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5: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

篇1

【關鍵詞】國際貿易;問題;財務管理;策略

隨著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日益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國內企業在面臨外匯風險的同時,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也在逐步增加。財務管理是外貿企業運行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但也應看到,我國出口企業的財務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也沒有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在對外貿易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規避國際風險,企業必須加強自身財務工作的管理,從源頭上防止財務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我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出口的企業主要以制造業為主,中小企業眾多,這些企業普遍存在著“重生產、輕管理”的問題,企業的財務管理問題百出,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首先,財務管理水平落后。由于中小企業在外貿出口中還沒有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吃過虧,沒有認識到混亂的財務管理可能給企業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沒有將財務管理工作納入到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中來,使得這些企業的決策者忽視了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企業的財務管理缺乏專門的部門和人才。實踐中,一些企業甚至沒有成立專門的財務部門,多是由企業的領導者身兼數職。而且,一些即使成立財務部門的企業也缺少專業的財務管理專業人員,對財務工作的管理和財務問題的處理也不符合市場經濟運行的需要;甚至一些財會人員要受到中小企業的直接領導,這就失去了工作的獨立自主性,有些甚至會在利益的驅使下,放棄了即定的工作原則。這就導致財務管理工作容易出現混亂,為企業的經營埋下了較大的風險隱患。

2.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原則和基礎,是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指導準則。由于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導致企業并沒有建立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企業在國際貿易進行中存在很多風險,若不能將財務管理工作與對外管理工作恰當的結合起來進行處理,就會導致財務工作與外貿交易的脫節。當前我國一些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還不具備進行財務管理的能力,處理的僅是財務中的核算、出納、記賬、報稅等基礎的工作,而沒有從管理者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也沒有對財務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細致的研究,找出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就導致這些企業的財務信息利用率不夠,也沒有將財務管理作為提升企業外貿出口競爭力的手段,財務信息也失去了作為企業決策重要依據的作用。

3.財務風險的控制力不強

外貿企業不僅要將企業的產品銷售出去,還要及時的收賬,以便回籠資金,不然可能面臨貨款難以收回的風險。這就需要充分發揮好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國一些企業由于財務管理工作不細致,認為常年交往的客戶的信用證結構不存在風險,也沒有認識到及時應收外匯賬款的重要性,導致對外貿易中應收賬款的控制力不足,惡意拖欠貨款或壞賬、死賬的比例也不少,極大的損害了對外貿企業的利益。這不僅與外貿企業對國際貿易交往的條約規定不熟悉有關,也與企業自身財務風險的控制力較低有很大的關系。

二、提高外貿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有益舉措

1.提高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關系著企業賬目的核算、資金的安全以及企業的健康發展,是企業制定經營決策的依據。外貿企業的負責人務必要重視起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管理作為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來抓,提高財務信息的利用率,抓好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其次,引進專業的財務專業人員,建立財務部門。只有進行專業的管理才能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才能將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系統的整理、分析和利用,為企業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專業的財務人員不僅是外貿企業做好財務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的關鍵。外貿企業要引進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組建專門的財務部門,強化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防控。最后,提高財務工作的獨立性。財務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要求較高的工作,需要獨立完成記賬、報稅等工作。財務部門在依法依規進行財務工作時,領導或者部門負責人不得隨意干涉財務人員的正常工作,要給予財務人員相對自由獨立的工作環境。

2.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一方面,建立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在對外貿易額不斷增加的當下,建立現代企業,采取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是外貿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外貿企業要實行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的財務管理系統,打通財務部門內各管理人員的關系,改進財務工作中的不足,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密切財務工作與外貿工作的銜接。財務人員要將財務信息及時的反饋到企業的其它部門,提高財務信息的利用率,使財務信息成為其它部門制定經營決策的依據。對于財務部門涉及的核算、記賬、報稅報關等信息都要及時的與其它部門分享,使整個企業的部門都了解到出口的相關規定,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三)增強財務部門防范風險的能力

一方面,定期制作財務報告。在建立了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之后,財務部門要定期對近段時間的財務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總結近期財務工作的狀況,對于企業的貨款資金、壞賬死賬等,都要仔細列明。這有助于企業的管理者明白企業的資金狀況,有利于更科學合理的制定下一步的外貿對策,調整企業的生產量等,降低因國際市場變化所可能帶來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密切財務部門與其它部門的協調合作。加強財務工作與經營管理工作的協調,有助于更好的降低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例如,在回收貨款資金的過程中,對于還有收回可能的要與其它部門一同努力,想方設法確保貨款及時到位;而對于不能及時收回的,立即著手采用國際貿易相關的糾紛處理規則協調解決,或通過訴訟渠道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結語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對外貿易作為帶動經濟發展、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對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外貿易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發展迅速,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這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出口企業貿易的增強,也提高了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國際貿易市場風云變幻,風險較大,企業的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要想提高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須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設,故為了進一步提高出口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有必要在分析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找出有針對性的策略,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防控與財務管理水平,強化資金的管理,并拓寬融資的渠道,以促進企業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廑.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初探[J].商品與質量.2011(1).

[2]王海民、許春月.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3]鄭俊林.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應對措施[J].財稅金融,2009(1).

[4]陳鳳. 外經貿企業資金運行和風險管理研究[J]. 國際商務財會. 011(06).

[5]陳亮明,劉慧卿,王石梅. 探索金融危機下港口企業生存發展的財務之路[J].交通財會. 2011(02)

篇2

關鍵詞:財務管理;外貿財務管理

隨著我國外貿體制的改革,進出口權逐步放開,對于外貿公司而言,不僅原有的政策優勢蕩然無存,而且要面臨著日趨復雜的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和日趨激烈、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對外貿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給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雖然國有外貿企業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財務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務管理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歷史積弊和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反映在財務管理上的弊端還是很多,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于記賬管理階段,與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觀念滯后

盡管外貿企業已經被推入了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中,然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觀念和習慣卻不能很快改變,雖然也樹立起了一些市場經濟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感,但在財務管理上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有效防范措施卻十分滯后。

以前,企業把財務管理僅僅理解成是借錢、付款、執行財務紀律,是財務部的事情,財務管理游離于經營活動、經營管理舉措之外,財務管理根本稱不上管理,已喪失其本來意義。

現在,國有外貿企業進行改革,不管是整體改制,還是分離改制,都是向業務骨干傾斜,大部分的業務員成了公司的股東和主要領導,又形成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業領導不僅獨權,而且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領導層都是業務出身,對業務比較熟悉,因而,在日常決策和工作中,不自覺地偏向業務方面,存在重業務、輕財務、重融資、輕管理的情況,形成了效益是業務做出來的,而不是的財務管理出來的觀念,財務管理沒有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外貿企業資產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是不良資產多,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而企業管理不善是其產生的主要根源。面對架子很大而實際質量不佳的空殼化資產,許多外貿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關注資產質量,但不良資產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體現在:

1、應收款項欠虧的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止。應收款項管理體制沒有質的改變,應收款項清欠的呼聲很大,得力措施卻很少,邊清邊欠、前清后欠的現象普遍存在。近幾年來,外貿公司為解決應收賬款問題制定了許多措施,如明晰資金管理權限、限制結算方式風險大的業務等,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產生,但也導致公司業務貿易機會的流失,形成應收款項管理與業務開拓難以調和的矛盾。這種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貿企業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風險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賒銷時缺乏嚴格、科學的調查程序;銷售后對對方的監控不力;貨款拖欠后保全債權的行動遲緩等等。

2、投資能力弱,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外貿競爭壓力越大,外貿企業就越急于尋找多種經營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資領域缺乏經驗,方向難以把握,投資盲目,失誤較多。二是由于自身規模較小,投資所占的比例較大,成百上千萬的資金投入項目,造成資金大量積壓和沉淀,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更大。三是在投資領域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資占領控股權,但經濟效益卻每況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資合作伙伴選擇不當、銀根緊縮籌資不利、投資監督不力錢權交易等情況,損失就更加慘重,企業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籌集資金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前,外貿企業因各種主、客觀原因造成企業自有資本很少,外貿經營使用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進行周轉。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是困難,資金嚴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貸款,業務越無法進行,越不開展業務,越無法貸款的惡性循環。

1、融資方式單一,爭取銀行借款困難。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外貿行業目前在商品和價格競爭的余地越來越小,付款方式作為競爭的重要手段在國際、國內貿易結算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利用商業信用周轉的時空越來越狹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過發行債權或股票進行融資,只能從銀行融資,融資方式單一。而爭取銀行借款又十分困難,主要原因:一是規模小,風險大,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二是外貿屬于流通企業,競爭激烈,很難找到借款擔保,就連貿易項下融資,如開立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押匯等往往也是通過抵押或擔保都相當困難,更別說一般流動資金貸款了。2、資金運用不當,缺乏融資成本觀念。企業盲目上項目,擠占流動資金,在資金運營上往往流動比例下降,影響正常周轉。另外,企業對融資成本的觀念比較淡薄,資金報酬率低,業務利潤僅僅夠支付銀行利息。(四)財務監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薄弱。企業改制后,越來越重視內部控制。但對決策層的控制仍是個難點和盲點。管理層把控制看成是對下屬員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覺地把自己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東形同虛設,監事會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長和總經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約,爭權奪利,沒有科學的決策機制,個人說了算,缺乏有效的監督控制。

2、會計核算只有反映,沒有監督。對財務人員的挑選,以是否“聽領導的話”為標準,財務人員對經理言聽計從,不敢監督。整個業務流程只有業務員知道,別人插不進去,收購商品和結匯都是滾動的,一筆出口的采購應該與哪筆銷售收入、出口費用相對應,只有業務員才清楚,財務人員只是根據業務員的“配單”來做賬,對實際發生的業務活動無法進行有效的跟蹤,業務過程,只有到收匯時才能看出,這時再談控制風險已經晚了,根本談不上對業務的監督。

3、財務核算失真。有些外貿公司有業務,為了逃稅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營假”、“假自營真”的花賬,有些外貿公司自身業務沒有一筆,僅僅靠提供服務生存,為了提供“優質服務”,幫助實際業務人拿到出口退稅和業務利潤,違反會計真實性原則,將做成自營,財務賬面所反映的不是經濟業務的實質,表面上億元的自營收入,都是過賬,其實質是收入,所以,很多財務分析指標失去其真正意義。外貿企業只是一個票據流轉中心,一臺收匯機器、付款機器、退稅機器,幫助業務人逃避稅收的機器。

(五)財務人員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貿企業多年動蕩、改革,一些有經驗、有能力的財務人員跳槽選擇了更穩定、待遇更好的單位,造成財務人員隊伍不穩定。另外,財務人員僅僅注重會計核算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沒有將工作重心由對憑證賬簿的管理轉移到對業務環節和原始業務信息的管理上,對財務管理的各個工作階段所應具備的專門知識,包括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籌資、投資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十分匱乏,不能適應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二、改善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路

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既有歷史的積弊,也有新生的問題,既有宏觀的因素,更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學的、完善的、靈活的財務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個財務部門就能搞好的,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資產結構、產品結構、經營方式等實際情況,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關財務管理體系。所以,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搞簡單的“一刀切”,沒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業建立財務管理體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不管具體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企業要形成財務管理是生產力的共識

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上下要糾正財務管理只是算賬、報賬的觀點,要樹立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的資金管理、經營決策、風險控制、盈利分析、償債能力、內部監督等實施管理的活動,有其他任何管理無法替代作用的觀念。只有從思想上重視,才能在行動上形成前進的動力。

(二)明確財務管理的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體系運行的方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的目標在成本效益原則的指導下,應兼顧股東、員工、合作伙伴等與企業關系密切的利益主體,這樣企業才能長久發展,否則,忽視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必然導致矛盾沖突,最終損害企業的價值,導致失敗。

(三)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是財務管理的基礎

篇3

關鍵詞:財務管理;外貿財務管理

隨著我國外貿體制的改革,進出口權逐步放開,對于外貿公司而言,不僅原有的政策優勢蕩然無存,而且要面臨著日趨復雜的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和日趨激烈、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對外貿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給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雖然國有外貿企業多年推行改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在財務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務管理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歷史積弊和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反映在財務管理上的弊端還是很多,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于記賬管理階段,與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觀念滯后

盡管外貿企業已經被推入了市場經濟的大潮之中,然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觀念和習慣卻不能很快改變,雖然也樹立起了一些市場經濟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感,但在財務管理上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有效防范措施卻十分滯后。

以前,企業把財務管理僅僅理解成是借錢、付款、執行財務紀律,是財務部的事情,財務管理游離于經營活動、經營管理舉措之外,財務管理根本稱不上管理,已喪失其本來意義。

現在,國有外貿企業進行改革,不管是整體改制,還是分離改制,都是向業務骨干傾斜,大部分的業務員成了公司的股東和主要領導,又形成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業領導不僅獨權,而且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領導層都是業務出身,對業務比較熟悉,因而,在日常決策和工作中,不自覺地偏向業務方面,存在重業務、輕財務、重融資、輕管理的情況,形成了效益是業務做出來的,而不是的財務管理出來的觀念,財務管理沒有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外貿企業資產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是不良資產多,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而企業管理不善是其產生的主要根源。面對架子很大而實際質量不佳的空殼化資產,許多外貿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關注資產質量,但不良資產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體現在:

1、應收款項欠虧的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止。應收款項管理體制沒有質的改變,應收款項清欠的呼聲很大,得力措施卻很少,邊清邊欠、前清后欠的現象普遍存在。近幾年來,外貿公司為解決應收賬款問題制定了許多措施,如明晰資金管理權限、限制結算方式風險大的業務等,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產生,但也導致公司業務貿易機會的流失,形成應收款項管理與業務開拓難以調和的矛盾。這種一味“堵”的做法,使外貿企業不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措施,在控制風險的能力上十分薄弱,如在賒銷時缺乏嚴格、科學的調查程序;銷售后對對方的監控不力;貨款拖欠后保全債權的行動遲緩等等。

2、投資能力弱,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外貿競爭壓力越大,外貿企業就越急于尋找多種經營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資領域缺乏經驗,方向難以把握,投資盲目,失誤較多。二是由于自身規模較小,投資所占的比例較大,成百上千萬的資金投入項目,造成資金大量積壓和沉淀,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更大。三是在投資領域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即使投入巨資占領控股權,但經濟效益卻每況愈下,如果再加上投資合作伙伴選擇不當、銀根緊縮籌資不利、投資監督不力錢權交易等情況,損失就更加慘重,企業很容易限于困境。

(三)籌集資金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前,外貿企業因各種主、客觀原因造成企業自有資本很少,外貿經營使用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進行周轉。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是困難,資金嚴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貸款,業務越無法進行,越不開展業務,越無法貸款的惡性循環。

1、融資方式單一,爭取銀行借款困難。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外貿行業目前在商品和價格競爭的余地越來越小,付款方式作為競爭的重要手段在國際、國內貿易結算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利用商業信用周轉的時空越來越狹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過發行債權或股票進行融資,只能從銀行融資,融資方式單一。而爭取銀行借款又十分困難,主要原因:一是規模小,風險大,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二是外貿屬于流通企業,競爭激烈,很難找到借款擔保,就連貿易項下融資,如開立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押匯等往往也是通過抵押或擔保都相當困難,更別說一般流動資金貸款了。

2、資金運用不當,缺乏融資成本觀念。企業盲目上項目,擠占流動資金,在資金運營上往往流動比例下降,影響正常周轉。另外,企業對融資成本的觀念比較淡薄,資金報酬率低,業務利潤僅僅夠支付銀行利息。(四)財務監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薄弱。企業改制后,越來越重視內部控制。但對決策層的控制仍是個難點和盲點。管理層把控制看成是對下屬員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覺地把自己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東形同虛設,監事會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長和總經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約,爭權奪利,沒有科學的決策機制,個人說了算,缺乏有效的監督控制。

2、會計核算只有反映,沒有監督。對財務人員的挑選,以是否“聽領導的話”為標準,財務人員對經理言聽計從,不敢監督。整個業務流程只有業務員知道,別人插不進去,收購商品和結匯都是滾動的,一筆出口的采購應該與哪筆銷售收入、出口費用相對應,只有業務員才清楚,財務人員只是根據業務員的“配單”來做賬,對實際發生的業務活動無法進行有效的跟蹤,業務過程,只有到收匯時才能看出,這時再談控制風險已經晚了,根本談不上對業務的監督。

3、財務核算失真。有些外貿公司有業務,為了逃稅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營假”、“假自營真”的花賬,有些外貿公司自身業務沒有一筆,僅僅靠提供服務生存,為了提供“優質服務”,幫助實際業務人拿到出口退稅和業務利潤,違反會計真實性原則,將做成自營,財務賬面所反映的不是經濟業務的實質,表面上億元的自營收入,都是過賬,其實質是收入,所以,很多財務分析指標失去其真正意義。外貿企業只是一個票據流轉中心,一臺收匯機器、付款機器、退稅機器,幫助業務人逃避稅收的機器。

(五)財務人員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貿企業多年動蕩、改革,一些有經驗、有能力的財務人員跳槽選擇了更穩定、待遇更好的單位,造成財務人員隊伍不穩定。另外,財務人員僅僅注重會計核算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沒有將工作重心由對憑證賬簿的管理轉移到對業務環節和原始業務信息的管理上,對財務管理的各個工作階段所應具備的專門知識,包括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籌資、投資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十分匱乏,不能適應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二、改善外貿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路

外貿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既有歷史的積弊,也有新生的問題,既有宏觀的因素,更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學的、完善的、靈活的財務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個財務部門就能搞好的,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資產結構、產品結構、經營方式等實際情況,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關財務管理體系。所以,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搞簡單的“一刀切”,沒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業建立財務管理體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不管具體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企業要形成財務管理是生產力的共識

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上下要糾正財務管理只是算賬、報賬的觀點,要樹立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的資金管理、經營決策、風險控制、盈利分析、償債能力、內部監督等實施管理的活動,有其他任何管理無法替代作用的觀念。只有從思想上重視,才能在行動上形成前進的動力。

(二)明確財務管理的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體系運行的方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的目標在成本效益原則的指導下,應兼顧股東、員工、合作伙伴等與企業關系密切的利益主體,這樣企業才能長久發展,否則,忽視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必然導致矛盾沖突,最終損害企業的價值,導致失敗。

(三)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是財務管理的基礎

篇4

【關鍵詞】 民營企業 財務管理 對策

一、引言

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在市場經濟中,民營企業能否進行有效的財務管理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傳統簡單的僅僅以資金的核算作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管理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的企業創新持續發展的相關要求,所以,在現代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深入研究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改善方法有著很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鑒于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這就需要財務管理人員能夠不斷更新財務管理的意識以及觀念,主動要求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讓企業可以在激烈的競爭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占據市場一席之地。財務管理是基于企業的在生產過程中較客觀存在的一系列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是組織企業資金活動、處理企業同各方面的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觀念滯后

盡管目前民營企業也已經被推入到了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之中,但是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所形成的觀念、習慣卻不能夠很快地改變,雖然樹立起幾點市場經濟的防風險意識以及危機意識,然而,在財務管理上風險的防范意識和防范措施卻是十分滯后的。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企業僅僅是把財務管理理解成為是借錢、付款以及財務紀律的執行,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這就使財務管理脫離了經營活動和經營管理的舉措之外,企業的財務管理完全稱不上是管理。到現在,國家的外貿企業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這次又形成了所有權、經營權高度的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也是經營者,企業的家族化的管理現象十分重,領導層大多都是業務出身,他們對企業各項業務較熟悉,所以,在日常的決策中,不自覺地就偏向業務方面,出現重業務、輕財務和融資、輕管理的這種情況,財務管理并沒有納入到企業管理有效的機制當中,這樣財務管理就失去了它在企業的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財務人員管理水平不高

因為民營企業的多年改革,導致企業的有經驗、能力的會計財務人員選擇到更好的單位,這就造成了財務人員的隊伍極其不穩定。另外,企業財務人員只是注重會計核算等方面的知識、經驗,并未將工作的重心從對憑證賬簿管理轉移到業務環節以及原始業務的信息管理上,他們對財務管理各個工作的階段應該具備的專門的知識,比如財務預測、決策、控制、預算和分析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還是十分匱乏的,不能夠適應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求。

(三)預算考評指標的科學性、系統性較弱

目前,民營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單在預算的編制、預算的執行及預算的結果等的考核當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以浙江地區為例來分析,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三、完善財務管理工作對策建議

(一)進行宣傳,樹立資金意識及風險防范意識

第一,作為一個外貿企業的負責人,一定要具有高度的防風險的意識,不光僅僅是要顧好資金的籌集,還要提高資金的管理。第二,外貿企業的內部還要進行比較廣泛和深入的資金的風險宣傳系列活動,統一思想并提高認識,特別是提高對盲目的放帳和隨意的放帳的風險認識。第三,要明確收帳和催帳是業務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提高財務人員管理水平

第一,規范會計機構設置。各鄉鎮政府、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單獨設置或綜合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專職會計人員,進行獨立核算。各單位全部財務收支活動必須在單位負責人領導下,由會計機構統一核算管理。第二,明確會計機構職責。各單位會計機構的基本職責是: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依照財政部門要求,合理編報預算,組織預算執行,統籌安排,節約使用各項資金,保障本單位正常運轉;定期編制財務報告。第三,強化對會計工作的領導。各單位負責人要加強財政、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提高執行財政政策、財務制度的自覺性,增強依法理財的能力。財會人員的崗位要保持相對穩定,原則上不得兼任其他工作,以保證其主要精力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

(三)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1.有效實施戰略的全面預算管理

在民營企業推行了全面的預算管理前,就要認真分析擁有的資源及市場的現狀,明確公司中長期的發展目標,以此作編制全面預算的基礎,讓各期的預算都能順利銜接。當公司的戰略目標確定之后,公司的年度預算的編制就要依據年度的戰略目標,并考慮到下年度的公司資源和市場的變化等因素,及時地調整預算指標。另外,還要做到有效地執行,使得公司全面的預算管理落到實處,而不是形式主義,要在全體員工中進行教育,增強其全面預算戰略意識。

2.制定針對性的預算目標并進行落實

因為民營企業內部的預算控制就應該有文字上的制度約束,以此來規范全體員工。作為民營企業的管理人員,很多人員都會憑著自己的主觀隨意性來進行,所以,公司內部就要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管理制度。而且在預算目標確定之后,為了能夠確保目標成本按時完成,就必須將成本的指標進行層層的分解,并下放到內部的各單位、各部門,讓每個崗位都能夠承擔起降低目標成本的責任。另外,還要制定出配套的相應的控制的措施,形成“至上而下的層層分解、至下而上逐級保證”式的成本的控制體系。以產品的目標成本及其指標的分解體系作為標準,對內部的各單位實際的成本完成的情況進行考核,并進行嚴格的獎罰制度。通過相關的考核,把每位員工的工資的收入和公司的經濟效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 肖鴻.淺談新經濟背景下的企業會管理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4(15).

[2] 趙睿.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4(16).

篇5

(西山煤電多種經營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53)

摘 要:煤炭企業必須從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向規范管理與決策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學習和運用信息分析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分析了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進辦法,為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提供了有利的指導。

關鍵詞 :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煤炭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8-0108-02

收稿日期:2015-03-08

作者簡介:閆淑卿(1977-),女,山西五臺人,大專學歷,助理會計師,現就職于西山煤電多種經營管理局財務部。研究方向:企業財務及會計管理。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和價值形態的管理,它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結果。面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煤炭企業必須從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向規范管理與決策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學習和運用信息分析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盡快地轉變觀念,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建立財務風險防范體系,煤炭企業才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一、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1. 大多數的煤炭企業開始從傳統計劃經濟的財務管理模式轉向規范管理與決策管理相結合的財務管理模式,并學習和運用信息分析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

2. 在財務管理中開始了財務指標的動態性考核與分析,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和機會成本分析,把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有機地運用到財務管理工作。

3.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企業收購兼并、資產重組已逐漸成為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式。

4. 在煤炭行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煤炭國際貿易日益頻繁的情況下,一些外貿企業結合國內外同行業先進財務管理經驗和方法,開始了諸如國際市場、國際融資和外匯風險問題的研究。

(二)煤炭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鑒于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中國煤炭企業開始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探索,但受目前行業管理體制和水平的制約,中國煤炭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還很落后,企業財務管理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 財務管理意識不強。目前,相當數量的煤炭企業財務管理意識比較差,這些煤炭企業的領導大都是技術人員出身,偏重于煤炭企業的生產技術、安全生產以及產品銷售,對財務往往只重視財務目標的完成,而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并不真正了解。

2. 利用財務信息來指導企業經營的能力差。有一些煤炭企業長期以來,只注重產量,而不注重對企業投入產出經濟模式的研究。企業財務部門管理著龐大而健全的財務信息系統,許多企業不會利用這一系統進行統計和會計信息的收集、分析,只滿足于一般的記賬和財務指標考核,沒有意識到開展信息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國內煤炭企業能根據有關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煤炭行業在未來市場結構中的地位、煤炭產業政策導向、煤炭企業各自的市場份額以及煤炭行業進出“壁壘”等因素,采取積極有效的管理措施,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頂住沖擊,站穩腳跟。

3. 不重視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形勢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形勢的細微變化,都會對企業財務狀況帶來不可抗拒的影響。煤炭企業也不例外。如果看不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對煤炭產業發展的影響,及世界市場對國內煤炭企業的沖擊,其后果是難以想象的。4. 企業信用和財務風險的意識薄弱。企業缺乏債務風險管理意識,以致于相當多的煤炭企業外欠煤炭貨款,達到了影響企業生產周轉的嚴重程度。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信用是財務管理中必須遵循的職業道德和規范。其次,煤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不足,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 企業資金短缺,周轉困難。煤炭企業資金周轉速度慢,周轉期長,流動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突出問題。首先,煤炭企業流動資金來源單一,企業增資能力日漸不足。其次,存貨周轉期長,速度慢。而另一方面,公司要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又要大量舉債,龐大的資金占用和債務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甚至將企業拖跨。

二、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進

(一)確立財務管理的管理中心地位

領導者應該從思想上轉變重技術輕管理的思想,改變憑經驗進行決策的老式管理作風,牢固確立財務管理人員在參與決策中的重要地位,賦予財務管理人員應有的參與決策的權力,一切有關煤炭企業經濟決策方面的事情自始至終都由煤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參與,傾聽財務管理人員的建議,以提高經濟決策的科學性。財務與會計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管理活動,財務活動主要負責資金的籌措和運用,會計活動負責貨物的盤存、成本統計、核算等,將兩個具有不同管理內容的機構簡單地合二為一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建議煤炭企業將財務管理機構與會計核算機構劃分開,單獨設立理財部與會計部。同時,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必須不斷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以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

(二)夯實財務基礎工作

財務管理基礎工作薄弱是中國煤炭企業的通病,煤炭企業應根據《公司法》、《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建立有效的企業內控體系,用完善的體制管理煤炭企業。

1. 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以財務經理的日常工作為基礎,建立相應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籌資管理制度,即財務人員在從事籌資過程中所應遵守的規范標準。首先,在內部資金管理上,對資金籌集,要合理確定籌集數量,安排好籌集時間,通過資金的合理流動,使企業的資金處于良性循環狀態。其次,編制資金預算,充分發揮有限資金的作用,謀求以最低的資金成本,以最經濟的方式,制定資金使用計劃。再次,要加強資本金和負債的管理。按照煤炭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堅持以銷定產,靈活經營,嚴把合同簽訂關; 增加企業資金流量,不斷提高資金利用效果。企業內部監督制度。企業財務運行機制作為一個有機體,實行有效的自我監督,是保證其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條件,內部監督制度是企業財務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防范不軌行為,維持正常秩序,保證委托人利益不受侵犯。

2. 完善財務管理內容體系。在搞好日常性財務管理的基礎上,適應環境要求補充完善財務管理內容,將著眼點放在項目決策與績效評價,融資風險與資本結構等高層次的管理上,進一步拓展傳統的財務評價比重,增加對知識資本等無形資產的財務評價比重,增加稅金籌劃管理財務預警等內容。

3. 細化核算單位,降低成本。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首先要細化核算,改變企業內部的經營體制和經營方式,改變和完善分配制度,使之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變革,能使職工的切身利益與核算單位的利益密切聯系起來,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三)提高煤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市場經濟使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著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在知識經濟時代會更大。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有正確的風險觀,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強化資金管理

資金是指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中財產物資的貨幣表現。具體來說,資金就是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的本錢,人們經常把資金形象地比喻為企業經營活動的血液,可見資金對企業作用的重要。目前,資金問題是困繞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一個突出問題。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企業管理人員所認同,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吸取最優的財務管理思想、觀念和理論,建立最優的財務結構和投資結構,及時掌握相關的財務信息,制定科學的財務戰略和決策、財務計劃,組織企業的財務活動,確保資金運動的正常循環和周轉,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擴大企業盈利。

參考文獻:

[1] 張華鵬. 論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發展[J]. 煤炭經濟研究,2008(8):51-52.

篇6

關鍵詞:貿易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管理目標;風險預防體系

隨著業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企業為了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加強自身財務管理質量成為當務之急,并對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進行了認知與處理,但企業要達到預期目標,還是是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與問題。企業試圖行之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必須首先明確財務風險管理的內涵、管理目標以及管理意義,基于此,對財務風險管理的困境以及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采取對癥的優化措施。

一、財務風險管理

(一)財務風險管理內涵

作為風險管理中的內容,財務風險是人們借助以往管理經驗以及現代化技術研究而成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指的是經營主體對理財工作中的風險進行分析、識別以及度量等處理,且會其實施科學防范與控制手段,以便提高理財活動的質量,為主體經濟利益提供保障的管理過程[1]。

在實施財務風險管理時,管理人員需要對財務效率以及經營成本關系進行合理處理,并從經濟視角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以達到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規避的目的[2]。由于財務風險的特性,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通常都以動態化形式進行,企業會根據內外部的變化情況以及風險變化情況,隨時對財務風險計劃實施方案進行調整,并始終都會將遠離財務風險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

(二)財務風險管理目標

由于財務風險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企業在制定財務風險管理目標時也多以動態化為主,會按照自身發展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目標。一般情況下,企業實施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資金的充足性,且能夠對企業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合理把控,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可能遭受到損失,屬于積極管理手段[3]。在進行管理時,管理人員需從節約角度出發,對財務風險目標變化進行合理應對,并迅速制定出新的管理目標以及配套管理方式方法,以保證企業經營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為其在行業中的立足做好鋪墊。

(三)企業實施財務管理的意義

1.能夠為企業生存與發展提供保障

在企業中實施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幫助企業對自身財務管理水平進行提升,以確保企業不會因為外界或者內部因素,而遭受相應的財務損失,可以有效強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水平,使其能夠正確對企業財務信息以及其他相關的綜合信息做出分析,從而準確對企業經營以及財務管理做好規劃,以便對企業經營活動做出合理管理。這樣不僅能夠強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質量,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發生機率,同時還能優化企業經營活動,使管理者能夠明確認識到各項活動中隱藏的風險,以便其及時做出調整[4]。

2.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發展

企業開展財務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規避與解決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以便提高企業自身實力,確保企業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所以,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可以成為企業高效發展的動力,對于企業的發展意義極大[5]。同時由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切實優化,可以對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落實提供保障,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所以該項管理工作也是企業得以發展的重要手段。此外這項管理工作不僅能保障企業經濟發展,還能有效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對于國家經濟發展也極為重要。

二、財務風險管理弊端

(一)財務風險管理困境

1.風險管理與企業投資方面的困境

出于保險起見,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尤其是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都會事先對投資項目以及相應內容進行評估,并按照企業發展戰略制定出針對性的投資方案,而投資本身就有著一定的風險性,如果項目所獲利潤無法達到預期,就會對企業盈利造成影響,所以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往往都會與風險管理起到沖突,直接增加了決策難度系數[6]。

2.風險管理與企業籌資方面的困境

資金是企業運營與發展的基礎保障,企業也常常通過多樣化的籌資方式,來保障企業的資金運轉。這樣雖然能夠為企業運營提供支持,但當企業經營出現問題時,這種方式就會直接增加財務管理風險。主要是因為企業需要將貨幣放到市場之上進行籌資,而資本市場本身就有著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所以會使企業陷入融資與風險兩難的境界。

3.風險管理與企業資金使用方面的困境

企業對于資金的使用有著較為明顯的時間價值,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保障自身資金的流動性,但由于財務管理制度的限制,企業資金使用的流動性始終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致使企業不得不對自身資金成本進行增加,而這時財務風險問題也會隨之產生,使企業資金使用與風險管理陷入矛盾之中[7]。

(二)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1.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研究發現,在風險管理制度方面,仍然有需要提高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管理制度存在照搬套用的情況,并沒有結合企業實際,制度具體細節與企業實際情況并不相符,落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第二,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加之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沒有捋順,造成問題的進一步擴大,既然對企業風險管理效果形成了直接的影響;第三,企業制度與市場制度的銜接,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進行資金配置以及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出現權責不明以及管理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致使至今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風險;第四,公司制度創新性不足。現代市場變化極快,企業想要保證自身不被時代所淘汰,就需要對自身管理以及經營模式進行不斷創新,而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也應如此,但部分公司由于對于財務風險管理重視程度有所欠缺,導致其忽略了制度更新的必要性,或者存在著制度更新速度較慢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利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2.資本結構層面合理化不足

如果企業的資本結構層面發展沒有達到理想水平,就容易導致財務風險等級不斷上升的問題。雖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風險與收入始終是以正比關系存在的,但因為受到資本結構的影響,致使企業負債率逐漸上升,致使經營固定費用增加,使財務風險問題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企業經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同時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相對較斷,配套制度方面還需要時間進行調整,所以企業如果處理不當,還是會造成管理方面的風險。

3.風險預防機制存在不足

風險預防機制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若其存在問題就會對管理工作開展質量造成影響,而目前預防機制存在的問題以三個方面最為突出:一方面,財務預防手段有待提高,無論是財務人員防范風險意識方面,還是風險處理經驗方面,都存在著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優化與調整;一方面,對于財務官管的使用有待提高,企業很容易因為要進行大規模融資,而造成自身財務結構合理化不足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對于的負債率的追求過于苛刻,而對財務杠桿作用有所忽略所導致的;另一方面,財務預警機制有待加強。部分企業會運用自身的財務數據,建立起相應的預警分析模型,通過對財務指標進行分析,來對財務危機進行預測。這一模型是原有的可取之處,但其存在的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卻不可忽略。相關人員可能會通過不同的樣本來對預警模型進行分析,這樣就會造成分析結果的差異性,且即使是同一模型,在適用范圍上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這也是風險管理人員需要注意的問題。

4.風險管理意識相對不足

風險意識不足是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之一,會直接影響到企業以及財務人員對于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知,如果沒有到達相應的水平,就會導致人們在日常工作中容易輕視財產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整體工作落實質量自然可想而知。因為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企業必須要挑選出專業性以及綜合能力較強的人員擔任風險管理領導者,而這些人員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財務工作處理手段,對于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培養有所忽略,支持財務人員往往更加偏向于財務處理,而對于風險處理能力始終沒有達到理想水平,這也是企業管理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三、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優化建議

(一)加大財務風險宣傳力度,強化員工防范意識

針對企業人員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的問題,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起配套的風險防范意識宣傳制度,并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加大風險管理重要性的宣傳力度,要使員工能夠明確風險管理與企業自身發展的緊密聯系,使他們能夠真正意識到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從而自覺參與到風險管理之中,并能夠對各項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支持與配合,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觀[8]。同時還應建立風險發現獎勵機制,要鼓勵員工在工作中對各項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風險進行發掘,并能夠將此問題及時匯報到有關部門,以便有關部門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處理,切實強化企業風險管理能力,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某貿易公司就存在著人員風險意識不足以及風險管理態度不積極等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公司開始通過大力宣傳以及組織員工培訓講座等方式,為內部員工樹立起了良好地風險管理意識,并在公司炔啃緯閃伺ê竦姆縵展芾砦幕,使每位員工都清晰認識到了風險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地基礎。

(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強化風險控制手段

企業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對自身財務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完善:一方面設置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在進行現代化管理制度建設時,企業不僅要明確自身主體,同時還要對自身的產權關系以及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進行明確,要確保企業經營的自主性,并要由管理者帶頭加大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關注度,以確保企業經濟效率以及生產效率能夠達到理想水平,從而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一方面要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進行強化。作為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執行者,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會與最終的風險管理結果形成正比關系,所以企業要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養力度,不僅要定期舉行專業性培訓,同時還要有領導主持定期對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反思與總結,以優化工作效率為目標,完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第三要對企業的管理法治化進行完善。要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詳細探究與分析,并合理將其運用到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之中,建立起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確保財務部門能夠實行責任明確制,整體公司資產管理能夠實施法律責任制,從而有效對公司各項流程與經營方式進行約束與規范,形成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9]。此外,要對內部財務管理控制機制進行完善,要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起與企業實情相符的風險防范體系,有效對企業財務行為進行規范。

(三)優化企業資本結構,確保資金籌措合理性

融資是企業運營中的重要一環,為了確保融資質量,保證企業之間籌措的合理性,企業必須要對自身資本結構進行合理優化。不僅對企業經營活動起點進行合理把握,更要對融資渠道以及融資方式進行詳細調查與研究,要正確對其中的利弊進行分析,按照企業實際情況與發展需要,合理對利弊進行權衡,從而做出對企業自身資本結構有利的決定。

企業必須要不斷對自身資本結構進行完善,以保持最佳資本結構狀態為目標,合理對資產負債率進行控制,并要實施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融合的融資方式,為合理融資打下良好鋪墊[10]。同時要對融資渠道進行豐富,要保證融資渠道的層次性以及多樣性,并要對融資手段進行優化,保證各項融資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進而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安全性資金。 以某出口公司為例,該公司屬于綜合性進出口外貿公司,在所在地綜合外貿企業出口額中的占比在20%左右,主要出口玻璃制品、服裝以及紡織品等物品,主要銷往歐盟與南非等國家,該企業資本結構不足問題的成因較為復雜,不僅包含企業內部因素,同時社會因素、政治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也涵蓋在其中。針對自身資本結構不足的問題,制定出了組織保障、人力資源保障、信息保障以及經費保障四種保障手段,企業一方面對公司內部組織運營方式進行了調整,并加大了對財務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一方面對企業原有信息網絡系統進行了完善,整體信息收集更加及時、高效、準確;另一方面建立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專項資金,這幾項舉措的實施為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形成了良好地鋪墊,不僅通過公司內部優化,建立起了高質量的融資人才隊伍,使各項融資工作得到了高質量的開展,而且還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立起了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使得企業融資行為變得更加高效、規范,保障了企業的融資質量。

(四)明確財務風險管理重點,保證工作高質量落實

在明確財務風險管理工作重點過程中,企業一方面要強化自身財務決策能力,保證對財務評價機構的重視程度,并要將風險承受能力、經濟性等方面的分析結果添加到投資審核之中,特別要對重大經濟決策進行全面性分析,以降低財務風險發生幾率;一方面要對企業核心競爭能力進行強化,要設置綜合性指標評價機制,切實強化企業管理能力,保證企業財務決策的正確性,確保企業能夠對市場進行合理開拓,直至最低限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風險;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要將流動性資金作為風險控制的主要對象,通過對現金流動率等指標的對比,進行預警評級,以此不斷提高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五)優化企業風險管理機構,確保收賬款管理順利落實

作為企業運營的關鍵,現金風險管理是企業必須要予以足夠關注的內容。為了確保企業能夠正常運轉,能夠始終擁有充足的現金以供其使用,企業首先要對自身現金持有量進行科學計算,并要按照只標準對企業的現金數量金額進行明確;其次有對現金流量風險運行方式進行掌握,要對企業現金風險類型進行分析,并按照分析結果做好風險事先防控工作,保證風險能夠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使企業資金能夠得到良好循環;最后要對收賬款管理工作進行強化。全部人員要對應收賬款進行動態化管理,要對每一筆賬目,尤其是數目較為龐大的項目進行實時“跟進”,定要按照對方企業資信情況對其采用相應的手段,從而將賬款風險發生幾率控制在最低[11]。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財務風險管理相關內容的論述,使我們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弊端以及相應的優化方式進行了深層次的了解。鑒于財務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企業必須要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要對自身內部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正視,并要結合企業財務結構、財務風險以及其他方面的特點,制作出針對性較強的風險管理問題優化方案,以便對風險管理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進而保證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形成良性循環,使企業能夠得到更加理想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張曉旭.物流企業財務管理風險中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經貿實踐,2016(17):217-218.

[2]王慧.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價值工程,2016(22):33-35.

[3]胡春生,李強,田麗艷.淺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題及對策[J].當代會計,2016(06):24-25.

[4]胡.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6(10):155-156.

[5]徐若倩.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財會,2015(12): 41-43.

[6]楊玲,雷建奕,李永前,李小文.農業龍頭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19):48-50.

[7]羅杰思.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08):124.

[8]張智華.國有鋼鐵貿易企業信用風險管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9]張靜.QX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5.

[10]袁有智.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24): 244-245.

篇7

一、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現狀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集團公司的興衰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集團的管理,而財務管理又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目前,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水平不容樂觀。

1、集團公司財務管理觀念落后,缺乏科學性。

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企業財務通則》的頒布實施,集團公司面臨著一個全新的財務管理環境。但由于長期以來在思想上受到舊的財務制度的約束,集團財務人員的觀念比較滯后,尚未建立起諸如時間價值、風險價值、邊際成本、機會成本等科學管理的概念。這一切反映在財務管理目標上,就是未能確立起成本控制與資源優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財務管理實踐中,便是滋生了許多不科學的做法,比如:籌資時不權衡資本成本,不考慮資本結構;投資時不測算風險報酬,不分析現金流量。

2、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各自為政,缺乏一體性。

目前,不少集團公司在財務管理上過度分權,造成核心企業馭乏不力,難以從集團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統一安排投資和融資活動,結果是下屬企業各自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損害了集團的整體利益。這些體現在投資上,便是整個集團的投資規模失控,投資結構欠佳,投資收益下降,經營風險加大;體現在籌資上,便是整個集團缺乏內部資金的融通,對外舉債規模失控,資本結構欠合理,利息支出增大,財務風險加大。這種缺乏一體化的財務管理,阻滯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優化組合,使得維系集團的重要紐帶─資金紐帶松弛,導致了企業集團內部缺乏凝聚力,削弱了集團的整體優勢和綜合能力的發揮。

3、集團公司財務管理不講配合,缺乏全面性。

在舊體制下,人們形成了財務管理無足輕重的觀念,集團財務人員往往是孤軍作戰,且人輕言微,同時,其他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也知之甚少,甚至漠不關心,難以與財務人員配合默契。這就導致了全面的財務管理勢必難以進行。

4、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內容不足,缺乏動態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集團的財務管理通常缺乏至關重要的事前預算和事中控制。事中的預算與經營業績的比較也難以進行,事中控制流于空談。至于事后分析,雖基于年終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的重視,并在年度利潤規劃的基礎上輔以相關的會計資料,但其有效性也頗受影響。既然事前預算無從談起,事中控制甚為薄弱,事后分析未必有效,則下屬企業對決策的整個執行過程便超出了核心企業財務管理的視野,游離于核心企業的財務控制之外。

5、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監管不利,缺乏力度。

新的財會制度實施以來,從總體上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由于集團會計核算失真、財務管理混亂,尤其是財務監管的力度不夠,導致了集團效益的滑坡和資產的大量流失,其主要原因是:

會計人員不能依法行使核算和監督的職能,只能按照本企業領導的意圖辦事。

少數財會人員素質差,既不按會計制度辦事,還鉆財經制度的空子,迎合本企業領導的不正當要求,甚至出壞主意,壞點子。

放權過多,企業處置資產的權利不受約束,導致資產的大量流失。

新的財會制度建立的基礎不牢靠,在經濟生活中產生副面影響。新的財會制度建立的環境是:一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就建立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會制度。二是為了盡快與國際接軌,使新財務制度與西方財會制度在模式上基本一致。西方財會制度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的,而我國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因此新制度在執行中難免產生磨檫。

下屬企業法人代表的權利過大,約束機制沒有形成。

法規不完善,不配套,“會計法”難以貫徹執行。

6、集團公司財務信息不準確,經營風險無法有效控制。

由于各種原因,企業管理者通過一些方式對會計報表進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從而使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受到影響,企業經營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比如: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影響利潤表的真實信息:

好消息和壞消息區別對待。比如通過將好消息列示在經常項目,而將壞消息作為非經常項目,從而為財務報表分析設置了一定的障礙。

熨平收益。有些企業為了使收益看上去比較平穩,就在收益比較低的年份將它作高,而在收益比較高的年份將它做低。

一次性虧損確認。有的管理者認為與其年年虧損,不如一次把今后可能的損失全部列出來,以使今后的收益情況比較好看。這種做法在許多上市公司中非常常見。

變更會計方法。會計方法的變更雖然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但必然會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產生影響。

成本核算方法的影響。財務報表除受會計方法的影響之外,還受成本會計方法的影響。

另外,通過對資產負債表中有些會計準則中沒要求項目的選列和資產負債計量標準的不同選取,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作用會受到影響。

同樣,通過對現金流分類標準、投資活動的劃分等作一些變動,從而影響現金流各項所占的比列。

以上這些問題,在經濟繁榮時期,其負面影響還不明顯,一旦客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就可能導致集團陷入困境,甚至面臨崩潰的危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重新設計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以適應當前企業競爭環境的變化。

二、集團財務管理模式設計的原則

集團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結合當前的宏觀政策和形勢要求,針對領域內的微觀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對集團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調整。

1、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組織結構

集團公司內部的組織機構比較復雜,一般分為如下的結構層次:一是集團母公司;二是全資子公司;三是控股子公司;四是參股子公司。集團的財務組織機構應根據企業集團組建的不同情況和集團的層次結構來建立。

集團財務組織機構的設置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集團公司的發展是以一個主體公司(企業)的發展為核心的,集團公司的各個職能部門將依付于主體公司的各個職能相同的管理部門,這時主體企業的財務部既使主體企業的財務管理部,又是集團公司的財務部。二是集團公司是由不同行業或生產不同產品的多個企業組建而成,這時,集團的財務部門要重新設置,如何設置,由集團公司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一般說來,在以一個主體企業為核心,子公司較少,相互間的生產經營關系比較密切的集團中,主體企業的財務工作量較大,他的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著集團的財務狀況和效益,集團這時比較偏向于采用第一種形式。但當集團公司向大型化發展,子公司較多,經營多元化,彼此間的獨立性較強時,集團比較偏向于設置獨立性較強的財務管理部門。

2、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集團公司大多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甚至為跨國經營的資本運營實體,是由多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組成的企業群體。為此,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要在保持集團利益的前提下,既發揮集團的整體優勢,又要充分尊重子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宜采取過度集權的方法,以便發揮子公司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基于此,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應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則:

集團及其成員子公司的財務管理必須堅持以資本運營為核心的原則。集團中各個具有法人地位的企業,通過資本這樣一條看不見的紐帶把大家的命運連在一起,無論從事何種經營活動,都必須服從集團資本運營的宗旨。而集團對其成員子公司的財務管理,也要以資本為核心。

集團及其成員子公司要認真貫徹資本運營責任制的原則。為了切實建立資本運營的約束與激勵機制,使不同的利益主體對經營的資本真正負責,避免成員子公司對集團的依賴思想,杜絕小富即安、故步自封的不良現象,集團總部要通過對資本運營效率等內容的考核,建立資本運營責任制,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

集團財務管理要體現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集團公司的發展需要調動發揮包括集團總部在內的各個成員子公司的積極性,即:既要發揮集團的戰略決策和協調交易的作用,又要調動成員子公司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因此,在財務管理上要適時地運用集權與分權的方法,根據形式與任務的變化,靈活地調整集團財務管理的具體方式和方法,不拘泥于一種固定的模式和既定的范圍,一切以更好地完成集團的目標任務,取得最佳經營效益為準則。

在集權方面,集團主要是在方向性和戰略性的問題上進行管理。在分權方面,集團各成員子公司主要對具體性的、戰術性的問題,如:成本管理,費用控制,運營資金的管理等。各自運作管理,集團僅給予宏觀指導。這樣做,既不影響集團內各企業的法人地位,又利于集團總部集中精力,做好市場和宏觀規劃,把握集團的總體發展方向。

對集團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財務管理權應全部或大部分集中到集團總部來:

(1) 投資決策權。包括對子公司較大規模的擴建、改造投資和對外股權投資的決策權應該集中。

(2) 子公司接受外部投資的決策權應該集中。

(3) 子公司資產重組或土地置換的決策權應該集中。

(4) 重要財務政策的制定權不能分散到各成員子公司,以防各行其是。

(5) 子公司主要財務負責人的任免權,應由集團總部集中。特別是對一些新兼并、收 購的單位,集團公司還應該直接派主管人員,以便加強財務約束力。

(6) 主要產品的出廠價與內部協作價的制定權應由集團集中。

(7) 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的貸款權、流動資金的貸款權以及企業所得稅的結算權應該由集團集中。

(8) 其他集團公司認為需要集中的權利。

3、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層次劃分

由于集團公司對成員子公司的投資結構不同,所以,在財務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會有明顯的區別。一般來說,集團公司內部的財務管理基本上可分為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兩種。一是對集團公司的母公司、全資子公司應采用直接管理;二是對控股子公司、參股子公司列入間接管理;三是對同集團公司只有經濟協議或合同關系,沒有參股關系的聯營、協作企業,在財務上只有結算關系不具有管理職責。根據集團公司對成員子公司的投資結構的不同,集團財務管理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對母公司和全資子公司的財務必須嚴格按照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要求和制度執行。

第二層,對控股公司的財務管理要稍微松懈一些,應該允許他們自行擬訂財務管理制度,但不能出現與集團公司的財務制度不一致或相矛盾的條款,各項財務制度和重大財務事項要由集團公司的董事會或總經理審查批準后方可執行。

第三層,對參股公司的財務管理要比較松散一些。集團財務管理部門不應該對他們限制具體內容,只需要通過集團公司派到參股公司的董事,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參與投資、分配等重大決策,掌握分析其財務狀況、經濟效益和重大變化等。

4、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集團公司財務管理涉及的內容較多,面較廣,并與集團公司的集權和分權模式有關,其主要的內容有:

預算管理。集團公司要根據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結合本集團的實際情況,提出集團下年度的生產經營總體計劃,提供給子公司作為指導性大綱。而各子公司編制的預算經集團公司審核、匯總、調整、平衡后正式下達,作為子公司的生產經營大綱和檢查、考核的依據。

投資管理。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對外投資、重組以及一定規模上的改造、擴建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管理。

資金管理。集團公司的籌資、集資、融資和集團內部自有資金的分配應由公司決策層根據需要統一調度使用。子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周轉資金應由各子公司負責管理。

資產管理。集團公司各子公司應對所管理的資產保值增值負責。子公司資產的分離、合并、租賃、拍賣、重組、發行債券、破產等產權變動事項以及子公司的物資盤虧、盤盈、毀損、報廢、出租等應分別經集團公司和有關政府主管部門審批后實施。

價格管理。集團公司內母子公司間相互提品和勞務由集團公司統一定價,實行模擬市場價格。各子公司對產品和勞務的價格具有擬訂權,集團公司對子公司所擬訂的價格具有審定、協調以及裁決權。

信息管理。集團公司財務部門應對各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定期收集、匯總、分析,并及時提供給決策部門和決策人,定期進行財務評價。

財務制度的管理。集團公司應該按照財政部的要求,指定適合本集團公司內部財務管理的辦法、財務會計制度、納稅辦法、核算辦法、各項費用指標,并根據上級政策的變化及時修訂。

財務人員的管理。集團公司的財務部門負責管理各子公司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業績考核、工作變動以及子公司財務主要負責人的任免等事項。

5、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約束機制

集團公司在宏觀政策和形勢指導下,應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敦促成員子公司各行其職、各保其效,并建立確保資本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約束機制。

l 對各類資產進行監督管理,控制資金流向。

(1) 固定資產技術改造投資,由集團總部統一規劃,各成員子公司具體組織實施,實行“項目負責制”或“項目承包制”,講求投資報酬率。

(2) 集團成員子公司日常合理的、規定限額以內的資產損失,經過健全的審批手續,可由其自行處理;對超出限額的資產損失,必須由成員子公司提出處理意見,報集團總部統一處理(或者由集團總部簽署意見后,再由成員子公司報當地財政機關)。

(3) 成員子公司對外投資的各類財產,必須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報集團總部批準。

(4) 成員子公司一般不得對外提供經濟擔保,確屬特殊情況者,必須報請集團總部審批。

l 適時地對成員子公司的成本、費用管理工作進行指導、檢查,防止效益流失。

集團總部要根據“兩則”“兩制”及國際會計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集團的管理辦法,各成員子公司再據以制定實施細則,報集團總部備案。其執行情況,由集團總部每半年組織一次檢查,實行定期檢查與日常指導相結合的管理辦法。

l 加強財務成果核算與利潤分配的管理,維護所有者權益,保證企業的發展后勁。

(1) 各成員子公司不得擅自擴大營業外支出,若遇公益、救濟性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必須事先報集團總部批準。

(2) 集團總部要審批成員子公司的稅后利潤分配方案,審查利潤分配表及相關資料,監督其按規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與公益金。

(3) 加強資本金管理,成員子公司“實收資本”若發生結構變化或數額變化,特別是涉及到產權變動的事項,必須事先報集團總部批準。

l 建立財務報告制度,設計財務指標考核體系。

(1) 各成員子公司都要按月、季、年向集團總部報送財務會計報表,并保證其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有條件的地方要先經注冊會計師對其財務報告進行驗證。

(2) 各成員子公司要隨報表編寫財務報告說明,尤其是對一些期后事項、或有負債、或有損失等,都要向集團總部說明清楚,必要時可由總部對其財務報告進行某些調整。

(3) 按照財務評價指標的要求,選擇有關反映經濟運行狀況和運行質量的敏感指標,根據日常收集整理的財務、統計等信息,及時向其發出是否接近臨界值的警示,發現異常,及時提出建議或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4) 集團公司要對成員子公司建立以資本金利潤率為核心內容的財務指標體系,評價經營者的業績,實行資本經營責任制考核。

l 建立財務總監制度。

有條件的集團公司應該向成員子公司派出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代表集團公司總部對他們的資本運營進行指導、監督,參與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總監的主要職責有:

(1) 參與重大經營決策,制定管理制度。

(2) 參與擬訂籌資方案,簽批資金收支事項等。

(3) 擬訂年度財務預算、決算方案,審核財務報告。

(4) 組織開展財務會計管理活動。

(5) 擬訂利潤分配方案。

(6) 審核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另外,財務總監要對成員子公司的經濟運行結果承擔相應的責任。

l 編制集團公司的合并會計報表。

為了保證集團公司的整體利益以及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集團公司應該編制合并會計報表,以便反映各成員子公司的經營成果和企業集團整體的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并定期向外部公布。

l 加強財務會計隊伍的建設。

(1) 集團公司財務部門要履行業務管理和人員管理兩種職能,對財務會計人員實行系統管理,財務會計機構設置及職能范圍要統一規劃。

(2) 搞好在職財會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如:每年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不少于半個月;對財務負責人的培訓不少于1個月,并對培訓情況作記錄。

(3) 加強財會人員的執業資格管理,如:每年審核一次會計證,對財務負責人進行一次崗位能力評測等等。

(4) 針對集團公司的特點,建立對成員子公司財務人員的業績考核機制。這項工作可由監事會、內審機構等監督考核。

三、國外集團公司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國內的集團公司在財務管理上基本上都是采用完全獨立的分權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負責自己的財務核算與財務管理,集團一般只對下屬公司進行工作指導并在一定時期組織對下屬公司進行事后的審計。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已在前文作了分析。

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國外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基本上與我國目前的這種管理模式相似。然而,隨著現代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外企業集團在引入現代化管理手段的同時,在八十年代后期開始對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了徹底的重新設計。特別是1993年以后,在全球掀起以BPR(業務流程重組)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革命風潮后,全球絕大多數大型企業集團(全球500強中的80%以上)幾乎都進行了公司業務流程重組,并建立了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

以美國楊森制藥集團(在中國設有西安楊森)為例,其財務管理模式是一個二級的集中管理模式。設在各地或各國的制藥公司,在本地將財務與業務數據輸入后直接通過遠程通訊傳遞到集團總部,集團總部按不同的崗位職責分別設專人進行審核,審核后進行記帳處理。業務正常進行均以年初預算為依據,非常規性的成本或費用支出均要申述理由報集團批準后執行。

可以說集團總部完全掌握和控制各地公司的業務與財務信息,各地公司按當地本位幣進行財務核算,總部則可以按不同的貨幣進行記帳處理,并進行各種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分析,同時可以隨時生成合并報表,掌握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

Motorola公司也是全球性大型企業集團,由于受到NOKIA、SIEMENS等公司的競爭壓力,Motorola公司從1997年開始公司“業務流程重組”,目前尚在進行之中。本次Motorola公司的管理重組對以前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徹底地重新設計。最后形成的管理模式也是三級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

Motorola公司在美國總部設立一級財務管理中心,負責全球的投資、融資、貸款與全球結算工作。在全球各大區分設二級財務管理與結算中心,負責本區域的預算審批、財務管理、成本與費用控制、地區級結算等工作。亞太區的財務與結算中心設在中國的天津。北京漢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參與了天津結算中心的業務流程設計與信息系統的實施工作。各地的公司只單純負責財務與業務數據的錄入處理工作。

四、集團財務管理模式設計

建議集團在對組織實施集團“業務流程重組”的基礎上(重組二級公司,清理三級及三級以下公司),設立二級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現簡要描述如下。

1、財務管理的結構和原則

l 對二級公司財務進行直接管理;

l 設定崗位,集團財務對二級公司進行對口指導;

l 統一財務制度、會計制度;

l 各崗位工作設計明細和規范化;

l 資金結算與運作一體化;

l 會計核算國際化;

l 建立各種分析體系;

l 財務簡報體現集團業績與財務狀況;

l 財務經理、副經理統一調配;

l 財務經理二年輪換;

2、二級公司的崗位設置

根據對外貿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特點,建議每一個二級公司的財務部門設立以下四個崗位:

總帳會計與財務分析。負責總帳、明細帳、結帳、財務報表、業務情況分析、財務狀況分析、財務計劃,一般由財務部經理完成。

外貿業務會計。負責進貨、供應商與應付帳款管理、存貨核算、出口合同執行、客戶與應付帳款管理、客戶分析、業務分析、供應商分析、出口退稅管理,一般由副經理完成。業務核算按每項目、商品和業務員進行輔助核算。

費用會計。負責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管理費用核算、科目間轉帳、其他核算,由會計完成。

l 出納。負責現金日記帳、銀行日記帳、銀行對帳等。

3、集團財務部崗位設置與職責

集團總部財務部設置以下崗位并對下級公司負有業務指導職責:

應收會計:負責客戶管理、應收帳款管理、應收帳齡分析、摧款、客戶信譽分析、客戶交易分析、業務收入統計分析(按商品、項目、業務員分析)、對二級公司相應業務指導與分析等。

應付會計:負責供應商管理、應付帳款管理、付款計劃、應付帳款分析、購貨價格分析、采購商品分析、與供應商的交易分析(按供應商、采購人員、項目分析)、對二級公司相應業務進行指導與分析等。

集團費用會計:負責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管理費用核算、對二級公司進行指導與分析等。

納稅會計:公司營業稅核算、增值稅等各稅項核算、出口退稅分析與處理、對二級公司進行指導與統計分析等。

總帳會計:期末處理、結帳、總帳、明細帳、財務報表、合并報表、對二級公司進行指導與分析等。

資金會計:現金流量、資金結算分析、付款審批、資金計劃等

l 分析會計:財務狀況分析、其他各種業務分析等。

l 電算維護:會計電算化系統運行維護、操作技巧培訓與研討、會計數據安全管理、 電子數據檔案管理等。

l 出納:現金日記帳、銀行日記帳、銀行對帳,會計檔案管理。

篇8

關鍵詞:國際保理;發展狀況;對策

國際保理是一項集貿易融資、商業資信調查、應收賬款管理以及信用風險擔保為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國際保理解決了賒銷中出口商面臨的資金占用和信用風險問題,有效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它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業務,但在我國仍處于發展初期。

一、國際保理業務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一)我國的保理業務量落后于發達國家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國際保理業務起步較晚,而且規模較小。近幾年,雖然國際保理業務在我過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業務規模仍不能滿足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我國2008年國際保理業務量為550億歐元,在國際上排名第八位,其保理量占世界保理總量的4.15%,我國國際保理的發展現狀跟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屬落后。

(二)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發展速度較快

近十幾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額突飛猛進,連年持續增長,巨大的國際貿易量為開展國際保理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際保理業務在我國內地企業中影響也越來越大,受到國外客戶的影響和要求,敘做業務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同時,由于企業開展國際保理業務的需求旺盛,銀行方面也在積極嘗試,業務量并且逐步增大。從整體上看,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是比較快的。(見表1)

雖然我國保理業務是呈連年上升的趨勢,但是我國是世界第三出口貿易大國,2008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為25600億美元,而保理業務量為352.50億美元,僅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三左右,遠遠沒有達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保理業務占貿易總值的水平。

(三)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空間較大

我國近20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位于世界的前列,貿易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不僅擁有巨大的市場供應量和需求量,同時還有份額很大的市場空間尚未開發。國際保理業務的應用有助于我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從我國的外貿出口結構分析,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出口值為12016.7億美元。其中,紡織品、紡織業、電子設備等都屬于結算周期短的商品,占到我國出口商品總值的45.16%,國際保理業務十分適合作為此類商品的結算方式。國際保理的出現可以很好地解決賒銷中進口企業信用風險和出口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組織結構,國際保理業務都十分適合我國企業。

我國企業逐漸認識到國際保理的上述優勢,使用率逐漸上升,為我國的貿易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貿易大國地位的不斷提升,也為國際保理業務孕育了新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發展國際保理業務的瓶頸

(一)從我國的企業角度分析

中國企業在出口中出于控制風險的目的,仍然較多地沿用信用證這一傳統結算方式。而在目前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信用證及預付貨款這兩種方式必將使中國的外貿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越來越處于劣勢。同時,我們在對國外的進口商提出這些付款條件時,往往沒想到對外商來說同樣存在一個信用風險的問題,對方會對我方能否收到資金后準確按合同約定發貨也心有顧慮,而國際保理則能很好地為國際貿易中的買賣雙方解決信用方面的顧慮,特別是當買賣雙方資信較好,但對對方都不了解的情況下非常適用。但對于中國部分出口商來說,始終認為新的東西風險較大,從而錯失商機。

即使出口企業認識到國際保理業務的優勢,并愿意開展國際保理業務,但企業本身某些方面達不到商業銀行開展國際保理業務的條件。第一,國際保理業務對企業的應收賬款和財務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企業相關人員熟悉財務、法律、信用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現實中,企業往往由于缺乏規范透明的應收賬款和財務管理制度,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導致銀行拒絕敘作保理業務。第二,我國出口企業產品多為初級產品或消費性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有限。企業采用國際保理業務也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成本,因此出口企業多數不愿意,從而限制了國際保理業務的發展。

(二)從我國的銀行角度分析

1.提供的服務項目有限

我國商業銀行所能提供的保理業務服務項目主要集中在為客戶提供融資和賬款托收方面。其它方面的服務項目,包括銷售賬務管理、壞賬擔保等,則較少提供。就融資功能來講,也是以提供有追索的融資為主。這一方面是企業相關需求不大,從這一角度講,我國目前的國際保理業務與典型的現代保理業務還有一定的差距。

2.費用過高

在國內,銀行一般按應收賬款金額收取的賬戶管理費、資信調

查費、額度核定費等手續費通常為2%至6%,再加上對企業獲得的預付款收取利息,保理費是信用證業務費用的十倍左右,也是國外保理費用的好幾倍,這常常使進出口雙方望而止步。

3.缺乏專業的國際保理人才

保理業務要求從業人員具備保理業務專業知識,熟練的英語應用能力、豐富的國際金融知識以及法律知識,熟悉相關國際慣例、國際貿易交易規則和習慣等。但從實踐上看,由于中國開展此項業務時間不長、業務量少,從業人員在實務操作上的鍛煉機會少,因此保理從業人員在辦理保理業務過程中業務不熟練,直接影響了國際保理業務在中國的推廣速度和應用范圍。從保理理論知識角度,專業研究人員仍比較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際保理業務的推廣。我國在國際保理的立法研究上也體現了人才匱乏的現象,同樣制約了國際保理業務的開展。

(三)從外部環境分析

1.我國的保理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首先,沒有針對保理業務的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對國際保理業務中許多具體問題缺乏可操作性,對保理的法律適用規則和糾紛解決機制等內容都沒有涉及;其次,保理的監管立法在我國嚴重缺失。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保理商的資格、成立條件和程序、保理商的性質和法律地位及保理行業的管理等未做明確規定;再次,保理業務順利開展的配套基礎法律制度尚未建立。

2.缺乏社會信用機制

保理業務需要對買賣雙方當事人和應收賬款合同進行全方位的調查。但是由于征信數據的缺失、信用監管的缺乏、社會信用意識的滯后和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低等因素,銀行和企業間的信用資源分隔給銀行資信調查帶來困難。同時,社會信用機制不健全也使銀行不能及時發現應收賬款本身的質量問題。

三、發展我國國際保理業務的對策

(一)我國企業發展國際保理業務的對策

首先,企業應轉變觀念,從長期收益角度出發認識到國際保理業務的優勢,而不應該局限于目前開辦國際保理業務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其次,中小企業應以優質的應收賬款作為還款保證積極采用國際保理。一要積極尋求與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的合作機會。二要積極的與國外公司簽訂協議。三要認真履行供應合同,以保證良好的應收賬款記錄。通過這三方面中小企業就可以以優質的應收賬款作為還款保證,積極申請無追索的國際保理業務成為我國商業銀行國際保理的中端客戶。

(二)我國銀行發展國際保理業務的對策

首先,全面開展國際保理服務。商業銀行應嘗試發展除融資外的其他國際保理服務,開展與國外保理合作項目,并吸取和借鑒國外保理商的經驗。同時,要充分利用fci提供的豐富的國內外資源和保理商覆蓋網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國際保理金融服務。其次,開展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國際保理業務是一項涉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業務。要重視利用國外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豐富的交易經驗培養專業人才。

(三)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法律法規

首先,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和信用體系,努力建立國際保理業所必需的信用信息系統、高功效的支付系統、信息管理系統。這需要政府的介入和支持。其次,政府要制訂保理業務法律法規,加快保理業務的規范化、法制化建設。金融監管和外匯管理方面,也應根據國際保理業務的性質和特點出臺適宜的政策,指導規范此項業務的準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奕.我國保理業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科技投資,2006,06.

[2]姜熙.淺談阻礙中國保理業務發展的幾個問題[j].國際金融研究,2003(5).

[3]丁敏.保理業務在我國的瓶頸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12.

篇9

 

一、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國際貿易融資僅占中國外貿企業所使用的各種融資方式的20%,其中又以大企業居多,中小企業所占比例很小。我國的進出口總額雖然逐年增長,但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支持,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尤其困難。

 

(一)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供需失衡

 

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而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對中小企業發展較好、信用擔保機構較多的省份調查,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被拒貸的比例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實抵押而被拒貸的,拒貸率高達56%。雖經各方努力,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問題,但多數中小企業融資仍十分困難。社會對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和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嚴重失衡。

 

(二)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難

 

我國中小企業多數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企業制度,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更多的依靠自身積累或者個人借款,如果要擴到生產經營規模則需要通過銀行貸款,但是,由于企業資產負債率偏高,加之一些中小企業為了滿足資金的迫切需求,通過押匯或者打包放款等方式套取銀行資金,銀行提供的短期借款往往很難及時收回,致使銀行不敢放貸或者放貸限額較低,很難滿足中小企業國際貿易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的原因

 

(一)中國的貿易融資法規不完善

 

中國的金融立法缺失問題嚴重,明顯滯后于金融業務的發展。國際貿易融資的相關法律還沒有將業務當中涉及到的,包括抵押、信托等行為的權利與責任給出明確的法律界定。現有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著與國際慣例不符情況。例如,銀行在押匯業務中當客戶違約時如何有取得貨物的所有權,信托收據在進口押匯中是否有效,法院對銀行已承兌的遠期信用證匯票是否有支付的權利等。金融立法的缺失,使銀行和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面臨更大的風險,阻礙了中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狀況較差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能否從銀行獲得貿易融資。據調查,中國中小企業一半以上沒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絕大多數信用等級都很低。中小企業的信用較低體現在商業信用不足,企業信用檔案記錄缺乏等多個方面。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中小企業制度不規范、缺乏資本等。

 

(三)銀行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信用歧視

 

首先,中國的金融政策、融資制度,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設計的,缺乏為中小企業設計的信貸評價體系。其次,當前中國銀行業對貿易融資業務的授信管理未與其它信貸業務的授信管理相區別。由于缺少專門的審查標準,仍使用傳統的5C法(品德、資本、擔保、能力、環境)。例如,銀行將打包貸款視同于流動資金貸款進行管理,除了要求企業提供有效的擔保外,還需要有其它銀行為企業開立的信用證原件。

 

(四)銀行融資方式單一缺乏創新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業務仍然集中在傳統的本幣業務,國際業務相對較弱,在人員、技術等方面都不具備優勢,導致銀行提供的貿易融資產品,仍以傳統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如打包放款、貼現、進出口押匯等。雖然這些業務風險較低,但是品種少,且功能單一。國際保理、福費廷、結構性貿易融資等新型的貿易融資方式開展較少,且發展緩慢,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限制了其發展。

 

(五)專業人才匱乏

 

貿易融資業務具有高度的專業性,需要精通法律、國際貿易、金融、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對成本、收益和風險的控制也取決于從業人員個人能力的高低。中國銀行業缺少貿易融資方面專業人才的現象嚴重,高素質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對金融工具、貿易手段、結算方式的不了解加大了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另一方面高素質人才的缺乏還限制了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的創新。例如,福費廷、國際保理、結構性貿易融資等方式雖然早已在中國得以開展,但因為業務人員水平不高的限制,使得這些業務發展緩慢。

 

三、完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對策和路徑

 

(一)健全國際貿易融資的相關法律

 

我國立法部門應該加強對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法律的研究,立足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盡快建立健全貿易融資法律法規體系。例如,對國際貿易融資常見的做法,如押匯業中銀行對單據與貨物的權利如何,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務關系如何等,盡快在法律上給以相應的規范。銀行和中小企業則應認真研究現有的法律法規,分析國際慣例和我國現行的法律環境之間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產品化的業務操作程序,以經過仔細研究的標準合同文本憑證格式等規避業務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

 

(二)銀行要積極創新

 

銀行在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要針對企業的需求開展金融產品創新。現階段國內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仍然以傳統產品為主,采用非信用證結算方式的融資產品較少,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金融產品創新勢在必行。銀行除了發展福費廷、國際保理等新型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外,還可以發展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通過將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搭配組合,滿足企業不同的融資需求,如打包放款和出口押匯的組合、退稅質押貸款與授信開證的組合、福費廷加出口信貸與遠期外匯業務的組合等。

 

(三)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體系

 

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融資需求旺、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銀行應制訂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辦法,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正常貿易產生的現金流量是還款的第一來源,而客戶的自身贏利能力是第二來源,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應該有別于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級標準,應該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訂專門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應該為客戶建立業務往來檔案,根據客戶的業務能力、交易對手資源及客戶履約的信用記錄評定其信用等級。

 

(四)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訓機制

 

越來越靈活和多樣化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要求中小企業的操作人員有較高的操作技能,熟練掌握結算及融資業務技能。與企業一樣,銀行也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訓機制,通過培訓提高銀行工作人員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水平,使其能更好的運用專業知識處理各種結算業務、評價客戶的信用、了解國際市場行情,達到向更多的客戶推銷自己的金融服務、有效控制風險的目的。

 

(五)借鑒發達國家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

 

審貸分離。對出口信貸及擔保項目嚴格審查,力求保證貸款的償還。美國要求逐筆對貸款進行審查和決定,審查國外進口商的財產狀況及資信情況。在日本,政府官員詳細審查了解項目參與企業的情況,以保證其清償能力。一旦貸款被批準,銀行密切跟蹤,保證對貸款人的執行進行持續監督,在出現拖欠貸款時及時采取行動。

 

總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對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結構的改善和國際貿易融資困境的解除,需要政府、銀行、企業相互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