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稅法課程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9-22 17:20: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稅法課程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稅法課程的建議

篇1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顧客滿意度;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87.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1-0187-03

水利工程建設監理是指,具有相應資質的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單位,受項目法人委托,按照監理合同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的質量、進度、資金、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進行的管理活動。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企業的成功取決于它滿足顧客(業主)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顧客對企業提供的服務滿意了,企業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顧客滿意是指顧客在購買商品或享受服務時所感受到,并且是發自內心的愉悅和滿足感。顧客滿意度即指這種愉悅和滿足的程度。企業的產品能否被顧客所承認、接受,取決于顧客對企業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滿意程度。所以,概括起來講,顧客滿意度就是顧客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評價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顧客滿意度的數學模型,從而為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企業掌握顧客滿意度、找出差距和提出改進措施來更好地滿足顧客未來的服務需求,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一、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顧客滿意度的內涵

目前,對顧客滿意的定義,學術上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種觀點從狀態角度來定義顧客滿意,認為顧客滿意是顧客對購買行為的事后感受,是消費經歷所產生的一種結果;另一種觀點是從過程的角度來定義顧客滿意,認為顧客滿意是事后對消費行為的評價。

顧客滿意度是顧客滿意的量化統計指標,描述了顧客對產品的認知(期望值)和感知(實際感受值)之間的差異。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企業受業主方委托,提供項目建設過程的管理服務。因此,水利工程建設監理服務顧客滿意度可以定義為業主需求在與工程管理相關的工作中得到滿意的程度。工程管理顧客滿意度不能單純地從狀態或過程角度進行評價,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顧客滿意度應該是對服務過程和服務結果兩個階段綜合評價的結果。

二、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顧客滿意度評價模型

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T.L.沙旦提出,是一種解決多目標的復雜問題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決策分析方法,可以比較科學地確定指標權重。

現以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項目顧客滿意度選擇問題為例說明。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在深入分析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將有關的各個因素按照不同屬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層次,同一層的諸因素從屬于上一層的因素或對上層因素有影響,同時又支配下一層的因素或受到下層因素的作用。最上層為目標層,通常只有1個因素,最下層通常為決策方案層,中間可以有一個或幾個層次,通常為標準層。

層次結構模型如下圖所示。

2.構造成對比較陣

從層次結構模型的第2層開始,對于從屬于(或影響)上一層每個因素的同一層諸因素,用成對比較法和1~9比較尺度構追成對比較陣,直到最下層。

相對重要性標度:各個標準或在某一標準下各方案兩兩比較求得的相對權重,如表1所示。

由標度aij為元素構成的矩陣稱為兩兩比較矩陣。如用單一標準“人員素質”來評估三個項目,從兩兩比較的方法得出兩兩比較矩陣,如表2所示。

3.求各因素權重的過程

求各因素權重的方法有規范列平均法、方根法、冪乘法等,這里以選擇項目的滿意度為例介紹規范列平均法。

第一步,先求出兩兩比較矩陣的每一元素每一列的總和,如表3所示。

第二步,把兩兩比較矩陣的每一元素除以其相對應列的總和,所得商稱為標準兩兩比較矩陣,如表4所示。

第三步,計算標準兩兩比較矩陣的每一行的平均值,這些平均值就是各方案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方面的權重,如表5所示。

我們稱[0.593,0.341,0.066]為項目滿意度選擇問題中人員素質方面的特征向量。

同樣,我們可以求得在職業道德、工作方法方式能力和監理成效方面的兩兩比較矩陣,如表6所示。

同樣,我們可以從表6的兩兩比較矩陣求得項目A、B、C三個方案在職業道德、工作方法方式能力和監理成效等方面的得分(權重),即這三個方面的特征向量,如表7所示。

另外,我們還必須取得每個標準在總目標滿意的項目里的相對重要程度,即要取得每個標準相對的權重,即標準的特征向量。四個標準的兩兩比較矩陣,如表8所示。

通過兩兩比較矩陣,我們同樣可以求出標準的特征向量如下所示:[0.398,0.218,0.085,0.299]。即人員素質相對權重為0.398,職業道德相對權重為0.218,工作方法、方式、能力相對權重為0.085,監理成效相對權重為0.299。

4.兩兩比較矩陣一致性檢驗

我們仍以項目滿意度的例子為例說明檢驗一致性的方法,檢驗表2中由“人員素質”這一標準來評估項目A、B、C三個方案所得的兩兩比較矩陣。

檢驗一致性由五個步驟組成:

(1)由被檢驗的兩兩比較矩陣乘以其特征向量,所得的向量稱之為賦權和向量,在此例中即:

(2)每個賦權和向量的分量分別除以對應的特征向量的分量,即第i個賦權和向量的分量除以第i個特征向量的分量,在此例中有:

(3)計算出第二步結果中的平均值,在此例中有:

(4)計算一致性指標CI:

n為比較因素的數目,在本例中也就是買房子方案的數目,即為3.在此例中,我們得到:

(5)計算一致性率CR:

在上式中,RI是自由度指標,作為修正值,見表9。

在此例中可算得:CR=0.01/0.58=0.017。

一般規定當CR≤0.1時,認為兩兩比較矩陣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則就認為兩兩比較矩陣一致性太差,必須重新進行兩兩比較判斷。在此例中,CR=0.017≤0.1,所以“人員素質”兩兩比較矩陣滿足一致性要求,其相應求得的特征向量為有效。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計算“職業道德”、“工作方法、方式、能力”、“監理成效”以及四個標準的兩兩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檢驗率CI值,可知他們都小于等于0.10,這些比較矩陣滿足一致性要求,即相應的特征向量都有效。

5.利用權數或特征向量求出各方案的優劣次序

在上面我們已經求出了四個標準的特征向量,以及在四個單一標準下的三個項目滿意度的特征向量,如表10所示。

各項目的總得分為:

項目A:

0.398*0.593+0.218*0.123+0.085*0.087+0.299*0.265=0.349;

項目B:

0.398*0.341+0.218*0.320+0.085*0.274+0.299*0.655=0.425;

項目C:

0.398*0.066+0.218*0.557+0.085*0.639+0.299*0.080=0.226。

通過比較可知項目B的得分(權重)最高,項目A的得分次之,而項目C的得分最少,故項目B顧客滿意度最高。

三、結論和建議

本文初步構建了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顧客滿意度評價模型,并將上述模型運用到了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實例中,結果表明,它能有效指導企業提高水利工程建設監理的服務水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監理績效評價進一步研究的框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研究重點放在了評價方法上,評價指標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如可以通過顧客滿意度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的方法等。

顧客是企業的首要資源,是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基礎。顧客滿意是企業生產或者服務經營的追求目標。顧客對水利工程建設監理項目的滿意度即按照本文構建的數學模型綜合評價的結果,對于工程項目業主和水利工程建設監理企業都是有益的。

Discussion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HP

LI Yan-fang 1,YANG Shun-po 2,WU Jia-mei 1

(1.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cademe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3,China;

2.Reconnaissance and mapping academe,Jinan 250013,China)

篇2

財務管理專業是為適應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而開設的財經類專業,就業范圍主要集中在財務會計、稅務等領域,而《稅法》課程就屬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稅法課程的學習熟悉稅收原理、相關稅收政策以及政府和企業的征納稅實務。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稅法制度近年來變化比較大,如2012年開始的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同時稅收風險管理也越來越被企業所重視,這些都要求高校對稅法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改革。

1 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稅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存在著數學基礎薄弱的現象

獨立學院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文科類專業的學生。雖然稅法教學中對數學的要求不算高,但是其中應納稅額的計算需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同時財務管理專業的很多課程都會涉及到計算,比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課程等,但是獨立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積極參與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

1.2 稅法課程課時不充分的現象

《稅法》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里安排的課時為周學時4課時,總學時48學時,課時相對較少。稅法課程體系一般包括稅法基礎理論、實體法和程序法三個部分。其中,稅收實體法是我們的授課重點。我國目前有主要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近20個稅種,每個稅種都有不同的納稅人、稅率、計稅依據和計算方法。可見稅法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短短的48個課時很難滿足教學要求,這樣教學老師只能選擇三大流轉稅和所得稅進行主要教學,對其他小稅種進行介紹性教學。稅法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企業在涉稅業務流程中往往涉及到諸多稅種的綜合,這樣就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稅法的內容,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我們教學產生矛盾。

1.3 實踐教學環節缺失

現在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是務實的,希望雇傭的員工能夠很快的適應工作崗位。現在稅法教學普遍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必要實踐環節,這樣學生將來在工作中就面臨著適應慢,工作不熟練的問題,短時間不能受到用人的賞識。稅法雖然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但是更加強調實踐能力。同時由于實踐環節的缺失,學生的學習積極不高,對教學效果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1.4 稅法教學教材的更新步伐跟不上稅法的更新速度

近幾年我國稅法領域進行諸多改革,很多稅種發生了變化,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變化,合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等。特別是這兩年來我國對營業稅改增值稅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且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確立的財稅改革目標,稅法領域的改革還會不斷更新。為了適應國家的稅法改革,培養適應社會經濟變化的人才,需要我們的稅法教材也能夠加快更新的速度。

2 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2.1 增加稅法課程教學課時

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稅法課程一般在大三開課,這個比較合理,因為之前已經開設過《財政學》、《基礎會計》,《會計實務》等稅法學習先期課程。稅法的課程課時設置為64時,使之與《基礎會計》等課程具備相同的課時數量,以提高稅法教學的效果。同時加強與《納稅會計》、《稅收籌劃》等稅收相關課程的銜接。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有必要建設財務管理專業的稅收方向,以提高稅法相關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2.2 建設稅收模擬實驗室和企業實踐,強化實踐教學

以課堂教學為主的稅法教學只能將稅法變成為枯燥的法律條文理解,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同時學生畢業后確實也很難在實際中快速上手。為了提高稅法課程的教學效果,發揮獨立學院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學校有必要建設專門的稅收模擬實驗室,進行模擬教學。按照稅收征管程序,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扮演企業的財務人員如何計算稅收、進行申報納稅等環節,扮演征稅部門的稅務管理人員,如何對企業的納稅資料進行審核等。教師在學生模擬實踐后進行教學總結,指出學生在實踐環節的差錯。同時在稅法教材課堂講授結束后,相應的安排學生到企業財務涉稅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和稅務局等部門進行認識實習,提高學生感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實踐教學環節的增加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積極主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弱點。

2.3 及時跟進《稅法》教材的選定

隨著稅法近年來的改革,稅法在不斷修訂和完善中,學校進行稅法教學也需要及時的更新,把最新的稅收政策介紹給學生。稅法教材更新最及時的教材當屬注冊會計師考試用《稅法》和注冊稅務師考試《稅法1》和《稅法2》,這兩套教材難度比較大,特別相對于獨立院校的學生就顯著難度更大,這就對稅法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對稅法非常熟悉,同時采取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進行教學。選用這兩套的教材還有一定的好處,就是課外輔導書比較多,學生通過多做練習題加深對稅法的了解和掌握。選用這兩套教材在教學上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對學生掌握更新更準確的知識非常有幫助,同時對將來的就業和自學非常有幫助。

篇3

【關鍵詞】財稅法課程;特殊性;改革對策

【正文】

一、財稅法課程的特殊性分析

財稅法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其特殊性在于法學和經濟學兩者融為一體,而且不同質的知識特性相互滲透的深度是其他哲學社會科學難以比擬的,以至于在筆者所親歷的幾所各具特色又頗具代表性的高校中,財稅法本科教學顯示了鮮明的個性特點。

1.財經類高校擁有得天獨厚的財經類學科、教學、科研等方面比較豐富的資源。不僅有財經類師資力量、專業圖書和刊物、實踐場所、設施設備等都具有極強的學科專業特性,而且將財稅法納入財經專業,尤其是cpa、財稅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其結構體系之中,財稅法課程就不得不在經濟的氛圍中,被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理論、微觀經濟理論、數理邏輯、數學模型、計算公式、技巧、方法等工具進行全方位的翻來覆去地梳理與解讀,使初來乍到本不具有專業方向及定位的知識背景的本科生,不僅因其激情、興趣與偏好,還與經濟霸權脫離不了情感瓜葛,更源自于經濟學的話語,理論與學 術氛圍,似乎到財經校園,時時都能呼吸到流動清新的經濟氣息,處處都能覺察到財富的價值形態變幻無窮的奇妙,財經類本科學生早已在一個被設計成固定模式的財經類專業知識框架體系里被熏陶,使其思維方式無不打上經濟或算計的烙印。因而,財經學校之財經專業本科生在理解財稅法時,其思路似行云流水般對財稅法的認知也能充分擴充其價值損益的想象空間和來龍去脈。

當然,財經專業本科學生對經濟的悟性和敏感,并不能掩蓋其對法律規范和法學理論之技術和技巧同樣深地介入財稅法之中給財經專業學生造成的艱澀與困惑。即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明顯地感到財經學校財經類專業的本科生對法、法律及其規范的理解和反應就較之本校經濟法學專業的本科學生遲鈍,這使得他們在把握法律主體及行為的界定上比較困難,這類學生追詢的問題,大都是涉及法理學的基礎理論問題。不過,同一所學校,經濟法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在財稅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其進度相對明顯地慢于前者,效果也明顯不如前者。由此可見,財經學校內的財經專業與經濟法

學專業的本科生在財稅法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因為在校園踏內同一塊草皮而相得益彰和發展得比較平衡,這里當然涉及到教學計劃的設計與課程的科學合理安排問題。

2.政法類高校擁有法科教學與科研的最高話語權。在高校復招之初,政法類財稅法意識形態化,其教材及理論體系,課程內容、設置、教學計劃等基本要素與眼下的財稅法理念截然不同而無法相提并論,前者更多的是人治和計劃經濟遺留的產物,后者系法治和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的理論與實踐,前者的內容被后者所替代其形式的表象也就失去了內力的支撐。為此,一方面,如今政法類高校的財稅法教學應追逐法治和市場經濟的理念,將法權的人人享有和應有的公平、正義道德基礎價值貫穿其中,不僅要有描述,更應該增加評價和倡言駁論。雖然,財稅法只是稅收、預決算等法律關系的行為規范,但解讀現代法治自古羅馬法漫長的進化歷程所構建的實存法律的有機整體,并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某一法律規范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否則“設想美國法律實際上或者可以不受財政權衡的影響,這種設想只能使我們對權利保護的政治現實熟視無睹。盡管讓人心痛,但是很現實,權利的成本意味著提取和再分配公共資源的政府部門實質上影響著我們權利的價值、范圍以及可行性”。[1]所以,尤其是法理性解讀財稅法需要旁征博引去揭示和充實納稅義務背后的東西——權利。

另一方面,如今政法高校之財稅法課程的開設不必復言是法治經濟的要求,而不可不說的是政法高校的財稅法講授仍停留在法律基本概念、原則、理論等抽象的話語上,至少于市場對稅務人才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財稅法貫穿始終的計算公式、技術、技巧設計,不可能因為重復千萬次公平、公正原則就能使公平賦稅、納稅人的權利得以保障、稅收征管等諸多問題迎刃而解。他們必須接受經濟學思維方式和計算的技術技巧等方面的強化訓練。否則,如果說只懂計算,不知概念,就可能是那種自己被賣了還幫別人數票子的人;那么只懂概念,不知計算,則無異于那種被“忽悠”之后還如數奉送謝意。在教學實踐中,法學專業的學生對財稅法中有關法的東西耳熱能詳,對鉆文字、概念牛角尖有濃郁的興趣,每逢闡釋、界定之內容,他們總是眼亮嘴快,津津樂道,然而一遇到實務性、操作性問題,就明顯感覺到一臉茫然,思維瞬時停頓。培養這樣的學生,一旦步入社會難免不背上“光說不練”、“動手能力差”之罵名。當然,這與學校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內容要求、師資的知識結構和素養是否合理和科學是密切相關的,只有學科交融,資源互補,財稅法的教學才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而不論是財經類大學,還是政法類大學概莫如此。

二、財稅法本科教學平臺的市場定位

相同的財稅法教材和課程,不同的區域、學校、學科、教學資源配置、市場需求和不同制度安排下的不同專業學生對財稅法課程的反應是不同的。綜合分析上述元素,可以梳理出財稅法需要明確的與wto全面接軌的方向和市場經濟的定位,以及因應的教學改革對策。

財稅法本科教學平臺定位于何方?換言之,財稅法本科教學之內容雖屬國內法的范疇,但他的理念卻理應是以人為本的,而不應被區域和專業學科個性化所分割出現明顯的差異。從資源配置上,不應存在嚴重的“瘸腿”現象。自我國引入和確立“公共財政理論”和“納稅人”概念,以及加入wto時起,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遵循國際規則的法治經濟之路,而不能讓傳統意識形態成為經濟、貿易、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發展的桎梏。由此,在實務上應盡可能擴展眼界,多了解別國的經驗和操作辦法,在比較和分析研究中尋求資源的最優配置;在理論講授上,則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不僅應在專業課程教學計劃的結構組合上,采取兼容并包的不同理論流派并存的差額選課制度,而且還應提倡良好的學術批判精神。畢竟,理論只有在批判中,才能確立其自身的恒久價值。

納稅人的普遍性及其義務和相應的權利的法定化便注定了財稅法制繼往開來,發揚光大的廣闊的未來前景??v使不致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那也至少不能不為其提供全面履行納稅義務和主張相應權利所需要的精通專業知識人才的儲備,而且,法治經濟對這一專業人才資源的需求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法治的進步而不斷增強,因而,財稅法本科階段著眼于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其教學定位當是法治經濟的內生性與外生性的統一。

一國財稅法之效力及于本國疆界之內的所有不同區域之公民,除了國家根據宏觀層面的特殊情況在財稅法中作出差異性制度安排之外,作為納稅人的國民對財稅法的受用并不存在因文化而出現的實質性差異,故而在社會層面普遍適用且屬于應用型和操作性的本科財稅法,不僅應有法意和法理學的規定性,而且還要有可操作性,前者遵從稅收征納法定原則,而后者則取向于立法之規范層面上技術技巧的合理安排和運用。

不論本科生自己的偏好怎樣,對財稅法的感受如何,原本就不影響財稅法作為普適性的法律應用于企業、集體和公民個人將產生的征納法律關系,財稅法知識結構及其深度的特殊性亦不會也不應該因難度而被削弱,盡管納稅人的義務還有待其他權利的伸張、落實和保障來支撐,但即使是這種實然性狀況,也反證了財稅法知識的普及程度還不足以達到或上升到具有民主國家公民納稅人意識的思想境界,而要建立良好的財稅法法治秩序,作為本科段凡開設財稅法課程的專業教學計劃的設計,無疑都應當身體力行地承擔起傳播和應用財稅法,服務于稅收法治的重任。從實然走向應然。

特別需要提及的是:我國加入wto意味著其規則對國內各主體具有約束力,國內不僅要揚長避短、強其自身、增強國力,而且還要努力提升本國國民的國民待遇,包括經濟的和政治的;不僅要在社會活動中體現平等,而且應當納入財稅法教學內容,這也是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越性的內在要求,否則,在國內的壟斷或非公平競爭,何談樹立作為義務主體的納稅人意識呢?

三、財稅法本科教學改革的對策

綜觀財稅法本科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培養既有一定財稅法學理論功底,又側重于嫻熟自如地運用財稅法技術技巧的實務人才,財稅法本科教學改革應有以下對策。

1.財稅法所涵蓋的知識結構。財稅法不僅具有一般法及法律淵源意義上的界定、概念,規范、解釋等抽象的知識及體系結構,而且稅作為國家向企業、集體或個人征收的貨幣或實物,其表現形態并不像一般人們所理解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物體,而是要在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化形態中去作紛繁復雜的甄別與計算才能得出賦稅的量化指標,這個量化指標無疑是本科法學專業學生倍感困擾之所在。當然,這絲毫不意味著財經專業的學生在稅法法理學的知識結構中沒有迷惑或偏好劣勢,只是因為法律的規范性較為客觀和穩定,而不顯得不可捉摸而已,因而財稅法本科教學照本宣科是對學生隱性知識結構失衡缺乏認知的表現,這意味著財稅法本科教學的起點,就應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學科環境形成的不 同偏好或差異性取長補短,強化應對其環境可能存在的“軟肋”的教學計劃設計,適當增加其輔助課程、課時、教學和實踐環節,以達致“扭虧為盈”的知識結構的平衡。

2.財稅法課程的教學長期陷入困境。皆因財稅法自身獨特而又要求較高水準的法學和經濟學知識結構,而國內長期缺乏基于財稅法專業人才及師資的培養所致。實際上,不論是財經類大學的財經專業,還是政法類大學的財會專業,或是綜合性大學的經濟學、管理學專業,都存在著缺乏法理學及部門法學方面的專門訓練的思維單一的問題;相反,不論是政法類大學的法律專業,還是財經類大學的法律專業,或是綜合性大學的法律專業,同樣免不了存在經濟學及財稅知識的短缺問題。現有的財稅法師資均是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施以“惡補”之后轉化而成的,即使如此,實踐中也很難否定有帶著“一條腿”上講壇的。因此,財稅法師資的培養,不僅應從高校中自身培養財稅法專業的知識結構兼具的專門人 才,而且還應當引入相關實務部門培訓師資(高級人才)的議事計劃,以矯正現有財稅法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最終使財稅法師資隊伍形成一支知識兼備、年齡、層次結構合理的獨立的力量,以適應市場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3.財稅法教學潛在的要求是財稅經濟知識與法學知識的架構,而實際上不同類別的跨學科知識領域的進入是存在壁壘的。筆者認為,進入壁壘是隨著年齡和某一類別的專業知識的積累而增高的,其深層原因是兩門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差異,因而財稅法本科階段,財稅經濟知識和稅法學知識的齊頭并進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眼下并沒有給予財稅法專業應有的重要地位,兩個不同專業學科的知識體系不能融會貫通自成體系,致使專業性較強的人才需求只能通過拾遺補缺或嫁接來滿足,所以,建議規范就業渠道,創設財稅法學(本科)專業,以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4.盡管擁有法學和經濟學專業知識至關重要、缺一不可,但社會實踐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夠提供棲身于注冊會計師、評估師、注冊稅務師、證券期貨業務高級管理人員、各類大中小型企業財務經理等進行培訓、接觸和互動交流,想必會受益匪淺。實務部門業務人員將會將實踐中遇到的大量疑難問題拋置于講壇之上,使人不得不在錯綜復雜的問題之中穿梭,不厭其煩地梳理問題之中的線索,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見識,于苦苦覓思中尋求問題解。有鑒于此,建議學習財稅法切忌紙上談兵,一定要深入實踐,學校開設財稅法課程有必要安排實習,例如,到事務所、稅務機關或企業等進行調查研究。只有這樣,高校本科財稅法教學才能為社會推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注釋】

[1]史蒂芬;霍爾姆斯.權利的成本——為什么自由依賴于稅[mi.畢竟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杜,2004.

篇4

(一)考試方向的變化 一是更加符合國際通行慣例。很多國家的注冊會計師考試都區分了不同階段進行,改革后的考試制度更加符合國際慣例,與國際上大多數同類證書的考試模式接軌,在不遠的將來,CPA證書將成為國際通行證書的曙光,也進而全面提升了CPA證書的含金量。二是更加注重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測驗。在這次改革中,注冊會計師考試兩個階段對注冊會計師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職業態度、職業道德、運用專業知識有效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進行了全面測試。這樣的測試有利于考生通過考試后在執業時準確判斷執業風險所在,減少因缺乏必要的執業常識和素養產生的問題,更好地保護從業人員。三是更加利于復習備考。新的考試設置,看似延長了考試周期,增加了考試科目,其實更關鍵的是考試科目的內容將發生變化。新的考試制度并非簡單地在原有五科的基礎上增加兩科,而是按勝任能力要求和考試規律要求對現行考試內容進行分拆、補充和整合,使兩個階段各科目的考查目的更加清晰,知識理解層次更加單一,復習備考更有針對性,無形中更有利于考生參加考試。這樣的考試方式,更符合考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

(二)考試科目的變化 一是考試兩階段的設置。在現行考試制度5個科目的基礎上,進行分拆、補充和整合,對考試科目作以下調整:第一階段,即專業階段,設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等6科;第二階段,即綜合階段,設綜合1科。根據中注協的解釋,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就是對現行考試制度的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分拆,并補充了現代市場環境下風險管理方面和內部控制方面的內容,調整和補充考試內容。在近年來考試內容調整完善的基礎上,充實公司戰略、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內容。第一階段的單科合格成績5年有效,對在連續5年內取得第一階段6個科目合格成績的考生,發放專業階段合格證;第二階段考試科目應在取得專業階段合格證后5年內完成。對取得第二階段考試合格成績的考生,發放全科合格證。二是考試科目的增加。第二階段的綜合科目是對現行考試制度主要科目有關實務內容的歸并、補充和整合。相應的,新考試制度下的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要比現行考試制度下同名科目的綜合應用要求相應減少。第二個階段注重考生綜合應用技能的考核。由此可知,第一階段增加的內容并不是全新的,所以廣大考生也不需要為此驚慌失措,根據以往的經驗,考試改革的初期階段,考試難度不會很大,所以考生只需要對自己原來的備考計劃略作調整即可。第二階段是綜合能力考查,這也說明第一階段的專業考試將更加理論化,對于備考而言該點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試內容的變化 新制度的實施對原各科目的考試內容會產生影響,其中對《財務成本管理》和《審計》的影響最大,其他科目次之,通過對制度的分析可知:

《會計》:新制度對本科目的內容和體系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目前推測難度可能略有降低。從2008年的考題來看,考試的客觀題形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改為大題套小題形式,與注冊稅務師考題中的計算、綜合題類似。從某種程度上講,似乎難度增加,但考核點和內容變化不大,主要還是廣大考生不適應。2009年《會計》的考試形式、出題思路是否還會延續這個改變,現在還不得而知。

《審計》:在注冊會計師考試5科中,屬于難度較大的,往年的通過率中它經常是5科中最低的??荚嚫母锖?,審計會更加容易通過,原因如下:一是考試難度降低,根據改革文件的說明,原考試科目的難度均會有所降低。二是內部控制的知識有了全面的講解。往年考生中面對審計中內部控制的內容一籌莫展,因為該項內容在審計教材中并沒有過多的說明,且也找不到合適、恰當的教材學習,但考試改革后新增的《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中,會對內部控制的知識進行全面地講解,這樣考生學習起來就會更加輕松。三是綜合性、實務性內容放在綜合科目中考核。根據改革文件,會將五科中的綜合性和實務性的內容,劃分到綜合科目考試中。往年考試中,考生對于實務性質的題目處理能力總是不強,此次改革后,《審計》科目考試會更加專業化,主要是對專業知識的考核,從而難度降低了。四是針對2005年通過審計的考生要注意,如果選擇了2009年按照新制度考試的,則2005年的成績有效期到2013年;如果是2006年通過審計的考生,選擇2010年按照新制度考試的,2006年成績有效期到2013年。對于先通過審計的考生而言,無疑屬于一次非常好的機會。五是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雖然并不是每個取得全科合格證書的人均會執業,但該項考試的目的是獲得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資格,審計就是注冊會計師的主要業務,對于這個科目學習的好壞,關系到將來執業能力的高低,所以是尤其重要的。目前的審計理論是風險導向審計,許多的考生在學習時,對于這個理論的運用掌握得并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相關的內容在教材中并沒有具體地講解,僅僅講解的是思考的思路,根據改革文件中的內容,新增的松《戰略與風險管理》中,會包括關于公司風險管理的內容,可以說為考生的《審計》學習,又提供了相關的資料和學習內容,也為將來的執業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專業能力提高的資源。

《稅法》:由于2008年國家了一系列新的稅收文件,將導致注會《稅法》教材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其中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變化較大,但因為考試制度改革帶來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目前推測極有可能主要體現在稅法知識將與會計知識更加緊密結合的綜合階段測試。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解決稅會分離、稅會差異的問題,幫助考生在復習《會計》和《稅法》科目時更好地達到融會貫通。

《經濟法》:從單一科目經濟法來說,這次改革對其影響不是很大,注會考試中經濟法本身是5門課程中比較簡單的一門,近年來隨著新法律、法規的出臺速度加快,該門課程基本上每年都有大的調整,預計2009年也會延續這樣的教材編寫思路,緊跟時代,對教材中的一些舊內容進行修改。雖然經濟法教材這幾年都在逐步地增厚,內容也逐漸增多,但是2009年考試的難度很可能會因為改革第一年而相應降低,考生只要在學習中做到在全面復習的基礎有所側重,學會抓住主線來進行學習,這樣來應對2009年的注會經濟法考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財務成本管理》:新制度將該科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財務成本管理”,一部分是“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這兩門課程總體的框架也是在現有考試制度的五門中,新制度下的財務成本管理應是對現有的知識予以細化,有利于考生的理解,不會再增加更多的新知識點。《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是一門新課程,但就知識而言,其在舊制度下大多均有體現,預計是現行制度下的《財務成本管理》中的風險分析(第四章),價值評估(第五、十、十一),戰略管理(十七章),再加上審計中的內控部分組成??荚囍校膊⒉幌翊?/p>

家想象的那么難,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新內容考察主要是以教材為主,所以最近三年,該門課程考察的難度應該不會太高,甚至有可能出現考題和教材例題相仿的情形。

綜合測試:主要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在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中運用專業知識,保持職業價值觀、職業態度與職業道德,有效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英語水平測試:根據中注協的介紹,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與注冊會計師英語水平測試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考試。是否參加英語水平測試,由本人自愿,不參加英語水平測試,不影響取得全科合格證,也不影響其注冊。所以考生如果有意提升自己的專業英語,可以在通過注會所有考試時再考慮,這樣更有利于專一地進行備考,也不會耽擱任何一項考試。

二、注冊會計師考試報考技巧

(一)考試新舊制度的選擇 一是考試制度的銜接。新的考試制度實施后,現行考試制度下考生有效期內的單科合格成績將自動轉換為新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績。其中,現行考試制度下《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績,轉換為新的考試制度下《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2個科目的合格成績,以轉換方式取得的單科合格成績有效期限統一至2013年。在2009年,如果考生按照原考試制度報考,其2006至2009年度的合格成績可以在2010年考試中轉換,成績有效期限統一到2013年;如果考生按照新考試制度報考,其2005至2008年度的合格成績可以在2009年考試中轉換,成績有效期限統一到2013年,使現行考試制度下的單科合格成績有效期有所延長,最多達4年。二是新舊制度選擇的要點。200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考生有了更多的選擇,但這種選擇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例如,考生在2005年通過了多科考試,如果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試,則存在2009年考試沒有通過全部科目,造成2005年考試成績作廢的風險;如果是2006年之后才通過的考試科目,則可以先給自己一次機會,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試,這樣即使沒有全部通過5科,其成績仍然可以保留到2013年有效。對于改革前通過科目較少的考生,選擇新的考試制度報考會比較合適,畢竟新的考試制度開始執行,在題目難度上不會特別高,同時考生也可以先開始適應這種考試制度,為以后年度的備考積累經驗。三是報考舉例。有考生2005年通過經濟法,2006年通過稅法,如果今年按現行制度報考只通過財管并順利通過,那么可以抵新制度下的財管與風險管理這二科,但又可能要損失2005年的經濟法合格課程了。有考生2005年考過了會計,之后未再考,2009年想繼續考,由于通過會計以后幾年未考,可能對這個考試已經有些陌生了,建議今年按新制度報名,這樣,2005年過的會計課程可以延到2013年均有效。有的考生只剩二科,如果2005年沒有單科合格成績,或者只有1科合格成績,那么建議按舊制度去沖一沖;如果2005年有多科合格成績,那請謹慎考慮,因為選擇了舊制度,如果2009年沒有將剩余課程全部通過,2005年的成績就作廢了,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二)考試科目的選擇考生在報考科目選擇上要根據自己對各課程的掌握程度和以前考試的情況,以及時間和精力安排上慎重考慮。整體計劃安排:新考試制度下一共六門課程,建議以每年三門的速度報考,這樣兩三年的時間大體可以通過專業階段考試,兩三年的時間也是考慮到知識的更新問題,因為要應對綜合階段考試,所以考試周期最好不要拉的太長,所以建議考生認真規劃自己的考試計劃,每年三門基本上符合大多數人的能力和要求。科目聯系分析:會計和審計是聯系最為緊密的科目,審計中有關內部控制的內容和風險管理中的部分聯系緊密,稅法中也會涉及到會計的部分內容,那么以后考試的時候審計和會計的聯系可能會加強,會計中涉稅會計處理也是考察的重點和難點。財管和風險管理科目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因為風險管理主要是從財管中分離出去的,兩門課程建議一起報考比較好。風險管理能夠幫助審計的學習,因為審計中有很多內部控制的內容,但教材中介紹的都比較淺顯,風險管理這個新科目解決了審計學習的難點和切實需要,兩門也比較適合一起報考。建議考生在2009年財管和風險管理一起報考,但也要根據以前考試通過的情況來確定。今年是政策變動第一年,財管內容少了,風險管理還不健全,所以考試難度不會很大。另外,風險管理中也有內部控制的內容,這對學習審計的考生也是很有幫助的,所以風險管理和審計是不錯的組合。新考生報考建議報考風險管理,配合財管或者審計;對老考生來說,財管科目需要重點把握,因為舊制度下通過了可以抵頂新制度下兩門成績;由于新制度的影響,審計難度有降低的趨勢,但也不容樂觀,需要重點學習。考慮到今年是新制度改革,改革基本精神是要降低難度,因此審計和財管需重點把握。經濟法仍然是比較獨立的科目,與其他科目關系不大,也是最簡單的一門,如果時間允許可將經濟法作為搭配考試比較好。

三、注冊會計師考試學習時間安排與方法掌握

(一)注會學習的時間安排 考生大概需要五、六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當年注冊會計師考試。一是基礎學習階段。學習以點為基礎,弄懂、弄透每一個知識點,對于需要記憶的內容,需要通過反復看書的方式加深印象。在基礎學習階段,不能忽視了對基本內容的記憶。從記憶的規律看,眾多人類學科學家的研究證明,多次重復是高效記憶、牢固記憶的唯一方法,對記憶能力差的考生就更要強調重復記憶。同時,在記憶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采用“背書”的方式,還需要有總結、有聯系的記憶,這樣才能強化記憶。對于那些不需要記憶,理解為主的內容,則需要采取“地毯式”搜索學習,切不可以為哪個知識點不重要,根本不學或者留待以后學習。二是提高學習階段。在基礎學習階段的基礎上,梳理要點,建立由點到線,再到面的知識體系。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多做練習、反復演練。做題的時候,先不要去查閱答案,待到全部題目做完了,再與答案對比,挑選出那些解答錯誤的題目,針對其所涉及知識點,再反復學習,直到徹底弄透為止。三是沖刺學習階段。最后的戰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調整心態、鞏固記憶、充實信息、提高應試技巧。知識上通過前兩個階段扎實的復習,最后階段一方面可用快速瀏覽讀書法鞏固。多做一些綜合性的練習;另一方面需要適當做一些高質量的模擬試題。四是時間安排。注會復習的關鍵是要根據自身時間、精力、學習的狀況,制定好學習規劃,做好時間安排。復習時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按照進度進行,考生應在五、六月份正式開始學習,如果以前基礎不太好的話,時間還要提前。特別是《審計》科目,由于教材的編寫基本上是借鑒了西方教材的內容,直譯內容占了較大比重,理論與實務結合不太緊密,加上沒有實踐經驗,所以是最難學的一科。《審計》至少要看三遍,其他科目也是一樣。首先決速將教材通讀一遍,這階段最好不要中斷學習,一氣呵成,不要急于做練習,否則會降低學習效

率,沒有成就感,且會挫傷對教材學習的積極性;第二遍開始精讀,參加培訓班或做練習,復習時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內容和知識框架,細心領會老師的講解,要做到對教材體系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最后是第三遍是對重點難點內容仔細研究和掌握,要摳細節、抓難點,將時間花在重點內容上,對自身薄弱環節進行強化,每周至少通看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時間,抽出半天時間即可)。做一些綜合性強、水平較高的題目,特別是高質量的模擬題、歷年考題;臨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歷年考題??记耙惶?,將教材基本內容過一遍。實際上,到考前為止,教材不止看了三遍,這里所說的三遍是指以上學習的三個階段或層次。

(二)注會學習方法的掌握 首先,了解新的法規、會計準則的變化及與注冊會計師有關的熱點問題,有的放矢地復習。復習時應了解法規的變化,會計中的熱點問題、上市公司審計案暴露出的問題、近年國家出臺的有關會計處理方面的新規定等,這些問題往往會在考題里出現,近年的考題中就多次出現過根據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編的考題。其次,多看多做以前的考題。如果認為以前考過的內容就不會考了,那就大錯特錯。一方面,考題重復的機會是比較大的;另一方面,通過做以前的試題,可以了解其命題的風格,知其答題思路,明確考試的重點,理解出題和解題思路,能夠從容答題,對獲取好的成績很有幫助。最后,合理利用輔導書,參加培訓班。筆者認為要考試,聽輔導課和做練習都是必須的。一本好的輔導資料,猶如一個專家親授,能使復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市面有些資料近乎粗制濫造,把考試領人歧途,所以考生必須專心挑選高質量的輔導書。注會考試教材有難度,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到輔導班聽課。聽課之后,考生的理解就會不同了。一本好的輔導書會很清楚地重新闡述知識并配有恰當的練習,同樣聽老師講課比自己看書效率要高,自己看書不僅自己理解慢,而且可能理解不到,聽老師講課可以迅速找準重點,為解開難點節約時間。如果購買網校課程,不懂的問題還有老師解答,而且學習和提問不受時間限制。不過要選對網校,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才是關鍵。

《審計》,內容很抽象,很多人沒有接觸過審計實務,所以理解尤其重要。在所有課程中,審計教材翻譯成份較重,文字表述有時讓人琢磨不透,所以學審計一般要參加輔導班,否則很難通過。如果聽課,一定要注意在聽課前對教材的預習,這樣聽課前在腦子中形成一個框架和模塊,會更加利于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在預習階段不用做大量的題目,這樣會比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審計不是背出來的”,這是筆者在《審計》輔導課堂上常對學生所說的一句話。學審計,應抓住審計脈絡,以風險審計為主線是非常重要的,其與審計實務有緊密聯系,包括認定、目標、計劃、程序、證據、意見等。每一部分都需要理解清楚,做到思路清晰,再加以適當記憶,但有些報告內容雖然較長,也必須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財務成本管理》,財務成本管理的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也是計算量比較大的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運用,所以可以將其作為數學來進行學習。關于如何更熟練地做題,只能是做很多題目,讓自己很熟練,對各個公式的運用都要熟悉,最后做題的靈感就會出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是新增科目,但根據目前來看,風險管理的計算可能會延續財管的特點,而且有關企業風險的內容計算量可能是比較大的;風險管理還加入了企業內部控制等的內容,使得該學科兼具財管和審計的雙重特點,所以安排的順序也不能太靠后,須留出時間讓自己回味和理解。

《經濟法》,這門課程記憶很重要,這個特點決定了考前兩三個月學習效果是最好的。因為注會難度比較大,兩三個月的學習時間大體上是要保證的。在注會《經濟法》的考試中,不能單純靠記憶,對于考生的要求會更加高一些,要求在熟練掌握經濟法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地運用和分析,需要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解決,否則考點會把握不全。所以在學習中。考生要特別注意該點的調整。

篇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ax Law teaching has been carried on in view of its present poor situation. We should build teaching reform mudel, based on the project guidance and duty ac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its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 elements. Based on the post of managing the tax, we should focus on practice operations and evaluating its application effect. We aims to stimulate studuents’ interest, teach students what they need, create good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with a range of resourses, and reach a good intera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ax Law.

關鍵詞: 稅法;課程改革;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情景模擬;實踐

Key words: Tax Law;curriculum reform;project guidance;duty actuation;scene simulation;practice

0引言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稅收已逐漸成為國家參與國民經濟再分配,取得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方式,企業和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政府要依法課稅,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會計專業人才要適應依法治稅的形勢發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會計服務,稅法知識和技能是其專業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專業知識中,稅法是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要基礎。企業越來越重視稅務工作,稅務工作是財務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個企業能否合理納稅,對企業的效益具有較大影響,因此有些企業已經將稅務業務從會計部門單列出來,單獨設立稅務部門。因此,稅法是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但是,近年來,在稅法的教學上,我們卻出現了一些問題,諸如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實操重視程度不夠,學不能以致用等,教學效果不令人滿意。因此稅法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分析,稅法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理論實踐相脫節,教師年輕化,缺乏經驗,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實操,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考核方式落后等。

1稅法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理論實踐相脫節稅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單依靠對于各類理論知識的講解,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達不到我們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我們開設稅法課程的目的是要滿足市場的需要,市場需要各類型的涉稅人才,我們要朝著這個目標邁進,重點培樣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舉現實案例,將理論聯系實際,應用于實際,增強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

1.2 教師年輕化,缺乏實踐經驗學院是正在蓬勃發展的學院,近年來招收不少年輕教師,他們有熱情有朝氣,但是他們相對來說,缺乏實踐經驗。雖說每年的寒暑假會安排年輕教師去企業實習,增加實踐經驗,但是,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1.3 實操的重視程度不夠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稅法教學中注重理論,諸如各知識點的講解、各種稅種的計算,但是缺乏實際操作,使得社會經驗較少的學生難以建立感性的形象認識,教學效果不佳。只知道知識點,不知道具體怎么操作。

1.4 考核與評價方式稅法考試一般是閉卷考試,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范圍大多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點,考試內容大部分是書上例題或是課后習題的翻版。這樣的考試,起不到引導、督促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稅法的作用,也考察不出學生真正的稅法水平和能力。

2稅法課程改革模型

針對上述稅法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學院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人才培養方案,近年來,在稅法課堂教學方面,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2.1 自編教材組織教師,重新對稅法教材進行整編,建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體系,融入必要的納稅申報和稅務等實操性內容和練習,增強教材對學生的指導性,方便學生預習復習。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 建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根據十六號文件,我們在稅法教學上引入項目導向,過程驅動的教學模式,將稅法課程中涉及的各項內容――比如各個稅種,以一個個項目的方式出現,每次課程給學生一個具體的任務,將知識點貫穿于各個任務之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講解各個知識點,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點的能力,學為己用。

2.3 理論聯系實際,采取情景模擬的實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操。我們給出的任務,都是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實際問題。帶著這樣的任務完成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此外,我們還以一個個案例的形式,模擬情景,分組示范,讓學生分角色練習――比如讓學生扮演辦稅員、稅務機關工作人員、財務負責人、單位負責人等,以真實的資料,進行情景的模擬,使學生了解到辦稅的整個流程以及可能接觸的人和事。這樣做的好處很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此外,還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2.4 引入多媒體,精心編制稅法課件,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入多媒體設備,精心編制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強大的視聽感受和對于圖形文字的處理功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5 建立稅法課的網站,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教學平臺目前我們的稅法課程已被列為院級精品課程,網站上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和信息,還設有專門的師生溝通答疑的欄目,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我們的學生可以利用強大的網絡力量,解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疑問,是學生學習稅法知識的第二課堂。

2.6 考核方式的改進方法傳統的考核方式下,一次考試就差不多將成績定了下來??荚囈簿褪菍σ恍┲R點的理解和運用,而對于實操部分的考核非常匱乏。因此,我們增加對于實操部分的考核,注重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考核形式多樣化,課堂提問、課后作業、情景模擬、小測驗、任務完成狀況等等,多方面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公平的給出成績。

3稅法教學改革尚需進一步完善的想法和建議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利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實操,有很多的優點,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可以逐個認識涉稅實務中的各個角色等等。但是,分組要進行很好的籌劃,事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管理能力和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

此外,稅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實操,真正的學以致用?還有沒有其他更好更有效的途徑?如何才能正真發揮稅法課程的作用?使得我們培養的學生可以適應企業的需要,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篇6

【關鍵詞】納稅實務 應用型人才 教學改革

2017年伊始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明確強調了加大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比例,為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響應國家規劃,筆者所在的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作為專科院校也正在舉全校之力積極準備申報升格橛τ瞇捅究圃盒!

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勢必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筆者以《納稅實務》課程為例,對我校的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初步嘗試。

我校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在會計專業開設了《稅法與稅務會計》課程,54學時,其中理論課為36學時,實踐課為18學時。該項設置明顯不能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其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為2:1,實踐教學力度不夠,而且總學時的設置也明顯偏少。據筆者對類似高校的了解,很多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上是先設置了《稅法》作為專業基礎課,后續再設置《納稅實務》或者《稅務會計》等課程。而我校僅僅設置一門《稅法與稅務會計》,54個學時既要完成稅法知識的教學又要講授稅務會計的知識還要進行課程的實踐教學。如果考慮上法定節假日放假的因素,連54個學時都難以保證。顯而易見,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得不改。

針對舊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弊端,我校會計教研室制定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紤]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因此,我們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強化了實踐教學的比重,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達到了1:1,而且在總學時的設置上增加到了64學時,即理論課和實踐課均為32學時。同時為了突出課程的應用特性,我們將課程名稱改為了《納稅實務》。由于課程結構體系對學時學分的限制,且《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已對稅法知識進行過簡單介紹,再考慮到高職層次的學生稅法知識適度、夠用即可,因此我們最終沒有增設《稅法》課程。

在教學內容設計層面,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新版的人才培養方案則以企業涉稅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作為出發點,要求學生熟悉整個業務流程,能在企業復雜的經濟業務中找出有效信息,準確地做出合理的職業判斷。同時,將近年來稅制改革的新進展以及教研成果引入到教學內容中,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要求是:學完該門課程后,針對某項經濟業務,學生能夠準確判斷應納哪種稅或哪幾種稅,能夠正確計算應納稅款并能夠按時地準確地進行納稅申報。在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注意要以填寫納稅申報表為教學的核心,而不宜以應納稅額的計算為核心,納稅范圍的確定應該以原始憑證為基礎而不能以觀念上的經濟業務為基礎。

教學方法上,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法難以達到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必須綜合采用案例教學、仿真環境教學、任務驅動教學、項目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項目教學法的操作,以各個稅種分專題分項目實施,首先導入項目,然后按照“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確定――××稅稅款計算――××稅賬務處理――××稅納稅申報”的工作過程實施任務驅動,下一步是學生按此工作過程進行操作,教師進行總結歸納,最后通過反復訓練、課后輔導不斷深化,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的關鍵因素。就筆者所在的院校而言,《納稅實務》課程組有專任教師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助教1人。6人中“雙師型”教師5人,雙肩挑教師4人。雙肩挑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承擔行政工作,從事人才培養的精力難免會被繁瑣的行政工作分散。再者,6名專任教師中5名均為女性,二孩政策的放開勢必影響這些教師的生育選擇??紤]上部分教師產假,部分教師雙肩挑只能承擔有限的教學任務,目前我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呈現嚴重缺乏的現象。由此可見,我校會計專業的師資隊伍存在職稱結構、性別結構嚴重不合理,低職稱教師扎堆,師資隊伍缺乏梯次。盡管存在“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傳幫帶制度,但是缺乏激勵機制,制度執行大多流于形式?!半p師型”教師的認定也主要依據雙證書(教師資格證和專業類職業資格證書)。然而大多數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任教,沒有本專業行業的一線實踐工作經驗。沒有實踐工作經驗的教師自然無法培養出合格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校要求每個青年教師都要下企業鍛煉。但是,鍛煉的企業需要教師自己聯系,這就只能依托教師個人的人脈關系,也不利于學校的監督管理。此外,納稅實務這樣的實踐鍛煉,往往涉及企業的核心機密,企業一般不會輕易讓外人接觸。

我?!都{稅實務》課程有2名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他們是來自企業的技術骨干,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果實踐教學由他們來開展,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然而,由于企業工作繁忙的原因,教學時間得不到保證,幾乎僅僅是掛名而并未參與教學活動。

鑒于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結合我校教師隊伍存在的以上問題給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創新合作模式,比如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或者稅務師事務所等企業合作,出資入股,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學校為企業提供培訓場所、智力支持等服務,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場所、兼職教師等支持。

二是制定合理的“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標準。要求每位教師至少到本專業行業的一線完成至少兩年的實踐工作,實踐結束后再通過企業的實踐考核才能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證書。

三是大量引進雙師素質的教師。建立有效地激勵機制,對“雙師型”教師在工資福利上予以體現,在職稱評審上予以一定的傾斜。

四是建立完善的“雙師”培訓制度。包括職前的專業訓練和在職的繼續教育。

參考文獻

[1]徐田強.校企“雙向實景融合”理念下《稅收實務》課程改革探討[J].財會月刊,2012,(4).

篇7

一、辦學目標

設立納稅人學校,建立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培訓輔導機制,確保納稅人掌握稅收基本常識、基本辦稅流程和操作技能,了解熟悉與自身生產經營相關的稅收政策和征管規定,提高納稅人自主辦稅能力,提升納稅人稅法遵從度。

二、辦學原則

遵循無償、自愿、實用原則,不斷提高培訓輔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吸引納稅人主動參與學習。

三、總體要求

(一)組織保障

1、校長:由局分管納稅服務局的局長擔任,主要職責是把握辦學方向,確定辦學計劃,協調并督促檢查納稅人學校各項日常工作開展情況等。

2、教務辦公室:設在局納稅服務局,主要職責是擬訂和落實辦學計劃,組織教學材料和師資開展日常教學,承擔納稅人學校信息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等。

(二)師資保障

從局稅政、征管、納稅服務、各管理分局等部門聘請業務骨干作為納稅人學校師資,必要時可邀請或外聘高校教師、專業中介機構的相關人員,承擔培訓業務。

(三)經費保障

納稅人學校辦學經費從局相關經費中列支。同時,為鼓勵聘請的教師更新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可按300元/半天給予相應培訓補助。

四、具體要求

(一)培訓內容

納稅人學校課程按基礎知識和專項業務培訓兩類設置。

1、基礎知識培訓班

①培訓內容:主要為稅收基本常識、基本辦稅流程、網上辦稅實務操作、納稅人權利和義務等納稅人應知應會內容。

②培訓時間:原則上每月28日定期舉辦,假期順延。

2、專項培訓班

①培訓內容:根據納稅人個性化需求、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新執行政策和其它專題培訓。。

②培訓時間:每月28日按需開展政策解讀活動,不定期舉辦其他專項培訓。

(二)培訓對象

納稅人學校以區范圍內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辦稅人員、稅務中介和記賬公司人員為培訓對象。

(三)培訓方式

現場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學員可登陸網上納稅人學校平臺報名參加免費的現場培訓或下載課件自學。

(四)培訓流程

1、課題制訂:由征管、稅政、稽查等業務科室根據最新稅收政策、稅收熱點知識,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于每月25日之前向教務辦公室報送主講課題、授課內容、授課教師。

2、授課準備:授課教師根據選定的課題,認真編寫培訓教材,制作課件。

3、報名預告:納稅人學校每期開班時間須提前10天以上在網上納稅人學校平臺公布并接受報名,同時應通過《涉稅信息月報》、辦稅服務廳電子顯示屏、12366納稅服務熱線等及時進行通告。

4、開課提醒:教務辦公室應指定專人在每期正式開班前1日內通過12366短信平臺將本期授課課題、時間、地點等提醒內容通知報名學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配合:建立“納稅人學?!?,是強化稅法宣傳輔導,提高稅法遵從度的重要途徑。各科室、各單位應高度重視,加強部門配合,及時提供培訓課題,各管理分局應加強宣傳,對聘請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給予大力支持。

(二)廣泛宣傳:各單位應大力宣傳“納稅人學校”,群策群力,促進納稅人學校持續穩定發展,努力將“納稅人學校”打造成深受納稅人歡迎的納稅服務品牌。

篇8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已成功實行了計算機考試,這是注冊會計師考試自2009年實施新制度考試以來的重大變革。從這次的改革來看,機考作為國內考試方式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性變革,其象征著國內注冊會計師考試已逐步與國際接軌,相信這將更有助于推動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相信,這種新型的考試方式也將成為未來考試的一種主流趨勢。本文將從報考技巧及復習策略兩方面人手,結合筆者的一些經驗,來談談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備考。

    一、報考技巧

    注冊會計師分為專業階段考試和綜合階段考試,考生需在通過專業階段考試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參加綜合階段考試。其中專業階段考試包括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稅法以及經濟法。對于專業階段考試的報考考生,在選擇報考科目時,考生可能會難以抉擇,其實考生可根據自身對各科目知識的了解程度和以往考試的反饋情況,并結合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恰當安排。由于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備考比較費精力,筆者建議考試戰線不宜拖得過長,否則容易使人失去斗志和動力。因此專業階段的六科考試,可以采取每年報考兩至三門,并爭取在三年之內順利通過專業階段考試,相信這樣既可以幫助考生樹立自信心,也可以更好的應對綜合階段的考試。

    再來談談各科目之間的聯系。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的六個科目雖然各自自成一種知識體系,但它們之間的知識都是互相交融的,都是為注冊會計師開展業務來服務的。在這當中,考慮到會計和稅法之間的部分知識聯系緊密,例如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內容都貫穿于兩個科目之中,考生可以選擇兩科搭配的報考方式。而對于審計,由于對其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是建立在會計知識的基礎之上,因此建議在掌握會計知識的基礎上再來報考審計。就公司戰略和審計這兩科,考慮到公司戰略中有關內部控制內容的介紹更為詳細具體,建議報考審計的考生可以結合公司戰略這一門課程的學習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有關內部控制的內容。此外,財務成本管理與公司戰略中的風險管理實務內容也存在一定的關聯,因此建議將審計、公司戰略及財務成本管理三門一起報考。而經濟法作為一個比較獨立的科目,與其他科目的關聯性不大,考生可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搭配其他科目一并報考。

    二、復習策略

    (一)合理安排學習進度

    注冊會計師考試向來以多、雜、難著稱,因此想要通過該考試必須下一番苦功。若考生從報名開始時復習,則有將近五、六個月的備考時間,但是這比較適合于報考兩至三門或基礎很好的考生,對于報考科目較多,尤其是那些工作時間較長而缺少復習時間的考生來說,建議提早復習,不必等到報名開始之后再來復習。

    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復習時間是寶貴的,考生需要根據自己的時間、精力、學習的狀況等制定好學習規劃,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對于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復習可以大致分成三個階段:一是基礎學習階段。在該階段,考生需要將考綱所列示的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結合教材過一遍,爭取弄懂弄通每一個知識點,并選擇一本適合于自己的輔導習題進行練習。該階段的學習是最艱難的,所需花費的時間也超過了整個復習時間的一大半,考生需要成天的面對大量枯燥的內容,因而該階段也是最難堅持的,很多報考考生最終選擇放棄考試大部分原因正是未能在該階段堅持下來。但事實也證明,能夠很好的完成第一階段學習的考生大部分都能順利的通過考試。雖然該階段的學習需要較長時間的付出,但是我們要相信,這就如同蓋樓房一樣,只要地基(基礎)打牢了,上層建筑就很容易蓋起來,而上層建筑蓋得結不結實最終還是取決于地基打得有多牢固。同時,在基礎學習階段,還要特別注重對重要知識的記憶。這里所說的記憶并不是簡單的記憶,注冊會計師考試考察的是考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記憶知識點時我們應更加強調以理解為主的記憶。當然最好是可以將各個科目之間的知識點聯系起來,有總結、有聯系的理解性記憶,這樣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增加學習的樂趣。二是鞏固學習階段。在該階段,我們需要對前一階段知識的學習進行梳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在鞏固提高階段,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做題的感覺和做題的速度,因此需要反復練習。在進行習題練習時,切勿僅僅是看題,一定要習慣記錄下自己的答案,這樣既方便查找自己的問題所在,也能加深對題目的熟悉感和理解,并應在整個題目做完后再參考答案。且做題時應將錯題標注,決不可輕易放過,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第一階段學習的誤區,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做題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三是沖刺學習階段。在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后,相信大部分考生對于所復習的科目已經有了一個系統全面的理解了。但是想要在注冊會計師考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完全的勝利,還需要第三階段的查漏補缺。對于記憶內容多的科目,一方面需要快速瀏覽一遍教材,并將第二階段中標注的錯題重新做一遍,即使覺得很簡單也要把關鍵點寫下來;另一方面需要做幾套高質量的模擬試題,培養考試感覺。而對于記憶內容不是很多的科目,例如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可以不必再過一遍教材,直接做之前的錯題和模擬題即可。有一句話很好的描述了注冊會計師考試復習的這三個階段,那就是:“看一遍云里霧里,看兩遍摸出門道,看三遍融會貫通”。

    (二)注重學習方法

    注冊會計師考試所要求考生掌握的內容十分寬泛,且不利于理解,因此這種考試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要求很高。談到學習方法,首先,除了準備一本教材,一本高質量的輔導書也是必要的。好的輔導書其中所包含的內容都是編者多年從事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教學經驗,可以很好的引導考生,使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輔導書也不是越多越好,筆者認為一本輔導書就可以了,題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真正掌握,一本輔導書中的題目是值得多次練習的,只有在反復的練習中才能真正掌握好每個考點,筆者認為考生可以在復習的各個階段都將這本輔導書做一遍。其次,如果考生覺得復習的時候很吃力,或時間較緊的話??那么可以考慮報個輔導班。聽老師講課不僅可以幫助考生迅速找準考試重點,而且還能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這比自己埋頭看一遍書的效果可能還要好。最后,由于考生對于計算機考試還比較陌生,因此很多時候,考生能在紙質答題環境下做出來的題目,在計算機環境下卻不一定能做好做對。在這里,筆者建議考生在復習備考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在計算機環境下做題的感覺,這一環節可以在考前半個月的時候再進行相關練習。下面將就不同的科目來談談學習方法。

    《會計》:該科目是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一個基礎,屬于注冊會計師考試中較難的一門。要學好會計這一科,要理解會計賬目中所隱含的經濟實質,不能只是單純的做題,否則難以應對變幻莫測的題目。在做題時,考生一定要先把教材中的例題做一遍,這些題不僅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當中的某些處理原則也正是考試標準。建議考生對于難度較大的章節(如合并財務報表),在預習過一遍書之后聽聽輔導課,這樣可以幫助考生很好的理解。當然也不能過于依賴輔導課,考生通過輔導課學會的不應只是如何做會計分錄,更應學習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因為每個學科都有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只要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就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審計》:該科目內容十分抽象,對于缺乏審計實務經驗的考生來說是十分難學的,而且審計教材中的大多內容都是從國外教材中直接翻譯過來,文字表述晦澀難懂。因此,筆者建議考生最好還是參加審計輔導班,通過輔導班老師的講解,考生會發現學習審計其實并沒有那么痛苦。學審計關鍵要抓住審計的脈絡,牢記風險導向審計的目標,始終在頭腦中牢牢記住審計的整體框架。在學習時,考生還應放開思維空間,將自己想象為一名注冊會計師,并始終站在注冊會計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對考生解題也是很有幫助的。

    《財務成本管理》:從前面第一部分的考情分析可以看到,這是計算量非常大的一個科目,該科考試要求考生不僅僅是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更要求其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運用。從2012年的考試情況反饋來看,筆者認為在后續的考試中,考生不僅要在平時的復習中注意提高答題速度,而且要熟悉計算機考試環境下的有關操作,如快速輸入計算式。對于平時練習的題目,應注意不要鉆研太難的題目,可以選擇以往年度的考題或一些經典例題,反復做反復分析。還是那句老話,題目不在多,而在于精。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該科目的考試是在200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改革中新產生的,帶有濃重的西方管理學思想,其希望教予考生更多的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種固定的方法,正是這些特點的存在使得考試答題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考生在復習時,不必將大量的時間花在死記硬背上,否則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只要抓住考點的關鍵處即可。從這幾年的考題來看,考題越來越多的與案例結合起來,考生可將復習重點放在案例題,對案例題的練習一方面可以鍛煉思維,另一方面也可以題帶考點,筆者認為這種復習方式效果可能會更好。此外,對案例題的練習可以跳出教材的內容,接觸更多的案例資料以拓寬視野。

篇9

【關鍵詞】稅務會計;教學改革;問題;建議

稅務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它是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對維護國家和納稅人的權利都是極其重要的。它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規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對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門專業會計。它是稅務中的會計,會計中的稅務。隨著我國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的逐步完善,傳統的稅務會計教學方法難以適應其發展,有必要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一、目前高職《稅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偏離了培養目標定位

對于稅務會計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根本不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資源也不能滿足實際存在的教學需求。實踐機會的不足使這門課程教學偏離了培養目標的定位,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非常薄弱。

2.教材無法滿足教學要求

稅務會計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令為準繩,嚴格受現行稅收法律的制約。因此,現在上課用的教材通常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另外,雖然教材在系統闡述法規知識和會計處理的基礎上,對各稅種都配有相應的稅務會計例題,但目前很多稅務會計教材中沒有將納稅申報表編寫進去,致使例題僅僅停留在計算上和會計處理上,卻沒有涉及納稅申報表的填寫部分,因此,教材中對于業務處理的不完整性導致很多學生只能計算應納稅額,卻不會進行納稅申報。

3.缺乏實踐性教學

稅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融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應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齊頭并進。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因為無教學計劃或在教學環節中無法落實等因而忽視稅務會計實踐教學,忽視了學生納稅實務技能的訓練從而造成與現實需求相脫離的現狀。

4.教師的實踐經驗有待提高

要指導學生完成《稅務會計》的教學和實訓項目,要求專業課老師既要有扎實的會計和稅務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稅務實務操作技能。但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稅務會計教師以“校門對校門”的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力量,其專業理論精深,但卻從未走下講臺、走進企業,缺乏必要的工作經驗,很難勝任現階段實踐教學工作的需要。目前,絕大部分高校沒能較好地進行稅務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實踐經驗的稅務會計專業教師。

二、《稅務會計》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稅務會計課程是會計類專業的核心能力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技術性。以面向崗位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導向,結合企業稅務會計的崗位職責,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達到:(1)熟悉納稅基礎工作,如稅務登記,稅種登記,發票認購等基本流程;(2)正確進行與稅款形成、計算、申報、繳納有關的會計處理和調整計算;(3)正確填寫有關納稅申報表,并及時、足額繳納各種稅款;(4)合理選擇納稅方案,有效進行納稅籌劃。通過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使培養的學生既有扎實的稅務理論功底,又有稅務會計核算能力,更有熟練的計算、填表、報稅等一系列納稅實務操作能力,從而滿足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

2.建設高質量的教材,滿足教學需要

高職高專教學的特點應本著“通俗易懂、夠用實用”的原則,目前我國現行稅法內容眾多,逐一地介紹恐怕時間有限而且學生無法全盤接受。如果將全書分為10個工作項目,每一個項目又分為若干個學習任務,重點介紹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所得稅,對于其他小稅種則歸納為一個工作項目加以簡單介紹,那么學生在學習時就有重點可循。此外,也可以在全書的最后增設“企業綜合納稅實務演練”,通過一個綜合案例,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涉及到的幾個主要稅種放在一起進行綜合的模擬納稅申報,從而使得學生更加熟悉企業報稅的仿真環境,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3.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稅務會計是會計學本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和技能性較強的綜合性專業必修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讓學生掌握涉稅會計處理的基本知識、基本實務及其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依法納稅意識;另一方面還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一是學校應與企業、稅務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所等保持合作關系,建立實習基地,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相關單位進行現場參觀學習、調查和實習,并與財稅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座談、交流;二是建立校內手工會計操作實驗室、ERP實驗室等,增強學生對行業的認識和對常見稅種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接觸并學習到大量的實際問題,以便發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業務間的差異,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使學生能站在企業戰略的高度來從事稅務會計處理及其稅務籌劃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際應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勞務報酬所得為例:稅法規定,對于納稅義務人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應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征收辦法。因此,對于勞務報酬所得應盡量降低應納稅所得額,進而降低應納個人所得稅。例如:對于提供勞務取得報酬的個人(演員的出場費、教授的講課費、專家的培訓費等),可以將由自己承擔的往返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費用改由支付報酬方承擔,這樣,一方面相關費用可以在支付報酬方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另一方面,降低了提供勞務者的勞務報酬總額,從而使得該項勞務報酬所得適用較低的稅率,降低了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增加了個人的實際收益。

4.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學效果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整個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參加培訓學習,進行學術交流,及時更新知識,了解學科前沿理論和發展方向,促使教師理論知識的提高。同時,教師應深入到企業實際工作中,從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大大開拓知識面,豐富實踐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在教學中促進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稅務會計教學改革中,一定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樹立知識傳授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教學觀念,兼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的調整和改革《稅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既具備扎實的會計學、稅收學及有關法律法規的理論知識,又具有整合財稅知識能力,以及處理實際業務應變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的綜合性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陸秀團.高職培養“零崗培”稅務會計的教學改革[J].財會月刊,2011(11).

[2]左曉敏.會計專業《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證券期貨,2012(1).

[3]楊增凡.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決策探索,2011(5).

[4]張艷莉.《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1(8).

篇10

【關鍵詞】 財經專業; 稅收; 課程; 教學

稅收作為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最重要的方面,一直受到各類企業的重視。掌握一定的稅收基本理論知識,熟悉稅收法規制度,正確進行各種稅費的計算與申報,對涉稅交易和事項進行會計處理,乃至采用合法手段減輕企業稅負,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等等,是不同層次、不同崗位財經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通過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稅收知識的相對欠缺是很多財經類專業學生的通病。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逐漸認識到了這一點,紛紛在財經類專業中增開了稅收方面的課程,繼《稅法》或《國家稅收》之外,《稅務會計》、《納稅籌劃》、《納稅理論與實務》等也屢屢被納入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之中。然而,這些課程無論是在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安排,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誤區。

一、課程設置

據筆者了解,目前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中稅收類課程設置存在兩種趨向:

(一)相關課程開設不足

有些院校僅僅只開設一門《國家稅收》或《稅務會計》課程。從市場上通行的教材來看,《稅務會計》涉及的知識模塊通常是稅費計算與涉稅事項會計處理,而《國家稅收》則僅涉及稅費計算知識模塊。課程體系不能滿足相關專業所面向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學生稅收知識欠缺現象依然突出。

(二)相關課程開設過濫

許多院校不管是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或是稅收或財政專業,均在《國家稅收》或《稅法》之外加開《稅務會計》、《納稅籌劃》等課程,實行一刀切,而沒有深入把握各門課程的內涵。課程定位不準,造成不同課程之間內容交叉重疊,功能互相混淆。

如,各稅種的計算既是《國家稅收》課程里的主要內容,又在《稅務會計》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兩門課程同時開設則必然造成學生相同的知識學兩遍;“所得稅會計”是許多高職院?!敦攧諘嫛坊颉陡呒墪嫛方滩闹械闹攸c章節,而《稅務會計》教材中往往也有大量篇幅介紹,稅務會計老師通常都會把暫時性差異的確定,遞延所得稅的計算與賬務處理等等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造成兩門課程之間不必要的重復。又如,稅法教師在講解相關稅種的計算時,由于受課時限制,會將某些內容省略,認為學生在《稅務會計》課程里還會學到;而稅務會計教師則認為各稅種的計算是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無須重復講授,這樣就造成學生知識面上的盲點,相關稅收知識欠缺。

針對上述現狀,筆者認為各高職院校應深刻反思當前財經專業稅收類課程的設置情況,在準確定位各專業所面向崗位群的基礎上,深入進行各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進行相應的職業能力分解,重新構架各專業所需要的稅收知識體系,據此為各專業設置相關課程,既要避免開課不足、應有知識的欠缺,又避免了盲目貪多求全,更避免了各專業課程開設一刀切。會計、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對稅收知識的要求與財政、稅務專業的學生應有所不同;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也應有別于會計專業。根據會計專業主要面向的崗位群,稅費計算與申報及涉稅會計處理應是其主要的職業崗位能力之一。筆者認為,高職會計專業應將《稅務會計》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取代《稅法》或《國家稅收》課程;同時開設《稅務籌劃》作為選修課,以拓展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財務管理專業面向的崗位群較之會計專業有所延伸,其核心崗位能力還應包括籌資管理,進而可細化到減輕企業稅務成本,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因此,應將《稅務籌劃》也作為專業必修課程開設;稅務、財政專業則不必開設《稅務會計》課程,稅務專業可將《稅法》與《稅務籌劃》作為必修課,財政專業僅需開設《國家稅收》課程即可。同一專業開設的各門課程應按照知識的遞進性依次開設,如會計專業,應由《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到《稅務會計》,及至《稅務籌劃》,并要嚴格區分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準確把握課程特色,力求把重復內容縮減到最小。

二、課程內容體系

縱觀當前稅收類教材,無論是《稅法》、《國家稅收》,還是《稅務會計》、《納稅理論與實務》,抑或是《稅務籌劃》,其內容編排體系大多是按稅種分列,教師在講授這些課程時,也多局限于按稅種講授。這樣安排,講求知識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對宏觀的《稅法》或《國家稅收》教材來說也許沒問題,對研究型的本科、研究生學習來說也是適宜的,但對于要從事企業財務工作的高職學生而言,其實有著致命的缺陷?,F實工作中,企業發生的各類涉稅事項往往不只涉及單個稅種,如購銷產品就涉及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或者資源稅等,房地產銷售業務,會涉及到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等,不同的涉稅事項可能還要進行不同的所得稅納稅調整,這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稅收知識才能進行正確的計算、申報及會計處理,而學生在以分稅種的模式學習稅收知識后,掌握的知識是零散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遇到這樣復雜的涉稅問題往往不能作出圓滿的處理。在教學實踐中也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單個稅種的涉稅處理都掌握得較好,可一遇到綜合性的題目就丟三落四,在以企業整個經營活動為背景的會計綜合實訓中要完成所有納稅申報就更難了。用人單位屢屢反映學生涉稅處理能力較差,課程內容體系的編排問題不能不說是一大影響因素。

因此,筆者認為,在安排稅收類課程內容體系時,同樣應遵循高職教育的特點,在崗位能力分解的基礎上開發課程標準,依據崗位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具體而言,《稅務會計》、《納稅理論與實務》、《稅務籌劃》等課程內容應打破單一的按稅種分類的編排方法,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采取分行業、分經營業務大類設置專題的方式。比如《稅務會計》課程,對于與制造業、流通業聯系緊密的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資源稅等的計算與會計處理,可以購銷業務為專題串聯起來;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通常與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占用稅等相聯系,可將相關稅種的學習以房地產開發為專題串聯起來。課程內容的組織直接與工作過程銜接,方便學生進行多稅種有機聯系的學習,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稅務籌劃》,分稅種講授稅務籌劃的技巧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以企業投資、籌資、日常經營以及資產重組等各主要經營活動類別為主線排列知識或許會讓學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思路,而分制造類企業、流通企業、房地產企業及服務行業等等行業大類講授稅務籌劃的方法可能更貼近工作實際、更能滿足高職學生實踐應用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免)稅的申報、會計處理或籌劃,在很多院校稅收課教學中都被忽略了,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很少深入講解,有的甚至完全遺漏了。實際上,很多企業都會涉及到出口退稅業務,熟練掌握出口退稅的程序、退稅的計算與申報及會計處理或出口退稅籌劃同樣應是會計、財務管理、稅務等人員要具備的重要崗位能力。

三、課程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培養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以面向崗位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理論教學應與實踐教學并重,兩者互相融合,交替進行。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稅收類課程普遍存在實踐教學偏弱的現象,實踐課時很少,更沒有系統科學的對應實訓教材,有的學校課程計劃里甚至根本就沒有安排實踐教學的內容,有的學校實踐條件簡陋,實踐形式單一。比如《國家稅收》課程,其實踐課可能就是象征性地填幾張納稅申報表,時間既短,內容也不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有些學校把《稅務會計》的實踐課與《財務會計》合并在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當中,手工會計模擬在實驗室進行,共用一套財務會計資料,完全沒有突出稅務會計應集中訓練的內容,以上現象的普遍存在,使得許多院校稅收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至于《稅務籌劃》,出現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當中還是近幾年的事,其理論教學尚處于摸索階段,實踐教學更沒有真正開展起來。此外,筆者在對財經專業高職畢業生進行調查時發現,很多學生因在校期間沒有接觸過電子報稅軟件,當工作中需要利用報稅軟件進行網上申報時產生極度不適應感。事實上,大多數職業院校都沒有配備這類實訓設施,也沒有進行過類似訓練。

由此,筆者認為高職教育財經專業稅收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條件亟待改善,實踐教學形式亟待改進。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作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成果,其在實踐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已日益為人們所認識,《稅務會計》、《國家稅收》及《稅務籌劃》等稅收類課程實踐性極強,更應廣泛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通過設計適當的工作任務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和探索,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稅費計算與申報知識模塊的學習中,應在實踐課中為學生提供多稅種納稅人企業的、包含了各項涉稅業務在內的資料,將其細化成具有獨立工作任務的多個小單元,由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判斷,正確進行稅費計算并填制相應的納稅申報表。同時,在企業普遍實行電子報稅的今天,稅務會計課還必須增加模擬電子報稅的訓練,購買仿真電子報稅軟件,建立電子報稅實訓室,由學生獨立完成電子報稅業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學生熟悉電子報稅的流程,增強動手能力,縮短就業適崗期。對《稅務籌劃》的教學,應將會計師(稅務師)事務所和企業作為主要實踐場所,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除實踐課教學以外,稅收類課程在理論課教學中同樣應注意深入把握職業教育的特點,避免空洞的理論講授,應大量采用學生樂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以任務驅動為導向,教師根據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精心選擇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案例,組織學生分析和討論,直至解決問題,將復雜的、抽象的理論知識簡單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實現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的平穩過渡。

總之,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而稅收類課程又有其特殊性,在組織教學時應牢牢把握兩者特色并實現有機結合,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滿足市場對財經專業學生稅收知識結構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羅先鋒.關于《稅務會計》教學幾個問題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7):91-92.

[2] 胡鮮葵.對《稅務會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

(2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