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循環管理范文
時間:2023-09-21 16:5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項目循環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模式工程項目管理應用
引言
雖然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相對于先前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從具體工程項目管理情況來看,在很多方面仍舊有著較大的進步空間,特別是當前各種類型工程項目相對于先前出現了很大變化,例如,建筑工程的規模持續提升,建筑功能不斷增加,這均給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而通過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到具體的工程項目管理中,可較好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因此,對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1、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具體含義
PDCA循環管理模式包含有計劃、執行、檢查及處理等4個階段,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為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循環模式。在不斷的循環過程中發現問題,剖析問題原因,并將已經出現的問題解決,在持續不斷的循環過程中,實現不斷總結、不斷提升,推動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循環提高。
2、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2.1計劃階段
在PDCA循環管理模式中,計劃階段是項目管理的重頭戲。在工程項目計劃階段,需要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制定出周密細致的規劃,例如,在施工進度管理過程中具體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時,可選擇使用S形曲線法、橫道圖比較法、前鋒線比較法等將工程項目的計劃進度和實際進度進行對比,從而找出工程項目具體進度存在的偏差。在找出工程項目進度存在的偏差后,關鍵要做好進度出現偏差的原因,可選擇使用因果分析法、專家意見法等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特別是當前工程項目一般工期較長、施工條件相對復雜,給工程項目進度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也相對較多。首先是工程項目主體單位影響,在工程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材料供應單位、銀行、設計單位及政府相關部門等均可能給工程項目的正常推進產生直接影響,例如,材料供應單位受到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將材料第一時間送到工程項目使用現場,施工單位提出工程變更、設計單位對設計內容進行調整等均會直接影響到施工進度。其次是工程項目推進過程中條件出現變化,這里包含有內外兩個條件。例如,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地質情況和先前勘查情況不相同的問題,工程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了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等。對于各種類型的因素,在設計階段均需要通盤考慮,充分認識與預估工程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可能產生影響的相關因素,在設計環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確保工程項目按照既定的計劃推進。在對可能影響工程項目的因素進行分析后,從所:有的因素中,結合工程項目實際,篩選確定出主要因素,這個過程中,可選擇使用排列圖法,將各種類型的因素分為:一般因素、次要因素及主要因素,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主要矛盾上,針對性的采取相關的措施。
2.2執行階段
執行階段是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關鍵環節,是將設計階段的具體設計實現的過程中。在工程項目具體執行‘時,可工程項目部分為決策層、監督層及業務實施層,在該過程中,抓好業務實施部門的考核和監督工作,對于推進落實工程項目每項任務非常關鍵。在具體操作時,可選擇使用評比、檢查及相關單位反饋的形式,加大對具體實施部門的監控力度,抓好與計劃落實和實際進度的對比。
2.3檢查階段
以計劃階段制定的詳細計劃內容作為標尺,對照各項計劃內容,對工程項目進行跟蹤檢查、平行檢驗及現場抽查,充分考慮各相關單位反饋的信息,選擇使用S形曲線法、橫道圖比較法等對執行階段各項任務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為了確保各項檢查工作能夠發揮到應有的成效,在檢查之前,應當制定出科學周密的檢查計劃,并做好對檢查計劃的研判,確保各項檢查計劃能夠符合具體檢查工作的要求,通過檢查真正發現各項任務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制定下步整改措施打下基礎。
2.4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就是將上個階段發現的問題,結合工程項目實際,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問題解決。同時,還需要總結問題出現的原因,吸取問題出現的教訓。該階段的最終成效體現在對標準進行修訂上,具體的標準包含有管理制度與技術標準兩個方面。若不能從制度和標準的層面上實現提升,PDCA循環管理模式效用的發揮將大打折扣。處理階段在整個PDCA循環管理模式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該階段管理質量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項目管理循環是否能夠高效持續下去。在具體操作時,對上個階段得到的檢查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工作總時差、進度總偏差、自由時差等方面的關系,充分考慮工程項目總工期及后續工作實際需求,并剖析出現的偏差或者問題給工程項目后期可能帶來的影響。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已經存在的不足較好的彌補,確保工程項目能夠按照既定的計劃持續有效推進。通過該階段對各項管理制度的完善,實現對工程項目推進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并將本階段的成效及時應用到下階段的循環中,促進工程項目管理工作進入到良性的運行狀態。
3、提升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的相關對策
首先,企業要想提高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中應用的效果,需要注重人才的培養,所以,管理部門要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首先完善和改革人才培養制度,針對不同的崗位實行不一樣策略的培養,向社會招聘更多專業性人才,或者和技術高等院校進行合作,使學校優秀學員到工程項目管理中發揮才能。對于人職管理人員,經常提供外出學習機會。外部進修是培養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不但可以使管理人員更為深入的體會到PDCA循環管理模式,還在專家的指導中獲得更多工作心得,使管理人員在日后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創新思維,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
其次,為了增強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效果,管理人員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意識到創新思維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在管理創新模式過程中,加大企業對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投資力度,提高企業內部對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認知水平。管理人員創新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時要借鑒國內外優秀管理技術和經驗,結合具體工程實際,實際分析問題,找出工程項目管理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采用有效措施解決。有關部門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從上自下強化所:有工作人員的創新思想。由于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企業管理人員努力將創新理念融入到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創新和完善管理模式,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三,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新模式的應用,需要構建出全新的組織管理體系,原有的管理組織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的需求。在實際操控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類型的問題,因此需要以企業充分認識到,在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到具體管理過程中組織機構存在的問題,適當創新和改革管理組織。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工程項目管理需求,提升管理實效,還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此外,創新管理組織時應該科學調整企業管理體制,通過新管理體制來約束員工,準確劃分工程項目、產權和各種責任,協調好項自、員工、企業的關系,強化企業管理,便于后續生產經營活動的良性管理。
4、結束語
篇2
關鍵詞:項目質量管理 ; PDCA循環
中圖分類號:F0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項目質量管理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的高速增長,建筑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加上參與工程項目實施各方對工程項目質量意識的不斷提高,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項目質量管理也越來越凸現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靠質量樹信譽,靠信譽拓市場,靠市場增效益,靠效益求發展,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鏈。而建筑施工項目質量的優劣,不僅關系到工程的適用性和項目的成本效果,而且還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安定。作為施工單位以質量求生存無疑是鐵的定律,質量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
盡管如此,目前,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項目質量管理中仍存在著種種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管理,尤其是施工過程的管理。戴明博士的PDCA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指導,通過深入探討和研究,對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性。
2、我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現狀
多年來,我國一直強調必須貫徹“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這對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幾年出現的樓倒、路陷、橋坍等惡性事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質量重于泰山。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建筑工程的質量一直是建設各方關注的問題,質量管理工作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關系到一個項目的成敗。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工程質量更是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以及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在目前建筑市場分包掛靠盛行的市場環境下,部分建筑企業為了保證業績和維持生存,往往對工程的質量疏于管理,不重視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或者根本就不具備完整的管理系統來保證質量控制的實施,從而工程質量難以保證,甚至會頻繁出現重大的質量安全事故。
因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施工項目管理的頭等大事,把質量管理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3 、PDCA理論
PDCA循環研究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最早由美國著名統計學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構想,隨后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采納,獲得普及。PDCA循環又稱戴明循環,它反映了質量管理活動的規律,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質量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有人稱其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環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它包括四個循環反復的步驟,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這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了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
4 、PDCA循環在實際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4.1 PDCA循環在項目質量管理過程的應用
在項目質量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對整個項目的質量管理,還是對項目某一個質量問題所進行的管理,都需要經過從質量計劃的制定到組織實施的完整過程。即首先要提出目標,也就是質量達到的水平和程度,然后根據目標指定計劃,這個計劃不僅包括目標,而且包括為實現項目質量需要采取的措施。計劃制定后,就需要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與計劃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的結果對項目質量狀況作出判斷。針對質量狀況分析原因并進行處理。這個過程可歸納為PDCA循環。
4.2 PDCA循環下的項目質量管理流程分析
項目質量管理的過程包括各類別的分部分項工程及其項下的各道程序,管理工作內容極其繁雜,簡單將其按照P、D、C、A各階段進行分類列表,如下左表所示。
表 項目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各階段內容
圖 PDCA循環中項目質量管理各階段表現圖
將表的內容表現在PDCA循環中,如上右圖所示。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項目質量管理過程是一個大而完整的PDCA循環,大循環當中包含的每一道程序或分部分項工程又自成一個小的PDCA循環,這就是PDCA理論中的大環套小環系統。每一個小循環自身目標的良好實現確保了整體大循環的良好運作和整體管理目標的實現。
4.3 PDCA循環下的項目質量管理實證分析
以佛山某公管房、廉租房小區1-6號樓工程項目為例證,具體闡述PDCA循環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在該項目裝飾裝修階段施工過程中,外墻抹灰工程的質量通病普遍存在,運用PDCA理論進行分析。
(1)利用排列圖、因果圖分析存在問題,找出產生問題原因。在外墻抹灰工程質量通病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外墻面裂縫、外墻面空殼、表面平整度差、陰陽角不方正、立面不垂直、表面粗細不均勻、分格條不清晰、滴水線粗糙等。通過有關數據調查統計,得出排列圖,我們可以找出影響外墻抹灰質量主要問題為:外墻面粉刷裂縫及表面粗細不均勻。再通過因果圖繪制,我們又可以分析出產生質量問題的要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
(2)執行實施。根據制定的對策措施,一條條進行落實執行實施。
(3)效果檢查。把執行的結果與要求達到的目標進行對比,根據統計數據表,我們可以看出,能達到預期目標。
(4)總結評估。通過這次質量控制活動,本工程外墻抹灰工程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不斷認真總結經驗加以完善,將此經驗運用到其它工程中,以提高工程整體質量。
項目質量管理,應用PDCA循環原理,在各個階段,即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方式展開質量管理,使整個項目質量管理系統不斷完善和持續改進。總的來說,通過對實例的應用分析,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體現了本文研究的價值。
5、結語
本文深入研究和領會PDCA循環理論基礎上,結合自己所在項目工程實例,將PDCA循環理論應用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實際工作中。PDCA循環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僅可以應用于上面問題分析中,也適用于整個工程項目和整個企業。通過循環,把企業上下或工程項目各項工作有機聯系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不斷前進、不斷提高。PDCA循環就像爬樓梯一樣,一個循環運轉結束,工程質量就會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個循環,再運轉、再提高,不斷前進,不斷提高。
管理是一種方法,也是一個過程。一個項目的成功運作,或者是一個企業良好發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作指導。萬物人為本,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首先是人,任何先進與科學的管理系統,最終都要通過人的具體實施行動來完成。本文中實際項目的質量得到提高運作就是依靠管理團隊全體成員始終如一不折不扣的執行PDCA管理循環中各項細節工作而得以成功的。
參考文獻:
[1]胡耀國,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研究,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08,12。
[2]楊靜,PMBOK在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的研究與應用,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交通大學,2011,06。
[3]馬成剛,PDCA循環在工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中國科技信息,2007,08。
[4]吳成訓,基于PDCA循環模式下建設項目施工質量管理,中國科技縱橫,2011,09。
篇3
關鍵詞:PDCA循環、項目管理、企業經濟效益
(一)對PDCA在工程項目管理的概述
工程項目管理是以工程項目目標控制(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為核心的管理活動,是國際上通行的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我國工程項目管理開始于1984 年的魯布革水電站建設工程。該工程在國內首次采用國際招標,實行工程項目管理,大大縮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造價,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此后我國開始推廣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 20 多年以來,項目管理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在當前的后金融危機時代,建筑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進一步深化項目管理以提高項目的投資收益是十分必要的。PDCA 循環法是一套以質量提高為目的的、從制定計劃到實現計劃的循環過程,是管理活動有效實施的基本方法,適用于各種質量管理工作。把PDCA循環法應用于工程項目管理,對提高項目管理水平,推動項目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將起到積極的作用。PDCA循環是由美國統計學家戴明博士提出來的,簡稱“戴明”環。其中,P(Plan)表示計劃;D(Do)表示執行;C(Check)表示檢查;A(Action)表示處理。PDCA循環的特點PDCA表明了質量管理活動的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若干步驟。這種方法的特點是:(1)四個階段要求明確。(2)企業及各部門、單位都進行四個階段的循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3)不斷循環,周而復始,循環一次,就能向更高的水平前進一步。PDCA循環不僅是質量管理活動規律的科學總結,是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科學程序,也是一種科學管理的工作方法。在中國,如海爾集團、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等現代化企業,都在應用PDCA循環進行管理的體系中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PDCA循環法在工程進度控制中的實踐應用
1、計劃階段( P階段): 分析現狀,找出工期控制中的問題。在施工項目建設中,施工進度控制與質量控制、投資控制并列為工程建設三大控制目標,而施工階段是工程實體的形成階段,對其進行進度控制是整個工程建設進度控制的重點,是施工單位進行現場施工管理的重要核心。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做好對施工進度的跟蹤檢查工作,可采取橫道圖比較法、S形曲線法、香蕉曲線法、前鋒線比較法或列表比較法等方法將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進行比較,找出進度控制上存在的偏差. 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找出施工進度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后,可采用專家意見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工程項目往往具有體積龐大、施工復雜、工期較長的特點,影響施工進度的因素較多。一是相關單位的影響。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設計單位、銀行信貸單位、材料供應商、公用事業部門及政府有關主管部門都可能給施工的某些方面造成困難而影響施工進度,如設計單位對設計方案的修改或設計錯誤、材料供應商供應不及時、建設單位資金不到位等都會使進度中斷或速度減慢。二是施工條件及環境變化的影響。施工過程中地質條件與勘察設計不符或出現意外事件,都可能對施工進度產生影響甚至造成停工,如出現地下障礙物或古物、惡劣天氣、嚴重的自然災害等。三是施工單位自身的影響。由于施工單位的技術措施不當或施工組織不到位造成技術事故、質量返工、效率低下、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也會影響施工進度。在編制計劃和控制施工進度時必須充分認識和估計這些因素,以使施工進度盡可能按計劃進行。確定影響工程施工進度的主要因素.影響工程施工進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企業可以根據施工現場跟蹤檢查所記錄的原始數據,利用排列圖法分析影響工程施工進度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從而使企業有限的控制資源集中在主要因素上,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針對主要原因采取措施。通過排列圖找出影響工程項目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二、執行階段(D階段)。這一階段是PDCA循環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它是將制定的工作目標和措施付諸實施的過程。施工項目經理部可分為決策層、監督層和業務實施層,在這一步驟中,對業務實施部門的監督與考核至關重要,可以通過檢查、評比、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反饋等手段監督實施部門對計劃措施的執行情況。(三)檢查階段(C階段)。根據計劃階段所制定的計劃內容,檢查執行過程產生的實際效果。例如,進度是提前或是拖后,提前或拖后的多少及其所處的位置等。(四)處理階段(A階段)。這一階段實際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它既是上一循環的結束,又是下一循環開始的前提。這一階段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管理循環能否順利轉動,如果僅有P、D、C三個過程,而沒有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來做出科學的分析和總結并將其納入目標管理計劃的制定中,就無法鞏固成績甚至會重蹈覆轍。首先,對檢查階段所得的結果進行全面分析,分析進度偏差值與工作總時差、自由時差的關系及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的影響程度,分析有進度偏差的工作所在的位置,判斷其是否為關鍵工作及該工作的持續時間是否可以壓縮等。通過總結經驗,對有關計劃內容進行修正,或指導計劃的執行過程。其次,提出本次循環未解決的問題,將之轉入下一PDCA循環中。PDCA循環法將管理過程劃分為緊密銜接的四階段,每一次循環都解決一些問題并使下一次循環達到更高的層次,通過循環往復的過程使管理無限接近“最佳值”。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企業應充分借鑒PDCA循環法的精髓,邊計劃,邊執行,邊檢查,邊總結,邊改進,確保各環節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對于PDCA循環的應用總結與展望
對于PDCA循環的應用總結: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方式,它是指一項工作的開展要經歷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不管是多大的項目,還是多小的任務,如果都用PDCA環實施,環環相扣,就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質量,最大程度地保障項目的成功實施。PDCA循環的使用過程中,需嚴格執行四個階段八個步驟來實施: 1.計劃階段P:分析現狀、找出問題的原因、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擬訂措施計劃。2.實施階段D:執行技術組織措施計劃。 3.檢查階段C:把執行結果與預定目標對比。4.處理階段A:鞏固成績、進行標準化。PDCA 循環法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亦適用于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其他方面,如果企業的各個部門或各個環節都能以PDCA循環作為基本的工作質量管理方法,彼此協同,相互促進,則將會對施工企業管理與決策的科學化進程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優良的工作成效,須把“嚴守循環規則,嚴把循環質量”這十字口號放在日常工作上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不足及不夠全面的地方,但是,經過大家的努力及各個方面的積極配合,多方征求意見,就可以使問題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解決,通過這樣一個良好有效的工作管理平臺,將會給各位同行、各單位企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社會上的經濟上的理想效益。
參考文獻:
[1]梁世連 惠恩才.工程項目管理學[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
篇4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計劃管理;PDCA循環法
1引言
建筑工程項目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在對其進行施工的過程中,通常具有交叉作業、工序繁復等特點,管理難度加到。在施工過程中合理應用PDCA循環管理法,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將施工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解決,提升項目質量,因此,對PDCA循環管理方法進行詳細探究至關重要。
2PDCA循環法概述
PDCA管理體系循環控制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四個部分所組成的:①計劃與建立(P);②實施與行動(D);③檢查與評價(C);④優化與改進(A)。PDCA管理體系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周而復始。PDCA并非運行一次便結束,它具有螺旋式循環上升的特征。每輪檢查都會有新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會進入下一循環中得到解決。所以,這種控制模式是由多個PDCA首尾銜接進行的。②大環帶小環。PDCA對“大循環中設中循環、中循環中設小循環”的方式予以采用,生成的循環體系可以環環相扣、互為因果,而且各單項循環均包括計劃、執行、檢查與總結四項工作。③循環上升。該循環控制模式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工作的循環開展能夠提升團隊的能力與水平,通過對各個循環進行總結,可以揚長避短,制定改進策略,以實施于下一輪的循環工作中。
3PDCA循環管理的應用意義
PDCA循環管理與其他管理方法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通過循環往復開展項目檢查以及管理工作的方式,保證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高效解決,最終實現對項目質量的穩步提升。在施工質量管理中,工作人員可以結合不同項目的實際情況,對管理工作的流程進行劃分,也就是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對PDCA循環管理加以應用,能夠對傳統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不足進行完善,對項目潛在的風險加以規避,保證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
4PDCA循環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計劃管理中的應用
4.1施工計劃的編制階段(Plan)
PDCA項目管理全過程中,P是第一個階段,意為計劃。制定計劃工作內容主要包含編制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作目標、擬定項目活動計劃、擬定項目具體實施計劃等多種形式。首先,在擬定項目施工質量計劃時,工作人員要按照項目目標任務以及項目責任范圍。項目工程施工管理組織要構建相對完善的施工質量控制度,其主要內容包含施工物資配置、施工記錄質量檢查以及檢驗試驗等多種形式。根據不同環節的要求來給出相應的規定,完善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文件。對項目分包單位進行嚴格管理,針對項目分包單位所提出的各種要求,要嚴格按照招標文件條款以及項目管理建設活動內容來落實。項目施工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要做到愛崗敬業,同時還要完善考勤制度。除此之外,項目分包負責人還要針對工程項目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總結,并及時向項目管理部門上報。通過專項協調會議等方式來協調部門間關系、明確不同部門職責,讓不同部門的職責更加明確、更加清晰。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到已經入場的分包單位中,簽訂總分包工作協議。
4.2施工計劃的執行和控制階段(Do)
實施階段作為保證建筑工程項目高效完成最關鍵的部分,其主要內容為根據計劃階段制定的方案,高效開展相關作業。①應根據投標文件中的具體要求對施工人員進行考查,最大限度保證施工人員素質和能力水平與項目要求相符,另外還應通過考勤的方式保證項目管理者能始終按照項目要求在施工現場開展管理工作,提高施工效率;②項目負責人應當和相應的分包單位簽訂協議,并通過對分包單位加以管理的方式,保證分包單位管理制度的完善:a.在對執行項目計劃前,需對計劃內容進行審核,確保其科學性;b.保證施工過程中所用材料的質量和行業及項目要求相符;c.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教育活動,使其能夠在施工過程中始終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③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對各分包單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且構建起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保證項目負責人能夠對項目進行高效管理。
4.3施工計劃的檢查和分析階段(Check)
PDCA中第三個管理階段為:Check核查時期。建筑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需要制定一定的目標,圍繞特定目標來編制計劃與方案,并圍繞方案來執行任務,實際的任務執行過程中必然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對此就要加大對問題的重視力度,積極發現計劃實施中的問題,同時,隨著建筑工程建設的進行與發展,難免存在多種意外的情況和問題,工程動態建設中可能出現多種新的問題,以及隨著工程建設的進展,會發現初始的計劃與方案中存在不足,需要結合工程建設實際來修改與完善,只有不斷地分析、總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實際的核查項目應該涵蓋:工程項目進度、工程施工質量、成本管控等,具體的核查階段一方面要確保所核查的內容符合相關的標準與規定,另一方面也應該結合實際的工程建設進度與進展,以及一些新的問題、新的進展等來深入核查,從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4.4施工計劃的調整和反饋階段(Action)
處理階段雖然是PDCA循環管理的完結階段,但同時它也作為下一個工作循環的開端而存在。如果工作人員沒有對這一階段工作的內容引起充分重視,也就是說沒有針對項目施工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和反思,那么他們很難實現對自身能力進行提升的目標,甚至還會由于施工人員無法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加以掌握,而導致他們在對其他項目進行施工時,出現相似問題的情況發生,因此,處理階段是PDCA循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開展處理工作時,一方面,工作人員需要對項目檢查結果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并且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工作經驗,對存在偏差的施工工序進行及時的調整,結合實際情況對下一階段工作的開展制定相應方案;另一方面,工作人員應當對管理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落實,通過對質量驗收工作的高效開展,保證各分包單位針對自身實際情況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夠得到最高效的執行。
5結語
綜上所述,PDCA循環法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質量,而且還能夠提升項目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在PDCA循環管理的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從計劃制定、組織實施、效果檢驗以及處理等各個階段,加強工程管理和監督,提升工程收益,推動建筑企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捷,金怡.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與進度控制[J].建筑技術,2013,44(7):646~648.
[2]潘巍.建筑工程質量事故影響因素的ISM建模與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2,26(1):79~83.
篇5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系統;體育教學;磨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2-0046-02
PDCA循環管理系統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質量計劃的制訂和組織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周而復始地運轉的。體育教學中磨課的過程簡而言之就相當于教師對課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將PDCA循環管理系統合理的運用到體育教師的磨課中能提高精品課的質量,讓青年體育教師通過PDCA循環系統在磨課過程中成長的更快。
一、理論:PDCA循環管理系統的概述
P、D、C、A四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如下:
P(PLAN)――計劃。即分析現狀并制訂解決問題的措施計劃。
D(Do)――實施。即按制定的計劃認真執行、觀察和思考。
C(Check)――檢查。即總結執行結果,檢查措施執行效果,找出存在的問題。
A(Action)――處理。即把措施計劃執行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同時把本工作循環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出現的新問題,提交到下一個工作循環去解決。
任何一個有目的有過程的活動都可按照這四個階段進行。PDCA循環法具有對質量全面管理、全部過程管理,由全員參加和全社會推動等特點。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面質量管理中,涉及市場調查、產品設計、采購、制造、檢驗、銷售、服務等全過程,全面質量管理同時也適用于精品課的磨課過程中,進而有助于提高課堂的磨課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實踐:PDCA循環管理系統在磨課中的應用
1.磨課中的“P(計劃)”階段
PDCA中的計劃階段,重點體現以企業獲取利益為目標,根據企業的自身條件來確定產品開發的想想,他強調工作計劃和人員安排,每個參與項目的人員都要列出自己的工作計劃,每個事項都要有相應的負責人,并要求在計劃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在體育教學的磨課實踐中,“P”階段主要包括分析現狀并制訂解決問題的措施計劃:現狀分析主要包括對教師自身、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分析。對于教師的自身問題分析主要通過分析教師的專業技能,找出教師準備精品課存在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問題。教學內容問題的分析主要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確定精品課的課次,分析通過哪些教學方法和手段解決此次課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生的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的體質、體能現狀等。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由任課教師初步制訂精品課的課時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計劃(P)的制訂需要通過任課教師自身的計劃、體育教研組的組內研討、名師專家的指導幫助三個環節完成,而在這三個環節過程中需要一次又一次的PDCA循環管理。例如,教師備好課后進行課堂實施(D),再組織組內教師聽課檢查(C)一下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后通過課內的教研為課上的問題提出處理(A)意見,最后形成一定的較為合理的課時計劃和單元計劃(P)。通過上述的管理流程還可以邀請專家和名師對上面的課時計劃和單元計劃再進行一輪或者多輪的PDCA循環管理,從而制訂出優質的精品課計劃(P)。
2.磨課中的“D(實施)”階段
PDCA循環中的執行階段,重點強調計劃的實施、措施的執行和組織的高效。這一階段除了一般的實施以外,還應該對過程進行觀察、統計和測量,以確保各項進度的實效性,管理者要對下屬的工作進程進行觀察,了解各個工作人員的完成狀態,了解各個環節的實際執行情況,然后具體情況來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 在體育教學的磨課實踐的“D”階段,任課教師必須嚴格按照制訂好的課時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執行,充分準備好上課所需場地器材、做好組織隊形的調動和變化、講解語言的組織,同時邀請組內教師或名師團隊專家聽課,聽課教師專家和任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仔細觀察每個教學環節的實際執行情況。課時計劃實施(D)教學效果的好壞嚴重影響PDCA管理的整個循環系統。任課教師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將在此階段顯得尤為重要,磨課的這個階段也能很好的鍛煉一位教師的計劃執行力和課堂實踐應變能力。
3.磨課中的“C(檢查)”階段
PDCA循環中的檢查階段,實質上是一個檢查和持續改進的過程,其中包含日常工作質量的檢查、目標達成驗證和管理績效評估等,最終確認計劃實施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體育精品課的磨課階段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設計實踐后的檢查階段,即PDCA環節中的“C”階段,檢查(C)課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教學過程是否符合體育課堂教學規律、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課堂氣氛是否活躍等等,這些都需要進行“D(執行)”階段后的反思、組內研討以及專家的指導。而磨課中的反思應包括教師的教姿教態、課堂教學設計的理念、解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每個練習手段的設計、場地器材的充分利用等。任課教師在磨課執行后應及時進行組內研討及專家名師點評活動,及時將課堂實踐中碰到的問題進行檢查討論。在實際的磨課檢查(C)過程中應進行逐層的檢查,首先是任課教師對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檢查(1C),其次是組內教師的聽課檢查(2C),通過評課肯定成功的地方,對出現的問題給予一定的建議,最后再通過專家組或者名師團隊的一輪或者多輪檢查(3C),最終將完整的優質課堂呈現出來。
4.磨課中的“A(處理)”階段
PDCA中的處理階段重點體現在兩層內涵:一是對好的經驗加以模式化、標準化,對錯誤、失策的行為加以否定;二是總結問題,以發現在本輪PDCA中未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新出現的問題,留待下一個PDCA循環去進行修正和優化。在此同理,優質的精品課也需要體育教師的“處理(A)階段”,磨課的“檢查(C)”階段只是一種教研形式,對“處理(D)”階段的處理才能達到提高的目的。任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身邊的人力資源,如自身的智慧、組內教師智慧以及專家名師智慧,物質資源如對學校的場地和器材的利用和改造達到學生學習的目標。磨課中的處理階段是體現教師智慧的最直接表現,也是教師在磨課中積累經驗不斷成長的寶貴財富。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檢查,在檢查中不斷的進行處理再實踐,才能真正提高精品課的質量和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甚至學科研究水平。
三、思考:磨課中運用PDCA循環管理系統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師及整個教研組團隊的的快速成長
磨課時,每位體育教師都必須站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及聽課老師的檢閱,沉穩、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課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學成果展示在同行們面前。每位體育教師的成長都是由稚嫩到經驗豐富,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對課堂的不斷反思和不斷實踐,更離不開對教學過程的經驗總結,而體育教師磨課的過程正是不斷解決問題、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的過程。PDCA循環管理系統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形成很好的磨課模式,讓體育教師在磨課中不斷進行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從而促進體育教師及整個教研團隊的快速成長。
2.有利于拓展日常體育教學研究
教師或者一個教研組磨課的過程,是對一個教學內容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過程,可形成自己的一套優質教學設計,從而更好的為學生的學服務。通過PDCA循環管理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析的更透徹,練習手段更加精練,教學設計更加完善。久而久之,通過不斷開拓,各個教研組團隊將磨課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形成各個教學內容的單元計劃,從而為日常的體育課堂教學服務。
3.有利于提高磨課的質量和效率
PDCA循環是一個動態、螺旋式不斷上升的循環系統。磨課是為了得到一個優質的課堂,而PDCA循環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產品或經濟成效,兩者的目標都是得到更好的“產品”質量,所以將PDCA循環管理運用到磨課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磨課模式,能有效地提高體育精品課質量和效率。
四、PDCA循環管理在磨課中的實踐建議
(1)對精品課的結構進行逐個PDCA。要想上好一節優質的精品課,以上的磨課過程只是一個簡單的概括,實際操作時需要對體育課的結構進行逐個分解,如課的開始部分作為一個PDCA循環進行,準備部分作為以上一個PDCA循環,基本部分的主要內容和輔助內容可分別作為一個PDCA循環,最后課的結束部分作為一個PDCA循環,當然課的各個結構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符合體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最終將磨好的課的各個結構進行有機合理的整合,才形成一節優質的精品課。
(2)在磨課的過程中不能機械的重復進行PDCA,應抓住磨課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對已經解決的問題不再重復循環。
(3)為了防止學生對磨課環節的程序化,對教學內容產生厭倦,上精品課的班級盡量減少磨課的次數,可以通過利用其他班級進行各個結構的PDCA循環管理。
五、展望:靈活運用PDCA,讓體育教學活動更科學、高效
PDCA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管理理念,它可以運用到企業管理、產品質量管理、日常教學工作等多方面的管理中。在體育精品課的磨課中應用PDCA循環管理,一方面優化了精品課各個環節的教學細節,有效解決精品課的重難點,另一方面幫助體育教師擺脫日常體育課各環節的慣性思維,讓教師以學習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和發展的思想來理解PDCA循環管理,從而更好地為日常體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顧平.現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劉寧杰.企業管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沈明芳.PDCA循環在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排球專項團隊管理實施方案[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2013.05.
[4]陳曉靜.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健美操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科技信息,2008(16).
[5]李國東.TQM運用PDCA運行模式在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3:06-15.
篇6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模式;電網工程;施工質量;安全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的電力行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需要相關人員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加強對于PDCA循環管理模式的使用,繼而推動電網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以及安全的管控,推動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
一、PDCA循環管理模式
作為一種全面的|量、安全管理模式,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經過具有內部聯系的4個階段,分別是:計劃、執行、檢查以及處理。相關的管理實踐顯示,在相關管理作業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只有進行上述4個階段管理,才能實現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推動相關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取得。在借助DCA循環管理模式推動電網工程施工的優化進行,需要相關人員將電網工程的質量以及安全管理劃分為4個過程來實現。
首先是技術,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相關的管理人員結合實際的施工環境以及第市場行情,對建設單位提出質量要求進行分析和了解,繼而以此為基礎推動管理環節的有序開展。其次是執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管理人員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管理方案進行相關的管理作業,進而以此為基礎推動電網工程施工質量、安全控制目標的實現。再者就是檢查,所謂的檢查指的是管理人員在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對施工現場進行抽檢、平行檢查等,繼而對實際的工程建設狀況進行大致了解,并對這一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及時地了解。最后一步就是處理,在處理階段,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對檢查階段的結果以及發現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總結,并在此技術上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彌補實際工程建設中的缺陷和不足,最終推動相關環節的有序進行。總的來說,PDCA管理模式的層層循環,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推動管理計劃的實現,并最終以此帶動電網工程施工控制目標的實現。關于PDCA管理模式中4個階段的相互關系,筆者繪制了相關圖表,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二、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電網工程施工質量、安全控制中的實踐應用
1.計劃階段
作為電網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管理的基礎性階段,計劃階段的管理以及相關任務的處理都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相關管理的質量以及效果的體現。基于此,就需要相關人員在計劃階段中加強相關的管理。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加強對于電網建設現狀的分析,并對實際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以及隱患因素進行辨別和分析,繼而以此為基礎推動相關管理環節的優化進行。此外,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于合同文件,施工環境的分析以及研究,繼而由此找出其在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并對此進行歸類整理。
其次,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對影響工程建設質量以及安全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事實上,由于我國的電網工程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分工期長、施工復雜等特點,故而使得工程建設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面臨較多的質量以及安全隱患?;诖耍托枰嚓P技術人員加強對于電網建設材料、機械設備、施工技術人員、施工環境以及施工工藝等諸多方面進行考量和分析。
在進行電網建設材料的采購過程中,需要管理單位加強對于材料供應商的考察,確保電網建設材料的質量從源頭上得到保障。此外,在進行建筑材料采購的過程中,需要相關的采購人員嚴格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繼而以此推動電網建設材料的質量。再者就是在材料進入施工現場的過程中,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加強對于材料的抽查,并對各材料的型號、規格、數量、性能等參數進行查看,確保其符合建設方案的相關要求。
在對建設機械設備進行檢驗的過程中,需要有關的管理部門以及人員加強對于機具型號、性能的檢查,從而確保其能夠適應施工建設的要求。不僅如此,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于能機械的日常檢修以及維護,從而以此為基礎推動相關設備能夠高效、安全的使用。
在對施工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首先是技術人員對作業標準進行改善,不斷地提高對于技術人員的技術素養要求,繼而從源頭上挑選出優秀的技術人員,此外,對于現有的員工要時刻加強相關的培訓,從而以此為依托推動相關技術人員相關素養的提高,并最終實現過程建設效率的提高。
2.執行階段
計劃執行階段作為相關管理目標的實施階段,需要相關人員在這一過程中,依照實際的施工標準以及風險控制目標,對施工作業場所、分部分項工程、關鍵工序方敏進行有效的規范和管理。以天馬500kV變電站工程建設為例,該工程管理單位在計劃執行階段的過程中,加強了對于控制網的測量、戶外構支架基礎施工、變壓器安裝、封閉式組合電氣安裝、斷路器與隔離開關的安裝等環節的管理,繼而以此為依托推動相關的管理落實到實處,并將相關的責任分派到各個部門以及人員的身上,從而推動相關管理的有序進行。
事實上,通過上述的責任分配以及質量安全的管理控制,其能夠很好地將職能部門、施工隊伍以及個人融入PDCA循環管理模式之中,繼而推動整個管理過程中的優化。
3.檢查階段
在檢查階段的過程中,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對執行階段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檢驗和總結,在實際的檢查管理階段,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對電網工程建設計劃的實施程度,施工進度以及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對此進行相關的分析,總結出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
4.處理階段
事實上,處理階段作為PDCA管理模式中具有承上啟下的環節,其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既是上一循環的結束,又是下一循環的開始?;诖?,就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做好相關的管理,繼而帶動后續循環管理過程中有序進行。在處理階段中,首先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對檢查階段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地分析,在解決相關安全隱患以及問題的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并以此為基礎,推動電網過程建設中的施工環節朝著規范化、科學化以及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并以此為依托,最終推動項目管理目標的實現。
結語
隨著PDCA管理模式的創新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我國的電網工程在實際的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中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并以此基礎,推動電力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推動我國民生事業的發展,并帶動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崛起、繁榮。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財務管理 PDCA循環 作用
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競爭能力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企業不斷擴張,加大企業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在壓縮成本上也做足了功夫。更多的新型企業越來越注重加強企業管理能力,“向管理要效益”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口號,而財務管理水平是企業管理水平的一面鏡子,所以各企業越來越關注這一方面。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有多種途徑,本文通過借鑒項目管理體系中的質量管理的一種提升方法―PDCA管理方法,將其引申至整個企業的管理活動中,并重點介紹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關于PDCA循環與財務管理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作為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僅適用于整個工程項目,也適應于整個企業和企業內各個單位及個人。企業根據企業的方針目標,形成自己的PDCA循環,層層循環,形成大環套小環,小環里面又套更小的環。大環是小環的母體和依據,小環是大環的分解和保證。各級部門的小環都圍繞著企業的總目標朝著同一方向轉動。周而復始,通過循環把企業上下或工程項目的各項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彼此協同,互相促進,以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
企業發展過程是一個設立目標――實現目標――設立并實現更遠大目標的過程,企業終極目標的實現是最大的環,每一年度目標設立及實現過程是大環里面的小環,而每一個小環中企業每一個單位之間進行的活動被視為小小環,財務管理既是小小環的一部分,與企業其他單位協作實現階段目標,更是企業整體目標實現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發揮著承上啟下、承接轉合的連接作用。
二、財務管理在企業PDCA循環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一)計劃過程(Plan)
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就是每一年度預算目標的制定及實現過程。整體戰略目標實現可以看做是一個大的PDCA循環過程,而每一年度全面預算目標的完成過程可以視為是一個小循環。在每一個小循環過程中,則是以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為基礎,考慮執行過程中成效與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下一年度的經營方針目標及全面預算指標,并將全年計劃分解給不同的單位,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每一個單位圍繞全面預算目標制定各自一年的工作計劃。財務管理在此階段的重點就是總結以前年度預算不足之處,并綜合各部門意見,提出改進措施,并以年度預算的形式固定。
(二)執行過程(Do)和檢查過程(Check)
在質量控制體系中這是兩個完全分立的過程,但在企業實現目標的PDCA循環過程中,在公司全面預算執行層面上,這兩個過程相互依存,緊密相連,幾乎合二為一。財務決算就是對公司全年預算目標執行情況的全面總結,是對全年財務執行過程中糾偏活動的全面反映,是檢驗全年各單位計劃完成情況的綜合指標,財務管理工作中各環節是否流暢,直接反映出公司整體管理機制體制是否健全。任何業務歸根到底是經濟業務,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映射到財務關系上,因此,財務管理中出現的任何細小的問題,都需要逆向排查,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堵塞漏洞。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作為各單位重點關注解決的對象,形成管理的螺旋式上升,這也就是PDCA循環中最后要做的事情――處理。
(三)處理過程(Act)
處理包含了兩方面工作:一是對上述目標完成過程中好的經驗措施,進行標準化,固定成績,以便以后的執行和推廣;二是需要對目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為開展新一輪的PDCA循環提供依據,在下一個PDCA循環過程中解決,如此,周而復始,螺旋上升。財務的職能是反映和監督,是對整個企業運行過程的反應和監督。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財務核算是對企業階段性業務工作的全面反映,通過反映的過程,總結成績,推廣經驗,同時,發現問題,實現其監督職能,形成PDCA管理下一輪循環的起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企業而言,每個內部組織單位,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解決本組織內部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各自小循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要重視在企業整體目標實現過程中出現的關聯問題。前者重點解決組織內部出現的問題,屬于專業問題;后者著重協調在企業整體運行中出現的矛盾,屬于全局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企業也基本是按照這樣的流程運行,即:預算編制――預算分解――預算執行――預算對比,實現企業既定目標,完成一輪循環管理,進入下一輪循環。但是,大部分企業也存在PDCA循環過程中的效能的損失,本來應該在第一輪應該解決的問題,拖到后面才能被意識到,管理嚴重滯后。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循環過程不連續或者循環過程不是閉環管理,發現的小問題,沒有引起相關單位的足夠重視,沒有及時解決落實。財務管理在年終進行全面決算后,發現的問題往往都是各單位協調解決不得力、匯聚到財務的集中體現。企業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責權利不對等,表現在財務就可能會是流程流轉程序不對不全這種小事,就會使公司不能形成合力,從而成為導致全面預算不能按預期效果完成的因素。類似于這種信息流流轉不正常的小問題,潛藏著巨大的隱患,就是形成管理效能流失的根源。
三、總結
篇8
關鍵詞:質量;質量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C9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28-6833-03
Usual Quality Managing Methods 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HEN Ping-qiang
(Anhui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 Ltd.,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deeply by using quality management knowledge. It describes the usual methods include PDCA Circling managing way, Sampling Investigating way, Casual Analysing way and Questing ABC way. It also says not only project manager but also constructing leader and other related qualiyt managing staff should obey PDCA.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paperstates that sampling investgaion on different form and period can avoid great omission effectively. By Casual analysing way can discover key reason at usual problems. Through Questing ABC way can find the importance on managing and control.
Key words: quality; quality managing methods
本文總結分析了通信工程項目質量管理中的常用方法,重在PDCA循環,輔以抽樣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因果分析,將ABC問題管理法進一步延伸,最后再通過質量分析會的形式灌輸落實到所有生產單位。
1 PDCA循環管理法
PDCA循環是由美國統計學家戴明博士提出來的,它反映了質量管理活動的規律。P(Plan)表示計劃;D(Do)表示執行;C(Check)表示檢查;A(Action)表示處理。PDCA循環是提高產品質量,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質量保證體系運轉的基本方式。
PDCA循環的特點表明了質量管理活動的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若干步驟。在計劃階段,要通過現場勘查、工前協調會、設計會審活動,摸清用戶對項目質量的具體要求,從而確定質量政策、質量目標和質量計劃等。在執行階段,要實施上一階段所規化的內容,如根據質量標準按照確立的施工計劃進行施工,其中包括計劃執行前的人員培訓,在這一步驟中就是執行計劃。在檢查階段,主要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之中或執行之后,檢查執行情況,看是否符合計劃的預期結果。該階段也只有一個步驟:效果檢查。在處理階段,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盡可能納入標準,進行標準化,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
我們強調每個施工隊伍要養成PDCA的循環工作法,這個循環可以是一個施工的工序,可以是一個工作日,可以是一個單位工程,大環就是一個單項工程,這樣就真正做到了大環套小環,一環扣一環,確保工程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在我的工作中設定一個PDCA循環周期,針對上個季度檢查發現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方案,通過質量分析會會議紀要的形式下發到所有施工單位,明確要求在第二個季度里要得以改進,然后為在第三季度中再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逐步地將問題消滅掉。
在不同的工作背景下,PDCA的循環的周期是不同的,PDCA的循環模式和循環規律也是不同的。對于一線的操作員要以一個工序的操作時間作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工序啟動前要明確實施計劃,準備哪些資源,什么時間實施,然后按照計劃進行施工,必要時還要進行培訓學習,在一個工序結束前要進行檢查,檢查中依照標準進行檢查,檢查中沒有發現問題,繼續保持,倘若發現問題要實施整改,避免將問題帶到下一個工序中。這樣的循環是一個最基礎的循環,對于一線操作員來說,他們就是要接受一個又一個環的約束,若干個工序就組成了一個單位工程,若干個環就組成了一個連環。
對于一個專業公司質量管理人員在利用PDCA循環工作法時就不同于一線操作人員了,他可以一個單位工程或一個單項工程作為一個循環周期,在一個單位或單項工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就需要在今后的單位工程或單項工程得以改進,那么由此而得出PDCA工作環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作環,是一個持續改進的工作環。
對于職能部門管理來說至少會以一個季度作為一個循環周期,在每個循環周期中又必將存在著若干個PDCA循環,這樣就行成了大環套小環,一環連一環,呈現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其中工作內容更加側重于分析現狀,找出原因,找出要因,在全司范圍內擬定措施,強調措施的執行結果,總結分析計劃的可行性,總結分析計劃的執行效果。
PDCA循環管理法在安徽電信工程公司得到了廣泛應用,從一線的班組,到專業化得公司,到職能部門,即在全司的質量管理體系內,每個單元均廣泛采用PDCA循環管理法。這一方法的普及應用,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工程質量,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2 抽樣調查法
抽樣調查法:指從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考察和分析,并用這部分單位的數量特征去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征的一種調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稱為“總體”,從總體中抽取出來,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的那部分對象所構成的群體稱為“樣本”,抽樣調查法又可以分為:
2.1 簡單隨機抽樣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一步抽樣法,它是從總體中選擇出抽樣單位,從總體中抽取的每個可能樣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抽樣時,處于抽樣總體中的抽樣單位被編排成 1~n編碼,然后利用隨機數碼表或專用的計算機程序確定處于1~n間的隨機數碼,那些在總體中與隨機數碼吻合的單位便成為隨機抽樣的樣本。這種抽樣方法簡單,誤差分析較容易,但是需要樣本容量較多,適用于各個體之間差異較小的情況。這種方法在實際工作也比較常見,偶爾到達某個一個施工現場,隨即的進行現場檢查。
2.2 系統抽樣法
這種方法又稱順序抽樣法,是從隨機點開始在總體中按照一定的間隔抽取樣本。此法的優點是抽樣樣本分布比較好,總體估計值容易計算。
2.3 分層抽樣法
它是根據某些特定的特征,將總體分為同質、不相互重疊的若干層,再從各層中獨立抽取樣本,是一種不等概率抽樣。分層抽樣利用輔助信息分層,各層內應該同質,各層間差異盡可能大。這樣的分層抽樣能夠提高樣本的代表性、總體估計值的精度和抽樣方案的效率,抽樣的操作、管理比較方便。但是抽樣框較復雜,費用較高,誤差分析也較為復雜。此法適用于母體復雜、個體之間差異較大、數量較多的情況。自2008年國慶以來,為司先后建設了安徽電信的CDMA基站2000個,在這些基站中存在各種基站類型,有落地塔站,有樓頂塔站,有單管塔站,我們就根據不同的塔形進行分類,然后在每個類別中進行隨機抽樣。
2.4 整群抽樣法
整群抽樣是先將總體單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交通調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進行分群,隨機選擇群體作為抽樣樣本,調查樣本群中的所有單元。整群抽樣樣本比較集中,可以降低調查費用。自2008年10月到2009年底共完成CDMA 5期工程,我們將每一期工程分成一個群,可以對一個群進行大面積的檢查,有時也僅在一個群中再隨機抽樣。
2.5 多階段抽樣法
多階段抽樣是采取兩個或多個連續階段抽取樣本的一種不等概率抽樣。對階段抽樣的單元是分級的,每個階段的抽樣單元在結構上也不同,多階段抽樣的樣本分布集中,能夠節省時間和經費。調查的組織復雜,總體估計值的計算復雜。
3因果分析圖
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多種多樣,這些因素往往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企業只有準確地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進而保證質量得到持續改進。因果分析圖就是尋找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清晰、有效地整理和分析出產品質量和諸多因素之間的關系。因果分析圖又叫特性要素圖、樹枝圖和魚刺圖等,是質量管理常用工具之一。一般說來,影響產品質量的原因盡管很多,關系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存在兩種互為依存的關系,即平行關系和因果關系。在進行質量分析時,如果通過直觀方法能夠找出屬于同一層的有關因素的主次關系(平行關系),就可以利用排列圖對它們進行統計分析。但是由于因素在層間還存在著縱向的因果關系,這就要求要有一種方法能同時整理出這兩種關系,因果分析圖就是根據這種需要而構思的。在具體分析時,我們可以從質量問題出發,首先分析哪些因素是影響產品質量的大原因,進而從大原因出發尋找中原因、小原因和更小原因,并查出和確定主要原因。
因果圖就是用箭頭表示小原因、中原因、大原因、某種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圖形。因果分析圖法即是針對某一結果通過分析,制作因果圖,并查明和確認主要原因的方法。
4 質量分析會
質量分析會是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質量分析會也是一種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管理工具。它不僅是對過去一個時段的工作總結,更是下一個工作時段的工作計劃,一旦質量分析會的計劃確定后,那么在過去一個工作時段的所有工作務必全部完成。安徽電信工程公司從公司層面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在專業公司層面要求每個月組織召開質量分析會一次,對于班組要求在每周例會上進行質量總結分析,避免將問題拖延下去。
質量分析會是年初計劃(P)的一項重要工作活動,針對這個活動,又需要做好會議前的準備(P),會議中的組織(D)以及會議后的跟進情況(A)。作為會議組織者要事先準備好材料,要總結哪些問題,要分析哪些問題,要討論哪些問題。會議后的執行情況更勝過于質量分析會本身,因此質量分析會上要形成明確的主題,針對過去一個時段存在的問題要有明確的處理措施,會后形成會議紀要下發到所有的專業公司,由職能部門跟蹤落實措施的執行情況。
5 結束語
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可以將常規的通信工程質量控制在一個比較理想的范圍。PDCA循環管理法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人如果都能夠堅持做到PDCA,質量問題將會大大減少。通過抽樣檢查來發現已經形成的問題,及時做到彌補和改進。通過問題ABC方法能夠分析問題的屬性,從而可以進一步控制關鍵問題。質量分析會是一次總結的過程,也是一次布置任務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隴小渝.通信工程質量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 劉偉,劉國寧.質量管理[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
[3] 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編寫.建設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 全國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編寫的.質量專業綜合知識[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0.
[5] 吳基傳.世界電信業分析與思考[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篇9
[關鍵詞] 電子病歷;PDCA循環;持續改進;規范化;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 C93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6-1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combined with PDCA cycle in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 Methods Setting up a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 group, after check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was used.Quality improve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ial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5 and the first half of 2016,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quarters of 2016 was compared.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20.0 was used for analysis to promote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ansfusion records. Resul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to find the reasons,inspection,treatment process,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medical record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 particular,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examination have the rol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PDCA cycle;Continuous improvement;Norm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醫院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醫院信息系統已經不能滿足醫院需求,電子病歷系統就隨之出現,并且成為醫院信息系統的核心[1]。輸血病歷是臨床治療疾病、搶救患者實施輸血的原始記錄,也是處理與輸血有關醫療糾紛的法律依據之一[2]。加強醫院輸血病歷質量管理,是保障臨床用血安全的需要,更是防范因輸血病歷記錄缺陷而引起醫療糾紛的關鍵[3]。2016年我院在紙質化輸血歸檔病歷質量檢查方法中加入了對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檢查,通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對電子運行病歷實現了在線監控,能及時掌握患者輸血動態信息,有效地規避了傳統檢查模式繁瑣、耗時、排查困難等缺陷,并結合PDCA循環(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科學管理方法,能及時發現問題,加強與臨床的溝通,進行針對性整改,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進了輸血病歷質量的持續改進,在檢查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下半年(7~12月)EMR檢查試行前臨床輸血歸檔病歷資料384份:其中病房用血525次(包括同患者同一住院周期多次輸血治療),手術用血192次;2016年上半年(1~6月)EMR檢查試行后輸血病歷403份:其中病房用血574次,手g用血205次,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1~3月)PDCA循環管理方法實施前病歷199份,第二季度(4~6月)PDCA循環管理方法實施后病歷204份,分別對EMR檢查試行前后、PDCA循環管理方法運行前后三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1.2 PDCA方法
1.2.1 策劃(P) (1)傳統輸血歸檔病歷的檢查方式。輸血科輪班人員每月往返病案室抽查前一個月輸血歸檔病歷不少于60份,進行現場檢查評分,不合格病歷上報醫事科,每季度由醫事部門統一對臨床進行整改。(2)傳統檢查方式的缺陷:病歷查找受臨床病歷歸檔率的影響,針對性病歷現場搜尋困難,翻閱檢索難;問題病歷較多,檢查費時費力;紙質文件容易破損丟失,病歷資料保存易受環境影響,缺陷病歷較多;易造成紙張浪費,不利于環保;病歷檢查人員流動性大,問題反饋不及時;與臨床缺乏溝通,問題解決不徹底;檢查標準不完善,整改執行力度不強。(3)制定計劃。通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增加電子病歷檢查,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化,資料存儲無紙化,數據查詢便捷化,信息保存完整化,資源調配合理化,工作效率最大化,使輸血病歷質量檢查工作有效進行。
1.2.2 實施(D) (1)輸血科成立輸血病歷質檢小組。確定小組名單,科主任為組長,科室中級職稱(及以上)4名為組員。成員負責檢查、溝通及匯總工作,協助醫事科管理臨床輸血病歷質檢工作。(2)完善輸血病歷質量檢查考核標準。根據《臨床輸血技術規范》[4]《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衛生部85號令)》[5]《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6]《浙江省病歷質量評分表(2014版)》和《寧波市醫療機構臨床輸血管理考核標準》相關要求制定該院臨床輸血病歷評價與考核內容。(3)指導與培訓。除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組織的每年兩次新職工崗前培訓外,輸血病歷質檢小組成員會對每月檢查的問題科室、問題醫生等進行當面溝通與指導,并針對檢查中遺留問題進行持續整改。(4)定期召開會議,及時反饋信息。輸血科每月召開科室會議一次,反饋當月輸血病歷檢查情況,明確整改方向,制定次月工作計劃與目標;在每年兩次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議中,由輸血病歷質檢小組組長反饋近半年的輸血病歷質檢情況,討論并制定長效機制。
1.2.3 檢查(C) (1)日檢。輸血科病歷質檢小組每日至少檢查2份輸血電子運行病歷,病歷得分低于90分的告知住院醫生進行整改,三天后復查不合格的病歷直接進入月檢名單。(2)月檢。輸血科病歷質檢小組每月抽查歸檔病歷不少于20份(平均每科室1~3份),得分低于90分為不合格病歷,名單上報醫事科,統計分析不合格數據及原因,并督促臨床持續改進。
1.2.4 改進(A) (1)結果公示。醫事科將月檢情況上傳院內網公示。(2)落實獎懲。輸血病歷檢查結果與住院醫師當月績效掛鉤,嚴格執行獎懲制度。(3)持續改進。在定期召開的院級會議和科室會議中匯報相關情況,分析原因,處理遺留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確保輸血病歷質檢工作持續有效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2015年上半年(7~12月)與2016年下半年(1~6月)輸血病歷質量檢查合格率比較
2016年上半年EMR檢查試行后,輸血病歷書寫各項內容較2015年下半年有明顯改進,特別是在病案首頁、申請醫囑、執行醫囑、療效評價與手術、麻醉記錄項目上的改進較為顯著,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2016年第一季度(1~3月)、第二季度(4~6月)PDCA循環管理方法運行前后輸血病歷合格發生率比較
在2016年第一、二季度PDCA循環管理方法實施前后,針對以往EMR檢查存在的主要問題合格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PDCA科學管理方法的實施對輸血病歷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具有持續改進的作用,兩組數據比較具有統計意義(P
3 討論
運用EMR檢查方式,并結合PDCA循環的管理方法,已通過實踐的檢驗成為促進輸血病案規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徑[7]。EMR內容全面充分、書寫標準規范、檢索使用便利、存儲更加簡易[8],能輔助遠程醫療,且在降低醫療差錯、提高醫療質量以及區域醫療衛生平臺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9]。它不但能幫助我們及時掌握患者的輸血動態信息,而且在病歷檢查工作中節約了時間、人力成本,使資源分配更加合理化,發現問題能及時溝通、快速解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為實現現代化輸血安全的有利工具。PDCA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遵循的科學程序[10],即通過質量的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過程。按陳帆[11]等報道,該循環對病案首頁的質量控制也有成效。通過表1可以看出電子病歷的檢查方式運行后對我院臨床輸血病歷質量的改進有顯著成效,但檢查中也發現臨時醫囑、病程記錄等的合格率雖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低于90%,特別是執行醫囑與實際輸血數量不符、病程記錄缺陷等,這些問題我們通過PDCA循環的科學管理方法得到持續改進,表2有利地證實了該方法的對病歷規范化管理的有效性。
病歷質量控制是一項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工作[12]。夏磊[13]等曾提出PDCA循環四個過程的相對性,大循環包含著一個或多個小循環,且貫穿于整個管理活動各個環節,每一次循環都會促使體系的持續改進,從而促進管理系統的不斷完善[14],使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對新發現的問題建立新的循環體系,周而復始、持續改進,既進一步提高了病歷質量,又建全了EMR檢查的長效機制,還完善了輸血病歷質量管理體系。當然,在現有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不斷去完善各項工作環節,例如:病案首頁血型可即時提取檢驗結果,避免醫生漏寫;輸血執行醫囑錄入后病程記錄自動生成對應的標準記錄模板,醫生可在模板上直接進行修改;輸血后自動提取復檢的血常、凝血功能等檢驗結果,自動生成可修改的輸血后療效評價,且對于次日未做相應檢測的系統給予對話框提醒;麻醉系統與HMIS完成對接,術中輸血記錄自動導入手術記錄和術后首程等改進環節都需要逐步完善,為輸血過程的安全性、可控性及追溯性而不斷努力[15]。
EMR檢查有機地結合PDCA循環管理方法,努力實現數字化醫院輸血病歷質量的規范化、標準化、可持續性管理。隨著醫院信息化的深入發展,EMR已成為建設數字化醫院的核心,PDCA循環也成為持續質量改進(continual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科學管理方法。因此,應用PDCA循環法進行質量持續改進能有效地降低各項輸血病歷指標缺陷率[16]。目前,在輸血病歷質量管理中運用EMR的檢查方式符合醫院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但在HMIS集成化、數據通用化、接口標準化、管理科學化和應用拓展化等方面仍面臨眾多挑戰[17],而結合PDCA循環法有助于實現工作過程中的良性循環,前者只是技術手段,效果更取決于后者的科學管理,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科學、合理、安全輸血。
[參考文獻]
[1] 李素萍.國內外電子病案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病案,2011,12(8):2931.
[2] 唐先進.臨床輸血病歷規范化調查與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1):108-36.
[3] 潘小良,宋朝暉,梁巧米.PDCA循環在臨床輸血管理中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2,29(8):34-36.
[4] 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0,2(3):11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報.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2012.
[6] 中國醫院協會.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792.
[7] 柳巧男,張春蓮,張志偉,等.持續質量改進在基層醫院輸血病歷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3,14(7):17-18.
[8] 李彬.電子病歷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初探[J].醫學與社會,2005,18(6):4649.
[9] Loomis GA,Ries JS,Saywell RJ,et al.I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re so great,why aren’t family physicians using them[J].J Fam Pract,2002,51(7):636641.
[10] 季芳,徐旭.應用PDCA提高電子病歷質量[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3):16-19.
[11] 陳帆,伍金林,李霞,等.基于PDCA循環理論的病案首頁質量控制[J].中國病案,2014,15(2):27-29.
[12] 趙琪.病歷的質量控制及電子病歷的建設[J].醫療裝備,2017,30(4):80-81.
[13] 夏磊,丁晶宏,張欣,等.以醫院評審為契機構建基于PDCA循環的醫院質量管理體系[J].中國衛生質量 管理,2013,20(5):35-37.
[14] 許建國,朱華,束余聲,等.PDCA循環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12):57-59.
[15] 康從越,王凌雪,馬琳娜,等.電子病歷推動R床輸血科信息管理系統建設[J].醫藥管理,2014,9(1):173-175.
[16] 梁軍兵,姚亞萍,許亞亞,等.應用 PDCA 四步法在輸血病歷管理中的效果及評價[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5):476-477.
篇10
關鍵詞:公共衛生,演化,評估
Abstract : We have roughly separated the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four main purposes of evaluation: basic research,status assessment, measuring effectiveness, and accounting and compliance.from the evolvement of Public Health,we can learn:Trend towards project cycle management approach, Increased presence of both outcome & process evaluation, Emphasis on Methodological Rigor, Increased use of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Iterative Feedback, Accountability to Public, Collabo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st public health organizations.
Key words:Public Health,Evolution,Evaluation
一、引言
評估即價值的評定,是通過對照某些標準來判斷測量結果,并賦予這種結果以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評估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從人類開始出現它就存在了。在公共衛生領域里的評估包括收集關于特定的醫療衛生保健產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意在達到這些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判斷。
公共衛生評估的產生實際上可以追溯到流行病學,或者研究影響人類疾病的發生分布和原因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流行病學和醫學一樣古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認為是現代醫學之父,在公元前5世紀他就暗示一個人的外在環境和個人行為與生病是有關系的。 流行病學自從希波克拉底時代就有明顯的發展,在近年來它大大受益于社會科學里的方法和技術,尤其是心理學。然而,公共衛生評估的發展絕不囿于某個學科的發展,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本文探討了公共衛生歷史上應用的所有的評估方法,并提供了一些這個領域里的關鍵進展,對每種方法提供了人們或者組織要么使用該種方法要么在它的發展中有幫助的例子。一般而言,這個總結主要集中在監控和評估的方法而不是實際的用于說明項目或者活動成功的實際標準或者指標。我們對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興趣,因為我們想通過使用它們去監控和評估相關的項目以及從公共衛生監測和評估的歷史中汲取一些經驗教訓。
二、西方公共衛生評估的演化邏輯
在這個部分我們提供了一個公共衛生評估歷史的總結,討論公共衛生評估是如何取得進展的。按照四種主要的評估目的,我們粗略的把公共衛生評估方法分為:基本研究、狀態評估、衡量效力以及責任和遵從標準。對最重要的部分我們按時間的順序討論該種方法,有時和例子結合起來以更有效的說明該種方法。最后,重要的是注意某一種方法可能滿足不止一個評估目的。下圖是一個簡化的公共衛生評估演化樹,但是所提供的方法并沒有涵蓋公共衛生歷史上應用的所有的評估方法。
(一)基本研究
在公共衛生中,任何評估回答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發生的環境和影響它的結果的機制,例如:從業者需要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它們最終使用的任何活動的獨立性。實際上,在從業者發展它的活動之前,它們首先必須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它們如何轉播的,對基本研究的知識積累在評估中是經常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它們為發現和或檢驗理論以及與活動相關的假設打下基礎。
正如前面所指,早在公元前5世紀,像希波克拉底這樣的學者至少已經思考到了環境、個人習慣和疾病之間的關系。在希波克拉底工作后的兩千年里人類思考疾病的原因,但是很少去衡量影響,直到1662年Londoner John Graunt出版了The Nature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Made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該書第一次在人群中量化疾病譜,它用可利用的關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去確定趨勢,檢查潛在的原因以及定量化影響,按標準化程序收集人口統計學數據形成了現代流行病學的基礎,這種研究方法意味著公共衛生評估的起源。Graunt的工作也經常被認為是人口統計學的誕生,它是一個致力于研究人口的規模、構成和分布以及源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徙模式變化的學科。像流行病學一樣,人口統計學在公共衛生評估里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狀況評估
早期在理解疾病,疾病分布及其原因方面的努力為后來公共衛生的項目評估打下了基礎。這樣的信息是相當重要的,公共衛生評估者和政策制訂者也需要去了解人類疾病的狀況和潛在的威脅。他們甚至需要知道隨著時間的過去,人類健康的變化。對狀況的評估為政策制訂者提供這方面的信息。狀況評估包括評估特殊變量的條件和狀況(例如,死亡率,兒童營養,心臟病的發病率),通常設計一些活動去影響變量。
在1970s之前,公共衛生研究者和從業者已經使用較小規模的或者非常特殊的研究和調查去理解衛生活動,以評估相關的小范圍人群的健康狀況。在1970s早期,尤其是在政策層面,越來越認識到需要數據進行大規模的對比。對大規模比較數據的需求促進了產生世界生產力調查(WFS),它在1972-1984年間實施。WFS是我們定義的大規模標準調查的例子。
大規模的標準調查像WFS在財務上,技術上和后勤上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導致需要確定成本-效益方法,這樣才能收集到最需要的和最及時的信息。這樣,快速評估方法在1970s的后期應運而生。在公共衛生領域,與在其他學科里一樣,存在不同的快速評估方法。作為一種定性研究方法,快速評估方法可用于健康教育項目、計劃設計和評估的各個環節,具有快速、無需大量理論數據資料,并能評估潛在信息等優點,但它不提供評估特殊項目層面的活動的細節性信息。
在公共衛生領域,快速評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擴大的免疫計劃(EPI)所使用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在1974年設立擴大的免疫計劃,以增加對白喉、破傷風、哮喘、麻疹和肺結核的免疫覆蓋率。為了評估項目進展,在信息不是太可靠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需要一個簡單的調查設計以衡量各國的免疫覆蓋率。為擴大的免疫計劃而設計的抽樣戰略雖然沒有傳統研究方法的嚴格,但是它更簡便和快速。
(三)衡量效果
經常地,公共衛生評估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線的人不僅僅對知道一般人群的狀況感興趣,而且它們更想知道它們的項目是否對目標人群有理想的效果以及它們如何能為現在和將來的項目取得更好的效果,評估效果反映了這種需求。通過使用評估結果去確定項目的效果,在一些情況下,這種類型評估很明顯的和項目活動評估緊密地連系在一起,因而直接地有助于項目的實施。然而,直到
1960年代早期這種類型的評估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此時,用在公共衛生和社會服務上的資金卻增長迅速,隨著在社會項目上的投資,捐贈人、政府機構和公眾想知道他們的資金運行效果的證據,這樣公共衛生機構開始把重點集中在更系統地衡量特定項目的效果。以項目導向的衡量效果的監測和評估和前述的為狀態評估而使用的監測與評估之間的關系可能是模糊的,主要的區別正如我們已經定義的一樣,就是狀態評估獨立于一個活動,然而評估效果必須與一個活動效率相連。在公共衛生衡量效果中出現了一些主要方法和創新,這些既包括以影響評估又包括采用的一些管理辦法,我們主要討論健康影響評估和實踐研究。
健康影響評估,它源于前述的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案,該法案在確保新的發展項目、行動或者政策時充分考慮到環境問題的一股強制力量。它反映一些特殊的,在環境影響評估里沒有得到充分地對待的健康問題。環境影響評估方法在1986年世屆衛生組織報告關于環境影響評估的衛生安全之后,在1980年代后期開始更多地直接提出這些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環境影響評估定義為“政策、計劃和項目可能是用于判斷關于人們衛生的潛在影響以及在人群中這些影響的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結合。”
實踐研究。在1960s中后期,由于試驗研究較之在實踐、技術和倫理等方面地問題難以實施,作為一個替代選擇,實踐研究出現了。實踐研究的主要貢獻來自在資源受限的條件下,它為決策者提供一個決策合理的基礎。實踐研究是公共衛生評估方法在嚴格和可靠性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項目計劃和在項目編制中監控和評估系統卻落在了后面,作為回應,在70年代早期,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 由Leon Rosenburg領導的咨詢小組,應用投入產出原理,開發出第一個邏輯框架分析法(LFA),用于項目的規劃、實施、監督和評估。1973年由USAID正式采用邏輯框架分析法(LFA),接著傳遍了世界各地,迅速被一些組織采用。
公共衛生從業者從1980年代后期廣泛使用該邏輯框架,在一個完整的形式里,邏輯框架為理論以及項目的基本假設提供了一個的圖形化的解釋,描述投入活動、產出、結果和影響的結構已經成為公共衛生標準評估框架,它可以確定這些因素之間的項目關系和相應的指標。邏輯框架最完整的形式可以提供一個明確評估問題、衡量數據來源和數據收集點的操作性框架。
1980s尤其是90年代更加把重點放在可問責性上,雖然已經設立一些改進的方法去確定項目影響,但是效率問題仍然廣泛存在,公共衛生活動也許會產出理想的結果,但是和這些結果相關的支出是多少呢?資源用在其他的活動是不是更好呢?效率分析——結果分析的一種類型,通過衡量效果或者是單位成本(財務的和非財務的)的效果回答上述問題。效率分析是評估研究回答的是關于項目成本與其收益的資金價值或者它提供的設備狀況的產生的效果這樣的一些問題。效果評估的兩個眾所周知的類型就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率分析。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在公共衛生領域內績效監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它需要說明影響的具體指標,尤其是在衛生保健管理領域和地區政府機構,如,美國衛生和人力服務部。加拿大政府定義績效監測為:“正在收集資料的過程意在評估滿足戰略結果的進展,可能的話提供進展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警告。”
績效衡量一般有三個特征。第一,開發一個明顯的目的目標和戰略;第二,開發和實施戰略以評估績效;第三,使用績效信息以改善管理實踐或者資源配置。當績效監測可能包括過程指標時重點經常首先放在記錄結果和影響上,當績效監測緊緊集中在結果和影響上時它就不能說明投入和過程可能會有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以及這些產出和影響的獲得。同樣的緊緊基于績效結果和績效影響的評估沒有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完整的理解活動的效用和它實施的效果。
在1990年代早期,責任運動在公共部門里得到廣泛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1993年美國政府績效和結果法案相聯系的結果管理運動,無論是動機還是責任運動都促成了在公共衛生組織里采用基于結果的管理方法。例如,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他們在1990年代后期采用了基于結果的管理方法,基于結果的管理運動直接回應了監控和評估往往只集中在產出而不是項目的實際影響的批評,基于結果的管理完全把績效管理和監控相連。在文獻中,最完整的定義之一來源于加拿大政府,它清晰地區分了RBM(results-based management)和PM(performance
monitoring)。按照這個定義RBM是“一個綜合地有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它整合商業戰略、人、過程和標準以提高決策和驅動變化。該方法集中于過程早期的正確設計實施績效衡量,學習和變化以及報告績效”。同樣的UNFPI定義RBM為一種改進項目和管理效力和責任的方法。根據UNFPI,RBM使用結果作為計劃管理報告的基礎。RBM努力通過比較和分析實際結果和計劃結果通過一般的監測和評估報告,反饋和調整來提高績效。RBM方法在公共衛生里的評估通常在大型的多邊的捐贈組織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那里,政府的政策需要結果導向的方法。
同時績效監控和基于結果的管理變得流行起來,一些組織開始采Cracknell所描述的項目循環管理方法去監控和評估。Cracknell使用該術語是針對開發領域的,盡管有一些公共衛生組織使用監控和評估系統被歸入到項目循環管理中去,這種方法結合了邏輯框架和基于結果管理的優點。項目循環管理認識到監控和評估在孤立的項目計劃和實施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須溶入到項目循環中去,一些項目循環管理在公共衛生中的運用,強調直接與項目目的、目標和活動相聯系的投入、過程、產出、結果和影響指標應該是混合的。當用這種辦法實施時,該種方法使組織沿著活動和產出的因果鏈以獲取特定的影響,從而顯示進展,把經驗教訓反饋到項目管理中去,也是公共衛生項目循環管理中一些方法的普通要素。
(四)責任/和遵從標準
評估要完成的第四個目的就是責任或者遵從標準,遵從標準評估一個項目或者組織遵從規則授權標準或者其他的正式規則的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捐贈人使用遵從標準監控以確保他們的資金接受者完成合同或者要求所強調的活動。在這種意義上,在衡量效力評估中的影響評估方法在有些時候就是用于責任和遵從標準目的。
在1970年,隨著環境保護組織的建立和1970和1980年代對有毒廢棄物的恐慌,政府和公民一樣在監控環境和衛生問題時變得很積極,我們把這類的公民和監控活動稱為是守門人和公民監控。環境保護署(EPA)和職業安全和衛生管理局(OSHA)是法律授權的,保護公民健康和環境的看門人組織的例子。EPA和
OSHA起著正式的規范的作用去監控環境的和工廠暴力的組織,當這種暴力發生時,工廠會受到罰款和可能會失去從業的執照。公民監控是指較在不正式的場合下公民經常不是在法律授權范圍類執行監控的。
當守門人和公民監控采取“大棒”的方法來監控和遵從標準時,資格認定和委派使用“胡蘿卜”的方法去引誘組織滿足保證人民健康和提供高質量服務的標準,這在衛生領域里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其主要是由于醫生被迫獲得營業執照。直到近來這才開始作為一種給組織和公司一個競爭的契機的戰略而變得流行起來。資格認定和委派在組織層次上可以使那些公司和機構區別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否滿足較高的質量標準,這種監控戰略在管理保健領域越來越流行。
三、啟示
按照評估的四個基本目的,我們討論了在公共衛生領域里的監控和評估的演進:基本演進,狀態評估,衡量效力以及責任和遵從標準。這是一個討論公共衛生監控和評估演進的有用框架,也有些討論了其他的一些評估目的傾向,但這里沒有得以展開。這里提出了當今公共衛生監控和評估系統里的更一般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沒有在演進討論里出現,但是對理解公共衛生監控和評估的方向任然是重要的。我們之所以對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興趣,是因為不僅使用它可以監控和評估項目,而且還從公共衛生監測和評估的歷史中可以得到的啟示。這里我們總結了那些一般的因素和交叉的趨勢以及強調一些上面討論的更廣泛的傾向。
(一)項目循環管理方法傾向
公共衛生評估開始把重點放在可量化的方法上(例如健康風險評估、大規模標準調查),同時現在許多公共衛生組織相應的開發出了很好的、系統的和整合的監控和評估系統。盡管在開發監控和評估系統的這些組織中,具體的步驟都不一樣,但是監控和評估應該包括以下項目應該取得廣泛共識:概念模型開發,計劃編制,實施,監控和評估系統的修正和調整,數據分析,溝通,以及反饋到項目層和管理層的決策制定中去。
邏輯框架在項目循環監控和評估中是重要的工具,他們為概念化理論因果聯系、活動點以及活動和目標狀況之間的假設關系提供了圖示化幫助。一些組織使用理論模型,提出在項目活動和目標情況之間的假設聯系;其他組織使用邏輯框架作為計劃編制工具。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邏輯框架既包括理論之間的聯系也包括項目因素。
(二)結果和過程評估的增加
盡管一些公共衛生組織把結果和影響方法加入到監控和評估系統中去,但是也有一些組織強烈地爭論要完全地把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完全整合到一起,他們認為評估不是簡單地檢查過程或者影響而應該是他二者都很重要,過程評估提供環境和對產生結果的項目的理解。然而許多公共衛生組織對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同等對待,一些組織認為過程導向評估和參與導向評估是為新公共衛生而設計的。
(三)強調方法上的精確
公共衛生領域使用精確的方法和確保在評估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整合方面相應的更為重要。在以研究為導向的組織里尤其是這種情況。在其他許多組織中,對一個特殊活動的變化指標和變化的歸因進行區分有一個清清晰的認識,衡量工作尤其是后果和影響衡量必須顯示因果和影響關系。
公共衛生評估的演進顯示了越來越選擇更復雜的方法和工具以區分項目影響和所屬原因。隨著這些方法和工具也越來越多的用于實踐,把總項目影響從凈項目影響中區分開來的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加。
使用更復雜的方法和工具的趨勢可能更易于面向未來,正如一些公共衛生評估專家所支持的,重新回到使用實驗設計以及多階層模型的增長,縱向的調查回歸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統(GIS)也成為一個通用的工具,隨著對健康監測和監控服務配置應該反映人群需求而這些需求隨著地理狀況變化而變化。
一般地,在公共衛生內部越來越重視生物學方法和系統思想。這些模型認識到真實世界裝置具有動態的和不可預料的特征,模型建議衛生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個人之間的,社會文化的,環境的政治因素所影響,為了反映這些更復雜的模型,一些評估方法開始從定量分析、實驗分析到一個更廣闊的系統分析。
(四)越來越多地使用定量的和混合的方法
出現在公共衛生機構里的普通的監測和評估原理使評估應該既使用定量數據也使用定性數據。定量數據來自于那些易于量化的情況,取得這些定量數據所使用的方法變化的范圍很大,但是必須包括調研,實驗,和直接的衡量。然而另一方面,定性數據不能以量化的數字的形式進行總結,使用收集定性數據的方法一般包括焦點人群調查,參與式調查和人種學。
CDC(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強調數量信息和質量信息的整合可以幫助確定證據是充分而全面的。Buckner等指出越來越多的興趣放在對評估項目績效的質量標準上來,例如,保健的質量。從業者也認識到數量方法和質量方法的互補性質,從那些不同方法的到的數據幫助確定更可靠的結果。質量評估方法越來越受到歡迎,盡管他們仍然處在使用的早期階段。
(五)對公眾的責任
近20年公眾越來越重視可問責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者通過對項目實施促進參與的方法提供一個平臺。這樣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在公共衛生評估中,這成為一個基本的準則,即公共衛生利益相關者必須參與到活動中去。
對公眾的責任也隱含在績效和基于結果的衡量方法后面,這些方法反映了對更清晰地說明取得的結果和確保資源在獲得這些結果時以最有效的方式來使用等等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資格認定和委派項目也反映了公眾對了解和他理想的高質量的服務的需求。
總之,公共衛生評估方法可以大致分為四類:基本研究、狀態評估、衡量效力以及責任和遵從標準。通過對公共衛生評估方法演變的考察,我們可得知在改領域對需要良好的監控和評估已經達成共識;越來越多地使用項目循環管理方法,該方法把監測和評估和項目計劃編制清晰的連系在一起;在項目管理中重點放在結果的反饋和使用上;既使用的定性數據也使用定量數據;在機構內與監控有關的問題開始考慮合作。 參考文獻
1、Cummings, Harry F. 1997. “Logic Models, Logical Frameworks and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Contrasts and Comparisons.”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Ottawa, Volume XVIII, special issue, p482
2、Hennekens, Charles H. and Julie E. Buring. 1987. Epidemiology in medicine. Edited by S. L.Mayr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cMullan, Colin , and John Eyles. 1998. Program evaluation in public health, edited by P. b. 4.Ontario, Canada: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gram & McMaster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3、McMullan, Colin , and John Eyles. 1998. Program evaluation in public health, edited by P.b.4.Ontario, Canada: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gram & McMaster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p159
4、MEASURE DHS+. 2002. About DHS+ surveys and research [Internet]. MEASURE DHS+ n.d.[cited November 14 2002]. Available from measuredhs.com/about/types_of_surveys.cfm.
5、Patton, Michael Quinn. 1997. 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The new century text. 3rd ed. ed.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6、Paustenbach, Dennis J. 1995. Retrospective on U.S.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ow others can benefit. (6):283-332.
7、Rehle, Thomas, Tobi Saidel, Stephen Mills, and Robert Magnani (Eds). 2001. Evaluating programs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handbook for program managers and decision makers: 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
8、Robert Mcdonald. October ,2002.“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upport Evaluation I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Www.Europeanevaluation. Org/Docs/Macdonald. Pdf.
9、Salomon JA et al. Integrating HIV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slogans to impact. PLoS Med vol 2(1):e16, January 2005 (medicine.plosjournals.org/archive/1549-1676/2/1/pdf/10.1371_journal.pmed.0020010-S.pdf, accessed 17 November 2005).
10、Susan Rose-Ackerman.,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The Nation’s Progress in Cancer Research: An Annual Report for 2003. Washint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3 (cancer.gov/nci-annual-report.pdf, accessed 17 November 2005).
11、The right of everyone to benefit from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ral and material interests resulting from any scientific, literary or artistic production of which he is the author (article 15, paragraph 1 (c), of the Covenant). Geneva,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 17. (ohchr.org/english/bodies/cescr/comments.htm, accessed 25 January 2006)
12、The right to 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health, Geneva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 14. (ohchr.org/english/bodies/cescr/comments.htm, accessed 25 January 2006).
12、W.K. Kellogg Foundation. 2001. Logic model development guide: Using logic models to bring together planning, evaluation, & action. Battle Creek, MI: W.K. Kellogg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