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化學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09-27 16:45: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大學化學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大學化學的認識

篇1

金龍魚國際烹飪研究院以培養烹飪高級人才為特色,成立了以優秀烹飪本科大學生為主的益海嘉里班,而且還特別注重行業頂級廚師的業務培訓,如:五星級酒店總廚、中國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名師、全國大賽金牌廚師等高級培訓,為頂級廚師構建了一個國際化的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研究院還設立了益海嘉里獎學金,公司每年給予適當的經濟資助,鼓勵成績優異者和幫助烹飪專業的困難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

據悉,金龍魚國際烹飪研究院的師資隊伍是由國內外知名的烹飪大師和管理專家構成的,課程主要包括分子美食、現代烘焙、中餐裝飾、品酒藝術、日本料理、法國料理、美國料理等,教學內容將考慮廣大學員的要求,充分體現多元美食文化、前沿的烹飪技藝、先進的餐飲理念。

7月2日- 10日,由益海嘉里集團投資,揚州大學教授、中國烹飪大師、金龍魚國際烹飪研究院院長周曉燕策劃,北京專業紀錄片團隊拍攝的《烹飪科學》圓滿殺青。

靈感來自哈佛大學視頻公開課

據該片總策劃周曉燕教授介紹,該片靈感來自哈佛大學《科學與烹飪》——邀請物理學家、化學家等與烹飪大師一起講述和演示巧克力、奶酪以及焦糖等西餐烹飪的奧秘。此次“中餐版”的《烹飪科學》共5集,分別為《食材》、《變化》、《火候》、《吊湯》以及《主食》。

院士、專家對話中國烹飪大師

該片采用科學家、營養學家、食品專家與中國烹飪大師對話的形式來詮釋烹飪過程的科學,揭示烹飪現象的原理和奧秘。結合每一集的主題,攝制組特別邀請了陣容強大的專家和大師團隊。專家團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教授,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著名營養學家楊月欣教授,江南大學知名食品專家、中國糧油協會油脂分會和營養分會副會長王王興國教授,豐益全球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油脂專家姜元榮博士,河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博士、國內知名谷物專家趙仁勇教授,江蘇省烹飪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揚州大學營養專業毛羽揚教授。烹飪大師團隊有揚州大學教授、淮揚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烹飪大師周曉燕教授,中國烹飪大師、面點大師陳恩德先生,揚州迎賓館副總經理、中國烹飪大師陳萬慶先生,揚州獅子樓總經理、中國烹飪大師吳松德先生,南京香格里拉總廚、中國烹飪大師侯新慶先生,揚州大學副教授、中國烹飪大師唐建華先生等。

理論與實踐結合動畫與實驗輔助

據介紹,作為嘗試,先期拍攝的5集主題以淮揚菜為主, 《食材》取一年四季的時令食材代表——舂筍、自芹、螃蟹、茭白等;《變化》主要以魚肉、糖、豆腐等烹飪方式的變化為例,講述食材結構、性質變化帶來的口感變化;《火候》通過水導熱、油導熱、汽導熱三種形式講述三種不同介質的導熱特性對于菜品的影響; 《吊湯》則是分析清湯、奶湯、三吊湯的不同之處; 《主食》的重點在于表現發酵面團和水調面團、粳米和糯米之間的不同之處。

作為公開課,其面對高素質人才、專業廚師以及普通大眾等不同人群,所以一方面要特別注重科學性,另一方面也要講究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因此,他們邀請專家與大師互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邊做菜一邊講述原理,通過現象解釋本質。

此外,為增加可看性和方便觀眾理解,他們將較為復雜的科學原理用動畫模擬的形勢進行直觀的呈現。以吊湯為例,豬肉下鍋加熱后,它的氨基酸、脂肪等如何產生變化;再比如,做魚圓時,在加入鹽、水等打魚茸時,其蛋白質網絡結構的變化等,這些都用動畫來配合表現。同時,他們也開展了一些小實驗,比如豆腐制作過程、吊湯中乳化現象等,這樣就使整個公開課的結構更加立體,也更加完整。

中英雙版,全球發行助力中餐申遺

篇2

>> 非主流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 認知方式與情緒喚醒對大學生從事決策的影響 吉林省高校運動隊對大學生體育認知方式影響的研究 信息網絡對青年編輯認知方式的影響研究 非主流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 大學生非主流文化現象 網絡非主流文化對中職生的影響 當前非主流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 場認知方式對信息加工影響的文獻綜述 小學生認知方式對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影響 論非主流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困惑 電視文化對大學生社會認知的影響 太極拳的認知方式對治療大學生抑郁癥的功效研究 藏漢大學生認知方式前瞻記憶實驗研究 社會認知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非主流文化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非主流意識文化對學生的負影響及矯正 網絡學習對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影響 轉型期非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及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SAMUEI H. On Clash of Civilizations[J].International Data Information,2002(8):45.

[6] 王禮申.去個體化效應――群體偏差行為的心理學解釋[J].科協論壇,2009(6):17.

[7] 張宇鑫.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雙軌模式[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680.

[8] 伍安春,.網絡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2933.

篇3

1 大學化學與中學化學的區別

1.1 知識體系的變化

中學化學的知識體系主要包含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诟呖即缶V,現行的人教版教材主要劃分為必修1-2,選修1-6,其劃分的目的是為學生減負,并使不同地域的考生在選修內容上靈活選擇。進入大學以后,知識的基本框架雖與高中相似,但卻變得更加專業化,而且不同的專業由于培養目標不同,所學習的知識體系也不盡相同,如化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無機、有機、結構化學等,而物理相關專業則把有機與無機化學統一為普通化學。

1.2 知識深度的拓展

大學化學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較中學化學都有較大的提升。比如中學化學對概念和定義要求過死,局限性較強,過多的從字面追求嚴格的定義與相互關系,而沒有去從實質去挖掘概念和定義的意思,知識內涵較單一,嚴密性較薄弱。大學化學則重視知識的內涵及外延,重在化學思想、方法的引導和運用,重在了解本質,使學生清楚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明白各種公式及結論的來由,重視并強化實驗的基本技術、方法、手段的訓練。

1.3 教學目標及教學方式的差異

中學化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升學率,因此培養學生如何解題、如何考試、如何拿高分成為教師灌輸式教學的核心。雖然新課改把實驗環節的要求提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仍然看多做少。加之目前課時壓縮,教師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無法將涉及的化學基本原理展開,只能簡單地要求學生記住并學會使用某些特殊規律或者結論,但是其來源及推導與拓展則很少甚至不會講授。然而,大學化學的教學是為各企業培養技術型人才或者培養教學、科研等研究型人才,因此它更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強化、拓展、提升,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

2 大學化學與中學化學的銜接

由于大學與中學化學相比課程知識容量、難度都大大增加,思維方式也由以往的直觀、定性變為抽象、定量,學習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且多數學生對此卻并未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仍然停留在高中層次,仍然用老辦法來面對和解決新問題,所以剛入校的新生對大學化學課程的適應變得艱難。做好大學與中學化學的知識銜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 研究教材

教材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課程設計、組織與實施,更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對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教師應當重視教材,學會分析并正確理解和把握它。新版高中化學教材在知識內容及體系上已經開始注重與大學化學知識的銜接,但其在知識的學習側重點及完整全面性上依然相差很遠,這就需要高校教師一方面對高中的化學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比較準確地衡量和定位高中生的化學水平,以便在講授大學化學知識時做到較好的鋪墊、引導;另一方面對大學教材加大研究力度,盡可能實現大學與中學化學的無縫對接。

2.2 改革教學內容

新課改后中學化學涉及的知識面更加寬泛,但是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掌握卻日漸不足。進入高校之后學生接觸到的大學教材,其內容的編排幾乎與中學一樣,因此有些學生無法提起足夠的興趣,缺乏新鮮感和探索欲望。即使大學階段學習內容在理論深度上加大不少,但這好比是蛋炒飯,無論花樣再變也無法吸引人。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大學化學的熱情,高校教師應當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前提下,對學生相對熟悉的知識有所拓展和突破,引導學生分析因果關系,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的固有知識得到升華和提高,實現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過程。

2.3 優化教學方式

教學的銜接不僅僅是知識的銜接,更需要教師的教法與學生學法的銜接,我們建議教師在最初的授課過程中盡量采用貼近新生知識基礎的授課方式,講授學生能聽得懂的知識語言,使用學生較容易適應的教學方法,比如板書盡量完整,重點講解盡量仔細,推導過程盡量完整,讓學生在一個相對熟悉的教學方式下逐步調整,并使其盡快進入新的學習狀態,適應大學學習的要求。

2.4 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許多化學理論的獲取都來源于實驗。雖已占有很大比重,但中學化學實驗仍然停留在教師講學生照樣做的水平上。并且中學實驗重視的是對其理論上的分析,強調的是化學儀器使用的規范性,滿足于課本上規定的實驗,這樣很難發揮化學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功能。因此,大學實驗教學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探究能力、動手動腦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掌握和運用一些化學原理和實驗手段,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學會辯證而客觀地認識世界。

2.5 引導學習方法

在中學化學的灌輸教學下,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認識往往就是如何去做題,并簡單地認為只要題做得好就掌握好了,從而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缺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教師對知識的講解也并非面面俱到,僅剖析重點和難點,因此學生課前必須做好預習,課上做好筆記,課下查閱文獻,并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來將課堂知識具體化。這需要我們通過導師介紹和學長交流對新生在學習方法上加以引導,使他們清楚認識到中學與大學學習的差異,幫助他們盡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

篇4

關鍵詞:大學化學;科研前沿;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75-02

大學化學是各高等院?;瘜W、生物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環境、醫學、藥學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其包含無機化學及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內容,較抽象,且理論性強。大學化學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此時他們還停留于高中那種“灌輸式”的學習模式,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局限于抽象概念、化學方程式和相關計算的生硬記憶,而對化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往往認識不足,這就迫切地需要他們向大學的學習模式轉變,由被動吸收性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創造性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按照教材或講稿的內容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使用傳統的一講到底、與科研前沿知識完全脫節的教學方法,就是一種落后呆板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只是教師的講解,卻沒有學生的參與,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會導致學生對那些抽象的理論課內容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進行創新性的改進,引入科研前沿的知識去充實原有的課本知識。這樣,學生可以了解一些前沿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同時也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2]。在大學化學教學中,適當引入學科前沿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情況,本文結合大學化學教學實踐在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應上好緒論課。作為大學化學課的第一次課,如果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能學好這門課程至關重要。緒論的內容應該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以及期盼心理。一般而言,學生關心的是大學化學與專業之間的關系及學好大學化學對將來的發展有怎么樣的作用。因此,緒論課要解答學生的疑問,突出大學化學這門基礎課的重要性。現代科技飛速發展,許多新材料隨之而生,而新材料的應用又促進了科技的進步[3]。大學化學這門課程有著極為豐富、熱門的科學前沿知識,如超導材料、記憶合金、不碎玻璃、納米材料、不銹鋼、導電塑料、石墨烯等,這些科學前沿知識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緒論課中講述一些新材料的意外發現,乃至研制成功,再到實際應用,這樣一些有趣的內容,往往會引起師生的共鳴,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實踐表明,適當講解關于科研前沿的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學學化學的興趣。

化學學科的內涵極為豐富,學科交叉和融合是現代各科學發展的一大特點。在新形勢下,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要求人才須按照社會發展的需求來培養。因此,在大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來選取適當的科學前沿內容。此外,科學前沿的新成果不斷涌現,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必將隨之不斷調整?;A理論教學是大學化學課程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許多基礎理論,由于不能及時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其含義,達不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講解熱力學第三定律“在絕對零度,任何完美晶體的熵為零”時,學生只能從文字上得到“絕對零度不可達到”這個結論。實際上,學生對“是否存在降低溫度的極限”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此時,若給學生引入最新的研究報道:2014年10月22日,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下屬的格蘭薩索粒子物理國家實驗室宣布,他們將一立方體銅塊冷卻到6毫開(零下273.144攝氏度),這一溫度幾乎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實踐表明,這個最新報道的引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了解雖然絕對零度在實際生活中似乎無法達到,但科學家還是不遺余力地嘗試著接近絕對零度。通過科學家對絕度零度的不斷追求,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永無止境,激勵他們學習科學工作者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

做到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準確地把握相應的知識體系與所設的培養目標。另外,為了能夠將相關科學前沿知識充分應用到大學化學的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學習該學科的新知識,追蹤該學科的相關科技研究最新發展趨勢和動態,精心選取相關科學前沿知識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例如,在講解原子結構相關章節時,可以講解碳的不同形態的材料,如金剛石、石墨、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等。

本文以石墨烯以及單層石墨烯的誕生歷程為例來講解。單層石墨烯是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亞?諾沃肖洛夫于2004年發現的。他們制備單層石墨烯的方法非常簡單,先從石墨中剝離出比較厚的石墨片,之后將這個比較厚的石墨片的兩面都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較厚的石墨片一分為二。不斷地重復這樣的操作,得到的石墨片也越來越薄,最后,他們可以得到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是單層石墨烯的誕生歷程。

從此以后,石墨烯的制備方法層出不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科學家發現,離單層石墨烯的工業化生產越來越近。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亞?諾沃肖洛夫因其在單層石墨烯的特別貢獻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引入石墨烯的最新研究進展:石墨烯微片規模化生產技術已經成熟,其下游運用研發成果層出不窮。

石墨烯未來五年在光電顯示、半導體、觸摸屏、電子器件、儲能電池、顯示器、傳感器、半導體、航天、軍工、復合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這不但會讓學生很輕松地完成本課教學內容的學習目標,掌握抽象理論中原子結構化學鍵與物質形態的關系,又能了解當前無機化學的前沿領域,大大增加學生對抽象結構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理論結合實踐

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探索創新。在固體結構章節,學生對晶體中原子的周期排列、晶胞在三維方向的重復堆積,以及晶體的結構特征等知識點很難理解,認識和想象力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此時,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到實驗室中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去認識晶體結構。在實驗室,學生可以接觸大型的科研儀器――X射線單晶體衍射儀。X射線單晶體衍射儀的分析對象是一粒獨立的晶體,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一粒鹽或一粒砂糖。單晶中,原子或原子團呈周期性排列,如果將X射線(如Cu的Kα輻射)照射到單晶上,就會發生衍射,接著對所得衍射線的數據分析可以解析出晶體中各個原子的排列情況,解析出晶體的結構。晶體的結構可通過測試的方法來確定,這對物質性能的解釋、學科的發展以及新產品的生產和研發等,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2014年,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研究小組首次在世界上揭示人源γ分泌酶復合物的精細三維結構,發現人源γ分泌酶復合物與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直接相關,這為理解γ分泌酶復合物的工作機制以及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機理提供重要依據。這一例子的講解,可以極大地加深學生對晶體結構的認識,激發對晶體結構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多樣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由于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需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A理論知識具有明顯的理論特點,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在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視頻的輔助下生動地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在大學化學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引入相關科學前沿知識來講解時,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將一些科技現象和流程通過動畫形象逼真地演示出來,更能為學生提供眼、耳等感官刺激,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對于相關的知識點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啟發學生思考,使他們主動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根據情況對某些問題的解答進行補充和擴展。教師還應注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活動或專業科技競賽,還可以讓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在大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相關的一些科研前沿知識,既能讓學生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了解一些科學前沿的相關研究進展,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變成主動求知型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結合科研前沿知識,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進行改革,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更符合培養創新人才理念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燕.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J].中國冶金教育,2014,(3):1-2.

篇5

化學已深入到機械、電氣、熱力、能源、材料、信息、生命等各個科技領域之中.大學生的基礎化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加以重視的,不能只看局部和眼前而就事論事”.同濟大學施憲法教授等查閱了該校環境、材料、機械工程、汽車工程等8個系1991年后的322篇博士和碩士論文,其中有106篇不同程度地與化學直接相關,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化學學科的基礎性、滲透性.化學知識在全社會的傳播,以其獨特的科學素質影響著整個人類的文化,創造著現代社會文明[2].

學生對學習化學的態度問題

基礎大學化學課多在大學一年級開課,學生剛剛獨立外出學習,心理上仍處于不完全成熟階段,對未來工作學習目標不明確[3],對各學科的交叉作用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有很多非化學專業大學生認為化學與自己的專業離得太遠,認為學習化學用處不大,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理想.有學生直接問老師:“我的專業和化學風馬牛不相及,學習化學有什么用?”可見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認識存在極大的問題.這就提醒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告知學生學習化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是比學習更重要的環節,因為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工科大學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因為國家教委對大學生四年的總學時有嚴格的規定,各院校對于高等基礎化學學時都進行了大幅度的壓縮.比如,河南農業大學大學化學理論教學加實驗只有40個學時,其中理論講課32學時,實驗課8學時.

2.教學方法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地發揮.根據現在大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學內容涉及面要廣,而且教學內容要新,要能解決一些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突破傳統,建立現代教學理念,應用現代教育手段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3.考核方法還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現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還是采取期末卷面考試的傳統考核方式,這容易造成學生讀死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這顯然是和我們教育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的.

工科大學化學教學新方法探究

1.針對大學化學存在內容多學時少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解決.首先,每次上完課以后,就及時地給學生交代下節課的進度,讓他們在課下進行預習,這樣以來,就會大大縮減教師課堂上的講課時間;其次,對于很好理解的概念和定義可以一掠而過.第三,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的板書教學相比就大大節省了上課時間.

2.教學方法上,現在很多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自己缺乏參與性和主動性,上課就來,下課就走.第二,學生缺乏上課的興趣,我們干任何事情都要有興趣才能干好,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對原來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1)帶著問題上課.每次上課前給學生布置幾個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問題,讓他們在課外檢索和查詢相關資料,這樣,我們既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而且也讓學生了解了化學在他們所學領域內的重要性.2)學生參與講課.

篇6

關鍵詞:大學化學;教學效果;教學模式;知識拓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科大學化學是非化學化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大學階段系統學習和掌握化學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重要機會,是理工科大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學生沒有意識到化學的重要性,再加上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影響,學生被動學習、交差應付的現象非常普遍[2]。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引導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從而端正學習態度,真正想學、愿學,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的工作中學以致用。筆者根據工科大學化學的課程特點, 對如何增強教學效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實踐。

一、精選教材和教學內容

教材是無聲的教師,好的教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習潛力。目前大學化學教材很多,知識內容、編排結構和邏輯層次都有很大的差別,在眾多的教材中精選出合乎時展和知識結構要求的教材,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充分聯系實際和社會熱點,從而學以致用,這是每位教師和學生所希望的[3-4]。針對以往教材知識點羅列、生澀難懂、缺乏鋪墊和拓展,新入學的大一學生很難接受的現實,我們在眾多大學化學教材中經過反復比較篩選,最終確定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學化學》作為教材,這本教材通俗易懂, 并且與高中的知識銜接比較好,既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學化學的基本知識,又能把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論題―――能源、環境、材料、生命等與化學結合起來研討、審視,突出本課程的社會性、應用性。更為重要的是該教材在每章的結尾處,都選擇與本章知識密切相關的重要知識點以科普的形式加以拓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指導下,通過教學實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近幾年來,我在大學化學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了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首先,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會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些應用案例,揭示所學知識的社會實踐意義,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發展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接下來,通過精要、生動的講解,讓學生從實際應用回到基礎理論,引導學生逐步接近知識結構,在此過程中要能夠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知識向應用轉變的過程。通過設置一些問題,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從實驗事實入手,去歸納概括某種結論或道理,以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最后在前面啟發、設疑的基礎上,歸納、推導出正確的結論,具體、準確、系統地講述知識內涵和構成。通過這種啟發、設疑和講解三步跟蹤式教學模式,可以使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注重知識傳承和拓展

當今社會信息量巨大、知識更新極快。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要抓知識更新,所傳授的知識要與社會需要接軌,要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大學化學課程教學實踐中, 在教材知識之外我會經常穿插一些與具體知識相關的化學故事,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科學家對這一理論的艱辛探索,如在物質結構基礎和元素性質周期性的講解中,提及了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歷史貢獻和對整個化學學科的重要貢獻,門捷列夫在1908年提名諾貝爾化學獎,卻由于人造金剛石的“歷史轟動”錯失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大歷史遺憾。除此我還經常將自己科研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和前沿知識帶入課堂,讓同學們去感受科學的魅力和創新的力量。比如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從1985年美國科學家Smalley研究零維C60開始,到一維碳納米管的發現,再到二維石墨烯的發現,將世界范圍內納米材料和技術研發推向了,在此過程中碳納米材料在新能源電池領域、高端復合材料制備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因此成就了兩個諾貝爾獎(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和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通過知識的傳承和更新,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教學效果。

四、加強實驗教學

“Chem-is-try”,化學就是實驗,從化學的英文名字可以看出實驗在化學中的重要地位。同理論課相比,實驗更直觀、更形象,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環節[5-7]。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第一,在實驗初期階段,加強基礎技能訓練型實驗。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電導儀、酸度計等中學沒有接觸過的儀器,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增進感性認識。 第二,在每個實驗之前都要求學生必須深刻理解所做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弄清實驗原理和方法,了解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做,這不僅有利于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完成一些必做實驗之后,我們還增設一些研究設計型實驗, 讓學生自己查閱文獻、制定實驗方案, 分析相關實驗結果, 并對結果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實踐,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增強科研興趣。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內容和考察模式。在設置考核內容和模式時,我們從學生的基礎知識、自學和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綜合考慮, 既要考察實驗基本操作、實驗技能和實驗報告預習和記錄, 又要采用試卷和口試等方式全面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重視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又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 改革化學教學方法提高化學教學質量[J]. 華人時刊(中外教育),2011(1):137

[2]張國生,楊素平,何麗娟. 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20 (04):81-83

[3]來月英,宋心琦.關于化學教材改革的看法和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2(1).

[4]張云懷,曾政權,甘孟瑜. 大學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J]. 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18(03):230-231 .

[5]張小林,周美華,李茂康等.論化學實驗中的“設計性”實驗[J].實驗科學與技術, 2007,5(2): 7476.

篇7

近期,在湖北公司某重點項目開盤過程中,湖北公司各級領導未按照集團的只是制定開盤方案,集團營銷中心未能堅持原則,審核把關不嚴,導致看盤方案決策出現重大失誤。同時,湖北公司對公司關系戶審核存在嚴重漏洞,導致公司部分領導、員工虛報重點客戶入圍滿足私利,嚴重影響公司的品牌形象。以上問題反映出部分公司相關部門領導責任心缺失,對集團重大專項工作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工作嚴重失職。

“在其位,謀其政”,這是每一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名員工,之所以被安置在一個職位上,就是為了讓他做好自己就應做的工作,“實事求是”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為集團的發展努力奮斗,而不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更不是利用手中公司給予的權利去謀取私利。通過公司此次相關事件處分的學習,使我深刻領會到誠實做人,廉潔做事的重要性,把集團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事廉潔奉公、嚴于律己、扎實作風,要為集團爭創效益,做好本分工作,在未來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找準自己的人生價值導標,千萬不能偏離了正確的工作路線,否則追悔莫及。只有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集團利益勝于一切的宗旨,堅持誠實做人,廉潔做事,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抵抗金錢誘惑的能力。經受住便利關、金錢關、人情關等不斷侵襲的考驗,抵擋住無數的誘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同時,要端正自身職業道德思想,增強道德觀念。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就不會去干好本職工作,心思也不會放在企業發展上,所以一定要端正好從業道德思想,要有道德廉恥觀念,嚴守職業道德底線,在人生上要淡泊名利,淡定從容面對一切;在工作上要向上對得起領導,盡心盡力為企業發展干好本職工作。嚴于律己是人身修養的一種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時時處處明于自察,大事小事嚴于律己,才能始終保持思想道德的純潔性。因此每個恒大員工都應該自覺按照“嚴于律己,恪盡職守”的道德自律要求來約束自己。

通過這次事件處分認真學習、研究,與自身的工作職責相結合,我覺得要做到平時工作、生活、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項制度,時常反思和檢查自己,在各項工作的落實中,要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實履行工作職責。

篇8

關鍵詞:無機化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1-0045-02

無機化學(工科)是北京科技大學冶金、材料、環境、生態等有關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它是培養上述各專業工程技術人才整體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及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有關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每年約有900名本科生學習該課程。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原理、物質結構的基礎理論及元素化學的基本知識,了解與化學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科技發展、學科滲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具有較高化學素質和知識水平,培養用化學的思想和觀點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根據無機化學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我們從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優化與改革,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培養建設,以及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良好的效果。

一、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前沿并重,開拓學生們的化學視野

無機化學是一門傳統的化學基礎課程,在該課程中介紹的知識都是非常經典的,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較為枯燥,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視野,我們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理論和實際相聯系。在相應章節的學習中將該內容在生產、科研中的應用進行簡單介紹,理論和實際相聯系,使講課內容不顯得空泛和枯燥,學生也會覺得自己學習的知識大有用處,學有所用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我們在講到原電池部分時,適當介紹干電池、鉛酸蓄電池、鋰電池等的原理及應用;講到晶體缺陷時介紹摻雜在材料合成中的應用;講授沉淀-溶解平衡時介紹水熱合成法的原理;碳族元素的學習中,加入納米材料的研究等。

2.諾貝爾化學獎的編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教學內容與相應的諾貝爾獎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編輯了相關的諾貝爾化學獎簡介,鏈接在課件中。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我們現在學習內容的發現歷史和發展歷史,有助于他們對化學學科的實驗性、理論性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生平、研究過程的介紹,使他們了解化學學科的研究方法、基礎課程學習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例如,當講到雜化軌道理論時,我們介紹了雜化軌道理論的創建人,著名的美國化學家,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L.Pauling,指出Pauling之所以取得這么巨大的成績,與他獨特的研究方法是密切相關的。L.Pauling作為化學家,他具有比一般化學家更多的數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這使他在研究中能更好地將其他學科的發展與化學相結合,采用移植方法,開拓邊緣學科,不斷地在物質結構理論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通過這類例子的介紹,引導學生理解在學習中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必要性,作為非化學專業學生學好化學及其他學科的意義,重視學習方法、研究方法的運用。

通過這些措施,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質量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二、教學方法的交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機化學是北京科技大學的基礎必修課,每年約有900名本科生學習該課程,因此開設了多個講臺。隨著教師新老交替的進行,如何盡快地提高新教師的授課水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而且無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較多,如果不能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要求等問題上統一認識,則講臺間差異會很大。為了盡快提高新教師的授課質量,使教學更符合課堂要求,同時也為了促進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課程組每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活動。主要內容有:請老教師傳授教學經驗;討論教學要求;交流教學體會。每次活動,我們都邀請經驗豐富,甚至已退休的老教師參加活動。針對某一章節的重點、難點內容,請老教師傳授教學經驗,然后根據這門課的教學大綱,各位教師各抒己見,針對某一具體章節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求進行討論,最后再做總結歸納。同時各位教師就自己上課的體會或碰到的問題一起進行交流討論,并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討論到氧化還原反應一章時,沉淀、配合物的生成對電極電勢的影響一直是講授的難點,大多數教科書都是直接從Nernst方程導出結果。在集體討論時,有的教師就提出均從化學熱力學出發,利用ΔG與電極電勢的關系來講授,關系簡單,學生應該容易接受。但通過課堂上的實踐后,發現從化學熱力學出發,道理簡單,但計算繁瑣。最終認為,兩種方法都可以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去選擇理解的出發點,會收到異曲同工之效。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活動,使大家明確了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和如何進行教學,對多媒體課件有一個較詳細的了解。

三、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多樣性

無機化學課程采用大課講授,輔之以答疑、網上課件、網上習題等方式進行。

1.多媒體教學。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是課程建設中最富于時代氣息的一個環節。在信息時代和網絡時代的今天,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是課程建設現代化的標志,各高校已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并進行了大量的多媒體制作工作[2,3]。自2002年起,在無機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始采用自主研發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課件不斷地修改完善,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好評。課堂教學證明,應用多媒體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教和學兩個方面都有重要的改善。

2.視頻演示實驗。傳統的課堂實物演示實驗,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實驗用品和試劑;在演示過程中,特別是對于大班課堂,總有許多學生會看不清楚或根本看不到;此外實驗的安全性是傳統演示實驗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有些實驗就受到了限制而不能搬到課堂上。為了克服傳統演示實驗的這些問題,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將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反應現象拍攝成32個視頻演示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使用。利用演示實驗輔助課堂教學,不僅大大方便了教師,而且因為現象清楚,很受學生們的歡迎,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證明,演示實驗可避免枯燥的理論講解,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知識、掌握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無機化學的興趣。

3.教學課件網上播出。多媒體教學,一般來說,教學內容設計量大、知識點多,單位時間內傳授給學生的信息量大,從視覺上講前后銜接不是很理想,有時會使學生思維不能高度集中,課堂筆記不能及時跟上,導致少數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得不扎實。為了方便學生的課后學習、復習,我們安排教學課件在網上播出,使學生對課程的重點、難點一目了然,這樣學生可上網復習、查閱,使他們能緊跟教師講課的節奏,隨時了解課堂教學要求,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

4.網上習題。對于剛從中學題海式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進入大學學習的一年級學生,他們在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存在嚴重不足[4]。如果沒有合適的課后練習題做,他們往往會覺得復習無從下手,不知所措。通過與學生們的交流,了解到他們中很多人認為只有課后教師布置的習題對他們來說要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是不夠的。而從圖書館找來的無機化學復習指導書,由于年代、對象不同,不一定適合工科學生,所以編寫一些符合現行大綱要求、適合本校學生的練習題十分必要。我們積極搜取素材,對每一章內容都仔細斟酌,共編寫了2千多道練習題。該習題集按全國高?,F行無機化學的考試模式,分為: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配平題、問答題和計算題六種類型。習題集的完成,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使學生通過習題集練習,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掌握知識的不足,使他們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鞏固課堂學習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作為對學生學習的補充,習題內容充實,既圍繞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理解,又緊密聯系實際應用,使學生達到學而會用、學而有用的目的。有余力的同學可以用以鞏固知識和檢驗學習效果,是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拓展學習的場所。

下一階段,我們將制作《無機化學》視頻課程,爭取早日在網上投入使用,使無機化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無機化學[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閻雁,史蘇華,徐家寧,等.無機化學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化學,2002,(4):33.

[3]張霞,,李光祿.工科無機化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課堂實踐[J].大學化學,2008,(4):31.

[4]李雪華,賴澤鋒,黃燕軍.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的藥學本科《無機化學》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1,(6):9.

[5]任玲,胡長文,吳俠.無機化學的教學創新探索[J].大學化學,2011,(1):23.

篇9

【關鍵詞】信息技術;大學化學;傳統教學

作者簡介:祝鳳俠(1979-),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

1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化學傳統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1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運用是必然趨勢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學理論一般情況下都要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的過程;也可以依據實驗、假設、再實驗論證的過程。所以,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實驗是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化學素養最為重要的手段。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利用化學實驗可以將直觀形象的第一手材料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但實驗現象一般情況不易觀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反復播放實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細致地研究實驗現象。

1.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化學內容主要涉及物質的組成、構造、性質和變化規律,一般情況下,化學概念和原理對于學生來說不易理解,物質的構成也不易觀察,化學變化依據原子的重新組合,所以在教學中如果只依靠教師的講述,學生不能理解。利用計算機軟件制作教學動畫,可以將分子、原子等粒子運動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教學過程直觀形象。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物質結構,掌握化學變化原理,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在實際教學中,要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常規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應用,為學生創造適宜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果。信息技術雖然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必須認識到,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學習一些抽象和枯燥的化學內容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點,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以達到最佳應用效果。

1.3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因為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相同,在實驗的學習和掌握方面也會存在很大不同。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實現人機對話的交互功能,實行個別化教學。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當前實驗中,一般應用看做結合的辦法,首先讓學生了解實驗目的、要求、原理和操作步驟等,接著再進入實驗室,動手操作實驗。這種做法既可以提高實驗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防止學生在實驗中應付了事。如乙酸丁醋的合成實驗,首先利用實驗課件,展示實驗過程中的裝置的安裝、拆卸,關鍵步驟如溫度計的位置、干燥劑的用量等,都利用特寫鏡頭,讓學生反復領會實驗,然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就能夠順利完成實驗任務,取得較好的實驗效果。

1.4提升實驗課質量

因為大學階段的化學課節數是一定的,不可能存在大量的時間做大量的化學實驗,所以學生在實驗方法和知識結構方面總會存在一定的不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利用化學實驗課多媒體課件,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化學實驗,增加學生的化學知識,有利于學生以后的繼續學習。如多媒體課件內容包括過濾、萃取、溶液的制作、有機合成等,要想全部完成這些內容,只利用極短的18個學時是不能實現的,利用計算機學習,完成這些內容只要4個學時就行。

2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2.1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是化學抽象概念形象化

大學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對于復雜的微觀世界,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使學生理解,一些內容如化學反應機理(反應歷程),反應過程中化學鍵斷裂、組合,原子、分子軌道雜化過程,電子云的形態變化等較復雜的問題,學生都不易掌握。在大學分子軌道的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再次表現雙原子分子軌道的形成過程以及分子軌道能級高低的次序;在配位化合物教學中,可依據價鍵理論制作不同的配合物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在晶體場理論教學中,可制作成四面體或八面體場中能級分裂的情況,將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有利學生掌握和學習。

2.2多媒體及時使得化學微觀現象宏觀化

大學化學的課程學習本質是借助微觀原理來深入的研究物質的化學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客觀的化學規律的,這種課程的顯著特點就是思維方法強調微觀和宏觀的結合。微粒的構造和運動,如膠粒的布朗運動、粒子有效碰撞、離子的電遷移現象、原電池及電解池兩極的離子放電等,這些現象雖然不能觀察,但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表現出現,學生一眼就能看懂。如原電池中銅離子和金屬鋅分別在得到電子和失去電子的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金屬銅和鋅離子,這一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制成動畫的形式加以展示,這樣更加客觀和形象的向學生解釋了這一化學變化,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掌握。

2.3模擬化學實驗過程

在大學化學學習中,一些實驗存在一定的危險,有的實驗條件不具備,實驗室本身也不能滿足要求,但學生又對此存在濃厚興趣。這時,可以利用虛擬實驗室軟件———CorelChemLab進行模擬。此軟件可以達到完全仿真,模擬過程非常真實,一些儀器碰撞的聲音都能聽到。利用這一軟件進行學習,學生仿佛親身進入實驗室一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模擬實驗室也會印象深刻。但多媒體技術與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相比,畢竟存在較大的區別,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只依靠計算機是不行的,所以,模擬實驗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方法,一定要認清它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在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這種方法不能代替學生親自動手。

3結語

總之,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大學化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二者的整合。主要是將化學課程中的知識、活動以及現代教育中的技術和理念進行整合,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和工具性,最大化的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進一步的推動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朱團.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篇10

關鍵詞:工程化學;土木工程專業;提高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201-02

工程化學作為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工程人才必需課程,是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該專業學生大學期間所學的唯一一門化學課程,因此,該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在今后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化學原理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科學思維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化學對于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存在著內容多、學時少、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等因素,因此筆者針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認證(評估)中對《工程化學》人才培養的要求等特點,就如何讓工程化學的教學得以更好地實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學質量這一課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重視第一堂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每一位剛剛踏入大學的新生來說,大學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生對周邊的事物存在著新鮮感與好奇心。緒論課作為一門課程的第一堂課,是課程的開場白和宣言書,是師生之間的第一次接觸。俗話說: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第一堂課在整個學科教學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筆者認為,為了上好這第一堂課,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教師的言談舉止和儀表風范。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因為學生對教師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好奇心。教師若能著裝整潔得體、儀表端莊大方、教態自然,并以精練、準確、幽默的語言把知識講授給學生的話,定會吸引學生并提高教師形象,進而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達到“親其師,敬其人,信其道”的目的。

2.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拿到教材后,難免會有些困惑和不解,比如大部分學生會想“為什么要學這門課?”、“學什么?”、“學了有什么用?”等問題。說到底,這就是我們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問題。因此,上課之前,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的,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土木工程注冊師基礎考試大綱的要求講起,這樣既能很好地回答學生的這些問題,又能讓學生明白如果不學該學科或沒學好該學科會帶來什么后果,會給自己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什么影響,通過這種反證法說明該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重視并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3.了解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特別是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因為高考的時候沒有選擇化學,所以化學基礎比較薄弱甚至還停留在初中階段。因此,在第一堂課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學生的真實情況,對他們的化學基礎做好充分調研,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筆者所在學校針對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課程管理中,規定任課教師應對民族生增加課程輔導,并安排一定的測試,以便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二、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常常是按照興趣而進行的,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講解,還要介紹一些與專業相關的科技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材料的腐蝕是建筑工程務必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其中鋼筋的腐蝕對工程影響較大。因此,在氧化還原與電化學章節的教學中,可以從電化學的原理出發,介紹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以及鋼筋腐蝕的電化學性質等內容;再如,在講解溶液和離子平衡時,可以從化學的角度分析水體的污染源以及對廢水的處理方法等,結合酸堿理論介紹用中和法處理酸性或堿性廢水,或者利用溶度積規則來判斷廢水中的某種金屬離子是否已經完全除去,使其達到排放標準等等。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工程化學對他們進一步深造和未來從事的工程設計施工或管理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穿插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案例以豐富學習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在熱力學中引入描述混亂度大小的物理量――熵時,可以多舉例一些從有序到無序的生活案例,如水自動地從高處往低處流;再如在一杯水中滴入幾滴紅墨水,則紅墨水就會自發地擴散到整杯水中等。在講解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時,要讓同學們了解催化劑有正催化劑也有負催化劑,如橡膠中的防老化劑、食品中的防腐劑等都是負催化劑;此外,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橡膠粉,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韌性、變形能力、抗沖擊性能,而且還拓展了廢舊橡膠的應用領域,實現了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通過以上種種講解,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化學知識可以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

三、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圖片、視頻等生動形象地展示與知識點相關的化學原理或實際工程,使同學們對土木工程中化學知識的應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工程化學中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在講解雜化軌道理論時,可以將整個雜化過程用三維立體動畫的形式表示出來,能使學生直觀地看到雜化前后軌道的數目不變,但是雜化后軌道的伸展方向和形狀卻發生了改變。

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利有弊,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在公式推導等章節,如弱酸或弱堿的解離平衡、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以及能斯特公式的推導和應用等,筆者認為則宜用板書書寫,適當地放慢教學進度,可以方便學生跟進思考,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學效果。

四、多種教學模式的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他們大多數人還處于初入大學的迷茫期,通常表現為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比較欠缺。而科學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學內容若能與不同的教學模式相匹配必能相得益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一定要善于巧設問題情境,或將需要教師主講的一些內容轉換成思考題的形式進行教學,盡可能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將結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來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每1―2次課設立一次3分鐘左右的學生講授環節,選擇一位或兩位同學對已學或即將學習內容的一個知識點進行講授;或要求學生在學習某個知識點前,走進圖書館去尋找和構建貼近自己專業的生動教學案例,鼓勵同學們主動面向全班同學進行闡述。因此,學生為了講解清楚課堂內容必須認真預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也達到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結語:

在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第一堂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改革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和傳統板書有機結合,增加實際工程或生活案例,這些方面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以上即為筆者講授工程化學課程中的一些體會和認識。

參考文獻:

[1]熊平.大學化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路徑的探索[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5,18(2):91-93.

[2]閆勇,鄭翠紅,俞海云,林娜,朱偉長.工程化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6):143-143.

[3]王耀瓊,許麗萍,許俊強,李軍.非化學化工專業《大學化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和認識[J].廣東化工,2013,40(16):226-226.

[4]甘孟瑜,余丹梅,法煥寶,徐紅.建筑類專業大學化學課程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