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型的商業養老保險范文
時間:2023-10-10 17:28: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儲蓄型的商業養老保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事實上,我國商業養老保險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行列。據統計,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4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個百分點。面對人口高齡化這一趨勢,如何著手建立一套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解“老”之憂,使老年人平穩、愉快地度過晚年生活就緊迫地擺在各級政府面前。
實際上,早在1995年,國務院就發出了《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指出:“國家在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保障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同時,鼓勵企業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企業在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后,可以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本單位經濟效益情況,為職工建立補充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由企業和個人自主選擇經辦機構。”1997年,國務院又了《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稕Q定》指出,“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社會保險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貫徹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原則,把企業改革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緊密結合起來。”這表明,我國政府正著手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3個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國家只為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要進一步提高養老待遇則必須通過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去解決。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養老保險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培育得不盡人意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老年人普遍體質較差,屬疾病多的群體,死亡率也高,風險系數大,開發老年人險種盈利甚微,甚至虧本經營。除中國人壽外,其他人壽保險公司成立時間較短,風險觀念較強,逐利觀念至上,只對開發那些風險系數小的險種,對這些風險系數較高的險種心存疑慮,不敢問津這一潛力巨大的領域。
其二,老年人經濟條件一般,無力承擔高額保費。此前,一些保險公司曾試圖為老年人度身訂做養老保險套餐,但由于費率較高,讓一向比較節儉的老年人感到難以接受,問津者較少。因此,保險公司對老年人險種的開發信心不足,覺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投資于此不符合公司發展的要求,導致商業養老保險乏人問津。
其三,產品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1997年之前,一些保險公司甚至不惜代價,借銀行降息之機打“降息牌”促銷高預定利率養老保險,背上了沉重的“利差損”包袱。在經歷銀行連續7次降息之后,保監會規定壽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不得超過2.5%,使固定利率的傳統養老險種較過去變得十分昂貴,銷售難以為繼。
篇2
商業保險實現了從“社會保險的補充――社會保障的重要補充――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的逐步提升,吳定富(2005)認為,商業保險在不同社會保障層面發揮不同功效:在基礎型社會保障層面,商業保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參與社會保險日常管理,為社會保險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持,實現社會保險資金保值增值,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高保障機制運營效率;在成長型社會保障層面,商業保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開展企業年金和團體福利計劃等業務,為企業提供獨立運作、專業化管理和適度保障的全程服務,成為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倡導者和主要承擔者;在享受型社會保障層面,商業保險可以發揮主導作用,提供更多的保障產品和更高的保障程度,彌補社會保險供給的不足,豐富和完善整個國家社會保障體系。
本文主要探討商業保險在多支柱養老保險中作用的發揮。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的提法始于199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國家在建立基本養老保險保障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同時,鼓勵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構建保障方式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蹦壳拔覈容^認同的養老體系的三支柱(層次)為: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儲蓄養老保險。
一、商業保險在第一支柱養老中的定位與功能發揮
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保證勞動者在年老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商業保險在第一支柱養老中作用發揮主要體現在:為基本養老提供技術支持、業務經辦(主要是新農合與其他特殊群體)、參與基本養老保險投資運營等。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是由政府部門負責第一支柱養老保險的管理運營,若政府觀念與職能不發生大的變動,那么商業保險公司在第一支柱養老中作用發揮空間不大。雖然對于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新農保的三種模式(德陽模式、宜興模式、衢州模式)現狀說明已比較完善,但對于發展進行狀況及運營中發現存在問題分析不足。新農保試點之初,是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經辦的最佳時機,因為政策伊始,政府部門在人員配備、業務經辦方面面臨困難,如今距離新農保試點已經五年,新農保的經辦機構在人員配備、資金劃撥、業務經驗等方面雛形已成,除非政策或者中央關于政府觀念出現大的變動,否則保險公司難以再介入業務經辦。
因基礎養老金“保命錢”的特殊屬性及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使得保險公司參與基礎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存在困難。若能建立起較完善監管制度與明確投資責任,保險公司參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具有可行性。
二、商業保險在第二支柱養老中定位與功能發揮
我國養老保險中的第二支柱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包括以企業職工為對象的企業年金和以事關事業單位為對象的職業年金。我國企業年金實施的是信托模式,企業年金涉及的相關主體有:委托人、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中介服務機構。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第二支柱養老保險具有很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商業保險公司具有廣泛的銷售渠道、先進的精算技術、多樣的產品設計、綜合的管理服務能力等。
雖然目前獲得企業年金管理資格企業中,保險公司在數量上不占據優勢,但在企業年金管理資產數目上卻領先其他金融機構。例如2014年第一季度,企業年金積累資金為6,306.38億元,而同時期(2014年1-3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顯示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2648.21億元,投資管理資產2313.73億元,這說明養老保險公司托管的資產約全部企業年金的41.99%,投資管理資產的比重約為36.69%,這也表明保險公司在企業年金市場比較有競爭力。
三、商業保險在第三支柱養老中定位與功能發揮
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保險公司在第三支柱中應發揮主要作用。目前我國第三支柱比較薄弱,主要原因是:國家稅收政策優惠力度不大、居民購買力不強、參保意識不高、保險公司產品設計難以適應廣大消費者的實際需要等。
筆者認為,為促進商業養老保險在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中發揮更大作用,應該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居民自我保障意識,增加商業養老保險購買數量、加大宣傳力度、開辦群眾喜愛的養老保險險種、健全養老保險監管體系。
四、結論及建議
筆者認為,商業保險在三支柱養老保險中能否發揮更大作用,有賴于以下因素:
(一)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在養老保障體系中該發揮“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職責影響著保險公司發展前景。若在“小政府”理念引導下,把能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自己負責監督管理,那么保險公司在養老保險業務經辦、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二)資本市場完善及監管政策的加強
資本市場完善與監管政策加強將為我國基礎養老金、企業年金及個人儲蓄養老金投資運營提供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三支柱養老目前比重,保險公司會從中獲得更大發展機會。當然,也會面臨行業競爭加劇、自身運營更為規范等挑戰。如何在機遇與挑戰中謀求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話題。
(三)政府政策支持
從商業保險發展來看,政策從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2004年企業年金相關管理辦法出臺極大刺激企業年金數量增加,為保險公司提供機會,2013年9月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引導和規范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信貸、保險等產品,也促進保險公司業務開展。加快個人養老保險產品稅收遞延政策的試點和推廣、制定更為明確的企業年金稅收優惠等政策及2014年8月10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頒布也會對商業保險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篇3
“70后”在保險規劃概念中的范圍大致定位在30歲到45歲,這一群體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擁有較好的教育甚至留學的經歷,既有對傳統思想的思考,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既傳統又開明的思想軌跡,成為承上啟下的一代。
受經歷過艱苦歲月的父輩們影響,他們的消費較為務實,鮮有高調和奢華;由于父母一代黃金職業生涯在改革開放之前,一生財富積累非常有限,所以他們又很難去“啃老”;他們雖然常常在自己的獨生子女身上忘我投入,但通常并不期待養兒防老,倒是可能被“啃老”。
相對于上一代人,他們對壽命有更長的預期,對退休后的生活品質有更高的期待,但他們無法完全依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來完成為自己養老的重任。作為家庭中的“夾心族”,社會里的“夾心層”,“70后”這一代人在家庭責任和事業發展的重壓之下,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長期養老規劃。
目前,我國要構建的是三個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的)企業養老年金保險和(個人自主的)儲蓄、投資?;攫B老保險特點是廣覆蓋、?;?目前平均的社會養老保險替代率是30%左右,中高收入者則只有20%,甚至10%左右。而企業養老年金保險,主要取決于企業的實力和意愿。如果要為退休生活預備充足的養老金,自主安排養老的選擇必不可少。
專家告訴我們:規劃養老金一般要考慮客戶家庭的目前年齡、家庭財務情況、收入支出、負債情況、風險偏好、已有福利準備、計劃退休年齡、預期收益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預期壽命(社會平均壽命、地域壽命)等多種因素。
[案例精選]
“現金流”最關鍵
定投基金、投資房地產、堅持儲蓄和購買商業保險等方式都可以幫助每個人實現對未來社保養老金的補充,組合搭配還能讓資金發揮最大效用。在組合的配置中,商業養老保險的優勢在于能夠在整個養老資金來源中提供“確定的”養老金水平,保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讓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單身貴族:首先滿足最基礎的安全感
王曉彤,獨生女,30歲,單身,碩士,海歸,月收入2萬元。
因父母有兩套住房,王曉彤并不急于買房。于是根據王曉彤的性格特點和工作性質,理財師給她設計的理財規劃是這樣配置的:10萬元定期儲蓄用于救急(已完成)、每年5萬元用于購買商業保險(正在不斷繳費)、定投基金每年2萬元、在房產市場趨于平穩時投資一套小戶型房用于出租。
在曉彤的商業保險計劃中,有100萬元保額的定期壽險和60萬元保額的養老年金保險。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王曉彤說:她所在的公司提供非常全面的社保和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所以,她覺得自己對商業保險的需求主要在壽險和養老兩個方面。
壽險主要是考慮萬一發生什么狀況,使得她比父母走得早,白發人送黑發人,她應該給父母留一筆錢,盡管他們的退休待遇相當好,她還是應該報答養育之恩,盡養老送終之道。
而給自己規劃的養老保險,王曉彤的想法是:趁年輕早點開始,未來才可以高枕無憂。她購買的方案是:每年交保費47862元,從60歲開始每月領5000元,且每年遞增保額的5%,到80歲的時候便遞增為每月領10000元,此后不再遞增,一直領取至終身。另有分紅賬戶,以中檔分紅測算,在她70歲的時候有927724元,可作為重大疾病保險和終身壽險來使用。王曉彤說,她最看重這個方案的部分不是分紅,而是穩定的現金流。盡管到她60歲的時候,5000元可能不到現在2000元的購買力,但是把社保領的錢再加進來,至少在吃穿上不會低于現在的水平。
王曉彤說,以現在她所定投的基金的回報率計算,也許到60歲的時候,現在每年定投2萬元的基金賬戶,價值會大大超過每年定投4萬多元的年金保險賬戶,但她仍會不為所動。理由是,他見識了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機,經歷了基金賬戶一個月縮水70%的痛苦過程。
有了這個保險賬戶,即便這種事在59歲的時候再次發生,她仍然不會害怕。基金賬戶可以帶給她晚年的享受:她可以用基金賺的錢去周游世界。而保險賬戶穩定的現金流可以帶給她的則是衣食的無憂,是最基礎的安全感。
小康之家:利用保單加強自律性
張先生,32歲,工程師,孩子2歲,家庭年收入20萬元。
夫妻雙方有基本社保,買房貸款40萬元,為了接送孩子方便,近期計劃貸款買車。像很多年輕家庭一樣,張先生夫婦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不僅為孩子開支較大,還經常外出吃飯、購物,維持較高生活水準的代價讓夫婦二人盡管收入不算很低,卻仍然成為“月光”一族。
問題:
1、感覺自己還年輕,是事業打基礎的階段,階段性目標是早日還清貸款。養老雖然重要,但還是個遙遠的話題。
2、感覺有社保做養老保障,已經能夠一定程度上的解決問題。如果選擇商業保險,肯定放在醫療、子女教育之后,屬于“重要不緊迫”的任務。
3、放眼市場上品種繁多的商業保險產品,并不知道哪款更適合自己。
建議:
年輕白領家庭收入以工資為主,閑錢少,不過既然未來養老不可避免,就應該具備一定的緊迫感,在年輕時,每個月拿出幾百元,有計劃地儲備。在盡量不影響自身的生活水準的情況下,能夠借助“時間”和“復利”進行財富積累。同時,商業養老險保費與投保年齡成正比,越年輕保費越便宜,而且紅利的積累空間也較大。
白領群體大多有社會保險,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保這類定期領錢且領取金額確定的方式,偏好在投保時即可知道退休時的基本領取利益的產品,因此更建議選擇年金類產品。所以,DB(defined benefit收益確定型)養老保險更值得這一群體考慮。為了避免每年一次交費造成的壓力,還可以選擇按月繳費,利用保險的強制性加強自律。
DB模式提供“確定的”養老金水平
籌措養老資金有兩種模式:
經濟危機出現后受沖擊最大的往往是DC模式下的養老金,因為DC方式的養老金是需要計劃參與人承擔投資風險的,同時DC的資金通常會以各種形式進入股票市場,如美國的401k計劃下的養老金,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就遭受巨大損失,養老金大幅縮水。而美國DB模式的養老金受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非常小。
個人養老規劃也可以參考DB和DC兩種籌集方式,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許多投資方式基本都與DC的模式比較類似,比如買房、基金定投等,你可以確定往里投多少錢,但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你退休后每月能領多少不確定,能領多少年不確定。人壽保險公司借助精算的專業技術,是唯一可以提供DB模式解決方案的金融企業。DB模式下的養老金不僅可以提供確定的養老金水平,通常還可以按約定終身領取,應對活得太長的風險,是在社會保險這層“薄被子”的上加一層墊子。
多數的“白領”、“金領”都擁有基本養老保險,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保這類定期領錢且領取金額確定的方式,偏好在投保時即可知道退休時的基本領取利益的產品。目前市場上開發的新型年金保險一般都確保至少能領取20年,并保證每年最低的領取金額??蛻敉ㄟ^簡單的測算推算出未來養老需求缺口之后,就可以根據缺口選擇保險額度,用確定的錢做確定的事。
金領及私企老板:必須保證??顚S?/p>
金先生,45歲,外企高管,兒子8歲。家庭年收入100萬元,其中金先生年收入80萬元。
夫妻雙方都有比較充足的社保和團體醫療、養老保障,無貸款。投資配置多元化:股票、房產都有涉及,比較認可保險的意義和功能,不幻想用保險獲得高收益,更重視其安全性。已經購買了高額壽險、重疾險、高額意外險,但對于商業養老保險,還沒有付諸行動。
問題:
1、對于如何實現體面、有尊嚴地度過老年生活,財務安排上并不充分。
2、可供選擇的投資理財方式較多,重視合理的資產配置,但對于商業養老保險在這個組合中能夠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作用不太明確。
3、比較關注通貨膨脹對家庭財務的影響,希望投資起到一定抵御通貨膨脹的作用。
建議:
目前金領群體的收入水平遠遠超過了社會的平均工資,據測算,超過平均工資5倍以上者,養老金的社保替代率會低于10%,根本無法保持退休前的生活品質。金領群體有閑錢,選擇的投資理財方式也比較多,但是高收益產品的安全性會較差,在安排養老資金的時候應考慮隨著年齡的增加,主動減少高風險金融產品在整個資產中的比例。尤其對晚年基本生活費用的投資更應盡量避免風險,因此,在養老金的配置上應該有足夠的年金型商業養老保險。
很多保險公司提供的年金型商業養老年金保險都會給客戶兩個保證:保證每年最低領取金額;保證最低領取年限。比如確保至少能領取20年,并且壽命越長,領取越多,最長可到100周歲。同時,保險金領取的起始年齡可以是50歲、55歲、60歲、65歲,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從中選擇領取起始年齡,自主安排退休時間。
[特別說明]
規劃養老金一般要考慮客戶年齡、家庭財務情況、收入支出、負債情況、已有福利準備、計劃退休年齡、風險偏好、預期收益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預期壽命(社會平均壽命,地域壽命、家族平均壽命)等因素。要能在規劃過程中幫助客戶進行約束性長期儲蓄,做到??顚S?同時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一點――是能規避交費期間的人身風險。
像金先生的家庭情況,要想進行約束性的長期儲蓄,最適合的金融產品莫過于年金型商業養老保險。由于金先生年齡已過不惑,配置與王曉彤一樣額度的保險所需付出的保費已經是天壤之別:金先生需要每年在保險公司存入117924元,才能得到與王小姐相同的保險利益(分紅的部分仍然會有差距)。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金先生的收入占了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每年所繳保費超過太太年收入的一半,所以更為理想的方案是:由金先生做投保人,金太太做被保險人,同時購買“投保人豁免保險費條款”作為附加險。這樣,這份保單除了強制儲蓄之外,更可以規避繳費期間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金先生有可能面臨的人身風險:假如金先生在繳費期間遭遇極端風險(身故或高度殘疾),金太太和孩子便無須繼續繳費,仍然可以在退休的時候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大多數人在購買商業保險的時候,最喜歡首先購買養老險,因為壽險說的是死了以后怎么辦,重疾險說的是得了重大疾病怎么辦。只有養老險說的是最快樂的事:老了以后還可以源源不斷地拿錢,活多久、拿多久。
也有一些人不喜歡購買養老險,覺得它回報太低。其實,商業年金型養老險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說最大的賣點,就是它的確定性――穩定的現金流。
篇4
【關鍵詞】養老保險 改革 對策
根據我國統計局13年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已接近13.7%,其中65歲以上人口接近9.1%。這一數據顯示我國已開始步入老齡化國家,對加快養老保險建設提出迫切需求。
近年來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提升,養老金數額逐步提高。但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較多問題,例如,養老金收支矛盾大,基金來源單一,2014年,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310億元,其中個人繳費666億元,財政補助1498億元,各級財政補助占基金總收入的64.9%?;鸸芾硇实停拆B老金替代率不高。雖然我國基本養老制度設計替代率為59.2%,高于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標準55%,而事實上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后一直下降,2011年為50.3%。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此外,我國規定養老金在提前留夠2個月支出以外的基金應該全部用于購買企業債券、國債、投資股市、銀行儲蓄等等。不能投入到營業性機構和金融機構,這就導致了基金收益甚小,無法真正滿足現階段我國實情對養老金的需求量。養老金隱形“雙軌制”仍存在。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機,結束了我國“雙軌制”的時代。但并軌之后的“職業年金”又成為爭議焦點。為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國務院明確表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工作人員退休后,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方面,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此舉將保障改革人群的新養老金水平不低于現有水平。機關事業單位的整體待遇并未發生改變,更多的只是改一改形式或換一種模式進行。因此,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又更像是設立一種隱形的“制”。養老金空賬現象嚴重,由于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處在新舊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改革時“老人”不用繳費,“中人”繳費不足,因此個人賬戶中的資金被挪用去發放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個人賬戶“空賬運轉”。
針對以上問題,我國的養老金制度一直在進行改革。2014年8月,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意味著保險業將迎來全面升級發展的新時期。保險業“新國十條”的頒布,預示著未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創新的新方向。其中關于養老保險提到了:要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保障。推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探索對失獨老人保障的新模式。發展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產業,促進保險服務業與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
根據《意見》和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筆者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完善“統賬結合”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小統籌+大賬戶”的模式,即提高個人繳費的比例,降低社會統籌部分的繳費比例,并且對個人賬戶實行與繳費年限掛鉤的較高的記賬利率。該模式的優點在于:第一,形成較強的繳費激勵,鼓勵積極參保、長期參保;第二,改善社會統籌基金收不抵支的現狀,減輕財政壓力;第三,環緩解目前個人賬戶難以做實的問題。
第二,將職業年金改為自愿參保,推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同時提高稅收優惠比例。在機關事業單位中推行企業年金自愿參保制度,在一般企業中推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能夠有效改善現行現行制度下存在的“隱形雙軌制”的問題,促進社會公平;而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稅收優惠比例的提高,能夠鼓勵更多職工增加養老保險支出,解決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不高的問題,并且能鼓勵更多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制度,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
第三,實現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管理。應通過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制度,統一調劑使用中央下撥以及省級財政承擔的基礎養老金,統一管理信息系統,統一經辦管理服務,并實行垂直管理,統一投資運營個人賬戶基金等方式實現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管理。
第四,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遲,因此延遲退休年齡是減輕養老金的收支矛盾和空賬運行的現象的良策。但在推行延遲退休政策時,要注意“小步漸進”,只能是每年延遲幾個月,經過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長時間來完成平滑過渡??梢酝ㄟ^強化“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讓職工自愿延遲退休。
第五,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經營養老保險,創新養老保險產品。在《意見》中提到要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保障,而在這一領域商業保險恰恰可以大有所為。例如,加快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即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人,將其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統一的處置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此外,為鼓勵居民投保商業性養老保險,可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從而減輕稅收負擔,增加保險需求。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養老;問題;建議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所謂養老保險(或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
我國現行養老保險體系是由三個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計劃組成,即基本養老保險計劃、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和個人養老保險計劃。由政府主導并負責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構成職工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一層次或第一支柱,政府倡導但由企業自主發展的企業年金(原來稱為補充養老保險)構成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層次或第二支柱,團體或個人自愿購買的商業性人壽保險則構成第三層次或第三支柱。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以第一層次的基本養老保險計劃為主,目前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有兩種類型:一是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退休人員仍實行原有的養老保障制度,即工作單位為依托的老年保障制度(實際上由政府財政提供資金);二是對企業職工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中國城鎮養老制度的主體。
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二個層次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劃,這是一種受政府政策鼓勵、由企業資源建立、又商業保險機構運營的養老計劃。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在企業自愿參加的原則下,由企業繳費或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費,建立個人賬戶。賬戶由專門的基金管理部門管理,給付水平由繳費和投資收益率決定。
第三層次的養老保險計劃是個人儲蓄型保險,雇員通過購買商業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產品或通過銀行儲蓄及其他投資方式實現。
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有如下特點:(1)在制度功能上,實現了由“企業保障”向“社會保障”的轉變。體現了制度的社會互濟作用,發揮了社會養老保險的規模經濟效應。(2)在目標選擇上,實現了由“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向“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轉變。在“統賬結合”的制度設計中,通過個人賬戶實現與勞動貢獻大小相聯系的效率原則,借助社會統籌保證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權利,貫徹公平原則,從而將公平原則與效率原則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的激勵機制。(3)初步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改革的過程就是養老保險制度中政府行為與責任調整的過程,并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以及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騰出廣闊的空間,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奠定基礎。(4)商業養老保險在體系中的地位得到初步認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支持,商業養老保險在體系中的作用將會得到進一步發揮。2012年,保險業積極發揮行業的先發優勢和專業優勢.加快組織與產品創新,推動養老保險業務結構的調整,繼續保持業務穩健增長,全年實現養老保險保費收入1575億,同比增長30%。
在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今天,養老成為整個國家、社會不可避免要面對的問題。為保證人們退休后的生活,養老保險應運而生。所謂養老保險,是指國家和社會以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依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法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年齡后,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對于保障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尚不發達,所以不免存在著下列一些問題。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
我國現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堅持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留有部分積累”的原則籌集。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覆蓋范圍狹窄,大多由擁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繳納。
(二)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
體制養老保險基金與財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養老保險容易被挪用和拖欠。由于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人口結構、收入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且對參保人員在異地是否曾參保則無過問。再加上冒領保險和提前退休現象的與日劇增,更為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蒙上了層層迷霧。
(三)養老保險基金的發放
在退休金的發放方面,受職務高低和退休時間的影響。職務高的繳費數量大,享受的退休金也多,職位低的則反之。退休早的職工繳費少,享受的退休金也少。而退休晚的則反之。正是這種原因造成了養老金發放中的一些不平等與失衡現象。
(四)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
在養老保險保值方面,我國養老保險費大都被用于支付現期的退休金,對于剩余資金,政府規定除保留兩個月支付款外,其余金額的80%必須購買政府債券或存入銀行,利息用于未來養老金的支付,以上收入極少,因而出現養老保險金結余不足、個人賬戶空賬,這對未來養老保險帶來沉重負擔。
現對我國養老金體制改革提出建議: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
對現行養老基金籌集方式的改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基金征集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聯系的基本原則,資金來源多渠道,實現城鎮勞動者全覆蓋的養老保險基金征集制度。
(二)養老保險基金管理
應該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養老金發放的體系。這樣可以避免參保人員退休時只能在某一地區享受養老待遇而不能跨地區享受。要健全各級政府的勞動保障的有關機構體系,采取獎懲措施,避免養老基金的挪用與拖欠。
(三)養老保險基金發放
首先,對正常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企業,應按時足額發放退休金,不允許采取差額撥付的辦法。對有能力而不按時繳納的企業要積極進行催繳,按規定加收滯納金。對確無能力繳納的困難企業,各級勞動部門和社會保險部門要及時辦理緩繳手續。其次,應以當地社會平均水平為準。加大基金的調劑力度,使收入相差不太懸殊,充分地體現保障制度帶給人們的優越性。
(四)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
篇6
提到“養老”,一般人想到的是“養老金”或“退休金”。但你應該還記得,老一代人的工資水準只有幾十元至幾百元。那時的人一定想不到在短短的幾十年后,80元僅僅能買到兩張電影票。看到這里,你還會覺得自己交納的那份養老保險,是萬無一失的嗎?誰也不知道,30年后,我們手中的房子和車子還能否給我們提供一份優越的生活。
退休后的“困惑”與“困擾”
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均壽命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根據衛生部頒布的《衛生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供的數字,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到2010年達到72.5歲,而到2050年,這個數字甚至可以達到80歲以上。伴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專家預計中國人口老齡化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然而很多人真正退休后,遭遇到很多倍感無奈的現實問題:一是在退休后收入驟減,收入和支出開始出現逆差;二是身體的逐漸老化,帶來了巨大醫療費用?,F實情況是,工作時所交的養老和醫療保險金或許僅能提供最基本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障水平,與期待中的高品質退休生活和醫療條件仍有不小的差距。
一般而言,社會養老金有三個支柱:國家強制基礎養老金體系,即社會養老保險;保險企業職工補充養老金計劃,即企業年金;個人養老儲蓄,即企業團體保險計劃和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既然短時間內很大一部分人難以從企業年金中受惠,再加上目前社保相對較低的保障水平,因此,退休后能否過上較為寬裕閑適的老年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和理財規劃的配置是否合理。
算一算養老需要多少錢
第一步,測算自己的養老金總需求。計算出每月或每年的平均生活費用支出,然后根據當前經濟環境,選取適當的費用成長率(通貨膨脹率)、退休的年數,測算出退休后的年/月生活費用金額;再估計一下自己的預期壽命,就可以測算出退休生活總需求的大致數額。第二步,測算養老金赤字。養老金赤字=養老金總需求-既得養老金。那么,什么是既得養老金呢?它主要包括上面提到的基礎養老金、企業的補充養老金、企業年金以及自己籌集的資金。而一個家庭所擁有的包括存款、房產等資產,只要沒有鎖定為養老金用途,就不能夠算作既得養老金。第三步,測算目前需達到的儲蓄額。根據養老金赤字和離退休年數,測算從現在起到退休時每年應該儲蓄金額。這三步做好,你就大概知道養老需要多少錢,該從何處開始規劃和理財了。
養老規劃,越早越好
規劃老年生活,當然越早越好。專家表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一般都是從中年開始規劃養老生活,如今,這種退休規劃的理念也正在逐漸進入中國?!?養老該如何規劃?理財師給出了兩條理財渠道。以養老保險滿足退休后基本需求,以風險和收益較高投資支持生活品質的提高。
購買商業保險,作為社保的有益補充,是讓未來養老無憂的重要手段。養老商業保險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投資產品。目前保險市場上的養老商業保險主要有年金險、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一般都具有分紅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通貨膨脹的作用。還可以購買附加險,如:醫療、意外、健康等保險,使投保人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專家建議,購買商業保險越早越好,越早購買所付保費越少。對50歲以上投保人,保險公司一般要對其進行體檢,根據體檢情況進行核保,核保沒通過,將不會接受投保人的投保請求。另外購買多少金額的商業保險,可依據具體情況而定,對于資金不多的人,可先購買一部分,到一定年齡后再追加。
另外,在有保證無風險的養老保險滿足基本生活支出的基礎上,可以考慮以股票、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投資來改善生活品質。如基金定投、黃金定投、股票和房產購買等,不失為一種兼顧養老的資產配置。
TIPS:養老規劃要注意的四個問題
1.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
現在的1元錢5年、10年、20年后值多少錢?就是說一筆資金,拿去投資或運作,實現一定的投資收益率,經過一定的時間后這筆資金的最終價值。
2.通貨膨脹率的影響
投資收益率是決定貨幣最終價值的重要因素,而通貨膨脹率會對實際的投資收益率有負面影響。如果你的投資收益率不能夠高于通貨膨脹率,那么你的資金實際上是在貶值。
3.資產不等于資金
資產是一個家庭所擁有的包括房產、汽車、現金、股票等在內的有價值品。因此,在理財規劃中,能夠用來籌集和投資的是資金,而不是資產。
4.資產的管理
每種資產都有不同的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必須做好資產配置規劃,根據個人和家庭的不同財務周期、不同需求,合理配置和分布資產,避免資產的緊急變現損失。
>專家談 養老保險
消費者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應從定額、定期、定型和定式四個方面去規劃。
一是定額,即需要購買多少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提供的養老金額度應占到全部養老保障需求的25%~40%,因此在有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消費者購買20萬元左右的商業養老保險比較合適。
二是定期,即合理確定繳費期限。保險專家說,商業養老保險有多種繳費方式,除了一次性躉繳外,還有3年、5年、10年、20年等幾種期繳方式。消費者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可以適當縮短繳費期限,這樣,所需繳納的保費總額將會減少一些。
篇7
險制度,本文擬通過對加拿大養老保險制度的論述,分析我國在養老保險可以借鑒的方面。
一、 加拿大養老保險制度
(一)加拿大的養老保險體系
加拿大的養老保險體系與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政府收入保障計劃; 二是雇主主辦的養老金計劃 (即企業年金); 三是個人儲蓄性計劃。
1. 政府收入保障計劃由政府財政負擔, 這一計劃的保障水平較低, 主要是提供一個基本的退休生活待遇, 而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計劃才是加拿大養老保險體系中最重要的支柱。它們由政府法規約束,實行統一稅收征管。養老基金完全由商業機構運營,但投資渠道、分配方式、投資方針等由雇員或雇主確定。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計劃在加拿大的發展,有力保障了雇員退休后收入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減輕了政府負擔,同時也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
2. 加拿大的企業年金可以成為注冊的養老金計劃(RPP-Registered Pension Plans)。它的建立是自愿性的,但一旦選擇建立,就必須保證執行法律設定的最低標準,到各省養老金監管部門進行注冊,注冊時需要提供相應的法律文書,明確設立計劃的法律動機以及各項計劃相關的一切事項(諸如繳費率、投資渠道、待遇享受條件、待遇計算方法等),稱為計劃文本。所建立的計劃要同時能滿足加拿大聯邦稅務局和各省稅務局的要求,還要嚴格遵守與養老金有關的法規。注冊的養老金計劃在各省監管部門進行注冊,一旦獲得批準,就可以享受有關稅務減免優惠條件。此類計劃主要有兩種類型,其一是待遇確定型的養老金計劃(DBBP),其二是繳費確定型養老金計劃(DCPP)。有一些企業還將兩種計劃綜合起來,建立所謂的"混合計劃"。
3. 加拿大的個人儲蓄性計劃,即儲蓄和利潤分享計劃(Savings and Profit Sharing Plans) 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 注冊的退休儲蓄計劃
注冊的退休儲蓄計劃是一種典型的儲蓄計劃,它不屬于養老金的范疇,類似于美國的個人退休賬戶(IRA),因此無需遵照聯邦和各省的養老金法規,只需遵守稅法即可。如果雇主愿意,也可以為雇員繳費,所繳費用一并進行雇員個人賬戶。
同注冊養老金計劃相同的是,加拿大聯邦稅務局規定了注冊的退休儲蓄計劃的繳費上限,即繳費金額每年不得高于雇員總收入的18%,且最高繳費不得超過13500加元;與注冊養老金計劃不同的是,注冊的退休儲蓄計劃不需要去養老金監管部門注冊,而是到加拿大聯邦稅務局進行注冊。注冊后,雇員的繳費可以依法減稅,但雇主繳費不能享受稅收優惠。
一般情況下,注冊的退休儲蓄計劃的投資渠道由雇員自行選擇,然后由經辦機構統一劃撥資金,投資收益計入個人賬戶。此項計劃下資金是被"鎖定"的,除兩種特定情形下雇員可以借用個人賬戶中的基金,否則基金必須保留到雇員退休時方可動用。這兩種特定情形是:一種是參保人首次購房可以申請向退休儲蓄計劃貸款,另一種是參加教育培訓時可以暫借基金支付所發生的費用。借款期限不能超過15年,逾期不還者,聯邦稅務局將對其施以懲罰性稅收。
(2)延期利潤分享計劃
延期的利潤分享計劃既不同于注冊的養老金計劃,也不屬于儲蓄計劃,而是一項由雇主拿出部分經營利潤作為繳費而建立的保障計劃。"延期",是指雇員分享雇主利潤,必須在到達退休年齡時才能領取待遇。該項計劃同樣要遵守加拿大聯邦稅務局的稅法,但無須遵守聯邦及各省養老金法規。其繳費上限由加拿大聯邦稅務局設定,目前為雇主利潤的5%,具體到每一位雇員是每年不能超過6750加元。雇主所繳費用可享受減稅待遇。
延期的利潤分享計劃繳費完全由雇主提供,計劃成立的前提是雇主有經營利潤。這實際上是一項建立在對雇主信任基礎上的計劃,因為有沒有利潤、有多少利潤只有雇主才完全清楚。
(3)雇員利潤分享計劃
雇員利潤分享計劃同樣由雇主設立,雇員無需繳費,要求雇主拿出部分利潤為雇員繳費,而且即使沒有利潤,雇主也要每年為每位雇員向計劃繳納100加元。
設立雇員利潤分享計劃,如果雇主向聯邦稅務局進行了注冊,雇主可以享受稅收優惠。許多雇主為了吸引人才,采用該項計劃,變相增加雇員待遇。
總的來說,第二、三支柱的養老金計劃除了以上各類注冊計劃外,還有各種未經注冊計劃。注冊計劃可以合法地減稅或免稅,但稅收豁免額度有一定的限制(加拿大聯邦稅務局規定了繳費上限)。許多雇主為了提供更好的待遇,還設立了未經注冊的計劃,此類計劃雖不享受稅收優惠,但也能夠增加雇員的福利。
(二)養老基金的管理和運營
1. 養老基金的建立和投資
養老基金是為雇員服務的,雇主對其繳費不再擁有進一步使用、支配的權利。加拿大的補充養老基金大多以信托(trust)的形式存在?;鸬耐顿Y渠道的選擇通常在計劃文本中加以明確,可由雇主選擇,也可以由雇員選擇或者雙方共同選擇。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投資方式:(1)擔保投資合同。由保險公司提供,承諾最低收益,通常期限為1-5年,提前支取則不能保證收益,只能按照當時的市場價值支取。(2)海外共同基金。(3)本地共同基金。
2. 養老基金的監督和管理
加拿大的養老基金通常由外部審計師、精算師、律師以及投資專家、工會代表來審核、管理。在操作上主要采用以下途徑: 養老金理事會負責制定合理的投資方針,決定重大事項;
多家投資機構共同管理、優勝劣汰; 基金每年必須由獨立的外部審計師進行審計; 待遇確定型計劃,法規要求每年至少進行兩次外部精算評價,評估資產與負債的平衡關系,以及為滿足未來支付待遇所需的繳費額; 稅務部門也制定了監管法規,監督基金的財務活動。
二、加拿大養老保險制度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加拿大養老保障制度的實施及運籌資金的方式很有特色,可借鑒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實行多層次、多形式的養老保障制度
實行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完全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僅人口多、底子薄,而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應當允許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之間的養老保險水平在國家統一政策指導下存在一定差別。同時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可以減輕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負擔,適應不同經濟條件的企業的需要,滿足職工不同層次,不同水準的多種保障需求的需要,使養老保險制度更好地起到保障生活和安定社會的作用。
第一個層次:國家立法規定的,低有保證、高有限額的強制性的基本保險。一方面國家公民必須參加相關部門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另一方面,經辦部門應正確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應拒絕為符合條件的人員辦理基本養老保險。
第二個層次:各企業自定的企業年保險金。這種保險比政府規定靈活得多,形式多種多樣,標準有高有低。如:加拿大有相當多的企業補充養老金的私人養老金計劃。國家應對企業年金的發展采取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如:給予稅收優惠,多數國家在稅法中設立專門條款予以保證。一般規定雇主和雇員繳費的一部分免稅,基金投資運營的收益也給予免稅,職工退休后領取的企業年金需繳稅,但這種繳稅已經被推遲了幾十年。這些稅收方面的刺激措施是促進企業年金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多數國家都制定了企業年金方面的專門法律規定或相關法律規定,從資金來源、基金經辦、投資運營等方面進行比較明確的規范。
第三個層次:個人儲蓄養老金保險,即"個人退休帳戶"制度,或"退休儲蓄計劃"。對既未參加公務人員退休制度,又未參加私營企業退休計劃的人員,每年可以從自己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一般為13%存入"個人退休帳戶",以備退休后使用,這筆錢在提取和動用時都是免稅的。政府對企業、社會團體、私人舉辦的保險項目,只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和財政上的支持。個人養老金保險具有很強的激勵機制,誰想老年時生活得更好,就必須年輕時更勤奮地工作;同時也避免了人口老齡化的困擾。新加坡國家財政雖為公積金支付提供擔保,但實際上政府未化過錢。
(二)多渠道籌集養老保障基金
1.進一步調整財政預算支出結構。近幾年,我國財政支出用于養老保險的資金增加較多,但總的看,這項資金所占比例還比較小。今后,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社會保障支出。預算超收的財力,除了保證法定支出外,主要用于補充社會保障資金。
2.通過資本市場變現部分國有資產。2001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我國開始了對利用資本市場補充社會保障資金的有益探索。變現部分國有資產,用于彌補社會保障資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可以培育機構投資者,促進股市的發展。
3.開征新的稅種,專項用于社會保障。通過發行社會保障長期債券、增發彩票等形式籌集資金。
多渠道籌集資金,關鍵在于使之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的運作,以保證養老保險資金穩定可靠的來源,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另一方面為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構
篇8
[關鍵詞]社會保障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基金統籌與平衡
21世紀,我國已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3億,占總人口的10.2%,并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隨著老齡化人口比例的攀升,養老保險負擔系數也隨之提高,加上預期的人口壽命延長、養老保險待遇不斷提高、城市大量在職職工提前退休、基金收繳率下降、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善等諸多因素,我國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嚴峻的養老保險平衡危機。
目前,我國在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同時,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資金短缺的現象日益突出,這一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及其作用的發揮,因此探討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與平衡,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利用率顯得尤為迫切。
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及保險基金概述
現代社會,養老保險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即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養老保險基金,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退出勞動崗位時,可以從養老保險基金中領取養老金,以保證其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目前,世界各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有三種模式:
1.傳統型。又稱與雇傭相關模式,最早被德國俾斯麥政府于1889年頒布養老保險法所創設,后被美國、日本等國家所采納。該模式主要是通過立法強制雇主和雇員參保,保險費由雇主和雇員負擔。在籌資方式上實行“現收現付”,以支定收,事先確定養老金的工資替代率,然后再以支出來確定總繳費率。
2.國家統籌型。該類型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福利型養老保險,最早在英國創設,目前適用于瑞典、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該制度的特點是實行完全的“現收現付”制度,并按“支付確定”的方式來確定養老金水平,優點在于運作簡單易行,通過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對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其缺陷為政府負擔過重,缺乏對個人的激勵機制;另一種類型是前蘇聯所創的類似于福利國家養老保險制度,但其適用對象并非全體社會成員,而是在職勞動者,實行單一層次保險體制。
3.強制儲蓄型。又可分為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兩種。新加坡模式是一種公積金模式,主要強調自我保障,建立個人公積金賬戶,由勞動者于在職期間與其雇主共同交納養老保險費,勞動者在退休后完全從個人賬戶領取養老金,國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養老金。智利模式作為另一種強制儲蓄類型,個人賬戶的管理完全實行私有化,將個人賬戶交由自負盈虧的私營養老保險公司來管理,勞動者可以自由地選擇基金管理公司,該種養老保險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強調效率。
養老保險基金亦稱為退休基金,是各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主要實現手段,即雇員在工作一定年限后退休自雇主所獲得之給付,可以是一次或定期終身給付。該類基金屬于專用基金,具有自身的特性。
(1)社會性。養老保險作為一種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社會政策,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對象,在基金的籌集、給付及基金資產的營運上具有強烈的社會性,無論是管理的過程和具體環節均體現了社會或政府行為。
(2)儲蓄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個人賬戶預籌的,特別是積累基金,主要是通過個人賬戶進行預籌,儲蓄起來以備將來支付養老金的資金。
(3)互。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和給付實行一定程度的社會統籌,以實現社會互助,減輕勞動者的養老風險。主要表現為:①基金籌措由國家、雇主和個人三方負擔,并從中劃出部分作為社會統籌基金;②基金營運收益,全部并入基金并免征稅費,歸全體投保人共有,而并不按個人繳費多少分享;③除個人繳費儲蓄部分,在投保人死亡情況下,其個人賬戶的儲存額或未領取完的部分,歸入社會統籌基金。
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與平衡分析
1.區際統籌與平衡存在的問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區際統籌與平衡是以行政性區域為觀察點的一種分析方式,著眼于地區間的統籌與平衡。從我國目前現狀看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低且條塊分割。我國目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區際統籌層次低且條塊分割,養老保險基金調劑功能不強。自1986年始推行社會統籌及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籌集模式,從其實施的情況來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并不理想。到目前為止,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還較低,調劑范圍還比較狹窄,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大多數還僅限于縣級范圍或地市范圍。同時,經國務院批準電力、交通、郵電等11個行業部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實行行業統籌,不參加地方養老保險統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地方統籌基金的供給,盡管行業統籌工作于1998年初月底向當地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移交完畢,并按先移交,后調整原則,參加所在地區的社會統籌,但其實施期間所產生的后遺癥以及行業移交前的不規范操作,如擴大統籌項目、調低繳費率、提高支付標準等,在短期內是難以消除的。
(2)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區間發展不平衡。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養老基金的供給能力與需求壓力各不相同,在經濟發達、人口年齡結構年輕的地區或城市,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較多,但經濟落后、人口年齡結構老化的地區或城市則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較少,少數地區甚至入不敷出。一方面,部分發達地區或城市養老保險基金積累較多;另一方面,部分不發達地區的離退休人員不能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這樣,養老保險基金不能在較大范圍內相互調劑,使經濟發達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的積累不能補足經濟落后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的欠缺,在總體上影響了養老保險基金使用效率。
2.代際統籌與平衡存在的問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代際統籌與平衡是以參加養老保險人口的年齡為劃分點進行分析的一種方式,著眼于上下代之間的統籌與平衡。目前我國實行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制度意味著現在在職的一代人既要承擔繼續供養上一代老人的義務,又要為自己將來養老進行個人賬戶積累,代際統籌與平衡矛盾已經凸顯出來。
(1)現收現付方式不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在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模式下,養老金可由雇主的收入或資產支付,或由政府自雇主及雇員的收入抽稅支付,一般而言沒有成立基金。這一制度通常在工作人口遠大于退休人口,或人口結構年輕時,并無困難,但在老齡化較為嚴重的情況下,這種養老金世代移轉,無以為繼。據預測,中國城鎮企業退休人員與在職職工的比例2030年將達到48.95%,2050年將達到55.46%,若采取現收現付的籌資模式,基金提取比例將超過工資總額的40%,因此必須成立基金以便(3)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欠繳嚴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率逐年下降已是事實,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率1999年為88.84%,其中有部分省份低于85%。據有關資料顯示,從1993年到1999年因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率不到位一項,就造成欠收養老基金472億元。目前這一狀況并沒有好轉,各地追繳的呼聲此起彼落,巨額欠費無疑削弱了基金的營運基礎。
三、對策與建議
1.逐步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范圍。完善我國現行養老保險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部分體系,逐步建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統籌,并向國家級統籌推進。同時,通過控制和調整個人退休年齡,在社會老齡化高峰臨近時控制撫養比,進而達到養老保險基金增收減支。
2.建立層次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體系。結合世界銀行1994年基于儲蓄、重分配與共同保險三種功能提出的建議,我國可建立三層次養老保險統籌體系:第一層次為基本養老保險,為強制確定給付,省級統籌、隨收隨付、最終做到部分積累;第二層次是強制確定提拔,個人賬戶累積制;第三層次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及個人自愿商業保險,視企業和個人的需要辦理。而對于我國廣大的農村人口,更要建立多層次統籌體系,充分發揮國家、農村集體及個人的自有優勢,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風險防范能力,最終與改革到位的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相融合,成為未來統一的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
3.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效率,確?;鹪鲋?。國外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增殖方式是進行證券市場投資。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從1950年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在股票總市值中的0.8%上升至1998年的29.6%,而全球主要市場上養老保險基金掌握的股票比例在20年內增加了超過20%。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持完成的《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測算與管理》報告分析,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預計近兩年將達到1000億元,并在今后幾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根據專家經驗,當單一機構資金量占市場市值的10%以下時,該資金進入市場將不會引起市場的巨大波動。
但同時,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通過證券市場進行投資時,對資金的安全性和回報的穩定性要求很高,一方面需要證券市場為養老保險基金提供一個規范、穩健的投資環境,提供適合養老保險基金特點的投資品種;另一方面需要注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的控制,注意選擇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品種,如證券投資基金。
4.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增殖途徑的多源化。養老保險基金的資產組合形式取決于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而多元化的資產組合能夠有效地減少其中每一種資產所面臨的風險。據有關機構估計,今后十年內我國養老基金結余規模有可能達到1.5萬億元,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投資出路的問題已經越來越緊迫?;鹪鲋惩緩降亩嘣椿療o論對于保證養老金定額支付需求,還是對于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國家經濟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目前我國基金增殖的方式主要是靠銀行存款利息和購買國家公債實現基金增殖,這種辦法雖然能保證基金運行安全,但增殖率極低。事實上,如稅收融資、國有資產變現融資、抵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都可以彌補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為其保值增值提供了一條現實的途徑。
5.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體制。首先要加強政府監管部門自身的建設和約束機制,財政和審計部門負有重要的監管職能,要定期公布基金狀況;中國社會保障監管委員會、中國保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等專業性監管機構也應通過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進行監控;其次需建立基金的自律機構,建立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加強對投資標準、投資方向、投資模式等的監控,各地區應設立由政府代表、企業代表、工會代表和離退休人員代表等各方面人士組成的養老保險基金監督委員會,對養老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營運機構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防止養老保險基金被擠占、挪用、浪費,以提高其使用效益。
6.制定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法律、法規。受益人在領取養老金時遭遇拒絕或因性質與數額出現爭議時,國家應當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加以保護?;诖它c,建議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立法的結構可為:(1)《基本養老保險法》,根據這一法律,由政府建立社會保險稅收,將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納入政府的社會保障預算;(2)《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法》,根據這個法律,企業和職工共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3)《個人投資養老保險法》,與商業保險相結合,鼓勵個人購買商業保險。
養老保險基金是廣大離退休人員的活命錢,也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得以正常運轉的依托和核心,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統籌與平衡研究,積極開展途徑解決危機,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篇9
關鍵詞:保障;有尊嚴;晚年生活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01
根據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預測,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30%以上。實際上,中國在2001年就已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平均壽命不斷增長,養老成為了當今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
長久以來,中國人在養老問題上有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養兒防老。我并不是說年輕人都不孝順,只是按照目前國內的競爭機制,年輕人能不啃老,就已經很不錯了。在沒有工作收入的晚年,如果沒有足夠的養老金來源,這樣的晚年生活是否會太過凄慘?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未雨綢繆,為過上不必為錢犯愁的晚年生活及早做好準備。那么怎樣選擇養老金來源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儲蓄
儲蓄是一種最安全的投資方式,銀行是財富最好的保險箱,存在銀行的錢不但可以保證本金安全,還能帶來利息收益。嚴格來說,儲蓄是一種短期現金規劃方式,對未來的養老規劃功能相對較弱,但不失是一種普及的養老理財渠道。
二、社會養老保險
社會養老保險作為國家制定實施的保險制度,人人都可以參與,人人都應該參與。雖然社會保險難以滿足所有人退休后的生活品質,但作為源源不斷的現金,能幫助我們滿足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作為養老金的基礎部分,是我們一定要擁有的。
三、商業養老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是以獲得養老金為主要目的的長期人身險,它是年金保險的一種特殊形式,又稱為退休金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商業性養老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交納了一定的保險費以后,就可以從一定的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這樣,社會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基本能讓您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這是一種比較好而且容易操作的養老規劃方式。雖然商業保險名聲不太好,但這不影響它的功能。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幫助我們抵御未來不可預見的風險,它的優勢是集眾人之力救一人之急;其次,作為金融產品,保險具有一定投資收益,有助于實現保值增值,再次,保險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強制儲蓄,??顚S?。同時滿足保障理財、儲蓄理財及投資理財的多種需求。另外,大家絕對不用擔心商業保險的安全性問題。根據中國保險法規定,商業保險公司不可以宣布破產,只能被并購,這意味著無處問訊的情況不會出現。至于投多少,這與個人的投資習慣,家庭收入等因素相關。
四、投資養老
投資養老是相對激進的養老規劃方式,要量力而行,因為投資如股票、基金雖然收益可觀,但是不能滿足安全性的需求。選擇這種方式,首先您要有相關的投資知識、投資經驗。將投資周期盡量的拉長,從而盡可能的規避風險。另外,良好的投資心態是您把握時機的重要因素,利用投資來規避風險是可行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
股票型基金是以股票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風險較高,但是相對的收益率也可能較高。對于非金融專業人士來說,由于沒有精力密切關注股市,投資股票型基金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適宜有一定風險能力的投資者。
債券型基金是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基金,以獲取穩定的利息為主。人民幣理財產品一般分為收益固定型和收益浮動型兩種,前者收益略高于定期存款,但穩定,后者收益不固定但可能獲得的收益較高。債券型基金和人民幣理財都是獲取穩定收益,成為抵御通脹風險的有利工具。
信托產品是將資金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雙方合同規定對信托財產進行管理和處理的行為。這種投資方式適合能夠承受較高風險的高收入家庭,在選擇信托產品時不僅要選擇信譽好的信托投資公司,還要看資金的具體投向。投資項目的好壞,意味著您投資的本金和收益是否能夠到期按時償還。
投資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投資者在為養老目標進行投資,一定要根據自己距離退休的時間長短,合理調整投資對象的比例。一般來說,隨著退休時間的臨近,要逐漸降低風險性較高的資產比例,而以收益相對穩定的投資品種為主。
五、以房養老
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給金融機構,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保險公司或銀行收回住房使用權,這種養老方式被視為完善養老保障機制的一項重要補充。房地產是抵御通貨膨脹的良好手段,也是儲備養老金的重要手段。以房養老的方式目前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大房換小房”, 另一種就是房產投資。在中國這還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不具有常態化,目前來看,操作起來有一定困難,但可以考慮。
未來,以房養老值得期待。第一,“4+2+1”的家庭模式已經出現,面對巨大的家庭壓力,獨生子女一代很難再穩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給老年人一個天倫之樂的晚年。第二,隨著中國醫療保健條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整個晚年的花費也在不斷增長。而以房養老的養老模式能改善“有房富人?,F金窮人”的“中國窮老人”現狀。
篇10
此言論一出,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本刊本期《封面文章》也對這一“政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是無論怎么理解,絕大多數人都已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退休養老這件事,今后還得多靠個人本身的資金儲備。
多年以后我們靠誰養老
社保只管溫飽只夠“喝粥”,養老不僅不能防老還可能要來“啃老”。
這些已經不是危言聳聽。實際上,養老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問題,因為與歐美發達國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國家,人口老齡化和基本養老保險長期收不抵支的現狀,決定了社保養老只能滿足退休者較低水平的養老需求。
同時,在獨生子女政策實行30多年后,中國正全面迎來“4-2-1”家庭,而且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延長,“8-4-2-1”或“6-4-2-1”家庭也逐步出現。而從經濟角度看,如今年輕人自身的工作、生活壓力也都比較大,物價高、房價高,很多年輕人成年之后,不僅無法“補貼”父母,大多數還可能需要父母贊助購房首付款、結婚費用等。
因此,眾多老人退休后雖有社保,基本生活無憂,但也沒有太多的閑錢和閑心,他們得繼續為下一代操心,成為了兒子的“全職”保姆,幫助子女照看第三代,繼續為全家貢獻精力而沒有太多屬于老人的理想退休生活。
而有些老人則屬于“樂無憂”類型。他們的退休資金準備充分,衣食無憂,早已把自己安頓妥當。他們興趣廣泛,沒有后顧之憂,有些甚至還趁著“將老未老”之際開始繼續人生中未完的夙愿,或是周游列國飽覽無限風光。
建立養老儲備金刻不容緩
想要讓自己成為“樂無憂”型的老人,擺在面前最現實的一道門檻,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做基礎。根據本刊2009年的一次調查計算,一個老年人想要退休后基本生活無憂至少需要110萬元以上,而想要比較舒適地養老則至少需要250萬元。而且,女性所需準備的養老金這兩個數字至少要提高20%~30%以上。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這個數字如今可能還要高了。
在經濟發達的社會,一般而言,每個人的養老保障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這部分比例大約占養老金總數的30%。二是企業為員工準備養老的企業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個人為養老準備的資金,包括保險、基金等,這部分比例大約占養老金總數的40%。我國目前企業年金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居民沒有企業年金,因此個人儲備專項養老金顯得尤為重要。
保險是舒適養老之上選
那么,個人具體如何來規劃養老儲備資金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托賓有一句被廣為推崇的投資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分散風險,綜合各種理財工具的優點,既能為日常生活留出現金流,又能保證中長期有一個不錯的收益,可以有效地化解養老壓力。
在各種養老理財工具中,保險對于養老而言又有特殊的意義。一個完整的養老理財組合中,保險毫無疑問是堅實的基礎,猶如一塊“壓倉石”。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不妨從養老年金保險的特點,以及退休金儲備的資金要求特點來看看。
首先,養老年金類保險等商業保險比較簡單可操作。投保之后只要每年按時繳費,基本上就不需要做什么的,資金打理這樣讓人操心的事情都可以交給保險公司去完成。
再者,養老年金類保險的回報特別明確,只要確定自己希望在退休后每月從保險公司領到多少養老金作為補充,就可以讓保險公司幫助計算出個人需要購買的額度和繳費時間,到了約定時間就可以開始按月領錢了。而其他理財品種,很難比較精確地預測出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以后的收益情況,無法給予肯定和確切的回答,很難由個人來控制。當然,由于回報相對固定可計劃,保險的收益率水平相對就低一些。
第三,作為養老資金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適度收益、抵御通脹,這與一般資金投資追求收益較大化的原則有所區別,這也是穩健理財型的商業保險輔助養老的一個優勢所在。
第四,保險還可以強制個人儲蓄。青壯年時期有很多的花錢渠道,如果不強迫自己為了將來養老而預先做點準備,那么錢花了也就花了。長期保險恰恰有一個強制儲蓄的特點,必須按時定量交保費。這一特點對于平常消費傾向明顯,儲蓄率低、投資習慣較差的人群而言,特別有一種“他律”的效果,更穩當,更有效力。而且,越早規劃,由于年紀越輕,養老險的費率也越低。
第五,養老儲備是一項長期的理財計劃,通過復利滾存計算收益的保險,也是儲備時間越久,效果越佳,“復利的魔力”恰好可通過養老年金這類長期商業保險得到明顯的體現。
第六,終身領取型的養老保險能夠讓人活得越久,領得越多,可以部分解決退休后“活得太久”帶來的經濟壓力,這一特點是其他任何理財工具都無法實現的。
商業年金險助力養老
在準備將商業保險作為將來養老資金來源之一后,當然就是挑選合適自己的產品了。在低利率時代購買養老(年金)險這樣一種長期儲蓄險種,我們建議還是選擇有分紅功能的年金產品為佳,除了享受這類產品本身內含的固定收益率部分的利益,一旦將來市場利率上升后,投保者還能夠通過分紅收益,抵消一定的通脹影響。
比如,??等藟劢胀瞥龅摹皹窡o憂”年金保險(分紅型),就是一款典型的年金保險。它具有保證領取的確定性(自年金開始領取年齡后的首個保單周年日至被保險人年滿七十九周歲后的首個保單周年日為年金保證給付期),而且可以終身領取,實現“活多久,領多久”,讓高齡老人樂享晚年生活。同時,這類保險每年也會分配現金紅利,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脹對財富的侵蝕。同時,這款產品自保單生效后自首個保單周年日開始,每年都可給付“生存保險金”,也可以進行保單借款,為投保者應急無憂。
- 上一篇:鄉村醫生管理辦法細則
- 下一篇:企業信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