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4: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

篇1

(一)農業科技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信貸的有效投入支持農業科技企業增信融資,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實現了以科技為先導,以效率為優先的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目的。2012年,全省農業科技創新企業達到了1500多家,農產品精深加工率達到了75%,形成了玉米產業以中糧肇東、中糧龍江為代表;大豆產業以九三糧油、吉慶豆業、龍江福為標志;水稻產業以北大荒米業、萬源糧油為核心;馬鈴薯產業以嵩天薯業、北大荒薯業為牽動的數個加工產業帶。

(二)農村資金周轉速度加快。農村支付結算體系的初步建立,使現代化支付系統真正成為了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形式與手段,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活躍了農村商品流通,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12年末,全省農村糧食收購非現金支付達到了210.3億元,非現金結算率為88.6%,較年初上升2.6個百分點,糧食購銷進度和資金周轉效率明顯加快。

(三)農村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信用評價結果得到了涉農金融機構的認可,以信用為紐帶有效地實現了“銀社”對接。克山縣村鎮銀行通過更新理念、科學設計、創新產品,探索出一條擔保無憂、銀行無憂、農民無憂的“銀行+合作社+擔保+保險+公司+信用評價”的新金融鏈。這種新型的融資擔保模式,在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創新“三農”融資方式的新亮點。兩年來,僅克山縣村鎮銀行就為23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投放貸款3.3億元。

二、制約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因素

(一)農業科技項目貸款風險偏大。農業科技項目從前期資金投入到產生經濟效益普遍需要3年以上,每一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農業科技項目貸款風險偏大,項目開展過程中面臨技術失敗風險,完成后又面臨農產品市場變化快、技術保密性差等因素帶來的市場風險,同時受農產品需求彈性小等因素影響,農業產業化企業經營收益不確定性較大,平均收益率較低。此外,農業科技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缺失,使得農業科技貸款面臨較大的損失風險,制約了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項目的支持力度。

(二)農業科技知識產權評估困難。農業科技項目主要以資金、技術投入為主,對土地、廠房等固定設備要求較低,投資主體開展農業科技項目形成的專利權、商標權等農業知識產權構成其主要資產。因此,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資金投入不足的農業科技型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融資渠道,但由于目前黑龍江省農業知識產權評估和交易機構普遍缺失,農業科技知識產權存在評估難和處置難問題,加之相應的風險防范和保障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因素影響,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積極性不高。

(三)農業科技貸款準入門檻過高。農業科技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除自身有限的資金外,需要更多借助外部商業性資金,尤其是信貸資金,但出于信貸安全性的考慮,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項目貸款發放較為謹慎,貸款準入門檻較高。企業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擔保,難以滿足商業銀行貸款的要求。

(四)農業科技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由于農業科技企業在不同階段對信貸資金需求期限結構、額度以及信貸風險特征有所不同,必然要求商業銀行能設計出符合農業科技中小企業特征的信貸產品,但是目前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主要是針對流動資金貸款等短期小額貸款或者是針對大項目大企業的長期貸款,缺乏為農業科技中小企業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的信貸品種,導致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項目的信貸支持乏力。

(五)農業科技相關險種有待開發,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與分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發展中,由于存在著交易成本過高、補償范圍認定較難、缺乏重大自然災害補償機制等問題,導致農業保險業務發展緩慢,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與分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六)直接融資比重較低,農業科技企業融資手段有待豐富。目前,農業科技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盈利水平相對較低,通過上市融資的能力不足,債券市場對于企業財務指標、規模及抵押物的要求也較高,對農業科技企業的支持作用有限。

三、金融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政府主導、企業推動、院所保障、金融支持的聯動性合作式農業科技研發模式。政府必須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支持,加強對科研、教育、推廣體系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以保障農業科技創新順利進行。同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逐漸提高企業、農民組織在農業技術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指導農業技術創新進行分工,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結合目前我國農業類科研院所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建立科技轉化機制,積極推進高教強省建設,發揮好大學科技園輻射帶動作用。優化人才發展和創業環境,抓好人才隊伍建設,開展產學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活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二)發揮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支持作用。農業發展銀行要在風險可控的原則下,改革農業科技貸款管理辦法,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程序、拓寬貸款主體、延長貸款期限,要拓寬貸款主體,對涉農企業研發及科技育種、農產品改良、土地改良、高效灌溉等基礎性農業科技發展的資金需求執行政策性貸款的標準,發揮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科技研究及基礎性農業科技發展的支持作用。

(三)發展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完善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金融要在服務于現代農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就要發展多層次現代農業金融服務體系。既應注重發展面向農村特定產業的專業金融服務機構,也應鼓勵不同類型金融服務機構針對農業生產鏈不同階段的不同風險,互相配合并提供互為補充的服務。銀行監管部門應開發適合農業科技貸款的監管標準,鼓勵金融機構增加農業科技貸款。金融機構要創新符合農業科技企業特點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工具,探索以農業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為質押進行貸款融資,探索集體林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開發運用“銀行+保險”、“銀行+擔保”、“銀行+保險+財政補貼”、“銀行+征信”等多種融資工具相配合的融資模式,支持農業科技企業增信融資。

(四)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建立農業科技企業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鼓勵農業科技企業運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超短期融資券、區域集優債等直接融資工具。支持地方設立農業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吸收社會資金,增加向農業高科技企業的資本金注入,吸引風險投資基金投入處于種子期尤其是創建期的農業科技企業。鼓勵科技型農業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海外證券市場上市融資。

(五)優化財政貼息政策,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探索財政資金的金融化運用,發揮財政的引導和撬動作用。鼓勵各級財政在自身財力范圍內,綜合運用無償資助、償還性資助、創業投資引導、擔保、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科技創新。通過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探索建立對農業科技企業貸款的風險分擔機制和獎勵補貼機制,引導金融資本和民間資金參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政府與民間金融組織合作實施農業科技開發,在保證財政資金安全的同時,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效能。

篇2

關鍵詞:國際化 金融專業 學習理念

如今,各個高校中都已經開設了關于金融方面的專業,以此來凸顯自身教學的國際化。在我們學習金融專業的過程中,需要學習金融的相關理念,了解金融知識的具體內涵。核心理念、創新理念、發展理念以及風險理念都是我們學習金融專業所需要把握的學習理念。按照上述學習理念進行金融課程的學習,才能夠將金融知識融入到自己的金融技能當中,并運用到日后的工作實踐當中。

一、國際化背景下金融學專業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金融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擁有的必要理念之一。所謂的核心理念,指的是我們需要了解當前的經濟發展核心。金融,作為當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就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們學習金融學需要明確金融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并熟悉金融專業的技能。我們只有了解了金融的具體內涵,才能夠將金融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面臨國際化的大背景,其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了解金融專業的相關知識,并學習每項與金融有關的學科。我們的金融能力得以提升,才能夠明確自己的學,并找到金融課程的核心理念所在。

二、國際化背景下金融學專業的創新理念

金融專業當中所謂的創新理念,指的是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產函數。原本,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僅僅是需要注意自身的生產條件。但在創新理念的影響下,企業會將新的生產條件以及生產要素融合在一起,放置到生產實踐當中。該種行為就是企業在生產方面的創新。我國經濟要想獲得發展空間,就需要不斷的創新。從上個世紀中期開始,西方國家就已經懂得了如何在金融領域中進行創新,并對金融發展做出了變革,促使傳統的金融變得新穎起來。金融學家們將金融領域的各個要素進行重組,并創新出新的金融形式和金融功能。金融專業的創新理念要求我們用辨證的思想來對其進行學習和分析。人們必須承認金融創新可以帶給經濟有利的影響,但也可以為經濟發展帶來壓力。因為金融業務的創新,促使金融更加滿足客戶的需求,因為金融產品的創新,促使金融行業所發展的產品趨于多樣化。但也因為金融的創新,國際上爆發了大面積的金融危機,導致金融產品應用太過泛濫,促使金融風險的產生。

三、國際化背景下金融學專業的發展理念

經濟是動態的,時刻都處于變化之中。經濟的發展就意味著金融的進步。金融的發展促使經濟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金融處于經濟環境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一種形式,也成為經濟的一種載體。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直接決定了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決定了國內金融行業的產業結構。很多人都在研究金融與經濟的關系,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西方的經濟學家就已經展開了對金融的研究,并認為金融與經濟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最終,其研究結論顯示,金融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為此,人們得知,金融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發展的理念。金融的發展理念擁有很多理論作為支撐,其中戈德?史密斯所提出的金融結構與發展理論最能夠表現金融的發展理念。它認為金融是發展變化的,金融的結構也能夠用數量指標來進行衡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明確了金融對于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并對國內的金融產業和體制作出了調整,促使金融企業得以發展,并帶動我國經濟的進步。

四、國際化背景下金融學專業的風險理念

金融行業屬于一種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的行業。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以及進行金融投資的人,都會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金融的發展必然伴隨著風險的產生。之所以金融行業會有非常多的風險,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行業的不確定性。金融的發展不受控制也不受約束,金融環境時刻在發生變化。在該種狀態下,金融必然會成為風險的聚集地。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如此才能夠在日后運用金融知識的過程中對風險進行評估,并了解金融風險的種類以及產生的原因。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金融行業的競爭都是非常激烈而殘酷的,金融行業的競爭會使金融風險增加,促使金融中的資金流速加快。

五、結束語

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要想把握正確的金融學習理念,就需要對金融有所認知,并了解金融的具體內涵。我們只有掌握了重點的金融理念,才能夠將金融知識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運用于工作實踐當中。總而言之,金融是發展的,具有非常高的風險,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屬于自己的創新理念并找到金融的核心所在,以此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琴英.金融業發展趨勢與金融學本科生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

篇3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金融業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 ? ? ?0引言

? ? ? ?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加速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金融業對人才能力和素質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高職院校在金融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使學生在校期間就獲得從事金融相關工作的所需的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遼寧高職院校如何根據金融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的需求改變,提升金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是高職院校需求解決的重要問題。

? ? ? ?1現代金融業人才職業能力分析

? ? ? ?職業能力是隨著心理學中能力理論的研究而逐漸發展出來的概念。職業能力是指個體將所具備的知識、經驗、態度、技能和身體能力進行整合以勝任某類職業活動的綜合能力。從結構層面來看,職業能力可以分為專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關鍵核心能力三個部分。專業特定能力是指從事某一特定崗位或工作應具備的能力,適用范圍較窄。行業通用能力是指從事某一類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崗位群應具備的共同的技能和能力,適用范圍比專業特定能力要大。關鍵核心能力是指從事任何職業和崗位都需要具備的能力,獲得過程較漫長且不易更改,適用范圍最廣。根據冰山理論對能力素質的界定,關鍵核心能力是處于海平面以下的冰山的主體,是員工內隱的特征,而行業通用能力和專業特定能力是處于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一角,是員工外顯的特征。不同職業和工作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據以上對職業能力概念和內涵的剖析,結合現代金融專業的特性,現代金融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主要為以下方面:一是專業特定能力:這是勝任特定工作崗位且區別于其他工作崗位所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也是現代金融類專業的從業能力,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有所不同。包括會計、保險、金融、證券、信托等不同專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金融業從業人員必須學習并掌握系統的金融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技能知識和金融實務操作能力。二是行業通用能力:這是除金融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是為保證專業知識能夠順利發揮的保障。包括經濟學知識、外語能力、計算機知識、公文寫作能力、公關禮儀、法律意識等從事金融行業都要具備的通用知識和技能。三是關鍵核心能力:這是涉及到個人特質的范疇,是除從業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外的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基本的能力綜合。包括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與人合作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對從業者的誠信、可靠、細致、謹慎等個人素養的要求相對其他行業要更加重視。

? ? ? ?2遼寧高職金融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 ? ? ?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技能型金融人才的主要載體,應該根據金融業崗位的人才職業能力要求對在校學生進行人才培養。每年遼寧省高職院校都會輸出大量的財經類畢業生,如2016年遼寧省財經類專科畢業生就為16261人,從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情況來看,財經類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卻極低。雖然遼寧高職教育近些年也在持續地進行改革,但是傳統的金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仍然影響著遼寧高職院校金融人才的培養方向。隨著金融經濟的不斷發展,遼寧高職院校金融業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以下問題:

? ? ? ?2.1金融人才培養目標落后于行業標準

? ? ?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重理論輕實踐。高職院校主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因此遼寧省高職院校金融人才培養主要定位于應用技能型人才。但是從遼寧各高職院校金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質來看,仍然帶有“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體系設置結構。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技能掌握不足,不能適應用人企業短期上崗的需求。二是專業定位不明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傳統的金融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但是遼寧高職金融類專業仍然以傳統金融崗位作為學生培養的定位,使得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與行業發展脫鉤。三是人才培養層次界限不清。從遼寧高職院校金融類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實際情況來看,突出綜合管理類課程,缺少實踐操作性實訓,這就無法區別于本科院校的金融業人才培養層次,不能突出高職專科學生技能性特點。

? ? ? ?2.2金融人才培養方法不夠完善

? ? ? ?目前遼寧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法多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法,這種人才培養方法能夠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學會實際操作技能。但是遼寧高職金融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卻不能根據金融業的發展情況將理論和實踐教學進行完美的結合。一方面理論課程的授課方法多為填鴨式,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并不扎實。另一方面實踐教學課程由于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校內實訓基地硬件設施不匹配、校外實訓極低不健全、教師實踐能力差等原因,導致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 ? ? ?2.3教學課程設置缺乏革新

? ? ? ?很多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在無科學調研的基礎上隨意設置教學課程;教學內容陳舊,無法跟上金融業的發展步伐;教學方法單一,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方法應用較少;教材選用標準低,知識的更新速度慢且針對性不強;實踐性課程安排較少,且與實際工作崗位技能脫鉤。

? ? ? ? ?3遼寧高職金融人才的培養對策

? ? ? ?為了能夠提升遼寧高職金融人才的培養水平,為企業輸送高水平高素質的技能型金融人才,遼寧高職金融相關專業應該根據金融企業對職業能力的需求對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變革。根據現代金融業人才職業能力要求對在校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這樣才能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 ? ? ?3.1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 ? ? ?遼寧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定位于培養面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現代金融企業的一線基層崗位,能夠綜合運用所學金融知識并能熟練掌握金融業務技能的復合型技能金融人才。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時,不能把專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關鍵核心能力割裂開來,不僅要把金融專業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強技能,同時還要培養金融專業學生的創新、自我學習的能力,使其成為復合型的金融人才。

? ? ? ?3.2更新培養方式

? ? ? ?培養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動手操作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能僅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就能使學生掌握和了解。學校應該增加實訓課程、提供實習機會、參加技能大賽等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動手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師應該通過案例、微課等多種教師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也就是說教師通過更生動形象地傳授知識,學生通過更多機會的模擬實戰演練,這才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方法。

? ? ? ?3.3更新課程體系

? ? ? ?遼寧高職金融專業負責人應該在科學合理地調研基礎上,為專業設置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可以在“課(課程體系)———證(職業資格證書)———賽(技能大賽)———崗(崗位職業能力)”這一基礎之上,對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的同時,應根據金融環境和金融業發展的變化,調整部分選修課的設置,使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落后行業發展太遠。

? ? ? ? 3.4改善實訓資源

? ? ? ?高職現代金融相關專業的模擬實訓是基于特定工作對象和工作流程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與之相匹配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是實訓課程必備的依托條件。因此遼寧高職院校應該對金融實訓建設上,根據崗位業務的需求從硬件和軟件雙方面盡量為學生模擬出實踐操作的工作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實訓課程就能理解金融業務的實際操作,也能更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 ? ? ?3.5推進分層培養模式

? ? ? ?分層培養模式是高職金融專業根據職業能力的三個層次,分層次推進人才培養的過程。在大學一年級應專注行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大學二年級應專注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大學三年級應專注于校內外實訓和實習,通過實訓和實踐崗位的真實操作才能真正提升技能型人才的技能性。除了這種分段式的分層培養,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有學習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學生安排選修的學習計劃,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復合型的金融人才。

? ? ? ?3.6提高教師素質

? ? ? ?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應根據金融業的發展掌握更新的金融技能,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用的金融人才。但是目前遼寧高職金融專業教師大多沒有企業的工作經驗,這樣也就無法對學生的技能進行有效的培訓。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是讓高職金融教師利用假期時間到企事業進行實踐,通過實踐增加并更新專業技能。二是聘請行業專家到學校兼職講學。通過“結對子”的方式,讓行業專家與學生直接面對面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講授。

? ? ? ?3.7推進校企合作和訂單培養模式

? ? ? ?校企合作和訂單培養是積極地將企業引進到學校,參與到高職金融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通過企業的參與與合作,使高職院校真正了解企業的需求,也可以使企業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對所需人才進行定向培養。在校企進行雙向溝通的過程中,使人才培養的模式更加科學,提高金融人才培養的質量,也能節省企業人才培訓的成本。

參考文獻:

[1]王懷明.組織行為與:理論與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唐福萍,劉志浩.高職金融人才的社會需求與培養[J].遼寧高職學報,2006(10).

篇4

【關鍵詞】職業院校 課程改革 評價體系 金融專業

一、課程改革及課程評價的重要性分析

課程改革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課程建設質量指導甚至決定著教學,影響甚至決定著教育目標的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同樣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主要包括三個階段: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課程開發包括教學內容的重構、教學項目的設計、考核方案的制定等等,對于職業院校經管類專業來說,課程開發的標準、技術路徑和操作方法相對來說較難把握;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就是教學,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過程,在課程實施上,χ耙翟盒>管類專業而言,校內外實訓基地的開發與利用如何促進理論教學和工作實踐相結合,校外實訓的時間安排如何既符合企業需要,同時又不打亂教學計劃的安排等等;課程評價就是通過將課程教學過程中達到的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所規定的質量標準進行比較,從而判斷教學質量的效果。而在課程評價上,由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打亂了傳統的學校教學秩序,課程評價方式等也要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將職業崗位的工作需求轉化成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的標準,反過來指導課程改革的內容與方向,這必將成為職業院校經管類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

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構建

課程評價是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進行評價,而課程改革必須要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在構建課程體系時,首先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我校金融專業為例,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的目標為立足首都經濟,面向國內外金融企業,全面培養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掌握金融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術理論以及金融產品銷售、金融企業客戶服務以及金融業務處理的核心技能,熟悉國內外金融政策法規、國際金融和資本市場的走勢,掌握現代化金融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和業務技能,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應用于金融生產和服務實踐,適應金融服務業需要的面向金融企業營銷、服務以及管理一線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為培養金融企業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金融專業遵循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采用“平臺+模塊”的方式,根據我校“平臺遞進、模塊并行、通識貫通、工作導向”的課程體系設計理論,篩選高職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圍繞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投資公司等金融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以技術應用與創新為主線,構建了基于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能力目標課程體系,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培養,培養掌握綜合金融產品交叉銷售和服務能力以及較高職業素養規范的高端金融服務人才,既保證了就業的適用性,又兼顧金融混業經營趨勢,構建了“夯實基礎、能力遞進、校企融通、實踐創新”的課程體系。

金融專業課程體系體現“一貫通、四迭代、一全程”,縱向并行,橫向交叉。“1”是指“通識課程”,突出知識應用性并貫穿學生全程培養;“4”是指“專業課程”,由技術迭代遞進的“通用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構成,遵從“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課程,以職業崗位能力標準為核心,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對能力和知識的要求轉化成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通用技術平臺課程”,突出知識應用性并貫穿全程培養,培養學生通用技術應用能力;“專業技術平臺課程”培養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明確學習方向和重點,制定學習規劃,形成初步職業素養規范;“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由校內外指導老師指導學生有效開展校內外學習活動,引入企業文化和崗位標準,在“做中學、學中做”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學生職業素養規范;“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技術應用與創新性,由校內外指導老師現場監控、難點指導等方式,使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前一階段積累而成的職業能力融通為金融產品能力、金融客戶服務能力、金融業務處理能力等,實現職業能力遞進。“1”是指“專業創新實踐項目”,突出校企融通性、創新應用性,采用組織職業技能競賽、專業社會實踐、科研創新項目等形式,鼓勵支持學生積極開展專業創新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課程評價體系分析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決定了職業院校經管類專業的教學評價必須多樣性,突出能力的考核評價方式,體現對綜合素質的評價。首先,評價主體多樣化,要建立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同時吸納行業企業專家的評價,以及行業組織的考核評價,如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構建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其次,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突出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后,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相結合,突出理論教學評價和實踐教學評價的有效結合。

(一)引入行業企業標準,突出能力的考核評價方式,體現對綜合素質的評價。

以學生崗位適應性與職業生涯的發展性作為根本標準,引入國際高端企業及行業龍頭/品牌企業的工藝要求、質量標準,通過改革工學結合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方法,將評價內容與實際工作過程相結合,將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考核與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工作態度、行為能力和努力程度等等,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對于課證結合類課程,采用以證代考的形式。實習實訓課程和頂崗實習課程的考核,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考核,由校企雙導師對學生的工作態度、操作技能水平、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重點推進評、展、鑒、賽等課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1.考核原則。

(1)突出能力考核,重視專業理論與綜合素質的考核原則。我校金融專業的課程實施方式主要包括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環節、頂崗實習以及專業創新實踐環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⒗礪酆褪導有機融合,一方面學生可以獲得課程要求的專業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基本知識。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同時,突出掌握了專業技能操作,有效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考核內容上,加強了對學生知識、能力、方法、學習態度及職業素養結合的考核,既注重了技能訓練提升的考核,同時也要加強理論和綜合素質的考核。

(2)過程為主、考核主體多元化原則。對于學生的過程考核,是指將平時的過程考核和期末的終結性考核結合,將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將理論和實踐考核相結合。對于考核主體應該多樣化而言,除了學生自評和互評以外,還將積極吸納行業企業的指導教師參與教學,進行教學評價。

(3)課證融通原則。對于高職經管類專業來說,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畢業的一個必要條件,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考取本專業的資格證書,才能畢業,對于金融專業來說,金融理財師、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和保險從業資格都是學生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因而,必然要開設“課證融通”類課程,在這類課程評價上,將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與課程的考試考核相結合。

2.考核內容。

包括:理論知識(概念原理等基礎知識);技能操作(方法步驟工藝實操等);學習態度及綜合素質。

3.考核方式(成績算法參考)。

(1)建議過程考核占全部考核成績的權重約60%~70%。過程考核中:平時成績30%(出勤、提問、紀律、學習態度及職業素養等);階段考核成績(課內或單元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完成的實訓工作量、實訓報告質量等)70%。

(2)建議終結性考核占全部考核成績的權重約30%~40%。終結性考核中:理論考核(整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50%;操作技能考核(體現本門課程學生應掌握的綜合技能,完成某一工作任務的方法、步驟、工藝、實操、成果水平及質量報告等);40%;總體表現(團隊合作,個人貢獻,情感態度等)10%。

(二)多方獨立測評教師教學質量,加強實踐課程的監控與評價

采用多方獨立測評的方式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從不同觀測點評價教師的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企業專家權重占22%、學生權重占30%、教師同行權重占8%、教學系和學院(部)權重占20%、教務權重占8%、校領導權重占12%。

針對“理實一體化”課程學生活動空間大、教師教學方式多、教學周期長等特點,學校重點采取聽教師說課、巡查教學現場、聽關鍵單元教學、隨機訪談學生、抽查學生作品等方式,由企業專家、學生、同行教師、校內督導進行獨立測評,評價結果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的主要依據。

畢業設計質量控制采用抽查教學文件、聽教師開題講課、看學生答辯、抽查論文的方式進行。通過跟蹤畢業設計環節的質量,對畢業設計選題是否來自企業真題、是否專業對口和畢業答辯質量等進行集中檢查,以此規范畢業設計的全過程,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頂崗實習質量監控通過“頂崗實習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監控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狀態、教師與企業的聯系狀況,檢查教師到企業指導學生頂崗實習情況,保證頂崗實習質量。

(三)不斷完善多元化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

學校建立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和家長、研究機構、教育主管單位等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就業質量、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創新創業的成效等作為衡量一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促進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同步。實行第三方評價,采取內審、外審、考官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引入行業企業的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規范,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從而全面考核高職學生的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經管類專業課程改革的評價標準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具體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行業技術標準、教育教學規律、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因素。同時,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將評價建議和意見作為評價結果代替簡單的課程分數,從而將課程評價更好地指導課程改革工作而服務,真正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教。

參考文獻

[1]林清夫.淺析高職課程設置的優化與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6).

[2]馬國平.高職專業課程結構設置的依據和原則[J].教育與職業,2010(24).

篇5

關鍵詞: 金融產品營銷;課程實踐;課程探索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高級應用型人才,具體到高職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結合現代金融企業對于具備金融知識的營銷型人才的需求,我院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具備現代金融專業知識的營銷應用型人才,所以金融產品營銷成為我院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

本課程為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第二學年第二學期開設,學生已經完成現代金融學概論、證券投資實務、期權期貨投資實務、保險學原理等課程的學習,對金融專業知識掌握已經比較扎實,能熟悉金融產品。但是在這個階段學生普遍不懂得如何挖掘出金融產品的賣點,不懂得如何向客戶推介產品,不懂得如何細分客戶,不懂得如何尋找客戶,不懂得如何維護客戶,不懂得尋找開發客戶的渠道。而學習完本門課程之后,他們就即將進行頂崗實習,走上正式的工作崗位,所以金融產品營銷課程對于學生崗位模擬訓練非常重要。

一、金融產品營銷課程建設實踐

(一)教學方法的改進

以往的金融產品營銷課程授課,普遍是老師講案例,學生聽,學生并沒有得到真正接觸到工作過程的機會。經過本次課程改革,結合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企業在產品營銷的工作過程,給學生制定工作項目,并細分若干任務,達到讓學生“做中學”的目的。

本課程以“理財師團隊組建、財經報道撰寫、主持晨會、理財產品會展、理財產品電子方式展示、互聯網營銷”,這五個項目訓練為主線,把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的具體工作任務放到課堂里面,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

篇6

關鍵詞:金融專業 研究型實驗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43

1 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的意義

現代金融業對人才需求規格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具有豐富專業知識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研究型實驗是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具有重大意義:

其一,研究型實驗賦予學生學習的極大主導權。金融專業的研究型實驗是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金融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和必要的科研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研究型實驗的開設,促使學生主動學好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對學過的金融知識進行全面的應用和鞏固。通過研究型實驗教學,教給學生探究問題的思路,能更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和主動作用,使學生自覺走進圖書館和實驗室,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到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社會中收集第一手資料,這樣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其二,研究型實驗能為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金融專業的研究型實驗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通過“邊學習、邊研究、邊模擬”的教育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和模擬探究,可以從中學會探討、研究金融領域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能夠激發學生進一步求知欲望和不斷創新精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三,開展研究型實驗有利于提升金融實驗平臺的功能。幾年來,我校對金融實驗教學日益重視,并且提到了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先后投資數百萬建成了金融基礎實驗室、保險實訓中心和風險管理實訓中心,為金融專業提供了比較完善實驗教學平臺。目前,實驗平臺的研究性的功能還未能全面地開發和充分利用,金融專業研究型實驗的開展,可以使金融實驗平臺的研究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金融專業開設研究型實驗,對金融專業提高教學質量水平,優化教學效果,更好實現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雙重目標具有推進作用。

2 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存在的問題

第一,盡管各高校高度重視實驗教學,但金融專業教學計劃中總體實驗課時所占比重很小,多數高校金融實驗只是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模擬和保險實驗,在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中安排的實驗課時就更少甚至沒有實驗,這種金融教學模式不僅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使教師在指導實驗教學方面經驗不足。這是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金融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教師主觀上對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積極性不高。一些高校對開展研究型實驗缺乏激勵機制,尤其在教師評價體制中科研的權重比較突出,各種績效激勵重點也放在教師的科研方面,只要科研好,一俊遮百丑。這樣的教育理念不完善,教師主動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探索研究型實驗的意愿就不高,這是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二,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教學,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如何設計研究型。目前,研究型實驗認定標準不明確,導致研究型實驗的設計只是在原來操作性流程式的實驗基礎上,將部分實研究、創新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研究型項目的設計要有目的性,并且含有創新探索的內容。研究項驗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深化,缺乏創新內容。金融專業的研究型實驗的項目難易程度要適中,項目設計太簡單,不利于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研究問題能力,學生也不會從中提高創新能力;項目設計太難,又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如何科學構建金融專業研究型實驗體系,教學計劃中如何安排研究型實驗,這些問題在開設研究型實驗之前都必須解決。

第三,開展金融研究型實驗必須擁有完善的研究性實驗平臺做支撐。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實驗室研究性平臺功能還不完善,停留在基礎課程教學軟件加電腦的狀態,只提供簡單模擬操作平臺;金融專業高年級的一些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含有實踐內容無法完成實驗,研究型實驗多半在高年級開設,金融實驗室相適應的研究性平臺功能不完善,將制約研究型實驗的開展。

3 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的實施策略

第一,完善金融實驗教師隊伍建設。高層次的金融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是金融專業開展研究型實驗的關鍵,實驗師資隊伍可以從四方面加強建設:一是要轉變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的觀念,與時俱進,適應研究型實驗的要求;二是原有的實驗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開闊視野,能對學生研究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進行指導;三是將部分碩士導師加入實驗教師隊伍,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開展研究型項目的設計,提升研究型實驗層次;四是學校政策導向和激勵機制有所偏頗,建立研究型實驗教學的激勵機制。

第二,構建金融專業研究型實驗教學體系。通過對金融機構及部分高校調研交流,結合對專業教師與不同年級的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整合優化一些流程式、操作性訓練項目,將研究型實驗教學體系構建成分成三個模塊實現。模塊一:專業基礎課程研究實驗,適合低年級學生;模塊二: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研究實驗,適合高年級學生;模塊三:綜合性研究型實驗,適合高年級學生。

第三,完善研究型實驗平臺功能。在原有金融實驗室基礎上,增加各種統計分析以及建模常用軟件,為學生研究提供必要的工具。通過購置專業性較強的金融類決策支持系統軟件,為學生研究提供基礎平臺;通過接入股市、期貨、外匯動態行情,為學生提供綜合研究平臺;通過網絡對接圖書館資源,為學生研究中查閱資料、文獻檢索以及收集數據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葉,馬國宏,閻曉娜.研究型實驗教學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4).

[2]段進東.金融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6,(8).

篇7

【關鍵詞】“2+1”;雙證融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金融保險

一、高職金融保險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課程設置以“2.5+0.5”三分課程模式最為普遍。即理論教學2.5年,實習0.5年;全部課程設置成基本素質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實訓實踐課程模塊。我國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專業課程設置已將專業實踐課單分出來,其主要目標是為了突出了對高職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但通過對一系列相關專業院校的走訪和調研,發現在具體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亟待改革和創新。(一)課程教學與金融保險專業崗位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離。在江泰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前提下,學院金融保險專業學生需要具備四級或以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協助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交易磋商能力、獨立填制保險單證的能力。但現在絕大多數高校金融保險專業的課程設置沿用本科保險學系課程體系,或僅有金融保險專業理論教學,缺乏實訓實踐,更缺乏本行業英語教學;或金融保險專業理論教學和本行業英語應用不匹配。專業課教師對金融保險行業英語的不熟練或缺乏系統化研究和實踐,公共英語教師對風險管理、人身保險、財險等金融保險知識缺乏。(二)職業基礎課與實踐課教學間聯系不緊密。在傳統“基本素質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實訓實踐課程模塊”課程設置模式下,高職學生難以通過職業基礎課程模塊的學習順利走上實踐課這一平臺。而且實踐課的內容僅限于專業論文寫作和短短3個月實習。(三)已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不符合金融保險行業企業畢業即能上崗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如很多高職院校模仿本科保險專業開設精算師課程作為金融保險專業核心課程,這一課程本屬于企業高端管理型人才的核心課程,根據普通高職院校的學生學情,一般難以駕馭。(四)許多院校普遍缺乏既符合企業崗位能力培養又符合高職教學的金融保險專業核心課體系選擇與實訓課教材。由于我國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專業開設時間短,目前缺乏基于企業工作流程的核心專業教材;適合高職金融保險專業實訓課教材和綜合實訓教材幾乎空白。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普遍借用普通大學保險學教材,這樣很難真正提高高職學生的金融保險專業素養和崗位操作能力。

二、保險行業企業對高職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

通過奔赴平安保險公司、信誠保險公司、北大資源風險投資公司及翰亞資本投資等28家企業調查,大多企業表示應屆生雖已具備一定理論基礎,但由于工作經驗積累不足、上手不快、企業崗前集訓長達2~3個月方見成效。企業所需的金融保險人員中,一線保險營銷人員需求最大(目前大多數學歷水平低,誠實信用等行業道德法規素養欠缺),保險保險經紀和專業精算管理人員也占一定比例(目前對此類高素質高技能金融保險專業人才需求旺盛,供不應求)。而且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保險及金融保險行業企業要想走出去躋身國際行列,目前缺乏派駐國外的雙語型(尤其是小語種)高端國際化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將成為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瓶頸。

三、“2+1”五模塊雙語系列高職金融保險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2+1”五模塊課程體系內涵。“2+1”五模塊課程體系指的是2年校內學習,1年企業頂崗實習。2年校內學習主要包括職業素質、專業基礎、核心理論、知識拓展及短期見習參觀考察等理論實踐交互滲透式學習,具有“雙重基礎”(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雙向選擇”和“雙證結合”(如就高從“保險經紀人資格從業證書”“保險人從業資格證書”“保險公估人職業資格證書”等選一或就低如英語B級證書)“雙語教學”(中英文或中日文)的四大特征,原則上要求學生考取至少兩個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二)“2+1”五模塊課程體系的特點。一是“2+1”五模塊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職業基礎、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綜合能力創新型金融保險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而設。要求學生除了熟練掌握金融保險職業基本能力外,還必須通過3選2選修課形式(如創新創業課程、保險會計、保險營銷等),完成金融保險職業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原理學習和實踐項目任務,以培養“┻”高級創新應用型人才。二是“2+1”五模塊課程體系是根據金融保險專業所對應的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群)需求,在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過程中,圍繞職業資格證的考證核心知識體系,會同江泰公司并根據保險行業協會要求編寫9本核心教材和1本企業核心價值觀,直接采用融考證和合作企業工作流程為一體的企業教材和校本實訓教材,構建以實訓教學為中心的內容體系,且能與企業職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三是“2+1”五模塊課程體系緊緊抓住了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解決了企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匱乏的難題,同時將專業核心課程選擇設置融于考證。通過校企雙方教學資源和實訓資源的有機整合和通力合作,在頂崗實習的同時對金融保險專業的畢業生通過包含WorkingExperience,Trainingprograme在內的practice模式下的綜合職業培訓和崗前集中培訓,提高上崗后的操作能力。四是“2+1”五模塊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實現校企人才“無縫對接”式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對傳統“2.5+0.5”三模塊課程體系的科學整分,實現了從基本素質的形成到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課內實訓的滲透及長達為期1年的江泰企業頂崗實習后,80%的畢業生順利進入江泰公司就業。(三)創新型“2+1”五模塊課程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案目標。以保險行業尤其是江泰企業職業崗位能力要為基準,立足首都,面向京津冀,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金融保險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實干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高技能型金融保險專門人才。

四、“2+1”五模塊課程體系要求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

篇8

[關鍵詞]高職營銷 實踐教學模式 課程開發

[作者簡介]周葉芹(1964- ),女,浙江嵊州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財會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金融、統計和職業教育;任俊俏(1977- ),女,浙江東陽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財會金融學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金融、投資和高職課程改革。(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9-0156-03

一、問題的提出:新形勢下高職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缺陷

近幾年來,政府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政策導向為我國的高職教育開啟了新的篇章,《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更是為高職教育應該怎么辦指明了方向,實踐教學環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職業教育專家的積極推動下,全國上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念”“實踐導向型”課程開發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廣和運行,并且在很多工科類的專業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對于商科類特別是營銷專業來說,其實施效果卻不是非常明顯。目前,我國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普遍面臨著以下問題:(1)基于“項目驅動,任務導向”的實踐教學呈現技能下移現象。由于沒有一種能較為成功地體現高職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所以,高職營銷實訓與中職營銷實踐教學模式有著雷同的現象,這直接造成了高職營銷的實踐教學普遍呈現技能下移傾向。(2)基于能力分解訓練的能力總和難以形成營銷綜合能力。相對于工科專業的技能形成來說,營銷崗位職業能力更多地表現為智能性、模糊性和多變性的特點,所以經過營銷能力各環節模塊訓練的學生往往難以形成其營銷綜合能力,即營銷技能獲取很難通過能力分解訓練的綜合來完成。(3)現有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難以形成營銷崗位勝任力。實踐證明,從根本上影響個人營銷績效不是傳統的學術能力和知識技能,營銷職業勝任力形成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相對于專業知識來說,工作態度、社交能力、生活方式、外在形象等非專業知識因素對營銷勝任力的形成往往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營銷專業技能的形成必須以營銷實戰為背景,以真實的營銷職場為舞臺,以真實的營銷事件為道具。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有效的營銷技能訓練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解決問題的途徑:以課程開發為突破口的高職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高職營銷類專業職業能力形成特點分析為基礎,結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征,把“實踐導向建構模式”應用于金融產品營銷實踐教學,以課程開發為突破口,從課程內容整合、課程開發運作(包括實踐平臺開發和實踐載體選擇)、課程開發團隊和課程開發評價等四方面展開,以金融產品營銷專業為實踐載體來具體闡述。

營銷專業的建構模式實踐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首先,利用建構主義的相關原理對實踐課程的展開順序以及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實施進行重新整合;其次,通過選擇學生受益面較大的行業以及操作性較強的產品為實踐對象,引入企業運作模式,從而為學生建立一個真實的職業場景;第三,構建教師、師傅以及校友多層面的教學團隊,鼓勵教師采用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最后,通過建立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環節考核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以保證建構模式的有效實施。以工作實踐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用任務進行驅動,建立以行動體系為框架的現代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結構,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中建構知識,達到有效訓練學生營銷勝任力的目標。

三、以課程開發為突破口的高職營銷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實踐――以高職金融營銷專業為例

(一)整合課程內容,開發綜合實踐課程,構建科學、有效的金融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以金融營銷專業培養目標、學生畢業后能勝任的職業崗位、崗位所必備的素質能力分析以及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依據整合課程,構建金融營銷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組織實踐教學課程內容,開發“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綜合實訓課程。

專業建設項目組在不斷總結金融營銷專業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對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教學課程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構建科學、完善的金融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主要圍繞以下內容展開:

1.構建以金融營銷職業能力培養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通過構建“兩層一貫穿”的課程結構體系來實現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連續性和完整性。兩層是指實踐性課程教學分為實習以及實訓兩個層面,針對職業知識課和職業能力課采用不同的實踐形式;一貫穿是指通過從大一到大三分五個學期開設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踐課程,使專業技能培訓模塊不斷線。

其中,職業知識課教學通過明確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中突出實踐性以及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突出實踐性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職業技能課教學通過課程知識內容與技能培養相互融合,理論和實踐教學場所相互融合以及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課程的設置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交叉點和教學重點。

2.利用建構主義原理開發“全程導入式整合性”實踐教學課程――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為進一步提升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項目組結合金融營銷職業能力形成的特點以及高職學生的認知特征,專門開發了“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課程(如圖所示)。該課程以有效訓練學生的金融營銷以及營銷管理能力為主線,利用建構主義原理對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展開順序及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實施進行重新整合,貫穿大一到大三始終,體現了綜合性實訓的特征。

(二)建立課程運作平臺

校企共建金融服務公司,為學生構建營銷實戰職場,以營銷實戰為背景,以真實的營銷職場為舞臺,以真實的營銷事件為道具,形成校內外一體化的實習、實訓、就業基地。

金融服務公司作為金融營銷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通過在各崗位實訓模塊教學中引入合作企業的金融產品,和企業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經營環境,讓學生在校內進行實戰訓練。同時,在校外與合作企業共建學生頂崗實習平臺,通過階段性的工學交替以及第五學期校外頂崗實習,最終實現校外、校內實訓基地的有效融合。

(三)開發課程實踐載體

根據任務中心模式,從大一開始選擇操作性較強的金融產品為實踐對象,引入企業運作模式,通過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課程以及畢業綜合實踐課程的介入,借助于學生展業實踐和合作企業不定期的產品培訓以及職業技能培訓平臺,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營銷事件。以金融產品知識理解、客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以及開展金融營銷業務等三大典型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為依據,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和智力特征,將其轉化為學習性的工作任務,并通過教學項目來組織實施,實現了課程學習性任務與崗位工作任務、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有效對接。

(四)設計課程評價體系

創新課程考核體系,建立準員工制的考核制度,保證營銷實踐教學質量。根據不同金融企業崗位特點以及校內外課程特征,建立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環節考核形式、績效考核形式以及合作企業的準員工制考核形式等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根據高職教學特點,金融營銷專業采用以學期為單元,對學生進行學期考核和年度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其中職業知識課實踐性考核分布在各課程中,通過大型作業、調查、討論等形式,根據相關成績進行考核并計入該課成績總分;職業核心能力課則根據營銷專業“技能培訓計劃”、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課程的總體要求以及各職業崗位模塊的特征,制定出學生每一崗位模塊應達到的專業技能標準,學期末按照標準對學生進行綜合技能考核。

“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課程作為金融專業營銷勝任力形成的關鍵課程,直接引入企業考核制度,制定校內與校外實踐動手能力教學標準,實現學生知識考核和業績考核的有機結合。同時根據各崗位實踐模塊的教學特點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1.校內各崗位實踐課程模塊考核一般采用各崗位實踐模塊知識考核和展業業績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商業銀行個人客戶經理崗位實訓和保險客戶經理崗位實訓課程在進行必要的金融產品知識考核外側重于業績考核以及學生實訓的過程考核,根據考核要求,所有學生一學期必須完成一定量的客戶拜訪和銷售業績才能達到合格的標準;證券與期貨經紀崗位實訓課程在完成必要的業績任務后采用課證合一的考核方法;汽車金融則重點考核學生對流程的掌握。

在這樣的考核體系下,學生要拿到該課程各模塊的合格成績,除了必須對相關產品知識、營銷知識等理論知識有所掌握,還必須考核其客戶信息收集、整理、拜訪以及簽單等過程,同時,把上述過程量化成考核指標。經過一學期信用卡銷售崗位實訓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溝通能力、對專業的認同度、學生的吃苦耐勞能力、學生對產品的熟悉程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作為金融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實踐性教學中融入相關的考證內容,并要求學生考取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2.校外頂崗實習采用模塊考核與成績評定辦法。校外綜合實訓模塊采用學生頂崗實習的模式,該課程成績的考核原則上以所在公司對學生的考核為主要依據,考慮到學生頂崗實習也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因此課程實習要求完成的實訓報告和實習體會是課程合格的必備條件。即校外綜合實訓總成績=崗位考核(60%)+實訓報告的質量(30%)+課程配合情況(10%)。

(五)構建課程開發團隊

構建教師、師傅以及校友多層面的教學團隊,通過系統性的實踐輔導把學生“扶上馬再送一程”。

結合新時期高職學生的認知特征和營銷能力形成特點,把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的輔導和培養從大三延到大一,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從在校生下延到畢業生。由企業專家師傅與學院專業教師共建實習、試用、就業三位一體“校企結合”教學團隊。

新構建的教學團隊由三個層次所組成。第一層次,專業負責人(專業主任)領導下的校內專業教師團隊:各模塊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課程校內指導老師;第二層次,校外企業指導教師團隊:校外各模塊對口就業接受單位頂崗實習指導老師;第三層次,學生及校友團隊:由在校學生擔任的各模塊工作室業務負責人管理公司與業務,各模塊就業單位則由能勝任助理教師崗位的校友所組成。

校內各崗位實訓模塊的部分師資直接來源于合作企業,由校內專任教師執教的崗位實訓模塊則普遍采用合作企業專家協同的形式來開展教學(如聘請合作企業培訓師對金融產品知識和營銷技能的穿插培訓等等)。校外頂崗實習模塊的教學團隊分別由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組成,并通過組建“校企合作”管理中心進行有效管理。其中校內指導教師通過借助于“金融產品營銷崗位實訓――校外頂崗實習”課程以及“畢業綜合實踐”課程采用定時、定點到企業現場指導、電話指導、在線指導以及視頻互動等方式指導學生的頂崗實習,幫助學生順利轉入試用,校外指導教師則重點進行現場指導。

(六)開發“課程綜合實踐”綜合實踐課程,強化訓練學生的營銷思維能力,突出高職與中職的區別

重視高職與中職的差異化培養,強化營銷思維能力的訓練。根據高職營銷專業學生的認知特征,開發“課程綜合實踐”課程,采用分層推進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全程導入式綜合思維能力訓練分為:(1)職業崗位調查:要求按照統計調查的基本方法完成專業職業崗位調查并形成規范的調查報告;通過第一模塊教學來完成。(2)營銷技能大賽:要求學生完成簡單金融產品營銷策劃方案。(3)畢業綜合實踐――企業營銷策劃方案:通過校外頂崗規范性指導,訓練學生市場調研能力、分析策劃能力;通過畢業綜合實踐頂崗企業營銷策劃方案設計教學項目的組織與實施,使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結束語

高職營銷專業建設的難點和重點是實踐教學環節,如何有效訓練學生的營銷勝任力、如何區別于中職營銷專業的培養定位解決營銷技能下移的現象是高職營銷人才培養的關鍵,項目組成員以金融營銷專業為實踐載體,以金融行業營銷崗位的需求為導向,以勝任金融營銷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結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智力特征,按照金融營銷職業能力形成路徑,采用全程導入、全程漸進的方式,由易到難、由仿真到實戰引導學生建構知識,形成營銷勝任力,并在做事中學會做人,探索出了一條“通過整合性的實訓課程設置培養高職營銷類專業營銷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企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研究分卷(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關鍵詞:金融工程;人才;職業導向;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1-0182-03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金融機構種類和數量的迅速增加,金融市場對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金融工程專業已漸漸成為高校開設的熱門專業。高校要培養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卻應考慮如何培養中國金融市場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金融工程是一門新興綜合學科,它將工程思維引入金融領域,綜合運用各種工程技術設計、開發和實施新的金融產品,創造性地解決各種金融問題[1]。自2002年以來,中國有幾十所高校開設了金融工程專業,這其中金融工程專業,有的歸于金融學院,有的歸于管理學院,有的歸于數學學院等等,專業課程設置不同,人才培養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門交叉學科,沒有明確的學科歸屬,因此不同的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去把握方向,從而學校之間在金融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作為高等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優勢,構建發揮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一、金融工程專業的特點和中國高校金融工程本科專業課程的設置

(一)金融工程專業的特點

20世紀90年代末期,金融工程思想傳入中國,為中國還處于初級發展狀態的金融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一般而言,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設計、開發與實施以及創造性地解決金融難題的方法(Finnerty,1988)。金融工程融入了經濟學、工程學、金融學、數學、管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最新理論,并結合了現實經濟運行體制中的會計、稅收、法律體系[2]。金融工程專業偏重于實際運用,屬于職業導向型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要求較低。高校定位于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并不要求學生掌握數學或統計學的高深知識,但他們有豐富的案例教學和實訓經驗,畢業后可以較好的適應金融機構的相關工作。

(二)中國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特色與目標

1.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特色。中國高等院校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強調職業導向型教學,側重于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從金融工程專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論基礎首先是金融理論,再依托一門外語、現代經濟學理論、數學理論、統計學理論、會計學理論、法學理論和稅收理論等。因此金融經濟學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具有較強的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和管理學理論功底的投資策劃型高素質復合人才,把握現有金融工具的定價和運用,甚至擁有金融工具的開發能力,為客戶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2.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目標。金融工程專業打造的人才是復合型人才。但結合中國等高等院校的現實情況,培養目標應該有明確的定位。對于金融工程人才,首先應該是具備扎實的經濟金融基本基礎,具有一定的數理知識背景,可以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構建模型的技術人才。這個目標包括兩重含義。首先,我們培養的是金融人才,主要把握金融工程中經常運用的數學方法,強調數理方法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其次,我們培養的是金融技術人才,金融工程專業擁有較高技術含金量,學生應該學習和領會建模技巧及金融數據分析能力。

二、中國高等院校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一)設置復合型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設置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高等院校金融工程課程體系設置要反映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模式,突出特色,圍繞投資理財和風險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高等院校金融工程專業的建設應該以金融經濟學為基礎,信息技術、數學、統計為支持手段,為資本市場、金融中介和公司財務的發展提供創新服務。課程設置要體現高等院校的長處,既要開設金融經濟學、國際金融、貨幣經濟學等偏宏觀的課程,更要重視會計學、財務管理、統計學、商業銀行管理、投資學等課程的學習。同時由于金融工程專業的難度很大,很少有人同時成為多個領域的資深專家,應該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大量的相關選修課程,學生應該根據個人的特長和興趣選擇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高等院校可以在金融工程專業上聚集力量,在某一個領域做精做專,創建高等院校的自主品牌。

(二)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篇10

高職金融保險培養目標人才定位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總原則和總方向,對教育教學具有指導作用。關于最新的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2006年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是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什么是“高素質”?文件中進一步解釋為具有“社會適應性”和“終身學習理念”,能夠“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的人才。這表明目前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意在把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企業崗前培訓相區別。一般地,普通高等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并不把短期就業能力放在首位;企業崗前培訓把短期就業能力放在首位,強調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內成為某一特定崗位的初級工,甚至是熟練工;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既強調學生的短期崗位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還強調具有長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即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夠適應未來崗位的變化。畢業時它可能只能成為某一崗位的初級工,但是它具有快速成長為熟練工的能力,并具有從一個崗位向另一個崗位轉移的能力,或者在行業內多次轉移基至是跨行業轉移的能力。

一、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專業的培養目標分析

據此,大多數高職院校將金融保險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面向銀行、證券、保險等金額領域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崗位或崗位群能力。其原因或許是受招生壓力的影響,各高職院校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就業率,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可以讓學生很快適應崗位要求,找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可以使原培養學校擁有較高就業率。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業和經濟進展的關系而言,不應培養青年人和成年人從事一種特定的、終身不變的職業,而應培養他們有能力在各種專業中盡可能多地流動并永遠刺激他們自我學習和培訓自己的愿望。”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僅僅定位在“勝任某種崗位”、“具備勝任某種崗位的能力”,顯然是不適應這一規則要求的。

如今的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知識更新飛速進行。大學階段只能獲得需用知識的10%左右,而其余 90%的知識需要在工作中通過不斷學習來取得。因此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教給學生終生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教育只有培養學生具有自我獲得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才能實現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實現短期就業與長期就業的相結合。放棄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專注于單一崗位技能的培訓,也許會使學生在極短的時問內適應對應崗位的工作,并使期培養學校得到較高的就業率,但是如此培養的學生必然會在長期的就業競爭中敗下陣來,從而反過來影響原培養學院的聲譽。高職院校要想使自己在市場中獲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首先使自己培養的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嚴偉、黃曉蘭在《建立素質本位的高職金融保險課程體系》一文中用實證調查得出相同的結論:金融專業偏向技能本位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高職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企業看重的是綜合分析素質能力。所以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界定為為整個金融保險領域服務,培養高素質可持續發展的技能人才。

二、高職金融保險專業培養的人才定位

高職高專教育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辦學條件外,還需要建設與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的實驗、實習、實訓設施,設備投入、維護管理、實訓耗材等成本費用很大。相關文獻表明,高職高專生的生均培養經費投入應該是普通高校的 2.5倍左右,然而,在實際辦學過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沒有給高職高專在內的職業教育以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金融保險業、金融保險產業從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遇到困難,影響了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吻合性差。社會對高職高專教育整體認同度偏低,據中國社會調查所對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的學生家長調查顯示:有 65%的人認為包括高職高專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個檔次;53%的人承認在與孩子談理想時,會輕視職業教育。

隨著國內“金融保險熱”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金融保險,然而很多人誤以為金融保險很時髦、很神秘,認為金融保險是一個高工資和高就業率的專業。這種誤解造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現象。實際上金融保險專業學生必須先就職于金融保險一線崗位,積累經驗,才能發展成才。很多人對金融保險一線崗位操作的實際情形缺乏了解和認識,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和期望值過多過高,對未來的工作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定位于高職高專類,學生畢業后的學歷相當于專科學歷。根據調查,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的高職學生畢業后被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錄取,大多從事接待和服務之類的工作。

從金融服務機構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來看,國內銀行方面主要表現為以傳統銀行業務為主,發展基本穩定,對金融人才會有一定量的需求,但一般對學歷要求較高,而且數量不會太大;而中外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般只設一個支行或分行,業務也主要是以對私高端客戶和公司的理財為主,儲蓄業務有限。隨著業務的發展,這些銀行未來會增設一些分支機構,從而會增加對柜員和精通理財、信貸等業務客戶經理人才的需求;其他銀行如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隨著業務的發展,對于柜員的需求量會比較大,而且這些銀行對于所需人才的學歷不會做太高要求,主要要求精通、熟練業務;小額貸款公司和信用擔保公司業務主要與信貸有關。這兩類公司需要一定數量的精通信貸業務的金融人才。以上其他銀行和信貸公司、擔保公司是未來高職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從保險業來看,各大保險公司對于保險人才的需求數量很大,要求的起點也比較低,而且人才需求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保險公司主要需要的是保險客戶經理,隨著保險公司業務開展的不斷規范,保險公司形象的好轉,人們對于保險公司認識以及保險觀念的轉變,保險市場人才需求潛力很大,而目前人才供給市場短缺,所以保險專業的高職教育大有空間。

三、加強高職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高職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

高職教育要發展就必須突出自己的特色。對高等職業教育來說,特色就是質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體現在高職教育辦學的各個方面,包括專業和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學校管理和人才規格與質量等,在整個辦學的過程中,要著眼于辦出自己的特色,要充分發揮優勢形成特色,在同一層次、同一類型的學校中,辦出一流水平,創出自己的品牌。同時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平衡性和差異性,而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高職院校金融保險課程應結合院校所處的地區及本校實情,從現實出發,找出自己的優勢及不足,體現出自己的特色,重點提高課程設置的彈性和適應度,以確保課程設置的質量。

(二)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設置課程

上面已經談到高職金融保險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包括信貸)、柜員服務和保險客戶經理等一線具體工作。可根據這些崗位設置相應的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綜合能力實踐課程。專業基礎課包括金融基礎、點鈔技術、會計基礎等課程系列。此類實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職業能力素養,為專業核心能力與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個人理財、商業信貸業務、銀行卡業務、保險營銷、證券投資實務操作等課程。此類實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具備金融崗位群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即基層金融人才必須具備的臨柜交易、服務營銷和理財三種能力。綜合能力培養與訓練主要通過專業認知實習、專業實習、頂崗實習方式進行,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后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三)在加強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

在注重培養學生技能操作力、崗位適應力、創新應變力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并重,即在注重“職”的同時不能忽略對“高”的教育引導。擴大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增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以社會需求作為參考來確定教學,以教學來促進社會需求。積極的為學生開展人文素質教育,進行正面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引導,促使其在德育、智育、體育方面的全方位發展,使之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之才。

(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個人金融業務的最大特點是客戶量大、分散,在滿足顧客在消費金融產品的同時還需要為顧客提供投資理財等相關的咨詢服務。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目前銀行業最缺乏的是德才兼備的客戶經理。作為個人金融業務的客戶經理必需具備過硬的專業、行業知識,要能精通銀行各類業務。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教學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順應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調整教學思路,在保證學生專業教育質量的同時,切實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金融產品的營銷能力。

參考文獻:

[1]嚴偉.金融保險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分析[J].現代農業,2010,(1).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 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