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范文
時間:2023-09-21 16:5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TD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126-01
1.引言
煤礦企業只有科學地認識各種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在開采過程中采取綜合有效地預防措施,才能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提高煤炭資源的開采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2.礦井地質災害的種類
礦井的地質構造是影響地質災害的關鍵性因素,在礦井的開發和建設過程中會打破地下原有的封閉環境,改變地質構造,造成安全隱患。地質構造受外界環境改變的刺激所產生的變化種類復雜,后果也不盡相同。以往的研究和實踐表明,地表移動、瓦斯泄漏和巖層滲水等是較為常見的礦井地質災害。
2.1 地表移動及覆巖破壞
較為常見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裂縫和開采沉降均歸因于地下開采面積過大,在礦區范圍內,尤其是煤層淺埋區,大面積的煤層開采形成采場空間,會引起圍巖的原始應力變化,當圍巖所承受的應力超過它的極限強度時,就會發生位移、開裂甚至斷裂,造成覆巖破壞、產生地表裂縫等。雖然煤礦企業會對裂縫地區采取回填、土地復墾等措施,但很難恢復到地質構造變化前的效果,這不僅涉及到生態環境的破壞,更為地表水滲透提供了通道,埋下了安全隱患。
2.2 瓦斯與煤塵爆炸
礦井瓦斯是煤的生成和變質過程中伴隨產生的氣體,由以甲烷為主的各種有害氣體構成。瓦斯爆炸是一定濃度的瓦斯在引火源的作用下與一定濃度的氧氣發生的劇烈氧化反應。瓦斯濃度、氧氣的濃度以及引火溫度是瓦斯爆炸的三個條件,但三者的臨界值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受壓力及煤塵、混合氣體濃度和惰性氣體混入等影響,情況通常較為復雜。更為重要的是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會促使附近的氣體產生極大的沖擊力,造成人員傷亡和巷道、器材破壞,其揚起的煤塵使之參與爆炸,形成連續爆炸,破壞力驟然提升。
煤塵爆炸是指煤礦生產中的各種礦物細微顆粒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燃燒或爆炸反應,在此過程中產生的CO等有毒氣體能導致人員窒息身亡。
2.3 礦井水害
透水事故在近期發生的礦井災害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以礦井涌水和老空透水為主的水害事故不容忽視。大多數地方的煤礦均在煤層淺部開采,將井筒建在老空區或周圍有老空區的現象普遍存在,古老煤礦形成的老空區積水量很難預測,開采范圍也難以確定,極易引發透水事故。
3.礦井地質災害的特點
充分地掌握礦井地質災害的特點對有效預防事故發生、及時減小災害損失起到關鍵性作用。綜合來看,礦井地質災害主要有連發、區域性強、可預測性等特征。
3.1 連發性
生態系統具有明顯的聯動性,牽一發而動全身,某一方面出現變動必然會引發其他自然因素的改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煤礦開采的過程中。當礦井的地下構造因開采而發生改變時,就會引發其他地質要素發生某種程度上的改變或破壞,這種連鎖式的改變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引發地質災害,且災害的種類極可能具有非唯一性,產生復雜的、連發性的地質災害。
3.2 區域性
幾乎每個不同的區域都具有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征,其耐受性和受破壞程度通常具有較大的差別,因此,不同區域的礦井面臨的地質災害威脅不盡相同,由地區特性決定。
3.3 可預測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我國科研能力的提高,相關部門關于地質災害的認知程度不斷加深,煤礦企業也從多種渠道獲得了有關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地質災害的預兆、形式等有了進一步的把握,不再單純憑借以往的經驗教訓,先進的科學設備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地質災害的可預測性表現突出。然而,由于地質結構復雜多樣,現階段仍難以實現全面的地質災害預防工作。
4.礦井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
4.1 減輕地下開采對地面影響的措施
為了降低地下開采對地面造成的不良影響,應對開采可能影響到的地質結構及其應力能力進行透徹的分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預防。當地下開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時會對地面建筑及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也可能造成地下水疏干和耕地、坡地裂縫。
對于薄煤層和中厚煤層而言,雖然隨著上覆巖的成分、膨脹系數等變化其塌陷帶波及上部巖層所造成的裂隙高度會不盡相同,但其裂隙高度仍然是有限的。對于厚煤層來講,由于采取與薄煤層不同的開采方式,開采過程對巖層的破壞程度也明顯加強,基本上為開采厚度的2-8倍。裂隙沉降帶高度能達到不規則塌陷帶的2倍多,若覆巖層的厚度超過了以上數據計算的破壞影響高度,則地面可以免受波及,幾乎不會產生破壞跡象,否則,要充分考慮應對地面破壞的預防措施。然而,從煤礦企業的角度出發,即便是沒有影響,也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性預防措施。
4.2 預防瓦斯與煤塵爆炸的措施
4.2.1 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預防瓦斯爆炸可以從控制爆炸條件入手,防止礦井瓦斯集聚、避免接觸高溫火源。
對于預防瓦斯氣體聚積可以從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要加強礦井的通風管理,使瓦斯濃度保持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濃度以下,在各工作面設置獨立的進回風系統,使瓦斯濃度在進風風流中不超過0.5%,回風風流中不超過1%,礦井總回風流中低于0.75%。其次,要建立健全瓦斯檢查制度,保證檢查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利用先進的甲烷檢查儀器對各用風地點的瓦斯濃度進行精準測量,發現隱患并及時處理,嚴禁超限作業。最后,從降低煤層及采空區瓦斯產生量的角度減低瓦斯濃度,采取瓦斯抽放的方式對含量大的煤層進行事先處理。
4.2.2 防止煤塵爆炸的措施
根據煤塵爆炸發生的特征,要從防塵和隔絕火源兩方面防止事故的l生。一是采用靜壓灑水的方式減少礦井中煤塵的懸浮量和產生量;二是采取全方位的火源隔絕措施,堅決禁止因摩擦等產生高溫火源。
4.3 礦井水害的預防措施
礦井水害不僅關系到煤礦企業的利益和員工安全,更關系著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預防礦井水害,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摒除工作人員的保守思想,充分調動其工作熱情,灌輸礦井水害的相關知識,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礦井水害的危害,提高警惕。其次,要加強預先探測,明確分工和工作職責,對于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保證探測工作及時進行,同時也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探測設備,確保獲得全面、準確的高質量探測結果,爭取將礦井水害扼殺在搖籃中。最后,要注意礦井選址和合理改造,在礦井選址的過程中要事先對水害的風險進行評估,結合工程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考量,充分降低水害發生的概率。
5.結語
礦井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危害等級高、防治較為困難,短時期內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危害的發生。因此,煤礦企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和設備做好全面的預防工作,為辛勤的員工負責,為企業的發展負責。
篇2
一 我國煤礦地質災害的分類及特點
(一) 煤礦地質災害的分類
煤礦地質災害是指,在進行煤炭開采過程中,受自然因素或是人為因素影響地質環境的平衡被破壞,引發地質環境變化所產生的地質災害及因此而衍生出的次生災害,是地質環境對開采行為的一種反饋。而根據地質災害持續的實踐及動力作用方式我們將它們劃分為以下幾類。
首先根據地質災害持續時間分類:第一,突發性地質災害。此類地質災害具有的特點是突發、高能且危害性較大、持續時間短。如井下突水、突泥持續的時間大概是數分鐘~數天,瓦斯和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等只有數秒鐘;第二,漸發性地質災害。這類地質災害主要特點是發生相對緩慢、持續時間較長但危害不是很劇烈。如沙漠化,其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
其次根據動力作用方式可將煤礦地質災害劃分為兩大類:第一自然動力類型地質災害,它包括內動力地質災害、內動力地質災害所誘發的災害及自然外動力地質災害三個小類,如地裂縫、巖溶塌陷、井下突水突砂、泥石流、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等;第二是指人為外動力與自然動力復合類型地質災害,主要包括人為外動力與自然外動力復合地質災害及人為外動力與內動力復合地質災害兩個小類,如水污染、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及鹽漬化、地裂縫、煤層及煤矸石自燃等。
(二) 煤礦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
煤礦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群發性、衍生性、區域性、持續時間的多樣性、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影響的多面性。
首先群發性是指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地質環境的平衡性被破壞,所引起反饋行為所造成的災害并不是鼓勵的,會在同一地區或是某一時段集中發生形成災害群,如煤層自燃、井下突水、塌陷災害等;其次衍生性是指由于煤礦開采造成的環境影響是連鎖性的,如煤矸石山自然會引起礦區的大氣污染,而大氣污染會引發礦區居民的空氣質量,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癌。或有害礦井水排放沒有經過科學處理造成水體污染并影響到了土壤質量,使得有害元素進入到農作物,人體長期食用,引發地方病;第三地質災害的區域性是指,災害發生是受一定的區域條件影響控制的,像煤礦區巖溶塌陷和礦井突水災害,就主要發生在巖溶發育區域和石灰巖廣布地區;第四災難持續時間的多樣性是指煤礦地質災害其發災所持續的時間是不同的,如煤與瓦斯突出、煤塵爆炸等發災時間較短,而采煤塌陷、地方病等持續時間較長;第五,煤礦地質災害的不可避免和可防御性是指,煤礦地質災害在現今的經濟技術條件下,都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依靠科技技術去積極預防的,從而減少災難的發生并減輕災害的損失;最后說其影響的多面性是指,煤礦地質災害不僅關系著煤礦企業的經濟利益、社會形象,更關乎眾多礦工的生命安全和礦工家庭的幸福,還影響到該地區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二 造成煤礦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分析
(一) 客觀因素
首先在進行煤礦開采活動之前地球表面與巖石圈是平衡的,那在采礦的過程中,實際上我們是從地殼內部通過各種技術如鉆采、坑采或是露天開采、液采等把礦石和巖石開采出來的,我們這個開采過程實際上就類似一個把地殼肢解的過程,使原本平衡、自然的地殼,出現了空洞變得不自然協調和平衡,從而造成了地殼物質環境的不穩定,從而誘發了煤礦地質災害發生,這也是其本質原因。
其次,在煤礦開采中尤其是地下采礦需要排凈礦坑下的積水且對地層漏水做處理,而這一行為會影響到地下水的平衡,造成地層的不穩定和不協調性。而如果在煤礦開采過程中還不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亂挖濫采還會造成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冒頂等煤礦地質災害的發生。
第三,我們說礦業活動并不是單一的煤礦開采,它還包括選礦和冶煉加工等,但是這些工序需要用到火與水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并產生廢氣、廢水、廢渣等,這三廢的排放、堆積、處理問題也是較為嚴重的,農田、森林、地下水等等,可以說對周圍的環境會有嚴重的危害,使居住環境質量下降,影響到人類的健康,
(二) 主觀因素
首先,由于對于煤礦經營企業的把關不嚴格,一些地方和民營的小煤礦發展迅速,他們的煤礦開采不講科學,開采方式過于粗暴,與國營煤礦企業爭奪礦產資源,甚至一些民營小煤礦寄生在國營礦山上,直接在國營大礦山上挖洞,造成瓦斯泄露、透水等事故的發生。
其次,礦山腐敗現象嚴重,一些國營礦山被轉為私人承包,一些煤礦老板只注重煤礦開采量和不斷增產,對安全生產忽視,對礦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顧,用錢收買上邊領導,對下面群眾禁止發聲,這種罔顧礦工生命安全、罔顧造成的環境問題和地質災難,只滿足自己私欲的經營方式,造成煤礦地質災難頻繁。
第三,國家的煤礦安全生產檢查讓一些煤礦主有漏洞可鉆,光有法律法規和各種生產規則,執行力度不強硬,一些檢查人員易受利益驅使,降低檢查標準。還有則是黑煤礦的存在現象依舊很嚴重,他們為了一己私利擅自開設煤礦,管理混亂,技術水平低,只注重經濟所得,不顧災難的預防和環境的綜合治理。
三 地質災害的監測技術方法概述
地質災害監測的目的是及時掌握災害體的變形動態,并分析其穩定性,從而超前做出預測預報,以防止災難發生,并為災難治理工程提供科學的依據和相關資料支持,為社會提供對地質災害的監測信息服務,開展對地質災害的監測能最大程度的獲得連續的空間變形數據,將其應用防治工程效果評估中。地質災害監測是集地質災害形成機理、時空技術、監測儀器和預測預報技術于一身的綜合技術,其方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一) 變形監測
變形監測是指通過測量位移形變信息為主的監測方法,比如說地表相對位移監測、深部位移監測和地表絕對位移監測,此類監測技術已發展較成熟,有著較高的精準度,是一種常規監測技術,能獲得直觀的災害移形變信息,因此通常是預測預報的主要依據。
(二) 物理與化學場監測
比如說應力監測、放射元素監測、地聲監測、地球化學方法及地脈動測量等,都屬于監測災害體物理與化學場等變化信息的監測技術方法,因為地質災害的物理和化學場發生變化,常常與同災害體的變形破壞有著重要聯系,因此此類監測方法較變形監測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 地下水監測
很多地質災害的形成或是發展都與災害體內部或是周圍的地下水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于地下水的監測是很重要的。地下水監測如其名,以監測水質特征為主要內容,包括地下水水位監測、孔隙水壓力監測以及地下水質監測等。
(四) 誘發因素監測
此類監測技術方法主要是對造成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進行監測,比如說氣象監測、地震監測、地下水動態監測、人類工程活動監測等等。降水和地下水活動是造成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因此對于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和降水量的大小是對區域性地質災害評價的主要判斷指標,而人類工程活動作為現今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其監測也是地質災害監測的重點內容。
可以說地質災害的監測技術日趨成熟,監測水平和監測的精準度也在不斷提高,監測方法變得多樣化,立體化的監測性網絡也建設的頗具規模,有效加強了地質災害的綜合判斷能力,從而促進了對地質災害發生的預防工作的有效性。
四 預防煤礦地質災害發生的具體措施
(一) 開采沉陷地質災害預防
隨著煤礦開采范圍的不斷擴大,被破壞的土地和塌陷的土地越來越多,為礦區造成了嚴重的災害影響,要及時采取措施使開采沉陷地質災害降到最低程度。首先利用能減輕地表下沉、降低地表破壞的煤礦開采技術如大條帶協調式全采法、充填條帶法或是冒落條帶法、水砂充填法等,于此同時在地表有建筑物的地區要對地面建筑物進行一定的維修加固處理。礦區還應積極開展開采沉陷地質災害的預測預報,定期、重復觀察監測路線的空間位置變化,并有效整合分析資料,尋找規律,預測被破壞程度。從而上報開采區域的地面塌陷狀況,從而讓負責部門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降低破壞程度減輕災害壓力。
(二) 瓦斯與煤塵爆炸的預防
煤礦瓦斯爆炸的新聞總是很多,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瓦斯爆炸的預防工作,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首先我們要加強采區的通風管理,降低瓦斯濃度,因此要保證各采區都有獨立的進回風系統,從而將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瓦斯檢查制度,嚴禁礦工在瓦斯超限的情況下作業;第三要加強對礦工安全意識的教育宣傳工作,嚴禁將易燃易爆物帶入井下,尤其是井下吸煙,一定要嚴格控制,井下使用的機械、電氣設備要符合安全要求。而煤塵引發的爆炸,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煤塵量并消除火源。
(三) 礦井水害預防
礦井水害具體指的是礦井突水和老井透水,這也是煤礦地質災害的重點防治內容之一,絕不可以忽視。因此在開展礦井水害的預防工作時,我們要做好充足的考慮,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細心的考證,并及時有效堅決的處理。首先對于礦井周圍的老窖和采空區要有詳細的調查,數據越詳盡越好;其次在發現煤層發暗發潮、工作面溫度降低等這些出水的征兆時,要及時與外界聯系,并轉移工作人員;第三對井筒的位置選擇要避開易受洪水影響這一因素,使其能防止河流或是洪水灌入井下,另外要做好擋水墻、防洪溝等防水設施的建設。
(四) 煤矸石山自燃預防
煤矸山的根本出路在于能被綜合利用,但現今其利用量遠遠低于排放量,煤矸石的積存量可以說是有增無減,因此對于煤矸山的治理工作重點仍是對煤矸石山自燃現象預防的有效性。其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三種:首先,煤矸石的正確堆放。為了防止煤矸石的自燃我們在選擇堆放地質時最好應選擇緩峽谷,使其回填山谷,從而復土造田,堆放時要使裸
露面積降至最低,具有較穩的對方地基,防止滑坡或
篇3
【關鍵詞】礦井水 預測預報防治技術 措施
中圖分類號:O7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煤礦都是地下開采井下作業,煤礦井下工作場所客觀條件制約很多,水、瓦斯、頂板、煤塵問題提出的改火,以及運輸、機電等都可能成為礦井事故的原因,如果預進方法防和處理不及時,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大礦集失。特別是煤炭整合之后,一系列的小煤礦生產管理問題尤為突出。礦井水害一直是制約我國煤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涌入礦井, 不僅造成生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導致多種環境負效應, 而且還威脅著大量煤炭資源不能開采。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和新方法、新手段的應用,防治水技術必然會向新的高度邁進。
一、礦井水的來源
1、采空區積水。在井田內如果有大面積的采空區,或者周邊有其它煤礦的大面積采空區及古空區,可能存蓄地下水。在礦井頂板巖石冒落導水裂隙帶或地質構造等不同溝通渠道的作用下,可對下方的煤層礦井產生不同程度的突水。礦井開采中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對全井田進行補充勘探,進一步查明水文地質情況,補充完善采空區、老窯及其周邊小窯積水情況,有無越界開采的情況,以便準確地指導礦井設計、施工和生產。
2、大氣降水。大氣降水通過不同成因的基巖裂隙及松散堆積物孔隙在裂隙溝通的情況下進入礦井,成為礦井突水的間接,且重要的補充來源。礦井涌水量受降水的季節變化影響,具有明顯的動態變化特征,且有延后特征。
3、含水層地下水。井田礦井頂板冒裂帶將溝通其影響高度范圍內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使地下水進入礦井,成為礦井突水的主要來源。在開采過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構造部位( 如隱伏斷裂構造) 的越層補給。
二、礦井水的防治措施
1、礦井地下水災害的防治
(1)災害性水源的防治:對于滲漏嚴重的水庫、河流等,應進行鋪底或河流改道,在礦區建庫蓄洪。調節控制雨季區域性的洪水流入礦區的洪峰水量,減少洪流入滲暈。
(2)災害性通道的防治:地表防治,采用塌陷的回填,或圍堤筑壩;地下防治,采用淺部截流或帷幕注漿;井下防治,是避開巖溶發育地帶,控制大出水點的流量,修水閘墻或水閘門,井下注漿等。
(3)人類采礦活動:人類采礦如在淺部采用長壁全冒落法進行開采,地表形成大的積水坑而使涌水量激增,此時采用其它采礦方法則有可能減少或避免涌水量增加。采礦方法不當破壞原有阻水構造,隔水層,冒落連通其它含水層及地表水體,引起災害,故應正確規劃人類自身的采礦活動。
2、構筑防水閘門和水閘墻:為了使井下局部地區的涌水不致波及其它地區或攔截水源,將開采區與水源隔離,避免礦井受突然涌水的襲擊,此時應在井下適當地點構筑水閘門或水閘墻。水閘門一般設置在可能發生涌水需要堵截而平時仍需運輸或行人的巷道內,如井底車場、井下水泵房和變電所的出入口等。對于大水礦井必須設計密封式泵房,以保證礦井全部淹沒而泵房與變電所安然無恙,仍可照常運轉、排水,以至恢復礦井的正常生產。
3、注漿堵水:注漿前期應該用物探方法查明下伏含水層頂部的巖溶、裂隙的分布情況;然后選擇適當的注漿工藝使其封閉,并充當隔水層的作用,進而加大了隔水底板的厚度至大于臨界厚度值。對于斷層較多、裂隙發育完全的碎裂底板,必須采取超前探測水,之后實施注漿,從而封閉了導水裂隙,加大了底板巖層的強度。當掘進或回采過程中遇到個別斷層或陷落柱突水時,可在查明具體情況后進行局部注漿堵水,從而達到安全開采的目的。
4、完善礦井排水系統,提高礦井抗災能力。所屬整合礦井應該按照技術改造設計完成排水系統施工工作,按照相應的技術要求進行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礦井排水系統。加強防治水技術指導、服務工作,防治重大突水事故發生。為了確保各礦技改安全,堅持“預測預報、物探先行、鉆探驗證、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搞好采掘工作面水害管理。要求整合礦井必須采用“有掘必探、物探先行、鉆探驗證”的方法進行掘進鉆探相步結合,有效防治重大突水事故發生。
三、幾種預防預測技術
1、采煤工作面底、頂板突、潰(淋)水預測預報技術
(1)底板突水預測預報:底板突水預測預報一直是煤礦防治水工作的重點之一。研究工作基本集中于兩個方面: 一是對底板突水機理的試驗與理論研究;二是研制和開發用于底板突水的預測預報技術,包括用于信息獲取,信息處理及信息解譯的儀器、設備及計算機軟硬件技術。
(2)底板突水預測預報技術:基于突水機理研究形成的各種理論大多都有各自的一套突水預測預報方法。根據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一般都認為含水層的水壓和保護層強度是確定能否突水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重點放在了礦壓、水壓的變化及在它們聯合作用下斷層、裂隙等的力學性質及形變方面,即采動應力場和滲流場藕合分析。
(3)底板突水機理:研究底板突水機理研究是預測預報技術重要的基礎工作。該研究可分為3類,即現場寫實分析法(經驗法)、數值模擬和物理模擬法(相似材料模擬法)。近年來,較有影響的研究工作主要為: 突水災害發生的力學機理研究、采礦對斷層的擾動機理及力學模型、礦井突水的自然水力壓裂效應、煤層底板突水形成機制的非線性動力學模型、應力與裂隙網絡滲流藕合模型、高壓水流沙層突水機理研究等。
(4)頂板潰水潰沙分析及預報:頂板潰水潰沙是與底板突水不同的另一類災害類型。它主要是指沿一些強導水通道, 或因采礦擾動而使地表、第四系水、沙或充填于巖溶洞穴等中的水、沙同時潰人礦坑而造成災害事故。
2、水文地質條件探查技術
水文地質條件探查是包括礦床水文地質在內的一切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基礎。常規的、傳統的水文地質條件探查工作是在相應的普查、初步勘探、詳細勘探階段或普查、詳查及精查階段進行的。自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生產發展的需要,煤礦床水文地質條件探查工作較以往不同的是出現了兩個較大的轉變: 一是研究對象從大到小,即從區域、礦區到采區、工作面的轉變;另一是研究工作從地面到井下的轉變。
3、帶水壓安全開采技術
帶水壓安全開采技術簡稱為帶壓開采技術。它是指當煤層底板隔水層承受較高水壓時,在不進行或很少進行降低水壓的情況下確定能否安全采煤的技術。該技術的重大進展在于:對突水系數進行改進,建立了帶壓安全開采的安全水壓預測模式,并已經實踐檢驗,投人使用。形成了帶壓開采工作面評價技術,即“五圖、雙系數、三級判別法”。
4、礦井水“排供結合”及凈化處理技術
隨著人們對水資源可貴性認識的不斷深人,煤礦防治水技術由單純的防排水向礦區水資源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即從單純的破壞水資源來換取煤炭資源向兩種資源的共同開發和利用發展, 由此而形成的主要技術有:礦區排水與供水相結合技術(排供結合技術);礦區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度,合理調配技術;礦井污水凈化處理及再利用技術;截流與疏供結合配套技術;礦區地下水優化管理技術。
四、結束語
礦井水災害作為礦井常見災害中最為危險的一種,不能掉以輕心,要通過積極完善制度和加強專業技能培訓,逐步提高礦井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標準作業化規范施工;通過成立專業的處理機構來強化基礎設備和技術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統籌協調機制,確保防范措施落在實處。只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技術力量儲備,才能夠較為顯著的降低資源整合后礦井的水災害風險。
參考文獻:
[1]煤炭工業部.煤炭資源地質勘探抽水試驗規程.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0.
[2]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6.
篇4
【關鍵詞】瓦斯;監控
隨著煤炭行業的發展,煤礦生產安全越來越受重視。而在煤礦災害中,瓦斯災害無疑是最大最常見的災害之一。隨著瓦斯監控技術的發展,瓦斯災害也得到了很好的預防。
1瓦斯安全監測工作大致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領導不夠重視,致使安全監測工作難以開展,些許人有煤礦有無瓦斯監測設備無關緊要的錯誤想法,而且即使安裝了也會因為產生報警斷電,滯后生產。因此很多單位甚至阻撓或拖延設備安裝,對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的也不在少數。這使得不少單位即使安裝了監測設備也沒有很好的去對其進行保。當與采掘、機電等其它工作有沖突時監測工讓位,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2)使用單位的消極怠工,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害怕報警而采取移動傳感器位置、堵進入孔等使傳感器不能采集現場真實的數據。
(3)監測專業人員缺少,且文化素質低。有些監測員工僅僅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缺少培訓,有的甚至無證上崗。同時監測工作人員少,培養優秀的監測人員難度大。監測監控的工作涉及機電、通信、網絡等方方面面一旦產生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4)監測工作人員對儀器操作不當,導致監測數據誤差較大,未能夠真實反映實際監測狀況。同時操作沒能按照正常的操作規章流程進行,檢查工作敷衍了事,沒有查出問題所在,阻礙儀器的正常運作。
(5)監測工作人員在接到瓦斯超限傳感器報警后,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反而通過各種措施使傳感器故障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監測系統失常,甚至癱瘓。
(6)作業場所內,各種不同用途的電力線纜混合懸掛于一處,與一些易產生干擾的線纜接觸太近,易造成系統誤報警。
2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管理策略
光靠監測系統是不夠的,監測系統的監測也非萬無一失,在應用好儀器設備的同時還需要做好管理工作,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人員正確認識到安裝監測設備裝置的重要性及其科學性,做一名合格的監測丁作人員。各級領導也應提高認識,改變原先對工作不支持、阻撓等錯誤認識或行為,引導工作人員保護好儀器設備,做好巡查檢修,發揮儀器正常功能。
(2)健全完善各種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嚴格、有效的管理辦法是做好監測工作的重要保障,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合理的進行分工,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
(3)加強對儀器的調試、檢修、維護、管理等工作,搞好系統質量標準化工作,保證設備儀器的可靠運行。質量標準化工作開展程度的高低,決定著監測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因此要加強質量標準化工作強度,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化規程操作。對傳感器的校準周期一般是一周左右,保證數據的準確,工作人員在巡回檢查中對系統的斷點功能進行試驗,為保證傳感器的氣體擴散的通暢定期做好氣室清理工作。
(4)責任落實到個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嚴格落實個人責任制,加強管理工作,促使T作人員正常的使用和保管儀器設備。對各種儀器出錯、丟失、損壞等現象,由公司相關組織進行監察和追究責任;對相關責任人和責任企業單位進行依法處理。瓦斯檢查員也要發揮監督檢查的作用,擴大職權范圍,對未能正常使用監測設備的作業場所,瓦斯檢查員有權停止其作業,并向有關部門匯報進行處理。
(5)積極依靠先進科學技術,采用合理手段,發揮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及時性。
1)監控系統主干線采用光纖工業環網作為傳輸主干,交換機協議采用工業以環網協議,可實現光纖發生任一中斷還可以保證數據正常傳輸,從而可保證數據上傳的連續性。
2)采用光纖環網傳輸可大大提高系統響應時間,縮短巡檢周期使用斷電更加靈敏可靠。
3)監控機房采用外部雙回路供電、雙UPS供電支持,系統才用雙采集主機、雙服務器互為熱備用以保證系統的穩定性。
4)加強監測數據的信息化建,軟件系統應該支持BS/CS雙重模式,以方便信息的共享和。使用能領導實時掌握監測的實際數據,察看到系統中的各種數據、曲線分析等,同時將監測到的數據進行聯網,方便各級監察部門的監察指導。一旦瓦斯超限報警發生,各級部門都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及時處理。充分利用現代化通訊手段公司在將各礦瓦斯監測數據聯網的同時,利用移動通訊公司短信業務平臺將各礦瓦斯超限數據以短信的形式實時傳送到各級領導的手機中,極大地方便了領導掌握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實際隋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使瓦斯超限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3加強通風和瓦斯抽放管理
(1)排除瓦斯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風。首先,對于采煤工作面應預防上隅角的瓦斯超限,保證工作面的風量,采煤工作面是負壓通風,合理的通風系統是保證工作面風量的基礎。整個礦井的生產和通風是相匹配的,為了避免采掘工作面的風量供給不足,首先應該采掘平衡,不要將礦井的采掘活動的安排過于集中;其次,各采區在開拓工作面時,應該先掘中部車場,避免造成掘進與工作面的串聯通風及掘進工作面之間的串聯通風;再次,應加強掘進丁作面通風管理。掘進工作面通風是煤礦井下最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的地點,特別是在更換、檢修局部通風機或風機停止運轉時,必須加強管理。通風部門與機電部門要協調好丁作,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恢復丁作時的安全。高瓦斯礦井,為防止局部通風機停風造成的瓦斯積聚,必須使用“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供電線路和專用開關)“兩閉鎖”(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局部通風機要掛牌指定專人管理,嚴禁非專門人員操作局部通風機和隨意開停局部通風機;在停風前,必須先撤出掘進工作面的人員并切斷電源。
篇5
關鍵詞 煤礦區 地質災害類型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D161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地質災害泛指由于地質營力或人類活動而導致地質環境發生變化,并由此產生的各種危害或嚴重危害,一般可導致生態環境破壞、人類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地質災害按照成因可分為兩類:(1)自然地質災害,即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地質災害,常見的有地震、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龍卷風等;(2)人類活動影響誘發的地質災害,如地面沉降等。當今社會人類活動已經觸及我們生活的空間的各個角落,甚至是宇宙太空,人類的活動已經大大影響了地質環境的正常發展,從而導致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的發生。
我國是一個煤礦賦存、生產大國,煤炭在較長時間范圍內依然是我國主要依賴的能源礦產。然而,煤礦的開采在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煤礦區的地質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通常表現為破壞性的、難以修復的地質災害,嚴重制約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有必要摸清煤礦區地質災害的類型,并做好防治措施。
二、煤礦地質災害的類型及防治措施
煤礦區地質災害的類型多種多樣,總體表現為突發性和緩發性兩類。前者為突發性的,通常有礦井突水、露天礦滑坡、瓦斯爆炸、煤塵、巖爆等,突發性災害一旦發生必然會造成礦井工人生命危險;后者為緩慢的、長期的量變引起質變的地質災害,通常有地表沉降、建筑物變形、土地荒漠化等環境災害,緩發性災害的發生需要一定的過程和時間,災害發生或過程中及時發現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可以減輕災害程度。
(一)礦井突水。
礦井突水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煤礦區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地下水源補償豐富,隨著開采水平的不斷延深和開采范圍的不斷擴大,水壓逐漸升高,突水威脅愈加嚴重;(2)工作人員的突水危險意識低;(3)預測方法落后,野外采集和數據處理存在一定的局限;(4)防治措施不夠完善,對于一些突發的現象不能及時判斷和處理。
礦井突水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際操作中應該在地面防水和井下防水兩個方面進行防治。
地面防水主要以修建地面防水設施,減少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直接滲入礦井井筒,防治方法如下:(1)合理選擇井筒位置;(2)井筒附近修建排水溝;(3)滲水時堵塞通道;(4)強制礦區附近有潛在危險的河流改道或新建人工河道等。
井下防水主要防治地表水、老窯積水以及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在水壓力作用下,通過薄弱地段流入井下,主要防治方法有:(1)邊開采邊探測小窯老空、積水舊巷道、充水斷層及含水層的位置,并在開采前及時放水;(2)留設防水煤柱;(3)疏水降壓;(4)注漿堵截水和注漿加固改造底板;(5)設置防水建筑物等。
(二)露天礦滑坡。
滑坡是斜坡巖石在重力、水以及其外部營力的作用下,沿巖層結構軟弱面形成的巖石破壞現象。當巖體應力超過其強度時,導致巖體破壞,即形成滑坡。滑坡產生原因主要是巖體自重應力、構造力、滲透力和震動力綜合作用的結果。露天礦滑坡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露天礦開采現場,一般來說年代較老的礦山發生滑坡的危險更高。
露天礦發生滑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1)巖石本身具有結構軟弱面,抗風化、抗氧化能力弱,其成為地表水、地下水、裂隙水的通道;(2)水流作用軟化巖體邊坡,降低巖體的強度;(3)露天礦爆破作業震動對邊坡穩定性產生影響。
邊坡滑坡的主要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合理的臺階高度,進行分層回采;(2)利用現代化手段加強邊坡穩定性檢測;(3)及時進行地表水和層間水的疏通,減輕巖體內外部的水壓;(4)人工加固邊坡,增強邊坡的強度,改善邊坡的穩定性等。
(三)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是由瓦斯和空氣混合后,在一定條件下,遇高溫熱源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并伴有高溫及壓力(壓強)上升的現象。瓦斯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促使爆源附近的氣體以極大的速度向外沖擊,造成人員傷亡,破壞巷道和器材設施,揚起大量煤塵并使之參與爆炸,產生更大的破壞力。爆炸后通常生成大量的有害氣體,造成人員中毒死亡。一般認為瓦斯含量達到5%-16%之間(氧含量應高于12%),遇到高溫火源就可能引起爆炸。我國煤礦中,瓦斯爆炸發生的幾率較大,必須嚴格控制瓦斯濃度和火源才能降低其發生的幾率。
瓦斯災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開采前及開采過程中必須進行瓦斯抽放,以減少瓦斯濃度;(2)杜絕明火火源、火花、高溫物體的存在;(3)利用先進的瓦斯監控設備嚴格檢測;(4)加強員工培訓,保證以上三個方面完全落實才能將瓦斯災害降到最低。
(四)煤塵爆炸。
煤塵是煤礦開采過程中形成的懸浮在空氣中的煤粉,這種煤粉不僅污染井下的空氣,危害工人的身體健康(形成塵肺病),達到一定濃度和一定溫度時同樣會發生爆炸。其通常與瓦斯爆炸共存形成鏈式反應。
預防煤塵爆炸的主要手段是向煤層中注水,在開采工作面噴霧灑水,及時通風,同時杜絕一切明火存在于工作面及巷道內。
(五)巖爆。
巖爆又稱礦山沖擊,這是因礦坑周邊和頂底板圍巖,在受到強大的地殼應力作用而被強烈壓縮,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現自由面,即有可能產生巖石地應力的驟然釋放,導致巖石大量破裂成碎塊,并向坑內大量飛落、噴射、爆散的現象。巖爆災害的發生影響正常的生產活動,對施工設備和財產造成損害,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巖爆災害的發生究其根本原因是巖體的地殼應力的減小,形成自由面,通常與礦井工作面的深度有直接關系,地殼的壓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巖爆的可能性就更大。
巖爆是一種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其防治手段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有以下手段:(1)礦井開挖前期應進行地質構造與應力預測的研究,以選擇合適的挖掘地點,避開高應力區等危險地帶;(2)根據巖爆發生的機理,依據巖體地應力和巖石力學參數,預測巖爆發生的地點、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提供解決方法;(3)運用爆破、注水、鉆孔等卸荷措施,使地應力得到合理分布,以防止巖爆現象的發生;(4)加強安全監測,及時預報,并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加強巖爆災害應急救險的教育。
(六)地表沉降、建筑物變形、土地荒漠化等災害。
富煤區地下煤炭的開采造成地下形成大面積的“空洞”,煤層上部的巖層由于應力發生變化而發生變形,在地表反映為凹陷,形成地表沉降。地表沉降與煤層開采的深度、開采范圍、煤層厚度等因素密切相關。地表的沉降通常具有滯后性,且變形范圍比開采范圍大得多。地表沉降同時造成多種衍生災害,引起地表建筑物的傾斜、變形、地表開裂等。地表下沉同樣會導致地表潛水位的下降,從而使大量植物死亡,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礦區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嚴重后果。
地表沉降的預防與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鑒于煤礦開采地表沉降的無法避免性,應大力投入地表沉降機理與防治措施的研究,提出適合于不同礦區的開采方式,降低沉陷幅度;(2)煤礦開采前應對地表建筑物進行評價,對于有重大意義的建筑物應該適當的設置保護煤柱;(3)對于以變形的建筑物則采用積極的加固保護措施;(4)恢復沉降區的地面標高,及時鋪墊,盡量恢復基本農業需求,植樹造林恢復生態環境。
三、總結
煤礦區各種地質災害并不是相互獨立的,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各種地質災害的都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對待,在生產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手段努力把握各種地質災害的成因機理,做到有備無患。同時,煤礦生產單位也應該具有社會主義責任心,早發現,早預防,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礦區人民和諧的生活環境,保證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閆榮榮,張雪梅.我國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投融資多元化模式探索.中國礦業。2010,19(增刊).
[2]李永利.淺談現階段我國多發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科技資訊.2011,2.
[3]郭維君,崔曉艷,肖貴元,等.礦山地質災害主要類型及防治對策研究.金屬礦山.2010,410.
[4]衣昊鵬,姜震.礦山地質災害原因及防治措施.科技創新導報.2010,4.
篇6
關鍵詞:瓦斯 爆炸 防治 措施
2004年10月20日,河南省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鄭煤集團公司)大平煤礦發生一起特大型煤與瓦斯突出引發的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傷(其中重傷5人),直接經濟損失3935.7萬元。大平煤礦隸屬于鄭煤集團公司,位于登封市與新密市交界處(鄭州市西南60 km)。大平煤礦四證(即: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礦長資格證)齊全。1982年開始建井,1986年建成投產。礦井原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年。2000年至2001年進行了礦井通風系統、提升系統改造,2003年礦井核定生產能力130萬噸/年,2004年1-9月份累計生產原煤96萬噸。礦井為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方式,采用抽出式混合通風方式。當時有2個生產采區,2個準備采區,2個掘進采區。布置有2個采煤工作面, 5個煤巷掘進工作面,3個巖巷掘進工作面。 2003年瓦斯等級鑒定為高瓦斯礦井。煤塵具有爆炸性。煤層自燃發火期為2-6個月。井下建立有局部瓦斯抽放系統。礦井安裝有KJ90安全監控系統。
一、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簡況
2004年10月20日22時09分, 21軌道下山巖石掘進工作面(距地表垂深612m)發生特大型延期性煤與瓦斯突出,突出煤巖量為1894 t,瓦斯量約25萬m3。當班為掘進班,放炮員領有炸藥和雷管,但在事故后清理的現場卻沒有發現炸藥和雷管,即在現場清理突出物過程中沒有發現炸藥或雷管;專家組與技術組在突出現場勘察時,發現該工作面的炸藥箱內沒有炸藥。說明炸藥和雷管已用于放炮。突出的上一班是噴漿班,但據現場勘察,巷道壁錨噴的末端(即圖中的錨桿處)到突出孔洞的距離尚有1~1.5 m未錨噴新巖壁,表明這是當班放炮的進尺。
二、瓦斯爆炸事故簡況
2004年10月20日22時40分,在西大巷與11軌道石門交匯點附近的西大巷內,架線電機車取電弓與架線的電火花引發瓦斯爆炸。 爆炸波及范圍為礦井西翼進風系統,13、15、11、21四個采區和礦井西翼回風系統。
瓦斯爆炸的原因:
1、局部通風設施管理混亂, 21巖石下山回風聯絡巷堆積物料,并有帶有通風口的風墻,加大了突出瓦斯逆流,逆流到西大巷新鮮風流中的瓦斯達到爆炸濃度,由架線電機車取電弓與架線產生的電火花,引發了瓦斯爆炸。
2、瓦斯突出與瓦斯爆炸有31分鐘的間隔時間,應急處置措施不當,沒有按照事故應急預案要求,對瓦斯波及區域實施停電措施 。
3、技術管理、安全責任不落實,重生產輕安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是一起特大型煤與瓦斯突出引發瓦斯爆炸的責任事故。
三、瓦斯爆炸的條件
我們知道瓦斯爆炸必須同時具備下列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瓦斯濃度——瓦斯與空氣混合,按體積計算瓦斯濃度達5%~16%時具有爆炸性。
(2)點燃瓦斯的火源——引爆火源溫度為650~750℃且火源存在時間大于瓦斯爆炸感應期。
(3)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空氣與瓦斯混合氣體中,如果氧氣含量低于12%,混合氣體就會失去爆炸性。
礦井瓦斯爆炸的防治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即防止瓦斯超限與積聚,防止瓦斯引燃和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擴大。
1、防治瓦斯積聚的措施
1)加強通風管理
通風是防止瓦斯積聚的主要措施。礦井通風要做到有效穩定和連續不斷地向井下各用風地點輸送足夠的新鮮空氣,以保證及時排除和沖淡礦井瓦斯和礦塵,使井下各處的瓦斯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這是防止礦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可靠保證。
2)加強瓦斯檢查與檢測
井下瓦斯狀況的檢查和監測是判斷和預測井下瓦斯狀況、采取防范措施和處理措施的依據;隨時檢查和監測煤礦井下通風、瓦斯狀況是礦井安全管理的主要內容。它可以及時發現瓦斯超限和積聚,從而采區處理措施使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3)及時處理局部積聚的瓦斯
礦井瓦斯積聚是發生瓦斯事故的物質基礎,要及時處理。所謂局部瓦斯積聚是指瓦斯濃度超過2%,其體積超過0.5m3的現象。
生產過程中容易形成局部瓦斯積聚的地點有: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頂板冒落的空洞內,綜采機、綜掘機附近,低風速巷道中的頂板附近,停風的獨頭,綜放工作面放煤口等,及時處理局部瓦斯積聚的瓦斯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4)瓦斯抽放
利用通風的方法,封閉和堵塞不能解決局部瓦斯積聚時,可建立移動式抽放泵站或地面抽放系統。
2、防止瓦斯引燃
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則是井下消滅火源,嚴格管理和控制熱源。主要措施有:
1)防止明火。嚴禁任何人攜帶引火物下井,井下嚴禁吸煙;減少漏風,防止煤層自燃發火,加強火區管理;消滅一切高溫火源。
2)防止電火花。完善井下電器設備“三大保護”( 過流保護、漏電保護、接地保護);使用防爆性能良好的電器設備;消滅電纜接頭的“雞爪子、羊尾巴和明接頭”;檢修電氣設備不準帶電作業;推廣使用供電閉鎖和超前切斷電源的控制設備。
3)防爆破引燃瓦斯。按《規程》有關規定裝藥爆破,炮眼必須充足炮泥,嚴禁淺眼、明火爆破和一次裝藥分次爆破,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從聯鎖爆破制度”。
4)防止機械摩擦、沖擊火花。禁止使用磨鈍的截齒;截槽內噴霧灑水等,隨著煤礦機械化成度的不斷提高和鋼鐵化支架的發展,以及提升運輸方面的跑車撞車等,防止機械火花顯得日益重要。
3、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擴大
井下一旦發生瓦斯爆炸,應使災害波及范圍局限在盡可能小的區域內,減輕傷害和損失,主要應做好以上工作:
1)編制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礦井每年初都要編制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每季度根據礦井變化的情況進行修訂和補充,并且組織所有入井職工認真學習、貫徹,使每個入井人員都能了解和熟悉一旦發生瓦斯爆炸時的撤出和躲避路線與地點。每年由礦長組織一次實戰演習。
2)安設安全裝置
①安設防爆門(防爆井蓋)。
安裝主要通風機的出井口必須安裝防爆門(防爆井蓋),防爆門(防爆井蓋)每6個月檢修1次。當井下發生瓦斯爆炸時,爆炸沖擊波將防爆門(防爆井蓋)沖開釋放能量,從而保護主要通風機免遭破壞。
②安設反風設施
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必須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的供給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每季度應至少檢查1次反風設施,每年應進行1次反風演習;礦井通風系統有較大變化時,應進行1次反風演習。
③安設隔爆設施
隔爆設施是根據瓦斯或煤塵爆炸時所產生的沖擊波與火焰的速度差的原理設計的。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在前,可使隔爆設施動作,將隨后而來的火焰撲滅、隔住,從而使爆炸范圍不再擴大。井下可設置水棚,巖粉棚進行隔爆,我國新進研制出了自動隔爆裝置。
④佩戴自救器
篇7
【關鍵詞】煤礦井下地質;災害事故預防
一、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1.1 如何防止礦井水災事故的發生
水災事故具有突發性強,危害嚴重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給礦井造成毀滅性的災難。防治這類事故的有效手段,除了在防排水設備,配套設施這些硬件上提高認識以外,更要在加強礦井地質工作的另一個分支——水文地質這個軟件上下大功夫。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其中包括勘探和生產過程中各種水文資料的收集、積累、整理、以及綜合相關理論對其進行科學分析的一系列過程,使我們對一定區域內的主要含水巖系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含水層的含水性隨季節、年度及降雨量的變化而遞變的規律等客觀事實有一個總體的把握,以從宏觀上指導我們的設計和生產布局;同時在生產實際中對可能發生事故的區域以及情況不甚明了的老塘、舊巷等采取超前打鉆探放水,實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施工原則,就能在大局上掌握控制水患的主動權,大大降低發生礦井水災事故的概率,減小其危害程度。
1.2 防止瓦斯事故的發生
煤礦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是煤礦發生重大惡性事故的表現之一,它具有突發性強、波及范圍廣、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點。抑制和消滅瓦斯事故在煤礦安全工作中起著決定和主導作用。過去,在處理和解決這類問題時,往往把工作著眼點完全放在“一通三防”等側面,而忽視甚至放棄對礦井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瓦斯地質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其結果是對瓦斯災害僅僅限于被動防御,而缺乏有效的預見和超前規劃,無法從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
1.3 礦井地質工作與瓦斯事故預防
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等事故是煤礦發生重、特大傷亡事故的主要表現之一。這類事故具有突發性強、波及范圍廣、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點。近年來,在全國煤礦所發生的重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的發生頻率和死亡人數占的比例最大。
搞好瓦斯地質工作,可使對瓦斯災害由被動防御,而變為超前預防。超前落實針對性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控制和防止事故的發生。根據一般的瓦斯地質規律,在斷層構造帶、褶曲、火成巖侵入等區域,瓦斯的含量和存在狀態都將發生很大變化,瓦斯涌出量也有較大的變化。不僅如此,地質構造、沼氣聚集和煤體破壞還會形成構造應力,從而導致地質構造集中區常常發生瓦斯突出現象。杉林煤礦在施工-320m標高東一石門巷時,按資料要穿越一個中厚煤層和兩條落差在5至20m的斷層,由于對該區域預先進行了鉆孔資料分析,確認該區存在中等突出的危險地帶。
通過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確定了工作的主攻方向,全方位地加大了礦井地質工作、特別是瓦斯地質工作的工作力度。經過長時間努力,對煤與瓦斯突出與煤層的埋藏深度、構造及其它因素的關系等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并采取了完善的對策。由于認識到位,抓住了礦井地質工作這個主要矛盾,對瓦斯涌出規律及瓦斯災害的預防能夠做到有據可查,有章可循。
二、防止由于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隱患
在煤礦企業中,生產必須遵從既定的程序和規范,也就是必須按照設計施工。而礦井地質工作所獲得的資料和成果是制定這些設計最主要的依據和條件。只有對一個區域的煤(巖)層產狀,結構、性質、厚度及其橫向變化、瓦斯情況、水文特征、火區及巖漿巖侵入等礦井地質資料掌握準確,設計部門提出完善、合理的設計才有可能。這種完善、合理性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它能保證生產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產過程安全系數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本身所依據的原始資料是否完整、準確地反映了施工過程中所將遇到的實際情況。
比如,井田范圍內某一區域存在火成巖侵入及局部含水層。如果地質資料已詳細反映了這些事實,在設計時就可考慮使施工遠離這些區域,必須能事先制定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發生,使整個生產過程具有預見性和安全保障;反之,如果礦井地質工作不到位,未能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資料,設計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準確地適應客觀條件的變化,生產便會陷入盲目、無原則的狀態。這樣既可導致透水淹井等直接事故的發生,也可導致間接事故的發生。這里所說的間接事故,就是雖未引起事故的直接發生,但卻對將來的施工生產帶來嚴重安全隱患的一類事故。
地質資料不清是引起這種連鎖反應的基本根源。事實上,施工時間和工程量等因素與事故的發生概率有一定的線性關系,是成正比的。一個優秀的設計其主要標志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減小工程量,縮短工期,特別是要盡可能避免無效工程的施工。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要提高設計人員素質,避免人為因素影響外,更重要的是應該全面加強礦井地質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質資料的準確性,這是減小和杜絕各類事故發生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從根本上保證安全生產的癥結之所在。
2.1 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
頂板事故是煤礦生產中另一類常見事故。雖然近些年來由于先進技術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進,這類事故發生的比例及嚴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非國有煤礦特別是個體小煤礦中,頂板事故依然是制約其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藝落后,生產工序不符合實際情況;工人素質差,掌握技術、執行措施不到位;開采的地質條件限制,地質構造影響等。其中與地質條件、地質構造有關的頂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如果有詳細的地質資料做指導,在施工之前我們就可以對施工層位的圍巖性質,斷層、褶曲及煤層產狀掌握準確,以便針對具體情況,合理確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別是掘進爆破工藝及支護方式。材料、設備及人員配置等生產要素能事先到位,這樣就能在管理和技術層面上保證對頂板事故的積極預防,有效地減少和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
三、煤礦礦井水文地質與礦井水災
在礦井五大災害中,水災是煤礦生產中另一種常見的事故類型,特別是在南方的一些礦區表現尤為突出。由于水災事故大都具有突發性強、危害嚴重的主要特點,所以有時可在短時間內給礦井造成毀滅性的災難。礦井水災事故的防范,除了在防排水設備上有足夠的投入、完善相關設施之外,更重要的還應在主觀防范上下功夫,加強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水文地質是煤田勘探及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勘探、生產過程中水文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并加以科學的分析、推斷,從而實現對礦區范圍內的含水層的含水性及水文特征,斷層導水情況,石灰巖地區的溶洞分布,以及季節變化對含水層的影響等因素進行宏觀控制。再者,在生產實際中加強礦井涌水流量觀測,對資料不清的老窯、采空區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打檢查鉆孔,完善水文觀測系統,在重點部位設立水文檢查孔,合理地留設防水煤柱等等。所有這些水文地質工作的有效開展,都為礦井水害事故的主動預防提供了可靠保證。
篇8
甲方: (以下簡稱甲方)。
乙方: (以下簡稱乙方)。
為確保甲、乙雙方正常履行安全生產責任、權利和義務,共同保證***安全生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40條、41條之規定,經甲、乙雙方協商,達成本協議。
一、甲方的權利、義務及責任
1、甲方負責向乙方提供準確的地質資料、圖紙、工程設計及更改方案;負責施工需要的地質、測量工作;按《工程施工合同》和有關安全技術要求,提供乙方施工區域內的機電、運輸、通風及安全設施服務;審查、審批乙方編制的《作業規程》及安全技術措施。
2、甲方指派專職安監人員對乙方安全生產進行現場監督檢查,有權依照甲方安全管理規定對乙方單位及人員的違章違紀行為進行經濟處罰;當發現乙方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時,有權勒令乙方停產整頓。
3、由于乙方責任造成各類事故,甲方有權按照有關規定對乙方責任人員進行處罰,造成一切損失、后果均由乙方承擔。
4、若因甲方原因造成各類安全責任事故或損失時,一切后果和損失均由甲方承擔。乙方當月“三違”發生率超過1%,并因此影響到三礦的安全管理業績時,加重處罰。
二、乙方的權利、義務及責任
1、乙方在組織施工甲方要求的生產任務的同時,安全方面必須達到以下目標:
(1)杜絕死亡事故;
(2)杜絕一、二級非傷亡列級事故;
(3)輕重傷事故率低于0.3(千人);
(4)“三違”發生率不得超過1%(在冊人數);
(5)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優良品率達到80%以上。
2、作業現場發生地質條件變化,或者機電、運輸、通風安全設施出現問題時,乙方必須立即向甲方有關部門和領導報告。
3、乙方施工作業,必須派駐專職安監人員對施工范圍內的安全生產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和違章違紀行為,確保安全生產。
4、如果礦井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災變,乙方必須無條件服從甲方的調度和指揮,否則,按有關法律、制度追究責任。
5、乙方必須加強本方員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術培訓工作,所有施工及管理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安全技術資格,并持證上崗。
6、乙方必須按時參加甲方組織的所有安全生產管理、安全質量標準化等各項安全生產活動;遵守甲方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礦內外的治安、防火、安全用電、宿舍管理制度等,否則,由此而引發的一切問題及后果由乙方及其責任人員承擔。
三、其它條款
1、乙方在安全質量標準化方面達不到甲方要求時,甲方有權根據本方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并責令乙方限期整改或停產處理,由此造成的一切損失均由乙方承擔。
2、工程質量日常驗收和單項工程竣工驗收出現不合格品時,甲方不予結算,而且乙方必須無條件的按期修復并達到合格。對不影響安全使用的不合格品,經甲方同意可予驗收;但需扣乙方工程款;扣款方法是:月驗收為不合格品的,扣當月工程款的20%;單項工程竣工為不合格品的扣出全部工程款的20%。如當月無法扣出時,在后期施工的工程款項中扣出。
3、雙方都有責任的事故,應按實際情況劃分責任大小,共同承擔責任。本協議未盡事宜如有發生,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必要時,任何一方均有權申請公司領導及有關部門進行裁決。
4、如本協議書與《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有關安全管理方面條款發生抵觸時,以本協議為準。
5、本《協議書》從雙方負責人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一年。
甲方:
負責人(簽字并蓋章):
(公 章)
年 月 日
乙方:
負責人(簽字并蓋章):
(公 章)
年 月 日
礦 山 救 護 協 議 書
甲方:
乙方:
礦 山 救 護 協 議 書
甲方: (以下簡稱甲方)。
乙方: (以下簡稱乙方)。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和遼寧煤礦安全監察局等有關部門要求和《煤礦安全規程》第493條:“所有煤礦必須有礦山救護隊為其服務。煤礦企業應設立礦山救護隊,不具備單獨設立礦山救護隊條件的煤礦企業,應指定兼職救護人員,并與就近的救護隊簽訂救護協議或聯合建立礦山救護隊;否則,不得生產”之規定,且乙方現住紅菱煤礦,至甲方的距離按行車時間最多為20分鐘左右,按照公司統一安排,乙方為甲方提供無償礦山救護服務,經甲乙雙方協商,達成本協議。
一、甲方的責任及義務
1、及時向乙方提供各種災害事故的性質、地點及救護工作范圍和項目,若不戴氧氣呼吸器可正常作業時,不得擅自動用救護隊。
2、為乙方搶險救災工作提供方便,包括礦井圖紙資料,升降人員及搶救災所需的設備、材料等。
3、積極配合乙方搶險救災及做好安全技術工作,如排放瓦斯、啟封火區、震動性放炮、反風演習等,以保證救護工作順利進行。
4、及時向乙方提供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及修改補充措施。每月向乙方提供三份礦井通風系統圖。
5、根據《煤礦救護規程》第276條之規定,甲方召請乙方處理事故或從事其它需要佩戴氧氣呼吸器方可進行的工作時,甲方應免費為乙方人員提供飲食及住宿。
二、乙方的責任及義務
1、乙方必須按照有關規定,不定期的對甲方進行災害預防檢查和熟悉巷道工作。
2、甲方發生煤礦各類事故搶,作業人員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才能進行工作時,乙方必須立即出動;或者,甲方不能自行處理時,乙方必須協助處理。
3、乙方的服務項目包括:(1)事故搶險救災;(2)災區的現場探察;(3)封閉火區;(4)啟封火區、排放瓦斯、震動性放炮、反風演習等安全技術配合工作;(5)其它需要乙方處理的工作。
4、乙方必須承擔的工作任務包括:(1)搶救甲方遇險遇難人員;(2)處理井下火、瓦斯、煤塵、水和頂板等災害事故;(3)參加危及井下人員安全的地面滅火工作;(4)參加排放瓦斯、震動性放炮、啟封火區、反風演習和其它需要佩戴氧氣呼吸器方可進行的工作;(5)參與審查甲方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協助甲方搞好安全和消除事故隱患工作;(6)負責甲方輔助救護隊員的培訓和業務指導工作;(7)協助甲方搞好職工救護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工作。
5、乙方的職責包括:(1)在接到上級出動指令后,必須迅速出動,立即組織救災人員到達甲方事故現場;(2)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必須全力以赴,盡力縮小事故范圍,避免事故擴大,把甲方損失降到最低;(3)必須加強日常管理、提高戰斗力,不定期地進行甲方礦井的預防檢查和熟悉巷道工作,以利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6、乙方必須遵守的制度:(1)必須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煤礦救護現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2)每次出動,必須由公司主管領導或公司調度批準;(3)必須加強車輛、設備、儀器裝備的維護保養,確保正常使用,保證各類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附則:本《協議書》從雙方負責人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甲方:
負責人(簽字并蓋章):
(公 章)
年 月 日
乙方:
負責人(簽字并蓋章):
篇9
礦山地理位置和社會經濟狀況
礦山地理位置
陳家壩煤礦陳家壩井位于宣威市北東10°方位,直距12 km,行政區劃屬宣威市來賓鎮管轄。礦區現有三級公路與宣威市及326國道相連,可通四川、貴州及省內各地。來賓鋪礦區內已有工業Ⅲ級標準鐵路專用線7.5km至鳳凰山車站與貴昆鐵路相連,從鳳凰山至宣威電廠10.3km,全長17.8km,礦區距宣威市20km,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社會經濟狀況
宣威市來賓鎮,距城區12km,國土面積241.66km2, 東與龍場鎮接壤,南與東山鎮、西寧相鄰,西與龍潭鎮交界,北與倘塘鎮、樂豐鄉依山相連,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區內居民以漢族為主,雜居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當地居民以農業生產為主,耕地面積少,勞動力富足。農作物以玉米為主,其次為小麥、馬鈴薯、蕎麥。來賓鎮工業較發達,主要有鎮辦、集體辦、個體辦小型煤礦十余家。
來賓鎮陳家壩煤礦陳家壩井大部分位于榕峰煤田來賓鋪礦區A井田,僅南部礦6號拐點附近極少部分面積位于榕峰煤田D井田內。均屬國家出資探明區。陳家壩煤礦陳家壩井東邊與來賓鎮趙家沖煤礦趙家沖井相鄰,東南邊與來賓光明煤電有限公司一號井相鄰。
礦區內以農業為主,農作物主產玉米、水稻和土豆等。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等。礦區內以煤炭產品為主。區內電力、通訊十分便利,礦區范圍附近高壓線電網縱橫交錯,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的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本礦區,對區內煤礦企業的興辦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礦山開采歷史
陳家壩煤礦建礦于1997年,原年生產能力為6萬t/a,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2002年前生產礦井處于停產整頓狀態。礦井主要開采B3煤層,B1煤層基本沒有采動。從1997年至2007年共生產原煤1.8萬t,2007年至2009年共生產原煤3萬t ,歷年累計共生產原煤4.8萬t。
礦山開采現狀
1、陳家壩煤礦陳家壩井開采現狀
目前礦山主要在開采B3煤層,礦山所有巷道及生產系統全部集中布置在B3煤層。B3煤層現有采空區位于礦界北邊,開采深度達120m,寬185m,開采標高1930-2050m,面積約4.76萬m2。自1997年至2009年7月底,該煤層開采消耗資源量5.52萬t,剩余資源量141.38萬t。
目前正在生產的井口采用斜井開拓,地下坑采,礦井劃分為兩個水平開采,即1930m水平和1980m水平,目前巷道已掘至1930m標高。礦區中央建有一個主井,井口標高2095m,一個副井,井口標高2051m,一個風井,井口標高2106m。該礦采用走向長壁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后退式開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處理采空區。采煤工藝為炮采,人工裝煤,采用機械排水。開采巷道斷面采用砌碹、錨網等非木支護,以降低礦井坑木消耗量,提高經濟效益。礦井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通風,掘進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風機作壓入式通風;主斜井采用絞車提升,擔負煤、矸石、水及相關設備等的運輸通道,并兼作進風;回風斜井用作回風、人行等。
污染及防治
1、廢渣排放量及其處置
礦井開采正常年份每年將排放0.8萬t的廢渣,集中堆放于距主斜井約250m處矸石場,這些廢渣在未妥善處理利用前,將占用一定的場地,這對區內的景觀及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矸石堆流出的水可能污染環境。
2、污廢水排放及其處理
1)井下排水
該礦井井下排水主要污染物為煤粉、巖粉、以懸浮物和硫為主。排水呈弱酸性,處理方式為:井下排水混凝沉淀達標排放。
2)生產、生活污廢水處理
工業場地食堂污水、機修廠分別經過除油池,酸堿中和池處理;場地糞便污水經過污水構筑物生化池處理,就近排放。
3)浴室排放廢水
浴室排水量相對較大,設氣浮設備處理后排放。
3、大氣污染源防治
礦井在開采、裝、卸、儲、運過程中的粉塵,設置除塵裝置,對揚塵點和儲煤場設置灑水降塵設施。
現狀評估
地質災害現狀
評估區現狀下無采空區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分布,矸石堆流出的水可能污染環境。現狀下地質災害危險性中等,危害性中等(詳見3.2),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輕。
含水層現狀
1、現狀主要開采的B3煤層位于煤層地層中上部,其頂底板均為弱含水層,現狀開采對礦區及周圍主要含水層水位下降幅度影響小,水文地質條件簡單。
2、礦井涌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受季節性影響,涌水量有限。現狀正常排水量為1152m3/d,小于3000m3/d。
3、評估區地層富水性較弱,為裂隙弱含水層,含水層主要補給源為大氣降水滲入補給 ,地下水補給條件較差,現狀 礦區及周圍地表水體未漏失。
4、現狀開采未影響到礦區及周圍生產生活供水。
綜上所述,現狀下礦業活動對評估區地下水含水層的影響和破壞程度較輕。
地形地貌景觀現狀
1、評估區現狀人類工程活動主要是在評估區北部的采礦活動、礦山簡易公路的修建、辦公廠房的建設、農田耕作等。采礦活動排出的廢棄煤矸石、修建公路對坡體、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大。評估區東部有相鄰礦山的采礦活動, 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大。評估區西部現狀下無采礦活動,人類工程活動主要是農田耕作等,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較輕。
綜上所述,現狀下人類工程活動對評估區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嚴重。
土地資源占壓與破壞現狀
據宣威市來賓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區土地利用規劃為基本農田。現狀下被采礦活動、礦山簡易公路、辦公廠房建設占用的土地資源主要分布于評估區北部,占用和破壞土地類型主要為坡耕地,少量荒草地及灌木林地,占用面積3.8 hm2。占用耕地面積大于2 hm2,對土地資源的占壓嚴重。
預測評估
地質災害預測
1礦業活動可能誘發的地質災害
評估區內礦區北部、北西部的開采煤層淺埋段,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其對采礦設施危害性大,危險性大。礦區由北西到東南,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害性中等。
2、矸石堆放場
老主井排矸場場地平緩,預測地質災害危害性小。
新井排矸場在礦山開采中后期,隨著采動加劇及溝谷側蝕作用加強,誘發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其危險性大、危害性大
3、相鄰礦山開采相互影響誘發的地質災害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害性中等。
含水層預測評估
礦山開采中后期,在預測移動盆地范圍內,礦井疏干排水,將可能導致局部地下水位下降副度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狀態。
綜上所述,預測評估區大部分范圍內礦山開采對含水層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嚴重-較嚴重,礦區外圍小部分范圍內對含水層的影響程度較輕。
地形地貌景觀預測評估
陳家壩井在礦山充分開采后,預測采區地表最大下沉值為1056mm,最大傾斜值15.10mm/m,最大水平變形值為6.89 mm/m,最大曲率值0.216×10-3/m,移動盆地范圍約1.13km2。隨著采空區的擴大,礦區可能出現開采塌陷區,會對原生的地形地貌影響和破壞程度加大。
綜上所述,預測評估區內礦山開采對評估區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程度嚴重-較嚴重。
建議
1、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采礦設計,開采設計時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止結合,盡量減少對地質環境的擾動破壞”的原則,并嚴格按采礦設計進行開采。
篇10
關鍵詞:煤礦事故救護措施
煤炭作為我國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我國經濟和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炭行業也是我國安全事故最為頻發的領域之一。盡管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煤礦事故死亡總人數逐年下降,百萬噸死亡率也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是從橫向比較,我國煤炭安全生產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與國際上煤炭安全生產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重特大煤礦災害事故還屢有發生。頻繁發生的煤礦事故折射出目前我國安全生產還存在眾多的問題,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一步避免和減少煤礦事故特別是重特大煤礦事故的發生。而要真正的搞好煤礦安全管理,就要有先進的安全設備,以夯實基礎。多年來,煤礦在生產活動過程中,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煤礦安全技術水平,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現代化科學管理理論以及方法,按照安全生產的根本規律,從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上來防止事故發生,從而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該在全地區范圍內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加大安全檢查的力度,結合事故案例和本煤礦隱患,對職工進行“安全第一”思想再教育和煤礦安全法規、安全知識再培訓,從根本上抓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與此同時,要科學的制定好隱患的整改方案,及時的消除煤礦事故的安全隱患,做到整改內容、整改標準、整改措施、時間進度以及責任人的“五個落實”
一、做好煤礦事故自救培訓
煤礦生產的特殊性要求從業者必須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識,但當前我國煤礦工人特別是一線采掘工人,很多都是農民勞務工,從業者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煤礦災害的了解和認識不足,技術水平、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有限。如果他們在沒有充分了解井下環境危險性的情況下下井工作,則很容易產生麻痹大意、僥幸等不安全心理。我們知道事故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為,而工人的這些不安全心理狀態會誘導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給煤礦的財產及人身安全造成隱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煤礦綜合機械化程度和可靠性的提高,物的不安全狀態引發的事故越來越少。當前,人的不安全行為成為煤礦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煤礦安全培訓的目的正是盡可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煤礦工人在正式下井工作前必須接受全面、系統的安全培訓,包括技術培訓和自救培訓。前者關注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而自救培訓則著眼于事故發生后井下工人在面對事故時所應采取的正確的自我救助和互救行為,是事故發生時工人能否成功脫險的重要保證。自救培訓可以使工人對礦井自然災害及可能發生的事故有所了解,學習到各種事故發生的征兆和現象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策略,從而為發生事故時保障工人的生命贏取寶貴的機會和時間。
二、煤礦事故發生后的救護措施
(一)避免應急救援實施中的盲目指揮
首先,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指示要求,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切實加強防范,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其次,煤炭系統的救護隊伍要堅決實行軍事化管理。堅持“堅強戰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救援”的原則,切實做好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工作,并把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成為一支“思想革命化、行動軍事化、管理科學化、裝備系列化、技術現代化,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增強綜合能力和在災害多變的情況下迅速、快捷、發現最有利戰機和處理事故的能力,安全實施救援方案,保障救援工作安全進行。
(二)切合實際是最重要的
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切合實際是最重要的。救援工作的實施離不開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事故的發生、發展變化也需要救援人員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方案。但某一方案的確定,必須是科學的、實用的,盡力適應災害發展變化的現實情況,隨時捕捉有利戰機,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現場救援人員實施安全救援,確保人員生命及國家財產遭受最小程度的損失。一方面,正確的技術措施如沒有相應素質的人員去執行和落實,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另一方面,如果技術救援措施不正確、不完善或災區發生新的變化而不被執行人員識別和察覺,同樣也不可能實施安全救援或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甚至可能造成事故的擴大化。因此,應急救援決策的正確性往往取決于應急救援的預先準備情況,具有很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應急救援預案和全面災害處理計劃為正確的應急救援提供保障。一個好的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處理計劃是災害發生時井上決策人員和井下實施、逃生人員的行動依據,災害發生時,井上下人員聯系往往中斷,只能依靠應急救援預案和事故處理計劃達成救災行動的默契。要正確進行應急救援決策,必須進行各種救災方案的利弊分析,再者正確認識“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相對最優的救災方案,并盡力采取措施,減少該方案的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還應注意災害易發生區域不僅包括正常生產時期的危險區域,如采掘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尾巷、突出易發生區域、機電峒室等,還應包括瓦斯突出等動力災害發生后致使安全區域動態轉變為危險區域的地方。
三、總結
我國煤礦主要是以井下作業為主,容易發生多種災害事故。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煤礦事故主要是瓦斯事故,其次為透水事故,發生事故較多的省份是湖南、貴州、山西、四川等,其中河南發生事故次數雖然居于這些省份之后,但死亡人數及萬人死亡率卻也相當高。而煤礦事故頻頻發生,吞噬了許多礦工的生命,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分析各地區煤礦事故的特征,探討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對于煤礦業的安全生產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蘇建雄,任占昌.小煤礦安全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7.
[2]王慧敏.新形勢下特大災害事故的預防[J].湖南經濟,2001.
[3]汝連士.煤礦瓦斯爆炸原因分析與防治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
[4]涂紹宗.礦工的安全知識培訓是關鍵[J].現代職業安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