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的概念解釋范文

時間:2023-08-24 17:4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觀經濟學的概念解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觀經濟學的概念解釋

篇1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目標;教學效果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最為核心的必修課之一,是進一步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基礎。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少學生抱怨這門課程“難學”,而不少教師也常常感嘆這門課程比較“難教”。在這個背景下,剖析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征,探討如何改進教學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目標

現代經濟學之所以迅速發展成為社會科學當中引人矚目的一門學科,研究領域也不斷超越“經濟”,幾乎涉及到人類行為的方方面面,其原因就在于經濟學提供了一套看待人類自身行為及人類社會運行的方式方法。因此,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首要目標應當是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而教材中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學習都是為了達到目標所必須進行的專業訓練。否則,教師辛苦的講授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學生甚至會迷失在微觀經濟學大量的圖表和公式里而不能自拔;當嘗試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解釋社會現象時,學生們要么不知如何下手,要么機械套用教材上的結論而不知考慮約束條件的變化。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特征

微觀經濟學比較抽象、分析工具復雜、課程內容繁多,相對于一般專業課程,其教學難度較大。

1.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內容抽象。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如何解讀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的一門學問,需要較高的抽象思維。由于微觀經濟學一般在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之一,而學生在大學之前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對于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較少,思考問題時常常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部分偏文科的學生這種傾向會更嚴重些。另外,作為一門社會科學,雖然微觀經濟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分析體系和邏輯框架,但并不能達到自然科學那樣的精確,相關分析需要在一系列與現實并不完全吻合的嚴格假設基礎上展開。由于大一大二的學生社會閱歷尚不豐富,不僅欠缺對現實的抽象和解讀能力,良好的經濟學直覺也有待慢慢形成,因此,在開始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時候,比較容易感到困惑。

2.微觀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復雜。在目前流行的本科微觀經濟學教材當中,除收入分配和社會福利等個別章節涉及到規范分析外,其它所有章節均以實證分析為主,廣泛運用文字、圖形和數學相結合的方式來表述經濟理論和模型。對于各種分析工具的運用,學生在初接觸的新鮮感消失后,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覺得這些分析工具過于復雜,難以掌握。

3.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內容繁多。現代經濟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凝結了無數學者的智慧,容納在一本教材里,難免會使得教材異常厚重。以不少高校采用的黃亞鈞主編的《微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為例,全書內容包含3大篇,共計16章,其中不少章節內容,需要10個以上的課時才能講清楚講透徹。但現實是,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最近幾年不少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課時總量均在壓縮,而這種壓縮常常是通過減少具體課程的課時來實現的。因此,即使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繁多,也不太可能獲得“足夠”的教學課時。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進

1.在深刻理解微觀經濟學內容體系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節奏。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讓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并初步形成運用這些概念和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抽象思維,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呢?這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經濟學理論功底,同時深研課程教材、精選講授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節奏,并輔以必要的指定參考書目,讓學生課外閱讀。另外,對于關鍵知識點,務求講清、講透。雖然課堂時間寶貴,但微觀經濟學的關鍵概念和理論,以及相關重點、難點內容,卻不能吝嗇時間,必須詳細講授,直到學生真正掌握、理解,并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止。例如,講授消費理論時,讓學生深刻理解經濟學如何解讀和詮釋消費者行為是關鍵,可以通過多角度的講解達到層層遞進的目的:在結合文字和圖形進行詳細講授后,再利用數學模型的推導進行重新表述,進而拋出現實案例讓學生分析。對于不同章節的不同內容,需要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例如,在講授生產理論時,就可以與先前學習的消費理論聯系起來并相互印證,因為這兩部分雖然涉及到的內容不同,但無論是分析生產者行為還是消費者行為,其基本邏輯和分析工具還是完全一致的。

2.靈活運用鮮活的現實案例。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靈活巧妙地運用來自鮮活現實的案例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抽象思維不足的缺陷,減緩學生的畏難厭學情緒。更重要的是,經濟學是解釋人類行為和社會運行的一門學問,必須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學會針對從現實中提煉出的典型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較為深入的專業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重視選擇經濟學的經典案例,還需要重視不斷吸納新的案例;不僅要重視概念和理論講授之前的案例引入、講授之中的案例穿插,更需要重視講授之后對于具體案例的討論和分析。

3.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和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直觀展示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尤其是對于某些背景資料、復雜圖表的展示可以很好地節約課堂板書時間,使課堂信息含量增大。隨著文化產業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相關視頻資源的搜索、下載變得容易,這類資源值得好好挖掘。例如,對于“看不見的手”的課堂講授,如果能夠配以短短幾分鐘的斯密生平及其理論產生背景的視頻,可能效果會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再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工具都不是目的,不能因此而受到局限和約束,例如,某些關鍵的模型推導過程該板書還是應當板書,如果采用PPT展示,也許學生的印象并不會深刻。

4.配合適度的課內外習題訓練。在課堂內外,給學生安排適度的習題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最優化、微積分等數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的應用幾乎充斥了每一個章節,通過習題訓練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把握,廓清大腦里某些似是而非的感性認識,培養良好的經濟學直覺和嚴謹的專業思維。在課堂內,對于重要知識點的傳授,應當配合習題的講解;在課堂外,每一章講完之后,也應當布置適量的習題作業。

5.改革課程考核方法。對于微觀經濟學的課程考核,不宜完全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成績作為最終結果,而應當結合平時的課堂發言、小組討論、課外作業等進行綜合評價。期末試卷考題的設置不宜過于強調對書本知識點的記憶,而應當注重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點的能力的考察。

參考文獻:

[1] 藍文妍.淺談微觀經濟學教學經驗[J].太原城市職業技

術學院學報,2011,(7).

[2] 呂文慧.淺論微觀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改革[J].甘肅聯

合大學學報,2011,(1).

篇2

(一)學習態度方面。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大量的模型都存在假設前提,比如: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前提就是“經濟人”假設,在講到寡頭市場古諾模型時,它的一個假設前提是“成本為零”,這與現實生活是極其不相符的,這些與現實生活脫離的假設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由于學校學生基礎不扎實,在理性思維環節存在著欠缺。微觀經濟學這門課一般在大一的下半學期開設,由于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和相關的社會經驗,這就使得學生學習起來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微觀經濟學的一個特點就是用大量的數學模型來解釋經濟學知識,這對于數學知識薄弱的學生提出了挑戰。大多學生對各個章節中的數學模型的建立,通過圖形分析經濟問題等方面提出了較多的問題。

(二)學習興趣方面。大多數學生表示對微觀經濟學的興趣程度一般,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只停留在課堂,多數學生表示,不會主動學習和參閱有關微觀經濟學的相關書籍。

(三)學習目標方面。在調查中顯示,大部分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理由是找工作時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幫助很大,在考研時微觀經濟學很有用。以此可以看出,學校學生選擇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功利性很強,并不是單純想多了解微觀經濟的理論知識,并以此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四)學習方式方面。學校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而課外的其他教材、報刊涉及較少。除了上課與老師做一定的互動以外,課下與老師的溝通交流較少。通過分析圖書館提供的借閱數據,學校學生對經濟學等相關書籍的借閱量、電子資源的下載量都比較少。

(五)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方面。大多數學生表示比較困難和很難。微觀經濟學的內容涵蓋面非常廣泛。比如:在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就包括了消費者理論、生產輪、成本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博弈論、福利經濟學等內容,這對于學生全面掌握該本書籍增加了難度。學校財務管理專業是文理兼收,其中相當部分的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存在欠缺,然而微觀經濟學的重點就在于用數學知識解決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問題,這無形中給學習增加了許多困難。文科學生學起來會更加吃力。比如:在講課過程中學生對“彈性”、“邊際”等相關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導致做題時頻繁出錯。學習內容的較大難度使得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本門課程,更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調查反映大多數學生除了上課學習微觀經濟學以外,其余每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時間都在六小時以下。

(六)學習內容的喜好程度方面。將微觀經濟學劃分為供求理論、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成本理論、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分配理論、其余理論等選項,讓學生選擇。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選擇了供求理論和消費者理論。從選項中也可以看出學生喜歡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學知識,比如說消費者理論,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消費者,因為每個學生每天都要消費,那么,在講該理論時可以從自己的實際角度出發,來理解所授知識,并且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學生的特點編排教學內容

(一)要注重教材的選擇。現階段,關于西方經濟學的教材是很多,但大部分高校選擇的都是有較多數學模型的《西方經濟學》教材。這些教材的特點是內容全面,編排合理,大量的數學模型支持經濟學理論。但是,對于學校的學生來說,這版教材有些偏難。尤其是在數學模型的運用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首先對運用的數學模型不理解,然后再用數學模型說明經濟學問題,就更增加了學生對經濟學問題的理解難度。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選擇這類型的教材就存在著不合理性。教材是傳播知識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學生的特點,選擇的教材應該盡量簡單,理論體系完整,案例和相關生活材料多,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開課時間的選擇。大多數高校,微觀經濟學的開課時間是大一的下半學期。但微觀經濟學的開課時間不在于特定的時間,而在于講微觀經濟學之前,與經濟數學的有關知識和政治經濟學的有關知識是否已經講授完畢。在這兩門課程已經授完的基礎上,才可以開課,切忌同時開課,這樣會出現的問題就是數學知識還沒有講到,經濟學知識已經涉及,這樣無形中給微觀經濟學的講解帶來了困難,同時,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講課內容上,用大量的經濟事例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調查表明,學生喜歡學習消費者行為理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該章節的事例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用事例來為教學內容作支撐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講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時,運用吃包子案例。在講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時,運用肥料事例,相關的事例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這都會增加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觀經濟學的大量案例都采用的是西方國家中的事例,那么,有些事例對于發展中國家是不恰當的。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強調采用中國經濟社會中的事例,這樣更接地氣,也更便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完“生產理論”后可以讓學生扮演各種廠商,并設定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模擬商業競爭。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

篇3

一、高職經濟學教學的現狀

由于高職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學以講授法為主,忽視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教學學時安排不足,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低落。此外,由于高職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經濟學常識的積累,陌生的經濟學概念使大部分高職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一)教材缺乏本土元素。經濟學教科書是普及和發展經濟學教育的基石。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經濟學》被譯成四十多種語言,流傳甚廣。與其他國家多樣化的經濟學教材相比,我國高職經濟學教材大多是通過翻譯、壓縮國外原著來編寫,陳述晦澀的經濟學原理,缺少情景案例,不利于學生把現實經濟生活與經濟學原理進行直接的聯系、建構整合信息,學生對經濟學知識感到索然無味。(二)學時安排不合理。高職經濟學課程一般要求在一個學期內完成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教學學時為48~72不等。迫于在較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大量經濟學知識的教學任務,教師大多采用講授法,通過解釋概念、推導公式、描繪曲線來闡明經濟學概念和規律,讓學生進行被動性的接受學習。(三)高中、高職經濟學知識體系出現斷層。我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時代特征來培養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經濟學部分共有《經濟生活》和《經濟學常識》兩本教材。《經濟生活》講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消費、分配理論;《經濟學常識》概述了古典經濟學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史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理論。與高中經濟學知識不同的是,高職經濟學中微觀部分根據成本—收益分析的思維,分析市場各個部分是如何運行的,即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產品和資源市場的相互作用,政府決策對各個經濟部門的影響;宏觀部分解析整個經濟系統的運作,分析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各個經濟表現指標、經濟增長和對外經濟貿易,探討如何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機制來實現國民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經濟目標。不連貫的經濟學知識體系使高職學生缺少對基本經濟學概念的認識。

二、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發展歷程及特色

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PlacementCourses)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Board)于1956年負責開發的,供學生在高中階段選修大學初級課程的課程體系。經過五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美國宏觀經濟學先修課和微觀經濟學先修課被廣泛認為是一套銜接美國中學到大學經濟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借鑒美國經濟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自1996年開始積極探索打造本土大學先修課程體系,以解決我國長期以來高中和大學教育嚴重脫節的問題。2014年8月,以分層教學教育理念為指導,中國教育學會正式啟動面向普通高中生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00所優質高中開展試點項目,規定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安排36學時的課堂教學。(一)本土特色教材的研發。我國經濟學者積極編寫適合本土學生的教材,從持續、平穩、健康、快速發展的本土經濟發展歷程中選取豐富的素材。李宏彬、周黎安編寫的《微觀經濟學———中國大學先修課》教材中附有大量生活化的拓展閱讀材料,如高三學生的最優學習時間表、快餐飲食文化、春運期間火車站購票長隊、潮汕商人的經營管理理念、我國戶籍制度的特征;文建東編寫的《西方經濟學》“精要與案例解析”收集了趣味性強的經濟現象,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經濟學思維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二)開放性考評系統的開發。為了考查學生積累的經濟學素養和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避免學生使用題海戰術,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課程考試以開放性的題型為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索真知,激發學生的潛能。(三)自主性教學的實施。為了推廣和普及本土微觀經濟學先修課程,2016年6月15日,中國微觀經濟學大學先修課程MOOC課程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38683人報名參加微觀經濟學第二期MOOC課程的學習,非試點學校的高中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等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經濟學知識,為高中和大學的經濟學教育搭建橋梁,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供平臺。(四)線上和線下教師培訓系統的互補。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學會已經組織了四次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的教師培訓,通過積極的討論與深入的交流,加深了解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評方式的共識,推進本土經濟學教育的發展。2017年初,試點項目在愛課程網站開展第一次線上教師培訓,旨在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CAP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對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啟示

要使經濟學發揮作為高職經管類專業基礎課的作用,探索提高高職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迫在眉睫。借鑒CAP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經驗,高職經濟學課程改革可以從課程體系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取、師資隊伍建設五個方面探討教學改革的路徑。(一)將統計學原理納入高職經濟學的先修課程。基于高職學生數理基礎薄弱的情況,在統計學課程授課過程中相應地融入微觀經濟學概念,讓學生接觸生產函數、需求函數和邊際量;強調樣本數據和總體數據的區別,展示宏觀經濟數據的收集。統計學原理和經濟學應該分別作為先修和后續課程,避免把這兩門課程安排在同一個學期。(二)經濟學教材本土化建設。教材建設是高職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有效教學的前提。一套優秀的教材必須包含教學大綱規定的核心內容,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探索真知。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做到“以人為本”,經濟學教材也應該結合國情,以我國經濟實踐為基礎,解釋經濟現象,讓學生深入了解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貼近現實生活的經濟學案例能增強學生對經濟學原理的認識,將課堂新知識與頭腦中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貫通整個知識體系,讓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識變得有趣味。(三)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鑒于課程學時安排緊湊和知識點繁多的特點,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經濟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高職經濟學教學內容可以設置為14個重點專題,包括供需法則和彈性應用、分工和貿易、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市場失靈、宏觀經濟指標、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短期經濟波動、貨幣市場和銀行體系、財政與貨幣政策、開放經濟。教師對每個專題安排2~4個學時進行授課。(四)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高職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他們不滿足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以提高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各樣的網絡媒介,高職學生能迅速地更新信息、接受新思維,把握時代的特征。在經濟學課程開始之前,安排學生每天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財經文章,積累財經資訊,跟上經濟發展的最新方向,了解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商品市場、證券市場、信貸市場的變動情況。及早接觸經濟學術語能有效地促使學生的學習發生,產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而這種學習興趣很難在課程開始后一兩周內獲得。學生帶著求知欲和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圍繞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采用分組研討教學方能提高學生對高職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不同的經濟指標,利用互聯網搜索數據資料、制定統計圖表,將小組的調研結果制作成PPT并進行課堂陳述,在陳述過程中,學生必須獨立地思考和回答問題。通過收集國民經濟核算、人民生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對外經濟貿易、就業人員和工資等狀況,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最新概況。課堂陳述結束之后,每位小組成員撰寫一份有關我國經濟現狀的調研報告,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五)建立教學共同體。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教學經驗的增長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建立教師群體互動性的教學發展模式,形成教學共同體,是促進高職經濟學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校、同行經濟學教師之間應加強互動,地方院校的教師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探討課堂教學的難點,共同開發高職經濟學教材及教師用書;定期邀請教學專家分享制作微課、慕課的經驗,使不同年齡和水平的教師得以獲得共同的教學發展。鑒于新教師缺少經濟學教育教學經驗,高職院校應該為新教師選擇一個優秀教師作為導師,通過觀摩教學和老教師對新教師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培養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

作者:陳曉紅 單位: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篇4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及研究方法是財經管理類諸多專業課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可以啟發學生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并指導他們如何做出理性的經濟決策。微觀經濟學不僅是規范學生學習和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基礎課程,也是致力于培養學生具有現代經濟思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專業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主考課,關系到學生考研的成敗。

2二本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面臨的困難

2.1學生素質整體下降,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普及化背景下二本院校學生的平均素質降低。中學教育中高密度、被動式接受教育的過程使學生們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意識,課程學習完全依賴老師講解。過早地文理分科,使學生們沒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理科生怕文字描述、懼怕記憶基本概念和理論,對經濟常識的了解較少;而多數文科生不具備簡單的數理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2高校對教學不夠重視,教師教學水平相對較弱

二本院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也越來越看重學歷與科研,引進的幾乎都是來自研究型大學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博士研究生。這些教師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科研能力較強,但實踐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明顯不足。雖然二本院校重視日常教學管理,但多數留于形式,教師只要完成教學的基本任務,嚴格考勤,保證不出教學事故即可,學校找不到合理的指標體系去衡量和監督教學效果。學校的教學獎勵與職稱評定等也與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掛鉤。在這種體制下,教師既沒有努力鉆研教學的動力也沒有提高教學能力的壓力。

2.3微觀經濟本身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具有理論性強、教學內容繁多的特點。教師要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講清楚微觀經濟學基本概念、模型、圖形等理論已經很不容易。微觀經濟學中假設條件太強太多,很多原理只有在嚴格的假定才能存在的,這些條件的假定與現實的經濟世界相差甚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很懷疑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在理解消化模型上有一定難度。

2.4現有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

二本院校經濟學課堂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授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教師唱獨角戲,教與學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逐年擴招使得各高校師生匹配比例嚴重失調,生均教學資源數量在減少。教師通常一學期要上幾門理論課,每門課的人數又非常多(課堂人數一般在九十人以上),基本上只能采用大班上課,這種條件下不僅教師上課辛苦、課堂紀律很難控制,而且師生討論和互動時間少,教學效果差。

3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對策

3.1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別的選擇教學內容

為解決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而不是不顧學生的專業需要一股腦的灌輸全部理論。比如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講解一些基本的理論、注重理論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使學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模型,并運用模型分析經濟現象;而對于經濟類的學生要求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模型分析和內容更全面,而且要配套各種類型的考題進行學習。對于考研的同學,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群,除基本理論之外還要補充一些經濟思想史,讓他們對不同流派的理論體系有個初步認識。

3.2多種教學方法配套使用以提高上課效率

在教學中對概念性的內容教師可舉一些生活中每天會接觸的商品進行解釋,而對于基本原理比如彈性、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等理論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課堂學生的興趣和效率。

3.3改變單一的職稱評審模式,有效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新時代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改變高校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狀況,二本院校在職稱評定和教學獎勵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體現教師日常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把教書育人作為根本,考慮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對學生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

3.4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及其他網絡資源

微觀經濟學內容多,原理、圖形、理論模型復雜,加之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不好,教師要想在有限的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此外教師也應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服務,比如在網上尋找最新案例讓學生分析,利用網絡給學生布置作業,并在網上批改作業等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對于難掌握的模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傳輸給學生推導過程,指導學生課外學習。

3.5注重對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考察

二本學校為提高課程的過關率,對教學的考核通常是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期評成績。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是依據學生有沒有到課、有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及上課有沒有違紀,這種考核方式過于形式化,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常出現學生為了撈到平時成績,人在心不在,作業自己不做抄襲別人的,甚至還有請人代課和作業交差的情況。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投入理論的學習,應該通過理論運用能力的考察來評定其平時成績。

【經濟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1]湯向俊.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改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2).

篇5

關鍵詞 案例教學 微觀經濟學 應用

微觀經濟學是以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為基礎,企業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在各種約束條件及諸多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將有限的資源加以最有效利用的學科。它將經濟理論和決策方法相結合,將邏輯分析方法和數學分析方法相結合,并廣泛運用數學知識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比較抽象,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動性,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一、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對一個真實情境或事件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情境或事件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在20世紀二十年代首創。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闡釋抽象的理論知識的要點,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而且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一)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對人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習的內在動力。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外引課程,許多理論與我國的現實國情差異比較大,同時它的基本內容大多是抽象化的理論和實證化原理,并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分析和數學論證,讓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頭疼難懂。案例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體化,讓它們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過聯系實際了解這些概念、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和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的動力。例如在講授價格理論時,可以將去年網絡上出現的流行詞“蒜你狠”、“豆你玩”引入到課堂案例中進行討論、分析,會使學生發現微觀經濟學理論原來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微觀經濟學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案例分析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開拓學生思維。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壑,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并能學以致用。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原理不僅能夠解釋很多的社會經濟問題,也能解答很多和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事情。教師在引入案例時,可從多個層面給學生以引導,開拓其思維。例如在講授“機會成本”這個概念時,可以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討論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如何運用這一知識;又可以啟發學生從生自身的角度思考并討論“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什么?在繼續深造和參加工作中如何選擇?”等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三)案例教學有利于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的轉變。

傳統的教育方式――應試教育,是以“填鴨式” 、“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機械地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其后果是學生聽完就忘,或者只是靠死記硬背學習,而無法形成系統的經濟學理論體系。而案例教學則不同,案例教學往往是讓學生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通過案例分析討論,不僅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而且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實際經濟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自主學習的思維方式。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對經濟問題的探索、歸納和推理,因而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由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也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和關鍵。

二、提高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方式

案例教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科學地運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優勢。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要提高案例法教學效果,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環節設計中不能重案例,而輕理論。

案例教學的優勢是明顯的,但也不是完全的,案例教學環節和理論教學環節應當相輔相成。理論教學為案例教學提供了分析的基礎和依據,而案例教學則有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論的灌輸中,傳統教學仍是必不可少,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案例教學將流于形式。并且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推導以及知識推進的連貫性,這種連貫性是案例教學不能體現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顧此失彼,應使這兩種教學方法互相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案例選擇的典型性和時效性。

案例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選擇恰當的案例。好的案例應當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學理論的案例;同時又是具有時效性,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和反映當前經濟現狀的案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典型案例是指那些能夠充分說明相關理論,被反復引用,既通俗易懂又具有象征意義的案例。例如在解釋“邊際效用”這一概念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們的認識和理解,可以通過“鉆石與水的悖論”這一典型案例來說明。增強案例的時效性,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案例更新,保證授課內容的鮮活性。因此,在選擇微觀經濟學案例時應更多關注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以便將微觀經濟學原理與我國的經濟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在講授“寡頭壟斷”時,可以引入“京東、卓越、當當的圖書價格戰”這一既具有時效性又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案例。

(下轉54頁)

(上接34頁)

(三)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形成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關系。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再好的案例教學活動,學生如果不參與,就無法從中得到收獲。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著學生收獲的大小,學生參與則是案例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承擔簡單的講授任務,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與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將西方經濟學理論用于實踐。案例教學不能都由老師“教”, 應當確立學生的“主角”地位,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不同意見的討論,把問題引向深入。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非常熟悉西方經濟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還應充分閱讀相關書籍和資料,注意知識的積累。同時,教師應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善于傾聽學生發言,又要適時地誘導學生,使案例討論的發言始終圍繞主題進行,并在必要的時候對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進行提煉和總結。除在關鍵時刻予以正確引導外,還要善于歸納學生討論中的各種意見,適時地給予充分肯定,也可以闡明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保證良好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教學相長。

三、結語

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科學恰當地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注重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合理互補,注重案例選擇的典型性和時效性,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較高的整體素質和較強的社會競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金Z,張毅.淺探管理經濟學案例互動教學[J].現代企業教育,2011(08)下期:138-139.

篇6

世上難得的一位“經濟學通才”、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2009年12月13日與世長辭,享年94歲。

薩繆爾森早在而立之年就在西方經濟學界贏得盛譽。他在30歲時出版的《經濟分析基礎》,在25年之后為他帶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在諾貝爾頒獎致辭中,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教授阿沙?林貝克曾經這樣評價:“薩繆爾森在提高經濟學分析水平方面的貢獻,已超過當代任何一位其他的經濟學家。他事實上是重寫了經濟學理論的許多領域。”

薩繆爾森博采眾長、善于折衷,是一位海納百川的高手。薩繆爾森認定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混合經濟”,由私人經濟和公共經濟兩部分構成,前者可以用微觀經濟學加以分析,后者可用宏觀經濟學進行論證。“薩繆爾森的開拓性的教科書的功績在于:它第一次成功地把(當時)新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結合在一起。薩繆爾森使用新古典綜合派的概念,即一旦經濟被恢復到充分就業狀態,原有的古典學派的原理便能夠適用。”薩繆爾森意欲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一個同微觀經濟學相一致的分析框架。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宏觀經濟學”一詞,在薩繆爾森的教科書問世之前,甚至還不曾出現在西方經濟學的詞典中。在微觀經濟學領域,薩繆爾森所采用的一整套市場分析方法,如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和成本曲線等,迄今仍是經濟學界的共識和典范。

薩繆爾森《經濟學》教科書第19版,已在美國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問世。該書首版發行是在1948年,之后大約每三年更新一次。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西方世界的“經濟學圣經”,早已被譯成40余種文字,銷售總量已超過一千萬冊。薩繆爾森經濟學教科書“的確開創了一個嶄新而持久的典范。”研究經濟學的歷史學家,像那些研究地球上骨骼與化石的古生物學家一樣,通過考證《經濟學》的第1版如何修訂成第2版,并最終成為今天這個版本的過程,來確定各種經濟學觀點的盛衰年代。

盡管如此,隨著歲月流逝,“凱恩斯革命”的局限性逐漸暴露,薩繆爾森的教科書也遭致許多的批評。在20世紀60年代,曾有一本評論性專著《批薩繆爾森》指責他過于為自由放任的市場制度辯護,其篇幅竟然等同于薩繆爾森的教科書。而1997年第16版推出前,美國評論界又有人認為薩繆爾森過于追隨凱恩斯,其15個版本的教科書基調“體現了一種對政府干預功能的信任和對市場運作后果的擔憂。”該文還指出,“由于總是著眼于短期總需求,《經濟學》低估了探討長期經濟增長的源泉的重要性。又由于凱恩斯所擔心的問題,即‘人們往往會儲蓄過多,從而會導致經濟緊縮’,《經濟學》的許多版本都隱含著一種‘反儲蓄’的基調。直到1989年發行的第13版,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才深感美國的儲蓄率已經過低,才開始提請人們關注儲蓄水平和經濟增長之間存有密切的關系。”

釜底抽薪式的挑戰來自斯坦福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他寫道:“在實質上,這(指新古典綜合體系)就是把經濟學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在一個部分中,當社會的經濟資源沒有達到充分就業時,宏觀理論便能夠適用;在另一個部分,當社會的資源達到充分就業時,微觀理論就發生作用。這種二者相互獨立而很少關聯的理論體系在教科書的寫作和課程的教學上得以反映出來;先講微觀、后講宏觀,或者把次序顛倒過來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經濟學者們已經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分割提出了疑問。整個經濟學界已經相信:宏觀的變化必須以微觀經濟學的原理為基礎;經濟學只有一套,而非兩套。然而,這一觀點卻沒有在現有的任何教科書中被反映出來。”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競爭是創新的動力。早在20世紀70年代,“滯脹”這個經濟學難題出現,經濟學界已深感“新古典綜合派”的解釋力已經達到極限,并呼吁要“尋找一個新的凱恩斯,他的突如其來的洞察能力將會發展出一個理論來解釋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到了90年代,當“不停滯又不膨脹”的“新經濟”展現之后,西方經濟學家更是大聲疾呼:“需要超過馬歇爾和薩繆爾森的原理”。薩繆爾森第15版《經濟學》發行,一些評論家已經委婉地挑明“其流行勢頭似成強弩之末”。同期,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教科書都已經開始在國內外引起轟動;William Baumol的教科書的呼聲也很高,截至1997年已經出了7版,而更早的Richard G.Lipsey的教科書,1981年就出到了第六版。

令人困惑、感嘆與折服的一點是,1998年薩繆爾森教科書的第16版也即50周年金版,其人氣指數又再度如日中天。加里?伯克(Gary Burk)曾評論道:“凱恩斯曾不無自嘲地說過:‘長期看,我們都屬于死亡。’在Ⅸ經濟學》第16版問世的今天,我對此似乎不再敢茍同。看來,我們的脈搏還依然相當的強勁。”薩繆爾森本人甚至不無自豪地宣稱“已經站到了時代的潮頭和經濟學的鋒刃之上”。

在薩繆爾森《經濟學》教科書50周年“世紀金版”中譯本的首發式上,我們曾播放過薩繆爾森的《錄像祝賀致辭》,宣讀過他的“致中國讀者”的親筆信函。薩繆爾森寫道:“就政治經濟而言,中國無疑是個正在重新崛起的大國。中國的黨政領導和廣大民眾已經選定了用市場競爭機制去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手段……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在其迅速發展的今天,已經特別地需要我們這本教科書來為您服務。”

走向市場經濟的進程中,中國所面臨的挑戰無疑異常嚴峻。例如,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邏輯步驟,新興經濟體與成熟經濟體接軌的合作模式,從“模擬市場”切換到“成熟市場”的臨界條件和成功關鍵,切實向民間資本開放壟斷產業,有效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盡快挪除居民消費的“制度”,從倚重(政府)投資走向倚重國民消費等,都需要經濟學者進一步努力借鑒和創新。

篇7

 

中級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從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為標志產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了,微觀經濟學研究個體經濟單位的行為,包括消費者、工人、投資者、土地所有者、企業——事實上包括任何參與經濟運行的個人和法人,微觀經濟學就是解釋這些經濟單位如何做出決策,以及為什么這樣做。中級微觀經濟學則是在原來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用一系列的數學公式與模型去證明這些行為的合理性以及預測他們未來的趨勢,因此包含了大量的數據和圖形以及數學函數,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經濟學理論基礎,一接觸理論性與研究性這么強的課程,不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難度,學生消化起來也比較難,因此改進方法勢在必行。

 

一、高校中級微觀經濟學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首先是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中級微觀經濟學設計的理論模型以及數學函數過多,會使學生產生學科嚴重脫離實際的感覺,覺得學這門課程無用,尤其是一些獨立學院的學生。獨立學院與私立高校由于生源復雜,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而且獨立學院的學生更善于實踐應用,學生對實踐課程或者與創業有關的課程感興趣,一旦學習理論知識時,就會覺得乏然無趣,因此曠課率也會極大地攀升,最終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惡性循環。

 

其次是課程安排難度大,由于中級微觀經濟學難度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懂需要花費不少時間,而獨立學院里的大部分學生很少會利用課余時間來看書,更多的是去做打工兼職等一些活動,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學完所需的一切知識與模型理論,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在課堂上把所有理論與模型以及推導求證公式講清楚,這就必須要求老師們放慢進度,而且學生在課堂上也會經常不斷要求老師講慢講詳細。然而由于時間限制與其他專業課課程安排的需要,高校中級微觀經濟學只能開設一個學期,因此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經常需要趕進度,結果就導致學生學習時間不足,上課又聽不懂,即使努力去聽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結果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上課沒有積極性,玩手機聊天睡覺。這不僅極大地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還進一步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到學期末時,如果按照教學任務教完一本書,能100%完全聽懂消化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學生,基本只有20%。

 

再次是教師教學方法落后,相對單一。目前我國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師在授課時基本上是以“灌輸式”的方式去教授課程,這種“填鴨式”的方式使得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所以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上學時限制,往往出現教師在課堂上重視理論傳授的情況,導致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消化吸收以及與學生互動的時間減少,學生自然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也不強,難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最后是考核方式單一,缺乏靈活 性。目前中級微觀經濟學的考核方式還是采用試卷考核的方式,而試卷的內容主要以理論分析、簡答、選擇、填空與案例分析以及計算組成。在考核過程中采用閉卷考核的方式,由于考試內容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經常出現學生要求老師劃重點然后回去死記硬背的現象。這極大地削弱了考試分數作為一個科目評價標準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使得考試成績與學生能力不相符,成績單大打折扣,水分含量大。最終影響的是學校的教學質量與聲譽。

 

二、應對辦法

 

為應對以上困難與挑戰,獨立學院及私立院校中的中級微觀經濟學老師應采用以下辦法解決與應對:

 

首先是做到與學生的充分溝通與交流。在每個學期的第一節課上,須與學生做好互動,告訴他們學習中級微觀經濟學的好處,比如告訴他們:以后創業,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掌握和了解市場與企業的運作規律,投資也要關注經濟狀況,了解企業運行規律與分析市場現象。同時分析方法和工具也必須要掌握,經濟模型和理論對畢業論文寫作也很重要,是經濟學人的素養,體現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如此學生自會覺得很有道理,也就會有興趣和動力去學習。

 

其次是課程任務設置上盡量結合實際,比如挑一些重點內容與章節進行詳細講述,講課速度要慢,盡量做到全部學生隨時隨堂理解,適當穿插生動有趣的案例與新聞事實進行講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最重要的是預留下充足的時間與學生做好互動,譬如把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去社會上調研,研究遇到的每一個微觀經濟學的現象,做成PPT在課堂上展示。當然,如此還不能最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是讓學生將自己的研究內容做成海報,放在課堂上展示,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就會提高。

 

最后是進行考試與評分改革。第一,將考試分數與學生課堂表現合理結合起來,如上文所做PPT內容與海報,不但要作為期末分數的一個重要標準,還要讓同學們參與進來,比如在最后課堂上讓同學票選最好的作品,根據票數進行評分,參與性高了,同學們的主動性自然就高。第二,筆試部分,筆者不建議筆試內容出概念題與選擇題,因該多一些計算題,但是計算題不能太難,必須以學生們課堂上的理解水平為基礎,如此一來,不僅考查了學生的經濟學素養與能力,更加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加強了課程的應用性,但是計算題也要含有一定的創新性,要讓同學們喜歡上考試,在考試過程中放松應考。這些要求自然顯得有些太高,但我們依然是有辦法的,比如下面是筆者的期末考試試題,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內容如下:“來自星星的你之后,都敏俊教授留在了地球上,他可以不用吃飯,也不用花錢買衣服,但是千頌伊要喝啤酒吃炸雞,而且要花都教授很多錢買衣服,已知千頌伊消費啤酒炸雞和衣服的效用為U(F,C)=FC,都教授2014年的收入為1200萬韓元,啤酒炸雞和衣服的價格均為每單位1萬韓元,但是到了今年,食物價格上升到了2萬韓元,衣服價格上升至3萬韓元,以100表示去年的生活成本指數,請計算為了滿足千頌伊的消費需求,都教授在今年的生活成本指數、拉氏指數以及帕氏指數。(提示:在這樣的偏好下,千頌伊喜歡相同數量的食物和衣服)”上述考題將經濟學內容與流行元素結合起來,同時充分考慮到了應用性,一舉多得,得到了不錯的反響。

 

由上可見,中級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方向必須是在能最大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學生樂趣的同時讓學生學到知識。

篇8

關鍵詞:案例教學;微觀經濟學;探討

一、問題的提出

對于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學生來說,微觀經濟學是學習其他各門課程的基礎,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非常重視這門課程的講授,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由于微觀經濟學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教學手段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學法是指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例或歷史事件帶到課堂之中,并利用與本課程相關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歷史事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某一問題拋給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把枯燥單調的理論章節,變成解決真實問題的公開討論[1]。案例教學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案例評審型,就是給出案例中的問題及問題評審的方案,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分析;二是討論分析型,就是只提出問題而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需要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三是發展理論型,就是通過案例發現新的理論生長點,發展并不斷完善理論體系。案例教學法對老師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對學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學生應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的聆聽者。比如在案例討論中,老師要盡可能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形成一種師生互動、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根據筆者自身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對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經驗,總結了以下兩種主要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案例的形式。一種是現實性教學案例,即把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學現象以及有關經濟的時事熱點進行總結歸納,和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能夠通過身邊發生的事情及經濟事件掌握經濟學知識。另一種是歷史性案例,即通過對歷史上所發生過的經濟學領域的事件進行學習和討論,理解經濟學原理,比如在講完賦稅的歸宿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討論在1990年,美國國會針對游艇、私人飛機、皮衣、珠寶和豪華轎車這類物品通過了一項新的奢侈品稅[2]。這兩種教學案例應該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發揮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中的作用。

二、案例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微觀經濟學教學經驗總結以及與其他經濟學專業老師的交流探討,發現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案例教學法應用不當

將案例教學法混同于舉例教學法,片面的認為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入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現象的講解就是案例教學。然而案例教學不僅僅包括舉例教學法,它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還包括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深入思考和討論,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獨立思考,并非僅僅只是舉例子的教學手段[3]。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好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的平衡,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兩種問題:一種是過分強調傳統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相對其他學科理論性較強,涉及到大量圖表和公式的推導,這使得理論知識講解占用了較長時間,壓縮了案例教學的課時。另一種是在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案例教學法,學生自主討論占用的時間過多,使得整個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理論學習的時間被壓縮。教師把握不好案例教學的環節。在案例式教學環節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使課堂處于“放羊”狀態,這種脫離了教師指導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定弊端,使學生不能認識到自己在思考問題時出現的偏差。這兩種傾向都會影響到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

2.案例質量不高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案例的選擇、整理和分析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缺陷,例如案例的選擇沒有與最新經濟動態和政策相結合,具有一定的時滯性,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不能達到協調適應。案例的選取沒有經過認真的篩選,直接采用報紙、雜志等的內容,缺乏專業性的審視和洞察。二是教師使用的案例過于陳舊。直接使用國外相關案例,比如在對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進行講解時,大多數老師都會引用吃饅頭解餓程度的例子,隨著吃饅頭數量的增加,所獲得的解餓程度也就逐漸減少,這樣的案例比較陳舊,很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

3.本土化的案例少

在我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學案例幾乎都是基于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微觀經濟實踐編寫的,還沒有形成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案例的教材,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微觀經濟學案例大多都來自國外的一些經典教材,這些案例雖然都能很好的反映相應的經濟學原理,但是由于文化底蘊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學生在理解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還是存在一些難度,這就使得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4]。比如對經濟資源稀缺性進行講解時,多數教科書上直接引用大炮和黃油的案例,這兩種商品雖然能夠說明相關原理,但大炮和黃油不切合生活實際,這樣的案例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學中缺少師生互動

(1)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然占有充分的主導地位,在案例的講解、問題的提出以及分析的整個過程中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的狀態,雖然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運用了實際案例,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案例的分析過程中來,從而沒有完全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效果。(2)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首先,教學案例過于陳舊,或者完全引用國外案例,使得學生不能切實感受到該經濟現象與相關理論的聯系,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師主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善于獨立思考,過分依賴老師的講解,從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束縛性。案例教學法并不只是教師對于某個現實案例的講解,而是需要學生參與進來,以學生為主體;最后,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存在搭便車的現象,真正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的總是固定的一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從案例的選取、分析和總結都由小組中某一個或幾個同學完成,其他同學并沒有完全參與進來。

三、案例教學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學校對案例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沒有認識到案例教學對于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講解的重要性,因此對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沒有投入相應經費保障和網絡服務,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教學文件對案例教學予以支持,進而導致案例教學的相關設備投入不足。一般來說,在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過程中,除了多媒體的應用,更多的是需要老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運用經濟學軟件,也需要對相關網絡資源的鏈接,但是由于學校對于案例教學法資金投入有限,導致相關設備的運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校教師講課用的電腦不能訪問互聯網,從而影響案例教學法的質量。與此同時,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法實施較其他教學方法而言,比較費時費力,加之學校沒有相關的考核政策,因此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講授的積極性會受到限制。

2.經濟學案例教學團隊經驗不足

微觀經濟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相應的現實案例完美結合起來,這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經濟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能夠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效果的能力。但是對于教師來說,一個微觀經濟學討論式案例的編排一般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比較費時費力,這也是阻礙案例教學法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3.微觀經濟理論與現實案例的結合度不強

由于微觀經濟學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又面臨著與現實中微觀層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對接,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面對大量的圖表和公式,教師在授課方面有一定難度,既要讓學生記住相關圖表公式,又要通過一定的案例教學讓學生理解其實際應用,在這兩者的權衡過程中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5]。并且在上課時所列舉的微觀經濟學案例尚未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做出理論上的創新。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在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許多典型的經濟學案例素材,但是這些案例都處于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因此,要想收集到能夠反映我國經濟現象的相對穩定而又具有典型意義的經濟學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應當加強關于中國本土化的微觀經濟學案例研究,使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能夠更好地與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四、提高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手段

1.案例教學方式的選擇

(1)故事性案例。故事性案例是指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微觀經濟學某個知識點的案例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某章的開始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章節的講解,也可以穿插在本章重點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強化學生運用相關經濟理論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需求的價格彈性時,如果老師只是簡單的說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而沒有用我們生活中十分形象以及實實在在的例子即現實性案例來說明,學生就可能會理解不透徹,感覺生澀難懂。到底什么是需求的價格彈性呢?比如現在風靡全國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活動,這個活動想必大家都會在淘寶上購物,而在“雙十一”這一天最大的消費人群是沒有收入的大學生,這是為什么呢(拋出問題給學生,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這個案例的討論中來)?大學生是沒有收入又有很強的消費需求的人群,因此他們更加關心商品價格的變化,他們會在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時增加購買量,而在價格上升時明顯減少購買量,也就是說大學生有很高的需求價格彈性,因此在“雙十一”商品價格相對優惠時,大學生就成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主力軍。另外,通過經典的經濟學小故事和歷史故事來講解經濟學相關原理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講到消費者行為理論時,可以通過為什么會產生“口紅效應”來說明,“口紅效應”是說在經濟有下行壓力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比正常年份增加,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掌握消費者行為理論;在講解均衡價格形成時,可以引入黃牛票販子的案例,由于需求大于供給,同時價格又受到管制,實際交易價格低于市場自發形成的價格,從而催生票販子的產生。故事性案例能起到加強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但這種教學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事性案例的引入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興趣,但是課堂以教師為主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2)討論式案例。討論式案例是指教師在講解了某個知識點之后,通過將現實中存在的與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并設置相應的問題,通過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給出最終的解釋或解決方案。這種案例教學方式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先將案例材料及問題以書面的形式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課下的討論和準備,將最終結果進行課堂展示。在討論式案例的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整個過程進行相應的把控,將主導權交給學生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比如在講述了價格彈性的相關概念之后,可以通過國家限電方案來討論為什么國家在過年等節假日用電高峰期控制居民用電量時,不需要其他限制用電量的手段,只需要適當提高電價即可達到限電的目的,這是因為居民對于用電量的價格彈性加大,適當提高電價,會使居民在保證正常生活的用電情況下減少電量的使用。通過討論式案例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加深對價格彈性的理解。在講到稅收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們討論我國營改增給各行業帶來的影響,從而使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3)辯論式案例。要全面掌握所學的微觀經濟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可以采取辯論式案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案例相對于故事型案例和討論式案例來說,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潛力。首先,辯論式案例的開展需要建立在知識點較為綜合的案例之上,選取合適的案例之后,學生需要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充實自己的觀點,最后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使學生們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并能夠增強用理論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到不同市場的類型時,可以讓學生探討2007年發生的蘭州拉面漲價事件,拉面行業接近于完全競爭市場,但同時對于蘭州人民來說拉面是每日不可或缺的主食,提價會帶來重大的民生問題,不提價又會擾亂市場秩序,那么政府是否應該干預蘭州拉面價格呢?通過拋出問題讓同學在探討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但是辯論式案例也有一定的缺點,一方面教師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適合辯論的素材,還要合理的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另一方面,辯論式案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花較大精力做準備[6]。因此,辯論式案例教學可以在微觀經濟學的所有基礎知識學習完成之后組織一次,加深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2.案例的編排

(1)可以將故事型案例安排在每章的開始,用來引導學生進入本章正式內容的學習,由于是導入型的案例,因此在案例的選取過程中要注重案例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貫穿全文。要通過導入式的故事型案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本章要講的內容與哪類經濟現象有關,并且要涉及到本章的重點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2)為了讓學生鞏固每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可以在每章內容的講解過程中穿插一到兩個故事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另一方面可以在枯燥的理論講解之后,用與相關理論知識對應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要注意主次,引入的故事性案例的數量要適當,太長或太多都會對理論教學時間造成影響。(3)在每章內容講解完之后可以編排一個討論式案例,增進學生對于整章內容的宏觀把握和理解。討論式案例要與本章的重點內容緊密聯系,并且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與生活中的經濟現象要密切關聯,目的是讓學生培養運用本章知識點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微觀經濟學教學完成之后,可以通過大作業的形式編排一個辯論式案例,將經濟問題引入到課堂討論中,老師也應該努力營造寬松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

五、案例教學法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1)在案例素材的收集過程中,應該盡量貼近生活,并且要能夠反映當前國內國外經濟發展熱點,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能夠把握經濟發展趨勢,了解最新的經濟動態[7]。在確定案例設計方向之后,教師應該根據案例所對應的教材內容,對案例進行設計,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哪些方面的理論知識。(2)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適量原則。也就是說要把握好理論教學時間和案例教學時間的度,要明白案例教學是為理論教學服務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因此在案例設置過程中,要注重案例的質量,而不是案例的數量[8]。(3)運用多媒體配合案例教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與相應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并通過與學生互動增強學生用理論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講完理論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截取相關視頻中的重點部分讓學生觀看,如央視《經濟半小時》以及農產品價格波動等新聞。在播放前,先提出幾個與本節課所講相關的問題,看完視頻后,讓大家結合視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就視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綜上所述,目前在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在對案例教學的應用中應該針對不同的經濟學原理選擇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并能夠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深入淺出地講解理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在各個方面充分考慮,才能夠有效地將案例教學法科學應用到《微觀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去,真正發揮其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史美蘭.體會哈佛案例教學[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2):84-86.

[2]符曉燕.關于《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法的思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6):95-95.

[3]譚賽,羅登輝.“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55-56.

[4]謝琦.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24(6):107-110.

[5]符曉燕.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時代金融旬刊,2016(5):332-342.

[6]王業雯.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旬刊,2012(8):104-104.

[7]徐小飛.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2):166-168.

篇9

0引言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與管理類本科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在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教學中歷來受到重視。普通高等院校由于自身教學資源和生源情況的限制,必須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合理的設計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現有條件下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為以后經濟管理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許多普通高等院校經濟與管理類教師以及教學管理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阮守武認為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對于經濟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并非是掌握前人的理論和觀點,而是要學會經濟學的思考方式,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運用經濟學的分析范式來進行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他認為教學目標是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依據,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去實現它[1]。方福前認為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主要是教給學生經濟學原理和分析問題的方法[2]。

他認為在教學中僅僅教給學生西方經濟學的假設、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是不夠的,在教給學生分析方法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具有研究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成新華認為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學以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為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3]。要使宏觀經濟學研究性教學達到目標,需以厚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數據資料為基礎,以教學團隊形式和教師的科研來推動實施,要重視指導學生掌握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并改變錯誤的認識,要關心學生學習并為之提供必要的認知條件。郭南蕓認為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具有研究能力的學生是高校經濟學教學的培養方向[4]。她在研究產業經濟學的教學中提出,經濟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專題式教學啟發學生思考,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演講、討論,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案例分析激發學生興趣,以課程論文培養學生系統分析的能力。

1普通高等院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

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一般安排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之后,以經濟和經濟管理學科本科生為授課對象的宏觀經濟學課時數一般為50~60,根據筆者掌握的資料,課時數最多的院校為64(渤海大學),最少的為48(內蒙古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大部分集中在50~56之間。完成微觀經濟學學習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同時宏觀經濟學涉及到的一些內容可以經常從媒體上看到相關的報道。因此,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而言,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入門。但是筆者在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的難度并不比微觀經濟學低。這一點從期末考試成績情況就能看出來,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期末平均成績與微觀經濟學的平均成績水平基本相當,通過查閱對比過去5年的成績,筆者發現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和管理學學科每一屆學生的微觀經濟學平均成績與宏觀經濟學平均成績差距都在2.5分之內。

1.1教材的選用與學生學習能力不匹配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比重點大學有一定差距。但是,現在各個普通高等院校在選擇教材的時候都要求選擇各種規劃教材,而這些教材往往是重點院校乃至名牌大學的教師編撰的,編撰之初是針對本校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按這樣的教材進行教學,要求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掌握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點,超過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范圍。

1.2學生對課程模糊的感性認識造成學習困難由于日常的媒體接觸可以了解到一些零散的甚至似是而非的宏觀經濟學知識,學生較容易接受基本概念的同時,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就有了初步的想法,這反而不如學習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時候從一張白紙開始更容易展開教學活動。媒體報道中使用的大量名詞,甚至政府報告中使用的各種詞匯,和課本上的叫法大相徑庭。學生學習并在實際中印證宏觀經濟學知識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困惑。例如筆者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學生詢問這樣的問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不是就是課本上所說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而且,很多學生反映學習過程中對現實越來越看不懂了,原來以為很明白的事情也不明白了,這些感受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3教師缺乏參與宏觀經濟學研究和實踐的機會國外高校一般要求教師在畢業后必須有實際工作經驗才能應聘,國內雖然近年也有這個趨勢,但僅限于頂尖大學的個別情況。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經濟管理學科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的,本身缺乏實際經濟管理的工作經驗。同時,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師也很難有機會像名牌高校的教師那樣成為政府的顧問,從宏觀的層面對經濟有所了解。因此給學生傳授的宏觀經濟學知識主要以書本知識和自己日常的閱讀積累為主。從科研促進教學的角度來看,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師申請政府資助的宏觀經濟學研究的課題難度很大,一般選擇申請區域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金融學等領域的比重要大的多。因此,通過這一路徑來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也是有難度的。

1.4教學條件有限重點大學依托自身學術、經費等方面的便利條件,經常可以舉辦各種講座和論壇,邀請學術界、企業界和政界的人士進行演講并同師生交流。這些活動很大程度彌補了本校教師在實踐方面的不足,對于學生在經濟學課程方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普通高等院校受學校經費以及學術環境的限制,很少有機會舉辦類似的活動,學生也很難通過這樣的活動來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另外,近年廣泛推行的多媒體教學在普通高等院校的使用也受到硬件條件的限制。許多院校也配備了多媒體教室,但是往往因為經費原因,教室數量不足。有些教師難以排上多媒體教室,有時候為了平衡各個專業對多媒體教室的需求,給同一名教師一周中不同時間的同一門課程有的安排多媒體教室,有的安排普通教室。更多的情況是,在多媒體教室建設完成之后沒有足夠的經費維護,許多投影儀的燈泡壽命到了之后無法更換。因此使用多媒體教學,用影像資料來輔助教學等手段在普通高等院校實現起來也有難度。

2普通高等院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目標

宏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專業基礎課,在普通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與同屬于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微觀經濟學有所不同。

#p#分頁標題#e# 2.1幫助學生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從第一門經濟學課程開始,向學生傳授經濟學知識的同時,也傳授分析方法,但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培養學生以經濟學家的方式來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按照斯蒂格利茨《經濟學》的說法,這就是教會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是指遇到問題做出理性決策的4個步驟,這4個步驟依次是:明確機會集合;確定取舍關系;把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和邊際成本考慮在內,正確的計算成本;根據成本和預期收益,做出決策。

(1)明確機會集合其實就是明確什么是可能的,找出面對問題的可行解的集合。例如從北京去西安,可以乘火車、乘飛機、乘坐長途客運汽車,也可以自駕,乃至騎自行車甚至步行,但是不能坐船,因為坐船不是一個可行解,而前面幾種就是這個問題所面對的機會集合。

(2)確定取舍關系就是明確不同選擇之間的替代關系,由于任何決定的執行都面臨著預算約束和時間約束的限制,所以在機會集合中選擇一個選項意味著放棄其它一個或者幾個選項。例如上述從北京去西安的各種選擇中,選擇坐火車就意味著放棄坐飛機,在做出決策之前必須明確每一個選項和其它選項之間的取舍關系。

(3)正確計算成本。正確計算成本要求將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和邊際成本考慮在內。機會成本是指將一種資源用于某種用途時,可供選擇的次優用途可以帶來的收益,這是一種資源使用的最真實的成本。例如,一個大學生上大學的成本并不僅是在大學中的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等支出,還應該計算上如果這個學生沒上大學而去工作了,這4年可以獲得的收入。沉沒成本是指一項開支付出之后,不管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不能收回的成本,這種成本在決策的時候應該不予考慮。例如,花5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電影開演了發現非常難看。此時是否離開的決定不應該考慮50元的電影票,因為無論離開與否都不能收回了,此時僅僅需要考慮電影本身是否能夠帶來愉悅。邊際成本是指專門為做某件事付出的額外成本。邊際成本是用來和邊際收益相比較的,也就是說有些選擇必須要做出,只是說做到什么程度而已。例如一個人需要買一輛汽車,如果決定了要買,那么選擇貴一點的汽車比選擇便宜的汽車所付出的額外成本就是邊際成本。是否應該付出這部分成本要看所獲得的邊際收益是否能夠彌補邊際成本。所以正確計算成本的方式是計算機會成本、忽略沉沒成本,將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進行比較,最終得到支持這一決策的成本因素。

(4)根據前面計算出來的各種可行解的成本對比決策可能獲得的預期收益,做出最終的決策。這4個步驟是經濟學家面對問題做出理性判斷的思維方式,也是幫助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問題的一個良好習慣。

2.2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問題來鞏固使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問題的習慣從微觀經濟學課程開始培養學生使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分析問題,經過一個學期的時間,應該對經濟學的分析范式比較熟悉了。此時,再通過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固這種分析方法在分析經濟學問題中的應用,就可以讓學生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后面的專業課程學習。例如在貨幣政策內容的教學中,針對2010年下半年開始的物價上漲,引導學生在現有經濟環境下對央行可能采取的貨幣政策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用前述4個步驟闡述。

2.3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經濟學專業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經濟學入門的幾門課程中尤其重要。只有在學習經濟學之初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不至于讓學生在后面難度較大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中畏懼困難而逐漸喪失學習的動力。

3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措施

針對上面提出的教學目標和前述分析的普通高等院校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提出4條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措施。

3.1詳盡講解“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決策步驟要想真正貫徹斯蒂格利茨提出的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決策步驟,必須理解很多專業的經濟學詞匯,了解一些相應的理論背景。大部分的內容在國內流行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中都是難以見到的,或者不做詳細描述的,例如理性經濟人的概念、稀缺的概念、沉沒成本的概念等等。但是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習慣非常重要,因此對于這些概念,在課程教學開始的階段,筆者堅持安排4課時的時間來詳細講解“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相關理論和知識背景,并且通過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案例來向學生解釋這種決策方法的理念,并讓學生通過進行課堂案例分析(如前述的一個本科生上大學的成本分析)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這一做法固然會擠占原來的授課時間,甚至有可能減少原定的授課內容。但是,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學生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僅比多學習一些經濟學經典理論更加重要,同時也對以后學習更多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有促進作用。所以這樣的調整對實現教學目標是有益的。

3.2在教學分析中堅持使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并習慣于使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是經濟學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讓學生學會并習慣使用經濟學分析方法,從假設到經濟原理的運用分析以及得出結論等都使用規范的經濟學分析方法。學生這種習慣的養成可以通過教師的課堂引導來完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每一次分析經濟案例,不論是教科書上的例子,還是教師準備的實際案例,都堅持采取規范的經濟學分析方法來和學生一起分析。在一次次的分析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將這套分析方法固化為自己的使用習慣。

3.3使用最新的現實案例進行案例教學現在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特別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比較活躍也關注現實經濟問題。教科書上提到的經濟案例大多發生時間久遠,和他們生活脫節比較嚴重,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最近發生的熱點經濟事件和正在發生的經濟事件作為案例來進行案例教學和案例討論。這種做法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分析當前經濟問題,推動學生學以致用。這種采取最新的現實案例進行教學的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本身關注熱點經濟問題,注重新的經濟資料的收集;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自己能夠對經濟問題有比較深入的分析,這樣才能在分析中引導學生。此外,這種案例教學必須仍然使用“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的決策步驟和規范的經濟學分析方法進行,這在沒有現成材料可用的情況下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筆者在2011年春學期開始之前對宏觀經濟學教學案例進行更新,將我國2010年實施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寫成案例,加入了教學內容。在講授奧肯定律的內容時,將美國出現的“無就業增長的經濟復蘇”作為新出現的情況加以分析,將這部分內容和經濟增長理論中提到的“偏向資本的經濟增長”進行聯系解釋。#p#分頁標題#e#

3.4鼓勵學生用公開的宏觀經濟數據進行一些初步的研究活動有目的的研究、有目的的收集數據和分析是應用經濟學知識進行實際工作的一個良好的練習。學生在對真實數據的搜集和分析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已經學過的經濟學理論到底是如何從現實中總結出來的,也能夠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種經濟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據。雖然作為剛剛入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也許不能得到比較深入的結論,但是對于他們的學習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為了讓自己能夠盡早完全理解這些現象,也更加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一直使用的讓學生分析的問題是計算國民經濟各個組成部門在GDP中的比例以及變化趨勢。要求學生運用國家統計局網站的數據和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網站提供的數據進行計算,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對比的結果使學生非常容易理解為什么許多經濟學家提出的要提高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為什么政府近年來一再強調要擴大內需增加居民消費等問題。必須要注意的是,這種研究性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和監督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現在信息技術發達,學生提交的結果有很大可能是互聯網上得來的甚至復制或者簡單修改別人的作業得來的。因此,對于這種作業的區別需要教師花比較大的精力。更加理想的方式是教師一定程度上參與到指導學生的研究性活動中來,例如筆者近年將以往習題課上一起做課后題的做法改變成了和學生在課堂一起進行計算和分析。由于筆記本電腦的普及率在學生中不斷提高,以往在課堂僅有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演示的情況現在已經轉變成了近一半的學生用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和老師一起進行計算。教學實踐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是有相當數量的學生Excel使用能力欠缺,不會使用函數和畫圖等功能,教會學生使用這兩項功能往往要占據0.5課時。

篇10

一、緒論

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創新實踐能力較強、潛心服務基層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素質的會計類專業人才則需要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高端培養。在課程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采用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考試評價的作用是有組織地提供調節教學活動所需要的信息的過程。分析會計類專業學生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施動態評價考試的效果,是實踐性強的課程講授急需教學改革的創新方式,能滿足專業的實習實訓與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的需求。同時近五年,我校先后組織人員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十余家省內外高校、深圳中聯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型公司進行專業考察學習和走訪調查,邀請邵陽市財政局、審計局、稅務局以及部分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召開兩次考試評價方案專家座談會,針對會計類專業學生的特點提出了優化動態考試評價方式的改進途徑,達到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微觀經濟學是會計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含了政治經濟學、會計學、西方經濟學和高等數學等各方面的基礎知識。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仍主要采用考勤10%、作業10%、課堂提問10%、期末成績70%,實質上是將期末卷面總分作為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總評分情況,評分結果過于靜態和片面。然而,微觀經濟學課程是運用相應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解釋當前的政治社會文化現象的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若仍采取過往的靜態評價方式,將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

動態評價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上課,了解學生的動態認知過程和隨時的認知變化,進行適當干預和互動,推動學生進步。Lantolf&Poehner認為,動態評價模式可分為干預式模式和互動式模式(2004)。動態評價在心理學、中小學教育、高等外語教育等領域研究碩果累累,彭湃,周蘭蘭(2016)發現學生反饋和自我評價是研究最多的主題,其次是評價方法以及教育測量等主題,而且更多聚焦于微觀教學過程中。在經濟管理類教學評價大多集中在實驗教學中。張夏(2016)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同行評價達到經管類實驗教學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而對于微觀會計類理論課程教學研究并不多。有鑒于此,本研究嘗試建構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模式,對該課程過程性動態評價設計方案、設計方式進行探討和應用。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建構

本經濟學博士論文針對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會計類學生的特點,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以動態評價為理論指導,通過建立“課程學習檔案袋”,運用按照預先準備的案例教學設計的干預式模式,同時課程設計和答辯的互動式模式,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的三位評價的全方位評價,建構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模式,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一)建立課程學習檔案

課程學習檔案記錄的是學生的基本信息和該課程的每次課的學習情況,包括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后評價,以及這門課的課程評價、自我反思。另外一方面,也記錄著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干預和課程反思等。

(二)干預式模式———案例教學設計

干預式教學模式可運用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一般操作程序是:“教師課前選編典型案例→學生自主解讀案例→師生就案例進行課堂討論→教師總結理論提升→學生交流推廣”的思路展開研究。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案例,教學全過程師生應該是全程參與的。案例教學的優點是一箭雙雕的,不僅滿足了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各方面的應用能力。但是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是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理解能力和課堂大綱共同決定的,需要將這三個因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教學案例置于為教學目的服務作用,若應用不當,案例教學就會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三)互動式模式———課程設計和答辯

互動式動態評價模式強調學習是教師、學生和學習任務三者之間不斷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內容有意圖的安排和設計相關知識點,適度放開教學范圍,喚起學習者的求真意識和追求知識的想法,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和指導,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潛能的評價,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專業能力,擁有人文、科學和專業素質。

(四)全方位評價

(1)教師評價學生。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過程中運用干預式模式時,每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教師在網絡社交平臺通過在線測試的形式或在上課的時候通過課堂測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了解該課程的運用情況和學習效果。運用互動式模式評價時候,適度給學生設置積分獎勵,鍛煉學生的各方面的應用能力。(2)學生互評。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過程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將一個班分成若干3人左右的小組,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互相學習是以學習任務為主題開展的。以PPT或WORD的方式向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答辯。在這些課前討論和課堂答辯的過程中,學生不再僅僅是學生,更是合作伙伴。學生在伙伴式互動學習中內化知識結構的同時可以進行打分。學生合作撰寫課程論文或PPT答辯是打分的主要依據,學生在與其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注重各類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注相關知識,同時培養自己團隊合作的精神。(3)學生自評。從學生的角度結合制度建設、學習內容及課程收獲等多個因素進行調查問卷,設計評價教學效果的指標,培養學生反思學習的能力和自學的意識。學生自評過高或過低都將引起師生的重視。(4)教師的三位評價。在嚴格執行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各種規章制度基礎上,學校堅持“評教”、“評學”與“評管”“三位一體”的工作方針,建立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學校領導和督導聽課查課的同時,學院領導聽課、教師同行評教、學生網上評教已經實現了常態化,學校每年公布評教結果,加強課程主講教師的被評價效果。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應用

(一)每個學生建立課程學習檔案

作者選取了本校會計學院17級會計1班和會計2班共計99人,運用了動態評價法作為動態評估的推行對象。17級會計3班和4班作為參照組,仍采取過往的考試評價方法。本校教師讓實驗班學生登記好課程學習檔案的基礎資料,并讓學委統一匯總。在參照組仍讓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結果表明,建立了課程學習檔案組的班級學習效果更佳,師生互動效果更好。

(二)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加強干預式模式

由于本校是武陵山片區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生源質量以及學校品牌效應較東部地區和省會城市高校較低,學生理解力不強,干預式模式的應用要注重不要設置的太復雜深奧,因此,在講授第三章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概念和應用這一節時,課前選取了與學生日常生活相互融通的“請客吃飯”案例教學,讓干預式評價更接“地氣”,學生更容易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師要求學生對該案例進行衍生和拓展,上課時該小節的內容是由一名學生講授,5名學生代表進行點評,使得學生明白了效用的不同計量方式和方法,若講課學生講的不夠好,則要求其他的學生進行補充和解釋。最后,教師對學生自己講授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打分,明確學生的不足和優點,并將學生自評的部分計入到個人課程學習檔案。

(三)采用課程設計和答辯加強互動式模式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情境進行課程設計和答辯。在講授第二章供應和需求理論時,課前在社交平臺上組織學生明白該章節的知識結構圖,因為該章節比較特殊,屬于學生過往已經學過的內容和知識,因此,在具體問題的探討和理解時,就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講授第九章市場失靈的時候,該章節的內容從未講過的陌生章節,有些學生由于理解力較差或個人原因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不太明白,因此就會針對性的先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和表現一般的學生組成項目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索感興趣的微觀經濟學的專題,主動查閱資料和搜索信息撰寫課程論文和進行答辯。答辯的時候,每個人就自己各自所作的工作和內容進行闡述,教師將根據答辯內容計入到個人課程學習檔案。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評分準則現在調整為考勤10%、作業10%、課堂提問10%、課程設計40%,期末考試30%。

(四)扎實推進全過程評價,教學評價全覆蓋

在學校質量監控處的統一領導下,學校建立學校督導、二級學院督導、教研室三級教學督查制度。會計學院建立了由教學副院長牽頭、各專業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教務秘書、學管秘書、教師代表組成的教學質量保障工作小組,對教學中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保證制度的順利執行。會計學院對教案、教學文件、課程PPT、學生課程檔案進行檢查。在學校領導和督導聽課查課的同時,會計學院領導聽課、教師同行評教、學生網上評教,作者講授的微觀經濟學公布評教結果時,評教等級達到優秀,學生對動態評價方式反應較好。

【經濟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1]彭湃,周蘭蘭.高等教育教學評價研究的進展與熱點追蹤———對AEHE期刊2011-2015年發文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8):60-69.