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設計及教學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7: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活動設計及教學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活動設計及教學案例分析

篇1

一、問題設計應具有靈活性

語言教育活動中應注意采用各種方式靈活地設計問題,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動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風吹落掉進了河里,小青蛙撈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訴小青蛙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還給它。當我問: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樣的語氣和小青蛙說的時,有的孩子說是“高興的”、有的說是“生氣的”等,但 是沒有人想到應該用請求的語氣。我請小朋以們表演了高興的語氣是怎么樣的,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孩子雖然覺得這兩種語氣不是特別合適,但他們還是沒想到要獲得別人的幫助,應該作出請求。后來,我在設計這個問題時就換了一種方式問:如果別人撿到了我們丟失的東西,我們是應該用高興的語氣、生氣的語氣,還是應該用請求的語氣,讓別人還給我們呢?孩子們經過慎重比較,認為請求的語氣更合適。再如在欣賞詩歌《春風》時,我設計的問題是:“春風吹來了,我們周圍的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課堂陷入了靜默狀態,我趕緊換了一種提問方式,把問題具體化、縮小化,問:“春天到了柳樹有什么變化?”“桃樹,小草有什么變化?”“小朋友的穿著打扮有什么不一樣了?”……這下,教室里馬上活躍起來了,大家說出了許多春天的變化,把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分為若干個小問題,由淺入深逐步追問,讓幼兒了解問題的構成,找到最終答案。所以,我們教師的問題不要絆住自己,在原地轉圈,而要靈活地變換方式,讓幼兒更快地理解提問的意圖,從而延續對話的進行。

二、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

啟發式的問題能開啟幼兒的心智,使幼兒樂學、好學,并能引導幼兒的思維步步深入,教師若將問題置于一種情景中,逐步引導幼兒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如《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中,我以往在教學時,常常設計成這樣幾個問題:“小蝌蚪分別問了哪些動物?”“它們是怎么說的?”“小蝌蚪為什么沒有找到媽媽?”,這學期我把這些問題綜合成“小蝌蚪為什么問了那么多動物都沒找到媽媽呢?”其它問題答案都隱含著對事物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的理解,等孩子們回答了,我再追問,“為什么?”“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這樣就啟發幼兒不斷地思考,而不是單一的問:“它遇到了誰?”再如:我在執教《盲人摸象》這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五位盲人各自摸的大象是怎樣的?”幼兒按照故事的內容回答后,我又提問:“你認為他們誰說的對?為什么?”幼兒說:“都不對”,在這里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錯誤問題,我說:“四位盲人都說對了,不信,你們來摸一摸!”接著幼兒帶著問題觸摸大象的模型,由于幼兒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對還是錯,聽課注意力非常集中,通過觸摸,我又問:“為什么不對?”話音剛落,幼兒就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并得出了比較客觀的道理:“看問題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點及部分”。整個設計民主、和諧,啟發了幼兒的思維。

三、問題的設計要有雙向性

常言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問題的設計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老師的問,沒有孩子的疑問,也不能很好地啟迪孩子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應引導孩子自己提出問題,這樣的互問互答,才能使其語言流暢思維深刻。例如:看圖講述就是讓孩子自己提出問題,老師在設計看圖講述活動時把問題留給了孩子們,老師可引導孩子思考,你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怎么回答?我再講一遍,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舉手問我,看誰能把老師問住了。又如在大班語言《爸爸、媽媽和我》這一詩歌中,我首先出示一幅掛圖,問: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的孩子就問我:“老師:為什么把爸爸說成是大樹?把媽媽說成是雨露呢?”這些都是孩子們通過思考,給老師出的問題了。這種師生之間相互合作地開展講述,問答活動常常會給幼兒帶來積極愉快的情緒,可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幫助教師針對幼兒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教學,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好奇心、好問、好學的良好習慣。

四、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開放性

篇2

關鍵詞: 案例教學 網絡課程 教學模型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通過提供經典案例,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分析并展開討論,最后進行總結和反思。近年來,案例教學已廣泛運用于教學和各類培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案例教學一般在課堂教學環境當中進行,而在網絡環境下如何組織好案例教學,實現案例的在線學習,還有待探索和實踐。本文試圖從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研究的意義入手,分析有關在線案例學習的網絡課程網站,歸納教學案例在網絡課程中的教學形式,從而構建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模型,最后實現案例教學平臺的設計。

一、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研究的意義

課堂面授環境下開展案例教學,由于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難以保證其高效實施,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課堂案例教學一般采用學生自行準備、小組討論準備、小組集中討論、全班討論,老師總結階段和課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課班級的人數、教學時間、師生交流的時間長短等條件不同,直接影響學習者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從而影響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豐富共享的網絡資源,實時的在線交互,使得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環境下的案例學習成為可能。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有以下優勢。

(一)在線案例學習打破了時空的束縛,學習靈活性強。

課堂環境的案例教學,由于受課時和教室空間的限制,學生很難同時進入討論狀態,對案例進行多角度、全面和細致的分析。而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可以沖破時空的束縛,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的交流,并能實時記錄討論的全過程,供學習者共享。

(二)學習資源豐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網絡的資源共享、知識重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類型的學習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學習資源。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大大擴大了參與討論的學生的規模,課堂面授的案例教學學生數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間最佳,人數超過四十,教學效果就很難得到保證。但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可突破時空的限制,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協作,學生的規模數量可擴大至約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學習資源隨著討論的深入,教學資源得到不斷增殖。

(三)學習交互性強,學生參與度高。

利用網絡環境進行案例教學,可以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給予學習者實時的幫助,并能對討論結果及時反饋,不斷引導討論的方向,使學習得以繼續進行,學生的滿意度和參與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學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形式分析

通過對有關在線案例學習的研究,案例教學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形式可歸納為以下六種。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學習內容之前,引入一個與知識內容相關的案例創設情境,通過案例與主題內容的遷移類比,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歷史事件、生活當中常見的故事、經典實驗或與主題相關的視頻等。

(二)課中引例。

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對于重難點內容,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促進學習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舉例說明,通過對案例的剖析,加深對主題觀點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說明重點問題。③用舉例的方法對知識點加以說明,給學習者提供實踐方法。

(三)案例觀摩。

在學習過程中展示觀摩案例,然后讓學習者對案例進行討論思考,最后教師對案例進行詳細的解讀,對討論和思考的結果進行點評。特點:在觀摩并點評案例的過程中,幫助學習者發現問題。案例觀摩的過程:案例呈現、教師解讀、專家解讀、反思與啟示。

(四)案例討論。

給予一個案例,針對案例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引起思考,學員可以運用課程知識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現案例、提出問題、實時討論或面對面交流。②給出一個案例供學習者討論思考,并對案例中涉及的討論要點給予提示。

(五)課例評析。

課例是對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與描述。課例評析的目的是通過對教案設計、講課思路、說課等環節的分析,讓教師學會有目標、有方法地研究課堂改進。課例評析一般包含教案閱讀、課堂實錄、教學說明和課例點評等環節。

(六)案例研習。

教學內容融合于綜合案例中,學習者通過對案例的研究和實踐,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深層理解。所以“案例研習”可以看做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案例學習(case-based learning)廣義上既包括活動類型,又包括“案例研習”的課程類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過介紹成功案例,指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②教師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介紹。③課堂實錄案例學習。

三、基于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教學模型

通過上面對現有典型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應用分析,其網絡課程只能稱得上是課堂教學中的案例、課例素材而已,大多數是案例的電子化,其網絡優勢發揮不明顯,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基于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該內容旨在構建一種以網絡為依托,虛擬現實的在線案例學習的模式。

圖 1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模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協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傳統課堂面授案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網絡環境下共享、交互性強、突破時空的限制和學習靈活性等優點,以案例討論為核心,利用網絡監控機制,老師對學習者提供實時的引導和困難的幫助,使討論得以繼續進行,朝有益于解決問題的有利方面發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協作共事的能力。教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習案例和相關資料,根據學生注冊的班級對學生過行分組;各成員閱讀、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組討論區再進行廣泛、細致深入的討論,形成小組案例分析報告,各小組的分析報告組成案例分析報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組對報告列表進行討論,得出關于該案例學習的案例分析報告。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利用網絡監控機制,對討論進行引導,并提供實時的幫助,解決學生在討論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不斷樹立學習信心,把持討論的方向,保證討論得以繼續進行。最后,老師對整個案例學習的各個階段、討論結果,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優缺點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對整個在線案例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在線案例學習模型,如圖1所示。

(一)教學案例及相關學習資料。

老師除了要呈現蘊涵知識點的案例外,還需提供事先設計好的案例分析題,有利于學習者的思維的導航;相關學習資料可以是學習材料、背景資料、類似的案例、友情鏈接、案例的增殖資源、相關的文章及多媒體資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學習者閱讀案例及相關資料,自主探究,根據自己對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題。小組各成員可對個人分析題作業互相評議、補充、修改、反思,促進對案例的進一步理解,最終形成案例分析報告。

(三)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分析報告是學習者通過詮釋案例的各要素,將案例中的表象與知識點相聯系,實現的意義建構。

(四)總結與評價。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整個在線案例教學活進行總結和對案例分析報告進行評議。

(五)監控機制。

監控機制是指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認識幫助工具和協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電子學檔、檢索器、電子郵件、站內郵箱、案例報告生成器、留言板、論壇及通信電話等。

四、基于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模型的網絡課程設計

在了解了網絡環境下開展案例教學的意義,分析了現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教學應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在線案例教學模型。為了使網絡課程實現該模型,網絡課程的系統設計可以從下方面考慮。

(一)系統設計的流程。

網絡課程系統采用B/S結構架構,在功能上,要實現角色權限的設定、案例的和閱讀、案例分析列表、討論交流、分析報告的生成、教學筆記等功能。在線案例教學的過程包括:案例的、教學準備、教學進行和總結與反思四個階段。案例的階段,教師除了利用網絡課程提供的案例編輯器編寫案例或直接導入外,還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關的相關資料,便于創設學習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題;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對案例進行管理、建立班級和對注冊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進行階段,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在小組在各自的討論區進行自主、協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后形成本小組的案例分析報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報告模塊,各小組成員可對分析報告,再進行評議、修改、反思,最終完成案例分析報告,教學進行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查看案例學習的全部信息和參與案例討論的過程,并可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總結評價和反思階段,教師對案例學習的全過程、案例分析報告等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對記錄在線案例教學時的思考。

(二)角色權限的設計。

根據系統設計流程,網絡課程內容的瀏覽包括四種角色的權限,即:系統管理員、教師、學生和訪學者。

系統管理:具有管理網絡課程的最高權限,涵蓋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義、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戶、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權限。

教師:和管理案例及相關資源、可以進入班級和各小組空間、可以上傳和下載文件、查找用戶等權限。

學生:進入案例空間、進入班級空間、進入小組空間、查找用戶、上傳文件等權限。

訪學者:指沒有注冊的用戶。其權限為瀏覽案例、檢索資源等。

(三)監控機制的設計。

監控機制是在線案例教學得以勝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在監控設計上,應做到制度監控、實時監控和事后監控三個方面。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性和積極性,在設計上可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監控,如,對參與討論、發帖的數量,是否按時完成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等,系統對學生成績分數作相應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處理;網絡課程除了討論區、留言板、郵箱等常見監控功能外,還應在教學進行階段整合實時監控工具,如,在線QQ、博案、微博等。

五、結語

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還處在摸索階段,對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支撐平臺設計及影響教學效果因素等都有待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現有教學案例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在線案例教學的教學模式,并對該模式下的網絡課程設計問題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張國民,張劍平,邱紅霞.基于教學交互視角的網絡課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8,(7).

[2]白楊.網絡環境下培養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的案例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劉名卓.教學案例在網絡課程中的教學應用[R].華東師范大學,2010.

篇3

關鍵詞:心理健康活動課;案例教學;問題設計;誤區;實踐

歸正案例教學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因教學案例所具有的情境性、開放性等特點,使得案例教學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各個課堂環節中,熱身案例、導入案例、活動案例及拓展案例的使用,極大的豐富了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課堂教學,提高了活動課的質量。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問題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案例使用的效果,然而,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對案例教學的問題設計卻陷入了諸多誤區,只有走出誤區,科學的設計問題,才能真正發揮教學案例的應有價值,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活動課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心理健康活動課案例教學問題設計的常見誤區

問題是紐帶,是橋梁,更是方向。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如果不能充分認識案例教學中問題設計的重要性,就極易在問題主題、問題內容、問題難度及問題旨意的設計上陷入種種誤區,進而影響對教學案例的使用,最終影響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效果。綜觀當前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堂,案例教學問題設計的常見誤區有以下幾種。

(一)問題主題與教學案例牽強附會在問題設計時,問題的主題來源于教學案例,要與呈現的教學案例有緊密聯系。然而,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有些教師把教學案例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看作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工具,沒有看到教學案例本身所蘊含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功能,使得問題設計的主題與教學案例相脫節,教師只是針對案例分析案例,偏離了課堂活動中問題的主題,出現問題與教學案例各自“單打獨斗”的局面。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教學案例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的重要性,沒有認清教學案例的功能,甚至有些教師扭曲了教學案例的功能,致使教學案例的使用走向了形式化,沒有實現教學案例與活動課中的問題設計的有效溝通。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問題的主題只有來源于教學案例,充分發揮問題和教學案例的合力,才能在課堂上依托教學案例更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二)問題內容與活動主題大相徑庭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心理共鳴,從而引出心理健康活動的主題,因此,問題的內容設計要緊扣活動主題,才能發揮問題的應有價值。有些教師對活動主題缺乏明確的認識,缺少精確的分析,沒有將活動主題細化和深化,導致在問題設計時所提出的問題內容和活動主題相差較遠,割裂了問題內容與活動主題之間的聯系。有些老師一味的為了問題而提問,完全無視活動主題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心理活動課中的低效問題或者是無效問題,將活動主題“束之高閣”的活動課是不可能在活動中實現本節課的活動目標的。比如,在“獨一無二的我”這節心理健康活動課上,活動的主題是“正確認識自己”,在導入環節,有位教師呈現案例后提出的問題卻是“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很顯然,這個問題的內容與活動主題是不匹配的,通過這個問題是無法引出活動主題的,即使勉強引出活動主題,也極易讓學生迷失在這個不恰當的問題中,找不到活動的目標和方向,最終這節活動課也就無法起到應有的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發展的作用。

(三)問題難度與學生實際迥然有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主體是學生,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有些教師對學情缺乏深入的分析,沒有認真的分析學情,不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特點,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么過易,要么過難,問題難度與學生心理發展實際不匹配,導致問題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問題如果太簡單,則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也就無法深度參與課堂,進而使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開展失去了必要性;問題如果太難,則使學生糾結于問題的答案求解中,無法順暢的開展課堂活動,進而使心理活動課的開展失去了有效性。問題的難易程度只有與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相匹配,才能發揮問題的應有作用。就整個小學階段而言,小學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各有其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為例,此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教師在設計教學案例之后的問題時忽視其思維發展特點,超越了其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案例的使用,進而影響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效果。

(四)問題旨意與活動目標南轅北轍在一節高效的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大到整體的活動設計,小到課堂上一個具體問題的提出,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深思熟慮甚至是精雕細琢,這其中都是教師的教學智慧的凝結。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教師緊隨教學案例提出的問題,如果僅僅是為了提問而設計問題,僅僅是為了體現師生互動而提問,這也只是發揮了問題的最低層次的功能,而丟掉了問題的更高層次的旨意,從而出現問題旨意偏離活動目標,甚至與活動目標南轅北轍的情況。問題的旨意要與活動目標相一致,才能通過問題推動活動的開展,才能借由問題更好的發揮教學案例的作用,最終實現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目標。

二、心理健康活動課案例教學問題設計的實踐歸正

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問題是教學案例的活化劑,是活動過程的助推器,是活動目標的催化劑。問題設計既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針對在案例教學問題設計中的諸多誤區,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問題設計的重要性的認識,對問題進行科學的設計,將問題和教學案例有機結合,從而推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有效開展,使心理健康活動課真正散發出濃郁的“心理味”。

(一)精選視角,理清問題與教學案例的內在關系問題來源于教學案例,同時又服務于教學案例的使用。拋開教學案例去設計問題,則忽視了教學案例的實踐價值,也降低了問題的可操作性;而拋開問題設計呈現教學案例,則喪失了教學案例的針對性,因為教學案例與緊隨其后的問題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設計問題時,問題視角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問題主題的生成,教師應從教學案例自身的內容出發,結合心理活動課的目標,選取指向心理健康活動目標的視角,依據案例提出問題,實現案例與問題的相伴相生和相輔相成。學生聽到問題后,即能明白問題與教學案例的關系,學生能依托案例理解問題、借助案例思考問題、圍繞案例回答問題。例如,在“事半功倍巧復習”這一課中,在導入環節,某教師呈現了一個“某同學平時學習中因為能夠做到及時復習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教學案例,緊隨案例之后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是“該同學在學習中使用的復習方法有效嗎?他具體是怎么做的?你在平時又是怎樣復習的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更有效的引出活動課題。很顯然,教師并不是單單依據教學案例本身來提出這個問題的,這個問題的提出是以活動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的,通過這樣的問題,更好的發揮教學案例的作用,使教學案例和問題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活動目標。

(二)精細設計,促成問題與活動主題的緊密聯系心理活動課的問題設計要以學生心理特點和主題內容為總的指導原則,這是心理課生存和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每個心理教師必須遵循和重視的原則。[1](P24-25)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問題分為不同的類型,以對問題回答的要求不同為例,可以把問題分為4類,即辨別類問題、描述類問題、探索類問題和發展類問題。[2](P141-142)不管在教學案例呈現之后提出的是哪一類問題,都要指向活動主題,因此很有必要對問題進行精細設計,使問題真正具有“內涵”。有“內涵”的問題設計應該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前世今生”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教師在對問題進行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問題對本節知識學習所起的作用,更應該考慮到對所設計問題的知識連續性和整體性。通過對問題答案的尋找,引導學生對新的問題與舊的知識發生聯系,讓新問題與舊知識相互“碰撞”來重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避免問題設計落入過于“直接”誤區。[3](P73-74)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出活動主題,通過問題的探究展開活動主題,通過問題的解決突出活動主題。教師可以從問題中設計關鍵詞,關鍵詞既是提煉自教學案例又是詮釋于活動主題的。通過關鍵詞向學生傳達有關活動主題的信息,將問題與活動主題緊密相連。例如,在“撕碎獎狀的紅紅”的教學案例中,圍繞認識“多變的情緒”這一活動主題,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紅紅為什么會撕碎獎狀?紅紅在撕碎獎狀前后經歷了什么?她體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借助案例間接感受“多變的情緒”。這樣的問題很顯然是與活動主題緊密聯系的。通過對問題的精細設計,實現問題與活動主題的緊密聯系。

篇4

一、建立教學案例庫

(一)案例選擇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教師應依據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結合會計案例教學法的特點選擇案例,選擇時要遵循以下具體原則。一是典型性原則。只有典型的案例才具有代表性,才具有一般的學習指導意義,促使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較好地認識會計實際活動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二是實用性原則。會計案例應是會計主體的實際活動內容,依據會計案例教學的需要,將會計實務資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練概括、去蕪存精,而不能隨意主觀臆造,脫離實際。三是綜合性原則。教學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難度。應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案例,以便于學生對有關難點和重點問題的認識和掌握,從而取得更好的整體教學效果。四是理論性原則。會計案例要將固定的會計與理財基本理論和方法融匯于具體實際之中,以便學生掌握并善于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并提出正確的處理方法與措施。

(二)案例來源案例庫中的資料來源有以下幾種途徑:(1)教師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動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教師可深入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實際部門鍛煉或實現社會兼職,密切實業界與教育界的關系,使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編成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案例,充實教學內容。如在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初期,教師可幫助其進行軟件的初始設置;專業教師利用假期,到當地企業進行專題調查,并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實施情況及過程,從而收集會計資料作為教學案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結合理論與實踐。(2)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自行設計教學案例。(3)從有關資料中收集教學案例。如根據手工會計模擬資料,經過整理、改編為會計電算化教學及操作案例。在會計教學中將一些制造企業的會計資料,經過整理作為教學案例;還可在網絡上搜索下載、雜志、報刊中摘錄等,都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4)建立校內或校際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學案例。為了節省教師搜集案例的時間和精力,做到資源共享,可建立校內或校際間共享的案例庫。如經常性開展當地校與校之間的教研活動,一線教師相互交流教學方法與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即將案例中的某些已知條件去掉,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會計實驗室

會計電算化專業應建立兩個實驗室,一個是手工模擬實驗室,主要用于手工會計的實驗,且實驗項目不能僅停留在會計核算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等均應設置,從而使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另一個是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最好是局域網,主要用于財務軟件的演示應用與練習,讓學生進行類似手工會計模擬業務的電算化會計實踐,使學生在應用實踐中體會電算化的特點,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環境下會計業務處理的變化。目前專門針對教學設計的軟件很少,教學使用的軟件絕大多數是各財務軟件公司商品化軟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軟件的功能存在欠缺,對處理數據的時間要求等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近年來一些條件好的院校開始建立ERP實驗室,采用正式的網絡版財務軟件作為教學軟件使用。這樣做一方面投入太大,另一方面,網絡財務軟件對各業務系統的業務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要求較高。所以,實驗室最好有一套設計完善、又適于學生使用的教學軟件。組織教學軟件的研究和開發,可以與會計軟件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開發的教學軟件應該體現會計理論的基礎性,具有諸如模擬業務的處理,與模擬業務的比較、學生操作過程中是否正確的自動提醒等普通會計軟件不具備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輔助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建立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既有利于學生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進行財務軟件的演練,又利于教師的案例教學。一方面教師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學生不易感到疲勞,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應突出仿真性。對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其職業能力,如果實驗室能夠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會非常有利于學生適應今后的實際工作。

三、案例討論、分析

(一)準備工作教師需在開課之前制定一個詳細、周密的案例教學總計劃,其內容包括本課程計劃安排教學案例的總個數、各個案例實施的時間;此外,教師還應為每個教學案例制定一個具體的案例教學的組織計劃,內容包括:案例課題、案例來源、向學生發放案例操作資料的時間、案例操作的具體步驟、案例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案例操作后的反饋要求等;教師還要向學生講授剖析會計案例的相關理論知識;對學生而言,主要是閱讀教材和教材中相關例子,加深對分析和處理會計案例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以案釋教通過案例分析來闡述學科理論知識,將抽象的理論寓于生動具體的案例之中,通過分析并提示學生思考,便于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如在《會計學原理》中講述會計恒等式時,資產和權益是同一資金的兩個不同的側面,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可按如下步驟設計案例:第一步,給出案例。假設要開一個服裝店,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首先要有資金,資金可以是自己的存款;也可以是親戚朋友投入的;還可以是銀行貸款。通過學生的分析、討論、總結可知資金來源的兩條途徑,一是投資者投人形成所有者權益;二是向債權人借入形成債權人權益(負債)。第三步,啟發思考。服裝店籌足資金后如何運用。第四步,學生討論。租門面、裝修房子、購買工具和布料等。第五步,教師概括總結。服裝店老板用籌集來的資金購買工具和布料、交租金和進行裝修,這便是一個資金運用的過程,最終形成了企業的資產。從而得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通過討論分析,學生充分理解了“資產和權益是同一資金的兩個方面”這一知識難點,進而掌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會計恒等式。實踐證明,通過以案釋教,不僅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克服死記硬背,而且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不斷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討論教師在按照授課的內容和進度確定相關的會計案例后,對會計案例的種類、性質、內容和分析評價的要求等需要進行必要的演示與介紹,以有助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分析會計案例。而案例討論則是案例教學的實質。通過課堂上互動式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針對某一問題,學生可以分別從不同角度來剖析同一會計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辯論,形成熱烈討論問題的氣氛。教師則努力把握和指導好案例討論,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學生緊緊圍繞著案例的主題,但要注意老師只是在必要時起指導作用。如《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上的債券問題,讓學生去討論買方和賣方不同的賬務處理方法,老師則在學生討論比較成熟的時候提出新的問題,如當債券以不同的價格發行時,雙方又應如何處理,這樣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再如,如果A單位銷售了一批貨物給B單位,A單位開了一張增值稅發票,而B單位開了一張商業承兌匯票交給A單位。假設你是A單位的會計人員,應收集哪些原始憑證,如何編制記賬憑證;假設你是B單位的會計人員又該如何處理。在這個案例中,通過學生討論,明確了會計主體的問題,練習了材料買進和產品銷售的賬務處理方法;明確了記賬憑證的處理依據是原始憑證,以及在不同階段原始憑證的種類和收集、審核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在教師提示與指導下,通過對會計案例廣泛地討論后,應要求學生在獨立進行案例分析和進行賬務處理時,通過分析復雜的實際問題,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如物資采購案例,可以結合購入物資的成本構成、相關稅金、銷售折扣、不同的銷售方式、結算方式等知識點來歸納分析,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四、案例演習及評價

案例演習是指組織學生進行案例模擬訓練。教師有針對性地在各個環節設置問題,讓學生去發現、探討。如果學生的判斷分析有誤,不要急于糾正,而應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進行啟發引導,讓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企業財務會計》關于各種結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項等內容的教學,若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則免不了教師逐條講解,學生卻很不耐煩的局面,而實際工作中,學生仍可能不會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學法,則可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分別扮演付款單位、收款單位、付款單位開戶行及收款單位開戶行,讓其模擬整個結算過程。在幾輪模擬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各環節的具體操作程序,不僅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學生還能熟練掌握各種結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課本中沒有提及的問題,并且通過一種結算方式的模擬操作,舉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結算方式的具體使用方法。再如在《會計電算化》關于不同等級操作員的權限的教學中,教師費力逐條講解,學生卻還是弄不明白。如果采用案例教學法,則可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普通操作員(也要細分為若干角色),讓其完成一套賬的全部工作。在幾輪模擬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不同操作員的權限,讓學生全面掌握會計流程的全部工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成就感。也可讓學生對一個系統各自分工、協作進行,最后合作完成,鍛煉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

篇5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159-02

一、引言

目前,高校大部分采用教師主導理論宣講為主的教學方法,而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教學方式較少。案例教學法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尋找合適的具體案例,并在課堂上結合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引導學生在具體案例情景中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法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際應用能力和決策能力。

《工程造價管理》課程以工程項目為研究對象,以工程技術、經濟、法律和管理為手段,以效益為目的,研究工程項目在建設全過程中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的理論、方法以及工程造價運動規律,是一門交叉的、新興的邊緣學科。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內容就是準確地計價和有效地控制造價。在項目建設的各階段中,準確地計價就是客觀真實地反映工程項目的價值量,而有效地控制則是圍繞預定的造價目標,對造價形成過程的一切費用進行計算、監控,出現偏差時,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糾正,保證工程造價控制目標的實現。

目前,在《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教學中,仍然是重理論、輕實驗的線性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與經濟活動脫節、實踐教學力度不夠。在教學中仍然是單純地講述計價規范與管理理論,灌輸給學生的總是大量的、抽象的公式與生硬的合同條款及法律條文,學生就會缺乏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喜悅,激發不了學習興趣,難以理解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的經濟意義,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工程造價管理》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從實際工程案例出發,分析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計價過程,能夠比較準確地計算出項目的投資估算、概算造價、預算造價、合理地確定承包合同價,合理地確定結算價、準確核算竣工決算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述、分析、討論隱藏在實際工程案例背后的問題,總結工程項目建設管理經驗,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案例的選擇

1.案例選擇的原則。案例教學法利用典型的工程案例,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學法運用在《工程造價管理》教學中的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工程造價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工程造價人才。

結合《工程造價管理》的教材特點,其教學案例的選擇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1)針對性。選擇符合教學內容且貼近現實生活,采用的案例以工程經濟活動中最新的、有爭議的、可討論的案例為主,能夠印證《工程造價管理》知識內容,有助于學生解決工程經濟中的實際問題。案例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量”的簡單積累,而是理論知識在記憶中發生“質”的變化過程。通過這種變化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更好地掌握教學重點、難點。(2)時效性。案例選擇要盡量更新,適應工程造價管理中不斷出現的新現象、新名詞、新方法、新規定,確保案例的時效性,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合格工程造價管理人才。案例的時效性可以使學生具有“實戰”的經歷,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決策,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實踐、積極思維、主動學習。

2.案例選擇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查閱大量的資料基礎上,通過與企業、項目的信息交往,掌握與具體的課堂情境有關的實踐性知識,再進行案例收集、整理、分析,獲取最貼近《工程造價管理》的工程造價案例。(1)選擇國內外最近發生的典型事例為教學案例。依據《工程造價管理》教學目的,收集、整理、分析國內外最近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講到“索賠與反索賠”時,選擇發生在我國某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索賠事件,講清其發生的時代背景,具體過程及索賠結果,使學生形象地理解“索賠與反索賠”的含義,并了解索賠管理的方法。在講到“設計競選”時,講述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設計方案的確定過程,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加深對“設計競選”作用的認識,并了解設計方案競選的方式和文件內容。(2)選擇學校或學校周邊的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為教學案例。選擇學校或學校周邊的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為教學案例,這樣的案例讓學生感覺案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有利于知識點的掌握。《工程造價管理》中工程進度與投資控制,選擇學校周邊的立交橋建設為例,詳細分析立交橋建設過程中出現長時間停滯的原因,進而分析由此導致的投資偏差。由于是學校周邊的案例,學生們有鮮明的感性認識,極易引起學生深入分析的興趣。再如講到設計變更時,直接以學校教學樓建設作為案例,講述教學樓建設過程中引起設計方案變更的原因及處理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設計變更對工程造價的影響,追問設計變更的處理方法與程序。(3)選擇《工程造價管理》理論代表人物案例為教學案例。選擇發生在《工程造價管理》管理理論的創始人或代表人身上的具體事例為教學案例,有助于學生了解隱藏在理論背后的時代特點、工程特點,對比當前的工程管理狀況,從而更好地應用《工程造價管理》管理理論。例如講述《工程造價管理》中用于編制進度計劃的甘特圖時,先從甘特圖的開發者甘特談起,講述甘特的生平、甘特的主要理論與貢獻,不僅可以迅速引起學生對甘特圖的興趣,還可以對工程進度控制理論的發展歷程與時代背景有所了解。

三、案例的運用

1.教師講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圖片、短片以及PPT等形式,插入案例分析,講述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論內容和論證方法,從而加深學生對該理論的理解和認識,便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建立知識聯系、激活知識、靈活運用。例如在講授《工程造價管理》的建設項目投資估算時,選擇某一個已建工程項目的基礎數據為案例,講述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主要包括:建安工程費用、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工程建設其他費、預備費、建設期利息、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從而讓學生對建設項目投資估算也有了較深刻的感性認識。

2.演講、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的運用。教師在案例講述過程中,要適時適度。“適時”是不到火候不能說出教師的見解,“適度”是點評不易過細,但也不易太簡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議不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處理問題,而以引導學生為主,為學生設定一定案例情景,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學過程中,以“學”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運用演講、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學生在案例分析、辯論、討論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觀點,結合《工程造價管理》理論知識,促使學生能動地發現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例如在講授《工程造價管理》中“評標方法”時,教師在講述“評標”的原則、步驟及方法之后,可給出有關評標案例,要求學生按照評標規則組成若干個評標小組,模擬實際評標過程。對于某小組的評標過程及結果,還可以請其他小組的成員分析其評標過程與結果是否有不當之處,小組之間展開辯論。學生在模擬評標及辯論過程中,只有深入了解“評標”的原則、步驟及方法,才能參與其中。在學生小組討論、辯論過程中,教師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為主,肯定表現出色的學生,對不準確的論點及時提出質疑,但要把握好方式和語氣。教師在討論、演講、辯論之后,要對相關知識進行點評,講解討論中沒有涉及到的問題以及存在爭議的問題,進一步強調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識點。

四、結語

《工程造價管理》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掌握工程造價管理領域中的新思想、新發展、新問題,不斷充實更新教學內容。教師要積極到建設領域的相關企業鍛煉,經常參與工程造價管理知識的培訓,洞察工程造價管理最新動態,努力成為主動創造自身職業生命的主體。同時,《工程造價管理》案例教學法需有一個適應過程,實施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孟戈.案例教學在房地產經濟學中的應用[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2).

[2]吳志超.案例教學法在工程造價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建設教育,2008,2(2).

[3]蔣美蓉,譚躍虎.淺析學習動機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教學效果的影響[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4(2).

[4]吳書安.高職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26(1).

[5]李偉.工程造價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創新與模式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2).

[6]王淑芳.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之友,2008,(1).

[7]林敏,熊向陽.工程造價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的研究[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8,(23).

篇6

有機化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有機化學知識理論性強,內容枯燥,而傳統課堂教學缺少師生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將形象生動的教學案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其能動性。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模式可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案例教學法

有機化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專業課程,如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具有重要的鋪墊和支撐作用。有機化學涉及大量理論、反應方程式、反應機理,晦澀難懂、枯燥無味,學生在課堂上被“滿堂灌”,難以理解和消化吸收,極易喪失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更無從談起。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求,運用精選出來的案例材料,使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過組織學生對事件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培養他們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其積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種教學方法[1,2]。與理論知識相比,臨床案例更加直觀生動,有助于記憶,具有吸引力,容易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3]。近年來該教學法因其特有的啟發性、實踐性和生動性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極大關注[4~10]。鑒于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案例教學法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提高教學效果。

1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中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

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手中的案例是教學的“法寶”、案例教學的重要材料,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11]。因此,教學案例的設計至關重要。只有案例內容與教學過程密切結合,才是好的案例教學[12]。有機化學作為臨床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既可以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實例,也可從一些藥物的合成、臨床應用入手。設計案例時,可按照以下原則:(1)案例內容與結構緊緊圍繞有機化學課程內容,選擇與臨床藥學學科密切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講授“酚類化合物的酯化反應”這一知識點前,以“阿司匹林”這一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抗炎藥物作為教學案例,先提出該藥物的研究歷史,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查閱該藥的結構以及合成方法,教師總結,指出阿司匹林是水楊酸與醋酐合成而來,該反應即是酚類化合物的重要性質之一———酯化反應。通過上述簡單的臨床藥物案例引入酚類化合物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培養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2)教學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3],可選取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通俗易懂的例子,使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的過程由淺及深,便于理解和消化。學生是案例教學人本理念的前提[14]。若案例內容過于晦澀難懂,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會失去興趣,不利于教學的開展。因此,應優先選擇通俗易懂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講解重氮化合物的偶聯反應時,可從棉布的染色實驗入手,讓學生知道偶聯反應的產物可用作染料,通過這一案例教學,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所學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意義。(3)教學案例應具有真實性。可將與知識點密切相關的臨床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引入有機化學教學。例如,在講解立體化學章節的手性和對映異構體的拆分等知識點時,可從歐洲的“沙利度胺事件”入手,先引入該事件背景:1957年10月,新型抗妊娠反應藥物———沙利度胺問世,該藥物為外消旋體,受制于當時的科技水平,藥品生產廠家沒有拆分其手性,導致孕婦服用后產下俗稱“海豹嬰兒”的畸形兒。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沙利度胺實際上是一對手性化合物,其R-構型化合物具有抑制妊娠反應活性的作用,而S-構型化合物有致畸性,罪魁禍首就是它。由此引入知識點“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及外消旋體的拆分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由這一真實案例引入,對上述知識點學生很容易理解。

2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案例教學的實施

以我院2013級臨床藥學專業1班25名學生為案例教學主體,每5人為一個討論組,共5組,對含氮類化合物章節的部分知識點開展案例教學,共6學時。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以“上海復旦大學投毒事件”為背景,設計了如下教學案例:2013年4月1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某喝了一口寢室飲水機內的水后,出現身體不適,被送至醫院就診。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黃某的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有毒化合物成分———N-二甲基亞硝胺(屬于N-二烷基亞硝胺)。該類物質對各種動物都有強致癌作用,也被懷疑會引發人類癌癥,是由胺的亞硝化反應制得。反應通過亞硝酰陽離子(NO+)的進攻而發生。為幫助學生在查閱資料和分析案例過程中有目的、有層次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在引入上述案例的同時給出4個引導問題:(1)案例中N-二甲基亞硝胺的結構是什么?(2)N-二烷基亞硝胺類化合物如何制備?(3)什么是亞硝化反應?進行該反應時要注意什么問題?(4)亞硝化反應的機理是什么?通過上述問題引出新的知識點:N-二甲基亞硝胺(N-dimethylnitrosamine),胺(amines),亞硝化反應(nitrosation),NO+。提示性的引導問題可避免學生在查閱相關資料過程中偏離問題中心,易于把握案例的核心問題,促進案例教學順利開展。學生查閱資料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上臺講解、自由提問、主動答題等形式,解決上述引導問題及延伸問題。討論過程中,學生表現積極踴躍,信息搜集和整理非常全面,討論進展順利,真正體現了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討論結束后,由教師對上述問題進行總結:N-二甲基亞硝胺的結構為(CH3)2N-N=O,屬于N-二烷基亞硝胺類化合物,可由仲胺R2NH或Ar(R)NH通過亞硝化反應(胺和亞硝酸反應)制得。該反應利用亞硝酰陽離子(NO+)的親核進攻發生。為了產生NO+,我們必須用鹽酸來處理亞硝酸鈉,制備不穩定的亞硝酸,溶液達到平衡后含有亞硝酰陽離子,亞硝酰陽離子受到胺的進攻形成N-亞硝銨鹽。仲N-亞硝銨鹽發生去質子化而形成相對穩定的主產物N-亞硝胺。

3案例教學的實施意義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沒有臨床經驗,只有理論層面的認知,印象不深刻,而案例教學能夠靈活地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拉近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真正做到學以致用[15]。通過在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既可使教師在搜集和設計教學案例的過程中提高教學熱情與教學能力,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師生雙贏。一方面,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責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師既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能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教師經過這一過程的錘煉,教學能力顯著提高;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能動性與創新能力、分析和總結問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為滿足這一要求,必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查閱資料,利用獲得的資料和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課堂討論,從而大大提升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

4展望

基于案例教學法取得的良好教學效果,今后教師將依照案例設計原則,將更多的教學案例引入有機化學教學中,深化有機化學案例教學改革。

作者:安琳 鄭友廣 谷小珂 牟杰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藥學院

篇7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教師專業化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共同努力下,我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繁榮。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少數民族雙語教師,但由于多種原因我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極大地制約了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協調發展。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層和教師培訓機構要結合本地教學實際,積極引導少數民族雙語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專業化發展水平。

一、少數民族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self-monitoring),是教師所采取的一系列觀察、評價、管理自我的系統方法,最終目的是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中,教師通過自我監測所獲得的客觀描述和信息反饋,有助于促使教師充分地認識自己、理解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的方法、策略。

自我監測對于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增強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的自我監控和評價意識,擺脫由管理者一元被動操控的不足;其次,自我監測所提供的信息反饋,可以促進教師對其教學行為的批判性反思,為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內部原動力。可以說自我監測是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增強自我意識和發現教學問題的有效方式,是實現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礎。

二、組建教師互助小組

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群體的互助合作優勢。在教師互助合作的基礎上,由多名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組建以互助、互評、共進為目的的教師互助小組,對于少數民族雙語教師教學水平的改進與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師互助小組為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討論、交流和共同進步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少數民族雙語教師之間可以達到資源整合和共享。教師互助小組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合作意識,并可以在合作中集思廣益,發揮教師特長。此外,通過教師之間的教學互評,發現和討論教學中的問題,有利于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質量的改進和先進教學經驗的傳播。教師互助小組對于新入職的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通過教師互助聽課評課,獲取教學經驗,并反觀自身教學

在少數民族雙語教學過程中,通過互助聽課平臺可以為新入職教師提供學習和交流教學經驗的機會,也可以使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從中獲益。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在觀摩和分析其他教師授課活動過程中,一方面,學習了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通過其他教師的教學行為反觀自身,可以在反思中提高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水平。對于被聽課教師而言,他們也會通過聽課教師的評價和建設性意見,進一步改善教學。因此,以合作、平等與共同提高為基礎的教師互助聽課活動是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為了保證少數民族雙語教師互助聽課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對聽課活動進行一定的組織安排。一方面,要選擇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授課教師和課程。另一方面,少數民族雙語教師要對授課過程進行有益的互動交流和討論,明確互助聽課活動的針對性。同時,要對授課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并反思自身的雙語教學行為。

四、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案例分析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中的案例分析,是指收集雙語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和情景以及解決問題方法的相關信息,教師可以借助這些信息深入理解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一般情況下,少數民族民族雙語教學案例分析包括主題確定、資料收集、資料分析與總結反思五個緊密聯系的階段。開展教學案例研究,既有利于提高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實效,也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成長。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中的案例分析,可以通過案例的展現、思考、探討與評價,有助于少數民族雙語教師深入認識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有效提高新入職教師的培訓質量,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五、圍繞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實踐開展行動研究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行動研究,是由少數民族雙語教師進行的課堂研究,是教師通過對自身特定教學問題的自我反思和探究,提高對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活動及相應教學理論的深入認識。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在開展行動研究過程中承擔了教學實踐者和教學研究者的雙重角色,從而使其對于雙語教學實踐具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在雙語教學中充分開展行動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中的行動研究可以從六個層面展開:確定研究問題、分析理解問題、收集和分析數據信息、設計行動規劃、觀察教學實踐結果、對實踐結果進行反思性總結。

此外,撰寫分析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課堂內的偶發事件,充分利用同事之間的合作教學等形式也是實現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鐘啟泉.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J].教育研究,2001,(12).

[4]郭衛東.關于雙語教學實驗班教學質量的思考[J].語言與翻譯,2003,(04).

篇8

關鍵詞:資產評估課程;案例教學模式;課堂設計;學生成績考評體系

資產評估課程是資產評估專業的一門基礎課,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如何講好這門課程是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的論文和文章有很多,介紹了案例教學法的作用,目標和操作規程。筆者認真實踐這些教育教學理論,針對資產評估這門課程,結合教學實際和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總結如下問題和建議。

一、資產評估課程案例教學法的模式

案例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不同于案例說明,案例說明的目的僅僅在于將已經存在的理論闡述清楚,答案一般是唯一的。案例教學則一般沒有標準的或者唯一的答案,需要師生在相互爭論和協商過程中找到比較接近社會真實和相對正確的答案。案例教學法更加側重教學過程中的爭論,探討和協商,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學生自學和師生相互學習使學生深入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案例教學法的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一)問題評審型。就是先給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去評價該問題和方案,這種模式一般以系統的理論講授為前提,此模式的教學應該放在資產評估課程的前期,由于教學方法的改變,一部分學生開始并不適應這種講課方式,課堂氣氛不夠熱烈。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在心理上,學生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在課下自學時,沒有瀏覽指定的參考資料;在課堂之上,學生不習慣對以前所學各學科知識的進行綜合運用。此時,教師應當有足夠耐心,需要教師不斷對學生進行啟發、指導和鼓勵,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慢慢適應此種教學方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案例的布置的時間上,要對資產評估的相關理論進行系統講授后,才能布置教學案例,例如,布置教學案例必須以資產評估的三大基本方法系統闡述為前提,否則,案例教學將無法展開。

(二)分析決策型。就是沒有給出具體方案,需要學生討論分析以提出決策方案,這種模式一般要涉及很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資產評估已經深入到經濟活動中的各個領域,包括企業的設立,企業的合并,公司上市,企業管理和咨詢,企業納稅,企業財產抵押,企業保險,公司債轉股和國家土地征用以及拆遷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決策型的教學案例,要求在設計教學案例時,教師應當全面了解上面提到的各個相關領域的政策和知識,突破教材狹小的討論空間,盡可能讓學生綜合運用以前所學到的各方面的知識,允許學生 “異想天開”,同時要求學生必須在課下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參考資料。資產評估課程中的評估程序和評估報告等章節比較適合使用分析決策案例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深感案例收集、整理與分析的工作異常繁重,因為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它的水平和質量直接決定案例教學的成敗,必須高度重視案例的收集、編寫和分析。筆者認為應當借鑒國內外的教學經驗,由專門的教學機構來編寫教學案例。例如,國外肯尼迪政府學院有個專門的案例編寫小組,有6名案例編寫員;國內清華大學的案例中心也是專門收集、整理與分析案例的機構。對一般的高等院校而言,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由教研室各個成員來編寫案例,一方面可以減少案例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師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的控制和指導上。“教師應當熟透案例,有廣博的知識、較強的邏輯分析、要點概括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三)發展理論型。通過案例教學,發現和發展并不斷完善理論體系,這種模式是針對前沿理論問題而設置。學員做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做決定,而是去發現,此種模式最能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這里要注意的是我們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大學本科生,不是已經有了諸多3-5年實踐經驗的MBA學員,新的理論生長點一般應當由教師引導才能完成。否則,對本科學生而言,發現前沿理論問題是很困難的。同時,教師必須安排有關不同理論的教學資料,以供學生瀏覽。資產評估課程中的無形資產評估可以使用此種模式來進行案例教學。因為,無形資產評估的相關理論很多,而且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爭論探討的熱點問題。

二、資產評估案例教學法的課堂設計

資產評估的案例教學法的課堂設計是指在有限的學時期限內,制定預定的教學方案。資產評估課程一般為54課時,用于案例教學的課時一般要控制在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即36學時左右。剩下的課時用于案例的布置和案例教學的考評。下面要重點談一下,每一節課(一般是2課時)如何制定詳細教學方案。

首先,教師要分析和研究教學目的,根據案例教學模式的不同,每個案例要填寫教學目的,教學目的是每一個教學案例的理想的授課目標,教師在課堂討論過程中要盡量實現教學目的。課堂討論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展開,以教學目的為基礎,布置教學案例的相關問題,此問題一般要以教材的理論為基礎,同時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最好是真實的社會環境下的評估方面的經濟活動。否則,案例教學便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變成了理論問題的簡單說明。沒有教學目的作為指導,將導致教學偏離目標。

其次,由于案例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而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變,最初兩節課要介紹案例教學的相關要求和程序。例如,某一鍋爐的評估的案例,它的教學程序如下,熟悉資產評估的有關理論知識通讀案例、發現問題設身處地地多角度分析推理提出多種決策方案提出解決問題時作出選擇的依據對供選方案進行評估作出合理決策。布置教學案例時,一般要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例如,講授資產評估的方法論時,由教師先布置比較容易的案例;講授機器設備評估、房地產評估和無形資產的具體評估方法時,應該布置比較復雜一些的案例。同時,在最初的幾節課,要指導學生閱讀或者瀏覽相關的資料。

再次,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教師是課堂討論的組織者,但不能是裁判員,案例討論中,教師要盡量把時間讓給學生,鼓勵學生更多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當營造一種和諧氣氛,引起爭論,使大家多多發表意見。每一個學生的想法都要鼓勵,鼓勵學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其他同學對其進行分析和批判。教師可以成為討論過程的參與者,對學生的提出的方案設置障礙。教師在課堂討論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給每一位同學以平等的機會。課堂討論的關鍵因素是學生要在課堂之下充分地進行準備,包括如何查找資料,如何確定發言提綱。筆者認為,在這方面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可以看到,案例教學法的工作量要遠遠大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當學生掌握了此種方法之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課下查找資料這個環節了。

最后,教師對課堂討論進行總結和講評。總結和講評只能針對教學內容,不宜過于武斷,要總結未討論清楚的問題和已經討論清楚的問題。一般而言,課堂之上討論的內容一定會超出教學方案設定的內容,這要求教師重新修改教學方案,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三、資產評估案例教學法的學生成績考評體系

案例教學法的學生成績考評體系是案例教學中的難點問題,主要是如何設計考評方法,如何同現有學生成績考評體系相銜接。如果教學管理部門不同意該考評辦法或者仍然采用傳統考評體系,將使案例教學走向沒落。根據國外哈佛大學的經驗,對學員的課堂發言打分分為四等,占該門功課成績的25%―50%,通常有10%學生得不到“良”以上的成績,3%的學生被迫退學,有的學科只有10%左右的學生拿到畢業證。這種評價機制同國內一般院校的評價體系可能產生沖突。

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學生成績考評體系在我國高校還沒有很好的考評規范體系,根據國內院系的具體教學要求,平時成績一般可以占到總評成績的20%,有了此種依據,我們可以對學生案例教學成績進行評定。評定的標準在于是否認真準備相關資料和課堂發言的時間和次數,對所表述的內容的正確性一般也應該予以考慮,但不是成績評價的主要內容。課堂教學中如何評價學生成績確實是一個難點問題,案例教學法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是學生準備學習資料的初始動力,沒有這個評價體系,課堂上的討論就會變成某一部分學生或者某幾個學生的辯論賽。這樣對其他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有違教學平等原則。但是,國內院校一個本科班的學生總數一般在40-50人之間,如果每個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討論時間和發言時間,課堂教學將不能按照教學方案的規定來完成教學內容。

課堂討論的效果和成績評定還要求,教師不僅僅應該備課撰寫教案,還應該非常熟悉學生的基本情況,也就是要對授課對象的背景和他對相關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有所了解。否則,案例選擇不合適,學生感覺對案例缺乏認識,喪失討論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案例教學法有效開展的前提是教學案例的收集、編寫和分析,這項工作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

資產評估課程案例教學的基本思路是將資產的評估理論與評估實務相結合。該課程案例教學內容的目標是通過模擬資產的評估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當前資產評估業務的能力,也有助于拓寬其知識范圍,為今后從事資產評估行業奠定基礎。通過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思考資產評估實務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夯實了專業課的基礎知識。相應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林根.資產評估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財會通訊,2011.15

[2]阮萍.資產評估案例教學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3]方媛.資產評估案例教學模式探討[J].財會月刊,2013.2

[4]閆晶.資產評估案例教學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2

[5]劉紅梅.高校教學中的資產評估案例研究[J].經濟導刊,2011.1

作者簡介:

篇9

一、實踐導向的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構建

1加強理論學習與思考我們針對實地調查訪談獲得的關于學生對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反饋信息,如“理論與實際脫節,學后用處不大”“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等,思索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通過與其他院校同行的相互交流、學習,確定將案例教學引入到我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中;通過廣泛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論研究,初步提出了實踐導向的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構想。2探索案例教學的操作程序教學程序指教學模式在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和步驟。案例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三個步驟:一是準備階段,編寫案例;二是實施階段,呈現案例、分析討論;三是結束階段,總結評述。根據我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結合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不緊密、適用的教學案例較為缺乏的實際,我們把實踐導向的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確定為三個階段:案例開發、案例研討、案例評價與訓練。1案例開發階段案例開發實際上是一個用一定的理論透鏡審視實踐的過程,要求師生公共參與,這可以幫助師生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參與案例開發的具體過程:1)教師向學生介紹案例選編的基本原則。一是實踐性原則,案例要符合生活實際,不是主觀臆造脫離實際的教學案例;二是針對性原則,案例應能用某一個心理學的知識點來說明或解釋;三是啟發性原則,案例要能夠引人深思,啟迪思路,有助于深化理解教學內容;四是典型性原則,案例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對學生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2)學生編寫和開發案例。可以采用兩種途徑:一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文獻查閱等方式尋找到相關的適當案例,并根據上述原則,對案例進行一定的修改和潤飾使其符合要求。二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根據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自行編撰案例,案例必須要能夠反應某個心理學原理。3)進行案例分析。學生根據所學的心理學理論,對自己設計或編寫的案例進行獨立思考和認真分析,撰寫出相應的分析報告。2案例研討階段要求學生對老師所提供或呈現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教師要在班級中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以案例為中心展開討論,并通過討論獲得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理解。注意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討論可以分為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兩個階段。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小組討論也可安排在課外進行,然后由各小組長在班級進行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案例的性質和特點,充分利用演講、辯論、情景模擬實驗、社會調查和課堂表演等多種方式推動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案例評價與訓練階段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評價。案例評價包括對案例分析報告的評價和案例研討情況的評價。對案例分析報告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對關鍵問題的把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對案例研討情況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參與度的評估,包括小組討論的參與度和集體討論的參與度,主要評估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是否上傳分析報告等;二是總結案例的討論情況,包括評價討論的優缺點,進行補充與提高性的講授等,并從中指出案例中的重點、難點及理論依據。評價也可以發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評價結束以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遷移訓練。比如給出幾個其他情景下的類似案例,讓學生通過思考,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其他情景中用來處理類似的問題,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總之,通過“案例開發—案例研討—案例評價與訓練”幾個環節的實施,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導向的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

1建立案例資源庫案例庫是案例教學模式運行的基礎,沒有一定數量、一定容量和較高質量的案例庫,案例教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公共心理學案例庫的來源有兩個:一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自己收集、選編的案例;二是由學生開發的案例。在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通過文獻查閱的方式或者基于本人的真實生活經歷,設計和編寫相關的心理學教學案例并對其進行分析。然后老師對學生編寫的案例進行篩選、提煉、分類。其中,優秀的案例可以正式納入到課堂案例教學內容中,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案例庫進行擴充和完善,實現案例庫的動態更新。目前,公共心理學案例庫中的案例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別:①有關心理過程方面的案例;②有關學生個性發展方面的案例;③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案例;④有關學生學習方面的案例;⑤有關教師心理、教師素質方面的案例;⑥偶發(突發)事件處理方面的案例;⑦班級人際交往方面的案例。共收集案例300多個,基本上解決了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中案例資源不足的問題。2選擇試驗班級,進行案例教學實踐根據理論研究學習建立起來的案例教學模型,在2011年上半年,我們在全校開設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的班級中,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二個教學班作為試點班,按照“案例開發—案例研討—案例評價與訓練”的操作程序,進行了心理學案例教學的試驗。在案例教學實踐中,我們比較重視以下幾個問題。1確立課程教學的新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的核心。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現成知識傳承與獲得為目標,而案例教學模式主要以在知識的探究、遷移、運用基礎上發展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實踐導向的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公共心理學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形成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2設計案例教學的新模式傳統的案例教學一般是按照“教師呈現案例、學生進行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的模式進行的,在公共心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案例開發—案例研討—案例評價與訓練”的模式進行,將案例的開發納入到案例教學模型之中,將案例開發作為成功實施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并且嘗試著將學生的經驗引入課堂,作為心理學課程中案例教學的重要“案例”素材。3創設案例教學的實施條件1)構建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前提,是調動教學雙方積極性的強大驅動力。它既可以促使教師滿腔熱情、專心致志地從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教好;也可以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影響,并對教師所任課程產生興趣以至愛好,從而使得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最終實現教學目的。2)創設投入與關注的課堂氣氛。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必須積極關注教學中學生的一切。既要關注學生學習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現并進行積極的評價、認可和激勵,也要關注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關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質量,還要關注學生求知的需要,情感、性格和發展的需要等。而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必須積極關注自身的學習過程。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也有助于學生對自己學業的成敗進行積極的歸因,以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4改變課程學習的評價方式公共心理學課程學習的評價,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形成性評價的內容,除了通常有的作業、出勤率、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之外,增加了學生案例開發成果、案例研討的參與態度與表現等方面的評價內容;在終結性評價中,改變過去的試卷結構和題型,加大了“案例分析”的比重(50%左右),考查的重點不再是學生對心理學概念、理論掌握的多少,而在于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理論分析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否有所發展提高。通過試驗實踐過程,我們發現在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心理學的主動性、參與性和積極性,強化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課程教學的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作者:張春英單位:湖北文理學院教育學院

篇10

[摘 要] 案例教學是以案例作為任務驅動,提供問題,以交流討論為主要形式,以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現代橋梁預應力設計理論與應用”是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課程目標是培養研究生在工程設計中對預應力的應用和研究能力。案例庫的開發是案例教學的基礎,是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案例庫的開發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類整理、編制成庫等三個主要過程。而在“現代橋梁預應力設計理論與應用”這門課程中,我們在前期先對各種不同的橋型,不同的預應力實現方式進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完成后,按照連續梁橋、剛構橋、連續-剛構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六種橋型進行信息的分類整理;最后在這基礎上編制成案例教學庫,在之后的教學中可以繼續添加、豐富。案例教學庫的建立不H為之后的案例教學奠定了基礎,為案例教學提供了教學資料和依據,而且在建立案例教學庫的過程中,也使得學生們對信息歸納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 案例教學;案例庫建設;能力;提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31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239- 03

0 引 言

案例教學法首創于20世紀初的美國哈佛大學,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通過運用案例營造一個包含所需傳授內容在內的具體教育情景,通過老師對情景的描述與學生對其的討論,達到對相關內容認知的目的,其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的特性,符合開放教育教學的規律,是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選擇之一。編寫優秀的教學案例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本前提,也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必要準備。通過建設案例資源庫,一方面可以為案例的開發與編制建立規范化的標準體系,通過開展科學化的分類、評價等活動,提高教學案例的質量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為案例資源的共享奠定基礎,構建開放性的應用平臺,提高案例資源的使用效率。

1 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總體而言,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相對于其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案例教學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來說,存在明顯的滯后。從全國情況來看,至今尚未出現可以面向各培養單位開放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案例資源數據庫;各省的情況也差不多,許多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方案往往都只能停留在紙面上。高校的情況似乎好一些,已經有一些高校或專業領域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并通過組織開發與編制以及籌資購買等措施,積累了一些較好的教學案例。但是,由于受到實施案例教學所必然產生的教學改革阻力以及案例資源需要持續更新、案例庫建設需要完善的配套體系等因素的制約,高校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也處于一種較為尷尬的處境。總體而言,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1 案例零散,采編水平不高

在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教學中,盡管有些教師已經開始嘗試開展案例教學,甚至構建和開發一些系統化的實踐課程,但是,其使用的教學案例卻往往處于零散狀態,缺乏系統化的組織和標準化。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任課教師基于個人的喜好或者專業特長來開發和制作,而較少組建學科團隊或專門的開發團隊來開展,這使得案例的開發工作不僅較為隨意,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難以保證案例的質量,同時也很難持續進行。這必然導致統一、規范的案例資源庫很難建立,案例的質量、層次也參差不齊,出現諸如原創性案例數量偏少、案例分析深度不夠、案例出現內容不全(如缺少案例使用說明,或者雖然有案例使用說明,但指導性很差)等問題。

1.2 案例來源渠道過窄,實踐性不強

目前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改編類案例,主要是由任課教師根據媒體上公開發表的資料和相關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對其進行組織和加工而成;二是采編類案例,這一類型的案例一般需要由任課教師親自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或者去企業實地調研、訪談,結合企業的背景和相關資料編寫而成。由于采編類案例涉及到企業層面,需要高校或者任課教師跟企業之間開展一些溝通與協調,而大多數中國企業對于案例的采編認識不到位,不愿意將公司的有關信息和問題公之于眾,對于涉及技術革新的項目更是閉口不談,這使得案例的采集面十分狹小,任課教師只能更多地依賴改編類案例來開展案例教學實踐。而改編類案例最大的缺陷就是其信息來源脫離了企業的生產實踐,即使編排成了案例的形式,但其實踐性效果卻大打折扣。而且,由于高校目前一般都尚未建立配套的案例采編激勵機制和案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任課教師開展案例編制的積極性也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案例的開發工作。

1.3 案例私有化明顯,案例庫共享性差

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不僅缺乏案例教學資源,即使對現有的案例成果也缺乏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流程。由于現有的教學案例主要是由任課教師基于個人的興趣或者需要而開發完成,因而,無形之中已經成為了某些任課教師個人專屬的教學資源,基本不具有共享性。即使有些任課教師同意共享其案例教學資源,由于這些案例被打上深深地個人印記,缺乏規范統一的標準,再加上其他教師不了解案例開發的背景及其使用的各種限制條件,因而,這些案例也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校內是如此,高校間更不必說了。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在我國大多數高校開辦的時間都不長,高校間尚未形成整合資源共同開發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的機制,也沒有形成相互交流共同研討案例教學的局面,這使得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的整體水平很難得到快速的提升。

1.4 案例庫資源推廣力度弱,案例使用率低

近年來,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中,案例教學法雖然得到了普遍的認同,但距離普及和推廣的層面仍有不小的距離。這不僅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同時跟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對案例教學方式以及案例庫資源共享的推廣力度弱也有一定關系。至今為止,在有關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相關制度與規范文件中,尚未有一份明確提及教學案例資源庫建設。盡管有個別的文件已經開始推動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案例教學工作,但對于案例教學工作如何實施,是否是培養工作所必需的培養方式以及如何配備案例教學開展的基礎設施等等,相關文件并沒有較為明確的規定。正是由于缺乏明確的基本要求和統一規范,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中,任課教師是否采用案例教學完全靠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案例的編制與采集也主要是個人行為,即使有個別的專業領域開發或購買了規范化的案例庫,這些案例資源庫的使用率往往也比較低。同時,各高校以及各專業領域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沒有建立開放性的案例資源庫共享平臺也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使用率低下的狀況。

2 “現代橋梁預應力設計理論與應用”課程中案例庫的建設

2.1 信息收集

建立案例教學的第一步是要進行大量的信息收集,這是花費時間最長,最為辛苦的一個過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過程。信息的數量是否足夠,決定著案例教學內容是否有深度;信息的正確與否,則決定著案例教學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在本課程的信息收集中,首先可以在萬方、維普、知網等各大信息資源網站搜尋碩博士論文、期刊、專利等等,同時可以適當的查找一些圖片、視頻信息。

當然,信息的收集也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在信息的大海里撈針。就如“現代橋梁預應力設計理論與應用”這門課程而言,首先,預應力的使用出現于國外,并且在國外發展的比較快。而國內對這一技術的研究相對比較落后,在近幾年才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因此,我們需要首先查找多一些國外的文獻,再結合一些國內的信息,才能將這部分的理論完善其起來。其次,預應力在不同的橋梁中的使用形式、施工方法也都不同,所以我們也得先確定幾種主要的橋型,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查找。再次,預應力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工程建筑之中,在不同類型的建筑中有不同的設計形式、設計方法和施工過程。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工程經驗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單薄的理論知識所無法解決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尋找一些其他建筑作為輔助分析,比如預應力鋼結構是如何在建筑中應用的,斜拉橋的模型如何應用到大跨度建筑結構中的等等。

初步的信息收集完成后,我們還需要進行一些相應的實地考察、調研。古人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畢竟光靠紙面的信息還是顯得有點抽象,調研中直觀的感受可以使學生們認識的更加透徹。所以,我們可以在每一類橋型中選取幾座有代表性的橋進行調研,做好相關的記錄,調研報告也是我們案例庫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2.2 信息整理

信息收集完整后,就要對其進行分類整理,也就是將相應的信息放入相應的版塊的過程。就如我們這個課程而言,可以按照連續梁橋、剛構橋、連續-剛構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六種橋型進行分類整理。

2.3 編制成庫

完成以上兩項工作后,最后就是編制成庫的工作。這項工作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將案例庫以論文形式匯編成冊,作為案例教學的相關教材。第二部分就是建立相應的網上案例教學庫。我們主要運用相應軟件建立本課程的案例資源庫,以方便查找。而案例庫的內容也會在本課程教學的進行下不斷豐富。最終,我們要建成一下5個模塊。

2.3.1 教學案例庫

教學案例庫中的內容主要是由一定數量的教學案例組成,其中的每個案例都是相對完整的事件,一般都包括以下要素:教學目的與用途(適用的課程、對象,教學目標)、案例標題、案例背景(教師需要掌握的案例進展性、背景性信息)、主題內容(對案例主題內容的描述)、結尾(提出問題或自然淡出)、相關附件(與案例相關的圖表、附錄等)、啟發思考題(提示學生思考方向)、分析思路(給出案例分析的邏輯路徑)、理論依據與分析(分析該案例所需要的相關理論,以及具體分析)、關鍵要點(案例分析中的關鍵所在,案例教學中的關鍵知識點、能力點等)、教學建議(案例在教學中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項和時間安排等)。每個案例在數據庫中都分別歸入相應的類別,這些案例下載后稍加整合就可以直接應用到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中。

2.3.2 案例素材庫

案例素材庫是由一定數量的與知識應用相關的典型事件或者生產實踐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組成,@些素材可能以文本記錄的方式存在,也可能以視頻或圖像的形式呈現,部分素材還可能是經過二次加工處理后的模擬片段。

素材庫的作用主要是為任課教師開發教學案例提供基本素材,一般并不直接應用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案例素材庫一般應設計成完全開放式的,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的案例素材都可以加入到數據庫中。

2.3.3 案例教學精品課程庫

案例教學精品課程庫由一定數量的優秀案例教學課程構成,其典型特征就是其中的課程都能夠較好地應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來開展。這一資源庫的素材來自于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優秀課程評選,凡是評選出的優秀實踐教學課程均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納入到案例教學精品課程庫中。本資源庫設計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動實踐教學案例資源庫的普及,提高案例庫的使用效率。同時,通過建立開放在線案例教學精品課程,也可以為任課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學習案例教學的機會,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優質學習資源。

2.3.4 教師在線學習平臺

師資隊伍建設是開展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案例教學的關鍵。當前,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參與案例教學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案例教學師資培訓工作。在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基礎上開發教師在線學習平臺,組織相關學習材料,精選課程教學案例,尤其是那些記錄并分析案例開發進程的教學案例,按照一定標準開發成適合教師分散學習的形式。通過這種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使得大多數的任課教師都能了解和理解案例教學的實質內涵和操作方式,準確把握其特點和基本要求,掌握開展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結合學校學科特色和培養條件,積極在教學工作中有效實施案例教學并不斷完善提高。

2.3.5 學生在線學習平臺

學習是一項多方位的活動,對實踐教學而言更是如此。課堂教學所能提供的接觸企業生產實踐的機會畢竟有限,而對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而言,這些實踐教學的內容卻是非常重要的。因而,開發學生在線學習平臺,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提供更多了解生產實踐的機會是必要的。該平臺在案例教學庫開發與建設的基礎上運行,通過數據檢索與重組技術,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可以遠程在線學習的案例基礎模塊。這在一方面擴大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踐能力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提高案例庫的使用效率。

3 結 語

案例庫的開發是案例教學的基礎,是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案例庫的開發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類整理、編制成庫等三個主要過程。而在“現代橋梁預應力設計理論與應用”這門課程中,我們在前期先對各種不同的橋型,不同的預應力實現方式進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完成后,按照連續梁橋、剛構橋、連續-剛構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六種橋型進行信息的分類整理;最后在這基礎上編制成案例教學庫,在之后的教學中可以繼續添加、豐富。案例教學庫的建立不僅為之后的案例教學奠定了基礎,為案例教學提供了教學資料和依據,而且在建立案例教學庫的過程中,也使得學生們對信息歸納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應密,張樂平. 全日制工程碩士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66-171.

[2]梁君. 教學案例庫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 科教文匯旬刊,201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