叛逆怪癖,身體虛弱多病;看小說書或者黃色書籍,不停玩手機,對電子產品有依賴癥;愛上網,沉迷于網絡游戲;早戀;與父母、老師關系僵化,聽不進任何意見和建議等。
三、高中班主任對學生心理輔導策略
篇6
宗春山的頭銜很多,往往使講座的主持人不知從哪一個開始介紹。他被評為2008年北京十大志愿者之一,他的官方稱謂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據宗春山的“粉絲”說,北京海淀區的校領導們已經把他奉為“大師”,就認“宗春山”這個品牌,換誰都不行,所以“宗老師老是忙得分身乏術”。宗春山確實有自己的“粉絲團”,只要有空,每次他的講座都來旁聽,還幫著照相、播放PPT。其實,這些人都是他輔導過的學生家長,隨時都準備跟著他提升自己。法律、心理學、教育學,這三個熱門專業緊密聯系的部分就是宗春山的職業,他的同行很多,但很少有人像他這樣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吸引到身邊圍著他團團轉,宗春山就有這樣的能力和魅力。
在自己的“帕薩特”里接受采訪,雖然是一邊開車找路一邊回答問題,但并不防礙宗春山的思路。“哪兒呀,好多孩子一見面就煩我這個人,根本不想建立進一步的聯系。特別是那些處在叛逆期的男孩子,所以咨詢中斷,不再來了。”一直笑呵呵的宗春山眼睛里閃過一絲沉重,“對我們做心理咨詢工作的人來說,咨詢中斷就是心理咨詢的失敗。”他不諱言自己的失敗,“我做過咨詢的這樣的孩子太多了。”
車停在北京市西城區一所中學門口,宗春山謝絕了校領導請到會客室的寒暄,囑咐已經提早到來的一位“粉絲志愿者”啟動電腦內本次講課的設置,然后小聲嘟囔:“到了就不怕了,這就踏實了。”顯然,他很有時間觀念,絕不會因為自己的忙碌耽誤有很多學生和家長參加的講座。
“在公益方面我主要有三塊內容:幫助學校建設完成某類課程體系,這是沒有契約協議的,但通常學校會給一定報酬,很少;第二部分是給國際組織做一些項目評估,他們會出基本的路費;然后就是為弱勢人群做法律、心理咨詢,這部分完全不收任何費用。”宗春山像報賬一樣,一筆一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樣的采訪很爽,因為他說大實話。“我喜歡我的專業,熱愛我的事業,然后就是利用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去幫助別人。如果說這是公益,那么我做公益,主要是自娛自樂。我不信誰做公益跟服勞役似的,那怎么做呀!”
災區的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
汶川大地震后,宗春山和他的團隊發揮心理輔導的優勢,已經在災區幾進幾出,對災區孩子的現狀非常了解。“我覺得孩子們從幼稚向成熟邁了很大的一步,他們更看重友情,也更現實了。其實,大部分孩子因為他們的年齡和閱歷,對災難還沒有真實的反應,這是從心理上講。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得到一個新玩具,或者在空場上的一次游戲,他們就能快樂地笑起來。成人世界當然做不到。”宗春山的臉上帶著微笑,在災難過去一年以后,聽他講述災區孩子的笑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但是對于那些失去親人和朋友的孩子,災難的創傷不是短時就能顯現的,一年后才是真正的心理危機爆發期。”宗春山目前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邀請,正在做一項災后兒童心理與暴力現象的研究課題。這屬于災后社會學的研究范疇。但是真的實施下去困難重重,“國外有這項課題,但是咱們國家不認這個,找到當地婦聯和學校都不愿意配合。可這項研究對預防災后青少年危險行為的出現,對災區孩子未來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重要。”說到此,宗春山皺著眉頭,好像在為下一步如何有效開展工作而著急。
像阿甘一樣的孩子誰來保護
“平日咨詢給我印象深刻的孩子太多了。”宗春山想了想,決定選這個孩子來講。
“這是一個像阿甘一樣的孩子,比較傻,比較執著。他父母帶他來到北京,因為在山西老家的學校呆不下去了,他們以為北京的教育條件會更好。但是北京所有公立學校都不收這個孩子,好不容易才進了一所民辦學校,因為孩子打架學校又要開除他。他可不是煤老板的富二代,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眼看又要沒學上了,他媽媽急得不得了,給我打電話。我說,義務教育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哪個學校也無權開除,民辦學校也一樣。結果開除的事也不提了。孩子上午還告訴我考試得了80多分。很可愛、又可憐的孩子,他沒有朋友,這些話沒人分享,只能和我說。”宗春山說到這里,聲色黯然。“對于這些本來就處于弱勢的孩子,學校動不動就開除,也不想想,肯定是先有人欺負他,他才會打人。”
每天與學校、孩子打交道,宗春山發現太多教育制度的弊端,“60后”的他好像回到了憤青時代。
“像阿甘一樣的孩子誰來保護?教育體制不是把他們吸收到保護圈,反而是處處刁難。”
“我們的心理教育連正常孩子都不能顧及到。”
“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小學都設立心理輔導室,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為學生輔導,真正的形同虛設!為什么?因為心理教育要服務于教學大綱,而不是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服務于教學大綱就是以分數看待一切,結果就是把本來一個個多姿多彩的孩子逼進了一條死胡同。”
“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但幸福感,比我們小時候差多了。”
幸福沒有統一標準
手握一大把學校資源,是京城最牛的名校校長的座上客,在靠關系辦事的社會,自然有很多比三遷的孟母還操心受累的家長轉彎抹角打聽到宗春山的電話,請他幫忙解決孩子上重點學校的難題。宗春山對此一概推辭,推辭后再沒有人來麻煩他,因為他的理由又簡單又直接:“你們看看我自己的孩子在哪個學校呢?!”
宗春山的兒子10歲,在朝陽區一所普通小學就讀,那所學校不僅名不見經傳,而且聽上去簡直就像在城鄉接合處,惟一的好處就是離家近。“有時間可以多睡會兒,多玩兒會兒。我對孩子沒什么要求,我不會把我的幸福寄托于孩子的功成名就,他再怎么干,能比他爸更強嗎?”宗春山說起來很自信,“如果他將來就覺得撿垃圾幸福,我也不能勉強。幸福沒有統一標準,在每個人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學心理學的,要是連這都想不通,那也太沒有職業素養了。”
心理輔導的成功率只有10%
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恰巧這件事又能成為謀生的手段,這樣的人生最快樂、最幸福。宗春山大學畢業后在企業的團委工作,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繼續學習了心理學專業,慢慢轉到現在這行,他是忙并幸福著的人。當他把種種實踐轉化成自己擁有的知識,人生的厚度就不一樣了。
“做我們這行,心理輔導的成功率只有10%。即使是這10%,也不能歸功于自己,因為要依賴于對方的心理成長,而且有可能是發生在多年以后。我的作用只是在某個點撬動他一下。”
“社會現實有很多問題,值得投入其中去做,這是社會責任感決定的;而做得越深入,發現問題越多,自己的責任越大。”
篇7
本人所在初中學生中父親一方外出打工占31.97%,母親一方外出打工占7.43%,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的占20.4%。經過觀察與分析,我們發現不少留守學生的情感不穩定,且時常處于消極狀態。通過具體的調查,留守學生中情緒不平衡的約占42.4%,其中焦慮的26.3%,抑郁的24.2%。這些孩子在缺乏母愛、父愛的環境中成長。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家庭與“隔代教育”現象。缺乏足夠的家庭教育而導致“教育斷鏈”,形成心理多方缺陷,以至于“情感空巢”。
據前人的有關調查顯示:65.9%的老師認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他們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認為較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孤僻。在其他問題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進一步的探討與分析。學習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輔導,導致困難重重;行?櫸矯嬡狽Ω改傅墓芙蹋?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況下,留守學生產生厭學、逃學、沉迷于電腦、手機游戲,引起行為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可見,留守學生現象的產生不僅是農村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作為工作在農村一線的班主任老師又該如何把握時機,做好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留守少年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工作,已成為班主任工作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在此,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對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作一個粗淺的探討。
一、建立“留守學生”檔案與成長記錄袋,用愛心撫慰創傷
留守學生心理比較復雜,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均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對于這種特殊的社會群體,班主任應從入學起就加強關注,建立他們的個人檔案與成長記錄袋,是一個很好,也很有效的方法。班主任為每個“留守學生”建立檔案,把他們的家庭情況、人際關系、學習態度、學習動機、情緒意志、個性品質一一記載下來;全面了解掌握每個留守學生的家庭、學習、生活情況,關注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關注心理疏導、情感溝通、習慣養成。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以便及時地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長成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發展過程中的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做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并且給予這些特殊的學生以特殊的關愛,真正成為這些學生尊敬和信賴的良師益友。
二、班主任要充滿愛心和責任感,加強溝通意識
作為班主任,在我們的教育和影響下,成長著未來的公民,未來的事業家,未來的戰士。因此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了解他們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并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律來辦。而這一切,沒有滿懷的愛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是做不來的。
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班干部在一個班級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集體的面貌如何,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怎么樣的?有哪些波動?這些情況班干部比班主任更能及時掌握和了解,因為他們是學生中的一員。一個好的班干部就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所以班干部的選擇和培養,極為重要。這樣不僅能使班主任能從百忙中解脫出來,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的能力。如果班干部選的不好只會加重班主任的工作,這樣的班干部也不會在班級中起到什么作用,結果是事與愿違,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班干部的人選是非常重要的。選好班干部后,班主任要對他們進行任職前的培訓,教他們怎樣處理班級里發生的一些事情,怎樣去管理別人,同時還要經常向班主任溝通匯報工作。要做好班干部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擺正自己與同學的位置,不能高高在上,要和同學平起平坐。同時做好班級同學的工作,不能與班干部發生矛盾。班干部發揮了作用,教師才能把更多的時間安排在教學和管理上。
四、開通“親情與心理輔導熱線”,由專門的老師幫助解答一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班主任每月與外出務工家長至少電話聯系一次,反饋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也要求外出家長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給孩子打一次電話或寫一封信,鼓勵子女戰勝困難的信心,努力把學習搞好。“心理輔導熱線”幫助“留守孩”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解決心靈的“疙瘩”。
五、建立“代管家長”隊伍
班主任、課任老師與留守學生“做對子”,當起學生的“代管家長”。掌握留守學生的基本情況。關心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學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學生”的親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幫助。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處理突發事件。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有了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他們樹立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發展軌道上邁進。
六、班主任擔當專職心理輔導員,重點關注留守子女的健康和心理狀況,增加他們的傾訴途徑
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有什么苦悶,生活中有什么煩惱,感情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向心理健康輔導員傾訴,并為他們排憂解難。
七、建立班級活動中心
有意識的在班內組織一些活動,培養孩子自信、自強和合作的人生態度,給這些留守學子生活、心理及學習上更多的情感慰藉和關愛,以作為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種補償手段。
篇8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049-01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農民致富觀念的更新,外出打工成了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和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生活或單獨生活,于是在農村出現了一個新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筆者對本縣22所山村小學1-6年級進行初步調查,留守兒童占學生總人數的24.62%,且這個群體的人數正在不斷的擴大,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調查還顯示,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缺少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成績普遍較差。在今年的初考中,本縣留守兒童的成績優秀率僅占0.042%。
0-14歲的兒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健時期,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和缺乏聯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溫暖,生活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加上常受到周圍孩子的歧視、排擠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兒童情緒消極,失落自卑,對社會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負和歧視,容易走極端,要么出現過強的攻擊,要么退縮任人擺布,表現出性格脆弱、任性、叛逆等人格障礙,這些性格上的缺陷甚至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據國家統計局在湖南的一項關于留守兒童的學校調查,在學校不守紀律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來自打工家庭,一些“留守兒童”小小年紀就吸煙、喝酒、賭博、偷摸。因此,教育好“留守兒童”,使他們健康成長,已刻不容緩。
在農村地區,學校是家長和孩子心目中最正規、最值得信賴的教育場所。農村學校作為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單位,應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擴展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所以筆者認為,學校、教師應多關注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上予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為其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學校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將其父母的打工地方、聯系方式,留守兒童代養人的住址、聯系電話、具體情況等登記備案。建立學校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機制,學校應經常主動與其父母、代養人溝通,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而且,農村學校教師多以校為家,因此,各班實行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開展“一班一”活動,督促和指導孩子學習,多和留守兒童談談心,幫其樹立學習自信心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讓他們感受到親情就在身邊。
(2)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設留守兒童教育內容,班主任不僅需要了解班級內留守兒童的一般情況,還要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在家的情況,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幫助,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宜開展豐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少先隊活動、文體活動和各種興趣小組活動,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與,豐富留守兒童的業余活動。在活動中鼓勵他們主動與同學交往,注重培養他們樂群合群,樂觀開朗的性格,讓他們感受生活的樂趣,培養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同時,班主任應該與任課教師加強溝通與協調,共同構建密切配合、相互促進的教育共同體;班主任還應加強和學校、留守兒童代養人、父母的溝通與聯系,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3)定期舉辦針對留守兒童的代養家長短期培訓班或見面會,讓家長或監護人了解照顧孩子的知識,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改進留守兒童代養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要求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多注重從精神上關心孩子的發展。同時,學校必須運用有效乃至強制手段,定期把留守兒童因親子關系和道德監控機制缺失而出現的道德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和反饋,使家長的教育更好地配合學校道德教育工作。
(4)在學校的組織下成立留守兒童“手拉手互動小組”,學校有針對性地選擇有事業心、責任心和愛心,并且教學能力強的老師擔任指導員。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顯的共同特征,在“互動小組”的交往與活動中,留守兒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間的快樂和理解,并分擔彼此的煩惱、困惑和疑慮。同時,相同的經歷與境遇使留守兒童之間更易產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藉與支持,沖淡他們對父母的思念和孤獨感。
(5)開辦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幫助農村教師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技術。許多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在敵對性、焦慮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兒童,加之無法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排解不暢,往往會有嚴重的情緒困擾,這些心理問題的淤積不僅影響他們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形成,而且也為他們日后道德對錯行為和行為的出現埋下了隱患。因此,在農村學校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和心理輔導的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留守兒童的心理沖突,排解他們認知和情緒上的困擾,讓其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已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或者合理地渲泄消極情緒,幫助他們度過留守其間的心理危機階段,為道德成長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6)教師要加強自我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學生。教師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學校,帶進課堂;不論學生有什么樣的缺點和錯誤,也無論其學習成績是好是差,要充分地接納和尊重學生,為他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氣氛。
(7)建立農村社區兒童教育監護體系。由農村基層學區、村委會、婦聯、派出所等聯合構建農村中小學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村(社)干部在抓好農村基層工作的同時,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關注留守兒童家庭的實際情況,隨時和監護人溝通,交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問題。在農村社區工作中,積極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充分發揮社區功能,配合學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為留守兒童構建一個和諧的社區生活環境,而且還能起到對農村社會教育進行有力推進的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應聯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創設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環境,才能讓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篇9
關鍵詞:心理健康;職業教育;家校互通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加強與學生家庭聯系,溝通是形成合力的首要因素,要讓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家庭教育不能簡單粗暴,努力做到和風細雨。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引導,幫助孩子消除心理沖突,同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為此我校專門開通了“校訊通”工程,要求班主任每周必須與家長聯系,或告知學生在校情況,或與家長做教育建議交流等。
二、用關注構筑心靈橋梁
學生的種種不可思議的叛逆行為,家庭教育是主因,但學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老師應關注這樣的“問題學生”,給他更多的關心與呵護,不應持冷漠的態度放任不管。對這樣的學生我是這么做的:(1)真細致地了解情況;(2)與其建立良好的私人關系;(3)塑他的形象;(4)不定期地找她“談話”;(5)讓他參與各種活動等。
三、加強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方法講明道理,消除他們錯誤的認知因素,認真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確立適合他們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四、三點思考
1.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
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老師首先要著力于提高自身素養。沒有心理健康的老師就沒有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老師具有健康的心態,才能讓學生沐陽光而生善。為此老師要自覺地學習心理學,爭取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做到人人可當學生的心理輔導老師。在此基礎上,老師要積累個案,做課題研究,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規律。同時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學生出現過激行為時,老師要學會制怒,善于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
2.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中
各科教師應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內容和過程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老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使學生在尊重鼓勵的氣氛中,體驗學習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3.活動教育代替說服教育
篇10
文章針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提出了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即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學生控制情緒,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來,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教師做好長期的心理輔導準備。
關鍵詞: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教師
由于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的思想和心理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越來越多的人由于心理問題影響工作和生活,這就使得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尤其是當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更應該重視,避免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影響學習和生活。本文就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一)壓力過大,自制力差
初中生承受壓力的能力并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么好,而學生最大的壓力就來自于考試。考試帶來的壓力,不僅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動力,還造成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初中生只是學生學習生涯的一個階段,這時候的學生并沒有很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人生的規劃也很是模糊,這些都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弱,自我控制力差。這種情緒不加以控制的話,慢慢的就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二)與人交往障礙,沉迷于網絡游戲、早戀
現在的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難免會過度的呵護。這時候的學生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張揚,叛逆,不服從管教,同時又缺乏與人交往相處的技巧,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有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為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就會在網上玩游戲尋找解脫,在網絡中尋求刺激,最終沉迷于網絡。還有早戀問題,不可否認這個時候的學生處在情竇初開的階段,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過密的交往就會導致早戀現象的發生,進而影響學業。
二、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學生控制情緒
心理專家喬治•斯蒂芬森告訴我們:“當你苦惱時,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當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蕩時,宜將感情轉移到其它活動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當你遇到較大刺激時,最好暫時離開你所面臨的情境。”[1]在日常教育中,作為教師,要做到細心、認真、有耐心。只有這樣才會注意到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一些心理變化,當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或偏差的時候,要認真傾聽,及時指導,使學生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
(二)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來
心理研究調查表明,不同家庭的教育模式,直接影響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常常指責體罰兒童的父母會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比較孤獨內向,不善與人相處。而時常表揚鼓勵孩子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多數都是心態良好,樂觀向上的。由此可見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多么的重要。學生在學校的的時候,周圍有教師進行指正引導。但是學生回到家中,就需要家長的關心與關懷。父母的關心和關愛對學生來說是最大的心理安慰。傳統的思想使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與家長無關。事實上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觀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父母在孩子心里健康教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三)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實踐活動
中學生活力充沛,積極好動,多鼓勵初中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還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的課業繁重,學習壓力大,學習過程枯燥、單調。這些客觀存在的外在因素,導致了部分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而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舒緩學生身心,調節學習帶來的壓力,一舉多得。
(四)教師做好長期的心理輔導準備
多數人常將心理教育與道德素質教育混為一談。事實上這兩者相差還是很懸殊的。道德素質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學生的素養。而心理健康教育關心的卻是學生的心理素質,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而進行的教育措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學生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心理會經過很多波折。教師需要在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中做好長期堅持下去的準備。在學生心理輔導教育中,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道理的講解,心理的安慰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從真實的案例中學到正確的心理舒解方法,幫助學生自我調節,自我疏導,進而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三、結語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有這樣一句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見,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健康有多么重大的意義。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人類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也承受著各種各樣的挫折。有的人在挫折中強大,有的人卻在挫折中墮落。日后學生在社會中能否承受巨大的壓力,與當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關。學生在校期間,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壓力,舒緩壓力。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商場倉庫管理辦法
- 下一篇:歷史課堂教學設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