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教育與地理研學活動設計分析
時間:2022-09-27 11:04:36
導語:生態環境教育與地理研學活動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日漸突出,社會呼吁教育能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其重要作用,黨和國家開始重視以多種形式加強中小學生的生態環境教育。為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教育發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1]。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更強調要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2]。生態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體系中逐漸得到重視和體現,但因其是典型的跨學科課程,一門學科無法完全覆蓋所有內容,因此地理課程的重要生態教育價值目前仍未得到較好的發掘,生態環境教育的開展受到一定限制。而根植于真實生態環境的地理研學課程,是培養地理核心素養與落實生態環境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從跨學科視角出發,通過對云龍山進行生態資源分析,設計面向生態環境教育的地理研學活動,以挖掘地理研學課程的生態教育價值。
高中地理課程中的生態環境教育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指出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在于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種基本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人地協調觀強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正確地看待人地關系,強化人地協調理念,認同其對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形成正確的生態發展觀,這與生態環境教育培養學生可持續生態環境觀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地理學科作為與生態環境教育契合度最高的學科,在新時代擔起了生態環境教育的大任?!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除了融入主題知識的環境內容,將“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關系”“環境與發展”作為必修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外,還以“環境”為標題,使“環境保護”單獨成冊出現在選修系列中,同時增加了選擇性必修課程“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3],彰顯了地理學科的生態環境教育擔當。生態環境教育強調引導學生為了人類長遠的自然生存需求,自覺養成愛護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思想覺悟,而根植于真實生態情境的地理研學課程倡導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的方法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并通過考察、調查等方法培養地理實踐力,最終引導學生理解因地制宜理念,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人地協調觀[4],這與生態環境教育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對于生態環境教育的落實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積極挖掘研學地生態環境資源,設計面向生態環境教育的跨學科地理研學活動,對樹立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云龍山區域概況與資源分析云龍山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是當地綠地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有自然風光,又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是我國50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有“徐州名勝之冠”之稱。云龍山舊時因頻繁的戰爭和自然環境特性,山體巖石裸露,生態環境惡劣,后響應“荒山綠化”號召,如今成為徐州一處寶貴的自然遺產,是徐州生態修復的縮影,而如何在城市快速發展擴張的同時保護好這筆遺產也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選擇以云龍山為生態研學活動案例地,并對其進行資源分析,以挖掘生態環境資源,落實生態環境教育。自然資源云龍山為典型的石灰質土壤,地帶性植被原以落葉闊葉林為主,由于長期戰亂和人為破壞,造成山地巖石裸露、植被荒蕪。1952年,毛主席在此發出了“發動群眾、上山造林”的號召,奏響了徐州進軍荒山的磅礴交響樂,百萬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石頭縫里繡出綠色森林”的綠化奇跡,開創了石灰巖山地造林的成功范例。云龍山生態修復設計在充分保護和利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增加植被林相結構、拆除山體周邊建筑圍墻等方式修復退化山體,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提供公共開放空間,以滿足市民的休憩娛樂需求[5]。
人文資源
云龍山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孕育了獨特的云龍文化,包括東坡文化、佛教文化、兩漢文化等,吸引著歷代名士以及中外游客前來登臨。與此同時,基于人民防空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徐州市積極落實“平戰結合”方針,推進云龍山人防工程開發利用,使得云龍山在發揮自身生態文化效益的同時,其社會經濟效益也得以激發。云龍文化。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不僅解決了水患問題,還多次登臨云龍山,為云龍山留下了《登云龍山》《放鶴亭記》等詩文佳作以及放鶴亭、東坡石床等名勝景觀,云龍山也因此成為東坡文化的重要研究地。與此同時,云龍山還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不僅有被稱為“三磚殿覆三丈佛”的禪林奇觀——北魏大石佛,還有清代的觀音大士巖,這些宗教奇觀依托云龍山獨特的地質條件,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是人類文化與自然融合發展的見證。隨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發展,諸如云龍山廟會、九月九登山活動、喊山大賽等民俗活動不斷涌現,云龍山成為徐州人民文化生活的記錄者,而如何協調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也成了徐州人民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云龍產業。1973年,徐州市人防辦認真貫徹落實“平戰結合”方針,開始建設坑道人防工程,建成后人防坑道成為藏酒和水果倉庫,并于2002年7月建成開通云龍山隧道,也是徐州市區第一條山體隧道,隧道的開通緩解了徐州市的交通壓力,為擴展城市發展空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山體開發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使云龍山的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的影響。社會資源云龍山“荒山綠化”工程在山體生態修復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云龍山豐富的社會資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徐州漢畫像石館。徐州漢畫像石館因其豐富的藏品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漢畫像石專題博物館,也是江蘇省、徐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江蘇省社科普及基地。漢畫像石是漢代墓室、祠堂、漢闕和棺槨等建筑上雕刻的石刻壁畫。徐州憑借深厚的漢文化底蘊以及多山、取石方便,且山體巖石主要為青色的石灰巖等自然地質條件,為石室祠堂、石槨墓葬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徐州也成為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云龍山作為“荒山綠化”生態修復理念的發起地,具有豐富的生態環境研學資源,對樹立學生正確的生態環境觀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確定以“揭秘云龍山生態蝶變之路”為主題開展地理研學活動,讓學生在了解云龍山“荒山綠化”的過程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學科素養與綜合能力。
云龍山研學活動設計
本研學活動設計依托云龍山區域豐富的研學資源,以高中地理課程為主要學科基礎,以生態環境教育為實踐重心,以“揭秘云龍山生態蝶變之路”為研學主題,圍繞生態教育目標、地理學科目標、野外實踐目標、情感價值目標四個維度確定研學活動目標(見表1)?;顒觾热菰O計本研學活動設計圍繞“揭秘云龍山生態蝶變之路”的研學主題,以云龍山荒山綠化的自然及人文原因探究為切入點,探索云龍山生態修復方案,感受徐州市民對荒山綠化成果的珍惜之情,最后通過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的辯證思考,尋求云龍山可持續發展策略,并據此確定“探荒山裸石之因”“尋荒山綠化歷程”“感尊山愛山之情”“思云龍青山可持續發展之策”四個子主題及與之對應的研學點。本研學活動設計遵循可操作性原則與安全性原則,設計的研學線路如下:漢畫像石館—黃茅崗—抗戰亭—觀景臺—云龍山一節山山頂—云龍山隧道—成果展示交流。以下為本研學活動設計的具體內容:(1)主題一:“探荒山裸石之因”【漢畫像石館】研學任務:①了解兩漢文化歷史,分析徐州成為兩漢文化發祥地的區位因素;②明晰徐州多山且以青色石灰巖為主的山體巖石為漢畫像石墓的建造提供有利條件;③拍照并記錄。設計意圖:在學以致用中提升綜合思維能力;了解兩漢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军S茅崗】研學任務:①欣賞亂石美景,了解其今昔對比情況;②觀察巖石性狀(如顏色、形狀、孔隙等)并描述特征,說明云龍山形成裸石奇觀的地質原因;③選擇合適的土壤自然剖面并進行觀察,識別土壤類型,繪制剖面圖,說明石灰質土壤對植被生長的影響;④拍照并記錄。設計意圖:通過野外考察活動,培養地理實踐力?!究箲鹜ぁ垦袑W任務:①參仰津浦鐵路抗戰殉難紀念碑,體會偉大的抗戰精神,樹立愛國主義情感;②分析津浦鐵路成為日軍多次妄圖占領的區位因素;③查閱資料,綜合分析戰爭對云龍山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④拍照并記錄。設計意圖:豐富地理感知,培養綜合思維能力;體會抗戰精神,強化愛國主義情感。(2)主題二:“尋荒山綠化歷程”【觀景臺】研學任務:①觀察并說明云龍山體與城市的銜接過渡方式;②利用“形色”軟件分組統計云龍山上中下坡的樹種,體會“四季有景、層林盡染”的林相修復效果;③綜合分析樹種選擇與土壤的關系,說明“石頭上種樹”綠化奇跡的荒山造林智慧;④結合云龍山荒山綠化成果,綜合分析徐州向荒山發起二次進軍的原因;⑤拍照并記錄。設計意圖:實踐了解云龍山生態修復方案,培養綜合思維能力和實踐力;感受荒山綠化智慧,樹立人地協調觀。(3)主題三:“感尊山愛山之情”【云龍山一節山山頂】研學任務:①欣賞名士文化景觀,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分析云龍山能吸引蘇軾等眾多名士前往的原因;②觀看石佛、摩崖石刻等,明晰我國對宗教文化的態度,分析云龍山地質條件在“三磚殿覆三丈佛”這樣的禪靈奇觀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③了解云龍山的傳統民俗活動,體會徐州人民“尊山愛山”的人地和諧相處理念;④拍照并記錄。設計意圖:學習云龍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利用民俗活動,強化人地協調理念。(4)主題四:“思云龍青山可持續發展之策”【云龍山隧道】研學任務:①查閱資料,了解“平戰結合”方針,綜合分析云龍坑道開發下的隧道開挖和倉庫建設對云龍山體和區域發展的利弊影響;②撰寫關于“該不該支持云龍山隧道修建”的答辯陳述,在成果展示中進行辯論交流;③為云龍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建議;④拍照并記錄,為成果展示交流做準備。設計意圖:辯證思考開發和保護之策,進行綜合的核心素養培養和生態環境教育?!境晒故窘涣鳌垦袑W任務:①交流分享各組研學成果,共同探究云龍山生態環境開發與保護路徑;②依據評價表評分細則對成果展示小組做出合理評價。設計意圖:交流探究,形成綜合思維能力;形成對云龍山生態環境的整體感知;樹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觀?;顒釉u價設計本研學活動評價圍繞學生在研學活動中的組織紀律、研學實踐態度、研學活動完成情況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等內容,采取學科研學內容評價與生態環境教育評價相結合,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實施量化評價的方式,以期對研學活動進行反思總結,落實核心素養培育和生態環境教育。具體研學課程評價內容如表2所示。表2 “揭秘云龍山生態蝶變之路”研學活動評價總結與反思生態環境問題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但因缺乏明確的課程定位和系統的課程內容,而使得生態環境教育難以落實?;诖?,本文在高中地理課程生態環境理念剖析的基礎上,選擇徐州市云龍山為研學地進行研學活動目標和內容設計,最后圍繞研學主題、目標及內容綜合設計研學評價內容,以評估學生研學表現,優化活動設計。云龍山作為荒山綠化的縮影,具有豐富的生態研學資源,其生態修復智慧和人民尊山愛山的綠色生態意識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和生態環境觀的培養,與此同時,本研學活動設計雖圍繞研學主題對其研學資源進行了綜合開發設計,但仍需根據具體的研學實踐情況反思并優化活動設計,以實現可持續生態環境觀與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
作者:龍厚維 李招 王瑋 王鵬
- 上一篇:煤礦企業輸電線路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 下一篇:煤礦現代化通風安全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